时间:2023-03-03 15:58: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审计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丰富文化载体,展示审计文化。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广泛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传媒,展示审计文化,要逐步全面开放,根据审计文化的发展需要,设立丰富多彩的频道和栏目,要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向发展,要满足审计文化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
3、科学规划建设,推动审计文化。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把审计文化建设纳入审计工作整体规划,整体建设,整体发展,同审计任务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同表彰。努力探索审计文化建设的规律,制定出与审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审计文化建设短、中、长期规划,切实从人、财、物上做好充分准备和投入。
1、要把立足点放在审计核心价值理念。“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审计人践行审计核心价值理念是审计文化最好的精神层面体现。审计核心价值理念包含了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践行好审计核心价值理念就等于抓住了弘扬审计文化的核心要素。要努力从四个理念中下功夫。一是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瞄准工作大局和重心,从服务上做文章,在结合上出亮点。以实践行动践行审计核心价值理念,彰显审计文化的魅力;二是突出精诚团结的理念。在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时要特别突出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激发审计人员的内动力,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三是突出开拓创新的理念。从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变革中,从审计发展的趋势中,把握创新机遇,积极总结提炼,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审计创新成果。四是突出审计制度文化的建设理念。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审计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规范、业务管理、质量管理、廉政建设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养成按章办事的良好氛围,使审计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要把立足点放在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审计廉政文化是廉政文化的拓展和延伸,是审计部门在实践中践行职业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具体体现,是关于廉洁从审的思想、信仰、知识、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工作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的总和。审计廉政文化对于营造崇廉尊廉的社会氛围、净化从审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发挥潜移默化作用。审计廉政文化以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不同层次上使广大审计人员联系、聚焦起来,使整个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引导审计人员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审计廉政文化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践中形成的,可以借助媒介工具,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弘扬主旋律,鼓舞和凝聚人心,对于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舆论导向作用。三是要发挥规范约束作用。审计廉政文化可通过一系列为人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社会提供一种限制、一个标准,让我们理性认识并把遵循规范作为一种需要,从而有助于促进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
3、要把立足点放在提升审计管理文化。确立审计精神,遵循“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审计宗旨,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和交流研讨等形式,使审计精神、审计理念为审计人员所接受,并逐步在审计人员头脑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评判和行为标准,从而有效地规范、协调和指导审计实践活动。审计管理既是人的行为,也是针对人的行为。因此,提升审计管理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标”,审计领导者要用心管理,创造高绩效的团队文化。夯实以法制与道德为基础的审计管理文化,建立完善审计公示、项目考核、审计审理、审计评价、处罚听证、执法督查、责任追究、备案审查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把审计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在审计执法中倡导和坚守法纪意识、平等意识,践行“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更加有效地规范审计人的行为。
二、审计文化的着眼点
1、从制度层面上着力建设常态化的审计文化。按照审计文化涉及的领域,构建审计文化长效机制,抓好审计机关各项制度的完善更新,明确制度落实目标,使制度不流于形式,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审计机关的活力。以制度弘扬文化,以文化促制度建设,是审计文化的重要内容,注重发挥制度的强制性约束作用,将廉政文化成果转化为廉政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审计干部的行为,是推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治本之策。把廉政文化融入审计机关日常管理和业务管理运行过程中,渗透到审计干部日常行为中,让制度在实践中发挥导向和约束功能。审计机关经过多年实践,制定实施了比较完备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审计文化提供了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进一步形成了把廉洁思想变为廉洁规范,把廉洁规范变为廉洁行动,构成了推动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2、从精神层面着力强化审计文化的影响力。在建设审计文化中,把先进的文化思想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将审计楷模金岚岚等典型事迹作为教材,开展经常性的道德主题实践活动,让审计人置身于一个时时处处讲正义、讲正气的氛围中。应当把教育放在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上,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教育内容为基础,围绕审计文化核心内容,针对审计机关工作特点,采取不同的主题、内容和载体,着力加强审计干部文化教育。二是以教育形式为创新。本着教育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人性化,将廉政文化寓于有益的活动之中,培育内容健康、格调高尚的廉政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将组织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先进典型示范教育与剖析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三是以教育机制为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起审计文化建设责任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审计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3、从物质层面着力加大对审计文化建设的投入。鼓励审计文化创新,加强审计文化的环境建设,搭建起弘扬审计文化的有效阵地和载体,构建有益于培养审计积极向上心态的活动场所。在建设审计文化中应注重“三结合”。一是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势,把审计文化建设的要求纳入文明创建工作目标任务中,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大力宣扬审计文化,弘扬审计文化,吸引审计积极参与,促进精神文明与审计文化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同步发展。二是与廉政文化建设结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廉政文化结合起来,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做到责任落实到位、责任考核到位、责任追究到位。三是与“审计文化书屋”建设结合。目前,全国已陆续建成2000多家“审计文化书屋”,发展审计文化,要充分借助“审计文化书屋”这一阵地,既注重书屋建设,又注重书屋管理;即传承审计文化,又丰富审
计生活;既要增强业务素质,又要厚实文化底蕴。 三、审计文化的落脚点
1.做功德仪式
做功德仪式是指畲族在成年人去世之后,家属请人为其超度亡灵而举行的系列仪式,主要以语言和舞蹈为表达方式。不同的年纪、不同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仪式的繁简,一般来说包括布置功德场所、唱哀歌、烧香等程序。如在福安聚居的畲族同胞中,凡年过50老病而死者,称为“老喜丧”。先为死者梳洗更衣,孝男孝女执陶罐到河边,点燃三支香,烧化纸钱,向河里舀水,俗称“买水”,之后为理发,整个过程均伴哭歌。装殓时,孝女哭唱《落棺歌》。报丧时,报丧者反穿衣服,引人注目,奔丧者哭唱《思亲歌》,在下葬过程均以歌代哭,亲眷戚友唱《起棺歌》《路祭歌》《劝酒歌》《跪祭歌》《进葬歌》等[2]。整个仪式过程有着浓厚的神秘感。
2.祈福祭祀仪式
畲民世代生活在山上,平安丰收来之不易,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祈愿征服恶劣自然环境,古老的畲族人民创造了融观赏性、美学价值、神秘感等于一体的祭祀祈福仪式,祈求得到神灵的庇护而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上刀山“”下火海“”起九司洪楼”等祈福祭祀仪式便被赋予了特有的民族个性。如“上刀山”是畲族青年传统的成人仪式,寓意从此以后青年们能逾越任何困难险阻,健康成长。“起九司洪楼”则是将9张桌子不借助任何外来设备依次垂直叠在一起,祭祀者要向9张桌的高台上登去,据说“九司”也就是传说中的九位神仙,攀爬过程中,伴随“龙角”号子声,顺利登顶后,还要进行祭祀祈福仪式,表示感谢上天,期盼来年丰收。
3.祭祖仪式
畲族素来重祖先崇拜,将“敬祖宗”列为族规条训的首要内容,畲民重视“明世系,昭祖恩”的有关活动,畲民相信祖先有灵,能庇佑福荫子孙,因而畲族民众虔诚崇拜祖先,将祖先视为保护神而顶礼膜拜。自古以来,祭祖便一直是畲族最为隆重、最为虔诚、最为普遍的信仰习俗活动,也是祭祀仪式中最主要的内容。闽东畲族祭祖仪式主要有节日祭、醮明祭和修谱祭等,其中醮明祭是其中最为特殊且最为隆重的一种祭祖仪式。闽东畲族凡年满16周岁的男子,均要单独或集体举行这一仪式。祭祀仪式多选择在冬季吉日进行,设案摆坛,供牲具醴,焚香烧纸,由有法名的前辈且唱且舞,进行一系列甚为繁琐的“教度授法”的仪式,受醮的弟子则应答礼拜。仪式结束后,受醮的弟子便得到法名,并将写有法名、祭期的红布条系于祖杖,正式“入录”,今后“入录”者在本族的地位身份便能高人一等[3]。
二、畲族祭祀仪式中传递的审美文化意蕴
从着装到动作再到发声,闽东畲族祭祀仪式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成形式。从过去驱鬼祈福用途到现在的表演与祈福兼具,传达出颇“另类”的仪式审美理念,同时也承载这个民族个性化的文化内涵,传递出从内容到形式都多彩的审美文化意蕴。
1.仪式场所的“美域”
“九族推尊缘祭祖”,闽东畲族崇拜祖先,在各族规条例中,“敬祖宗”都是其中必备内容,同时将祖先视为能庇佑后代的保护神,以至虔诚敬奉。经过衍变,祭祖也就成了畲家人非常看重的信仰习俗活动,其祭祖活动可分为家祭、墓祭和祠祭,另外还有独特的“三月三”染乌米饭祭祀祖先活动,其地点选择依据祭祀性质而不同[4]。家祭顾名思义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祭祖仪式,地点选在正房,以显示庄严和神圣。器物的选择、物件的悬挂等都透出一定的文化气息,带有浓厚的畲族特色。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氛围中,被畲民看作是重要时刻的祭祀被赋予了情感,同时寄托了后代的无限期待,神圣时空就这样成了蕴含情感的象征世界。不管是家祭还是祠祭,家族后代在一个“特殊”的场所中,焚香祭拜先祖,烟雾缭绕中,似乎感受到了身心穿越了时空,与先祖对话,祈求先祖庇佑各种愿望实现,进入忘我境界即审美境界,仪式特定场所加上特定的活动,使参与的畲民感受到了场域的神圣,进而内化为对美好生活的永恒期待。
2.语言动作流程的程序美
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祷词、咒语、祈语等,是向神灵或先祖表示敬畏、崇拜、感恩、祈求等情感与愿望的载体。徐珂《清稗类钞》载“:极重祭祖,祭访前,有画幅,长可数丈。”从这个描述中,不难看出畲族的祭祖过程的气势恢宏,氛围庄严,这也是凝聚民族宗族力量的方式,既体现了畲家对民族传统意识的承续,又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祈愿。在神秘色彩中相伴民族的世俗个性。闽东宁德雷姓“迎祖”,以互轮祭祀为主,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不同的畲村轮流举行,时间从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日之间,逾期不请,须待来年。恩格斯说,“舞蹈尤其为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5]。闽东畲民在迎神、驱邪、求雨、祈福等祭祀活动时,常请巫师作法,巫师作法时且歌且舞,通过舞蹈的动作来表达驱鬼消灾、祈福求安的内容。在畲族祭祀仪式的程序构成中,舞蹈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肢体语言服饰语言等的组合,能够跳出这种舞蹈的人,也被视作与神灵沟通的不二人选。在特定器乐的配合下,伴随着祭祀声响,手指的组合,脚步的变换,身体或旋转或前倾,在复杂的肢体语言中实现与神灵先祖的沟通,借助巫师来表达特定的愿望。正是这种有内涵形式的程序美,体现出畲民朴素的审美意识。畲族祭祀舞蹈是畲族人民对祖先崇拜思想感情的体现。流行于福建闽东福安社口镇一带的歌舞结合的畲族祭祀舞蹈《奶娘催罡》,便是其中的代表。该舞蹈通过模拟畲民日常生活劳作的舞蹈动作,结合富有浓厚畲族特色的音乐,塑造了驱妖镇魔的地方女神陈靖姑的形象。舞者须为男巫,该舞主要有三个部分:净坛、请神、踩罡。其中,踩罡是该舞的主段,由十二个罡步组成。表演驱鬼镇妖场面时,舞者刚猛威武,凸显奶娘威风凛凛的英雄本色;而在表现奶娘出征前的生活场景时,舞者则细腻柔和,展现十四娘的女性气质。全舞由《净坛曲》《请神曲》《踩罡曲》三段节奏平缓、韵律柔和的伴奏乐曲伴随始终,又佐以木鱼、小鼓等打击乐器,整个祭祀舞蹈呈现出一种神秘的美感[6]。
3.原始朴素美
原始朴素美指的是审美活动中源于内心精神世界对神灵的敬畏崇拜等而产生的一种原始意识,这种原始意识和原始宗教息息相关。原始宗教产生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清晰的特定时期,其特点是按照人自身的想法一厢情愿地把自然万物神灵化、生命化,并通过特定的仪式表现出对它的敬畏。畲族祭祀仪式中的神灵意识首先表现在以祭祀巫术等方式,实现人与神灵的时空对话,同时寄希望于神灵的超能力解决现实世界中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进而实现特定的愿望。在“沟通”过程中,借助活体动物或者祭品表达虔诚,同时嘴里还念念有词,以一种特定音律的腔调来表达愿望。在祭祀过程中,这些唱词被视作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带有某种神秘的超能力。这些代代口口相传的咒语本身晦涩难懂,也成为了窥视畲族祭祀审美文化中神秘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
4.未知的神秘美
神秘往往体现在对未知世界不知但又渴望了解的“好奇”,它往往和某种超体验联系在一起,容易产生于现实世界异化的复杂心态———欲知但又夹杂或害怕或崇拜或寄予期待等心理情绪,对人类的精神生活起着某种支配作用。畲族在祭祀仪式中的审美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通过种种程序化的仪式建立起人和神秘世界的桥梁,畲族祭祀仪式中就保存着较多的神秘禁忌,充满神秘色彩,如忌讳女性代表家庭在坛前烧香秉烛与朝拜,忌以鸭子为供品,忌在神宫庙观、石母、树王面前便溺等。其缘由或与神话故事或与先祖传说等相关,本身就带有时间空间的神秘感。畲族祭祀仪式及种类的形成过程,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多种因素杂糅的结果,它超越了个体的生活体验,自然而然就带有某种神秘感,卡西尔说“(宗教)绝不打算阐明人的神秘,而是巩固加深这种神秘”[7]。神秘美,是畲族祭祀中与生俱来的特质。
2包装设计教学内容中文化的渗入
为了提高包装设计教学的质量,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与改革,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中渗入文化,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还要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增加其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从艺术设计方面入手,锻炼学生创意物化的能力,使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将艺术与技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开设文化课程,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向学生传授包装设计的经验,对一些国内外设计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剖析,使学生了解文化与设计结合的方法。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所以,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加入文化,可以更好的促进文化交流,还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民族感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实例分析,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包装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设计的水平,还需要对学生补习文化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很多传统习俗与当地的风土民情有关,在教学中渗入艺术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创意物化的能力,通过学习艺术精加工技术,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文化元素的设计的规律,还能锻炼学生讲文化与科技技术结合的能力,使产品包装设计体现出更多的美感。
3包装设计教学方法的文化渗透
3.1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对包装设计这门学科进行教学时,要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样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优点以及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学生缺少什么,有何灵感与创新,又有什么想要改变。教师再在此基础上灌输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巧、经验,同时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指导以及学习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实践与学习。展开各项课余活动以及实地考察,例如:专家采访、写生拍照、参观学习,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间习俗,再让学生从活动以及考察结果中自由选取一部分内容与包装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包装设计作品。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对其进行单独指导。
3.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核心。可完全实现学校与市场的零过渡,使学习成果得到直接的应用与验证。全面改善学校与市场相脱节的状况,增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优化教学条件。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即将学生置于真正的设计环境内,使其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尤其是经过文化渗透的理论知识来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检视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以及运用能力,寻找不足,再加以提高。例如:设计院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由设计院校来完成企业新产品的设计,而由地方企业来资助设计院校学生的培养,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按照市场定位、市场需求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其将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与包装设计、创意及制作相融合,使学生的作品正式服务于企业及市场经济。
3.3积极参加比赛
鼓励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小型设计比赛,强化学生的学习交流以及社会实践,从而推进产品包装设计的教学创新与改革。设计比赛的参与不仅能够使学生与高端设计水准有所交流,认识不同的包装设计理念与风格,弥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丰富性;此外,大多数包装设计比赛在鼓励学生传承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不断地创新,在结合新材料、新科技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以及绿色环保设计。所以,将比赛的参与融入到包装设计教学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实现文化的渗入,具有一举多得之效。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包装”依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要点“,包装”的延伸及其内涵都出现了新的形式与内容,因此,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文化的渗透也势必成为教学的侧重点,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不等高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不等高梁与柱刚性连接时,如图2所示,当两端梁的高差不大于150mm,根据《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规定,截面高度度较小一侧的钢梁,其与柱的连接牛腿应按1:3进行放坡,并在转折处设置加劲板。当两端梁的高差大于150mm时,如图3所示,对应于每个梁翼缘的位置,均应设置水平加劲板。截面高度较小一侧的梁还应在牛腿腹板下方设置竖直加劲板。
3梁上起柱
根据结构需要,钢桁架的部分钢柱需在主梁上生根,也就是所谓的梁上起柱。这种节点在深化设计之前应先建立三维模型或进行桁架放样,以便确立钢柱的准确定位。钢柱的柱脚应做靴梁,将柱脚应力均匀扩散至钢梁上翼缘。钢梁上对应钢柱靴梁的位置处也应设置加劲板,使力的传递均匀扩散。
4三维建模在深化设计阶段的应用
本工程由于建筑造型复杂,其结构杆件大多高低起伏,各连接节点均为三个方向连接构件且角度不一。因此,在钢结构部分深化设计的同时,应根据施工图首先建立三维模型。模型中,应将各构件及连接节点按照1:1的比例输入模型。待模型建立完毕后,整个工程的结构杆件便全部呈现于模型当中。三维模型除了能直观的反映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外,还能校核深化设计的准确性。若节点设计出现问题,能立刻从模型中反映出来,避免了传统的二维放样出现错误只能在构件现场安装时才发现的失误,从而大大提高了深化设计的准确性。
2深化设计内容及方法
2.1空间坐标及平面定位
由于本工程“扭转上升并内敛”的结构特点,塔楼框架钢柱每一层坐标都在变化,结构控制点坐标的定位是关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结构坐标在CAD中放样再局部修正并导入Tekla软件中。在雨篷和裙房深化中,建筑外形呈空间扭曲造型,结构定位相当困难,只能根据建筑三维模型及幕墙预留空间找结构坐标,再进行结构布置及优化,并提交设计院审核。
2.2节点设计及优化
1)柱脚节点设计考虑到现场安装方便,增加横向固定钢板将14件直径为30mm的锚栓固定,同时也起到加强锚栓和混凝土结合力的作用,使整体受力更加可靠。2)梁柱节点设计梁柱连接采用强节点弱构件设计,环向牛腿板使整体强度更加可靠,与钢柱和钢梁全熔透焊接能有效传递弯矩、防止局部变形。梁与牛腿腹板高强螺栓连接按照抗剪等强配置,若螺栓过多无法排布可适当折减保证抗剪承载力≥600kN(设计值)。3)钢梁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及钢结构安装累积误差可能在10~20mm或更大。在钢梁与剪力墙连接时深化设计要充分考虑,一方面将钢梁端与剪力墙间隙设计到20mm,另一方面连接板在加工时再留20mm余量,现场安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切割,此方法可避免扩孔,保证高强螺栓有效传力。4)屈曲支撑节点设计屈曲支撑节点设计时节点承载力应大于屈曲支撑的极限承载力,以保证强节点的要求。屈曲约束支撑与框架结构铰接,因此节点构造应减小转动刚度,尽量减少二次弯矩。根据建筑外观的要求,节点采用销轴连接方式。5)椭圆Y形柱节点设计椭圆Y形柱作为转换构件,必须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传力方式。深化时对原设计的节点做了一些优化:将变截面管的上端尺寸增大,这样分叉的两圆管柱间就有足够的间隙,并取消原设计的现场焊缝,将现场焊缝移至上一层楼面以上。优化后的节点可以避免焊缝集中、方便混凝土浇筑、传力简洁、加工制作简单。
2.3参数化节点建模
对于高层钢结构来说,一般标准层结构布置和荷载相对变化不会太大,再加上结构对称性等原因,在同一层不同位置或不同层同一位置构件截面及连接形式会相似甚至相同,可直接利用Tekla自带节点库,这会给建模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宁波中银大厦从下到上旋转内收,和以往高层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梁柱连接上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节点。塔楼中间为混凝土核心筒,由一圈钢管混凝土柱和环向梁组成,径向梁一端连接钢柱,另一端与核心筒连接。节点主要有径向梁、环梁与钢柱的刚接节点、径向梁与核心筒埋件的铰接节点、主次梁铰接节点、主梁开孔节点。虽然节点类型不多,但是截面种类繁多,若每个节点一一放样则工作量较大。对于钢柱现场拼接节点、主梁开孔节点、钢梁吊耳码板等标准节点可以做成自定义节点。对于主次梁铰接、钢管柱与钢梁刚接等节点形式类似,只是具体节点板厚、螺栓数量不同,因此节点可以做成带参数的自定义节点。例如钢管柱与钢梁刚接节点,可以按照节点计算结果把每种截面对应的节点板厚度与螺栓大小、间距、数量、等级等信息做成文件或表格,再利用自定义节点中的函数把节点需要的信息从文件读取进去,从而生成正确的节点。也可以把节点计算的过程写成文件,通过自定义节点提供的原始数据直接算出结果返回给节点。这样大大节约了节点建模时间,且能保证准确率。
2.4图纸设计
深化设计图纸包括设计说明、布置图、构件图、零件图及各类清单。钢柱及钢梁构件图表达的内容较多,包括每个零件装配定位信息、焊缝形式及等级、零件尺寸、零件材料表等,每一项内容都需要技术人员精心、细心地编制,都需要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作为基础,技术人员设计出来的图纸必须满足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的需要,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可行性。
2.5材料排版
利用Tekla自身优势进行材料排版,为材料采购和工厂数控下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控制了材料损耗。
2.6数字化信息技术
在进行三维建模同时将现场焊缝、工厂焊缝建入模型中,每一条焊缝有一个独立的编号,可直接生成焊接地图及焊缝报表,Tekla提供先进的数字化制造平台为高效率工厂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为焊接质量控制和检测提供了简单直观的数据资料。
(一)创新内控审计方式,提供审计工作效率
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内控审计的方法和内容也随之改变。创新是改善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重要方法,树立创新意识,并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标,为进一步提升内控审计管理能力和工作质量奠定有力的基础。
(二)加强内控审计力度,加快软件技术开发
在信息化较强的企业,事务所的内控审计人员应事先了解企业内控的制定、修改及自我评价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重点关注不符合国家相关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部分,提出建议,做好事前评审和问卷调查等。。这些人员应重点分析制度是否完善,在应用中能否有效运行,防止舞弊现象、执行偏差度和措施的出现。在制度制定后,相关人员应执行穿行测试,并按照相关程序和环境对风险较大的企业进行多次测试,审计人员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给企业的内控体系提出一定建议,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风险预防和应对能力。企业内控审计工作会在信息化环境下变得更为复杂,审计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促进事务所不得不对软件进行更新,以此适应这种发展环境。所以,要加快审计软件的更新速度,加速开发,适应企业新环境内控审计需要。事务所还应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审计软件使用效率,使审计软件的审计优势得到发挥,从而满足信息化审计需求的发展。
(三)提高信息化内控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水平
内控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影响着内控审计工作的质量,这是提高内控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为了提高内控审计工作的质量,应重点提高内控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想拥有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就要不断提升内控审计人员素质。内控审计人员应掌握审计工作的技术、业务和实务规范,并全面了解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要让审计人员熟悉企业中的各项业务产品和控制操作,对审计职业谨慎观念进行强化,从而在审计人员心中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让其认真履行审计规则。事务所应重视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适合计算机审计发展需求的培训制度,并给与不了解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一个系统化的教育,确保内控审计人员能够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前提下,精通计算机知识,成为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四)扩大内控审计工作范围
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事务所的业务处理过程主要有计算机处理、手工处理和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处理。针对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人机交互处理过程、计算机系统业务处理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传递,只有通过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实施审计,才能更好的了解内控的运行情况,从而保证后续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相关人员要明确审计的对象,并处理好其他审计系统,这些管理信息会影响企业管理的决策工作。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的一项技能,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渐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情况。信息化环境,审计人员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由此提高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对企业进行客观而公正的判断,以降低审计的风险和审计质量为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审计师个人的经验积累外,还应对重要审计进行集体判断,推广好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以应用访谈的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例如访谈对象可能在内控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合理设置访谈内容,充分体现这些人员在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相关人员应做好访谈记录,充分利用访谈机会,调动访谈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有用的访谈资料。
近年来随着电算化系统和网络工具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会计的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随之发生了改变,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要求我们加强和突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工作。因此,开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国电算化审计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算化审计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电算化审计起步晚,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人才紧缺,技术落后,是当前我国电算化审计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电算化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国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1.电算化审计是经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
我国加入WTO后,电子商务技术在经济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要求电子商务的监管和审计技术做出相应的调整,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审计的主要技术手段。审计工作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嵌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后,才能有效监管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减少和控制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电算化审计是我国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
2.审计环境的变革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会计的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对审计监督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一致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1)会计信息的存储由纸质介质改为磁性介质,会计记录的修改痕迹在磁性介质上不再保存,审计线索不再存在。由此直接导致审计技术的改变,审计人员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审核保存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逻辑平衡性;审计人员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审计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
(2)会计核算形式和处理方式表现为集中性和自动化,大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由计算机自动按照设定的程序完成,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程序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旦程序设计错误,必然导致会计数据处理错误。因此,审计工作不仅要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可靠性,还得审查会计核算形式和处理程序是否符合国家《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
(3)内部会计控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企业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发展到有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管理工作中,如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生产制造系统的结合,所有这些都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与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控制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重点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控制的内容从原来的对环境的控制、对人员的管理、对文档的管理扩大到控制系统的收集、输入、处理、输出的全过程控制,不仅要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数据的合理合法性,还需要控制系统符合软件设计的规律和系统处理的过程和结果符合会计法规、原则等。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必然要求审计工作修正其符合性测试的程序、内容和评价标准。
总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改变其工作方式方法、改变审计工作准则和审计标准,修正审计工作内容,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电子商务和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监督。因此,电算化会计的广泛应用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二、我国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与电算化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或建设滞后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飞快。计算机审计工作同样要依法进行,对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的判断不单只是职业判断,而且还必须以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但是,目前的法规基本上是适应审计传统书面记录形式的,许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新的审计问题尚无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
世界各国电子商务法律的制定相对落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在2000年6月16日才由美国国会通过《电子签名法》。联邦德国则在2001年5月16日公布了《德国电子签名框架条件法》。这些法律的颁布,为该国的审计机构取得合法的审计证据提供法律依据。
在我国,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制定中,但是,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法制建设相对滞后。2004年8月28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为电子商务交易的确认提供了法律保证。另外,与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制度法规,如财政部和审计署组织制定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等,但是,这些法规制度都只是在一些计算机的应用基础方面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规定,并没有提出一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些制度法规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推广,还不能满足现在电子商务交易审计监管的要求,甚至有些业务缺乏法律的监管,使得审计监督失去了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
2.对发展电算化审计认识不足
1.1风险管理功能
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评价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来降低经营风险,帮助管理人员预防风险,对于高校而言,防范风险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能,在高校体制的改革之下,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也表现出了外向化与复杂化的趋势,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管理职能对于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内部控制功能
内部审计工作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参与监督与评价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而言,审计部门与高校内部的其他部门是不同的,不仅需要评价高校内部制度的完善性、健全性,还要看高校各个部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帮助高校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避免由于资源利用不当而出现的浪费。
1.3建设功能
建设功能是基于建议基础下产生的一种功能,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高校管理人员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优势与缺点,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管理工作的效用,挖掘管理潜力,实现预期管理效果。此外,还能够帮助高校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经营意识与业务水平。
1.4评价功能
审计工作可以为高校采取计划与预算提供科学的依据,对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这对于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
2强化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途径
2.1完善制度,提升管理职能成效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高校办学经费的来源也表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征,各个部门涉及到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高校承担的风险、压力与责任也增加,这就导致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呈现出复杂性的表现特征,为了提升管理成效,高校必须要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高校的审计部门是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深入分析学校内部工作,工作应该涉及到规划的制定、资金的筹集、经费的安排、科研、教学、招生、就业等方面,控制工作需要涵盖到细节,以便为高校管理人员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此外,高校内部管理部门还要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整合与完善过程中,只有采用该种措施,才能够为高校建立起完善的内控制度。
2.2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高校风险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内控制度不健全,必然会影响高校的管理成效,在政府财政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高校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却未对资金的效益性与安全性开展完善的管理,一直都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问题。高校审计部门需要对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的审查,寻找其中存在的易失控点,分析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找出影响资金使用成效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与汇总,找出其中的重点,制定出科学的解决对策。
2.3创新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
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高校管理人员熟悉自身管理环节与业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势,选择采购管理环节、招投标管理环节、融资管理环节、设备管理环节、财务管理环节等活动作为出发点实施内控审计工作。充分的落实各项检查制度,分析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落实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对高校管理与经营活动造成的威胁,帮助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管理工作。
2.4做好后续的审计工作
在发出审计报告之后,还要继续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则要对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与审计结果进行跟踪,看相关部门是否采取了相关的控制与防范措施。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循风险防范原则,对于潜在性或者较大的风险,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与审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拓展后续审计工作的广度与深度,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的效用。
1、信息失真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网络会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弊端,比如在网络会计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情况。目前来说,网络会计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传统会计中的人为误操作导致的会计失真现象。与传统会计相比,网络会计有自身存在的弊端,比如难以保证会计数据信息运输过程中的会计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持,由于某些人为因素,难免会出现一些电子数据删除、转移的情况。随着会计系统的健全,传统的签字盖章式的经济责任制模式正在逐渐淡化,与此同时由于切实可行的识别模式的缺乏,导致会计数据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其会计信息的来源环节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并且在此过程中,也不能确保信息输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会计数据信息的一致性。
2、会计信息普遍缺乏安全性,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缺乏,不利于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进行,不利于企业的财产安全的保障,这是目前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环节的所要关注的问题,这是网络会计安全管理的关键组成环节,为此我们要进行网络会计管理环节的优化,促进其会计监督管理体系的健全。
二、提高网络会计发展水平的措施
1、为了提高网络会计的发展水平,我们要进行会计系统内部环节的积极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会计的发展,它突破了传统的会计模式的局限性,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内部控制体系与传统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不同的。在互联网的应用下,企业将一系列业务的会计信息进行备份,这样有利于企业相关信息的共享性,促进会计人员日常的账务处理的效率与质量,也有利于相关监督控制人员的审查工作的进行,有利于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的控制管理。
2、为了保证网络会计的发展,我们要进行网络会计运行环境的稳定,这就需要企业进行网络会计管理措施的深化,确保对相关会计信息的处理,对其输入、输出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以满足企业对于会计数据信息的需要。确保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的稳定、安全,通过相关措施,以有效维护企业的网络系统的稳定。优化电子签章的方式,确保对核心数据的多方备份,避免出现核心信息的损失。为了促进网络会计管理内部环节的有效协调,我们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当前,我国各企业中熟知网络信息技术与具有专业会计知识的人员甚少。要想与网络会计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就必须培养一批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人员,这是网络会计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应进一步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网络会计风险防范意识,有效的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内部稽查、审核在网络化环境下难度进一步加大,这就要求会计师对于各种复杂电脑资料的处理能力水平要高,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此培养出素质高、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人才队伍。另外,还应定期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后续教育,以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
3、我们也要进行网络会计相应法律政策的确立,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电子商务法律规定,确保网络交易环节的科学进行,我们需要积极汲取国外的先进网络会计管理的经验知识,通过对自身企业发展状况的结合,确保网络会计信息的有效管理,确保网络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明确相关的监督管理责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促进企业网络会计系统的完善,促进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使用网络会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网络具有较高的运行成本,使得诸多的用户无法承受,部分小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比较简单,并且客户一般都是固定的,交易量不大,所以,根本不需要运用网络会计。
神话是人类古老文化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从远古的氏族社会到现今的后现代社会,神话精神仿佛无所不在的影子依附于文化产品。作为一直关注“命运”主题的导演陈凯歌,他的影片《无极》便是深得神话精神浸染的艺术创作,命运在此披上了神话的外衣,显得既唯美又玄奇。此片观后,我深深地为它的浓浓的神话气息所打动,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同样有着各种神话,“汽车神话”、“城市神话”、“登月神话”等。从古至今,一路观来,神话精神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特质或者科技发明的潜动力,拥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影片《无极》自从公映以来便备受非议,很多观众,包括不少影评人士均认为,该片是导演陈凯歌的失败之作。原因是影片故事严重脱离现实,情节性不强,特技制造的华丽场面掩盖不了故事的贫瘠等,众说纷纭。笔者在此,无意对此评点成败,仅就这一现象所反映的特定文本内涵——神话精神进行初步探讨,以飨读者。
一、神话精神之一:现实生活的神话性类比
影片中颇具浪漫色彩的是人在天上象风筝一样飞。能够在天上飞,一直是人类肢体运动空间的神话性想象,这是应用已知的不可能来推想未知的可能的神话类比思维的体现。在此,影片使之如同梦一般得以实现,令观众沉醉于那神话环境的想象中,得到了玄奇而又快乐的审美体验。类似的例子,如速度飞快的雪国人昆仑,更是以神话般的能力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神话特有的模比整体观的思维来理解,这样的导演处理,除了视觉风格的浪漫玄奇外,更是从整体上模糊的映现了人物心灵深处一些东西,即人物内心深处潜意识的神话性渴望的外现。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在那样的一个阶级社会里,拥有神话般的力量对生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地位最卑微的奴隶,如昆仑,如果不具备神话般的速度,怎么可能在蛮牛阵中顺利逃生!以至后来,“跟着你,有肉吃!”,他得到大将军光明的赏识,也是因为其具有超常的奔跑速度。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当人们无法对现实做出合理恰当的解释或无力改变现实的时候,往往寄予其一种神话般的想象。而这种想象也并非是毫无依据的,而是在类比现实中已知的事物基础上得出来的,比如鸟儿类比风筝在天上飞,速度奇快的动物(超过了蛮牛)类比出雪国人的超常能力等。而影片中奴隶昆仑的形象的塑造,就是这种神话思维的类比产物,是全片神话性风格的必然要求,是全片主题表述的神话性动力元素。
众所周知,混沌的、直观的和整体性领悟的思维方式,是早期社会人们思维的共同特征。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了一种连续无限整体观或万物相通,大化流行的有机整体意识。这种意识以一种思维的流动体的形式成为神话的外显动因,成为整个影片神话精神脉络的时隐时显的推动力。“神话是以类化意象为基础的思维形式,以直觉感悟为过程的思维程序,以形象化语言为媒介的思维符号,这一切,又都蕴含着某些审美的价值潜能。”[1]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不及动物之处极多,他们不仅渴望得到动物的惊人力量(熊、虎),灵巧四肢(鹿、猫),强韧的筋骨,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还渴望具有奇异的再生功能(蛇、蜥蜴),神秘的预知能力(如对地震、天灾的“预知”)以及那出入于地下和水中、翱翔于天上和想象中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接触的能力。可是,如果科技的力量决定了人类得不到这些,他们在潜意识中就会用幻想的方式模仿和崇拜,进而通过某种方式反映在其创作的文化产品(如影视产品)上。
比如,远古时代的神话、巫术(巫师、跳神)、预知术(占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向我们展示了原始心理(思维)所创造的一个奇特的“世界”,这是一个同时包含着原始功利、原始宗教、原始审美等原始人类创造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虽然浑沌,但却包含着未来科学、艺术、道德丰富基因的文化母体。这个文化母体以文化遗传的方式影响着后世的人类思维,在影片《无极》的文本内涵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文化母体的神话魅力,观后,令人久久回味于心灵深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由于心理内部不同自我之间的冲突,以及人一生中在愿望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生与死之间不断感受到的冲突而处于可悲的境地。”[2]作为补偿,社会文化在压制人的本能冲动的同时,也提供了三个发泄口:宗教、科学、艺术。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宗教中“神”的形象所散布的精神信息是满含着神话的内涵的,而科学的起源和艺术传播的特质也离不开神话精神的功劳,这些均反映在其本体的神性之上。由此,神话精神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也依然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启发功用和指导意义,影片《无极》所带来的神话之风多少能够说明当前社会文化对其渴求的程度
,一个健康的文化母体不应因神话精神的缺失而营养不良。回归现实来看,当前社会文化中的心理现实主义追求,也应该伴随着神话精神的发展而得到良性发展,神话精神的生命力远远超出人的想象,人由此也只能用神话去想象神话,但绝不可低估神话。
二、神话精神之二:空间造型语言的神话性塑造
在影片造型语言的应用上,影片充分体现了神话的魅力,这也是符合全片神话性唯美玄奇的风格化追求的。其实,“银幕世界的空间造型设计包括了具象空间造型设计、中介空间造型设计和抽象空间造型设计三类”[3],在影片中,明显具有神话性特征的是具象空间中的场景和环境。
例如,海棠精舍的华美造型,成为影片神话叙事强有力的造型支撑,这对于光明与倾城的感情表述和人物性格展现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空间造型语言在此的功能,已经推动了影片叙事的进程,强化了影片“命运”主题的表达效果。
时常出现的海棠树镜头,成为全片爱情变化的浪漫象征,纷飞飘落的海棠花给人一种无限美丽而又隐含一种莫名忧伤的“命运”征兆感觉。在此,摄影风格是柔和的,唯美的,色彩斑斓的画面形成片中人物的淡然美丽的神话性想象的氛围。
奴隶昆仑和黑衣鬼狼在空心铁球里的追跑打斗,屏风环中无欢和鬼狼的打斗,都是在封闭型、圆环形的空间中进行神话性叙事,这种“圆”或“环”的造型内涵,暗含了神话的循环精神。其实,在古代神话中,生死不是绝对的,生命也并非不可逆转的,人与神、动物和植物多是在一种循环的轨迹中进行互融变化。影片在此间的造型设计,除了叙事上的推动和渲染作用外,更是神话性本文的合理建构。实际上,在影片中,开头满神关于命运的预言,“一旦选择了就无法改变,除非时光逆转”与结局昆仑对倾城的爱情表述,“时光逆转,生命可以从头再来”形成了神话内涵的“圆环”型叙事特征。不言而喻,此间的“圆环”型叙事空间造型恰恰是为其“命运”主题服务的,起到了对人物情感变化和命运循环之间的冲突与交融的重要表征作用。
时间的扭曲和空间的回环是神话世界中的重要构成方式,正是因为这样想象性的塑造,也就使得影片的文本脱离了世俗的惯例纠缠,化身于精神的自由世界中。在此,存在就是被想象的,神话恰恰就是想象的母体,一切叙事语言的言语,所有造型风格的隐喻,均把神话这一独特的精神本质留在了影片现象文本的核心。
三、神话精神之三:后现代文化对传统爱情叙事模式的神话性浸染
现今,人类社会发展到后现代阶段,文化艺术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传统阶段和现代阶段相比,“在观念、感受、形式、内容和风格等价值取向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4]当代电影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后现代特征,这在影片《无极》的爱情叙事模式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体现。
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充分表现在年青一代的个性追求和爱情价值观上,而针对主要受众(年青人)而制作的商业电影《无极》自然也将此考虑在内了。现实中,后现代爱情价值观呈现出物欲外显、率性而为的特征,这在影片的爱情叙事模式中得到了体现。其实,影片的爱情叙事路线仍然是在坚持传统的三角恋爱模式,即倾城、光明与昆仑之间发生的曲折爱情故事的基础上,吸纳了后现代爱情价值观的神话性浸染效应的叙事模式。
其间,此种明显的文本特征体现在倾城的情感态度的数次转变上。作为女人,在那样的社会里,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的适应性特征,她屈从于权力而又率性而为,其命运的变化也是体现了因女色而“倾城”的神话性想象的。这在神话性上,权力、美貌与忠诚、嫉妒之间的相互噬咬,构成了传统爱情价值观受到世俗生活的神话性浸染的后现代爱情叙事模式。
此外,片中“满神”的符号性意义,在此体现为一个情感和命运的预言家,是叙事角度的全知者。她的视角,她的无所不知的神奇能力,使影片抹上了一种奇幻神圣的浓厚神话色彩。“满神”在此的功能,就是一种权威力量的代表者,而倾城的选择恰恰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感觉,她的这种做法恰恰是对权威力量的反抗,或者说是对命运的不屈服。在影片的开始,作为小女孩的倾城在和“满神”的对话中,她对命运的选择,恰恰是与最终结局的“时光逆转,生命可以从头再来,对爱情的另一次选择”的命运相呼应,这既可以说是倾城的“率性而为”的后现代爱情性格对命运的一次胜利,也在叙事模式上实现了对权威力量(满神)的叛逆性胜利。
后现代爱情观是当前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青年创作群体的创作风格和制约着其它创作者的文本叙事特征(以青年为主要接受群体),影片《无极》就是这种制约创作或者说迎合创作的作品,只是在这样的现实主义下,导演仍将其深切的神话情怀表达于爱情叙事模式中,将其浸染成绚丽斑斓的爱情魔方。
四、结语
神话精神,作为视觉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的独特人文特质,有着不可估量的创作意义。它通过类比、造型和叙事等方面的文化性渗透,使得影片《无极》的
魅力得以提升,观众的接受效应得以加强。尽管影片存在着故事情节上的明显缺陷,但此间,在神话精神内涵的阐释和神话性风格的塑造方面,笔者认为,影片确实做的是很成功的。因此,片面地将影片《无极》看作一部失败的作品是有失妥当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现实社会对神话精神的需求和神话精神的独特文本功能,理应对其做出一定程度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邓启耀.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关键词:行政文化公务员激励机制融合
所谓行政文化,指行政活动过程中,影响甚至决定行政参与者行为的一系列行政思想、行政意识、行政理念、行政心理、行政道德、行政习惯、行政规则等。行政文化通过心理和精神因素影响行政人员的行为,激发其自主性和创新精神,这有别于公务员激励机制外在的制度激励方式。无论是精神推动还是制度激励,两者殊途同归都会激起组织成员工作热情。由此,应该努力将行政文化融于公务员激励机制之中,结合外化制度激励与内化精神约束,最终将公务员个人需求统一于组织利益之中,借以更好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实现行政组织共同目标。
一、行政文化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交互作用
(一)行政文化的功能类同于公务员激励机制
1.行政文化对行政人员存在导向作用
公务员激励机制实施目的是为了激发行政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行政效率。同样,行政文化对公务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行政行为模式可以诱导行政人员并激励其达成组织目标。行政价值观能够在具体的公务员激励过程中对行政人员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理性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公务员的行政道德,产生对该行政机构的认知、情感上的归属倾向,从而树立一定的行政理想。
2.行政文化对行政人员存在聚合作用
良好的行政文化会产生凝聚力,使行政人员对组织有归属感。同时,当新成员加入进来时,通过耳濡目染,就会自觉地接受行政组织的宗旨和信念,在潜移默化中为其所同化,从而自然而然地融合到行政组织中。
3.行政文化对行政人员存在约束作用
行政文化一方面通过将共同价值观向行政人员个人价值观内化,使行政组织在理念上确定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规范、指导、约束着行政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受强有力行政文化影响的行政人员,能够自觉地约束个人行为,与行政组织保持相同的取向。
(二)行政文化激励功能借助公务员激励机制表达
隶属于行政文化内容之一的行政道德,控制范围要大于行政法规,是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过程中,通过内化的信念和善恶标准,理性地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和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
行政道德对行政人员的这种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行政主体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上,体现在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对职业道德、对基本道德范畴,如义务、良心、荣誉、幸福的认识、观念和态度上。作为激励行政人员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它以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促使行政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以政治道德规范保证行政人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一系列考核、晋升、工资、奖惩的公务员制度之中,公务员考核内容同行政道德之中的职业道德也是相互交叉的,它无疑为行政道德,实现对行政行为内化控制与激励提供了制度化工具。考核激励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把考核结果与其实际的、切身的利益紧密挂钩,从而使得考核制度成为公务员制度激励机制中最有效的激励手段。
二、行政文化在公务员激励机制中的融合路径选择
制度、法则等外在规则由于缺乏内在心理认同的支持,其效能也大为降低。因此在人们心理上尽快建构一套与外在制度规范相契合的内在文化价值规范系统,使外在的激励、凝聚、约束机制通过内在的心理因素而发挥作用,是当前文化心理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必要努力塑造行政文化,以期更好配合公务员激励机制,激励行政人员提高行政效率达成行政目标。
(一)促进公务员激励机制实施——借鉴传统行政文化中优秀思想
我国当前的行政文化是在传统行政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行政文化之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对于传统行政文化,要进行批判性继承和选择性吸收。例如,应重点清除残存于现代行政文化中的封建宗法思想、特权思想、专制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奴化买办思想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同时,要积极吸收借鉴中外历史上优秀的行政思想,如中国古代行政思想中的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天下为公的思想。
(二)强化公务员激励机制效果——培养积极的行政心理
转型期我国行政人员的行政心理是稳定与剧变同在,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共存。目前行政人员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消极心理因素:首先是由于公务员经济地位相对下降,行政人员长期以来在物质利益分配中的优越地位被打破,同时伴随行政透明化呼声逐步高涨,隐性收入获取可能性也越来越困难,由此引起公务员失落心理。其次由于受行政组织中不同职务职级间对应薪酬差距明显扩大的事实,及成员间隐性攀比心理、失衡心理的影响,普通公务员尤其处于基层非领导职位的公务员极易产生强烈相对剥夺感。
为了消除这些不健康的行政心理因素,强化公务员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这就需要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端正行政动机,逐渐引导公务员以工作本身吸引力、责任感和人格尊严为其内部动力。其次,加强行政心理调适,对行政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以现代化行政管理的要求树立稳定、健康、和谐的行政心理。同时,加强宣传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行政人员自觉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由“金钱本位”向“能力本位”思想转变,确立正确的行政价值取向。再次,为积极行政心理提供外在支撑,改变已有等级森严和命令控制的管理方式,代之以行政成员间公平竞争、平等相待的管理方式,以培养其对行政组织的深厚感情,建立真诚、乐观的行政情绪。
(三)有效发挥考核激励作用——加强行政道德制度化建设
公务员行政道德培养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公务员的“自律”,同时还要靠存在于个体外部有形和无形的“他律”约束。这是由于“个人判断力和职业水平不足以保证人们合乎道德规范地行为”。这就需要以法律、规章这样可见的“他律”形式将行政道德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以保障行政道德对行政人员的约束、激励作用能够持久、稳定地发挥。行政道德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将行政道德纳入到公务员各项激励机制之中,其中最常见的是将行政道德置于公务员考核制度之中。然而,行政道德在公务员考核实施标准上的泛化与模糊,削弱了行政道德对公务员鼓励与约束的效果。这就需要改变以往考核中重视政绩忽视对行政道德要求。根据行政道德的目标特点,设计科学的考核指标,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细化,尽量变软任务为硬任务,变软指标为硬指标。其次,在行政人员任免、升降中融入道德赏罚机制。奖励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提供内在吸引力,惩罚为其行为施加了外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