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8: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秋节有哪些古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嫦娥奔月: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吴刚伐桂: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 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 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3、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来源:文章屋网 )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4、体验分享与同伴老师一起合作过节的快乐。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介绍中秋节、故事、儿歌、各类游戏等。
活动时间:20__年_月_日
环境创设:
1、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
2、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3、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
(事先发放记录单)。
区域活动:
1、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绘画——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月饼。
3、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4、制作灯笼:运用空瓶子、彩色胶带、色纸、粘贴素材,做一个灯笼。
家园共育:
1、家长晚上带着孩子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讲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与幼儿一起准备灯笼,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介绍中秋节: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小朋友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丰收节。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美,月色最皎洁,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做成圆形的,象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
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
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游戏1:《水果拼盘》比赛
游戏玩法:
每个家庭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名称,基本特性。举行制作水果拼盘大赛的活动。
游戏规则:
1、以三个家庭为一小组,发放号牌。
2、在规定时间内,不但要比造型还要比桌面整理。
3、幼儿参与性将作为优先评奖标准。
4、奖项有:配合默契大奖和造型奖。
游戏2:猜谜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2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
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大力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
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总体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丰富幼儿的科普知识,了解“月食”现象,与影像知识。
3.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时间:
中秋节当天下午14:30——17:30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园所室外与教室能凸显中秋节日氛围的环境布置。
有些简单,再具体些,都可以准备哪些具体的材料,列举出来,有图片也可以附上
道具准备:绘画工具;灯泡、皮球(大、小各一个);手电筒、白墙/屏幕;月饼、水果、盘子、水果刀。
其它准备: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话筒、条幅等。
活动过程:
全园孩子参加,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选择自己活动的项目。
活动一.美丽图,我来画
时间:14:30——15:30
活动一、二、三、四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就行,活动五的时间可以另加的,但要结合实际定时间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准备一些中秋相关的图片贴、挂在教室。
让孩子在作画期间寻找灵感,以及准备绘画工具。
活动目标:让孩子用绘画的手法表达自己认识的中秋节,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形式不限,画风不限,工具不限,作画出与中秋相关的美丽图画。
作画期间,其它幼儿以及家长可以保持秩序的观看。
作画后(15:50)教师帮助幼儿一起把画粘贴在教师四周墙壁上。
过程太简单,形式、画风、工具虽不限,但是也要给老师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否则老师会觉得很空,例如:水粉画、水墨画、黏贴画、添画、手工折纸、剪贴、拓印、砂纸、陶艺、装饰瓶子(将瓶子外层图上水粉。
等晾干后,在水粉上作画,也可在瓶口处系上丝带作为装饰)等等,都可以,每种后边说明玩法,具体需要准备的材料,是否需要老师参与指导,都需要配合哪些环境布置,供老师参考,不一定都用,但是老师可以选用,这样老师就觉得简单多了。
活动二.小故事,大家讲
时间:15:00——15:50
准备:提前两天教师给讲故事的孩子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寻找、准备中秋节的小故事。
目标:准备期亲子互动,提高家长的认识。
通过孩子讲故事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
1、先由一名教师生动的给大家讲中秋故事。
再每位幼儿轮流上台讲故事,幼儿独立讲,其他人做观众,要有观看的礼仪。
要求:家长、教师、幼儿都保持安静状态听故事,并对讲者用以掌声鼓励。
第一组作画的幼儿边听故事,边作画。
可以再丰富些,比如,小讲台可以怎样布置,观众席怎么摆椅子,上台讲故事的幼儿可以穿上有魔力的魔法衣、魔法帽(也可以换成其他的名字,要对幼儿有吸引力)并附上咱们能搜集到的所有故事,供老师选择
2、可以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幼儿排演成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和讲故事可以穿插着进行,提前准备好道具和服装,小演员要画好妆,舞台可以跟讲故事的是同一个舞台
活动三.学科学,懂知识
时间:16:00——16:40
道具准备:投影仪/手电筒,白墙/幕布,月亮图片,抠画出嫦娥形态的纸板;灯泡,气球(大、小各一个);整间教室都要遮光
知识准备:熟悉一些物体、动物的轮廓形状。
注意:
1、在幼儿进入此活动教室前,老师要跟前来的家长和幼儿沟通好,活动时的注意事项:要尽量保持安静;由于活动室内很黑,请幼儿不要乱跑以免磕伤;
2、如果空间不够,可以选择大一点的教师或分批进入。
目标: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艺术想象力,培养手指精细动作,和动手能力,模仿能力;丰富幼儿科学小知识。
活动:
(一).奇妙的手影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激发幼儿对手影游戏的兴趣。
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如果有要附上)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故事做出相应手影。
(二).“嫦娥奔月”
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师与幼儿共同抠画出嫦娥奔月形态的纸板,用纸板遮挡在屏幕与投影仪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在幕布左上角粘贴上月亮图片。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此方法,既让幼儿更生动的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并且让幼儿增加了小孔成像的科普知识。
(三).神奇的月亮
1.导入:展出各种形状的月亮图片。
2.模拟月食全过程:使用灯泡代替太阳,一个孩子举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名还在举起小皮球代替月球。
打开灯泡,大皮球围绕太阳转,小皮球围绕大皮球转,观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对方的黑影遮挡的情况。
第二个和第三个活动,是否尝试过,是否在操作时能完成?
活动四.齐动手,共劳动
时间:16:40---17:15
准备:各种水果与食品、水果刀、盘子
目标:培养幼儿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幼儿、教师、家长齐动手制作美味的食物,教师与家长帮助切食物,例如水果、月饼等。
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空间制作水果拼盘以及食物作画等。
此活动都要准备什么(除了水果、还有哪些图片)?准备多少?
水果有一部分可以做成拼盘,另一部分直接清洗好并分类
什么人负责切水果?什么人洗?什么人拼摆?
制作月饼都需要准备什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画鸡蛋要准备哪些图片供幼儿参考?
活动五.吃月饼,同分享。
时间:17:15——17:30
准备:若干名教师做为引导员,个人小餐具,音响,乐曲。
活动:用自助餐的形式,把每组小朋友做的食物都摆放在大桌子上,然后全园共同品尝。同时欣赏歌曲《春江花月夜》、《爷爷为我打月饼》等。
备注:
1、前四个活动的方式想有个小调整,原计划是幼儿报名,然后一下午都在一个教室活动,这样可能幼儿会觉得没意思,所以,在这里做一下改动,先报名做活动,然后自己报名的活动完成后,可以再到其他的教室参加或参观其他的活动。
家长陪同,然后整个活动中老师、幼儿、家长都要有礼仪行为,比如:不影响他人、学会排队、等候、老师在指引家长时的手势语,迎宾时要注意的礼仪等等,这些环节都要体现出来。
2、一共四个活动,四个教室,如果幼儿园班级较多,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级搞同意个活动,幼儿园可以自己按实际情况安排。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知道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什么时候开始过中秋节。
2、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资料,并学会分享交流资料。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以及一些中秋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
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那些节日吗?
2、向幼儿介绍中秋节,包括时间,来历。
(1)教师请幼儿介绍,并请其他幼儿倾听从中知道了哪些,与别人有哪些不同。
(2)教师介绍自己的材料,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3、扩展幼儿经验,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让幼儿了解更多。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秋要吃什么吗?师:除了吃月饼,我们还干什么呢?
4、教师向幼儿介绍获取资料的方法。
师:“呀,小朋友了解那么多知识,那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1)幼儿交流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从哪获取知识:方法及渠道。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4、体验分享与同伴老师一起合作过节的快乐。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能安静的倾听同伴的表述。
〔活动准备〕
1.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资料和丰富相关经验。
2.幼儿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图书。
〔活动过程〕
1.交流相关经验,知道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1)幼儿自由结伴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集体交流,丰富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调查表的内容进行交流,提醒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3)拓展有关经验。
指导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事情或问题?
2.通过欣赏图书《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1)欣赏图书,了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内容。
(2)交流自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指导语:你从这本书上看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边看图书边完整地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4)交流自己听过的其他传说。
活动二:为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伴奏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选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2.在看指挥演奏的过程中,能与集体的演奏保持和谐。
3.体验集体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乐器(小铃、舞板、铃鼓等)。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欢快的风格。
指导语: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名字叫什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2.通过身体的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
(1)边听歌曲边拍手,初步表现歌曲的节奏。
(2)共同设计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3)看指挥分声部进行身体动作。
3.尝试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1)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2)尝试看指挥,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提醒幼儿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有节奏地敲击乐器。)
(3)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与准备: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体验节日的快乐;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开展前,进行墙饰布置,墙饰的主要内容包括花灯、嫦娥奔月图等;给幼儿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中秋节与月饼的传说;美工课上,幼儿学会了用橡皮泥捏月饼,会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图形纸撕月亮(提供用缝纫机扎出小孔的月亮图形纸;制作投影片或挂图: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投影片或图片;录像带:中秋赏月;音乐磁带《飞月夜》、《月光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墙饰的变化,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中秋节夜景图,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四张不同形状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弯弯的小船、像一块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饼、像圆镜子等。
)
3、放录像:“中秋赏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4、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录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师生一边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放录音),一边品尝月饼和秋天的水果,共享节日的快乐。
6、操作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捏月饼、撕月亮(用缝纫机扎出小孔,变成月亮的形状,让幼儿撕下来。
)
活动区域设置与日常活动组织:
1、组织幼儿参观大班的游戏“乐乐月饼超市”;
观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画《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区,提供月饼盒子、橡皮泥、吹塑纸、蜡光纸等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月亮和月饼。
3、在图书区提供嫦娥奔月,吴刚砍伐桂花树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
在语言区幼儿看月亮图片说月亮的诗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将自己熟悉的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或儿歌讲给同伴听。
5、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与家长沟通计划:
1、活动前,请家长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月饼的歌曲或诗歌。
2、请家长在八月初十至八月十五晚上带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月亮画在纸上,装订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簿。
3、请家长带幼儿到食品超市,观看各式各样的月饼。
4、活动在中秋节前一天进行,中秋节晚上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赏月活动,创编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附故事一:嫦娥奔月
羿是神话传说中远古时最著名的射手,曾经为人间除了许多凶禽猛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射神。
在一个明月当空的晚上,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羿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吃下药以后,身子突然轻飘飘地飞了起来。她身不由己地飞出了窗口,越飞越高,升上了夜空。飞啊飞啊,一直向月亮飞去。到了月宫,嫦娥又日夜思念人间。她叫玉兔为她捣药,想吃些能降落人间的灵药,回到羿的身边。可是玉兔没有捣成灵药,于是嫦娥便成了月宫中的主人――月中仙子。
这个故事经过世世代代的流传、补充,嫦娥成了月神和古时候人们中秋拜月的对象。
故事二: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大班幼儿已经有多次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
活动时间:20xx年9月29日(星期六)下午3点整
活动目标:
1.通过中秋知识竞答的形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一起过中秋,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体验。
3.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活动准备:
1.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爷爷为我打月饼、中秋月儿圆
2.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等等)
3.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小问答
4.盘子若干
活动流程:
各位家长好,感谢大家能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之前也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了相关中秋节的知识,知道了月亮在中秋节这天是最圆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故事感受月亮形状的变化。
流程一: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师总结: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月亮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有关中秋节和月亮的知识有很多,下面就来考考我们家长和小朋友,来个“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B)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2.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
(A)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3.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B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杨树
7.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D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8.中秋节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节也叫感恩节。
A 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9.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A)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苏轼《水调歌头》 B 苏轼《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弃疾《太常引》
游戏三 《猜灯谜》
1. 老师提前将若干灯谜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2. 请宝宝们站在教室中间,告诉宝宝们在教室内去寻找灯谜(并拿一个写有灯谜的卡片,让宝宝进行观察,知道去找什么样子的卡片)
(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月亮
(2)中秋归来---八归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开---花好月圆
(5)明月照我还---归有光
(6)举杯邀明月---赏光
(7)举头望明月---当归(药名)
3. 找到后,交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手中,请爸爸妈妈去猜灯谜,用时最短的家庭获胜。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儿圆》、亲子表演
为了庆祝中秋节,我们小朋友学了一首新歌,一起来唱给爸爸妈妈听。
老师还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妈妈也学习了新的儿歌和歌曲,欢迎大家到前面来表演。 流程四:亲子制作月饼我们中秋节必吃的一样食品就是月饼,下面老师带来了许多颜色形状都很特别很漂亮的月饼,请大家一起欣赏,看到自己喜欢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着做出来,当然也可以发挥想象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饼。
流程五:月饼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
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问题: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
2019幼儿园年中秋节活动方案二
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大力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环境布置
1. 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
2. 在语言去投放相关月亮知识的图书。
3. 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家长工作
1. 家长帮助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并提供给大家分享。
2. 为这次主题活动准备一些月饼盒。并与幼儿一起做一个灯笼,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 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4. 关注主题活动的进展,及时协助主题活动的展开。
5. 有时间带幼儿在有月亮的夜晚赏月。
主题活动一 :中秋的来历 活动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知道为什么要过中秋节,
什么时候开始过中秋节。
2、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资料,并学会分享交流资料。
活动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以及一些中秋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那些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包括时间,来历。
1、教师请幼儿介绍,并请其他幼儿倾听从中知道
了哪些,与别人有哪些不同。
2、教师介绍自己的材料,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三、扩展幼儿经验,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让幼儿了解更多。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秋要吃什么吗? 师:除了吃月饼,我们还干什么呢?
四、教师像幼儿介绍获取资料的方法。
师: “呀,小朋友了解那么多知识,那你是从哪里了
解到的?”
1、幼儿交流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
2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从哪获取知识:方法及渠道。
主题活动二:制作月饼
1、 活动要求:
(1)在活动中,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只是起帮助指导的作用。
(2)进入活动室,要小声说话,以不影响他人为原则。
(3)、活动结束后,整理好所有的东西,物归原处。
(4)、准备好制作月饼的材料(擀面杖、面板、模子、月饼馅),油面和水面统一准备。
活动过程:
(1)、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月饼。
(2)、 将做好的月饼放入烤箱中。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从不同途径收集节目的信息,了解民族风情和节日特色,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汇报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
3.调动各种感官,回忆、交流自己和家人及亲朋好友过中秋的情景,在快乐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二、资源利用
1.学生:
A.向长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并从日历上去翻阅这个日子,找到中秋节这一天;回忆去年和家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了解各地中秋节的习俗和传说。
B.背一背关于月亮的古诗。
2.教师:
A.课件;
B.心愿卡、球、手鼓、小镜子、手电筒;
C.布置教室,悬挂小灯笼。
三、教学过程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仔细听歌中唱的是什么节日?
生:中秋节。
师:(点击:中秋节)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中秋节还有哪些名字?
生: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师:你知道这么叫的原因吗?
师:同学们,去年的中秋节你们是怎么过的?
生:我和爸爸妈妈去乡下看爷爷奶奶,我们包饺子,做圆子,还吃月饼。
生:爸爸妈妈带我到东洲公园赏月。
生:我们一家人到文化馆猜灯谜。
师:月圆人圆,和父母家人一起过节确实令人高兴。今天老师把这一轮中秋的圆月请到了课堂上,我们全班来过一次集体的中秋节,好不好?(补充课题)
师:说到中秋节,我们就会想到月饼。瞧,善解人意的嫦娥姐姐就给我们送来四个大月饼,(点击:嫦娥)每个月饼后面还藏着秘密呢!谁想第一个揭开月饼后面的秘密?
生:(点击秘密一: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
师:(点击图片)吃月饼、赏明月、挂灯笼、猜灯谜是中秋节里最普遍的习俗。就说这月饼吧,小小的月饼里就有大大的学问。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生:工人把面粉柔软,加入各种各样的馅料,再烘烤,就变成月饼了。
师:你吃过哪些品种的月饼?(师运用图片相机补充资料)
生:我吃过豆沙月饼、火腿月饼和冬荟月饼。
生:我吃过又香又咸的蛋黄月饼。
生:有一种飘着茶香,叫绿茶月饼,很特别。
生:元祖月饼中的雪月饼最诱人,薄薄的透明的皮儿里是甜甜的冰淇淋,实在太好吃了。
师:一个圆圆的月饼就是一份圆圆的祝福,也体现了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其实我国各地各族都过中秋节,中秋活动可丰富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点击:一组各地过中秋的图片)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闹月”、“追月”、“行月”、“跳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的祖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同一个节日就有不同的习俗,非常有意思。
生:(点击秘密二:你知道关于月亮的故事吗?)
生:(讲《月亮姐姐做衣裳》)
师:是呀,月亮有时弯弯,有时圆圆,经常变化。瞧,这是老师记录下的去年农历八月份月亮的变化,(点击课件)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月亮先弯弯的,像眉毛。渐渐地,“眉毛”变粗,越来越粗,变成半圆,
再大一点,大一点,直到变得圆圆的。后来,月亮又渐渐变小,最后又变成眉毛了。
师:月亮的不同变化还有好听的名字呢!(介绍“上弦月”、“下弦月”等名称。)
生:(点击秘密三:你会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词吗?)
(很多人举手)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就叫“击鼓传球”。怎么个玩法呢?鼓声响起,球迅速在同学间横向传递,鼓声一停,球在谁手中,谁就获得一次朗诵月亮古诗的机会。谁愿意上台当鼓手?
(进行游戏。学生随机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师:是啊,皎洁的月光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那月亮真会发光吗?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小镜子,想象一下,假如这里一片漆黑,小镜子会发光吗?现在我用手电筒照一照小镜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镜子一开始是没有光的。老师用手电筒照小镜子的时候,小镜子闪闪发光。
师:这小镜子就代表月亮,手电筒好比太阳。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当太阳照射到月亮上时,月亮就反射太阳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月光。
生:(点击秘密四:猜灯谜)
生: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一个民间习俗,每年它都吸引许多人参加。(师摘下一个小灯笼,示范展开灯谜纸)今天让我们小组合作,也来猜一猜吧!你们是第几组的就猜哪一条灯谜,看哪组同学脑筋转得快。猜对的可以摘下谜语纸条回座位。(放音乐,小组下台活动,猜中的可以把谜面摘下来回座位。)
小组汇报成果(猜对的奖励各种不同的月亮造型)
师:看,猜灯谜的确很有意思,它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增加节日的气氛,难怪它能成为中秋节的保留节目呢!
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有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组圆月图,放音乐)瞧,天上的月亮照着你,照着我,在这月光如水的中秋夜,你想起了谁?想对他说什么?
生:在这如水的月光里,我想起了在北京工作的爸爸,我想对爸爸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虽然远隔千里,但是我们共同拥有一轮圆月。
生:在静悄悄的月夜,我想起了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伙伴们,你们有月饼吃吗?在中秋团圆之夜,也许你们没有丰盛的晚餐;也许你们没有香甜的月饼;也许你们不能在漂亮的大厅里猜灯谜……但是,你们有坚强的性格,有打不垮的意志,还有千千万万为你们祝福的同胞。遥祝你们中秋快乐!
生:我刚刚从上海转来。中秋之夜,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和我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我深深地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合家团圆,永远幸福。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传递你对他的思念呢?
生:我想打电话。
生:我可以上网发邮件。
生:我想写信。
……
师:电话诉衷情,鸿雁传心声,不管你用什么方式都表达了你的思念之情。今天老师就为你们准备了漂亮的心愿卡,这样吧,把你们最想对亲人朋友说的话写在心愿卡上(播放音乐)。
生:亲爱的外公,今夜的月儿是如此美丽。月亮高高挂在空中,像一个大银盘。我坐在如水的月光里,不禁想起了您。您常年不在家。我和爸爸妈妈是多么想念您啊!多么希望您能回家和我们一起吃团圆饭。
生:在这皎洁的月光里,我最思念的就是爷爷。爷爷呀,我有好多好多话要对您说。您一直在外地辛勤工作,平时很少有时间回来团圆。我真的好想您。爷爷,我真希望您早点退休。我每天晚上能偎依在您的怀里,在月光下听您讲故事。
……
师:中秋节,团圆节,可是有很多叔叔阿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让我们把崇敬的目光投向他们。(点击课件)
师:看着这感人的一幕幕,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交警叔叔,你们真是太辛苦了。在大家团圆的时刻,你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维持交通秩序。如果没有你们的付出,交通状况一定不理想,我代表少先队员向你们敬礼!
生:超市里的叔叔阿姨,你们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坚持工作,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你。
生:医生们,你们好!你们节日里坚守岗位,为患者服务。如果没有你们的付出,患者就麻烦了。谢谢你们!
师:是呀,千言万语早已汇成一句话――
生:(齐说)叔叔阿姨,你们幸苦了!
师: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提前过了一个中秋节,一起赏月、讲故事、背古诗、猜灯谜,还了解了祖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过得可真有意义。最后,老师祝愿我们的每个家庭都能――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课以后,别忘了把这张心愿卡带上我们的祝福送给那个你最思念的人。
四、教学反思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种各样的传统佳节以她们动人的传说故事、丰富的民俗习惯,成为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今,这颗明珠的光芒日益被各种各样的洋人节所掩盖,而被人们渐渐淡忘。为了传承中华文化,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二单元就专门设计了《中秋与重阳》这样的课。这两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两个传统节日。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两个节日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了解习俗中的科学道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节日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同时懂得要尊老敬长。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决定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将本该在一课中的两个节日分开来,作为独立的两个课时。并在两节课前分别开展“家乡的中秋节”和“家乡的重阳节”的小采访活动,收集当地有关的各种喜庆活动,了解市场的供应情况,组织学生通过书籍、杂志、画报、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有关“月亮的传说”、“月饼的传说”、“月球的小知识”等信息和资料,组织慰问、“请爷爷奶奶进课堂”等活动。并在课前组织学生布置好教室,营造节日的气氛。
通过《中秋佳节话中秋》这一课的教学,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课堂要吸引学生,必须充满活力;课堂要充满活力,就应该活用资源,综合开发,让课程和生活走得更近。而新课程实验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挖掘与运用。那么,如何让“品德”真正走进“生活”?我通过不断的尝试,得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突破传统的课堂模式
一人在上、多人端坐的课堂模式已不再存在,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听故事、猜灯谜、写心愿卡,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呆板的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使师生双向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充满活力,并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情感体验,觉得学的知识多,朋友多,快乐多。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体现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二)再现真实的教学情景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提出“做中学”,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经验促进发展。因此,品德课应该创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如本课中七嘴八舌话中秋、你言我语讲传说、感恩知报诉真情、诵读吟背颂月亮及辨辨做做识月球等活动,就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而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的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让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唱一唱、做一做等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体验中如沐春风,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所能面临的事情何其多,而这些并不能一一从教材中找到答案。通过《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不仅学生有所收获,作为老师的我也有很多收获,相信这样一节课后,孩子能真正理解“中秋节”中所蕴含的情感。我也理解了“月圆人团圆”的真谛。
五、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