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8: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现代教育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教育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55-01

目前,初中的教学在科目重点上,比较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对地理等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在教学方式上,地理教师也主要使用简单的讲授方式,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用文字、图形等多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但是,目前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1.1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地理知识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广泛,趣味性很强,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由于涉及的知识较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新的形式来进行讲解,这样便于通过丰富多彩图片、视频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风光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当地图片、地方节日的视频、代表性的歌曲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1.2 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地图的动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较为基础的工具,其中蕴藏着强大的知识和人的想象能力。地理教学中,依靠传统的地图图片介绍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限制。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突出一些需要讲解的重点知识,充分发挥出动态地图的优势。例如,地理教师根据需要讲述的内容,可以将图像大小、颜色、虚实等进行调整,特别是对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动态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有助于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巩固学生记忆,达到教学目标。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

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地球空间上的一些知识。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一大前提是具备空间概念,对地理事物的布局结构等有一定的掌握。地理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这也是课程的一大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进行一些天体运动的知识时,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对其运动状态进行实证模拟,课堂上展示相关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1.4 有利于掌握课程重点,提高讲课效率

课程重点是课程学习的关键,是教师需要着重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讲解,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然而,一些重点知识通过简单地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此时,需要引入新教学方式。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等,通过具体的动态模拟与讲解,学生较容易理解,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当前地理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没有结合课程特点,忽略课程重点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教师很少考虑地理课程的特点,一般只是简单应用新型的教学技术,导致了缺少课程的实质,教学目的不明确。

2.2 技术应用情况不佳,有待提高覆盖率

目前地理教学中,仍旧有一些教师很少甚至是没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只是通过简单讲解形式进行课程讲述,只有在对外讲课的时候才会应用现代技术,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应该注重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覆盖率。

3 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教师认识,提高思想意识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工具。并且,在地理课程的具体应用中,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本质,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因此,完善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让其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3.2 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程的覆盖率,需要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掌握相关技术,才能更加充分地使用技术设备。因此,需要组织相关培训,让教师对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进一步了解,掌握相关技术,便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3.3 提高教学投入,完善教学设备

提高教学水平,完善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因此,现在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需要一定的前期教学投入,完善教学设备。学校应该加强教学投入,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实施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在引入方法和应用情况上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本文建议应该注重提高教师认识,提高思想意识,需要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水平,需要提高教学投入,完善教学设备,

(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参考文献:

篇2

我们期待着教育信息化应用早日花开遍地。

思考一:使用与效果“用”得怎样?

在今天,已经不会有人再去争论学校计算机要不要买,或者要不要建校园网的问题了。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依然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用得如何?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而用得如何,实在是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或“规范”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没能从一个较准确的角度审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大困难。

但“用”实在太重要了,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脱离了“用”,什么技术都没有任何意义。那么,在现代教育技术较为普及的今天,让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思考下列问题。

电脑在课堂:真的以教学为中心了吗?

从调查来看,除了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目前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用于学科课堂教学的,绝大多数采用以课件演示为主的辅助教学,也有少部分以网络交互学习为主的辅助教学。当我们坐进课堂仔细地分析这些设备使用的情况及效果时,我们立刻就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1.公开与观摩课:课件成为“装点彩车”。似乎不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了,不用课件上课的教师好像很落伍了,于是不管用得怎样,几乎所有的公开课、观摩课无一例外地会去使用课件,这些课件便成了装点这些课堂的重要“彩头”。其实大家都很理解教学中得根据需要来设置课件的使用,但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很多“画蛇添足”的课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课件不仅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浪费了课堂的时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严重的甚至把课堂弄得支离破碎。

2.日常课堂教学:教学跟着课件转。这可能是我们目前遇到最头痛的问题。现在的课件太多了,而教师们在运用这些课件的时候,却常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转”。我们发现,有一些教师是根据课件来备课的,而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备课,让自己的教学思路跟着课件走,让课堂适应课件,让学生围着课件转,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教学课件提供的开放性不够,导致个性化应用比较少。有的教师拿到一个课件后想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修改,但有些课件没有源程序,加上一些教师技术能力不够,用之不到位,不用则可惜,所以经常被课件所困。

3.课件本身:不成系列单独作战。目前我们所用的课件大多是针对某个单独的教学内容的,有计划有系列地根据教学内容呈现的体系而设计的课件则较少,加上课件制作本身所运用的软件比较多,不同版本课件之间的互通性较差,成为课件系统化运用的一个瓶颈。

因此,以教学为中心的课件运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也就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挑战与更大的空间。

网络在校园: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

校园计算机网络是为学校各类人员服务的,它可以有多项功能,比如管理、办公、教学、通讯、学习、查询、交流、娱乐……看来功能强大的网络到底给我们的校园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似乎一切都在变,过去校园公告的黑板不见了改成了网络,过去写的教案放到了网络上,以前写在黑板上的生字打在了大屏幕上……还有什么呢?如果我们来拷问一下,扔在校园网上的那么多钱带来了多少回报?估计是许多人都要出一身汗的。因为投入太多,而真正“产出”的却太少了。

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校园网的应用是一项“多出来的工作”,这倒并不是否定校园网应用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好校园网应用是在正常工作之外的一件“多余事”,它算不进工作量也不能给自己的业务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于是,在许多学校,校园网的应用还是成了几个人的事,学校建网站也无非是个“宣传窗口”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校园网的真正应用还“远得很”,因为我们还没有走过最原始的阶段,我们无法预料网络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形态,但如果没有全员应用的意识,那么校园网就不会给我们的校园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校园网也就成为只是“建在校园里的网络而已”。

资源为教学:我们解决实质的问题了吗?

凡是建成校园网的学校,或者以区域为单位建成的城域网,多少都有教育资源集中在服务器上,而这些资源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我们花了不少力气,购买了服务器把那些我们认为有用的资源整理出来,另一方面,这些资源却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没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这当然不是因为教师们不需要这些资源,真正的问题是,资源建设与实际运用似乎是“两张皮”,这就如同火车的两条铁轨,始终“各走各的路”。

资源为学校解决了实质性的问题吗?答案至少是不完全肯定的,因为很多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资源并不能快速且方便地找到,而其中要强调的是,“校本”资源的建设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给教育资源打上学校的烙印”,一方面让我们建设的资源“校本化”,另一方面根据应用的需要去选择资源的积累。

思考二:管理与成效“管”得如何?

以我的理解,学校中的“管理”二字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理”为主的,“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服务”或“帮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事实上更是如此。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管理过程中,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是学校建设的规划问题。以我们建设的经验来看,对学校来说,三年或五年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和发展规划”对学校来说无异于一份宏大的发展蓝图,其中不仅涉及到数十上百万的资金问题,更涉及到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及应用效果等多项综合的涉及学校发展的整体数据与成效,一份合理且适度超前的规划与学校整体规划一样,不仅能指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的发展,而且能大大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规划很难做,做好了要实施更难,但如果没有规划就会处于“今年不知道明年”的状态之中。在我看来,这份规划不仅要做,而且要校长亲自参与。

与此同时,无论从建规划还是实施规划,无论是搞培训还是抓应用,都要从校长开始一级级往下落实。如果校长重视且有法,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就会一天一个台阶地向上走。

其次就是过程性管理的问题。要搞验收了,热火朝天地抓一通,要抓考核了,夜以继日地忙几天,或者为了某个什么证什么牌之类的加班加点,这些都容易做到,糟糕的是,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这是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些学校给全部的教师配发了计算机而整体应用的水平和效果还是不见得怎么好。

原因何在?那就是过程性管理的问题。针对教师整体或个别的问题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就是过程性的管理。遗憾的是,许多学校并没有过程性的管理制度,或者有没有制度不重要,而是有没有这样的措施,哪怕是计划中定下来要做事都行,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去落实。

最后还有一个持之以恒的问题。持之以恒的问题就更简单了,“常抓不懈”,把要求与考核消化在日常的各项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之中,这样的落实才能有效与长效。

思考三:培训与成效“学”到哪里?

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培训更是如此,用都不会,怎么能谈用好呢?无论是分层培训还是统一的培训,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让每一只菜鸟都起飞”。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学到哪里”?换句话说,必须要学会哪些本事呢?我们可以来概括一下。

1.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媒体技能)。这是一切的基础,对计算机本身的熟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关的一切操作技能,包括会进行系统的基本处理与维护,能对文档进行基本处理,能进行图片的一般处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在各项工作中的运用等。

2.熟练的网络运用技能。网络操作技能包括的范围很广,就教师来说,网络操作技能除了能熟练地进行网页浏览并进行下载上传之外,还应该能进行有关FTP的熟练操作、网络查询与基本的处理技能,如果能自己制作网页就更好了。

3.特别的软件处理技能。在掌握一般共用软件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应该至少掌握一项比较特长的项目,比如能熟练地掌握图片处理的某一软件技能(例如PhotoShope),或者能运用某个软件比较熟练地制作个人主页。

4.专业的学科整合与研究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让技术发挥充分的活力,技术的价值也才能得到体现。

5.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对可用信息的敏感程度,对信息的分类处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会贯通地运用于自己的各项工作之中。

现代教育技术怎么学?两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学以致用”。基于教师工作的特点,我们必须强调“学以致用”,一方面学了不用会忘记和生疏,另一方面学了不用就不必学。反过来,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巩固,才能越学越好。

二是“边用边学”。在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很多“不会”,因为用了才发现不会,发现不会而又想用,所以就会去学,而这时候学的动力就会特别足,学得也会特别快。

思考四:应用与特色“强”在何处?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特色其实就是应用特色,或者说应用程度的问题。应用要成为特色其实很难,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要用好是完全有可能的。用句简单的话来说,让所有的技术为教学服务,就是学校最应有的特色。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以校园网应用为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校园网与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可以让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无处不在,把应用推向学校管理的各个角落,铺满整个校园;反过来,校园网络也可以让学校管理无处不在,用网络的触角把管理推向纵深。学校管理的网络化,一是管理自身的网络化,二是管理手段的网络化。管理自身的网络化是指按照学校管理的规律,科学地组织管理程序、内容和方法;管理手段的网络化是指管理的实施与过程的网络化,计算机网络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网络化的管理,并逐步使管理在网络中从“有序”走向“无序”,这里所说的无序,是指自动化状态下的无序,即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那么学校管理也会从线性的管理到非线性的管理,而这正是我们的管理希望实现的目标,最终使学校管理成为立体的管理网络。

比如,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规范起来,而科学规范的网络管理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的产生。

校园网与教学应用

真正要在教学中用好校园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解决了观念问题,解决了硬件与设备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解决了软件与教学软件问题,解决了应用的问题,才有可能让网络走向教学;只有让网络走向教师、走向学生、走向课堂、走向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谈走向教学。

1.教师备课。教师备课的网络化问题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我们可以从网络化的程度不同把备课的网络化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教师备课资料的网络化检索,即教师个体在进行备课时,通过网络查询并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准备,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只要教师愿意并坚持这样做,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二是教师备课过程的网络化。备课过程的网络化,是指通过网络来实现备课过程的共享,这种“示众”式的方法,对教师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放下思想包袱,精心地设计网络载体,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当然教师备课的网络化还可以有其他的很多方式,这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与实践。

2.课堂教学。网络进入课堂,作为尝试,已经有很多教师成为先行者。但要真正实现网络教学,在中小学,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实践探索。

首先还是网络建设的问题,网络要能够进入普通的教室,当然也包括硬件设备;另外,学生机房的建设在中小学还远远不够数量,不同类型的课需要不同类型的建设方式。其次是网络资源问题,网络资源现在尽管很多,但杂而乱,真正适合中小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并不多,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一起努力,当然学校需要做的工作更多。第三是教师技能与整合能力的问题,这也成为网络教学的关键因素。

篇3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着重从学

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个方面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和解决运用现代科技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和质量的问题。

一、电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一词,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我国教育界人士在讨论当时所推行的幻灯、电影、广播教育的定名时,提出并确立了“电化教育”一词。确认这一名词的原因:一是幻灯、电影、广播均要用电;二是它表明了教育手段的先进性和现代化。我国的台湾省,1956年以前,也一直使用电化教育这一名称。

篇4

[作者简介]王建文,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现代教育中心教师,湖南 株洲412007

[中图分类号]C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178―03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实现教学优化的手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统一(李海波,金贵朝,2004)。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学开放性和学习思维创造性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并非指单纯的物质技术,它更重要的是指设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应用现代教育媒体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实现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客观上提高了教与学交互程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处于教师、学生、教室的封闭式环境中。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教学形式正在改变,具体表现在:(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具有的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参与的情况,实现个别教学。同时,随着各种交互式课件的开发运用及各种类型多媒体图书的出现,尤其是随着网络便利性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讲解和教科书,而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余地,学习者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2)从封闭式的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转向开放式的教学和跨时空资源分享转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及交互式教育环境和全球化教学程序的引入,教育的整个面貌将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围墙的学校、家庭式的教育环境和网络化大学等新概念将会逐渐成为现实。(3)从“填鸭式”教学转向为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学采用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学生只有死知识,没有活能力,更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得学生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学习,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益。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获得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基本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求异、敏锐观察、丰富想象、体现个性的知识结构和品质,培养了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自主性

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模拟仿真现实世界,向学生提出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形象直观地展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定学习步骤和速度,突破传统教学学习进程统一的限制,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进程的主动权。计算机还可以向学生反馈其学习状况和效果,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实现的环境。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自由,学生可以随时调用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随意浏览、复习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加德纳强调采用不同新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地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而多样化教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现在有许多新型软件如几何画板、Flash,Dremweave等为老师制作多种课件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的良好的交互性、自适应的接口,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随意的教学时间地点,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同其对话、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创新教育的实现

建构主义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多媒体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它能创造建构主义所要求的理想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变革了传统教育过程的特征,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教学媒体也由教师的教辅手段、教学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也由“教师讲、学生静听”转变为“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协商、讨论和意义建构”。基于这些教学过程要素重组的教学模式,是由信息技术提供的,它符合建构主义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核心,它不否定

知识教育,但它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传授和灌输,而是靠学生的主动建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实现意义的建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有机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探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巧,建立起集文字、声音、图像、三维、动画、信息等多种教学媒体有机组合的由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突破时间、空间约束,学生可快速、高效地接受信息,审视信息,筛选信息,变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信息双向交流为中心,以强化实践环节为中心,使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在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兴趣爱好,开启首创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还有若干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背景,对教育技术作出合理的定位

传统教育仅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种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主要有:(1)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许多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教育,未能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2)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看成是一种辅的技术手段,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主要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或仅是把信息教育技术本身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信息技术而已。

针对上述教师自身素质缺乏的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丰富教师的知识背景。社会的信息化也要求教育的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可能。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厚的文化积淀,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实现。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显示内容体系。教师可以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根据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集中归类,制作相应的CAI课件,展示立体多维的课程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利用CAI课件超文本交叉连接的特点,多次重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显示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师生双方都可以利用多种媒体的不同特点,汲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获取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及优秀的教辅材料,充分挖掘课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将课程内容不断延伸到课外,与生活融为一体。运用教育技术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还要借助于重要中介即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所以在丰富教师知识背景的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二)加大实用型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硬件资源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软件资源的支持。部分学校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软件支持,使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结果必然会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所以,学校在购置设备前必须经过充分论证,以防盲目追求“现代化”,导致设备购置后闲置,同时在加大硬件投入时,更应注意软件建设,如加大各种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开发、利用,网页的制作,网上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等。

另一方面,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现行的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教育仍然沿用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远程教学模式,只不过是将课堂“搬”到网上而已。这种远程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学,所以,展开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应该实行开放的、自由的教学模式,扩大教学情境,优化创新思维训练。通过网络捕捉信息,增加教学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通过远程计算机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演示,不仅可以节省课堂上讲授板演的时间,而且可以变抽象为具象,变静态为动态,表征真实的情境或接近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提高教学的深刻性和启示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篇5

一、引言--ME命题的背景

二、ME命题为真的哲学基础

⒈ 信息技术是导致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决定性因素

⒉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三、ME 命题为真的教育科学基础

⒈ 21世纪对新型人材的需求特点

⒉ 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人材培养的重大意义

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棗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理论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基于ME 命题的实践探索

⒈ 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⒉ 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学教学的试验研究

五、结束语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

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一、引言--ME命题的背景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即将进入的21世纪,将面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棗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21世纪,既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挑战棗世界各国将迎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为此,世界各国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部的新任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上述竞争态势对教育的严重挑战,并看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迎接这场挑战中的关键作用,因此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陈至立部长在为《中国教育报》5月18日创办的题为“制高点棗现代教育技术”专题新闻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中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吕福源副部长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众所周知,“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突破口”则是使整个战役获胜、或是使艰巨而复杂问题迎刃而解的要害所在。显然,教育部两位新任部长的文章和讲话精神实际上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棗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个意思也可明确地表述为下列命题: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

为了便于下面的论述,我们不妨把术语“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就用字母M表示,“教育深化改革”(Deepening Reformation of Education)则用字母E表示,这样,两位部长提出的上述命题就可简称之为“ME命题”。自新任部领导提出这个命题以来,在国内教育界已产生很大反响:不论是从教育部的部机关到各省市的教委,还是从教育理论界到实际教育工作者,或是从高等院校到广大中小学,无不议论纷纷。赞成拥护者有之,怀疑观望者有之,批评责难者有之,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命题能引起如此众多的人群为之关注(这个人群中包括教育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名流,乃至前国家教委的一些著名领导),甚至为之激动,为之鼓舞或为之气忿,不管这个命题的真伪性如何(这有待于科学的论证和冷静的分析),至少说明这不是无关宏旨的一般性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成败、对我们子孙后代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命题。因此对这一命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认真的探索,以便使绝大多数的领导和群众取得共识,我看是非常必要、大有好处的。下面仅就本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认识和多年来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试图对这一命题作出比较全面的论证。

二、ME命题为真的哲学基础如上所述,ME命题代表“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这样的命题。这里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因此,为了论证ME命题为真(即论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于整个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可以先看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⒈ 信息技术是导致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决定性因素众所周知,迄今为止,人类所利用的资源共有三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有形状、有大小,人们可以切切实实地感觉到物质的存在,所以在上述三种资源中物质是最具体、最直观的;信息刚好相反,它没有形状、大小,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借助其他媒体(如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在上述三种资源中信息是最抽象、最不直观的;能量的抽象性则介于物质和信息之间:它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大小,但是人们却可以切切实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棗“热能”可通过温度变化感觉出来,“电能”可使人触电直至电死,水位落差所具有的势能可以使水车或水轮机转动,……。总之,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们仍可直接感觉出它的存在,所以它和信息相比仍有一定的具体性,即其抽象程度要比信息低。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总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对资源的认识与利用上也不例外[1]。物质最具体,所以作为一种资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就被最先认识到并利用来制造生产工具。据考古发现,人类在200万年前即能制造石刀、石斧与石锥等工具。这是“旧石器时代”。大约5万年前,人类开始发明弓箭棗用竹子弯成弓,用牛筋作成弦,再用木棍和石锥作成箭,从而发明出一种能在一定距离内发射以捕杀野兽并保护自身安全的有效武器。这在当时来看,属于相当复杂的发明创造(不亚于今天的火箭),是高度智慧的结晶。在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社会里,弓箭的出现无疑使人类猎获野兽的能力(即当时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所以恩格斯对弓箭的发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新石器时代”。

据出土文物考证,在7000年前左右,黄河流域已有人种谷子,长江流域已有人种稻子。人类实际掌握种植能力肯定在此之前,估计应在1~2万年前人类即开始由狩猎为主转入以种植为主,这就是农业社会的初级形态。在6000年前左右人类开始掌握炼铜技术,使人类能利用青铜这种物质制造出比石器远为强大的生产工具,从而由新石器时代转入“青铜器时代”,这是农业社会的中级阶段。到了3000~4000年前人类又进一步掌握了炼铁技术,制造出诸如锄头、犁耙、钢刀、铁斧这类更加有效的工具,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从而进入“铁器时代”。这是农业社会的高级阶段。

农业社会大约持续了一万多年,直到18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才开始转入工业社会。严格说,瓦特不是发明蒸汽机而是改进了蒸汽机[2],因为第一台原理性蒸汽机(能实现热能--机械能的转换,利用水加热后的蒸汽推动连杆以完成某种机械操作)早在1705年就已实现,而瓦特是在此之后的半个世纪即1765年才研制出第一台实用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对原理性蒸汽机作了两方面的重大改进:① 使蒸汽机能连续不停运转,从而真正成为动力之源;② 大大提高了热能棗机械能的转换效率,从而使蒸汽机真正实用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也并不过份。有了蒸汽机就开始出现火车、轮船、纺织机械、印刷机械、采矿机械、冶炼机械……这类全新的生产工具,即实现了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从而使生产力与农业社会相比有了更大的发展,生产效率成十倍、成百倍地提高。以纺织为例,过去用手摇纺纱机,一人一台效率很低,现在用蒸汽机带动纺织机械,可由一位工人巡回看管几十台机器,而每台机器的运转速度更是大大加快,因此效率可以提高几百倍。这是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到了19世纪后半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使人们认识到不仅热能可利用来作为资源,而且电能也有这种可能,从而在法拉第定律基础上发明了发电机和电动机,于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是工业社会的中级阶段。到了20世纪中叶,人们在认识原子奥秘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原子的“受控核反应”,使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成为可能,从而进入“核子时代”。这是工业社会的高级阶段。

利用物质作为资源,尽管经历了“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等不同时代,即对物质作为资源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但是,只要是用物质作为资源,所制造的生产工具就只能是简单的、没有活力、没有智能的“死工具”棗从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弓箭,到后来铁器时代的犁、耙、镐、锨皆属此类。这是人类的第一代生产工具。

利用能量作为资源也经历过“蒸汽电气核子”等不同时代对能量作为资源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要利用蒸汽的热能,通过日常生活观察水壶煮水现象即可发现有关规律,这是比较简单的;要利用电能则要用磁铁和线圈做电磁感应的科学试验才有可能发现法拉第定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电能利用;要利用核能就更复杂,必须通过精密、微观而深入的科学探索,在揭示原子核结构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极为复杂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受控核反应”即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不同时代对能量作为资源的不断深化的认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每一次深化都带来新一代的生产工具,都伴随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但是,只要使用能量作为资源,所制作的生产工具就只能是没有智能、但有活力的工具[1]。它和第一代没有活力的“死工具”相比,有了很大改进,但仍不是最理想的工具,因为它们还没有智能。这是人类的第二代生产工具。

只有到了20世纪后半叶,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不仅物质、能量可以作为资源,而且信息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资源。这是因为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提炼、加工就可以成为知识),而知识的多寡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智慧的高低。因此利用信息作为资源就可制造出新一代既有活力又有智能的生产工具[1],而计算机则是这类生产工具的代表。利用计算机可以构成智能决策系统、智能指挥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各类专家系统、各种智能卡以及机器人……。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日益扩大:潜水机器人可潜入人类无法进入的深海(人类不能承受深于50米的海水压力),维护核电站的机器人能抵御任何强辐射,化工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不怕各种污染和毒物的侵蚀,超微型机器人可送入人类血管中去当“清洁工”,帮助清除血管中的杂质乃至血栓,把人类从当今第一大“杀手”棗“心血管类”疾病的威胁下拯救出来。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新一代智能生产工具强大而神奇的威力,从而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未有的大发展、大解放,也带来人类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与发展。这是人类的第三代生产工具,也是最理想、最完善的生产工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一条规律: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水平决定生产工具的制造水平,而生产工具的制造水平则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

根据的哲学理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改变将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经济基础则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导致生产关系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即导致经济基础改变,从而又引起上层建筑从政治、法律、经济理论、文化教育到整个意识形态的彻底变革。人类社会是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部分组成的,一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个社会就必然要飞跃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下列关系:

对物质作为资源的利用导致第一代生产工具(简单的无活力、无智能的死工具)的诞生形成人类社会较低程度的生产力使人类脱离狩猎为主、开始进入以种植为主的农业社会。

对能量作为资源的利用导致第二代生产工具(无智能、有活力的机械工具)的诞生形成人类社会中等程度的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跃进到工业社会。

对信息作为资源的利用导致第三代生产工具(有智能、有活力的智能工具)的诞生形成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跃进到信息社会。

可见,如何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而加以利用(即“信息技术”),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飞跃密切相关的决定性因素。21世纪之所以对我们有极不平常的、至关重要的意义,就是因为在21世纪人类社会将要面临又一次巨大的飞跃,而这样的飞跃在迄今为止200多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上只发生过两次(如上所述,第一次发生在一万多年前棗跃入农业社会,第二次发生在18世纪棗跃入工业社会),现在将面临的是第三次棗跃入信息社会。

⒉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按照的观点,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是最革命的因素。信息和信息技术(即如何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而加以利用的技术)由于能导致第三代生产工具(智能工具棗计算机)的诞生,使生产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新飞跃。可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是人类社会跃进的杠杆,是推进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革命因素。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显然,这决不能仅仅看作是一般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既然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将导致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那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也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即ME命题为真。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是由哲学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所决定的,这就是ME命题为真的哲学基础。任何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都是极端肤浅的、近视的。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认识ME命题和整个教育改革的形势,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才不致于迷失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ME命题为真的教育科学基础任何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材。ME命题之所以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正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对于21世纪所需的新型人材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从“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和“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人材培养的重大意义”等两个方面对ME命题作进一步的论证。由于人材培养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对人材需求的特点就是对教育需求的特点,所以从人材需求与培养的角度对ME命题进行论证,也就是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对ME命题进行论证。

当前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从全球范围看,21世纪将是信息化社会,九十年代则是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开端。因此21世纪对人材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社会对人材需求的特点,下面就是对这类特点的分析:

⒈ 21世纪对新型人材的需求特点(1)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材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所提出的需求

篇6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物,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是: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理论中,运用这种现代化方式开展教学,以实现教学现代化。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最初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多以幻灯片等方式为主,随着计算机的高度普及和发展,逐渐开始以计算机为主。现代教育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使教学从传统黑板、粉笔的文字教学,转向了数字化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知识传播速度和效率。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知识变的不再抽象,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便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图像和视频,使知识变的更容易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可以参与的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更有效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觉得枯燥无味;现代教育技术不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把传授知识和素质培养统一了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声乐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声乐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职业髙中想要培养出髙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声乐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科目和不感兴趣的科目,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感兴趣的科目,往往会付出大于平时几倍的努力自主去探索和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声乐教学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各类声乐或影片片段,让学生去聆听和感悟其中传达出的情感,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画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声乐的认知和兴趣。

(二)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成为主体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职业离中声乐新课程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成为主体,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自由实践声乐的听和唱。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生活中的声乐,并让学生对收集的结果进行即兴表演。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声乐的魅力,使学生明白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境。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73-01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全面、均衡发展。但原来的体育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应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直观认识,形成动作完整概念,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运动技术要领,接收更多有关的知识。

1 教育教学中制约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学方式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原来体育教学的弊端也就暴露无疑。现代教育教学中,制约体育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1体育设施、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制约

由于部分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设备购置上,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有些体育课教师在讲解、示范上只有画饼充饥或敷衍一下,难有实效,或者干脆来个“放散羊”式的教学。

1.2教师自身素质及兴趣、特长的制约

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并不是均衡的,此外,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1.3相关体育课程内容难易度的制约

众所周知,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高速、腾空、翻转的技术动作。教师即使做了示范,学生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是影响了教学进程,效果很差。

2 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教学的推动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扩知识领域,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教学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反复演示,结合教师的行间指导,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重大的国际比赛,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当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时,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但能优化课堂结构,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以下种方式展开。

3.1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感性材料

体育课程中,往往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包括几个连续技术环节,如果单凭教师的示范,由于速度快,往往是在瞬间完成,学生看得不清楚,这就影响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性及快慢程度。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连续的动作以定格的形式或像放映机一样把动作放慢放映,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技术环节的动作都看得清楚,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能准确的掌握动作要领。比如,在跨越时跳高的教学中,利用flas课件,把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环节生动形象的体现出来,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同时指出动作地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到了操场上,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比较好的完成技术动作。

3.2利用录音机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现实的体育课大部分是室外课,要在室外开展教学,当学习一些技术动作时,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点适合学生口味的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同学们就会觉得耳目一新,跟着节奏做动作,即使较长时间的练习一个项目,也会兴趣浓厚;又如在课堂上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中,来点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学生既体会了竞赛的激烈又感受到了身心愉悦。

3.3利用录像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篇8

那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呢?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体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接下来我来谈一谈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一些心得。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就是除了老师口头书本教学的其他一切教学手段,比如网络、投影、课件之类的科学技术教学。

教育技术是一种教育和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这样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学习,而更多的是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并且对学习中也是从声、像的立体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地组成的。教育技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并结合媒体运用的有形有色,不仅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本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通过教育技术,可以把过去许多不容易理解的新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教学内容现代化。由教育技术编制的教材软件,把声、像、文字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教师通过教学媒体传输信息(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学媒体接受信息(学习内容),四个要素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都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扮演的是家长式的讲解者,相对于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道者,是权威的象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者。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当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的角色得到了更好地发挥。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和能力的进取者。

2、转变了学生的地位,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依靠教师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学生消极被动地听取教师的知识传授,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学生只有依靠教师的讲解才能掌握知识,依靠教师的考核才能知道自己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附,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知识来源渠道多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可以自行掌握,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当然,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教育。

3、转变了教学媒体的作用,使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以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具体形象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不受时间、空间、运动状态的限制,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交互性进行自主学习,挑选名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但必须指出,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各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教学中各种媒体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4、转变教学内容的结构,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进行的,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工具性学科,它是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能力、保证学生主动学习和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工具性课程。阅读、写字、计算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发生了质的变化,阅读从线型文本式走向多媒体电子读物,由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阅读形式;书写从一笔一划地练习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将带来教学内容的变革,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篇9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它们统称为现代教育技术。比如远程教育、在线辅导、在线考试、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课题开发、网络课堂教学、网络教研教学交流、学习网站建设、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等。现代教育技术凭借着其方便快捷、形象生动、高速度、大容量、实时、开放、互动等优势,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学语文教师也应抓住这一契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准确、形象、生动的优势,制作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强化学生感官刺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教《荷塘月色》一课时,课前我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清华大学校园风景图片,特别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周边风景图片,运用软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对荷塘有精彩描绘的课文第三段内容浮动在荷塘图片上,并将课文朗读和背景音乐文件设置成与画面同步播放。这节课可以安排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等学生坐好后就可以打开这个课件,教室里电脑、投影仪、混音器、功效音响各司其职。浑厚含蓄的课文朗读,低缓优美的背景音乐、清晰而富有动感的荷塘图片让学生仿佛已置身于古典淡雅、文化气息浓郁的清华园,仿佛体会到了作者当时月夜荷塘散步的心境。从而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说明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说明文的科学性、理论性很强。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使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往往是教师讲起来软软绵绵,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直接展示各种事物的现象,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媒介将课文内容传递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原理,事物的变化过程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通过对被说明事物的生动形象的感知,把握被说明事物或原理的特点规律,完成课文教学任务。

例如,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课前我在网络搜索下载介绍荔枝的音频和视频材料,上课时在多媒体教室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演示,使学生很快地认识了荔枝的外形、结构、生态特点,通过多媒体音视频播放,让学生享受到观看电影的乐趣,加深了对荔枝的认识,对荔枝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既增强了说明文教学的趣味性,又调动起了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就使教材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以欣赏、了解诗歌、散文作品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比较空洞、枯燥,缺乏艺术气氛,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宽带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室里播放有情景朗读视频的资料及一些诗歌里面出现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图片,物象图片、情景视频的展示和美妙动听的音乐,使学生如同步入诗歌的意境一般,去领略诗歌中的诗意。宽带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教学资源,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让学生直接在因特网上获取所需的知识。例如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阅读材料,思考预设问题,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作品的写作背景等;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去寻找资料完成写作,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将自己的作品在学校网站的BBS(电子公告牌)上,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这样既完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求知能力。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坚持收看电视节目,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学科,而绝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我们每天就餐和自由活动时间都开放了食堂和普通教室里的电视机,让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东方时空”、“新闻三十分”、“ 今日说法”、“晚间新闻”,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 探索发现”、“心理访谈”等节目。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积累,启发了思维,培养了情感。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国内外新闻,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自然、关心学校、关心自己的人文精神;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学习古代仁人贤士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广泛接触社会现象,正确对待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2.每周坚持开设一节语文网络课

网络的方便快捷、直观形象、开放、互动等特点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实施语文教学,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网络教室上语文课,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还结合学生所学课文,让同学们进行网上扩展阅读或收集相关资料。

比如我在教的词《沁园春・长沙》时,就让学生课后上网查找的其他词作,体会作品词风激昂,意境阔大,气势磅礴的艺术特色。网上课外阅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了知识积累,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篇10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随着多媒体教学的逐步推广和应用,推动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深层次更新,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推进创新教育创造了条件。

1.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的处理,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演播系统,可进行视、听一体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的不足,克服了学员只能被动接受同一模式教学的弊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给学员以充分的主动思维和想象空间。从而激发学员的形象思维与发散式思维,活跃学员的创新思维。

2.多媒体教学高度交互,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个性。多媒体教学实现了“人机对话”,能根据学员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兴趣和潜力发挥。学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进度,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并不要求所有学员在同一时间内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和时间,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在教学,给学员以充分的个性发展机会。兴趣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将培养出学员的创新个性。

3.多媒体教学的高度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多种能力。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众多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寻向性。学员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仅能获得知识,也能从中吸取科学的方法\艺术修养等一些传统课堂没有的营养。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不仅要注意听、看,还要动手操作,积极思维,手脑协调一致,快速反应,这对学员左右半脑的协调发展以及心理机能的完善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模拟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模拟化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现实当中难以体验或不存在的场景或事物,使学员在逼真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某种军事知识或技能。

1.模拟化教学的形象感观性有利于学员操作技能的形成。模拟化教学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机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机世界,它创造了一种几乎真实的虚拟世界,重现某种特定的学习或者训练环境。它利用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硬件(如特殊的头盔和数据手套)与软件仿真的一种境界,通过参与者与“模拟环境”的交互作用,完成一个“历程”来进行学习和训练,使学员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真实直观”。例如在一个飞行模拟教学系统中,学员可通过与真机一样的模拟硬件,配以专用的头盔、手柄以及座椅,加上与之配套的模拟软件,学员在学习或训练时就可看到地面的景物,蓝天白云在不停地运动,感受到“飞机”起飞时的颤抖和倾斜,“飞机”上的各种仪表的显示和变化会给学员一种“完全真实”的飞行感。形象逼真的环境和感受会在学员的头脑中建立深刻的活动定向映像,对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大有帮助。

2.模拟化教学的互动性,使教学活动具有可控性和选择性。模拟化教学中,教员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员确定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手段方式。模拟教学系统可及时提供学员学习和训练反馈信息,提高学员在模仿动作中的准确性,稳定性,各动作要素的协调性,以引导学员矫正学习中的错误和偏差。教员可根据学员的反馈信息监控整个教学活动,及时了解学员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模拟战场环境可以按需来设,作战情况可以视情而出,学员可以充分运用谋略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单兵、平台和作战单元的作战能力能够准确评定,作战结果一目了然,作战方案优中选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3.模拟化教学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全面指挥能力。模拟化教学系统是一个无限大的学习空间,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它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上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达到跨时空、跨兵种、跨层次的指挥效果。军事院校可以建立一种从单一兵种到诸兵种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一体化模拟教学系统,为教学和训练提供全新的知识战争战场环境和作战模拟过程。这种模拟化教学可突破实际上陆、海、空之间的时空差,在一种虚拟环境下完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学员可以以不同层次的指挥角色指挥作战,也可以指挥不同角色的兵种进行作战,从而锻炼联防、联抗、联打的整体全面的作战意识。

三、发展网络化教学,改善教学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全面进入教育领域,全面网络化已不遥远,计算机通过各种网络联接方式相互联接起来。分散的和一体化的计算机环境允许个人把计算机延伸到电子网络,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器。教学的设计、计划、控制,教员的教学过程,学员的学习过程都可以包含在网络一体化中。网络化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教育。

篇11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

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我国教育界人士多引用美国教育协会于年提出的定义,即“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把当今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教育。促进学习是目的,过程和资源是对象,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教育技术的范围。通过优化教育过程和教学模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它的定位在技术,但不是一种纯技术的概念,虽然脱离不了工具,却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工具,它是智能性的系统技术。它包括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联的多种传媒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技术、教育资源采集技术、教育软件制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还包括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基本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视听、思考、创造的过程,教师则通过设计、主持、示范和评价履行主导的职责。这种技术应用于教育,必然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产生冲击,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不难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明确了教育技术不单是现代传媒技术的使用,也包括传统的教具、模型、挂图、幻灯的使用,以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为标准另一方面是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二者缺一不可。教育事业要发展,必须不断引人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提出具有促进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社会心理障碍

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能有效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甚至能跨越式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即使是在硬件设施不太完善的条件下,也应该挖掘潜力,努力增加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份额。然而,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运用,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其中消极、落后的部分正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心理障碍,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的顺利推广应用。其一,等待观望。主要表现在对实施新教育技术的现实可能性方面,认为新技术与传统方法之间相距甚远,从教育观念、目标、程序、方法,到设备、技术,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当前难以把握改革的分寸,难以确定跨步大小,担心若不尽快到位就会扰乱教学秩序,得不偿失论文格式川。鉴于现在条件还不充分,观念有待转变,师生的主导与自主关系尚须调整,技术尚待普及,而形势并不逼人,不如等等再说。其二,患得患失。认为一个课时的工作量,根本完不成改革、调整、制作的任务。既费时间还费精力。对教师要求提高了,待遇并没有按实施改革所耗费的工作量而确定,不如简单一点,多抓学时合算。其三,存在误解。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学’为重心,力求达到使学生理解思考、自主学习的目的。但有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指导存在明显冲突,这无疑会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而背离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精髓。例如,有的多媒体课件本来是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再现某些景物或过程的,结果制作成了如同传统板书的提纲式的干巴巴的电脑幻灯片,运用现代技术只是节省了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加快授课进度,其结果是导致新的“满堂灌’心〕。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因为问题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运用技术的人。其四,观念落后。缺乏现代心理意识,观念落后,是一个主要障碍。如果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自己的心态不到位,对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关键程序、具体操作等了解不深,就不可能制定出明细规则及相应政策,也就不可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加速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进程。

三、对策探讨

推广应用教育技术,必须从管理入手。现代管理思想强调沟通叫,也就是强调人的管理,将管理的重心由传统的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理状态为重心。如果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其潜力就可能发挥到不可忽视的一个大数字〕。变“重要”为“需要”—目标管理心理学理论明确指出,人的一切活动的基本动力,都产生于“需要”。就其原始状态而言,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并不能等于个人的需要,因为这种“重要”是社会的、组织的需要,而“需要”是自己的。马斯洛很早就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不同的个体,对各层次的需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是高校中知识分子视为最重要的,往往带有很强的自我追求意识,有人称它为“成就需要”。

篇1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使学生视觉上焕然一新。传统的美术教学学生只能看书本上面的内容,或者教师拿着少量的图画给学生看、讲。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则是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自己所需的美术图像及相关资料。课上给学生展示。使他们更加了解画家作画时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作画风格。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图片质量高的名画,展示给学生,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组合使用,同时刺激多种感觉器官,增多了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利用多媒体可以提供的声觉、视觉的双向交互能力。在美术课件制作中,能够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与想象的空间,深化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可挑选恰当的节奏缓慢的钢琴曲作背景,做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采用多种形式记录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它能够根据学生的输入信息把对学生有用的信息反馈给学生,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多媒体与学生的交互性,彻底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形,给学生以自,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学生通过计算机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整,有利于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如何有效的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简单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育,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效果欠佳。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呢?

首先要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教师在上课前要积极准备,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搜集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但这些内容没有必要全部纳入授课内容中。而是通过优选,应围绕自己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那些具有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内容进行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占有主体地位,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查找自己不足之处、自我调整,通过积极的思维掌握知识,这就是学生主体性。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突出中心,主题明确。使得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积极学,主动学。

2.通过设计恰当的情境,发挥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运用美观、生动的图像,以及典型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美术作为一门以视觉为核心的艺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学画速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速写作品不常见,对速写概念模糊。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插入音乐,揭示课题。欣赏中外作品,此设计效果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催人振奋。接着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使学生随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在此亢奋情绪的反应下,学生愉快地拿起画笔,主动地参与到绘画中。

三、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