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8: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文素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人文素质论文

篇1

从目前各高校动画专业普遍采用的课程体系来看,本科和高职课程建设趋同化严重,除第一学年开设公共课和美术基础课外,第二至第三学年都是开展动画相关软件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建设只是简单地把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设为一般公共课和选修课,有些高校甚至直接取消了学生的人文学科教育。现行的高校动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偏向应用性与工具性,忽视历史、文学、哲学、心理学等人文性与普适性的教育。这样,培养的学生在进行内容需要较高文化内涵、主题需要丰富文化创意的创作时,常常力不从心。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得过于功利化,对于学习效果相对隐性的人文综合素质提升却重视不够。以黄淮学院动画学院的动画专业为例,在学生入学之初,学院就安排了16学时的专业学前教育和4场动画基础讲座,并让学生到基础、前期、中期和后期工作室参观,以使他们更为直观地了解整个动画的制作流程和需要准备的学习工具。但有些学生对这些没有什么兴趣,总觉得多学会软件中的几个命令更为实惠。这表明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学习较淡漠,忽视对自我人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知识匮乏,道德观念模糊,审美情趣低俗,哲学思维缺失,人文精神淡薄。

人文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个体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强动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转变其学习观念,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画艺术创作非常有意义。因此,加强专业课以外的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修养,对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向复合型动画人才方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动画产业要求所需的人才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全面和个人品质良好,其中知识结构、个人品质以及专业能力中的团队协作精神、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与人文素养分不开。有些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创造力匮乏,创作动画作品时缺乏前期的调研和素材的整理,借鉴别人的东西过多,自学能力较差,对工作和未来也没有明确的定位等问题,就是因为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有所欠缺。因此,提升高校动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其专业技能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其职场能力发展。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参与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动漫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化,企业对动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动画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有利于其辨明动画职业发展方向,对职业道路有效规划。

篇2

不过,提倡注重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特征,并不能因此而忽略语言文学自身的工具性,更不能刻意地对作品背景和作家思想等作条分缕析的枯燥说教,那样将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是不符合语言习得的科学规律的。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应是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渐悟——内化——外化。

篇3

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所以,管理工作者主要的工作是围绕人展开的,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培养管理人才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科学性,只关注学生技术性实用性的知识。

(二)多种因素造成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

社会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关键原因,市场经济所必然导致的功利、理性、物化,个人利益的追求、大众文化的流行,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某些层面缺乏人文价值的导向,导致物欲至上,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流行。例如由广州的廖勇等对82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存在“人生目标茫然”“人生支柱物质化(权力、金钱)”“信仰危机”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功利和短视培养模式造成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形式化。

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路

(一)充分认识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转变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厚积薄发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张杰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商业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沉住气,抛弃企图“立竿见影”的办学思想,拿出“百年树人”的气魄,在强调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以的思想道德体系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诚、信”等价值观、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管理人,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的高校,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篇4

2结果

关于“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认识”,94.3%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很重要,24.1%的学生认为其所在学校不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有18.9%的学生认为人文科学更重要,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更深远,意义更重大。对于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最重要的因素,本科生更倾向于个人,研究生则更倾向于社会,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为本科生目前接触的生活环境比较单一,加之社会活动较少,而研究生则相反。结果见表1。在评价人文素质课程的作用中,选择最多的三个选项是“有助于改善和处理医患关系”,“丰富自己的专业内涵”和“有助于职业规划”,且三个选项中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人数相当。其中,选择“对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帮助”、“能够训练思维方式”和“能够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的研究生明显多于本科生,这是由于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和人生阅历较本科生丰富,接触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机会和时间更久,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在上述三个方面较本科生的体会更深。结果见表2.关于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看法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上过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中本科生多于研究生,这可能会受到研究生来自不同院校的影响。在对人文素质教师教学效果的调查中,46.5%的学生认为教师并不能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学生更关注人文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和教学态度。在对人文素质课程安排的调查中,62.7%的学生不满意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和活动,认为人文素质课程占总体的比例需要提高。在对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查中,学生更倾向于人文素质课程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实践、论文和课堂表现,基本不认可考试考核的方式。结果见表3。在不选择学习人文素质课程原因的调查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课和基础课过于繁重,其次是学校没有给予过多重视和课程内容枯燥。结果见表4。除了医学生必修的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主要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外,医学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卫生政策与法规、医疗服务管理学是学生最希望学到的人文素质课程。结果见表5。这与口腔医生就业的特殊性有关,由于目前口腔诊所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其政策的支持,口腔医学生的就职范围更广,这也对口腔医学生的管理能力、政策法规和职业规划等软实力有更多的要求,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对口腔医学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向需要有更大的转变才能满足未来的社会需求。

篇5

自新课程标准颁发以来,我校在美术与人文教育上得到充足的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对美术与人文的探索结合同事的经念,对我校美术与人文教育总结如下,以供同行赐教。

美术与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从大的方面来说,是通过美术教育强调目前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影响下低落的人文价值和反思。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人在社会中的认识与体会,尊重个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素养。从小的方面来说;是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提高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及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文与美术,我校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了三个层面:

A探索与创作:上好每节艺术课,挖掘教材中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我校向任课老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因为音、美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人文情怀、文化底蕴相当丰富的艺术门类。它更多的关注人的精神境界,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应当说音、美艺术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极好教材。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美的熏陶,不光说教,不靠灌输,把教学内容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悟美、发现美,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去教学。第一、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的关系。美术是一种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即美术必须建立在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的,但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是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第二、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创作。美术是表现和激发学生创造才能的最佳方式之一。美术活动最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第三、联系社会:找出美术与社会的结合点,运用恰当的方式和技法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看法。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法以及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并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是我们应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第四、结合学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相同的题材。在方法的选择上充分遵从学生的个性,发挥其长处。取得最好效果。学科间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它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主动地融会不同学科内容,使各种知识与技能相互融通、彼此联系,使他们真正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求得和谐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由于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因此美术学习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中。需要在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程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发展规律与趋势。美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可表现为:

(1)美术与文学:创作童话故事的插图、连环画等。

(2)美术与戏曲:舞蹈:设计、制作并表演皮影戏、影子戏等。

(3)美术与音乐: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包括描绘乐感,设计制作乐器,并用这些乐器演奏等。

(4)美术与地理:绘制地图、设计、制作游乐园模型等。

(5)美术与物理:设计与制作会发光、会转动的环境艺术模型等。

(6)美术与自然:创作居住地区昆虫、植物、风景的图鉴,创作反映居住地区风貌的美术作品等。

(7)美术与历史:调查当地文化遗产以及传统艺术,用报告、画、雕塑或建筑模型表达调查结果等。

B审美与辩证: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每个学生能通过美术教学了解艺术的价值,重视艺术作品和文化,提升生活素养。首先、我让学生主动学习书上的基本知识,了解艺术的起源与

发展,了解我国及国外美术的各种风格及流派,知晓艺术发展的方向。其次、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诸如观看画展,拜访名家并观其作画,相互交流。提高鉴赏能力。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如英国的怀海特所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智慧和美感”。美术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联系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相联系。如利用游戏、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来参与、交流、体验、表现生活,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挖掘其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表现、创作。再次、分析社会与艺术的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对一些社会活动或建设做出比较积极的建议。

篇6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毕业后的学生职业生活蕴涵了信仰、价值、态度和人性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是高素质劳动者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 必须高度认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有之义,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骨血,就是残缺的、无灵魂的、失败的教育。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经从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当代职业技术教育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和人的综合素质。我国职业教育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影响,在高职学院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于普通高考后的第三批录取生和职高生、中专生及技校学生,他们的文化知识、思想素质、心理能力相对都比较弱。一些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和办学特色就是要培养更多真正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等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工作中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适应强”。因此,高职教育要真正办出特色,核心在“育人”,其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这也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灵魂所在。

加强人文素质教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提高境界、升华人格、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点、调动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努力成为“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 必须明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这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推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素质,转化为精神,进一步净化和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不断培养高尚的价格和健康的心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他们更多地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族兴衰,关注他人的感受,从而增强对国家、社会、他人的责任意识。

3 充分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做人的教育,是培养精神品质,奠定学生从事社会工作、承担社会角色,特别是职业角色的重要基础。具体地讲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四个正确对待”。一是正确对待自然,认识到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类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二是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三是正确对待他人,要善于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即我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四是正确对待自己,许多学生有心理障碍,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有的人遇到了挫折就气馁,就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绝路,有的人不能正确地对待荣誉、获得了荣誉,有了地位就忘乎所以,结果因此而犯错误。

4 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一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即通识教育。就是每个学生,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接受教育,综合起来就是语文、文化艺术、历史、哲学、伦理、自然、自我认识。但由于高职学院的学制短,因此,只能抓住其中一些核心领域,如语言文化、历史、伦理等领域,开设一些主要的课程。

二是要在专业教育即技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克服技术至上的观点,提倡技术中的人文,懂得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懂得技术是便民服务的。在技术服务中要渗透对人的关怀。

三是在实践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教育。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专业实践课程更是职业人文教育的极佳场所。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双中心”模式、“生活体验”模式、“学工交替”模式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四是提高教师的职业人文教育能力。职业人文精神与教师的经历和学识密切相关,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建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篇7

Abstract:Thehumancharactereducationistheessence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Yet,inrecentyears,thiskindofeducationisgenerallyignoredbecauseofthediscrepancyinunderstanding.Thewaytosolvethisproblemistocorrecttheideasofeageringforquicksuccessandinstantbenefitineducation,andputthehumancharactereducationinarightposition.Inordertoenhancetheeffectofthiseducation,thecollegesshouldgraspsomeimportantpointsofitbyadoptingscientificeducationalapproache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humancharactereducation;humanspirit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的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被简化、淡化、虚化,被忽视。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除两课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开这方面课程的,也只是几门选修课,不成体系。

高职院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后果是造成校园人文精神生态恶化,人文精神贫乏。一些学生缺乏人文情感,缺乏人生理想,人文素质低下,人格境界低下,人格存在“残疾”,价值观、道德观混乱,不思进取,黑白不分、美丑不辨,缺乏社会良知、同情心、责任感、正义感,缺乏合作意识,对教师冷漠,对家人缺乏亲情,不懂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常识,缺乏表达能力,写一封求职信错字连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给自身造成了致命伤。在21世纪高职院校如何来强化深化人文素质教育,是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高职院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方面的,有价值取向方面的,也有条件限制方面的。

1.对办学宗旨的认识有偏差

一些高职院校认为,高职教育既然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就要千方百计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办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安排、实践实习都以技能学习为主,一切课程安排的原则是看其是否实用,实用则开,不实用则舍。人文课程毫无疑问地被划在“实用”的范围之外了。学校首先要保证的是实用性的课程,即能使学生拿到饭碗的课程,人文科学内容的课程除了教育主管部门严令所开的“两课”外,其他人文课程似乎可有可无了。出现了“技术至上”的倾向,教育的终极目的被放弃,学校完全成了职业训练场。

2.对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改革意见的理解执行是取头去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关于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措施指出:“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些学校简单片面理解文件精神,不进行科学规划,对理论课大加砍削,人文课程首当其冲,成为被削减的主要对象,修改一次大纲,人文课程就减一次,一些文科专业也把课程分为实用型和非实用型,非实用型的课程统统砍去,有的学校的文科专业把向学生介绍怎样步入社会,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知识的“社会学概论”课也砍去,几乎将人文课程清除殆尽。但教育部这一改革意见的后面讲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些学校只管大砍人文课,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就不管了,培养人才只求单方面发展,不求全面发展。这种做法对办学是有害的。

3.人文素质教育的条件较差

高职院校大都建校时间较短,缺乏深厚的人文科学底蕴。在师资引进培养方面,侧重在“双师型”教师和各时尚专业的教师,学校缺乏高质量的人文科学教师。仅有少数的人文课程教师无力对全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高中是应试教育,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有限,高职院校录取的高职生文化知识更差一些,他们来到高职院校就读,对人文科学兴趣不大,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开展不利的原因之一。

二、强化深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1.扭转急功近利的办学心态,摆正人文素质教育的位置

一些高职院校全力抓技能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抓技能教育,可短期见效,可提高就业率,可扩大学校名声,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费时费力,作用却不能立竿见影,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是潜在的,后续地起作用,长期才能见效,是软任务。抓技能教育本身是没错的,但把技能教育绝对化,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就不正确了,就属于急功近利的行为了。要正确认识技能与人文素质的关系,技能是立世之基,而人文素质是立世之本。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生来讲,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素质教育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不仅要有技能,更要有人文精神;不仅要对他们的现在负责,更要对他们将来的持续发展负责;成功的人文素质教育可能影响其一生。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是只有技能而无健全人格无人文精神追求的“工具人”,将来在岗位上不会干好,也不能很好做人,这样不仅是对学生不负责,也是对民族对国家不负责,也有害于民族,有害于国家。同志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了人文精神,不打自垮。”②能不能成功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亡,不可等闲视之。世界上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更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新加坡教育目标分为“德、智、体、群、美”五个方面,称为五育;美国MIT要求每年本科生必须完、艺术与社会科学领域中8门课程,每门课9个学分,共计72学分,诸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也有类似规定[1]。日本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十分强调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至少从人文学科课程中选修20学分课程,占学生4年必修、选修总学分(136学分)的15%[2]。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有雄厚的优秀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受得西方发达国家的推崇,1998年巴黎诺贝尔奖宣言明确指出:“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向2500年前回首,去吸收孔子的文化。”鉴于此,我们更应该搞好人文素质教育。

2.抓好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个主要方面

高职生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毕业后所进入的岗位与本科生有所不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根据上述情况,构建适合他们的教育体系,在培养他们怎样做人时,使其必须具备几方面人文素质,我们认为要牢牢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1)自强精神

目前社会中一些人对高职教育有歧视行为,高职生易产生自卑心理,要教育他们自强自立,有自强精神,要有自信心,有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奋发进取的心态,对工作和生活抱有乐观态度,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有不懈的毅力,脚踏实地去实现人生目标,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人生。

(2)敬业精神

要使学生懂得要生存必须先敬业,要发展更要敬业。敬业要爱岗。高职毕业生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就要爱这份工作,立足平凡岗位,不能好高骛远,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刻苦钻研业务、精通业务,能解决岗位上的技术难题,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3)职业道德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育人,育人的重心是育德,人文素质的重要方面是良好的道德素质,高职生在校要有良好的学生品德,走上社会要有良好的公众道德,走上工作岗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工作有责任感,进取心、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有正确的职业信念、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

(4)诚信品质

要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健康人格的体现,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也是立国之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诚信品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要使学生懂得诚信品质在人的成长、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做事讲诚信,做人讲诚信,要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努力把诚信理论变为诚信行为。从现在到将来,在参加考试、申请补助、申报奖项、申请入党,在还贷、求职,在工作岗位上,在生活中都要守诚信,老老实实,实事求是,养成信用至上的习惯,提升个人的品格。

(5)审美能力

这是较高层次的人文素质。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鉴赏美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有辨别美丑的能力,具有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能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求美去丑。用美来规范行为,指导人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具有美的人格和灵魂,追求美的生活方式。

(6)耐挫能力

在社会中高职生不是稀缺人才,而是普普通通的一线人才。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所受的挫折也许会更多一些。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让学生勇于面对现实,不惧失败,不怕挫折,有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情绪,在面临困难时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通过挫折砥砺自己的意志、在挫折中奋进,百折不挠,成为事业和生活中的强者。

3.科学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增设哲学、历史、语言、艺术等人文课程,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重,这是强化深化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这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但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大多为3年),实习实训的时间占得较多,因此人文素质教育课又不能开得很多,需要对这些课程的安排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培养对象的需要进行科学设置,开设必须开的、管用的课程。课程分核心(必修)课、选修课和系列讲座三个层次,内容上三者相互配合。选修课和系列讲座是核心课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比如“大学美育”是必修的核心课,围绕这个核心可开出“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选修课,在此基础上再开设“唐诗欣赏”、“宋词欣赏”、“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欣赏”、“中国名画欣赏”、“贝多芬音乐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等系列讲座,在每一门人文核心课的基础上扩展辐射出“选修课”、“讲座课”。像这样组合就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系列讲座课不受学时的限制,学生听课比较自由,不与其他课时冲突,学生无考试压力,会很轻松愉悦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4.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文化载体,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人文素质教育,讲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运用单一的灌输方式,效果往往不佳。另外,高职生的文化知识单薄,如教学中给他们讲一些深奥的人文科学理论,他们也难以接受,如给他们开设“中国古典伦理学名著选读”、“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课,他们接受起来很困难。需选择他们易于接受的文化载体,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这方面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他说好的小说可以改造人,使“怯者勇、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3]他讲好的小说对完善人格、改善道德的作用超过儒家经典,他这一观点对我们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很有启发,我们也可以用经典小说来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人格教育,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一首优秀的小诗,其作用胜过一大篇的说教。好的文学作品是读者灵魂的净化剂,心灵的抚慰剂,通过文学作品来进行道德、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寓教于乐,学生乐于接受,会取得好的效果。

5.多方合力,共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养成教育,需要教师的人文科学知识、理论的传授,更需要人文环境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部分教师所能完成的,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人员共同努力,来共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方方面面通力协作”[4]。非人文学科教师应该在所教授的专业课中挖掘提炼人文因素,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教育。宣传部门应利用有影响的校园媒体实施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办校报、办广播台、办思政网、办校刊来育人,通过校报、广播台的先进事迹的报道及评论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根据新的形势不断进行专题宣传,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奉献社会的意识,树立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责任感。通过校报的文艺副刊和广播台的文艺节目,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工处、团委、各系、部,学校的各社团组织学生举办艺术节、文化节,举行歌咏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摄影比赛、书法赛等大型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艺术修养,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提高文明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激发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和行为。图书馆向学生开列优秀人文学科书目,向学生推荐,开展优秀人文学科书籍导读活动,开展人文知识“读书月”、“人文知识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在读书中获取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精神。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可以营造出健康的人文环境,浓化校园的人文氛围,增厚校园的人文底蕴。有利于高职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6.改善人文素质教育的条件

这项工作可从两个方面入手,针对高职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的情况,可安排一些课余时间进行适当补课。在讲授人文素质教育课时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使他们能接受这门课,乐于接受这门课。对于人文学科的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要引进和培养这一学科的名师。加强人文学科的课程建设,改变这门课所处的边缘地位,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都建设成精品课,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陈世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营造大学生精神家园[J].思想教育研究,2005,(1):41.

篇8

2.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尤其是在许多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诸如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技能培养、资格认证等等,但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的实践能力锻炼更具有综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演讲、自学、辩论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对具体的篇目、人物、观点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判,同时通过总结回答的方式锻炼学生具体明确、合情合理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交流思想、。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代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种创新意识需要潜移默化,也需要发掘。大学语文可以提供创造这样的平台来发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在《诗经氓》的教学中,让学生将原文改编成现代剧并课堂表演。对于这种方式,学生们显得积极踊跃,对于文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安排也是多种多样。同时,在成功表演的基础上,有学生提出“人人演话剧”的想法,让每个人通过体验话剧中的不同角色来感悟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命运。这种想法不管能否实现,都让人欣慰,因为这就是创新意识。学生能不拘泥于传统的经验方法,独立思考、创造,这本身就是创新思维所必需的。

4.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代大学校园里发生的恶性事件,许多是由学生心理问题所导致的。现在的90后大学生,生长于社会转型期面对升学、就业的各种竞争,人际关系的种种压力,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显得无所适从。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洋溢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也有作用。我们熟知的许多伟大人物,面对厄运,顽强不屈,司马迁被施宫刑仍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史记》的创作,并在他的《报任安书》中,还列举了许多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止他们,还有许多我们所熟知的人,他们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们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用他们的经历来启迪和鼓舞大学生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

篇9

当前,各个高校都进一步扩大共选课程设置,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文理渗透的快速发展。在实施此对策之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今时代,受我国体制改革和全球化的共同影响,从而使得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其古代文学教育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由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当前教育工作者与教育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需要将古代文学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然而,在古代文学教育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古代文学边缘化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古代文学教育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主要形式,而且又是现代文化教育当中所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所以,改革的核心思想为开展素质教育。

2.把现有德育教育和古代文学特点相结合

结合古代文学内容与特点,在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培养他们高尚、正直的人格。然而,由于古代文学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古代文学教育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学生思想树立起到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除此之外,在古代文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优势,它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形象也十分的鲜明,同时有着强烈的情感。为最终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要结合文学作品内容去寻找潜藏在文字之后的信息,充分去感受人们鲜活精神跋涉。由此看来,我们古代文学的价值不只是完全局限到教材当中,而是要将其看作是一个流动式的教学课堂。

3.培养现代化教学思想

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顽强生命力,并且这也成为教书育人的核心内容与有效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将爱国主义精神、各种传统美德、中心思想等作为重点内容。并且使教育工作和我国现展步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追求时髦,而这是由古代文学丰富性予以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培养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4.认真做好科研工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管涉及到教师的科研成果并不多见,但是,他们的这些科研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调动全局,因此,进行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加快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把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化发展紧密相结合。特别是在古代文学教育过程中,追求美学律动,点评古代文学与现代作家创作二者的关联。这样一来,不仅有深度,而且也有一定的广度。

篇10

2.怎样在古代文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2.1准确对古代文学教育价值进行定位

当前,各个高校都进一步扩大共选课程设置,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文理渗透的快速发展。在实施此对策之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今时代,受我国体制改革和全球化的共同影响,从而使得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其古代文学教育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由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当前教育工作者与教育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需要将古代文学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然而,在古代文学教育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古代文学边缘化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古代文学教育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主要形式,而且又是现代文化教育当中所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所以,改革的核心思想为开展素质教育。

2.2把现有德育教育和古代文学特点相结合

结合古代文学内容与特点,在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培养他们高尚、正直的人格。然而,由于古代文学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古代文学教育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学生思想树立起到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除此之外,在古代文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优势,它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形象也十分的鲜明,同时有着强烈的情感。为最终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要结合文学作品内容去寻找潜藏在文字之后的信息,充分去感受人们鲜活精神跋涉。由此看来,我们古代文学的价值不只是完全局限到教材当中,而是要将其看作是一个流动式的教学课堂。

2.3培养现代化教学思想

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顽强生命力,并且这也成为教书育人的核心内容与有效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将爱国主义精神、各种传统美德、中心思想等作为重点内容。并且使教育工作和我国现展步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追求时髦,而这是由古代文学丰富性予以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培养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2.4认真做好科研工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管涉及到教师的科研成果并不多见,但是,他们的这些科研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调动全局,因此,进行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加快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把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化发展紧密相结合。特别是在古代文学教育过程中,追求美学律动,点评古代文学与现代作家创作二者的关联。这样一来,不仅有深度,而且也有一定的广度。

篇11

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由自身素质、学习研究素质和拓展性素质,依据这三个指标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展范围,进一步确定分级指标,才可构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探索或实施有自身特色的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其中自身素质指标应该包括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生活、工作中所体现的各种人文素质;学习研究素质指标应该包含在研究生开展的学习科研活动中所体现跟人文素质相关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推理能力等;拓展性素质应该包括医学研究生在日常的体育活动等拓展性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素质。

(二)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方法

从上面各具体指标可以看出,高校已经认识到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所要考虑的多方面的子因素,但各高校测评方法参差不齐,差别很大,高校还在沿用传统的定量的测评方法,把许多测评的内容量化。目前,高校运用最多的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模式是“1+X+Y”模式,“1”指的是医学研究生在一学期所开设的所有关于人文素质提升的相关课程的成绩,“X”指关涉人文素质提升的各奖项的总数,“Y”是指其他跟人文素质相关活动的开展。

二、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评价体系的实施

篇12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培训地,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把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下来,还可以使这些身上带有鲜明的国家民族文化烙印的高等知识分子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得大学生对自身、民族、社会具有应有的使命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以优秀的品质对待家人、工作、社会,并且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改善自身的人文素质价值观

高校尽职尽责对大学生进行相应人文素质教育,使这些大学生淡去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之心,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后,以足够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家人、工作负责,才能有足够的耐心与超强的心理素质面对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素质的提高与自身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三)培养自身开拓创新的精神

现在科学日新月异,不断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人类不断的开拓进取。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而且人文素质教育还为大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平台。大学生进行创新不再是依靠自己的胡思乱想,而是根据相应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把自己的创造力现实化、实体化,变成社会所需的技术。[2]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新媒体减轻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向效果

新媒体因为其极强的穿透性与多样性,几乎不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目前,新媒体的形式各式各样,从各大网站到微博,大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这种信息传播工具,上面传载、显示着各种有益的或者劣质的信息。大学生作为接触这些传播工具最多的群体,每天都是这些新媒体的受众,每天的很多时间都会浸泡在这些信息中,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这些信息带来的影响。由于这些信息得不到传统教育的束缚,大学生一时也会很难分辨其真伪,就会很容易产生跟风的现象,以至于对那些很劣质的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渐渐失去了对社会和团队的责任感,重视物质需求,而不讲究精神方面的提升,从而减弱了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良好的导向效果。

(二)新媒体削减传统教育的优势

日益飞速发展的网络可以实现相互交流与信息获取,还有在网络中双方都是平等的。利用网络的这些“优势”,网络的使用者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和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价值观来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并且获取这些信息或者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给其他人,把自己以为正确的信息传播到网络上,实现信息的相互获取,甚至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平等”地谈话,不是跟以前那样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信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和自身的判断能力不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样就会使得自己很容易获取一些不利于自身良好发展的信息,而且自己坚信不疑,不接受教育工作者传授的良好信息,反使之为错误的观点,长此以往削弱了传统教育的优势。

(三)新媒体减弱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管控效果

现今,由于在网络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缺少具体的理论依据,没有充足的技术力量,还有某些相关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没有达标,以至于网络上相关方面的监督与管理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我国在这方面制定的相关制度也没有达到健全的程度,这就使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得不到相应的遏制,使之有机可乘。而且一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完整相关的课程,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够规范,人文素质也就失去了帮助其在网络上和学校生活的强大助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很难顺利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更加一步减弱了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管控效果。

四、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会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在信息方面的优势,有效地遏制新媒体在信息方面的弊端,也可以很好地促进高校顺利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有文化底蕴的高科技综合性人才。

(一)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平台为教育建设服务

现在的大学生是网络和手机的一大使用群体,高校要利用这些新媒体的技术与终端,使之为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服务。高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络上建立各种形象生动地吸引大学生眼球的有关于文化传播的信息平台,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一些网页或者网站,同时提升各大高校的校园网、论坛等校园网站的品质,使其向着有利于优秀有益信息的呈现与传播发展。还有在微信等通讯工具建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民族文化传播等等人文素质教育。这样大学生在课堂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后,课下使用手机网络时,就会获取这些文化知识,让这样文化知识不再是课堂上老师一板一眼地教授,而是网络上各式各样以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大学生们,提高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在平时就可以受到文化的浸染,更加有效地受到人文素质教育。

(二)建立合格的教育团队和网络监管团队

高校的教育者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他们的工作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成立一支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强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团队,并且由于还需要网络上的监管,所以还要建立一支具有极强责任感的网络监管团队。教育工作者团队要有很深的人文素质底蕴,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合格地文化传播等人文素质教育,还需要结合新媒体,利用自己熟悉的新媒体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与同学之间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加深他们的人文底蕴,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网络监管团队要明确自身的任务,积极配合教育团队的工作,积极监督网络信息的品质,有效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使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与法律法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套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离不开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组织领导和管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流程与细节。网络之所以会传播某些不良的信息,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具体的权利与责任进行划分与规定,以至于出现了这种情况无法治理,越来越严重。建立有关于网络方面的管理机制,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监督与管理,使得某些人会肆无忌惮地传播劣质信息,建立相关的举报机制,使得劣质信息和相关人员得到举报,可以一定程度上绿化网络环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