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9: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心理学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XX学年第二学期
教
案
课
程
名
称:
乘务心理学
团队/教研组:
任
课
教
师:
使
用
教
材:《高速铁路运输心理学》
课题名称
服务与旅客运输服务
授课班级
高铁
授课时间
20XX.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服务与旅客运输服务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意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导入】
认识心理学
【新授】
一.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概念
1.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2.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特点
二.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意识
1.树立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服务意念
2.了解旅客心理状态,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讨论、练习】
案例分析:售票员售票情况
【作业】
心理学起源的相关资料
【小结】
通过本章节学习,引导学生们掌握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概念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课后反思】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教案
课题名称
心理学概述
授课班级
XX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XX.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什么是服务?
【导入】
心理学的起源
【新授】
一、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萌芽
中世纪(11-14世纪):中断
15世纪初: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17-19世纪中叶:研究活跃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独立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莱锡比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冯特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讨论、练习】
收集心理学起源与发展的相关资料
【作业】
【小结】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
【课后反思】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概述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旅客的分类和旅客心理的概念
教学重点
明确学习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意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的起源
【导入】
观察生活中的心理学
【新授】
一、高速铁路旅客的心理
(一)旅客的分类:
1、按自然构成分类;
2、按社会构成分类;
3、按旅行目的分类;
4、按购买动机分类。
(二)、高速铁路旅客的心理需要
1、旅客的一般心理需要;
2、旅客旅行需要的表现。
二、在高速铁路运输中旅客心理的规律性表现
1.旅客动机的产生
2.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3.购票
4.去车站
5.进入车站及上车
6.车上旅行
7.到站下车及出站
8.继续乘车旅行
三、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旅客
2.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旅客心理需要
2)把握旅客的心理需要
四、学习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二)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针对性
(三)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周到性
(四)树立铁路客运服务人员正确的服务观
(五)提高客运管理工作水平
【讨论、练习】
旅客购买高铁二等座车票曾更高等级座的心理分析
【作业】
收集高速铁路旅客运输过程中的旅客心理案例
【小结】
掌握心理学、旅客运输心理学与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关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
了解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悉服务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个性心理特征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旅客的分类
【导入】
人的本质及行为
【新授】
一、人为学基础理论
(一)人的本质
1、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
2、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二)、人的行为
1、关于人类行为;
2、行为种类;
3、研究人的行为的目的。
二、心理学基础理论
(一)关于心理学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群体心理
1、群体的含义与分类
2、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3、群体的沟通和冲突
(四)个性心理与群体心理
(五)心里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讨论、练习】
服务群体的沟通技巧
【作业】
【小结】
具有通过旅客或旅客群体的行为特征分析其个性心理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管理学理论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群体特点提供个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基础理论
【导入】
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新授】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
(一)管理的实质与管理学体系
(二)西方管理理论概述
1、古典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三)管理现代化的表现
1、管理科学化思想
2、管理民主化思想
3、管理高效化思想
4、管理系统化思想
5、现代市场营销思想
二、消费心理学
(一)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分析
三、管理心理学
四、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及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具有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旅客心理特征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心理过程
教学重点
熟悉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导入】
认识过程包括哪些?
【新授】
一、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一)感觉
1.感觉的特征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3.感觉的意义
4.感受性与练习
(二)知觉
1.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
2)社会知觉
2.知觉的活动过程
3.知觉的基本特征
1)相对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和概括性
4)恒常性
4.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知识经验
2)注意
3)定势
5.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
1)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2)知觉和感觉的联系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感觉和知觉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熟悉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所需要经历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的特征,培养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感觉、知觉的基本特征
【导入】
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新授】
一、记忆
1.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根据记忆的线索划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考的程度划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4)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存储的方式划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记忆表象
1)形象性
2)概括性
3.记忆过程分析
1)识记
2)保持和遗忘
3)再认和重现
二、想象
1.想象的功能
1)想象具有预见作用
2)想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补充的作用
3)想象具有替代作用
2.有意想象的种类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
3.想象与创造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记忆和想象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熟悉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所需要经历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思维、注意、语言心理活动的特征,培养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记忆、想象的基本特征
【导入】
什么是思维?
【新授】
一、思维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2.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言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3.思维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概括和系统化
3)抽象和具体化
4.思维形式
1)概念
2)判断
3)推理
二、注意
1.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整合功能
4)调节功能
5)监督功能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紧张度
3)注意的稳定性
4)注意的分配
5)注意的转移
三、语言
1.语言的特征
2.语言的结构
3.语言的种类
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思维、注意和语言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掌握各种情感体验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情绪、情感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人的认识过程的基本特征
【导入】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体验,这些体验属于什么?
【新授】
一、情感过程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5.情绪的种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6.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7.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二、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含义
(二)意志行为
1.意志行为的特点
(1)意志行为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为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2.意志行为过程
1)确定决定阶段
2)执行决定阶段
(三)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2.意志和情绪、情感的关系
(四)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
2.坚定性
3.果断性
4.自制性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充分利用情绪、情感达到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目的,通过学习加强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意识倾向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旅客的外在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动机及服务需求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导入】
你的个性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需要
1.需要的含义
1)需要是对现实要求的反映
2)需要是个人的一种主观状态
2.需要的运动过程
3.需要的分类
1)从需要的性质分
2)从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
3)从需要的范围划分
4.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2)马斯洛的观点
3)需要层次理论的意义
5.人的欲望
1)欲望的种类
2)欲望的特性
(二)人的动机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
2)社会性动机
3.动机的影响因素
1)嗜好和兴趣
2)价值观
3)抱负水平
(三)人的兴趣
1.兴趣的概念
2.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倾向性
2)兴趣的广阔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性
3.兴趣的分类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期望
1.期望的含义
2.期望心理的产生
3.期望的心理特征
1)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概率
2)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动力
3)期望心理随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4.期望理论
(二)人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原因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3)对挫折的容忍力
3.挫折行为
1)情绪上的反应
2)防卫的方式
3)环境的不良适应
4.避免挫折的措施
(三)人性
1.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2.人性的假设
1)经纪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意识倾向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期望
1.期望的含义
2.期望心理的产生
3.期望的心理特征
1)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概率
2)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动力
3)期望心理随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4.期望理论
(二)人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原因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3)对挫折的容忍力
3.挫折行为
1)情绪上的反应
2)防卫的方式
3)环境的不良适应
4.避免挫折的措施
(三)人性
1.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2.人性的假设
1)经纪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讨论、练习】
你的兴趣都有什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有欲望吗?你现在需要什么
【作业】
人的动机有哪些?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
【新授】
(一)个性的形成
1.个性的特点
(1)独特性
(2)综合性
(3)稳定性
2.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决定因素,即遗传因素;二是后天决定因素,即环境因素。
3.环境对个性的影响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儿童时期
2)学生时期
3)走向社会时期
(二)人的气质
1.关于气质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指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2.气质的类型和特征
气质可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进行划分。
3.气质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3)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4)气质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
(三)人的性格
1.关于性格
2.性格的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的本质
5.影响性格的因素
1)生理性因素
2)环境因素
6.性格发展的过程
(四)人的能力
1.关于能力
2.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认知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能力与兴趣的关系
1)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划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兴趣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
3)兴趣具有社会制约性
4.能力与知识、技能
1)区别
2)联系
5.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1)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为基础
2)能力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
3)优良性格特点往往能够补偿某些方面能力的弱点
6.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的质的差异
2)能力的量的差异
【讨论、练习】
不同类型的人格对应的人物有哪些?
【作业】
性格和气质有何区别?学习气质的相关知识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气质的相关知识对未来工作有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年轻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对旅客群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及年轻旅客心理特征的积极和消极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年轻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人的个性和气质类型有哪些?
【导入】
多大的人算年轻人?
【新授】
年轻是一个中性的词语,指年纪不大者,多指年龄介于十几岁至二三十岁间的人,强调的是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状态的成人。
一、年轻旅客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和消极特点
1.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2.主动积极、勇于创新
3.类似成人的新需要大量涌现,激起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4.情绪强烈、情感丰富
二、青年自我意识的矛盾
1.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3.求知欲强而识别力低的矛盾
4.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5.幻想与现实的矛盾
三、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
1.正面心理特征
1)聪明开朗、善于思考,创造力强
2)同情心强,乐施好善
3)办事认真,有进取心
2.负面心理特征
1)依赖性大
2)任性专横
3)自我中心
4)性格孤僻
四、年轻旅客的心理特点
1)热情好动、独立性强
2)维权意识强、态度固执
3)服务要求高、肯提意见
4)自尊心强,情绪易偏激
5)尊重权威、能服从管教
【讨论、练习】
作为年轻旅客你乘坐火车时有何要求?
【作业】
年轻旅客群体有哪些心理特征?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多了解年轻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以便在工作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群体的组成及其出行规律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与本地及非本地旅客旅客群体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年轻旅客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导入】
你对于大连市来说是本地旅客还是非本地旅客?
【新授】
一、本地旅客是高峰客流的主体
在高速铁路交通系统中,本地旅客是主流的旅客群体,在全部客流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1.高峰客流的主体和特点
公共交通工具的客流分布是不可能一直保持均衡的,其中客流最集中、客流量最大的状态就称为客流高峰状态。这种高峰客流状态发生的时段就称为高峰时段;客流高峰的最大客流量就称为高峰流量。
2.高峰客流旅客的心理特征
通勤旅客是高峰客流分主体,正是因为他们将高速铁路作为上下班、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因此高峰客流旅客具有明显的通勤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1)赶点心理
2)将就心理
二、非高峰时段的本地旅客
三、非本地旅客的心理特征
(一)非本地旅客的分类
(二)旅客的文化修养
(三)一般的非本地旅客
【讨论、练习】
作为本地或者非本地旅客你的心理是什么?
【作业】
高峰客流主体有哪些?其客流特点是什么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根据旅客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对旅客进行分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常见的旅客心理现象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高速铁路运输中旅客的平等心理及从众心理,嫉妒心理表现及其心理特征
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掌握不同旅客的不同的心里特征的外在表现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的心理特征
【导入】
你对自己的相貌、体形满意吗?
【新授】
一、人格心理
不同的人格是造成人们行为表现各异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人格属于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范畴。
准确来说,人格具有3重含义:
(1)人的道德品质
(2)做人的权利与尊严
(3)人的行为模式。
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大性格”是指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外向性、神经质性、和善性、严谨自律性和开放性。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开放性仅是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这五项特质能够基本确定一个人的性格。
人格心理是最普遍、最常见和最为基础的人类心理活动。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必须认识到:虽然每个乘客的人格都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对服务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自己的人格必须得到尊重。
二、平等心理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平等是人类的最基本、最普遍和最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理想之一。
一般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乘客群有:非本地乘客、进城打工族、残疾、体弱、老年乘客等,他们往往对平等服务的要求比较敏感,也最容易产生误解。
三、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思维上的从众定式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心理。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能保持独立性,不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四、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发生、发展,从内心感受而言,一般有3个层次: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败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嫉妒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它一定要有第二者或第三者存在,而且这个第二者或第三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嫉妒者要优越,或虽不优越,却对嫉妒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提出的打开心胸的办法:
想象一下,你来到大海边,大海是取之不尽的,无论你用盆、用缸,甚至是巨盆来
装,都无法把海里的水装完。
想象一下,你行大海里面取你要的水,而别人也在那里取水,而大海是取之不尽的。
【讨论、练习】
从众犯罪是否应得到法律的制裁?
【作业】
什么是人格?简要说明人格的形成过程。
【小结】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换位思考为不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常见情绪与旅客的情绪表现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人类情绪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与不同情绪表现的旅客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什么是人格?
【导入】
你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情绪与情绪控制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互动。
(二)情绪的构成
人的情绪活动一般包含以下5个基本元素。
1.认知评估
2.身体反应
3.感受
4.表达
5.行动的倾向
(三)情绪的先天性和后天性
(四)情绪的控制
(五)情绪的调整
1.表情调整
2.人际调整
3.环境调整
4.认知调整
5.回避调整
二、常见的人类情绪表现形式
(一)人类常见情绪
1.七情
2.六欲
3.七情与六欲的差别
(二)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
1.快乐
2.愤怒
3.恐惧
4.悲哀
(三)心理波动与心理调节
1.心理波动
2.心理调节
1)心理调节的十大原则
2)心理调节的四法
(1)暗示调节
(2)放松调节
(3)呼吸调节
(4)想象调节
三、常见的旅客情绪表现
(一)疲劳情绪
(二)焦虑情绪
(三)恐惧情绪
(四)怀疑情绪
1.怀疑情绪无对错之分
2.怀疑情绪的消除方法
1)权威信息
2)公示天下
3)实际效果
四、自我牵挂情绪
五、自笑、自嘲、自言自语情绪
【讨论、练习】
面对就业情况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作业】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情绪包含哪些基本元素?
【小结】
掌握不同的旅客群体或个人的情绪表现,分析其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旅客的决策与个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旅客旅行决策要考虑的因素
了解旅客对旅行服务的期待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不同的旅行阶段旅客的心理需求
能够掌握与不同旅客个体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情绪包含哪些因素?
【导入】
影响你的出行方式的条件有哪些?
【新授】
一、旅客的决策
旅客产生旅行需求后,就要进行旅行方式的选择,这一步即旅客的决策。
(一)旅客决策的过程
(二)旅客决策的影响因素
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受供给属性和需求属性两个方面的影响。
1.供给属性
2.需求属性
二、旅客对服务的期待
1.旅客运输服务
2.旅客期望
3.旅客期望与旅客满意的对应关系
4.影响旅客服务期望的因素
三、旅客旅行的个体心理与需求
(一)旅客旅行的共性心理与服务
1.旅客旅行总体方面的需要的表现
2.旅客旅行各阶段心理需要的表现
3.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规律性表现
4.满足旅客旅行共性心理需要的心理服务措施
(二)旅客旅行的个性心理与服务
1.根据旅客气质划分
2.根据旅客职业划分
3.根据旅行目的划分
4.根据旅行行程和旅行性质划分
5.根据旅客自身条件划分
6.根据旅行中的旅行情况划分
7.根据旅客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划分
四、旅客旅行的群体心理与服务
(一)旅客群体的特点
1.心理的认知性
2.行为的联系性
3.利益的依存性
(二)旅客群体的类型
1,松散大群体
2.紧密小群体
(三)对旅客群体心理的服务
1.加强对紧密小群体的管理
2.用亲切、和蔼、礼貌的态度为大群体服务
五、掌握旅客心理的方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掌握旅客心理活动的基础
1.要有明确的思想基础
2.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要细心、有耐心,有耐力
4.要有迅速、果断的应变能力
5.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二)服务方式的改进
(三)掌握旅客心理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旅客旅行的主要心理
2.掌握旅客旅行的具体心理
3.必须注意从站、车的实际出发
4.既要注意重点,又要考虑一般
【讨论、练习】
你觉得影响你的出行选择是什么?
【作业】
旅客群体有什么特点?如何为旅客群体服务?
【小结】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熟悉旅客对服务的期待,了解影响旅客满意度的因素。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的认知能力及其培养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影响个人能力形成的因素及能力提高的途径
了解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
教学重点
具有一定的感觉与感知能力
具有一定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旅客决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导入】
你觉得你的能力是什么?
【新授】
一、认知分析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自己的感知开始的。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一)认知能力培养的意义
1.能够促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促使自觉地调控学习活动,顺利达到目标
(二)加强认知能力学习的策略
1.明确目标,了解认知知识
2.丰富认知体验
二、能力分析
人的能力总是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能力实际上是个体从事活动的能力。
(一)能力的诱发
1.环境诱发
2.参与诱发
3.设疑诱发
(二)能力的形成
1.素质
1)个人素质
2)企业素质
2.知识与技能
3.教育
4.社会实践
5.勤奋
(三)能力的提高
1.牢固地建立起不畏惧失败的信念
2.在思考中积极地进取
3.不轻易为拒绝所打败
4.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具有的主要能力
(一)感觉与知觉能力
1.培养感觉与知觉能力的重要意义
2.感觉与知觉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与观察能力
1.培养注意与观察能力的重要意义
2.注意能力的培养
3.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记忆与理解能力
1.培养记忆与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
2.记忆能力的培养
3.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思维与想象能力
1.培养思维与想象能力的重要意义
2.思维能力的培养
3.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言语能力及其培养
1.礼貌语言在客运服务中的作用
2.言语的感知与理解
3.言语的表达
4.言语能力的培养
5.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言语表达注意要领
四、技能及其培养
(一)关于技能
(二)技能的种类
1.动作技能
2.智力技能
(三)提高联系效率的方法
1.明确练习的目标和要求
2.灵活地运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4.知道练习的结果
5.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
(四)技能的迁移与干扰
五、掌握旅客心理的方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讨论、练习】
在日常工作中礼貌用语有哪些?
【作业】
语言在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中的作用有哪些?
【小结】
在今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和方向。而新课改也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从多个维度促进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并真正在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与传统的教案为本的教学方法相比,“学案”教学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更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1]“学案”教学作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新课改的要求下开展“学案”教学的重要性
1.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讲授和自学等方法。尤其是讲授法,是教师们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后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它的优点主要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可以按部就班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通过这几个环节最终较好地掌握相关史实,从而使学生较好地应付考试。但是,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形成以传授、灌输为主的被动学习局面。因而,在很多情况下,传统教学既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结果往往是学生记住了史实,却忽略了历史课程本身的作用。
而自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使自学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结构程序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精讲练结”。这种教学方法,在功能目标上突出强调了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但是,这一模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另外,在这种自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引导,学生难以把握知识的重点,因而学习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2.“学案”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所谓“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案。这种方案立足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学习方案。“学案”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只起指导、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目的,并形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也就是魏书生先生所说的:“教育的责任,固然要教给学生真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2]
学案学习主要具有下列几个特点:第一,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是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培育和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平等的共同参与,有利于创建师生间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第三,模式设计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知能统一,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了以往整齐划一、齐步走的格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进行自主、分散的教学,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第四,该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缩放教师的讲课时间,这样可以做到个别辅导、学生互助、教师统一讲解的有机结合等。
二、高中历史课堂学案教学的实践策略
因为“学案”是指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学习,完善知识建构,为此而编制的可用于交流和评价的学习方案,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要实践好学案教学,教师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学案虽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且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但是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包办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案的设计、学案的实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把课堂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只有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毕竟,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持久和深刻的。
2.重视学生本身的特点
高中学生相对初中学生来说,独立学习的能力要强一些,自我表现意识发展的程度要高一些。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成熟感,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承认。高中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再加上新的高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结构性强,使高中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所以,在高中历史的“学案”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以上心理的特点,改进教学,把学生视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尊重、全面关心,使他们和谐持续地发展。另外,在对学生学案学习的评价方面,要尽可能地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对学案设计的引导上,教师也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历史生动化。总之,“学案”教学模式以多种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其实践性较强,具有诸多优点,是一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的好的教学模式。
3.“学案”编写的指导原则
在具体的操作中,高中历史课堂的学案编写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对学案设计者而言,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第二,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第四,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第五,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案”教学的评价
在高中历史课堂开展“学案”教学后,考察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途径和维度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栏目条理清晰,活动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联想加类比,考试加实践的学案课堂会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佳境。其次,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再次,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最后,衡量“学案”教学是否有有效的标志评价。学案学习中能否有效实现教学目的,而不是让学生为主题,最后沦为漫无目的的自学。所以,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使学生形成一个较小范围内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培养比较、辨析等高考能力。此外,在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方面,是否能提醒学生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志。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潮流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过程中,“学案”教学作为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并实现“教学相长”。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最终在历史教学中,既重视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事件回顾二:去年笔者带高一,教了其中一个名义上的“重点班”12班。由于我对上一届的12班印象十分不错,故而开学的第一节历史课上,我没有谈论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和重要性,只是表达了我的想法和期望:“我似乎是和12班有缘,从上班开始就带12班,而每一次带的12班都是全校成绩最好的班级,也是表现最出色的班级。不信你们可以去问现在的高三(12)班,他们在高一和高二的时候都是我教的历史,他们现在依然是高三年级最强的班级,我相信你们也是。高中是一个新的开始,我相信咱们12班将会继承上届12班的精神,成为年级最强最棒的班级。”
事实证明,在高一的一年时间里,12班的历史成绩一直都排在第一位,他们在我的历史课上也表现得十分活跃和积极,这让我在感到为之骄傲的同时,也越来越喜欢上12班的课,讲课时也特别有激情。
二、理论思考与探讨
工作中这种类似的事件很多,我经过思考发现: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学氛围的营造来自于双方。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其一言一行甚至面部表情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产生影响,在心理暗示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接收到教师的心理暗示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也同样对教师施加了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心理暗示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1. 概念界定。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望梅止渴”。《心理学大词典》对于心理暗示的表述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很早就应用于教学活动实践中。例如,中国古代第一部教学专著《学记》中早有论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即重视启发作用,强调暗示效果。孔子也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有西方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是一种十分高超的具有心理暗示的教学艺术。
心里暗示按照暗示效果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心理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心理暗示中,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人格魅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2.心理暗示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具有双向性。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相互产生心理暗示,从而影响对方。
(1)积极心理暗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由青涩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年轻而敏感,情绪波动大,极易受到别人的暗示,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都会对他们产生莫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他们自身的情绪波动、学习效果不稳定、成绩起伏等也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更是学生的激励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则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例如期待效应。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了一个验证心理暗示效果的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场“发展潜能”的测试,然后随机抽取了一份学生名单交给学校和老师,并“郑重地”告诉老师这个名单上的孩子都是具有“无限潜力”的人,但是再三叮嘱老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八个月后,他们发现名单上的这些学生有了普遍的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实际上,这不过是罗森塔尔刻意制造的“权威性谎言”。显然,他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充斥着“罗森塔尔效应”。教师亲切的表情,赞美的语言,肯定的眼神,真诚的期待,鼓励地拍一拍学生的肩膀,为精彩的回答鼓一鼓掌……这些积极心理暗示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待学习、对待生活都充满期待与信心,激发学习的潜能。
(2)积极心理暗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暗示的影响就像是物理学中的“力与反作用力”,教师在影响学生的同时,也间接地受到自己和学生的影响。这好比一个循环,消极的影响会带来恶性循环,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则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实现“教”与“学”双赢。
摘要: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实施及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理论对案例教学法的指导作用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阐明了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恰当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能力,多种学习交流的策略和可转换技能,对培养商务英语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分析;策略;创新思维;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4(2007)05-0062-05
随着社会对高校外语人才的需求定位为“复合型”“创新型”, 商务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培养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外,要求有运用外语在商务等各个领域从事相关活动的能力;同时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创新精神,要求我们的学生首先要有对新事物的求知欲望,并且具有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秋芳2002)。这对我们外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立、课程内容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标准。我院为中英合作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是一门必修的语言技能模块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切实有效的学习策略、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多元思维和技巧(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判)、创造性思维以及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各种沟通技巧与能力。它侧重于学习者多元技能,尤其是终生学习与交流技能的训练,是培养2l世纪理想型外语人才值得推广的课程。其中教学内容简要分为培养自我管理的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两大模块。
其中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并非完全分离,在培养学习策略的同时,语言技能也会有所提高,因为前者的提高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尤其是训练多层次学习技能方面,如综合分析信息和思维能力的培训,更是需要选取较好的文章作为设计练习和任务的素材。而其中的案例分析是两大模块的有机结合部分,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全面总结,通过个案分析和研究,学生召开相关个案的模拟会议,各抒己见,讨论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并要求其笔试中对案例作分析、研究、评判。学生能否在考试中获取好的成绩取决于学生能否在案例研究中运用整个学年内学到的所有技能。此种形式的考试不但考学生的有关商务知识、数据的熟识程度,更是考核他们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一、案例教学法和其理论基础
1 案例教学法 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往往是公司商务问题的具体案例,需要学生通过研究相关材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写报告等方法来决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案例教学法中,所选案例必须是取之于实际存在于某个(或几个)公司或组织的真实问题。好的适用于教学的案例必须包含以下特征:(1)故事的时间顺序交代清楚。(2)矛盾冲突明显,问题急需得到讨论解决。(3)长短适中,但有普遍性,适合不同情景。(4)要求有原始素材(Honan et al,2002)。
2 案例教学法与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理论 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信息加工理论对人的学习和大脑记忆有了科学发现。信息加工理论家认为,人的记忆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而长时记忆又分多种,其中有意义的语义记忆往往以图式的形式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图式理论的重要原则是学习者只有依据现有的知识信息才能更好记忆和理解新信息(Anderson&Bower 1983)。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帮助学习者广泛吸收、积累知识和信息,并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便将新旧知识、信息联系起来,以构建新的图式,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以现代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习者知识,学习者必须主动发现信息并转换复杂的信息成为自己的。建构主义提倡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除了强调学生主动探索的研究性学习,它还提倡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之间需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达到学习的目的(Slavin 2004)。而重视人类情感和价值的人本主义理论同时注重大脑认知系统以外的人的特征。它强调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学习者的个人参与:即学习者不仅把个人的认知投入学习活动,个人的情感也对学习起重要作用;另外,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在外因的刺激下,人的内因,即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更为重要。教师的作用是协助其获取知识,起到协助、中介、管理、导向、激励的作用。案例教学的运用正符合了以学生为本的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实行“灌输式”和“授收式”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手法,而是课前根据教学大纲中阐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材料,并组织管理课堂内外的教学,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商务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商讨,以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二、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对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技能课程的指导意义
1 提高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创造性思维以及学生在学习和商务环境中的沟通技巧与能力。学习策略包括多方面的学习者自我认识和管理,学习者的合作能力,多层次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习策略培训贯穿在整个课程中,其中也包括了语言技能。按照认知心理学理论,要让学习者真正掌握学习技能/策略的运用,教师应该设立任务和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让学习者有机会在与实际工作相仿的环境中接受指导训练,知道如何运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来面对现实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解决问题(Slavin 2004)。因此我们在学年的最后几周安排了商务案例分析的内容,一方面巩固和检测本课程一学年所学内容,另一方面训练终生学习能力和可转换性技能。尽管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组织安排的教学活动始终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教师教授为次要的教学手段,但是案例分析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学习方法,并且对他们来说内容和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为了让学生接受、了解和掌握此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同时为了让学生提高对此种教学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在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教师必须在开展案例教学前使学生了解其教学意义、特点,辅导学生如何实施案例分析。关于案例教学的优势和内容的介绍,我们并没有按照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的灌输法,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和经验,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案例分析?(2)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我们要完成什么任务?
在学生开始讨论前,应鼓励他们大胆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提示他们回顾在其他中英合作课程中做过商务小项目和课堂教学任务。在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后,让小组代表作简短的发言。老师在此不作任何品评,而是鼓励启发学生回忆旧知识,重新认识曾经参与过的活动。在讨论和发言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以自己的现有知识不能圆满回答老师的这两个问题,于是有了求知的愿望和内在需求,加强了积极参与以后老师布置的有关活动的内动力,
是人本主义提倡的意义学习的保障。接着,老师及时让学生阅读有关材料,用PPT或发材料,以帮助学生完成新旧信息的联系,建构新的知识。
我们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内在驱动力,最大程度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感,让他们对探询知识有渴望和兴趣,当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业和应付考试(外在驱动力)时,他们才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克服学习案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有可能成为我们期望的理想的学习者,达到技能课程所设立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2 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培养无论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还是遵循人本主义原则,都要求我们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有意识地树立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神。指导学习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信息,并运用本课程培训过的多元智能技能进行信息处理,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行案例教学法的开始阶段课堂内容和方法应循序渐进,这是决定以后案例分析的成败的关键阶段。教师的中介作用或脚手架作用首先体现在引导学生做一个相对小型的案例分析作为导入,为一周后相对要求较高的案例分析作好心理和技术上的准备。在这个阶段,教师也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授者,而是把案例所涉及的公司概况和经营、管理的有关详情以书面材料形式发给他们,内容既有文字,又有数据、图表等,让学生先自己去阅读和理解新的信息,然后教师提问,提问的内容先简单后复杂,即先问涉及客观事实方面的问题:如公司财务情况,盈利还是亏损,具体的运作情况如何等;然后再让学生考虑思考性的问题,作SWOT(strength,weakness,Oplortunity andthreat)分析。在试图回答这类问题时,学生发现自己必须具备更多的超出原先知识结构的信息,因此需要重构原有的知识。这时,教师提出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找材料,熟识相似的案例,甚至可以给学生一些有关的参考书目等。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开拓思路,确定问题所在,教师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和课堂大讨论。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协助,但是切忌对学生的讨论作过多的干预。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了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式,希望甚至依赖教师提示正确的答案,作为案例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应该提醒和重申学生作为独立学习者和思考者的要求和必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不应该只简单地判为对与错,而应帮助其分析材料,评估学生是否掌握充分的可靠的信息,引导他们分析自己处理信息和考虑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愿望,帮助他们进行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为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创造条件,有助于学生最终掌握解决问题的要领。
在小的案例完成后,教师应及时让学生在学习档案袋的学习日志中反思这一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包括学到了哪些方面新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运用遇到的问题,如何在以后的学习中(包括大的案例分析中)扬长避短等等。要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精神,教师应该把更多的自交给学生,而且将案例分析与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依靠自己的独立探索和同伴的合作互助。因此,在正式的案例分析研究中,我们一开始给学生提供一定量的相关背景阅读材料,但是与第一个小型案例不同的是,我们更多地让学生自己找有关案例的大量原始素材和相关的业务信息和商业规则,要求学生运用多层次学习技能,即在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这需要作大量的笔记和阅读;然后让学生在班级和小组讨论中设计老师可能提出的有关案例的基本信息和思考性问题,换句话说,让学生站在考题设计者或案例辅导员的立场思考问题,教师这时候充当评价员和反馈者的角色。这样,学生的参与程度更高了,为了提出有效的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方案,他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找寻资料,主动寻求同伴和老师甚至其他人的合作互动,不断积极反思改善自己的学习和交流策略,在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后,他们还需讨论、评审、决定最佳方案;在互相合作和辩论中,进一步巩固和改进交际策略,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语言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中介作用是,随时帮助解决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性问题,而不是问题的解决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前准备,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有了全面提升。最终,在笔试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以思考性问题为主,不仅考核学生对案例中商务内容的熟识程度,更大程度上考核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考试中,学生可以把所研究的材料和笔记带进考场,但由于问题的设计更多是开放性的,而且考试前反复强调考试考核的不仅是案例内容,更是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和技能,包括对信息的理解和利用能力,任何一种抄袭笔记行为将有可能导致考试的失败,因此考试结果能够监测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设计两难情境的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1]。由于这种方法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在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1、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普通心理学既要概括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心理学最一般的规律,又要为各心理学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在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许多高校将该课程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在大学第一年开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生活中与心理规律密切相关的事件引入课堂中,通过讨论和分析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心理学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又有利于从被动地接受知识摆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优势。
2、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是所有心理学分支中最基础的学科。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以单纯地讲授方式给学生灌输心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心理的加工过程是怎样形成的等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厌学的情绪。适当地在课堂中加入生动活泼的事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可以从中对心理学产生浓厚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避免出现“填鸭式”、“枯坐式”教学的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对于学生听多少,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只能在期末的试卷上凭借分数来判断,而且学到的往往都是通过死记硬背而得来的知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精心挑选与所学知识相近的案例布置给学生,学生首先要对案例进行内部消化,然后会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他们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结合他们理解的心理学原理,找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答案。正是因为案例教学法的这一特点,所以它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案例教学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要引入课堂,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探求事件背后原因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相关的技能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根据教学目的,准备恰当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首要的环节就是如何针对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案例。在案例选择时要求教师选择的案例既要有典型性,又要贴近生活。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案例选择的标准。例如,在讲解阈下知觉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条经典的广告案例,让学生分析广告的设计者是运用那种心理学现象让消费者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商品信息呈现给消费者。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哪些心理学原理才能避免广告信息的入侵。
2、认真组织讨论,调动学习积极性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可以采用走下讲台的方法,走进学生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并适时地激发和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把握好讨论的主题。另外,根据所选的案例内容及班级的人数,讨论的方式可以选择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
3、及时总结,加深知识理解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案例总结。案例总结要及时,最好是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的时要留出归纳总结的时间。教师在总结案例的时候要重点强调案例中涉及到的心理学原理,例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在总结中要明确指出,商业广告中是利用了阈下知觉的基本规律使消费者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做出购买反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此外,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要做重点讲解。为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将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其质量纳入到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去。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4]。
三、案例教学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的反思
1、案例的选择要恰当
为了使案例教学例教学的顺利展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案例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案例时除了需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外,还要考虑到案例要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所选的案例要比一般上课所举的例子,内涵更丰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更为复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的能力。在案例的选择时,还要考虑到案例的实践性。最好选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或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通过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例如,在讲到“思维独特性”的时候,给学生看一个法国的洗衣机广告,广告中的模特不是年轻貌美的女模特,而是大胆地选用了满脸皱纹的老妇人,打出的标语是“八十岁老人都能用的洗衣机”,结果广告播出不久洗衣机的销量猛增。这样的案例,更贴近生活,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师简单地通过一则案例对学生传授知识,对所学理论进行解释。也就是说,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在教师的“教”,而在教师和学生在讨论双向互动中的“学”。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打破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教和学的动态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其突出的特点就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参与,它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讨论形式[5]。普通心理学中的心理规律有时是抽象难懂的,在讨论时,不仅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讨论环节中,教师作为讨论的主导者也要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讨论的案例中。根据讨论的内容和进程,适时地给予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在讨论中加深对心理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思考,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随时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赵红.《旅游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3):53-55.
[2]陈志华.中职《财务管理》教学方式的探索[J].中国职工教育,2014,11:180-181.
[3]董继华,董礼娟,项静辉.案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1,5:165.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读通读顺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字串8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默读记叙这两件事的一、二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2、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5、多种方式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总结专题
1、创设情景,模拟对话,说明“将心比心”:
⑴ 公共汽车上,一位少先队员给老奶奶让座。
⑵ 公路边,你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植树。
2、对本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
3、小练笔:
写在做人处事上给你启示的一个人或是一件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字串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10-01
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 其教学目的和学习任务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1]。药理学覆盖面广,涉及传出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和其他内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化学治疗药物,与临床各科用药联系紧密,具备适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抗心绞痛药属于心血管系统药物,在心内科是常用药.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冠心病是当前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的10%~15%。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心健康。本文以抗心绞痛药案例为基本素材,讲述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
1.抗心绞痛药案例的准备
在讲完上一次课抗高血压药后,将打印好的抗心绞痛药案例材料发给每一位学生。嘱咐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课本,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和上网搜索查找资料等手段来探讨。案例内容如下:
患者,女,68岁,工人。
主诉:胸痛反复发作两年,1小时前复发
现病史:患者有高血压史14年。两年前开始,做剧烈活动后感心前区疼痛。发病初期,停止活动休息后胸痛可自然缓解。但发病一年后,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药物胸痛才能缓解。今晨大便时,突发心前区剧烈疼痛伴胸闷、憋气,胸痛向左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无明显缓解。
体格检查:脸色苍白,面容痛苦。皮肤潮湿、呼吸急促。心率96次/分,血压160/100mmHg,ECG提示ST段抬高。
诊断:(1)高血压;(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心绞痛
医嘱为:
普萘洛尔片 10mg×9
用法: 10mg tid po
硝酸异山梨酯片 5mg×9
用法: 5mg tid po
问题:
①案例当中哪些叙述支持心绞痛的诊断?本次发作属于何种类型的心绞痛?
②心绞痛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③为什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症状?
④入院后,此联合用药是否合理,为什么?
⑤作为一名护士,你认为在使用抗心绞痛药物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2.案例的实施
根据班级人数按照学号顺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也可以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团结协作。首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其次,每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然后,听完各组代表发言后,各组成员之间重新交流、讨论,再由小组长对其他小组长的发言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作为“考官”或者“教师”的成就感,所以积极性也较高;最后,每个小组完成病例分析报告,于下节课上交。对于在本次讨论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表现较差的组,课后给予指导,希望在下次讨论中能有好的表现,迎头赶上,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3.案例归纳总结
在学生充分的分析、讨论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问题一 案例当中支持心绞痛诊断的叙述是:今晨大便时,突发心前区剧烈疼痛伴胸闷、憋气,胸痛向左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属于自发性心绞痛,因为患者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无明显缓解。
问题二 心绞痛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肌组织供氧需氧的平衡失调, 即供氧
问题三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症状的原因:硝酸甘油首过消除率高,不宜口服给药。舌下含服可迅速吸收。硝酸甘油的基本作用是显著松弛血管平滑肌:①扩张冠脉,缺血心肌血液灌注量,缺血心肌供氧量。②舒张外周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及心室壁张力心肌耗氧量;扩张动脉,后负荷,心室壁张力心肌耗氧量。③舒张心外膜血管及侧支血管,重新分配冠脉血流量,心内膜下缺血区的血流量。④促进保护心肌物质的释放,减轻缺血心肌的损伤,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心律失常的发生。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对抗血栓形成,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
问题四 普萘洛尔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是正确的。两者联用,可相互取长补短,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普萘洛尔能对抗硝酸甘油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的作用。硝酸甘油可减轻β受体阻断药引起的心室容积增大和心室射血时间延长。
问题五 在使用抗心绞痛药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告知患者或其家属,硝酸甘油遇光、遇热极易分解失效,故应置于棕色玻璃瓶内,旋紧瓶盖,避光保存。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过期药一定要及时更换。2.硝酸甘油一定要随身携带,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化片剂0.3~0.6mg/次,采取坐位含药。如有灼热或刺激感,说明药物有效,让病人不要过于恐慌;症状若无缓解,5min内可再含1片,最多可连续使用3次,15min仍不缓解,提示有心肌梗死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3.如果是缓释剂应整粒服,不能嚼碎;喷雾给药时应喷于舌下或口腔黏膜上,不可将药物吸入;贴膜剂应贴于胸腹、大腿前部及前臂等无毛发处。4.嘱咐患者避免过饱饮食,过度劳累和寒冷刺激等,以免诱发心绞痛。
4.开展案例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选择案例时,要做到与教学目的相一致,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药理理论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案例的难度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案例太难,学生因知识储备不够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教师的灌输,丧失了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例过易,信息量较少,过程简单,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会降低学生经过努力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所以,案例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成败。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一定要让学生提出见解,去分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各小组见解不一致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逐步统一认识,教师的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切忌老师处处包办代替,否则起不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采用案例教学法,不是说本次教学内容只有这一种方法,而是要做到案例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他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地理案例是来源于社会的真实事件,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将自己置身于案例某个角色中,运用自己积淀的知识、经验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二次飞跃,进而达到知识的内化。在这一特殊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理念。
(3)案例教学的探究性。地理案例教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统的教学基本格局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格局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地理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研究案例的能力,这种教学过程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一个对地理问题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科研精神、创造潜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发。
(4)案例教学的教育性。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社会,总是蕴含着一些主流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是案例情境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的同时案例情境也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育者要注意挖掘教学案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适时进行情感引导,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加趋向完善与健全,从而发挥地理案例教学的教育性。
二、我国地理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
地理案例教学是最近十多年才开始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得到使用。1996年国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第一次直接规定在一些章节中使用案例教学,2003年国家出台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是十分提倡地理案例教学。自此,案例教学在地理课堂上开始被广泛使用,部分专家学者、教师也开始了对地理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研究,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理论层面理论是实践能顺利深入的强有力基石,因此理论层次的研究也成为案例教学研究的重点。研究者的探究多集中于案例教学的内涵、特点、分类等方面。汪晓岚认为迁移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弹性理论与认知弹性超文本理论、教学交往理论、顿悟学习理论是案例教学的理论根基,这些理论有力地保证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在地理案例教学的分类上邓谋雨根据案例内容与正文的相关性,将地理案例教学分成实证诠释性案例教学、类比归纳性案例教学、延伸拓展性案例教学、迁移性案例教学、趣味性案例教学五种类型。林宪生、商治平等人则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在前人基础上构建出以提供案例、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和知识拓展为基本程序的改良型地理案例教学模式。马富探讨了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他指出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价值主要体现在明确目的性、客观的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习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性八个方面。
2.应用层面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应用方面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对于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尺度的应用策略上。在教学案例选取原则上,徐定龙、郑伟大认为客观性、典型性、时代性与教育性是教师选取案例所应依据的原则,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引述地理问题、印证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规律三个方面。陈炳飞则从案例选编、展示、分析三个方面去讨论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策略。有些研究者以某一教材或某一专题为对象,具有针对性的阐述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及相关策略,如戴建波以一道地理题目为切入点,针对两种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混合农业”分别编写了探究拓展型案例教学设计和理论应用型案例教学设计,并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效果对比。
3.评价反思层面评价反思研究具有指引、激励、检测等作用,是促进地理案例教学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案例教学法的推行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王秀芝指出实际案例教学中存在将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处理不当、对案例教学模式不适应、案例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案例满足不了教学需要等一些问题。关于对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上,刘巍认为案例教学不规范、案例内容准备不充足、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足,是影响地理案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对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则主要基于学生对案例教学课的参与度、对案例设计的知识、技能、方法掌握程度,教师的学科能力以及对案例教学课的掌控能力。陈式如指出在案例教学盛行的当下,理论和实践仍有一定距离,教育者需反思对案例教学实质的认识,要注意研读课标深入理解教材,避免“教案例”现象的发生,深化对知识迁移理论的领悟,注意在案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背景:
师:同学们,玻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谁想介绍一下自己对玻璃的了解?(学生纷纷介绍自己所熟悉的玻璃,诸如有机的、无机的;有色的、无色的;薄的、厚的;等等。)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与玻璃紧密相关(板书课题《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所介绍的玻璃与我们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兴趣极高。
师:好,以组为单位,先熟读课文,然后召开产品新闻会,推选一名同学扮演玻璃厂的设计师,介绍新产品,当设计师讲解时,其他同学可对他进行提问。这么学习行吗?
学生齐声道:“行!”
师:好,现在开始准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1,认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读懂;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在会上宣讲。)学生熟读课文并把教室布置完后,会开始。
生(设计师):各位先生们,女士们,我是新型玻璃厂的设计师。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产品新闻会。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研制并生产出了五种玻璃,它们是“夹丝网防盗玻璃……”这些产品质量优良,应用广泛,欢迎各界人士使用。
生(问):请问“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师):它的特点就是防盗。
生(问):请具体谈谈。
生(设计师):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丝网与电源、自动报警器相连接。当有人划破玻璃时,就会发出警报。
生(问):请解释一下“极细”的意思。
生(设计师):“极细”就是很细、非常细的意思。极细的金属丝网就是用很细、非常细的、能够导电的金属材料做的丝网。这种丝网要比蜘蛛网更细更密。
生(问):请你谈谈这种玻璃的用途。
生(设计师):在银行以及存放文物、珠宝、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中都可以采用。会开得有声有色,课堂气氛热烈。
在师进行教学总结后,师问:那个单位谈谈你们单位以后的构想。
生:我们想研制一种“不沾水玻璃”,雨雪天行驶的汽车,司机的视线模糊不清,容易出事故。如果有一种“不沾水玻璃”,雨雪天汽车行驶就安全多了。
生:我们还想研制一种“吸尘玻璃”,用这种玻璃做黑板,教室里既不会粉尘飞扬,又不会影响师生的健康。
会结束。(师生共同为他们鼓掌。)
分析:
常识性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那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怎样做到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上述教学片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玻璃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召开产品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更使同学激动不已,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3 在大胆设想中培养创新个性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述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4 锤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社会化,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召开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把学生直接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模拟市场竞争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锤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学改革的意识渐入人心的今天,个别教师对高中物理学案教学任心存质疑,担心“画虎不成类成犬”,影响学生高考,这是对学案教学的实质和指导原则还不深入理解之故。高中物理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中要求“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的挑战奠定基础。”“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再看学案教学的指导原则和作用:学案与教案的不同表现在,它顺应了新课程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发展的要求,目标定位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它是教师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为适应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它以课时为单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案设计时遵循了如下基本原则:①主导性原则。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非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思考设计学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②主体性原则。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案设计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充分信任学生,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③活动性原则。学案设计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有内涵的背景,开展多样有创意的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动脑、动手,或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同学视野,撞击创新火花,提高学生能力。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讨论、辩论、评论、演讲、摸拟角色、新闻、学生讲课等,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选择。④创新性原则。学案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⑤问题性原则。学案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是学案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⑥层次性原则。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和水平会参差不齐,学案设计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综上所述可见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与学案教学理念和原则完全一致,我们应积极更新观念,大胆细致创新地推行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才是更好地达到了新课标要求。
二、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下学案编写及教学实施中的几点认识
(1)为使学案教学更好地达到新课标各方面要求,关键是设计科学实用的学案 ,尤其是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
①学案设计应重在学法指导:学案不等于题案,其作为教师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设计与编制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现代教育的教育目标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评估鉴定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达到的发展水平,而更多地在于通过督导评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平。基于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以我国现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为依据,更多地着眼于在中长期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可能达到或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是一种导向性的评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通过评估引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一方面将通过评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将通过评估强化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即积极心理学的取向,督导评估方案通过引导中小学校创造积极条件,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构想: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涉及到学校层面的专业工作,同时也涉及到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与组织推动。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将分对政府的评估及对学校的评估两方面进行研究,两方面侧重点各有不同:对政府的评估侧重于机构建设、发展规划、政策保障以及工作举措等;对学校的评估侧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作与特色化工作。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在指标确定方面将参考我国现有各地区开展的教育督导评估方案,总体上分基础建设指标与工作成效指标,同时考虑到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差异,在研制评估指标时将根据区域特征对基础建设指标与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分别提出层级指标,分别为A 、B、C级。A级指标将作为发达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B级指标将作为中等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C级指标将作为欠发达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
二、督导评估专题方案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对政府的督导评估研究
1.对政府的督导评估指标研究
■基础建设指标:
(1)组织机构
A级指标:组织机构配有独立的办公室与必要的办公设备,并与相关部门具有一定的联合度(妇联、团委、文明办等);
B级指标:组织机构配置独立的办公室与必要的办公设备;
C级指标:建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2)人员配备
A级指标:配备一名专职人员,并有多名兼职人员;
B级指标:配备一名专职人员;
C级指标:配备一名兼职人员。
(3)经费保障
A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并逐年递增;
B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
C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
(4)队伍建设
A级指标:在中小学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4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B级指标:在中学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6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C级指标:在高中包括职高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按照1:1000的标准配置专职心理教师。
■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
(1)发展规划
A级指标:有近期及中长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规划制定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区域发展特征;
B级指标:有中长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五年或十年);
C级指标:有近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年度)。
(2)工作举措
A级指标:开通心理辅导热线,为本区域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B级指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评选,推动本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
C级指标:每年举行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规活动(如培训、宣传、专题研讨活动等)。
(3)工作成效
A级指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力,特色经验受到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B级指标:区域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鲜明;
C级指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常规工作全面展开,效果明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政府部门)
2.督导评估承担主体研究,包括什么机构组织督导评估、派什么人去督导评估、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或督导处)的相关性。
(1)教育部对省的评估承担主体研究
教育部各司局机构中,基础教育一司职责包括“指导中小学校的德育、校外教育和安全管理”。在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属德育工作范畴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可以作为组织督导评估的承担主体。
在教育部对省的评估人员构成中,可以考虑如下配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行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家教育督导团相关督学及督导员、国家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心理学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督导。
鉴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基础教育一司在组织对政府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过程中,应与现行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保持协调与合作的关系,既要独立组织督导,又要保证国家教育督导团的相关成员参与其中,以使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成为国家教育督导的常规部分。
(2)省对市、县的评估承担主体研究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负有“统筹全省教育督导工作,负责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全省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有关章程,并进行监督、检查”等职责,因此,在省对市、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中,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理应成为组织督导的主体机构。
督导人员构成可有如下配置: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相关部门(基础教育处)领导、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督导员、省级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督导。省级督导主体与现行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一致。
3.督导评估的实施及结果运用
(1)督导评估的实施方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的实施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发展性原则。必须以促进地区和学校发展为根本目的,引导学校通过科学规划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使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2.全面性原则。坚持面向每个地区、每一所中小学校,在具体工作中采用的评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必须坚持以全面评估省域内的学校为前提。
3.动态管理的原则。实时对地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查,不搞"终身制"。经复查发现问题,责成限期整改。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实施方式。
1.省级自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自评领导小组,并组织评估小组,对照教育部制定的督导评估内容要点和评估方案,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估。
2.教育部复查。教育部每年汇总分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评结果,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复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的意见。复查工作至少每两年一次。
3.教育部抽查评估。教育部根据省级自评和国家级复查结果,视工作需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分期分批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综合性督导评估,系统地分析其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整改建议。
■省对市县的评估实施方式。
1.申报评估。由省制定并下发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并制定评估标准与进度。各地(市)根据督导评估标准制定本地市建设进度,并根据该规划定期(每年一次)向省教育厅提交各县(市)建设进度与任务完成情况,再由教育厅组成督导评估小组对各地申报情况进行初步验收,对申报验收通过的地市进行实地验收。
2.实地评估。由省教育厅组织相关地市组成实地督导评估小组,对申报通过的地市进行实地验收。
(2)督导评估的方法与手段。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方法与手段。
1.把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综合分析,确定评价等级。定性的评估要在通过“听、看、查、访、议”等形式取得客观的数据、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的评估要认真核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要时进行实地测查核实。评估时既要对各级指标所包含的要素逐一评价,也要对各级指标综合考虑,按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给出的等级评估标准,逐项逐条定等量化。评估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绝大多数系指90%以上,大多数系指75~89%。
2.评价时应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如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座谈、查阅教案和学生作业活动情况、抽样测试、分析地区和学校的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广泛收集信息,全面了解情况。对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估认定省域内中小学校三个方面工作达成度和等级情况,主要的成绩和不足,形成督导评估意见。
3.督导评估结果信息反馈,内容应包括三方面,即主要成绩与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要求,同时附上评价成绩表与评估等级结果,使每所学校找准问题、明确方向、认真整改。
■省对市县的评估方法与手段。
将基础建设指标作为评估必备条件,在“申报评估”阶段完成,由各地政府部门以自查的形式检查验收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情况,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以及队伍配置等。
实地评估重点考察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根据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与评估标准,结合通过政策验收的评估申报情况,组成省教育厅挂帅、各地市代表为成员的评估小组,对各地市进行交叉验收。评估前制定量化(数字化)评估标准,进行逐项验收。
(3)督导评估的结果运用
督导评估结果将定期公布,并纳入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工作或有关学校的教育质量考核标准,或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先进单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文明单位”评审。
■教育部对省的评估结果运用。
1.建立督导评估结果通报制度,教育部、省教育厅应当及时公布督导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2.国家督导评估结果以书面形式抄送省人民政府及同级党委组织部门,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和和分管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3.督导评估结果作为教育建设项目立项、专项拨款、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4.教育部根据督导评估结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省(区市)给予表彰;对工作存在问题的,及时促其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或“黄牌警告”。
■省对市县的评估结果运用。
省教育厅每年度公布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报告,并对验收合格单位、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建议联合各省文明办联合出台奖励办法)。除精神奖励外,物质奖励与各地市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到位、实际建设情况挂钩。对完成整体工作先进的地市奖励与文明单位、文明城市评选挂钩,地市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或实施人、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该项奖励与职称评定、晋级等挂钩,有条件的可以以政府名义给予记功表彰。对完不成进度的地市降低下一年度的奖励比例和名额,并取消文明城市的申报评比资格,取消完不成建设任务地市的教育系统省级文明单位的评比资格,减少该地市其他行业省级文明单位的参评数量,完不成建设任务地市的教育负责人二年内不得评先、晋级,对完不成建设任务的学校及其负责人,建议也采取同样措施。
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各地市中小学校园事故发生率、学业成绩提升幅度与稳定情况纳入考核评估范围。
(二)对学校的督导评估研究
1.对学校的评估指标研究
■基础建设指标:
(1)组织机构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健全、运作良好,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网络;
B级指标: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分管领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与学校其他部门有配合度;
C级指标: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2)师资力量
A级指标:学校按照1:4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B级指标:学校按照1:6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C级指标:学校按照1:10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3)辅导室建设
A级指标:学校心理辅导功能室齐全(至少建有团体辅导室与个体辅导室),开通心理热线、应急电话(有条件的地区开设网络辅导,如QQ心理辅导、电子信箱心理辅导等);
B级指标:学校建有个别辅导室,配置空调、电话、桌椅等基础设施;
C级指标:学校建有团体辅导室,配置图书资料、心理检测软件等基础用具。
(4)辅导课开设
A级指标:学校每班隔周开设心理辅导课;
B级指标: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5节或5节以上心理辅导课;
C级指标: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3节或3节以上心理辅导课。
(5)经费保障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经费预算,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并逐年递增;
B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均经费不低于10元;
C级指标: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经费预算。
■工作举措与成效指标:
(1)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
A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分别向学生、教师、家长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B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分别向学生、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C级指标:学校每学期向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不少于1次。
(2)心理辅导课的内容及效果
A级指标:学校心理辅导课内容贴近学校学生需求,并形成完整的系列,教学效果明显;
B 级指标:学校定期(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开展心理辅导课的公开研讨活动,评价心理辅导课的效果;
C 级指标:学校有心理辅导课课程计划,并根据课程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有开课记录。
(3)心理辅导室的专业工作
A级指标:学校定期(每学期两次)召开典型个案研讨会,评价辅导效果;
B 级指标:学校有完整的、年度心理辅导台帐;
C 级指标:学校个别心理辅导一案一表,有完整的辅导记录。
(4)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
A级指标:学校利用心理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B级指标:学校设立心理委员,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
C级指标:学校设立心理社团,依托学生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及同伴辅导。
(5)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及效果
A级指标:学校师生关系融洽,校园生活满意度高;
B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浓厚,学生心理求助意识强烈;
C级指标: 学校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6)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与影响力
A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力,特色经验受到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B级指标: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鲜明;
C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常规工作全面展开,效果明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中小学校)
2.督导评估承担主体研究,包括什么机构组织督导评估、派什么人去督导评估、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或督导处)的相关性。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应作为专项督导评估,由学校所属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组织实施。督导评估组人员构成应包括所属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督学及督导员、教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及其它相关人员。学校的教育督导主体与现行教育督导评估承担主体(教育督导室)一致。
3.督导评估的实施及结果运用
(1)督导评估的实施方式。
A.学校自评。
学校结合年度工作总结,每学年进行一次自评;学校自评应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并有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校外教育机构、共建单位的代表参加。学校应形成自评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教育督导部门。
B.县(市、区)督导评估。
县(市、区)教育督导评估按照三年一轮的原则要求,统筹规划辖区内中小学督导评估的周期与数量。主要任务是:开展过程性的随机督查,指导(参与)学校自评,了解学校自评过程和结论的依据,并判断其可信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并形成书面评估报告,反映评估过程、描述评估结果、说明评估结论的事实依据,指明成绩与经验、问题与建议、重大问题限期整改的期限等,使学校明确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努力方向。评估报(下接第17页)(上接第9页)告主送被评学校,报送上级教育督导室,抄送有关部门。
C.省市督导评估审查。
采取随机抽查形式,对县(市、区)及其下属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的结果进行复查;误差在5%以内的予以确认,误差超过5%的不予认可。
(2)督导评估的方法与手段
督导评估方法:采用分级周期式的抽样督导评估方法。即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所辖学校在三年内应受到县区级督导评估一次。省市级评估可以五年一周期,即在县区级督导评估的基础上,在五年内对各类学校抽取不低于1/3的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县区级督导评估中对已被省市级督导评估的学校在三年内可以不再重复进行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手段:采用“听、看、访、评”四步法的程式。
听:听学校领导汇报,了解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方法、措施以及经验和效果。看:看现场、看材料、看设施、看环境、看师生的精神状态。
访:访问师生了解情况。通过座谈、填写问卷收集相关信息。
评:在听、看、访的基础上作出综合评价。评价要充分体现出督导评估的发展和导向作用。
(3)督导评估的结果运用
督导评估结果将定期公布,并纳入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工作或有关学校的教育质量考核标准,或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先进单位”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文明单位”评审。
A.经过督导评估后,认定一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为县级、市级、省级三个层次。
B.申报程序。
县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中学由学校申报,小学由中心小学(学区)申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市(地)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省(市)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由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C.确认与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