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9: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师徒结对师傅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从小王老师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刚参加工作时懵懵懂懂的自己,热情、积极、好学、上进,又有很多似懂非懂的事情总怕做错。这一个时期的新教师就如同人生的孩童阶段,每天都会冒出许多自以为是的经验,也会遭遇许多未曾碰过的困惑与疑难。当自己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应付孩子、应付工作,开始享受自如的工作状态的时候,往往会遭遇新的压力,新的困惑,或者是产生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当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努力一段时间后,教育的热情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冷淡而消退,褪尽教育激情与教学热情的教师,其实后面的路或者会走得索然无趣,或者就按部就班,这样对新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会产生冲击,甚至会动摇她们的信心。
针对新教师这个特点,我首先肯定她在执教过程中的沉稳优势,主动施压,着重让她摆正心态,积极地应对每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使她在教学技能上获得新的提升。同时,经常告诉她,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品德,一颗爱孩子的心,不耻下问的精神。在工作之余,鼓励她写文章、总结执教过程中比的心得体会,整理成功教学案例,这对于她以后的写文章、写总结等方面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和知识储备。
二、积极钻研日常教学,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工作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决定与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当对工作成效持无所谓的态度时,一切也就没有了努力的理由。师徒结对子的活动让我们觉得工作有成效是一种高层次的幸福,更是一份荣耀,督促着我们师徒共同去摸索、追求,努力实践“教学的精彩课堂”。小王老师经常主动要求我听她课,为了准备一节充分的亮相课,她会不断地试教,做好多次课前、课后的请教、准备和反思。这些都可以看出,新教师在努力学习如何上好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在学习带班经验、积累家长工作经验的同时,她更清楚地意识到,会上课,上好课,上孩子喜欢的课,这才是作为一个教师最根本的业务要领。小王老师能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扬长避短,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努力在“创新、求真”上下功夫,多动脑,认真钻研教材,自发积累经验,渐次提升自己的执教综合技能与水平,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三、大胆实践,勇于挑战薄弱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其实在师傅这“名”与“实”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教与导”的重任,就只能努力缩小学科差距,减缓自己的教学盲点了。一个学期的“师徒结对”,也让我意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在提高徒弟业务水平的同时,我也努力充实自己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技巧,勇于向自己的薄弱面进行自我挑战,如努力加强弹琴、舞蹈等方面的提升,好看书、多学习,试图日积月累地反思教学、提炼总结,在完善自我中逐步凝聚自己的教学特色,然后才能用“一桶之水中去舀取一瓢之水”,毫不保留地施与他人的同时亦获得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
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入职教育,除了由师范院校开展短期集中培训外,由初任教师所在学校或学区实行师徒结对式指导,即安排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实行“传、帮、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初任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帮助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业。本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探究师徒结对的方式有哪些,在结对过程中初任教师与师傅存在怎样的关系,在结对过程中初任教师获得了怎样的专业成长,“师徒结对”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以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为“师徒结对”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支持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问卷调查之前,结合教师的教龄、学校层级等因素,预先对北京市朝阳区的8名初任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在预调查基础上又对问卷进行了修订。调查的内容包括师徒结对方式、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初任教师的内容、主要的指导方式、师徒关系类型、师徒任教科目与年级、师徒结对的效果、师徒结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被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初任教师(教龄在1~4年)。随机选取了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参加进修的100位初任教师。发放100份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3份。有效教师被试的基本信息见表1。
三、结果分析
(一)师徒结对的活动形式
1 师徒结对的方式
目前师徒结对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对一,即一名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一名初任教师・多对一,即多名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一名初任教师,―对多,即一名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多名初任教师。从调查来看,一对一占到69.9%,多对一和一对多分别为10.8%和14.0%。可见,在朝阳区的中小学中,一对一是师徒结对的主要方式。
2 师徒关系的类型
哈贝马斯(J.Habermas)把人类社会生活分为三个基本要素:工作、沟通和权力。相应地,人类的认识兴趣就有技术的、实践的和解放的三种。本研究以此理论为基础,将师徒之间的指导关系分为三种:一是权威型,即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师傅在关系中居于权威地位,只强调师傅的教导作用。而忽视了徒弟的反作用,二是平等、民主型,即是一种真正平等的、民主的师徒关系,师傅和徒弟均是学习的主体,两者互惠、共同发展,三是批判反思型,即徒弟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对于师傅给予的指导随时进行反思、审慎判断、批判性分析,同时师傅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也不断进行批判反思。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平等、民主型的师徒关系类型所占比例为62.4%,反思型所占比例为25.8%,权威型所占比例为8.6%。
从根本上说,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都有基于个人阅历的缄默知识,而且作为成人,他们都有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最理想的师徒关系应该是批判反思型。但现实中,有些指导教师年龄较大,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初任教师来说,他就是权威,而且他对初任教师的指导非常具体、有效,对于急需获得指导的初任教师来说,这种权威是他们愿意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的单项教导也具有肯定的意义。再加上人的思维可能会发生延时反应,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的指导,在很短时间内初任教师未必就很快地接受,而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所以表面看起来权威型的指导,事实未必就是,而要辩证地思考这一过程。
3 师徒之间任教科目与年级的关系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师徒任教同级同科所占比例最大,为61.3%,其次是同科不同级,所占比例为28.0%,同级不同科和既不同级也不同科所占比例分别为3.2%和4.3%。可见,在师徒结对中,师徒同级同科是最主流的形式,这便于师徒之间基于共同语言进行交流。
4 指导方式
师徒结对中,师傅指导初任教师的方式有集体备课、说课、课后评课、相互听课、提供资料、办公室讨论、协同教学、指导研究、教案翻阅等。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最主要的指导方式是相互听课、办公室讨论、课后评课、集体备课、说课、提供资料,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3.1%、68.8%、68.8%、55.9%、40.9%、40.9%。
(二)师傅对初任教师指导的内容
在师徒结对中,有经验的教师对初任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生活技能。从调查数据来看,有59.2%的初任教师认为师傅对他们的课堂教学经常进行指导,有52.7%的初任教师认为师傅对他们的班级活动和教育活动经常进行指导,有33.3%的初任教师认为师傅在生活方面对他们经常进行指导。可见,在中小学师徒结对中,指导教师较重视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方面指导初任教师,而在生活方面的指导相对较少。
(三)师徒结对的效能情况
本研究中将师徒结对促进初任教师发展的效能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技能的发展,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又分为四个小的方面,即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加深对教学方法的理解、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
由于问卷中的每个项目均采用5分反向评分制,故取3为参照值。从表2可以看出,初任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3分,属于较好程度范围。可见,通过师徒结对,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
从调查中看出,初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生活技能方面发展的幅度比较大,而在对学科的理解上,相对来说,初任教师在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课堂管理方面的进步幅度比较小。尽管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在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导少于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方面的指导,但由于初任教师作为成人,他们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会主动地从同事或其他教师那里寻求帮助。因此,展现在指导教师前面的初任教师在生活技能方面也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发展。
(四)师徒结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师徒之间交流时间不充分
造成师徒之间交流时间太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的日常工作都比较繁重,另一个是学校重视度不够,未能安排师徒之间专门的交流时间和场所,甚至有些学校的
师徒结对仅是形式。
2 师徒之间交流形式太少
师徒之间主要的交流形式是相互听课、办公室讨论、课后评课、集体备课、说课、提供资料等。这些形式并没有满足初任教师的需求,他们更渴望师徒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形式,如座谈会、研讨会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师徒之间的交流,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将一对一的师徒扩展成一个新老教师沟通交流的共同体。
3 师傅对徒弟指导的计划性不强
接受调查的初任教师在承认师徒结促进他们发展的同时,也指出师傅对他们的指导比较零散,没有计划性。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虽然几乎每所中小学都在实施师徒结对,但实际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实施计划或方案,如师傅选拔的资格、对初任教师的考核、师傅的权利与义务、师徒交流的时间和场所等。
4 缺乏监督、激励机制
从被试教师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多数学校在实施师徒结对的过程中,缺乏监督、激励机制,如对初任教师和指导教师的考核、对指导教师的激励等。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从师徒结对的活动形式来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小学初任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师徒结对”实施中,师徒结对的方式主要还是一对一的形式,即一名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初任教师;从师徒关系的类型来看,平等、民主型是最主要的师徒关系类型,其次是反思型,权威型所占比例较小,从师徒之间任教的科目与年级来看,师徒同级同科是最主流的形式,从师徒结对中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来看,最主要的指导方式是相互听课、办公室讨论、课后评课、集体备课、说课、提供资料等。这些指导方式还未满足初任教师的需求,他们渴望更多的交流时间和交流形式。
从师徒结对中师傅对初任教师指导的内容看,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生活技能,而且指导教师较重视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方面指导初任教师,而在生活方面的指导相对较少。
从师徒结对的效能来看,初任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生活技能方面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师徒结对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师徒之间交流时间不充分,师徒之间交流形式太少,师傅对徒弟指导的计划性不强,缺乏监督、激励机制等。
本学期,我校继续实行“青蓝工程”,为了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发挥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师徒之间相互学习,有效地促进老师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我与周晓英老师结为师徒,为使师徒双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现制定师徒结对活动师傅指导计划。
一、具体措施
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师德形象。在师德、工作态度、教学业务等方面为徒弟做出榜样。
2、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文章,使其开阔视野,不断充实。
3、每月听徒弟课不少于两节,听课要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认真评课,评议优缺点,做好评课记录,写出指导意见。
4、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教案。不合格教案一律不允许进课堂。每学期重点审阅徒弟备课教案,给予悉心指导。
5、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堂组内或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
6、写好─篇师徒结对总结。
二、在师徒结对中,我努力做到
如何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做好新教师的适应工作,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是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师徒结对避免了集中培训,又解决了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遇的问题,在各级学校中被广泛使用。笔者参与了师徒结对,与新教师自发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达到师徒“双赢”的效果。尽管各自在独立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要想在专业发展上不断追求进步,教师就必须依赖于合作、共享教研平台,在互信、互助的环境下激发学习的热情。
一、同课异构,师徒互补
课前师徒双方协商决定“同课异构”内容,一般选择科学内容中相对比较灵活的内容,如科学概念的引出和建立,科学原理和现象的解释等。确定好内容后,就教学内容进行各自的解读,确定重难点,对课程资源利用和学情等进行分析比较,以便使新教师认识到自己在解读和分析过程中的误读和浅读,学会解读课程的重要性,进而使师徒在交流过程中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前期工作结束后,师徒双方就各自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教学主体,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的教师去实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学生所体现出来的不可预知性,注定了课堂的多变性。因此,教师要能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及时调整,以便符合学生的学情。如果教师处理及时得当,课堂上将会出现许多亮点。所以,师徒同上一节课不仅能使徒弟在比较中发现差距,还能使双方通过课堂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看到各自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的处理不足。更重要的是,师徒同上一节课还能激发师傅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变革教学方式,归纳整理教学经验,有效防止固步自封。
课后师徒双方分享教学反思,共同分享彼此的教学精妙之笔,在交流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让徒弟在交流中获取如何从理论高度驾驭课堂,师傅在交流中也在不断归纳总结,自发地进行教学经验理论化,让经验飞跃到理论高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课异构的平台并非到此就结束了,师徒经历过了内容解读,再一起教学展示和交流反思,师徒双方对这一教学内容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再让师徒共同研课,让课堂教学更精致,改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创新,生成崭新的教学智慧。两者互惠互利,和谐共赢,真正实现新老教师的专业再发展。
二、多元协作,师徒共进
在师徒结对中,师傅往往都是在教学方面的专家,但不可否认,传统的师徒结对让新教师往往接受的是师傅“一元”的教学风格,单向的经验输出和改进意见,师傅对徒弟的评价诊断不够全面、透彻。由此最终可能导致师徒风格趋于一致,徒弟缺少突破和创新,盲目照搬照抄师傅的东西,缺乏批判和扬弃的精神。我们可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借助集体力量,多元协作。
学校中的团队主要分为教研组、备课组和课题组。教研组和备课组成员能够随时对新教师所提出的疑惑进行及时解答,共同促进徒弟成长。在具体操作中,主要以相互约定的“教学开放日”为协作方式,集中时间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具体流程为“听课――集体评课――反思改进――再听课――再集体评议”。由于采用团队协作,新教师暴露的问题就更多,所关注的视角和可提供的经验也更多了,新教师受到的启示也就更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逐步得以改进,从而取得进步。
三、多读善思,师徒同享
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突破自身的经验局限,强调教育理论的引导作用。作为新教师,首先要读“饭碗”书,即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等,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学习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进而要多读教育理论书和科学报纸期刊,如《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其价值就在于及时了解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和各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形成对科学世界的完整认识,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师徒共读一本书,带着共同的问题读书,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构建交流平台。师徒共读一本书的好处就在于形成了一种组织化的学习,给师徒二者创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共同反思,通过思想与思想之间的撞击形成新的思想,师徒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升专业素养的目的。对于师傅来说,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不断受到新的挑战和冲击,促使师傅自我反思,为更好地指导徒弟打下基础,并能将自身隐藏在经验背后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明确化,教学相长,有效地激发了师傅的教学热情,避免了职业倦怠。
我们的目标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不让一个差生掉队”。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育学教授布卢姆在其“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除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一二的低常儿童之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大的差异。只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布卢姆认为,造成半数以上学生不及格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教师并没有去期待他们掌握。教师应向所有学生表明自己的信心,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应当而且能够达到掌握的水平。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让我们给更多的学生以学好英语的期待。”只有打破原有的思想桎梏,教学创新才有可能。
于是我们尝试采用“师徒结对”即“生生结对”的方式进行教学。“师徒结对”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与学生结好对子,基本做法有两种:一是“对折法”,即按学习能力的强与弱将全班学生排好队,再让第一名的学生担任最后一名学生的老师,依此类推,中间学习能力接近的学生则结成学习互助搭档。二是“错位法”,即让前二分之一的学生中的第一名来当后二分之一的学生中第一名同学的老师,以此类推,让两部分学生的最后一名也结成师徒。这一方法适用于学生已有一定英语基础之后,此时我们让优生带领中下的学生往往可以迅速地提高他们的成绩,进而有效地扩大优生面;对于此时的后进,关键是要让他们多少要学有所得,进而让他们不放弃,实践证明中等生就能胜任。此外,师徒关系的相对稳定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综合考虑后,我们将学生一一配对,学生间的这种师徒关系一旦建立,教师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在不断运用中巩固、强化这一关系。否则,一切将流于形式,学生间的师徒关系必然名存实亡。总结我的实践经验,我们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可以充分发挥“师徒结对”的作用:
一是在学生自习新课单词的时候。作为准备型作业的一个内容,在上新课之前,如何确保学生保值保量地提前通过单词关, 从而为新课的开始做好准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在没有“师徒结对”框架的情况下,学生在自修课时的学习效率是极其低下的,真正在用功的也就是那几个有一定拼读基础的同学,其余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独立走路的能力,因而显得无所事事,开始捣蛋。在建立了“师徒结对”框架之后,情况就大为改善,在优生的帮助之下,用功学习的同学成倍增加。在这样的生生合作中,我们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完成任务,更为重要的是拼读知识、学习方法得到了有效的碰撞交流。
二是在段落的学习环节里。面对一段英语文章,老师读一句讲解一句,相信没几个学生会买我们的账;让学生自己先阅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这无异于登天,当然只有坐以待毙。但在“师徒结对”框架下,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徒弟遇见困难,师傅不但可以及时解答,在解答中甚至还会帮助回忆老师上课是怎么教的,这对于徒弟是补课,而对于师傅则是复习,更为关键的是许多同学现在可以克服原先不能克服的困难。
三是在段落的朗读环节里。熟悉一段文章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领读自然必不可少,谁来领却是大有讲究的事。在“师徒结对”框架下,在使用磁带确保大部分“师傅”会读之后,我们可以让师傅领着徒弟读。这样一方面我们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了领读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跟读的学生不走神。
学校决策者通常采取行政管理模式,不管新老教师愿意与否,恰当与否,都使用“拉郎配”的方式,把新老教师配在一起,制造出领导心目中的“青蓝工程”。结果导致了师傅不愿教,徒弟不愿学的结果。
诊治药方:双向选择,尊重自愿
“青蓝工程”的结对过程应该是主体自主、双向选择的过程,领导层不应该使用行政权力,强制组合。因此,学校应尊重新老教师的意愿,双向选择。在选择带教老师时,一方面应多遴选肯教的老教师,让青年教师自行选择师傅;另一方面要多加考虑教师的性格特征、个性差异、个人意愿,以及在教学风格、为人准则上的相似性、包容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双方意愿、双向选择,最后自行搭配,然后上报。在制定带教计划时,师徒应根据自身的教学进度和教学需求,制定出比较符合培训指导和要求的计划。只有这样,双方团结合作,共同努力,“青蓝工程”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二、马赛克现象
马赛克原指一种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它将特定影像区域的色阶细节劣化并造成色块打乱的效果,因为这种模糊看上去有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便形象地称这种画面为马赛克。现指为达到某种消极的目的而进行表面的合作。“青蓝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形成马赛克现象。如,有的老教师为评审荣誉,由于有指导青年教师的要求,才肯亲自“挂帅”;因为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被老教师指导才可以出师,青年教师被迫“拜师求艺”。他们彼此之间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师徒关系”,他们的教与学貌似合作、实则独立,其结果也就造成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没有实质性提高,依旧“青黄不接”。
诊治药方: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学校应重新认识“青蓝工程”的出发点,要进一步完善“青蓝工程”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此调动师徒双方的工作积极性。包括:1.实行指导老师间单向评比制度。在所有结对的指导教师间,根据师傅带徒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优,评比的结果同个人的荣誉称号评比、职称晋级、职务晋升相挂钩,这就引导师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在指导教师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2.实行师徒间利益捆绑制度。把师徒利益捆绑起来,对“青蓝工程”效果进行考核,如,教学过程捆绑、物质奖励捆绑和精神捆绑,让师徒形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师徒走出“同行是冤家”的死胡同,共走双赢之路,获取结对效率的最大化。
三、同行是冤家
很多学科的教师都有这么一个思维:同行是冤家。这个思维对“青蓝工程”的影响也较大。具有这种思维的人,他们通常能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相处,但处处防着本学科的教师;可以毫不吝啬地指导其他学科教师适应教学与班级管理,但对本学科教师一丁点指导也守口如瓶;对本学科教师的进步恨之入骨,但如果本学科教师受到通报批评却暗自高兴。如果这样的师徒组合在一起,“青蓝工程”效果可想而知。究其原因,观点的产生与教师考核竞争、心态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难以化解的矛盾。
诊治药方:避开考核,或降低压力
避开考核指师徒搭配时,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年级或本年级不同层次的教师搭配,该方法能有效地避开双方的考核压力。降低压力指学校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考虑到适当竞争的同时,也尽量给出一定的弹性,不要有动辄就开除教师,奖金差距十分悬殊等这样的条款,让教师在较为和谐的环境中,共同帮助,共同协作。
四、理解偏差
有些学校或师徒双方认为,“青蓝工程”就是师傅带徒弟,施教者是师傅,受益者就是徒弟;在这种师徒关系中,师傅就是权威,徒弟就是“弱势群体”,是老教师或优秀教师帮助、教育的对象,要以被决策者、被发展者的身份接受权威者“导师”的教导;把“青蓝工程”的意义定位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才”这样的认识上,“青蓝工程”是对青年教师的施舍,而对于老教师或优秀教师则是奉献和付出。
诊治药方:对“青蓝工程”的意义进行重新认识
学校或师徒双方有必要对“青蓝工程”的意义进行重新认识,要把“青蓝工程”的意义上升到办好教育的高度。其实,年轻教师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对教育教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结对,不仅可以让青年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尽可能地少走弯路,还可以使师徒双方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充分交流、共同促进,达到师徒相长,优势互补,从而也为老教师在专业提升和教学理念更新方面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五、形式主义
“青蓝工程”在有些学校往往“走过场”,有头无尾,流于形式。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大张旗鼓搞“青蓝工程”仪式,发聘书、签协议、拍照片等,忙得不亦乐乎,过后却没有进行检查、督促,师徒带教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诊治药方:重视过程,关注效果
学校领导要重视“青蓝工程”这种传、帮、带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要把管理落到实处,重视每个过程,关注过程管理,落实结对双方的责任。建立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青蓝工程”顺利实施、确保质量的有效措施。如,师徒双方根据学校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好“青蓝工程”计划、带教协议及其分阶段发展规划,让师徒双方明晰各自的责任及阶段目标;建立“师徒工作常规”制度,如,师徒合作备课,徒弟上课,师傅听课、评课,师徒理论学习等;建立“师徒成长档案袋”,详细记录和整理收集师徒之间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果资料;建立“师徒成果汇报”制度,每学期向全校作一次师徒工作成果展示汇报,师徒合做,师傅指导徒弟上一节展示课,课后师傅点评;建立“青蓝工程”考核制度,带教阶段结束,由学校根据各项指标进行考核,以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考察终端性结果,而且更注重过程性的成果,形成综合性评价;建立“师徒奖励”制度,通过综合性评价对进步突出的青年教师和带教成效显著的老教师,学校将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在评优、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同时优先为师徒提供共同校外的各种学习、交流、展示机会等。
六、“克隆现象”
各学校在“青蓝工程”活动中,绝大多数师徒还遵循“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教师观,师傅是“亲本DNA分子”,对徒弟进行指导;徒弟是“子代DNA分子”,复制师傅几乎所有行为,没有自己的东西,徒弟的学习只是一种被动的复制过程,青年教师的个性将慢慢地被扼杀,创新的火花将渐渐地熄灭。长此以往,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将在复制中浇灭。
诊治药方:博采众长,鼓励创新
根据集团公司共青团2016年下半年工作安排,淮选厂团委开展了“青工师带徒”工作专项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提高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推进淮选厂转型发展,保障安全生产,年初,厂团委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淮北选煤厂“青工师带徒”活动办法。自实施以来,我厂青年职工的专业技术素质快速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青工师带徒”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促进厂青工技术力量提升,厂团委结合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基层各个车间,选取不同层次、不同班组、不同工种师徒进行了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从厂部年初下发文件以来,各基层单位13个工种的技能人员共结师徒296对,厂主要技能工种中35岁及以下青工全部纳入其中。从文件执行效果上看,目前各车间对“师带徒”工作均比较重视,构建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一)严把选师关,打造“1+N”教学新模式
各基层车间根据工作需要和师徒特点,合理安排师徒结对,聘任高级技师、技师及技术骨干为带徒师傅,打破传统“一师一徒”的简单形式,师傅可根据自身技术能力选择多个徒弟,打造“1+N”的师徒关系,多个徒弟之间比学习、比能力、比技术,形成良性竞争,促进青工学习积极性。
(二)明确责、权、利,完善师徒考核制度
师徒之间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师徒的“责、权、利”,因人制宜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按有关规定跟踪、测评、考核、评比。师徒合同期满后,组织考核小组对师徒进行考核,对考核全部合格的师徒给予奖励,并作为人才评价基础信息保留;考核不合格者,将进行下一轮见习,重新签订师徒合同。对于合同期间徒弟在工作上所发生的事故,师傅将承担对等责任;对徒弟在工作中因成绩突出所得的奖励,师傅也对等享受,形成师徒“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师徒责任心。
二、存在问题
(一)师傅和徒弟积极性不高
部分青工未能真正理解提升专业技能知识的重要性,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存在岗位 “混日子”的现象,尤其是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的青工,感觉学也是这样,不学也是这样,实质的利益与自己关系不深,思想上消极懈怠,缺乏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从师傅角度来说,师傅一般都是技师或者技术骨干,日常工作比较繁重,与徒弟沟通交流的时间较少,对徒弟各方面了解甚少,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系统教学,导致“授业解惑”出现障碍,师傅的技能无法真正传授到徒弟身上。
(二)减员提效加快师徒岗位调整速度
因厂区生产一线人员不足,大部分是一人一岗,很多师徒因不在一个岗位,见面时间少,无法进行更多地交流学习;而青工调整到新的岗位后,大部分跟着师傅学习完最基础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后,就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工段工作,师徒无法随时进行技能交流,最基本的技能传授都无法完全实现,更别提全面的提升了。
(三)“师带徒”考核奖励不及时
目前的“师带徒”考核制度是各单位每季度对本单位“师带徒”工作进行考核,并提出初步考核意见上报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考核意见,审核各单位的师徒合同执行情况。根据年度、月度理论考试、季度实操考试或合同期满考核鉴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师徒完成季度培训计划的,按照规定给予奖励。但由于国家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强力推进,导致煤炭市场下滑,集团公司、厂各项资金比较紧张,“师带徒”奖励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带徒”开展的积极性,对推动技术传承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四)“师带徒”培训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随着生产经营压力的增加,厂培训工作从形式到内容均面临考验。近年来,由于减员分流政策的实施,造成厂区大量人才输出、托管,目前厂区面临的生产技术人员素质较低、人才缺乏、断层的情况较为严重,亟需挖掘现有培训资源,对有潜力的青工在业务技术、技能操作水平上进行快速培养。但就当前情况来看,无论对企业、单位、班组哪一个层面,三级教育培训仅仅能维持完成上级安排任务的状况,而如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效果等真正对职工培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均无法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三、应对措施
(一)选树师徒典型,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利用宣传栏、网络等平台,大力宣传“师带徒”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师徒典型,努力营造 “师傅乐意教、徒弟积极学、人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注重阶段性总结、交流,每月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师傅、徒弟”讲感受、谈体会活动;每季度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召开一次座谈会,相互进行经验交流,提升“师带徒”活动效果;年终组织一次优秀师徒评选活动,评选出“最佳师徒奖”和“优秀师徒奖”,提炼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厂推广,确保该项工作的深入进行。同时按照有奖有罚的原则,对师傅带徒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及时兑现奖罚,确保师徒精神和物质需要的高度满足。
(二)找准定位,设立理想目标
由师傅根据徒弟的综合能力,以“使其成为技术骨干”为最低标准,设定“师带徒”理想目标,一方面增强师傅传技能、教徒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向徒弟“压担子、分任务”,增强其勤学习、练技能的压力和动力,促进徒弟在W知识、练技能中逐步成长为岗位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为徒弟拓展成长成才的空间和通道。
(三)建立优质平台,加强师徒教学交流
开展网络课堂,针对普遍问题进行讲解。利用QQ、微信群或手机学习APP等新媒体软件加强师徒之间的教学交流,徒弟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的形式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上传至网络,在对应专业的群中找到师傅解答。通过随时交流、随时学习的方式丰富师徒之间教学形式,加深师傅之间的学习交流,切实提升师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选拔优秀技能人员,扩大师傅队伍
要让“传、帮、带”氛围和“师带徒”活动相互结合、互相促进,扩大师傅选拔范围,不局限于技师、高级技工,不限年龄、学历、资历,从各岗位技术骨干中选拔出较为优秀的人才作为师傅,与所在岗位其他人员结为“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在增加师徒结对的人数的同时,也利于同岗位或者相邻岗位师徒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师徒结对的质量。
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新课程的改革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的策略、途径、方法很多,其中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师徒结对作为校本培训和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已经被中小学校广泛采用。我校一直以来,都坚持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多年来,这样的师徒结对,也造就了很多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才。
一、以爱为载体,开展新教师激“情”教育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只有满怀理想,才能点燃青春,激发智慧,创造佳绩。为此,激“情”应当成为青年教师踏上教育岗位的第一课。
1. 爱的情感体验,形成动力
初涉讲坛,新教师对教师职业充满着神圣感,对教育工作倾注着满腔热情。学校建立青年教师活动日制度,通过专家培训、同伴交流、领导鼓励,经常性地进行引导、激励,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成才观念和忧患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热爱学生,这一条很重要。教师在工作中用真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业务上大胆起用青年教师,用真切的人文关怀赢取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还着力建立和增进师徒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传统节庆日组织师徒联谊活动,期末评比、表彰优秀徒弟、优秀师傅。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学校总是有意识地强调师徒角色,强化师徒互动,以此增强师傅的责任感和徒弟的成才意识,密切师徒情感联系,形成师徒同生共长、荣辱与共的成才机制。
3. 确立新教师的成长目标
要求新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设计自我,规划未来。学校在宏观上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引领教师成长。根据教师的层次特点,学校设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成才途径和考量标准。
二、以教学为抓手,促进师徒共同发展
1. 通过课堂研讨,落实和深化教学主题
教学是师徒结对的中心环节,也是师徒结对实效性的可靠保证。确立了教学的主题后,就要着手开始课例的设计。师徒结对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为:采用“滚雪球”的方式上了研讨课。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修改教学设计、再上课、再反思写心得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都得到了锻炼,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 学习理论,在共同研讨中相互交流
学习是进行教师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由于新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所以在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前,指导教师要印发一些切合课堂内容的学习资料供新教师自学,从而提高新老师对教学的认识,促进新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然后指导教师或学科组通过集体研讨,相互交流,集体备课,把相关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充分准备。所以新教师无论是在上级组织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还是同级或本单位的集体备课、小组讨论、研究课等,都是他们最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创建富有建设性和发展性的教研“共同体”,随时随地相互学习,相互“碰撞”,相互鞭策,共同成长。
3. 撰写反思,在共同感悟中获得发展
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我们提出“不会反思的教师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教师”。因此,引导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我们要求上课的新教师写反思,听课的新教师写反思,指导教师也要有具体的指导效果反思。青年教师作为一种新生力量,他们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这些独特的优势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对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催生力量。
三、通过教师结对研究,引发问题的思考
师徒结对活动开展以来,效果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与教师对师徒结对的认识和投入态度的不同。一般来说师徒结对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完成任务
大多数不成功的结对师徒,对于学校安排的基本认识是没有必要,基本态度是完成任务。只是将学校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上交的内容完成了,不论是指导的老师还是学习的老师都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关心、去学习,效果就很一般,没有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2. 自觉关心
有许多老师在结对初期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工作的,但是随着与被指导对象的接触和交往,师徒之间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指导老师开始积极主动地自觉关心被指导老师。主动了解新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新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并指导新教师积极开展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一、充分认识开展企业名师带徒活动和人才下乡服务的重要意义,增强技能人才培养和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推动技能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我县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看,技术工人总量不足,整体素质较低,结构失衡,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建立和实施名师带徒制度,在如今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下,是提高现有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和操作水平的一条捷径,是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加强队伍建设,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我国,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源远流长。然而,在一段时间里,这一优良传统因受到社会上技术无用论的影响和冲击,在许多企业趋于淡化甚至了无声息。许多不愿学技术的职工,眼里也就没了师傅,再加上竞争上岗的残酷,又使师傅们接受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教训,许多师傅不真心带徒,不倾心传技,致使师徒关系冷漠。时下,也有一种偏高的认识,认为人才等于高学历,只有高学历才是人才。事实上,这也是一些企业不重视“名师”,不重视“名师带徒”做法的一个主要因素。高学历人才和知识、科研型人才固然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但企业更需要有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企业要发展,需要各类人才形成互补,唯此,才有发展潜力。
“四下乡”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积极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同时也要看到,我县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阶段,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统筹城乡发展,仍然是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组建专业人才下乡服务团,开展专业人才下乡服务活动,是对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四下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城市反哺农村,人才服务农村大众的重要载体。
总之,企业名师带徒和专业人才下乡服务活动是我县重视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盘活存量,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积极作用,提高人才使用率,实现人才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扎实开展企业名师带徒活动,促进技能人才成长
开展“企业名师带徒”活动,旨在充分利用现有技能人才资源,发挥广大师傅的传帮带作用,拓宽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加快建设一支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的步伐,促进技能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要通过企业名师带徒活动等形式,大力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为我县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奠定强大的人才和人才工作基础。这里,我想对师徒、实施企业、乡镇(街道)提四点要求:一是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优化整合人才资源、整体提高人才素质的角度,从人才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充分认识名师带徒结对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要以满腔的热情和积极的行动参与师徒结对活动。要做到认识到位,态度到位,行动到位。师傅要以优良的职业道德,先进的企业发展理念,精湛的技术和绝技绝活,倾心传授,定期对徒弟的实际表现作出评价,并根据徒弟的具体情况安排下一步的培养计划,带动徒弟快速成长;徒弟要以师傅引领,结对共同促成长为目标,尊重师傅,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努力成为可造之才,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要搭建平台,加强交流。企业是技术创新和培养、使用技能人才的主体。要大力加强职工培训,加大培训投入,改善培训条件,促进技能人才成长。要组织结对师徒参加各类培训讲座,开阔结对师徒的视野,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采用多种形式为师徒搭建技术交流的平台,积极为结对师徒创造技术交流的机会。四是各乡镇(街道)要加强企业名师带徒工作的领导和过程的管理。按照《师徒结对承诺书》签约内容,对结对师徒定期进行阶段性考核,实行跟踪管理。通过跟踪考核,确保“企业名师带徒”活动的正常进行,及时了解结对师徒在签约期间的工作、学习情况,同时,要加强组织落实,规范机制,积极推行“企业名师带徒”活动。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办在考核基础上适时评选表彰在“企业名师带徒”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师徒个人、先进企业、先进乡镇(街道)。
三、精心组织,切实发挥专业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全县的一项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专业人才下乡”服务活动,是人才工作服务中心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一项具体措施。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运用“专业人才下乡服务”活动这个有效载体,加快城市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让专业人才下乡服务活动成为连接城乡、服务“三农”的桥梁和纽带,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在此,我代表新班主任老师发言深感荣幸。感谢领导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也向在今后工作中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助的师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对于我来说,自从去年进入我们学校以来,就为能加入这个光荣的集体而倍感自豪,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压力。去年,很幸运拜汪洁老师为师傅,汪洁老师不论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培优辅差等方面都给与了最无私的帮助与关怀。在教学过程中汪老师一一指出我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使我很快实现了有一名学生到知识传播者的转变,可以说我是青蓝工程的莫大受益者。
今年9月我担任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班主任工作繁琐,需要细心和耐心,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时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管理,这一切与学校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迫切希望师傅们的带领下尽快适应并胜任班主任工作。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制定好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向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在结对期间,我们定会虚心学习,定会勤学多问,尽快提高自身水平。诚心、精心、是我们拜师学习的态度;勤学、勤问、是我们拜师学习的方法;成长、成功是我们拜师学习的目的。
二是加强学习。学习师傅们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习师傅们班级管理独特的管理方法;学习师傅们与时俱进的班级管理理念。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此时此刻腊满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二工区三分部师徒结对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首先,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我有幸成为一名师傅,将在协议书上庄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可以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想: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师傅们首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拜师会不是一个虚空的形式,不仅仅只是一纸协议,它将承载的是一份责任和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它的内在意义在于合作之上的携手前进,相互交流,共同成长,我们将欣喜于这种成长,感动于这种齐心合力。
今天,在这个隆重的师徒结对会上,我想代表在坐的师傅们,向大家承诺:今后,在工作上我们将对自己严格要求、力争提高业务水平。并在实践中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在徒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认真履行协议书上的各项职责,从高从严要求徒弟,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尽最大努力。
借此机会,我也想给徒弟们提几点希望: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您们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今天的见面会,对于各位领导的关心与关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请允许我代表徒弟们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拜师学艺的机会,并向愿意悉心指导、耐心帮助我们的师傅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时光荏苒,当我们挥手告别大学,告别了曾经的年少轻狂,我们胸怀沧海,志比鲲鹏,却只因年少路迷茫。感谢公司,在此时,给毕业后彷徨的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坚定的方向。让我们8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聚集到这里带着最初的梦想程帆起航!
师傅们都在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我们有理想有闯劲,但我们缺乏经验,有青涩,也有许多不足,可以说我们的每一位师傅都是丰富的资源库,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与师傅们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徒弟的我们,需要进步,需要成长,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虚心向师傅们学习、诚心请教,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习,多锻炼,多记录,多总结,尽快了解公司的生产工艺、熟悉公司的产品、掌握公司的生产流程,为以后走向管理技术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希望在师傅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能尽快成长,早日褪去稚嫩的羽毛,承天翱翔。
荀子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公司师徒结对活动的举行,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企业文化,饱含着领导对我们的期许和信心,犹如雪中送炭,为我们开启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