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18 08:39: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化调查报告

篇1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这个重要节日,有许多方法。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就拿贴春联来说吧,它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华人老是喜欢用谐音说一样事物,为的就是给大家沾一点喜气、讨一点吉利,在以后的日子里顺顺利利,把福字倒过来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家要在过年的时候往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到家了”。

文化真是多种多样,除了这些还有“扫尘”、“贴窗花”、“爆竹”、“拜年”等等,我妈叫我回家吃年夜饭了,下次再跟你们说,再见!

回澜小学四年级:胡敏杰

篇2

平江县三市镇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东临嘉义,南接思村,西与安定和三阳交界,北与童市相连.这是一方充满灵性的文化厚土,被誉为“蓝墨水上游”的汨罗江穿境而过,回荡着屈原,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江畔求索行吟的千古绝唱;这是一方山清水秀的生态净土,连云拔峭与南,汨水蜿蜒西流,万亩连云茶园青翠欲滴,一望无垠,境内的千年古樟被誉为“中华一绝”。

深厚的文化底蕴

该镇文化底蕴丰厚。三市俗称“三眼桥”,相传因古时“三眼分水”的传说而得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末诗人李元度,共和国上将钟期光,当代着名画家周令钊都出生于此。以瓮思游、李里、余宣传、余四兵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旅居外国和留学人士也遍及世界各地。该地的花灯戏深受群众喜爱,且在xx年平江县民间艺术节上获一等奖。着名画家周令钊是三市镇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者之一。xx年他回到老家,和友人陈若菊一道,为家乡创作大型版画《碧浪连云,茶香如海》,成为三市的瑰宝。

现在的乡村文化建设

近几年逐步建立完善了一些促进村民提高素质的公益文化设施。村民活动室/图书室/篮球场等公益设施陆续建立,全村群众学习,锻炼形成风气,买码,赌博等不良风气已经绝迹,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新建的三市镇文化活动中心拥有12个功能室,文化器材/娱乐设施15套,图书16000册,能同时容纳120人进行学习娱乐活动,是平江县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较为先进的功能中心。在调研的过程中,优美的广场舞格外吸引我的眼球。村民们互相携手,相互微笑,摸索着赢回青春的舞步,自信激昂,成为了村民广场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为优质的生态环境喝彩

7月23日上午,我来到了三市镇着名的水库风景区——尧塘水库。为缓解城关地区用水供需矛盾,进一步提高饮水质量,平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科学论证,将取水源定于距城关30多公里的三市镇尧塘村尧塘水库。尧塘水库风景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三面环山,一面临镇。夏日的水库四周满山油翠,山水相映,鸟语莺啼。水产资源极其丰富,水下游鱼成群,水上野鸟戏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已和谐相融,交相辉映。绿地林荫,卵石小径,苍鹰振翅,岸边观水长廊,扶手古色古香,好一番景致。饶塘水库风景区景点有登山远眺,电站,溢洪道,观水长廊,思源亭……

新建的尧塘村水库总库容为644万方,属小(一)型水利工程,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经卫生部门检测,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该工程投资大约7000多万元,每天可供水5万吨,可以解决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该工程已于xx年8月竣工)

篇3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这个重要节日,有许多方法。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就拿贴春联来说吧,它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华人老是喜欢用谐音说一样事物,为的就是给大家沾一点喜气、讨一点吉利,在以后的日子里顺顺利利,把福字倒过来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家要在过年的时候往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到家了”。

年文化真是多种多样,除了这些还有“扫尘”、“贴窗花”、“爆竹”、“拜年”等等,我妈叫我回家吃年夜饭了,下次再跟你们说,再见!

回澜小学四年级:胡敏杰

篇4

20xx年8月17日,XX师范大学XX实践队开始了第三次实践活动——探究XX周边的城镇旅游文化之XX篇,上午八时许,我们XX实践队一行5人乘车前往XX,针对XX影视基地、XX寺以及XX公园等景点进行实地走访和考察。

XX实践队首先来到的是XX影视基地,该影视基地坐落于XX西部西山脚下的XX村,由于XX村也有200年的历史,古朴的房屋建筑和百年古树使影视基地仿若浑然天成。高大的狮身人面像带震撼了我们。中午稍作休息后,我们来到了千年古刹XX寺,恰巧赶上了XX寺的周末课堂,诵经的声音不绝于耳,佛堂的净土润化我们的心灵。从XX寺出来后,碰到了刚从XX森林公园下山的游客,恰逢周末,来此参观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随机采访了四位游客,他们都表示XX西部这两年发展很快,感觉和十几年前一点也不一样,交通也愈加便捷,环境也很好,表示有还会再来的想法。

城市发展很快,周边旅游业也在跟随城市的发展脚步。在此次走访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要想发展一个地方的特色旅游,首先要做到的是便捷交通,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XX前几年修建好的山前大道推动了石家庄西部的旅游业发展,打通了西部山区与城市的沟通与交流。如今,在市区和XX西部多个景点,如XX公园、XX寺、动物园、XX影视基地等都有直达的公交车,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此外,在景区外面我们还看到了规划好的停车场,十分便民。

身处周边县市的百姓,利用当地旅游特色,可以吸引很多商机,旅游文化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造福当地百姓,在前往龙泉寺的路上,我们注意到有一条正在施工的燃气管道,在采访当地居民过程中,他们开心地说:“有了天燃气,以后我们的生活就方便多了!”

XX影视基地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千年古刹XX寺带给我们佛家的润物无声,涤荡每一个尘世的心;西山森林公园带给我们高山的雄伟奇壮,郁郁葱葱的植被下写出了坚韧不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燕赵儿女,相信我们的美丽石家庄会越来越好!

篇5

重庆市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的购物之都,其中服装消费不容忽视。目前,重庆市服装消费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情况并不十分清楚,相关研究匮乏。为了实现目标,首先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把握重庆服装消费文化的总体情况及其特征,全面分析呈现其影响因素,才能制定立足现状的重庆市服装产业发展对策。这就成为我们此次调查的基本出发点。

一、关于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工具及调查思路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首先明确,服装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们在服装选择、购买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消费态度、生活形态等的总和,并在历史发展中传播、分化、发展,反映着特定时代社会成员的普遍心理和民族精神实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服装消费观念、服装消费心理、服装消费行为和服装消费审美4个基本方面。[1]其次,分别从这四个组成部分细化调查指标,如服装消费审美包括消费者关注的服装风格、款式、色彩、工艺、面料等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力求掌握重庆市服装消费文化总体情况的调查问卷,命名为《重庆市服装消费文化调查问卷》。

问卷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服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调查,此部分包括服装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等情况,因为这些情况的调查具有唯一性,所以采用单选题的形式;二是服装消费的观念、行为习惯、心理和审美等情况的调查,采用表格形式,要求被调查者在合适的数字下方打“√”,当然,每个数字代表消费者的不同态度,即“1”表示“完全不赞成”,“2”表示“不赞成”,“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赞成”,“5”表示“非常赞成”。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重庆市的服装消费者,被调查者的范围很广,具有随机性,但为了获取有效数据,通过观察被调查者的年龄、服装、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协调。本此调查对象中,女性占60.8%,男性占39.2%;18至25岁占47.1%,25至30岁占22.9%,31至40岁占13.7%,41及以上占17.3%;学历层次高中及以下占28.4%,专科占11.5%,本科占51%,研究生及以上的占9.1%;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占30.3%,501至1000元占17.2%,1001至2000元占18.4%,2001至3000元占20.1%,3001至4000占10.3%,4001及以上的占3.7%。

(三)调查方法

该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在重庆市沙坪坝、解放碑、大渡口、南坪、江北等五个典型商圈发放问卷,采用小组协作调查的形式,分成10个调查组,每个商圈2组,随机选取调查对象,搜集重庆市民的服装消费信息。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者在选择被调查者时不能集中于某一性别、年龄段,而应有意识地协调其比例关系。

(四)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538份,回收率为76.9%。由于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的素质高低有别,对待此调查的积极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调查问卷的完成度或真实度也可能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所得数据繁多,采用SPSS软件系统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能在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基础上分析重庆市民服装消费的各种现象。

(一)服装观念状况及分析

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重庆市民对服装的态度是不同的,其中,小于40岁的比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更赞同服装是身份的象征和追求时尚的表现,25-40岁的比41岁以上的更赞同服装是个人品味的象征。这表明中青年重庆市民希望通过服装显现个人品味,标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并且还讲究服装的时尚性;而中老年重庆市民可能因为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已经比较稳定,因此对服装这些作用并不十分看重。

关于不同收入重庆市民对服装的态度,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4001元以上的比1001至3000元的重庆市民更赞同服装是个人品味的象征,服装消费月开支在1501元以上的比1500元以下的重庆市民更赞同服装是保暖遮羞的实用生活品、个人经济实力的体现、个人品味的象征。可见,经济实力越强的重庆市民越注重服装的社会功能,相反,经济实力越弱的重庆市民越看重服装的实用功能。

(二)服装风格的消费状况及分析

人们选择服装首先会根据本人情况确定总体风格,因此,服装风格是服装消费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可知,重庆市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休闲活泼、高贵典雅和复古怀旧的服装风格,证明重庆市女性通过着装反映她们注重生活品质、敢于表现个性;从年龄看,重庆市民对服装风格的关注程度大体上呈现一个倒U型的关系,即25-40岁年龄段重庆市民关注程度较高,在24岁以下和41岁以上年龄段的关注程度较低。例外的是,24岁以下年龄段青年对复古怀旧的服装喜好度最高,可见,大胆夸张的复古风服装很受重庆青少年的喜爱。

从受教育程度看,调查数据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重庆市民喜欢选择职业、时尚的服装,收入越高的越喜欢职业干练的服装。具体来看,收入501至2000和3001至4000元的重庆市民更喜欢休闲活泼的服装,收入1001至2000更喜欢前卫时尚,收入4001以上的更喜欢高贵典雅的服装。通常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收入也相应越高;同时,年龄的高低意味着经验的丰富程度与能力的强弱,因此,作为个人价值体现的收入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的制约,这就折射出重庆市民的服装风格与其收入、年龄紧密的相关性。

(三)服装购买原因的情况及其分析

与其他类别的消费相比,服装消费有自身特点,人们购买服装的原因各有不同。根据调查我们发现:重庆市民相对最普遍的是因为适应季节变化而购买服装,然后是因为旧衣服已不合适和社交需要而购买服装,其次是因随心情变化需要改变形象而购买服装,最后是因为追赶潮流而购买服装。从调查数据看,重庆市女性比男性更多情况是因为追赶潮流和因随心情变化需要改变形象而购买服装,这说明女性是感性的动物,潮流和心情足够令她们产生对服装的依赖,使其通过某种符合潮流的服装实现心理的调节和平衡。

调查数据也显示,40岁以下的比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会因为适应季节变化和因社交需要而购买服装,说明41岁以下的重庆市民在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社交圈时需要用服装为社交服务,当然也不可能忽略季节变化的因素;而30岁以下的比3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更多因随心情变化需要改变形象而购买服装,这说明30岁以下的重庆市民心理不够成熟,会借助服装进行心理调节。同时,在服装购买频率方面的调查数据表明,一个月购买三次及以上的比一个月购买一次或两次或不购买的重庆市民更多因为追赶潮流和因社交需要而购买服装,这印证服装具有为社交服务的价值。

(四)对服装某方面的关注情况及分析

服装的美由面料、色彩、结构、工艺、装饰图案等方面共同构成,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对这些方面都会不同程度的加以考虑。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于40岁的比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的款式、舒适性和装饰图案,18至25的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色彩。这说明中青年重庆市民要求服装既要美观也要舒适,而对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年来说,服装的第一视觉符号――色彩最为重要。

调查数据也显示,月收入4001以上的比1001-3000的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面料,而更不在意服装的款式、装饰图案,月收入3001-4000比2001-3000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舒适性。收入高的重庆市民最注重服装面料及其舒适性,收入高的市民通常也是年龄较大的市民,他们看重服装的实用品质是可以理解的。

(五)服装购买时间的状况及分析

服装随时尚和季节变化不断更新,但每个人购买服装的时间却因人而异,并不会是新款式上市或季节变化了就去购买。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重庆市民相对最喜欢在的确需要时和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然后才是在正当流行时和在新品上市时购买服装。这说明重庆市民的经济消费能力还不是很强,服装的价格在较大程度上左右着重庆市民的购买时间。

具体而言,重庆市女性比男性更喜欢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为购买更多数量和更好品质的服装,这种服装消费行为还是不错的选择;其次,41岁以上的比其他年龄段的重庆市民更不喜欢在新品上市时购买服装,这表明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在服装消费方面更为理性;第三,月收入3001至4000元及4001元以上的比月收入500元以下的重庆市民更喜欢在新品上市时和正当流行时购买服装,这又证明了经济实力决定购买能力;第四,每月服装消费1501至2000元的比其他情况的重庆市民更喜欢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这个群体应该是刚工作或依赖父母的年轻人,他们购买衣服讲究款式丰富,而经济能力有限就只有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

(六)服装购买场所及其选择原因的状况及分析

随着服装营销模式的丰富化,人们购买服装的场所也逐渐增多。根据调查可知,女性更喜欢在网络上购买服装,男性更喜欢在商场或超市购买服装;31至40岁的比其他年龄段重庆市民更喜欢服装专卖店,18至30岁的比41岁及以上的更喜欢在网络上购买。调查数据也表明,月收入3001及以上的比3000以下的重庆市民更喜欢服装专卖店,月收入501至1000比4001至5000元的重庆市民更喜欢在临街服装店购买服装。

篇6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20-02

导言

21世纪初,我国开始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在文化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发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深刻反思当代社会发展状况下作出的重要的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体现出社会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程度,也能发挥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文化安全视角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描述与分析能够反映十几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同时可以发现在保护工作中不足之处。

“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调动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构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1]。为了充分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笔者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景泰蓝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客观数据撰写报告。希望能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一、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研究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动态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了该领域专业性的知识并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主要采取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总体是我国居民,调查的样本是从全国各地选取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居民。除此之外,还进一步评估样本质量来确保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后期进行数据处理时,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后,采用了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交叉式统计。研究分析整理阶段,以文字、图表等多种行式展现成果。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了北京市、保定市、衡水市安平县三地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8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8%。其中年龄在19岁~3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69.4%,年龄在31岁~4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22.4%,年龄在41岁~5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8.2%。在受访者的职业信息中,学生占40.8%,专业技术人员占10.2%,农民工占14.3%,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0.2%,军人占8.2%,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占10.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6.1%。在受访者目前所在地区中,农村占16.3%,新型城镇占46.9%,文化城镇占36.7%。

三、研究结果

(一)文化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文化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导致文化遗产资源严重流失。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继承者、保护者,增强全民的文化安全意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我国文化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文化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局面没有改变。在对“文化安全了解”一题中,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其中选择“不太了解”的占46.9%,选择“完全不了解”的占26.5%。体现出了人们对文化安全的认识不足。人们对外来文化的喜爱程度已经超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有59.2%的受访者在“对外来文化的喜爱程度”一题中选择了“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但是,只有49.0%的受访者在“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一题中选择了“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数据表明威胁我国文化安全的因素较多,如外来低俗文化的传播、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遗产遭到掠夺、文化遗产遭到忽视、价值观扭曲、文化产业落后等。从问卷所得数据中发现,选择文化遗产遭到忽视的比率最高,占受访者的67.3%。各地区对保护我国文化安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所采取的措施仍旧以“宣传教育”为主,然而采取“加强立法工作”、“发展文化产业”、“文化走出国门”等其他措施的并不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众多问题

1.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度较低

很多人仅仅听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真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的却少之又少。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程度”一题中,有61.9%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只有4.8%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了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一题中,正确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五个方面(口头传统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的受访者较少,尤其是“口头传说和表达”一项仅有35.7%的受访者选择。造成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普及度较低的因素有很多,不可否认的是这受到文化程度的影响。

2.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的人员较少

生活中很少有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的工作。在“您周围的人,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吗”一题中有92.9%的受访者选择“没有”或“不清楚”。由于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或宣传工作人员的责任就越发重要。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从事该方面的工作,进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有65.3%的受访者认为“人们的认识不够”,有61.9%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有38.1%的受访者认为“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有59.5%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资金”,有52.4%的受访者认为“传承人老龄化”,有47.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3.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诸多其他问题

在“您所在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有哪些”一题中,选择“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健全档案资料”、“加强立法工作”的比率没有超过半数,尤其是“加强立法工作”比率只有7.7%。数据表明,一方面我国各地立法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为落后,另一方面,对于已制定出有关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法律和法规没有做好宣传与落实工作。在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宣传方式方面“发放各种资料比如宣传册、海报”,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宣传方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职业的人群选择的宣传方式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学校开设课程组织学习”方式为例,针对学生、军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等职业的人群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农民工等职业的人群只有少数人赞同这种方式。

四、讨论

(一)增强人们的文化安全意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一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却与我们的民族智慧和灵魂血脉相连、保留着我们最纯粹最古老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的精神财富正迅速离我们远去”[2]。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造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涂成林和史啸虎认为“民族传统文化正遭遇严重的集体失忆”[3]。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会导致一部分人产生相反的错误认识。他们误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数不胜数、不需要重视的,文化安全意识和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有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因为缺乏保护濒临消失,如果这些语言消失了那么这些民族也不在存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其地位并加以保护。

(二)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通过调查发现资金投入不足是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突出问题。政府投入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基金会或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来拓宽资金来源,缓解政府部门在资金投入这方面的压力。再者,我们要重视培养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人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学习相关专业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培养专门人才,让他们走到社区、家庭中去普及关于非物质文化的知识。同时我们应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机制。不可否认,当代青少年因为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正逐渐消失。“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对其最有效的保护”[4]。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是以人为载体的,采取口耳相传的形式继承下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失现象与缺乏传承人有关。目前很多掌握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已经八十多岁,呈现老龄化特点。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群众基础,通过各种方式让各种职业的人群去了解、接受并喜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保护机制

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方面采取措施的力度不够,其表现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应该多举行传统音乐交流会或原生态民歌比赛,借助现代传媒工具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了解、喜爱传统音乐文化”[5]。在学校可以开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供广大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该方面的兴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部分地区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未有得到重视。上级下达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没有贯彻实施;全面深入的普查、宣传、保护工作没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不健全,部分地区只是临时负责小组在做相关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不配套,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保护,等等。要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民群众喜爱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我们必须重视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J].前沿,2011,(21).

[2]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篇7

一、近年来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彝族文化为主打,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组合艺术生产要素,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我县传统民族文化。

我县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结晶,涵盖在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和工艺技能等方方面面。为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庐文艺”精品,我县曾组建了彝族“羊头鼓舞”大型广场文艺表演队、壮族“虫茧巴乌”演奏队和“洞经音乐”演奏团,成立了“城子古村”开发领导小组。同时,以“阿庐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成立了“阿庐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研究并编辑出版了《阿庐文化》刊物;并以省、州、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契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排练演出,邀请省、州专家进行指导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根据《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县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并报请州政府审批,将“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汉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四类17个项目公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其中,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3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7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6个。今年还争取资金2.1万元对7个文化传承人进行了补助。在17个项目中,重点对向阳乡阿乌族的“古代兵器舞”和“泸西木雕”进行了深挖。其中,把《泸西木雕》的制作技艺和工艺制成光碟,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文化厅,申报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年,我县投资70余万元修复了西寺,投资90余万元对逸圃、石洞村汉代文化进行考古发掘,使我县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保护。

在开展“泸西县民族文化普查”和“阿庐文化”重点片区调查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和编辑了《泸西县文化艺术志》、《民歌集成》、《民舞集成》、《民间器乐集成》和民间传说《飞鹤集》等书册。编纂保存了一些民间歌曲、故事、谚语、歌谣、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器乐等文化形式,同时,编辑出版了近16万字的《泸西阿庐文化调查》一书,以及40万余字的《阿庐文化》系列从书,投资17万元出版了《菊谱新诗》、5万元出版了《石洞•逸圃考古发掘》,创作了《阿庐文化》杂志,完成了13万字的《话说红河•泸西篇》编撰工作。这些资料全面反映了阿庐风光、风情、传说、工艺和饮食,以及阿庐由来、阿庐方言、阿庐文物等9个方面的内容,并在县文化馆建立了保护名录档案。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今年县文体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针对土地开展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文艺队下乡演出,宣传相关政策。此外,为推进烟农文化学校建设,我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文艺进村演出活动,并创作了四口快板《说说烟农学校》、小品《烟嫂烟哥哥》等文艺节目,将烤烟生产和烟农文化学校建设的互惠互利,用文艺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在午街铺镇凤舞村和山林哨建盖了民族文化培训室、活动室和陈列室,投资90万元即将开工建设永宁、旧城、三河文化站,投资40万元建设旧城村民族文化广场,投资26.4万元在午街铺镇11个村委会建设了11个篮球场。县文化馆还充分利用阿庐文化中心、秀山休闲广场等条件较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娱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了县文化体育局的工作汇报和走访了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之后,一致认为:当前我县的民族文化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之下,紧紧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我县民族文化工作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县本身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较难平衡,建设和吃饭的予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对民族文化 建设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下,也千方百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进行了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文化建设大项目,大资金无法落户我县,使我县缺少建设民族文化的大手笔,给文化工作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和困扰。再者由于各级财政尚有不少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都无法解决,根本不可能充分顾及到看似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文化事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工谈不爱投的局面。

(二)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困难。

许多乡镇由于工作格局的实际情况和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基层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基层文化工作仅限于乡镇机关内打场球,搞场文娱表演。全盘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文化工作在基层服务发展,传承文明,更新观念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

(三)民族文化产业化启动困难。

一个与泸西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形式或实体的挖掘整理、宣传打造、直至市场化运作将是提升泸西城市品位、宣传泸西旅游形象,甚至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省我州都有许多成功先例,社会各界的期望值也较高,大家都在讨论以文化提升gdp的可能性,然而以目前的条件来看,民族文化产业化产展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充裕的资金投入,容易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鲜明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及非常专业的艺术人员、策划人员目前我县都不具备或不成熟,结果只能是谈的多、动的少,也给文化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三、工作建议

(一)建议县人民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二是各级政府应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应采取有效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三是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作、研究、传播人员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四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大力提倡社会投资办文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

(二)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民俗、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中,充分整合、利用泸西现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开展有价值的群众性文娱活动,使广大老百姓在吃饱穿暖之余玩得潇洒、过得愉快,远离一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我县民族文化形象。

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影视剧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炒作我县历史、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方面一些较有特色的东西,促使外界关注泸县、对泸西感兴趣、想到泸西走一走、看一看,提升泸县人气、汇拢四方宾客,从而达到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为此,建议县人民政府重启《黑虎将军》、《马缨花》两部本土影视剧的拍摄筹备工作。

篇8

农民自办文化,是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是反映当地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及农民自身的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农村三项活动,全区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情况,近期,**区文化局组成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农村,采取听汇报、看材料,现场考察等形式,开展农民自办文化调研活动。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篇9

1、文明财产(含新闻出书)开展根本状况。至2010岁尾,市拥有演艺业运营单元91个,文明文娱业运营单元802个,文明旅行业运营单元11个,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运营单元263个,艺术构思和设计运营单元376个,收集文明运营单元757个,文明产物数字制造与相关效劳844个。新闻出书行业有印刷企业205家,打字复印单元300余家,出书物刊行单元513家,公开拓行的报刊21家,驻绵记者站9家,发行报型内部材料31家。

2、重点行业完成添加值

3、文明财产抓住时机,做大做强。2010年,市委市当局抓住灾后重建时机,积极招商引资,新上了一多量严重工业项目,我们抓住这个时机,以“节制总量,注重质量,培养一批亿元企业,在现有的根底上,做大做强”的指点思维,新审批设立了4家大型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家出书物印刷企业,2011年悉数正式投产运营后,将会完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盈,有用促进我市印刷业开展。

4、文明财产行业构造剖析。从全市文明财产重点行业根本概略和添加值状况不难看出,市文明财产开展进程中,传统行业依然为市文明财产开展首要力气,而新兴文明财产开展滞后,文明财产构造散布不平衡。据计算,演艺业,文明旅行、新闻出书、文明文娱业等传统文明财产占有市文明财产总收入的88.84%。而新兴行业开展滞后,尤其是高科技文明财产的开展严峻缺乏,市动漫业开展才方才起步。

(二)全市文明财产开展成效

为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市“当局主导、市场运作”准则,积极接纳政策搀扶,加大公共文明投入,积极指导民营本钱进入,构建优越市场监管系统等多种办法,全力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近10年,市市级财务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立了市藏书楼、市文明馆、绵州大剧院、市艺术中间等市级公共文明设备。还,市各级财务先后还投入2亿多元资金用于县(市、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根本完成了县县有“两馆”,乡乡有文明站的目的,初步树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文明设备收集,为文明财产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经由多年起劲,市文明财产开展迅猛,据计算,截止2010年岁尾,市共有文明财产运营单元6267个(含新闻、出书),从业人员35373人,完成出产总值26.13亿元,占全市GDP2.72%,具体完成年度目的义务。

(三)首要经历

1、进步看法、增强指导是要害。市文明财产开展遭到市委、市当局高度注重,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鼎力搀扶文明财产开展。还,市委、市当局历届首要指导屡次作出主要指示,要求各级文明部分增强指导,全力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为市文明财产开展供应了思维支撑和组织保证。

2、深化调研、科学规划、合理结构是根底。为了具体摸清市文明财产开展状况,市先后于2007年,2010年两次对市文明财产进行具体调研,摸清市文明财产根本状况。并先后制订了包罗“十二五”规划在内的多项开展规划,为市文明财产疾速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

3、增强文明财产政策研讨,进步政策搀扶力度是前提。为了加速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市组织精壮力气,对文明财产政策进行专题研讨,市文明局编制了《文明财产政策汇编》,为研讨规划市文明财产供应了政策平台,为文明等部分展开文明财产任务指点供应了便利,为文明财产运营企业进行运营治理、应用政策优惠拓展开展空间供应了政策根据。

4、增强市场监管,构建优越市场监管系统是保证。市在积极推进文明财产疾速开展的还,昌盛与治理并举。经过健全各级文明行政法律机构和步队,进步文明行政部分依法行政的程度,加速文明市场综合法律体系体例建立,增强对文明市场的指导,加大文明市场法律力度等行动积极构建优越市场治理体系体例,保证文明财产有序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文明财产总量偏小,竞争力衰。因为文明经济政策落实不敷,文明财产开展总体规划性不强,招致市现有文明财产主体规划偏小,力气涣散,短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首要显示为运营单元财产化、集约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和规划没有真正上去;文明企业融资才能弱,贸易运作水平较低,市场综合竞争力不敷强,有规划效应的大型文明财产项目较少。开展相对掉衡,事业开展较快,财产开展较慢,与市拥有的文明资本和经济社会开展的情况很不相当。

2、新兴文明财产开展滞后。市现有文明财产在整个文明财产分类系统中侧重于“传统型”,财产主体在运营上根本上局限于本人的传统主业,在开展上首要靠内容的复制、模拟与传达,短少构思型、带头型文明资本装备特征,短少有才能进行跨行业、多范畴运营的企业,高科技动漫财产更是一片空白。

3、区域开展不平衡。文明财产项目标根本近况是“弱、小、散”,一些县级城市文明标识和人文形象不敷分明,文明财产堆积才能较弱。文明财产的开展与相关财产开展连系不敷,凸起显示为与非物质文明遗产、少量民族文明财产以及现有文明事业单元财产局部的连系不敷。稍有规划的文明企业首要集中在城区,周边区市县除江油、梓潼、安县、平武外,其它区县文明财产机构数目较少,总量规划很小,文明财产空间结构不服衡的情况比拟分明。

(五)对文明财产开展的建议

1、确定文明财产支柱位置。固然文明财产获得疾速开展,对GDP的奉献率有所进步,但离真正的支柱位置还有一段间隔,这就形成了文明财产在全体经济开展所遭到的注重水平和投入力度偏小,制约了文明财产的开展。因而,积极推进文明财产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位置,将有利于文明财产疾速开展。

2、加速文明财产政策配套办法。当前,我市还没有一套完好的文明财产支撑和配套政策,与财产政策配套的保证系统也有待树立。文明财产作为新兴行业,市场系统的构建尚未完成,形成了良多文明财产融资渠道不畅,文明财产运营主体后续投入乏力。建议积极推进文明财产政策及配套办法的出台,为文明财产开展供应政策保证。设立文明财产专项资金,搀扶文明财产开展。

3、制订文明财产计算口径。因为文明财产开展不久,文明财产界定较为恍惚,特殊是跨行业运营项目标定位尤为坚苦,地域间文明财产计算口径存在差别,这对文明财产政策的制订和文明财产的开展发生不良的影响。建议增强与上级主管部分的沟通和联络,为企业当好政策参谋和信息顾问,科学指导,营建宽松情况,做好后勤保证效劳任务,促进财产晋级;制订文明财产计算口径,促进文明财产的开展。

4、充沛发扬文明财产协会的效果,指导企业相互监视,标准治理,协调提高。加速推进网吧连锁企业的开展,积极搀扶动漫财产,加大对无证运营、违法违规运营行为的查处和袭击力度。在“十二五”时期,要进步微小企业的审批门槛,促使其天然裁减,确保“高、精、尖”企业的市场据有率。

二、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建立的状况

公共文明设备是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建立的根底平台,是展现文明建立效果、展开群众文明运动的主要阵地。变革开放以来,跟着我市经济社会的疾速开展,我市公共文明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开展,城乡文明根底设备不时更新,文艺人才步队不时开展强大,公共文明效劳程度取得了极大提拔,较好地知足了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进的精力文明生涯需求,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具体开展发扬了积极效果。

(一)、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根本状况

1、地动前后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的根本数据比照。开国以来,文明建立有了长足的开展,公共文明设备逐渐改善。市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立了藏书楼、文明馆、绵州大剧院、博物馆、艺术中间等市级公共文明设备和农家信屋建立。各县(市、区)“两馆一站”等底层文明根底设备建立也大大增强。根本完成了县县有“两馆”,乡乡有文明站,村村有农家信屋的目的,初步树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文明设备收集,为广阔人民群众就近、便当、有选择地享用文明效果、参加文明生涯供应了便当前提。我市截止上一年12月,共建农家信屋1257个。

“5·12”特大地动的发作对我市公共文明根底设备形成极大毁坏,大都文明设备损失了效劳功用。据计算,大地动对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形成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损掉,严峻制约了我市文明开展和文明效劳的展开。

2、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灾后具体恢复重建的根本状况。地动发作后,为了实时恢复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的效劳功用,知足灾区人民精力需求,我市积极展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时机,施行项目带动计谋,进一步完美公共文明效劳收集,方案投资74141.3万元,经中期调整及再评价调整,重建250个公共文明设备项目,建立面积222783平方米。当前我市文明重建项目具体启动,全市公共文明项目曾经开工250个,竣工220个,完成投资近70000万元,全市文明重建任务已逐步接近尾声,掩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明效劳收集系统获得了具体恢复。

(二)我市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的成效

1、指导注重,公共文明设备工程建立获得强力推进。我市高度注重公共文明设备工程建立。2007年,市委、市当局就把乡镇综合文明站、农家信屋文明信息资本共享等工程建立归入全市民生工程同摆设、同审核。上一年,我市展开了第一批“优异农家信屋”评选运动,并在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买卖博览会分会场揭幕式长进行表扬。本年,我局和市财务局先后2次到各县(市、区)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农人群众对农家信屋建立治理的定见和建议。在此根底上,对积年建成的农家信屋进行了标准治理,实时增补了价值80余万元新书。

2010年,我市按方案建成农家信屋600个,还还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312个农家信屋建立义务。在建立进程中,我们严厉按“科学选址,面积达标,设备完全、准则完美,编目陈列,情况整洁”的规范建立每个农家信屋,一切农家信屋都配有专职(兼职)治理员。按《四川省农家信屋工程专项资金治理方法》要求,连系我市财务实践,市当局决议,非扩权县新建农家信屋市县配套资金,由县级财务悉数承当,市级财务用“以奖代补”的方法,按1000元/个对已建立验收及格的予以补助,个中,600元用于增补新书,400元用于添加书屋设备。上一年,市财务拨付专项资金6万元,用于全市农家信屋治理员营业培训,全市县级财务应配资金77.4万元,实践到位69.1万元。2010年农家信屋验收任务,我局严厉按30%的抽检比例对各县市区进行了反省验收,各县市区新闻出书局对属地所建成的农家信屋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反省验收。还,圆满完成了2010年度农家信屋工程信息治理系统反省验收填报任务。

2011年度农家信屋建立信息治理系统申报任务已完成。本年,市财务将拨付专项资金10万元,作为全市农家信屋任务治理经费;拨付专项资金26.8万元,对涪城、游仙、平武、北川4个非扩权县(区)积年建成的农家信屋予以补助,个中,涪城、游仙按1000元/个规范补助,平武、北川按1200元/个规范补助。2011年度全市县级财务应配资金170万元,已到位77.18万元,余额暂由各县市区新闻出书部分垫付,验收及格后,县级财务将一并拨付;市级财务仍按1000元/个的规范,对非扩权县(区)拨付补助经费。

2、立异机制,农家信屋工程获得继续开展

依照省委、省当局关于加速农家信屋工程建立,提早完成掩盖每个行政村的要求,到2012年,我市将建成3301个农家信屋。要使这项重大的“文明惠民”工程长时间生活和继续开展,就必需要有一个长效的治理、效劳机制。2009年1月,经市委、市当局指导赞同,我市成立了“市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农家信屋治理效劳中间成立以来,先后举行了6期共500余人参与的农家信屋治理员培训班,向全市各农家信屋配送社会捐赠图书10万余册,音像成品1.5万余张。农家信屋治理效劳中间的树立,为我市农家信屋工程“长效、稳步、顺畅、良性”开展供应了效劳保证。当前,市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已列入新闻出书灾后重建项目,与市博物馆、市非物质文明遗产博物馆打捆建立,该项目共投资2.3亿元,个中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投资600万元,估计2013年投入运用。

(三)我市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短少特征,标记性元素不敷明白。近年来,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获得了极大开展,建起了科技博物馆等一些具有较高层次的文明设备。但是,作为中国独一的科技城,还缺乏一批独具特征、设备进步前辈、档次典雅、功用完美、可以表现城市文明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文明设备。

2、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与治理力度有待增强。虽然这些年来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与治理力度有所增强,用于文明事业的经费总量逐年在增进,但与财力增进速度及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投入增进幅度比拟较,公共文明设备建立和治理的经费增幅分明偏低。还,用于公共文明事业的经费投入缺乏刚性目标,加上当地财务的坚苦,一些当地财务根本上只能包管人员工资和文明事业单元的根本运转,使得不少当地公共文明设备根底单薄、设备老化、人员和运动经费缺乏保证,公共文明效劳功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扬。

3、公共文明设备结构不敷合理、城乡开展不协调。首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当地:一是城区公共文明设备结构较为涣散,文明设备大都零星、孤立,之间缺乏需要照应,晦气于城市文明全体形象的树立。二是城乡之间、镇村之间、社区之间文明开展不敷均衡,资本装备不敷合理。城区公共文明设备、公共文明运动、文明传达渠道、文明传达伎俩、公共文明气氛等都要优于乡村。局部底层公共文明效劳在经费投入、公共设备、人员组成、文明运动等方面碰到不少坚苦和问题。招致一些当地底层文明运动比拟穷困,进步前辈文明阵田主导效果发扬不敷,单个当地甚至封建迷信运动昂首,俗气丑恶景象时有发作。

4、公共文明设备运用效率有待进步。跟着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深化展开,全市的公共文明设备总量在不时增大,但因为一些当地指导对文明在新乡村建立中的效果看法缺乏,加之经费严重,对公共文明设备建立和治理支撑力度不敷,人才步队建立跟不上,招致治理和相关配套办法滞后,严峻影响公共文明设备应用效率。

(四)增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几点建议

1、一致思维,进步对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注重水平。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和治理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文明权益的完成和文明开展效果的共享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文明大开展大昌盛”指点方针,我们必需高度注重、深入体会其精力本质,充沛看法到文明在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主要性,具体了解公共文明效劳在进步公众文明本质和促进社会调和中所发扬的主要功用,树立抓文明建立就是抓综合竞争力的认识。还,要在充沛调研,普遍寻求定见的根底上不时完美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审核评价准则,依照政治、经济、文明、社会四位一体的计谋结构,恰当进步综合审核中的比例,从财务投入、义务目标、效劳质量等方面临指导干部进行严厉审核,使文明建立的软目的成为推进公共文明效劳系统的硬抓手。

2、科学规划,综合统筹,具体推进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我们在持续促进城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还,应该统筹村庄普及性公共文明事业的开展,加速规划并具体建立掩盖城乡的公共文明设备收集。一是科学规划、综合统筹,进一步完美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规划。使城区公共文明设备修建成为地区的标记和人民群众文明生涯的集聚地,完成更大局限的共建共享。二是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底层优先、城乡统筹推进的准则,执行向乡村倾斜的政策,合理调整公共文明资本,逐渐改动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子之间不服衡的问题,进而具体推进我市公共文明全体效劳程度。

特殊是在灾后重建进程中,我们建议,要着重完美现有公共文明设备及其效劳功用。此次市藏书楼被归入全市灾后重建方案,依照规划将搬家至园艺山建筑新馆,旧址抛弃。因为涪城区、游仙区均没有公共藏书楼,假如市藏书楼搬家,就将形成主城区、七十多万常住居民没有一家公共藏书楼的为难场面。因而,我们建议,市藏书楼应在旧址恢复重建或是主城区贱内口密集、交通便当的当地异地重建,还可以思索在游仙区和高新区兴修分馆,更好地知足广阔群众对科学常识的渴求,以及从事进修、研讨和文明文娱运动的需求。

篇10

二、现状

1、文化设施现状:区原有文化馆1个。矿业集团企业所属影剧院3所,经营性音乐吧8家,网吧28家,游戏厅(室)13家,书店12家,近年来新建村级图书室7个,11个乡镇(街道)虽设有文化站,但基本上都是一块牌子、一间屋子、一个人“只有个别乡镇文化站有少量而陈旧的图书;

篇11

本站建筑形式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经济实用。内含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办公室、科技培训室等。各活动室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窗明几净。双休日、节假日这里人气很旺,唱歌的、看报的、跳舞的、打球的,各得其乐。同时文化站建成室外活动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的院内活动场地。在配套设施上,配套了投影机、音响、象棋、乒乓球台、体育器材、多媒体设备、各种乐器、电脑、桌椅板凳、图书(1600多册)等设备,供广大农民朋友和机关干部学习娱乐。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推进。

综合文化站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免费开放文化站对推进我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性及重要意义,根据县文广局的要求,我站迅速行动起来,就免费开放问题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研究。我站免费开放工作,实行站长负责制,成立了以站长为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的乡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免费开放工作,为免费开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为使免费开放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初步完善整合运行机制,

为使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吸引更多群众走进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站人员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结合文化站的工作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狠抓制度建设,增强责任意识。

1、强化制度保障,研究制定了《乡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工作方案》、《乡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和方式》、《乡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对象和开放时间》、《乡文化站免费服务项目一览表》、《乡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管理与监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为免费开放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并上墙公布。

2、强化安全保障,制订了《乡文化站文明参与群众活动须知》,加大管理力度组织全体在职员工学习防火用电安全常识,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在免费开放期间组织专门人员维护正常秩序,确保进站参观群众和学员安全。

三、活动开展

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坚持做到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常年搞,小型文体活动月月抓,阵地活动周周有。我们力争坚持半年一期科技培训班,既轰轰烈烈,又丰富多彩。其中每年的元宵五一晚会、六一儿童节、七一晚会、八一晚会、国庆晚会及节日的各项比赛活动等更是异彩纷呈、迭起。

在图书借阅方面,以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制订了办证须知、借阅制度、阅览规章制度,加强文化站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并做好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于每周一周五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每天都有人来综合文化站看书、下棋、查找科技信息等;星期六、星期日留守小学生来综合文化站打乒乓球、看书、上网查找资料等活动。

四、规范管理

(一)、我们综合文化站建立健全了设施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日常维护,保障建筑物完好,各种功能齐备,提高各功能室设施的运行效率。坚持公益性质,保障所有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改变其用途。

篇12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模式,激发群体智慧,推进服务创新,达到最佳绩效的过程。为此,企业的领导者要做“领头羊”,不做“牧羊人”,要用思想引领、用行动导向,领导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员工就有了向上的动力。我们要逐步引导员工树立五种学习理念:一是学习为本的理念;二是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互动学习的理念;四是团队学习的理念;五是创新学习的理念。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把握创建重点,明确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民主、团结、实干;核心是学习、思考、创新;特点是勤政、廉洁、为农服务到位;模式是精干、高效、快捷。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权力看作是一种责任,更是对事业的追求。“权力分给大家,责任留给自己”,把管人的行为转为管人的思想,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要在员工中倡导“无需监督、无需要求,主动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主动自觉地干好每一件事情”的自觉管理文化理念。

创建学习型组织还要围绕“爱岗敬业,构建和谐企业”的主题,建设学习型团队。围绕“改变作风,真心沟通,一人一事,不留空缺”,培育学习型人才,把企业的整体荣誉和个人的价值实现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载体,拓展内容,不断增强创建的活力

坚持把学习、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让每一位员工通过学习获得创造自我,创造未来的能量,体验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实现学习与工作的完美结合,形成思想、知识、服务与管理竞相进步的良好格局。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是运用系统思考去改造主客观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全员学习中应深度反思,优化思维方式,改变思维定势,带着问题学习;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思考能力,增进团结协作;倡导快乐学习,挑战管理极限,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无论以怎样形式进入境界都会有凝聚人心,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效果。学习活动开展得越广泛越深入,争先创优,自我超越的学习效果就越明显;要我学习的氛围越浓厚,我要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涨。通过快乐学习,员工就能真正体会到学无止境,受益无穷,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个人的价值只有同企业的发展相联系,个人的学识又回报给企业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三、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