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风险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9: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会计信息化风险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计信息化风险

篇1

二、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风险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风险

1.数据传输首先,会计人员进行的就是财务数据的输入工作。会计人员由于粗心造成软件系统未能检测出的错误,便从源头上就产生了错误。其次,是在信息传送过程中由于网络问题,未能将财务数据及时有效的传送至另一方,便会造成财务工作的纰漏,使公司造成损失。2.数据完整性再数据成功传输的情况下,还会有数据不完整性带来的风险。软件设备,计算机病毒等都会造成数据的不完整性。由此保存下来的不完整的数据,便会给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造成错误的引导,从而使企业做出与事实不符合的决策,导致企业经济发展受阻。3.数据保密性即使现在的财务软件都有保密功能,但仍然不能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保密性。非法访问、信息泄露、非法拷贝、盗窃以及非法监视、监听等方面都会对企业的保密性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严重到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料的泄露。由此造成的风险将是不容小觑的,必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也将使企业信誉受到损害。

(二)企业管理层的风险

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内部控制发生了改变。内部控制的对象变多,发展到了企业的各个部门,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规模变大,从而风险变大。内部控制的手段有原来的人工控制变为主变为以系统控制为主,企业没有有效的做好这种转变的管理措施,没做好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认知工作,便会使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最终,发展成为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2.企业决策企业决策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化风险主要是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系统的选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品牌众多的财务软件。与此同时,财务软件的使用问题在企业中也逐渐存在。首先,因为财务软件的种类众多,企业未能正确选择符合自己企业经营规模的财务软件,不仅不能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反而加重了工作负担,提高了企业成本。其次,部分企业的决策者不了解财务软件的使用标准,只听信商家的片面引导,从而使用了非正规的财务软件,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财务工作程序紊乱,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能达到原计划的标准。

三、会计信息化风险的防范

(一)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每个部门的每个流程着手进行控制,大力宣传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意识,根据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不同企业的不同作用方式来加强内部控制,将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联系在一起。同时,对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更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培养他们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以及对财务软件的熟知程度。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的方式之一。因此,便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熟悉审计财务程序。最终,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下,使企业的发展达到预期目标,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

如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花费一定的成本在培养企业人才的方面。不仅要培养他们熟知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流程,还要对企业财务、运营、投资有一定的创造价值。只有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后期继续学习,维护软件正常运行,同时加大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高效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整体应用水平,才能为企业带来多倍的经济效益。

篇2

财务软件配置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建立的重要环节。目前的配置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购买,二是开发。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算化的开展质量,对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配置中安全隐患随处可见。

1、购买方式

目前许多单位包括高校在购买软件时,往往喜欢买最先进的产品,而忽视了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要。现在的软件市场上新概念很多,如网络财务软件、会计信息化软件、在线财务软件、会计决策软件等,这种只听冠名追求高档而忽视软件配置的基本要求的做法,一方面不符合最佳效率原则的要求,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往往带来软件适应性差,初始参数设置难度大,软件运行环境要求高,操作复杂,对会计人员技术要求高等问题,稍有闪失,安全系数会大大降低。故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推行电算化时,应该重点注意:该软件必须通过有关机构的评审,软件的技术指标应满足企业的需求,符合企业特殊核算的要求和行业特性以及发展的需要,能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可靠,不易被破坏和泄密,操作方便,通俗易懂,简单好学,售后服务好,能及时提供日常维护、版本升级和软件再开发。

2、开发方式

不管是自行开发、委托开发或是联合开发,大多数单位都是采用生命周期法。这种方法将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软件配制开发中,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视为一个生命周期,严格地划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程序、系统测试、系统运行与维护六个阶段,使软件开发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强调软件开发的全过程。由于这种方法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技术要求高,实际研制中常出现一些致命问题: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不能充分了解系统状况和用户需求,可行性分析报告不符合实际,数据流程图混乱,输入与输出信息模糊不清,文件调查表不够具体,软件需求说明书不全面,程序设计说明书不清晰,系统测度不完整,程序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对系统开发工作不能有效地组织和控制等,直接导致开发出的软件质量下降,安全系数降低。要解决上述问题,系统开发人员必须充分熟悉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步骤,并严格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同时要明确规定每个阶段的任务、原则、方法、工具和形成的文档资料,开发人员之间要相互沟通,保证每个阶段之间相互协调。

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软件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授权、审批和密码保护功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在公布信息的同时较好地保护会计系统。但有些单位却把SYSTEM的密码在财务内部公开,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如果他们的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公开了,那么任何人都可以通过SYSTEM用户来控制会计网络系统,会计信息无限制地被浏览已是“小事”,更严重的是破坏科目体系和对账数据,使系统瘫痪。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操作员之间相互公开自己的密码,相互无原则的信任,而信息会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传播,所以很难免不会把这些密码告诉非操作人员,这也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无限制被浏览、丢失等情况。另外还有因操作制度不完善,权限管理不严密,安全措施不全面,缺乏有效的监督而导致的现象时有发生。防止因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工作:要保护计算机设备,防止各种非法指定人员操作计算机及财务软件,保证机内的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定期更换操作员的密码;密码是限制操作权限,检查操作人员身份的一道防线,管理好每个人的密码,对整个系统的安全事关重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防止会计人员越权使用软件操作人员离开机器时,应执行相应的命令退出会计软件,否则密码的防线就会失去作用,会给无关人员操作留下机会;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并与软件中的“日志管理”相比较,开展日志审计。

三、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犯罪已具有智能化、隐蔽化,发现问题不易查找线索等几个特征,其技术手段也高于防范措施。如国际上虽已广泛采用各种技术防止外部攻击,但黑客、病毒的入侵仍屡屡得逞。全球著名的雅虎等五大网站普遍连续受到黑客攻击,迫使网站停止服务数小时,使企业受到巨大损失。故对那些用会计系统服务器或工作站连接Internet的企业来说,病毒通过互联网和电子邮件入侵会计系统的可能性更大,而会计网络里工作站之间共享功能的开放,为病毒在网络里传播又提供了通道,一旦病毒发作,后果将是很严重的。再加上维护人员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知之甚少,相应的控制措施不多,安全隐患更大。尽管防范上述问题的难度很大,但只要措施得力,仍能保证其尽可能少的发生隐患。单机系统和多机分散系统电算化的单位应尽量做到:系统使用的计算机是专用的,尽量不从事与会计无关的工作,杜绝在财务专用计算机上安装游戏软件;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软盘和各种非法拷贝的软件,尽量减少使用软盘的次数,不得以而使用软盘,要先杀毒再使用;系统最好安装上具有高效实时临控功能的防毒软件如KV3000、瑞星等,安装到每台机器上,建立可靠的防护网。网络系统电算化的单位要使用防火墙软件,防火墙是建立在被保护网络周边,分隔被保护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一种技术手段。为防止社会不法分子对单位内联网的非法进入,可以根据网络系统区域划分的不同,设置多级防火墙。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层防火墙,用来限制外界对主机操作系统的访问;另一类是应用级防火墙,用来逻辑隔离会计应用系统与外部访问区域间的联系,限制外界穿透防火墙对会计数据库的非法访问。同时也要安装具有高效实时监控功能的防毒软件。

四、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篇3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会计信息化属于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它在会计学科中引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这些技术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结合在一起,改善企业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的效果;另一方面,它还表现出与传统会计不同的特征。会计信息化具有普遍性、集成性、动态性、渐进性等特征。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化还没有构建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因此,现代信息技术首先要在会计理论、会计教育、会计工作及会计管理等领域得到普遍性的应用。会计信息化的集成性是指通过重整传统会计组织与业务处理流程,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信息集成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实现会计领域的信息集成,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集成;二是实现企业组织内部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三是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网络系统的集成。会计信息的动态性是指无论是会计数据的采集还是处理都是实时的、动态的。会计信息化的渐进性是指以信息技术去适应传统会计模式,传统会计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互适应,以现代信息技术去重构传统会计模式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二、会计信息化下审计风险因素及特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也逐渐趋向信息化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会计审计风险相继出现,其种类繁多,产生的主要因素也不尽相同。

(一)会计审计风险

会计审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或单位在审计过程中所面临的未知的危险,也就是企业或单位所应该承担的相应的工作责任。据研究表明,会计审计风险主要分为重大报错风险和检查风险两大类。其中重大报错风险是审计人员不可控制的,而检查风险是审计人员可以有效控制的。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由战略风险、经营流程风险、控制风险和会计风险组成,其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复杂,它是审计人员不可控制的,但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进行评估和积极应对。具体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审计判断构成重大错报风险评价构成因素,二是审计判断构造重大错报风险因素的权重,三是审计判断构造预防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积极应对重大报错风险的策略有:初步了解及合理评估企业重要战略风险、识别关键经营流程并确定流程层次经营风险、合理评估企业重大报错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几个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但这一风险是审计人员在检查工作中可以有效控制的。通过审计人员科学有效的检查,可以尽量减少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在计算机系统普遍运用的环境下,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对硬件、软件的综合处理能力都需要大幅提高。但是有些会计审计人员还不能对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进行熟练操作,因此,在审计检查有关数据的时候,审计风险难免会不断扩大。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反之,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二)会计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下,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风险有的是可以控制的,有的是不可控制的。不管是可控的风险还是不可控的风险,它们的产生都有着深层的因素。

1、逐渐加剧的社会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就使更多的企业面临着不确定的市场因素和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虽然在运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会计审计方面的误差能相对降低,但某些管理者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财务能力和盈利能力,可能会篡改相关的审计数据,以适应竞争的需要,从而增加会计审计风险。

2、会计审计部门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下,企业审计部门的制度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由于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既定要求进行审计,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按时进行审计的复核工作。会计审核的相关考核制度出现漏洞,会使会计人员不能明确会计审核的工作目标。还有一些审计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偏低,专业能力素质也不高,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容易产生或加大会计审计风险。

3、审计对象的变化和审计内容的扩展

会计审计的对象一般情况下都是其监督检查的客体。随着全球化经济趋势的普及,审计机构也越来越国际化,会计审计业务的项目量日趋增加,需要审计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互相融合和交叉的现象,例如,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对象分类的变化没有进行及时更改,造成交叉重复的现象。在审计内容上各个行业的审计内容不同,但对于划分界限不明确的行业领域开展审计工作就会出现内容上的相互融合,使会计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会计审计的风险也逐渐在增大。

4、会计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会计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相当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只有拥有丰富知识积累的人才能更加容易的做好审计工作。据调查,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审计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欠缺,导致他们的业务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现阶段,一些大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很难适应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会计审计的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不高,这也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5、风险承担及监督检查工作的相关法律制度严重缺失

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国家对于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也在发生变化。形形的问题和情况接踵而来,而会计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不完善。例如,对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检查风险应该由谁来承担,怎样承担等问题都没有具体的制度规定。此外,审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应该由哪些人员来执行,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也没有明确的政策制度。因此,使审计工作无法做到有法可依。在会计审计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解决,这样很容易引发会计审计的风险。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征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收集并评估证据,从而判断主要会计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并以最高的效率完成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审计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与传统的会计审计工作有微妙的不同之处,呈现出其固有的特征。

1、会计审计工作一律采取信息化技术

当前,我国的会计审计工作也顺应了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工作中全面应用全新的信息化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样不仅减少了会计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冗长性,也有效地改善了传统会计审计工作出现的操作标准不统一、审计条件不足、培训制度缺失等弊端。尽管现阶段我国的会计审计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这种全新的信息化审计模式已经为以后的会计审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得到有效的发展。

2、信息化技术的适应能力较强

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环境具有较强的多元性和系统性。目前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高节奏的更新。那么,信息化审计工作也要及时适应这样的工作特点,达到审计工作既定的目标要求。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在多变的工作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及时控制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3、会计信息化审计技术能快速提升传统审计工作的效率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一些企业将会计审计工作从企业中分离出来,使此类工作的风险降低,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逐渐推广,可以使工作人员从强大的计算机体系中,获取大量有效的数据和丰富的信息。加之在信息化技术的背景下,企业会为会计审计工作提供高配置的工作平台,能够使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在低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寻求会计信息化下审计工作快速发展的策略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下,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时代也已经悄然到来。面对传统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的较多风险,我们需要分析并了解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因素,结合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征,我们需要积极寻求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中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并提出如何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针对会计审计的风险因素,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中,结合信息化审计工作的特征,实施有效的策略措施有助于避免或降低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而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会计审计原则

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审计原则能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中出现的,由于工作环境多样性所造成的审计工作质量差效率低、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欠缺、审计工作计划性独立性不强等问题。审计机构和政府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结合当前审计工作出现的实质性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会计审计原则:第一,坚持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第二,及时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第三,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第四,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优先,并兼顾其效率。政府在这样的过程中要保证会计审计工作的稳步进行,这样就能对一定的问题和失误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另外会计审计行业本身也要足够重视这样的审计原则,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努力提高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提高审计工作的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会计审计工作中风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程度轻的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严重的会使会计审计信息失真,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从而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因此,提高审计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可以使会计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要追求工作效率和企业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审计风险的时刻存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地避免风险,这样才能使整个会计审计工作得到正常的发展。

(三)积极引进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定期组织培训

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是主体,他们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积极引进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并对原有的审计人才定期组织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企业会计审计水平快速发展的保障。因此,企业可以对原有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在这样的培训中要针对员工自身的不足,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另外,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培养了顶尖的会计审计人才,企业要在信息化审计的环境下,积极引进审计人才,为企业选拔出优秀的会计审计人才。

(四)注重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虽然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已经走上了一条相当好的发展道路,但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不能停止。在传统会计审计逐渐退出企业审计舞台的同时,要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广信息化审计的技术,使会计信息化审计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

篇4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授权方式有所改变引起控制风险

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权限分工的主要形式是VI令授权。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隐患,此种案例已发生多起。如:会计人员被客户收买,窃取口令,非法核销客户的应收款及相关资料;销货人员窃得顾客订单密码,开出似订单,骗走公司产品等等公司内部人员窃取口令取得并泄漏公司成本构成等内部秘密财务信息。

(二)内部控制的程序化,有可能使同一种差错反复发生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会计信息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质量。程序化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人们的依赖性和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会使实效控制缺陷,长期不被发现。毕竟,会计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知之有限,很难及时发现这些漏洞。这样在专业人员找到或堵上这些程序漏洞之前, 系统便会多次重复同一错误,扩大损失,这也是手工会计系统不会遇到的问题。

(三)原始数据存储隐形化,使得会计信息易于被篡改或伪造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原始凭证是以纸张为载体,很难不露痕迹地加以修改或伪造。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单位的原始凭证也如同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或报表一样,已实现数字化、电子化,即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性介质上,这种无纸凭证极易被篡改或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它弱化了纸质原始凭证所具有的较强的控制功能,给内部会计控制带来了新的难题。另外,磁(光)性介质容易损坏,一旦受损则很难修复,这更使数字化的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风险加大。

(四)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需要现代化的财务软件,但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所有的会计信息都以电子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会计信息化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侵扰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系统安全性的担忧也成为影响企业选择会计信息系统的因素。然而企业却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安全防范措施。

二、控制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的主要对策

(一)逐步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和业务规范

国家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会计信息化中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传递、利用、管理等活动及信息技术制定、及实施各种信息技术标准,达到所需要的统一局面,使企业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会计信息化系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会计信息化系统有不同于手工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风险,必须建立更加严密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流程信息串通在一起,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应该根据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得到更加强化,从每一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着手进行控制。另外,涉及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所有人员都应对会计信息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营造风险防范氛围,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三)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企业首先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人员的计算机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遵守各项法规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实行考核合格才准上岗的制度;涉及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各部门业务主管应当熟悉并能运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处理业务,才能对系统业务工作流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因此,企业一方面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应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信息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同时加大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同时要整合企业资源,推进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整体应用水平。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的网络安全建设

为了全面、快速、安全的推进会计信息化,企业应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控制、系统环境的管理控制、会计数据和会计档案的保护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等各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安全、准确、可靠地运行。一方面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予权等措施。防止财务数据被修改和窃取。另一方面使用正版的会计软件,防止财务数据的丢失,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单位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实施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熟悉审计财务程序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的重点是关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内部审计了解现有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是否能满足为内部会计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及这些控制措施能否有效地运作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审计人员对会计业务处理等工作进行评价和检验,有利于榆测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2012.10.

[2]秦延宏.浅议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