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6:07: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培训总结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为了规范电力行业、保障电气安全作业,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5号令规定,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实行国家统一考试[1]。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是电工具有进网作业资格的有效证件。进网作业电工应当按照规定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并注册。未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或者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未注册的人员,不得进网作业。因此,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是保证电气安全的最基本措施之一,对其考试的培训教学要求应该主要针对进网作业电工的岗位需求,密切联系电力生产实践,注重科学应用,并以安全主线贯穿始终,力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宿迁市电力培训中心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培训班开班以来已经为电力系统及相关单位培训了数百名员工。电工进网作业许可高压理论部分知识面广而宽,在考教分离的体系下,考试的广度及深度都逐渐加大,这对“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教学的改革和深入提出了严峻的考验。2011年11月28日,宿迁市第20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在泗阳开班,针对这次开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培训教学进行总结与改进,从而为以后的高压进网作业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的教学过程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作为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的第一部分起到了总述的作用。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力负荷的组成及分类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章的教学主要手段是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关键知识点。结合学员实际的工作情况,将原理用最浅显的语句表达出来,方便记忆。
(二)电气安全技术及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进网电工作业首要的就是要掌握电气安全技术。高压理论部分的电气安全技术主要掌握电气安全用具和触电急救的方法,以及电气作业的安全技术和组织措施;了解电击方式及电气火灾补救措施等。这部分的内容与进网电工的实际工作息息相关,除了在本章做重要讲述之外,在其他各章都穿插了电气安全技术的相关内容。
(三)电力变压器的知识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核心部分,了解、掌握和熟悉电力变压器的各种专业基础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变压器的分类主要有电力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和特种变压器。这其中就需要了解和熟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号及技术参数、运行条件及方式等知识点。本部分的教学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完理论部分之后紧接着就进行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排故等操作,这样就更加方便学员领会电力变压器的理论部分。经过实践教学,这部分的理实一体化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然而由于学员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员对变压器的相关计算不能完全理解。对单相、三相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额定电压、电流的计算感觉不太容易接受。但是不论是从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的过关方面还是从工作实践出发电力变压器的计算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如何让学员在理解电力变压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二次侧的计算,在教学方法上尚待改进。
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学总结
(一)教学安排有所创新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针对岗位的普遍要求,电力实际生产和培训教学知识点密切结合。宿迁市第20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在教学安排上进行了一些改革。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紧密型,采用理论教学培训之后立即进行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培训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
此次的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过关考试,而是本着让学员多一点理论基础的原则。因此在编排教学内容的时候适当增加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及线路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另外最后一章电气安全部分将事故安全知识点分散到各个主要单元当中,并穿插了现场急救、人工呼吸法、高压触电急救,真正体现考证培训与安全培训贯穿始终。
(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相长
此次的培训过程尽量改变了以往那种以讲解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员参与了学习讨论。实践证明,学员大胆发表意见,通过他们实际的施工经验来检验理论。在这样的轻松状态下,焕发了创造的热情,释放了巨大的学习潜能。
三、今后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学方法尚需改进
(一)进网作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低不等,年龄层次分布非常广,从二十来岁到四五十岁的员工都有。因此,需要制定针对年龄跨度大的学员范围的教学计划。让年龄低的学员学而精,年龄高的学员能基本理解原理。
(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已经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全部的考试内容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在考证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年龄大,学历层次比较低的学员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电脑,当然也就对这种形式的考试感觉吃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上,应该安排两个学时左右的时间为学员普及基本的电脑操作,有助于对于提高学员考证过关率。
四、结束语
进网电工许可证考试的培训时间是有限的,而涉及的知识面是广泛的,整个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而严谨的系统工作,关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因此,需要在不断的培训教学过程积累经验,发扬有效的教学手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才能不断提高电力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针对此次PDCA内部培训,纠正了个人以往做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个人也将努力做好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去积极处理解决问题。也相信,必然会减少以往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必要的问题和麻烦。相信那句“成功的人常常改变方法,不曾改变目标”。
——行政。阮园
通过幻灯片讲解学习PDCA管理方法,使我对PDCA管理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多运用PDCA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对于一些问题不能做完就结束了,要多分析问题,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网管。张军
昨下午经理给我们培训“PDAC”,“PDAC”即指计划,执行,检查,调整。我很高兴能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许多问题。
对于我个人工作来说,可能是因为我的工作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对于有些事情我还是不太清楚如何处理的更加完整,不过我会努力学习,学着往更好的方面去做的。
提到学会PDCA管理方法,要求有比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时,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一直未做好,对自己的发展也一直没有方向和目标,感觉自己就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知道以后能干嘛,所以我真的得好好想想了,应该对我的未来有所打算。
——史娟
我们往往在工作中只注重执行,事情做完以为就结束了。但是通过此次培训,个人觉得PDCA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的。
任何工作的开展首先都要有计划与目标,沿着既定的计划与目标执行,执行过程中要不断的检查与改善,结束后要善于总结与改进。
PDCA循环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同时也可以运用到管理中。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每天都在处理着事务性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此方法可以总结出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漏失,避免下次再犯,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可以有参考性的更准确有效的完成。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培训是员工具备安全技能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伴随安全管理全过程的经常性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知识和能力保障[1]。然而,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仍然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培训在管理模式和培训理念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造成了该项工作的事倍功半。美国资源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根据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因其运转程序严谨、管理层次多样、管理方法简捷、管理效果彰显而适用于各类管理活动中,同样适用于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
1 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
PDCA循环即策划( Plan )、执行(Do )、检查(Check)、处置(Action ) 的“戴明轮( The Demingwheel)”,其基本含义就是工作之前要进行策划,然后将策划的输出(计划)付诸实施,再对实施情况及结果进行检查、总结、处置,由提高每一过程质量到提高总体质量的循环往复。
PDCA循环的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一个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一般要经历8个步骤,如图1。
图1 PDCA循环的8个步骤
PDCA循环是标准化运转、大环套小环、周而复始、循环不停、爬楼梯式提高的循环系统。如果将整个安全培训流程看作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那么培训需求调查、制度规划制定、计划方案实施、培训现场管理、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跟踪改进等就是小的PDCA循环的过程。其中,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根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贯彻延续和具体化。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些问题,管理工作就上一个层阶。安全培训工作管理水平与PDCA循环的关系如图2。
图2 PDCA循环与安全培训管理水平的关系
2 PDCA循环对提升公司安全培训工作的现实意义
2.1 变经验的培训管理为科学的培训管理
PDCA循环强调总结培训各阶段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2.2 变复杂的培训管理为简单的标准规范
PDCA循环的每一阶段都有章可循,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再把简单的做成标准去执行。
2.3 规避培训管理风险
PDCA循环严格有序的管理策略,可以规避重复培训、无效培训、培训人员流失、培训需求调查走过场等培训风险。
2.4 造就和培育培训管理人才
PDCA循环,是尊重管理的客观普遍规律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结晶,给管理者以智慧的启迪,使培训管理者从理念上、方法上、手段上更加开放娴熟,并且以更加积极、奉献、理性、科学的管理态度改进培训管理流程,追求卓越品质。
3 PDCA循环在公司安全培训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依据PDCA循环法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结合我公司安全培训实际情况,具体PDCA循环与安全培训设想见如下表1。
阶段 PDCA循环步骤 PDCA循环与安全培训结合设想内容
序号 内容
P阶段 1 分析现状 了解上次安全培训有待改进的问题;了解学员状况;监理工作性质对教师的要求;工程实际现状无法实现集中培训。
2 找出原因 上次安全培训有待改进问题:①聘请的教师讲解清晰、经验丰富,但对监理工作性质不了解,准备课件、讲解的针对性不强;②均采用常规大班培训,忽略现场实践讲解,受空间及授课环境限制,以及学员视角因素的影响。学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项目工地分散、受现场工作影响,造成部分学员不能脱产集中培训。
3 找出要因 教师选择;培训内容;培训班模式;学员培训批次。
4 制定计划、措施 制定目标要求;明确职责划分;培训内容选择;培训调研计划,组织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大纲编写计划,确定培训知识点及时间限制;参培学员选择;培训教师选择;培训时间、地点、方式确定;小班化培训模式计划。
D阶段 5 实施计划、措施 找合适培训机构并就对教师、小班化模式的要求等与之洽谈,确定费用、课堂准备及道具;与推荐教师就培训大纲内容、学员情况进行洽谈,确定最优培训方式;培训报名,学员分批,培训开展;培训中增加学员与教师互动、讨论环节;培训全程录像,为未参培的员工提供影像学习资料,并为今后的培训和工程管理提供宝贵资料。
C阶段 6 实施结果
与目标对比 培训过程中对小班化模式与常规模式下培训效果对比;
与教师和学员交流检查培训效果;学员阶段性小结并反馈;培训后采用理论考试和现场实践操作考核对培训结果进行测评;对影像资料学习的反馈效果。
A阶段 7 对实施结果
总结分析 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将效果好的培训总结加以规范化、标准化。
8 未决问题
转入下一循环 对本次循环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解决方案,以便进入下一个循环去解决。
表1PDCA循环与安全培训相结合
3.1 计划阶段
做安全培训计划时,除了一般实施计划中常有的要点,如:目的、时间、地点、方式、流程、费用预算等之外,还必须对安全培训的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对安全培训要求有一个系统的,层次清晰分明的分析,列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整理。
分析问题:
1、学员状况不明,素质参差不齐,包括学员的文化程度、专业、年龄、工作经历、社会阅历、对培训的需求等。
2、监理工作性质对教师讲解的重点要求不同。
3、采用常规大班培训,现场实践讲解时可能由于受空间及授课环境限制,以及学员视角因素,影响实训效果。
4、公司承揽工程分散广、工程进度、人员紧张程度不同,没法实现符合要求的学员集中培训。
归类整理:
1、对学员规模(数量)、结构(年龄、知识层次)、人力资源素质(能力、水平、状态)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培训前学员的初始状况。针对公司不同年龄段员工,对培训要求、培训目的不同,采取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广泛信息收集、分析。
2、根据学员个人状况及培训需求,在培训前开展相应的调研,并按照调研结果组织分批次的培训。
3、根据安全培训需求,提前策划编制培训大纲,与相关培训教师进行沟通,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要求授课教师在讲课中增加与学员互动、答疑和讨论的环节。
4、根据实训的实际情况,适合组织小班化培训模式进行分组培训;针对有意愿参加培训而现场实际不允许抽调培训的人员,则通过制作全程培训影像资料进行传阅、学习,无形中由点到线的扩大到了培训的实效范围。
3.2 执行阶段
Do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核心阶段,实施培训的工作程序一定要清晰。如,实施安全培训流程如下:
(1) 开班准备流程
TWI项目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TWI项目精益化管理强调“以终为始”“慎终如始”的理念,即在需求明确、方案策划时要系统性考虑培训目标与实现的可行性,强调从实际出发;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将工作指导培训、工作方法培训、工作关系培训分解细化,渗透到工作中;在培训评估与总结过程中,要围绕项目目标和实际工作进行再分析,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循环。最终,将TWI项目精益化管理作为一种深刻的培训文化,长期加以实践,充分挖掘和发挥它的潜能。
TWI项目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适用于所有现场培训项目,包括常规性岗位练兵、专项技能培训、应急事故处理培训、技能竞赛集中培训等。
目标:清晰项目目标,加强培训项目精益化管理,确保目标在实施过程得到落实,提高培训有效性和满意度。
TWI项目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基本流程
(1)每年2月前,按照国网公司统一格式,下达项目计划。
(2)在项目实施前2-3月,结合学员需求、公司发展要求、主办部门意见三方面,进行项目目标分析与要素确认。
(3)项目实施前1-2月,进行项目方案策划。
(4)项目实施前1月,由人资部主任或培训专责或主办部门负责人、专责进行项目方案审核。
(5)项目实施前20天-30天,下达项目实施计划。
(6)项目实施前15-30天,导师做好与学员的沟通,了解需求,做好教学备课,配合培训中心做好培训现场准备工作。
(7)项目实施前3-15天,学员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知晓培训时间、地点、内容与目标。
(8)项目实施前3-30天,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
(9)项目实施前1-4天,项目实施前确认、演练。
(10)培训项目实施:工作指导培训(JI),导师指导学员如何正确地、安全的、尽责的开展工作,使学员能够快速地掌握工作要领。培训以导师为主,培训中心配合组织实施,控制好培训质量和效果。工作方法培训(JM),导师通过改善工作方法,教导学员通过利用现有人力、工具、材料,在更少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关系培训(JR),导师掌控学员情绪,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完成培训任务。
(11)培训结束当天-3周内,办理培训项目结束评估、总结与费用结算手续。
(12)培训结束当天-2个月内,做好项目费用结算ERP系统流转完毕。
(13)培训结束后做好重点培训项目三级评估,撰写培训项目三级评估报告。
关键流程说明
(1)项目目标分析――分析培训需求,建构VISA目标
TWI项目目标分析基于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培训中心分别对培训对象、培训对象的直属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进行项目需求调研。调研内容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当前重点工作和工作需求;二要研究、分析业务分管领导对该领域绩效提升的要求;三是掌握技能岗位员工当前能力与企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只有基于对培训需求透彻的分析,才会制定出贴合工作实际的VISA目标。
我们认为好的项目目标,应该达成以下效果,简称为 VISA目标:
V――开阔视野
I――更新知识
S――提升技能
A――调整思维、促使行动
即在项目目标落地时,要清楚,开阔学员哪方面的视野、学到哪些新的知识、提升哪些方面的技能、调整怎么样的思维、如何使他们在今后能够有所行动,学有所用。
(2)项目方案策划――以精益化管理的总策划思路,紧密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项目方案策划是一个项目计划工作,要对项目的范围进行说明,也是项目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因素。经过实践我们总结出影响培训效果的三个要素,既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表 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第一个三分之一:好的导师,是培训的关键 第二个三分之一:培训组织有效 第三个三分之一:培训管理规范,培训服务周到
1)策划方案中能将培训目标分解到各门课程和各项训练上,即所有目标均须有相应的课程和操作任务来承担,目标可以重复分配,但不能有漏洞。 1)培训开始要有开班典礼、领导讲话环节。开班典礼营造培训氛围,学员了解此项培训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能更好融入、投入到项目当中。 1)自主管理、职责分明。培训班设立班委,职责分工不同,进行自主管理,接受导师统一领导。
2)选择敬业、负责、理论和实践能力强、有一定表达能力,熟悉该领域专业的导师。敬业负责的导师能根据学员情况精心准备。 2)培训中期要书面张贴阶段性成绩测试结果,而张贴效果起到看板作用,提升培训效果与学习氛围。 2)纪律严明、执行严肃。培训班要取得好效果需要有严明的纪律,而在执行过程要保持其严肃性。
3)导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现场经验、工作要求对学员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培训结束要有结业典礼或总结环节。总结环节一方面让学员代表谈收获,另一方面体现了组织者对学员的关注、鼓励。 3)管理有序、服务周到。培训组织应有序实施,流程控制到位。培训服务到位,对于学员反馈的后勤、学习等问题,落实后回复学员。
(3)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四个到位不可少”
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也是项目实施的开端,在这项工作当中,要做到“四个到位不可少”:计划分解到位不可少:各方沟通到位不可少:文档物品到位不可少:日程检查到位不可少。
(4)培训项目实施
1)工作指导培训(JI)。导师要做好工作指导培训准备,导师分步骤做好工做指导培训。步骤一:安排团队成员;步骤二:介绍操作,导师耐心讲述、解释和说明每一个重要的操作步骤,做第二遍以强调关键点,并能回答学员疑问;步骤三:尝试演示,让学员尝试完成操作并纠正其错误;学员再次操作时,向导师说明重要步骤及自己的理解;步骤四:跟进,让学员独立完成任务,并反复训练,导师应经常进行检查并提问。阶段性训练后,组织考试测验与评比。
2)工作方法培训(JM)。工作方法改善是工作创新的亮点所在,是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如何改善工作方法,在导师指导下,分四步:分解工作;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提问;开发新方法;应用新方法。向导师提交新方法提议,训练过程中在安全、工艺、质量、数量和成本等方面取得数据支持,并将新方法付诸工作实践。
3)工作关系培训(JR)。员工与企业良好的工作关系能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如何才能使员工“由于愿意工作”而进行工作?从现场培训角度,分四个方面说明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让每个学员知道自身工作进展情况,导师要乐意指出学员工作改进的方法,让他知道导师及公司对他的期望;适当给予表扬,导师应能发现学员的不寻常表现,并在事情保持热度时表扬学员,给予其信心和鼓励;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挖掘学员没有被利用的能力,绝不阻止个人的发展;由导师向学员传递企业文化,如导师应告知学员电力企业发展方向,体制变革本质及目标,并与学员一起工作接受变革,传递正能量等。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组织机构
要确保流程得到正常运行,需建立四级培训责任体系,即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参训部门。
(2)各部门主要职责
1)人力资源部为TWI项目精益化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培训项目计划的制定、审核与组织实施,负责培训期间的监督、检查、考核管理。
2)培训中心负责培训项目计划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包括项目分析、培训安排,导师选聘、培训场地、实施培训、三级评估,负责培训的总结鉴定并上报人力资源部。
3)实训基地按照培训中心下达的培训方案具体组织实施,落实导师、培训场地、安排学员食宿、考勤等。
4)参训部门按项目培训计划,负责安排参训学员,并做好学员外出学习期间的工作安排,配合开展评估评价。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绩效评价指标与考核管理,公司成立以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专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小组,负责对培训项目全周期培训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2)人力资源部对培训项目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在培训期间,可通过向学员、导师发放调查问卷、考试考核等形式,对集中培训情况进行考评;培训结束后,可通过对学员所在单位对学员进行现场跟进、跟踪调查、抽查考试等进行调查。绩效考核结果报绩效考核管理小组,人力资源部将评价结果纳入公司业绩考核。
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1)评估目的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TWI项目精益化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2)评估内容和范围
1)问卷调查:向学员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培训后总体反应和感受情况,了解培训项目的设置是否合适,了解培训导师的培训情况,培训中心组织情况。
2)通过现场考问和考试考核,确定学员受训后的行为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态度对工作的影响。
3)评估范围包括授课导师、培训中心、学员所在单位、学员。
(3)评估项目和标准,评估项目主要包括:
1)授课导师:主要有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分析、任务完成情况、培训教学改革情况等。
2)学员:学员遵守纪律、完成任务、考试考核、团结协作等情况,以及实训基地、授课导师和其他学员的调查。
3)培训中心:主要有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分析、计划执行情况、认真负责态度。
问卷调查,评估标准要达到所有问卷人95%以上。
(4)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类比法和绩效考核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施培训前后对比,了解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通过绩效考核法,掌握培训的实效,掌握实训基地、授课导师的负责态度和工作效率,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改进方向或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培养问题,一些国内教育技术一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吴忠良的《参与式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模式探索》,对集中面授培训进行了研究尸一乔爱玲和工楠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新探》,不但对面授培训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同时关注了培训后的实践尸郭的《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对远程培训的教学平台和远程培训做了详尽的介绍与研究;柯清超的《面向混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对面授培训和远程培训的结合进行了详尽而深人的研究。但他们研究的结果所依据的环境和条件与我县的信息技术环境及教师的技术能力基础、教育理念基础不同,为适应我县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还须进一步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农村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模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迁移方法。
二、问题的研究
我县是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按省市的部署,试点县在2008年年底要完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任务。针对需要研究的培训模式和迁移方法两个问题,我们将研究过程分为课程培训、实践指导、分析总结三步。首先,按一定的培训模式完成课程培训;其次,被培训完的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教研员深人课堂指导或通过网上指导,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进行点评互评,教师反思总结等等,以达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迁移的目的;第三,对“培训模式的行动研究、迁移方法的行动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培训模式的行动研究
按照上级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的方式,可采取以县为单位的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也可采取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根据我县的各中小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水平胜任不了培训要求的实际情况,我县不适合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所以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模式或到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中面授的培训模式。
(1)集中面授的培训模式
按照“培训人员以教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学员按学科组班”的组织方式,采用何克抗教授编写的教材,将全县化学教师集中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里进行面授模式的培训,50课时完成培训任务。
调查访谈:经过面授培训后,学员们反映,培训的内容多,强度大,在短暂的50课时培训时间内很难掌握;基层学校领导反映,每个教师都有满负荷的工作量,参加连续的集中面授培训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而且到县里接受集中面授培训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反思改进:如果完全按面授方式进行培训,除了存在工学矛盾、增加学员负担外,还存在培训效率低的问题。按上级部署,我县应在2008年底完成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如果为了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而只在寒暑假进行培训,根本完不成培训任务,因此应尝试远程网络培训模式。
(2)远程网络的培训模式
2007年暑期,市教育城域网光纤宽带已经联通我县每个乡镇的中小学.在硬件设施上我县具备了远程培训的必要条件,因此开始了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远程网络培训。由化学教研员和电教馆的技术人员为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采用祝智庭教授编写的教材,被培训教师利用各个乡镇初中的网络多媒体教室进行自主远程学习,学习时间为两个月。
调研访谈:远程培训后培训者反映,远程学习的组织和监控很难,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不清楚,对如何进行远程学习的方法不明白,技术问题是阻碍教师学习的重要因素,碰到一点技术问题就会停止远程在线学习,从培训的实际情况看,我县农村化学教师还不具备独立远程学习的技术基础。
反思改进:远程网络培训虽然具有打破时空限制、解决工学矛盾、经济方便高效等优势,但农村化学教师的基础和培训教师的远程辅导能力与开展远程培训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应尝试面授与远程结合的培训模式。
(3)集中面授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要求:首先,培训教师将学员集中到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面授,划分学习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完成课程中技能操作领域的学习;同时对学员进行远程在线自主学习、讨论、协作、完成和提交作业的方法指导;然后学员回到工作岗位边工作边参加网上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利用双休日进行集中面授,工作日被培训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抽出时间参加远程在线培训,学习时间为一个月。
调研与思考:面授与远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集中了面授与远程培训的优势:面授可以充分发挥培训者的作用,便于组织和监控培训过程;远程培训可以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率,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缓解学员的学习压力,同时培养培训者的远程辅导能力。
2.迁移方法的行动研究
2008年底,我县基本完成了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经培训后的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将培训所得应用于教学实践,实现从学习教育技术到应用教育技术的迁移。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使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巩固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化学教研员精心设计了一组基于教研活动的行动研究。
(1)通过传统教研,提高个别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化学教研员深人学校,将一个化学教师的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让这个教师按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的要求拟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再面对教研员以说课的形式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研员听后进行评价、指导,教师根据教研员的评价指导修改“教学设计”,再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教研员深人课堂听课后再和上课教师共同探讨,再提出改进的指导意见,教师再综合自己的反思和教研员的指导进一步修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2)通过网络教研,提高更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十五”、“十一五”期间教师信息技术的中、高级培训,同时由于市光纤宽带到校工程的竣工,我县网络教研的条件已经具备。为发挥我县全体化学教师的集体智慧,化学教研员组织全体化学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探索,以此提高更多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具体程序是:每个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科论坛上,请教研员和其他同行提出修改意见,教研员和其他同行将自己的“意见”通过论坛或邮箱发表出来或发给相应的教师,教师将他人意见综合,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并进行“课堂实录”,将“课堂实录”和修改了的“教学设计”再上传到论坛上,再请学科同行和教研员给予评价,教研员和学科同行观看后给予评价并上传到论坛或以邮件形式发给上课教师。通过这样多次的网上同伴互评,更多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分析与结论
1.分析
(1)关于培训模式的分析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学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并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现在中小学教学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模式的,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同一教室内进行的。如果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采取班级授课的模式,培训教师在班级环境下用讲授与在线结合、主导与主体并重的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被培训的教师亲身体验在同一教室内讲授与在线结合、主导与主体并重的教学模式,就更容易将培训中所学的新的教学模式迁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全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被培训者将不能亲身体会在同一教室里以新的教学方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将培训所学迁移到教学实践中去不利。因此,即使具备远程培训的条件,在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也不该完全采用远程培训,而应该以面授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用大部分课时远程培训以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小部分课时在同一教室集中面授,让学员感受班级授课制下如何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的设计和教学,为将培训所学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2)关于迁移方法的分析
一、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现状分析
以往,针对机修钳工所组织的高技能培训中,更多地是借鉴学历培训教学方式,教师在台上授课,学生听讲,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同时由于机修钳工培训内容的抽象性强,很多学员反映,教学中有很多内体难以理解,捉摸不透,教学培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较为陈旧,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难以理解吃透的问题较多,因此,机修钳工的高技能人员培训活动需要实现改革与创新。
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现有教育培训体制受到工业社会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效应的影响。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学员在同一时间需要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与任务,忽视了学员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员接受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区别。培训采用同一内容,统一的理论授课方式,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墨守成规的教育培训体制导致的结果是资源的浪费,是人力财力的浪费,培训效果不理想。新形势下,这种培训方式已不能适用于现代企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要能够在满足现代企业生产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培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真正培养优秀的高技能钳工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服务。
二、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创新的实践探索
(一)依据现实需要确定教材
要保障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的效果,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材作为保障。要开发出高质量的教材。相关研究人员,必须要能深入到工厂企业中开展调研活动,要积极了解现在企业生产维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机修钳工在维修过程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要根据调研情况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写。所编写的教材内容,提纲要明确,理论要点要突出,实践性要强。相关人员要虚心向公司的相关工程师及相关专家请教,力图突出机修钳工的技术重点与难点。另外,相关人员要通过调研,把企业中的一些老工人在维修过程中所总结的维修经验总结出来,能够把这些经验有效地编写到教材中去,还需要能够设置一些案例,对相关重点理论内容进行阐述。这样,才能保障教材内容质量。教材编写要能够有感性材料,有维修实践经验内容,有理论深化内容和综合技能应用内容,要保障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能够把一些工程实例贯穿到理论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去,保障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内容与提高内容的合理配比。要能够遵循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内容的的升级,使内容体现出由浅入深,有由低到高的层次来。要通过层次化的,多元化的内容设计,保障教材的质量,通过优秀的教材更好地服务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的培训活动。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是以理论讲解的方式为主开展教学活动中,这种方式的实践性差,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很多学员反映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是把握不准的,对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这样,教育培训的效果很不理想。要实现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效果的提升,创新培训教学,必须要重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要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在课堂上,可以先用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引导学生关注分析实际问题,然后,让学员学习有关知识的应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使学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的针对性强,对于提升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员有效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教师在培训中可以先引入实例,大型压力机,其主液压缸柱塞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划伤问题,要求学员能够考虑柱塞材料成本等问题,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这种实际问题提出后,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各种修复方法。然后,教师可以对学员所提供的各种修复方法进行理论阐释,使学生能够从各方面比较各种修复方法的优劣,从而选择最佳的修复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从实际,到理论分析,再回归到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实现统一,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突出互动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选择中,互动教学模式可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提升学员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培训中,教师要重视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中可以采用互教、互学、互研的方式授课,教师引导学员积极发现生产实际中,发现自己在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通过互相探讨研究的方式,通过多方积累资料,查找资料的方式,解决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一些维修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维修专业素养与能力。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维修常见丝杆弯曲的问题,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维修方法,教师对不同的压力校正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选出最优方法。通过这种互动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吸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有效丰富学员的维修知识与技能。
(四)加强课程研发
加强课程研发也是有效提升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效果的重要举措,在课程研发中,教师要要求学员能够结合自己的维修实践,总结维修经验,以论文的方式对机修课程进行总结研究。要求学员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对零件修复实例进行阐述研究。通过这种方式,使学员对零件损坏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对修复的各种方式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员的修复技能,丰富学员的修复经验。
总之,开展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活动,对于提升机修钳工人员的个人素养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培训活动,学员可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学员可以把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展示出来。通过有效地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维修方式。通过培训,学员对问题的认识更深了,并能够掌握各种机修技能,这种培训对于学员的个人发展,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69-03
在长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笔者注意到有些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分析后发现,主要是培训中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师大多采用“理论照书念,操作按书干”的灌输式注入方法教学,学员被动接受,难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训效果很理想。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两部分,笔者及团队根据其培训特点,在培训方法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如对于理论培训,运用头脑风暴法、启发诱导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对于操作技能培训,采用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口诀教学法及经验公式法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以机加工常用工种,如钳工、车工、焊工为例就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一、理论培训教学方法研究
要提高理论培训质量,必须改变教师照本宣科,学员“坐、听、记、背”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启发诱导法、问题驱动法等方法。
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就是以小组会议的方式,教师引导学员就某一问题展开思考和联想,进而提出各种设想和方案,以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由于采用集体讨论,某一个人的“想法”可能会引发或激发其他人的联想,进而又会引起更多人的联想,这样与会者相互启发,就很容易提出许多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培训中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就宜用此法,如焊工培训中的“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车工中的“降低车削面粗糙度的方法”等。
2.启发诱导法。启发诱导法,就是教师以生产实例或生活常识来启发诱导,以调动学员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如在焊工培训中讲授“焊接变形防止措施”内容时,可以以焊工操作及考试试件必须制作反变形为例作启发进行讲授与说明。又如在钳工及车工培训中在讲授“硬质合金刀具”时,可用生活中家里做馒头的过程来启发诱导讲解。我们知道,硬质合金是由碳化钨粉末用钴作粘结剂,经高压成形再高温烧结而成,并且粘结剂的量对刀具的切削性能有影响。这就好比面粉加水做馒头的过程,面粉相当于碳化钨,水相当于粘结剂钴,做成生馒头相当于高压成形,生馒头蒸熟相当于高温烧结,和面时加水的多少影响馒头的软硬相当于粘结剂钴含量多少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通过这一形象贴切的生活常识来启发诱导,学生很快地就掌握了硬质合金刀具粉末冶金的过程及不同牌号刀具切削性能不同的原因。
3.问题驱动法。所谓问题驱动法,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学员分组按“问题”根据教材或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教学中学员与学员、教师与学员可以互相讨论,教师主要起答疑和总结作用。这种培训方式的关键就是教师要预先确定好“问题”,“问题”不仅要做到难度适当,而且要覆盖相关知识面,最好还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如钳工培训中可把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工艺各归纳为一个“问题”模块;又如对于焊工培训,我们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内容,整合成二十三个“问题”模块,每个“问题”模块中包括与此相关的内容及要求。教师答疑和总结时,应通俗、直观,少公式推导,少罗列名词术语,尽量结合实际例子作启发说明。
二、操作技能培训教学方法研究
操作技能培训是职业技能培训最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培训效果较好的方法有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口诀教学法及经验公式法等。这些方法特别适合于操作技能培训的教学。
1.四阶段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是将培训教学过程分为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和总结评价四个阶段来进行的教学法。讲解就是讲解本操作技能相关的工艺知识,包括工艺方法确定、工艺参数选择、工艺步骤、规范的操作动作等。讲解时可通过说明所学内容的意义而引入新课,也可通过回忆前面学过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技能和工艺引入新课题。讲解要做到准确、生动、内容具体、重点突出。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讲解时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幻灯、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讲解时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止事故的发生(如触电等),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操作示范就是以身示范,告诉学员正确的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合理的操作方法,供学生学习或模仿。示范时,教师可先将整个操作过程演示一遍,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分解动作边示范边解释,即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应注意哪些?示范操作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局部动作到整个操作的过程。模仿与练习,就是学员通过模仿练习对教师的示范操作要领自我领会与消化,直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此阶段教师巡回指导,进行释疑解惑。巡回指导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原则,即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此时教师要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脑勤、嘴勤和手勤。总结评价是四阶段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即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与不足,以便下次做到更好。评价可采用学员自评、学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方法。如钳工培训“锯削操作”时,教师以常见的“锯木头”为例引入教学内容,讲解锯削工具、锯条选用方法、工件如何装夹及锯削操作要领等基本知识。然后将锯削操作过程示范一遍或几遍、重点讲解起锯角、锯削压力及速度等参数,接下来学员模仿锯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与学员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并加以改进。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学员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达到学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如可把每项操作技能作为一个项目,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员自己完成该项目来学会参数选择及掌握技能要领。如在钳工技能培训中,加工“四方体镶嵌块”时,就把“加工四方体镶嵌块”作为一个项目,学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咨讯(根据项目任务收集信息)、决策与计划(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实施计划)、检查评估(检查完成情况及评价)步骤完成四方体锉配训练。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项目,学会或提高了划线、下料、锉削等方法技能,掌握了平锉刀、扁锉刀、三角锉刀、塞尺、划针等工具的使用的知识与技能。
3.口诀教学法。口诀教学法,就是教师把一些难理解、难掌握要领的操作技能用简练的语言编成口诀或顺口溜来进行培训教学的方法。焊工培训中,焊条电弧焊的基本操作技能“引弧、运条、焊缝的起头、收尾熄弧、连接接头”的操作要领就可归纳成口诀:“引弧两方法,直击或划擦;运条不能急,送进、摆动、慢前移;起头引弧弧稍长,收尾熄弧填满膛;焊缝接头匀连接,头尾相接常多些”;又如焊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就归纳成顺口溜:“一嗅二看三检测,易燃易爆要专设;环境潮湿易漏电,加垫绝缘为常见;衣裤鞋套加面罩,辐射灼热伤不到;经常检查除隐患,人人都要来负责。”实践证明,该法实用易记、通俗易懂,使用起来事半功倍。
4.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就是在操作技能培训中使用一些经验公式来选择工艺参数的教学法。我们在焊工技能培训中,发现很多人不会正确选用焊接参数,特别是初次培训考证人员。分析发现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相关专业资料给出的范围太大不好选;二是学员操作技能经验不足。后来我们在培训中,采用了一些经验公式,如铸铁攻螺纹底孔直径d=D-(1.05~1.10)P(D螺纹大径,P螺距),焊条电弧焊焊接电流经验公式I=(35~55)d(d焊条直径)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经验公式法培训学员,接受能力快得多,培训效果要好得多。
三、培训教学中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1.理论培训要纠正轻理论倾向。在理论培训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学员有轻理论倾向,认为操作技能是“练”成的,如车工是“车”成的,焊工是“焊”成的等,不是靠学理论“学”成的,因此理论培训第一课就要解决这个问题,纠正这种错误观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设备所取代,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手上那点操作技艺,是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的。试想一个不懂六点定位原则、不知如何运用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来保证尺寸加工精度的钳工,来进行钳工加工是不可想象的。
2.技能培训要注意感觉技能培养。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简单地说就是操作中的感觉能力,如汽车修理工能凭听觉判断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钳工时凭手感就知道一次锉削的锉削量。所以在钳工、焊工、普通车工等以手工操作为主要技能的工种培训时,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不仅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且更要培养出一定手感,因为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这就要求学员手脑并用反复训练,最后自然会水到渠成。
四、结论
1.理论培训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师照书念,学员“坐、听、记、背”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实践证明,教学中采用头脑风暴法、启发诱导法、问题驱动法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理论培训必须要纠正轻理论倾向。
2.操作技能培训是职业技能培训最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较好的培训方法有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口诀教学法及经验公式法等。此外,技能培训还要注意感觉技能的培养。
3.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应用、研究各种培训教学方法,并灵活应用,才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邱葭菲,文建平,张迎春.焊接专业教学法[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2.
内容一:能让受课的营销员工有所学又有兴趣的培训内容
除开很多大型企业或者非常重视与长期开展营销培训的企业外,许多企业由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专员(经理)承担企业的营销培训项目,他们通常可以通过与营销部门员工交流,来了解他们的需求,但是,由于专业的限制,他们毕竟很难深度发掘他们的想法,所以,前次或几次培训后的培训信息反馈表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毕竟这些都是员工接受培训后的最真实的认识。
如果满意此次培训的内容,您最喜欢这次培训的哪些方面?
1. 渠道价格分析;
2. 销售管理、渠道管理;
3. 销售管理的内容;
4. 营销调查分析、综合评价及销售队伍的管理;
5. 无最喜欢,涉及方面都应掌握;
6. 对企业营销八个方面结合的讲解;
7. 市场细分的基础-销售者细分;
8. 销售管理的先进分析工具;
9. 每一小部分的总结启迪;
10.对品牌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利于今后对相关工作的配合。
从上面的培训反馈内容来看,由于受课员工属于中高层的营销执行管理人员,基本可以看出他们比较喜欢一些新的营销知识与概念、对营销问题的分析以及分析工具的掌握,同时作为学员,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将课堂所讲的内容,讲师能够深入浅出地进行总结,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或者说秘籍宝典,也是课堂的核心内容。
当然,上面所总结的这些,仅仅是从一次中高层营销人员的销售管理培训课程的反馈中得出。虽说能管中窥豹,但要真正了解营销人员的每次需求,我们还可试着从多次、多角度、多层级、多方面的培训课程反馈表中得出。
多年营销培训后的学员反馈总结出,实际上企业主要关注五大方面的培训内容:知识、技能、态度、团队建设与营销管理,而这五方面进行分解的话,可进行以下细化:
知识方面技能方面态度方面团队建设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知识谈判、沟通技能工作态度与事业心拓展训练营销管理模式
营销知识市场开拓技能个人能力/团队建设项目管理营销管理工具
本行业营销知识拜访技能激励与成功学领导力营销管理技巧
专门知识订单缔结技能专业准则晨会/晚会及各种会议开展办事处(分公司)管理
其它行业借用经验经销商/终端开发与管理执行力。。。。。。绩效、考核与薪酬
新知识与概念、理论时间管理上下级关系处理与沟通 组织管理及组织行为学
营销变革及态势主管管理技能老员工活化 招募、培养、训练员工
企业介绍促销技能。。。。。。 各级员工的职能
。。。。。。整合营销能力 营销工作规范化与流程
通过以上的分解,我们就能看到一个企业的营销类的培训所基本包含的内容。企业的培训专员(经理)拿着以上的这个培训需求总表,那么就心中对营销培训有底了。即使营销系统的员工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培训需求,也很难脱离以上的框框。
但是,有了这个菜单,并不就说明培训就完全有备无患,毕竟上面所说的只是培训方面,其实在每个模块下面仍存在大量的个性化内容,如新知识与理念每个企业的需求不一样,订单缔结在直销与流通销售上就会很大不同,有的企业只需要规范执行而不需要促销个人不断成功。。。。。。还有,不同的层级、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营销部门对每个模块的具体细节要求都不一样,有的员工注重技能,有的员工关心管理,有的员工必须要激励,都使企业培训更加讲求定制化。
内容二:能让受课的营销员工有兴趣又有所启迪与提升的培训形式
正如上面所说,营销培训不只是知识型的培训,受课学员也都是接受的再教育,所以,不能只作灌鸭式的枯燥的课堂教学,这就给营销培训一个很大的挑战,那就是培训形式。而营销培训课内容并不全部都是学员没有接触过的,很多本身都是从现实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员在课堂中对培训内容实际存在着很多的认知,也会产生很多想法想要进行交流,这就使互动式的案例式教学特别能迎合他们的需求。
如果满意此次培训的形式,您最喜欢这次培训的哪些方面?
1. 讲解清晰,讲解与互动交流结合好;
2. 形式及培训内容的组合游刃有余;
3. 形式新颖、活泼;
4. 用图片、图标讲解新颖、易懂,课堂活跃,易交流;
5. 气氛活跃,生动性强;
6. 组团辩论特别能激发学员的互动积极性,课堂内容更易融会贯通;
7. 启发学员发表自己看法,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很有说服与借鉴意义;
8. 团队交流,有利于打开自己思路,找到大家分析问题的方法
9. 案例具有针对性与现实意义,案例分析到位
从以上营销人员对培训形式的反馈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喜欢太多讲解,喜欢在讲师的像单口相声似的讲解之后,用互动交流来消化吸收其内容;可采用一些新颖的如抢答、辩论、竞标、图像图解、FLASH等方式来触类旁通学员应该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等内容;一定要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员的思路完全打开,有争先恐后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不能只让学员听,更多的是要他们与讲师一起想;要让学员将自己的经验奉献出来,让他们有成功表现的以及为其他学员奉献宝贵经验;案例不要太多以及与学员相距太远,案例分析要透。。。。。。好的营销培训的形式的很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学员学得不累,又能学到东西,又能启迪思维,还能与小组成员、讲师及大部分同班同学结成很好的朋友关系。
营销培训有很多门派就不说了,但营销系统员工喜欢案例教学、互动沟通交流这是营销培训的共识。很多培训专员现在也体会到了不相关的课堂游戏、讲毫无意义的笑话与故事的故作气氛调节、大声的宣讲誓言甚至喊口号与课堂激励等并不适合营销培训。营销培训的真谛在于边讲授内容与知识的同时,还要的是要让学员取得营销经验共享,而更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思考,让他们受到启发,在以后的工作中用所学技能与工具更加有效的工作,用所学分析方法与思考能力来解决问题。
将上面的内容与现实进行归纳,可得出以下企业营销培训师在培训形式方面一般能提供的几个常用方法:
方法 特点 解释
纯案例教学法 以案例的生动性吸引 用案例全线贯穿课堂内容,从而在案例中不断总结经验,启迪思维
互动与讲授结合法 以不同的互动化解讲解的枯燥 一段讲授,一段互动,互动形式不一
问题思想启迪法 学员在思考中,真正学到了东西 一段讲授后用针对性问题让学员思考,最后讲师讲解、归纳,与实践挂钩
团队分组讨论、辩论法 团队头脑激荡,学习内容易提升与更具现实针对性 大量的分组讨论之后,并且由部分组进行陈述,最后讲师归纳、总结与提升
图表、形象化课件法 课后印象深刻,课堂活泼不呆板 以内容相关的图、表、FLASH、短片将内容生动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31-03
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师资培训工作,建立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部、财政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在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支持下,我国已在近百所高校设立了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或省级培训基地。以江西省为例,目前,江西有2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养基地、8个省级基地,相关的培训已开展6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系统完整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学评价体系至今尚未形成。笔者依据教学评价的概念以及功能,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教学评价的概念
不同研究者对教学评价有着不同的理解。唐文中认为,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评价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吴文侃在《比较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学活动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服务的一种活动。李秉德则认为,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
依据上述各学者的观点可以归纳出,教学评价的过程具体涵盖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为检验目的;二是教学评价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技术手段进行各种测量;三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相关教学活动,使培训学员具备某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能力;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学评价则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评价技术手段对培训后的学员是否具备某课程任课能力进行检测,进而推动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教学评价的对象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宜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既能吸引培训学员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又能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克服自律性不高、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就应包含三个不同的评价对象:培训学员、授课教师以及课堂教学。
(一)培训学员
培训学员不仅是培训过程的主体,其行为变化更是教学效果的集中体现。故对培训学员进行全面评价是整个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学评价的核心。通过对培训学员的全面评价,可以使学员正确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的变化,也可以使学员总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教学评价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授课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员的知识,而且能够通过自身魅力改善培训学员的精神面貌、提升人格魅力。通过对授课教师的科学评价,一方面可以督促其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评价结果也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主要标志,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学工作优劣的主要方面。通过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助于针对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其结果集中体现了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对教和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诊断功能
诊断功能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同医生看病一样,通过全面的总结性考查,不仅能够了解培训学员对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对哪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而且还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激励功能
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对教师和学生起到正面的激励强化作用。研究表明,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并加以评价,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推动课堂学习。
事实证明,没有定期的评价,要让学生一贯保持应有的学习动力,是不切实际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学员,自律性不高,而且培训时间又短,对其进行科学适用的教学评价不仅会成为培训学员努力学习的推动力,而且会对课堂效果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样,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没有科学的教学评价,就缺乏动力、缺乏激情。
(三)调控功能
评价的结果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从而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测验、考试等结果来调整学习方法、改变学习策略、增强学习自觉性。
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学评价不仅为以后修改教学计划、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同时也使教学活动越来越接近预期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其他培训有极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即在培训结束后必须通过国家级或省级的某项考试,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没有明确要求各培训基地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在目前的各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学员上课不积极、培训结业容易等宽进宽出现象。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激励以及调控的功能,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对象又有着自律性不高、理论基础薄弱以及培训时间短等特征,那么构建科学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学评价体系就是必然的趋势。应以不同的评价对象为切入点,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学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一)以培训学员为对象开展教学评价
学生是教学活动评价的核心。他们不仅是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其行为的变化更是教学效果的集中体现。依据评价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evaluation)、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诊断性评价,也称前置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体力等状况进行摸底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判断其是否具有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学员不同于在校学生。他们有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个前提下,对其进行诊断性评价,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通常情况下,各培训基地可以在培训初期通过填写调查问卷来了解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以便更好地制定授课方案,确定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对培训学员进行难度较低的前期摸底测试,通过统计图表等技术手段,分析确定培训学员的知识水平层次,为今后培训的重点指明方向。
在培训期间,宜采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非正式的单元测验和作业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手段,在督促培训学员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律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过程,提升学习效果。
有过工作经历的培训学员理解力强,更容易通过对案例材料的联想、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抽象和概括,形成自己的判断。通过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的形式布置作业,或以某个论题论述自身观点作为小测试部分,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调查显示,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加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实践中受到培训学员的普遍认可。
最后,培训结束后宜采用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后置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通常以考试为具体形式。以江西省为例,2011年之前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本是以岗位培训或转岗培训为主。2011年之后,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由转岗培训转为“双师型”培训,提高了培训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需要具有工程技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那么,“双师型”师资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具备教师和工程技师双重职业素质和能力。而对于检验培训是否能够达到要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培训学员通过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和相关技能证书。在双重考核下,不仅可以提高现有“双师型”师资比例,还可以帮助改善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存在的结业考试容易、考核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二)以授课教师为对象开展教学评价
授课教师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培训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授课教师进行总结性教学评价,有利于授课教师在培训中发现自身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为更好地开展后期培训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以课堂教学为对象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结束后,应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性教学评价。由于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因此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对于课堂教学和授课教师的调查可使用同一份问卷。
结语
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对增强培训效果、培训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依据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概念、教学评价的对象以及教学评价的功能,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的评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培训学员,适合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对授课教师和课堂教学适合采用总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唐文中.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李如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张祖忻,等.教学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PDCA循环也称为戴明环或者休哈特循环,最早时候waiter shewhart在1942年提出,之后在20世纪50年代由戴明博士发表而著名。其构成要素包括: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处理(Action)。穿刺技术现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最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由于医院低年资护士较多,她们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较少,穿刺技术仍有欠缺,所以规范的对年轻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培训致关重要[1]。为此,特将PDCA培训法融入到年轻护士培训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年轻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3.75±4.82)岁,所选24名年轻护士均对本研究知情,并愿意参与。24名护士以抽签的形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名。观察组12名护士中,1~2年低年资护士7名、3~5年资5名。职称:护士8人、护师4人。学历:专科7人,本科5人。对照组12名护士中,1~2年低年资护士6名、3~5年资6名。职称:护士7人、护师5人。学历:专科6人,本科6人。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由2名高年资护士进行分组教学培训。两组培训时间均为3个月,每周理论和临床时间操作培训2学时。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后直接进入临床操作。对发现的问题给予纠正,每次培训后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经验。
1.2.2观察组将PDCA循环法融入到授课中,制定培训计划、实施方法、培训内容、计划目标,学习后直接进入临床操作。具体计划如下。
1.2.2.1计划阶段(P)
1.2.2.1.1分析现状:分析2014年6月~年9月161例输液情况,共发生穿次失败20例。
1.2.2.1.2分析原因:固定方法不正确,血管选择位置不适宜,未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注射针头选择有误,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占主要因素,总概括为护理人员因素、硬件因素和临床环境因素。
1.2.2.1.3制定目标和措施:重视培训管理,细化护理操作流程,发现护理流程中的小细节。进行操作知识培训,调动护士积极主动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并查找自身原因;制定针对中老年患者及过度消瘦、水肿等特殊患者的护理计划,提高穿刺水平;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流程及各项操作细节学习。根据制定的目标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认真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
1.2.2.2组织执行(D)
1.2.2.2.1建立PDCA循环小组。组员由主管护师、护师进行授课。培训人员通过自愿报名,在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授课形式不限,培训人员先制定授课计划严格按照PDCA循环理论的要求结合科室特点制定由简单到复杂,内容层次不同的教学计划。
1.2.2.2.2对典型穿次失败病例进行讨论,经常出现的穿次失败的原因可组织护士进行原因总结会议,通过护士的集思广益发现更多造成穿次失败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加以总结归类。由授课责任人指出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总结。
1.2.2.2.3加强制定患者个性化方案陪训,由于老年患者皮肤较为松弛,血管弹性下降,过度消瘦患者皮下脂肪较少不宜固定、水肿患者血管不明显、癌症患者长期输液血管需进行反复穿刺等因素造成的穿刺失败。
1.2.2.2.4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穿刺工具,向科室领导汇报申请适宜材料。
1.2.2.2.5负责指导人员可实现安排几个场景由护士进行角色扮演,从表演中体会到作为患者及护士的内心想法从而练习了呼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增大针头和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可减轻进进针时引起的疼痛。拔针时压迫穿刺处的收发不正确会造成皮下瘀血,皮下瘀血后静脉显露不良,为下次一穿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训练正确的拔针方法时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3]。
1.2.2.3检查内容(C) 对于培训内容由培训组长对两组人员进行不定期考核,及时给予指导。在授课过程中由培训教师对护士进行随机提问,便于了解护士掌握了多少学习的知识。在学习过程当中,鼓励护士多思考问题,多参与并主动相处解决方法,适当给予鼓励对于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可协助其进行探讨,激发护士的主观学习动力。培训全部结束后同一进行考核,采取相同评分标准,并对考核成绩给予公正的分析评价。
1.2.2.4总结阶段(A) 在PDCA循环应用的这几个月内,根据效果观察的结果,将成功的经验作为规范化的标准在科室进行开展运行。对出现的问题应进行及时处理,并提出具体几解决方法,使遗留的新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一次成功穿刺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穿刺例数152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48次,比率为97.37%;对照组穿刺例数152次,一次穿刺成功率122次,比率为80.26%(χ2检验结果=11.74,P=0.015)。
3 论
PDCA循环法培训能显著提高年轻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激发了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年轻护士在理论和技能上掌握了静脉穿刺的技巧和知识。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护士在观念上转变了过去学习的态度,认识到了一次性输液穿刺成功为科室带来的重要性和和谐的护患关系[4]。PDCA循环法通过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每一阶段结束后进行检验与评估,最后总结成果,对于遗留下的问题重新归纳到新一轮的PDCA循环中,周而复始的处理问题。PDCA循环法能够环环相连,大环套小环紧密连结,周而复始的处理问题。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提升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并使静脉穿刺流程由难至易,使静脉穿刺流程更加规范化。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20xx年度
《公司员工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总结报告》
参考资料
编 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录
XX公司年度培训调研总图………………………………………………………………………4
管理人员年龄结构…………………………………………………………………………………5
管理人员工龄结构…………………………………………………………………………………6
管理人员学历结构…………………………………………………………………………………7
管理人员培训目的…………………………………………………………………………………8
管理人员培训原因…………………………………………………………………………………9
管理人员培训时间安排……………………………………………………………………………10
管理人员培训课时…………………………………………………………………………………11
管理人员培训地点…………………………………………………………………………………12
管理人员培训频率…………………………………………………………………………………13
管理人员培训方式…………………………………………………………………………………14
管理人员培训方法…………………………………………………………………………………15
管理人员培训讲师…………………………………………………………………………………16
管理人员内部培训讲师……………………………………………………………………………17
培训项目研发有两层含义:所谓“研”就是通过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确定培训主题、内容和对象,研制培训方案;所谓“发”就是培训项目经审核批准后,项目计划书,供教师自主选择。
项目研发的第一步是要组建研发团队,团队成员既要有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也要有理论研究型的专家、教授,还要有熟悉教师成长和培训规律的培训师。我县在“多主体项目研发”过程中,组织发动了11位县级首席导师,65位县级学科培训导师,还聘请了在甬高校和宁波市师干训中心的部分专家,成立了多个项目研发团队。然后全面分析教师的个体需求、岗位需求和学校组织需求,梳理出多个主题,再结合学生和社会的期望确定申报项目的最佳内容。
在研制项目培训方案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培训目标定位,准确把握处于“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的成长需求,避免培训内容“不合胃口”和“不适应”现象的发生。其次要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教师培训的核心资源是智力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和技术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智力资源的主体,它包含培训教师、培训管理者和学员,在培训中直接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此,我们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整合。比如在《教科研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这一市级培训项目方案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分别邀请了省、市、县三级教育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和省、市培训机构的专家,以及中小学特级教师共7人,对培训内容、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进行选择和设计,还专程到杭州多次修改培训方案。同时非常重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在培训前三个月便给学员寄发培训预备通知,请他们将自己撰写的论文或课题申报书的电子稿提前半个月发给项目组,以便授课教师组织讲评和研讨。
当培训方案形成后,县师训中心要组织由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每一个项目方案进行审核,然后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即进入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管理平台,让教师自主选择报名。在项目环节,要充分强调规范性。不仅《项目申报书》的填写要规范、完整,更要十分注意操作程序的严肃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项目研发作为培训的起步阶段,直接关系到培训的针对性,起到了定方向、设蓝图的作用,如果需求定位不准确,课程与活动设计脱离学员实际,必将导致项目培训的低效。因此,只有抓好项目研发过程的管理,才能为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过程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
要保证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首先,培训方案要适合教师需求。其次,培训实施过程的有效管理非常重要,因为它既是落实培训方案的具体过程,又是检验培训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的试金石。因此,施训过程的管理也就成了培训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环节,也是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了提高效率、落实责任,我县在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中采取了项目负责人领导下的“组班教师负责制”。所谓“组班教师”即全面负责某一个培训班级所有培训活动组织与管理的专职人员,集班主任、项目秘书、信息档案与后勤管理职能于一身。组班教师不仅要负责培训班级的学员报到、培训考勤、信息报道与反馈,还要配合导师做好培训组织和学员作业的收集、班级培训总结的撰写、优秀学员的评选等工作,项目负责人和其他职能部门则做好指导、协助工作。
在首次项目培训时,组班教师要做好学员报到的服务管理工作,热情耐心地指导学员签到、缴费、领取学习资料并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对于90学时以上的长项目培训,还要做好开班典礼的服务工作;短项目,由组班教师简要介绍该培训项目的背景、概况与要求即可。
我县学科教师90学时脱产培训项目实行的是首席导师负责制下的“导师+基地”培训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由一位特级教师或名优教师作为首席导师,再聘请县内外的名师、骨干教师组成一个导师团,其中首席导师主要负责培训教学与活动安排,而组班教师则负责班务管理。
当参训学员满怀期待来到首席导师所在学校,经过简短的开班典礼后,学员先听导师的理论讲座,观看教学录像或导师上示范课、剖析教学案例。接着,导师团成员指导各学习小组进行集体备课,辅导学员独立制作课件,每组用抓阄的方法选出1~2人上诊断课。然后是分组评课,集中交流,导师点评,学员上提高课,导师再作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方面的理论引领。在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演绎,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归纳过程中,组班教师不仅要做好讨论与点评情况的记录和学员意见的反馈等工作,还要配合导师做好学员签到、联络、服务等事项。
为了便于对学员实施个性化辅导,有效促进对参训教师的个体诊断,在培训的第二阶段,要安排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到各导师团成员所在学校进行实践培训。由于分组实践缩小了规模,使得人人都有上课的机会,导师也能针对每个学员的不同情况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指导,这样还能增强导师和所在学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同实践学校及时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比如落实好8~10人的备课与休息场所等。其次,由于实践基地分散在全县各地,组班教师难以兼顾,必须要检查小组长点名、签到和培训过程记录等职责的落实情况。组班教师还要到各基地蹲点半天以上。再次,要帮助学员协调或解决交通不便等实际困难。最后,还要建立分组实践基地的联络平台。每小组至少推选一名学员与组班教师建立QQ群,把每天的培训概况和突出的亮点同大家交流分享,以便了解和掌握各组的培训动态。
培训结束时,要对培训记录、培训作业、学员小结等进行收集归档,先由各小组长收齐后交各自的学科导师审阅,然后由首席导师汇集审批。组班教师还要将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同时,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通讯员,召开结业仪式进行总结表彰,并给参训学员发放结业证书。
在整个项目培训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培训安全是培训有序进行的保障,因此,每一次培训,对有可能发生的状况我们都做好充分准备,并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如遇停电、火警、学员身体不适或指导教师因特殊情况不能到位等情况,都有应急预案来应对。
由于我县在项目实施中采取了组班教师负责制的管理形式,加上一整套切合实际的考核和培训风险防范措施,每一个项目培训都能有序、高效地开展,为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总结反思——有效管理的深化
对项目培训进行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提炼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今后的培训提供帮助与借鉴,不断增强教师培训的生命力。培训项目总结要全面、具体、翔实,主要是亮点与特色的提炼,从需求调研分析到培训方案研制;从项目申报到指导教师选课;从培训准备到过程实施;从培训成果收集整理到推广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与反思。
对需求调研分析的总结,重点要关注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否反映了调查对象的真实意愿,是否将大多数调查对象的需求纳入了培训内容。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长项目中,根据调研中多数老师的要求,我县把命题与试题分析、说课与试讲、有效教学设计与有效评课的内容确定为培训主题,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在《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培训》长项目中,则根据多数老师的需求,把一字(英语书写)与一话(英语语音)的基本功训练作为培训内容之一,学员在参训期间,每天利用中午12点到1点这段时间,在导师的安排下进行半小时的书写练习和半小时的语音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采取了“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促提高”的总结模式,即针对对每一个专题讲座、每一个专项活动,都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对满意度很低或者学员意见较集中的问题,就要启动风险防范机制,对培训内容或计划作出调整,使培训活动朝着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方向发展。项目培训的最后半天,我们还要求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收获和项目的整体看法作出评估。
每一个项目培训结束后都要写出总结报告,内容包括:①项目基本情况;②培训实施过程;③培训的效果;④培训经验与反思。在培训效果方面应包含学员的学习成果(个人成果与集体成果)和项目的其他成果(如培训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案例、自主研发的教材与课程等)。
在经验与反思方面,要着重表述项目的成功做法、问题的反思与改进的建议等。比如,我县在第一轮试点中,对个别项目过分强调精品课堂打造,忽视常规课堂研究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大家认为教师平常均以上常规课为主,在全员培训的项目中应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常规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在反思中,教师还提出,有些学科项目只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轻视备课、阅读、出题、做题等第一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自己先学会理解教材,先备课、会做题目,才能去上课。于是,在第二轮方案设计时,我们对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作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过程,从决策、执行到反馈、总结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全面提升参训教师的素质这一需求。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在服从总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满足学员的合理要求,激发学员的参训兴趣和热情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管理的效率。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每一个培训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就能探索出以项目实施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教师培训的理论与方法,为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