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6:07: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盲目的生产产品,而忽略了市场的真正需求,造成量的堆积,质却没有得到提高,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没有达成一致,企业用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企业市场部不能掌握市场的真实需求,企业生产部对生产的产品没有改革和创新,生产的产品销量低,货品在仓库大量堆积,造成企业经济的亏损。
2.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
部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顾追求产品给强企业带来的利益,忽视了对企业文化传播和企业的管理目标。在新时期经济体制不断变化,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的到改革和完善,企业应该具备社会责任,不能盲目的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社会与公众的利益。把企业生产和党的思想紧密的结合,是企业在收获利益的同时,树立诚信,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企业管理进行管理,自觉遵循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3.企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部门企业仍然实施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或效仿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没有自己独立的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没有加以改革和创新,导致企业在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中稳步不前,严重的影响企业的利益,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应该以知识理论为基础,把工商管理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管理模式,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奠定基础。
4.品牌化意识在企业没有得到重视
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约束和管理也逐渐削弱,产品样式在地域之间变得模糊起来,企业在生产产品的结构和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就需要企业在管理上有自身独特的管理模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就应该有属于自身的品牌形象,来稳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地位。但部门企业树立品牌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品牌对企业效益的深远影响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
二、提高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对策
1.企业工商管理向国际化趋势发展
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和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中国企业在国际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企业树立品牌化形象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打响我国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创建属于具有我国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火企业工商管理要实现国际化,就需要有广阔的国际意识和理念来实行企业实践和管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中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
2.加强我国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
合理的监管机制对企业工商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员工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市场的重要,企也的成功有优秀的员工的付出和努力,企业工商管理的制度是利、权、责的合体,也作为激励与惩罚的有效依据。企业管理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实施管理时有据可循,方便企业人才管理和推动企业的进步。
3.企业工商管理应注重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进行不断的维护。企业工商管理的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营销、规划和管理。能准确及时的分析企业中存在的利与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企业应加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增加企业市场竞争的薄弱环节,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工商管理贯穿于企业转型的整个过程
企业转型指的是一个企业的运营模式、与该运营模式相关的组织方式、企业的长期经营方向以及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等相关内容的整体性的转变。企业转型是企业重新塑造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将自己的社会价值提升进而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整个过程。它也是一种企业变革的行为。在经营过程中,企业通常会由于在自身所处的行业中的竞争能力降低或是竞争优势发生减退等原因,促使企业需要通过组织方式等的变革将自身在产业内的能力提升。企业还可能因为自身所处的行业发生衰退等现象致使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出现障碍,因而企业不得不使自身主动或是被动地使用产业转移等战略手段,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使自身获得新的生机。在面对这类问题时,企业能够主动预见未来,并能够实行战略转移,是非常明智的做法。然而,这也可以看做是企业的无奈之举。所以,企业在面对问题时对于风险的分析、预见以及对于风险的控制转型等对于企业自身能否获得成功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工商管理贯穿了企业转型的整个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物资管理、品牌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十分重要,每一个问题的在处理时的成功与否都会关系到这个企业的转型是否会获得成功。
三、企业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寻找并创新机会使自身的转型速度加快
创新是使生产能够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知识、技术与产品的创新速度开始日益加快的现在,企业如何获得可持续性的成长已经成为了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比管理效率的提高更加重要的课题。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使企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关键,是现代社会中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是企业本身的现状以及深化企业改革的具体的要求。然而,企业的创新不能仅仅是空中楼阁,最重要的是面对问题企业要有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工商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的转型过程中的,这也就要求了企业要在管理过程中寻找创新的机会。
1.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的创新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对现有的商品进行改进或是直接创造新的产品并对其生产过程与服务方式进行创新的技术活动。技术创新是使企业的经济得到增长以及使企业的经济获得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在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是经济得到增长以及得到发展的载体。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如何与技术水平如何,不仅可以直接决定该企业的竞争力,还在整个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定要具有先进的工商管理的相关理念,同时要坚持立足自身,寻找到与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相切合的创新机会。
2.人才机制的创新
企业应将自身所持有的传统的、原有的用人观念转变过来,将人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企业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也要坚持人力资本的观念,同时,企业要为员工不断地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让员工能够有机会学习比较先进的贸易法则以及国际规则。企业需要培养的复合型的人才,要能够应对关税与国际规则中的各种各样的变动,能够把握住市场的动向,使企业能够形成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为此,企业需要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以及较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逐步实现合同管理、竞争上岗以及公开招聘等,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庸者下、平者让以及能者上的人才管理模式。同时,还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对人才的考核结果作为相关的依据,使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能够得到切实的体现,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员工的推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将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带动起来。
3.营销创新
这里的营销创新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营销环境的不同的变化情况,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和资源条件相结合,从而寻求出营销的要素在某一问题或是某一系列问题上所获得的突破或是发生变革的整个过程。对于企业来说,营销创新是我国的本土企业在与国际竞争的环境所接轨而产生的必然的结果,同时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获得生存并能够得到发展的必要的手段。近些年来,我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开始对接,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增强,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改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的企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凸现出来,特别是企业的营销观念的落后,致使我国的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及其所使用的高超的营销手段时不知所措。企业要从自身的营销管理问题开始入手,进而对自身进行各种变革与创新。营销是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同时,企业通过营销创新,还能够对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从而使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得到提高。
绩效管理不只是绩效考评,通常应包括绩效计划和回顾,就是强调了这个互动沟通过程有两个明显的部分:在工作完成前发生了什么和在工作完成后发生了什么。但是不止这些,高效的组织利用绩效管理把企业战略和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到每个层次,保证每个团队和个人都有理解。什么是公司要求,他们为组织策略和方向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保证这些贡献一定是能够实现并且具体实施和发生。
任何一个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界定“人”在企业中所处的角色和结构,也就是说角色的定位决定了“人”将担当的功能是什么,他的能力要求是哪些。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清晰的说明期望员工做些什么,应当怎么做,在什么样的情况和环境下履行哪些职责。通过绩效规划和检讨的实施实现绩效系统的动态管理。
对于企业来讲,绩效管理系统建立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业绩,当然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其他的目标。一个设计和联系都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能够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提高员工的业绩。通过绩效管理评价结果,能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未来招聘选择、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的特定需要。同时,绩效管理系统为报酬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供应,使企业薪酬管理更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绩效管理也常用于内部员工关系的决策,比如说晋升、解聘和调动等方面的决策。同时,根据此系统评价的数据亦能够更好的激发员工潜能。
通常,你无法管理你不能够评估的事情,你也无法改善你不能评估的事情。高绩效的团队和个人都有要求明确清晰的目标,并根据此目标达成状况来衡量薪酬给付系统。绩效管理的成功关键要素是对工作流程的管理而非“人”的管理。组织的系统规划直接决定和影响了绩效目标的设定。价值产生于流程。基于此,绩效管理系统实施中个人角色的衡量关键步骤是确认KOA(主要结果范围),根据组织或部门总体绩效目标分解和定义个体“人”的主要结果范围的内容。如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可以概括为行政管理、技术发展、生产活动、销售、人力资源开发和资本运做六大类,作为经营管理的执行者或企业某项具体活动的管理者就要求用组织总体要求做指南来发展自己的KOA。利用P/I(绩效标准)和KOA进行交叉分析,能够清晰的列出和界定绩效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执行标准。例如新产品的发展要求在本年度某年某月某日前提供至少两种可供销售的新产品;该产品的研发不得超于预算值某百万的2%等。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不断检讨和持续改进的系统。在系统动态更新的过程中不断确认和改进“人”与“情境”的融合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的企业,约60%的员工抱怨不理解评估他们绩效的方法,少于50%的员工认为他们的绩效考核是公平的,不足于20%的员工抱怨他们不清楚绩效和报酬直接的联系。结果绩效管理本来是经理和员工之间的一种团队合作过程,现实中却变成了双方都有极力回避、尴尬的、承受压力的过程,或者是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追逐游戏。
为什么会这样?哪里出了状况?这要从绩效管理的定义先谈起。绩效管理是期望员工完成实质性的工作职责,明确知道完成的好是什么意思,员工和主管之间能够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但大多时候,更多的绩效管理者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认为只要建立一套绩效考核制度、表格后就能够自动达到绩效管理的效果。因此,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宽松、过于严格、主观判断、对比偏误或近时偏误等一系列的错误。员工出现的抱怨情绪也就不足为奇了。综合以上所有偏差的主要因素,主要还是在绩效管理沟通的错误。绩效管理本身是一个主管和员工持续沟通的过程,由员工和主管达成协议并保证双方者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所以,如果说企业管理从以人为本延伸到以绩效为本的话,绩效管理更是从考核管理延伸到沟通管理。
为了使组织的绩效管理能达到更高的效益,完善的绩效沟通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员工和主管之间的绩效沟通,一方面可使部属对其绩效表现好坏的原因及工作表现的优缺点有更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可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机会,以了解员工工作所面临的情况及部属需要哪些协助;同时,通过绩效沟通过程的实施,以绩效评估结果为基础,由双方共同规划未来的工作计划与绩效目标,实现未来目标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无论怎样,绩效沟通都有要把握住以下几点:1、主管要给员工回馈和肯定;2、改进与发展计划的制订;3、通过沟通使员工得到不断的激励;4、沟通住处公平而且客观。更重要的是,在沟通过程中双方都要能够放开心胸,彼此以坦诚的态度,同心协力的解决问题,以达到绩效沟通双赢的目的。
企业的绩效管理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找到“以人为本”价值体现和衡量的工具与桥梁。但无论怎样,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是无限的。怎样在以人的绩效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亦会成为21世纪外界环境变化速度超过企业内部学习速度尴尬处境下企业家的首要思考问题。二者是有矛盾的吗?我们如何选择?相信这个总是或许比讲清楚企业管理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绩效为本困难的多。因为绩效管理强调可衡量、强调时效、强调可执行。创新往往没有成功经验借鉴,它的可衡量更是难乎其难。怎么办?
回答此问题是更好办法是让我们回来看看绩效管理对“人”的假定条件。如果我们在绩效管理的假定条件是人都是没有自觉性的,所以必须要通过流程管理才能得到约束,降低人的价值,那么其实这个企业都不需要有人力资源的概念,只需要用无思想、无目的的机器人来完成就好。如果把绩效管理的假定条件界定在通过标准的制订和流程的细化是为了更好的解放人的创造性,每一个人都能够达到自我管理。每一个通过流程管理解放出人的时间价值都有投入到更多的创造和开发上,则绩效管理和创新的矛盾就根本不存在,反而成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更不会演变成一场企业伦理价值观的讨论大赛了。
1.企业不够重视
企业要树立不断进取的思想观念,不能只重视企业的生产速度,同时还要重视企业先进管理,重视制约企业发展的质量因素,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而忽略了企业管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较快,工商管理培训作为新思想、新意识,也要紧跟时展步伐,加快推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培训也要进一步加强。
2.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目前,企业虽然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认可度提高,但中小企业师资力量仍不足,因此达不到工商管理培训效果,或者效果甚微。需要成立专门的掌握先进工商管理知识水平的培训机构,并使工商管理培训知识与世界接轨,使企业员工达到世界先进管理水平。
3.培训形式有待改善
要改革传统的培训模式,探索新时期的新的培训方法,使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真正为企业发展发挥好作用,真正能指导企业管理工作实际。
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
目前,企业管理已逐步进入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时期,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调整知识结构,学习新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当代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参加学术交流
应组织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学会,参加企业工商管理专题知识讲座,参观学习,研讨等活动,还可以进行专著编写,翻译外文,交流各种信息,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3.参加继续教育
通过继续教育可以使企业工商管理人员改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参加自学考试、高等院校深造、假期函授培训、集中脱产基本技能培训等。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较快,要想与时俱进,防止知识老化,提高自身素质,就要不断学习和创新。通过继续教育,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Ballard.LeanProjectDeliverySystem.[J]LeanConstructionInstitute.2000.9
「6HermanGlennBallard.TheLastPlannerSystemofProductionControl.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2000.
Abstract:Thematerialcosttakesupagreaterproportionin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throughreducingthematerialcosttoreduce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andLeanSupplyManagementisoneeffectivematerialmanagementway.Thispaperfirstlyanalyzedthedisadvantageoftraditionalconstructionenterprisematerialmanagementpattern,basedonthisfoundationproposingmaterialleansupplychain;secondlyanalyzedthefoundationofmaterialleansupplychain:constructionenterpriseinformation,constructionprocessesreengineeringbasedonleanconstructionandleanconstruction;thirdlyanalyzedthemodelandkeyfactorsofLeanMaterialFlowManagement;finally,givesomeconstructiveadvicetoimplementthematerialleansupplychain.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LeanConstruction;LeanSupply
作者介绍:
1.中小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人才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并知晓与企业有关的法律的综合型人才。他们的能力主要分为2大部分,首先是理论知识体系部分,不仅要理解当前主要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的重点理论还要知道当前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并且掌握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商法等。其次是技能体系部分,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管理方法,能够收集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领域的信息并以此做出建议,能够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判断并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些均属于工商管理人才的必备素质,但是,由于工商管理人才的专业性非常强,针对不同的社会需求那么培养的重点也会发生改变。具体以那些知识的培养为主还要视市场而定。国企由于规模庞大、生产任务繁重、人事关系复杂导致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形。即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起到决定性作用,制定本企业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大量的低级工商管理人才具体负责管理政策的执行,起到一个基层管理的作用。而中层工商管理人才则负责对低级工商管理人才的效率和效果进行监督,收集信息并向上报告以及处理紧急事件。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各司其职的系统。对于这个系统而言,它所需要的不是有特别思想的管理人才,而是一名良好的执行者。因此,对于国企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其社会性、语言表达和组织以及配合与执行能力。事业单位要从整体上和政策方面对所管辖的范围内的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收集管辖区域内的企业的经济信息以及据此判断当前执行的政策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正式事业单位的这些工作内容,决定了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好的法律基础,同时也具有较为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要有实际调查的能力。中小型企业来讲,它们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与国企和事业单位有极大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中小型企业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并不突出对某一方面专业的要求。中小型企业的要求与其企业规模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资源非常少,为迅速发展企业规模,它们往往倾向于人员的一专多能。一般而言,一专多能的人才需要昂贵的雇佣费用呈现出人员性价比的降低,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都是非常细微琐碎难度低的问题,因此,这就降低了对知识的水平高度和技能熟练度和专精度的要求,但是对知识的广度和技能的种类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人员少,因此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无需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组织手段,采用已经成熟的方法即可。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所需人员的知识的需求。中小型企业所需的人员少,但是平均到每名管理人员身上所要做的工作却并不少,因此,管理的效率非常重要,这就提高了管理人员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实际组织经验的要求。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层面十分复杂,既涉及到高级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又涉及到基层的人事管理,那么,管理人员对复杂信息的处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就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这不仅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该工商管理人才的事业发展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2.如何用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小型企业工商管理人才
中小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特殊需求对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以往的教学中,侧重的是对国企和事业单位所需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但是,现在的市场需求促使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包括延长学生的实践时间,增长其相关的工作经验,还包括采用案例分析和模拟情景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感性认识。同时,学校也应当锻炼学生对工作报告进行总结发现问题的能力。
作者:邹旭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转换到商战中,正者,也就是常规产品、传统款式、已有市场以及通行的营销方式等;奇者,就是不断推出新产品、翻换新款式、开拓新市场、变换营销方式等。中小企业固然要让有市场的常规产品形成规模,筑牢原有的营销网络,唱好自己的拿手戏。
但是,市场风云变幻,况且同一领域的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档次往往差异性不大,又在同一市场内抢吃同一个蛋糕。如果只知道守住“正”地,固步自封不创新,“正”地是不可能固若金汤的,不是坐以待毙,就是被拖垮。
因此,必须善于运用奇正策略,学会度势控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权变来制胜。要设立研发机构,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获得产品技术上的提高,不断推出市场需求、款式新颖的新产品,采取别出心裁、出人意外的新举措,开拓新兴的、有潜力的新市场。
当然,“正”与“奇”是相对的、辩证的关系,一件产品最先研发出来时为“奇”,待其他企业相继模仿后则变为“正”,就需要用更新的产品来开拓市场,使“正”又转化为“奇”。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运用好奇正策略,“奇正相生”,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发展壮大。
二、扬长避短乘势而行-善于运用聚焦策略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多个方面都有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难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及大型企业,形不成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战略所要求的经营优势。所以,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坚持“有所不为而后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或者谋求成本领先地位,或者争取产品差别优势,如有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在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后,要乘势而行,努力使聚焦策略不断取得战果,使企业在该目标区域内呈鼎立之态,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避实击虚乘虚而入-善于运用虚实策略
中小企业面临竞争压力更大、危机感更强,因而也更需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组织构架精干,管理层次少,运行机制更为灵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适应性和承受力、应变力也较强,在经营上更有弹性。
所以,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密切观察竞争对手,分析研究市场态势,采取避实击虚策略,避竞争对手长处之实,击竞争对手短处之虚;避市场饱和之实,击市场空缺之虚。注意寻找大企业不愿或不能进入的,企业自身有基础而又能发挥专长的市场空档;注意抓住当前一代产品开始衰退,后一代产品尚未投入之时而出现的产品空档;注意捕捉一些大型企业往往求助于社会分工协作,希望其他企业帮助从事加工业务而派生的介入空档。中小企业要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走“小而专”、“小而特”的发展路子,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实”。
四、见缝插针乘隙而进-善于运用穿插策略
同一行业、同一领域,往往分布着大、中、小不等的企业,它们在同一市场中竞争赛跑,企业之间实力很不均衡,起步又不一致,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但是,市场不怜悯弱者,不相信眼泪,它遵循的是适者生存、强胜弱汰的规律。在竞争中,中小企业由于势单力薄,肯定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抗衡,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企业似乎在大型企业的巨大压力中生长,而小企业更是在大、中型企业的夹缝中生存,时时有被碾碎的危险。
因此,明智的企业应学会运用穿插策略,利用市场竞争的“空隙”,见缝插针,乘“隙”而进,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如在市场竞争中无意与大型企业正面碰撞,应采取迂回战术,避开锋芒,不能硬碰蛮撞。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才能在大型企业包围圈里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
五、抢占先机以快取胜-善于运用快反策略
市场往往是以快取胜的。谁先研发出新产品,谁先满足需求,谁先抢占市场,谁就能在市场角逐中掌握主动;同类、同质、同价产品,谁先把它投放市场,谁就能控制市场制高点,其他企业若想拿下这制高点,就得花几倍、几十倍的力气,投入几倍、几十倍的费用。先处战地,捷足先登,靠的是速度,中小企业发展自己,必须运用快反策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要重视对市场的分析研究,随时掌握市场脉搏,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对市场要有一种特有的嗅觉,增强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及时捕捉先机;
要注意发挥其灵活善变、船小好调头的长处,做到兵贵神速,在抢抓机遇中赢得主动权。只有这样,企业的潜在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和竞争优势。
在以“经营顾客关系”为核心的企业,顾客不再仅仅是营销的目标和对象,而是营销的参与者,并且是启动和控制营销的决定者。顾客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利润的源泉。经营顾客关系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企业与顾客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友好关系,把顾客培养成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好顾客。经营顾客关系是时代的产物,概括起来说,经营顾客关系产生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长的极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随着人口过度膨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阻碍制约作用,对社会生活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实施了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很大成效。这表明新世纪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人口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形下,对于众多的企业来说,追求顾客数量的增长已不可行,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追求顾客质量的提高,而要提高顾客质量,企业就必须重视经营顾客关系。
目前,我们正处在商品丰富、多数产品市场饱和的后工业化时代,到处商品泛滥、型录充斥、卖场林立、品牌满天飞。以过剩为标志的买方市场已经到来,形成目前消费者对整个市场极度繁荣而眼花缭乱,再加上各种商品在技术、质量、价格等要素上的同质化而无从挑选,从而使顾客越来越挑剔。现在顾客绝不会因一个广告做得多而盲目冲动购买,这使得许多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感慨:生意太难做了,顾客太挑剔了,赚钱的买卖太难找了。企业的营销人员只有提高顾客忠诚度、留住现有顾客,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求得生存与发展。
2.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化
伴随新世纪的来临及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化,企业经营者们逐渐品味到了市场竞争的酸甜苦辣,一些优秀的企业发现自己不再优秀,而另外一些企业则发现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
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使自己屹立潮头呢?这成为厂商心中“永远的痛”。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光靠差异化营销或技术营销、降价打折等老套的做法已无多大作用。新世纪企业间竞争的实质是对顾客的争夺与占有。如今市场上不再是以“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来一决雌雄,转而依靠“顾客占有率”及“顾客维系率”来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人口增长已达极限及商品泛滥的环境中,要获得顾客,只有从竞争者那里去抢夺,只有减少竞争对手的顾客占有率自己才能成长,而成功需依赖对消费者高度的关切,并发展突破性的工具与技巧,将与顾客的关系扩展至最大。
3.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一方面使得消费者可以极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消费者的选择性大大增强,主控权也已经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他们遵循的购买原则是“你的产品不是物有所值,我不买;你的产品不是正宗的,我不买;你的服务让我不满意,我不买。”总之,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不再会盲目冲动购买一个并不熟悉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由于有众多的选择而变得越来越喜新厌旧,没有品牌忠诚度,不会长久使用一个品牌的东西,他们希望经常换品牌,尝试各种新的产品。
4.消费价值观的变化
如今,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仅靠产品本身功能特点已很难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已从理性消费及感性消费时代过渡到感情消费时代,现在的企业要明白:顾客买的不只是产品,他们买的是“经验”——产品包装、顾客见证、服务、公司形象和设计等,他们更看重在整个购物过程中的愉悦感受,尤其是商品的附加价值。“感受”好与坏,已成为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购物的标准。一般来说,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并不是买它的价格和使用功能,而是要感受那种令人愉悦的“全新感受”。
在理性消费时代,旨在提高产品品质的质量管理战略得到超级发挥。在感性消费时代,旨在树立企业和品牌形象的CI战略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消费者已步入感情消费时代,CI战略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企业呼唤新的战略诞生,以“经营顾客关系”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应运而生,它满足了感情消费时代消费者的价值需求。
二、经营顾客关系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经营顾客关系理念是时展的产物,是应时而生的,它是公司或企业成功的致胜法宝。具体,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说来,经营顾客关系可以给企业带来如下几方面的价值:
1.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这是经营顾客关系给企业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今天这个市场疲软的年代里,追求顾客忠诚度成为商业中永不过时的哲理。麦克尔管理咨询公司的副总裁鲍伯·威伦德说:“规程发生了变化,产品来了又去,今天的商业价值是以与顾客的关系来衡量的”。
提高顾客忠诚度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与销售业绩。美国商业研究报告指出:多次光顾的顾客比初次登门者,可为企业多带来20%~35%的利润,固定顾客数目每增长5%,企业的利润则增加25%。顾客忠诚度的提高,不仅可以使顾客重复购买,而且可以产生口碑效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惠顾,使企业的业绩得以增长。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还可以降低顾客的损失率,减少顾客的流失。据研究表明,公司减少5%的顾客折损率,所带来的利润将增长25%~85%不等。一家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银行发展速度是同行的2倍,这样的业绩得益于公司把顾客折损率始终控制在5%以下,是同行业平均顾客折损率的1/2。
提高顾客忠诚度还可以增进企业与顾客间的友谊与交流,拉近营销人员与顾客的心理距离,并可从中了解到顾客的真实需求及需求变化,把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从而为顾客提供适时的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2.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新世纪企业竞争根源就是对顾客的争夺与占有,如果你能比竞争对手先一步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真正关怀顾客,一旦顾客在你这里获得了高度的满足,他们就能放心地从你这里购买商品而不会被任何竞争对手“挖走”,使你在竞争中获胜。
因此,经营顾客关系会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越牢固,企业的地位也就越稳固。
3.提升销售业绩及增加利润
企业致力于经营顾客关系,一方面可以留住老顾客,使顾客重复惠顾,增加购买次数与购买金额,这意味着由竞争对手处偷取市场占有率,从别人的手中赚取营业额,并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80%的销售业绩来自于20%的关系户,一个老顾客比一个新顾客可为企业多带来的20%~85%的利润。另一方面可以赢得口碑宣传。在美国,20%~40%的银行新客户是通过顾客推荐赢得的。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利用交叉销售来提升销售业绩。如果企业可以让只买一种产品或是品牌线上的某一类别产品的消费者来买两种,或是让只在一部门购物、或只在你购物中心的单一店面购物的来宾多逛一家店的话,你便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加倍的业绩。利用交叉销售提升业绩及维系顾客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亚马逊书店,该书店从销售书籍开始,紧跟着是销售CD、录像带,然后是芭比娃娃。
4.降低营销成本
据美国管理学会估计,开发一个新客户的费用是保持现有顾客的6倍。新顾客不仅开发费用高,而且成交机会也少得可怜。平均而言,将产品或服务向一位曾经成交的旧有顾客推销的成交机会却有50%。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维系顾客,防止顾客流失。若是流失一名最好的顾客,企业要多花7~10倍的力气去寻找一名替代顾客,或找更多的普通顾客来弥补业绩及利润的损失。有家公司最好的顾客平均消费为3500美元,而普通顾客平均消费为275美元。该公司每次只要损失1名最佳顾客,就要找到13名普通顾客才能弥补那3500美元的业绩。想想看,这需要耗费多少成本啊。
5.提高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度
经营顾客关系的前提就是要了解顾客,时刻关注着顾客的需求变化,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经询顾客意见,把顾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及时反馈到企业顾客数据库中,企业对市场信息反馈越迅速及时,就越能有效地解决顾客的问题及抱怨等。更好地服务顾客,最重要的是还能挖掘潜在的需求,开发出顾客乐于接受的新产品或新的服务项目。
三、如何经营顾客关系
1.搜集顾客数据,建立顾客数据库
在开始接触顾客前,要通过市场调查等途径了解顾客,搜集顾客的有关数据及信息,顾客数据库一般都必须包含这样的信息:顾客是何许人也,顾客想付多少钱,顾客现在使用什么样的产品,目前的趋势怎样,顾客寻求什么样的特性和利益,顾客从何处购买,顾客为何选择我们的产品而不选择别人的,顾客的欲求是什么,何时会有欲求,如何才会有欲求及肯花多少钱来满足欲求等等。企业收集到数据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检查、挑选、巩固和更新,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与及时性。
2.识别、挑选顾客
经营顾客关系理念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定义你的顾客”。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你的顾客,也不是所有顾客的忠诚度都要提高,你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关注的只能是可以为你带来效益的顾客。企业要争取的顾客应当是能给企业最大启发的顾客;是教导企业如何超越现有产品和服务,提供最大附力口价值的顾客;是能提出挑战,让企业想出办法后也可以嘉惠其他人的顾客。
企业可以通过RFM分析法、同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工具从顾客数据库中挑选出对企业有价值的金牌顾客和潜在目标顾客群。
在识别挑选顾客前务必对顾客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且要视自身及市场竞争状况等条件而定,切不可好高鹜远,盲目求多求大,把所有的消费者都视为自己的潜在目标顾客,要仔细分析顾客需求及其购买模式与消费偏好,集中力量经营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
3.与顾客接触联系
大部分的业主认为,关系建立的过程始于第一次的交易及为资料库获取姓名的行动上。事实上,企业在与顾客进行第一次接触时,要做的应当是了解顾客,知道顾客是谁,购买满足了什么需要,以及产品或服务有什么利益可以让顾客感到兴奋,顾客还有什么未满足的需求及不满的地方等。
如果企业想与顾客达成交易或与他建立长期的关系,第一次接触务必要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此就有必要在顾客身上多下点功夫,接触管理也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接触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头戏,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管理好接触点的员工,确保每一个接触点传达的信息一致性、利益一致性及服务的统一性。因为真正的决胜,发生在第一线员工与顾客面对面的那一刻。一个汽车制造商曾计算过:经销商的服务部门每销售100万件产品,就能与顾客产生500万次的接触机会。如果这其中的一些接触效果不佳,反过来将影响顾客对你的产品的接受程度。如将损的部件迟迟不到,各处的服务标准不统一,或对顾客的不满置之不理,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与顾客的关系。
除了可以通过接触管理取得初次接触的有效性外,也可以通过非销售性沟通和向顾客提供免费服务、保养、小附件等方式来减少顾客心中的疑虑,最重要的是可以建立潜在顾客对企业的信赖,这样顾客才会来买你的东西,从而取得初次接触的成功。同时也可以通过免费试用,提供五条件退款保证,借助于知名顾客的使用事实来增加顾客的信赖,展示公司的实力以及对此项产品或服务的关注等途径来降低顾客购买的风险,以达销售及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
4.维系巩固顾客关系
顾客维系的秘诀就在于与顾客建立一种有价值的永久关系。顾客若要与其他公司拥有同等的关系,必须耗费成本重新发展关系,这是成功最重要的秘密。企业若想与顾客长期合作交流,必须让顾客从这种关系中受益,得到一种独特的、附加的价值。如果业主能持续让顾客对其购买的决定感到满意,顾客就会一直购买其品牌或在其商店里购物,要不断地让消费者有这样的感觉:只有购买这个品牌,才会得到额外的价值,这是别的晶牌办不到的。
建立持续性的对话,了解顾客的关系中到底看重些什么,由此创造规格化产品及服务的组合,以增加附加价值,由每一次的接触或是从顾客的角度进行正面沟通,便能将提供给顾客的价值扩充至极限。
一、利润库的概念
利润库(profitpools)是指行业价值链各链结点所产生的利润总和。运用利润库分析法的目的是研究行业总利润在价值链各节点的分布情况,并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不论处于行业价值链的某一链节,还是跨越若干链节,均应从利润库的分布情况出发,并结合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及拥有的利润库份额,研究行业价值链中其他有利可图的价值活动,寻找发展的机会,作出放弃或开发其他链节的决策。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和预测行业利润库的变迁,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美国汽车制造业于1996年产生了约1.1万亿美元的收入及440亿的利润。该行业的价值链包括:汽车制造、销售、汽油零售、保险、售后服务及租赁等链节。通过利润库分析法可以看出该行业的收入与利润的收入是不均衡的,汽车制造及销售链节产生了总收入的60%,然而其拥有的利润却不足行业利润库的5%;而汽车租赁却仅以约0.8%的总收入拥有了超过20%的利润库份额。透过对价值链各节点利润库分布的分析,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纷纷跨越其自身所处的节点,为顾客提供汽车金融产品(包括汽车保险、担保、租赁等)。福特公司在过去的10年中将近一半的利润是来源于为顾客提供汽车金融产品,而其收入仅占其公司总收入的20%不到。
在考虑外部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可能导致行业利润库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以较小的市场份额占有相对较大的利润库份额,以较快的行动为控制即将由于行业变迁而产生的新的利润库做准备,这就是利润库的基本管理思想。
二、利润库分析法的优点,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传统的价值链管理思想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运作,要求企业通过实施低成本及差异化的生产战略来树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思想也有其局限性:过于注重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了长期利益驱动下增加成本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价值;过于强调通过增加收入额及市场份额来增加企业的价值,忽略了总收入及市场占有率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利润的增加,将扩大市场占有率与扩大收益的关系本末倒置;过于关注企业在其自身核心业务的运作,只限于对其所参与的链节进行分析,而忽略了从行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待其所处的地位及所拥有的利润库份额,未能将本应纳入其分析体系的相关业务及实体进行全面的分析;过于注重资源在价值链上的纵向流动来谋求利润,而忽视了价值链的复杂多变性而对行业的利润结构产生的不确定性。
利润库分析法从战略观点出发,研究如何创造并拥有更多未来的利润,认为企业收入额的扩大及成本的压低并不是战略性因素,企业的战略目的应是拥有更多利润库份额,因此企业应从利润的分布来看待行业的价值链中现有或潜在的有利可图的价值活动。利润库分析法不局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管理,而是从了解所处行业的全景山发,决定最佳的资源配置,以实现对利润库最大限额的控制,这是利润库分析法的出发点。
利润库分析法重视价值链的复杂性、动态性及不确定性的影响,同时考虑资源在行业价值链上的流动所产生的竞争态势的变化及对行业利润库结构的影响,使价值链管理思想可操作性更强。利润库分析法既强调对现有行业价值链中占有最恰当链节点,更强调通过对行业客观运行状况加以考察,在复杂的系统中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有用信息,超越现有,准确预见未来市场利润分布之所在,为即将发生的经济环境的变化早做准备,为未来竞争创造优势。
三、利润库分析法在战略管理中的运用
1.企业资产重组的决策。传统的财务管理及管理会计理论在进行企业间的债务重组决策时,往往过于强调采用过去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作为决策依据来对重组后的新企业的盈利能力加以预测,从而进行决策。这样的并购决策往往会忽视由于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价值链上利润分布的变化,从而导致决策的滞后性,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潜在的价值危机。利润库分析法认为,资产重组应能使企业在经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后产生出“1+1>2”的效果,因此重组的关键是要随时反馈行业利润库的变动,并采取相应的重组措施,不使重要的利润库旁落。
传统上,美国医药业的大部分利润来源于两种经济活动:研制新药并保证医生开出处方使用新药。对新药品的专利权保护避免了价格战的发生,同时保险公司承担了病人大部分的药品费用而使病人对药品的价格不敏感,医生可自由选择开给病人的药品品牌。该行业独特的结构使药品制造商只需对医生实施一定的营销策略便可保证拥有丰厚的利润。因此,医药品制造商的利润远远高于医药分销商,即使最大的药品分销商也由于对市场缺乏影响力而难以威胁制药商的利润份额。进入20世纪90年代,医疗改革的出现导致该行业的利润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药销售管理商(PBMs)进入该行业,为了给病人控制成本,会建议医生开出一些具有同等效用的平价药品来代替高价药品;PBMs对选择药品的影响及向病人直接提供关于购买药品的信息,直接威胁到医药业原有的利润库结构。如果PBMs能成功地控制药品成本,利润就将从制造环节流向销售环节。美国的医药巨头LILLY公司预感到了潜在的利润库结构的变化,不惜花费巨资并购行业中的药品分销企业,从而保证不因利润库结构的变化而威胁到企业将来利润库的占有份额。但LILLY在并购当时的市场分析认为,以40亿美元的价格购入一个仅产生年收入1.5亿美元的企业是不明智的,并因此导致公司的市值发生了约20亿美元的减值。但在事后通过利润库分析法认为,LILLY将来所获得的收益必将远远大于企业现在所发生的并购成本。企业在资产重组决策时,运用利润库分析法进行研究,必须清楚其目的在于保持或增加利润库的份额。企业若能保持拥有相当的利润库份额,就能影响到利润在其竞争对手之间的分布,随时掌握主动权,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变化,都可立于不败之地。同样,由于无力进行重组来扩大其利润库份额的企业,亦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在本企业内部减少不产生价值的环节,或减少行业价值链在自身可能运行的环节,或在自身业务的基础上扩大部分经营范围,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库份额。例如,婚车租赁公司可提供随租其他婚礼用品等业务,来扩大婚车租赁链节利润库份额。
2.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的选择。现代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必须立足于为顾客创造价值,才能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只有通过市场及时反馈的信息来了解顾客所需,并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努力降低自身成本,才能真正做到为顾客创造价值。商业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及时获得市场反馈的信息及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尤其对处于竞争激烈、缺乏利润的价值链节点的企业,运用利润库分析法,能够对现有顾客群体进行细分,寻找最具盈利潜力的顾客群,并为之创造价值。美国的戴尔公司竞争于计算机行业中最缺乏利润的硬件生产业环节,但其以利润库管理作为其指导思想,采取了以下措施,(1)采用不同于行业内标准模式的直销手段,消除了公司与消费者间的流通环节,从而拥有了部分本应属于分销商的利润,扩大了其利润库份额,同时也以较低的售价真正实现了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目的,保证了公司价值得以不断增长。(2)通过直销的手段直接与顾客沟通,通过对顾客群体的细分,将业务侧重于最具盈利潜力的顾客群,即通过对本环节利润库来源的分析,将资源集中投放于最能产生利润的顾客群,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果。例如,其尽量避免那些期望可获得免费服务的入门级顾客,尽力吸引本身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技能的顾客,因为对这部分顾客可以不需要作大量的普及性宣传,只需进行一些必要的宣传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无形中节省了大量的营销费用。通过以上措施,戴尔公司不仅取得了9%的税前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数的3倍),而且企业的规模也得以不断地扩大。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管理
要弄清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弄清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入手。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定义如下: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认识。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地以信息为依据采取行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MS)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从目前已经大量应用的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
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
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从以上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作用。
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与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问题。
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赖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作用。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程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问题,重视人与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如果不拿出来与他人共享,将导致:(1)核心信息掌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2)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3)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
最后,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与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与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与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杰,沈英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概念、发展、问题及研究方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1.9
1.1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培养目标是立足于宁波乃至浙江中小型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营销、综合管理岗位。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一一对应,岗位需要相应的基本技能才可以胜任其工作,通过分析调查,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有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处理等。
1.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能力目标分解为,使学生能够处理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岗位工作职责识别,预测企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状况,能够根据区域企业背景资料为企业进行简单人力资源规划,能够为企业常见工作岗位编制工作规范与任务说明书,能够编制、起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需的相关文本,招聘简章、应聘申请表、面试相关表格、录用通知书、劳动合同、工资报表等,能够根据企业招聘计划要求设计招聘测试方案,能够参与模拟招聘,妥善地处理与应聘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企业及岗位的背景资料设计绩效考核方案,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企业及岗位的背景资料设计薪酬方案。同时通过一体化设计使学生能够处理个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包括能够为自己及他人进行素质测评,能够为个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能够制作规范的求职简历。
1.3通过分析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知识目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基本术语、理论,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工作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员工招聘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员工培训的方法与技巧,掌握企业绩效和薪酬设计的要点,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文本的格式内容。
1.4课程素质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设计与学习实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与人合作沟通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具备良好的成本观念、时间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敬业爱业、乐于奉献,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培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岗位需求的学生的关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应以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选取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知识构建,完成任务”这一行动体系组织各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然后完成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构建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达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二、构建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途径
(一)加强管理人员对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者和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其必须加强对企业信用度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企业信誉,使企业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稳定发展。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风险管理是其核心,但对于复杂的风险管理来说,由于涉及专业和众多因素,因此仅靠一个部门无法实现完善管理。并需将企业业务和管理融入到各个部门之中,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并出台相关准则和奖惩制度约束部门行为,提高各个部门的管理效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工商管理人员应加大风险管理的投入,建立全方位的工商部门职员之间的协作模式,并且增加企业信誉构建方面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服从管理,提升其思想高度,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这是构建工商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员之间共同努力。
(二)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信息的更新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其效益。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超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因此,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在企业内部独立存在,而不是依附或从属于其他部门,并且部门及部门人员的职的调查、分析以及执行。确保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掌控,对待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预防政策,如针对企业销售业绩低下问题应全面排查企业人员的诚信问题,针对现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使销售人员与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之间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提高工商管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由于工商企业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有助于企业人员建立共同的目标。当然也要求管理人员不断的通过学习或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重视个人信誉的重要性。
(三)推行资信管理制度推行资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是企业信用管理系建立中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客户资料的收集是重点,只有企业了解客户具体信息,才能以客户为基础推行自信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客户资料管理库,并不断开发新的客户,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也就是说,自信管理制度的推行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得即时的客户信息,企业可利用合法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对企业客户进行调查,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通过建立工商企业的内部授信制度,考察合作客户的赊销条件。正确了解客户的信用额度,并以此作为向客户发放贷款的依据,降低工商企业运营风险。企业可对客户近期及以往的交易记录进行调查,建立专门的审查部门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四)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客户是企业服务的目标,也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来说,其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客户满意度。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应建立客户档案,并对其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认真分析客户的品质,信用度以及还款能力等方面内容,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一般,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应建立在分析客户需求和整理客户基本信息基础上。客户信用分析可按月或按季度进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合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