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升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3 16:07: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提升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师提升计划

篇1

以教育工作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做一个好老师宗旨,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工作目标

1、树立理想信念,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2、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基本素质,以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赢得学生的好评。

3、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

三、思想方面

自己努力按照“好老师”的要求努力工作,把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放在自己的工作首位,记录政治笔记,提高觉悟和意识。特别要注意结合某某某大、某某届某中全会、某中全会精神,领悟党的方针政策,关注教育发展的形势,当好学生的追梦人和圆梦人。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重点要注意廉洁从教,克已奉公,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误人子弟,要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四、个人业务

1、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提高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4、向老教师虚心求教,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活学活用到教学中来。甚至要不耻下问,深入学生,体会他们的学习认识和接受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五、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井然有序、包容性大,信息量多、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其的效用。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作到课前再备课,重点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学软件的操作过程,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课中全神贯注。处处体现专业特色,用内容代替老师的指令,求知欲就是他们出发的号角,让学生始终处于欢快氛围中。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用热情贯穿课堂始终、解决枯燥的教学于快乐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的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本学期我还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1、平时积极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上课质量。

2、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于教师相互切磋教艺,资源共享。

3、教研活动是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学习、培训:参加专家讲座、向优秀教师学习、互动式讨论、自主学习、参与式学习、自我反思等。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我20xx年的个人工作计划,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并加以监督。

中学教师个人提升计划

我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形式,对我们教师自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现以“创新精神、创造潜力、不断发展自我”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我们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潜力十分重要,特为自我定以下中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首先认真学习政治法律。政治道德素养是一个人务必具备,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做基础。因此,我要高标准、严要求。此外,我觉得还就应认真学习各项法规,用法来保护孩子的各项权利掌握各项规程、纲要,及时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和需要,热爱自我的事业。

其次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和学科教育两个方面的专家。既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又要有学术的前沿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教师应把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自我的工作和学习积累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材的运用性,以及英语学科“语言交际”的学科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进度的实施。

二、教师个人业务工作计划

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我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我的课,并能在自我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我。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我的管理潜力。自我在工作中曾得到学多教师的帮忙,与每位教师团结一心,体现教师师德,互帮互助。深化课改,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生活化、情境话”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解决教改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三、加强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提醒自我要为人师表,所以,在专业方面不断充实自我的,严格要求自我:抽出业余时光,在语言潜力,专业潜力和书面表达潜力上训练自我,争取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

四、提高反思性教学潜力

要积累教学智慧,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或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只有透过理论思考、观摩讨论等方式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更加完美。

五、用心参加征文活动

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用心参加学校以及报刊上的征文活动,只有不断总结自我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理论,不断参与各种活动,才能找出自我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成长起来。

六、学习进修方面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每学期至少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潜力。用心参加举办的各种讲座,定期进行相互交流研讨。认真贯彻落实听课评课制。珍惜每次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制度,并写出感想及反思。

当然,还要严格出勤,做好其他工作。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中学教师个人提升计划

一、思想政治方面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学习体会,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热爱自己的事业,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把学校看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对学生一视同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2、加强学习交流,提高师德修养。

本学期,我将通过网络、刊物等渠道,搜集名师的事迹材料,认真学习体会他人优秀的教育经验,在名师的引领下,进一步用爱心、耐心去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在班级工作中如有不懂的地方,及时虚心的向周围的老师请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科技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更需要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我会继续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法和教法,研究教材重点与难点,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把一些好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要提高学习成绩,学困生是关键,我准备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努力缩短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实后盾。

4、常规业务方面。

力争按时完成各项任务,认真备课,为40分钟的课堂教学做充分准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及时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

篇2

二、工作思路

1、建设一支队伍: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艺术管理实效,做到人人抓德育,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作为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员德育,人人有责”这就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在大家的帮助下,上学期德育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但是在纪律管理、校园卫生等常规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希望本学期大家能够进一步增强“全员德育”的意识,看到违纪行为都能马上去制止,在卫生保持等方面能做到率先垂范,坚持下去,相信我们的学生纪律会有很大好转,教学楼内会变得安静、井然有序,我们工作环境、学校面貌都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2、贯穿一个主旋律:引领幸福与坚持规范有机结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成立我校德育课题组,全面实施我校的特色教育——树鹰教育。

3、强化一项工作:加强对学生日常规范教育,加强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4、重视一种教育: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儒雅、仁爱、正义、礼貌、聪慧、诚信的博大情怀。

5、重点开展一些活动:即班队活动,校园科技、文体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演讲会操健美操比赛活动等。

6、营造一个环境:继续加强班级、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7、树立一批典型:评选表彰阳光家长、阳光班级、阳光班主任、阳光少年。

三、 20xx年德育工作要点

二月份:常规教育月(坚守纪律 严格规范)

1、举行“引领幸福 坚持规范”开学典礼,进行纪律、礼仪、安全教育。

2、召开“坚守纪律 自我管理”主题班会,整顿校容校貌。

3、召开期初级部长会议,制订德育、少先队、班级等工作计划。

4、进行20xx年春季留守生和乘车学生摸底。

5、召开安全卫生执勤人员会议。

6、进行期初班容班貌、板报、小明星班级文化评比。

7、班内实行自我管理评比细则,评选第一批五星文明管理小队。

8、进行儒雅教育:雅标——路队整齐,路诵响亮,精神抖擞;动作协调,步调一致;班内没有违纪记录,卫生保持好,优胜者评选为儒雅文明中队。

三月份:感恩教育月(举止文明 风范儒雅)

1、举行三八节感恩教育活动,参加县妇联汇演。

2、大力开展“四静”、上课“四不准”活动,进行儒雅教育

育:雅标——学习习惯:教室桌凳,排列整齐;桌面桌内,摆放有序;认真作业,书写规范;上课听讲,专注用心;积极举手,声音洪亮。

3、组织学生上、下楼道及路队安全演练。

4、做好学校安全及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5、鼓励家长参与“走近自然,相约春天”踏青活动。

6。积极训练广播操,为举行全校会操比赛做好准备。

四月份:传统教育、文化教育月

1、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活动。

2、举行小故事、演讲比赛。

3、聘请法制副校长上法制教育课。

五月份

1、召开庆“六一”艺术节筹备会。

2、配合学校举行第二届“感动校园十佳园丁”评选活动。

3、雅行教育:雅标——卫生习惯:公共卫生,主动打扫;地面纸屑,弯腰捡起;个人卫生,个个牢记;衣着整洁,勤梳勤洗。

4、调研各级部课题实施情况,举行树鹰教育小知识竞赛。

六月份:学习、评比活动月

1、举行各年级会操、健美操比赛。

2、进行阳光中队、家长、少年评选活动。

篇3

二、 实施方案

1.更新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多写勤练,多听勤讲,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多练、多算、多讲、多写,拓宽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不同程度的学生积极性,使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让研究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得到充分体现。知识面,增加数学的人文性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不同的问题来调动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只不过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

2.踏实备课上课

认真钻研教材,尽管这套教材我已经教学过一遍,但仍然深感自己知识储备的欠缺,加上这套人教版教材所渗透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认真按学校规定的要求书写教案,做到不备课不进入课堂,同事备课积极参与,教案修改要切合实际,上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设计要合理,以点拨为主,让更多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要精讲、少讲,传授知识要准确,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定要打好基础,逐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

3.认真批改作业

每课要有基础的作业,每单元有测验,批改要及时认真,内容与要求同学校一致。要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进行评价,方式要灵活有针对性。每单元都有测试,每讲完一课都有对应的小考,同时布置有对应的拓展性练习,拓展学生的视野。

篇4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精细化常规管理,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借市县教研部门“教学常规”措施的推进平台,落实教学常规,保证校本教研效率。

1.组织开展《xx市小学各学科教学新常规》专题学习会。

2.研究新常规、新设计。以“学习活动”为要素,改进备课、上课教学环节。要求各教研组、老师结合学校“学为中心视域下学科关键能力”研究这个课题,围绕学科关键能力,取舍、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关键学习活动,并结合市县的备课要求,对备课常规进行统一明确地规定,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3.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一是结合学生学习常规问卷调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进行反馈调研。二是加强随堂听课,随机抽取各层次教师听随堂课,并检查备课情况。

(二)持续跟进课题研究,推进课程建设

1.推进龙头课题研究

(1)继续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深入学科课堂,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2)继续开辟教师论坛,碰撞思想,分享做法。

(3)各教研组围绕学校龙头课题选择专题在备课、课例研讨等方面开展主题研究。要求各学科围绕一个主题策划一次主题展示活动,包括上课、评课、介绍、互动等。

2.借助专家力量,完善课程规划。

(1)立足校本聘请专家跟进指导,完善各学科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

(2)分学科由团队内各学科骨干牵头,具体细化学科课程方案。

(3)继续打造精品化校本课程,开展系列深入研讨,积累典型课例,为更好推进实施提供一手材料。

(三)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1.继续开展教学面对面活动。立足本校优质资源,加强名师对面对面团队的引领作用,要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专至少安排1次的教研活动时间供名师面对面活动。研究主题由各学科带头人确定好,提早做好计划安排,并向学校申请各级各类展示平台。

2.整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和校本培训,探索主题研讨项目管理,加强校本培训过程管理,优化校本培训博客建设。继续开辟教师论坛,开展好“一师一优课”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

3.组织参加各类评比,做好择优推荐工作。

(1)在校优质课评比的基础上推荐相关老师参加各学科市县优质课优质课评比和教师基本功比赛,并发挥面对面名师团队的作用为参赛教师做好充分的参赛准备。

(2)认真推进市教研院联合市电教馆举办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校成立各学科指导组,推荐各学科老师选好题,备好课,磨好课,并在省教育平台上报名登记晒课。

(3)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等,提升教师科研素养,并做好择优推荐参赛工作。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学校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校本培训开展工作进行跟踪指导,确保校本培训的正常开展。同时教师培训工作与教师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紧密挂钩。

2.资金保障:对培训所需资金,每学期学校都进行充分预算,保证老师的正常培训。

(二)预期效果

篇5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技术技能型人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要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来说,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1 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

在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本专业实践工作经验少、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实践指导示范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显得较为突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从高职教师队伍的构成来说,除了一部分是有一定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专业岗位技能的双师素质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还是从院校毕业时间不长的本科生或硕士;从职称角度来看,低职称人数比重过大、且具有行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很少;很大比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欠缺,在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方面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指导,不具备把最新行业知识引入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也将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2 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2.1 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高职院校中的相当比例的专任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担任一线教师的,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经验和专业岗位工作技能。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较扎实,但由于缺乏一线企业的工作实践,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上底气不足,更不用说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在不同程度上对专任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做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教师的来源单一,客观上还是形成整个教师团队实践教学能力偏低的现状。

2.2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

高职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高职院校师资相对紧张,尤其是紧俏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课堂教学工作量大,教师收入很大一块来自课时费;二学校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降低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三多数教师习惯课堂理论教学,不愿到生产一线岗位参加实践操作。

2.3 学校师资培养机制不健全,在教师行业、企业实践提升职业技能方面重视不够

学校在考虑人才培养水平的同时又要兼顾办学成本,所以在教学上往往侧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岗位培训机会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锻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真正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

2.4 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教师职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评判标准。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把实践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3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与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动手操作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3.1 鼓励更多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

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为重要。学院应在政策上更加宽松,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促进教师学历水平和学术水平全面提高,使教师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提升教学能力。

3.2 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同类学校进修学习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向,选派骨干教师去国内示范性同类学校或发达国家对口专业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如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3.3 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新进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理论素质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必须参加岗前培训,以便具有一套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建议新进的应届毕业生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实习锻炼一年以上,以积累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并在两年内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3.4 安排在职教师直接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对未经过实践锻炼的在职青年教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安排他们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生产一线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学习。参加具体岗位技能培训,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和老产品的技术改造,站在实践角度来提升教师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在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与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

3.5 利用实习、实训机会,进行传、帮、带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实践性环节较多,可以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聘请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利用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传、帮、带,帮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

4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作为教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加大其在考核中的比例。结合专业学科建设和学院教师的实际状况,明确提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并根据此目标制定合理的培养规划方案,确定考核标准。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将教师实践经历和能力纳入教师考评晋升体系,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师评价体系特色,调动教师对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促进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篇6

六、求突破,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及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领域改革,完善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中小幼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要落实政策,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特岗计划” “农硕计划”及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要加强特岗教师面试环节的学科性,并加大到村小、教学点的比例,以及体、音、美、信息技术等短缺学科教师的补充数量。同时,要认真做好2014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工作。制定我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各地要加强与师范院校的沟通协作,通过“国培计划”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及“双导师制”的建设,共同推进高等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的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四是要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依托“国培” “省培”,引导和启动“市培”,带动“县培”和“校培”,形成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的五级联动培训机制,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继续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形成教师梯队建设体系。要深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五是继续开展省级示范性和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工作。各市、县要加强指导,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六是认真做好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等各项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推进中等师范学校博雅教育计划,继续做好教师教育各项技能与优质课大赛及援疆支教等各项工作。

七、破难题,促进体卫艺及国防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以“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止跌向好。二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三是今年我省将组团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地要提前布置,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四是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8月份完成所有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任务,9月份实现食堂提供完整午餐为主的供餐模式。各地要加大力度,提早着手,争取早日完成任务。五是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按照教育部要求,我省将在18个省辖市、4所高校开展第七次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积极推进。六是组织实施第四轮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工作,并对前三轮一级食堂进行复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八、抓创新,实现基础教研工作的转型升级

一是要创新教研内容,研究探索立体综合的育人模式。各地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教师对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学习和研究,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课程观,促进课程资源整合和优化。二是要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各地教研部门要根据国家考试改革走向,加强研究,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路径。三是要创新教研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研修交流平台。各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名师的作用,积极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四是要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教研工作规范运行。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增强教研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能力。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标准和评估办法,开展市县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请各地根据自身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

九、重应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按照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强力推进。一是要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上的广泛深入应用。启动实施“专递课堂” “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指导基础教育优质学校开设网络学校和名师课堂,扩大优质资源快速共享。探索构建有效机制,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加快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省1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各地要积极发挥底部攻坚的作用,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和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探索实施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提供针对性培训和训后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统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现有各类培训项目。

十、鸣警钟,全力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无小事。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牢牢绷紧学校安全这根弦。一是认真抓好安全教育。继续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预防溺水教育作为重点,把日常安全教育与季节性集中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开好安全教育课程,搞好专题教育活动和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好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月活动,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继续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生命及安全教育教师培训工程。二是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继续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组织好《河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并指导县(市、区)制定、完善校车服务方案,总结、探索校车运营模式。完善校车信息季报制度。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督察和隐患排查,配合公安、安监等部门,加强监管。三是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综治、公安等部门指导和督促学校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校园周边治理,加强对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的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四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控,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篇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81-03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求职难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审视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职教育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业的过渡,开展、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尤为重要。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有的甚至还将其列为必修课,规定了必修的学时、学分。但总体来看,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较为传统,许多东西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以听为主,缺少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互动,缺少对自己、对职业规划的深刻体验与反思,在实践和实施过程中收效甚微。笔者拟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以多年来的工作对象——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为主体,探讨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验式学习模式,让高职学生形成清晰的生涯意识,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使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加生动有效。

职业生涯规划和体验式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其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生涯规划由生涯辅导演变而来。1908年,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局,他提出的特质因素论成为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1964年,帕特森提出了“当事人中心”的生涯理论,将当事人中心的论点用于生涯诊断、过程与结果之中;以舒伯为代表的生涯发展论则依据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相配合,将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后来又加入了角色理论,创立了“生涯彩虹图”,舒伯的理念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职业辅导起源较早,但中断时间较长。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开始指导学生择业;1920年,中华职业教育社设立了职业指导部,以帮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之后因种种因素中断,直到20世纪80年代,职业辅导在中国才再次萌芽。在高校,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愈加受到重视。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公共课教学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关于体验式教育 “体验”通常是指通过时间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关于“体验式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其中较为广泛被引用的有以下几种观点:美国体验教育协会认为,体验式教育是一个学习者从直接经验中构建知识、技能和价值的过程;奇克林认为,体验式教育是当一个人经历一件事或多个事件后而产生了判断、情感、知识或技能的变化所产生的学习过程;基顿和泰勒则认为它是“表明与被研究现象直接相遇”。体验式教育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包括课堂学习、专业研究、文化活动、实习实践、拓展训练、服务学习及合作学习。“体验式教育”与“体验式学习”两个术语的明显区别在于“体验式教育”主要面向教育者、辅导者,而“体验式学习”主要面向学习者、体验者。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比较

体验式教育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与传统理性主义的教育方法,以及华生、赫尔和斯金纳等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行为的结果有本质的区别。

传统教育模式以个人自主学习为主体,学习内容以知识、内容为本,注重知识、技能学习,学生被动式而非主动式地听、记、考试,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学习过程单向沟通、单一刺激,容易导致高分低能、学用脱节的教学效果。而体验式教育以团队或个人学习为主体,学习内容为即时的感觉、内容和过程,重点关注态度、观念、能力的学习,学生高度投入、参与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为双学习者主体,且以学生为主,学习过程可提供个性化、现实化的体验环境,学习效果会更持久。

高职院校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知识理论的掌握、国情政策法规的讲解为主,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缺乏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拓展训练、企业文化、团队合作等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现代职业素质理念。因此,应将体验式教育应用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形成适合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式课程模式,真正将“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汽车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设计

(一)理念和目标

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将职业教育的“做中学”引入我院汽车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设计学生在校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任务,变传统的“概念——案例——练习”教育为“能力目标——任务——知识”的任务驱动体验式学习训练,提升学习效果。以学生为本,着眼于高职汽车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创设职业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环境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认识自我及岗位特征,掌握必要的技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确立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高职学生更能把握成才方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生涯规划能力,增强高职学生对工作环境的把握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让高职学生充分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综合竞争力。

(二)教育模式整体设计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汽车系结合实际和学生的需求,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即“多元课堂、三段进阶、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体验教育模式。

“多元课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充分尊重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及相关要素多元存在的前提下,积极调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校和企业、甚至校内外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开展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体包括职业指导课、入学专业教育、班团会、主题活动、企业文化活动、名家讲坛、校友见面会、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招聘会见习、参加招聘会等内容。

“三段进阶”是指系统设计我系学生在校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验训练任务,并在高职三年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一阶段是探索启蒙期, 主要在一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学院和汽车系的环境,初步了解汽车行业及企业的发展趋势、就业面向,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确立目标,工学结合,规划大学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第二阶段是实践行动期, 主要在二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通过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搜集就业信息,熟悉签约流程,做好就业前的准备,掌握求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择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基本情况,完善初级目标,初步确定职业长期发展目标。第三阶段是潜力开发期, 主要在三年级学生中实施,本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国家有关就业和专升本政策,对前两个阶段做一个总结,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进行职场情商修炼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多种讲座、素质拓展、静思、跨文化体验等方式挖掘自己的职业潜能,使自己的潜能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得到全方位的展现,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

“全程化”是指学生从入学伊始直到毕业,整个大学三年期间不间断地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教育,“全程化”就是要让每一位高职生从进校之初就开始做好毕业求职的准备,让学生体验周围的一切事物,同时认识自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教学活动设计

体验作为一种个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由教育个体亲身经历、自我作用的过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设计时,充分以学生为本,按照汽车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整体设计的要求,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学业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将面临的各种情况,编写了《汽车工程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手册》(以下简称《训练手册》)。该《训练手册》分为6个学习单元,教学课时共计16学时,教学内容包括适应大学新生活、汽车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就业面向、汽车系文化和专业文化教育、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前的准备及求职技巧、成功校友典型等,每节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了“能力目标——任务——知识”的任务驱动体验式学习训练流程,即:提出学习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成设置任务——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知识总结、理论升华。同时综合运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讨论交流、角色扮演、团队竞赛、操作练习、调查实践、参观访问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尽可能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活动产生自己的感悟,收获具体的经验,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思考。现以“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学单元中的“探索职业兴趣”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体验式教育在我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

任务驱动如下。

任务一:填写“我的家人、朋友职业圈”。(1)我的家人所从事的职业;(2)我的亲戚所从事的职业;(3)我父母的朋友所从事的职业;(4)我的朋友、邻居、其他认识的人所从事的职业;(5)他们的职业中,哪些职业的工作内容你比较了解;(6)在他们从事的职业中,有没有自己最感兴趣的,为什么?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完成“我的家人、朋友职业圈”任务填写,分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所涉及的职业类型、工作内容和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职业进行分享交流。

任务二:兴趣岛测试,你最适合从事什么职业?

将教室布置成6个区域,分别代表6座岛屿,在介绍6座岛屿的情况后,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到喜欢的岛屿就座。同一岛屿的同学进行交流:为什么选择这个岛屿?大家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兴趣岛情况简介略)

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情境模拟,组织学生完成兴趣岛测试活动,讨论交流后,总结6个岛屿实际上代表霍兰德提出的6种职业兴趣类型。通过兴趣岛测试,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类型会有个初步判断。

任务三:纸条传递游戏。

游戏流程: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裁成20张小纸条,每个小纸条写上一个与汽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比如:展厅主管、库管、试驾员、接待员、前台接待(SA)、索赔员、信息员、配件员、计划员、仓管员、车间主任、调度、救援司机、质检员、班组长、中工、学徒、机修、机电、钣金、喷漆、调漆员、出纳、会计、收银员、回访员、预约员、信息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后勤、食堂、保安、行政司机、保洁员、仓管员、精品安装工、精品销售员、二手车评估师、车辆保险员、理赔员等。将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分发传递给其他同学,留下自己喜欢的。每位学生都分发完毕后,回到自己的座位清点自己所有的纸条,在所有纸条涉及的岗位中最终保留三个。

思考讨论:(1)别人分发给你的纸条上有没有你不了解的工作岗位?若有,请与那位同学交流一下。(2)自己为什么要留下最后三个纸条上的岗位?其他岗位为什么要放弃?(3)别人为什么要放弃你选择留下的三个岗位?请与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集体完成纸条传递游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对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准确定位。

知识拓展:(1)霍兰德的兴趣类型理论(内容略);(2)职业兴趣量表简介(内容略);(3)经典案例:成功来自兴趣与职业的相互匹配(内容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将体验式教育理念应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旭.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2]李冬梅.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2).

[3]张正武.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4]乌卜守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践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李玲.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2010(4中).

[6]刘德恩.体验式生涯教学的初步探索[J].基础教育,2011(1).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新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形成学生技能技巧的认知规律出发,使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生产岗位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炼焦生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适合《炼焦生产技术》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训的框架,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课程教学现状

《炼焦生产技术》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一门理论内容多,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很多知识和设备如炼焦炉、交换机、推焦车、拦焦车、运焦车、熄焦车等都是初次接触到,对炼焦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理解。而传统的教法是学生先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待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安排学生到昆钢集团焦化厂进行为期四周的实习。由于在未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之前,教师的讲解都是以课本为中心,学生没接触实物,很多理论知识显得抽象空洞,自然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是由实习单位负责,与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偏差,且现在的企业为确保生产稳定,基于安全考虑,实习单位不允许实习的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的脱节。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较好的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2《炼焦生产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设置

深入煤焦市场和企业调研,对炼焦车间主要岗位工作任务拟定工作任务表,根据《炼焦生产技术》课程特点,将课程划分为:焦炭及其性质、炼焦配煤和煤料预处理、焦炉炉体结构、焦炉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焦炉的装煤、出焦、除尘、熄焦操作、焦炉的加热制度六大项目。通过与焦化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沟通、探讨,确定工作任务表,同时,对于各模块中涉及到的焦化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内容的调整。确定学生在完成上述工作任务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3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

经过与焦化行业实践专家一起讨论,归纳出炼焦工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炼焦生产技术教学项目,共设置六大项目,涵盖炼焦车间主要岗位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所需的理论知识,以项目作为知识、技能、素质培养载体,寓教于行,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使用“六步法”进行,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以焦炉的装煤、出焦、除尘、熄焦操作项目中焦炉推焦为例对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说明。第一步,教师下达焦炉推焦任务书。要求学生进行查阅有关推焦过程的操作要求,推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头尾焦处理等问题。掌握推焦过程中推焦电流的变化与推焦阻力之间的关系,了解对出现焦饼难推时原因的查找和处理措施。第二步,决策推焦过程中的设备、具体步骤。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确定对于每个炭化室的推焦时间、装煤时间的操作,对出现炭化室墙面变形的病号炉在推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进行规划。第三步,拟定推焦计划。通过与学生沟通后提出推焦计划,讨论并选定合适的推焦方案。在推焦计划中,重点检查学生推焦串序和循环检修计划方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第四步,实施推焦操作。学生按推焦岗位操作要求进行推焦作业,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学生在推焦过程中操作是否正确,有没有按要求准时稳推,有没有记录推焦时间和装煤时间,有没有出现焦饼难推或是二次推焦事故等。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进行考核。第五步,检查巩固练习。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讨论,强调在操作中的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联系实际生产中炼焦相关工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操作要求。第六步,教师对工作任务的计划、实施及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焦炉推焦过程进行总结性讲评,强化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4理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炼焦生产技术》中应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对职业岗位的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方案计划的制定,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实践技能都有所提升。

5结语

作为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炼焦生产技术》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时非常必要的,师生双方的“教、学、做、思”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39-01

江苏省实施“五严”令后,九年级不能补课,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更加凸显。特别是初三化学教学,与原来相比减少了近1/3的课时。为此,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唯一途径。

一 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许多教育理论都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但提高课堂效率而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是教科书的宣讲者和记忆的检查者

初三的教学不能像小学那样面面俱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因此,在现行的化学教学中应做到“三不讲”“三必讲”和“三到位”。“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三必讲”即核心知识必讲,思维方法必讲,易错点必讲;“三到位”即训练到位,讲评到位,过关到位。

2.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已对本学科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所站的高度应远远高于学生,所以教师有能力和责任从学科学习的角度整合教科书和课外学习资料等学习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方案;在方法与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后的交流、反思,获得结论,掌握知识。从这一过程来看,教师是问题的设计者,是解决问题方法的探寻者,是实验的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获得者,是学习的主体。

二 钻研业务,提高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

1.内容整体设计,要求层次分明

虽然教材以课题的形式编排,但化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是有连贯性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兼顾二者,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准确把握每一课题的重点与难点,同一知识在不同的课题中出现时要有层次性,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到详略得当。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做到有计划地使知识前伸与后延。

例如,学习化学用语,对于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可适当提前在第一单元出现,只要学生能留下大概的印象即可。在第二单元要求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做到会写。第三单元要求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符号代表的意义。第四单元重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意义,并能初步根据物质名称正确地书写化学式。第五单元通过进一步巩固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主要是对化学方程式的巩固训练,使之得以准确熟练。只要认真落实到位,就可以顺利突破初中化学的第一个分化点。

2.知识编织成块,建立化学学习模块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面对已有的3000多万种物质,采用分类学习的方式,由此可知物质之间存在着的相似性。因此,使相似知识结成块,以某一物质为典型,建立学习模块,模块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运用与提升。

例如,三种气体(O2、H2、CO2)的制取学习,O2的是气体制取的第一种物质。在教学中应建立气体制取的一般模式:气体制取法一般从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两方面学习;实验室制法常从原料的选择、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验满、检验和存放等几方面学习。

模块的建立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其中每一个学习模式也只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和方向,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可逐步完善。本人在气体制取教学中的设计思路是:在O2制取中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气体的制取;在学习CO2制取时指导学生学习;在H2制取时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这一设计真正地落实从教会学习到学会学习,再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3.抓其本质,实现知识的纵向迁移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由此可知,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可揭示各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网络化形成。因此,只要有利于学生对后面化学知识学习的建构,只要学生乐于听,能听懂,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对相关知识予以拓展,这也是新课标赋予的权力――使用教科书而不局限于教科书。

三 讲究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1.加强预习,做好笔记

教学上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如通过留疑、给提纲、做习题等方式进行预习指导。预习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笔记与课后整理笔记的比较,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记是教科书、教师板书、习题的联络簿,记录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框架、学习中的疑问及学习心得是日后复习的依据。

2.重视反馈,及时弥补

篇10

对干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人员等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严格的培训纪律,局主要领导亲自点题,亲自授课。

2.突出一个“广”字

进一步扩大干部培训范围,首次将各级各类学校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农村和民办幼儿园园长纳入培训,基本实现了教育干部培训全覆盖。目前,已组织开展后备干部培训班3期,培训后备干部341人;举办农村及民办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2期,培训193人。此外,该局将在今年暑假期间集中组织4期培训班,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层干部进行岗位培训。

3.突出一个“活”字

为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适用性,该局在坚持完善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创新培训形式,通过开设论坛、网络在线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培训。目前,共建立以“体验、跟岗”为主要形式的“影子”培训基地16个,培训“影子”学员40人;举办论坛2次,全市校级干部278人实现在线网络学习。

4.突出一个“恒”字

除在假期集中办班培训外,该局每月安排各类培训不少于2次,干部培训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目前,已组织综合集中培训1次,培训270余人;分科目培训6次,培训600余人。

5.突出一个“精”字

为确保培训内容符合教育实际,该局通过与干部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征集、汇总、梳理各方意见建议,精选课题内容,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切实增强了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在强化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推进软实力的提升

1.深化教学改革抓基础

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探索实施了“小组互助、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加大校本课程研发力度,实现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

2.夯实队伍建设抓提升

建立教师队伍合理流动机制,选派优秀师资到农村任教,建立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教师关爱机制,帮助边远地区的老师解决实际困难,为其解除后顾之忧。

3.强化文化建设抓特色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124-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分别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等几个方面,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作为应用型地方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形成鲜明特色是其赖以生存的生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工科院校的特征在于与工农业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其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设计的教学体系,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全面检验,为学生实现实践、创新、创业奠定结实的基础。淮阴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建设专业,以该专业为依托的生物化工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特别是毕业设计(论文)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一、立体化毕业设计教学体系的内涵

根据构成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要素,将毕业设计分成一般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开发性四个类型,根据各类型要求,在先期准备中,适时增加相应的教学环节,并储备相应知识和技术,构建与之对应的教学体系,综合专业特色、工程实践、学科交叉等诸多因素,逐步建立了毕业实践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并重、学校与企业结合、工程实践与技术改造并举的立体化育人机制。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程师为主线,以校内实验室和企业规模生产两大平台为支撑,体现创意、创新、创业三个实践教学层次,采取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质量评价、规模实施四种方式,利用学科交叉及知识组合,融入创新创业一体化教育,构建毕业设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图1 立体化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内涵

二、立体化毕业设计教学体系的特征

(一)目标明确特色化

明确专业建设总体目标,立足办学定位,以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培养目标,以技术创新与工程技术管理为专业定位,以产学研合作培养为模式,以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为重点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教学实践特别是毕业设计环节,凸显工程化特色教育,并通过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向其他专业辐射。

生物工程技术是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具有实验性学科的特征。生物工业是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在受控条件下利用生命过程本身作为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手段,由此产生种类数以千万计的产品,形成新的现代工业。生物技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我国也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1][2]在江苏省加快发展苏北的战略需求下,随着苏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位于苏北腹地的淮安市唯一的一所工科本科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出大量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酿酒是苏北的地方特色产业,有着洋河、今世缘、双沟、古顺河等多个名酒生产企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生物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提升传统酿造及企业现代生物工程相关技术的主力军。同时,淮安境内的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江苏清江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均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螺旋霉素等常见药物。现代生物技术是这些企业产品升级改造及企业生存的保障,需要生物工程专业培养出 “有创意、会创新、能创业”且经过系统训练的应用型工程师。

(二)校企联合工程化

在毕业设计教学实际过程中,将校内实践与企业规模生产有机结合。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追求,以工学交替为手段,以工程实践为重点,在生产一线培养动手能力强、会设计、懂运行、能管理的生物工程应用型工程师。[3]通过企业工程实际训练,巩固和拓宽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专业领域,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了解并掌握生物制品的生产、运行、管理与营销,学会生物制品制备工程项目的设计、安装、施工与维护,达到应用型工程师所具备的技术和能力要求。

淮阴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有着稳定的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就业基地18家,联合培养应用型工程师,其中包括洋河酒业、今世缘酒业、天士力药业等著名企业,这些能为本专业工程培养阶段提供保障,有效地保证了培养效果与培养质量。

(三)课题来源多面化

毕业设计选题很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成败。采集的课题来源广泛,有的是导师的纵向课题或横向课题,有的是学生自主申报的国家级、省级或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有的是大学生创业大赛项目,还有的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新创意。这些课题分别来自于工程实际、企业创新及技改(包括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各类横向课题、国家及省市基金、工农业科技支撑、科技攻关、科技扶贫、星火计划、苏北专项、大学生科技创新等,与地方特色的生物制品优势资源密切相关,如凹凸资源与生物缓释、传统酿造与工程菌株、蔬菜粮食与功能开发、农业秸秆与综合利用、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等。

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分析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优势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错位竞争的原则,紧密围绕地方特色的生物制品优势资源,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生物工程专业与企业共同进行课题研发工作,共同申报并实施科技厅企业博士基金、农业支撑、工业支撑以及苏北专项等项目,先后获国家、省、市立项科研项目共7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近20项。目前本专业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研的省科技厅立项项目共8项。本专业学生2011年新获批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项、淮阴工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10项。

(四)实施场地平台化

生物工程专业多年来一直致力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优势资源,构筑多元化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采取自主建设或省市及企业共建的方式,建有江苏省生物质转化与过程集成工程实验室、淮安市生物转化与生物制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共建淮安市生物能源研究与转化中心、淮安市乳品工程研究中心、淮安市农副产品检测中心、淮安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新型基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凹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淮安市天然及合成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淮安市新型饲料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些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推进学科、专业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能通过各类平台,学会并掌握产品研发、技术革新、设备改造、质量评价、规模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指导教师多元化

为适应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要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工程化建设。

淮阴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淮阴工业专科学校生物工程专业,专业具有良好的工程教育背景。现有教师队伍中有从企业引入的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及产品生产的高级工程师,有经过企业工程学习的年轻硕士和博士,有企业的技术顾问或兼职技术总监,有企业的科技特派员等。此外,学校还在相关企业聘请了企业高级工程一线技术人员为兼职教授,与校内教学人员共同承担培养任务。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所涉及的工程实践环节均在各相关企业实施,工程教育基础较好。

(六)学科交叉组合化

学科交叉是“学科际”或“跨学科”的研究活动,是将不同的学科理论、方法或思维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活动,其结果导致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交叉科学 。[4]学科交叉体现了科学的整体性,实质上是知识体系的渗透和融合,是学术思想的交融,是交叉思维方式的综合、系统辩证思想的体现。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性最强的也最能体现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产学研用等各个部门都很关注。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各个学科分化得越来越精细,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所关注的知识范围也越来越窄,一些问题往往需要许多学科共同协作才能解决,这就要求毕业生在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还能从事跨学科背景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要求向多元化、复合型转变。特别是对于面向工程一线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更需要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组合。

传统的创新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个创新、产品创新、重大创新以及显性创新效益上,缺乏多重性、动态性、协同性。因此,要改变这一传统视角,以系统的观点、组合与集成的角度来研究技术创新行为,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5]“新型豆渣制品的开发──可食用纸研制”的课题中需要测定产品应力及耐破度,由于可食用纸的受力很小,没有相应的机械强度测试仪器。学生和指导教师根据跨专业组合创新理论,创新性地自制了简单的测试拉应力的拉伸试验装置和耐破度的测试装置,及提出了可食用纸耐破度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考查了将机械强度测试知识应用于可食品生物类毕业设计的创新及工程实践的可行性,并付诸实施。“太阳能控温生化制品运输箱的研制”课题,需要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电子学、机械学、测控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组合。“淡水鱼无水保活运输技术开发”课题需要将生物技术、生理生化、运输方式、运输工具、振动控制、质量评判等诸多知识点有效组合。“红外法测定西红柿的含糖量、土豆中蛋白质的含量、药物中含水量、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等课题,综合了红外检测、糖、蛋白质分子振动方面的知识,用振动方面的知识,通过非线性建模分析红外检测结果。这些跨学科毕业设计的创新实践表明,用组合创新理论指导跨专业毕业设计是可行的,组合创新理论适合在跨专业毕业设计中应用。

(七)培养能力层次化

在立体化毕业设计教学体系中,能力培养需要分层次实施,创意、创新、创业三个能力层次呈阶梯式提升。学会创意是基本,掌握创新是手段,能够创业是目标。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践环节教学是实现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最好体现。校内实验学习和学会创意是基础,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最终可以实现创新创业及科技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总体目标,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根据具体的毕业设计课题,有些表现为单一层次或方式,有些则属于多层次或方式的综合。

(八)学生参与阶段化

毕业设计需要综合性的知识,涉及各年级的知识点。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或企业,从大二开始,在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学生跟随导师进入课题组,结合科学研究及生产实际,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课题的需要,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选择地参与。低年级学生因其知识结构的限制,可以作为高年级学生的助手,逐渐学会并熟练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与要求。从大二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始,让学生提早进入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资料查找、方案设计、实施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每个年级所掌握的知识阶段不同,则对课题的认识会有差别。

按照教学体系,参与课题或工程实践训练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技术革新、设备改造、新品研发、市场调研、方案设计、质量控制、规模生产等,其目标是达到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具体的单一方式,能力训练主要内容有所区别,如设备改造侧重机械结构与电路的改进或设备选型等,质量评价侧重分析检测与指标控制,而产品研发则需在市场调研及确立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并实施。有的参与的只是局部工作,有的则可能全程参与。

(九)创业创新一体化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当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国家倡导自主创业的形势下,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6]在创业、创新的教育背景下,将创业技术储备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成为一体化,产生并储备创新创业技术,是创业与创新教育的具体化和提高,是创业技术的学习、储备与创新实践的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技术与创业技术不同,创业技术不一定是新技术,不一定具有技术的新颖性。即使是新技术,在创业技术储备与创新实践一体化的理念下,也要再改进,至少要根据自主创业的条件,作技术改进,形成适合自主创业条件的创业新技术,力争达到新技术的最高水平或代表新技术的最高水平。创新创业一体化与创新实践不同,创新实践不一定产生创业技术,创新实践的结果可以是一个新的理论、方法、理念、技术,而创业技术储备与创新实践一体化的结果一定是创新创业技术。江苏省淮安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创新创业一体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毕业设计活动中最易实现一体化。在毕业设计中,让学生在校尝试创新与创业技术结合,体验创新创业技术。创新是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产生一项技术是常事,如提出一种产品生产工艺,完成产品的设计与加工,研制一种新形食品等,学生均可获得一项技术,若这些技术可用于创业,则在毕业设计通过创新创业一体化达到了能力培养的目的。一体化的成果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的手段,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用此方法,现已申请及授权的专利包括:活鱼无水运输装置(专利号ZL200720040594.4),食品霉变评判新方法(申请号201010248822.3),反复休眠无水保活淡水鱼的方法(申请号201010241746.3),太阳能半导体果蔬冷藏运输车(专利号200820042047.4)等,这些专利技术都可用于创业。活鱼无水运输装置是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完成的可用于创业的技术,具有该装置的全套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并实现了专利保护。专利技术由师生共同完成,成果共享。师生共同申请专利还能激发学生参与创业技术储备与创新实践一体化的热情,并在学习、体验申请专利中,提高了保护成果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毕业设计是培养面向工程一线工程师的核心教学环节,需要先期的各种训练基础支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科研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均与此不可分割。体现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立体化教学体系成果来自于各方面的综合,目前成果已在生物工程以外的制药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推广使用,效果普遍较好,这表明该体系适用于其他本专科专业。运用组合创新理论,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知识综合型毕业设计,能形成毕业设计的创新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郑超,王伯初,祝连彩.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46-50.

[2] 赵新川.生物技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3):26-27.

[3] 倪依纯.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68-69.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16-02

Based on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 6×4 Teacher Student Matrix Training System//Luo Long, Wang ZuLin, Meng Li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current stage of the teaching mode has not been 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6×4 teacher student matrix training system, and discussed the mode of teaching method of advantages, for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oject and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matrix training system; excellent plan

Author’s address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China 341000

1 引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于2010年为了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而提出的教育计划。但是,我国现阶段工程教育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现阶段的工科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普遍偏低;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体系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求;学校与企业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学校不能及时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导致现在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上世纪末高校扩招开始,高校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高校学生规模迅速扩大,而教师资源有限,使得各个高校普遍使用大班教育,每个教师负责的学生大幅增加,导致了教师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出严峻的考验。为了改善目前的状况,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矩阵式教师学生团队培养模式。

2 6×4教师学生矩阵培养模式透析

2.1 6×4教师学生矩阵团队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愿加入到教学,并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提出组建6×4教师学生矩阵团队。

1)6表示有6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按照教学内容的相关性进行分类,使得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减轻每位教师的压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4表示有4个年级。各个教学团队都需要至少一位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团队负责人,带领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团队。学生团队的建设,是将4个年级的学生按照教师的人数进行分块,保证一个教师对应的学生4个年级都有。

团队的每位教师分别带领一个小组的学生,团队每位教师带领的学生组合成为一个大的教学团队,最后所有的教师以及学生组合成为6×4教师学生矩阵团队,如图1所示。

2.2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

随着学生的数量暴涨,教师上课大班化,这就使得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位学生,使得一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去做一些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情,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方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