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思想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6: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毕业生思想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毕业生思想总结

篇1

一、个人的心得

有人说,大学不过是高中的延伸,在这里还得继续高中的那种拼命苦学;又有人说,跨进大学校门,前途和事业便有了保障,可以痛痛快快玩了。我认为,大学是一幅空白画卷,等着你用智慧和双手描绘属于自己的七彩青春。带着那句“对人真诚,对己严厉”的誓言,我跨进了大学校门。

经历了军训、学生会的竞选,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虽然在学生会只待了一年,但是这一年,让我学了不少东西,知道了组织一个活动时,需要准备些什么,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我觉得,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只要你努力了,总会有回报的。在石化系这个大家庭里,我觉得挺荣幸的,同学亲如兄弟姐妹,学习的氛围好,大家互相帮助,不断进步。在从化生活了一年,再到黄埔校区,当时的想法可能会和大家差不多,就是学校太小了,但是我觉得在黄埔这边,学到的知识会更多、更充实,特别是校企合作,能进广石化参观实习,只有我们校区才有这个优势吧!

大一,是从地狱到天堂的转折,然后是适应这个多姿的大学生活,疯狂地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忙着团团转,课余的生活有滋有味吧。大二,学习专业知识的一年,我们专业,比较特别吧,八个人一个班,在饶珍老师的带动下,讨论、分析、改正方案,这些都是课堂上少不了要解决的问题,总是要经历几回的神枪舌战才能圆满结束。我利用了课余的时间做兼职,虽然很累,但是靠自己赚的生活费,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同时,也增加了我的社会经历,面对不同人,要怎么样更好地与他们沟通交流,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可以说,一年的兼职有得有失吧,兼顾自己的学习之外,自己的课余时间就变得少了很多,就我个人的体会,大学期间找一些兼职做,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多锻炼自己,我觉得很有必要,但是前提是要把学习搞好,或许是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例如考证,然后就为这个目标奋斗,这样总比玩游戏,虚度光阴好。大三,完成了课程,开始了实习的生涯。毕业设计、投简历、面试这些事一件接着一件,所以在最后一年,要好好把握,利用平时的时间,复习专业知识,多做一些简历,为以后找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说到学习方法,每个人的都不一样的,就我而言,我喜欢先预习,遇到不懂的会在课堂的时候问老师,平时也会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多上网搜索,看多点课外书,多学点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感恩

篇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170-02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呈现德育教育具体化、有形化,这是摆在高校育人工作面前的命题,这就要求高校育人工作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又必须通过路径创新,在方法、内容、形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云南中医学院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2013届本科毕业生起,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什么要在毕业生中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呢?基于云南中医学院对30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录用原则排在前列的是“思想品德”。然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有许多不足,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目标空泛等问题。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创新德育评价形式提供了一个平台,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的形式,梳理、总结、汇报、提交大学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完成情况,获得学分,原则上德育答辩不通过者不准予毕业。

一、德育答辩的基本概念

德育答辩制度是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德育答辩是将“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德育方针贯穿始终的主要体现,是毕业生通过梳理专业学习、身心成长、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收获、得失及感悟,在总结中反思与成长,是对学校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毕业生德育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创新

党的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践行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建设性和探索性的意义。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实践的重要举措

为保证质量,学校规定每个毕业生都要有教师指导,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8人,参与德育答辩工作的不仅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还有校院领导、专业课教师、机关工作人员,从2013年至2016年,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指导教师已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5%,这样的全员参与,大大提高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体现

德育答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德育教育有形化、可视化的具体体现,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德育答辩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规定格式,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专业学习、思想道德、身心成长等教育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形成德育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用答辩的形式进行陈述,同时接受提问并作回答,由答辩评审委员会综合其平时表现,就其德育表现做出评价。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这个平台,可以多角度审视自我,总结成败得失,为走好新的人生征途、开创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三、德育答辩制度开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学校党政把开展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作为检验全校“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手段,专题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同时还制订了《德育答辩规程》、《德育答辩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等相关配套文件,为开展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校院两级在工作中,领导重视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协调配合到位。均成立“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协调指导和具体工作。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条件保障。

(二)精心组织,全员参与

整个答辩共分为宣传动员、论文撰写、交流答辩、总结整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明确提出时间节点要求,校领导多次到二级学院检查指导,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答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德育论文开题报告提纲、德育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鉴定表、互评表等,为规范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过程管理,严格要求。

1.严格遴选指导教师

德育论文指导教师按照专业论文基本要求,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教师与学生深入交换意见后确定题目,指导开题撰写,及时审读评阅。不少指导教师与学生多次面对面交谈,或在网络上保持密切交流,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总结得失。

2.严把论文质量关

要求德育论文力求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通过自我总结、交流、答辩等互动过程,促使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反思,总结经验与体会,分析成功与失败,剖析优点与不足,许多学生还为自己制定了短期或中长期的生涯规划和努力方向,进一步理解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端正学风,明确要求论文务必本人原创,抄袭者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3.强调正面引导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明确规定对每名毕业生的德育总结陈述和答辩中存在的偏颇问题,专家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及时纠正,以理服人,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4.注重总结,典型示范

推荐“优秀德育论文”印刷成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

(四)创新举措,成效显著

推行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制度,可真实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有力推进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构建,充实了毕业教育内容,对毕业生实现成才梦想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德育答辩制度的创新举措,引起主管部门、兄弟院校、社会舆论的良好反响。应邀出席学校德育答辩工作总结汇报会的省委高校工委领导在现场点评时指出,“德育答辩给同学们的人生留下了一个很深的记忆,给他们注入了人生放飞理想与希望的动力。通过这样一个答辩过程,开启同学们的心智,传承医术,锻造品德,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一次人生境界的再提升,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成为当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应积极倡导和推广”。新华网、凤凰网、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及新华社云南分社分别报道了云南中医学院的德育答辩工作。

四、完善德育答辩制度的思考

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应重在过程,应贯穿大学四年、五年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其延伸至各年级的學生中,大学一年级进行德育论文选题开题、大二大三进行德育实践回顾、毕业班进行德育答辩。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参与到德育答辩工作的调查得知,许多学生通过学长、学姐的感悟,清楚了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时光,明白了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教师来说,学生在德育答辩过程中的自我剖析,是通过其他渠道很难了解到的,特别是为辅导员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平台,大一的选题开题、大二大三的实践回顾、毕业时德育答辩,能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融合入学教育、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首尾相连”的全程化,将德育答辩制度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最终形成全过程德育教育常态化。其次,适应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常态,积极探索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把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作为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设计,而是着眼于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整体构建,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小落细落实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各方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德育答辩制度会日臻完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独明,李景国.论德育答辩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101-102. 

[2]张海燕,饶亚林.德育答辩——创新大学生德育评价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34-136. 

篇3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有很多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对称现象,使其找工作的道路越走越窄。他们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却根本就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总的来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他们的就业观念。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所以毕业生就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逐步树立创新择业的意识。

1,转变依赖学校、家庭的观念。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这就决定,毕业生就业必须转变依赖学校、依赖家庭的观念,要依靠自身的实力,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大胆推销自己。

2,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随着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各种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将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毕业生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的学习发展,要有随时准备重新择业上岗的思想准备。

3,转变狭隘的专业对口的观念。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念是认为大学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好,专业之间有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大学教育只是一种基础教育的延伸,毕业生所掌握的只是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大学生还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择业领域。

4,转变择业盲目攀高的观念。很多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业过程中盲目攀高,追求三高六点式的职业(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六点即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缺乏到生产一线、基层去锻炼和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就业愿望脱离自身条件、就业实际和国家需要。为此,毕业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要一味盲目追逐热点,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最能适应自己的职业,从最基本的一步一步做起。

二、帮助毕业生做份职业生涯规划

为自己设计职业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用有条理的头脑为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规定一个时间计划表,即为自己的人生设置里程碑。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很有帮助,一份好多职业生涯计划书的作用更是如此。

职业生涯规划一旦设定,它将时时提醒大学生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你的进展如何。一个没有计划的人生就像一场没有球门的足球赛:对球员和观众都兴味索然。职业生涯规划大体有以下几个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分析自己的需求

第二步: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

第三步:长期和短期的目标

第四步:阻碍

第五步:提升计划

第六步:寻求帮助

第七步:分析自己的角色

对自己的目前和未来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位和深刻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奋斗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同学能够迅速、清晰的找到自己的劣势所在,并化了大的力气去改进这些方面,在走入职场的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了宝贵的益助。

三、督促毕业生妥善准备求职前必备资料

在择业竞争中,决定胜败的因素很多,其中求职前充分的资料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求职资料是毕业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求职前要准备的求职资料大体包括:

1,个人简历。这种简历设计各不相同,从要求上讲,以简单明了为好。主要内容应有:本人自然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籍贯、毕业学校、系别、主修专业、辅修专业、学历、学位、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时间、身体状况、特长等;主要经历(从高中写起);从事的社会工作、组织的活动、担任的职务;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受奖励情况及取得的成绩等。表格上方要贴上一张一寸近照。

2,学校推荐表或推荐信及其他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有学校推荐表、就业协议书、学习成绩单、各种证书等。

另外还有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鉴定材料,有关科研成果证明及在报刊发表的文章,推荐、引荐信等等。

四、强调对毕业生在试用期间的具体要求

篇4

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教育。如果说新生入学教育是关乎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的“启蒙”教育,而毕业前的离校教育,则是大学生涯的总结、升华,学校德育教育的检验和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引导。目前,受经济发展环境、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学生毕业前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大学生毕业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的新生力量,如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确保大学生毕业顺利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意义重大。

一、毕业生离校现状

1.顺利就业的喜悦

这些同学由于落实了工作,思想情绪稳定,为对来生活工作充满期望。或是表现的积极向上,或是自我放松了要求,感觉“解放”了。

2.未落实工作的焦躁

“就业形势逼人”,部分学生受学业成绩、心理素质、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影响,至毕业前夕仍未能落实就业去向,他们烦躁不安、怨天尤人,极易寻衅滋事。特别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同学,面临毕业失业的生活压力,思想情绪有的表现出焦躁、消沉。

3.友情爱情的分离痛苦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大学毕业,意味着各奔东西,同学之间感叹“何时相聚”而时有酗酒狂欢,沉迷于吃喝玩乐“最后的疯狂”。而很多情侣之间由于工作地域或家庭选择,更面临着毕业各自“劳燕分飞”的伤感。

4.发泄不满

平时纪律散漫或成绩严重挂科拿不到毕业证书的学生在毕业前夕借机对学校管理制度发泄不满,甚至出现破坏公物的违纪行为。

5.毕业前夕的留恋伤感和即将踏入社会的恐惧

很多学生对大学生活过于留恋,常常沉迷于过往消逝的美好岁月,毕业前夕睹物思人,常常伤怀。或者是习惯了校园的单纯,在毕业前夕,往往不知道自己应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对社会充满了恐惧感等,所有这些,都必须给予适当的引导、教育,否则,学生在毕业前夕难免出现负面后果。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毕业生的文明离校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活的总结,是毕业生由校园走向社会转变的重要教育关口,既是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最后检验,也是对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职前教育。

1.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校风学风的需要

毕业生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低年级同学中产生相当榜样、示范影响。要让低年级学生“赶有目标,学有方向”,毕业生就必须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同时,通过毕业生的文明离校教育,确保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群体是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精神风尚对社会风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影响深远。通过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自觉性,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毕业生完成“社会人”角色转变,走向成熟的需要

毕业离校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转折阶段。对多数同学来讲,意味着从校园跨入社会的重大转折,毕业教育既是对在校学习阶段的重要总结,也是毕业生完成“社会人”角色转变的重要指引,教育毕业生如何更好更快的融入现实生活,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

三、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措施

1.宣传座谈,营造氛围

(1)广泛宣传,营造温馨和谐的离校氛围

要通过“致毕业生的一封信”、欢送毕业生的宣传横幅、海报、校园网络、视频等媒体、媒介,广泛宣传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母校和师生对毕业生的鼓励、关心,渲染情感教育的氛围。同时,通过举办师生友谊球赛、毕业晚会、舞会等文体活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文明离校氛围。

(2)组织优秀校友座谈

通过优秀校友座谈,丰富社会人生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自信心;通过对母校发展的关注、谢师会,表达感恩母校之情;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到宿舍谈心、毕业生个人谈话等,让毕业生感受母校、师长的关爱期盼,教育毕业生要“以母校为荣”,珍惜在校的每一时刻,珍惜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文明和谐离校。

2.关爱帮扶,亲情离校

文明离校工作是综合系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学校要成立由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部)、教务处、保卫处等部门组成的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小组,各院系要相应成立文明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构建党团组织、学生协会――班级组织――学生党员干部――毕业生多位一体的毕业生离校信息覆盖结构,全面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要建立毕业离校手续办理一站式窗口服务。毕业前夕,毕业生还要疲于应对工作、未来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能让他们顺利离校,要尽量以方便、快捷、周到为原则,为毕业生办理毕业离校的手续设立“一站式”服务,避免毕业生奔走在学校各个部门、甚至是各个校区办理图书、固定资产、党团关系转移等,让他们能够轻松愉快的办理手续。同时,还可以通过团学组织,发动低年级的同学为毕业生做好毕业行李搬移服务,让他们感受浓厚的学友情谊。另外,还要以人为本,关心毕业生在离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学校应从帮扶的角度,想方设法让毕业生不因这些困难而影响就业。

3.创业励志,谋划未来

(1)就业指导前移,提早进行创业指导

要大力提倡通过自主创业来扩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激发毕业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在大一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大二或大三开始有针对性的开展毕业生创业指导,可通过创业政策宣传、优秀企业家讲座、创业设计竞赛、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校园服务公司的管理等形式,从理论到实践,让学生领会创业、学会创业。

(2)加强各类专业竞赛,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各类专业竞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职业理念教育要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在大学期间,要通过模拟课堂教学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作大赛等“因材施教”的专业竞赛,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好毕业典礼

要精心策划适合青年学生特点,既表达学校对他们的关爱、肯定、鼓励和支持,也表达学校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的毕业盛典。毕业典礼要隆重而热烈,将优秀毕业生颁奖、校长的殷切寄语、毕业证书学位授予、为恩师献花等结合起来,让毕业生在感恩母校、师长中激发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新生活的热情。

4.分类教育,增强实效

(1)加强对各类“问题”学生的指导

毕业前夕的各种压力往往对心理问题学生产生“挤压式”影响,一些潜在的情感、体验被激发出来而导致学生走向伤人伤己。对这类学生要加强关爱,通过联系家长关心,班主任、党员干部、周围同学的帮助,舒缓压力,愉快离校。对平时纪律懒散或因各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书学生,往往因为毕业前的放松、发泄对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满、对大学生活的不满等,而出现破坏学校公物打砸扔,扰乱学校秩序的情况,要对类学生加强教育、引导,严明纪律,使他们自律自省文明离校。对那些家庭困难同学,由于学费未清缴或者助学贷款未到期,或者工作未落实能而显得焦躁的,要通过做好还款协议、沟通银行、继续推荐就业等服务,让他们感受学校的温暖和关心,充满信心走向社会。

(2)党员干部的榜样引导

要充分发挥毕业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依托学生党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突出毕业生党员干部在文明离校中引导的作用,培训团学干部掌握好就业政策法规和文明离校要求,开展离校协助服务;要求毕业生党员干部带头接受教育、带头服务同学、带头遵纪守法和安全离校,发动毕业生为母校,为师生“做一件好事”、“爱心捐赠”活动等,为母校站好“最后一班岗”。

(3)不同就业行业学生的离校指导

毕业离校是毕业生迈向不同人生道路的开始,也是职业生涯的起点。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系统的职业特点和要求,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对毕业生做不同的职业道德教育、从业规划引导。

5.纪律教育,文明离校

(1)加强毕业纪律教育

要按照学生手册,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有关规定。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承诺,对毕业生文明离校过程中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及时给予阻止、批评教育,严重的按照规定严肃处理,让毕业生树立牢固的纪律意识,完成从守纪学生到守法公民的转变。

(2)开展毕业生好廉洁人生路教育

大学毕业生是重要的新生社会力量,今后都要在各条战线发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很多同学还将走上领导岗位或者成为行业骨干。能否走好廉洁人生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此要通过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观看警示教育片、公民道德教育宣讲等,教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奉献青春力量的意识。

(3)毕业生党员党性教育

毕业教育中要突出党员的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毕业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不仅仅是在校时的先进分子,更是投身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先进分子。要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参观革命基地、毕业党课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深化毕业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毕业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教育毕业生党员无论到哪,都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自觉树立党员“一面旗帜”先锋作用。

6.就业服务,情牵母校

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服务“从校园到社会”的承前启后的工作。要通过毕业就业继续服务,发挥母校“坚强后盾”的作用,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为学校形成丰富的校友资源打下基础。一是要继续做好就业推荐工作。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对那些未能在离校前及时就业的同学,学校要继续做好毕业就业服务工作,及时把就业信息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减少走向社会的障碍。二是做好毕业后的相关服务,让毕业生感受母校“一如既往”的支持。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