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6: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汽车保养实训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汽修专业学生 随岗实训 课程体系
学生随岗实训,是指按照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访谈或在不同生产岗位上进行生产工作的实训教学。随岗实训一般在“三阶段”教学中的第二阶段,即“职业培养”阶段,随岗实训时间长度原则上为1~2个月。汽车产业系从去年开始组织汽修专业的学生去广丰长宁会展店、联辉汽车(香港港太行)有限公司进行针对汽车维护课程进行随岗实训。
一、课程指导思想
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贯彻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教学与工作相结合、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符合的原则,与企业专家一起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模块化的课程。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
二、课程目标设计及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可以理解为课程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该达到的水平。在随岗实训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汽车维护这门课程按照汽车经销店维修车间技术的特点和实际岗位的要求,将汽车维护课程建设成工学结合型的能力本位课程。以“汽车保养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汽车保养中每个工作位置的工作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式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随岗实训企业的汽车维修服务顾问SA所提供的维护单,汽车维修技师制订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企业维护作业标准对维护车辆的发动机、底盘、电气等系统进行检查与维护,提高车辆的使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并追加汽车定期维护工单上未记录而车主又反映要求的维护项目。正确完成废件、废油、废气处理和车辆清洁等工作,并记录已完成的工作。汽车维护一般在举升机工位上进行,使用通用工具、汽车维护专用工具和汽车维修手册等,以双人或独立工作方式,对汽车各系统进行维护。工作中自觉保持安全、环保作业,遵守6S工作要求。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学生参加企业随岗实训的教学模式,以实际的真实生产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随岗实训企业的组织架构,建议每位企业兼职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3~5位学生,分4~6个小组。组员随机确定,教师指导、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做”的过程中,掌握汽车维护的操作技能。在企业轮训期间,《汽车维护工作页》是教学中的主线,其他学习资料是为工作页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零部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要利用真实的生产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际使用中,教材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情况对具体学习任务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三、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顶岗实训的工作内容,选取了汽车整车日常维护保养中的顶起位置一至九等九个教学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任务如下。
顶起位置一是以车辆在低位时为主线,学习车辆基本保养维护作业。
顶起位置二是根据车辆在中低位时,检查车辆前悬架球节为目标进行作业。
顶起位置三是根据车辆在高位时进行汽车底盘各部位进行保养作业。
顶起位置四是车辆在中位时进行轮胎的拆卸以及进行制动系统的检测。
顶起位置五是当车辆在中低位时制动拖滞的检查。
顶起位置六是根据车辆在中位时进行车底制动系统管路排空以及轮胎的安装预紧。
顶起位置七是当车辆在低位时主要进行发动机舱内各部件的检查及更换。
顶起位置八是以车辆在高位时进行工作的复查。
顶起位置九是进行保养车辆的清洁、复位、道路测试等。
2.课程目标设计
能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等维修设备,实施维修作业。在学习或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5S现场管理及操作规范,能与其他学员团结协作,共同处理工作或学习过程中的一般问题。
能对经销店维修车间汽车的基本保养要求有深刻的了解,并熟练实施车辆基本维护作业。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岗实训教学采用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模块和项目教学)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产品、技术服务结合起来;使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一模块的知识和能力。
四、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学校汽车产业系在随岗实训前,向学生明确随岗实训目的、任务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安全知识、防范技能、校纪校规等教育。负责检查产业系汽修专业随岗实训进展情况及随岗实训质量,处理学生随岗实训期间发生的各类突发性事件,总结、交流随岗实训教学经验。学生随岗实训教学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指派的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和学校指派的教师担任的学校导师共同指导。校方现场导师同时负责学生随岗实训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汽车产业系组织随岗实训考核、成绩上报和有关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负责安排教师到企业现场指导学生实训,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等。
五、教学评价
学生在企业的随岗实训是学校教学的延续,学生在企业随岗实训期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在企业上班时间内,须按照企业的纪律要求执行;在下班之后的时间,须参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随岗实训成绩的考核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1.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
学生随岗实训工作可在企业不同岗位进行,企业要对学生在随岗实训期间的表现,如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创新意识、团结协作、遵守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考核,占随岗实训考核成绩的50%。
2.学校导师对学生的考核
学校导师根据学生在企业岗位的表现、轮岗工作日志、随岗实训总结等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占随岗实训考核成绩的50%。
3.考核等次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学生随岗实训需按要求进行考勤,凡参加随岗实训时间不足学校规定时间三分之二者,随岗实训成绩按不合格处理。对严重违反企业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被企业终止实训或无故不按时提交实训报告及其他规定的材料者,其随岗实训成绩按不合格处理。
随岗实训为学生建立了学习与工作时间的直接联系,相对于原有职业教育课程而言实现了工学结合的一个全新的课程模式。在改革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念的变革,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关注课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适时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一、复合型人才涵义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复合型的实质是打破学科专业之间壁垒与界限,使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这种复合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复合、多种专业之间的复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复合等。
二、汽车服务业的介绍及人员需求分析
汽车服务业是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支持性、基础性业务及这些业务的延伸。汽车服务业包括汽车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服务。售前服务是指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与市场调查等成品出厂前的服务;售中服务是指促成销售的服务,包括销售咨询、广告宣传、贷款与保险资讯等服务;售后服务是指整车出售及其后与汽车使用相关的服务,包括维修保养、车内装饰(或改装)、金融服务、保险理赔、索赔咨询、汽车租赁、旧车转让、废车回收、事故救援、汽车俱乐部、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等内容。
当前,如果把汽车行业进行细分,汽车销售人才的需求占30%-40%,技术人员占20%左右,服务人员也占20%左右。无论哪一种汽车服务人才,均需是复合型人才。以汽车销售人才为例,当前汽车4S店除承担整车销售任务外,还必须担负售后服务、配件销售、汽车保险、汽车维修、汽车保养以及信息反馈等“一条龙”服务。一名合格的店长不仅要懂得经营管理,还应懂得汽车技术,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善于整合各方资源;普通的汽车销售人员,至少也要掌握管理学和汽车技术的基础知识,不但要具备销售技能,还要懂得金融、保险、公关等知识;汽车美容人才至少应当是汽车技术知识与美学、广告设计学的复合;汽车保险与理赔人才至少应当是汽车技术与保险知识的复合;汽车信贷和金融人才至少应当是汽车技术与金融知识的复合;汽车维修与检测人才至少应是汽车技术与管理学知识的复合;二手车评估师至少应当通晓汽车、资产评估、数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汽车租赁人才至少应当是管理学、法学、汽车技术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复合。事实上,就纯粹的汽车技术人才而言,复合型人才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及表现出的一些问题
汽车服务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机遇且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技术服务性行业,对从事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理工大学首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吉林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10多所高校跟进开设此专业,2005年又有天津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一批院校成功申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目前,许多高等院校为了适应汽车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纷纷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相对于其它专业发展历史较短,不管是从专业定位到教学大纲制定再到教学计划执行以及实践环节安排,均不够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如从教学大纲来看,有的高校教学大纲陈旧,只是在以前的相关专业(如交通运输专业)基础上加了几门经济、管理的课程,没有突出汽车服务工程的培养特色,不足以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存在着不尽合理的问题。从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来看,存在实际教学与教学计划脱节现象,这主要集中在实践环节,如因实习基地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师资等方面原因而不能保证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的开课率。反映在教学效果上,就存在着学生技能培训方面的短缺,进而存在着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向、用人单位期待与大学生期望的错位现象。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新兴专业,且与原交通运输专业存在学科交叉,要真正建设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切实理顺该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关系,真正培养出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能力和素质且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对该专业教学体系进行分析和优化显得尤为必要。
四、应用型本科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突出自身特色
通过对早期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当地汽车工业发展的依托关系十分密切,如:吉林大学依托一汽集团,武汉理工大学依托东风汽车集团,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依托上海汽车集团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考虑自身办学条件,结合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办学理念,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武汉理工大学重营销,吉林大学重诊断、检测,同济大学重贸易等。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应该参考其他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专业特色、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在广泛对汽车服务市场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相应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凸显汽车服务工程特色专业方向。
(二)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将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跨学科培养是复合型人才的基础。如浙江大学在招生中突破“学院”界限,学生两年内可在全校所有工科专业中自主选择主修专业并鼓励交叉学习修读第二专业和进入本硕或本博连读一贯制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可以做一些尝试,统一按汽车类招生,在人才培养中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并打通管理类、汽车类的课程体系,在高年级可自主选择汽车营销、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并鼓励修读第二专业或双学位,同时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的选修课程,以加强对不同而又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学习,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
(三)积极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它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条件优化的重点则在于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除了配备齐全的汽车实验室设备,能够完成教学中的课内实验、课内实践和校内实习之外,汽车实验室还应该充分对外开放,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物阅览室,创造主动学习、自主实践的环境。学生可以随时参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拆装实践,研究任何感兴趣的内容,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对实验室实践的补充,校外汽车实训基地在专业综合实践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体验服务社会的实际过程,所以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生产性企业,特别是一些著名汽车制造厂家的特约营销、维修和服务企业,管理规范、设备先进、技术人员素质高,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资源和条件来培养学生,可以使学生在企业实际环境中受到正规的训练。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加强与汽车服务行业(如维修行业、保险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骨干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外挂牌实习基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学校还可主动争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先进技术应用情况,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改进学校的培养内容和方式。
(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面向汽车后市场的特性,决定了该专业必须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增强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主要有:1)强化在职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参加生产锻炼,增强加强教师职业技能;2)从汽车服务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充实专业师资队伍;3)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校兼职,以做专项报告、讲座或开设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程等方式参与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
(五)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高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毕业设计课题改革,遴选来自汽车服务一线的课题,实现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紧密结合。实用性强,学生选择积极性高,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既锻炼了综合技能,又增强了就业的信心,毕业生反映就业后可以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才及设备的优势,弥补学校教学条件不足,缓解了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实现了学生学有所用,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真实目的。
四、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复合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更好地培养胜任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应用型本科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市教育局2012年立项教研课题《基于高职高专升格应用型本科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部分成果,涂志军为课题负责人。
参考文献:
[1]胡乾坤,李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的问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2]刘平.普通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定位思考[J].高教论坛,2010(11).
[3]麦茂生,吕力.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2008(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市场的分析
1.我国汽车与相关产业发展的特征
随着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庭一刻的来临,汽车从奢侈品变身为生活的必需品;2010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和产量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汽车产业的巨大商机驱使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汽车厂商纷纷进驻中国的汽车业市场;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汽车制造技术,实现我国汽车制造自主品牌的生产,已成为我国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信念。实际上,从现代汽车制造的综合技术分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已不再只是装备制造业独家经营的情况下所能实现。高强轻质的碳纤维新材料正在替代传统的玻璃钢(即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汽车材料,汽车代用燃料新能源技术也已进入现代汽车领域;同时,因为汽车制造集约了现代工业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协作和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必将形成汽车产业生产的新格局。
2.汽车与相关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汽车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不仅推动产业发展,也将为全社会的就业提供了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以德国为例:2002年汽车装备制造业就业人数为67万,而因汽车产业发展拉动的汽车维修、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间接提供就业人数为335万人;汽车和汽车相关产业就业的总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高达16.7%。而据我国2002年的初步统计结果仅为3.5%。
我国2003年由教育部、劳动部等六部门联合公布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报告》显示,汽车专业人才的缺口在200万以上,其中汽车修理人才缺口80万;目前汽车维修的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2010年全国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约300万,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38.5%,中级技术工人不足50%,技师不足10%。再看我国目前的汽车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还很不完善,汽车的技术服务在服务体系、技术质量和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等各方面都还处在起始阶段。因此,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极好机遇;当然教育和就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严峻的,原因是我国汽车技术市场的发展和职业教育资源是很不对称的。
3.汽车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案例分析
汽车喷涂就是汽车的喷漆涂装生产过程,汽车喷涂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项美容技术。现在我国的汽车用漆和汽车喷涂设备正在从进口转为国产和部分国产。现在让我们分析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两大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喷涂生产工艺。传统的汽车喷涂工艺采用空气喷枪,汽车喷涂上漆率仅为40%,而且污染环境。上海大众汽车生产线建设的初期采用的就是传统喷涂工艺;而上海通用汽车生产线建设则高位起步,采用静电旋杯新工艺,其原理是以静电旋杯的高速(70000转/分钟)运转,油漆被高速离心雾化,再通过有机器人操作的雾化喷枪实现汽车喷涂,在油漆集中供给和自动喷涂的保障下,汽车喷涂上漆率理论值可达到90%,实际为80%。
汽车制造设备的国产专业化生产可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并从中获取应有的利润。目前美国的Binks、Ransburg、Devibiss三家专业化生产企业分别可以提供油漆输送设备、静电旋杯雾化器和雾化喷枪设备,从而形成目前最为先进的喷涂设备产业链。在汽车喷涂设备制造中,除静电旋杯和要求极高的输送管路阀门需要从美国的专业公司进口,而大部分如管接头等零部件完全可以实现国内自主供给。创业者正是利用长三角的各种优势企业群,组建起专业化零部件生产的供应商,并最后组装成汽车喷涂的系列设备。
与高度自动化汽车生产线上的简单操作工人相比,招聘喷涂设备组装的专业人员则需要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因为组装设备的过程是以人工操作为主的,而机械的各种冷加工操作以及氩弧焊等生产环节工人们都会遇到。
二.汽车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能力本位的课程建设
实践证明,确立以能力单元为教学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从传统走向创新的一条成功之路。近年来,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里程碑的成果性标志要算得上2007年由澳大利亚政府投资,中国政府配套国家层面的重庆中澳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项目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澳“汽车维修与检测”改革试点的项目院校,历经5年的改革实践,确立了以职业资格与职业能力相对应的能力单元教学模块,实现了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对接。课程建设的过程是以能力标准为单元组建教学模块,并以单元教学模块对应职业资格等级的课程能力教学标准。这些实践项目院校开发的课程能力模块主要有汽车维护基本能力、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能力、汽车电控系统维修相关能力,课程开发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
2.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项目化教学的最佳路径,而工学结合的教学机制则需要建立在校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先进的核心生产技术,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当然,校企合作不仅取决学校与企业二者之间专业技术水准是否对称,也需要把握好企业与学校在人力资源互补的结合点。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趋同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法模式单一缺少创新。面向社会各行各业服务的职业教育,绝对不能仅靠项目化教学的一种模式去应对各行各业。然而,汽车专业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则是最佳的选择,一是因为汽车具有相对独立又有互相关联的工作系统所构成,如发动机系统、转向系统、电控系统等,十分便于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和课程单元的开发;二是汽车维修服务业以S英文字母打头的*S店是依据汽车销售、零配件销售和各种服务功能进行的S组合。学校完全可以依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和学校自身的教学条件选择不同难度、不同技术含量的实训项目,开展项目化教学。
三.因地制宜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实践
近几年,不少职业院校顺应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对教育的投入,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设备不断充实,师资配备不断完善。目前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主要是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的脱节,直接成为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不高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直接诱因。
1.重组课程内容实施能力分级培养方案
(1)做好校内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目前学科教学的传统管理体制下,理顺汽车维修专业校内教学资源之间的配置关系;通过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合作,实现学科知识的融通和课程内容的重组,例如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可以把《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融入到《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组合式教学。
(2)以能力分级培养为前提设计课程体系。
①初级能力课程。以学生职业导入为目的,从汽车基本维护、常用工量具的使用为入口,进行课程内容的知识整合。设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钳工工艺基本技能》、《机械基础》等初级课程;同时辅以、《汽车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口语与礼仪》等文化类课程。
②中级能力课程。以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为目的,学生在进行汽车零部件拆装任务的实际操作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电控发动机技术》、《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等实训课程;同时辅以《汽车文化与汽车产业》、《数学》、《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
③高级能力课程。以培养学生汽车检测诊断能力为目的。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即由传统的凭经验诊断转变为利用仪器检测的数据说话。因此要让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课程有《汽车故障与诊断技术》,并逐步开设《汽车发动机故障综合诊断》、《汽车电气故障综合诊断》、《底盘故障综合诊断》等课程;同时辅以《汽车的销售与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服务类课程。
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尝试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互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便于开展项目化教学,又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穿插讲授,对每一项教学任务,应设计配套的工作页,包括理论知识要点、实操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等。小组互动是教师把教学任务下达给学生的每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的学员通过任务分工、教学互助、成果互评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2)建立汽车维修专业单元教学操作的实验台。
汽车维修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应备有汽车整车,主要用于汽车构造认识、汽车保养以及电控故障排除的教学实训。在教学中整车不能拆解拆装与检测,造成学生对汽车构造无法清晰了解,很多汽车检测项目无法有效进行;即便教师采用电化教学,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便于开展汽车维修项目的单元教学,可配套汽车单元实训教学台,如添置只包含汽车发动机系统和底盘,汽车发动机只含台架、线束、仪表、面板等配件;并匹配只含汽车电器控制的综合实验台,如微型货车整套电器配件,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等。
(3)探索中构建“名企引领、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经济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仍然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汽车维修专业的项目化校企合作教学,我们选择在探索中构建“名企引领、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我校与北京现代合作的“北京现代品质班培养” 项目为例:我们通过对岗位能力的分析,明确本精品课程所需掌握的所有技能,依据汽车维修工职业成长规律,建立本精品课程学生技能递进培养路线图,由合作企业与学校按路线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共同管理、共同进行人才评价,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形成“名企引领、订单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运用与服务分会在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师资培养、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组织、学生就业等方面实行三方联动,全程深度合作的运行模式。
在整个教学体系改革中,我们以汽车维修行业及职业教育专家引领,企业的技术主管、课程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精品课程建设指导小组负责对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创新、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改革。经过四年的合作,改革已初见成效。
综上所述,校外分散式的实践学习并不十分利于有效的教学管理,重要的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的设想是建立汽车维修服务实景基地,形成真实的“产教合一”的工学格局。汽车维修服务实景基地利用学校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及人力资源,企业提供部分专家及管理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设计适合企业需要又满足学校教学的项目课题。本着这个思路,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在与企业、市场的人才对接中,应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从而不断推进专业教育的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占山.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余祖光.产业文化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3]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4] 王银山.汽车维修企业高技能人才状况问题及其解决.职业教育研究,2011,3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44-02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提高高职教育水平,近年来,教育部以及各省教育厅开始着手规范高职院校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高职教育评估制度。现行的评估制度侧重于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办学硬件设施,最后的教育质量评估也只是“就业率”这一项指标。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他们的工作类型、工作表现以及后期发展才是对教育质量最好的验证。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制度,没有得到全面、准确的教育效果信息。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跟踪调查有利于优化专业课程结构
按需办学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利用多渠道信息,围绕市场设置专业、开设课程、组织实习。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了解需求,构建更加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社会发展与技术更新都可能引起就业市场变化及新兴职业的出现,都可能促使高职院校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优化与改革。但在现行的专业课程改革中,有些高职院校的做法却忽略了地域及经济上的区别,脱离了本校的实际情况,将眼光过多地放在了社会上最新最火的职业以及某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改革成果上,急于模仿和推出新专业、新课程,这样的做法是很难保证专业课程改革取得真正成功的。
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水平是一所高职院校在某一个阶段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毕业生选择了哪些职业,进入了哪些企业,毕业后2~3年内在职业及岗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信息都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以我校电子类专业为例,对前几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得到的相关数据表明,电子类专业毕业生毕业初期从事企业一线技术工作的比例较高,但毕业后的1~2年,占一定比例的毕业生从一线技术工作转行从事电子产品营销工作,而且事实证明,转行从事电子产品营销的毕业生中不乏成功者。我校以该统计数据为依据,研究论证后,在电子类专业中尝试开设了《市场营销》、《家用消费电子产品维护与保养》、《顾客心理学》等课程,深受在校学生欢迎。在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有更多的电子类毕业生直接选择了产品销售岗位,就业后转行从事产品销售的毕业生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事实证明,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对于丰富毕业生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跟踪调查有利于增加毕业生就业多样性
近几年是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岗位种类比较单调、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存在较大偏差等问题。同样,以我校电子类专业为例,学生在校可以学到的主要包括中高级电工技术、电路设计与制板、单片机测控技术、PLC应用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根据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来看,80%的电子类用人企业进入高职院校只招聘在生产一线从事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专业从事电路板设计、单片机开发及PLC应用的企业进入高职院校招聘的很少,这就导致毕业生学到了相关技能却不能找到与所学专业技能匹配的相关工作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加强与企业交流,增加招聘企业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特别是与专业技能对口企业的交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及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邀请相关企业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招聘,增加对口招聘企业的多样性必然会增加毕业生就业的多样性,使毕业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爱好选择与所学专业匹配的相关工作。毕业后对口工作有保障,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发掘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技能人才。
及时分析,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应对各界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及时统计,重点对与毕业生专业技能对口但接收毕业生人数最少的岗位群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原因。确定是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引起该岗位群提供的工作岗位减少,还是因为相关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没有达到相关岗位要求,所以不愿进校招聘。如果分析结果属于前者,那就应该适时削减招生人数,并对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相应调整,减少培养量或转化培养目标;如果分析结果属于后者,则应适当加大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增加相关实训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达到对口岗位所需技能要求。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加强与企业交流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调整,我校电子类专业毕业生近两年在生产一线从事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比例从70%下降到45%;从事电路板设计、单片机开发及PLC应用等辅助设计类工作的比例上升到15%,毕业生就业多样性明显增加。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改革效果,我校电子系将新开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及虚拟仪器和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维护技术实训课程,暂停开设就业不足的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改革效果将继续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进行验证和调整。
跟踪调查有利于引导和
帮助高职学生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新时期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的选择,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种挑战。自主创业已经成为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就业方式。从2002年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以及各省市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然而,好的政策不是“万金油”,有了好政策不等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万事俱备了。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需要树立创业观念,提高个体素质,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和高校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和扶持机制。
高职学生的培养强调实用。与其他层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更强,所学到的专业技能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岗位,再加上培养过程中的各种专题实训和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和市场有着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所在。在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行动起来,通过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技术扶持。高职院校可以帮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更全面地分析市场需求及市场变化,选择好经营方向。可以主动派出相关专业教师帮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解决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将自主创业毕业生中成功的案例及失败的教训带入课堂,带给在校的高职学生,努力在高职校园内营造一种敢于创业但又不失理性的氛围,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及创业成功的几率。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取得成功,对国家、社会、高职院校和个人势必是一个多赢的结果,高职院校作为学生的培养者,应该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近三年来,我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人数每年保持在10人左右(含先工作后创业者),创业方向主要有电子产品销售、电器保养修理、零件加工、汽车保养修理、旅行社等,毕业生自主创业已初见成效。
跟踪调查有利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加强对高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能对校企合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良好契机 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实际是学校与用人单位交流的一个契机。由于企业与学校之间具有互补与互利的关系,毕业生作为媒介可以为院校与企业之间这种正常、自然的交往提供良好的氛围。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有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大力参与,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为构建开放的职教体系奠定基础。
是建立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途径 用人单位是高职院校最好的实训基地,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联系,构建良好的合作办学平台,可以将用人单位的场地、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纳入高职院校校外实训体系,共同培养更为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企业拥有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中的相关专家为技术顾问或兼职教师,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实践内容与行业的技术发展更新保持同步。近三年来,我校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25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并新建了校外实训基地9个。
跟踪调查有利于提高
社会满意度及对毕业生的再培养
学校与毕业生的信息交流,实质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一种交流,通过交流开展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建立长期的供求关系,在提高用人单位人才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拓宽本校学生的就业渠道,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高职院校应紧跟社会需求,开展对已毕业学生的再培养,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以及开展晋级培训等形式,建立学校、企业及毕业生之间的长期联系,可以走出一条有别于学历教育模式的技能人才培养新路。近三年来,我校为航天系统兄弟单位及部分毕业生开展在职人员培训累计达300多人次,取得了很好的行业和社会声誉。
开展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对高职教育可持续的、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该把这项工作纳入专职部门职责范围,如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专业学科等。各部门应加强协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所获得的相关信息,是高职院校的宝贵财富,也是高职院校做出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旭,宋桂全.高等职业院校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R].杭州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7.
[2]张放平.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张放平在2006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湖南省人民政府,2009.
[3]潘志峰.建立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的设想[J].高等职业教育,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