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6: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自主招生 制度 模式 问题 建议
Abstract: Enrollment system reform is the pieces of breach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 which was partly carried out in 2001 and came to stage officially in 2003. Autonomous enrollment which is an enrollment mode coordinates and parallel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s a significant measure of deepening the enrollment system reform, it helps the higher institutions select excellent and innovative talents, as well as expands the education autonomy.
The same as the issue of all the new systems, Autonomous enrollment system meets lots of problems during its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The article is mainly aimed at the issues that exist in the principles and disciplines, choosing the pattern of "connection between 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as the object, and the universities in Wuhan Province as the samples. The study is based on various approaches, such as bibliography research, comparison researc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composed with the technique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leading to the evaluations of the certain pattern,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ly based on solutions.
Key word:Enrollment system reformation pattern issues suggestions
一、引言
全国各大高校在2012年陆续出台了自主招生简章,吸引了社会和考生的极大关注。全国高校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进行国家试点,报名势头逐年递增,2011年报名总数超过40万。优质教育自主招生考试研究中心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校一共推出了多达11个“计划”,旨在彰显本校自主招生的侧重点,选拔具有个性化的优秀学生。另外,教育部刚刚出台的《普通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办法(试行)》中,明确了“自主选拔录取作为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的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主要招收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由这一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对自主招生的高度重视。
但是,在这些学生入校后,大多数高校并没有一套系统的模式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培养。实际操作方式是否已经与自主招生的目的出现了偏差?学校应如何探索“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后续培养问题?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我们发现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后续培养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计划或是方案,将选拔与培育结合,使这批学生在大学阶段得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如2012年复旦大学将占招生总额5%的自主选拔机会,全部投放到数、理、化、生、文、史、哲和基础医学基础学科专业。这些学生通过自主选拔录取进入学校后,将自动进入该校“望道计划”候选名单,可享受集中学校优势资源的众多科研平台的个性化培养。南开大学也提出,要构建以“公能”为特色的南开素质教育体系。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南开大学决定独立实施“南开标准”,选拔多元人才。据介绍,学校12月将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系列改革。据悉,特别优秀者还可直接入选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而开的“伯苓班”与“省身班”。但这只是部分高校的措施,而且不具有代表性,本文将结合上述在高校实施的具体情况,提出我们的“选育衔接”模式。
想见你的无措,小编特邀栏目资深作者李凯歌,为你分享他高三时的心历路程。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基地班的凯歌同学,正是在不同学习时期制定出不同的大学目标,才得以成功地规划自己的高三,规划未来。希望凯歌的成功范例,可以帮助你造就奇迹!
考入中国的顶级名校,一直是我十多年学生生涯不变的追求。
2009年10月,我在无锡市一中读高三,作为文科生,北大曾是我压在心底的终极目标。
北大的悠久历史和学坛王者地位人人心向往之,然而,考取北大谈何容易!即便是重点中学的佼佼者,仍不免有落榜的风险。月考结束了,看着自己年级第五的成绩,虽然仍有蟾宫折桂的抱负,但心里依旧一片忐忑。毕竟,考上北大的学生是少数中的少数,尖子中的尖子。
2010年初,正当我情绪起伏时,各大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校荐名额到了,我荣幸地拿到了复旦大学的考试资格证。但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矛盾和问题:高考在即,如何权衡自主招生和高考的关系,如何有效分配时间,降低自主招生的时间成本,等等。说真的,高中时期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大学的了解少之又少,对复旦大学的具体情况几乎也一无所知,拿到分配的名额后,我通过多方面咨询,方知复旦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与北大仅十分之差,因其在人文、社科领域,有着独特的先发优势,与北大遥相呼应。复旦坐落于中国经济中心之一上海,与我所在的无锡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这更令我为之怦然。心动之后是行动,为了顺利进入这所仅次于北大、清华的名校,我决定在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结束之前,花多半时间迎接来自上海的微笑,不留任何遗憾。认真分析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试题后,我发现,面对包括政史地、物化生等十门课在内的“千分考”,我这个纯种文科生要想通过笔试,与理科高手一争高下,就必须突出文科的英语、语文优势,把该拿的分数最大化,把拿不到的分数最小化。人生能有几回搏!在短短一个月内,我日以继夜,把大学四、六级英语单词通读数遍,基本做到了“认识”和“会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月后,我终于拿到了复旦大学的面试通知单。这意味着,只要通过了“200选100”的面试,我就被复旦大学“预录取”了。
然而,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果子却与我擦肩而过,志得意满、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居然未能通过面试。这次的面试失利对我的打击很大。要知道,为应对这次自主招生前后折腾几个月时间,之后又不得不回到原点,回到备战高考的状态,这代价未免沉重了些。
还没来得及感叹,我就不得不开始正视即将到来的大考,重新审视自己的水平,为自己寻找新的目标,新的归宿。终于,我焦躁不安的心绪在南京大学面前暂时平静下来。南京大学是江苏数一数二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有着较高的声望,在此前的历次大型考试中,我的成绩也与南大的分数要求基本吻合。平和的心态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重新确定了南大这一目标后,我心里顿感释然了不少。
之后,随着高考的一天天临近,我的“眼界”逐渐拓展开来,对大学的认知也一天天增加了,南大之外,又看到了不少国内名校:武汉大学位于华中核心地带,中部崛起的号角在那里吹响,自己的才思必有一番用武之地,在武大求学,可以悠然怀想黄鹤楼归去的黄鹤,可以尽情欣赏江城飘洒的樱花,不失为人生幸事!西安交大坐落在秦砖汉瓦砌就的古城西安,西安的城市精神即大学之道,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诗意呈现,在这里探究学问,读律诗骈文,读盛世大唐,定会是另一种人间气象。在来了不想走、很能留住脚步的成都,在锦江之畔,在女诗人薛涛的家门口,四川大学安然而卧,川大文科实力在全国举足轻重,尤以中文见长,对我而言犹如一颗定心丸。还有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等,他们久经历史的冲刷、沉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珍珠般闪耀在中华大地上,撑起了一片片自由的天空。想起之前自己陡然失了目标的迷茫,我不禁哑然失笑,从来都不缺乏适合自己的大学,只是我们太缺少发现。
“结盟”、“退盟”,是掩不住的火药味
2006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5所在京高校实行自主招生笔试的联合考试,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关注。但2011年,清华大学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参与的7校联考,北京大学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13校联考,让联考升温成为公共话题。两大联考组织分别被称为“华约”和“北约”。随后,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以工科见长的学校组建起“卓越联盟”,将两大阵营对峙变为“三国杀”局面。
2011年,自主招生的公众关注度空前提高,“结盟”、“退盟”事件纷沓而至,自招一度火药味十足!更为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年底。12月1日、2日,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相继宣布,2012年不会参加联考。根据两校的解释,并非联盟内部产生矛盾,而是两校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出了新的招生改革方案,希望通过自主选拔,招到真正符合本校理念的学生。复旦大学校方表示,反对围绕分数线做文章,甚至把招生政策作为争取高分生源的手段。该校还表示要“真正用好自”。
而2011年高考过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隔空对垒”多少反映了这一现状。复旦大学首先指责“上海某理工类高校”冒充复旦招办致电考生,称学校与该学生签订的招生协议已被取消,并劝说学生更改志愿选择其他学校。上海交大则回应,“有高校招生老师在招生宣传中肆意贬低上海交大”。同时,火药味还体现在“华约”、“北约”的联考时间上——它们宣布,2012年的笔试都在2月11日,考生只能“非此即彼”。
“下一个十年,高校要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与‘统一高考’相结合的‘自主招生’体现了在把握教育公平和更科学的选优擢能方面的深入探索。如果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而且只用这一把尺子,很难说这就是公平。人本来就是拥有各式各样才能的。底层人员向社会高端流动,高等教育无疑是其中的途径之一,但如果把所有的‘宝’都押在高考上,显然不合理。”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以一说,传统的高考和已经实施10年的自主招生,两种选拔学生的方式各有侧重。
他说,“现行的一些大学招生制度,仍有意无意地‘偏爱’高分考生,迷失了自己的招生宗旨。一些真正在某个学科上有专长的学生或是有创新潜能的学生在笔试时就被淘汰了。”为此,今年,同济大学将与全国7个省市、20所知名高中携手合作,首度推出“苗圃计划”,目标人群是高一、高二的学生。
据同济大学招生办主任廖宗庭介绍,在正式推出“苗圃计划”前,同济已经主动做了几次“育苗”实验。“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到大学,至少有两三年的时间浪费在应付考试上,比如小学五年级、初三以及高三。把这些时间省下来,让他们从事自己有兴趣的学科。或许,一些专业人才就能提前冒出来。”
根据“苗圃计划”,同济将结合这20所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这些中学对接,建立兴趣小组、实验小组或特色班。每一个小组和特色班,都像一个“苗圃基地”。同济方面将组织教授们走进基地“育苗”,对学生集中开展能力培训。在达到学校制定的相关学业标准和要求后,这些被选出来的“好苗”可以享受自主招生相关优惠政策。
“这是同济大学在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突破之举!”陈以一说,同济今年之所以推出这项政策,目的在于能从高一、高二开始激发学生对学科的早期兴趣,“在一些有办学特色的高中建‘苗圃基地’,就是希望能让一些学科专业和中学第二课堂对接起来,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和提前接触大学的学科和专业。”
“我们要为那些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开出一条新的通道。他们不一定需要成绩全面优秀,可以有些学科不那么强甚至有些‘跷脚’,高考的分数也不需要很高,只要有创新的潜力,就有资格进入交大。”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表示,教育要回归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能简单地克隆国外大学的做法,大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总结好自己的案例,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此项计划名额不超过15名,所有参加2012年内地高考的学生都可申请。获选的内地考生将进入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学习一年,此后,港大将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及英语能力安排面试,成功通过考核的学生将赴英国剑桥大学修读4年,毕业后可拿到剑桥大学的工程学硕士学位。
今年港大将开设7个新的本科生专业,包括中文、城市研究、教育学与社会科学、工学、教育学及理学、生物医学、建筑文物保护,新增专业也将接受内地学生申请。
12所港校
将招1400余名
内地学生
今年香港不少高校都将增加内地招生人数,12所港校将在内地共招收1400余名学生。
招生数量增加较为明显的是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2011年,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计划数是300人,最后实际招收了291人,而2012年该校预计招生400人。香港理工大学2011年在内地招生计划为230人,最后实际录取了约240人,而2012年,该校预计在内地招生280人。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等院校的招生人数也有小幅增加。
虽然到香港就学有很多优势,但竞争压力也不小。香港大学透露,2011年,港大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内地本科生入学申请10362份,最终,港大只录取了291名内地学生,相当于每36个人中录取一个。被录取的学生中有11名学生为省级状元,6名学生为市级状元。
另外,高考仅仅是香港高校接受内地学生的一种途径,这几年来也有不少内地学生通过参加外国高考报考港校被录取。以港理工为例,其2011年就录取了约100个这样的内地学生。
内地63所高校
免试招
香港学生
201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3所内地高校将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不占学校当年招生计划名额,每校计划招收30至50人。
据了解,这63所高校分布在京、津、沪、苏、浙、闽、鄂、粤、渝、川、滇等11个省份,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
具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或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者,只要是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应届生,或是2012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应届生,且愿意按照内地高校要求完成相应学制学习的考生均可报名。
每位考生可在内地63所对港免试招生高校中选择4所学校,在每所学校可选择4个专业。高校可根据香港考生报考材料组织面试形式的复试,除个别特殊专业需进行专业加试外,不再进行其他笔试。高校可根据考生复试情况、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或高级程度会考成绩,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以及招生计划决定是否录取。
国内百所高校
将免费
网络授课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3所高校宣布加入“高校课程资源向公众开放项目”。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在家学习这些高校的专业课。
据介绍,该项目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较为完善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有数千名优秀教师参与、数万门课程开放的这一项目,希望探索建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与服务的模式与机制。103所高校免费向社会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既包括专业性课程资源,也有大众化学习资源。
高校自主招生
考生字漂亮
更吃香
在流行“握着鼠标忘记笔杆”的今天,写一手好字似乎变成了“稀缺品”。能否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已悄悄纳入大学自主招生考察申请学生的法眼。
据了解,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简章要求,个人申请由考生本人手书,通过个人申请全面展示考生本人的申请理由、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学习能力、未来规划等各方面情况,字数不超过1200字。北京理工大学对此的规定简明扼要:“个人自述材料,1000到1500字,学生本人撰写,并手抄。”北京邮电大学自主招生简章规定,考生个人陈述应说明申请理由、爱好特长、性格特点、学习能力、自身成长经历及体会、进入高校的努力方向及设想等方面情况,必须由考生本人手写,字数1000字以内。
北邮招办有关负责人分析,通过个人陈述,大学招办既可了解考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还能直观发现考生的报名态度和部分素质。他举例说,两份自荐材料,一份字迹潦草,错字不断,一份字迹工工整整,这肯定会带给高校自主招生专家不同的印象。
北航
对飞行学员
劝退了事
经过历时10个月的4次身体检查和层层筛选,17岁的刘顺天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级飞行学院新生。然而,入学仅两个多月,他就因心率不达标被要求退学。后刘顺天重新进行心脏检测,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负责体检的民航总医院表示,复检结果不能替代异常心率检测,学生不合格的体检结果不可变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29-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整体规模和硬件设施已经达到国际中上水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官僚化的管理模式弊端众多[1],束缚了高校的办学自,挫伤了高校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高校失去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行政主导的官本位教育体制是制约我国教育创新的根本原因,在全国上下一致呼吁教育改革的今天,本文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官本位的体制和改革方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高等教育体制官本位表现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很多,主要表现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模式僵化、高校自落实不到位、缺乏公平与效率、公办高校腐败频发等[2]。这些弊端实际上是官本位政治制度在教育领域延伸的结果。(1)我国的大学行政地位分级别,如副部级大学、正厅级大学、副厅级大学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自身要发展和提高地位,就必须首先进行行政升级,这是教育官本位的表现,是教育主管部门行政化管理高校的结果。(2)按照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大学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以看出党和政府部门处于核心领导地位[3]。(3)政府掌握着资源的分配,政府与大学之间,政府具有威权性。政府主管部门过分强化对大学的管理,其通过人事任免、招生计划、对外交流审查、经费划拨、评估验收等各种途径来控制大学,忽视大学的独立性,导致我国的大学官学一体,少了求真求实的本质,多了争权夺利的浮躁。中国大学要向国际高水平大学靠拢,必须弱化政治因素,政府只需加强在大学办学过程中的监督,而不是管理。(4)在目前大力倡导的高等教育改革中,顶层设计意味过重,实践中常常变成政府通过“决定”、“通知”、“意见”、“办法”等文件来主导高等教育改革,无形之中强化了高校办学对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政府部门对于学校的超强控制和官本位管理方式,一直是妨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一个问题。
二、教育产业化弊端
教育产业化自实行以来饱受争议,教育本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应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而不是拉动经济的赚钱工具。教育产业化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商品化,貌似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实际却导致官本位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畸形发展,相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其负面影响更加深远:(1)产业化的过程也是国内高校扩张的过程,伴随有盲目扩招、教育不公、教育腐败、乱收费、买卖学位、基建牟利甚至倒卖土地等众多问题。(2)随着扩招,2015年全国高考入学率已接近80%,而德国仅有2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我国高等教育的“超前”发展并未带来国民素质的飞跃,也没有带来科研领域和制造业的创新。目前美国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大学的学历是不承认的。(3)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研究生年年扩招,出了校门才发现硕士学历比本科学历并没有多大优势,却浪费了3年的工作时间。(4)“在职博士”变成了一些党政领导和国企老总的附加荣誉,他们不上课、不做科研、不写论文,照样能拿到学位。
高等教育无法回避功利性。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理想中,功利性是教育的一个方面,但高等教育绝对不能止于功利性,过分追求教育的功利性就会造成教育的人文性缺失。产业化的高功利性败坏了高等教育的崇高社会形象,扭曲了个别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导致教育领域的逐利,造成学历贬值、教师屈服于金钱和权力,既让人们心目中圣洁的殿堂沾染了铜臭,也使得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职业为之蒙羞。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批量培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严重过剩,高等教育就业率和投入产出比低于职业类院校[4],把教育作为赚钱工具的教育产业化政策必须改革。
三、高校去行政化改革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提出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去行政化三大目标,但是一个也没有实现,南方科技大学教育改革的全面失败反映出教育制度改革的难度之大。和任何事物一样,改革当然有难易之分。按照一般做法,改革总是先易后难,但是只要坚持改革,最终总要去面对那些难的问题[5]。高校去行政化短期内难以实现,制度性的障碍往往是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6]。自主招生是相对简单的第一步。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招生,但还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在制定招生计划、生源分布等仍由教育行政部门掌管,收费标准也由地方政府物价部门制定。在教学管理权方面,中央有关部门统一规定教学计划中必须开设的课程,甚至规定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课时等,高校调整教学计划,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余地很小[7],无法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离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后,朱清时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涉及到意识形态,改革的难度甚至超过了经济改革,要成功可能还要几十年的时间,目前只能一步一步的推进。
四、职业教育回归改革
笔者认为,高校发展应由社会和市场需求来决定,高等教育的目标并不只是文凭,而是在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目前众多高校面临教育质量无法突破、专业设置与变革跟不上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无优势的多重矛盾。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这是高等教育当前的立足之本,实际上职业教育更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在我国高等教育严重过剩和产业加速转型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更应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和社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源泉,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教育模式[8]。部分高校如果执着于文凭,继续在本科院校中坚守,既是对学生前途的不负责任,也可能被社会所抛弃。目前我们的一些高校教师在许多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在职业道德还是专业水平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职业教育要回归和发展,必须要重视建设一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师队伍[9]。实际上,自2014年起,国家就已经开始构建新型的职教体系,重视职业教育,倡办应用型大学,既适应了社会对人才教育的需要,也解决了很多院校的生存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迎春.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J].学理论,2012,(35):225-226.
[2]静静.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
[3]金林南.《高等教育法》的立法缺失及完善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52-57.
[4]冯光娣.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政策研究――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分析[D].天津:南开大学,2012.
[5]王建华.重启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5,(009):2.
[6]王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我们国家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它实现了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磨练了青少年的意志,促进了社会竞争;为农村学子争取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形成了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尊师重教。实践证明,高考制度是至今为止比较公平的一个制度,但是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一考定终身”,选拔标准单一;“分数”作为唯一目标,“考试”作为唯一任务,背离了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受到严重摧残,很多地方经常出现高考考场里学生挂着吊水瓶的怪现象;社会就业看重高学历的不良倾向,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过于重视分数,导致高分低能,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等。
总之,客观地讲,高考制度是迄今为止比较公平的一个制度。但是高考主要是通过笔试的方式依照分数的高低来选拔人才,这就必定有其局限性,因此高考制度需要的是不断的摸索与完善,需要其他的选拔制度来与高考制度相互弥补。
二、“左右为难”的教育现状
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发展综合素质,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而另外一方面高考竞争异常激烈,教育面临两难选择,常常迫于社会各方压力,不知不觉进入“应试教育”怪圈,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主要表现在:1.教育目的单一。以升学为唯一目标,以跳龙门为目的,培养会考试的机器、找到“好工作”的毕业生。学生学习习题化,学习动力功利化,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培养。2.教育内容单一。注重知识的传授,考什么教什么。教学内容考纲化,缺少人文教育内容、人文精神,缺少实践教育。3.教育方式单一。强调理论灌输、单项输入、填鸭式,方法单一。教师教学应试化,缺乏启发式教育、批判性思维、质疑精神。创新型学生、精英人才如何培养?时间和空间从哪里来?目前的教育现状正说明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在现实中寻求突破
高中教育要走出这样的困境,关键要在体制上进行突破,利用名校和大学的资源,启动教育实验项目,打破中学与大学教育间的鸿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中,在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方面指出:要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南京师大附中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本着真诚合作、创新设计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并且向江苏省教育厅申请批准,从2012年秋季开始,在南京师大附中建立“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实验班”(其中上海交通大学20人、浙江大学20人)。
1.在选拔体制上寻求突破
我们的选拔步骤是:(1)学生报名。2012年通过中考录取进入南京师大附中高中学习的学生,每个学生可以选报其中一所大学。(2)笔试。报名学生参加南京师大附中和大学共同组织的文化笔试。原则上把此笔试与南京师大附中2012级高一年级“课程改革实验班选拔考试”整合进行。(3)面试。报名学生按照笔试文化成绩进行排序(四门总分相同时,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排序,再相同时按照语文数学两门总分排序),原则上按照2:1的比例分别确定学生(即上海交通大学方向40人、浙江大学方向40人)参加大学组织的面试。上海交通大学面试把40人按照S型平均分成两组,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综合面试,分别进行排序。浙江大学面试40人都要参加综合组和外语组面试,然后对面试合格的学生进行排序。(4)学生确定。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确定:在参加面试的两组学生中,分别按照面试的等级分(A:3分;B:2分;C:1分;D:0分)进行排序(等级分相同时,按照笔试成绩排序)。每组确定10人,共20人进入“创新人才实验班”学习。如果有放弃,则按照“均衡递补”的原则进行递补。浙江大学学生确定:在面试合格的学生中,笔试成绩排序占50%,面试成绩排序占50%,进行总排序。确定20人进入“创新人才实验班”学习。如果有放弃,则依次进行递补。最后,录取的学生分别由南京师大附中、上海交通大学或浙江大学、学生和家长三方签定协议,报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确认。
2.在培养体制上寻求突破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学校专门成立“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实验班”课程研究课题组,专门制定《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实验班课程方案》。我们开发了三类课程体系:
第一类是素质养成课程,强调基础性、宽基础,强调通识教育——学科素养,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主要由国家必修课程和国家必选课程的国家标准和校本必修课程的附中标准构成。其推进策略是突显问题探究的教学环节,开展研究性教与学改革。
第二类是个性发展课程,强调选择性,围绕学生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强调多元智力——多元评价,主要由国家选修课、校本选修课和学生社团活动构成。其推进策略是学生的解放,开展体验性教与学改革。
第三类是特色创造课程,强调特色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习惯和创造品质,强调学术性(动脑)与实践性(动手)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综合。主要包含校本学术性课程、文理综合课程,如“系统思考”“综合剧场”等,包含高层次学科竞赛课程,还有大学先修课程,大学认可学分,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其推进策略是精品课程实施,开展创造性教与学改革。
因此,在《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实验班课程方案》的课程学分表中有:
“E”类课程:数字化学习课程——改变学习方式;
“Z”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探究、合作学习。包括社会专题考察、大学与研究院所见习、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等有组织的活动,并且通过这些社会体验类课程的学习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
“T”类课程:学校的特色必选课程,包括:“图文信息检索”“论文写作”“口语表达与沟通”“系统思考”“数学思维”“理科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前沿”等;
“X”类课程:大学指导下的先修课程,由大学提供。
此外,我们还实行了“1+6证书制度”。1+6证书制度——即除毕业证书外,还要求每一位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完成六项活动并发给证书:一是开展一项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二是操作一项探究性的理科实验或理科综合实验活动;三是实施一项贯穿三年的高中阅读计划;四是参与一项可持续的志愿者活动;五是坚持一项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六是爱好一项艺术活动。即以学生兴趣、特长为中心,将此六项活动要求,作为毕业标准,并颁发证书,从而逐步建立附色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尝试,我校计划投入百万元设立“南师大附中梦想基金”,用于鼓励有梦想、有创造的学生。“梦想基金”是《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实验班课程方案》的一部分,并且逐步推广到附中所有学子。经过近半年的探索实施,学校先后组织了两次开题报告会和一次结题报告会,学生申请并通过开题的项目有二十项,其中已结题四项,两件作品已经申请专利,两件作品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并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创新大赛。马安南同学负责的“地沟油再利用”项目先后多次受到南京18频道跟踪采访。给你一个舞台,展现你的风采。附中学子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挥洒汗水,播种希望。
三类课程结构如下图:
3.在学生出路上寻求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方面:“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学生在南京师大附中读满三年,获得“创新人才实验班” 所有课程的基本学分,综合素质评价合格,按照有关协议直接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学生不分文科、理科,毕业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时,学生可以选报上海交通大学当年高考专业目录中所有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根据学生三年的综合表现及特长确定学生录取专业。浙江大学方面:“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学生在南京师大附中读满三年,获得“创新人才实验班” 所有课程的基本学分,综合素质评价合格,按照有关协议直接进入浙江大学学习。“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学生不分文科、理科,毕业进入浙江大学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大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37-02
日本和中国有着一衣带水的地理、文化关系,但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从两国的育儿意识和方法上为例,据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一半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本科以上学历;而在日本,持这种观念的家长不到10%。因此中国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常常花大量金钱进行早期智力开发,比如音乐、艺术以及语言的教育,且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将来取决于大人的教育”。而大多数日本家长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对孩子朴实、坦诚和好奇心的培养更重要。而教育专家也表示说,从儿童发展规律来看,儿童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能只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还要进行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而这类教育比知识教育更能影响儿童将来的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在这方面,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
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它的社会文化和国情是息息相关的。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日本在这方面的发展历史。自从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教育制度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取消了过去的6-5-3-3学制,引进了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的所谓6-3-3-4学制,义务教育也由6年延长至9年,男女同校也得到普及。此时,100%的就学率和100%的识字率是日本在世界上最引以为豪的地方。高中虽非义务教育,但升学率也达到97%,尤其在城市,实际上几近全体入学。但是战后日本采取的这种教育机会均等与男女共学等教育方针,在数量上虽收到了极为显著的成果,但却使的教育成为偏重知识的制度化教育。当时的教育制度虽然在培育符合产业界‘大量生产,高品质,高效率’需要的人才方面有其贡献,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思考力、\创造力,学习等意愿降低以及更为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因此教育改革也是当时政府重要的政策课题之一。
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步提高起来的,而且其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学习,以求得更好的改进我们在教育体制上的不足。两个国家在教育方面是可以互相借鉴的,虽然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是对人的教育上是大同小异的,我们要做的是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
在这里笔者认为值得借鉴的是日本的大学教育模式。和外国的大学相比,日本的大学最大的特点是入学考试相当严格。有人就形容这种考试是“睡5个小时考取机会渺茫,睡4小时才可能被录取。”现在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一联考与各大学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制度。这样灵活运用统一联考进行招生的私立大学也越来越多了。但是想要挤进知名国立,公立,私立的大学门槛依然很难。在院系方面,医学院系最受欢迎,考取也最难。在这种情况下,为进入理想的大学,复读考生非常多,一种新兴的教育产业补习学校也因此而蓬勃发展起来。这种模式给许多无法进入高等学府的人创造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这种新型大学“电视广播大学”于1985年开始招生,至今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人才。它是效仿英国的“电视广播大学”,运用广播,电视与函授教学相结合进行教育,约有七成经费由国库补助,算是准国立大学。目前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也得到了普及,说明这种教育体制是适合大多数国家的,具有一定的普及性。
下面,我们就两国教育方面的差异点进行一下比较说明。这就要提到教育的个体——家庭。由于两国的国情不同,日本的家庭教育对象多为2—3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比较客观,孩子的成长与家长的期待较为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较明确的区别,即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及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家庭,而学习则主要依赖学校等教育机构。家长对孩子的学历期待较高,但对其将来的发展则较为宽容。从家庭内部条件来讲,日本的家庭主妇自身学历较高而且即使有工作,日工作时间也较短的占大多数,因而利于家庭教育的实施。因日本社会对男女性别分工的不同要求,家务及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母亲的倾向也就变得很普遍。
而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较高,孩子的实际成长水平与家长的期待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偏重学习而忽视孩子自立能力培养的倾向。再从家庭内部条件上比较,中国的家庭主妇学历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因而虽然热心于孩子的教育,教育上却不免出现盲目的行动。此外,虽然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义务,但由于同为双职工,在工作与家庭教育子女的时间分配上,很难做到三全其利。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学日本的做法。首先克服中国母亲自身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因素,一是提高母亲的教育素质,二是改革现行劳动制度。对于后者我们是否可以借鉴日本的工作时间制度,以给母亲较多的时间安排家务、教育孩子。长期以来,我们大搞“高就业、低收入”的平均主义,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局面,也使妇女在事业与家庭及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负担过重,举步艰难。在男女平等意识已普遍为人接受的中国“妇女回家论”显然不会受欢迎。但是在独生子女的教育倍受重视的今天,允许妇女在生儿育女期间采取阶段性就业或多种形式的工作时间制度,无疑是解决妇女负担过重的良方。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助于家庭生活的安定及家庭教育的充实。希望在这一点上有关方面能够给予关注。
上面说到我们在取其精华的时候也要去其糟粕。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发展产物都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日本在其教育发展道路上就带来了一些这方面的弊端,很值得我们警惕。由于日本是高学历社会,升学率极高,因此升学竞争也十分激烈。为了进入好的大学必须先进入好的高中,为了进入好的高中必须先进入好的初中,因此许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迫接受以升学为中心的学校生活。日本的学校学期采用3学期制,新学期从四月开始。平时的上课时间,小学高年级以上大约是六小时,在世界各国中也是属于较长的。而且每天的课业都很繁重,家庭作业更是少不了,学生们也都养成在家预习,复习的习惯。至于假期,暑假有40多天,寒假和春假各两周左右,而且放假期间都有家庭作业,这样与暑假长达两个多月,复活节和圣诞节等假日极多,而家庭作业又少的欧美各国有着极大的差异。而且,由于日本企业纷纷向海外发展,在日增多的从海外回国的日本人孩子中,有些人就适应不了这种学校教育之间的差异,从而这种因受到文化冲击而不去上学的现象日趋变得严重起来。
也许在我国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置之不理,任其发展。都说教育强国,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由于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我们各地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我们的整体教育水平可以说任重而道远。由此我们必须主动吸收外来精华以壮大我们的教育事业,还要做到全民共同参与改善我们落后的教育观念,国家更要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与关注,我想那个时候教育强国的理想离我们也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杨东平等.21世紀教育发展研究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生兰.比较就学前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靳卫卫.走进日本——透视日本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