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手绘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7: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业设计手绘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业设计手绘教学

篇1

二、手绘技法教学中的“摹”的作用与不足

工业设计专业产品手绘是通过手绘技术手段,直观而形象地表达设计师的构思意图、设计目标的表现性绘画。随着手绘表现技法的不断变革,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取代手绘,用于制作精细的视觉效果,手绘表达以说明性画法为主,辅助线、爆炸图、结构分析、场景辅助说明等都出现在手绘图中。设计师记录突发性创意思维,形象地传达工程图样、加工工艺流程等。在手绘作品中,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一目了然,更有助于系统设计思维的建立。因此,“摹”通常是针对现有优秀产品的,这样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段,而且比单纯的技术训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这里的“摹”除了对优秀手绘作品的临摹,也包括对现有产品的实际写生。

1.“摹”在手绘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学习优秀的表现技巧和优秀作品的风格及语汇。特别对于绘画基础薄弱的工科类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迅速见效的方法。产品内部结构的分析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临摹作品中已提取出准确的内结构线,可直观地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复杂曲面的转折及表现方法。如图1中,产品表面分析出的内结构线直观地表达了产品的形体走向,并且丰富了画面效果。手绘产品初学者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用硫酸纸拷贝优秀手绘作品,最直观地学习其构图、外轮廓线、内结构线和色彩及整体绘画感觉。第二,有利于学生理解三维空间中深度空间转化为二维空间的方法。工科类学生因缺乏对素描课程长时间的深入训练,对深度空间的理解受到观念印象的限制。教学中教师提供优秀临摹作品时可有针对性地强调这方面的练习。如,教师提供30度角观察产品的范例,强化训练学生理解深度空间中物体实际长度在转化到二维平面中时产生了缩短效果。如图2立方体手绘表现中,立方体ab点间的距离随着角度的不同,发生缩短变化。第三,有利于培养练习者的观察能力和手绘转化能力。学生面对优秀的产品写生,就创意而言仍停留在“摹”的层面上。学生通过写生学习优秀产品的设计创意,在平面临摹的基础上自主提高观察能力,练习三维空间的转化、实际产品结构转换、手绘线条表达及材质色彩的转换,如图3为优秀学生作业。

2.“摹”的不足第一,平面作品的临摹过程是由平面到平面再到关系,缺少了三维空间转化分析的练习。第二,实际的产品写生可以加强三维空间的转化训练,但仍是以“摹”为目的的练习,缺失了创意设计的训练,导致工科类学生存在创意阶段手绘能力相对较弱的现象。

三、“摹”与“创”的结合教学

篇2

[作者简介]宁芳(1981- ),女,江苏沛县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研究与开发。(江苏 徐州 22100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39-02

手绘表现是设计师设计思维的外壳,不仅是设计师与人交流的有效途径,更是设计师自身设计创意过程中的有效载体。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解决了许多仿真设计表现的问题,但手绘表现仍以其快速性、灵活性、启发性等特点,成为设计师的基本技能之一。现在设计界对手绘表现的重要性逐渐达成了共识,但在手绘表现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一、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教学的现状

1.学生方面。首先,工科学生绘画基础差,有的甚至是零基础,发散思维和图形创意与表达能力差。很多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误以为只要学好计算机软件,手绘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其次,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存在会画几个产品,别的产品不会画;临摹会画,自己画不会;一个角度会画,换个角度不会等现象。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表现风格了。最后,工科学生往往不能将基础课,如素描、色彩等课程中学到的关于构图、透视、色彩归纳等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表现出知识和能力上的脱节。而在手绘表现课程中学到的新知识,在后期设计课程中又不会使用。

2.教学方面。首先,教学内容杂乱,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手绘表现方法种类繁多,如水粉技法、喷绘技法、钢笔淡彩技法、马克笔技法、色粉技法、有色卡纸技法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技法有的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混乱,缺乏系统的总结分析,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合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手绘表现知识体系。其次,教学方法守旧。多年来,手绘表现课程大多沿袭类似绘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理论讲述后进行课堂示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课堂临摹为主的练习。由于教育扩招等原因,现在每个教学班级的人数都在三十人左右,甚至更多,而且种种原因使得我们的教学学时数不断减少,教学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差。最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欠缺整体宏观性思考。另外,教学没能认识到图解思考和图示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单单靠一门设计表现课程就可以到达的,而是需要从基础的素描、色彩到后期设计初步、快题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中,从不同层面和高度进行系统、整体地训练与培养。

二、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1.调整教学内容。现在的设计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设计师无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复杂的产品效果图精细表现,在方案展开的过程中可以部分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表现。加上设计周期的缩短,设计任务繁多,许多传统的以湿性媒介为主的设计表现技法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现在主流的手绘表现技法是以马克笔、彩铅、色粉等工具为主的快速表现技法,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适时进行调整,帮助学生与市场接轨。

2.突出程式化教学,加强逻辑分析,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图解思考和图示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教授绘画基础和图形表现能力差的工科学生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程式化教学,加强逻辑分析性内容的比例,使学生尽快掌握设计表现的方法,真正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实践应用能力。所谓程式化教学就是根据手绘表现技法概括性、程序化、可学性的特点,帮助学生将产品的表现技法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归纳,如按照产品形态、材质、色彩以及光源位置等因素,进行表现技法的分类归纳与总结。用程式化概括的手法,使复杂的技法学习变得条理清晰、简单易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启发和激发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如课堂上我们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不锈钢保温杯在不同光源环境下的光影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对亮金属器物的表现方法。

3.遵循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的教学规律。学习的过程应该遵循从简单、容易到复杂、综合的规律。应该按照产品类型从基本的简单几何形体开始训练,到由基本形体组合型的产品,再到复杂自由形态的产品,最后到成组放置的产品;从一般简单材质的产品,到特殊材质的产品;从一般光源环境下的产品,到特殊光源环境下的产品。开始阶段放慢速度,提高形体透视的准确性和构图的合理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求学生逐渐加快绘制速度,在保证形体透视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追求线条流畅自如,富有对比和变化。

4.产品写生、临摹、默写、创意表现相结合。为真正提高学生图解思考和图示表达交流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设置学习初级阶段、巩固阶段、强化阶段、提高阶段四个层阶,将产品写生、临摹、默写、创意表现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般每种表现技法学习初期都会以产品写生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总结表现技巧;然后在技法巩固阶段,选择优秀的图例供学生临摹学习;为强化学习效果,在技法强化阶段,要求学生对典型产品效果表现技法案例和经典产品进行默写;为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技法提高阶段,鼓励学生针对身边日用产品存在的设计缺陷,展开改良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表现技法进行设计表现和交流。这样缩短了单纯的技法训练课程和后期专业课程之间的差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较为成熟的设计成果,还要积极帮助学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收获颇丰。

5.强调学生整体艺术性的培养。工科学生整体艺术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构图比例、位置,线条流畅性,作业整洁度,色彩搭配,作业完整性,装饰元素等问题的粗枝大叶。因此,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方面,要求学生无论何时,必须注意以上因素,同时还要经常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借鉴,养成良好的自律性,培养与提高整体艺术性。

6.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组织形式。长期以来,手绘表现课程大多是教师在理论讲述后进行课堂示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现在学时减少,学生数量大大增多,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试着将教师示范过程用录像剪辑的方式,配以说明性文字和声音讲解,这样有利于突出程式化教学的特点,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可以将学生的作业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供师生相互交流、借鉴、学习。此外,在临摹训练过程中,利用复印初稿、大量反复练习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7.加强教学阶段性控制与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个不同表现技法间的学习看似相互平行、独立,但其中却包含着学生综合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为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和效果,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合理的构图、形体透视准确表达、线条准确流畅等内容;中级阶段要求学生精益求精,注意作业整体性的体现,如虚实对比、主次对比、详略对比、大关系的把握、整体完整性等;高级阶段鼓励学生实验发掘各种绘画工具的表现特质,总结并发展各类表现技法,逐渐形成个人绘画风格,和设计创意紧密结合。

三、结语

新形势下,只有充分研究学科自身发展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才能实现教学与设计实践工作的接轨。

篇3

在初期的专业学习中,产品的形态设计占了极大比重。如何认识、分析、表达和创造各种形态,国内大专院校主要采用了相关的手绘类表现课程来奠定基础。本文致力于探讨工科背景出身的学生,在学习传统手绘的相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进行手绘类表现课程体系调整的建议及措施。

一、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手绘表现方面的学习难点之分析

第一,从根本上说,在认识层面上,许多学生无法理解和认同这些起步学习阶段的手绘表现课程,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常有学生提出疑问:“我是理工类学生,为什么要学画画?”

第二,从现实角度而言,艺术类学生已经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进行绘画训练,理工类学生在进校后一两年内就要达到和艺术类学生差不多的绘画水平,颇具难度。绘画技能的质变需要时间积累。时间短暂的教学,很难让工科学生快速掌握表现秘籍。在绘画技能培训的课程上,工科学生到底要锻炼到何种程度,才算达到表现基准?是否一定要像许多教材上的范例那样,明暗得当,色彩合宜,线条流畅呢?

第三,从教学导向上看,无论何种手绘表现课程,教学内容多以临摹为主。许多学生在临摹时,临摹对象多来源于教材上的素描、速写和手绘草图。但许多临摹对象只追求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方式,其作者也多为艺术类背景的专业人才。这些图画往往看上去更像艺术杰作,而非谨慎、清晰、准确表达产品对象的作品。工业设计的产品表现需要强调追求理性分析,而非一味地追求艺术表达。总是叫学生去临摹和关注这些“技法”,而不是通过对于形态的认知和表达这个角度去学习,去分析,去准确清晰的表达,这就违背了工业设计理性严谨的教学要求。学生会产生疑惑:“我能画得这么好吗?画得怎么好有什么用吗?以后还不都是电脑画图!”

第四,从学习方式上看,无论是素描、速写还是专业绘画,基本都是一味临摹,美其名曰熟悉笔法、培养美感。但让学生在没有临摹对象的条件下,凭空创造几种形态并表现之,学生就开始一筹莫展,或者歪歪扭扭表现出不准确、不清晰的产品形态。有对象进行临摹,和没有对象,自己凭空表现几种设想出来的形态,这两种情况截然不同。临摹得好不代表表现自己构思的产品也能出色。我们是否忽视了这两者之间的中间过渡过程?让学生想一步登天,临摹多遍之后就能手绘草图挥洒自如,这或许高估了学生的抽象与提升能力。过度临摹,就怕依葫芦画瓢画到呆。从教学方法上,我们需要做些调整,增加临摹、默写、创造表现等环节之间的过渡过程,避免学生一离开临摹对象就茫然四顾,无法有效跃进。只有临摹,没有创造,何来形态的自我塑造,何来产品的设计创新?

二、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手绘表现课程体系之调整

第一,从根源上让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同手绘表现类课程的学习目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手绘课程,是为了表现产品的特质,包括形态、结构及使用方式等。这些特质当然可以用文字展示,但图像的表现更直观有效。毕竟,产品是有感性形态的,而非由一堆演算公式堆砌而成。所以,要让学生从本质上能够接受一个观点:工程师画工程制图是为了清晰表达结构,市场分析员绘制图表是为了生动表达某种过去趋势或未来动态,产品设计师绘图也是为了要采取最快捷、最直观的方式来表达产品基本特质,包括整体或局部形态、结构与使用方法等。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都不是出自于艺术背景,但都可以采取绘图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专业对象。表现技能的锻炼不是为了要培养艺术家,而是要培养你对于无论抽象或具象的对象,都要有效观察、提取特征、提炼重点,进而分割重组、不断变化,直至最后快速、直观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无论何种专业,都是共通的必备素质。与其说我们在画画,毋宁说我们在利用绘画的手段直观、清晰的表现。工科背景的学生需要知道学习速写的来龙去脉,不对他们进行学习原因的剖析,他们将无法理解学习的意义。

第二,降低手绘表现技能的高要求。既然已经明确了绘画是一种表达手段,且我们训练绘画不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单纯用来表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那么需要明确:理工类学生的绘画表现方式,到底画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手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令对方看懂你画的是什么形态,包括整体和局部细节形态,这是物与物关系的体现。二是令对方看懂你画的这个产品形态,大概是怎么使用的,这是人与物关系的体现。关键就在于,什么叫“看懂”呢?透视准确,立体感到位,产品形态各部件清晰,增加细节放大图、背面图或其他视角的图来补充表现,这些是满足第一个目的的要求。在产品整体或细节形态旁配上操作时的人手、脚或整体人身,人机尺度比例合理,这些是满足第二个目的的进一步要求。线条精简,笔触干净。只要这两个目的达到,是否有明暗,是否有流畅个性化的笔触,都不必做过多要求。

根据以上要求,笔者建议将素描和精细效果图两门课程从手绘表现课程中剔除,转而强调结构素描的训练。结构素描注重形态的准确表达和结构的清晰展现,从工业设计角度而言,它更符合理性、严谨的表达要求。我们随时以手绘表现的方式来记录设计构思,相对而言,明暗、色彩等不是我们要表现的重点。同样的时间,与其用来针对造型、色彩、明暗、光线、色调来进行全方位的素描训练,不如用来训练结构素描、速写和快速草图以专攻形态的准确表现和清晰表达,以提升学生的形态观。

第三,不要一味地以艺术化、个性化的手绘图画为临摹样本,避免学生走入过度“技术化”的表现途径。建议教师务必亲自示范,来进行清晰、准确的表现过程及步骤。学生时常受困于如何步步造就最终表现效果的程序,就是因为临摹样本缺乏步骤与成型原因的讲解。教师一旦吝于形态分析、表现之步骤讲解,而只限于将临摹范本交给学生自行“抄写”,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那么,应该怎样设置临摹内容?

临摹对象分为实物和作品两类。实物临摹从多以石膏体为主的抽象几何体块,逐步进阶到简单的产品,如各类生活用品和家具,再到较为复杂的产品,如各类电子产品。在临摹前,最好由老师亲自示范如何架构整体、明确尺度、细化局部和强调轮廓等。其中,如何处理细节形态是重点,因为多数学生在速写时,不容易有清晰、准确表达按键、滑块、手柄、防滑纹等细节形态的意识和能力。作品临摹则以不刻意追求个人风格、能清晰准确勾勒形态的速写为主。

第四,在教学内容上,无论何种手绘课程,都需减少临摹时间,进而大幅加强基于构思的手绘训练力度。理工类学生无法直接凭借构思画出准确的产品形态,那么我们就需要从简单形态入手进行“默写”,不断增加难度,由简入繁式的重复加强训练。

首先加强“二维”的线面练习。多数教材里对于线条练习都已有相当的讲述,笔者只补充两点:第一,画线不难,画定位的线条则需加大练习力度。刻画产品形态时,每根线条都非天马行空,而是由此及彼到达的。所以,练习线条的顺畅外,多加以点点之间连线的练习,在一张A4复写纸上,定位多个点,在任意点和点之间加以连线,连满纸张。连到后期,加入速度和准确度的要求。第二,画线时,每人都可以发现某种线条的方向、角度,自己画起来是最舒服的。抓住这画起来最舒服、最顺畅的方向和角度的线条,多加练习。在后期画草图时,你可以旋转纸张以寻求最佳的绘线方向。此外,面的练习要和线的练习有机融合,多想一些结合练习的方式,例如可以训练四线闭合成面,加以内框,辅以定位排线训练等。

由二维进阶到三维,内容开始增多。但无论何种训练,都要将各种产品剖析为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由最基本的几何形态开始训练,手绘各种高矮胖瘦不等的直棱体(矩形体、棱锥与棱台等)和曲面体(球体、椭球体、圆柱、圆锥、圆台和环等),直到画熟、画快、画准,进而开始对几何体块进行各种切割、挖削与组合的形态速写训练[1]。随后,加入面片和线材,结合之前的直棱体和曲面体,对于这四种形态元素进行任意自由组合及切割的速写训练。由此,绝大多数产品的原始形态胚胎已得到大量的速写训练,而组合切割的自由发挥也能让学生开始领会形态创造的概念。其后,针对这些开始复杂变化的形态,加入倒角、嵌入按钮或滑块、开槽画线或增加提手使之更具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增强速写技能,也能培养形态的设计意识。最后,结合各种教具如齿轮、铰链等,开始进行各种运动机构与人机操作的手绘训练。将以上内容不断加以强化训练,尤其强调自我创造形态式的速写训练,由直到曲,由简入繁,由单一到组合,由抽象到具象,直到学生能快速、准确、清晰的手绘各类产品形态为止。

由此,我们在针对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手绘表现课程体系设置时,着重强调表现技能与形态意识的有机融合。表现技能的培训要尽早摆脱过度临摹带来的依赖感,就必须和形态意识的训练有机结合,将自我构思、主动创制、利用加法减法原理造就的各类形态多加表现,加强准确性和清晰度,同时也加强对于各类形态的认识与掌握能力。包括速写在内的各类表现课程的目的,不是让理工类学生变成艺术家,而是教导他们更好的观察、分析、创造和表现,这是任何学科都需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1 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

在工科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通常在美术基础类(如:结构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课程完成后安排与设计课程相对应的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2、3年级),如建筑钢笔画、建筑表现技法、快速表达等课程。

1.1 积累和丰富设计素材,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的认知能力

通过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查阅大量的书籍、文献、建筑图片和照片而且要进行记录、作品临摹训练、再创作训练等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会形成自己庞大的素材库,做设计时就能学习借鉴、拓展思路,让建筑设计过程变得得心应手。可以全方位的提高观察能力、感受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1]。

1.2 设计方案构思与创意准确表达的有效手段

使用铅笔、钢笔、水彩笔、彩色铅笔、马克笔等常见的绘画工具进行徒手绘制,是一种广泛寻求未来设计方案可行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思维过程的再现[2]。构思是为表现图的表现目的服务的,是在表现设计的意图,构思使创作有了主题和灵魂,构图则在技术上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3]。

1.3 设计从业人员交流的“语言”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的整体功能布局、框架结构以及美学与人体工程学方面的可行性等,往往需要与决策层和机械、电器、结构设计工程师等相关的各部门人员进行反复的交流和沟通,以达成初步的设计意图,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设计表现方法是建筑设计的语言,也是设计师传达设计创意的必备技能,是设计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4]。

2 工科建筑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科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招考不加试美术绘画类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入校前都没有经过系统绘画方面的训练,缺乏表现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理论素养,所以需在入校后经过设计素描、色彩、构成学等艺术基础类课程学习来弥补学生艺术绘画方面的能力欠缺。但这些课程设置往往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是过于分散、就是过于集中,课程间的知识延续无法保障,而且每门课程的学时量都相对较短,造成对学生的训练不够长效、系统,学生进步缓慢。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这些艺术绘画基础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和激发不起学习兴趣,练习和作业往往应付了事,最终直接导致了对后续开设的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学习同样漠然处之,毫不用心。

大多数工科院校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技法能力训练,多以作品临摹为主,写生和创作为辅,学生在学习中都很机械性地按照教师的步骤要求去完成相应地作业,教师忽视甚至压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构建。另外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一直沿用旧的考核方式,以建筑手绘表现效果图的临摹绘制作为本类课程的结课作业,也作为该课程的最终目标,成为唯一的评价与考核办法。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相关绘图软件的发展、完善,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设置中也都安排有门类齐全、较大学时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重视程度高涨的同时也就更加削弱了手绘表现技术的发展。于是,越来越普遍的出现传统手绘表现是繁琐的、耗费时间的、无法修改的和不够精确的错误认识。因此,手绘表现技法类的课程,却愈来愈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所以如何让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适应现有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并促进建筑设计专业发展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3 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了适应本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结合本院建筑设计专业表现技法类课程教学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3.1 积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以适应当前专业发展需要

之前我院建筑专业的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仍然保持着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技法能力训练和临摹范图的重要性,课堂练习和作业基本以作品临摹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建筑钢笔画是以建筑设计造型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形式,决定了它区别于传统风景钢笔画的教育模式,应减少临摹所占比例,充分进行写生训练与创作表达,并在训练中更加强调和突出建筑透视、空间、造型的分析和表达的重要性。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作为课程学习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上必须完全针对建筑设计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状况而进行设置。同时要处理好手绘表现类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之间的关系,在适应专业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同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手绘表现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形式。两者可以兼得并取长补短,向传统设计中注入新的艺术设计表现手法和新的艺术语言形式。

3.2 注重表现技法类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内容上,需加大“写生手绘”的份量,变课堂临摹为写生创作。同时加强学生在透视、构图、空间关系和造型方面的训练,变重线条、明暗、色彩为重建筑空间表现能力。训练中要适当减弱大图幅、耗时间的建筑效果图的分量,加大方案设计性草图的权重,目标定位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体会设计草图的可修改性与效果图的严谨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把设计企业的设计项目带到教学中去,无论是“真题真做”还是“真题假作”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来设置,既搭建了专业交流平台,更检验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潜能,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3.3 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应提倡以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考核标准和依据

表现技法类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并以实践为主通过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意识为最终目的课程。因此要改变陈旧落后的仅以最终手绘表现作品成果展现的好坏作为唯一考核标准手段,应提倡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及其表达作为考核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每一次布置的作业、学生写生作品及方案设计性草图进行公开展示,让每位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构思、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运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并总结,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张贴在专业教室内,起到鼓励、示范交流学习的作用。通过利用 “以展代评、以评代考、综合评价”的教学手段和考核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与考核办法,全面培养了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4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设计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工科建筑设计专业,尤其是适合本院建筑手绘表现技法类课程改革之路是迫在眉睫的。笔者通过教学采取的改革实践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实践求得行之有效之法。

参考文献:

[1]林伟.设计表现技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5

工业设计专业相关课程及教学工作发生了较多变化,部分激进思想观念认为素描课可有可无,应大幅度缩减或予以取消。针对各类问题,人们需要做好工业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的重新审视及定位工作,结合新时期特点、专业发展形势及需求对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对工业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特殊性进行更多考虑,减少教学工作方向性错误,对优秀的部分予以保留,删除存在问题的内容,最终为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工业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中的错误认识

(一)对工业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存在片面理解,仅将其与结构素描画上等号

部分高校对工业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存在错误理解,认为结构素描便是其全部内容,因此经常缩减素描基础课的课时,导致教师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全部有价值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并且仅能通过结构素描集中讲解的方式对部分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教学,对透视、结构一类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对素描基础知识了解得并不全面,对单体结构素描过于关注,对空间光影关系方面的内容有所忽视,造成学生无法对形体质感产生更多了解,空间意识缺失等问题。

(二)以手绘表达课程替代素描课程

部分人认为工业设计专业需要取消素描基础课,通过手绘表达对其进行替代,此类人群受到国外设计专业教育模式的影响,发现国外许多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并未开设素描课,学生可借助手绘表现能力将自己的设计意图传递给他人,并且这些人认为单独设置此门课程对教学资源、时间、师生精力等造成了浪费,应该将素描基础课完全融入到手绘表现、快速表达的相关课程。但是上述方法及观点进入了一个极端,其未能对形式美感、画面审美感的培养工作产生应有的重视,仅注重沟通方面的功能,对表现方面有所忽视,导致教学模式功利主义过重,相关课程沦为单一的工具课程,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三)以计算机辅助表现的方式替代传统素描及手绘表达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各个领域中有了更多的应用,工业设计专业同样如此。电脑效果较手绘效果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其能够对设计工作中的细节进行真实客观的反映,使客户能够对设计人员的意图及思想进行直观理解,因此部分设计人员开始盲目崇拜计算机技术,对原有手绘表现技能不再看重,结果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及学生素质的提升产生一定阻碍。

二、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措施

(一)对结构素描之外的明暗、光影教学提高重视

针对部分高校对工业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存在错误理解,认为结构素描便是其全部内容的问题,校方及教师需要对错误观念进行摒弃,对明暗、光影方面的教学工作进行考虑,在教授学生结构、比例、产品外形等方面的绘制方法之外,还需要将光影、明暗表现技法传授给学生。部分高校已经取消素描基础课中光影、明暗表现技法的教学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在后续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例如,产品快速表达相关课程中,学生不能对色粉表现质感方面的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无法更好地通过马克笔对体积进行渲染,应用3D软件进行建模时,未能对光源调节、灯光调节方面的工作产生正确认识,无法对材质进行合理运用等。基于此,教师需要对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引导学生对光影、明暗一类的要素进行更多关注,在完全掌握产品外形轮廓、基本结构、某种光线环境条件下的质感、明暗之后,更好地完成设计工作。根据物体不同位置明暗反差,人们能够对物体空间关系进行准确判断,若未能对明度、质感变化等方面差异进行表达,不能根据光线角度的不同进行表达,物体空间及结构关系的视觉判断工作将会陷入困境,教师需要对学生此方面设计专业素养进行培养,强调光影、明暗方面的表现技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避免学生通过课后美术辅导班的形式弥补此方面的知识漏洞。教学改革工作的本意是为了节省教师和学生时间、精力的浪费,但是若需要通过重新补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反而造成了学生时间、精力的浪费,并且使学生承受更多经济压力。

(二)对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提高重视

针对以手绘表达课程替代素描课程的问题,校方和教师需要对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提高重视,在避免将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与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工作画上等号的同时也不能彻底忽视形式美感、画面审美感方面的教学工作,避免教学工作走入另一种极端。具体来讲,教师需要避免完全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进行教学,在发挥草图沟通、呈现功能的同时,需要对工业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的育人功能进行考虑,避免出现仅要求呈现,不要求表现,仅要求沟通不要求表达的功利主义问题,避免素描彻底沦为一种工具。校方及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教学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时,需要对我国特有的国情及实际情况等进行考虑:很多国外学生从小便接受正规美术教育及启蒙,且已经具备相应的徒手绘画表现能力及审美素养;国外工业设计专业有很多开设于艺术学院及设计学院,学生为具有较强绘画技能的艺术生。针对上述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我国各大高校需要考虑本国客观实际,在美术启蒙教育有所缺失的情况下不应取消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此外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大多开设于理工学院,学生绘画技能不强,若想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进行更好的培养,教师便需要夯实学生手绘基础性技能,对此方面的教学工作提高重视。

(三)对素描基础课教学进行高要求、高标准,对画面、虚实、线条等方面问题产生更多关注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普及的今时今日,教师仍不能降低对素描基础课的要求和考评标准,并且需要对画面层次、虚实合理、线条流畅等方面问题产生更多重视。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需要对物体大概比例、轮廓、结构细节等方面的绘制技巧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学生对明暗层次、画面虚实关系、线条流畅性等进行注意,在发挥素描视觉化交流功能的同时,需要提高对学生的要求,通过提升形式感的方式使人们对设计产生更多正确理解,使服务对象更完整地接受信息,对具有较高美感的设计表达视觉信息产生更多喜爱,促进工业设计中技术、艺术两方面融合,加强对学生技能、美感的两方面教学及培养,为学生今后工业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四)对素描基础课进行理性审视,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调整

为了提高工业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教师需要为教学模式赋予更多特色,对以往的素描基础课进行适当调整和改革,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教学工作由纯美术向设计的方向过渡。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突破原有创意形态素描的现实形式,对创意形态素描进行扩展,对表意、表现性方面的教学工作进行调整,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造型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对各类手法进行灵活应用,提高其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设计和素描间的联系。在重点培养学生空间感、质量感、立体感、色彩、明暗等方面之后,教师还可以对形体构成材料可触感、可视感等方面的机理形体关系进行讲解,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掌握工业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为日后工业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促进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结全文,为了提高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水平,需要对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工作进行重新审视,理性对待素描基础课教学工作中的各项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保留或适当删减。过去的素描基础课改革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工业设计专业教师需要对其中的错误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为素描基础课修复重建、改革等方面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洪泽,李博.工业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的改革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5):453-455.

[2]吴志坚.论高校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33):134-135.

[3]丁梦寒.论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0):387,84.

篇6

一、工业产品手绘表现的再认识

近几年来,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课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专业设计课的设计创意阶段,要求学生出草图设计的时候,总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手绘设计方案的表达,手绘设计草图不能成形,结构表达不清楚,对于自己心中的理想方案无法用手很好的表达出来,这种现象使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苦恼不堪。归根到底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初级阶段对《产品速写》、《手绘技法表现》等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拒绝大量的速写训练,简单的认为电脑设计可以代替手绘表现技法。因此对电脑软件的学习抱以很大的热情,对于手绘作方案草图,却显得非常生疏和没有自信。

事实上到底是手绘重要还是电脑重要,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这两者都是设计的表现形式,都是设计的一种工具。电脑包含的是一种精确的理性的逻辑思维,与设计要求的感性的美学思维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计算机如何先进,也不能代替人的创造和感觉。因此,在掌握计算机以前,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会有碍于创造和感性的训练。实践也证明,出色的手绘草图能力是国内外许多优秀设计师成功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工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产品速写的训练,也是学生后续课程学习与提高的基础。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与不足

《产品速写》是针对高职三年制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设计基础课程。该专业的生源普遍为高考末批的学生。该群体相对缺乏自信,学习灵活性较一般,但动手操作适应能力良好,对知识技能的渴望高。就我校工业设计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生源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艺术类考生,有一定的美术设计基础,但文化课较差;另一种是普高生,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好,但没有美术设计基础。此外有部分学生是由学校调剂来读工业设计,对专业学习有一定的盲目性,再加上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这些都给《产品速写》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促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三、关于《产品速写》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

本门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贯穿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段——设计速写。通过本课程来提高学生作为设计师的最基本的设计修养与表达。由于该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般安排在《设计素描》课程之后,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根据本专业的学生来源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对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速写》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一进校就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而有些则从未接触过设计,再加上有部分学生并非第一志愿填报工业设计,对本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认识也不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同。工科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因此养成了理性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条理化。缺乏艺术学科所要求的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不够,求新求异的创新能力不强。并且由于相对缺乏的美学知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欠缺的、不全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他们对课程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处于低年级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爱好与快乐,才是教学最根本的努力。根据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征、思想状况,结合手绘教学的特点,充分认识学生水平现状,以及学生存在的基础不够好、不愿动手等问题,认真研究如何贯彻多方面素质教育,使学生想动手、愿意学、学有所得。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面,求新求趣的教学设计得到了体现。许多学生对于什么是手绘,手绘的作用都没有任何的了解,讲授手绘表现与设计的知识是教学的基本。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设计是一项既充满理性思考,同时又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工作。这些都需要通过设计师手中的笔表达出来,手绘图就是表达设计观念的基础,能够从流畅的线条中体会到设计师的思考过程。一个成功的设计离不开好的创意,手绘草图就是设计的基础,良好的绘画基本功加上长期的练习和大量的设计实践才能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对于刚刚扣开设计之门的学生来说,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教材的示例外,演示室内空间、景观环境、产品设计、卡通动画,甚至服装、工艺品等各种类型的手绘表现图,给学生看一些优秀的设计草图,产品速写,引导学生感受手绘表现的快速、生动的独特魅力,启发学生表述各自对于设计的感想,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一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整个教学过程有个可喜的开端。

(二)开展小组互助,提倡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由于班级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否则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让没有美术绘画基础的学生产生恐惧和厌学情绪,不利于专业学习。一般而言,艺术类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些,对线条的领悟和把握能力较好,在开始学习产品速写时会容易进入状态。他们对产品的结构、透视、比例把握都较好,这个时候在班级中可以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学习和练习中向那些相对较差的同学传授经验和技巧,促进班级氛围的形成,也可以缩小同学之间的差异。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实施效果比较好。也说明同龄人之间的学习交流也是提高产品速写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和老师接触的时间相对要少,而同学之间,同寝室之间接触的时间要多得多,通过开展小组的帮带互助培养了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转贴于

(三)提供和建立多途径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尽量给学生提供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速写水平。产品速写教学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为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设计风格,常常鼓励学生浏览专业的设计网站和论坛,通过接触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视野,进而转化成一种动力。此外,在课堂上给学生看一些优秀设计师的手绘速写视频,使学生能直观的了解这些设计师的思路和手法,给自身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建议学生注意平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图书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建立自己的专业资料库。这个资料库即是产品速写的图片提供者也是今后专业学习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也有利于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

(四)遵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那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

1. 临摹:临摹别人的作品是最直接和有效地学习别人的经验、观察及表现的一种方法。临摹的时候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方向,而不是一味地临摹,临摹得相似就可以了,到头来也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东西。可以整体地去临摹,也可以局部地去临摹,着重形体、空间、表现技法上的学习。如学习塑造形体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别人是如何把握和处理形体的大块面及细节上的变化,哪些可以忽略,而哪些要深入刻画。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着重线条方面的训练,对形体的准确把握很有帮助。

2. 写生:它是检验个人所学知识的基本实践方法,只有大量的实践才能为今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事项:下笔之前,要对所画的产品感兴趣,这样才能全心投入地去观察,去认真分析所画对象的形体关系,准确地描绘形体结构。画时强调整体关系上的把握,如明暗、主次等关系,不要被细节所左右。在具体的实操项目训练的内容上,尽量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来进行。如安排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或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作业的效果也比较好。

3. 默写:默写可以增强个人记忆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理解,是一种很有必要的训练手段。平时多画多练多记住物体的结构和特征,在今后进行专题设计时可以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画出设计方案,同时也是收集和记录资料的好办法。在产品速写的后期,鼓励学生多进行此项练习。

(五)强调大量的训练是提高产品速写的惟一途径

可以这么说“手绘是最容易学的,但手绘也是最难学的。”因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抓住规律性,才是学习的根本。手绘的规律其实就是四个字“比例、透视”。之所以说难,是因为手绘的基本元素只有一个——线。人人都会写字,但真正成为作家的还是寥寥无几,每个人都会画线,但画出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有些人的线是僵硬的死板的,有些人的线即准确又充满“灵性”,处处闪动着手绘线条的美感。产品速写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的,除了勤奋和努力之外,是没任何“灵丹妙药”的!要想学好手绘这门学科,还是要先打好基础,基础是关键,要学会“走”并要走得“稳”,然后再去想“跑”想“飞”。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学生问:我也天天在画,为什么总画不好(或没感觉)?其实原因大致就是这两点:一是没用“心”去画,期望值过高,害怕出错;二是画的数量不够,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是通过大量的训练,经验的积累才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培养每天进行速写练习的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产品速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要求学生能用流畅的线条记录和表现工业产品,更重要的是提高创新造型的设计能力,能正确传达设计师的想法和理念。它为工业产品的设计做好充分的造型技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准备,也为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合格的设计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20世纪90年代末,趁着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之际,全国各类综合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工业设计专业,截至2007年9月,全国设计本科工业设计专业的高等学校达260余所。

一、新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教学现状

现阶段中国新建工业设计学士点存在缺乏优秀专业老师,缺乏办学经验和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缺乏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等问题。所聘请的老师为重点院校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或是在外从事设计的设计师。而一般将工业设计从属于机械系或美术学院下,由外行指导,这成为现阶段工业设计一般院校的一大特点。专业课程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电脑设计、手绘等十分松散,一般交个作业就能过关。学生也是从工科学生中随意挑选的,学生从未有过任何美术知识,也不知工业设计为何物,更不知道学些什么东西,懵懵懂懂毫无目的地学,以至于毕业生毕业后不具备从事工业设计的基本技能,如手绘效果图能力、电脑建模和渲染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无法从事工业设计工作,这成为一般院校的最大问题。

二、教学观念与教学设备现状

工业设计的学生对设计与艺术理解不够深刻或混为一谈,认为只要能画出漂亮的效果图或能用电脑建出漂亮的模型就行了,殊不知设计最关键在创意。如果所设计出来的产品毫无新意,即便拥有再完美的表现,都不能称之为设计。对此,许多老师只注重教学生表现而忽视其创意的培养,选拔考试制度也注重表现技法,使得学生进入学习误区,从而成为一位机械的模仿师。

现在设计院校的设备简陋甚至缺乏。除了缺乏高质量的老师外,电脑机房或模型室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工业设计学生的学习。就工业设计学生而言,手绘、电脑和做事物模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需要如画室、电脑室、模型室等场所,还需要绘画和做模型所需要的如雕塑、大孔机、分割机、喷油机等设备。然而,许多学校缺乏硬件设施而直接导致学生的能力的缺陷,从而造成毕业生毕业后无法从事工业设计。因此,加大对工业设计的经费投入十分重要。

三、开展形式灵活的专业训练

笔者于2007年7月到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刚到学校便知道现在学校工业设计是2003年新办的专业,当年的毕业生为第一届。新专业从属于机电学院下,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教师太少,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专业能力较差。学生到高年级都不具备基本的表现能力,即手绘能力和电脑建模和渲染能力,更不用说专业最重要的创新能力。并且有部分学生甚至有放弃工业设计而改投其他专业的想法,这跟笔者读的本科时的情况基本相同。

为了让大四学生在最后一年的时间里真正能够掌握工业设计的专业技能,具备基本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能够顺利毕业和找到工作。笔者向系领导提出了为大四毕业生开设专业加强班的建议并且得到系领导大力支持。具体内容是以半官方的形式开课,开课学时为每月40课时,开设4个月。每周开设10课时,分3次上,具体时间由学生和老师协商决定。上课内容为专业课程,具体为手绘表现技法、平面软件Photoshop、建模软件Rhino、3DMAX渲染插件Brazil、v-ray的学习等。老师的报酬采取半义务的形式进行,到年底由系里酎情给予部分报酬,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原本打算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分2个班开课,每班10人左右。动员后报名非常踊跃,两个班总共53人报(全年级70人左右),考虑到教育机会均等,系领导同意扩大班级规模,所有报名学生均能参加专业强化学习。

笔者通过开设强化班,发现学生专业水平低下,不具备手绘能力,但同时可以感受到他们急切想学好专业,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经过两个月的强化班学习,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由以前的不会效果图到现在的效果图高手;由不会建模、渲染到能够建出精美的模型和相片级的渲染效果,大家对工业设计从抵触到热爱。在老师的努力下,已成功与厂家联系到一个刀具设计项目,主要由大三、大四学生设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课程还在继续,笔者对本校第一届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明年能够顺利通过专家专业评估,毕业以及找到理想的工作充满信心。

篇8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技术、艺术、文化与经济等诸多因素。在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中,呈现出多学科并举的交叉性教育特征。纵观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计划,在工业设计的本科课程当中,有核心知识单元和辅助知识单元。其中技能课程作为辅助知识单元中的一环是搭建科学和艺术之间的桥梁,为设计师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相较于传统手绘,计算机辅助给设计带来极大的便利。如利用二维软件制作出产品的整体形态,模拟材质的质感,描绘出较逼真的产品效果图。而二维软件相较三维软件的优势在于更为方便地更换材质,更快速地更换颜色,加强了快速表现的能力。

一、课程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设计领域开始大量使用设计软件,由此引发了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变革,设计的效果不再是单一的手绘,而是试图通过软件表达建立起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桥梁,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具形象化的手段。目前的工业设计软件课程可以分为二维软件课程和三维软件课程。二维软件中主要学习的是由Adobe公司开发的Photoshop和Illustrator,这两个软件各有优势:Photoshop在处理图像上功能强大灵活,可以给产品着色,制作材质效果;而Illustrator软件更适合用来绘制矢量图,比如UI图标、界面,也可以利用AI中的网格工具绘制软性材质等。(一)学情分析。二维软件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产品设计专业大一学生。大一学生以学习基础课程为主,如素描色彩、平构色构等,这个阶段,他们对产品的观念较弱,对软件的自学能力较差。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1)在初次接触软件时,部分学生抱有较大的兴趣,但由于是初次接触软件,知识点较多,入门较难,有的学生会显得力不从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会产生疑惑、迷茫、畏难甚至抵触的情绪。因此,首先应稳定学生的情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降低学生的挫折感,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2)学生思维被“工具”所束缚,不能够融会贯通。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去接受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不能够独立思考。尤其是在做产品效果图时,学生只会做老师课堂上示范的案例,而在课后做相似案例时却无从下手,欠缺做产品效果图的思路。(3)在手绘和三维软件课程介入后,学生感觉到平面软件的学习是孤立的,有的学生甚至会质疑有了手绘和三维软件,二维软件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这反映出,二维软件的课程设置与其他课程衔接性不够,没有统筹考虑。根据工业设计的学情,教学设计有必要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再设计。(二)教学目标分析。二维软件课程在设计类专业中普遍开设,但是不同的专业对于二维软件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侧重点。对工业设计而言,二维软件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扎实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工业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能从事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和设计管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1]从中可以看出,二维软件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是一门基础技能课。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特点,二维软件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能够制作出产品效果图,与手绘和三维软件相辅相成。首先,大一学生还未接触到手绘,学会利用二维软件制作效果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产品设计的情境中;其次,在学生的手绘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二维软件可以快速地辅助手绘进行简单直观的效果表达;再次,二维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处理三维软件的后期,弥补建模渲染中不能实现的效果。(2)能够制作出产品展板。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论是课程作业还是毕业设计甚至是参加比赛都需要制作出精美的产品展板,来展示自己的产品。这也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3)能制作出效果精美的图标、界面等。由于学生都是通过艺考升入大学,很多学生对于平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审美。在校期间,很多学生会选择参加一些平面类的比赛。

二、教学方法探析

(一)寓教于乐、鼓励教学,采用“难-易-难”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2]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设计软件,在本门课中,入门相对而言较难。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抵触情绪,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寓教于乐、鼓励教学。教师在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点的同时,可以对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比如通过仿制工具,将风景图像中的人物去除、添加;还可以通过移动工具,将人和鱼结合,制作出美人鱼的图案;再比如,讲解图层的混合模式时,让学生给汽车的方向盘更换出自己喜欢的材质、颜色。让学生将自己主观的意识融入到课程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表达。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师应激发学生之间研讨的氛围,之后再通过点评,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享进步和自我改进。另一个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难-易-难”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学习。现在一般的教学方式或者教材都是由简单到难,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前期的学习会比较枯燥,只是单一知识的叠加。可以先由一个相对效果较好的小产品入手,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操作进行绘制,这样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对于接下来的工具更有兴趣和信心学习。在做完小产品后,再根据这个产品中运用到的工具,做几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工具的特点,等学生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方法后,再进行比较难的产品绘制,学生可以明显感觉到软件应用能力的提高。(二)由“工具”到“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二维软件的课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工具,了解各个工具的用法和用途,这是软件学习的基本,但是在后期进行产品绘制时,学生也必须要掌握作图的思路。在本门课中,如果过于偏重工具的使用,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跟着老师的步骤完成案例,老师做一步,学生做一步,但是换了一个相似的产品甚至课后做同一个产品,都无法独立操作。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门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设计表现的呈现,而不只是工具的使用。学生在基本熟练掌握工具后,应该转换思维,由开始的被动接受到主动的学习。在这个阶段中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老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某个工具或者某个命令特点是什么,能做出什么样的效果;其次让学生思考针对同一个效果,有哪几种工具可以实现,这几个工具之间的差异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摆脱对工具命令的死记硬背,形成对软件工具的全局把握。第二步,分析产品的结构、造型特点,针对不同材质的产品进行思路讲解,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独立完成二维产品效果图的绘制。这个时候,学生应该建立起产品本位[3]的意识,先有产品的造型、材质,然后再到软件,再到工具的使用,从而实现理解工具,形成思路。比如,我们在讲解塑料材质的时候可以将其分成高反光塑料和低反光塑料,分析两者的特点和区别、硬度和光洁度的不同、光影变化明显与柔和、高光和反光的差异性。学生对材质特点理解后,结合前期所学的工具,形成产品的创作思路,这个阶段,教师不对学生的工具使用进行评价,而是对创作思路给予提点,旨在理顺思路,灵活运用软件制作出相应效果。从而达到从“工具”到“思路”的飞跃,顺理成章地达到教学目标。(三)通盘考虑,与后续课程相辅相成。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与后续课程的结合,可以提前把后续课程中的知识点介入到本门课中。比如本门课让学生对于材质的效果变化有一定的认知,这为日后的材质效果表达打下一定基础。前后课程有了连贯性,不仅达到了对二维软件课程中以产品本位思路引导的目标,又为后期的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效果。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后续课程中较难解决的知识点。比如,后续的课程中会学到三维软件,在三维软件建模中,软性材料的建模较复杂,难以得到较好的效果,而在平面软件中可以比较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中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学习Il-lustrator网格建模工具,以此来辅助三维软件,让软性材料合理地用软件表达。

作者:刘洋 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篇9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在过去的30年间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工业设计也随之转变到了数字化的发展阶段。工业设计从一开始使用手绘图纸到后来借助Rhino 3D、AI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借助Pro/E、UG等软件将设计方案直接与产品制造对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了从图纸化向数字化的转变,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极大提高了设计与制造的效率。本文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状况,通过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强调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

1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时代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虚拟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深入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科应运而生。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业设计专业中扮演着后台辅助的作用,它极大地满足了现代艺术设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需求,成为艺术设计领域教学研究的热点。但归根结底计算机辅助设计只是一种工具。

1.1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工业设计者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设计者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是后续课程“招贴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课程和实践环节“网页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提高科技创新和实践设计能力及就业的指导方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工业设计教学与工业设计自身需要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

1.2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待解决的问题

1.2.1设计创新 从设计本质出发,设计在于人性化,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业设计创新型概念设计上的优势,有利于工业设计师思维的活跃性,有利于工业设计师创新能力的进步与提高。

1.2.2人机交互智能系统的开发 主要是把传统的手绘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实现人机一体化的智能操作系统。数位板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这一技术层次的缺陷,也使得设计师在捕捉创意方面更加的收放自如,更加的便捷。

1.2.3网络技术研究 结合网络系统,通过产商生产技术支持,实现计算机模拟定型、实效一体化。也就是说,工业设计产品应当结合现如今生产技术条件,构成设计理念、设计实践、设计生产一体化的设计流程。

1.3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趋势

从现代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欣赏水平的提高,对设计师创新与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手绘高效率地把模型建出来成为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首要挑战,也是必须完成的目标。针对工业设计专业来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发更符合实际功能的软件(包括手绘渲染一体化软件、数据提取软件,三视图的提取等),实现人机互动一体化,真正做到智能系统设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最终目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中出现的数位板这个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器材,在近几年在工业设计领域迅速蹿红起来,其简单、快捷、人性化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工业设计师的青睐,尤其是手绘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业设计师捕捉灵感的机遇。还有一些诸如Rhino Pro/E等三维设计的更广泛的应用让设计师可以很快地掌握建模技巧,更加快速便捷的实践自己的设计理念。面对这种形势,智能的人机交互式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将会成为未来设计行业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2.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效

2.1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1.1产品效果表现

效果图是产品形态的展示, 也是产品内涵的传达。怎样地使产品适于人的使用? 如何使用者知晓? 这就是工业设计者需要应用与实践的环节。概念化的设计理念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达到可视化的视觉实物形式。随着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动画效果表现形式也成为了产品展示与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

2.2.2数字设计

人在设计理念是三维的,例如是有颜色、材料、硬度、形状、尺寸、位置、相关零件、制造工艺等等相关概念的三维模型实物,甚至是带有相当复杂的运动关系的三维实体。在工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学生在三维辅助设计软件的支持下从三实体模型开始设计,构建的模型可能表达出设计构思的全部几何参数,整个设计过程可以在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和改进,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最终形成设计方案。同时建立完整的设计数据库,使设计的全部流程用统一的数据记录下来。通过三维辅助软件的广泛使用,使工业设计语言从二维设计向三维转变,计算机辅助绘图向计算机辅助设计转变。

2.2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差异式教学

差异式教学的思想主要在于因人而异,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并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它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课程的指导思想下,预先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授方式方法和最终的成绩评定等方面根据学生现在具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效地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差异式教学。现代教育理念也就是绿色教育主要是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放到教学的关键部位,而每位学生之间既具有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上表现出的差异性尤为明显。

3.结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将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在工业设计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与创新, 它的发展前景也是无可限量的。但是, 它只是工业设计者的辅助手段, 决不可能代替工业设计师的主导地位。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流程的始终, 服务于产品的绿色设计理念,作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要求,将为未来的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佳,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业设计的应用状况及发展前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年16期

[2]张伏,计算机辅助设计_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8期

[3]魏茜茹,推动三维设计实现设计手段飞跃魏茜茹[J],中国勘察设计,2009年11期

[4]李海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状况及趋势[J],艺海,2009年12期

篇10

产品表现技法是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客户之间沟通的工具之一,可以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具象图形。贯穿工业设计师的整个设计生涯,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时代不停发展,关于产品表现技法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停改革来适应时代需求。

1工业设计产品技法表现课程的现状

产品表现技法课程在国内从开创到现如今也有几十年了,初期设计师或者教师都是美术出身或绘画专业转设计,故对画面感要求高,出现盲目临摹,呆板,工具制图,一个又一个误区。因此教学效果不明显。使的教学效果十分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专业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画面效果,技法表现,从而忽视了本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草图手绘是将设计师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将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一种思考,而不是单纯的绘画。21世纪是一个课件大爆发的时代,整个社会被无数电脑制图软件,手机app占据着主流。短短数年电脑制图软件已更新数代,从数据化“呆板”的工程制图到现在“傻瓜”智能式,学生越来越依赖电脑制图,并开始质疑产品技法的训练的必要性?甚至有人认为手绘正慢慢向艺术靠近,渐渐束之高阁。从而退出设计历史舞台。设计公司研究现状分析:上述状况是人们大都只看到光鲜的结果,忽略过程造成的。当学生真正走进设计公司进行商业设计实战的时候,就会发现设计师大部分时间花在纸与笔上,而非电脑制图上。产品表现在设计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将设计师早期初步存在脑海的想法,通过手绘可视化展现,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在此期间的头脑风暴,初步探讨,推敲及深入阶段。它是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最直接便捷的方法。

2工业设计产品技法表现课程改革思路

2.1善用交互式和鼓励式教学方法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亲自示范,然后给出大量图片让其按照临摹练习。学生往往局限于对产品造型的“单纯输出”,不会进行创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手脑协调统一。大量的基本练习达到的作用是手的协调性,同时在绘画过程中强调设计思维的创造达到脑的训练。在这过程教师角色需要不停转换。初期是示范、中期是引导和指挥、后期作为总设计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设计思维的开发与表达。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并且将其作品贴在墙上,每一位同学都要来讲解自己作品。每周不记名投票(参考我是歌手投票方式),由同学们评选出创意、表现最好的前三位同学。同时教师要进行讲评。这样既能达到互动效果,又锻炼了学生沟通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注重营造教学氛围,灵活贴近时尚的教学模式

物竞天择,竞争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器。教师要把竞争意识带入课程,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评判。每周评出三个周最佳,大家把自己作品贴在教室的软墙壁上。每个学生都把所有作品看一遍,按照评判要求来评审。选出最好的三个。包括创意思维、设计表达效果、表达方式等。让学生自己看到自身不足之处,看到别人的长处。通过角色互换,学生从评审的角度来思考作品,无形中发挥其积极主观能动性。而且大家互相交流沟通,又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这种模式既打破了常规教学的呆板,又能活跃课堂氛围,紧跟时跟脚步,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3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有些学生对于产品的表现只是单一的临摹,没有真正的去对产品形态进行研究,导致后期3维建模制作的时候理解不了线条转变和结构转化之间的关系。掌握不了形体穿插结构。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绘画之前的动手思考能力,主动表达产品。可以将现有产品给予学生拆解,了解产品的形态结构,摆脱图片的局限。达到真正理解产品形态、产品构造。改变机械的绘图方式。

2.4培养学生的设计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结合表现。通过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艺术表现,因此整体的设计思维逻辑性很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表现。并进行workshop主题性的工作坊。着重整个设计创作过程的思维逻辑。知道为什么而设计,设计什么,为谁而设计,如何使用,怎样使用,产品定位。让学生了解产品形态结构。

2.5实际案例研究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战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整个设计程序过程,从二维到三维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从构思草图开始,到对产品结构的形态与材质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三维表现时要参考二维的尺寸和材质。能够直观交代细节。为日后专业的学习和进入设计公司打下基础。要迎合市场需求。这样的设计才不会是象牙塔里的空谈。

3结语

随着设计的飞速发展,教学需要不停的改革,以来适应当代工业设计需求。对工业设计产品技法表现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以上几点进行了改革,虽有些许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还需要继续研究与探索加以实践,以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秦波.浅谈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

[2]张恒国.马克笔工业产品设计表现技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篇11

工业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高职专业,其他高职专业偏重于技能训练,技法、软件的操作,而工业设计是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基本规范和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创造力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来说,从人才培养规格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培养是工业设计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是他们高质量完成学业的灵魂,所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下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教学质量进行一番探索。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应具有阶段性,应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发展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贯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一宗旨,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直至毕业设计,使整个过程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从学生的“口才、文才、看才、手才、脑才”五才的培养,最后实现“一活”即“头脑的‘活’性”。通过这样的培养理念,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创新型人才。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工业设计,如无特别的指明,凡仅称工业设计者则必定是指狭义的工业设计而言,也即指产品设计而言。所谓产品设计,就是为了人类在对付严酷的自然时,提高自身生活、生存和生产能力,而对工具、器械与设备等的实用需求所作的“响应”。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作为主要内容要素的实用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合适的外在形式作为主要的形式要素来形成审美对象,使用者们在亲历使用中诠释出它的情感价值。

(2)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是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

(3)创新能力,是人独有的能力,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改变现存事物,创造新的事物的本质力量,是由主体各种能力整合而成的,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4)五才一活:五才即“口才、文才、看才、手才、脑才”;一活即“头脑的‘活’性”。

二、“五才一活”的创新能力培养框架

(1)从“口才”和“文才”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才能,从而为学生以后表达自己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2)“看才”的培养。这一能力的培养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培养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这对后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如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已把传统的素描和色彩、三大构成课程进行整合,现行课程为《描绘1:观察记录》。教师在相应课程中可增加针对“看才”训练的课题。

(3)“手才”的培养。这一能力在五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在观察即“看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以手绘的方式准确而清晰地记录事物以及生活细节的能力;借助手绘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进而传达构思与设计思想,使得学生具备迅速、准确地记录对象和表达思路的基本技能;在手绘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画出“逼真+诱人”的效果图,这也是“手才”的体现;用手工做出具有使用与审美价值的模型也是“手才”的价值体现。

(4)“脑才”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始终贯穿于前四才之中,离开了“脑才”,前四才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5)“一活”,即“头脑的‘活’性”是核心,也是最终目的,有了过程,结果的体现是必然的。

三、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组群的划分。从工业设计的概念出发,结合工业设计的关键――创新能力,教师可将课程设定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两大课系。在专业基础课系中,以工业设计史等为艺术基础,以素描、色彩为表现基础,以二维、三维、多维形态为表达基础,以平面与立体为设计基础,从表现、表达到设计,可将工业设计基础课程划分为四大课程组群,即艺术基础、造型创意基础、形态表达基础和设计基础。

(2)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组群的划分。根据工业设计所涉及领域的特点,教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只能从二维到三维选几个侧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可主要包括设计心理学、小家电产品设计、陶瓷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3)在课程中形成认知、感受、实践训练体系。教师可以教学工作室作为基本教学单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工作室制在国外大学设计专业普遍实行,且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它的优越性勿庸置疑,我国一些院校也在试行。虽然教师在实行工作室制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的惯性,与现行学分制的学制限制,实行工作室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积极探索,多方面借鉴,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工作室,它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好的体现。教学工作室制的基本内涵是:由教学团队组合而成,承担一定的课程组群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研究、实践任务的教学基本单位。且与此相配套的还有设计教学工作车间,这是学生在教学工作室完成设计方案后到工作车间进行具体制作。同时,每个教学工作室还要设立校外实践基地,以供学生造型研究与实践使用。从工作室、工作车间到实践基地构成了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链条系统,形成学研产互动的良性循环系统。

(4)建立具有一般性的素质、能力教学训练模式。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通过认识、实践活动过程来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课题形式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课题阐释、研讨、方案制定、收集素材、设计、制作、展示交流等环节,将知识范围、活动场所、学习时间无限扩展,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的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培养,素质于课题完成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2.多渠道、多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什么、怎么学?要有科学的指导和引领。在设计知识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很多高校中,学生偏重于设计理论的学习,对创新思维的训练强度不够。学生拿到一个设计课题,不知道从何入手,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创新方式都不够明确。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教育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案例的总结和思考、设计方案的探讨、同学之间设计心得交流、专业培训课程的点拨等。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不断为设计者添加营养,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前瞻性眼光和国际化视野的资深设计师。其次,应该提倡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摒弃“要我学”学习态度,变成“我要学”,要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心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找准方向与定位,努力且持之以恒地实现下去。

3.注重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国现阶段每年的毕业生都在增加,部分毕业生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导致与企业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毕业生不能完全的适应企业的需求,长此以往,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甚至是歧视。在部分学生当中,简单的以为学设计就是学电脑绘图,在大学期间只要把各种电脑软件运用的非常熟练,就一定能找的好的工作。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无论是电脑还是手绘,都只是表达手段的一种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手绘比电脑更加重要。电脑运用的非常熟练,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和想法,充其量只能在公司里做绘图员。但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创意和想法,再加上熟练的手绘表达能力,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表现我们的设计意图,离优秀设计师的标准又前进了一大步。设计师的创意灵感有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我们需要快速记录转瞬即逝的、最初的设计灵感,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具有把设计理念和想法转化成可视化设计方案的手绘表达能力。所以,在目前的教学当中,要求学生手绘能力与电脑软件有机的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