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7: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意思维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意思维论文

篇1

二、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开发与培养创意思维存在的问题

其一,缺乏对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对于学生能够学习到哪些内容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同样十分重要,影响学生学习的开展情况。如果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定位,那么将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培养效果。通过对我国各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现状的研究不难发现,目前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注重对艺术设计理论和技巧的教学,但是忽视了对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由于缺乏对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出的设计人才大多创新能力不高,其设计作品水平有限,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对学生个性思维培养不足。艺术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设计对审美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就对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对于学生的引导与教育非常关键。鉴于艺术本身的特殊性,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然而从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学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恰恰忽视了对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此外,在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缺乏创新性,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其三,教学模式单一。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学起步较晚,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我国一些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时代已经来临,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导致对艺术设计教学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艺术设计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然而,我国部分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还以教师的主体地位为主,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以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以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意思维,创新能力较差。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开发与培养的策略

其一,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意识。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最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当今社会所需要的设计人才,不仅应专业知识要过硬,同时要具有创意思维,这就为各大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首先,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尝试。其次,优化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意识,将开发与培养创意思维和理论知识教学及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最后,在日常的作品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想象与设计,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规定的规则与模式之中。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艺术设计教学依据,加强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对于我国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二,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能力。艺术设计教学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注重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一是尊重个体差异。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对错之分,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每一位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同时,教师需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进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二是注重聚合思维的发展。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法)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有范围的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相对应,在艺术设计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坚持促进学生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共同发展,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才能有长足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艺术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设计训练,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通过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创造能力的提高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设计以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设计实践为手段,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将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既可以为学生安排课题作业,也可以适当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某一课题设计,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总之,对学生的教学,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其三,革新教学模式。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因此在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有助于教师自我水平的提高,进而开展科学的教学活动。

篇2

1、过度追求标新立异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问学生何为“何为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有的同学答道:前卫;有的同学答道:新颖;有的同学答道:独一无二……总之,多数学生普遍认为:服装设计的创意思维就是要进行创新。受此思想影响,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将追求标新立异放在首位,而为了达到标新立异的结果,很多学生会忽视配色,忽视面料肌理是否适合服装造型等一系列问题。诸如此类问题,不仅存在于学生之间,一些已经出道的准设计者也会犯同样的错误。例如:今年加纳电影节上,中国一女星所穿着的红配相间花布礼服引起了广大的非议。此后,礼服设计者表示:服装不仅是穿在身上而已,其也是一种行为艺术。该设计者的一席话不无道理,设计者将西方服装设计结构方面的长处与东方布料的碰撞的创新之举也并非不可取。但是,设计在一味追求创新之时,却忽视了面料肌理再创造与服装造型是否契合等基础性问题。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意念的构思,还是在款式、造型(色彩、图案纹样)等方面的构思,其最终都要通过材料来体现自己的构思。当服装主题和风格确定后,设计者需根据服装的使用功能和穿着环境,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和体现材质的肌理之美和特色。而在该案例中,西方式样的结构造型既没有烘托出东方布料肌理的特色,东方布料的应用也未展示出此服饰造型结构的气势。最终,此次服装设计虽然是创新之举,但并达到独具匠心之妙,只给人以一种光怪陆离之感。

2、过度迎合流行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如今的服装之于国人,已非单纯的使用价值和政治目的,其也成为国人展现个性、表现自己审美趋向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之下,服装设计者在设计服装时,会将流行趋势、市场需求作为重要参照物。甚至有些设计师武断地认为:受到市场追捧的,便是创新得。在服饰设计上,一些服装设计者在设计服装时,只一味地去缔造“畅销款”,而为了使自己所设计出的产品能够取得良好的市场回报,他们便会“二次创作”优秀设计者的创意。放眼国内服饰市场,我们会发现:不乏复制香奈儿、阿玛尼等经典品牌款式、图案纹样和色彩纹样的“复制品”。这些服装虽契合了当下的流行趋向,也符合了市场需求,但其并非是通过“求异”、“创新”来取胜的。而中国服装设计界这种“跟从”行为,并不利于整个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代服装设计创意思维应用

我国服装设计行业之所以会产生上述问题,与部分设计者未认清何为创新、何为创意思维有着紧密地联系。而在此背景之下,我们首先需要厘清服装设计创意思维的特征,其次,还应寻找到准确的表现途径。

1、服装设计创意思维的特征成功的服装设计

创新是为关键要素,而创新源自于设计者的创意思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创意思维贯穿于设计的始终。真正的创意思维,需具备独特性、敏锐性和综合性三点特征。

1)独特性独特性是设计者深度发散思维后进行的创新,其是设计者提出优秀设计方案的前提条件。在服装设计中,创意思维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服装设计者需具有不满足感、好奇心等心理因素;另一方面,还要求服装设计者需具有想象力、变通力与洞察力等智力因素。想象力是指设计者需具备流畅的思路和丰富的想象力;变通力是指设计者需具备自由灵活的思维转移能力,突破固有思维定势;洞察力是指设计者能抓住设计指本质,有条不紊地去安排每一个设计部署。

2)敏锐性创意思维的敏锐性是指设计者能够在极短地时间内对事物进行准确判断。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需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在平时生活中多观察事物细节,并挖掘事物之本真。唯有如此,才能够收到获取的设计灵泛。

3)综合性创意思维的综合性是指有关于设计的多方位思考,即:当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会出现无数条思路,此时,设计者就需要要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地整理,并经过辩证分析之后,选择出恰当的设计元素,并对这些元素进行诸如:整体与局部、直接与间接、简单与复杂各类关系的调整和梳理,提炼成系统地信息,最终应用到服装设计中。

2、现代服装设计创意思维表现方法

在了解了服装创意思维的特征之后,设计者还需掌握创意思维的表现手法。其中,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异质同构法、解构组织法和想象构思法三种。

1)异质同构法异质同构法是指将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风格或是不同介质的元素,运用于服饰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方法。如:东方布料与西方服饰造型的融合、不同面料的搭配、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元素的融合等方法都属于异质同构。以旗袍为例,设计者如若只是在面料上方面进行创新,而在造型方面不做任何改变,其虽然可被称之为“经典”,但不免也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乏味之感。而当设计将旗袍的领口配以鱼尾裙式样的裙摆等创新时,就会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须当重视的是,服装设计者在应用异质同构创意思维时,不可过度强调二者的对比关系,还应注重二者的内在统一。例如:2015年巴黎春季时装上,某品牌将皮质材质与薄纱材质运用于同一件服装中。皮质材质通常会给人以粗犷的视觉效应,而薄纱则是给人以浪漫的感觉。为了消弱两种材质的矛盾关系,设计者选择了纹路极为细腻、且柔软的皮质材质和相对挺括的薄纱材质。为了衬托二者激烈碰撞之后的视觉效应,设计者选择了简约型款式设计。两种材质互补型的改善再配以简洁的轮廓线条,消弱了两种材质的矛盾关系,从而给了观者虽然新颖、但不突兀的视觉感受。

2)解构重组法解构重组法就是将打翻人们对事物的本来认识,为其赋予新的含义。通俗来讲,其就是“打破传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此种创意思维已经被很多设计师所常识。如:有的设计者将服饰中的口袋、衣领、袖子、门襟等各类元素分解之后,再将其重新组合成全新的组合。解构重组法不仅局限于固定部件的充足,还有服装款式结构、色彩搭配、固有图案纹样等多种方式。如:早在2010年,日本著名设计大师川久保玲就将传统的西服进行了解构与重组。在其设计中,本来对称的衣襟变成了一边长一边短,西服插兜内衬故意出来,在后腰处,设计者又将两个袖筒交叉在一起,形成了腰带。设计者通过将西服个别部位的重新组合,使给人端庄的西服附有了自由的气质和色彩。

3)想象设计法想象思维是不受时空、距离等物理介质限定,自由度极大,且最能赋予设计作品激情与情感的思维方式,其是设计者个性与独创性的综合反映,是未来服饰创意思维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方法。想象对于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黑格尔曾经说过:“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由此可见,服装设计需要想象与联想。设计者展开想象设计的原始介质源于自然万物,即:设计者将已有的食物表象进行类比加工之后,进而创设出新的形象。

篇3

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

数学本身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审视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

例如,教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后,出示思考题,看图列式:

附图{图}

这道题可以分别把20、24、38看做整体,根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列出几组算式:

14+6=206+18=2420+18=38

14+24=3820-14=624-18=6

38-20=1838-24=1420-6=14

24-6=1838-18=2038-14=24

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解答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思路。

例如:计划修一条长120米的水渠,前5天修了40米,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

这道题可以先求工作效率,即从“工作量÷工作时间”来思考。

解法(1)120÷(40÷5)-5

解法(2)(120-40)÷(40÷5)

也可以从求修1米水渠用的时间来思考。

解法(3)5÷40×120-5

解法(4)5÷40×(120-40)

还可以用倍比的思路解答。

解法(5)5×(120÷40)-5

学生发现以解法(5)为最优。学生经常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可以广开思路,萌发思维的创造性。

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常规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中,要在掌握常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敢于设想创新,敢于标新立异。

例如:张老师带了若干元去买书。一部书分为上、下两集,用全部钱能买上集10册或买下集15册。已知上集比下集每本贵2元,张老师一共带了多少元?

学生一般用“归一”和“倍比”的思路解答。

解法(1)

2×10÷(15-10)×15=60(元)

解法(2)

2×10×[15÷(15-10)]=60(元)

王聪的思路却与众不同:如果把张老师带的钱看做单位“1”,那么,上集每本的钱占总钱数的1/10,下集每本的钱占总钱数的1/15。这样就可以找出一组相对应的数量,即上集比下集每本贵2元,相当于总钱数的(1/10-1/15),张老师带的总钱数是:

解法(3)2÷(1/10-1/15)=60(元)

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设计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发散

开放性习题往往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能引起学生思维发散。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训练思维发散,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发散思维训练在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几何知识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中都可以进行。仅以应用题教学中的训练为例:

1.一题多解的训练

一题多解包括两种情况:一题有多个答案和一题有多种解法。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把24个皮球,平均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放2个或2个以上,有几种放法?学生提出多种解法,教师板书:

总数每盒个数盒子个数

24212

2438

2446

...

...

...

...

...

...

再引导学主观察:表中什么数不变,什么数变了。是怎么变化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数量变化的规律。

2.一题多变的训练

先给出基本条件,然后要求学生变换它的条件、问题、结构或改变叙述形式,使之成为新的题目,再引导学生把前后题目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基本题:杏20千克,桃60千克,共有多少千克?

改问题:

(1)杏20千克,桃60千克,桃比杏多多少千克?

(2)杏20千克,桃60千克,桃是杏多少倍?

改条件:

(1)杏比桃少40千克,桃60千克,共有多少千克?

(2)杏20千克,桃是杏的3倍,共有多少千克?

变叙述:桃60千克,是杏的3倍,共有多少千克?

条件问题互换:杏、桃共80千克,桃比杏多40千克,杏有多少千克?

这种训练,学生易于理解题目之间的关系,能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3.一图编多题的训练

根据实物图、线段图等编出各种应用题。如图:

按不同颜色,学生可以编出整体与部分关系、相差关系、倍数关系的各3种;按(横看有3排,每排有5个,竖看有5行,每行有3个)不同角度,学生可以编出分总关系的各3种;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看图编题,编出情节。通过一幅图,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按照数量关系一组一组地编题,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4.一题多验算的训练

一道题解答后,要求学生根据条件与条件或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例如: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学生解得:(50+60)×4=440

50×4+60×4=440

列出如下验算方法:440÷4-50=60

篇4

我国的电视创作已经经过了六十年的创作实践,有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维,这种创作思维是电视艺术最为宝贵的财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有一定的观众,我们必须强化这种创作思维,因此电视编导的责任越来越大。电视编导的创作要想赢得一定的市场,就必须不断的创新,发挥创新思维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

一、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特征

新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是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或是精神产品。电视编导的创新是要创作出在创作主题上有所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等的电视作品。

其中,新颖性是电视编导创新的标志,观点的新、理念的新、表现手法的新能够使作品脱颖而出,这种“新”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艺术的生命力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电视艺术所反映的是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要求,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精神,满足时代的要求,电视编导掌握电视节目的时代性,能够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推动电视节目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封闭就意味着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开放则能推陈出新、开拓发展,在电视节目的创新中我们不但要吸收国内外电视节目作品的精华,还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使电视节目作品能够展现新的境界。

二、影响电视编导创新的因素

工业化生产和群体创作对创新思维有着很大的影响,电视节目和其他的商品一样,在投入产出中追求高效率,即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数量最合格的产品。工业化生产在电视节目中的直接表现时功利性的,创作的目的是争夺收视率和吸引观众。活跃的思维活动变成市场的努力,编导的创新受到局限。电视创作一般是群体创作,群体创作既对成员产生促进作用又能产生促退作用。电视节目缺乏创新还有体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三、科学的机制是激发电视编导创新的保障

科学的创新机制对电视编导的创新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电视编导的创新条件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这些创新的条件就需要有科学的创新机制。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动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或是创新意识不强,创造便欲低,也就不能充分的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创新能力是创新实践得以实现的能力要素,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将创新意识转化为有价值的东西。创新知识是创新活动的工具系统,知识就是能力这是不变的真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相互转化代表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程度,如果一个人所接受的都是陈旧的观念、单一的知识和僵化的思维,那么久会难以建构新的思想,无法实现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基础,离开了一定的创新思维,那么所有的创新意识也就成了不切实际的空谈,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施展。

我国的电视发展较快,节目的需求量也增大,电视编导量也随着增多,而我国缺乏电视编导评价标准和培养机制,机制的缺乏必然导致创新的缺乏。科学的机制可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更新创新知识和激发创新思维。

四、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激发

1.推陈出新,不重复自己。创新需要不断的背叛自己的老路,不重复自己,也不囿于旧的模式。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是异常的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对于电视观众来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的电视编导,只有不断的创新,才可能赢得观众的欣赏。一般的电视节目的生存周期至多也就两年,而有些节目之所以能够长期的生存,在于他们的不断的更新改版,这样不断的创新菜能使节目常新。

2.重视编导的心理需求,激发创新的动机。在电视行业,电视的从业人员参与创新活动的动机是满足对权力、友谊和成就的需要。要激发电视编导们的创新能力,除了要考虑提高编导们自身的能力素质等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高成就者喜欢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独立的制片制度是满足编导高层需要、能充分激发电视编导们创新思维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的制片制度能够给独立制片人创造集思广益、发挥才能和冒险的空间,有利于满足个人的成就感,有利于形成个人的风格。激发创新的动机需要不断的细分自己的奋斗目标,信息的反馈要及时,能够正确地、适度地、及时地运用奖惩手段。这样激发创新的动机才能够使创新活动始终保持旺盛的状态,并且使偏离目标的行为得到纠正。

3.习惯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相结合。思维的习惯性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活动中逐渐养成的、经常使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习惯性的思维都是单向的,思路狭窄,方向或者角度单一,这种习惯性对思维的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关键就在于能否与创造性的思维相结合。创造性思维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它的特点就在于大胆假设,寻求多种答案和途径。在电视创作中,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有意识的将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那么,我们的思维结构就趋于合理,创新能力将不断的加强。

4.竞争与协作的相结合。电视群体创作的特点使竞争与协作成为群体基本的组织方法。竞争是群体活力的象征,虽然会使成员间产生矛盾,但它对群体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激发有促进作用;协作是群体生存的根本,它是群体发挥最佳效能的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内部竞争会对群体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而群体之间的竟争却能使群体成员间加强协作。因此,电视台或制片公司在建立竟争机制时,既要形成群体内部的竞争机制(如末位淘汰制),又要建立群体之间的竞争机制(如栏目责任制),两方面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既竞争又协作,保持创新活力。:

5.顺从电视节目的定位。电视节目的创新应该基于栏目的定位、一种迂回的上升,而不是游离和脱轨。栏目的定位犹如一棵树的根,是获取生命力的基础,定位的越准,根才能深扎于大地之中。若是与栏目定位相脱离,则创新便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分量。

五、小结

电视编导是一个电视节目的主宰,编导在运用电视思维进行构思时,要有运筹帷幄、通观全局的思想,要有对全片整体把握和总体设计的能力,既要考虑到真体育局部的关系,又要协调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电视语言各要素的优势,使各语言形态相互融合,形成形声一体化的有机整体。作为电视编导的创新,在创作过程中,起到一种调和的作用,只有编导的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思考,不断的增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赢得观众对自己的节目的喜爱。

参考文献:

[1]李稚田《中国电视编导的回顾与前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篇5

2如何培养和提高临床思维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带教老师放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反思,提出问题,探查假设,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要让学生乐于独立分析判断,不再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智慧,让不同的观点进行交锋,在发现问题———试验性解决———批判性检验———产生新发现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思维能力。

2.1改进病例讨论的形式和内容病例讨论不能选择单一的病种,不能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方案的顺序,按照教科书重复课堂上已经讲解的内容。这种“正向”思维并不符合工作实际,因为大多数患者事先并没有明确的诊断。应该按照临床工作需要,由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开始,最后到疾病的方式,“逆向”分析和思维,综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并从中做出筛选,提出合理的诊断和处理。例如:在病房选取“淋巴瘤合并发热”的病例,以病例讨论的形式,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分别针对肿瘤、呼吸、心血管、风湿免疫、感染性疾病等学科进行文献学习和深入地分析,然后提出各自的诊疗意见。通过准备,可以引导肿瘤组发现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淋巴瘤本身可以导致发热,但也常合并细菌感染,并结合文献阐述该病的病理特点、疾病转归预后和治疗方案;呼吸组可以分析发热的热型,提出淋巴瘤患者发热,可能合并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炎、霉菌感染等情况;心血管组可以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病变进行鉴别诊断;风湿免疫组应该排除红斑狼疮、成人Still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组可分析合并伤寒、副伤寒、非典等可能。每个小组都进行发言,每个人都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新收获,使得整个讨论充满活跃的气氛,扩宽学生的思路,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退热处理和化疗,将多个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器官或一个学科,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讨论结束后,通过追踪病情的转归,还可以进一步验证讨论的结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临床工作的成就感,更加热爱医学工作。

2.2改变教学查房模式教学查房是培养临床思维的典型模式,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查房过程中,老师讲得多,学生忙着记;老师提问的少,学生主动提出疑问的更少。教学查房应该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可以先提出诸如“胃癌术后患者出现呕吐的原因”等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有何异同,是否有术后并发症;手术是否完全切除,是否有残留,是否复发;术后影像学有没有改变;有没有梗阻可能;有没有药物影响;有没有脑转移;有没有合并糖尿病,电解质紊乱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分析不同情况的判断依据,寻找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处理方案。

2.3加强文献学习文献学习绝不是就某篇文献是否读懂为目的,而是要通过不同文献的对比分析,了解学术观点不断演变的过程,发现专家学者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如何创立自己的学术观点。这不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发展,也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通过检索webofscience数据库,组织学生探讨“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治疗的由来”。指导学生在文献检索中追溯TKI药物的研发过程,对比不同时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目的、实施方案和研究结果,分析其中的局限性和创新点。学生可以从中发现TKI治疗的机制,TKI应用的局限性,如何筛选优势人群,如何确定优势人群是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引起的,如何应对TKI治疗耐药,EGFR突变检测手段的优劣性等等。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年份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关于TKI治疗策略的变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临床研究如何影响并改变临床实践,如何给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益。

篇6

二、摄影瞬间思维能力的养成

摄影艺术创作实践中的瞬间思维并非都是正确的,形成正确瞬间思维的关键在于打动摄影者的那个“某一具体形象”。如果那一具体形象富有特征,极具典型性,由此而形成的瞬间思维就将是正确的;相反,如果那一具体形象不具有典型意义而被摄影者看中并被打动,形成的瞬间思维就将是片面的或不正确的。要培养摄影的瞬间思维能力,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提升文化底蕴,提高艺术修养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学习写诗应该在诗歌之外、书本之外多下功夫。摄影亦如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除了玩转相机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幅摄影作品主题的提炼过程,实际上是以文化积淀、生活积累为前提所构成的“瞬间归纳”的过程。大量的阅读,有利于心灵的厚积,是提升文化底蕴的有效方法。中国古代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四大名著等文学经典,近现当代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都能给人以启迪,阅读这些名著有利于主体在摄影创作时的主题提炼和艺术表现。外国大量的文学名著同样能开阔人的视野,拓展人的思维。只有不断地从古今中外文学艺术、音乐、绘画等文化宝库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涵养诗情画意,才能独具慧眼,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掘摄影题材,拍摄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2.提高对精彩瞬间的敏感度和捕捉力

敏感度和捕捉力是摄影者诸多能力的综合体,它包括感知、记忆、思考、警觉、演绎、预知、推理、判断等,是一个人长期所形成的习惯性的常识判断。准确的判断有利于掌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到明察秋毫,运筹帷幄,并作出正确决策。提升敏感程度和捕捉能力的必备条件包括把握全局的本领、高度专注的能力、敏锐感知的能力、严密推理的能力、准确预测的能力等。一旦培养出这些特质,人就能够获得高度敏锐的悟性和实用的捕捉力,就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并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当我们计划拍摄一个题材时,一定要勤于思考和善于调查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纷繁芜杂,我们必须弄清要表现的主体、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实际拍摄时的环境气候等,认真分析,做出判断,同时还应学会站在相机的“立场”上看待客观事物,也就是要把眼睛变成取景器,要有职业的敏感性。否则,沸腾的生活场景拍成照片,运动感消失了;立体的事物形态拍成照片,层次感不见了。在这里,眼睛与相机之间的主客体差异、立体与平面的差异使我们有“感”无“受”。把眼睛变成照相机,用眼睛去拍摄,才能把正确的瞬间思维应用于摄影艺术创作实践之中。

3.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

艺术的鉴赏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要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认真学习摄影艺术鉴赏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原理。其次,要多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从分析优秀的作品中提高鉴赏力。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再次,要从杰出的摄影家的创作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鉴赏力。优秀摄影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造和对其内容、形式的探索,深刻体会其创作过程有利于提高鉴赏能力。最后,通过从同一摄影作品中鉴别优劣之处而提高鉴赏力。精确的审美鉴赏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经常性地鉴别作品有利于鉴赏力的提高。

篇7

(一)观念上的滞后

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而观念决定我们的命运,在江苏、上海、湖南等多个广电媒体纷纷及时地调整思路,各自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优势与内容生产优势,在迅速地进行着产业拓展的时节,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广播电视文化产业仍然受传统思维上的制约,没有将财力、物力、人力等有效地应用在产业的发展上。对于产业重视上的不足,以及缺乏发展思路与切实可行的方法,导致了文化产业的落后。

(二)缺乏人才

文化产业有着其独特的发展与经营的规律,这需要有能与之相匹配的经营管理型人才、产业技术型人才与文化创意型人才。在当今互联网的语境下,发展广电文化产业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新兴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之高,只有详细地了解了这些技术,并且能够较为娴熟地应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统领整个文化产品的生产、策划、营销和研发,才能够在社会激烈的角逐中取得胜利。

(三)机制上的障碍

完全发挥人才的作用,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态。在当今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电媒体的发展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在迅速地增长,这使得广电媒体整体上的受众的规模在逐渐减少,广告增速也在持续地减慢,媒体支撑也是后继乏力。另外一方面,乐视、优酷、百度、腾讯等正在发展成为“一体共生”。他们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对整个广电媒体进行蚕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制与体制的障碍就显得尤为突出。在近些年来,像马东、王利芬等一大批业界内的精英都选择辞职并且转投到新的媒体,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传统的媒体在机制与体制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亟需思维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在软实力上的重点组成部分,一种文化的力量,是熔铸在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之中。大力发展整个文化产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早已成为了我国一项基本的国策。为了推进文化产业的进步发展,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多种措施、政策,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这相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还显得远远不够。

在当今互联网的语境之下,文化消费的基本内容与形式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都希望能享受到更多丰富多彩的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高品位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作为现今最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与传播媒体的主体,广电媒体应当在思维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以达到人们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相互呼应,而这种变革的内容涉及到生产方式、终端产品以及产业的主体三个层面。在这里我们将它概括为三个关系:商品与作品的关系,生产与创作的关系,企业与事业的关系。

(一)商品与作品的关系

互联网的思维主要原则是“用户至上”。在创作者的心中,能否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关乎到产品的属性问题,也是商品与作品的分水岭。对于作品来说,是否有人会购买,可不可以传播都不重要,而商品则是相反,商品具有能够应用的功能,是文化产品的外在应用形态。例如:电视节目的播出首先是作品,是许多电视人努力创作的、适合在电视上播放的作品,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转化为商品,只有那些能够满足大众的需要,且能够完成产业链的延伸开发的一些作品才能够变成商品。作品要强调思想和感情上的表达,但商品却必须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作品只有在具备了商品的属性时,才能够发生买卖,进而形成利润。

(二)生产与创作的关系

创作是整个产业发展进步的基础,但是只有能够批量化的一些创作才能形成足够的生产规模,不能形成生产规模的一些创作,也就不能产业化。创作的发生往往追求个性,而生产却更重视其共性。综艺节目在创作中的一些“模式”,或者说“流程”,就是这些节目能够完成批量生产的主要元素。

(三)企业与事业的关系

电视台、电台等作为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新闻媒体的阵地,必须坚持住事业体制,坚持以新闻的宣传为主体,坚持其公益性。其次,电视台或电台中经营的部分,又必须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完善产业化经营。广电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进行内容创新、平台拓展、技术升级,也需要对其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传播体系做出较为深刻的完善和调整。

三、在新时代互联网语境下的创新模式

(一)在传播渠道上的创新

一云多屏,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却是2014年在广电行业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愈发普及,我们看电视的方法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由于受到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个人电脑的冲击,电视机开机率已经大为降低。而客厅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核心的区域,正在受到PC、PAD、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疯狂的蚕食。即使电视节目再怎么好看,也难以扭转当代年轻人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转身按下鼠标或者捧起触摸屏的趋势。坐观自己的影响力在逐渐收缩,传统的广电媒体除了反击没有其他的选择,其服务范围必须由电视机逐步延伸到手机、PAD、电脑等终端,从而实现一云多屏。

(二)在经营板块上的创新

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跨界竞争与融合的立体多元化已是必然之势,不同行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经营互相渗透,而终端客户的争夺之战成为了当下竞争的焦点。2014年,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3家国内的互联网络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在整个文化产业方面发起了一系列投资和并购,触角涉及到了视频、手游、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电影电视领域等相关文化产业衍生的方方面面。而面对各大互联网巨头强力的“跨界打劫”行为,广电文化产业自然也要借势而动,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武装自己,并重新去思考整个文化产品的业务形态、服务模式和生产流程。

(三)在运营机制上的创新

篇8

前言

与其他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创新水平的要求较高。目前,此专业仍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其就业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创新性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两部分。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空间结构以及素描等为主,是培养学生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专业课程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信息化时代,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均开设了网页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等课程。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企业衡量人才素质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1]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而言更是如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这是确保人才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2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多媒体未发挥价值

当前,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均已引入多媒体教学。从理论上讲,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但由于高校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价值,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媒体设备多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而存在,其价值并未得到发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不大。

2.2教学开放性差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仍在教室内进行,学生的学习受时间与地点的约束较为严重。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各行各业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若将学生长期禁锢在教室内,学生将很难获得与外界接触、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其思想会逐渐僵化。

2.3教师与学生无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途径。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或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通常作为课堂的主体存在,利用整节课堂的时间教学。在此环境下,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当中,独立思考能力差,学习兴趣极其低下。[2]长期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容易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阻碍。

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改革教学方法,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多媒体教学

可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室内装饰为例,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学:第一,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室内装饰的典型案例,搜索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第二,课堂上,在讲解到某一设计方法时,需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最典型的设计成果,如室内颜色的布置方法等。第三,将设计成果拆分开来,要求学生对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如要求学生分别分析男性、女性以及婴儿三个群体卧室颜色的布置方案等。采用上述方法教学,优势如下:第一,采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相比,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理解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第二,将设计成果拆分开来,要求学生对其进行逐一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设计理念理解的深入性,进而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3.2开放式教学

将开放式教学理念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装饰之美”为例,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学:第一,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义为使学生学会从人文以及色彩搭配等角度,充分欣赏装饰的美感,以及使学生独立设计出具有美感的装饰设计成果;第二,将学生带出教室,与装饰制造企业合作,带领学生进入企业,主动了解装饰;第三,在观察装饰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主导者不断为学生讲解各个装饰的特点,使学生积累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第四,带领学生回到课堂,通过提问的方法,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感受,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自行设计一种装饰。采用上述方法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能够挣脱课堂与书本知识的禁锢,真正走入艺术的海洋,感受艺术品的创新价值。同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艺术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够将创造性思维体现在设计成果中,进一步提高其创新性水平。

3.3互动性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单独开设“设计比赛”课堂。第一,课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以5~8人为一组,共同设计一套艺术品。第二,课上,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后,需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三,教师要求每个设计小组的代表讲述本组的设计理念及创新之处,并组织学生从美学等角度鉴赏各小组的设计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思路集中到艺术品上。第四,课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进一步阐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与动手增强创造性思维。

3.4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单纯采用总结式评价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失偏颇,应在总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形成性评价联合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理念的创新性水平以及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共同纳入形成性评价考核过程中。将上述几方面的内容以量化指标体现在学生的期末成绩总结中,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使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4结语

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低的问题,专业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设计能力,提高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设计的独立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水平,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

客观上,毕业论文的写作应起到考察我院99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锻炼他们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作用,并同时达到以写代学、以写促学的目的。另外,通过论文的写作,可以对我院科学制定今后的统计教学、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等统计教育发展计划、促进我院统计教学科研发展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确保本次毕业论文写作工作的顺利进行,统计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并在2002年11月正式开始运作。按照学校的要求和指示,统计学院从11月6日起就着手开展2003年毕业论文的各项准备工作,具体如下:

1、用每周一次的集中时间,向全学院教职员工阐述本次毕业论文写作工作的重大意义

独立建院以来,在校党委和校行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学院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建设持续发展,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尽管时间很短,但取得的进步和成效是显著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不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步和差距就无从谈起。较之以前的统计学系,今天的统计学院无论是从哪一方面都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在院领导的重视下,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师资力量越发雄厚、教育水平蒸蒸日上,无一不显示着统计学院朝气蓬勃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正在逐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在这种形势下,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深化统计教学改革,培养能说会写的复合型人才,无疑是经济发展对统计教育的新要求。毕业论文写作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写作折射出教学单位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是对一个教学单位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因此,要求各位教职员工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得有丝毫松懈或疏忽。经过会上会下的多次强调,使全学院上下进一步认识到重视2003年毕业论文写作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了思想认识。“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2、以毕业论文工作为契机,提高全学院的科研水准

众所周知,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自身科研素质和敬业精神,一个科研水准不高的教师是很难指导出高质量的论文的。为此,统计学院在独立建院伊始就规定,在一年内没有公开发表两篇学术论文的教师,即使有讲师以上职称,亦不得指导当年学生的毕业论文。事实证明,这条规定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统计学院2002——2003年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为2003年的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充分利用毕业实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准备素材

毕业实习是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本专业的实际操作过程;另一方面能检验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毕业实习,为论文写作准备素材,除一般要求之外,统计专业的学生还要求学生在实习时注意做到:

(1)、实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创意思维

所谓创意思维亦称创新思维或创造思维,就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知识开拓本专业的新领域,或是对解决本专业问题所采用的新方法、新角度、新思路的总称。创意思维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思维的路子富有创意;其二:思维的结果富有创意,最关键的是要为其他学科和社会各界提供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的统计信息产品。因此,要求学生学于统计,但决不能只局限于所学的课本上的知识,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长期磨合中,才会层出不穷地推陈出新,写出有新意的毕业论文。

(2)、学习过程中注意进一步掌握扎实的人文知识基础

有资料表明,二战以来国外的高等教育特别强调人文教育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越来越密切的渗透趋势,如今光用某个专业知识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例如,学统计的要剖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现象的诸矛盾,不仅要以统计特有的通过数量透视社会经济现象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不同层次的、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的剖析,还要运用哲学上的一般原理对历史与现实的、国内与国外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既而提出改革与完善的举措等。经验表明:统计人员只有平日里博览群书,一旦碰到纷繁复杂的具体的统计问题时,才会具有“一览众山小”的大局观。因此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利用时间积累必要的知识,如此,才会大大增强解决统计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写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除此之外,统计学院还通过全院总动员、班主任深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使广大师生均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统一了思想,协调了步骤。事实证明,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和细致是今年毕业论文写作工作进展顺利的重要原因。

二、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的工作

有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充分的前期工作,并不意味着就能产生高质量的学生毕业论文。要达到计划目标,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实现,尚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为此,统计学院要求每个指导老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情况要摸准说到底,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所以最根本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大家的创造性。做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要求指导老师对学生情况要摸得准,问题要吃得准,原因要找得准,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情况要摸准,就是要求每个指导老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透彻,彻底排除仅凭学生自述或大纲来进行指导的现象。而是应该了解学生的写作意图和新观点,针对这些实质性的内容提出问题,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统领全局,把握方向地给出合理性、可行性建议。问题要吃准,就是要求老师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分寸,切中要害,切实提高论文的质量。原因要找准,就必须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切入角度,找出不足,进而弥补缺陷。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知识范围不尽相同。要确保统计学院整体的论文水平,就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工作,只有对症下药,方能治百病。

(2)方法要灵活首先,要由“单一行”向“复合型”转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许多问题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影响而造成的。比如学生的协作态度、思想认识、思维模式等。因此,解决问题用某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是不能见效的,必须从多方面着手,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多味配方下药”。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论文分为“实践型“和“理论型”两类,对前一种论文,注重指导学生在理论上进行升华,避免陷入繁杂的数据之中,缺乏理论经验的总结,造成论文“只有肉体没有灵魂“的现象。对后一种情况,要求学生避免在报刊杂志上找结论,而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新意,如此较为有效地纠正了当前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两种主要倾向。其次,要由“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要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认识的对比、原因的分析、行为的修正、效果的证实,达到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的目的。从实习开始到论文写作的一稿、二稿,有一段较长的选题、构思和写作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论文选题的更换、写作到五稿、六稿还尚未定稿等等。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是很正常的,因此要求指导老师充分意识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从动态的角度,不断探讨问题的原因,改换指导的方式方法,不要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学院多名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其写作都不止三稿,只要其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就得继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由于全学院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耐心指导,才使今年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

(3)计划要落实毕业论文工作必须实打实地做。首先,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要“实”,要切实把毕业论文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其次,毕业论文工作的措施要“实”,毕业论文的指导形式和方法很多,但都必须切合实际,动真格用实招,切忌走过场应付检查。毕业论文工作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有重点地研讨问题。我院要求做到工作之前有计划,工作之中有交流,工作之后有考核。为此,根据学校的统一布置,先后拟订了《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2003届学生毕业实习安排》、《统计学专业论文指导老师和指导方向一览表(2002年)》、《九九级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及等级要求》、《九九级统计班毕业论文答辩分组方案》、《九九统计班毕业论文答辩佳话及安排》、《九九统计班毕业论文答辩须知》等。具体工作中,要求老师应经常了解、检查学生论文撰写的进展情况,及时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周至少一次汇报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情况。以周为周期,考核每个指导老师的工作质量,与计划及要求及时对比,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不让问题拖过夜。再次,毕业论文工作的效果要“实”。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效果不明显则应及时总结教训,改进方法,调整措施。

(4)制度要严格毕业论文工作的严,首先要严在责任制上。即要明确责任范围,又要明确责任人;不但要有原则有界限,更要有奖惩措施配套。毕业论文工作出了问题,要按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其次,我院还建立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形成有机的毕业论文工作网络。做到左右促动、一呼皆应、相互沟通,应在浓厚的工作气氛。通过联系会议、每周集中、指导老师与答辩老师相互交流等形式,互通信息、统一步调,形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合力。

(5)工作要细致毕业论文工作要做细,首先必须心细,即考虑问题要周全,处理问题要审慎。不能简单浮躁,急功近利。我院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尽管他们的日常工作及其繁忙,但是在指导论文的工作上依然丝毫没有懈怠,他们在审阅论文的时候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都能找出来。这等的细致使学生们深为感动。另外,毕业论文工作还必须持之以恒,在“勤”上下工夫。有很多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这只是个过场而已。有人认为毕业论文具有季节性、阶段性,所以它就具有某种权宜性。确实,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季节性的工作,但是如果就简单的认为它是权宜性工作的话,那是犯了一个大忌。如果仅把论文当作一个季节性的任务来做的话,论文的质量绝对是提高不了的。“勤”,首先要勤在意识上,只有真正意识到论文协作的重要性,才可能会花时间花精力去努力完成它。其次,要勤在行动上,不能发生“光打雷不下雨”的现象。要掌握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动态,要时刻注意当前的焦点和实际形势的变化,要客观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研究结局问题的方法。再次,毕业论文工作要勤总结。要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和总结,以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水平,将可能出现的预期问题消灭在平时的工作中。这些经验将会给下一年的论文写作及指导工作以借鉴。

篇10

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出现转变,从国际艺术设计教学趋势来看,向多元化全方位方面发展,即从过去单一技法和造型训练转向掌握对创意思维的培养。国外对艺术设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较成熟,伦敦艺术大学服装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对前沿学科有着独到精辟的分析与见解;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提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课程体现工程与艺术结合;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教学体制上实行双轨制,一方面对艺术理念培养,训练学生艺术表现的审美感悟,另一方面是作仿工艺,制作产品被厂商订购,直接投入工业化生产。

我国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还处于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与同类国外院校相比,学生基础理论较扎实,但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单一缺少创造力与想象力,创意思维显得苍白许多。

一、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科学与艺术、人文与理工相融合、实用和审美相统一交叉性的学科,具有文理互补式的教学特点。

为适应国际与国内办学趋势和社会需求,国内一些工科院校纷纷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虽然办学历史不及一些专业艺术院校悠久,但工科院校创办服装设计学科有其自身特点与优势,教学特色体现艺术与科学、人文与理工结合。作者对长春市内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近千名学生进行调研,结合教学与调研数据结果表明:由于工科院校在艺术类招生中重视学生文化课成绩,虽然是文理兼招,但理科学生比例数较大,工科学生富有研究与探索精神,理性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较强。但相对来看在创意思维方面明显不足,形象思维较弱,缺乏多样性创意思维,设计思路与表现手法单一。

二、多样性创意性思维特征与形式

(一)创意性思维概述。

创意是新奇独特的一种创造性意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创意是一种意识,一种意念,一种前所未有的、超束缚性的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二)多样性创意思维形式。

服装创意是一个复杂过程,创意性思维是一种高水平复杂的思维形式,具有独创性、敏捷性与综合性等特征,是多种思维形式复合运动,多样性创意对服装设计来说是如此重要,它包括:发散与辐合、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等思维形式。

1.发散与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指在构思时由某一出发点向外扩展,由点到面达到广阔无垠的境界,从而找出更多更新的设想和创意方法,在服装设计构思阶段常常采用,构思是具体实施设计方案的开始,是设计师运用发散思维,对服装整体造型全方位的思考与酝酿过程,在服装设计构思方面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它强调放开思路形成一个发散网络,是一种求异思维对问题寻求不同独特地解决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与多层次进行发散思维,将头脑中记忆表象加以拆分、解构、重组、取舍形成新的思维焦点,产生服装设计思路。而辐合思维是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形式,按照“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设计方式,对发散思维提出的各种设想进行筛选、评判与确认,发散思维是提出问题而辐合思维是解决问题。

2.正向与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从思维方式来看,人们依据各自的、习以为常的分析事物方法来对待外界事物,按照一定常规去设计的习惯性思维活动;逆向思维是违背常规的思维方式,把平时思维方式逆转过来思考问题,在人们正常创意范畴之外反其道而行之,起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服装流行趋势和流行周期变化就是一种逆向流行过程,当人们崇尚装饰华丽、造型繁琐的服装,当这一服装风格达到顶盛时期,人们开始反思从简约朴实中体验一种清新艺术境界,形成简约的设计趋势。从锥子裤到喇叭裤,是由一个极端流向另一个极端,服装里外置换;衣服前后更换;把纽扣设计到背后,它打开服装设计师灵感宝库的钥匙,帮助设计师另辟蹊径,以错位和倒置的创意性思维营造出一种视觉上异乎寻常的新奇,使服装设计者有了更多更大的想象空间。

3.横向与纵向思维。

横向思维从事物发展中的某一横断面进行比较分析,利用横向思维对中西方服装发展史同一时期的服装现状与不同风格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吸取精华应用到设计之中。如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大师高田贤三,将西方嬉皮风格与日本传统服饰相融合,他在法国开设的小店,成衣以对比明快色彩为主,传统日本图案与西方舒适自由的穿着效果有机结合,令西方人大开眼界,他提出超大尺寸和多层次穿着以立体裁剪为基础的西装设计方法,打破西装严谨与呆板式样。纵向思维是侧重事物发展中的某一历史阶段的比较,了解其发展的规律来分析现状预测未来,从广阔的宏观世界到神秘的微观世界,从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到传统理念与现代意识的融合,如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他具有艺术家独特气质凭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想象力,将服装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设计出富有变化的服装样式,在服装结构上任意挥洒,释放出无拘无束的创作激情,借助于材料质感、色彩与图案设计,使服装设计扩展到一个前人从未涉足的未知世界。

三、结语

以上多种创意思维开拓了现代时装设计思维模式,服装创作中运用多样性设计思维起到出奇制胜地艺术效果,为现代服装设计开辟新的源泉和无限发展的空间。增强学生创意设计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目的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一、“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条对应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所不同的是强调了理性“思考”的问题,这是有别于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更高要求。如果说,感受是接触外界自然、社会、人生所得到的影响的话,它既是一种感觉印象,又包含着人的某种情感态度和体验。感受离不开人对感受对象的感觉和理解,而思考则是在感受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是一种更深刻地认识和判断。高中生的人生阅历和理性认识已经具备深入思考自然、社会、人生的条件,对他们的作文应该有更高的思想深度的要求,这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在表达中明确责任意识,陈述自己的看法时考虑为自己的观点负责,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不信口开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这也是对高中生写作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即写作既要考虑目的要求,又要注意表达的妥帖和科学性。“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一句有些笼统和令人费解,不如说“培养科学理性的思辨意识”更具体。

三、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前一句分量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书面表达的内容要求,第二层意思是结构形式要求。这些要求严格说来没有什么新的创意,只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要求。第二句指的是思维发展的要求,但在表述中存在令人费解和矛盾之处。要求中提出三种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前两个思维是按照思维形式划分的,而第三个是按照思维品质来衡量的,这样,三种思维放在一起就造成分类表述上的矛盾。有创意或创造性的思维一般被称为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在编写者的意识中通常指逻辑思维中的思想创造,他引导人们注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科学思维训练,以为通过这些训练就可以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其实,想象思维中独特的想像和虚构也同样是创造性思维,把想像和虚构排除在创造性思维之外,显然是认识上的局限和偏颇。所以,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创造性。

四、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两句话比较有新意的是强调了写作中个性张扬的意识,主张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然而,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这只是一种不现实的理想,尽管难于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但这种想法很好,是一个在高考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基础上方能实现的理想目标。自主写作意味着主动自由的写作,它与目前的被动应试写作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的距离。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被动的应试作文压制和泯灭了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

五、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即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注意语言推敲,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但没什么新颖独特之处。譬如: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这种一般性的要求过于笼统,不同文体实际上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要求表达思想准确和语言鲜明,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议论文的语言是一种诉诸人的理性的逻辑话语,要求语言与表达的意思保持一致,而记叙文要通过记叙和描写人、事、景、物表达某种情感态度,它的语言有时要求委婉、含蓄、甚至模糊的表达。所以,作为写作的要求,应该根据不同文体提出符合文体特点的具体要求,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

六、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段内容强调了写作中的独立修改和相互交流的教学理念,也提出了写作速度和数量要求。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譬如,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怎样进行交流与评价,如果没有具体的指导,学生就会在具体操作中一筹莫展。

七、具体谈到口语交际与交流的要求及演讲的问题

口语的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任何一种形式的表达都是思维基础上的表达,作为思维的两种表达形式,写作是一种书面语言的表达,交际交流是通过口语的表达。书面语言的交流一般通过读者的阅读行为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不是面对面的交流,而是通过文本媒介进行;口语交流是一种在一定交际场合和交流语境中的表达与对话,言说者与倾听着的角色是互换的,它是围绕话题和交际目的所进行的沟通交往。

篇12

[2] 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7.

[3] 杨瑛.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D].重庆: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04-04-20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