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7: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生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生个人事迹材料

篇1

“疾病至贫,疾病返贫。”____说,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跟从小生活环境有关。____年,____出生在________农场一个普通农家,家里兄弟姐妹6人,由于母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全家靠父亲一个人挣工分养家糊口。____记忆最深刻的,是母亲常常端着升子(量米器具)到隔壁左右借米煮饭。等母亲回来,已是日过竿头,自己只好饿着肚子上学了。

“要是母亲身体好些,家里基本生活还能维持。”高考后,____填报的三个志愿都是医学院,后被____医学院录取(现同济医科大学)。大学毕业后,____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被分配到市中心医院工作。如今,他在这里工作已有32个年头。

3月17日上午8时许,在市中心医院4楼,患者尤多,不少床位摆在走廊过道上,____正例行查房,询问病人的饮食情况,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并听取相关医师护士反映,时不时与患者家属交流,气氛融洽。

____说,当日该科住院患者有65名,除住院医师每天对所管病人例行查房外,每周主任医师至少查房两次,主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确定新方案,检查病历并批改记录,纠正下级医师病历采集、检查操作错误与不足等。

近2个小时,____回到办公室,喝了几口水,接待门口等候的几名问诊人员。看着眼前这位精力充沛的中年医生,谁会知道,5年前就被确诊患了鼻咽癌。

时隔多年,____对当初发病的细节,仍记得非常清晰。2009年11月,____突觉右耳耳鸣,原以为是感冒引起的,吃了半个多月感冒药,没有效果。后来,耳朵出现听力故障,____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在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做了进一步检查。

____记得,那是元旦收假的第一天,自己办公室门被悄悄推开一条缝,有人探了下脑袋,又缩回去。____眼尖,立即认出是病理科的同事____主任。____把他喊进来,“是不是结果出来了,什么病啊?”

____称,怀疑是鼻咽癌,最好到省医院去复查。当日,在____肿瘤医院,资深专家____亲自为这位熟悉的同行、朋友做了检查,确诊____是鼻咽癌中期。医生劝他立即住院,化疗、放疗。____说,自己一开始对病情有一些心理准备,但不知道会这么严重。

作为医生,他知道即使立即治疗,控制了病情,也不保证5年危险期内不复发。确诊后的一段时间,____心情十分低落,但很快又扭转了这种颓势,“又不是绝症,不能让家人更担心。”____心想。

当晚,夜宿酒店,妻子辗转反侧。可是,____的呼噜声,却不时响起。“我就奇怪了,出了这么大事,我们都担心死了,他怎么睡得着?”丈夫的“淡定”,让妻子心里踏实了些。她知道,____平时就性格开朗,这么快能接受现实,有利于抗击这个“病魔”。

笑谈生死 他就是我们的心灵导师

病房,如常的忙碌拥挤,不过,这次____不是医生,而是癌症患者,跟病房大多患者不同,____吃得香、睡得着,没事散散步,看看小说,生活悠闲而充实,同房病友纷纷跑过来取经。

“这可能与我的性格和工作经历有关。”____告诉病友们:“癌症其实也没那么可怕。有的病人,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也有不少几乎是被吓死的。”____说,有的人得知患癌症,精神和意志立即垮了,而他自己性情豁达,又坚持认为乐观情绪有利治疗。

41岁的曾先生,以前在云南做生意,因头痛在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鼻咽癌,住院有一个多月了,仍惦记着自己的生意,“在这里天天呆着也不是个事,还得赚钱养家呢。”

“身体是本钱,你现阶段要放下一切包袱,配合治疗。”____告诉曾先生,很多东西丢了,都可能找回来,唯独生命,更何况鼻咽癌治愈的概率很高。“你就是我们的心灵导师啊!”听了专家的分析,曾先生充满了信心,每天哼哼小曲,还买来厨具,在房间开起了小灶,请病友们尝尝他的手艺。

虽然笑谈生死,可治疗上不能含糊。____说,治疗期间,他坚持吃药,虽然有一定副作用,可从没抵触过。此次患病后,平时注意营养合理搭配,不外出应酬,大多数时间安静地坐着,看医学书籍。

____说,癌症病人最忌讳劳累和什么也不干。在医院住院4个多月后,感觉身体还好,他再次回到了工作岗位。

采访中,____始终带着笑容,很难看出他患过癌症。____说,已经过了5年复发危险期,现在病情基本稳定,但由于放疗副作用,咽喉易干,不能长时间说话了。“他还经常安慰别人,有次跟他一样得癌症的患者专程跑过来交流经验,看其情绪不好,还主动安慰对方。”站在一旁的同事说。

篇2

心脏干细胞移植就像医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应用前景广阔,但研究道路异常曲折。知难而上,勇于攀登的xxx教授于1994年在省内率先主持开展“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课题组得到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资助,成功获得了细胞移植的理想种子细胞,10余篇,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我国着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辰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程邦昌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志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均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XX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法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激光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并于XX年成功申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llli(低能激光照射)预处理梗死心肌组织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存活实验研究”。这一探索将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而且无创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干细胞移植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以临床促进科研,用科研指导临床。在干细胞科研领域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xxx教授适时地将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不能行冠脉搭桥和支架置入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20余名。在经冠状动脉移植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发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恢复和改善是安全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将激光心肌打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与冠脉搭桥相结合,开展冠心病杂交治疗技术,扩大冠心病治疗适应症,使更多患者受益。目前,该项技术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此外,xxx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利用在干细胞研究中掌握的技术,进行“干细胞建立生物起搏器的研究”。该研究为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旨在将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具有起搏及传导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通过转染起搏基因拥有起搏功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研究一旦获得突破,将有可能取代人工起搏器,应用于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xxx教授在人工瓣膜研究和二尖瓣成形方面享誉省内外。他主持的河南省科技重点项目“组织工程生物瓣的体外构建”,旨在探索出一种具有外科实用价值的细胞移植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解决传统生物瓣衰败问题。目前已完成的“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提示,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一种先进的、有效的细胞种植方法。我国着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景学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XX年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篇3

X日除夕,他增援发热门诊,值了一天班;X日,他又在发热门诊值了夜班。X日是他的生日,全家人都在等待他值完班回家过生日、过年,可是X不容忽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X省紧急组织抗击新型X医疗队伍启程飞赴X,他瞒着爱人、父母在值了一夜发热门诊后,又悄悄报名踏上去X的征程,爱人还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他说:“逆行X将是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篇4

小婷婷今年14岁,因为先天脑部萎缩导致智力及身体发育迟缓,语言能力丧失,属于二级伤残。郭女士是环卫工人,丈夫收废品补贴家用,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侯立新开始免费为小婷婷做针灸治疗。每次上门,他都耐心地和小婷婷聊天,十天半月就带些生活用品去看望这一家人,时间久了,小婷婷对侯立新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感情,每次都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地送他离开。

如今,这样的钥匙共有72把。侯立新说,这是一种如同家人般的信赖,自己必须努力做得更好,不然心中有愧。

3月30日,想起87岁的邱毓英最近身体不适,侯立新决定上门看看。到了楼下,他拿出邱毓英给的钥匙,打开了二单元的大门。见到侯立新,邱毓英像与久别的亲人重逢一样,脸上露出了笑容。

泡茶,泡茶!她向照顾自己的保姆招呼。二人坐下来嘘寒问暖,侯立新详细了解了邱毓英的身体状况。床还是那个床?侯立新问。

还是那个床!邱毓英回答。侯立新一边为她按摩一边让她把床垫厚些,这样会感觉好一点。邱毓英说,与侯立新认识20多年了,很感谢他的照顾。临别时,侯立新告诉她过几天送药来。

68岁的叶爱英是侯立新免费上门服务最久的患者,长达36年。而早在1985年8月,她就把家里的钥匙给了侯立新。我曾经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能有今天,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怎么能不回报社会?侯立新说。

篇5

***从事肾脏风湿内科医疗事业已20余年,作为我省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肾脏风湿内科、省内重点学科及***省慢性肾脏病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在肾脏病学专业领域成绩突出,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同行的认可和上级的肯定。

一、仁心仁术保患者,提供一流服务,造就黔贵第一肾科品牌

一是倾心倾情服务患者。从医二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汶川抗震救灾、平塘煤矿透水事件、抗击危重症“手足口病”、“禽流感”、“甲流”等重大医疗卫生突发事件中带头成立本学科的专家组,牵头会诊、靠前指挥。参与抢救我省首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成功救治3个月及以下的溶血尿毒症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救治我省首例抗GBM阳性患者等。

二是搭建平台服务患者。2009年成功将肾脏风湿内科打造成为“中国腹膜透析卫星中心”、“***省腹膜透析培训基地”;成立了省内大型的血液透析病房、腹膜透析室、结肠透析室、为省内1万多名尿毒症患者提供了救治的平台。

2010年带领肾脏风湿内科团队与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共同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培养了高水平的临床型和科研型博士研究生。

2011年成功将肾脏风湿内科申请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和本专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为全省88个市、州、县培养了400余名血透、腹透医护人员。

2012年与泌尿外科共同组建了***省肾脏泌尿疾病研究所,并协助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省血液净化学分会。

2013年成功获得***省慢性肾脏病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及***省重点学科称号。血透、腹透、结肠透析每年达58000人次,较2009年增加6倍;病房床位数增至77张,出院病人3228人次,较2009年增加180%。

二、精益求精兴医术,创造一流业绩,成就科研学术硕果累累

一是不断学习新技术,提升临床经验。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仍然挤出时间不断学习国内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对肾脏风湿系统疾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研究有独到见解。

二是不断研究新领域,攻克肾科难题。多年来对慢性肾脏病抗肾纤维化的研究获得2008年日本长崎医学会奖;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和GF/IGF-1轴对肾小管上皮和间质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的研究获***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慢性肾损害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获2012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危重症的救治获2013年度国际血液净化大会杰出论文奖。对多中心狭窄或闭塞的疑难Cuff管的置入、腹膜透析对3个月以下婴幼儿危重症的救治、双重血浆置换疗法等成为学科自身的医疗技术特色,在国内均处于先进水平。

三是不断追赶学术前沿,占领学术高地。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民生项目各1项;参与卫生部重大项目和科技部支撑项目2项;主持并参与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5项,厅级课题8项,共拥有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共发表专业论文75篇,其中SCI收录3篇,核心期刊32篇。

三、至真至诚育团队,培养专业人才,铸就医德仁术精英

一是打造一流肾科团队。积极带领团队参加美国肾脏病年会、亚太风湿病学会及每年的全国年会等。近年来,带队参加国家级学习班56人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78人次,省级以上学术会议379人次。团队骨干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大会发言50多次;国家级大会发言10余次;国际大会发言3次。目前,学科团队24名医生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3人、硕士17人。

二是培养一流学科科人才。作为贵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高度重视临床教学工作,带领团队每年承担2000多学时的教学工作,共带教600多名本科实习生,培养了46名进修生,11名硕士研究生,2名成长为博士研究生。为全省肾科专业培养了400多名医护人员。荣获2011年度“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优秀指导教师”。

三是积极开展务实合作。除发展肾脏风湿科各亚专业外,还与儿科ICU合作开展组合式体外多器官支持对小儿急性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并成功救治3个月溶血尿毒症患儿;与呼吸内科ICU联合救治危重症甲流、禽流感患者;与心内、心外ICU共同开展老年顽固性心衰及体外循环心脏大手术后CRRT介入治疗等,提升了团队的综合实力。带领团队与日本长崎大学肾脏病研究所、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肾科、北医大肾脏病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进行合作和学术交流,为团队培养了3名博士研究生和11名硕士研究生;参与并承担了国家级重大课题4项。

篇6

因为长期在边远家乡从事医生工作,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城里照顾瘫痪在床多年的爸爸了,本打算利用春节放假多休息几天陪陪老爸,让妻子轻松轻松一下,谁知道疫情来势是如此凶凶,一切计划化整归零。坐在轮椅上的父亲歪着微笑的嘴巴,不停的用手比划着,暗示儿子快回乡里去上班,此情一幕,刘光海心理坚定了信念“只有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全乡群众身体不受病毒感染,就是对父亲和妻子的最大回报。家是后盾,“疫”往直前。1月24日晚上,刘光海参加完乡里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后,回到医院里拿出全院医护人员通讯录,一一通知召回,立马召开全院中层干部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疫情防控紧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具体防控工作,迅速落实防控措施,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一线监控、后勤保障、内勤服务三个组,细化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取消春节休假,24小时值守岗位,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1月25日清早9点15分,刘院长的电话响起,“刘院长我们发现了一辆湖北牌照的小车进入大水田乡了,我们在跟踪,没有医疗装备,不方便靠近盘问,”挂了电话,刘光海二话没说,带上简单的仪器直奔举报地,了解情况后,该车系云田垅村岩坳垅组的一姓张的外甥女从湖北赶回外婆家过年的,当场进行了体温测试并说明情况后,居家隔离并要求医学观察,10天后同行的父亲居然有发热现象,而且态度十分恶劣,谁要再给他量体温就打死谁,刘院长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了,及时汇报乡里领导,一起上门做思想工作,光海按照本地的人习惯进行苦口婆心的劝导,“一定要配合政府,相信科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会有事的”三个小时的思想工作后,张老头才答应测量体温,并及时送往县人民医院留观14天,经过治疗和综合评估属于感冒引起的低烧。

越到关键时事情就越多,正月初二,毛坡田的村医又一次拨通了刘院长的电话,报告她院子年长的陈伯伯去世了,要办丧事,这可就是大事呀,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全院行动,人员聚集,大吃大喝几天,于是光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乡村干部上门与主人沟通劝说,达成丧事从简,尽力不通知外来客人等协议,并在进村口设立检测点,刘光海值守三天三夜,直到出殡后,才松了口气。

防疫防控,病倒一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刘院长把命令记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大水田乡辖区11个行政村、总人口2.88万,全乡土地面积108平方公里,而且在外务工流动人口相当多。为了确保全乡老百姓的健康安全,乡党委政府在全乡范围内共设置了14个检测点,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

篇7

XXX同志,男,汉族,生于XXX年XX月,大专学历,中医主治医师职称,XXX年参加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任XXX村卫生所所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0年,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他钟爱的农村卫生事业,20年如一日,忠于职守,扎根农村,怀着对党的卫生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发展祖国医学,也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国乡村医生,20年来,靠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忠实地诠释着“救死扶伤”的职业使命,以自己的默默付出传递着白衣天使的爱心,以自己的从业之路,展现出新时期中国乡村医生的风采。

“医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要的是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和廉洁自律的精神,我要把荣誉当作自己新的起跑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倡导亲情服务、创新服务、廉洁服务,把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作为自己终生的使命……”这是XXX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和始终追求的人生目标。20年来,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农家孩子,成长为对中医、西医治疗技术熟捻于心的乡村医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青年,成长为数千农民群众患病后“钦点”的最放心的人,从一个最基层最普通的乡村医生,成长为数以万名百姓公认的“半仙” 医生,他以精湛的医术造福农村群众,以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谱就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

1991年7月,XXX从XX卫校中西医专业班毕业后准备到县城找一份工作,当时所在的简村村缺少医生,看到一位位父老乡亲因为病痛折磨而一贫如洗的局面让他焦虑,让他愧疚。他便毛遂自荐进入XXX村卫生所当一名乡村医生。在村所工作中看到老一辈医疗工作者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他,渐渐地,他对农村医疗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些纵横在纸上的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一条条关系国计民生的、须臾不能放松的生命大动脉,并深感自己如同森林里一只负责反复巡视病虫的“啄木鸟”,沉甸甸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决心要用中医中药来解除父老乡亲的病痛,空闲时,他就拿着中医药书独自钻研,领略祖国中医药学的精深和奥妙,体会着进步带给自己的喜悦。长期以来,他潜心学习各种医疗卫生知识,通过自学、培训、进修以及请教名师等途径,不断提升自我。1994年-1996年,在XX理工学院中医专业学习,取得大专学历,XXX年获得中医主治医师资格证书。他擅长运用传统中医技术诊治农村基层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慢性咽炎,消化道疾病,麻疹,水痘,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效果都很显著,特别是对肱股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中风症、三叉神经痛、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有独到的方法,治愈率达90%以上。20年来,他平均每年都要诊治病人33000余人次,其中运用中医诊治达12000余人次。

20年来,XX、XXX、XXX等乡镇数十个村庄沟寨都反反复复留下他的足迹。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XXX同志一直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为当地群众提供就医服务,确保群众小病不出村,花小钱就能治疗好病。对2700多个村民家的情况烂熟于心,一些常年患病的病人电话号码更是过目不忘,有大病流行时便开展逐家逐人排查,标准化实施,为当地政府部门及时消除隐患。2003年的非典流行期间,传染病疫情一直牵挂着李青泽的心,为了让群众预防为先,让广大群众心里有底,XXX亲自抓草药给群众熬草药喝,全村2700多村民无一被感染。在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李青泽多次到村里的困难病患家中,为他们熬药,为他们确诊。这些年的春节和重要节假日期间,他始终战斗在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一线,并且为群众提供的医疗技术过硬,让很多群众一些小病基本可在村卫生室得到较好的治疗。

XXX从成为乡村医生之时起,就为自己定下了从医行规,即在群众常见小病面前,是医生;在大病情形下,是参谋,在病人重病时候,自己扮演的就是病人家属角色。每遇家境困难的病人,他总是主动减免医药费,或者免费为他们治疗,坚持让每一个病人用得起药,看得起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