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7: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铁施工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铁施工总结

篇1

1.1工程概况

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01标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呈南北走向。起讫里程为K10+150~K13+732,线路全长3582m。标段工程包括城南站和地下区间3015m其中下穿电力方沟暗挖区间长484.5m,隧道顶埋深10.5~13.2m,共设四个施工竖井,竖井均设在线路中心线上方。

1.2竖井结构设计参数

(1)竖井结构设计

竖井结构净空为7.4m×7m,竖井深度为21.537m。

如下图所示:

竖井平面图

(2)竖井支护参数

部位 参数

初期支护 喷射砼厚度(mm) 350

单层钢筋网

φ6.5 设置范围 360度范围

网格大小(mm) 150×150

格栅 格栅竖向间距(mm) 500/750/500

主筋规格(mm) Φ25/Φ28

连接筋间距(mm) 1000(双层梅花型布置)

支撑体系 横撑(工20) 布置位置 距短边2米位置,平行于短边

间距 每层1道,竖向同格栅间距

斜撑(工20) 布置位置 与横撑相对的短边两拐角处

间距 每层2处,竖向同格栅间距

角撑(C30钢筋砼) 布置位置 与斜撑相对的短边两拐角处

间距 每层2处,竖向同格栅间距(每层4处)

二次衬砌(mm) 350

二、主要施工方案

2.1降水施工方案

竖井降水计划采用竖井区域局部成环井点降水方案,竖井周边设降水井,降水井间距6米,距开挖线的距离2米,井径600mm,管井直径400mm。

2.2竖井开马头门总体方案

竖井开挖至区间隧道顶部施做加强横梁,上导坑以下1m位置暂停竖井下挖,对现有竖井底部架设临时I20横撑,喷射C20砼临时封闭,施做加强环梁,开设竖井一侧马头门上导坑,并按设计完成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在一侧区间隧道上导坑进尺5m以上时,开挖另一侧马头门上导坑,开挖进尺5m后,继续开挖竖井至竖井底部永久封闭。施工马头门下导坑,施做加强环梁封闭,先开一侧。在此施工同时掘进上导坑,保证上下导坑间距大于5m,再下导坑封闭成环5m后,再行施工另一侧马头门下导坑。

三、施工经验总结

1. 加强井点降水,确保竖井开马头门在无水的条件下施工。

2. 严格按照开马头门顺序施工,不得随意改变工序,必须先开一侧,待形成土拱效应后,再行开另一侧马头门。

3. 竖井初支、马头门格栅及时封闭成环,底部不得悬空。

4. 开马头门超前加固原设计为Φ89大管棚,在竖井有限空间内,施工极其困难。经设计院同意,调整为双层小导管,施工方便,效果较好。

5. 竖井内加强横撑在开马头门过程中影响工人作业,但必须保留且加强保护。在破除井壁喷混过程中,竖井应力开始转换,加强横撑起到应力传递作用,确保了马头门安全。在竖井马头门上下导坑封闭成环,监测数据稳定后,可予拆除下导坑加强横撑,避免影响施工。

6. 确保超前小导管及锁脚锚管施工质量,加强注浆控制。经现场试验,在黏土层中,注浆效果并不明显,注浆只起到增加小导管刚度作用。

7. 开马头门时,增加监控量测频率,特别是竖井周边收敛,确保施工安全。在开马头门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停电,导致未及时封闭格栅成环,收敛数据增大,加强横撑出现明显变形。采用增加一道横撑,及时封闭的措施才确保竖井收敛稳定。

8. 采用环行开挖留核心土的方法进行开挖施工,施做锁脚锚管,拱脚必须垫实,才能减少拱顶下沉。

9. 门框型加强环梁可以适当优化。井壁设计为C20喷射混凝土,施工横抬梁后,凿除马头门范围混凝土后,周边为密实喷混,横抬梁所受压力已经由周边喷混传递,已经起到了门框型加强环梁的作用,没有必要凿除大面积喷混及格栅,可减少相应工作量。

10. 马头门格栅钢架必须与竖井井壁格栅等强度连接为整体,封闭成环后整体受力,钢筋连接主要采用L型钢筋焊接。

11.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井下人员及时撤离,并上报启动应急预案。

篇2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珠江路站位于昌北凤凰洲丰和大道与珠江路交叉处,沿丰和北大道呈南北走向,车站总长为456.6m,宽17.7~21.5m,设计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主体为单柱双跨、双柱三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共设4个出入口,基坑开挖深度除出入口楼梯放坡段其他位置深度为8.5~11.5m。

附属结构出入口围护采用φ850@600SMW工法桩,内插700×300×13×24mm的H型钢,隔一插一,水泥掺量≥20%,搅拌桩的有效桩长为9.8~16.8m(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呈阶梯状设计)。主体围护与附属围护的连接处的冷缝采用R1500mm范围内φ800mm的高压旋喷桩加固止水。

2 地质、水文条件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场地地层由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下部为第三系新余群基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2素填土、②1粉质粘土、②2粉砂、②2-1淤泥质粉质粘土、②4中砂、②5粗砂、②6砾砂、⑤泥质粉砂岩。

本工程拟建场地内的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砂砾层中的孔隙潜水,含水层为地面以下4.10m~220.5m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年变幅1~3m,地下水主要接受赣江水体的侧向补给,受人为开采影响较小,平水季节及枯水季节,地下水向赣江排泄;汛期,赣江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与赣江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水量丰富。

3 基坑涌水量的理论计算

根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槽开挖深度范围内分布的地下水有两层,依次为上层滞水、潜水。场地内地下水极为丰富,地下水与赣江水力联系密切,且场地距赣江仅为800米左右,主要含水层为赋存于砂砾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为②2粉砂层、②4中砂层、②5粗砂层、②6砾砂层。地下水位埋深4.10~6.50m,标高14.10~15.46m,地下水位变幅1~3m。

4号出入口地面整平标高19.70m,基坑底标高8.11m,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为11.59m,地下水位取14.66m,采用基坑内降水,水位必须降至基坑底以下1.0m,降水深度达到7.55m。根据勘察资料,各含水层渗透系数为:②2粉砂渗透系数为6.0、②4中砂渗透系数为75、②5粗砂渗透系数为75、②6砾砂渗透系数为75。

基坑长度L为46.48m,宽度B为9.4m,L与B的比值小于10,为块状基坑,根据该场地的环境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量较大,拟采用管井降水方案。采用“大井法”计算出水量。

1、基坑降水设计计算:

1.1确定井点管的埋深L:

式中:――基坑开挖深度,;

――井点露出地面高度,一般取0.2~0.3m,;

――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地面的安全距离,一般取0.5~1.0m,;

――降水漏斗曲线水力坡度,环状布置取1/10,单排线状布置取1/5,;

――井点管至基坑顶面边缘距离,一般取0.7~1.2m,;

――基坑中心至基坑顶面边缘距离,;

――滤管长度,一般取1.3~1.7m,;

则 ,取。

1.2确定引用半径(假想半径)R0

对于矩形基坑,其长宽比不大于10时,可用“大井法”将矩形基坑折算成假想半径为R0的理想大圆井

式中:――基坑的面积;

1.3确定抽水影响半径R

式中:――渗透系数,取加权平均值,;

――含水层厚度,;

S――抽水坑内水位下降值,s=14.66-7.11=7.55m。

表1各土层的渗透系数

1.4确定基坑涌水量Q

4 降水井平面布置图及相关位置关系

1、降水井的平面布置:根据地质勘查报告,结合主体结构在此地质条件下的降水经验,4号出入口基坑开挖深度为9.6m~11.5m,疏干井的深度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来设置,井深设置为16m,井底标高位于基底以下4~5m。本工程作为南昌轨道交通的试验站点,尚无类似经验参考,本工程以4号出入口为试验进行降水,设置2口疏干井,分别位于L型出入口两侧中部,并在拐角处布设一口水位观测井兼做备用井。

2、结构剖面及现状地质水位等相关位置关系为:地面整平标高为19.700,基坑外地下水位为16.60,赣江水位为14.50、基坑距离赣江约800m,基坑内水位为12.69,基坑开挖底为9.60,基坑底处于②2粉砂层中。

5 降水井管的设置

降水井井管直径0.3m,泥孔径0.5m。滤水层厚度0.2m,滤水层采用3~15mm级配砾石过滤层。井管为Φ300mmPVC波纹管,波纹管上布置300mm圆孔,间距为100mm,梅花形布置。PVC管外包两层滤网,内层滤网采用孔眼1×1mm尼龙网,外层滤网采用孔眼2×2mm尼龙网,用12#铁丝间隔1.0m扎紧。

6 降水运行情况及分析

4号出入口于9月28日开始抽水,降水井水位降深-时间曲线见水位降深-时间曲线图,降水井水泵功率及抽水量详见下表。

表24号出入口水泵布设及抽水量统计

备注:4-1、2降水井每天24小时连续抽水;观测井内静水位为+12.60m,每抽水20分钟后,井内水位下降至井底(约+5.50m),停抽后约20分钟,井内水位回升至+10.50m,如此反复循环(观测井三面紧靠搅拌桩止水帷幕,仅有靠近基坑内一侧有进水补给)。

通过对观测井内的抽水试验情况发现,观测井内水在20分钟左右抽干,抽干后停约20分钟水位回升,观测井的四周已封闭,水的补给仅从井底部补给,由此可见水的补给量之大,且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估算,其每天的补给量约为8340m3。

图4 水位降深-时间曲线

根据上图统计,4#-01降水井初始水位标高+12.701,4#-02井初始水位标高+12.528,截止至10月10日经过历时12天的降水工作,4#-01降水井水位标高+12.734,水位下降0.03m,4#-02降水井水位标高+12.698,水位上升0.17m,基坑累计出水量约为6768m3。降水井水位深度为降水井内静水位标高(静水位:暂时停止水泵抽水5分钟,保证井内水位能真实的反应基坑内的水位时,量测的井内水位标高)。

7、针对目前降水情况处理的建议

通过理论计算的基坑涌水量,并结合4号出入口的降水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基坑内外水量达到平衡时为6884m3/d,而实际涌水量远大于此,要确保水位能下降每天的出水量必须要达到8000~10000m3/d左右方能满足要求(考虑到局部围护体系有可能渗漏的情况)。由于本工程为南昌轨道交通的试验站点,本地区尚无相关的类似情况进行参考,如此大的抽水量及补给量在如此小的基坑内将如何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针对目前情况,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篇3

本综合综合接地网由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接地引上线构成。本站所处区域范围内土壤电阻率为2.77Ω・m左右,综合接地网计算接地电阻为0.023Ω,满足最大允许接地电阻≤0.5Ω的要求。

2施工组织

施工分段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及车站结构分段的原则,后亭站主体结构共分为18个区段,接地网分段与主体结构施工分段相同。综合接地施工随主体结构底板同步施工,在基底达到作业条件后,作业班组组织人员快速施工,一区段循环作业时间控制在2天以内。各类要用的小型机具、焊接材料等在开工之时全部备齐,以免影响正常施工。

3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后,按设计位置人工配合小型挖机挖沟,施作水平接地体。为尽快封底,防止基底遇水浸泡软化,先施工接地体沟槽范围外的底板垫层,待垫层达到强度后再施工水平、垂直接地体、接地引出线。水平、垂直接地体焊接完毕后包裹降阻剂,然后回填素土并夯实,最后施作沟槽部分底板垫层。整个接地网敷设完毕后,按要求实测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及跨步电位差。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4接地材料进场验收及现场准备:

接地体的加工,接地材料进场验收合格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结合后亭站主体结构构造,将接地铜排、铜管等进行下料,加工。

5测量定位

基坑开挖至基底后,邀请设计单位、勘探单位验槽,通过后进行接地体放线定位,施放出开挖范围及中心点、中线位置。

6沟槽开挖、钻孔,沟槽外垫层施工

根据施放的沟槽开挖线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挖槽,为尽快封底,防止基底遇水浸泡软化,先施工接地体沟槽范围外的底板垫层,待垫层达到强度后再施工水平、垂直接地体、接地引出线。

7接地体的安装、焊接

综合接地网的接地体间、接地引出线及所有接地体交叉、连接处均采用放热焊接法连接。接地体连接方式共有5种方式参考:连接方式一铜排与铜排之间T字连接;连接方式二铜排与铜排之间;连接方式三铜排与铜排之间的十字交叉连接;连接方式四铜排与铜排之间的丁字连接;连接方式五铜排和铜管之间的连接。

放热绝缘焊接利用铝与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在耐高温的石墨模具内产生超高热铜液熔融金属导体,经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具型腔来完成熔接接头的现代焊接工艺。放热焊接化学反应速度非常快,产生热量极高(温度可达2537℃或4600℃以上),且可以有效地传导至溶接部位,无需导体焊接的最好方法。

8接地体敷设、降阻剂的包裹及回填

⑴垂直接地体:首先开挖沟槽,用钻机钻出孔径为Φ150mm的洞孔并保持孔内清洁、不坍塌。其次用深井泵或底部带有活动的管筒抽干孔内积水(防止浆液稀释),放入垂直接地体并与水平接地体焊接。最后将浆液从管口压入,直至充满整个管体及降阻剂填充区,降阻剂用量每米约23千克,并保持垂直接地于降阻剂填充区中心部位。

⑵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均施放降阻剂。按照设计挖沟,断面上宽1200mm,下宽600mm,深1200mm的梯形。填充600mm素土,再挖120mm*120mm的同向降阻剂小槽。将接地极放入槽内并按设计焊接,搭接部分不得小于设计要求(搭接长度L≥10cm)。水平接地体降阻剂用量为每米19千克,施工时将搅拌好的降阻剂浆料灌入放置接地体的沟槽内,并应均匀包裹,待初凝后采用素土回填。

接地体回填均采用人工回填,回填过程中,使用混凝土块对接地体进行固定,支垫,确保接地体在回填过程中不被破坏。

9接地引出装置施工

⑴接地引出线采用50mm*5mm的T2紫铜排,在结构底板混凝土中部采用Φ296mm*10mm的T2紫铜排作为止水板。止水板与接地引出线间必须满焊,止水板应两度涂刷环氧煤焦油厚浆型防锈漆。

⑵接地引出线与止水板焊接完成后,由底板、底板垫层外150mm开始至止水板间的接地引出线穿Φ100mm非磁性钢管,非磁性钢管内填塞环氧树脂填料,并敷设固定块和绝缘固定环,具体见附图。土建施工时不得损伤非磁性钢管,以保证钢筋结构和引出线之间的绝缘要求。

⑶接地引出装置由站台板下电缆通道隔墙内侧引出底板,不得进入站台板下的通风道内。

10接地网测试

⑴综合接地网施工完毕,需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电阻测试,电阻值不大于0.5欧姆。为配合主体结构施工,综合接地网敷设可分段进行。在阶段施工结束后,应对完工部分的综合接地网进行接地电阻测量,以次推算出整体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

⑵采用本方法测量接地电阻值后,还需采用钳表法进行验证。

⑶施工后,接地引出线与结构钢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20MΩ,不符合此要求时应检查接地体与结构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处理。

11保护措施

材料进场,经验收合格后登记入库,经技术人员签发下料单后按照下料单数量进行发货,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加工、安装、焊接过程进行旁站监控,对加工好、焊接好还没有覆土回填的半成品进行值班监控,确保不被现场施工的机械、人员破坏。覆土回填后,及时施工底板垫层,对其进行封闭保护,引出线装置设计警示防护标志,确保不被破坏。

防盗措施

12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过程中凡需覆盖的工序完成后即将进入下道工序前,均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质检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跟班检查验收。

(1)隐蔽工程采用班组自检,班组互检及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质量。

(2)每道需隐蔽的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⑶焊接作业采用技术人员跟班制,即每次焊接时当班技术人员旁站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13安全与文明施工

⑴施工现场悬挂醒目的安全标语及安全标志牌,危险部位要设警告、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负责。

⑵各种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等,线路,绝缘要良好,接“三相五线”时,须采用重复接地,现场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装,必须是持有操作证的电工(两人以上)负责安装。严禁电线拖地使用。

⑶现场的施工用电,临时用电的供电线路敷设要整齐,固定要可靠、无乱拉、乱扯现象,任何人不准私自接电。严禁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箱内漏电保护器灵敏、有效,无带电线,无杂物,箱门要有锁,防雨措施良好。

⑷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各种领班以上人员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资质,并且持有该项工作的上岗证;焊接点温度较高,焊接人员做好防护工作,防止人员烫伤。

篇4

0引言

铁路接地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接地的主要目的,一是保证人身安全,二是保证设备安全。综合性表现在该系统提供了沿线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接地、强弱电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过电压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几乎涵盖了铁路沿线一定范围内所有的系统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

1 桥梁综合接地施工

1.1 技术标准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

《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方法》(TB/T3233-2010)

1.2 材料选择

桥梁综合接地系统主要器材包括贯通地线、接地端子(桥隧型)、接地连接导线(不锈钢连接线及线鼻子、防盗型螺栓)以及接地钢筋等。各种导线材料选取与设计接触网短路电流大小相关,具体标准如下:

材料 贯通地线 接地端子 连接导线 接地钢筋

接触网短路电流≤25KA 截面积35mm2铜芯线 M16不锈钢接地端子 总截面不小于120mm2钢丝绳 截面不小于120mm2(直径≥14mm)

接触网短路电流>25KA 总截面不小于200mm2钢丝绳 截面不小于200mm2(直径≥16mm)

1.3 施工工艺流程

桥梁综合接地系统施工与主体结构施工同步进行,由桩基承台(扩大基础)墩身梁体桥面及附属逐步施做(预制梁在预制场地施做)。

群桩基础每根桩以一根通长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在承台中每根桩进行环节并与墩身两根竖向接地钢筋连接,接引至墩帽处连接接地端子,备与梁体接地系统相接。明挖基础则是在基底设置1m×1m钢筋网片满布基底(且局基底有70mm保护层),钢筋闭合焊接,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处施以“L”行焊接,其余绑扎连接,然后与桥墩接地系统连接。

无砟轨道桥梁桥面分别于两侧防护墙下及上下行轨道底座板间1/3和2/3处设置通长纵向接地钢筋,并与梁端横向接地钢筋连接;接触网、防护墙与梁体纵向接地钢筋连接;梁端横向接地钢筋分别与防护墙内、外侧竖墙、通信信号槽内接地端子连接,同时通过非预应力结构筋接引至梁底接地端子与桥墩接地端子通过连接导线连接。

1.4 测试与量测

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施工过程中对于单桩、承台及墩身按照独立接地体进行接地电阻测试,一般要求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接地电阻测试应采用四端子接地阻抗测试仪,并采用独立电源或经隔离变压器供电,仪器准确度不低于1.0级,电压表的分辨率不低于1mV。测量时可采用三级直线发或者三级夹角法。测量时,试验回路应避免与水体、地下金属物、输电线路长段并行。测量电极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5cm的圆钢或L25mm×25mm×4mm角钢,长度大于40cm,且插入紧密土壤20cm以下,测量引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5mm2。

1.5 质量控制要点

接地钢筋的连接(搭接、“L”型焊接)应严格控制焊接质量,双面焊缝长度应大于55mm,焊缝高度大于4mm;单焊缝长度应大于100mm,焊缝高度大于4mm。

注意对接地材料的保护,避免出现堵塞、损坏、锈蚀、截面积缩小等情况。

为控制好接地系统质量,应在隐蔽工程施工前对接地系统进行感官检查及电阻测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