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入党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7: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村入党申请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村入党申请书

篇1

2013年,全镇共发展党员5名。在发展党员过程中,镇党委严格执行了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发展党员和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的通知》(组发〔〕11号)等文件精神,整项工作已纳入制度化、程序化、正常化轨道。镇党委及各党支部严格执行了发展党员必备程序和规范必备材料。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在基层一线发展党员,重点解决党员队伍性别、年龄结构等问题

在党员发展对象的确定、预备党员的接收等程序中,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一是着力解决农村党员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党委与各支部签定了《三凤镇2013年党建工作责任书》,明确党员发展工作的相关要求和责任。二是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注重在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

(二)严把入口关,从严要求、从严执行发展党员程序

全镇各党支部严格要求坚决杜绝异地发展党员现象。各党支部严格按照要求,全面实行农村发展党员“三推荐两预审一回避”制度。对将要发展的入党积分子,组织全体党员、群众代表等相关人员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员中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对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集中报到镇党委进行备案,并及时上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录入入党积极分子数据库)。对已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由两名正式党员担任其培养联系人,认真填写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每季度填写一次。经支委会研究,培养考察1年以上合格拟为发展对象的,党支部对发展对象张榜进行为期10天的公示,报镇党委审查,再集中公示7天。经过审查合格的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召开支部大会,镇党委派员(各支部党建指导员)参加会议。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对符合条件的按期转正,不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做出决定。在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发展对象确定、预备党员接收、转正等各个环节,党委均进行了党委会研究,合理分派责任心强的同志,到各党支部全程参与,确保了工作的严肃性、公平性。

(三)加强培训指导,从严要求,规范发展党员必备材料

一是镇党委加强了党务培训力度,在2013年集中开展了2次全镇党务干部(党支部书记、党建指导员、党员大学生村官)集中组织学习了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发展党员和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的通知》(组发〔〕11号)和《掌握“五大流程”规范“九个材料”》及镇党委发展党员工作相关要求,提高了全镇党务干部工作能力。二是为各支部选优配齐了党建指导员,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培养考察、确定发展对象、政审、讨论等具体环节,各相关党建指导员均参与指导,确保了入党申请书、自传材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每季度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培训班结业证书、相关证明材料及政审综合材料、各阶段公示情况登记表及票决汇总表、入党志愿书、预备党员考察表、转正申请书等发展党员工作必备材料齐备规范。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篇2

特别是今年,文明集镇建设是全镇的一大亮点。做为本村党支部书记我深知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任务大、责任重,但是在这一年里,面对困难我们没有退缩,始终坚持不懈地干工作,特别是在包村干部的监督指导下,村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们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集镇建设

二、村民思想稳定,生活安宁

在开展文明集镇建设工作中,我们村委领导班子始终以“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工作态度为村民做工作,深入村民实际生活,全面体恤村民急需,向他们认真做好征地政策的宣传、解读和教育工作。村里无论大事小情都对村民做好及时、公开、透明地宣传工作,以最民主的方式争取村民意见,村支部工作已深得本村广大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在今年的“十一”及县两会期间我村均未出现大的上访事件,村民思想稳定,生活安宁。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篇3

一是深化大众,实在做好思想压服工作。首先,从做好参与上访的普通人员思想工作人手,向他们宣传政策、法规,解释利害关系,消除他们上访念头。其次,有针对性地深化到未参与上访或暗中支持上访的大众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再次,做好上访领头人员的工作。在对他们发起强大思想攻势的同时,实在尊重他们的话语权,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篇4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处处都是绿树、青草和田地。可是50年前,这里还是个“沙上墙,羊上房”,饱受风沙肆虐的风沙村。为了在这片贫瘠的沙地上播下一片绿洲,宋和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石述柱带领村民们奋斗了整整50年。

宋和村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交汇处,东、西、南三面环沙。解放初期,村西近10公里的风沙线上,只有8棵沙枣树。一遇大风,沙尘铺天盖地,每年有近150天处在沙尘天气中。亩产粮食不足50公斤,有时甚至颗粒无收。那时候宋和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50元,全村200户人家,有30多户举家外迁。

1955年,年仅19岁的石述柱组建了全县第一支“青年治沙突击队”,决心抗击风沙,保护家乡。然而8年的时间里,他们年年栽树,树苗却年年被风沙吞噬。1963年的腊月,石述柱每天顶着狂风沙暴,在沙窝里奔走,寻找新的治沙方向。十几天过去了,石述柱累得发起了高烧,但他的心里亮堂了:要彻底治住风沙,要从西面的风口着手!第二年一开春,石述柱带领他的青年突击队转战村西建起了林场,肆虐的风沙终于开始低头了。

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石述柱创造出了一套科学的治沙模式,将粘土压沙与林木封育相结合,在草方格围成的沙窝边上种上树木,中间种上庄稼,这种模式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抱娃娃”,也被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命名为“宋和样板”。正是这套科学的治沙模式,让宋和村从沙地里刨出来2400亩良田。

49年来,从村团支书到村党支书,石述柱以全部的精力带领群众压沙治沙、种草植树,硬是在沙海里建成了1万多亩的富饶林场。昔日风沙肆虐的荒沙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瓜果飘香的小康村,宋和村更是成为民勤县的第一个“吨粮田村”。

治沙离不开水。在治沙过程中,石述柱清楚地看到了水的关键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他们靠的是井水,挖的是土井,三四米深的地方就能见到水。后来,随着水位的下降,宋和村人挖起了厢井、锅锥井,此时的地下水位已经在10米以下。到了现在,连20米深的地方都见不到水的影子,无奈之下,宋和村人只好打起了百米冲井。地下水逐年减少,土地越来越干涸。

1995年,甘肃省在张掖市、武威市开始搞以渠道衬砌为主的节水样板工程,民勤县水利局想在全县选择一个村作为试点。消息传出,老百姓都嫌这项工程费时费力,还不见得有效,没有一个村愿意接受。石述柱觉得这是个节水的好方法。他先后9次上水利局争取项目,最终将试点安在了宋和村。村里人一听他费劲拉来的项目竟是其他村都不要的渠道衬砌,立即炸了锅:“治沙就已经把人累半死了,咋还要修渠道?”

篇5

**区**镇自2007年以来,通过区组织人事部门的招聘,分两批共招进5名大学生村干部,其中,本科生4名,大专生1名,女性村干部2名,分别在1个居民委、4个村任村主任助理。一年来,**镇以培养年轻优秀干部、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力度,使大学生村干部能利用其所学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加强教育培训,使大学生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自去年作风建设年开展以来,该镇对大学生村干部参加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统一部署,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干部带头参加本村先作风建设年学习活动,并配合支部书记,发挥自身优势带头讲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镇5名大学生村干部都能积极投身到这一学习活动中去,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查找打印学习材料,主动讲课、认真做笔记、带头谈思想,带动了全体党员参加保持作风建设年学习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我镇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镇组织中层干部及村干部对新来的大学生村干部就新农村建设、城建、农村工作要点等进行业务辅导,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同时,5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严格管理,确保工作实效。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镇党委制订了考勤督察、工作汇报和走访调查等制度,对全镇5名大学生村干部进行管理和监督。要求大学生村干部定期上交工作体会文章,交流工作经验和工作信息,及时反映村里大事,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平时认真落实考勤和督察制度,认真执行请假制度,每半个月对全镇大学生村干部进行一次岗位检查和走访群众,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的到岗情况、工作动态、学习和生活情况。严肃处理无故缺岗离岗等违纪现象,及时协调工作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村干部的严格管理,5名同志都能坚持吃住在村,安心工作。

三、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深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了帮助大学生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该镇邀请了区有关局的专家对全镇大学生村干部进行了培训,讲解农业发展趋势、党的农村政策等。结合学习情况,每位大学生村干部都根据自己所在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制定的发展规划,大学生村干部经过努力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许岩村的许圆圆同志积极配合完成了“和美家园”创建工作;樟村村的杨南渭同志参与实施了“环境整治年”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

篇6

村一直依靠镇里下派干部主持工作。其间,三年来。与支部书记许中成一道逐步理顺工作思路,加强村干部的思想引导和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相提高。经过三年时间的磨合,村日常工作步入正轨。驻村点长、副镇长李道录的推荐下,经过村委会长期考查、培养,最终物色了一名合适的继任书记人选,今年已上报镇党委讨论研究通过,从而完成了三年选派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狠抓党建工作。

按照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为了创立“五个好”业绩。进一步充实规范以村务、党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党建资料。发挥党员活动室的作用,狠抓党员经常性教育,每月集体学习一次,对参会党员实行签到制,今年对27名缺席党员逐人登记,支部按照规定采取告诫、补学等处置措施,确保党支部活动正常开展。认真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活动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文件,深入开展调查走访,剖析工作中存在问题,目前已上交分析检查报告,下一步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意见,力争解决一、两件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活动,去年年底,村从64名党员中评出优秀1名、合格62名,基本合格1名。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得到有效坚持,赢得了群众拥护。双培双带”方面,村有5名党员干部已成为致富能手,4名致富能手在党支部的引导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开展“党员干部包组、党员群众包户”结对帮扶活动,有8名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与全村10余困难户结对帮扶,5名发展能手帮带5名困难户,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将3名发展能手发展为村后备干部,发展了4位科技示范大户,分别从事种、养殖和超市,年收入均超过4万元。发展农组示范服务基地3个,重点帮扶3名困难户。杨庄组的杨积川家属常年有病,家庭十分困难,儿子杨德喜在外地打工,一直没找到对象。结对帮扶下,杨德喜在六安市区谋取一份保安职位,不久又跳到合肥当保安,每月工资多元,现在媳妇也娶到家,家庭美满和谐。村为23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4大类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类)19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双向承诺”方面,对承诺的事项、时限、完成情况作出严格要求,有14名党员在完成事项上积极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同时党支部也向全村承诺,争取年底开通吴老庄提水站,目前项目已获批。流动党员管理方面,登记造册,发放《流动党员证》及时更新联系方式,确保联系畅通,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支部活动情况,并要求其汇报在外参加组织情况。发展党员方面,严格按照“三推一定”制度,坚持个人自愿,个别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今年共推荐入党积极分子3名,党员发展对象2名,转正2名。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全程”活动,实行村干部每日值班制度,按周轮流值班,从小事做起,帮助村民代领身份证、代办粮补存折、户口、准生证等业务,并逐一登记,先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900余件,调解群众纠纷500余件,方便了群众,深受群众喜爱,通过这点点滴滴的为人民服务,党员村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严抓计生管理。三是组织参观学习。

篇7

村一直依靠镇里下派干部主持工作。其间,三年来。与支部书记许中成一道逐步理顺工作思路,加强村干部的思想引导和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相提高。经过三年时间的磨合,村日常工作步入正轨。驻村点长、副镇长李道录的推荐下,经过村委会长期考查、培养,最终物色了一名合适的继任书记人选,今年已上报镇党委讨论研究通过,从而完成了三年选派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狠抓党建工作。

按照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为了创立“五个好”业绩。进一步充实规范以村务、党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党建资料。发挥党员活动室的作用,狠抓党员经常性教育,每月集体学习一次,对参会党员实行签到制,今年对27名缺席党员逐人登记,支部按照规定采取告诫、补学等处置措施,确保党支部活动正常开展。认真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活动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文件,深入开展调查走访,剖析工作中存在问题,目前已上交分析检查报告,下一步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意见,力争解决一、两件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活动,去年年底,村从64名党员中评出优秀1名、合格62名,基本合格1名。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得到有效坚持,赢得了群众拥护。双培双带”方面,村有5名党员干部已成为致富能手,4名致富能手在党支部的引导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开展“党员干部包组、党员群众包户”结对帮扶活动,有8名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与全村10余困难户结对帮扶,5名发展能手帮带5名困难户,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将3名发展能手发展为村后备干部,发展了4位科技示范大户,分别从事种、养殖和超市,年收入均超过4万元。发展农组示范服务基地3个,重点帮扶3名困难户。杨庄组的杨积川家属常年有病,家庭十分困难,儿子杨德喜在外地打工,一直没找到对象。结对帮扶下,杨德喜在六安市区谋取一份保安职位,不久又跳到合肥当保安,每月工资多元,现在媳妇也娶到家,家庭美满和谐。村为23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4大类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类)19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双向承诺”方面,对承诺的事项、时限、完成情况作出严格要求,有14名党员在完成事项上积极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同时党支部也向全村承诺,争取年底开通吴老庄提水站,目前项目已获批。流动党员管理方面,登记造册,发放《流动党员证》及时更新联系方式,确保联系畅通,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支部活动情况,并要求其汇报在外参加组织情况。发展党员方面,严格按照“三推一定”制度,坚持个人自愿,个别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今年共推荐入党积极分子3名,党员发展对象2名,转正2名。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全程”活动,实行村干部每日值班制度,按周轮流值班,从小事做起,帮助村民代领身份证、代办粮补存折、户口、准生证等业务,并逐一登记,先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900余件,调解群众纠纷500余件,方便了群众,深受群众喜爱,通过这点点滴滴的为人民服务,党员村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严抓计生管理。三是组织参观学习。

篇8

“一个长头发的小伙子,自己开着拖拉机,带着个编织口袋,还到我的小卖部里赊饮料给大伙喝……”说起菊美多吉,72岁的来米老大妈依然记忆清晰。2001年,从四川省藏文学校毕业的你,成为了道孚县扎拖乡的一名乡镇干部。中等身材,又黑又胖,这是你当时给全乡干部留下的印象。

扎拖乡共辖23个自然村,群众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基层干部,你对工作虽然充满热情,却面临工作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有力使不出的困难。有一次,在参与群众协调工作时,你拿起材料照着念,却被乡亲们当场把书扔到了脑门上。你意识到做好藏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光靠死记硬背宣讲政策行不通。

为了与乡亲们更好地沟通,你找到副乡长邓孜罗布讨教工作方法。“一要相互尊重,二要说话实在,三要打成一片,四要不厌其烦……”田间地头的现场教学,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老同志的指导下,随着与牧民乡亲的逐步交流与了解,你与大家越走越近,话也越说越亲,真正打成了一片。

“2003年,我刚去扎拖乡当乡长,有一天菊美多吉找到我,说他已经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几个月后,当我把组织批准他为预备党员的消息告诉他时,菊美多吉像个孩子似的,在乡政府院坝里又唱又跳。”罗晓玲仍然记得你当时入党的样子。

在“普九”以前,扎拖乡教育程度十分低下,全乡的小学入学率不及40%。很多牧民更希望孩子去放牛、捡虫草,为家里增加一些微薄的收入,并不支持孩子去读书。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当过教师的你又重操“老本行”,坚持到学生家中做工作,一次不行就跑两次,两次不行就跑三次,还主动提出申请去村校支教。

“我也是农村里出来的,要把农民的事情做好,才对得起他们。”你曾说道。作为国家级义务教育地区项目学校,扎拖乡中心校一直依靠的是国家与省级的财政资金扶持。校外的山路在雨季时经常会被泥石流损坏。乡长马文富回忆说,关心孩子们的你,总会在他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牵着他们的手通过那里。

在一些贫困的孩子入学后,你还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对孩子们进行资助。村民拉珍谈起你,总会不由自主留下眼泪,“娃娃入学后,他还经常送衣服,送文具,对家中的困难也是尽心帮助,他是我们的大恩人。”通过菊美多吉坚持不懈的努力,扎拖乡目前的“普九”率已超过了90%。

“唤醒我的不是菩萨,是菊美”

2008年底,你来到地处川藏S303线的纯牧业乡——龙灯乡。

在高原上修公路,要克服气候恶劣,地形险峻的困难。2010年7月,S303线穿过的龙灯乡成了龙灯境内公路改造工程协调指挥部。你说:“只要我们不坑不占、一门心思把路修好,多难的事情都能解决。”白天,你与公路建设方协调,争取尽量使用村上的车、人,并指定专人记好工时。晚上你怕建设材料丢失,组织村组干部蹲点值班……在你和当地百姓的努力下,S303线龙灯乡段如期完工。

为转变长期以来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现状,切实提升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009年,四川省启动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龙灯乡拉日村是被列入首批建设的定居点。由于几千年来的传统,牧民们对“定居行动”很不理解。你带着乡干部,骑着马辗转在海拔4000多米的牧场,深入到牧民的帐篷,讲政策、做宣传,一待就是一整天……如今的拉日村,一幢幢藏家别墅式的牧定新房、整洁的村貌、崭新的太阳能热水器和路灯,已经成为了草原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搬进新房的村民泽布总是感慨地说:“要不是菊美乡长一遍又一遍地做我们家的工作,我们现在肯定还住在又冷又潮湿的帐篷里。现在,我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就近上学了。”

“菊美乡长是我的恩人!”白多今年85岁,身体有残疾,与他相依为命的老伴儿也已80岁高龄。两位老人无儿无女,生活一直过得很艰辛。“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唤醒我的不是菩萨,是菊美,他是我的恩人。”白多老大爷说,2008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他家漏雨的破帐篷里钻进来两个年轻人。

“本以为他们就是来转转、说说客套话,但没想到其中一个年轻人居然成了我帐篷里的常客,背水、捡牛粪、磨青稞这些活儿都被他做了。他还和我们老两口摆龙门阵,给我们讲乡上县上的新鲜事。”年底,你给两位老人在乡政府附近找了个小房子。就这样,你与乡上的干部一道,用床板做成担架把老人抬出他们待了一辈子的山沟。

圣洁的雪山将永远铭记你

2010年,你的高血压越来越严重,却还坚持奔波于牧民的房前屋后。出于对你身体的考虑,组织上调你到瓦日乡。相对于龙灯乡,这里海拔较低,离你的家——木茹村也近了许多。

家近了,回家的次数却更少了。你家的房屋又旧又窄,10年前备的木料如今堆在门外,至今纹丝未动,木已见朽,房屋依旧。

瓦日乡鲁村是个条件恶劣的偏僻山村,村民出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车辆无法通行,每逢雨季,地质灾害频发。你对乡亲们说:“我是组织上派来给大家做事的,不是来当官的,我会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

篇9

说说“三老”工作室

2009年初,结合苏北农村综治维稳工作实际,铜山在全区农村推行村级综治办“三老”工作室建设工程。建设村级综治办“三老”工作室,就是聘用农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退休老干部或60岁左右的老党员、老长辈,到村综治办值班工作,接待群众,服务群众,配合村干部抓好综治维稳工作。村综治“三老”工作室发挥了综治和平安建设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和接待员的作用,畅通了群众诉求、掌握了社情民意,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综治维稳工作力量。目前,全区319个村(社区)全部建立起综治“三老”工作室,聘用“三老”工作人员984名。自村综治“三老”工作室运作以来,共接待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654件,彻底解决2576件。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敬老的传统,老年人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中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基层就有“三老”存在,这种来自于日常生活世界,与信任、与习俗相联系,往往更为直接地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走向,现在依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三老”工作室就是铜山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创新,目前这种做法还被周边县市借鉴推广。

循着同一思路,铜山还在全区建立了“十户调解员”制度。“十户调解员”制度就是在村或社区以十户为单位,推选一名威信高、办事公道、热心调解的同志担任调解员,主要职责是向十户宣传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调解细小的纠纷和及时反馈重大纠纷信息。目前全区共有村级调解员12920人,大量的细小纠纷在基层被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矛盾发生的机率,防止了问题的升级扩大。

由于“三老”、“十户调解员”等乡土权威的参与和发挥作用,目前,全区户与户之间、行政村内部、行政村之间普遍建立起了化解矛盾的组织网络,各类矛盾都有化解的责任主体,比较成功地做到了源头预防、预警在前。各地农村、社区基本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同难不上交”,矛盾纠纷受理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化解了大量基层民间矛盾纠纷。全区319个村中“社会治安安全村”占90%以上。

说说矛盾的主要方面

何桥镇苗庄村王家旺是该镇的上访老户,去年村里评选低保户的时候,由于他没有被评上,对村组十部的意见很大,多次到镇、区、市上访。今年初,在镇领导干部下访活动中,镇党委书记李桂华亲自包案,多次到其家中做工作,邀请其参加村组干部会议,会上通过双方讨论,打消了其大部分疑虑,接着又让其作为村民低保复核小组的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到低保的复核工作中来,通过一套流程下来,彻底打消了他对村组干部工作的误会。他的思想也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发生着变化,村里修路时,他带头捐款,今年4月,他要求参加村里的“三老”工作室发挥余热,5月,王家旺又来到镇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0年的上访户竟然成了入党积极分子。

――基层干部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学会换位思考,这是解决农村基层矛盾的重要前提。纵观当前农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官”和“民”之间的矛盾是农村基层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矛盾往往围绕着经济利益展开,其中,政府由于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支配权,一般居于矛盾的丰要方面,切实解决这些矛盾,只有政府放低姿态,主动介入,才能打开矛盾死结。

针对有些矛盾是由于群众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了解,甚至误解造成的情况,铜山区各级党委政府意识到,基层干部深入群众不够,宣传引导不够,是农村基层矛盾多发的重要诱因。为使政府决策为民众知晓、熟悉,并最终得到民众支持,铜山区把平安法治宣传、征集群众对平安法治工作意见建议融为一体,在全区范围内扦展“平安法治户户行”宣传活动。组织基层综治下部1500余名、社区民警200余名、保安队员1200余名、“三老”工作人员980余名、大学生村官150余名、志愿者500余名,以“访平安、送平安、创平安、报平安”为主要内容,实施“四进两间一提高工程”,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单和征求意见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群众表示,以前对很多法律法规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心里亮堂多了,以后有问题,我们按法规办事,不会再盲目上访了。

说说村务公开

篇10

在白武家村,周宏霞一家生活并不富裕。父亲因车祸致腿残,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就全落在了母亲的身上。家里的一切开销,就只靠4000平方米(6亩)地和1334平方米(2亩)苹果园的耕作经营收入来维持。当时,她和弟弟上学的费用是家里最大的支出,家里的困难,周宏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4年6月,周宏霞高中毕业。那年她18岁,她为自己做了个决定,也为自己的人生换了个方向。周宏霞还记得,当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自己手上的时候,她默默地收起了通知书,收拾好行李,离开了村子。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到点能赚钱的本事,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经过熟人介绍,周宏霞来到甘肃省兰州市海石湾镇一处蔬菜种植基地打工,她总想着能学点技术。“那会儿就想,要是能把种菜的技术学会也不错,那些技术员赚的比我们打临时工的可要多得多。”周宏霞告诉记者,“等我把技术学会了,我就要回家创业。”这个想法,她一直埋在心底。

周宏霞的淳朴与善良和她能吃苦的那股子劲儿,引起了种植基地里一位叫郭新志的蘑菇种植技术员的注意。在了解了周宏霞的情况后,他决定亲自教授周宏霞种蘑菇的技术。经过一年多勤学苦练,周宏霞熟练地掌握了种植蘑菇技术要点和实际操作技能。

2005年9月,郭新志推荐周宏霞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科所做食用菌类蔬菜种植技术辅导员。周宏霞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很充实,我把学到的技术全部用到了实践中。”

2006年,周宏霞带着技术、带着充足的信心,带着创业的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敢作敢为,跟县委书记谈想法

回到民和县后,周宏霞发现,要创业仅有身上的技术还不行,没有资金更不行,她思前想后,向自己的师傅郭志新提出了合伙种植蘑菇的想法。郭志新也欣然同意。

3年多的合作,周宏霞每年也能赚个3万多元。为了给父母改善居住条件,周宏霞又拿出5万元,给家里盖起了7间新房子。周宏霞心里最清楚,家庭的重担应该自己来挑。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宏霞有了自己当老板的想法,资金又成了她头疼的问题。她算了一笔账,种蘑菇需要的温棚租金、原料、菌袋、消毒锅炉等基本设施,基本上需近10万元。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经过一番周折和一次又一次地碰壁,周宏霞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找县委书记,把自己创业的想法讲给县委书记听,请县委书记支持。

见到了县委书记。经过一番交流之后,她听出来,书记对农民自主创业非常支持,也非常敬佩。并爽快地答应了她,安排县农业局在农业科技示范园解决一栋日光节能温室和一个拱棚,支持1万元创业资金。

周宏霞心里乐开了花。2010年8月,周宏霞凑足了启动资金,迈向了自己的梦想之路。一年后,周宏霞纯收入达到10万多元,顺利地收回了成本。

学无止境,一心谋划更大发展

在民和县,从事蘑菇种植的农户、合作社有10多家,算上周边县和西宁的就更多。“干这行,竞争压力也是挺大的。”周宏霞说,“不过,现在大家种植主要以平菇为主。要想赢得竞争,就得种植新品种。”

周宏霞掌握的技术,除了种植平菇外,还有杏鲍菇、金针菇、银耳等。她告诉记者,这些她都在青海试种过,技术上不存在问题。而且,收益很好。问题就在于,这些品种对温室的要求比较高,投入成本比较大。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大棚管理问题,缺乏懂技术的人。周宏霞一心想带动村里人一起种植蘑菇,教给他们种植技术,但是由于太辛苦,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困难再多也要干,难道还会比当初创业的时候还难?”周宏霞暗下决心一定要成功。

如今,周宏霞种植蘑菇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她已经有了自己的种植蘑菇专业合作社,承包了当地一个种植基地的7个温室大棚,每棚年租金5000元,全部用来种植蘑菇。在民和县,她是最大的蘑菇种植专业户,而且全部实现订单销售。

篇11

我们居委会根据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今年是换届之年,过去一届也是我们居委会去旧换新的一届,体制改革的一届。具体体现在居委会的资产量化,由集体量化到人。实行股份制,成立董事会。把历年来的土地征用费(共113次)细化到人。为支持政府建设,完成了“1918”拆迁任务,同时彻了河坎。“二创一迎”中把未建成的农贸市场都有打了围墙。水电费本届无拖欠,全部交清。本届工作主要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广大党员的积极配合下,认真落实上级各部门确定的各项任务,带领全体社区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不仅保证了本届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现将社区本届以来的工作情况详细汇报如下:

我们共有四位班子成员,年初进行了明确分工,经常组织学习、交流,查找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工作中能够集思广益、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协商办事,营造了一个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实知识,发挥所长。

党建工作:

我们社区现有党员38名,其中男31人,女7人。有正式党员37名,预备党员1人,有入党积极分子1名。从2002年以来,我们新发展党员1名,迁入4名,迁出1名,党员队伍不断扩大。目前有7人提交入党申请书,党员发展形势较好。

我们社区党支部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经党对党员进行教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经常组党员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活动,去年的街道文化艺术节。三年来我们按规定召开支部会和支部大会。按时交纳党费,认真做好党员政治日制度,组织党员到温州、东阳、江西等地参观考察,开拓了眼界,又增加了凝聚力。

我们还对社区的重大事务做到及时与党员、居民代表沟通。召开座谈会,鼓励党员、居民代表多提建设性意见,对好的看法及时采纳,结合到社区工作中去。

构筑蓝图,壮大社区经济实力

由于XX是较早转制的周边村之一,土地早在很多年前就已征用完,为了确保社区群众的利益,我们申请建造蔬菜农贸市场,在区政府的关心下,顺利获得批准。预期农贸市场建和拍,必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在原有旧办公楼的地址上,申请新建办公大楼,面积为4593平方,共四层,现正式动工,预计明年3月之前能完工。新办公大楼建成之后,不仅能有效改变现有的办公条件,使XX社区焕然一新,同时能把更多的平方面积出租,为社区进一步带来经济效益。

一﹒本届完成工业总产值21090万元,利润262万元。

二﹒所有者权益状况,2002年1月初所有者权益为977﹒42万元,2005年7月底为1533﹒89万元,剔除土地征用费478﹒39万元,财产变卖净收益16﹒51万元,实际增加61﹒57万元,比上届增长6﹒3%。

三﹒本届总收入为667﹒26万元,其中发包上交收入126﹒35万元,其他收入76﹒37万元,经营收入17﹒80万元,投资收益67﹒53万元,积累性收入379﹒21万元,总支出为542﹒53万元,其中管理费用179﹒08万元,干部报酬46﹒85万元,社会福利事业支出60﹒46万元,其他支出13﹒47万元,经营费用20﹒69万元,资产性支出289﹒52万元,本届收支结余124﹒73万元。

实施村级资产量化,减少政策性矛盾

为贯彻落实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完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机制,切实维护集体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召开三委会、党员、组长座谈会、社员代表会议等,确立了股份制实施意见,对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清产核资,把握政策,精心实施,使许多矛盾在这次量化过程中得到了化解和处理,上级满意、群众满意。

1﹒土地征用从80年5月起到2003年4月,总征地为113次,面积为505﹒105亩,土地款为999﹒24万元,2003年1月土地款量化总金额为534﹒47万元,量化人数10946人,全农民人均为1﹒16万元。

2﹒资产量化,2004年8月,现金量化415﹒47万元,(其中一次性享受福利者每人5000元,共发放61万元),总股为88﹒6354万股,金额886﹒6354万元,量化股份人数715人,共发股本377本。

“1918”工程

本届支部一上任,碰到的一件大事是政府拆迁——“1918”。金三路拆迁工程涉及到本社区的主房15户,其中建造户13户,安置户1户,货币安置1户,零星户40多户。

对此拆迁工程,我们两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召开两委会、动员会,分工明确,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苦的累的也不怕,上门做工作,切实维护拆迁户的正常合法利益,全面完成拆迁和安置户房屋建造工作。

同时针对社区集体房屋我们分析情况,查找资料,吃透上级政策,利用原征地批文向上要政策,争取了商业用房和综合用房补偿。补偿资金相差753万元之多。下面我把集体主要房屋补偿向大家讲讲:

1.五楼(饭店)

主房1778﹒06平房米,其中一层按商业用房补偿每平房米4082元,2-5层按综合用房每平方米2822元补偿,计5481566﹒92元,均价为每平方米3083元。原来评估重置价每平方米540元,补偿总额为960152﹒40元,增加补偿费每平方米2543元,金额4521414﹒52元;附房每平方米183﹒59元,255元,计46815﹒45元;装璜及路计282630﹒98元;共计5811013﹒35元。

2.二楼(原办公室)

主房1268﹒61平方米,补偿按综合用房价每平方米2822元,计3580017﹒42元;原来评估按重置价每平方米450元,只有570874﹒50元;实际增加补偿每平方米2372元,增加3009142﹒92元;附房54﹒28平方米,补偿9013﹒10元;装璜补偿74650﹒71元;厕所补偿35000元;垃圾房补偿1000元;共计3639681﹒23元。

3.绝缘厂

办公楼525﹒68平方米,每平方米450元,计236556元;主厂333﹒89平方米,每平方米480元,计160267﹒20元;其它附房4523平方米,均价每平方米225元,计101467﹒10元;共计498290﹒30元。

4.老大会堂、知青房、市运二楼等

该房屋未在拆迁范围,但我们要求建造办公楼要拆此屋,也要补偿,政府认为有道理,也进行补偿。房屋1607﹒85平方米,补偿额524207﹒85元;路、沟、地坪等,补偿49568﹒60元;共计573776﹒45元。

5.木头市场、工业房屋

计面积984﹒57平方米,补偿额279443﹒70元;地坪、沟,补偿10708﹒65元;共计290152﹒35元。

6.其他需置房(苗场屋等)

计面积181﹒97平方米,补偿额36747﹒60元。

7.新区配电房移位,补偿51000元。

总共拆集体房屋7393﹒07平方米,金额10960661﹒28元。

加强社区设施建设,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一﹒为了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改善村民和外来人口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投资106﹒98万元进行河道排污工程,投入51﹒98万元在新区浇水泥路,投资3.6万元在村中浇二条路沟,投资13万元在新农居点建造公厕二座,带领社区办公人员对2003年建造房屋后路边堆放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对河道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并通过努力由市政顺利接管。为迎接创模工作,投资9万元对申批的农贸市场周围建围墙640米长,组织社区办公人员对金三路、山北路XX路段及村中的垃圾卫生死角、牛皮癣广告纸等进行清理。

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生活用水、用电,特别是用电已非常紧张。家用电器的增多,使社区用电量相应增加,原有的200KVA已不能满足用电需求,所以早些年通过多方工作,经供电局同意,将原有的200KVA增至315KVA,后又经协调,在里浜增加了160KVA变压器一台。去年夏天,由于拆迁户的迁入,里浜用电吃紧,通过大量工作又交160KVA调整到了315KVA。目前虽然我社区共有315KVA变压器两台,但用电量还是不够,所以需再增加一只变压器,使我社区的用电能真正得以缓解。为此我们在7月份为XXX自然村进行用电线路整改,将工作做到了前面去。

积极创建“平安社区“

根据街道创建“平安XX“的要求,我们及时增加二名夜巡人员,落实办公用房,定期和不定期的搞大清查,每月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成功调解村民矛盾30余起。我们社区总人口有970余人,但外来人口要超过本社区的一半以上,盗窃和群欧不断发生。特别严重的是在04年上半年发生在后面大路一批江西人和浙江衢州人,两帮人用马刀、铁棒等凶器斗欧,持续几个小时,最后由巡防队和派出所强行驱散,才加以平息。特别是04年11月20日,在村民徐祖鸿家的出租房内发现住者死在床上,死因不明,为防意外发生,通知巡防队员在未搞清死因前不准离开徐家,直到查明死因,家属才把死者拉走,再离开徐家。三年来共抓获小偷4人,协助公安机关抓逃犯5人。因此社区严格要求夜巡人员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坚持每晚检查和清查,办证率达到90%以上。村民房屋出租外来人员年总收入达到450万元左右。此外,组织复员军人参加区组织的预备役训练,做好应征表年的光荣入伍工作。今年上半年在办事处党工委,政法办的指导下,社区推行治安承包责任制,由于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我们今年1-8月份各类盗窃案比去年同期有很大幅度的下降。

计划生育工作

在办事处计生办的领导下,三年来我们社区计划生育情况总的来说是好的,能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三年来共出生人口18人,上环12人,取环7人,人流5人。三年来为下岗及外来流动人员尿检1388人,人流9人,引产4人。我们每年组织一次不孕不育妇女到指导站免费检查,每年3月份B超透环,9月份妇女病普查,服药5年以上人员和年龄超出49周岁妇女免费体检。我们还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对外育龄妇女定期尿检,并印发通知送到每家出租户,并与房东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叫村民严格管理发现孕妇及时汇报,还与所属企业签订外来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合同,就05年赶走意外怀孕妇女20余人。达到无计划外出生,我们还从各方面为育龄妇女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采取倾斜政策,关爱弱势群体

在带领村民走上富裕的路上,我们时刻把弱势群众放在心上。对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退休老干部、80岁以上老人等多次进行走访慰问,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道路拆迁过程中,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为村民争取应得的利益,尤其是对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在1918工程中,对拆迁户提出的合理要求,我们据实向拆迁办上报名单,反映他们的实际困难,争取优惠政策。

比如我社区的XXX,丈夫早亡,儿子走失,女儿患精神分裂症,本人因轴承厂转业停工,生活上无任何经济来源,又逢房子漏雨。经两委会讨论同意,组织人员为她修复屋面。在经济上,为她办了低保,为她女儿的住院治疗申请了补助金,同时每年过年过节代表社区到她家里进行慰问。

人武民兵工作

全社区青年积极响应区人武部的征兵号召,地两年里,送上五个优秀青年进入部队。其中一年入伍四人,一人还在部队,同时根据上级的布置,落实民兵训练,至今共出场5次,得到上级的好评。

存在不足方面

1.党建工作活动次数还不够,同时要及时发展优秀青年入党。

2.居委会内道路需进一步清理。

3.水费管理需进一步摸索,做到科学管理,减少亏损。

篇12

一、家庭工业发展现状

所谓家庭工业是指有生产场所、有固定设备、有从业人员、有工业产品、有营业收入的家庭经营实体。走进××镇,到处可见村民的住房中、小屋里摆放着各式车床、机床等生产设备,村民们都忙碌着加工各类工业产品。据介绍,自**年××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以来,该镇积极响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双带"示范户辐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农户大力发展家庭工业。截止**年底,该镇从事家庭工业的有255户,其中**年新增105户,完成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利税900多万元,吸纳从业人员近2000人,人均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其中,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发展家庭工业的有48户,占整个家庭工业户的19%,通过党员干部带动发展的家庭工业户有112户,占整个家庭工业户的47%。家庭工业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102户,10-50万元的114户,50-100万元的25户、100万元以上的有14户。从要从事箱包配套产业、灯具配套产业、电子产品等。

二、家庭工业发展措施

家庭工业是××镇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更是当前农民致富最现实的选择,××镇党委、政府意识到培植它的唯一方式就是为之做好服务,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因此,该镇多措并举,有效推动。

1、舆论引导,政策扶持。自**年以来,该镇已分三批组织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开阔眼界,并专门召开会议,表彰一批家庭工业户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成功事迹,让先行者倍感致富光荣,使其他人学有榜样。该镇还根据家庭发展现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庭工业的意见》,鼓励、支持和规范农户自办家庭工业。同时对全体镇干、部门负责人有具体的要求,即要求他们采取盯人战术,对那些有市场经济意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村能人,逐户上门宣传引导,鼓励他们创业。每人每年至少要联系帮扶3个新发展的家庭工业户,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拿出40%的年终资金,专项考核帮扶联系新发展的农庭工业户的情况,使镇村干部平时有责任,年终有考核。通过统一全镇上下网思想,激发了方方面面的创业热情。现在该镇已形成了人人想创业、人人争当小老板的浓烈氛围。

2、服务促进、典型推动。发动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在全镇已有38名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家庭工业的基础上,**年再增加18名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兴办实体,让村组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组织镇村干部定期走访挂联的家庭工业户,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确保企业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家庭工业户宣传产品,捕捉商机,使之能耳聪目明,及时生产。积极发挥能人在销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其在一定范围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南茶村副支书吴长余办起了冲压件厂,富了以后,帮助村会计王桂友也办起了冲压件厂,帮助村委会副主任钱寿江办起了塑料件厂,同时帮助村上四户人家办起了家庭工业。殷河村原支部书记朱文龙搞纺织,自己富了以后,带动了全村15户办起了家庭工业,帮他们借贷款、租厂房、找业务,帮他们解决征地、用电、用工的矛盾。现在这15户每户年纯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在谈到家庭工业发展时,朱文龙自信地说,现在的政策只要会动脑筋,能吃苦、肯吃苦,一年赚几万元笃笃定定。

3、加强培训、规范生产。该镇定期举办家庭工业户户主培训班,组织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市场营销技术,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网力。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从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合理有序流动。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对他们的监管,迫使这些家庭工业户提高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率。规范生产行为,形成有序竞争、有序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家庭工业发展效果

可以这么说,哪里有兴旺的家庭工业,哪里就充满了活力,哪里就将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源泉。家庭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镇工业经济的发展,致富了百姓,加快了该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也为全市的"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经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