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7: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

篇1

(一)工作经历(能力)条件和业绩成果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粤人发[]89号)、《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8号)。

(二)论著、论文条件,执行粤人发[89号、粤人职[]18号和原省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300号)。

(三)学历、资历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177号)和《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

(四)职称外语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120号)。2001年广东省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单不再作为职称外语条件的有效依据。

(五)计算机条件,执行省人社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2号),免试范围同时执行原省人事厅《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粤人发[]81号)、粤人发[5]177号。

(六)省外来粤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执行省人社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外来粤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的暂行办法》(粤人社发[2号)。

(七)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两个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执行粤人发[]197号。

(八)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严格执行原人事部《<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人职发[号)、原省人事厅《关于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具备公务员身份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问题的批复》(粤人函[号)、粤人发[号。

(九)继续教育条件,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直接申报高、中级的人员需提供相应资历要求的继续教育证明。本年度申报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需提供任现职以来至2011年的继续教育证明,并全部填写到《评审表》内。

(十)真实性证明,申报人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表七)、评前公示表(表八)、在现工作单位缴交今年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并在所有复印件上加盖真实性的意见。

(十一)评审答辩要求,执行粤人社发号。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评审在专业组评审环节执行答辩制度。评审组认为其他级别个别评审对象的水平鉴定需要以答辩方式测试的,由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通知申报人到会答辩。申报人如不按时到会答辩,其评审材料不提交评审会评审。

二、申报材料要求

(一)请使用新版(09版)评审表,用计算机填写并打印。下载路径为: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广东人事--下载中心--职称评审--新版职称评审表。只需纸质报送,暂不需网上报送。

(二)请按以下顺序和要求提供并分类装订各类材料:

1.《 ( )级专业技术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表一)若干份(依材料袋数而定),贴于材料袋的封面,并在页首写上申报人手机号码。如有多袋材料,请在表一上标明,如3-1,3-2,3-3,并在表一中用加粗字体注明袋中内容。

2.《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表二)1份,请按表格要求走完所有程序,并签名盖章。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及业绩成果情况,请将重要的排在前面。

3.《( )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表三)20份,其中原件1份。请将原件放在首页,并将20份一起折叠,有字的一面朝外。不要填写页首的编号。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及业绩成果情况,请用序号列明,并将重要的排在前面。

4.《 广东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普通)》(表四)1份。时间请写到月份,出生地请写到县一级,联系电话务必写明手机和办公号码。评委会(专业组为):广东省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水产热作组)、广东省林业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园林、森工)、广东省林业工程技术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园林、森工)。

5.《证书、证明材料》(表五)1份。

6.《业绩、成果材料》(表六)1份。

(注:5.6中的材料除英语、计算机水平和2010年以来的继续教育情况需提供原件,其它为复印件。复印件须由所在单位经办人加盖真实性的意见。论文原件无须装订。)

7.《贴资格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页》(表七)1份。为方便使用,照片请小面积点贴。

8.《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表八)1份。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请相关人事、纪检部门监督并加盖意见。

9.《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聘任期满)考核登记表》(表九)1份。请同时提供近3年的年度考核表,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加盖真实性的意见。

10.在现工作单位缴交今年度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1份。

11.专业技术工作资历计算和所申报材料的时效均截止于2012年8月31日。

如无内容,请在表格内填写“无”。请一次性提供送审材料送所在单位审核、公示并上报。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受理材料后,不得再对材料进行调整和补充。评审结束后,请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回材料和证书,逾期不予保管。

三、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岗位情况,对照我省职称政策和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及申报材料要求,认真、客观、如实地准备材料。

(二)申报人所在单位应认真审核申报材料:

1.审查申报材料的合理性。看申报材料是否符合所申报专业的类别和范围。

2.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看申报材料是否属实,并加盖真实性意见。

3.审查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看申报材料是否完整提交,表格是否填好,工作负面情况是否如实填报,同时或不同时申报其他系列(专业)的资格是否如实填报。

4.审查申报材料的时效性。论文、工作业绩、工作经历、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学历(学位)等取得时间是否在今年8月31日前。

申报人所在单位负责对评审材料进行评前公示,《评审登记表》、单位投诉受理部门及电话要在单位显著位置张榜和单位网站首页进行公示,其他申报材料放置在单位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供查验。申报人所在单位还须对表二(继续教育情况、工作负面情况说明、单位考核及综合评价、评前公示情况)、表三(评前公示情况、单位审核无误并承担责任的申明、单位审核评价意见)和表八加盖意见,对所有复印件加盖真实性的意见并注明经办人。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申报人所在单位应注明原因并退回申报人。评审结束后,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协助评委会对申报人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及时反馈情况。

(三)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当地政府人社部门要认真审核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审核材料是否符合申报专业的评审范围和评审条件。主管部门要在表二(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审核意见)及表(上级人事/职称部门意见)中加盖意见。当地各级政府人社部门要分别在表二(县/区人事部门审核意见、省直主管部门/市人事部门审核意见)中加具意见。

(四)送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省林业厅人事处)受理评审材料。

(五)评审结束后,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协助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申报人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及时反馈情况。

(六)省人社厅专技处审批后,由我厅人事处发放职称证书和申报材料。

四、评审收费

按照《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粤人发[]35号)收取评审费。正高级评审费由我厅人事处代收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非税系统缴交,其他级别评审费在省林业厅非税系统缴交。每位申报人只可申请开具缴款通知书1次并尽快缴款,缴款时限为2012年9月15日。如因特殊原因不能缴款,请及时致电省林业厅人事处。

五、受理时间和地点

受理时间:8月16日至9月15日(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逾期不予办理。请于送材料前先致电预约。

受理地点:广东省林业厅人事处(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343号509房)。

联 系 人:段孟涵、曾国技、孔华清

联系电话:

附件:1.《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社发119号)

2.《关于印发<广东省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粤人发]89号)

3.《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8号)

4.《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300号)

5.《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

6.《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177号)

7.《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粤人发[]197号)。

8.《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120号)

9.《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176号)

10.《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粤人发[]81号)

11.《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外来粤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的暂行办法》(粤人社发[306号)

12.《<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人职发[]17号)

篇2

福建柏又名建柏,属柏科福建柏属,为我国特有的单型属树种,是国家第一批颁布的二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也是福建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具有树干加圆满通直、少节、心材黄褐色、纹理直、材质软柔、耐腐、不蛀虫、材面不漆而光泽,是建筑、装饰、雕刻的优良用材。同时以其耐旱瘠、耐荫、较抗风、根系发达、穿透土层的能力强,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地,建柏生长明显超过杉木,在高海拔山地也可超过马尾松和木荷等优势,当前被选为我省杉木二代更新的替代树种[1、2]。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为福建柏中心产区,栽培福建柏历史较长,掌握了一定的采种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文中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福建柏育苗造林技术,为该区合理经营福建柏提供参考。

1、采种

福建柏种子来源主要取自仙游溪口国有林场1999年8月被省厅种苗总站定为福建柏采种母树林,部分还取自省林科院主持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福建柏良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的选自本场的14株优树。1、采种时间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种子成熟特征:球果呈现黄褐色,鳞片稍有裂痕,表明建柏种子成熟时即组织劳力采摘。3、种子处理方法:采回后立即曝晒,待开裂种子脱壳后用筛选法筛出种子,种子晒干后可贮藏于布袋、麻袋、桶或缸里,置于干燥地方,防止蛀虫为害。

2、育苗

(1)圃地选择,应选交通方便,日照时间短、灌溉方便、土壤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或壤土。(2)耕作方法,圃地要深耕细作,作床前每亩要用石灰20-2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床面高度

高出步道15-25cm(一般为18-22cm),利于灌溉,床面宽度90-100cm,床面第一层每亩复150-200担火烧土,第二层复4-5cm山地红壤土,第三层每亩措施100公斤钙镁磷作基肥,冬至-立春即可播种(撒播,每亩4公斤),尔后再用山地红壤土覆盖(盖齐建柏种子即可),最后用稻草平铺覆盖;

(3)苗木管理,种子播种后,一般过4-5个星期发芽。幼苗初期生产缓慢,头2次宜用人粪尿按1:5比例兑水稀释浇施或每亩用过磷酸钙15-25公斤加尿素0.5公斤水施;之后每星期用复合肥加尿素按10:2比例水施;当苗木长到15cm以后,改为每月施1-2次同样比例的复合肥及尿素;待苗木生长到20-30cm时,最后一次宜在傍晚每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注意需用扫帚把沾在苗木上的肥料扫落到苗床上或用水冲洗苗木。育苗期间还需注意除草松土。海拔低、日照

[作者简介]潘琼蓉/(1965—),女,福建莆田人,林业高级工程师。联系电话:,email:xyxkcpqr@163.com

通讯地址: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古濑村,仙游溪口国有林场

长、气温高的苗圃地,需注意遮荫,尤其是在每年的大小暑、立秋三个季节,苗木不进行遮荫基本不会生长;高山气爽地带旱季还要进行灌溉,以确保苗木的正常生长。在7月份前间除较密部份苗木,立秋前后定苗,每平方米床面保留幼苗150-170株,每亩产苗量6-7万株,其中一年生出圃的合格苗为4-5万株,苗高25-35cm,地径0.25-0.35cm。

3、造林技术

建柏以采伐迹地或荒山植树造林为主,也可在稀疏林冠下造林和混交造林。

林地的清理方式宜选择全面清理并用火烧的方法进行,即在造林前粗放地刈除砍倒迹地上天然植被(称为劈山),并待其干燥后进行炼山;

整地,林地一般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穴径40×35cm,深30cm,挖明穴回表土。造林密度每亩140-160株,立地条件较差的每亩以160-180株为宜。建柏造林要十分注意炼山这一环节,没有炼山的话,白蚂蚁非常容易为害建柏根部。

栽植,建柏多用1-2年生实生苗木造林,造林季节可在冬末春初,最好在阴天雨后造林,造林时应尽量缩短苗木的露根时间,栽植前幼苗宜用泥浆(山地红壤山加入100ppm浓度的生根粉调伴而成)沾根,须根需舒展,苗身要扶正,并要适当深栽,栽植时还应注意苗梢“不反山”。这样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栽植后当年林木平均全高可达60cm,最高可达1m;第2年林木平均全高可达1.3-1.4m,最高可达2.5-2.6m。

4、抚育管理

建柏幼树生长慢,根系浅,幼苗喜阴,当年造林的苗木侧根主要分布在10cm左右范围内,部分幼林当年可不安排抚育,若需抚育应在当年10月间土壤湿润时进行一次,并应注意松土不宜过深,切忌在夏季施工,第2年在春秋季各安排一次,第3年至第5年每年安排一次。幼林郁闭后,要及时抚育间伐,调整立木密度。第一次间伐在10年生左右进行,间伐强度不宜过大,一般密度为140-160株/亩。建柏天然整枝缓慢,侧枝生长茂盛,间伐时结合进行人工整枝,整掉树冠中下部枯死的枝条,以促进树高生长,提早培育成材。

5、主要病虫害防治

(1)猝倒病和立枯病:为苗期常见病,防治方法类同杉木,一般用波尔多液药剂或多菌灵药剂喷洒,效果较好。

(2)白蚂蚁:造林当年的幼林、二年生幼林及苗期干旱时常被危害,苗颈圈状剥皮致死。可采用呋喃丹措施穴中或苗床上,也可每亩投20包左右的场地白蚁诱杀包进行防治及诱杀。还有另一种方法,造林时用1605沾根。

参考文献:

篇3

1、 莆田市毛竹林发展概况

莆田市位于闽中南区域,目前竹林面积19.2万亩,其中毛竹17.5万亩,占91%,主要分布在仙游县的游洋镇、西苑乡及涵江区庄边镇。其中,仙游溪口国有林场也有一定数量的毛竹林,面积达949亩,已达一定的规模。我市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山区,受文化素质、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及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一些林农缺乏科学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很大部分的毛竹林逐渐衰退,新竹胸径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低产低质林。

2、 形成低产毛竹林的主要原因

一是粗放经营,尤其是一些交通条件不发达的边远山区,林农只注重砍伐追求经济利益,疏于抚育管理,没有深翻垦复,根本不施用肥料,或者少施肥,是造成毛竹低产林的主因;二是不合理砍伐,部分林农砍伐时不考虑毛竹林的竹龄结构及竹株分布的合理性,包括一些承包期即将到期的承包人,专门砍大的竹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三是不合理挖笋,经营者不掌握时机且过度地挖笋、或者那些经常遭受偷挖笋的毛竹林,简直是掠夺性地取笋,导致下一代竹林的迅速减产与衰退;四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效果不准以及遭受霜冻、台风等自然灾害为害,也能造成毛竹林的低产与。

3、低产毛竹林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1)林地清理,将毛竹林中的灌木、经济价值低的乔木以及影响毛竹生长的“霸王树”清除掉,但要保留少量对毛竹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窄冠形落叶阔叶树形成混交林,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为毛竹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达到促进毛竹生长的目的。

[作者简介]潘琼蓉/(1965—),女,福建莆田人,林业高级工程师。联系电话:,email:xyxkcpqr@163.com

通讯地址: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古濑村,仙游溪口国有林场

(2)垦复抚育,垦复的时间应选择在毛竹的休眠期进行,即当年的11月至翌年的1月,作业时先将毛竹林中的所有杂灌杂草劈掉,然后由下坡向上坡作业,深度根据山地坡度和土质而定,平缓山地为20-30厘米,但土块不要打碎,成鱼鳞状排列,翻土时尽量将杂草压到底层,同时要检去石块,挖掉树头、树根、老竹蔸等。25度以上山地则采用带状或块状垦复,深度10-20厘米,35度不得深翻垦复。通过垦复,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通透能力和土壤肥力,促进毛竹生长的目的。

(3)竹林施肥,低产毛竹林实施施肥,是改变林分状况,提高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施肥的原则氮、磷、钾肥结合,以氮肥为主。施肥时间通常在5-6月份,施肥量尿素每株100-200克或复合肥300克,或有机肥3-5公斤。施肥的方法有撒施:垦复前将肥料均匀撒在林地上,通过翻土将肥料埋入土中;沟施:每间隔2-3米宽开水平沟,深度10-15厘米,将肥料施入后复土;穴施:在竹株的上方约30厘米处挖,深度约10厘米,肥料施入后复土。施肥时应注意肥料不能与竹鞭接触,以免烧伤了竹鞭和芽。

(4)留笋养竹,留笋养竹不权能维持竹林空间结构,而且能充分利用竹林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毛竹林挖冬笋的时间通常是冬至前,主要挖掘浅鞭笋、已露和将露笋。春笋主要挖那些小径笋、弱笋、浅鞭笋及露土笋。疏笋应做到适时、适度、适对象,次数宜多不宜少,强度占总出笋量的约50%,每亩应保留60-80株健壮竹笋护养成竹。

(5)合理砍伐,低产毛竹林通常是毛竹立竹密度低、平均胸径小或立竹年龄不合理,砍伐是以调整低产林立竹到合理的年龄结构的目的。改造初期应严格控制砍伐,要坚持“砍老留小,砍密留稀,砍弱留强”的原则,三度以内的毛竹除病株、倒状株外不砍,四度竹可砍伐利用、五度竹除见空需养外,其余可全部砍伐。砍伐的时间以立冬后至立春前为宜,孕笋和竹笋出土两个季节禁止砍伐。伐后毛竹立竹年龄结构达到一至三度竹各占30%,四度竹占10%的合理比例。改造后当立竹密度每亩180株以上时,可按照“留三砍四不留五”原则开始合理砍伐。砍伐通常采用平茬法,并打破竹蔸,让其尽快腐烂,为竹鞭孕笋提供足够的土壤空间。

(6)病虫害防治,病害:我市毛竹病害常见的为毛竹枯梢病,此病每年7月发生,导致毛竹主梢枯死。防治方法:一是消除毛竹林内病株、病梢、病枝,杜绝病源是防治此病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药剂防治,可用消除液、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进行喷洒;虫害:我市毛竹林主要虫害是黄脊竹虫害,大发生时受害的新竹会全部死亡,壮竹也2-3年不发新笋,危险性极大。防治方法:一是利用冬季毛竹林垦复抚育挖掉竹蝗卵块;二是用新鲜人尿加入敌百虫制成药剂诱杀;三是在跳蝻出土10天内,采用1000倍夜的敌敌畏或敌百虫喷洒。

参考文献:

[1]王小玲. 浙江省文成县毛竹低产林调查及改造效益分析[J].世界竹藤通讯,2013,11(2):15-18

[2]赖建强. 不同林分改造措施对毛竹低产林生长效果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8) :195-196

篇4

我国的有线电视自90代初发展至今,无论是用户规模,网络技术以及网上多功能业务开发的水平都已在世界有线电视业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1.有线电视的发展历程

有线电视以其传输质量好、容量大、以及可双向传送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在我国几乎每个城镇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网络,截止2009年底,全国有线终端数已近17800多万个(含宾馆及商用楼),其中县级有线电视用户占了半壁江山。县级有线电视是从最早的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发展而来的。从开始时230MHz隔频传送,300MHz、450MHz、550MHz邻频传送已发展到750MHz邻频传送体系。

2.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的前提

2.1传输网络达不到指标要求。如采用的手动增益放大器,由于温差变化造成的电平波动大大超过网络容忍波动能力,则会造成载噪比或失真指标下降;网络原设计放大器补偿线损的余量不足,导致温度升高及电缆老化时欠补偿。

2.2网络传输频带窄。如300MHz、450MHz系统可用的正常频道少,再加上正常频道部分被开路电视台占用,所以必须启用增补频道。

2.3打算为下一代的CATV网络综合利用打下基础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质量,把电缆网改造成为光纤、电缆混合网(HFC)。

3.网络升级与改造的目标

在升级改造时起点越高,所改造的CATV网的服务周期越长,投入产出比也越高。从县级来讲,应确定采用HFC网,干线传输以光纤网络为基础网络建设,这不仅是事业发展的主要基础,而且集先进性、长久性、实用性、经济性、高可靠性和多功能兼容性为一体。只有在县级都建立HFC局域网,才能为日后交互式电视、数字化信息传输、多功能网络的实施以及与互联网接轨预置一个高性能平台。

4.网络升级改造的形式、模式

4.1网络升级改造的三种形式。一是原有有线电视网络中电缆干线部分改造成光缆干线(可利用原有杆路路由或做适当改变)。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增加播出节目套数,仍无法实现多功能交互业务。二是重新敷设光缆干线,改变分配形式,将光节点的光接收机配置反向光发射模块与双向放大器、反向光收,网管系统、服务器等一起构成双向交互业务平台。三是采用ATM技术与有线电视网结合的技术,技术复杂,性能价格比不高,扩展能力差。

4.2升级改造后的几种模式。一是改造成模拟光纤网。A是AM(调幅)光纤网,这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传输方式,其突出的优点在于,频道的安排和调制方式与广播电视系统标准完全兼容,光接收机输出可直接接入电缆网络,便于实现光纤一同轴电缆混合网络(HFC)系统传输,有利于双向传输和交互式业务的开展,为下一步宽带信息网的发展铺平道路。B是FM(调频)光纤网。这种模拟网的优点是信噪比高,传输距离远,(可达70KM,加中继达几百公里)缺点是每个频道的带宽较大,传输频道较小,调制方式与广播电视系统标准不兼容。二是改造成数字光纤网。A是无压缩数字光纤网。它的优点是传输质量高,对误码率的要求很低,终端设备相对压缩数字低很多,缺点是误码率较高,每个频道用一百多兆比特,多用于专用网。B是压缩数字光纤网。压缩数字电视的质量和压缩率有关,压缩程度越厉害,图像质量越差。三是改造成CAIP网络。采用CAIP网络技术,即在HFC网络基础上架构宽带IP城域网,这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宽带用户接入网最佳传输媒介。该网采用先进技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建网,既满足当前的业务传输需求,也适应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5.网络升级改造的实施

5.1全面升级改造方案--争取到一大笔资金,在现有网络维持工作的同时,另以新的一套设备从前端到用户,取而代之,在一夜之间进行割接,使之“脱胎换骨”。

5.2分期升级改造方案--先规划小区,将光纤节;点建到小区,与原分配网络相“对接”,使信号质量及可靠性来一个大的跳变,然后再改造分配网络。

5.3部分升级改造方案--对于现有干线级数不多的网络,先改造电缆分配网,使之由手动增益控制升级为AGC或ASC控制,由单向网络升级为双向网络,既解决信号稳定问题,又为下一步奠定基础。

6.有线电视的发展和完善应关注的问题

6.1关于对旧网设备的利用问题。旧网设备的利用在网络升级改造时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当前经济条件的需要。可以利用网内用户需求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放大器下放到暂时无双向要求的分配网络中使用。

6.2要处理好网络可靠性与费效比的关系。网络升级改造时要提高其可靠性,但并不等于说无条件的提高。事实上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的,一味追求可靠性,可能导致成本上升。

6.3要十分注意HFC网中用户接入网的干扰入侵。在用户接入网升级改造时,如设计、器材或施工等处理不当,使电磁波屏蔽性能出现问题,从而使电缆外部的电磁波入侵,对网内增值业务会形成干扰。

参考文献:

〔1〕刘三满,刘荷花《论有线电视网的发展》2009.10

〔2〕罗志利《浅谈数字电视在有线电视网中的应用和发展》2007.6

作者简介:姜秀英(1975.6—)女,汉族,海拉尔人,大学,经济师,现从事广电网络公司管理工作。

篇5

论文摘要 对景德镇市香榧资源的分布以及香榧经营策略进行了叙述,并从育种、苗木繁殖、嫁接等方面介绍了香榧的培育技术,以期能指导香榧的生产和经营。

1景德镇市香榧分布和优良类型

景德镇市3个乡(镇)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长的香榧(古树)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径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长发育良好,结实量多。这说明景德镇市具有香榧生长发育的良好立地条件和品种优质的优良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香榧优良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香榧优良类型的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区各乡(镇、村),是种植香榧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几年来应用香榧培育技术,已培育优质(播种)苗4.5万株,嫁接苗3.6万株,为景德镇市发展香榧提供了种苗基础。

2景德镇市发展香榧经营策略

2.1加强宏观指导、发扬资源优势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香榧发展非常重视,“香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领导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时作了指示:“香榧发展市场潜力大,开发价值高,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为一个产业抓,发展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为林业经济增长点作贡献”。 政府部门要对香榧资源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栽培技术等条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发展规划。要搞好信息流通,认清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香榧培育基地,做到发展与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发展,造成浪费。

2.2香榧经营策略

2.2.1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香榧选择品种是关键。景德镇市地区有2个优良品种:细榧、和尚榧,应尽快发展这2个优良品种。要根据香榧的生态特性,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经确定的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要的选择繁育对象,并继续调查和发掘优良类型和单株。调查、分析香榧优良类型和单株的生长环境,以研究香榧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2.2.2营造模式。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要采取企业+农户、股分制合作经营等多种责、权、利结合又明晰的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香榧产业。如2004年,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与香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股分制公司,聘请徐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指导,2004~2005年播种(条播)繁苗1.5万株,平均苗高22.6cm,产苗15万株/hm2;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播种育苗技术又上了新台阶,采用洒播、叶面追肥、浇水渗药(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虫害)等技术又繁育苗木3万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为42cm),产苗22.5万株/hm2。

2.2.3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要严格按工程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方案、检查和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 关于投资机制。发展香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种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内资、外资等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廉洁的审批管理程序来吸引投资者。要着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应用,防止生产大而无当,使这些环节紧密相连,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使景德镇香榧产业化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术

3.1种子采收与催芽技术

3.1.1采种。育苗用的香榧种子,一般采用细榧或和尚榧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当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种子1kg左右(1kg种子约420粒)。细榧的当年发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达85%以上。

种蒲采回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不超过20cm,以防止发热腐烂),堆放5~7d,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当假种皮微紫色时,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

3.1.2催芽。成熟种子胚胎未发育完全,须用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达到催芽的目的。选朝南向阳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5cm厚)种子1层(3~5cm厚)湿沙(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相间层积贮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条分延长枝、侧枝、结果母枝、结果枝、萌芽枝等5种。为了使嫁接苗生长有力且早实早丰,在选优基础上,应在树冠外围中上部选用一年生侧枝或带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侧枝做接穗,具体视砧木粗度而定。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在阴凉处把穗条基部置于湿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术

3.2.1砧苗培育。具体内容如下:

3.2.1.1播种。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质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750~90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物,用于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 转贴于

3.2.1.2管理。主要是遮荫、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香榧苗怕日灼,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轻锄浅削,以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梅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病,发现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当年生苗高15~30cm,地径0.3~0.4cm,可产苗15.0~22.5万株/hm2,留床培养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虫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蚯蚓、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3~5次,效果良好;发生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进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连续3次,可抑制病害扩散蔓延,但也要及时拔病株就地烧毁。发现蚯蚓、地老虎、蛴螬为害,可用呋喃丹挖条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虫,蜘蛛、蚜虫可用敌敌畏、乐果类农药喷杀防治。

3.2.2嫁接。具体内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选生长健壮、结实性能好、盛产期的母树,在树冠外围的中上部剪取生长粗壮、顶芽饱满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要求长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时采集5%左右的优良雄树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较大、单枝花蕾数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间变化小、花期长的优良雄株,作造林时配置的授粉雄树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湿,可用湿毛巾或湿苔藓包裹,长时间贮藏用湿沙露头埋藏于荫凉处,并上盖苔藓。

3.2.2.2嫁接时间与方法。苗木嫁接的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当树液开始流动而皮层尚难剥离时嫁接,接穗与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离根颈5~8cm处截断,再在砧木横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叶片,把接穗基部两侧相对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长2.5~3.0cm,与砧木下切长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轻轻掰开砧木切口,对齐一边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带将砧木断面和接口严密绑扎,保证接口不露白、不进水,用黄心土将接苗培成馒头状,覆没接穗2/3,只露出梢头。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须搭棚遮荫,到9~10月高温过去、天气凉爽后拆去荫棚,拨开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过长倒伏时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撑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蘖需及时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4参考文献

[1] 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3)32-36.

[2] 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3] 汪兆炎,黄元照,李忠泉. 黟县香榧速生丰产技术探讨 [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3)20-21.

[4] 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474.

[5] 徐石华,钱觉寿.香榧早产高产技术[J]新农村,2003,(3)10-11.

[6] 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江西园艺,2004(6):49-50.

篇6

据报道,当时,像开动着的火车发出的“隆隆”声一样的刺耳响声突然从天而降,刹那间风、冰雹和空中移动着的似火球状的UFO骤然而至。——这也是“空中怪车”说法的由来。

都溪林场陈场长当时睡在床上,他听见屋顶石棉瓦被掀走的声音。他证实林场工人当时并没有目击到飞行物,但在室内看见白光照亮天空和地上,并有巨响和大风。

也有目击者称:“两个大如篮球的红色火球相互缠绕着,以很快的速度奔驰而去。”

而实际情况是:仅仅数分钟,都溪林场27公顷松林被齐腰折断,与都溪林场相距 5千米的贵州车辆厂也同时遭到严重破坏。

奇怪的是,林区树木大片折断,但穿过林区的高压线却完好无损。更加离奇的是,人畜家禽无一伤亡。还发生了更多让人不解的事情。

都溪事件一下引起了轰动。各地新闻记者蜂拥而至,进行采访。还有大量旅游者闻讯前去参观。

都溪事件也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贵州省UFO研究会首先组织了贵州天文、气象、物理、化学、林业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专门作过放射性测试,还撰写了有关方面的论文。

紧接着,1994年12月25日,北京6名专家也亲临现场进行了考察。1995年1月18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等单位的12名专家学者又专程赴现场考察。

灾变飞碟 莫衷一是

林林总总的各项调查,一直持续到今天,未曾中断过。但是,迄今为止,关于此次事件的成因,则依然说法不一。

有的认为事件是龙卷风造成的。但这种“龙卷风灾害说”不能解释一些奇特现象,如现场松针叶未动,花圃塑棚内竹竿飞走而塑棚完好,石棉瓦被掀走但铁架却被吸到树上等。

而且,不光贵阳北郊当天晚上没有龙卷风的任何记录,就是整个贵州省70年的气象观测当中也没有龙卷风的观测记录——从贵州的地形上看,根本不具备龙卷风形成的条件。

贵州省科委、科协的专家则称事件是由下击暴流造成的。下击暴流现象是由雷暴引起的一种强烈的下沉运动。这种下沉运动可以在近地面附近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向外扩散的水平风。雷雨、冰雹是诱发下击暴流现象的原因。但是,下击暴流不能解释清楚钢管被拉断的情况,更不用说松林被水平整齐地切断的现象了。

于是,因为“空中怪车”过于奇特,有的研究者就认为是外星人的飞碟造成的。而且他们进一步指出,从树桩的倒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飞碟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飞碟的飞行高度,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飞碟在树林上空低高度飞行,飞碟释放的破坏力从上向下有选择地摧断松树,这在大面积被毁林区较为明显;另一种可能是飞碟在林间游弋,东游西荡,跟人在林间随意漫步一样,这使得林间单棵或单排松树被摧断。

而飞碟着陆时烧焦的土壤及疑似外星人的足印,则支持了飞碟低高度在林间漫游的可能性。

贵州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马瑞安在10余年间一直没有停止对“空中怪车”的研究。他认为当天晚上有不明飞行器的出现,不是人们的猜想,而是确有其事,它就是类似于射流推进器的飞碟。

根据他以前的实验理论和现场的破坏情况,他甚至算出了这个飞碟的直径在200米左右,“而这个巨大的飞碟当晚在飞过这一区域时,受到了坏天气的影响,发生了故障”。

参加过现场考察的前山西UFO研究会理事长刘凤君认为:在分析原因时,应该对目击者看到的情况,给以足够的重视。如空中移动着的火球,机械表走动发生异常,空中刺耳的“隆隆”响声,及当时的停电现象等。

同时,还应该考虑都溪事件发生前后该地区和附近出现的其他异常现象,如1995年2月9日从广州飞往贵阳的2946号班机,在贵州独山上空遇到了不明飞行物事件;1995年2月9日或10日贵州独山林区发生林木被破坏现象等。这些事件和都溪事件是否有联系,都值得考虑。

气象成因 占据上风

2005年8月,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播放了“空中怪车”调查情况的主题节目——《寻迹空中怪车》。节目组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对种种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虽然也是没有最终统一的判断,但基本还是倾向于陆龙卷(产生在陆地上空的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的成因。

2006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向媒体表示,发生在1994年贵阳都溪林场的“空中怪车”事件,其实是一个正常的普通气象灾害,并非外星人所为,并且没有证据表明外星人存在和外星人造访过地球。

欧阳自远表示,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无非是下击暴流或陆龙卷等自然现象。

欧阳自远关于下击暴流的看法与当时贵州省气象学会作出的调查结果相吻合。贵州省气象学会也支持下击暴流的成因。

对于常理与现场情况有所出入的原因,欧阳自远认为,当时的迹象也与陆龙卷极其相似。因为根据现场察看,树木和车辆厂区顶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50吨重的火车车厢,也发生了20多米的位移。

篇7

江西省赣州市退休公务员曾三保于2015年9月16日来信说:“我62岁,患高血压、高血脂二十多年了,长期服降压降脂药,对肝肾有很大伤害:肝区痛,心跳过缓,痛风,前列腺(肥大),眼睑浮肿等并发症,50岁就退养在家。万般无奈时认识到离子水瓶,我果断地购用,血压从156-160/110-115mmHg降至120/80mmHg,终于丢掉服用二十多年的降压药,前列腺闭尿现象也消除了,心跳过缓得到缓解,整个人都轻松了。兴奋之余,我买了4个给亲人好友,让他们也减轻病痛的折磨。”

甘肃省定西教育学院退休教师刘樱于2 0 14年9月2 8日来信说:“我72岁,退休教师,从50岁时就患高血压,降压药增加到三种。有次去朋友家,10天没吃药,就头昏脑胀,血压高达180/110mmHg。后来看到岷县郗耀喝小分子水效果很好,就叫他儿子给我买了一个,每天按时喝小分子水,笫4个月时,血压120/80mmHg,过了十几天,再测还是120/80mmHg,到现在快一年了,血压始终很好,头晕、心烦、失眠的情况也没有了。”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祝文明于2013年8月30日来信说:“我喝小分子水半年疗效神奇。原来长年吃抗生素,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大出血;我爱人肠炎,现在我和老伴儿与岳母都是肠胃不好,她今年89岁,昨天她打电话对我说,小分子水好得不得了,岳母几十年的高血压缓解了。我们夫妻俩多年来肠胃不好,不知吃了多少药也不见好。我和老伴儿现在身体都恢复正常。感谢陆工的发明。我们全家拿它当宝,把它当神一样。”

新疆石河子市执业医师朱金昌于2012年8月18日来信说:“我收到您寄来的6型离子水瓶用了3个多月后,血压一直保持在120-130/85-80mmHg左右,失眠的症状彻底改变,一觉睡到天亮,感觉身轻气爽精神好,由衷地感谢您。我儿子28岁,在法院工作,脸上的青春痘多年,用了很多方法疗效不显,而喝此水二个多月果然神效,脸上背上再无包痘。”

湖南省湘乡市五里村王重阳于2012年7月20日来信说:“我于2000年患高血压150/100mmHg后,自己觉得发展下去很危险。后来我堂弟王剑强介绍我购卓康水瓶喝优质小分子水。购买饮用不到两个月,血压降至正常值,逐步减少服药量,血压一直120/80mmHg,真是效果惊人。特向您表示衷心感谢!”

篇8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start in the round, Yiwu ushered in a new round of construction boom, the city changes change rapidly,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like a raging fi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Yiwu new rural are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economy,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unbalance problem undertook study, built Yiwu to the new rural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construction system coupling measurement model for the settlement of Yiwu, existing problems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similar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Yiwu, rural, residential area, coupling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给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资源一经济一环境一社会之间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住宅平均使用年限普遍过短,这在经济极为发达的浙江义乌更为突出,根据在义乌城乡结合部地区抽样调查显示,农村住宅平均寿命约为20年,个别地区农村住宅寿命不足15年,住宅过短的使用年限不仅造成经济成本的增加,而且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加剧。此外,在义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明显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多数农村在村庄建设规划、建造实施、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欠缺经验,具体表现为:农村建设无村庄建设规划,无建造技术标准,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之间矛盾突出,缺乏协调,基础设施等建设滞后,不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不注重住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和文化的培育等[1]。因此,农村住宅区既有建设模式急需完善,同时,其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函待解决,才能全面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目标,促进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1.义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品位及建设标准不高,存在着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

为扩大城市规模,提高义乌市城镇化水平,自2000年开始,义乌市陆陆续续开始了城市周边新农村建设工作,义乌城市规划院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向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学习,并在满足广大村民愿望的基础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旧村改造规划工作。规划设计要求,凡是进行旧村改造的村庄,不论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土地面积大小如何,每户均建造为4层半,建筑外观立面、色彩、空间构成基本相同的连体排屋。连体排屋在义乌城市周边

图1 义乌某旧村改造后效果图

周边的大规模出现,使得义乌城市规模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城市的美观度,整洁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广大农民瞬间享受到了城市居民,甚至优越于城市居民特有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随着旧村改造的不断深入,由此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虽然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中到处都是4层半,甚至3层半,高度不超过13米的连体排屋,见图1,俨然一个农民城,这与经济极为发达,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义乌城市形象极不相称,更为严重的是,旧村改造中,广大居民享有超大居住面积的同时,却发现旧村改建后,建筑密度超大(超过了40%),绿化率极低(低于15%),在2009—2012年新建的村居建筑中,除了新建房屋和宽敞的水泥硬化路面以外,几乎看不到绿地和树木的影子,更谈不上村中有公园,门前有绿化,与想象中别墅的身份极不相符;另外超大连体别墅的建成,造成居民有房住不完,房屋空置率很高,这给寸土寸金,土地资源有限的义乌造成了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土地的严重流失,使得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农村无业游民逐年增多,靠房屋租金过日子成为义乌很多地方的普遍现象。

1.2建筑外立面雷同,统筹规划滞后

在义乌近十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每年都有大批崭新的旧村改造村居建筑落成,综观义乌的旧村改造建筑,不难发现,所有旧村改造建筑外观造型除了色彩方面略微有差异以外,其外观形状基本相同,在义乌,看不到村与村之间建筑的差异,感受不到村居建筑的丰富多彩。统一设计风格,统一的建造经营理念实在有悖于义乌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在新农村规划设计方面,对未来发展缺乏长远打算,规划设计一味迎合群众的经济利益,导致大量“三和一”用房在新农村建设中屡见不鲜[2],图2为义乌某村旧村改造房屋中最为常见的两间用房平面方案图, “村村专业街,到处是作坊”式的镇村工业发展现象在义乌非常普遍。

图2义乌某旧村改造平面方案图(2间)

1.3 过分注重房屋出租经济效益,忽视绿化及环境保护

近年来,义乌在环境保护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0年5月,义乌名列全国绿化委员会刚公布的“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成为了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

2008年,义乌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森林城市、品质义乌”为目标,确立了创建森林城市的目标,提出“森林下山、上路、进城、入村”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封山育林工作。义乌市还相继实施了绿色村庄、城市绿肺、立体绿化、废弃矿山修复等十大民心工程。这些项目的开展为美化义乌,改善义乌生态环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土地资源稀少,农民想多建房以提高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在义乌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义乌的许多村庄在旧村改造中,村中绿化率由原来的大于30%降低15%以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这就导致很多新建的村庄,除了漂亮的建筑,繁华的商业街,几乎看不到一丝绿地,一棵树木,见图3所示。村民在建房过程中,基本上将第一层按商铺进行处理,中间层根据出租要求划分为多个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所需。通过旧村改造,很多村民靠租金提高了经济收入,但是随之而来的脏乱差现象在新农村中日益增剧。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社会冲突逐年增多,直接影响到义乌的和谐稳定,这已成为义乌在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3缺少绿色的义乌新农村建设

1.4 新农村建设滋生了一批懒汉村民

城市的快速扩展,新农村的加快建设,极大地推进了义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经济的繁荣,使得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义乌,外来人口的剧增,带动着出租用房市场迅速发展,但是原本作为人文优势的东西被弱化,凸现出特有的“文化硬伤”。主要表现在:部分村民靠房屋租金生活,根本不愿就业,缺乏进取精神,部分富二代满足现有的生活,开始比吃、比穿住、比豪车,沉浸于吃喝玩乐之间,外来人口的增多,导致部分义乌本地家庭矛盾突出,离婚率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义乌整体市民素质的提高,有悖于义乌向国际化迈进的战略意识。

2.义乌新农村生态居住区建设系统的总体要求

为了引导农村生态村建设,促进建设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12月5日了国家生态村创建标准(环发【2006】192号)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生态村的建设指标体系和标准。义乌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建设要求:(1)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齐、绿树成荫、水清汽洁;(2)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我保护环境意识强;(3)经济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4)有村规民约和环保宣传设施,倡导生态文明[3]

3.义乌新农村生态居住区建设系统耦合

3.1 耦合的概念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l6]。它是物理学概念,后来被引入到对系统关系的分析研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资源系统,城市交通,物流、供应链,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通过对义乌新农村建设中各要素耦合作用的协调程度的研究,可以分析并解答义乌新农村居住区建设矛盾和问题,并运用仿真手段模拟不同条件方案进行优化决策。系统耦合可为协调义乌农村生态居住区建设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化建造模式转变,优化农村住区建设管理决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4]。

3.2 建设系统内耦合机理

义乌新农村生态居住区建设系统藕合分为两类:一类是居住区开发建造行为与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四个子系统内的耦合;另一类是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四个子系统间的耦合。这两种耦合共同决定和构成了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机理。

生态居住区建设系统开发建造包括:居住区建造时序、农民住房建设、基础

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四个因素。资源子系统包括:建设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利用、建筑设备利用、劳力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清洁能源利用等六个要素,建造主分量中的建造时序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管理和拆除回用等四个阶段,在整个建造过程中均需一定条件的资源支撑,建造时序各阶段则要求输入不同类型的资源条件。从显性影响和直接需求分析,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上地的利用和建筑材料利用等,建设实施阶段需要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劳力资源利用、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等,运营管理阶段需要建筑设备利用和清洁能源利用等,拆除回用阶段需要考虑建筑材料利用等[5]。

3.3新农村生态住宅区建设系统内总体耦合关系

根据对建造主分量与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四个子系统内的耦合机理分析,可构建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内总体耦合关系[6]

图4新农村生态住宅区建设系统内总体耦合关系

4.利用耦合关系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利用耦合关系进行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彻底颠覆了义乌固有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改变了义乌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建筑高密度、低容积率,低绿化率的现状,规划中引入新的规划理念:公园式居住+公园式购物模式。公园式居住模式使得整个小区休闲和动感,整个居住区被绿色包围,呈现出生态、自然的园区景观,也体现出“在绿色中运动,在森林中呼吸”的设计理念;公园式购物模式使得居民在购物中游玩,在游玩中购物。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陶冶居民的生活情操,从而彻底改变义乌目前混乱的居住状况。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组.改造“城中村”建设农村新社区[J].调研世界,2006.08:28-30

[2] 王影.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7:11-12

[3] 刘盛楠.生态住区实现技术的探索 [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07(3):l-16

[4] 王永初,王启志,耦合度的新定义及其应用. 华侨大学学报 1999,20(3):273一277

[5] 何绍福.农业耦合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6]姜涛,袁建华,何林.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一经济系统分析模型体系.系统工程

篇9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篇10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篇11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树种间抗逆性的差异,以华北五角枫、紫薇、青檀、榔榆、木槿1 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其抗旱性、抗涝性和抗盐性进行比较,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抗逆性差异较大,供试材料抗性强弱依次为:紫薇>榔榆>木槿>华北五角枫>青檀。

关键词 :抗旱性;抗涝性;抗盐性;隶属函数分析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455

基金项目: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紫薇、观赏石榴等主要绿化树品种优选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开发”(20093020)。

第一作者简介:于永畅,男,1987 年出生,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通信地址:271018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2011 研404室,E-mail:yyc6335@163.com。

通讯作者:张林,男,1965 年出生,山东肥城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通信地址: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罗汉崖路1 号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Tel:0538-6202538,E-mail:lkyzhanglin@163.com。

收稿日期:2013-06-25,修回日期:2013-07-04。

0 引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乡土植物已成为城乡园林绿化中的重要素材。由于乡土植物管理粗放、养护费用低,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创造绿色环保的园林景观对于实现可持续绿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然而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使得环境条件并不总适宜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2]。这些对植物生长和生存不利的环境因子成为逆境,也叫胁迫。常见的逆境胁迫主要有:干旱胁迫、盐碱胁迫、涝渍胁迫、低温胁迫和病虫害胁迫等[3]。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绿化树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人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力求扩大传统绿化树种的应用范围。但主要集中于研究植物的新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在抗性方面仅局限于抗旱性、抗病性以及对低温的抵抗能力,而在实际栽培生产中,洪涝、盐渍等也不同程度地危害着绿化树种的栽培生长。以山东省为例,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际降水变幅较大,年最大降水量1498 mm,年最小降水量199 mm,相差7.5倍。全省有盐碱土106 hm2以上,多数为内陆盐碱土,主要分布在鲁西、鲁北平原中的洼地边缘、河间洼地和黄河沿岸;其次为滨海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沿岸,所含盐类以氯化钠为主。

为了更好地利用盐渍地和低洼地等,提高抗性绿化树种的选择,本试验拟通过对不同绿化树种进行抗旱性、抗盐性和抗涝性试验,探明逆境胁迫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期为筛选综合抗性较强的绿化树种和建立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田间试验于2013年5 月在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设施园艺中心进行,室内试验于2013 年6 月在山东农业大学花卉研究室进行。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华北五角枫、紫薇、青檀、榔榆、木槿1 年生扦插苗。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树种抗旱性试验选取生长健壮、一致的各树种1 年生扦插苗进行盆栽,盆径25 cm,盆高30 cm,正常浇水,生长8 周后不浇水,进行干旱处理,每树种选取30 盆植株。分别在处理后的第7、14、21 天进行调查统计,并于处理的第7、14、21 天后恢复正常浇水。植株地上部分对旱害的敏感性分级标准为:1 级—植株正常;2 级—新梢尖或叶片萎焉;3 级—基部叶片变黄;4 级—基部叶片枯焦;5 级—新梢死亡脱落[4]。1.3.2 不同树种抗涝性试验选取生长健壮、一致的1年生扦插苗进行盆栽,盆径25 cm,盆高30 cm,正常浇水,生长8 周后进行涝害模拟处理。将盆栽放入水箱中,保持水淹状态,以正常浇水为对照(CK),每品种选取30盆植株。分别在处理后的第7、14、21 天进行调查统计,并于处理的第7、14、21 天后恢复正常浇水。植株地上部分对水涝的敏感性分级标准为:1 级—植株正常;2 级—梢尖或叶片萎焉;3 级—基部叶片叶缘变黄;4 级—基部叶片焦枯;5 级—植株死亡。

1.3.3 不同树种抗盐性试验选取生长健壮、一致的1年生扦插苗进行盆栽,盆径25 cm,盆高30 cm,正常浇水,生长8 周后进行1% NaCl 溶液浇灌处理,每隔3 天浇盐水1 次,每次灌水量以土壤最大持水量为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CK),每品种选取30 盆植株。分别在处理后的第7、14、21 天进行调查统计,并于处理的第7、14、21 天后恢复正常浇水。植株地上部分对盐害的敏感性分级标准为:1 级—植株正常;2 级—新梢尖或叶片萎焉;3 级—新梢幼叶叶缘反卷;4 级—新梢幼叶翻卷严重,有坏死斑;5 级—新梢死亡。

1.3.4 测定方法分别在处理后的第7、14、21 天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受害指数、死苗率及抗性综合评价,分别见公式(1)~(2)。

受害指数=Σ[(受害株数×该级代表值)/(株数×最高一级代表值)]×100 ……………………………… (1)

死苗率=(某品种的死苗数/该品种的总数)×100……………………………………………………… (2)

抗性综合评价采用隶属函数法[5],对各项指标测定值用隶属函数计算公式进行定量转换,计算见公式(3)。

Xij=(Xij-Ximin)/(Ximax-Ximin)………………………… (3)

式中:Xij表示第j 个样品第i 个测定指标,U(Xi)∈[0,1]。将各品种所有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进行累加,求其平均值得各品种的隶属函数值。

1.3.5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xcel、DPS7.05 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绿化树种抗旱性比较

供试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度差异很大(见表1)。华北五角枫对干旱的敏感度最高,干旱4 天后,叶片便出现萎蔫现象,并随旱情加重,叶片萎蔫程度加重,最先出现死苗现象。持续干旱7 天后,供试植株均表现出旱害症状,叶片从幼枝尖端开始萎蔫,并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生长缓慢至停止,死苗率上升。连续7 天的干旱后,华北五角枫、紫薇、青檀、榔榆、木槿的死苗率分别为10.0%、2.1%、3.3%、0 和3.3%,可见榔榆的抗旱性较高,华北五角枫较为严重。在随后7天的灌水恢复过程中,虽然旱情缓解,但生长缓慢,可见干旱已对植株生长造成了伤害。持续干旱21 天后,5 个供试材料的死苗率分别为90%、63.3% 、70%、46.7%、80%,旱害指数为94.6%、75%、77.1%、62.5%、83.8%,表明21 天的干旱已对植株造成了严重伤害。可见,植物的抗旱性随旱害程度的加深而呈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随后的恢复试验中,通过对受害植株进行浇水,发现不同植株的恢复能力也不同,榔榆的恢复能力较好,新梢恢复快,但也仅限于短期旱害(7天),21 天的干旱已造成不可逆伤害。在观察中同时发现,榔榆、紫薇在中午叶片萎蔫,但晚上会迅速恢复,而华北五角枫叶片一旦萎蔫则很难恢复。总体来说,5个供试材料的抗旱性为:榔榆>紫薇>青檀>木槿>华北五角枫。

2.2 不同绿化树种耐涝性比较

供试材料的抗涝能力相对抗旱能力要强,不同树种间差距很大(见表2)。在淹水状态的前7 天内,各树种不仅未出现死亡现象,反而有生长加快的趋势。在涝害出现14 天后,除榔榆外,各树种相继出现死苗现象,其中青檀最为严重,死苗率为56.7%,华北五角枫、紫薇、青檀和木槿死苗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6.7%、13.3%、0、13.3%,多数植株尖端叶片出现萎蔫现象,青檀无论从外部形态还是死苗率都表现出严重的涝害症状。在淹水21 天后,青檀全部死亡,华北五角枫、紫薇和木槿死苗率分别为33.3%、20%、26.7%,涝害指数分别为44.2%、33.3%、42.9%,榔榆涝害症状表现最轻,涝害指数为11.2%,死苗率为6.7%。各树种涝害症状表现相同,都表现为尖端叶片黄化干枯脱落,新梢生长受到影响。总体来说,5 个供试材料的抗涝能力强弱依次为:榔榆>紫薇>木槿>华北五角枫>青檀。

2.3 不同绿化树种耐盐性比较

试验发现,在盐胁迫处理7 天后,各供试材料便表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新梢幼叶萎蔫,叶缘反卷。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树种死苗率和盐害指数随之增大,不同树种间差异较大(见表3)。盐胁迫14 天后,华北五角枫、紫薇、青檀、榔榆、木槿的死苗率分别为63.3%、30%、43.3%、56.7%、50%,说明此时的盐胁迫已对植株造成了严重伤害。在随后的恢复试验中,用清水冲洗盆土,正常浇水后,各树种在7天内均无明显恢复。盐胁迫21 天后,供试材料死苗率分别达到96.7%、83.3%、100%、86.7%、90%,盐害指数分别为98.4%、84.4%、100%、89.1%、93.3%,此时的盐害已导致植株的大面积死亡。总体来说,5 个供试材料的抗盐能力强弱依次为:紫薇>榔榆>木槿>华北五角枫>青檀。

2.4 不同绿化树种抗性综合评价

植物的不同性状对逆境胁迫的反应不同,单一的指标有时难以准确反映植物抗逆性的强弱。运用隶属函数法,将众多指标转换成个数少,且彼此独立的新的因子,计算抗逆性的综合评价值,能够准确地对植物的抗逆性进行评价。由表4 可以看出,5 个供试材料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06、0.67、0.18、0.90 和0.32,说明5个供试材料的抗性强弱依次为:榔榆>紫薇>木槿>青檀>华北五角枫。

3 结论

(1)植物在干旱胁迫下,体内细胞在结构、生理生化上均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最终在植株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来[6]。本试验发现,植物叶片对干旱的敏感度最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发生萎蔫的程度加重,不同树种间差异很大。榔榆、紫薇萎蔫程度较轻,灌水后恢复较快,可见短时间的干旱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同时还发现,植株的恢复能力也会受到天气的影响,紫薇阳光强烈时萎蔫程度较重,潮湿天气恢复较快,恢复2 天后再次干旱萎蔫程度反而下降。

(2)植物在涝渍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减少,气孔阻力增大,使得气孔导度下降,不同程度的造成叶片萎蔫[7]。本试验发现,木槿的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化干枯脱落,其他供试树种表现为萎蔫干枯脱落。前期淹水处理中,各树种生长状况良好,连续14 天的水涝后,各树种基本停止生长,榔榆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有不定根产生,属于耐水淹植物,这与顾佳清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3)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程度是植物对盐胁迫响应的综合体现及对盐胁迫的综合反映[9]。苗海等霞[10]发现,盐胁迫能显著降低苦楝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对苗木的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影响显著。本试验发现,供试树种抗盐效果都不理想,均在第4 天前便出现叶片萎蔫现象,且都是生长旺盛的幼叶部分,老叶反应不敏感。

(4)植物的不同性状对逆境胁迫的反应不同,单一的指标有时难以准确反映植物抗逆能力的强弱[11]。通过隶属函数法,将众多指标转换成个数少且彼此独立的新的因子,计算植物抗逆性的综合评价值,能够科学地对植物的抗逆性进行评价[12]。本试验在多项指标测定的基础上,利用隶属函数法得出5 个供试材料的抗性强弱依次为:榔榆>紫薇>木槿>青檀>华北五角枫。

4 讨论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因为环境胁迫达不到栽培的预期价值,而不能充分发挥景观及生态作用。干旱、水涝、盐渍都是阻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植物的抗逆能力是一种复合性状,是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反应到组织细胞、光合器官及原生质结构特点的综合反映[13]。植物的抗逆性来自2 个方面,一是自然进化适应获得的;二是人工选择培育,通过诱变筛选、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方法,进行植物抗逆性的改良[14]。由于植物抗逆性遗传极其复杂,因而植物抗逆性能[包括抗非生物胁迫(如盐碱、干旱、低温等的能力)和抗生物协迫(如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的能力等)]的提高受到了极大限制[15]。本试验仅从形态变化上对5 个供试树种的抗逆性进行了比较,而植物的抗逆性更多涉及激素调节、植物抗氧化防御、有道蛋白、渗透调节等诸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另外,本试验选用的是植株的1 年生扦插苗,为扦插苗繁育地的选择和养护管理提供了参考,但幼苗与成苗的抗逆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不同之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于凤芝,王晓军,邢珊珊,等.4 个三叶草种质材料的抗逆性比较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0,30(2):86-88.

[2] 张阳,李瑞莲,张德胜,等.涝渍对植物影响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1,25(2):420-424.

[3] 萧浪涛,王三根.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33-351.

[4] 王鹏,刘三军.不同葡萄品种抗旱性、抗盐性及抗涝性比较[J].河南农业科学,2005(10):76-78.

[5] 彭莜娜,易自力,蒋建雄.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7(4):15-18.

[6] 季孔庶,孙志勇,方彦.林木抗旱性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6):123-128.

[7] 王丽,李瑞莲,周仲华,等.植物抗涝性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3,27(1):75-80.

[8] 顾佳清,张智奇,周音,等.树种耐水湿筛选研究综述[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4):66-69.

[9] 教忠意,王保松,施士争,等.林木抗盐性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5):60-64.

[10] 苗海霞,孙明高,夏阳,等.盐胁迫对苦楝根系活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9-12.

[11] 徐蕊,王启柏,张春庆,等.玉米自交系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72-84.

[12] 许桂芳,张朝阳,向佐湘.利用隶属函数法对4 种珍珠菜属过路黄抗旱性的综合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1):59-62.

篇12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中不仅没有出现基础性学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物也非常稀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需要大批工程技术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中华民族现代工业体系的脊梁,引领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抢占全球产业价值链高地,亟待立足国内,定位高端,将培养工程技术领域拔尖人才上升到国家战略,办出世界一流的高等工程教育,从源头上解决制约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本文将结合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特点,探讨工程博士培养的若干问题。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立与发展背景

新世纪以来,全球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程技术领域的变革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外部环境日趋融合, 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之间知识流动的非线性、新技术的高度跨学科性,以及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的影响,需要新的工程研究和开发范式。“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大工程观”(Big E)视野下的工程教育已成为各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为适应这一要求,与哲学博士(Ph.D.)、教育博士(Ed.D.)、医学博士(M.D.)、法学博士(J.D.)、工商管理博士(DBA)等并肩,工程博士(Eng.D.)成为国外优秀学生在工程技术领域接受正规教育的最高学位。从国际经验来看,相比其他类型的专业博士学位,工程博士教育起步较晚。1965年,美国工程检查协会(NCEE)通过一项决议,敦促高校发展工程博士计划,并指出:发展工程博士教育计划需要聘用具有现代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1967年,美国底特律大学率先设置工程博士学位(Eng.D.)。随后,德州农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纷纷设立工程博士计划,培养博士水平的专业工程师。在20世纪后半期,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实行了工程博士培养计划。工程博士学位在主要发达国家的设立与快速发展,反映了现代经济社会对高层次工程专门人才的旺盛需求,也反映了博士学位呈现多样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伴随我国新型工业化社会向纵深发展,同样面临着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现实,从而制约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为了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能够发挥领军作用的高端人才的需求,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我国于2011年批准设置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并于同年开始在清华大学等25个学位试点招生,这是培养我国工程技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决策。积极推进工程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协同创新,推动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完善我国学位制度,丰富我国学位门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于我国工程博士定位与培养的几个基本问题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产业如何转型升级等复杂挑战接踵而至,急需中国工程师具备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更宽广的视野,尤其是掌握能够引领创新、创业和全球工程实践前沿的综合能力。尽管国外专业博士学位的发展,特别是工程博士学位的发展特点对于我国的专业博士学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然而,如何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格局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博士培养体系依然需要各类高校的积极探索与广泛参与,这也是作为我国工程领域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主渠道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实现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目标的分内之责。

1.工程博士学位的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主体采用学术型培养模式,侧重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从而造成培养目标单一,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重学术论文轻工程设计的思想根深蒂固。据调研显示,在以工程技术为主的企业工作的学术型博士(Ph.D.)约占毕业博士生总数的比例不足15%,大部分人主要分配到大学、科研机构、政府等部门工作。一些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即使进入企业,也由于不适应企业工程环境而无法很好地胜任工作。所以,纵然我国拥有体量庞大的工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但依然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高层次工程技术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我国工程博士学位的设置正好适应了这种需求。工程博士实质上是一种职业学位,强调实践性,与强调学术性的工学博士(Ph.D.)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评价标准和要求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工程博士教育强调应用、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作出创造性成果的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以服务面向的差异为依据,将博士层次的培养划分为学术型与专业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工程博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需要在技术、技能、管理、素养以及满足社会需要的绩效等方面得到适度平衡。在课程安排上应当既让学生接受大量新知识、新技术,又使他们有能力阅读和理解本专业的前沿文献。攻读学术性学位(Ph.D.)的目的是为以后从事学术活动和理论研究打好基础,而攻读专业性学位则是为今后从事某一职业做好准备。作为工程专业学位的最高学位层次,工程博士的定位应当是: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工程绩效与前沿理论兼备,培养与学术型博士层次相同、类型不同、目标有别、质量评价标准侧重不同的创新型、精英化的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

工程博士的定位使得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与学术型博士(Ph.D.)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确的区别。美国的一些大学在工程博士的培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工程博士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职业发展课程三部分组成。工程博士的专业基础课程部分与学术型博士需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类似,“数学”“概率”“统计”等课程都是必修课程,只是学术型博士更加侧重理论性和分析性,而工程博士强调的是实用性和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部分,工程博士相比较学术型博士而言增加了拓宽专业领域的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综合课程;职业发展课程部分则是工程博士单独开设的,需要修完工程管理、商务管理、经济学等涉及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此外,工程实习在工程博士培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要求到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现场实习,专门从事研究和设计开发工作,类似于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后期的科学研究环节(如综合实验、学术发表等)。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工程博士学位初步显示的特色体现在对有助于专业发展的基础课程模块和校外实习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

3.师资结构

工程博士学位的定位表明,仅仅依靠校内学术型的师资显然是难以满足工程博士学位培养需要的,应充分考虑到工程绩效的需要,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师资配备要充分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以传授工程创新能力。例如,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工程博士的培养大纲需要由以外聘专家为主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审议,而顾问委员会由航空等产业界专家组成,同时在学校的全职教师中约有40%的教师有丰富的产业从业经验。正是基于这个独特的办学理念,该校的工程博士毕业生遍布全球航空航天、战略安全、汽车机械等领域,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4.实习环境

为保证工程博士的培养质量,可以不受课程内容和本校教师的限制,选择校外企业现场进行实习训练,但学校必须严格把握实习的质量。实习指导书规定,在实习开始之前, 学生和未来的指导人要共同制定实习目标,通过实习,使学生不仅要在工程技术方面作出贡献,而且还要在经济、对外联络、工作联系和环境等方面有所作为。

5.评价指标

培养目标决定评价指标,学术型博士(Ph.D.)的培养以学术论文为主要评价介质,而攻读工程博士学位是为今后从事某一职业(或岗位)做好准备,宜以工程技术能力、工程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成果转化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大体包括:攻读学位者掌握基础课程的程度,博士论文的选题及过程是否显示出攻读者具备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工程技术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成果在工程技术方面是否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在工程应用领域的推广价值等。

6.培养质量约束机制

工程博士学位的定位表明,工程博士是以解决面向工程技术绩效为目标的,高校内部现有学术型的培养质量约束机制难以保障其目标的实现;另外,当前我国行业企业在学位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尚缺乏有效整合,企业的短期绩效压力使其自身难以解决对高层次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与行业有天然联系的高水平大学主导的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工程博士培养质量约束机制,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综上,工程博士学位是构筑工程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亟待吸引综合能力强、工程学术兴趣浓厚、具备发展潜质、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创新性、研究性学习,使其中绝大部分成长为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产学研用协同模式有利于为工程博士培养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目前,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不仅传承了服务行业企业的优良历史传统,在及时地跟踪和解决行业企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战略和技术问题、构筑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行业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行业企业技术研发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了特色优势学科群。此类大学在自己的主体学科领域内具有突出优势和较为宽广的学科群,在学科前沿的开拓、学科方向的把握、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互动发展方面优势显著,并在某一行业或专业领域独占鳌头。简而言之,这类大学既有核心行业企业特色学科专业,也有适用于行业企业发展最新需求而新崛起的新兴专业、交叉学科,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与产学研用融合的教学科研体系。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本行业企业的天然联系、相互信任,以及对本行业企业发展的全面和深度了解更有利于解决教育、科技、产业相互脱节的难题,在推进高校和企业在招生工作、培养方案制定、导师团队建设、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学位论文工作等方面实现校企全面合作、协同创新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1.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企业的天然联系有利于校企双导师制的契合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成果的吸纳和消化以及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需要在企业里得以实现。因此,构建以高校导师学术结构为基础、企业导师实践结构为发展的产学研用交互知识和技术培养体系,是工程博士培养师资配备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完善工程博士的实践结构,从工程实践经验和社会影响上给学生提供支持,同时进行规范管理,督促学生认真工作,通过“干中学”帮助工程博士积累从事开发和管理大型工程项目所必需的宽广知识和经验。高校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夯实工程博士的学术结构,传授给学生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由此,充分发挥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由于工作领域不同或学术背景不同形成的在学科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特长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有效促使工程博士研究生在参与工程实践过程中扩展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相应行业企业之间长期的深度合作,为工程博士培养所要求的双导师之间的高度契合提供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和环境。这使得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培养工程博士的师资配备上既能够体现高校在知识理论上储备充分的优势,又能够充分体现行业企业特质,能够较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未来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科技前沿工程人才的需求。

2.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企业的天然联系有利于培养课程体系的契合

培养工程博士的课程体系既要反映理论基础的厚度,也要突出工程技术对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机融合应成为工程博士培养课程体系的显著特征。鉴于此,工程博士的课程设置应当由行业企业与相关高校共同协商,发挥各自优势:企业方提出需求、高校按照相应的人才培养规律提出方案,进行周密、反复的论证,并适时跟进企业和社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进而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互利共赢的内生性课程体系。在工程博士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双方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拓展性,既能满足工程博士掌握国内外专业基础的新知识理论、新技术开发,拓宽知识领域和国际性学术视野,又能突出与社会环境、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以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共同提升工程博士的工程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企业的天然联系有利于实习环境的契合

鉴于工程博士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工程博士必须经历至少一年的“工业见习期”,与医学院的“住院见习期”相类同。在此期间,学生需要频繁往返于大学和资助博士论文的公司企业之间,接受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专业工程师)基于工程绩效的双重指导,从事创造性的研究和设计开发工作,并通过与产业企业的工程介质无缝对接,分享大量隐性知识与经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大学而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相应行业企业往往建立了“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校企之间在重大科技专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养(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丰厚的物质条件、组织资源和成熟的合作经验。因此,基于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企业间的天然联系构建起的相对稳定的产学知识交互、人才流动的创新平台,能够为工程博士实习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4.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企业的天然联系有利于质量约束机制的契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