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8: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调查报告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应使用真名,如为团体作者的执笔人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处。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调查报告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宋体 小四号
b)摘要正文;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
c)关键词;关键词为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具有检索价值。一般为3~6个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为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核心内容,是对调查过程的详细表述,不少于4000字(不含调查基本情况部分)。根据所调查基本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查报告内容分为调查基本情况介绍、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分析、思考建议、结语四部分,包括介绍调查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调查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调查报告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调查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调查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调查报告的附录中。
二、撰写调查报告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调查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报告提纲
拟订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拟订调查方式
一般可选择:问卷式,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若是问问卷式则要设计调查问卷
4.起草
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调查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5.修改、定稿
报告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细则:
1.书写
调查报告要用学校规定的稿纸单面书写(必须用黑或兰黑墨水)或用计算机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稿纸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接长截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纸。版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
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调查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调查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称。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调查报告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调查报告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调查报告的全部标题层次应统一、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7.注释
调查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表明,字体用五号字。
9.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续写,续写时表题可省略,但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10.插图
文中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6幅以内,用计算机绘制;若为照片,应提供清晰的黑白照片,比例一般以1:1为宜。插图一律插入正文的相应位置,并著名图号、图题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序和图题一般用五号字。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置于正文末,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的先后,从小到大排序,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圆括号括起,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要求各项内容齐全。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中国人和外国人名一律采用姓名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用缩写,并省略“.”。
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期刊: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 示例: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19年,第67页。
12.附件
附件内容包括一些过于复杂、专业性的内容,通常将调查问卷、抽样名单、地址表、地图、统计检验计算结果、表格、制图等作为附件内容,每一内容均需编号,以便查寻。
13.字体与字号
题目:黑体 三号 居中 作者名字:宋体 四号 居中
[15]卫斯.尼雅遗址农业考古探秘――精绝国农业考古资料搜括记述[J/OL].中国经济史论坛,http:///jjyj/trgj/hyjl.htm,2006-1-2.
[16]张蕾蕾.北宋时期西域诸国与宋贡赐活动考述[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2).
[17]陈征平.明清时期云南纺织业发展的形式及特点[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3(2).
[18]杨富学.回鹘文文献与高昌回鹘经济史构建[J].史学史研究,2007(4).
[19]章立明.滇南苗族葬礼中的麻文化[R]//中老泰越苗族/蒙人服饰制作传统技艺传承国际研习班田野调查报告,2000.
[2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1]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坎迪达・马奇,等.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指南[M].社会性别意识资源小组,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A STUDY TO THE WOMEN WEAVE LABOR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ANCIENT CHINA
一、重温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信用的界定
马克思信用理论是在研究了19世纪英国信用制度的历史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他在分析生息资本在贷出者和借入人之间的运动时,给信用下了一个经典定义:“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按照马克思的意思,信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价值运动表现,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产品分配形式。马克思还强调,借贷双方的信任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的;贷出资本到期要按时偿还;在还贷款的时候要有报酬。一旦信任关系被某一方破坏,那么就不存在信用了,同时破坏信用关系的一方也需要付出代价,这就是条件。
(二)信用制度的起源
马克思说,“信用制度是作为高利贷资本的反作用而发展起来”。在一些生产资料分散的地方,货币财富往往能够被高利贷资本集中起来。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财富和劳动力能够通过转化货币职能的方式得到提供,而这也为资本的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发展的商品交换关系,货币逐渐发展到拥有了作为一般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购销、赊销的经济行为也开始在交换过程中出现,这也是信用的发展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信用制度按其本性是永远不能脱离货币这个基础的。”毋庸讳言,随着少数私人资本家越来越集中生产资料,信用制度就演变成一种“资本本身扬弃的运动形式” 。当然,伴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再生产要求扩大,资本运动要求扩大运动范围,于是,原有信用制度的私人性质必然会发生转变,转换为适应社会再生产的性质。
(三)资本主义生产中信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信用制度推动利润率的平均化,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建立的基础就是利润率平均化的运动。资本自由转移因为信用制度的出现成为了可能,同时信用制度也能够促进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平均化,使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有了平均利润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市场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在马克思的观点中,起着转移资本的杠杆作用和利润率均衡作用的永远只有信用。
2、信用制度的建立,可以节省各种流通费用,加快再生产过程。(1)货币本身就是一种主要流通费用,通过信用制度,以下三个方面能够帮助节约货币:“a、相当大一部分交易不用货币;b、加速流通手段的流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又可以加速商品形态变化的速度;c、纸币替代金币。”(2)信用加快了流通或商品形态以及资本形态各个阶段的变化,也加快了整个生产过程,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减少了准备金。(3)通货的流通量和速度可以通过信用来调节。可以用较高的信用代替现实的货币,从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减少,产生“信用作为媒介提高通货的速度”。
3、信用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股份制的出现与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用制度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它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从财税、信贷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经营环境,所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明显,但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十分严重在融资难和担保难等困境,这也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从而导致了企业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系统,导致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建设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除人民银行组建的企业、个人征信系统以外,许多部门从自身需求出发,自己制定标准、对中小企业搞信用评价,例如各家商业银行评估企业的信贷信用、工商部门评估企业的合同信用、税务部门评估企业纳税信用、质检部门评价企业的产品质量等,这些部门的评估仅仅只是针对企业的某一个方面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且各自评估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导致无法统一信用评价标准,加上部门之间信用信息流动性差、整合难度大,很难完整、全面地反映某个企业信用的整体水平。正是由于没有形成统一共享的信息平台、评价标准和具有普遍社会影响力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不利于金融机构对放贷的中小企业进行信息获取和整体评价,从而难以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导致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
第二,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和不良记录披露机制。由于当前不够完善的企业信用市场,加之不够明确的相关法律机制,导致企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因为惩罚措施不及时、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其实纵容了许多企业的失信行为,如生产经营活动中屡禁不止的投机取巧、牟取暴利、逃债和恶意欠息、违约挪用他人资金等行为,这样的后果就是企业信用越来越低,失信的成本远远大于企业失信的收益。我国现有的失信惩罚机制,主要限于法律制裁,惩罚手段较为单一,并且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对失信行为的事前防范措施不够具体。结果导致实践中常常出现守约者未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得到应有的制裁,许多人和企业还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造成整个社会的信用氛围难以形成。
第三,信用服务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不足的现象。一方面,信用服务行业的社会需求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开透明的社会信用氛围,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不均衡的发展水平、信用意识和信用风险观念的缺乏,导致对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产品的社会认知度不高,企业参与意识不强,甚至出现很多企业不愿提供真实信息或以种种原因虚构信息等现象。另一方面,就信用服务的供给来说,我国当前已有的征信公司、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虽然能够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和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信用产品,但是这些机构普遍都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且整体水平不高的特点,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并不科学完整,无法科学合理的评估导企业的信用状况。由于信用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全国性的市场,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使得信用评价的结果缺乏权威性。目前国内还缺少有实力能提供高质量、权威性信用产品的机构或企业。
三、马克思信用理论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启示
(一)从马克思关于信用的界定来看
信用是以借贷双方的信任为前提的,其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形成信用关系的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要形成充分信任的信用关系,必须尽可能的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因此,开发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存贷款的信用管理,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基础。应设立国家统筹管理的信用管理机构,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做出统一规划,并联合主要信息资源占有部门,进行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增加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把工商、税务、质检、海关、交通、银行、证券、保险、公安、法院、环保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全部集中起来,录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同时,要成立信用行业协会,制定全行业统一的信用规范、信用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引入民间资本及外资进入信用服务行业,特别是国际上著名的信用公司投资入股,提高整个行业的信用评估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全行业的良性发展,为中小企业形成高质量高标准的信用评估报告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
(二)从信用制度的起源来看
信用的发展是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不断发展,在交换过程中出现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购销、赊销的经济行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的信用水平对于信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经贸委提出要建立健全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政策扶持的形式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信贷信用度。除通过媒体宣传和法规的强制性约束影响外,对中小企业而言,应逐步提高自身的信用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针对影响其信用程度的应收应付账款等突出问题,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并采用科学手段加强内部管理;另外,还要加强信用科技的研究和教育,尽快提高我国信用管理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队伍。
(三)从信用的作用来看
信用具有加速利润平均化、节约流通费用等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制度也是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组织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必须有所作为,使得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建设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首先,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对信用服务行业包括信用担保行业的管理,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机构的备案和数据申报制度,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信用服务行业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其次,要加强服务,建立信用信息监管和失信奖惩制度。对不讲信用、造假售假、欺诈行骗、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要组织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曝光和处罚,通过公示信用严重缺失者黑名单,提高失信者的经济成本,从而有效遏制信用危机的继续发展和蔓延。另外,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例如长期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可以享有获取低息贷款的优先权等。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或部门规章,包括失信惩罚体系,并严格执行,加强执法力度。同时有关信用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尽快颁布实施,从而对企业信息数据的使用进行规范,对信息采集使用的范围加以明确,区别对待可公开的和秘密的信息,还要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对信息公开的方式和内容以及信息使用的权利与义务。(作者单位:1.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消费奢侈品。这样的消费观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崇俭黜奢”的消费伦理观。应该如何看待奢侈品消费呢?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的观点、凯恩斯的观点和西方经济学模型来研究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 经济增长 正效应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奢侈品消费的行列。根据环球退税公司最近公布的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商品总额达6.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1.3亿元人民币),蝉联“法国购物王”的称号。报告说,法国是外国游客在欧洲购物的首选之地,超过意大利、英国和德国。中国游客所购三分之一海外商品购自法国。因受中国游客的追捧,LV、纪梵希、迪奥、巴黎世家和香奈儿等奢侈品牌受益颇多。另据高盛的调查报告,中国在2015年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这样崇尚奢侈品消费行为跟中国传统的“崇俭黜奢”消费伦理观念是相悖的。储蓄、节俭一向被认为能够促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而奢侈通常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炫富、攀比联系在一起。如何来看待奢侈品的消费呢?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增长是否有正效应呢?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奢侈品的定义和特征
奢侈一词来源于拉丁词Luxus,原意是“极强的繁殖力”,后来演变为“浪费、无节制、甚至指放荡”。在经济学中,奢侈品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之为非生活必需品。跟奢侈品相对应的概念是生活必需品。
奢侈品的一个特征是价格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消费,瑞典的DUXIANA床垫,因其手工制作、限量生产成为床垫中奢侈品的第一品牌。法国珍藏版的铂金包正因为产量稀少而成为女人们追捧的对象。奢侈品的价值和价格严重背离,价格弹性大于1,价格的细微变动就会引起需求的大幅变动。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时更看重的是奢侈品背后所赋予的一些功能。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炫耀性。当社会财富迅速增加时,新贵和新贵的家属们热衷于享受奢侈行为,并且通过这种行为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在商业社会里,要想表现财力并借此获得或维持好名声,炫耀性的奢侈品消费是主要途径和手段之一。炫耀性是奢侈品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二是看重奢侈品附加的社会地位、阶层的功能。三是通过购买奢侈品,来获得一定阶层的认可,维系和创造个人的关系网络。凡勃伦(1964)认为:“要获得尊荣并保持尊荣,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还是不够的。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提出证明,因为尊荣只有通过这样的证明得来。财富有了证明以后,不但可以深深打动别人,使人感觉到这位财富所有人的重要地位,使人一直保持这种活跃的印象而不磨灭,而且可以使这位所有人建立起并保持一种自鸣得意的心情,在这一点上其作用也是不小的”。
综合来讲,奢侈品的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但是因其背后所赋予的一些功能,还是成为富人们消费的选择。
奢侈品消费的经济增长正效应解析
(一)马克思的分析
马克思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中有两个基本原理:一是,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用于再生产消费的商品;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用于个人消费的商品。二是,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每个部类的产品的价值都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在传统的简单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马克思又把消费资料分为必要消费资料和奢侈品两个分部类。必要消费资料,是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都要消费的消费资料。而奢侈消费资料“只进入资本家阶级的消费,所以,只能和花费的剩余价值交换,而剩余价值是绝对到不了工人手中的”。
马克思对社会大生产中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对工人就业产生影响。“年产品中的奢侈品部分越是增大,从而奢侈品生产中吸收的劳动力的数量越是增加,预付在(Ⅱb)v上的可变资本要再转化为可以重新作为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来执行职能的货币资本,因而在Ⅱb中就业的那部分工人阶级要生存和再生产,……也就越是要取决于资本家阶级的挥霍,越是取决于他们的剩余价值的很大一部分转化为奢侈品”。即,马克思认为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对工人就业产生正影响,对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
另外,马克思并不认为奢侈品的消费只是局限于富人,穷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也会购买和消费奢侈品。他在书中提到“在繁荣时期,……不仅是必要生活资料的消费增加了,工人阶级(他们的全部后备军现在都积极参加进来)也暂时参加了他们通常买不起的各种奢侈品的消费”。即马克思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穷人收入增加,会扩大对奢侈品的消费,于是以前的奢侈品成为当前的必需品。新的奢侈品又会被生产出来,成为富人们追逐的对象,与普通阶层的消费拉开层次。
(二)凯恩斯的分析
凯恩斯对消费的看法深受英国经济学家曼德维尔的影响,后者指出:节俭对个人而言是美德,对社会却是罪恶。节俭带来的是失业的增加,商业衰落和经济崩溃。相反,奢侈对个人而言可能是劣行,对社会则可能是好事。因为奢侈增加需求,刺激发明、投机和钻营,促进社会的繁荣。
凯恩斯受此观点的影响,形成了有效需求理论,对奢侈品消费提出自己的见解。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经济中的有效需求由投资和消费构成,投资和消费都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不可避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现象。失业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的作用,即在一般情况下,平均说来,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样多。也就是说,受制于该规律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穷人的消费能力有限,富人因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的影响,消费会越来越少。
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这些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挖出来,那么,失业问题就不会存在,而且,在此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由于受到古典学派经济学的熏陶太深而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 。“我们崇尚现实,把我们自己教育成为如此接近于谨慎的私人理财家,以致我们在为后代建造住房时,要仔细考虑这样做对后代所添增的‘财务’负担,从而,我们就没有像埃及和中世纪那样简便的避免失业问题的办法” 。可以看出,在凯恩斯看来,即使是挖坑填坑这样的毫无意义的活动对经济增长也是有利的。
由上述凯恩斯的思想可知: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如果能够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那么奢侈品的消费对经济就是有正效应的。奢侈品因为其价格因素,自然淘汰了一般的平民,使用者大多数都是经济收入很高的人群。在中国主要是十大阶层中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这四大阶层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奢侈品的潜在需求者。对奢侈品的消费主要是增加了富人的有效需求,增加了就业量,从而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
(三)西方经济学相关模型解析
如前所述,奢侈品是价格弹性大于1的商品,需求对价格的提高较敏感,价格的小幅度变化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度变化。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奢侈品),由于价格弹性大于1,厂商降低价格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奢侈品由于其特性,商家并不能轻易采取降低价格、扩大销售额、最大化利润的销售策略,即奢侈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不以获得最大化利润为其终极目标。如时尚品牌Dolce & Gabbana最近推出的11款限量女士包袋,虽然每只赚的钱很多,利润较高,但是为了维持品牌形象,让购买者产生“炫耀”、与众不同的心理,则只能通过“限量”的方式来维持奢侈品独一无二、不是人人拥有的特性。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一个经济学模型来阐释。
奢侈品生产厂家,因为是高端品牌的拥有者,享有对自己品牌的定价垄断权,因此对它的定价策略可以采用垄断企业的需求、价格分析模型来解释(见图1)。
奢侈品的产量问题,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厂商必须将产量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处。市场需求曲线D就是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它将厂商得到的每单位产品的价格设定为其产量的一个函数。图1中同时给出了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以及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AC和MC。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在产量Q*时相等。可以找出对应的产量Q*和价格P*。在这一点上,奢侈品品牌拥有者可以获得最大化利润,但是厂商却把价格定在P1处,高于P*的价格。与此相应,只提供Q1的产量,比最大化利润的产量减少了Q1Q*的份额。这主要是由奢侈品商品的特性决定的,厂商需要通过价格的提高来维持奢侈品购买者心中的“炫耀”和“与众不同”的心理。
奢侈品的高定价、低销量对经济发展是否有正效应呢?首先,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不平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奢侈品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奢侈品正是迎合了高收入人群的购买需求。如果奢侈品在定价上没有“歧视”,普通消费者也可以购买,那么不能满足高收入人群的“虚荣炫耀”心理,他们就不会购买奢侈品,奢侈品也将不是“奢侈品”,而是一般消费品。其次,奢侈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收入再分配效应,对国家经济整体发展是有好处的。奢侈品在生产、设计、加工、广告过程中,需要一定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劳动者参与,会为他们提供就业。富人购买奢侈品的过程,是支付自己的金钱和财富、收获“虚荣”的过程,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来看,是财富由富有者手中流出,转向国家、社会的过程,其中具有一定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是具有好处的。但是,在此必须指出,在中国这样缺少自有奢侈品品牌的国家,中国的富人消费国外奢侈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效应要大大降低。再次,奢侈品的更迭,是一个国家技术、生活水平提高的过程。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是相互转化的。从奢侈品和必需品的转化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当往日的奢侈品成为今天的必需品,又有新的奢侈品面世,来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这其中伴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
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对一国经济发展是有正效应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只是从国外进口奢侈品来消费,则该项经济活动对国内经济并没有多少正效应。因此中国应培育自有奢侈品品牌。从现实情况看,中国还属于奢侈品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奢侈品的代加工基地,并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设计理念。而商品的高额利润点正是品牌的设计。长期以来,中国制造都是以“廉价”示人,中国目前的加工制造业可以生产出精良的商品,但绝不是奢侈品。奢侈品的价值包含着文化的传承,即一个品牌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奢侈品品牌都起源于欧洲,如果生产加工离开了欧洲的土地,就意味着文化的断层,失去奢侈品牌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无法获得世界上顶级的收藏家的追捧。由此看来,中国自身奢侈品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民营经济论》是单东教授(单东系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民营经济促进会会长、浙江财经学院教授――编者注)自1989年以来执著地倡导民营化的一系列论文、调查报告的汇编,其中贯串的一根主线就是坚持中国企业制度在产权关系上的民营化改革。
单东教授一直是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多年来固执于为中国的民营经济鼓与呼。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单东教授就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像一个过河卒,始终不渝地坚持民营化的主张,鞭辟入里地阐明民营化的主张,毫不畏惧地捍卫民营化的主张。书中第一、二部分的文章反映了单东教授为民营经济正名的不懈努力。90年代初期主张民营经济是很不容易的,是有一定政治风险的。今天,历史已经证明,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正确的主张,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甚至是常识了。这里也有单东教授的一份功劳。
单东教授不仅大声疾呼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而且进一步跟踪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思考解决之道。如民营企业如何摘去“红帽子”,如何解决融资难问题,如何实现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何抓住全球化的契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如何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保持和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精神,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政治地位,等等。书中第三、四、五、六、七、八部分的文章反映了单东教授对发展民营经济所进行的出谋划策。书中第九部分的文章反映了单东教授对浙江民营经济所进行的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为民营经济鼓与呼的同时,单东教授并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发表议论,更重视为民营经济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依据,书中第十一部分的几篇论文代表了他在这方面的深入思考。
单东教授治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坚持信念,锲而不舍。《民营经济论》的出版,是他多年艰辛探索的辉煌结晶。我深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有今天这样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固然与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但同时也是与有一大批像单东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密切相关的。我衷心祝愿单东教授在今后的研究道路上再接再厉,围绕新形势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问题,取得更大的成就。
运销电子“毒垃圾”既违反1989年通过的联合国《巴塞尔公约》,也触犯中国大陆、香港及加拿大法律,为何加拿大的一些公司仍然孤注一掷暗中进行?个中的原因恐怕有两方面:
一是交易“毒垃圾”有利可图。一些无良商家之所以钟情电子“毒垃圾”,在于其价格便宜。只要改头换面混入市场就可以轻易大赚一笔。“毒垃圾”专盯中国大陆与香港再次验证了马克思那振聋发聩的预言:资本只要“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在利润驱动下,他们胆大妄为,无视国际法律,无视人类健康,做起了“毒垃圾”生意。
二是交易“毒垃圾”有隙可钻。这个隙就是一些国家、地区把关不力不严,有漏洞可钻。俗语说,苍蝇不盯无逢的蛋。加拿大的某些企业竟敢做起向中国推销“垃圾”生意,乃因他们视中国大陆与香港为“垃圾站”。因此,只有坚决关闭这类地下“垃圾站”才能避免预防“毒垃圾”钻进来作虐。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现阶段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因此,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运用基本理论,特别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基础理论
(一)价值
价值,英语是Value,德语是Wert。在不同的语种中,“价值”一词的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都是指有用的用途及积极意义、重要性或人对有用物的估价与评价。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本质。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因此,价值的本质是指价值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
(二)价值观念
人们价值体系不是由价值构成的,而是由价值观念构成的。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之所以有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不仅能“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尺度衡量对象”。其中,人生价值观念是整个价值观念的核心。
二、现状研究
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现状,是整个大学生价值观念研究的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据此,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研究,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政治价值观念上表现为:积极、务实的政治价值取向与政治选择的功利化、政治心态的幼稚和不成熟并存。
(二)在道德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较高的道德认知与弱化的道德践行共存,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着矛盾和困惑。
(三)在职业价值观念表现为:追求发展,崇尚创造的职业价值观念与急功利的求职心理共存。
(四)在婚恋的价值观念上表现为:独立平等的婚恋价值观念与弱化的责任感共存。
(五)在消费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追求时尚、积极消费的价值观念与消费心理不成熟共存。
(六) 在人生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讲求奉献社会与关注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共存。
三、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可以从中发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所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些问题的所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合理化教育。
(一)全球化浪潮使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西方人本主义、生态文化理论、人权理论等思想理论逐渐渗透到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中西方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冲击。当代大学生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可能会在价值观念的选择中迷失自己。部分大学生只顾接受新的价值观,对传统的价值观保持排斥的态度。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潮在当代大学生中盛行,一部分大学生眼里只有金钱,不顾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观念,个人利益至上,导致集体主义观念在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中的缺失。
(二)家庭教育的缺乏导致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缺失
家庭是人最初的生活环境,它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作为人的启蒙老师,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社会,很多家庭中父母都忙于工作,闲暇时也主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发展是不太重视的。一些家长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权钱交易,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功利思想兴起也颇受其影响。
(三)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未能发挥出作用
“应试教育”历来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老师常常把教学和科研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角落。老师们“重成绩,轻德育”的情况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虽然,素质教育中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的口号到最后往往沦为空话。德育教育的不到位也影响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普遍处于17-22岁的心理不成熟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被迷惑。当代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容易滋长自我意识,价值观表现为不稳定性。另外,大学生普遍都处于上学阶段,对于社会和世界的认识尚未形成系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往往会忽视社会实践,光有理论知识,凭自己的感觉行事。
四、策略选择
针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所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冷静的分析评判,从而探索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合理化对策。
(1)优化价值观教育的环境,为价值观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努力探索价值观教育的新形式。
(3)拓展价值观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
(4)突出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巩固、深化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成果。
【参考资料】
全国总工会2005年对10省20市万名职工的调查报告显示,与上一次调查所得数据相比,劳动的收入与资本的收入相比,不仅处于相对贫困化过程中,而且处于绝对贫困化过程中。前者意味着劳动总收入占国民收入总值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后者意味着生活于贫困水平以下的劳动者的数量占贫困人口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假如我们不仅关注统计数据而且关注劳动力所有者和资产所有者在以往三十年内各自获得的幸福感,那么,统计意义上劳动者相对贫困化将使劳动者因绝对贫困化所减少的幸福感进一步减少。
归根结底,难道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是要让更多的社会成员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吗?难道任何试图维持自己的道德合法性的政府还可能为自己规定其它的什么职能吗?
实证地看,我们可将过去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在1977年至1994年期间,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执政党在很大程度上仍保持着它以往的身份和身份感,尽管政府职能在那一期间正经历着关键性的转型。在1995年至2007年期间,政府和执政党在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里的真实身份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化,可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与此相应的身份感的转化。
政府仍然自认是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并且在这一身份幻觉的主导下,它不愿将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身份让渡出去,例如,让渡给工会、农会、或其它政党,它甚至不喜欢任何来自政府之外和执政党之外的批评,因为它们没有“资格”代表劳动者的利益――难道梁漱溟有资格批评忽略了农民利益吗?
以这样的身份和这样的身份幻觉,怎么可能不发生经济政策(例如近年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立法(例如最近的“劳动合同法”)的人格分裂症呢?在这样严重的人格分裂症的影响下,我们的经济怎么可能顺利发展呢?事实上,在中国社会的目前发展阶段,政府和它的执政党应当清醒地知道,它不应继续代表劳动者的利益,正如它不应代表资产者的利益一样。你要搞“市场经济”吗?那就必须放弃你的身份幻觉,否则你的市场经济会走向混乱和失败。
近年来,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迎来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一种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知识、、反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土壤中应运而生。这对于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是一种学习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敲响了警钟。因为它并不单单是一种文化发展所呈现出的新思潮,在更大的意义上,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其现代化的问题反思和教训总结,体现了西方社会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商业化迅猛扩张所带来的负面结果的怀疑和忧虑。因而,在我们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时候,要慎重对待西方现代化模式,取精去粕,避免重蹈覆辙。
一、研究背景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
关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里的“后”并不是指一种单纯的时间序列关系,它的出现也不意味着现代主义或者说是现代性在今天已经消亡,已不再统治我们的生活。诚如科布教授所说,“现代性仍旧统治着我们的公共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人们,开始了对他们崇拜已久的现代性的否定、批判和超越。这里的否定,并不是否定现代性的存在,而是否定它的绝对统治,即在肯定和接受现代化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文明双向进步的同时。渴望摆脱的是现代化带给我们的负担及一系列恶劣的后果。于是,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二)关于后现代主义学者们的观点
在本质上,关于后现代主义到底是什么,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分析视角。哈贝马斯认为,各式各样的后现论都是对现代性提出的某种形式的批判。他同样谴责现代性压迫性和破坏性的一面。不同的是,哈贝马斯视现代性是一项方案而非历史时期。这项方案还没有完成,但是能够并且将会完成。与之不同的是,以利奥塔和福柯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者则认为现代性的动力已经完全衰竭,应代之以新的方案,那就是后现代主义。
同时,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利奥塔和哈维有着类似的观点,他们都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连续的,处于同一个运动体系和过程中。其中,利奥塔认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新的历史纪元,而是存在于现代主义中的循环的历史阶段。哈维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共存于这个世界上,是同一个资本主义深层运动过程的反映。
不同于利奥塔和哈维的认识,瑞泽尔认为,我们应该把后现代主义看做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是利奥塔所认为的分析方式。所以,我们如何对待后现代主义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相信这种意识形态。
齐格蒙特·鲍曼则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这与现代性呈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它是对现代性所蕴含的局限和弱点的重新审视和估价。
与上述几位学者相比,布希亚则完全跳出以往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领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和理解后现代主义的全新视角,那就是以“消费社会”的概念来概括后现代社会的特征和问题。
可见,关于后现代主义,学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现在,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而我们的现代化更是与西方的现代化密不可分,因而,对于后现代主义所反映出的西方现代模式的分析与探讨就更显重要。故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试图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各种现存社会现象所体现出的西方现代主义的弊端,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应对现代化危机的道路,以加快实现我国社会的永续健康发展。
二、中国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现代主义弊端
(一)“剩女”现象背后的功利主义和价值观异化
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公布的《2009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城市中有41.2%的女性和8.1%的男性担心自己找不到配偶。《2012-2013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也显示,当前中国18岁以上非婚人口已达2.49亿。而男女交往方面也越来越现实,仅14%的男性会主动将工资卡交给女方,52%女性认为房子仍是结婚必需品。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同年龄段中女性有582万处于非婚状态,择偶缺口达到613.9万。可见,当前“剩女”在我国不再是一个个体现象,而已成为一个群体现象,反映出很多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功利主义所带来的情感缺失问题。当前我国处于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物质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女性日趋理性化和工具化。女性在择偶的时候,情感这个过去被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已被“房子”和“车子”逐渐取代。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个有钱人”的价值取向。随着女性群体越来越务实,婚姻的属性更多地被寄予为一种改变命运,富足生活的砝码。所以,当婚姻的砝码不能达标的时候,更多的女性选择了单身,以避免“徒劳无获”。
其次,是现代西方女权主义的侵入所带来的影响。男女平等是女权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这些都使得女性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使得她们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和家庭观念产生怀疑,颠覆甚至是重构。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争取与男性平等甚至是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女性选择了放弃婚姻和家庭。此外,随着社会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婚外情、、试婚、、同性恋等渐渐出现,也使得传统婚恋观及婚姻价值伦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古国,如果这种“不婚”和“剩”持续发展,那我们的代际要怎么传承?我们的文明要如何延续?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员,我们可以自我发展,但却不可太过自私。
(二)科技发展背后的科技异化
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转折时期,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那么,如何使科技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就成为当前中国现代化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科技本身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出现将我们的社会推向了一个更高阶段的文明。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技在带给我们物质殷实、交通便利,使我们各种欲望得到空前满足,生存发展空间得到空前拓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自身和自然界带来了众多的损害和威胁。诚如马克思所说,科技的过度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科技异化。举几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出现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拓宽了我们的生存空间,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大量应用于汽车产业,汽车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成本降低,汽车不再作为一种奢侈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汽车,于是城市的交通开始拥堵,城市的环境污染也愈发严重。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是为了方便和改善我们的生活,却异化为损害和控制我们生活和自然良性发展的帮凶。同时在这种异化的状态下,科技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反而成为了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使人服从其指令、控制人和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诚如有人所说,科技使“上帝死了,人活着”,但同样也是科技,使“人死了,机器活着”。
三、中国应如何应对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危机
对于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危机。笔者认为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做好持久的准备,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能够渴望在一朝一夕解决这些已经在我国存在多时的问题。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只能是尽量改变我们的行为,减弱这些问题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F24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客观地论述了资本积累对农业人口造成的影响:“在工业国的英格兰,工业后备军是从农村得到补充,而在农业国的爱尔兰,工业后备军则是从城市、从被驱逐的农业工人的避难所得到补充。在英格兰,过剩的农业工人变成工厂工人;而在爱尔兰,被驱逐到城市里的农业工人,虽然对城市的工资形成压力,但仍然是农业工人,并不断地送回农村去找活干。”由此可见,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速度和方向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以较快的速度、较大的规模向城镇化、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是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是推动非农产业、城镇化发展的必要劳动力生产要素。同时,在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部分。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的比例为58.4%,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时间较长,但专业技能较欠缺。因此,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存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异质性分析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受教育程度更高
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而第一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8年。新生代农民工中文化程度为“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分别达到9%和6.4%,远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中相应比例的2.1%和1.4%(如表1)。教育与培训具有某种相互替代的关系,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接受职业培训越容易,从而培训成本越低。据2009年农民工抽样调查报告显示,高中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分别为54.8%和62.5%,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接受过培训的占48%,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35.5%,文盲半文盲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26.3%。新生代农民工的较高教育水平决定了其参加培训的热情更高。表1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为30.4%,而第一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仅为26.5%。
(二)学习力更强
学习力是指个体吸收知识、运用知识最终改造自我,创新工作并改变生身生存状态的能力。学习力主要由目标要素、经验要素、意志力要素和成就要素构成,各要素的质量及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个体学习力的强弱。戴烽2009年对北京、济南、南昌、太原和长治六城市的农民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民工培训中,新生代农民工学习目标性(均值为2.84)高于第一代农民工目标性(均值为2.81);当在培训中遇到困难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忍耐力和意志力(均值为5.22)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均值为5.14);学习力的经验要素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获得更多的培训经历和职业证书,学习力的成就要素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培训的成就感更强。
(三)外出就业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成长的经济背景决定了其就业需要层次由基本的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作谋求发展的路径,比较看重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对于职业发展目标,有25.8%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掌握专业技术,有一技傍身”,还有26.3%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当老板”。新生代农民工不希望自己像父辈一样只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力者或只拥有简单的技能,他们希望自己能成长为技术工人或技术人员,也希望时机成熟时,自己能做老板,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发展的定位由亦工亦农向非农就业转变,更倾向于选择比较体面和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因此,其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相关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
(四)对职业身份的认同已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新生代农民工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城务工,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甚至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对土地的情结弱化,很少或从来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也就不具备基本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经验,其思维方式、消费方式、行为方式等已渐趋城市化。据相关调查显示,关于“未来发展的打算”,只有1.4%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家乡务农”(见表2)。
当高等教育社会化以后,汉语言文学由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开设,变为现在其他类型学校以一个新专业开设后,我们就必须大胆改革培养使用性人才,以求在同等高校中有较高的声誉,为学生就业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专业使用性改革提出来。探索创新最多的是开设汉语言专业相对较晚的普通理工院校,既不能照部就搬的按照以往的办学模式为依据,也不能按照理工科办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条件出发,以市场就业形式为导向,培养使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着重人才培养时,不仅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更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汉语言文学专业使用性改革的根据
专业改革关联到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良、教学内容的改设、实践课程的建构、教师扮演角色的转换和水平的提升等。
2.1 马克思实践理论观为使用性改革奠定了改革的基础。
“实践是社会生活在本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真知。”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中学习,可以有效地发挥他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我们是主导者,我们要把握、领悟并借以发现自身的可能性。”
2.2 新教学体系为教学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科知识论是传统的的学科理论学习指导思想,其隐藏意义是:所有学科知识都是有使用价值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实际操作应用,所有的知识是传授要先行,知识有科学性、完整性,实践课是检验理论课学生学为所用的一个重要的检验。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就业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按照学生的思维及学习课程的需要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
英国科学家、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的知识有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文字或符号来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因而也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和个体性。这种新的知识观点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理论基础,这使我们重新对学生实践教学做出新的量化考核及其评价办法。没有个体缄默知识的参加,没有实践及其操作,学生难以把书本知识消化吸收理解学位所用的真谛。
3 在科学理念指导下促使专业使用性的改革
检验一个专业的改革是否成功不是进行本专业的修补,假如这个专业还有其很强的使用性,那就应该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对该专业进行大胆的改革,并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重新定位,根据市场所需对学生培养方案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做出全面的部署。
3.1 结合专业、办学理念、就业形势三方,明确专业定位,重造人才培养方案
在本专业教学规律为基础上科学建构课程设置体系:以能力培养设置类型课程为核心,并使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形成“基础+指导实践课+独立实践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在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上,适当减少学时,增加使用性的专业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安排实践教学过程,同时还要比较集中的还设置独立实践课程。
基础课以外,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调整为三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由于各知识面的的差异,实践教学也根据其需要有不同的设置:没有实践环节的课程、有实践环节的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课程。这样不仅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
3.2 教学改革,教师“先行”
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是传统知识的改变,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第一,教师务必认识到专业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第二,教学部门应采师生共同参与培训的方式,学生到企业参与培训的同时,有相应的老师带队实习,这样以来,老师就能更加了解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有所侧重。也能弥补老师包括学生理论学习后使用性能力弱、与社会有隔阂的现状。
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表述为:合理得体的言说和写作能力、自如灵动的沟通与策划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展开,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精髓理论的学习,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重点培养专业特长,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课堂上用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讲课前首先让学生预习,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性性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校外资源或者企业实践模式,让学生自行设计整个实践过程,并且学会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知识转化的问题:如选题不当问题不能深层次的显现、提纲过于死板、问卷题目混乱、调查无人参与或没有真实性、整理材料时缺乏无从下手、不会使用办公工具、调查报告中使用数据不当、材料布局不合理、表达形式枯燥,去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所用的不仅仅是调查报告的写作知识。独立实践环节课程,学生分散在各实习岗位上近距离了解实习单位的工作流程,边学边用,真正起到了学位所用。
在教学手段上,给学生开列专业和非专业的参考阅读篇目,引导、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各种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紧密联系专业的社团,如文学社、话剧社、影评社等,创办自己的刊物、论坛和活动阵地,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延伸专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