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8: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马克思调查报告

篇1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调查报告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应使用真名,如为团体作者的执笔人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处。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调查报告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宋体 小四号

b)摘要正文;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

c)关键词;关键词为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具有检索价值。一般为3~6个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为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核心内容,是对调查过程的详细表述,不少于4000字(不含调查基本情况部分)。根据所调查基本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查报告内容分为调查基本情况介绍、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分析、思考建议、结语四部分,包括介绍调查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调查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调查报告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调查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调查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调查报告的附录中。

二、撰写调查报告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调查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报告提纲

拟订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拟订调查方式

一般可选择:问卷式,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若是问问卷式则要设计调查问卷

4.起草

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调查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5.修改、定稿

报告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细则:

1.书写

调查报告要用学校规定的稿纸单面书写(必须用黑或兰黑墨水)或用计算机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稿纸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接长截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纸。版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

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调查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调查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称。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调查报告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调查报告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调查报告的全部标题层次应统一、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7.注释

调查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表明,字体用五号字。

9.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续写,续写时表题可省略,但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10.插图

文中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6幅以内,用计算机绘制;若为照片,应提供清晰的黑白照片,比例一般以1:1为宜。插图一律插入正文的相应位置,并著名图号、图题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序和图题一般用五号字。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置于正文末,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的先后,从小到大排序,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圆括号括起,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要求各项内容齐全。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中国人和外国人名一律采用姓名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用缩写,并省略“.”。

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期刊: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 示例: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19年,第67页。

12.附件

附件内容包括一些过于复杂、专业性的内容,通常将调查问卷、抽样名单、地址表、地图、统计检验计算结果、表格、制图等作为附件内容,每一内容均需编号,以便查寻。

13.字体与字号

题目:黑体 三号 居中 作者名字:宋体 四号 居中

篇2

[15]卫斯.尼雅遗址农业考古探秘――精绝国农业考古资料搜括记述[J/OL].中国经济史论坛,http:///jjyj/trgj/hyjl.htm,2006-1-2.

[16]张蕾蕾.北宋时期西域诸国与宋贡赐活动考述[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2).

[17]陈征平.明清时期云南纺织业发展的形式及特点[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3(2).

[18]杨富学.回鹘文文献与高昌回鹘经济史构建[J].史学史研究,2007(4).

[19]章立明.滇南苗族葬礼中的麻文化[R]//中老泰越苗族/蒙人服饰制作传统技艺传承国际研习班田野调查报告,2000.

[2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1]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坎迪达・马奇,等.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指南[M].社会性别意识资源小组,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A STUDY TO THE WOMEN WEAVE LABOR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ANCIENT CHINA

篇3

一、重温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信用的界定

马克思信用理论是在研究了19世纪英国信用制度的历史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他在分析生息资本在贷出者和借入人之间的运动时,给信用下了一个经典定义:“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按照马克思的意思,信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价值运动表现,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产品分配形式。马克思还强调,借贷双方的信任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的;贷出资本到期要按时偿还;在还贷款的时候要有报酬。一旦信任关系被某一方破坏,那么就不存在信用了,同时破坏信用关系的一方也需要付出代价,这就是条件。

(二)信用制度的起源

马克思说,“信用制度是作为高利贷资本的反作用而发展起来”。在一些生产资料分散的地方,货币财富往往能够被高利贷资本集中起来。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财富和劳动力能够通过转化货币职能的方式得到提供,而这也为资本的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发展的商品交换关系,货币逐渐发展到拥有了作为一般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购销、赊销的经济行为也开始在交换过程中出现,这也是信用的发展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信用制度按其本性是永远不能脱离货币这个基础的。”毋庸讳言,随着少数私人资本家越来越集中生产资料,信用制度就演变成一种“资本本身扬弃的运动形式” 。当然,伴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再生产要求扩大,资本运动要求扩大运动范围,于是,原有信用制度的私人性质必然会发生转变,转换为适应社会再生产的性质。

(三)资本主义生产中信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信用制度推动利润率的平均化,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建立的基础就是利润率平均化的运动。资本自由转移因为信用制度的出现成为了可能,同时信用制度也能够促进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平均化,使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有了平均利润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市场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在马克思的观点中,起着转移资本的杠杆作用和利润率均衡作用的永远只有信用。

2、信用制度的建立,可以节省各种流通费用,加快再生产过程。(1)货币本身就是一种主要流通费用,通过信用制度,以下三个方面能够帮助节约货币:“a、相当大一部分交易不用货币;b、加速流通手段的流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又可以加速商品形态变化的速度;c、纸币替代金币。”(2)信用加快了流通或商品形态以及资本形态各个阶段的变化,也加快了整个生产过程,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减少了准备金。(3)通货的流通量和速度可以通过信用来调节。可以用较高的信用代替现实的货币,从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减少,产生“信用作为媒介提高通货的速度”。

3、信用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股份制的出现与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用制度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它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从财税、信贷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经营环境,所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明显,但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十分严重在融资难和担保难等困境,这也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从而导致了企业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系统,导致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建设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除人民银行组建的企业、个人征信系统以外,许多部门从自身需求出发,自己制定标准、对中小企业搞信用评价,例如各家商业银行评估企业的信贷信用、工商部门评估企业的合同信用、税务部门评估企业纳税信用、质检部门评价企业的产品质量等,这些部门的评估仅仅只是针对企业的某一个方面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且各自评估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导致无法统一信用评价标准,加上部门之间信用信息流动性差、整合难度大,很难完整、全面地反映某个企业信用的整体水平。正是由于没有形成统一共享的信息平台、评价标准和具有普遍社会影响力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不利于金融机构对放贷的中小企业进行信息获取和整体评价,从而难以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导致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

第二,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和不良记录披露机制。由于当前不够完善的企业信用市场,加之不够明确的相关法律机制,导致企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因为惩罚措施不及时、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其实纵容了许多企业的失信行为,如生产经营活动中屡禁不止的投机取巧、牟取暴利、逃债和恶意欠息、违约挪用他人资金等行为,这样的后果就是企业信用越来越低,失信的成本远远大于企业失信的收益。我国现有的失信惩罚机制,主要限于法律制裁,惩罚手段较为单一,并且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对失信行为的事前防范措施不够具体。结果导致实践中常常出现守约者未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得到应有的制裁,许多人和企业还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造成整个社会的信用氛围难以形成。

第三,信用服务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不足的现象。一方面,信用服务行业的社会需求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开透明的社会信用氛围,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不均衡的发展水平、信用意识和信用风险观念的缺乏,导致对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产品的社会认知度不高,企业参与意识不强,甚至出现很多企业不愿提供真实信息或以种种原因虚构信息等现象。另一方面,就信用服务的供给来说,我国当前已有的征信公司、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虽然能够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和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信用产品,但是这些机构普遍都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且整体水平不高的特点,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并不科学完整,无法科学合理的评估导企业的信用状况。由于信用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全国性的市场,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使得信用评价的结果缺乏权威性。目前国内还缺少有实力能提供高质量、权威性信用产品的机构或企业。

三、马克思信用理论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启示

(一)从马克思关于信用的界定来看

信用是以借贷双方的信任为前提的,其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形成信用关系的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要形成充分信任的信用关系,必须尽可能的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因此,开发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存贷款的信用管理,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基础。应设立国家统筹管理的信用管理机构,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做出统一规划,并联合主要信息资源占有部门,进行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增加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把工商、税务、质检、海关、交通、银行、证券、保险、公安、法院、环保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全部集中起来,录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同时,要成立信用行业协会,制定全行业统一的信用规范、信用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引入民间资本及外资进入信用服务行业,特别是国际上著名的信用公司投资入股,提高整个行业的信用评估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全行业的良性发展,为中小企业形成高质量高标准的信用评估报告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

(二)从信用制度的起源来看

信用的发展是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不断发展,在交换过程中出现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购销、赊销的经济行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的信用水平对于信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经贸委提出要建立健全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政策扶持的形式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信贷信用度。除通过媒体宣传和法规的强制性约束影响外,对中小企业而言,应逐步提高自身的信用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针对影响其信用程度的应收应付账款等突出问题,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并采用科学手段加强内部管理;另外,还要加强信用科技的研究和教育,尽快提高我国信用管理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队伍。

(三)从信用的作用来看

信用具有加速利润平均化、节约流通费用等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制度也是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组织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必须有所作为,使得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建设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首先,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对信用服务行业包括信用担保行业的管理,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机构的备案和数据申报制度,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信用服务行业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其次,要加强服务,建立信用信息监管和失信奖惩制度。对不讲信用、造假售假、欺诈行骗、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要组织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曝光和处罚,通过公示信用严重缺失者黑名单,提高失信者的经济成本,从而有效遏制信用危机的继续发展和蔓延。另外,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例如长期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可以享有获取低息贷款的优先权等。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或部门规章,包括失信惩罚体系,并严格执行,加强执法力度。同时有关信用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尽快颁布实施,从而对企业信息数据的使用进行规范,对信息采集使用的范围加以明确,区别对待可公开的和秘密的信息,还要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对信息公开的方式和内容以及信息使用的权利与义务。(作者单位:1.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消费奢侈品。这样的消费观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崇俭黜奢”的消费伦理观。应该如何看待奢侈品消费呢?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的观点、凯恩斯的观点和西方经济学模型来研究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 经济增长 正效应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奢侈品消费的行列。根据环球退税公司最近公布的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商品总额达6.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1.3亿元人民币),蝉联“法国购物王”的称号。报告说,法国是外国游客在欧洲购物的首选之地,超过意大利、英国和德国。中国游客所购三分之一海外商品购自法国。因受中国游客的追捧,LV、纪梵希、迪奥、巴黎世家和香奈儿等奢侈品牌受益颇多。另据高盛的调查报告,中国在2015年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这样崇尚奢侈品消费行为跟中国传统的“崇俭黜奢”消费伦理观念是相悖的。储蓄、节俭一向被认为能够促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而奢侈通常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炫富、攀比联系在一起。如何来看待奢侈品的消费呢?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增长是否有正效应呢?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奢侈品的定义和特征

奢侈一词来源于拉丁词Luxus,原意是“极强的繁殖力”,后来演变为“浪费、无节制、甚至指放荡”。在经济学中,奢侈品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之为非生活必需品。跟奢侈品相对应的概念是生活必需品。

奢侈品的一个特征是价格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消费,瑞典的DUXIANA床垫,因其手工制作、限量生产成为床垫中奢侈品的第一品牌。法国珍藏版的铂金包正因为产量稀少而成为女人们追捧的对象。奢侈品的价值和价格严重背离,价格弹性大于1,价格的细微变动就会引起需求的大幅变动。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时更看重的是奢侈品背后所赋予的一些功能。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炫耀性。当社会财富迅速增加时,新贵和新贵的家属们热衷于享受奢侈行为,并且通过这种行为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在商业社会里,要想表现财力并借此获得或维持好名声,炫耀性的奢侈品消费是主要途径和手段之一。炫耀性是奢侈品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二是看重奢侈品附加的社会地位、阶层的功能。三是通过购买奢侈品,来获得一定阶层的认可,维系和创造个人的关系网络。凡勃伦(1964)认为:“要获得尊荣并保持尊荣,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还是不够的。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提出证明,因为尊荣只有通过这样的证明得来。财富有了证明以后,不但可以深深打动别人,使人感觉到这位财富所有人的重要地位,使人一直保持这种活跃的印象而不磨灭,而且可以使这位所有人建立起并保持一种自鸣得意的心情,在这一点上其作用也是不小的”。

综合来讲,奢侈品的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但是因其背后所赋予的一些功能,还是成为富人们消费的选择。

奢侈品消费的经济增长正效应解析

(一)马克思的分析

马克思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中有两个基本原理:一是,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用于再生产消费的商品;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用于个人消费的商品。二是,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每个部类的产品的价值都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在传统的简单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马克思又把消费资料分为必要消费资料和奢侈品两个分部类。必要消费资料,是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都要消费的消费资料。而奢侈消费资料“只进入资本家阶级的消费,所以,只能和花费的剩余价值交换,而剩余价值是绝对到不了工人手中的”。

马克思对社会大生产中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对工人就业产生影响。“年产品中的奢侈品部分越是增大,从而奢侈品生产中吸收的劳动力的数量越是增加,预付在(Ⅱb)v上的可变资本要再转化为可以重新作为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来执行职能的货币资本,因而在Ⅱb中就业的那部分工人阶级要生存和再生产,……也就越是要取决于资本家阶级的挥霍,越是取决于他们的剩余价值的很大一部分转化为奢侈品”。即,马克思认为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对工人就业产生正影响,对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

另外,马克思并不认为奢侈品的消费只是局限于富人,穷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也会购买和消费奢侈品。他在书中提到“在繁荣时期,……不仅是必要生活资料的消费增加了,工人阶级(他们的全部后备军现在都积极参加进来)也暂时参加了他们通常买不起的各种奢侈品的消费”。即马克思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穷人收入增加,会扩大对奢侈品的消费,于是以前的奢侈品成为当前的必需品。新的奢侈品又会被生产出来,成为富人们追逐的对象,与普通阶层的消费拉开层次。

(二)凯恩斯的分析

凯恩斯对消费的看法深受英国经济学家曼德维尔的影响,后者指出:节俭对个人而言是美德,对社会却是罪恶。节俭带来的是失业的增加,商业衰落和经济崩溃。相反,奢侈对个人而言可能是劣行,对社会则可能是好事。因为奢侈增加需求,刺激发明、投机和钻营,促进社会的繁荣。

凯恩斯受此观点的影响,形成了有效需求理论,对奢侈品消费提出自己的见解。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经济中的有效需求由投资和消费构成,投资和消费都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不可避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现象。失业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的作用,即在一般情况下,平均说来,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样多。也就是说,受制于该规律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穷人的消费能力有限,富人因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的影响,消费会越来越少。

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这些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挖出来,那么,失业问题就不会存在,而且,在此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由于受到古典学派经济学的熏陶太深而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 。“我们崇尚现实,把我们自己教育成为如此接近于谨慎的私人理财家,以致我们在为后代建造住房时,要仔细考虑这样做对后代所添增的‘财务’负担,从而,我们就没有像埃及和中世纪那样简便的避免失业问题的办法” 。可以看出,在凯恩斯看来,即使是挖坑填坑这样的毫无意义的活动对经济增长也是有利的。

由上述凯恩斯的思想可知: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如果能够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那么奢侈品的消费对经济就是有正效应的。奢侈品因为其价格因素,自然淘汰了一般的平民,使用者大多数都是经济收入很高的人群。在中国主要是十大阶层中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这四大阶层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奢侈品的潜在需求者。对奢侈品的消费主要是增加了富人的有效需求,增加了就业量,从而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

(三)西方经济学相关模型解析

如前所述,奢侈品是价格弹性大于1的商品,需求对价格的提高较敏感,价格的小幅度变化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度变化。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奢侈品),由于价格弹性大于1,厂商降低价格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奢侈品由于其特性,商家并不能轻易采取降低价格、扩大销售额、最大化利润的销售策略,即奢侈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不以获得最大化利润为其终极目标。如时尚品牌Dolce & Gabbana最近推出的11款限量女士包袋,虽然每只赚的钱很多,利润较高,但是为了维持品牌形象,让购买者产生“炫耀”、与众不同的心理,则只能通过“限量”的方式来维持奢侈品独一无二、不是人人拥有的特性。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一个经济学模型来阐释。

奢侈品生产厂家,因为是高端品牌的拥有者,享有对自己品牌的定价垄断权,因此对它的定价策略可以采用垄断企业的需求、价格分析模型来解释(见图1)。

奢侈品的产量问题,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厂商必须将产量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处。市场需求曲线D就是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它将厂商得到的每单位产品的价格设定为其产量的一个函数。图1中同时给出了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以及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AC和MC。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在产量Q*时相等。可以找出对应的产量Q*和价格P*。在这一点上,奢侈品品牌拥有者可以获得最大化利润,但是厂商却把价格定在P1处,高于P*的价格。与此相应,只提供Q1的产量,比最大化利润的产量减少了Q1Q*的份额。这主要是由奢侈品商品的特性决定的,厂商需要通过价格的提高来维持奢侈品购买者心中的“炫耀”和“与众不同”的心理。

奢侈品的高定价、低销量对经济发展是否有正效应呢?首先,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不平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奢侈品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奢侈品正是迎合了高收入人群的购买需求。如果奢侈品在定价上没有“歧视”,普通消费者也可以购买,那么不能满足高收入人群的“虚荣炫耀”心理,他们就不会购买奢侈品,奢侈品也将不是“奢侈品”,而是一般消费品。其次,奢侈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收入再分配效应,对国家经济整体发展是有好处的。奢侈品在生产、设计、加工、广告过程中,需要一定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劳动者参与,会为他们提供就业。富人购买奢侈品的过程,是支付自己的金钱和财富、收获“虚荣”的过程,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来看,是财富由富有者手中流出,转向国家、社会的过程,其中具有一定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是具有好处的。但是,在此必须指出,在中国这样缺少自有奢侈品品牌的国家,中国的富人消费国外奢侈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效应要大大降低。再次,奢侈品的更迭,是一个国家技术、生活水平提高的过程。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是相互转化的。从奢侈品和必需品的转化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当往日的奢侈品成为今天的必需品,又有新的奢侈品面世,来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这其中伴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

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对一国经济发展是有正效应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只是从国外进口奢侈品来消费,则该项经济活动对国内经济并没有多少正效应。因此中国应培育自有奢侈品品牌。从现实情况看,中国还属于奢侈品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奢侈品的代加工基地,并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设计理念。而商品的高额利润点正是品牌的设计。长期以来,中国制造都是以“廉价”示人,中国目前的加工制造业可以生产出精良的商品,但绝不是奢侈品。奢侈品的价值包含着文化的传承,即一个品牌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奢侈品品牌都起源于欧洲,如果生产加工离开了欧洲的土地,就意味着文化的断层,失去奢侈品牌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无法获得世界上顶级的收藏家的追捧。由此看来,中国自身奢侈品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