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8: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茶具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茶具设计论文

篇1

客家擂茶茶具与现代茶具的比较、分析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的观念,他说“:……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在指导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茶具作为一种媒介,其本身中所隐含的饮茶方式以及文化关系已经在其外在形式中传达给使用者。随着人们饮茶的方式的多样化,出现了为了迎合人们需求的不同形式的茶具。如茶杯、内胆同心的同心杯等。虽然“擂茶”的制作繁琐,但能在擂制的过程中带给人益处,比如在连续研磨15分钟后,常会在擂的过程中出一身汗,能给人运动的效果。材质、纹理是产品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材质、纹理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擂茶”使用的擂钵是土陶材质,与现在市场上制作精美、带给人优雅感觉的陶瓷、紫砂、玻璃、金属、竹编等茶具不同,它所传达给人远古、质朴的感觉,并且擂钵的内壁的放射状的小牙不仅具有研磨的功能性,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而现代茶具表面的纹形、自然形、书画形纹理只具有装饰性。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现代陶瓷、紫砂、玻璃、金属、竹编等茶具代表的是一种文人文化,是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情绪等因素的一种茶文化。而“擂茶”作为茶文化一部分,体现着独特的平民文化。客家人食“擂茶”特色之处在于他们见到有人在食“擂茶”便会主动加入,主人热情招待客人,并不断添加“擂茶”,宾主之间无拘无束,气氛融洽。客家人好客的同时,还善于答礼。各家各户之间礼尚往来,亲密无间。他们极文明,凡被接受帮忙的,或被祝贺的,户主总要寻找一个适当的机会,邀请有关人员到家里来,请他们喝茶,作为一种答礼。因此,形成了特有的客家答礼茶文化。喜庆答礼则是通过客家特有的“擂茶”形式来表达。[1]因此“,擂茶三宝”器具是认识客家文化的符号,是这种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设计构思

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客家“擂茶”茶具已不单纯的是为了解渴制作茶的器具,更多是成为了赋予了更多含义的现代商品。对其进行的探究,也使我形成了一些设计构想。早先时候“擂茶”是一般庶民每天生活的主餐,又是他们生津止渴的一种饮料;在台湾北埔擂茶店不仅将擂茶作为招待顾客的茶品,也是一种休闲、体验文化的意象形态。因此,在餐厅、家庭等不同语境中将“擂茶”作为展示文化的活动并作为商品出售,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传播价值。作为客家摇篮的赣州,对挖掘客家文化的重视,出现了一些以客家美食为特色的餐厅。在这种语境中,擂茶茶具设计从整体性角度切入,提取擂钵中土陶材质、小牙这两个元素对茶壶的壶盖、把手部分进行设计运用,并且运用到茶碗的外表面,这样在把握中不仅有防滑的作用,还有装饰功能。

篇2

本夹具是用来钻两个22mm的小头孔,零件图中大小孔的中心距有公差要求,因此这两个小头孔的中心距也有一定的公差要求.另外,此中心线为三个侧平面的设计基准,有一定的垂直公差要求.但此工序只是粗加工,因此本工序加工时主要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精度则不是主要问题.

(二)夹具设计

1定位基准选择

底面对孔的中心线有一定的垂直度公差要求,因此应以地面为主要定位基准..由于铸件的公差要求较大,利用小头孔的外圆表面作为辅助定位基准时,只有采用自动对中夹具才能同时保证对称的两个零件的大小孔的中心距的公差要求.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现决定采用两把麻花钻同时加工出两个8mm的通孔.

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由于实际加工的经验可知,钻削时的主要切削力为钻头的切削方向,即垂直于第一定位基准面,在两侧只需要采用两个V型块适当夹紧后本夹具即可安全工作.因此,无须再对切削力进行计算.

3\定位误差分析

零件图规定大孔与小孔的中心距为65mm.采用自动对中夹具后,定位误差取决于对中块\螺杆以及滑块的制造误差.同时,对对中块利用调整螺钉进行调整并加装钻套后,钻孔后的误差只有0.08mm.在后续的铣断工序中,利用中间大孔定位,孔壁与定位销的配合间隙为0.05mm.因此加工完成后大孔与小孔的中心距的最大误差为

0.08+0.05=0.130.2mm

所以能满足精度要求.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2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小头孔以及与此孔相通的的锥孔、螺纹孔

篇3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三)课程设置

茶文化的课程设置主要从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考虑,课时的比例应该是1:1.茶文化理论讲解主要从茶的饮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融合以及充分利用茶的自然性,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羌族的特定的品茶方式等对茶艺和茶道的重点介绍。比如:客来敬茶,茶与民俗民风,茶与歌舞及楹联,茶会,茶馆与茶艺馆,茶的传说;茶与水,茶之具,茶的山水情结及旅游,品茶与茶艺,茶与茶艺,茶与文学,书画艺术欣赏等;茶性茶德,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诠释,茶道与饮茶,名家与茶,中日茶道史实比较;茶文化之当代实践,茶文化和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茶文化等。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也是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从容流畅的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旅游管理学生是否能够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内容,因此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到茶艺馆进行参观、学习各种茶叶的冲泡方法和茶艺的表演等技巧。学校还可以联系旅游公司让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顶岗实习,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师资情况及学分计算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个性及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认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信息,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校安排一个茶道方面专业技能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对茶艺的欣赏水平和茶艺表演的展示会感染、带动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该课程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可以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在大二的时候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个学分。

(五)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这部分考核可以从平时的学习状态、课堂展示、学习心得、考勤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另一部分可以根据期末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从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等方向让学生撰写论文或者开展课题研究。为确保论文的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简要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规定完成的论文不能少于五个参考文献。其次是操作考试,这部分的重点放在茶文化讲解和茶道茶艺实际操作的考核上。两种形式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4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三)课程设置

茶文化的课程设置主要从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考虑,课时的比例应该是1:1.茶文化理论讲解主要从茶的饮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融合以及充分利用茶的自然性,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羌族的特定的品茶方式等对茶艺和茶道的重点介绍。比如:客来敬茶,茶与民俗民风,茶与歌舞及楹联,茶会,茶馆与茶艺馆,茶的传说;茶与水,茶之具,茶的山水情结及旅游,品茶与茶艺,茶与茶艺,茶与文学,书画艺术欣赏等;茶性茶德,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诠释,茶道与饮茶,名家与茶,中日茶道史实比较;茶文化之当代实践,茶文化和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茶文化等。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也是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从容流畅的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旅游管理学生是否能够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内容,因此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到茶艺馆进行参观、学习各种茶叶的冲泡方法和茶艺的表演等技巧。学校还可以联系旅游公司让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顶岗实习,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师资情况及学分计算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个性及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认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信息,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校安排一个茶道方面专业技能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对茶艺的欣赏水平和茶艺表演的展示会感染、带动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该课程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可以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在大二的时候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个学分。

(五)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这部分考核可以从平时的学习状态、课堂展示、学习心得、考勤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另一部分可以根据期末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从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等方向让学生撰写论文或者开展课题研究。为确保论文的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简要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规定完成的论文不能少于五个参考文献。其次是操作考试,这部分的重点放在茶文化讲解和茶道茶艺实际操作的考核上。两种形式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5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84-02

客厅是指专门接待客人的地方,在我国往往在建筑上把客厅与起居室的作用混为一体。所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客厅也是居室主要的活动场所。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人的客厅,是兼有接待客人和日常生活起居作用的。客厅是家中最要的公共空间进入家门,客厅更是全家人或聚会时众人的视觉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客厅也表现出了主人的风格喜好,在这里,主人以茶聚友,海阔天空,谈天说地。由于客厅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客厅的设计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如何对客厅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就需要动我们动一番心思了。客厅的空间舒适与否或动线是否流畅,将直接关系到全家人的生活品质与整个家的生活风貌。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如何通过客厅的界面的设计与处理、空间的划分与使用、家具的布置、陈设和照明设计来让人觉得轻松愉快,舒适安逸。

一、空间的设计原理与布置

客厅在现在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都是忙忙碌碌的,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本来就不多,难得休息一下,在家的时候,除去睡觉,80%的时间都是在客厅内度过的。所以客厅应是最为顺畅的,无论是侧边通过式的客厅还是中间横穿的客厅交通线布局,都应确保进入客厅或通过客厅的顺畅。

二、墙地面的设计与处理

1.客厅内的墙面、天花板一般即为建筑围护构件本身。目前的装饰都在此基层上进行,面层常用人造涂料、乳胶漆或者墙纸来遮盖裂缝和暇疵,乳胶漆是近来极受欢迎的装修做法,但要注意很多工业涂料都有或多或少的毒性,施工时要注意通风,施工后也要至少一周以上时间让其挥发后方能入住。 墙纸可印图案,图案变化多端,色泽丰富,且施工方便快捷。墙纸的施工,最主要的关键技术是防霉和处理伸缩性的问题。

2.地面的处理是为了方便行走、美化空间、安放家具等,对其处理时,既要考虑外形的美观,也要考虑安全、舒适、安静及防寒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起居空间宜用木地板或地毯等较为亲切的装修材料,有时也可采用硬质的木地和石材相结合的处理办法组成有各种色彩和图案的区域来限定和美化空间。 虽然,木地和软质地有吸声的功效和柔和、温暖的感觉,对兼有视听功能要求的起居室较为有利,但软质地面不易清洁保养。地板砖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地面装修材料,可伸缩性极大。地板砖价高的有上百元,价低的只有几元一块。为了节约开支,许多工薪阶层不舍得花钱买高档地板砖。事实上,这是一大失误。地板砖是易磨损件,太便宜的地砖不耐磨、不防滑,容易滑倒和磨损。所以在购买地板砖时,最好是选择中档以上的。

3.天花板对房间的温度、声学、照明都有影响,选择时更应注意,如高天花显得冷,低天花显得暖。吊顶是设汁中的难点,它有哪些作用呢?怎样设计才能更加合理呢?首先;吊顶能弥补原建筑结构的不足。如果层高过高,会使房间显得空旷可以用吊顶来降低高度;如层高过低,也可以对吊顶进行处理,利用视觉误差,是房间“变”高。现在人们常常使用两级吊顶,既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又达到了空间高度的展示。再就是有些住宅原建筑房顶的横梁、暖气管道露在外面很不美观,可以通过吊顶遮盖以上不足。是顶面整齐有序而不显杂乱。其次;吊顶可以将很多管线隐藏起来,还可以预留灯具安装部位,能产生点、线光、面光相互辉映的光照效果。起到丰富室内光源层次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吊顶是原来两个相连的空间变得高低不一,从而划分出两个不同的区域。另外吊顶还有增强装饰效果、隔热保温、隔除噪音等作用。

三、家具摆放与处理

客厅是家庭聚会和接待宾客的地方。家具应根据该室的活动和功能性质来布置,在客厅设计中沙发和茶几这两件家具是很重要的,以及相应的,诸如电视、音响、书报、音视资料、饮料及用具等也是必须的设备用品。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到沙发的舒适程度、样式、质量和颜色等各方面因素,还要结合客厅的空间大小来选择沙发的大小;茶几的主要作用是摆放茶具和烟缸等,它的风格应该是和沙发的风格配套的,选择茶几时,应注意它的造型和颜色等因素。茶几上摆放的茶具等物品也是应该和客厅的总体风格相一致。

在摆设上,茶几一般置于中央,沙发则主要有三种的摆放。第一种是“U”式,“U”式布置是客厅较为理想的座位摆设。它既能体现出主座位,又能营造出更为亲切而温馨的交流气氛。 第二种是“L”式,“L”式布置适合在小面积客厅摆设,视听柜的布置,一般在沙发对角处或陈设于沙发的对面。虽然“L”可以充分利用室内空间,但连体沙发的转角处是不宜坐人的,因这个位置坐着的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也缺乏亲切感。第三种是正面式,面对式的摆设使聊天的主人和客人之间易产生自然而亲切的气氛,但对于在客厅设立视听柜的空间来说,又不太适合。因为视听柜及视屏位置一般都在侧向,看电视时,对于主座位也要侧着头,是很不妥当的。所以,目前流行的做法是沙发与电视柜相面对,而不是沙发与沙发面对。其次电视机的放置需要考虑到反光的问题。电视机柜的高度,应以人坐在沙发上平视电视机屏幕中心或低点为宜。

四、客厅灯光的布置

客厅是会客和家人团聚的场所。这就决定了客厅的灯光效果要公共化、多变化。要依照空间的属性不同来配置不同的灯,这样平凡的空间才会因为灯光设置而与众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整个房间需要较为均匀的照度,灯光要营造明净开朗的氛围;如果在看电视或三无知己聊天时整个照度就需要降低,应在局部空间采用必要的照度,形成明暗之别,各个照明器具或不同组合的线路上要设置开关或调光器,用落地灯、台灯、聚光小射灯来局部照明,使之与客厅不同功能相呼应。例如客厅无主灯的设计,室内采用嵌入式灯作为主要光源,光源并不充足,因此需辅以台灯或立灯补充角落的亮度,适当的照度满足人们各种活动时视觉的要求,它不必要太明亮,否则会失去优雅的感觉;也不要去可以追求昏暗、静谧的气氛,这样会使人感觉沉闷、暗淡。

客厅的灯具选择也很讲究,灯具太多显得凌乱,少了又会显得单调,要让大小灯具搭配使用。客厅一般都以一组较亮的光源为中心,在不同的活动区域用轨道灯、壁灯或小射灯创造层次的变化,使整个空间看起来丰富、优雅而不失情趣。总之,客厅的灯光布置是一门学问,不同光源的合理搭配才会使平凡的空间感觉与众不同。

五、客厅陈设设计

室内陈设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还与组织空间、创造美观宜人的环境有关。因此,室内陈设在满足生活、休息等要求的同时,还必须符合形式美的原则.形成一定气氛和意境.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客厅中一些角落远离门窗或家具,光线晦暗,这种角落单调、乏味、毫无生气,常被称为“死角”。改变死角的几种方法有:在角落处设置一个精品台,台上可摆设小工艺品或者是盆栽。甚至可将“死角”做成花池,种些造型独特的植物。如果在经过处理的角落上方加盏射灯,会让角落更富生机。以上做法不仅可以让空间充分发挥个人风格,并达到美化的画龙点睛之效,且适度的将花草搬进家中,无形中就像把大自然搬回家一样,自然将鲜活植物的蓬勃朝气引入客厅中,更让坐在客厅的人,都能感受一种绿化清新的舒畅感。

结束语

总之,起居室的环境布置要因人而异,做到舒适方便、热情亲切、丰富充实,使人有温馨祥和的感受。个性化家居空间设计也是一种使家居空间与不同的人达到一种最为和谐的设计方式,让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与居住空间浑然一体,相息相生。

参考文献

[1] 霍丽娜.张瑞峰 谈客厅设计中的风格与装饰[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12)

[2] 周文明 家居空间设计——客厅空间巧设计[期刊论文]-职业技术(下半月)2007(4)

篇6

 

引言

卢吉?科拉尼(LuigiColani)说:“我的世界是圆的,因为大自然一切都是圆的,地球是圆的,人类胚胎也是圆的,为什么我需要加入一切物体都变成有棱有角的设计世界?我追求伽利略的哲学,我的世界是圆的。”是的,“我的世界是圆的”像一个有着强大吸引力的磁场,吸引着无数为艺术痴狂的人们。我深深的迷失在曲线的世界当中,触摸每一条美丽的曲线。

一、 自然是艺术之母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或者是设计理念的形成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息息相关,科拉尼也不列外。创建德国著名的波恩自然博物馆的馆长、著名科学家科尼希(Koenig)有句名言:“自然是艺术之母”。科拉尼正是汲取这就话的真理作为自己设计的理念。

科拉尼1928年8月2日生于德国柏林,来自瑞士的父亲是是一位电影建筑师(film architect)。母亲是波兰人,一位漂亮的演员。从小父亲就要求科拉尼注意观察自然,从自然中寻求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科拉尼家有兄弟姊妹共四人设计,孩提的时候,父母从来没有给他们买过玩具,而父母亲是教以木片、厚纸板或纸片结合的处理办法,让他們自由的創作,柯拉尼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了怎麼訓

他们自由的创作,科拉尼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在童年,他几乎通过手工可以实现他的设计愿望,所有的玩具都是他自己动手做的,他学习了怎么训练自己的雙手及工具的使用,也培養了柯拉尼無限的想像力,對於他往後双手及工具的使用,也培养了他无限的想像力,这对于他以后的设计发展奠定了相當好的基礎。展奠定了相当好的基础。也许正是父母的这种特殊教育方式,培养了他超越同龄儿童的创造能力。

科拉尼在柏林上完中学后就读于柏林艺术学院,学习雕塑,美术学校的数个寒暑,他磨练了绘画及雕刻的基礎,並立志從事汽車設計的工的基础,并立志从事汽车设计的工作。畢業後,前往法國的後來他去學習玻璃胴體製造的技術後,1947年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s)。1952年毕业后,受聘前往加利福尼亚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参加高速技术研究,成为了一位空气动力学和塑料制品方面专家,设计第一台全塑料汽车,并为法国勒蒙俱乐部制作1:5模型设计,而后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

从小开始训练动手能力和大学学习空气动力学的经历,成就了科拉尼以后的设计特点: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而当时设计界的主流还是强调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但科拉尼则大胆跳出功能主义的约束,大胆的运用美丽的曲线来表现产品。通过流线型、温柔的轮廓、靓丽的色彩,更自由、更夸张地表现产品,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被称为“设计怪杰”。

科拉尼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思想来从事设计,他的设计来源于自己长期的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来源于对自然界长期观察和体会,有人问科拉尼:“仿生设计是您的招牌理念,您平时就有观察自然的习惯吗?”他说:“每次接到项目,我就尽可能的多观察自然,多发现自然本身的一些想法,越多越好,最后从中选择”。他所设计的作品多是三维空间的,他说:“我不愿把自己叫设计师,我是三维形象的哲学家。”

二、用曲线说话的人

认识—了解—着迷—科拉尼和他的设计,缘于霍郁华、戴军杰和董朝晖编写的《我的世界是圆的——科拉尼和他的工业设计》这本优秀的书。从此便很关注关于科拉尼和他的作品,很惊叹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创作力和创造性。我们不能简单定义科拉尼是一位工业设计大师,这样完全不能概括他的才干。我们应该用艺术家来定义他更为合适。之所以这样说呢!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完全可以看的出来。

图3 设计超前的 Neat-O car图4 Colani mega-roadster Horch

科拉尼执着地认为:无论在微观世界里或者在宏观世界里,任何东西都以曲线形存在,从本质或者表现来看,自然界都没有直线形态的物体,地球是椭圆形的,物体的运动是流线形的设计,所有这一切都证明这是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带有柔性曲线的东西。他倡导设计的灵感要取向自然,提出了“宇宙间并无直线”的命题。这种独特的设计哲学,不仅影响了当代设计的思维和观念,还给未来设计的创新起到了积极深远的启示。科拉尼根据自己坚信的自然界法则,利用曲线发明独特的生态形状(Bio-form),创立的“生命设计(Bio— Design),这在语言学上虽还未获得公认的词汇,却是最为准确地传达了他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极有预言性的设计观念,并将它们广泛地应用于时装、汽车、建筑和工艺品设计当中。设计师科拉尼在力学上有深厚的基础,因此在流体线条的掌握上优于其他的設計師,在調和、比例、平衡、韻律上的應用,都相當的成其他的设计师,在调和、比例、平衡、韵律上的应用,都相当的成熟且大膽,因此也造就成他獨特的流線風且大胆,因此也造就成他独特的流线型风格。

科拉尼对自然的研究对造型细节的把握让他的设计变得充满了特性,成就了工业设计史上重要的一页,他的设计历程被人们称为“用自然的艺术塑造未来”。在科拉尼塑造的产品身上可以看到很多用曲线来展现的造型细节,这些长曲线回转有力,有优美舒展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具有魔力的诡异的未来感觉。

三、科拉尼的中国情结

“事事物物,皆有个极;是道理极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论语》卷九十四)。科拉尼不仅是一个美术设计家,还是一个哲学家,他有清晰的哲学头脑,他信奉中国的太极阴阳八卦的平衡学说,推崇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他用自己的心和哲理去设计,所以他所设计的成千上万的作品中可说都有生命。中国的哲学思想最主要的就是阴阳八卦学说。一般认为中国阴阳八卦学说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学说。一张白纸称为无极,画上一个圆圈,称为无极生太极,中间一条曲线分成黑白两个部分,称为太极生两仪,中间的曲线表示了阴阳的相互运 图5 茶具茶具设计

动和相互转化。中国的太极讲究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是相互转化的,是一个整体;在科拉尼的作品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特性:设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完整性是产品的造型具有一个完整的构造,达到了既概括有具体的标准,在结构上具有相当合理的仿生特点;统一性就是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中很好的把一些矛盾的形态或者结构有了一个很好的调和,使之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达到了产品造型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即所谓的多样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把中国的太极阴阳八卦的平衡学说应用到了极致,整合一些自然要素,加上设计师的内在感觉,给产品赋予了新的诠释、新的生命力。图5的茶具设计,结合传统材质与现代美感,对茶具有了新的诠释和解读。在这些中国传统哲学的指引下,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了解,加上大胆而成熟的创意,造就了科拉尼的独特的设计风格。

科拉尼先生曾说过:“中国公司要把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作为背景,把自己的强势突出来,同时找到西方大品牌的缺点,这样才有竞争力和生存优势。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制造高档的产品占有市场,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的未来之路。”工业设计的理念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讲究天人合一。要时刻记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国工业设计的将来也就是要站在世界的角度去重新挖掘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创作和解读去实现我国工业设计乃至于设计的腾飞。

科拉尼先生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的发展抱有热切的期望,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多是从事平面设计,如何提高产品的三维空间设计和哲理人性化的设计,我们可以从科拉尼的设计中学到些东西。随着我国工业产品逐步扩大进入国际市场设计,我们必须提高对工业设计的认知高度,努力提高我国设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设计水平,提高设计理论研究的认识和交流。才能最终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未来中国高级的设计师将成为企业的决策圈人物。因为未来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将很大程度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综合性能和美观实用的设计。

小结

科拉尼是当今时代最著名的也是最具颠覆性的设计大师,被国际设计界公认为“21世纪的达?芬奇”、“世界流线型设计之父”、“离上帝智慧最近的设计大师”,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希望通过更自由的设计实现想象中的形态,故被称为“设计怪杰”。他的作品影响力遍及欧洲、亚洲乃至世界。作品中大至航天器、飞机、汽车、摩托车,小至眼镜、小剪刀和圆珠笔;既有产品设计,又有家具、瓷器、室内和服装设计。中国的工业设计水平正处在类似于日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和技术正在奋发向上。中国的工业设计想要改变模仿欧美的老习惯,必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发展中国自己的品牌。研究科拉尼和他的作品目的在于:帮助中国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提高和突破他们固有的设计理念,帮助他们设计低谷,走向“中国创造”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霍郁华戴军杰董朝晖,《我的世界是圆的——科拉尼和他的工业设计》,航空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10。

[2]视觉同盟,自然是艺术之母,visionunion.com/article.jsp?code=2,

[3]章慧明编著,《100年100位产品设计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第一版

篇7

――Suntea

盏痴Suntea

Suntea2k学学的是造型设计,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学院派。其实,她个人倒是比较学院派的,因为她认为有良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有更高的审美高度和创造力。上班时,没有太多的野心,和所有的上班族女生一样,梦想着有自已的一个小店,过着挣挣小钱就满足、自由自在而且没有太多压力的生活。小店最好经营自已原创设计创造的东西,有一群和自已审美相似、兴趣相投的好朋友……这个梦想一直到八年前,和先生一起开设原色小茶室之后才得以实现,不过小店设计出售的却不是之前所想的生活用品,而是茶品,以及后来延伸的――茶陶。

和所有爱茶之人一样,玩茶的同时,Suntea也关注和研究茶器。建盏作为茶器的至高审美器皿,且是福建的特色文化,也当然成了她的首选。认识建盏应该是在学生时代,但真正认识它的美,却是在玩茶后的近些年。玩过众多的陶瓷茶具之后,觉得建盏的深遂内敛及精深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她,它的魅力远远超过其它陶瓷茶具。建盏内敛而朴素的特性很符合茶人,只是现代茶人的心燥了,难以发现它的美。

较之玩茶,Suntea对建盏的痴迷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迷是在客观的、有自已独立审美及理论基础指导下的。建盏断代近千年,国内几乎找不到与它相关的资料,唯有厦大叶文程老先生的《建窑鉴定与鉴赏》可供参考,但书中说得较多的是对古建窑的认识与欣赏,对于现代建盏的描述较少。要全面了解建盏,Suntea就必须清楚建盏过去的故事、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古人的审美情趣、窑烧条件及窑烧技术。关于古建盏的一切一切,她都想知道……于是,闲暇之余她远赴建窑古址,找寻宋代建窑古址中的标本。对照着一些专家的陶瓷学术论文,翻出学校时的教科书,让家人从日本卖回与建盏相关的资料。这个过程,收获良多,也因此结交了不少和她一样喜爱建盏、喜爱传统的中国茶文化的一群朋友。尽管大家在全国各地,但是网络的便捷使得他们可以无阻碍地交流心得,分享收藏的乐趣。

刚刚迷上建盏的Suntea时常独自一人拿着数只建盏在茶室外的小公园里,在大树下独自品赏。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落在盏上,树影随风摇曳,光在变,盏中折射出的光斑也在变……这种美带来的幸福无以言表。细细品赏着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建盏,的确令人着迷:在不同的光线下,建盏多层次的斑会折射出不同的光感。

原色的盏痴们

在原色,你会看到这样一个“怪异”的景象: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抱着一二只黑乎乎的小碗,站着茶室外的小公园,对着光,转来转去,交流着,让人觉得神秘兮兮,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只黑乎乎的小碗,在他们眼里全是一样有什么好看的?

篇8

摘要:重庆是一座充满生机富有韵味的大都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地处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其主城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造建筑于一体的滨江旅游带。本文在综述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对重庆主城滨江区的现状及休闲旅游资源的重组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设计出游憩休闲带旅游线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及游憩休闲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试着构建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

关键词:游憩休闲系统;滨江;重庆主城

1.引言

21世纪是“休闲的时代”,游憩、休闲、娱乐活动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主题。对于重庆而言,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步入发展阶段,初具规模,且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延长,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滨江游憩休闲旅游在休闲旅游中仿佛更受大众欢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休闲方式,适应了人们休闲旅游方式的需求,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融合不断深化。对于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符合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城市滨江区即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1]。城市滨江区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国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滨江区进行研究[2],从1988年开始,重庆渝中区首先开始对滨江区进行修建,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展,在城市规划、道路建设、环境改善、景观设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重庆主城滨江休闲系统的构建,对于挖掘重庆主城滨江旅游资源、城市规划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社会文明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重庆主城滨江旅游及休闲资源及利用概述

重庆作为山水城市的典型代表,仅在主城有着独特的滨江旅游资源,凭借有利的地势“一岛、两江、三谷、四脉”形成山高水低、山环水绕、山上有城、城中有水的景观。主城滨江区范围主要是指重庆主城区域内约120Km长江河道两岸(西彭—五宝),以及约60Km嘉陵江河道两岸(北碚—朝天门)。根据主城滨江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分布特点将滨江区分为7个旅游区域,即北碚峡谷温泉滨江旅游区、磁器口—朝天门文化生态滨江旅游区、水土—悦来观光农业滨江旅游区、西彭—鱼洞岛屿滩涂滨江旅游区、鱼洞—李家沱厂矿码头滨江旅游区、李家沱—朝天门文化生态滨江旅游区及朝天门—五宝岛屿峡谷生态滨江旅游区[4]。

据重庆旅游局统计,两江沿岸旅游景点有77处[4],主要以历史文化类人文景观为主,主要包括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磁器口古镇、重庆湖广会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南滨路旅游观光区、重庆兴澳海底世界、重庆游乐园等;主要自然游憩资源包括朝天门广场、北温泉风景区等。多是以建筑和设施类景点为主。

重庆主城滨江区的发展主要是在城市规划中用于交通道路建设、防洪、景观设计休闲场所等方面,但是在滨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不足。例如,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科技投入少,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型的娱乐场所较少;在整体规划上公共空间不足且不能达到亲水平台的要求;对于重庆当地民俗文化的认识不到位,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及利用;对于城市滨江区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的利用不明显。因此,在构建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同时还应积极的将游憩休闲的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构建绿色旅游通道。

3、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构建策略

重庆主城滨江区的旅游地旅游景点较为分散,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构建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是对旅游资源的重新组合,设计合理的滨江休闲旅游发展线路,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重塑旅游形象、培养旅游人才等方面,并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主城休闲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3.1游憩休闲系统线路设计与开发

① 磁器口——朝天门——磁器口/磁器口——北滨路——朝天门——磁器口,沿途可乘坐豪华大巴、豪华游轮沿嘉陵江游览观光,途径沙坪坝滨江路、嘉陵江滨江路、高家花园大桥、嘉陵江石门大桥、嘉陵江嘉华嘉华大桥、渝澳大桥、嘉陵江大桥、黄花园大桥、千厮门大桥(在建),途径主要游览景点:朝天门广场、磁器口古镇、洪崖洞、红岩革命纪念馆等。 ② 滨江环带精品线路:长江滨江路与南滨路环带,②——④,主要经过的旅游景点有:朝天门广场、长江滨江路观光带(滨江公园、重庆长江大桥、珊瑚公园、菜园坝长江大桥等),南滨路观光带(重庆游乐园、重庆长江大桥、重庆南滨公园、海棠烟雨公园、龙门皓月、重庆兴澳海底世界、慈云寺等),最终回到朝天门广场。③ 水上休闲特色线路:在江两岸不仅修建休闲场所、步行街、广场,在江中的滩涂也可以修建滨江公园、休闲茶聊会所及水上步行街等。 ④ 美食体验特色线路:将北滨路、南滨路美食街打造成为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的美食街。将滨江路美食街打造成为最美的山水夜景、最好吃的宵夜、最优雅的酒吧、最璀璨的灯光。

3.2 游憩休闲系统旅游产品的开发

对于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以娱乐休闲为主,结合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的人文风情,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旅游产品。

3.2.1游憩休闲系统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

重庆旅游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古迹、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都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与旅游活动六要素中的食、住、行、游、购、娱与文化交融,密不可分。文化产品的开发,满足了旅游者探奇求知的需求,同时,对于文化的开发利用,即是对重庆传统文化的利用与保护,也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传统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2.1.1 山水文化与休闲旅游

山水文化是人在旅游活动中不断创造的过程形成的一种审美观,它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一种体现,满足人们对山水的审美需求。重庆主城滨江区可以在长江、嘉陵江上建立索道,豪华游轮观光、水上休闲区、餐饮区,成为人们休闲的天堂,让人们尽览重庆的山水之美。

3.2.1.2建筑文化与休闲旅游

重庆主城的广场、桥梁、商业街成为重庆地标性建筑。尤其是重庆桥梁众多,世界上独一无二,享有“桥都”美誉。桥的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可以在滨江休闲区建立一个真正的中国最大的桥梁博物馆,使游客在博物馆就能一览重庆的造桥奇迹。将朝天门广场打造成为观赏两江汇流的天然圣地,将灯饰、水、人融合为一体,构成重庆极具特色的标志性地域。

3.2.1.3 民俗文化与休闲旅游

重庆是以汉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土家族、苗族、壮族、满族、回族等54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地区[4]。地域风俗、行为风俗、民族文化、歌舞等都会给游客一种新奇感,又与生活贴近,易使游客产生认同,便于他们参与,亲身体验异地文化。对民俗文化的开发、完善与深化就是对健康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民俗发扬光大。在广场开展歌舞表演,设计具有重庆民风民俗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在传统建筑上充分体现重庆的地域特征。

3.2.1.4 饮食文化与休闲旅游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文字、中华饮食、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法[5]。”重庆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文化、茶文化更是独具魅力。重庆人饮茶习俗讲究水好、茶好、茶具好,尤其讲究茶具,茶盖、茶碗和茶船组成三大件的茶具,古朴典雅,形成巴渝独特的盖碗文化,是爱茶爱好者的必来之处。因此,可利用重庆人饮茶的习惯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方式,并将茶具作为一种特有的商品进行出售。此外,重庆的火锅、毛血旺、辣子鸡、重庆的小吃(香山蜜饼、麻团、九园包子、担担面、鸡丝凉面、吴抄手、鸡丝豆腐脑、酸辣粉、麻辣小面等)等美食,让游客享受在美食中的乐趣。

3.2.1.5 都市文化与休闲旅游

重庆是繁华魅力的大都市,到重庆旅游领略山城美景、巴渝风情的魅力。在南滨路、北滨路、长滨路、嘉滨路等区域将生态居民区、都市休闲区、商务服务区的功能明确分开(如图1),在环境优雅区域建设生态区民区,在居住区与商务区之间地段构建都市休闲区,在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基础设完善地区组建商务服务区。另外在滨江区打造山城灯海,通过山城夜景灯饰工程,显示出更具魅力的重庆都市之夜。

图1滨江区功能分布

3.2.2 打造北温泉疗养休闲基地

重庆的地热水资源十分丰富,位于主城滨江区的温泉基地主要在北碚嘉陵江畔的北温泉地区,它是集、山、水、林、泉、峡、洞、石于一体,展示了北温泉幽雅、宁静、奇特的特色。景区以北温泉公园为核心,有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之一的温汤峡、乳花洞等自然景观,又有温泉寺庙,宋代摩崖石刻等众多名胜古迹。

北温泉开发时间比较早,资源丰富多样,适合打造北温泉休闲疗养基地。利用北温泉丰富的水量、多处泉眼,扩大温泉基地的规模,建设高、中、低档不同温泉浴室和大、中、小不同层次的温泉游泳池,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建立健全景区内设施设备,住宿、餐饮、交通及过江速滑、蹦极跳、水上速滑、漂流等娱乐设施。将景区内每5年举办温泉泼水节作为温泉发展的亮点,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打造北温泉养身保健休闲度假村,成为夏季避暑的理想场所。

3.2.3 打造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一条龙服务

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是为游客提供全套的综合,不仅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同时也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

首先,休闲美食街的构建,滨江区是重庆的外滩,游客在这里可以享受美食、喝着咖啡、品着浓浓的香茶,凭窗而望着窗外的江景夜景,闲聊着人生趣事,放松自己疲惫的心情,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其次,繁华的商业街及水上步行街的构建,再放松之余,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购物,打造滨江区购物的天堂成为滨江区旅游的一大亮点。建立水上步行街,可以休闲散步、垂钓,甚至还可以在水上看一次浪漫的电影。再次,提供3星级以上的住房服务,常住于繁华的大都市,在江边享受美丽的夜景,望着窗外美丽的夜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开展水上娱乐项目与陆上娱乐项目相结合,两江横渡、沙滩运动、划船比赛、赛龙舟、水下博物馆展览,为不同的游客满足不同的需求。

3.3.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构建的可持续发展

主城滨江游憩休闲资源在历史文化建筑上较为突出,滨江区的历史文化建筑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需要我们有利的保护。实现休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休闲文化有正确的认识,科学合理的利用文化资源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此,在开发文化资源时就必须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坚持保护原则、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6]。构建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要符合自身特点要求、社会的要求、环境的要求。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主城滨江区亲水平台的建设,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价值来看,要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必须实现三者利益的有机统一。从经济价值来看,是推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长期利益与短期相统一的重要力量;从社会价值来看,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从生态效益来看,是实现主城滨江区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4.事件旅游与特色的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结合

主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的发展应依托“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重庆山水都市旅游节”、美食文化节等旅游文化节,为重庆旅游作宣传,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来旅游者。此外,还应举办一些具有国际代表性的事件旅游。如举办国际性的旅游赛事或体育赛事,力争让世界的目光聚焦重庆。定期举办国内、市内重要的旅游会议,如“中国重庆国际旅游发展会议”,“国际旅游企业高峰论坛”,“中国旅游文化艺术节”“中国·重庆山水园林艺术画展”等大型特殊会议,邀请国内外的旅游经济专家,世界知名旅游企业老总,行内精英,相关的主管部门负责人来参加,力求扩大国际影响,促进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

5、结束语

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内容多样,尤其是以历史文化类为主的旅游景点,成为重庆主城滨江旅游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本文主要对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策略做出研究,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产品、重组旅游线路、事件旅游的发展,是实现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不仅促进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重庆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大作用。(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25(7)41—46

[2]秦 趣,刘兴荣.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J].地理教育,2010

[3]冯维波,于进勇,杨锐 等.山地城市滨水区旅游功能区划与开发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9

[4]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导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篇9

基于西方大众文化影响、渗透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大众文化,其又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且还可以做到与当代中国其他文化形态并存。根据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大众文化包容西方大众文化,而且将西方大众文化当成其重要的文化资源;二是传统的中国民间通俗文化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给中国大众文化;三是中国大众文化利用与改造精英文化,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两者之间做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相当一部分经典的精英文化作品凭借相应的加工改造之后则发展成为大众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四是主流文化运用于渗透中国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作品将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等隐含其间,从而导致大众在文化娱乐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对相应思想道德教育获得。大众审美文化的出现使得文化更好的走向大众,从精英、贵族中走向普通老百姓中,使文化的享有权转向多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数人,这也是符合我国主流文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求。

大众文化已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文化现象构成,其拥有的作用于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艺术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产生艺术,决定了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应该是从民众中产生,欣赏与使用的过程则是“回到群众中去”的一个完整审美过程。

二、从技术走向艺术

技术与艺术的首场创造性革命来自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尝试,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包豪斯所创立的设计理念为后世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的科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设计与艺术结合的愈来愈紧密,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这重要角色,它不仅完成了对批量机械化产品转型,同时引导并启发着大众对于生活美得思考和理念。当工业化脚步迈入陶瓷艺术领域,使得现代陶瓷艺术逐渐失去了往日手工制造,相对地,人性化、艺术化的设计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一场来自于设计艺术的自我革新,与科学技术发展与制造工艺关系甚微。

从当前的陶瓷艺术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陶瓷批量化的生产已经渐渐使人们审美疲劳,相反,大众更加喜欢形式考究、注重欣赏陶瓷艺术人工性、手工艺的本质。陶瓷艺术的这种转性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必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就提出,由于当前高科技、高机械化和电子时代的来临,人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往往使用需求与生活情感需求相失衡。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中写道:“无论何处都需要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环境,用技术的软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在这里奈斯比特所指的“高情感”即是符合艺术美的生态设计和符合手工艺术之美的艺术之美。而当前备受推崇的“创意手工陶瓷”则是此类具备高情感设计的代表,创意手工陶瓷脱离了当前机械化生产的模式,进入了小批量个性化设计领域,更加注重汲取手工艺造物的情感特点,使其具备设计与工艺的双重艺术美。

三、从地域走向国际

任何文化只要有历史,就会有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包含着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风俗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加深,中国陶瓷艺术也逐渐展现出国际化的创作特征。

我们谈到陶瓷艺术创作设计中,已趋向于国际化设计的品相。首先在造型上选取西方日用瓷设计之长,其次,在装饰设计上,将西方设计理念和部分元素符号与中国传统纹样相结合,有着较高的审美趣味。企业需要推广品牌,出口外贸需要符合对象国大众审美习惯,这是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民族间的文化交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流促使现代设计朝向多元化、人性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也是现代设计的大趋势和必然。

陶瓷艺术从地域走向国际的另一个因素便是传播媒介的扩大,拉近了中外艺术的距离。改革开放后,中外导演学者筹划并只做了许多有关中国陶瓷艺术的纪录片,其中卓有影响的有董浩珉《瓷路》和央视跨国打造的纪录片《china 瓷》等。《瓷路》摄制组辗转欧亚两地,在世界范围内探索中国古代陶瓷的影子,在中外陶瓷艺术爱好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此外,《china 瓷》这部纪录片联合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瑰丽维多利亚与艾博特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道,设计组从中国外销瓷为主线,足迹踏遍欧亚8个国家和重要港口,此次纪录片在摄制和交流活动中无不体现出陶瓷艺术国际化合作的特征。此外,在现代陶瓷交流活动中,一些针对外贸的企业针对自身产品特色与出口国人文特点等拍摄了大量的宣传片投放于外文网站,对于促进企业进步与世界陶瓷文化交流具有双重意义。以陶瓷为创作动机的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也是陶瓷艺术国际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例如热播的电视剧《大瓷商》和《剩女的代价》都是以陶瓷艺术为剧情主体,不仅在大陆范围内深受喜爱,在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等南亚地区亦有较高的收视率,这种软性文化输出,将中国陶瓷的风貌潜移默化的带给观众,使得中国陶瓷国际化的影响力更加深入人心。

四、从传统图像提升到当代创作

(一)重构扩大了中国传统图像语言

传统图像包括纹样、图腾符号、民间美术以及具有民族审美特质的具象画面或艺术语言。中国历朝的图像内容都有所不同,或有创新发展,或有倾向性探索,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有着自身的发展格局,但总体而言,传统图像语言总是与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在画面装饰中,注重突破传统,在把握图像基本构成原理上将传统的图像符号进行拆分重构,从而形成了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装饰的新风貌。例如学院派代表陶艺家秦锡麟的作品,在图案运用上不拘一格,善于提取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经典样式进行分割,且以手工胎质泥性特点构成独特的点面装饰,具有强烈的民族装饰意味和艺术美感。

(二)二是将传统图像综合为民族艺术符号运用到创作中

从文化学层面而言,中国传统图像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具象的可识符号为传承的,它更多是作为一种民族心理与审美自觉共同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构建成为完整的民族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图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亦有着其严密的科学步骤和意象考究。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并不仅仅依靠有形的图像语言为创作元素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艺术家逐渐从图像中去寻找中国文化脉络的本源,将图像符号演化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自觉,从更深层次探源陶瓷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例如景德镇乐天创意集市中某仕女茶具装饰中,作者选取了中国仕女这一传统形象,但从具体的形态设计上,突出了现代、趣味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篇10

(一)培养茶文化人才是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优胜劣汰。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提高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中的影响力。

(二)培养茶文化人才是社会沟通发展的需要

老舍先生在谈到其话剧作品《茶馆》时曾说到:“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古代,既有文人士大夫会友于茶馆,也有商贾老板谈生意于茶楼,更多的中下层市民将茶馆作为聚集休闲之所。近现代以来,人们通过茶馆聊天聚会、娱乐休闲,达到沟通交流、了解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见,茶馆成为社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公共场所。

(三)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中国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由茶圣陆羽所著的最早的茶专著《茶经》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饮茶器具、民俗、行为、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形式推陈出新,内涵不断丰富。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统茶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让茶文化融入更多的近现代元素,使其发扬光大。

(四)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举办,如茶文化节、茶艺大赛、茶具展览、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等文化活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品茶、爱茶。这些文化活动能对茶文化起到交流、升华的作用,也可以把中国茶文化和茶叶推向市场,带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茶文化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大,茶文化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整体来讲,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茶叶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茶文化存在着散、乱、杂的现象。一些地方、企业各自为政,唯利是图、恶性竞争,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茶文化的发掘和传承,随意杜撰、抄袭模仿,扰乱了市场环境,同时也降低了自身信誉。目前,我国茶文化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专业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设立了我国至今唯一一个茶文化本科专业,从2011年的招生计划来看,该专业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少数几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培养茶文化的专科学历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茶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专著和论文少

从国内最大的购书网站当当网,以“茶文化”为主题搜索图书,只能找到113本图书;从CNKI上以“茶文化”为篇名搜索相关期刊论文,也只能找到2272条搜索结果,其中CSSCI中只有78条记录。

(三)茶文化高端人才少

与茶文化相关的职业目前仅限于茶艺师。茶艺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主要是对茶艺操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查,而在茶艺方面创新性的高端人才在我国仍然缺乏生长的土壤。

三、茶文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外部保障机制

1.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茶文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有力的政策环境。从人才培养方面,在产茶大省的农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应用科学研究,支持茶叶企业和研究院所定向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从人才应用平台方面,在旅游开发、外宾接待等场合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市场对传统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2.资金保障

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面讲,即使茶文化人才的培养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也必须坚持和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培养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和适当的企业补助等。只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人才,才能正向激励茶文化研究人员和支持茶文化发展的企业。

3.社会支持

茶文化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是自娱自乐,不能闭门造车。它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文化传承,而是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实现价值,促进和推动茶文化产业以及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茶文化人才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与茶叶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小组,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

(二)内部保障机制

1.活跃茶文化的科学研究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茶文化研究严重缺乏学术性乃至严肃性,自科学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人文学者也没有把实践操作与学术研究联系开来,这就导致茶文化一直处于被动的传承阶段,而几乎没有学术创新。要培养传统茶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把高层次人才留在传统茶文化领域,就必须活跃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氛围,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2.创新课程体系

农业院校可以在茶学专业加大对茶文化相关课程的教育力度,将原有的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也可以在全校开设茶文化和茶艺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茶的故乡在中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学习茶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篇11

高锡兰生长在陶都宜兴丁蜀镇,自幼就在紫砂壶的氛围中浸泡,紫砂文化的传统就像乳汁一样哺育着她,并深深扎根在她的骨子里。所以,目睹高锡兰的件件紫砂作品,扑面而来的气息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朴实、典雅与优美,作品不论是临摹前人的佳作,还是设计创作自己的新品,她都遵循“临摹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在创新中承接传统”的原则。

在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永良(蒋蓉徒弟)的教导下,高锡兰投身于紫砂艺术中。她所创作的作品,无不带有紫砂壶所特有古朴、典雅的气息。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对紫砂壶艺所持的“人品观”、“创作观”以及她的才气、功力、个性。可以说,高锡兰对紫砂壶艺的传统美、简约美、实用美的领悟与理解,是构成她作品形神兼备的几大要素。

传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的文化密码。传统工艺品是祖国的瑰宝,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坚定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艺术界有句话常有人讲: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因此愈有个性的艺术品,才更能够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从高锡兰作品中看到了一位坚持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新一代紫砂陶艺家。

高锡兰在壶艺方面可谓是全面发展,不仅素器做得好,花器方面也具有极其厚实的功力。素器讲究的是如何运用线条的变化来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为此高锡兰花费了许多功夫。她认真观摩古代紫砂巨匠的作品,也细细品味当代壶艺泰斗的名作,再把领悟到的东西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变成自己的艺术语言。长期的不断学习与创作实践,逐渐形成了她个人的作品特色,看似一把把简单的作品,却是各部位极尽比例协调、虛实对比,作品形态因而端庄大方。

艺术界有句名言:“功不到则意不达”,做壶亦是如此。高锡兰做壶、施艺认真,肯花功夫,善于听取紫砂爱好者的建议。一个壶艺家有这份执着认真,加上不断地吸取,创作出受人欢迎的佳作是必然的。

高锡兰在花器大师蒋蓉等壶艺巨匠作品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个人的制作技法和创作理念。作品注重在传统技法上力求变化,既注重内涵又突出美感,既继承传统又力求创新,使得作品造型周正、线条挺括、比例协调,含古韵而不失新貌,于简约处彰显意韵,使得壶风内敛而充满灵性,深受紫砂藏家的青睐,多次在国内各类博览会上获奖,并发表多篇紫砂论文在相关刊物上。

然而,面对取得的斐然成绩,高锡兰却相当低调和朴实。在谈到自己创作和作品时,她更多的是告诉你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就像一个劳作者,告诉你她是怎样工作的。她说,紫砂茶壶造型千姿百态,其间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一件上好的壶艺作品,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美好的结构造型,二是精湛的制作技巧,三是合理的实用功能。而三个要素中,美好的结构造型首当其冲给人以第一印象。高锡兰从事紫砂壶制作实践二十多年,分析紫砂壶结构造型大致分为三大类:几何造型、自然物体造型和筋纹造型,这些造型都有其特有的技术要求:

篇12

1.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进程中面临着实用主义造成的困扰。一方面,大众教育的发展趋势促使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造成学生文化素质客观上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不少学生重理轻文,在学习应用技术的同时,忽略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缺少对艺术的感悟和审美能力,致使人文学科有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浮躁,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1-3]。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因此,开设人文社科类公选课,以通识教育的办学模式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

茶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和利用茶的实践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4]。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追求一种从容、宁静的心理状态,学会从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品味和鉴赏美,这与现代教育的人文要求不谋而合。因而近几年来各地茶文化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将茶文化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教学中来[5-7]。

《茶文化》是一门面向我校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已有多年的开课实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茶的起源与传播、茶区分布、茶叶加工及分类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茶的选购与品质评定方法、科学饮茶的方法与客来敬茶的礼仪及各种茶俗文化。同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开拓学生眼界和心胸、培养良好品行和优雅情趣,目前基本成效已初见端倪。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现对我校茶文化的教学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的改革指明方向,同时为其他教学型省属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

2. 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7万余人,独立学院1.2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1.3万余人。因此,以广东海洋大学的教学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在学生数量、办学层次、学科特色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茶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兴趣和质量参差不齐,选课动机差别较大,因此教学效果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学习的动机就是要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主动性很强,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对这类学生只需略加引导,其学习效果足以令人满意。有的仅仅是为了混够学分,勉强来听课也是心不在焉,对这类学生必须要有特别的措施来引导和激发兴趣,必要时要有一定的惩罚性措施,否则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绝大多数学生处于中间,既有一定的兴趣,同时又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兴趣的就听听,不感兴趣的就在下面干自己的事,对这类学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有取舍得当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精彩的教学方式。

2.2教学内容

以前我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集中在茶叶分类及加工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较多地体现了茶文化的物质层面,而对于中国茶德精神—“廉、美、和、敬”精神的介绍内容偏少。以“和”为核心的茶德内涵,其中的“和”不仅包含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包括与自我的和谐等方面。在人与人的和谐方面,就是人际关系的调整。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理解、关心,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友爱,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人与自我的和谐方面,就是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以强化“茶德精神”的教学内容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3教学方式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 而不只是理论的说教, 但实践通识教育远比讨论通识教育更困难。在茶文化的教学实践中, 目前主要采取大班理论教学,一方面是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受条件所限户外茶艺活动相对缺乏,对茶艺和茶具的学习目前只能停留在多媒体视频上,学生缺乏更加直观的感受。笔者也曾借鉴台湾“无我茶会”的形式,在授课班级上尝试现场多名学生参于各种茶类的泡制和品饮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备茶、泡茶、品茶等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后类似教学活动还需加强和完善。

2.4考评方式

课程评价是检验和完善课程的依据,之前的茶文化授课考评主要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老师将平时授课内容发给同学,同学稍微复习后参加考试,分数主要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判定。这种评价方式在保证学生出勤和参与课堂教学方面的确有较大的作用,但成绩的主要部分在卷面分数,而卷面成绩又与考前突击有相当大的关系,结果是学生平时被动学习,考前随便突击一下就可以取得较好的分数。近几年,我们改变了这种考评方式,将课堂或平时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将开卷考试改为课程论文,题目不限,但主题是关于茶文化,论文的格式严格按照核心期刊杂志要求进行撰写,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3. 改革尝试

人文社科类课程是高校公选课最受学生欢迎,也最易于参与教育实践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因接受对象来自不同专业,其兴趣爱好和基础有着明显差异,这类课程又很容易让学生因过高的期望而产生失望情绪,这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年的茶文化教学实践,笔者以为教学活动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强化:

(1)在讲授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下,着意增加讨论互动的环节。

师生互动在一个层面上反映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思想的进步。进步的标志是师生平等,本质体现是人的平等,这种平等的巨大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8]。茶文化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着较高的要求,面对接受通识教育的不同专业学生,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茶学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富有情感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授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互动讨论,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使他们及时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茶学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2)在明确目的的同时,应强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实物、图片和音像制品等综合手段,把抽象的理论讲述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在茶艺的鉴赏过程中,可以将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背景资料通过图片或影像在多媒体上加以展示,或者加工制作成DV,通过音画渲染,给听众带来视听感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单一的教学手段,也必须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突破被动的传统考评模式,采取适应通识教育目标的检测方法,选择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多种检测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将审美感悟与人文精神作为茶文化课通识教育的一般性教学目标,考试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茶文化的审美欣赏和人文精神的体验感悟,将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以课程论文代替期末笔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3)在课堂为主要授课地点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教学活动引向课堂以外。

通过课堂讲授相关知识,使学生系统了解茶文化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但茶文化课程本身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辅以适当的参观实习、茶艺欣赏与表演、无我茶会等各种课外活动,则不仅使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深入的认识,而且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实践中熏陶和培养人文情怀。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不断调整和创新的历史重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只有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科学知识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人文情怀,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也才有可能真正体现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茶文化》这门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类公选课,既有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也蕴含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面对不同学科背景和基础的众多学生,如何将茶学知识较为完整、系统地向学生传递并为学生接受,并不是理论的空洞说教就可以完成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及同仁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对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追求都有所提升,在增长有关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得到了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关于构建我院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2):5-11.

[2] 冯永泰.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1):141-144.

[3] 刘学明.重视高校通识教育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文学类公选课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 135-138.

[4] 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曾斌.茶文化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20-22

[5] 邓敏. 茶文化进入校园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思考[J].农业考古,2011,2: 43-4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