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1 17:55: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税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职校会计教育担负着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它要求对受教育者给予从事会计职业的专业知识教育,培养他们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与技巧。模拟企业办税实训就是一门建立在《税收基础》和《税法》的理论基础上,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对企业典型办税工作任务的分析,结合实际办税工作业务和流程,培养税务会计岗位基本技能的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简洁,载体选择适当,实训活动模块化。笔者认为,实训教学要求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比较符合,是实训操作、完成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任务所必须的手段。笔者针对中职校实际情况,结合多年从事会计实训教学的经验,对中职校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思考。
一、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的基本现状
1.对税务实训重视不够
当今中职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侧重于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小键盘、点钞、沙盘等。在理实一体化转型改革过程中,技能越来越被重视,但是企业办税实训还是一门被疏忽的技能。例如,会计分岗位实训划分了很多岗位模块,具体包括:出纳岗位、材料岗位、成本核算岗位、工资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等等,唯独缺乏企业办税员岗位技能的教学模块。因此,很多承担会计实训课的教师对涉及办税实训的技能基本上都含糊带过。
2.教师税务实践经验不足
中职校的会计专业理论老师同时也身兼会计实训指导老师一职。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企业办税岗位进行实操,这就要求教师本人熟悉社会现行的企业办税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流程等。然而,目前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应聘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没有真正到企业中去亲身体验税务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内容和业务环境,其自身税务实践经验非常匮乏。因此他们对学生的税务实训指导,也只能凭借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缺乏实训经验,甚至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其指导与解释缺乏规范性和真实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3.税务实训教学形式单一
税务实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指导的步骤一步一步模仿着学,最终导致学生只能领会表面的操作技能,一旦实训内容稍作调整,学生就不知所措。可税务实训往往是以虚拟一家公司(通常是制造业)作为实训案例,根据该企业一定期间的经济业务设计资料,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模拟税务会计处理。从内容上看,税务实训包括办税业务规程模拟、增值税计算和申报模拟、消费税计算和申报模拟、营业税的计算和申报、企业所得税计算和申报、个人所得税计算和申报等常规办税业务类型;从手段上看,包括手工申报纳税模拟实训和网上申报纳税模拟实训。可见,企业办税实训教学形式靠单一的教,是培养不出应用型税务会计技能型人才的。
二、教学做合一在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做中学,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中,笔者根据各税种及其办税业务流程确定教学单元,按教学单元要求给学生分配任务。对于教学班级进行分组,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探究组,角色分别为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员(主角)和会计,每组抽签决定探究内容。比如领购发票的工作流程,学生课前可以上国税网站或办税大厅,实地参观收集与领购发票相关丰富的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做成PPT,然后学生按角色分工,自编、自导、自演领购发票工作流程的情景剧,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训任务,寻求解决企业办税实训工作流程问题的办法和技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带着探究的精神去行动,虽然每组解决或完成任务的程度不同,但这个探究的过程会让学生发现许多乐趣,完成了解决问题的知识积累和操作积累,达到自主探究学习的真正目的,比不劳而获更加有价值。
2.做上教,教师答疑解惑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取消教师责任。在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做上教,而不是讲;学生的任务是做中学,而不是听。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1)课前指导。实训教师课前不仅可以下企业锻炼,也可以通过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咨询、网上办税大厅、多种类型企业办税员等各种渠道收集企业办税实训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流程的真实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弥补实训经验不足。对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时碰到的问题给予深入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的信心,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中辅导。实训教师课中应做好辅导教学。课堂上,分组的学生结合课前准备的PPT,面对全班同学进行企业办税实训工作流程情景剧展示。教师辅导方式一种是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另一种是等学生展示完把正确的工作操作流程用PPT和学生的作对比,让全班同学来找茬,教师再把对比的结果一一归纳,写在黑板上。对于学生错误的理解要做好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能方便学生抓重点,又可以强化规范技能操作;最后一种是生活教育,播放关于税务新闻案例或税务宣传片的视频,丰富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税务知识。
(3)课后总结。实训教师课必须做好课后总结。课后总结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总结,对于不足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一种是教师自己总结,要有规范的企业办税工作流程图,简单易懂,直观。
3.教学做合一,师生互动合作
曾提出,职业教育就是把教学、求知和做事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做中教。这一讲话为新形势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突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真实性与针对性,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教学做合一,可使学生在做中生成会计职业能力,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所以,中职校企业办税实训课中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做合一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做合一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的:首先是生生互动合作,以“做”为中心,经过小组策划讨论,在课堂上互帮互助互学。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茫然。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参与,人人有机会,人人能品味成功的喜悦,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其次是师生互动合作,要求实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并把下企业取得的税务实训宝典传授给学生,教学做合一让学生视学习是一种精神需求和发展需要,深深感到课堂学的就是工作需要的。
三、教学做合一在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最早形成的一个基本原理,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模拟企业办税实训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做合一思想,学生通过做的方式主动学,愉快学,教师在做的过程中教,教得也快乐,那么,在这种师生和谐合作的氛围中教学做合一所产生的成效是最大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税务知识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年年更新变化,必然要求会计专业人才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学做合一就是从生活教育入手,让学生认为学了企业办税对生活工作是有用的。学生面对色彩丰富、直观形象的课件、动画、视频,好奇心被激发,学习兴趣高涨,自然会提高学习效率。模拟企业办税实训的学习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种乐趣,从而我们的企业办税实训课会更加充满活力。
2.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教学做合一以“做”为核心,在学生做课件的过程中可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比如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书报查阅法、电脑网络等多媒体查阅法、询问法及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综合法。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相互交流法、分类整理法、探讨分析法。学生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收集处理方法,搜集企业办税实训的社会信息,将课外的信息补充到课堂中来用,开拓视野。
3.增强学生企业办税技能应用能力
模拟企业办税实训不仅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技能,比如税额计算方法、填写纳税申报表,进行网上申报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根据涉税业务解决实际问题、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比如外购的饮料作为福利分给职工和自产的黄酒作为职工福利,两种都是职工福利发放,但是涉及的增值税处理是不一样的,其中,前者不报税,后者视同销售要报税。因此,教学做合一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企业办税技能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思想不仅在陶行知先生那个时代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先进性的意义,而且与今天的职业教育改革一脉相通,在模拟企业办税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是更值得深入渗透。
税务培训机构的实训式教学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实训教学,也就是旨在提升税收征管能力,营建一个仿真的或模拟的纳税环境或征管环境,学员在培训教师指导下,“真实”地处理纳税人的财务数据和税务机关征管数据,通过实际操作与小组交流及研讨等形式,达到培训目标,专业实训教学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员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岗位实际操作的工作技能,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管理实训教学,指的是以提升领导干部或公务员管理能力为目标,营建一个仿真性管理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的问题,使学员设身处地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体验提升决策力、执行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说,实训的灵魂是职业能力,而非泛指“某种技能”。
从理论上分析,实施实训式教学有如下作用:
增加感性认识和经验知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只有通过实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员的协调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模拟实训,除了需与仿真工作环境或管理环境打交道外,还要与人打交道,这对训练学员的适应能力、协作精神和心理承受力具有单纯理论课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培养学员的职业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实训特别是一线岗位实训,学员会对职业的含义有了更深的认识,获取了行业知识和经济知识,同时锻炼了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与素质教育结合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方式而存在,它只有与其他教育体系结合才能体现出其意义,因此,将素质教育溶入到实训教学中会大大推动教育培训的深化和发展。
二、实训式教学案例简析
2012年夏,我校第三教学部在全国处干班培训期间,组织进行了“模拟新闻会”实训教学,获得了成功。总结本次实训教学的经验,会为今后各级税务干部培训的实训教学提供方法和实施策略。
为完成这次教学任务,课程组教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除了仿真教学情景布置,真实教学工具的准备等,还制定了两套周密的课堂实训教学计划(下面介绍的是其中的一套):
(一)时间安排
第一段:小组准备;
第二段:小组模拟演练;
第三段:全班模拟实训。
(二)工作指导内容
第一阶段:整理好情景模拟的脚本;进行情景模拟演练。
1.以拓展训练分组为基础,四名指导老师分别带一组。
2.指导老师向学员说明实训的目的与要求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3.学员采取老师提供、学员调查问卷汇总以及学员自我选择等方式,各小组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情景模拟脚本设计。
4.各小组分成3~4个演练组(情景模拟组),分别自选情景进行演练。
第二阶段:小组实训演练
1.各小组根据情景脚本安排,到指定教室进行小组实训演练时间半天。
2.具体演练程序。各组所有情景模拟组分别进行演练展示,每进行一组,本组进行自评,然后全组成员进行点评,最后各组产生一个情景模拟组,参加全班情景模拟展示,并选出一个评论员作为全班演示的评论员。
第三阶段:全班模拟展示
1.实训情景人员构成
(1)学员评论员:4名;(2)教师组成的专家组:3~4名;(3)实训小组:4个(各组推选一个优秀演练组);(4)参观人员:全班学员;(5)主持人:1名,全程串场
2.全班在指定教室进行模拟情景实训
3.程序
(1)老师介绍本次实训课大致要求和目的;
(2)主持人进入角色,开始实训展示;
(3)主持人依次介绍每组实训大致情景,各组开始展示;展示之后是本小组自评、全班点评、专家组点评;一个小组展示后,主持人串场介绍下一个小组模拟情景,小组进行情景展示。
(4)表彰本次参训过程中突出的学员(学习积极分子);
(5)指导老师做本次实训总结;
(6)宣布实训教学结束。
“模拟新闻会”的全班展示环节,充分显示了学员的智慧和风采,过程十分精彩,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三、从实践效果看实训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
实训式教学是以训练学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如果违背了科学性,实训也就没有了意义,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训式教学应坚持以下原则:把握培训教学实质的原则。指的是围绕税务培训的目的和成人培训的特点展开实训教学。因此,税务培训讲究实用性、应急性。这就要求税务实训教学必须确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与先进技术同步的原则。成人学员学习的目的之一,要学习前沿的理念和先进的技能,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保持竞争优势。
强化实战性的原则。该原则指的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实践性、操作性环节,以提高学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完整性原则。实训毕竟是一种教学活动,所以具有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即教学活动的完整是实训式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需制定教学大纲,需进行实训设计、实施、考核等教学过程。实训式教学与理论教学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差异,但在教学环节上有同样的要求,甚至比理论教学要求更高。
四、小结
实训式教学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角色转变,强调学习者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及意义建构中的主动性,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充分发挥其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变了其以往传统的、被动学习的方式和厌学心理。
我们还需在实训式教学的道路上进行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努力避免其不利之处,使实训式教学成为税务教育培训中行之有效并广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税务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企业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对企业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并且会填制纳税申报表。通过近些年我们对企、事业单位及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跟踪回访,了解到企业需要的是岗位适应性强、实用型的会计人员,而过去我们税务会计教学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税务会计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如何适应企业需求对税务会计课程进行改革。
一、税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太多,实践教学太少。现有税务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如何计算各种税费及其会计核算,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内容,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强,教学实效不高。而税务会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因此必须改革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税务会计教学主要采用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经常是台上老师讲的精疲力竭,台下没有人听,整个上课过程就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然而由于相关软件的利用水平不高,呈现出两个极端,或是密密麻麻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再现,或是仅保留章节标题及少量提示,这样的课件无益于解决税务会计授课难题。
二、《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税务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综合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直接对应企业财会部门的办税岗位和中介机构税务岗位,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办税业务岗位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税法的规定及时申报纳税,履行企业纳税义务。据此,我们的课程设计以完成办税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学内容既有税收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在教学中采用了网上报税软件,提高学生网上报税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学院的网上报税实训室,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报税的实际操作。对实训室的设计,我们是根据办税员实际工作环境模拟教学场景,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教学。网上报税教学所需的经济业务内容、账证表和软件均来源于实际工作的仿真,借助相关的报税软件,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报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把课程教学和实训室教学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必须培养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式学习,
让学生参与案例的设计。很多老师喜欢在课前把所有的课程安排都做得很细,包括案例中所用的数据。我认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案例的设计者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种方法不是说教师让学生独立架构一个案例,而是教师提供一个案例中的框架,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往案例中添加贴合实际的数据,学生自己设计数据提高了其课堂积极性,学生自己设计数据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社会的感知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观察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与课堂有关的东西,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四)采用任务驱动法主导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课程改革之前的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通过老师的讲授带领学生进入未知领域。而在我们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寻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课堂组织者。对每一个具体项目的教学,根据给定的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的工作任务,老师只作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和思路,由学生依据给定的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自主判断该项业务是否纳税、纳多少税以及如何申报纳税,最终要求学生拿出根据原始凭证通过会计核算得出的纳税申报表。
(五)树立学生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差,成绩参差不齐,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原因,有的是部分学生对于进入高职院校有悲观失望情绪,同时又受到整体环境影响,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也是影响自信心的重要因素。要教好这些学生,就必须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采用这套教学方法改革与改革之前相比,学生课下的学习从盲目性转向有目的性,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思考问题更加深入,学生渴望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的劲头增大。因此,学习效果大大提高。而且,通过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后的适应、生存能力。
二、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教学组织和任务内容
1.配备实习指导教师
根据实训平台的实际情况,初步配备4名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具体有综合实指导1名,负责综合实习中教学活动的组织、总体进度与安排;模拟企业指导教师1名,负责指导模拟生产制造企业的模拟进度与指导,要求具备经营模拟课程的教学经验;服务机构指导教师1名,负责各服务企业/机构的模拟进度与指导,要求具备服务业机构业务流程教相关专业教学经验;技术人员1名,负责在模拟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教学任务项目
根据教学任务流程,完成16个仿真实训项目,具体有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筹建,包括企业机构筹备、企业设立;第二部分为制造企业经营,包括企业经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生产配置、财务管理、销售与市场管理、企业竞争力提升、经营总结8个项目;第三部分为现代服务业环境,包括工商局业务模拟、税务局业务模拟、银行业务模拟、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模拟、国际货代业务模拟、招投标中心业务模拟、物流公司业务模拟7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置若干子项目实现具体仿真岗位和具体业务技能,完成业务链流程,资金链流程等,填制模拟业务表格、单据、凭证等。
三、跨专业综合实训考核评定
根据综合实训的项目任务设置,每一学生需要在跨专业实训平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系统平台会自动计算学生完成的时间、质量、经营情况等,给学生评定成绩。最后结合学生在仿真实训的出勤、最后的实训总结综合评定学生实训成绩。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309
自2015年“两会”召开,税收改革成为重要的焦点议题,主要涉及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环保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六个税种的改革方案,以及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到2016年5月,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这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2017年将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法也将再次修订。其他四个税种的改革也将陆续推出。在税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应灵活应对,调整税法教学思路,加快适应,以培养出符合各方面需求的财税应用型人才。
1“税法”课程的特点
“税法”是高职会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被安排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经济法等理论课程基础之后的一门独立的课程。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税务方面的实践应用,从而达到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的。
11政策性
税收是经济杠杆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所以带有很强的政策性。税收“三性”中的固定性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税收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也是税制改革的大方向。因此,税法内容也显现出政策性强的特点。以车辆购置税的政策调整为例,为扩大内需,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鼓励发展使用新能源,从2014年9月1日到2017年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促进调结构扩内需,国务院再次出台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措施,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等。类似的优惠政策在现行的17个税种中都有体现,而这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
12综合性
现行使用的税法教材的章节内容都是按照国家现行的17个税种分别进行介绍的。但是实际生活中一个纳税主体,比如说一家中小型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不可能只涉及一个税种,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都有可能存在。所以在讲授“税法”内容的时候的另一个教学难点就在于每个税种的内容掌握了以后,如何强化综合性的应用。否则教学效果容易出现偏差,单看某一个税种都掌握了,一旦同时涉及却没有了思路和头绪,完全脱离实际。
另外,税法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与会计知识的不可分割上。如对于涉税企业来说,需要能随时关注国家税务政策,在新环境下对合理避税和退税有及时应对方法的能力,做到处变不惊。更深入地,能够提出可行性的企业税务分析报告,帮助企业从业务性质和主营状况方面提出改进优化建议的综合型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都是建立在对财务和税务都能熟练精通的基础之上的,两者在实践中本就不可分割。
13实践性
“税法”课程的体系结构很简单,即现行17个税种的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等,也就是各个税法要素。除了掌握这些必备内容,这门课的关键意义还在于如何去用。如讲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怎么开,如果开错了怎么处理,光是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再比如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更是教学中关键的实践环节,也不仅仅只是计算就可以了。市场上很多报税软件都可以做到通过报表的填制有些内容自动生成,有些内容还需要纳税人自己填写。所以要教好税法,要培养出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能忽略税法教学的实践性意义。
2现行“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
在多年的“税法”实际教学中,普遍出现教师教的痛苦,而学生谈“税”色变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课程体系设计更偏向会计而忽略税务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集中在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课程设计上也重点集中在出纳岗位、会计岗位、电算化岗位等工作项目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对税务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涉及税务方面的课程和岗位实践课程并不多,仅开设有税法、税务会计或者纳税实务。而且大多没有专门为税法系列课程开设实训,学生没有机会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22教学方法老套,理论不能联系实践
“税法”教学上经常是采用记概念,摆公式,做题目的方式,照本宣科依然是最常用甚至是最好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课本之外的实践操作知之甚少。最简单的例子,同学们只在课本上见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票样,却没有自己动手_过增值税专用发票,那又如何能了解增值税的开票原理,如何了解金税开票系统,如何理解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呢。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忽略了税法知识的实践性、可操作性。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也无法提高学生们对税法的学习兴趣。
23会计教学和税法教学相互分离,人为割裂两者之间的关联往往会计内容本身学得很好的同学,一遇到涉税的业务题就卡壳,而税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的同学在遇到一项既涉及会计又涉税的业务时,却不知所措。课程的分工细化却让人们忽略了税法和会计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这就违背了我们为企业为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24师资不足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税法教学突破的是税法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会计的,法学基础理论欠缺;学法学的,不通会计,师资明显不足。而且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能将理论联系实践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凤毛麟角。
3可行性教改措施探究
31财税一体化理论基础与应用
我国财税领域实战派专家葛长银教授曾在《面向实践的财税一体化会计课程建设》中提到,要解决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必须实施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践。比如打通会计和税务两门课程,面向实践活动进行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探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我国会计专业而言,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急需尽快得到重视与推行。在其2016年新出版的《企业财税会计》一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将财税处理融为一体,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立足于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经营流程,把资产从进到退整个流程中的财税处理体系化的进行介绍,案例新颖独特。这在会计教学中是个巨大的革新。目前,已经有个别高校将《企业财税会计》纳入到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在企业财税信息化软件市场上,财税一体化理念也已得到实践。如金税三期工程核心供应商浙江税友集团研发的亿企代账打破了传统财务软件只能提供财务核算工具的局限,成功实现票据、记账、报税、管理一体化智能处理,是一款实现了财税一体化理念的记账报税平台,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为了突破会计专业税法教学上的瓶颈,正在研发此款软件的教学版,如果能在教学上得到应用,对于学生的会计和涉税业务的综合能力相信会有很大的提升,也更能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32理论和实践教学合理分配时间
“税法”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在授课过程中要安排适当的实践课时。要达到这个要求前提是需要有实训室的建设和教学软件平台的配备。徽商职业学院专门配备了税务实训室,安装了税务实训软件平台,涉及从企业发生涉税业务开发票,报表的填制,到纳税申报变的填写。在实训中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流程或者分岗位进行实训。
33师资建设
“税法”课程本身的综合性的特点,加大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不仅要懂税法,也要懂会计,懂经济。其政策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平时要关注国家经济的动态,关注国家最新涉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尤其是近年国务院提出的税制改革。其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要理论联系实践。
34走出去,引进来
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比赛,加强与企业和其他院校的沟通合作,加强学习和交流,积极总结参赛经验,将宝贵的经验反映到教学中,更能提高学生对税法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葛L银面向实践的财税一体化会计课程建设[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会计学院院长论坛,2014
[作者简介]邵丽(1978- ),女,辽宁沈阳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审计教研室主任,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审计学、高职教育;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高职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史新浩,项目编号:200948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50-02
一、引言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高、中、低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这一发展规划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规划特别强调,推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指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①这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应当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②本文在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对其改革效果进行了总结。“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贡献。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长期以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谓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运之功十不得二三。这客观上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训练,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结果是教师不满意、学生没收获。
2.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不同步。传统上,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理论课程开设在先,实践课程开设在后。以笔者所在学校改革之前的课程为例,“会计基础”在第一学期先进行理论讲授,学期末进行一周的“会计基础仿真实训”。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没有同步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而学生在进行集中实训时又忘了理论知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发现这种“学做不一”“学做分离”的模式已不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3.教学目标与证书考取目标不配合。许多职业院校的常规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教学目标与证书获取目标不能形成合力。课程教学仅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没有考虑和兼顾证书考试科目的内容要求。为了学生参加证书考试,还要组织专门的辅导,增大了日常工作量。实际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会计专业教学应当把证书考核项目和要求纳入课程标准,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结合起来。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高职院校应通过创建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改良教学课程等方式,努力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一、专业能力方面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资金管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税务管理能力、会计监督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能够涵盖以上的专业需求,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丰富专业课程 课随需重
1.《税法》课程——税务管理能力
目前,《税法》课程的教学力度还不能适应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导致学生实习、就业中报税及税务处理成为困难。鉴于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加大税法课程教学比重,做到“税会”并重。在比较紧张的教学安排中,目前的课时能够安排的是一些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讲解,以及一些重要的小税种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土地增值税等的讲解,对于如房产税、印花税等重要性稍低的小税种,很难涉及到,但这些税种虽然金额不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常常会遇到,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和一些主要税种的计算分析结合起来。所以,学生税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增加学习课时,提高重视度是前提。其次,不仅要扩大《税法》的课堂教学课时,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税法教学来说,还要扩大实践课时,教学中要深入开展税法的学习,让会计专业学生熟悉报税、税务会计处理工作,而不是简单学习几个主要税种,报税环节一无所知。实践的一方面就是要引进报税学习软件,让学生展开仿真实训。另外,具体实践中,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全面的税法教材不是很多,需要编制既有理论又有实训的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税法校本教材,有好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出纳》课程——资金管理能力
有的高职院校至今未设置专项的《出纳》课程,只是在财务会计等相关会计核算课程中顺带涉及,导致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缺失。实际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定要开设《出纳》课程。学生最初实习及就业的第一份会计岗位,往往就是出纳岗位,而提高学生初次就业的职业信心有助于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并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出纳》课程的开设,能够很直接地解决学生很多的问题,如出纳员基本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人员技能)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式,让学生扎实掌握会计文字数字的书写,熟练计算器的应用,人民币真伪的识别,点钞技术,原始凭证的识别,印章的管理和使用,保险柜的使用等。同时,通过现金业务及银行存款业务的实训,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收支规定及收支手续、办法,现金的盘点、保管,银行业务的处理,银行票据的识别、使用,以及出纳会计凭证的编制,出纳账簿的登记等。出纳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将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配合教材及多媒体设备,边讲边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财务分析》课程——财务分析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分析》课程的开设当然应该在高年级阶段,通过低年级阶段的系统专业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职业技能,但合格的会计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对于自己产出的工作成果——财务报表,要能够提供对报表的分析,从而助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职业能力从来不是算死账,《财务分析》课程应是必修课。具体教学中在进行了前期的分析方法、分析指标、分析方案讲解后,课程的设计应多从案例出发,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引入案例,学生自主分析,最终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多整体,少片段,多实践,少说教,既能形成学生的职业判断,又使课堂生动,收到实效。
(二)构建“实践为重”课程体系 强调职业教育优势
虽然高职教育强调“教学做”一体,但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这方面的工作显然不足,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动手能力还是欠缺。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学生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求。因此,要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
(三)尝试阶段实习 及时教学反馈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设计是在三年学制的最后一学期。经过调研,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暑假及寒假就具备一定的实习能力,他们实习之后回到学校学习,动力会很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有目的地解决并且可以就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老师请教,实习循序渐进,大有裨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尝试阶段性实习,根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安排初期实习,以增强其专业能力,实习过程中安排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各方面的指导,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专业辅助能力方面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辅助能力要求具体包括计算机能力(电算化软件、Excel表格、ERP管理等)、语言文字能力(会计行文)、外语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会计电算化及外语方面,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均有设置,已经重视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可尝试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应开设Excel表格制作、Word文字处理实训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学生有相应的考核。其次,还应开设财经写作课程,加强学生的会计行文能力。对于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要求参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让他们认识到会计专业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剧增,学生的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都会有所考核。这对于刚毕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应更强调实用性。顶岗实习的就业转化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衔接,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运行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项目建设现有基础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特色鲜明、办学影响力较大,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公认。2010年学院会计专业被确立为浙江省高职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同年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2年12月被立项为省级优势专业。我院会计专业的办学,能够主动适应浙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要求,是突出服务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学院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及项目丰富,可充分利用浙商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品牌辐射作用,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就业转化提供条件。
二、项目建设思路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在经济面临下滑的同时,社会新增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由于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全面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适龄生源逐年减少,高等院校将面临空前生源的竞争。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竞争生存、办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积极适应浙江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顺应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要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依托浙商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合作企业,通过“三元共育,分段双轨”,建设浙江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聘用复合型会计人才基地,实现“企业用工、学校教学、学生就业”三位一体,实习企业、学校、学生的共赢。
(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开辟实训基地。学院始终坚持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把会计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放在首位,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尤其重视对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聘请企业一线的骨干来校给学生讲学,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同时通过与合作企业合办订单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真操实练,提升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在专业实践性教学方面, 学院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渐进式全程实训模式”,实现了对教师能力要求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实训设施设备、氛围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 为最终实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奠定了基础。
(二)根据会计岗位群所需的技能,实施全真渐进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从分析会计专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着手,把实践性教学总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采取渐进持续推进方式,突出会计职业特点,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制定实践性教学目标时,以会计岗位群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入手,合理加以编制。注重实训的有效性,做到每个实训项目目标明确、具体,并能与相关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或企业认证接轨,提高实训的实用性。
学院通过实施“渐进式全程实训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根据企业对专业会计人才的规格要求构建了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具有高素质人文及职业素养、符合会计职业资格标准、融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能满足区域经济特定需求的“岗位课程”+“认证课程+行业认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顶岗实习的时间,实施“三元共育,分段双轨”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元共育,分段双轨” 是指在浙江省全省范围内,以浙商职教集团会员单位为主,广泛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实行学校、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企业三方共同培养。为破解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难题,学院在打造以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区域性实训基地群的同时,分段双轨(即:安排学生分批分别实习和上课),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会计咨询公司每年上半年工作量大、岗位需求大、锻炼机会多、需要大量的人手的情况,调整课程设置和安排,率先试行分段双轨式教学组织模式,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顶岗实习;而在下半年,由于这些工作量相对正常,不需要过多人手,可以通过这些单位的辐射作用,把顶岗实习的学生介绍到义乌、绍兴、杭州、萧山等中小企业中去就业,对于一部分企业吸纳不了的学生,再回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巩固顶岗实习效果。
通过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调研,发现目前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研究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并找出顶岗实习的有效开发模式。依托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税务师协会、浙江商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和各行业协会,全省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开展深度合作,建成以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区域性实训基地群。建成布局合理、专业文化与职场氛围浓厚、实训项目齐全、辐射全省的校外实训基地,破解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难题。关注顶岗实习的课程设计。通过顶岗实习这一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利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来促进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兴趣和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
(四)依托浙商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开展校企深度合作。2013年3月13日,浙商职教集团理事会财金分会的成立,以及成员单位协议书的签订,标志着学院在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由于出席的成员在业内极具影响力,这必将为学生今后的优质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制度性的保证。
由于学院同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等一大批在省内、行业内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企业都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浙商职教集团成员企业资源的辐射作用,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为商科类顶岗实习转化就业控制的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就业转化的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五)强调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的对接,对学生实施校企双向管理。通过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开发实习模式,为学生创造专业对口的顶岗工作机会,让学生在实习中提升职业能力,争取留在企业工作,为日后能成为企业业务骨干创造条件。
利用学院制定的毕业生实习协议、顶岗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实习生管理规定和实习指导安排,对实习回访登记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来指导与规范学生实习的管理、考核,并进行调研分析,使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习中增长才干,熟悉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对学生的认同感和对学校品牌的认知度,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就业岗位。
三、项目开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专业的原因,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由于专业的限制,一般企业很难提供大量的岗位,吸纳所有学生都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虽然也需要大量的会计类人才,但门槛往往也较高,至少达到本科层次才能进入实习。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是与钱打交道的专业,对于任何一个单位,资金的使用与流动,成本的控制和产品的营销渠道,都存在一个的问题。
(二)就业专业不对口,顶岗实习就业转化率偏低。根据对往届学生就业的情况调查跟踪,我们发现存在学生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从而导致顶岗实习就业转化率偏低。专业对口率作为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教育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较低的专业对口率一方面说明毕业生的学业规划与就业岗位需要不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极大的浪费。
(三)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受教育者的心智成熟程度来说,绝大多数人的智力结构相差不大,但并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各有各自的独特能力特征和智力优势。因此今后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也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源特点,加大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实施分层教育、开展多模式培养会计人才。
(四)顶岗前期,学生难以完成角色转换,影响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学生在顶岗起始阶段难以迅速投入岗位工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实训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角色的突然转变使不少学生难以适应,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并申请退出,严重打击了企业配合的积极性。
四、改进的方案和思路
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每年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反馈,我们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总结,逐类加以整改。
(一)选择实习单位时,要注意是否专业对口、企业的管理是否规范,同时还要确保实习单位的稳定性。对于学生自行选择的实习单位,必须严格审核其资格。顶岗实习转化就业率是顶岗实习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循环模式进行分析改进。通过顶岗实习,得到锻炼的学生基本可以直接上岗。这一方面减少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同时又拥有了一批较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二)广泛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由于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建设是顶岗实习的最重要一环,在数量上要尽量满足实习和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也要力争达到优质水平。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要切实关注校企合作,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实习基地要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在选取实习基地时要兼顾不同的会计岗位群,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教学环境,引进校外的名师和企业的骨干,为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就业前就接受企业工作环境的熏陶,在顶岗实习时就进行真操实练,在职业素养、岗位技能、企业文化等方面全面与实际工作接轨,为将来的就业进行全面的预演,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尽可能贴近岗位实际,通过校企共建,按各会计专业岗位群设计实习环境,形成与实际岗位基本一致的仿真职业环境。利用好现有资源,广开渠道、不拘形式地开展校企合作,争取和知名的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会计专业记账公司、财务咨询公司广泛联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成立会计记账公司,对外向社会提供服务,对内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所。
(三)尊重和承认受教育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面对当前会计专业教学培养模式过于单一的情况,可以尝试进行改革创新,根据会计专业不同岗位,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学生资质状况差异及本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情况等因素,划分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目标、配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用不同方法、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实施不同考核,多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从而切实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四)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可以不定期组织招聘会让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开展顶岗实习。赴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在事先了解实习单位的岗位需求情况,以及各个不同岗位所需的岗位技能,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院进行条件审核,企业再行筛选的方法来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缺位的问题。然后聘请企业骨干进行先期培训,讲解企业发生的日常业务案例,带学生分期分批到企业参观学习,为日后的顶岗实习创造条件,从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仿真实训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顶岗实习结束后,企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时期的表现,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拔,对优秀的学生予以留用。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教师赴合作企业挂职或专业培训,为提升师资队伍保持较高的业务水平打下基础。
(五)充分发掘各项条件,做好顶岗实习就业转化工作。学院通过前期大量的工作和艰苦的努力,在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课程设置、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聘请企业知名骨干来校执教讲学、安排教师赴企业学习锻炼等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学习积累专业知识+企业真实岗位业务技能实操+推荐就业”模式,根据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修订教学大纲,实现了“课堂连通职场、实训掌握技能、实习转化就业”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三年来,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以上。
充分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的旺季进行顶岗实践教学合作,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努力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真操实练,把实训教学与企业经营、学生就业结合起来,通过企业的真实业务,锤炼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提高其业务素质。
通过“三元共育,分段双轨”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可以大幅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将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审计综合实训实务教学是一门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于一体的课程,也是会计及其他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审计综合实训实务是审计、会计专业的核心职业技术课程之一,也是税务专业和投资理财专业的专业课或专业技修课程,其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根据行业特点,会计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规律以及会计岗位的职业特性,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多元化”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近几年会计、税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来看,会计、税务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地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助理、税务稽查助理工作。因此,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把“审计综合实训实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适当掌握审计原理的前提下,能够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实务操作,本课程适应了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审计综合实训实务”在会计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以及就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水平,提高其就业的竞争力,是审计综合实训实务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审计课程综合实训实务教学现状
通过调研一些高职院校,发现作为高职院校,由于其教学资源与教学的层次性,审计实务教学存在以下难题:
1、案例缺乏,实例难求。审计案例教学在课堂上运用的较多,大多不是实际案例,只是习题式的案例练习,一般就是错账的调整,舞弊案例的情况介绍。常见错弊案例是科目运用错误,会计业务的处理、报表的编制和调整,缺乏必要的会计凭单及实际业务的处理过程。审计案例是锻炼学生对实际业务处理审查的基本能力的必要手段,由于审计实务课程缺乏必要的、具体的、实际的案例,致使课堂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加之,没有企业愿意把实际的经济业务资料提供给学校用于教学使用,所以在审计实务的授课过程中导致实例难求,造成审计教学与实际相脱节。
2、教师缺少实践,重理论、轻实务。大多任课教师是从校门出来后直接走上讲台的,这些审计教师没有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只有少数教师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会计部门实践后从事审计实务教学工作岗位的。所以,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涉及到审计实务就大打折扣了。假如审计教师本身没有参与过实际审计工作,必然导致授课时侧重理论,缺乏审计范例教学,讲再多的审计实务也只能照本宣科。因缺乏审计实际经验不能讲解真实的审计实务,也就不能顺利完成审计实习实训。
3、班级学生多,实训安排难。审计、会计等专业的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开设审计实务课程,由于高校这些年扩大规模,这些专业的学生成倍增加,有些高校为节约办学费用,每个班级的容量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七八十人以上,所以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实务训练方面,安排起来难度较大。假如安排学生到会计事务所实训,一般事务所也就安排十几个人;假如在校安排实习实训,教学所需的会计业务资料难以求到,即使有一套,但因学生多账套少,复印资料又影响实训效果。所以,以上几种实习实训方式都有困难。如何搞好审计实务教学,是审计教学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
二、综合实训实务教学改革调研
针对上述一些现状,特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学生的调研,研究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实务操作所必备的知识结构要求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的结合点,以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
根据课题计划,首先对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的调研,了解审计实务操作流程、审计助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审计计划的制定、实施,审计工作底稿的实务操作,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的监控等。同时,调查学院内学生所具备的审计、会计、税法、EXCEL等相关知识的范围与深度。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一般要求学生要会基本的审计流程,基础知识扎实,并能熟练操作电脑,对EXCEL、财务软件的使用要求较高。而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基础较好,但对EXCEL、财务软件、审计流程还不是很熟练,这也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相联系的。
三、综合实训实务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高职院校审计实训实务的现状及会计事务所的一些基本要求,结合笔者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经验及在职院教学经验,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对综合实训实务改革有所裨益:
1、案例教学法。对于审计实务部分,经常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每一章中每个项目的审计都设计一个实地情景案例,以便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一个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审计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所学到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恰到好处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立刻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案例教学作为主要授课方式已经成为审计课程的一大特点。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实践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可将审计实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训练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为便于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开放的空间。完成审计任务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对审计项目的认识缺少直观印象的特点。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审计实训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训模拟教学。本课程采用模拟实训教学模式,通过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承接审计业务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写,强化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本学期,我在教学中又增了让学生自行设计审计业务,包括可能出现的错报、漏报,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然后,再进行分析、找出审计线索与证据,并提出调整意见。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班级和专业,由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指导方法是归纳课堂理论,引导学生实践,总结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成绩的方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分组,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发挥团队精神,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实验,更加准确地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应用,几年来的实验课程都深受学生的欢迎。
4、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现在学生人数多,且许多本科毕业生也联系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因此学校应发挥最大的主动性,同会计师事务所协商,定期输送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应制定全年计划,尤其是在下半年,各事务所最忙的时候也是最需要人员的,此时,可以多派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并由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老师全程参与指导,与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一道指导学生的审计事务。
5、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在所开的计算机课程一般只能达到会用或知道有这个知识而已,而在具体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现代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时间的关系,对电脑使用要求很高。首先,应开设专业讲解EXCEL的课程,EXCEL功能强大且应用广,除了讲解通常的基本操作、表格、数据录入外,还应讲解函数的应用、数据处理、财务处理等方面;其次,对财务软件增加课时与操作上机时间,主要让学生掌握一种主要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等。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广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定位为“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型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个目标,广州商学院通过《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特色简称为“岗证一体”、“教、学、做一体”、“政、行、校、介、企合作”三大模式。
一、“岗证一体”模式
“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实施精细化管理。
盯住岗位是指盯住岗位群,包括企业财务岗位群、企业会计岗位群。我院根据会计职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注重专业基础课,突出专业主干课,扩大专业方向选修课,强化实践实训课,加强能力培养课。大一、大二专业基础和专业骨干课程,大三突出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可设置若干模块,如税务会计方向、审计师方向、会计师方向、金融企业会计方向等。结合专业方向设置若干相应的课程组(包括理论与实践课程)供学生选择。
瞄准证书是指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证。我院教学紧紧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证挂钩,对课程建设、教材使用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适合我院的办学特色。加强能力培养课设置专业创新学分,根据专业特色,要求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会计初级职称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及注册税务师考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实现“岗证一体”模式目标,我院开设了两个实验班,构建了“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大一就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从试点班来看,通过率比以往明显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将《中级财务会计》改《中级财务会计》(上)、《中级财务会计》(下)并且采用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教材,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经济法》并且采用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大二就能参加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同时经过大三、大四的努力,让学生都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50%的学生获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
建设精细化质量管理文化。从课程、教材、考证与竞赛、师资、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就业指导、项目教学、毕业论文等方面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主要措施有:第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通过立项的有《审计学》,正在积极准备的有《基础会计》;院级精品课建设,正在进行之中的有《税法》、《经济法》。第二,教材建设,编写《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开展项目教学和精细化质量管理培训,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编写突出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教材。
二、“教、学、做一体”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以实践应用能力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实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学做一体化。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构建双轨双循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多模块、全方位、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贯穿教学全过程,强化基本操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
多模块,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七大模块。
1.课程实训模块。主要进行会计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的实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伴随各门课程的教学,学做结合,边学边做。实习方式运用实验室各仿真实习模块,分为单项实训、专题实训和课程综合实训。如:基础会计侧重基本技能实训,要求学生进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训。中级财务会计结合授课进程实行阶段性专题实训,如存货业务实训、固定资产业务实训,销售业务实训等。
2.岗位实训模块。应对学生就业竞争上岗的能力需求,在学生主要专业课结束,毕业走向社会的前一个学期开设:出纳业务实训;纳税业务实训;审计业务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财务案例分析实训、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等适应社会专业能力需求的实训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3.综合实训模块。模拟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综合业务,进行整个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训,需要学生将所学各门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以应用,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能力综合化,全面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4.行业特色业务实训模块。开设商品流转业务实训、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实训模块、金融企业会计实训模块等,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就业面向。
5.校园网开放案例实训模块。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的开放式案例实训。学生在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等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克服时间、地域等限制。
6.双重会计实验教学模块。电算化会计实训,利用同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验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进而实现同一套数据、两种实验,取得双重效果。
7.专业调查。实行专业调查与短期带着问题进行实际岗位实习制度,例如,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专业调查或专业实习内容,学生回校后上交专业调查报告或实习作业,学生的实习作业均在实习单位有经验的实业界人士指导下完成,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沟通、社会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
三、“政、行、校、介、企共建”模式
推行“政、行、校、介、企”多主体参与的校企协同专业建设模式。会计学五维(5W)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政(府)、行(业协会)、校(学院)、介(事务所)、企(业)等参与进来,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校内实践课程、校内实习环节、校外实习环节、校企协同、专业比赛等五个方面。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完善五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特别需要加强校外实习环节与专业赛事的开展与管理,进一步促进校企协同培养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推动五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深入落实。
“政”代表会计主管行政机关,即财政厅、局,它们对本区域的会计工作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专业建设上的作用。
“行”即行业协会,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学会,也要让它们参与到我院会计专业建设。
“校”即指学院,责无旁贷地对会计专业建设负有直接责任。
“介”特指会计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记帐公司、会计事务咨询公司、会计培训学校、会计劳务派遣公司等。它们既是中介机构,又是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借助它们可以实现专业实习,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快速通道。
“企”指各类企业、单位,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场所。
实行“政行校介企”多主体参与专业建设,有利于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升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推行“校中有所、所中有校”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以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吸纳社会资源,探索建立“校中有所、所中有校”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由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引进会计师事务所,组建校企联合组织的实践教学,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工作过程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会计师事务所密切合作。
四、结语
在校企通力合作、学校大力支持、师生共同努力,历时近2年的《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取得了一定成功,形成了较丰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课题组还要进一步深入总结本次教改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更高层面,再用几年的时间,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赵溪.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学理论, 2013(06).
[2]王亚萍,王远利.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模式优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5).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为越来越多的院校在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采用,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何更好的安排会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系统性安排。
一、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这样做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情况,对课程重新进行整合,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例如,在会计课程改革过程中,《基础会计》是最难改的,常见的授课顺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账户分类、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但也可以在进行授课时,介绍基本概念之后,先让学生认知会计报表,从会计工作的最后结果入手,先让学生知道会计工作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些工作。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也便于后面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变化以后的授课顺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财务报表的认知、复式记账法、科目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制造业的经营过程、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
基础会计可以对讲授的知识体系重新构建,有些课程需要对讲授内容重新安排,变化可能会更大一些,如《财务会计》课程,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可以考虑采取按照会计岗位来讲授《财务会计》课程,如出纳业务、工资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存货核算业务、经营成果核算业务、往来核算业务、总账会计业务、综合处理业务等。也可以进一步对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也可以把《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与《税收筹划》进行整合,让学生学会各个税种的核算后,直接进行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使所学习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又容易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起来,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事项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样使学生清楚知识的连续性,再加上成本会计核算业务(成本会计岗位)等内容,使会计岗位趋于完整。按岗位设置讲授业务内容,最利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也确保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内容,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减少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适应工作岗位及自己总结提炼的一个过程,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真正的体现了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突破原有教材的体系,更强调工作导向性和工作流程,将课程按照实际会计业务的展开划分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每个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更多地引入仿真的案例,开展校内模拟会计业务实训教学
对于会计类课程最合适的是利用岗位和业务内容分成独立的几个模块,在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不同的工作任务。对于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使他们真正能将自己所学到的课内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分阶段走出去,到企业充实提高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离不开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践,可以分阶段领学生出去或把学生送出去。可以采取三段式,首先,入学时带领学生进行短期的业务认知,到各类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参观,重在了解实务中会计有哪些相关工作岗位,各自有哪些业务职能,初步了解业务流程。其次,在校学习期间内,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如审计课程,学生一直觉得枯燥难动,可以在学习审计时,讲述完基础理论时,带领学生到事务所熟悉业务,回来再讲业务循环内容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接受理解水平。最后,毕业之前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真正地做到把企业的专家请将来,加强师资力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业务实践能力,应建立健全校外兼职教师的师资队伍,从企业中聘用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水平业务动手能力的从业者作为兼职教师。目前,很多院校聘了很多企业人员作为教师,在企业的职务和资历也很高,但这样的教师往往很难真正的到学校进行完整的授课,这样的教师更适合作讲座。学生提升业务实践能力,往往更需要能够有时间保证,踏踏实实指导具体业务的实践教师。
二、加强教材建设,开发理论课与实践课为一体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媒介,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材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教材建设落后于教学改革的步伐,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开发适合高职教学使用的新的教材。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参考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会计类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会计类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例如《基础会计》教材,编写过程中在体现实用性基础上,也要参考行业技能标准,这主要就是会计从业资格的考核。所以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要达到的从业要求,学生应重点掌握哪些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这对教师授课过程中,讲授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个参考值。再比如《会计电算化》教材和《财务会计》教材,应充分的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会计电算化》教材不仅仅要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应该结合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实际业务和企业实际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形式展开。《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类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教材也更应该做到一体化。目前经常是理论讲一学期,实践讲一学期,到讲实践课程时学生理论已经忘了很多,衔接得不好。所以教材应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边讲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也为真正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三、创造条件,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虽然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开发出了新的优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但不一定做到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最重要的是真正有一批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业务操作技能的教师,有一批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学校应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对于会计类课程教师,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鼓励教师取得从业资格或职称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证书等,报销考试费用,报销考试辅导材料费用等。二是鼓励教师取得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除报销考试及资料费用外,给以一定的奖励。三是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也可以是到大型企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实践,如果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师都在中小企业实践过,都到上市公司参加过项目,相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必将大幅提高。真正的拥有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前面所谈到的教学内容的重构和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就可以轻易做到。
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尤其对会计专业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近几年,各院校会计专业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而到企业实习一直是个难题,每个实习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所以,学校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建立多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多个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还要尽可能地丰富实训室内的教学设备和资料,这些实训室每个会计类专业都要用到,资源过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其主要是完成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手工记账模拟实训及会计电算化实训等。
学校还应该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按照企业典型会计岗位的设置进行展开、布局,在第五学期,让学生具体模拟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会计类课程整体认识水平,也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或就业打下基础。
此外,会计类专业还可以,建立税务模拟实训室,进行仿真的税收核算、纳税申报。建立模拟银行、工商业务的实训基地,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多的还可以建立审计实训室等,把审计电算化和具体审计业务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开田,季晓东.入世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路径[J].四川会计,2003(4).
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合作才能落地,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在实践中,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的吸引力并不大,特别是会计专业,因为与学校合作找不到盈利点,企业并不积极。学校和企业的广度、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的必由之路,如何破除“校热企不热”壁垒,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难题。
一、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的局限性
从全国来看,各院校会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各不相同,基本都处于摸索之中,一般采取的都是仿真实训,或让学生到会计公司实习等模式,没有成熟的、可以全面推广的办学模式。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一)会计实训突出“仿真”特点
大部分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突出一个“仿真”特点,即在校内建一个仿真实训室,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但在实验室集中进行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缺乏一个实际业务活动平台,一味地只是进行仿真实训,没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无法培养的。无疑,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无法培养高技能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实训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做账上
会计工作不只是做账,还包括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业务往来,目前,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会计人才,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题。作为一名会计,不但要与本公司、本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还要与其他各个部门,包括银行、税务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如此,才能更加方便日常的业务流转,所以,在校期间的会计实训不光要有做账的内容,还要有沟通能力的专项训练。
(三)学生到企业实习会计工作,实际操作有限
会计与数控等操作型职业有根本性的区别:在工作中会涉及到商业机密,而且学生实习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一般企业都不愿意接受会计实习生,即使接受了,也不会让实习生进行真实的账务处理,充其量只是让实习生把做好的账看一下,学生实际操作会计业务的机会非常有限。零距离上岗是目前国内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的要求,是衡量高技能人才的标准,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到企业即能上岗,不需要企业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对新员工进行培养。然而,社会现实情况造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恶性循环,会计专业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企业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学生就业不对口――企业不愿到院校招学生,这样就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
(四)与校财务处合作,资源整合育人才
为了突破传统会计仿真模拟教学的局限,解决会计专业顶岗实训的问题, 我院曾将学院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场所转化为实习实训场地,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这在全国是首创。学院会计核算中心整体搬迁到了会计专业实训中心,形成了核算中心与学生实训中心一体化,学院会计结算中心将核算的出纳、会计岗位向学生开放,其业务主要包括:出纳岗位、记账岗位、会计档案整理等实训项目,由财务人员实施具体指导,从而将学生学习的《出纳实务》等部分课程的实践内容由真实的业务来体现,实现了在学校内的生产性岗位实训。但由于学校的事业性质,学生实训业务接触到的内容主要是事业单位会计,实训岗位也仅限于出纳和档案整理,内容过于单一,专业接触面有些窄,与走向社会后会计岗位对能力的需求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一体化实训中心经历二年后只能关闭,学生的实训又面临无处可去的尴尬。
二、引企入校,探索校企联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针对会计实训“校热企不热”的情况,为找到校企合作双方的兴趣点,我院在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及实训模式的建设方面做了较大的尝试,从2015年起开始,与北仑金桥会计服务公司合作,引企入校,由学校提供场地、电脑等办公设备,企业与专业合作,共同参与教学,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实训内容、考核标准,由企业负责,以真实业务为实训资料,对学生进行实训,利用企业的奖惩和考核制度进行日常管理工作。集中实训从大二开始,每班集训时间为一个月,集训的内容主要是会计实务操作内容,涉及的理论课程有:企业会计实务、出纳、电算化会计、纳税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手工操作等,能够体现“真环境、真项目、真要求”。
(一)以真实业务为实训内容,以师傅带徒方式带教
北仑金桥会计服务公司近500家中小企业的账务,学校引入金桥会计服务公司后,就以这些企业的账务作为实训的内容,由金桥会计服务公司相关会计人员指导学生做真账,真正做到了真实业务做实训。实训内容包括:识别、审核原始凭证,电算化会计实务操作,计算申报企业税费,整理会计档案,银行业务,工商登记验资业务。每个学生负责2―3家企业的记账业务,由于企业的行业不同,@意味着学生可以做不同行业的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1.识别、审核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会计实务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会计资料,是编制会计记账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的原始依据。会计业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职业判断,识别、审核原始凭证。原始凭据的审核、发票的开具及核对整理,对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会计内容。以往学生接触的原始凭证是模拟的,是印在教材中的,比如基础会计实训,学生从书中裁剪下来粘贴在记账凭证之后即可,这种思想上的先入为主,容易造成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过程的忽视,认为只要是外部提供的原始凭证都是对的,再加上教材上的原始凭证有些已经不是最新版,学生在填制发票、支票等原始凭证的过程中,填制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加强原始凭证实训是重中之重。为此,在原始凭证实训开始,我们就与金桥会计服务公司商议,由公司提供企业真实原始凭证,先让学生识别,指出错误,学生再动手填制真实的原始凭证,如发票、支票等,然后由金桥会计服务公司相关会计人员进行点评,总结原始凭证审核要点及技巧,这些技巧是会计人员的长期实践工作经验,也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实训,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辨别能力提升很快,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2.电算化会计实务操作。这是一个会计电算化项目操作内容,学生需要从账套设置、会计科目设置、科目余额录入、权限设置等初始化工作开始,根据已审核的真实的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输入记账凭证,并进行打印整理,并由金桥会计服务公司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审核。这些内容,虽然在电算化会计课程上学过,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旦由学生独立做~,刚开始好多学生还是不敢下手,做账速度较慢,错误也较多,在指导教师和师傅的帮助下,学生才慢慢上手,首先熟悉了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企业的业务范围、部门分工等情况,然后才开始编制会计凭证,先从一些基本的凭证入手,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接着是成本核算等。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真正体会到会计就是一项细心的工作,严谨认真是做好工作的不二法门。
3计算申报企业税费。计算申报企业税费包括:国税增值税计算及纳税申报的实务操作;地税各个税种的计算方法和纳税申报的实务操作;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纳税申报;税控发票开具和增值税抵扣认证的实务操作。其中企业所得税费计算是重点,在金桥会计服务公司相关会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实际经济业务,先进行职业判断,哪些业务要交税,然后再进行计算,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学生基本掌握了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和技巧,接下来是报税,学生熟悉税务工作每月的时间内容。如:每月初进行零申报、E税通申报、抄税等;每月中进行清卡买票、一般纳税人调拨开票;月末对本月扫描的发票进行核对等,最后进行网上申报,通过这样的税务实操,学生对今后的零距离上岗工作更加有信心。
4.会计档案整理和其他实务。会计档案整理包括: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国地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抵扣联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其他实务包括:打字、点钞、键盘录入、常用会计书写、工商、税务、银行事项办理等的实训。
(二)学会沟通与交流
学会沟通,学会与人交流,看似简单,但其中很有学问。为此,我们安排学生走出去,在金桥会计服务公司相关会计人员带领下,去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办理业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许多学生感悟到,通过实际接触,锻炼与人沟通能力,是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通过与人交流,学会聆听,通过虚心听取前辈们的工作经验介绍,帮助自己提升了日常的工作能力。
(三)建立企业化考核制度和规范
在实训期间,学生按企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服从企业的管理;金桥实训基地对参加实训的学生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进行科学、合理和严格的考核,并定期提供考核结果。具体考核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1)业务技能是否熟练:主要包括书写规范、票据差错率、票据作废率、银行退票率、凭证准确率、纳税计算、报表完成和会计档案等。(2)职业素养是否过硬:主要包括劳动纪律、工作态度、礼貌服务、与顾客沟通、服从意识和保密等。(3)稽核及财务分析报告是否准确:通过实训,要求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其目的是不但要求学生会做,而且要求学生会写。
(四)规范实训管理
为了使实践教学严谨化、规范化、科学化,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相关条例,以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包括金桥实训基地学生轮岗实训规章制度,宁职院会计专业金桥实训基地轮岗实训考核表,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训基地教学指导,实训鉴定表,实训学生基本情况等。
三、结语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通过实训,真真切切地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会计。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产学研深层次合作的一个方向,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平台,也是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虽然期间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矛盾和困难,但只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及时沟通,就一定会克服这些矛盾和困难,在共同发展中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燕.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中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4 ,(3下).
[2]王贵兰,肖平.对高职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14).
[3]熊玉红.关于校企合作共建经营性会计校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
[4]胡苗忠.校企共建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培养会计高技能人才研究与实践[J].财会教育,2012,(2).
[5]许蔚君.高职院校“2+1”校企合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