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8: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粤东地区分行存量不良贷款总体情况1.不良贷款规模: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不良贷款余额(五级分类)在全省占比大,贷款余额仅占7.08,而不良贷款占全省的9.83,高出2.75个百分点。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截止20xx年12月31日,贷款余额为118.27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1670.85亿元的7.08,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为24.23亿元,占全省不良贷款额246.06亿元的9.83;一逾两呆不良贷款为23.61亿元,占同口径全省不良贷款223.52亿元的10.56。可见,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的占比高于贷款余额的占比,信贷资产质量较差。
20xx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额比年初下降7.98亿元,不良额比年初下降24.8,而同期全省不良贷款下降95.92亿元,不良额比年初下降28,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额下降幅度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不良额压缩力度未达到全省的平均水平。
2.不良贷款率:粤东地区五个分行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率在全省排名居前,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76个百分点。
20xx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为不良贷款率为20.49,不良贷款率比全国X银行系统平均不良贷款率(9.25)高11.24个百分点,比全省14.73的不良率水平高5.76个百分点,比全省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广州地区(12.51)高7.98个百分点,比粤西地区(21.23)低0.74个百分点。同期粤东地区分行一逾两呆不良率为19.96,比全省同口径不良率(13.37)高6.59个百分点。可见信贷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3.不良贷款损失可能性:粤东地区五个分行各类不良贷款的损失可能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xx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为22.55亿元,占同口径不良贷款比重为93,同期全省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为200.98亿元,占同口径不良贷款比重为81.7,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所占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64个百分点;同期粤东地区分行“双呆”贷款余额为21.49亿元,占同口径不良贷款的91,全省“双呆”贷款为202.23亿元,占同口径不良贷款的90。由此可见粤东地区贷款损失的可能性较大。
二、粤东地区分行存量不良贷款的结构分析
截止20xx年12月31日,粤东地区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96.15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1.3;企业类不良贷款22.98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94.8,企业类贷款不良率23.9;个人类贷款22.1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8.7,个人类不良贷款1.25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2,个人类贷款不良率5.7。以下结构分析,除特指外,仅对企业类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结构进行分析。
1.不良贷款的行业结构分析:国家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低,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良贷款占比高,应加强对其风险控制
(1)不良贷款的行业集中在房地产、其他批发业等19个行业,占81。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不良贷款分布在89个行业,不良贷款超3000万元的行业共有19个行业,合计不良贷款18.63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1,其中不良贷款额超过1亿元的行业共有4类,分别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亿元)、“其他批发业”(3.03亿元)、“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5亿元)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6亿元),这4类行业不良贷款总额合计11.71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余额的51。
(2)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良贷款7.9亿元,占34.4。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共有7个,分别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36万元)、“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4952万元)、“建筑装饰业”(3276万元)、“其他建筑业”(950万元)“房地产管理业”(863万元)、房地产经纪与(827万元)和建造安装业(802万元),这7类相关行业不良贷款合计7.9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34.4,总体不良率为41.89,比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高18个百分点。这7类行业的不良贷款情况反映出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信贷质量状况堪忧。
(3)不良贷款余额排前十位的行业不良贷款额15.35亿元,占66.8。
粤东地区 五个分行前10大不良贷款行业的贷款余额为66.75亿元,占全部企业类贷款的69.43,不良贷款余额为15.35亿元,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的66.81,不良率为23,低于企业类不良贷款率0.9个百分点。在10大行业中,各行业的贷款质量差异较大,电力发电、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道路运输业等三个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低;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其他批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零售业、商业经纪与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能源行业等七个行业不良贷款率都超过20,零售业不良贷款率最高(77.22)。
表1:粤东地区不良贷款余额排前十位的行业情况表
截止:20xx年12月单位:万元
行业(新)不良贷款额不良额占比不良率贷款余额贷款余额占比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35.9724.91U.872443.76510.66
其他批发业30349.5513.21e.96F011.650284.79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4951.766.51".62f105.76136.8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632.816.37".03f432.81156.91
电力发电业7299.763.188.15?90.75949.32
商业经纪与业6986.833.048.57112.825021.88
能源、材料和电子批发业5970.302.60`.12?0.2977631.03
装卸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943.82.596.27?43.24759.86
道路运输业57322.493.418265.485417.50
零售业4429.041.93w.22W35.6433760.60
合计153531.8166.81#.00f7472.2569.43
(4)国家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低。如电力、电力供应、电信、道路、石油、新闻出版、广播媒体、教育、烟草等9个行业不良率都低于10,这9类行业全部属于国家垄断行业,且行业现金流量稳定,是我分行重点营销的对象。
(5)贷款规模较小的行业不良贷款率在全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只有少数贷款规模较小的行业其信贷资产质量好。贷款规模较大行业贷款质量普遍较好。
不良率超过70的信贷质量较差的28个行业贷款余额31624万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3.3,不良贷款为26307万元,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的11.45,贷款不良率为83.2,高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59.3个百分点,其中只有2个行业的贷款规模超过5000万元,有20个行业贷款规模不到1000万元。从这种不良率的行业表现看,说明我分行大部分重点投放的贷款行业信贷质量相对其他行业较好。
贷款规模排名前10位的行业贷款余额71901万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74.8,不良贷款为14766万元,占全部企业存款的6.4,贷款不良率为20.5,低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3.4个百分点,如在贷款规模超过5亿元的6个行业中,只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5.87)不良率高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可见,规模较大行业信贷质量相对较优。
表2:不良率及贷款余额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不良贷款情况表
截止:20xx年12月单位:万元
不良率前10位行业情况贷款余额10位行业情况
行业贷款规模不良率行业贷款规模不良率
仓储业989100.00道路运输业1682653.41
信息、咨询服务业6440100.00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10244455.87
渔业554100.00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948436.27
人民政协和派512100.00电力发电业895918.15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305100.0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643322.0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63100.00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66105822.62
其他金融活动100100.00其他批发业4601265.9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0100.00教育414064.29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69100.0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79910.6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0100.00商业经纪与业1811338.57
2.区域结构分析:汕头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和不良余额均排名首位,汕尾分行贷款余额最少,但不良率78.63,全省排名第一
(1)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不良额占比小于贷款余额占比,其他三个分行不良额占比高于贷款余额占比
20xx年底,汕头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为360679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37.5,不良贷款为68053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29.62,排名首位;潮州市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58968为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6.13,不良贷款为19056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8.28,不良余额占比最小;汕尾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为45338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4.72,不良贷款为35647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15.51。
(2)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全部高于全省企业类贷款不良率(17.24):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贷款不良率低于粤东地区平均不良率,其他三个分行不良率高于平均水平,汕尾分行不良贷款率高居全省之首。
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8.87和18.18,接近全省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17.24),低于粤东地区23.9的平均不良率;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在粤东排名第一的分行是汕尾分行78.63,第二、三名依次为潮州市分行32.32,揭阳市分行27.37。
表3:粤东地区各分行企业类贷款情况表
截止:20xx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贷款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汕头360679.39137.52h053.5710529.62.87
梅州314163.28832.68W111.7954924.86.18
揭阳182270.80618.96I893.133421.72’.37
潮州58967.996.13056.228.292.32
汕尾453384.725647.415.51x.63
合计961419.475100.00"9762.1199100.00#.90
3.不良贷款的产品特征:粤东地区五市分行固定资产贷款总体质量较好,流动资金贷款质量较差,其中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低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平均水平
(1)从不良贷款的产品分布看,流动资金不良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89.4,固定资产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的10.6
20xx年底,流动资金不良贷款余额为20.5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9.4,固定资产类不良贷款为2.48亿元,占10.6。前十大信贷产品中,有3类产品的不良贷款占比超过10,分别是商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6.78亿元(占29.51)、工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4.45亿元(占19.36)和房地产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2.75亿元(占11.98)。
(2)从贷款的不良率看,基本建设贷款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质量较好,技术改造贷款不良率在全省技术改造贷款不良率排名居首
20xx年底基本建设贷款余额为38.09亿元,占粤东地区五个分行贷款的39.6,高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平均占比(21.8)17.8个百分点,结构比较合理;粤东地区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为2.2,低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平均不良率(2.99)0.79个百分点,质量较好。技术改造贷款余额1.59亿元,占粤东地区不良贷款6.94,不良贷款率为77.8,高于全省技术改造平均不良率(22.3)55.8个百分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余额6505万元,占全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38.81亿元)的1.7,规模较小,但没有不良贷款。
表4:粤东地区信贷品种结构情况表
截止:20xx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基本建设贷款380861.3639.61?6.363.652.20
技术改造贷款20495.902.13945.906.94w.80
房地产业流动资金贷款65635.326.83’535.5211.98A.95
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38470.454.00733.455.985.70
商业流动资金贷款114255.6311.88g803.1329.51Y.34
公共企业流动资金贷款52888.205.50?4.204.21.29
其他流动资金贷款87875.079.14892.485.18.53
住房开发贷款7800.000.810.000.041.28
工业流动资金贷款146015.7115.19D479.8519.360.46
其他贷款9603.661.00c08.062.75e.68
其余贷款种类37518.053.90#913.0510.41c.74
合计961419.35100.00"9762.00100.00#.90
4.新老帐结构:粤东地区老帐不良贷款消化力度较大,新帐贷款不良贷款占比有所提高,需关注重组贷款质量
截止20xx年底,粤东地区五个分行新帐贷款余额为551713万元,余额占比为57.39;不良贷款额为22068万元,余额占比为9.6,比年初减少1215万元,占粤东不良贷款下降总额的1.52;不良率为4,比年初下降1.23个百分点。老帐贷款余额为409706万元,余额占比为42.61;不良贷款额为207694万元,不良余额占比为90.4,比年初减少78587万元,占粤东不良贷款下降总额的98.48;不良率为50.7,比年初下降7.83个百分点。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重组贷款(借新还旧、债务转移、贷款展期)余额1818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8.91,,不良贷款为56106万元,比年初下降9391万元,贷款不良率为30.85,比年初下降5.2个百分点。由于重组贷款主要通过重新认定方式使不良贷款下降,且不良率高于贷款平均不良率(23.9)7个百分点,需加大重组类贷款的回收力度。
从新老帐贷款的类别看,1998年底以前发生的老信贷业务不良贷款余额为149136万元,占比64.91,不良率为86;1999年发放不良贷款余额14606.18万元,占比6.36,不良率为36.92;20xx年以来发放的不良贷款额66019.01万元,占比28.73,不良率为8.82;另外,超额借新还旧和新贷款债务转移两类贷款不良率达到100,应加强对办理这两类贷款的贷前调查,对化解风险的有效进行详细评估。
表5:粤东地区贷款新老帐结构情况表
截止:20xx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1998年底以前发生的老信贷业务173636.8118.069136.8164.91?89
1999年当年发生的老信贷业务39566.184.12606.186.366.92
超额借新还旧442.000.05D2.000.190.00
回收再贷93632.469.74601.361.573.85
老贷款借新还旧87481.599.106426.7115.85A.64
老贷款债务转移6992.000.73?.000.41.53
老贷款展期7955.000.83%35.001.101.87
其他新信贷业务472307.6349.13X69.332.551.24
新贷款借新还旧76035.687.91128.607.02!.21
新贷款债务转移33.000.003.000.010.00
新贷款展期3337.000.357.000.021.11
合计961419.35100.00"9762.00100.00#.90
5.贷款方式结构:抵押贷款是主要的贷款方式,占全部贷款的37.13,质押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质量较好,信用贷款不良率排名居全省首位
20xx年底,粤东地区企业类贷款中抵押贷款占比最高,达37.13,不良率为30.14,;保证贷款占比排名第二,为25.33,不良率也排名第二位,为35.18。信用贷款不良率为43.36,不良率排名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信用贷款平均不良率(5.57)37.7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汕尾市分行信用贷款额为23603万元,不良率高达97所致,目前汕尾市分行信用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已经达到47.26,远远高于省分行信用贷款余额占比控制在8以内的要求。票据贴现贷款没有不良贷款,余额为6505万元,比年初增加4859万元,增加195,增加速度较快,但规模仍然较小,余额仅占企业类贷款0.68;质押贷款余额为287922万元,占比为29.95,不良率仅为2.66,质量较好。质押贷款主要投向公路行业,贷款余额为218520万元,占76,没有不良贷款,担保方式是以路桥收费权作为质押。
表6:粤东地区企业类贷款方式结构情况表
截止:20xx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占比不良额占比不良率
抵押35694937.13757146.820.14
质押28792229.95v683.342.66
保证24355625.33?9337.305.18
信用664876.92(83012.55C.36
票据贴现65050.68 0.000.00
合计961419100.00"9762100.00#.90
6.贷款规模结构:5000万元以上贷款规模大、质量好;芝麻户贷款质量差
20xx年12月底,5000万元以上贷款客户只有20户,占贷款户数的0.6,但贷款余额为43.9亿元,占全部企业类贷款45.7,不良贷款率仅为5.5。粤东地区五个分行100万元(含)以下贷款客户2318户,占客户总数的74,贷款余额为48989万元,不良贷款额41060万元,不良率为83.85。100万元以下客户由于金额小,笔数多,工作量大。100万元至300万元区间贷款客户357户,占客户总数的11.4,贷款余额为69107万元,不良贷款47819万元,不良率为69.19,同样也存在笔数多,质量差等特点。
表7:企业类客户贷款规模结构情况表
截止:20xx年12月单位:万元
区间客户数贷款总额不良贷款不良率
5000万元以上20439142.524132.55.5
1000万元至5000元(含)582465874539418.4
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881149893591531.2
100万元至500万元(含)6431117308326174.5
100万元(含)以下2318489714106083.85
三、对盘活回收存量不良贷款的建议
1.推行不良贷款集中经营,加大力度处置存量不良贷款
实践证明,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贬值,这就是所谓的“冰棍”效应。加大力度处置存量不良贷款,首先要摸清底数,集中经营。省分行决定在粤东地区成立不良资产粤东经营小组,对不良贷款实行集中管理、分帐核算、专业化经营。其次要因户施策,分类清收。对于有还款能力但缺乏还款意愿,恶意拖欠贷款本息的“钉子户”、“赖债户”,通过变卖抵押物或追究保证人的连带清偿责任等法律手段依法清收;对于办理了资产抵押的贷款,企业已无法回生的,采取以物抵债,挽回部分贷款损失;对有一定的有效资产或保证人具有担保能力的,采取改变抵押或变换借款主体、追索保证人等办法,降低贷款风险;对能正常生产经营、能正常付息、发展前景较好的,但因自有资金不足,贷款成为铺底资金的企业进行贷款重组,采取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等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余额。第三要做好贷款核销工作,逐步消化不良贷款。
2.提高不良贷款的现金回收比例
从粤东地区五个分行20xx年不良贷款处置情况看,20xx年,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减少7.98亿元,其中现金回收为1.76亿元,占22,现金回收比例仍然不太高。今后,要将现金回收作为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的首要目标加以关注,坚决破除重利息收入、轻本金回收,重增量控制、轻存量消化,重核销认定、轻回收再贷等观念和操作习惯,确实提高不良贷款盘活的实际效果。
3.债务重组是盘活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
债务重组盘活不良贷款包含以下几种形式:债务转移、借新还旧、转贷、修改债务偿还条款、发行可转换债券、减免利息、租赁融资、追加贷款、追加调整担保与抵押等等。从20xx年粤东地区不良贷款回收盘活成果看,债务转移和以物抵债共盘活3910万元,仅占20xx年不良贷款下降额5,须加大债务重组手段的直接运用,。运用债务重组手段,对我分行盘活不良贷款意义重大。目前,由于我分行不良贷款在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上差异性较大,各种信贷产品的不良状况又千差万别,同一客户的不良贷款又有不同的贷款方式、期限和品种等特点。因此,新一轮不良贷款回收盘活,必须综合运用债务重组手段,夺取胜利。
债务重组中要做到:(1)X银行作为债权人时,应坚持将贷款本息的回收作为贷款重组的主要目标,重组要以增强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后劲为出发点,从而使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得到提高。(2)在重组手段的选择上,要充分发挥债权人的优势地位,而不是委曲求全,由企业牵着鼻子走。(3)建立自身的重组分类项目库和重组方案库,对重大项目的债务重组方案,必须综合考虑,进行多种设计,从中择优;对其他项目可进行分类,直接从方案库中选择对应方案,提高处理效率。
4.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是决定“以物抵债”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的特点可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不良贷款是采取了抵押或质押。运用“以物抵债”是取得货币资金的一种重要债务重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对提高不良贷款现金回收比率具有积极意义。实际上,在实施“以物抵债”时,资产的认定收取阶段就考虑抵债资产的变现价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者并重。
抵债资产收取时,宜尽量接受易保管、易变现的抵债物,同时在估价上要做到:一是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被动接受情况;二是防止因评估机构评估不客观,且缺乏制约和救济机制造成的资产高估风险,尽可能确定一些规模大、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作为评估定点单位;三是在法律诉讼手段收回不良贷款过程中,要防止抵债资产的价格被法院提高。
收取抵债资产之后,(1)应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管理,适度投入维护性费用,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并尽快进入处置变现环节。(2)抵债资产进入变现环节前,必须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进而确定处置底价。(3)所有抵债资产处置方案未经审批,一律不得处置,处置资产时尽量采用公开竞卖形式,防止场外交易和防范相关操作人员的道德风险。
5.加大对单户贷款金额300万元以下贷款的退出力度
截止20xx年12月底,粤东地区分行贷款芝麻户情况较为严重,贷款质量差,单户300万元以下贷款金额为118073万元,不良贷款为88879万元,平均不良率为75.3。对300万元以下贷款客户,应采取包括现金回收、呆帐核销、以物抵债、诉讼催收等强力手段加快退出。
各分行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退出芝麻户贷款。对金额100万元以下贷款或者核准未通过的芝麻户贷款原则上按100比率退出;对于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贷款应实行有序退出,其中正常贷款到期原则退出比率不少于10,不良贷款退出比率不少于40。
2015年是公司转变经营理念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14工作效果的关键一年。为提高工作成效,总行下发了调整资产保全部部门工作职责及调整资产保全部内设部门及工作职责的通知,按照公司统一部署,今年我部既要经营地区不良贷款,还将增加很多管理职能。
一、2015年我部经营工作形势面临严峻考验
2015年我部工作共面临六大难题和挑战:
一是部门工作职责调整大。原来是独立清收的经营部门,现在变成了经营和管理一体化的总行一级部门。
二是部门工作内容增加多。除报表统计工作调整到综合管理部外,今年总行下达给公司资产保全部的具体工作职责共7大项,其中新增职责为3项:1.参与全行公司类关注-资产的管理,并提供保全方案咨询、处置预案制定等专项支持,并督促落实;2.牵头全行公司类不良资产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谈判并落实资产保全方案;3.负责指导、督促、组织推动异地分行公司类不良贷款的清收。
三是部门工作角度有所不同。原来只负责xx地区已上收不良贷款的清收,现在负责全行不良贷款的归口管理部门。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角度,树立全行不良贷款管理概念。
四是部门工作对象出现变化。原来作为独立经营部门,对外打交道多,现在增加管理职能要与总行各条线部门、xx地区各支行、异地分行联系、沟通。
五是部门贷款结构不同以往。首先表现在不良贷款风险集中,大额不良贷款占全行不良总额56%;其次表现在老不良贷款经过多年清收已清收怠尽,07-09年发放贷款亿元,占不良总额%。
六是部门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我部人员多年从事清收经营,在贷款清收方面摸索并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但对于管理是全新的工作,必须重头开始。这对人员工作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2015年我部经营工作思路和及目标
2015年我部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原则,紧紧围绕着“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防范风险为基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的这一中心环节,突出重点难点,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努力工作,全面提升信贷资产质量,确保实现不良贷款总量绝对下降。
(一)突出不良贷款考核重点,千方百计做好不良贷款清收降压工作。一要对2014年发放形成的不良贷款严格问责,由相关部门对其责任认定,落实真正意义上责任清收;二要对2014年前发放形成的不良贷款由地区重新落实责任,考核到人,责任清收;三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新贷款质量考核;四要坚持问责制度,建立职责清晰、奖罚分明的信贷约束机制。对不良贷款不降反升的地区管理中心、网点,要严格问责,认真落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2015年新发放形成不良的,严格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进一步创新清收处置思路,力促不良贷款快速下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直接参与清收为指导督导地区管理中心清收,积极创新清收处置的思路和方法。要研究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大对涉政不良贷款的攻坚力度,同时继续采取现金清收、打包处置、贷款重组等方式进行处置。
三、2015年我部经营工作方法及措施
为应对部门职能的调整,顺完成部门工作职责,2015年,我部将采取以下项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及时传达贯彻总行文件精神,引导全部上下全面转变思想观念,科学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改变工作方式,牢固树立管理全行不良的概念,尽快适应新职能的工作要求,使各项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2、建立xx地区不良贷款清收实施细则,规范操作流程。明确上收贷款的步骤、内容、支行与资产保全部各自承担的职责。
3、在清收过程中,加强与支行的沟通,积极摸索好的清收工作方式,尽量减少支行的工作量,如资料复印件上收改为原件上收,承担书面工作支行只需盖章。
4、地区公司类不良贷款的清收:
(1)全面梳理公司类不良贷款情况,明确清收重点,做到一户一策,任务分解到人,专人负责清收。积极推行不良贷款分类处置方案。根据不良贷款的成因、借款人的现状和担保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实施不同的分类处置方案。灵活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顺序清收不良贷款,同时认真落实公司抓大户、钉子户,地区管理中心搞当地户、小户,网点抓小额农户的三级清收模式。动态掌握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清收方案,确保清收降压工作出成果。
(2)每周进行工作小结并及时进行汇报,加强清收人员履职效果。每月总结清收处置情况和进度,制定下一步清收方案,提高执行力。
5、建立全行公司类不良贷款清收台帐。为强化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减少不良贷款存量,做到清收有目标,追究有落实。结合公司经营实际,将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作为促发展、创效益的重要举措。联合信贷业务审查部、客户经理部业务骨干,分组,对有信贷业务的地区逐一进行摸底调查,所查贷款,逐笔拉列清单,逐笔认定责任人。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我部逐社建立不良贷款责任清收台账,对公司不良贷款实行台账管理,统一制作电子版不良贷款管理台账,并下发到各地区实行分级立账,分级管理,并分别设专人负责,地区台账管理员按月上报不良贷款清收情况,与我部台账管理员共同核销台账有关内容,我部每月填写贷款责任追究通知书一式四份,一份留存,一份交人力资源部,按责任追究办法扣划责任人工资,一份交信用社建档,一份交贷款责任人。
一、基本经营情况
(1)截止2009年度6月底资产总额1082万元,其中贷款余额449.82万元46户,私营企业贷款余额150万元4户,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3.35%,个体及农户贷款余额299.82万元42户,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6.65%,累计发放贷款1007.1万元70户,累计收回贷款557.28万元24户,单一客户贷款占比10%,十大户贷款占比59.6%,无不良贷款。
(2)截止2009年度6月底负债总额为582万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568.86万元,对公存款6.19万元,储蓄存款562.67万元;所有者权益为500.24万元,其中股本金500万元,资本充足率48.86%,存贷比79.08%。
二、自查情况分析
截止2009年6月底,2008年度累计发放贷款715.6万元28户,现已累计收回666.78万元16户,余额为48.82万元12户; 2009年累计发放贷款591.5万元42户,现已累计收回190.5万元8户,余额为401万元34户。经过此次自查工作,贷款收回情况正常,没有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记录,未发现存量资金流入和违规流入股市的情况,在业务开展上未涉及信用卡业务。在贷款投向上未涉及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我行贷款主要投向果品收购的企业、资金周转的个体户、居民购房等。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借款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跟踪检查。严格按照“成纪惠农”贷款,“成纪**”贷款,“成纪**”贷款,“成纪**”贷款信贷四分类的要求受理贷款业务并执行利率标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确保各项业务正常有序进行。
5月1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与国家统计局联合调查的最新全国房价统计数据显示,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维持高位,但涨幅略减。而90平方米住房价格指数首次出现下跌。
深圳房价同比下跌1.4%,已经连续五个月下跌;北京房价同比上涨0.2%,但交易量持续萎靡。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住宅期房网上日均签约量仅为165套,比3月减少17套;广州市十区房屋交易登记9011宗,虽比2月环比增加20.4%,但同比依然减少35.5%。惟有上海房价在连续两月持平后,出现0.2%的上涨。
但是,来自监管当局的最新信息表明,房市的桥头堡上海,住房开发贷款和二手房贷款的不良率初露端倪。
5月7日,上海银监局《一季度上海房地产信贷分析报告》,对上海的房地产信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报告认为,房地产贷款中,有两类贷款需要引起关注。一是住房开发贷款,其不良贷款率为2.16%;二是上海居民二手房贷款,其不良贷款率为1.86%。这两类贷款余额占比仅为24.3%,而不良贷款占比却达到55.2%,是房地产贷款的高风险点。
“上海和全国的情况都差不多。”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说,“我们公布这一报告,就是想让各家银行知道上海房贷的不良率在走高,提醒各行注意房贷风险。”
在上海银监局公布数据之后不久,高盛也了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房价将由2007年底的高位回落15%-20%。考虑到宏观环境持续不明朗、中国房地产商财政紧缩、市场供过于求的因素,高盛将中国房地产业的整体看法由“吸引”调低至“审慎”。
穆迪的高级分析师龙燕康认为,“房地产贷款的增长速度,提高了市场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能否充分掌握该行业风险的担忧。”穆迪最近已将中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展望转为负面,原因是进一步紧缩的流动性和更大的房地产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在江苏、辽宁调研时更称,银行业首要关注贷款不良率反弹,“确保按揭贷款真实性,防范房地产开发商贷款风险。”
开发贷款隐忧
目前银行业的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依然呈上升态势。“从住房开发贷款的增长势头来看,房市还将处在僵持状态。”一位监管部门官员分析认为。
《一季度上海房地产信贷分析报告》显示,至3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银行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564.67亿元,比年初增加137.63亿元,增长2.5%。
其中,中外资银行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2183.14亿元,比年初增加105.37亿元,增长5.1%,比整体房地产贷款增速高2.6个百分点。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98,香港交易所代码:01398,下称工行)年报显示,其房地产开发贷款猛增。截至2007年底,其房地产开发贷款总额达2994.11亿元,其中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金额高达742.83亿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33%。
对此,有银行界人士分析认为,工行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地增加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原因是想借此拿到随后的个人住房贷款项目,扩大工行的市场份额。一般认为,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比较优质的资产。
被业内人士认为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更加激进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但由于农行正在备战股改,至今尚未公布经审计的2007年年报,缺少有关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具体数据。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业内龙头是中国建设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39,香港交易所代码:00939,下称建行)。2006年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总额达3022.9亿元,占全部公司贷款的10.52%,不良贷款率达6.05%,高于整个公司类贷款4.07%的不良率水平。到2007年,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总量依然保持了3177.8亿元的高位,但新增量仅为154.9亿元。当年不良贷款率下降到4.84%,但仍高于公司类贷款平均3.28%的不良贷款率。
中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88,香港交易所代码:3988,下称中行)的内地房地产开发贷款在业内份额比较少,截至2007年底为1436.13亿元,较上年增长300亿元,减值贷款为69.9亿元,减值贷款比例从2006年的9.43%下降到了2007年度4.87%,但也高于同年整个公司减值贷款4.61%的比例。
针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比较高的业内不良率,建行一位高管对《财经》记者称,“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容易成为调控的重点,受政策和市场影响较大,面临较多不确定的风险,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和增速都在放缓。”
“目前我们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并不很担心。因为近年来市场形势好,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很低。事实上,尽管以往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违约率高,但损失率低,主要原因就在于有抵押,只要作价合理,处置费用不高,银行的风险就可承受。”前述国有银行公司部负责人称。
银行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也在继续。有资深银行人士称,过去开发商对银行的还款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银行源源不断的信贷支持。如果无法获得持续的信贷支持,还款的意愿往往就会减弱。2008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房地产界著名的“大炮”、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曾说,“要死一起死,银行肯定先死。”
“这轮调控中,肯定会有个别大型开发商的资金链会断裂。”某国有银行公司部负责人称,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真正风险有二:一是建成风险,二是销售风险。小的开发商在紧缩形势下,因为资金链断裂,可能会导致项目无法建成;而大的开发商因为土地占用的资金过多,摊子铺得较大,扩张过猛,销售一旦不畅,就会导致资金链紧张。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一些财大气粗的大型开发商,往往同时有许多项目在开发或销售之中,资金集中调度十分频繁,银行往往不敢也很难与之叫板,所以开发贷款被挪用,往往发生在大开发商身上。
该人士表示,令市场感到草木皆兵的原因,主要是始于去年底房地产销售不振的恐慌。“有的地方是销售整体下降,有的是增幅下降。”一旦销售资金回流不畅,开发商资金链比较紧张,就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陷入恶性循环。
不良信号
如果说开发贷款不良率稍高仍属常态,最近一向被银行认为是优质资产的个人住房贷款在增量和不良率方面的变化,则更引人关注。
上海银监局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外资银行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46.91亿元,比年初增加33.94亿元,增幅仅为1.1%。分月度看,1月至3月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分别为37.42亿元、3.88亿元和-7.35亿元,住房贷款增量呈现不断萎缩趋势。
同时,上海银监局提示,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有所上升。3月末,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21.56亿元,比年初增加0.95亿元;不良贷款率0.71%,比年初上升0.03个百分点。
作为监管部门,上海银监局希望能够做到警示业界:“下半年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决定了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与否。”
上海银监局的调查发现,沿海的个别房地产企业已经出现开工不足、裁员等情况;也有企业减少合同定购、原材料退货;个别企业开始限产。
实际上,近期房地产的困境已经相对显性。在北京,街头发放广告的房地产促销人员明显增多;在长春,某房地产商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下,要求购房人即期支付首付款――按照银行规定,此时无法提供按揭,这只能说明一些房地产商的资金链已然紧绷;在中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首付按揭等变相降低首付比的情况。
“从4月初开始,上海银监局下发《快速调查有无擅自降低二手房首付比例的通知》。银行自查以后,银监局还在抽查。”阎庆民称,只要坚持控制三成的首付比例,银行的风险就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怕银行变相地降低首付比例。”
5月15日,一家国有银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在信贷紧缩形势下,贷款不良率上升是必然趋势,关键是上升多少。他认为,“贷款不良率的体现可能要到三季度以后才会凸显”。
山东银监局局长周忠明分析,产生房地产不良贷款的原因有三种。
第一种是住房贷款开展早期,审慎性不够,贷款初期制度跟不上,造成后期不良贷款的暴露。这在山东和江苏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第二种是住房贷款正常的逾期率,这种情况只要拨备提足就可以。银监会统计部在2005年-2006年间曾经提醒商业银行,在成熟市场有一个规律:住房贷款逾期上升的势头在三年-五年出现,在七年-八年的时候达到峰值。按这一规律,现在房贷刚进入违约期。
温州只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回升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宏观经济逐渐下滑,包括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以及众多股份制银行在内,最近半年来不良贷款的问题正在逐步暴露。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不良率飙升
温州市金融办汇编的《温州市金融运行参考月报》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61亿元,不良贷款率升至2.43%,今年4月末不良贷款率为2.27%,明末2.43%,均突破了行业“警戒线”2%。
这场危机来得迅疾而猛烈,在国务院总理去年6月视察温州时,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36%,是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级市;但到了今年2月底,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1.74%,4月底就达到2.27%,5月底达到2.43%。
从数据看,2月底到4月底,温州的贷款余额增加了165亿元,但不良贷款增加了48.6亿元。新增不良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接近30%。浙江全境的情况也不妙,来自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整个浙江省2012年4月底不良贷款为637亿,比年初增长145亿,增幅也近30%。
实际上,从2011年10月起,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开始全面上升。在国有大银行中,建行浙江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100亿元,不良率为2%。股份制银行中,广发银行在浙江的不良率高达2.89%。深发展、浦发、民生三家银行的不良率也都大幅上升。
据媒体报道,温州银监局人士透露,由企业主“跑路”形成的不良贷款占该市不良贷款总额的近40%。企业过度投资房地产造成的空心化以及近期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造成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导致了不良贷款率的大幅攀升。
但不良贷款率上升不仅仅出现在企业主跑路的温州,从银行业主管部门银监会的监测报告来看,全国范围内的银行业出现了同样的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情况。
2012年2月17日,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了2011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比上一季度还上升了0.1个百分点至1%,不良贷款的绝对数额比上一季度增加201亿元,增幅为4.9%,为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中金公司对此的分析报告认为,如果考虑到四季度一般是银行不良贷款核销最多的季度,则四季度不良贷款实际上升幅度将大于4.9%。
不良贷款增加的趋势在今年一季度继续酝酿,银监会5月份的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主要指标情况显示,2012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3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0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呈现了反弹态势。
全球市值最大银行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5月31日表示,基于对今年经济形势预判,工行出于审慎考虑,将今年不良贷款率定为1.2%,较去年底有所回升。而此前工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已连续12年实现“双降”。
据路透社的报道,多位银行业人士自我估测,今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概会有0.2~0.3个百分点的升幅,达到1.1~1.2%,高于年初0.1个百分点的预期。
银监会已经要求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五级分类自查工作。自查结果已经于明底上报给监管机构。
而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预计,今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提高2个到3个百分点,银行业整体最高不良率可能达到5%。
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廖强进一步解释说,目前国内整个银行业(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信社)目前不良资产率为2%~3%,如果全年GDP增速放缓至8.3%,2012全年不良资产率有可能上升2个~3个百分点。今年年底预计上升至4%~5%。这里所指的不良资产包括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重组贷款以及所有抵债资产。 2011年10月27日,一位自行车骑行者路过一家关门的工厂。温州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回升的一个缩影。
4万亿后遗症
不良贷款率的迅速上升,经济下滑被认为是首要原因。进入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逐步下滑,大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形势恶化利润下降,从而将削弱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前五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434亿元,同比下降2.4%。5月当月实现利润3909亿元,同比下降5.3%。而2011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还达到了25.4%。
财政部统计的国有企业利润数据也显示,前五个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301.3亿元,同比下降10.4%,5月比4月环比下降11.8%。
广州国税系统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广州市经济除了两个区正增长,其他区全部负增长,部分企业已经停业。
“订单不足、开工不足,乃至电力不足都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经营,生产经营状况恶化,导致上述企业的还款能力受到制约。”某大行风险部负责人透露。
实体经济的颓势也反映在上市银行的年报当中,建设银行2011年年报显示,建行当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62亿元,其中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加34亿元;批发和零售业贷款增加17亿元。
但和实体经济下滑相比,如今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飙升的根源在于以4万亿为代表的行政干预的结果。2008年中国遭遇世界金融危机,决策层迅速出台4万亿刺激政策,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事后证明,名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银行业加大了信贷投放的力度。在过去的三年,即2009年-2011年,银行业总共投放了25万亿元的信贷,只用了三年时间就使贷款余额翻了一番。截至2012年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到55.53万亿元。
这种鲜明的行政干预的色彩使得银行业在“”式的放贷中,无法坚持原有的风险控制和放贷标准。如银监会曾发文要求银行业响应政府4万亿刺激计划。
在日前的陆家嘴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要求银行业“加强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优化信贷结构,要优先保障重大在建、续建项目,以及“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在此背景下,具有类似政府性质的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规模迅速做大,并且成为一颗最大的不良贷款定时炸弹。2008年以后,新增银行贷款大量流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地方债务由2008年底的1.5万亿元暴增至10万亿元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审计署曾经按照不同统计口径公布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截至2010年末,三个部门的数据分别是14.4万亿、9.09万亿(截至2010年11月末)和10.72万亿。审计署披露的数据显示,地方融资平台来自于银行的贷款为84679.99亿元。
对此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最新披露的《逐步加剧的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挑战中资银行》报告则认为,审计署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的统计数据至少低估了3.5万亿元,同时不良贷款的规模也被低估。
穆迪预计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规模占总贷款规模的比例可能会升至8%-12%之间,“而我们此前的基本情景所假设的不良率是5%~8%”。
三年过去,这些贷款的还款期已经逐渐到来,根据财政部统计的数据,地方政府债务中2011年和2012年两年债务到期将占总债务规模的43%左右,约为4.7万亿元,而违约的风险正在聚集。
2011年4月,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违约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该公司在建行、国开行、工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余额近千亿元。随后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也传出违约传闻: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近10亿元到期债务逾期。
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申虹债务违约并非个案,审计署数据显示,全国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10%。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中国政府已指示国内银行对地方政府的贷款进行大规模滚转,此举将使中国推迟应对给经济前景蒙上阴影的巨额债务。
知情的银行业人士和分析师告诉英国《金融时报》,由于许多贷款的本金无法偿还,各银行已开始延长地方政府债务的到期日,以避免出现违约潮。
4万亿的另外一个后果是流动性泛滥导致资产价格暴涨,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越拉越低,导致企业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不少企业将借贷资金投入楼市,而在经济下滑和楼市调控的双重夹击之下,资产变现困难,进而导致债务违约。
再次买单?
这是中国实施市场化改革以来,第二次面临银行全行业不良贷款率恶化的情形。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一度面临技术上已经破产的情况,1997年美国《新闻周刊》和英国的《经济学家》报道称,照当时的不良贷款和资本金状况,“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应该破产三次了。”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曾透露,有关领导在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曾提到:至当年6月底,4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达1002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5.6%。
为了让中国银行业起死回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超常规的改革重组的手段。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1999年,国家相继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商业银行近1.4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资金来源为央行5700亿元再贷款及8200亿元金融债券,最终由中央财政逐年承担,也即全国人民买单。
为了支持五大国有银行股改,2004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别注入到中国银行和建行,支持其股改;2004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剥离和核销不良贷款2544亿元、1289亿元、529亿元,合计4362亿元;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工行股改方案,决定通过运用外汇储备150亿美元补充资本金,使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并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使资本充足率超过8%。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用于工-商银行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剥离。同时,保留财政部原在工行的资本金1240亿元,从而使工行核心资本达2480亿元。
伴随着国有大型银行财务重组、不良贷款剥离出售,2005年二季度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明显下降,随后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2006年二季度至2008年三季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波动在12400亿-13000亿元之间,阶段性低点出现在2007年一季度,为12456亿元。
作为国有大型银行股改上市的收官之作,农业银行在实施财务重组后于2009年1月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又一次实现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大幅下降,自此进入不良贷款规模持续下降的通道,直至2011年四季度出现了持续3年来的首次不良贷款余额上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当前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坐收垄断利差和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大小银行已经早非当日吴下阿蒙,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超过万亿,工商银行更是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银行。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2012年一季度,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也提高至12594亿元,拨备覆盖率达287.4%,即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不良贷款的之比。
但对于当前的不良贷款率飙升的态势,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会是长期趋势。2%的不良贷款率不会带来灾难,但已经给银行带来很高风险。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微博上表示,若中国实体经济增速下滑至7%或以下,并持续2~3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很有可能上升至两位数。
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不良贷款占比高、清理消化困难多、实现“双降”进展差,已成为困扰农村信用社的顽疾,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加速化解不良贷款、切实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努力提高信贷资金运用率、不断提升信用社经营效益,是农村信用社的首要任务。
近几年,浙江金华成泰农村合作银行重视资产质量管理,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不良贷款化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良贷款绝对额与占比逐年下降,到2011年底,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为11214万元,比2008年底下降5175万元,不良占比2.19%,比2008年下降2.77个百分点。
遏制风险,从源头“堵新”
完善信贷风险防控机制。继2010年实施信贷主管委派制后,结合实施以来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风险管理部对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明确委派信贷风险经理选拔“准入”制度,合理界定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之间的职责划分,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进一步健全考核办法,切实建立起贷前风险评价、贷中风险控制、贷后风险监测的风险体系,从而有效促进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的紧密融合。从新办法实施来看,风险经理具备了“最后一只笔”和最后责任人的职能,在信贷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贷款集中度风险管理。为有效防范贷款集中度、关联度风险,本行积极完善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下发指导意见,明确总行董事会承担集中度、关联度风险管控的最终责任。通过完善集中度、关联度贷款风险管理政策,加强大额贷款限额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大额贷款的授信审批,做到“存量调整,增量优化”,把集中度风险和关联度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并首次实行单一行业授信集中度限额管理控制。
缓释风险,从存量“优化”
坚决实施贷款退出机制。在细分客户基础上,2012年实施了信贷结构调整计划,明确今年逐步压缩、锁定退出企业名单、时间、额度等,通过实施贷款退出机制,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推动贷款精细化管理,明确贷款的市场导向。截止到9月底,已压缩到位的企业有13家、金额5130万元、占应压缩额的46.7%;已锁定退出到位的企业有6家、金额1284万元、占应退出额的12.74%。
做好重点行业监测分析。针对全辖信贷产业结构特点,认真做好对贷款重点行业的监测分析,从2010年开始,就对金华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行业进行重点监测,每半年形成行业监测报告。上半年,结合近几年全辖支持花卉苗木行业发展中所体现的网点集中度高、户数多、涉及面广特点,开展了苗木行业风险监测。通过行业监测分析,做到全面把握各行业内的投资规律,建立起一个系统化、动态化、数量化、差别化的行业信贷政策体系,实现行业风险科学管理目标。
强化信贷风险分类管理。按照“落实责任、动态管理、定期分析、科学考核”的要求,把风险分类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一是开展动态监测,针对分类结果的异常性变化及其成因、措施,及时提出调整建议,客观真实反映资产质量,通过提足各项拨备,抓紧落实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不断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和风险管控能力。二是纳入考评体系,在年度风险合规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中明确考核指标,加大人为调整处罚力度,密切跟踪监测各支行的贷款分类偏离度和迁徙率,提高风险分类的准确性,力求真实反映本行信贷风险状况。三是完善风险分类真实性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各支行(部)由委派风险经理或信贷会计按月督查制度,总行不定期开展风险分类专项检查制度,把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化解风险,从不良“清收”
开展贷款风险情况调查。2012年初,根据近几年全行不良贷款现状、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清收手段等,专门撰写了《不良贷款分析报告》,同时开展了2012年不良贷款和隐性风险贷款排查工作,按月组织人员实行有效监控,着重落实清收化解所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切实做好“清旧堵新”工作,促进信贷资产质量有较大提升。
积极推进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4~9月份,本行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一是上下联动进行合围。通过层层建立工作小组、分解任务、明确措施、责任清收,全面增强全员在清收不良贷款中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标语横幅、进村入企、运用短信通知、征信宣传、加强地方党政村两委联系等各种有效手段,形成清欠工作的强大声势。
二是逐笔清理开展地毯式攻坚。各支行通过分类梳理,开展地毯式排查,有的放矢地确定清收重点和目标,做到清收有重点、主攻有方向、笔笔有举措,并通过密切配合、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多方整合清收资源,实行“三级联动”,确保清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咬定大额责任跟踪促清收。根据全行贷款清收实际以及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整体推进的需要,确定了以“重点突破、全面跟进”的不良贷款清收策略,对14家企业共2065万元大额不良贷款实行单列清收考核,每季调整落实清收方案,并推行大额不良贷款清收实行领导(部门)联系制度,实行分片责任跟踪督查,积极配合基层行进行清收,齐抓共管力促清收的良好态势蔚然形成。1~9月全行已化解收回大额不良贷款1451.33万元,占所有不良收回的67.16%。
四是抓好入点强强联手求突破。各支行以本次不良贷款攻坚战为契机,积极向当地党政请示汇报,争取党政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了解目前借款人的情况,多方位地收集信息。同时,总行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其内部监控作用,通过核心存款帐户查询,严密监测不良贷款客户的存款情况,对有存款余额的及时通知相关支行申请扣划。
五是重点抓好依法执行工作。集中联系法院提高执行力度,在活动期间共强制执行99次86笔,现金收回1399.51万元,占全年不良收回的64.76%,查封房屋、土地等资产价值2448.92万元,拘留被执行人3人,拍卖抵押物7处价值765.76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是加强已案件的管理。通过清理,摸清全行借贷纠纷法院诉讼案件的基本情况,根据案件审理和执行的难易程度,明确下一步与法院联系工作重点,进一步规范诉讼案件管理目标,提高案件执行效率,避免一诉了之现象。
防控风险,从廉洁“开始”
信贷队伍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在信用社建立起健康的信贷文化,对信用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2012年本行积极推进廉洁合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4+2”基础上积极创新,推出了“5+3+1”廉洁合规风险防控模式。统一制作了行风效能监督牌,在38个乡镇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农信金融服务点,设置“行风效能监督牌”,明确服务承诺,公开辖区信贷员姓名、电话,并设置信息公开栏,定期公布信贷信息。
设置了行风评议箱,在19家支行营业场设置行风评议箱,将《行风评议表》在办贷时发放给客户,由客户根据客户经理的服务质量、服务效能、廉洁自律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召开家庭助廉教育会,与家属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形成家庭、单位共同出力、共助廉的格局。全面完成总行、4家示范点的文化走廊建设,客户经理廉洁合规评议工作。
控制风险,从信用“着手”
有序推进良好信用环境建设。本行将信用工程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改善信用环境、助推各项业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有序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的原则,全面构建“政银联动,上下协作”的组织体系,多策并举、确保实效,全力做大农村信用工程这项支农惠民工程。今年共新增评定信用村、乡镇(社区)25个,信用户7460户,目前全辖信用乡(镇、街道)覆盖率10.53%、信用村(社区)覆盖率69.57%、信用户覆盖率27.76%,有效提升了农户信用信息与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共享应用水平,进一步规范了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
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是以农村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为基础组建的,近几年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和总资产规模急剧增加,根据市场研究分析报告和银监会统计,从2010年到2011年,农商行从85家增加到212家。总资产也在逐年提高,2003年为384.8亿元,2010年底,中国农商行资产总额2.8万亿人民币。2009年农商行涉农贷款占总贷款数额的57.2%,2011年上升至67%,支农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但是不良贷款存在问题,2005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为180.1亿元,2009年不良贷款额就达到了858.2亿元。近几年农村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监管,不良贷款率已逐年下降,2011年的不良贷款为341亿元,不良贷款率1.60%。
开始建立了支农服务新平台,为解决传统金融与现代农业不匹配问题,农村商业银行搭建金融支农服务平台体系。分别是银政合作平台,担保平台和银企合作平台。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股份制的金融机构,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存在诸多方面不足。
2.1资金供给多流向非农产业
农村商业银行出现大部分资金外流的状况。原因主要是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存款分流的渠道增多,农商行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农业贷款的报酬率低,所以农商行自然拓展其他大型的资产业务。主要表现在重视非农产业、大企业的作用,而轻视对农业、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2.2对“三农”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
某些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农”信贷投入逐渐减少。据统计,因为农产品的开发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所以有的农村商银行的资金投向逐步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投向发达地区,以开发更好的理财产品。
对风险较大的农户产业支持甚少。我国农业贷款有效的保障措施,贷款违约风险高,例如农业科技贷款,银行机构贷款投放的积极性不高。
2.3服务于支农的创新品种单一
现在,金融活动要求有灵活的资金流动,企业跨地区,跨国的经营活动,要求农村商业银行能提供跨地区跨国的贷款、结算、转账等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匮乏,中间业务发展更是滞后,农村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的开发重心放在信用卡、和结算上,忽视了其它中间业务例如基金托管类、承诺类,交易类、咨询顾问类等业务的发展,业务技术含量低,不利于农商行支农服务水平的发挥。
2.4对支农服务的风险监管和金融知识宣传不到位
金融知识宣传不到位。有些村民不及时偿还贷款,甚至有些故意不还,农商行必须加大力度宣传金融知识,拒不还款是违法及违反道德的。
风险管理建设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认知与理念滞后,农商行由农信社改制而来,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市场、操作等其它风险管理较为落后,执行不到位。二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召开董事会例会,听取报告以获得风险信息,没有形成风险控制的事中或事前监督机制,风险管理多事人工操作,缺少风险管理科技平台。三是缺乏高水准的管理人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
3.提高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服务水平的对策
3.1实施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各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吸收农民闲置资金,加大支农贷款的投放力度。实施优惠政策:在人员配置方面可以增加三农和微贷客户经理;在资金上优先满足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提高授信权限,根据当地贷款的实际情况,灵活授信,合理制定贷款的运行机制。为了提高贷款效率,可以规定一定限额以下的“三农”贷款和审批权授予一级分行;在调整利率方面,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对于有“三农”特色的贷款规定利率上限,或按规定的最低利率给予政策优惠,如农林牧渔类产业。
3.2农商行应提高支持“三农”科技创新的针对性
扶持现代农业的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机器化和科学化需要农村商业银行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和贷款支持。把有发展前景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为农村基础的一些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例如农业产业园、动植物养殖基地等,开展一些咨询业务。
以农村金融创新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农村的抵押业务稀少,要推出以动产、知识产权等更多的资产为担保物,改善贷款业务的灵活性,增加担保品种;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情况签订协议,延长贷款期限,或允许其分次还款,缓解一次性还款的压力。
搭建农村科技产业创新信息平台。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效率,通过展示平台,了解农商行及其政府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实现银政企的合作。
3.3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监管的力度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农村金融的信用体制,强化法律意识。首先,对农户的电子信用档案分类存档,建立授信机制;其次,完善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引进先进的风险监管系统,建立信用评价体制,减少农商行的信贷风险。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建设。首先,农村商业银行要引进技术,实现数字化操作,改善人工录入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其次,努力培养高素质风险监管人才,提升对风险的判断,决策能力;最后,增加风险管理的信息获取渠道,定时听取风险监管报告,适时调查,听取基层人员的反应。
参考文献:
央行票据兑付工作
过去的一年,为确保我县央行票据兑付,我社按照联社的统一布署,按照兑付的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逐条对照,逐项核实,把存在的问题整改好,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做到上报数字及时准确,指标合规。
五级分类工作
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作为经常性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坚持“按季分类、按月调整”的原则,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建立不良贷款迁徙变化分析报告制度,每月对五级分类迁徙变化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对不良贷款迁徙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加强责任和处罚,及时采取清收转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全员合规教育工作
今年5月,联社结合省银监局关于提出的,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展全员合规教育活动以及我县信用社在省联社业务真实性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我县农村信用社系统中开展“教育、整顿、规范、提高”的活动。我社按照联社的活动实施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活动圆满完成。确保了活动开展和正常业务经营两不误,两促进。
员工作风建设工作
10月,联社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员工作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了在我县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展员工作风建设活动。我社要求全体员工重点学习省联社的四个“十不准”和市委的“五禁止”,严格按照四个“十不准”和“五禁止”要求规范员工行为,从而使我社员工作风有了明显提高。
两大工程建设工作
按照市办XX年全市着重要作好两大工程建设的指示精神,我社按照市办和联社的统一要求,实行阳光信贷,装修信贷大厅,信贷人员统一在信贷大厅办公,信贷制度、规定、流程上墙。规定工作时间,权限内的贷款当时办理,超过审批权限的二日内给予答复,符合条件的五个工作日内给予办理。信贷人员姓名、职责、联系方式公开,便于联系和监督。
在信用户评选对象上,增加了公务员和城镇居民信用户,扩大了评选范围。在信用户评选把关上,注重真实性和责任制,规范了评定环节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信贷员为调查评级主责任人,确保了评选质量,我社受理了信用户申请866份,共评出信用户701户。
总结XX年工作我社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收息工作缺口较大,最后22天的工作重点是组织业务收入,为确保联社下达业务收入计划任务的完成,我社准备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要全面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集中时间、人员全力打好最后22天的冲刺仗。
2、按照联社去年年底制定的3000元以上贷款三个月必须结算一次的标准,逐人、逐户、逐笔每个信贷员交叉复核。
3、加大年终考核力度。特别是对收息和盘活工作,我社对这两项任务考核力度更大,并制定了年终奖金的50%考核收息,30%考核盘活,20%考核存款的考核标准。
4、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保证上报各项经营数字真实、准确,严格按照省联社的四个“十不准”及联社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办事,圆满向上级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08年第一季度业务经营计划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们将以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喜悦来迎接08年的到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做好08年第一季度工作,在联社08年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任务未下达的情况下,我社根据XX年联社计划,现结合我社实际情况制定08年第一季度各项业务经营计划如下:
1、存款。XX年联社下达我社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任务是净增930万元,我社26人,人均35.77万元,08年我社计划净增800万元,我社现20人净增40万元。
央行票据兑付工作
过去的一年,为确保我县央行票据兑付,我社按照联社的统一布署,按照兑付的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逐条对照,逐项核实,把存在的问题整改好,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做到上报数字及时准确,指标合规。
五级分类工作
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作为经常性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坚持“按季分类、按月调整”的原则,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建立不良贷款迁徙变化分析报告制度,每月对五级分类迁徙变化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对不良贷款迁徙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加强责任和处罚,及时采取清收转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全员合规教育工作
今年5月,联社结合省银监局关于提出的,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展全员合规教育活动以及我县信用社在省联社业务真实性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我县农村信用社系统中开展“教育、整顿、规范、提高”的活动。我社按照联社的活动实施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活动圆满完成。确保了活动开展和正常业务经营两不误,两促进。
员工作风建设工作
10月,联社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员工作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了在我县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展员工作风建设活动。我社要求全体员工重点学习省联社的四个“十不准”和市委的“五禁止”,严格按照四个“十不准”和“五禁止”要求规范员工行为,从而使我社员工作风有了明显提高。
两大工程建设工作
按照市办*年全市着重要作好两大工程建设的指示精神,我社按照市办和联社的统一要求,实行阳光信贷,装修信贷大厅,信贷人员统一在信贷大厅办公,信贷制度、规定、流程上墙。规定工作时间,权限内的贷款当时办理,超过审批权限的二日内给予答复,符合条件的五个工作日内给予办理。信贷人员姓名、职责、联系方式公开,便于联系和监督。
在信用户评选对象上,增加了公务员和城镇居民信用户,扩大了评选范围。在信用户评选把关上,注重真实性和责任制,规范了评定环节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信贷员为调查评级主责任人,确保了评选质量,我社受理了信用户申请866份,共评出信用户701户。
总结*年工作我社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收息工作缺口较大,最后22天的工作重点是组织业务收入,为确保联社下达业务收入计划任务的完成,我社准备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要全面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集中时间、人员全力打好最后22天的冲刺仗。
2、按照联社去年年底制定的3000元以上贷款三个月必须结算一次的标准,逐人、逐户、逐笔每个信贷员交叉复核。
3、加大年终考核力度。特别是对收息和盘活工作,我社对这两项任务考核力度更大,并制定了年终奖金的50%考核收息,30%考核盘活,20%考核存款的考核标准。
4、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保证上报各项经营数字真实、准确,严格按照省联社的四个“十不准”及联社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办事,圆满向上级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09年第一季度业务经营计划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们将以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喜悦来迎接09年的到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做好09年第一季度工作,在联社09年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任务未下达的情况下,我社根据*年联社计划,现结合我社实际情况制定09年第一季度各项业务经营计划如下:
1、存款。*年联社下达我社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任务是净增930万元,我社26人,人均35.77万元,09年我社计划净增800万元,我社现20人净增40万元。
1、组织资金。截止2010年6月底,市郊联社组织资金达1442829万元,较年初净增 30403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198000万元的 153.55%。
2、贷款。总贷款(含贴现)1057382万元,较年初净增238195 万元,完成阶段计划的103.12%;其中贷款573784万元,较年初净增78841万元,贴现483598万元,较年初净增 159345万元。抵质押贷款 62350万元,较年初净增61303万元,余额占总贷款的5.90%。
全年累放各项贷款2713423 万元,同比净增2140991万元;累收2475228万元,同比2064627万元;净投放82493万元,完成阶段任务的103.12%。存贷比73.28%。其中“三农”贷款累放325232万元,同比净增91844万元。
3、不良贷款清收及下降。截止2010年6月底,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3548万元,较年初下降1086万元,余额占比为3.36%,较年初下降1.4个百分点;不良清收任务完成总额为3651.9万元,完成市办下达任务的121.73 %,其中表内清收2589.9万元,表外清收1062万元。
4、截止2010年6月底,市郊联社实现贷款利息收入总计24735万元,实现利润17089万元。完成市办上半年考核利润任务的131.45%。
5、至六月底,全辖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79.04万元,完成联社中间业务收入进度计划750万元的117.20%。
二、工作措施及开展情况
(一)夯实基础,促进业务规范。
1、2010年上半年,信贷管理部结合个人业务部及公司业务部等其他部门,认真组织学习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并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有关精神,对各社部上报贷款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规范,使各社部上报手续时有据可依,标准规范。
2、2010年5月底,信贷管理部针对按揭贷款发放中出现的问题,根据4月份国务院提出的“国十条”和其他专业银行按揭贷款经营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的风险提示和操作办法,使按揭贷款的发放得到进一步规范。六月底我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按揭贷款管理的通知》对按揭贷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按揭贷款的管理进一步加强,风险得以控制。
3、6月份,信贷管理部结合对辖区内职工贷款检查的结果和辖区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职工贷款管理的通知》。通知体现了既要为职工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又要手续规范,进行风险控制,这一规定,有效地杜绝了绕、冒、挪、超等违规行为,控制了职工贷款中潜在的风险。
(二)加强信贷监督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信贷管理工作是各项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信贷资产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为防范信贷风险,夯实基础管理,今年上半年信贷管理部加大了对新发放贷款的审查监管力度,确保了信贷资产的安全。
1、2010年,信贷管理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完善制定贷款审查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各社(部)上报的各类贷款资料进行了及时、认真、细致的审查、审批和上报。在贷款审查、审批中,按照上级部门及市郊联社有关精神,对于不符合贷款规定要求的贷款进行发回重审或否决,将贷款风险控制关口进行前移,从而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安全归流。
2、根据市办要求,信贷管理部于2010年5月初对辖区内单笔3000万元以上及单户1亿元以上的信贷客户进行了现场检查,重点检查了审贷手续、贷后管理档案、经营情况、资金用途及监管等方面,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加大了风险提示的频率,加大了违规贷款的惩处力度,辖区依法合规经营,风险控制意识不断得到加强。
3、2010年5月,信贷管理部对辖区内各社(部)办理的职工贷款进行了检查和规范,明确了职工贷款的使用范围和金额权限,并督促不符合借款条件、多头使用、不按合同用途使用借款的职工限时归还。
4、借助真实性检查等其他检查的机会,对辖区内贷款进行摸底检查,主要针对抵质押贷款的手续完善情况、贷后检查跟踪情况、大笔借款资金使用情况、按揭贷款的后续房本办理情况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发现情况督促办理社及时整改,降低风险的产生。
(三)以信用工程为载体,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环境的好坏是制约信贷双方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市郊联社非常重视信用环境的建设。5月份,信贷管理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对辖区内企业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了重新评定,并在评级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授信。本次评级授信,市郊联社共为459家企业进行综合授信82.58亿元,其中aaa级企业32家,授信22.33亿元,aa+级企业73家,授信29.07亿元,aa级企业298家,共计授信28.17亿元,a级企业56家,共计授信3.01亿元。2010年,我们将逐步建立健全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体系,着力解决银企双方在授信、管信、用信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在授信额度和授信有效期内,授信企业只要符合条件,我们将按照最简便的审贷流程,对企业贷款优先受理,快速审批,对还贷能力强,还款信誉好的企业的合理流动资金需求,可允许在授信额度内循环周转使用。市郊联社将对信用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行更加灵活的利率优惠,不断扩大授信企业群体,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信贷业务不断创新
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做好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不断创新贷款方式,我们开办的商标使用权抵押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均受到明显成效。
(五)切实做好金融统计工作
业务部门对口多,统计工作多,业务环节多,为切实做好金融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及部门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经营决策信息、参考依据。信贷管理部认真做好每项业务数据的统计工作,今年以来,共统计、上报各类统计系统数据235次,填报各项业务报650多份,撰写上报各类分析报告及总结30余篇,以及各种临时性专项调查报告或专项报告20多篇次。
(六)管好放款中心,把好信贷投放最后一道关。
1、2010年4月23日,信贷管理部组织全郊放款中心人员在联社10楼召开了放款中心会议,认真听取了各位放款中心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现场解答了若干问题。会后,信贷管理部将放款中心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汇总,并一一给予了解答。
2、2010年,信贷管理部针对放款中心日常业务较多,报表较繁琐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将不必要的报表进行了合并或取消,有效的减轻了放款中心人员的工作负担。
3、为积极参与“基础管理年活动”,放款中心人员改变过去只履行贷款手续审查、集中办理授信发放等做法,利用自己身处放款审核岗位,对基层放款各环节情况熟悉的有利条件,转变工作方式,改善工作作风,变单纯贷款手续审查,为参与信贷日常管理,他们以撰写论文和工作建议的方式,为信贷管理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市郊联社信贷管理再上新台阶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管理制度仍需继续完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郊联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我市郊联社同样表现的非常突出。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存量清收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应调未调贷款逐步暴露。同时由于今年我联社信贷规模扩张较快,大额贷款增长较多,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特别是我联社正处在一个改制的关键时期,“一高”问题已成为我联社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样解决“一高”,是我们首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三)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目前,我联社在日常业务中,合同文本使用不正确,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的问题较为突出。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
(四)贷后管理滞后。由于前些年,农信社缺乏规范的贷后管理制度,对贷后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贷后管理不到位。从而形成现在的不良贷款中多年遗留的超诉讼时效、超保证期间、抵押资产流失等问题较多。新官不理旧帐、旧官一走了之的现象突出。
(五)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联社的部分信贷人员,无论从学识水平、知识层次、年龄结构、思想状况等方面看,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
四、2010年下半年工作规划
针对今年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信贷管理部在下半年将继续遵循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规范信贷操作行为,完善贷款结构,实现信贷资产良性循环。
1。加大贷款三查力度,要求各社(部)严禁向高风险企业和个人投放贷款,同时改变以往那种重放轻收的思想观念,加大贷后检查力度,及时发现贷款风险扩大趋势,杜绝新的不良贷款发生。对因不尽职行为造成新的不良贷款发生,信贷管理部将配合其他部门加大对责任人员的处罚、赔偿力度,确保新放贷款的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2-043-03
随着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银行财务重组和政策性处置等改革步伐的加快,各商业银行在防范、化解、消化和处置不良资产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不良贷款仍存在前清后冒、边核边冒的问题,新增贷款中存在的风险情况不容忽视。下面就结合近年来审计工作的实践,试对新增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一)受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影响
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和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改变,资金逐渐趋紧,导致偿债能力下降和还款意愿变化,企业经营风险逐步向银行信贷风险转化。以往大量企业短贷长用,扩充基建,以短期资金用作资本金,盲目扩张,宏观调控中这些行为都受到了约束;一些限制性行业及部分在建工程或项目由于政策原因出现资金链断裂,也可能导致已投入的贷款发生风险等。另外在当前众多企业都存在关联关系或集团经营的情况下,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控,部分过热行业市场出现变化,单个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还有可能在关联企业之间或集团内部迅速产生传导效应,引发集团性、群体性风险,都会对银行资金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二)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
根据日前国家发改委通告显示,当前国内已有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和铜冶炼等11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有的行业问题已很突出,且将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由于这些行业较强的盈利能力,使其曾经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对象,银行信贷资源在这些行业高度集中。对商业银行来说,若不能及时调整信贷资源,则很可能诱发新增不良贷款。
(三)受银企信息不对称影响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银行缺乏获取和识别企业信息的对称手段。企业为了得到银行信贷支持,在贷款前,可以根据银行的信贷要求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整体包装,有的虚假信息经过一番加工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银行在获取客户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仅通过几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贷前调查,对企业的信息获取和识别只能停留在报表分析和经验判断阶段,不可能拥有和掌握企业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真实信息,加上银行之间对企业的状况缺乏有效的沟通,这样的贷前调查获取的信息很难真实有效,无疑为企业悬空和逃废银行债务提供了可乘的机会。特别是集团客户项目关系庞杂,潜在风险隐蔽。从近年发展趋势看,由于证券市场股权操作、收购兼并的需要,或出于资金市场债务取得及隐藏的考虑,集团客户经营和融资运作存在隐性化的趋势,局外人要了解清楚其集团全貌及内部关系难度极大,以此导致公司长期的不规范操作,最终风险爆发。
(四)受银行经营指导思想影响
1.未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关系
在当前各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的行为了拓展业务、扩大市场份额而忽视了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不少行考核指标的下达实际上仍与存贷款指标和经营业绩挂钩,使得部分领导在经营指导思想上存在一定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存在早放款、早获利的思想,没能从长远角度来考虑持续的有质量的发展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求快速发展而忽视了风险控制,导致经营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存在信贷审查走程序轻风险、信贷人员重业绩轻管理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新增贷款质量下降,效益受损,最终影响了持续发展。
2.新增贷款投向存在偏差
相对于因银行较宽松的资金面和部分盈利较高行业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有的银行在对贷款行业选择时不够谨慎,投向过于集中,仍投向维持减持行业,或易产生系统性风险;对地方优势行业贷款则投入不足,行业结构未能充分体现当地经济特色;并有以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等等。
目前各地分行在选择授信客户时,由于地区经济环境的差异,客观上存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质贷款客户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却是一般客户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发放的贷款,难以确保高的质量,而各商业银行总行也相应缺乏从一级法人的角度统一指导和分配全行信贷资源的有效措施。
3.借新还旧贷款控制不严
有的企业资金流动性差,不能还本,但勉强能正常付息,还有一些企业原本已经不能正常付息,在贷款到期时,一旦银行不再续贷,资金链便会出现问题,形成不良贷款。针对此类企业,银行如加强信贷风险控制,逐渐压缩贷款,就可能导致账面不良贷款的上升。一般迫于指标考核的压力,银行往往就允许企业借新还旧,这种短期行为则可能会造成以后实质性的不良资产上升。
(五)受银行风险预警机制落后的影响
银行尚未建立起良好的风险预警机制,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粗放经营观念仍存在。虽然信贷业务操作与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和先进,但对影响授信客户业务质量的重大突发信息和预警信号关注不够,遇有授信风险突发事件或与授信客户相关联的突发信息时反映不够迅速,发现风险标识、主动退出做得不够,没有起到预警作用,以致个别贷款因市场变化和经营发生重大变化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解风险,错失了清收的最好时机,使新增贷款形成不良。
(六)受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的影响
1.未严格落实授信条件
对贷审会决定的一些授信条件,如约定以企业租金收入存入银行、企业资金必须封闭运行、控制保证金账户余额、承诺限期落实抵押手续、抵押率不能超过评估率的百分比等等,但实际并没有严格落实贷审会要求的授信条件下就予以发放贷款,结果使新发放贷款即出现风险。
2.未充分重视抵质押物风险
银行对抵押物审查不严,给抵押权行使带来困难。有的抵押物存在权属错位而悬空贷款债权;有的抵押物价值高估直接造成贷款风险;还有抵押权行使的可行性也对贷款风险形成影响。如设定抵押权时行使抵押权的可行性差,导致抵押权行使难,或因情况变化致抵押权行使可行性变小或消失等等。
还有存在抵押物管理不严的情况。在抵押过程中,抵押人因信用与法制观念淡薄而随意处置抵押物,抵押物灭失,抵押时效丧失,抵押被非法裁定为无效等都会对贷款带来风险。
3.贷款“三查”不落实
(1)贷前调查走过场,深度、广度严重不足。贷前调查既未落实贷前双人调查交叉换位复核制,也缺乏对企业报表、经营状况、借款原因、资金用途、还款来源、抵押物及其价值的变动情况、担保单位的财务状况、保证措施的落实等进行认真的审查和分析。授信分析报告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直接照抄企业提供材料,对借款人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缺乏独立分析评估,或避实就虚,对无关紧要的问题浓墨重彩,对风险揭示轻描淡写,对借款人的实际借款原因未真实反映,造成对企业的风险判断表面化、风险度预测不准。
(2)贷时审查不严,缺乏规范的审查标准、内容和程序。审查决策纯粹依赖于信贷员贷前调查所提供的文字材料,缺乏来自贷款企业本身丰富多样、真实的信息内容,存在着以偏概全或脱离实际的种种问题;审查成员的综合知识、经验、能力和素质的不足,影响着审查的决策水平;审查项目的繁杂、任务的繁重和时间的限制,亦使审查决策流于形式;借款人所属行业的多样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当地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信用环境等,也影响着决策行为及其效果。
(3)贷后监控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和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主要表现为贷后检查不及时,未按规定时间频率对贷款用途进行检查,丧失了防止和化解风险的良机;贷后检查不认真,未按规定的检查内容和要求履行贷后检查职责,没能发现企业贷后存在的问题,一旦贷款出现风险,银行则陷于被动;贷后检查不真实,随意虚构贷后检查报告或企业怎么讲就怎么写,以致情况完全失实;贷后检查不深入,内容简单,浅尝辄止,未对贷款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进行认真分析,提出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的措施,未发挥贷后检查应有的作用;且发现问题处置不得力,对风险问题反应迟钝,甚至不采取措施化解风险,致使风险扩大,难以挽救;对贷后检查工作的监督不到位。主办机构缺乏自我约束机制,业务管理部门未能履行专业检查的职责,对贷后检查严重失职、渎职造成风险的责任人不进行处理。
(七)受银行案件频发的影响
当前银行正面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多种风险相互交叉转化的严峻形势,由于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的原因,内部控制不严,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银行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操作,甚至内外勾结诈骗引发严重经济案件的情况也有上升趋势,对信贷资产质量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二、防范新增贷款风险的对策
(一)积极创建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
改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全社会信用观念,倡导诚信守约的道德规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审计、会计、信息披露等标准,要提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规范会计事务所的行为,加大治理作假账、出假审计报告的力度;规范工商管理部门对改制企业的注册登记,杜绝新改制企业发生逃废债;提高司法机关有效胜诉案件的结案,强化对金融安全的监督和指导;对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大联合制裁力度,协调和促进银企关系健康发展,为银行的贷款投资决策和降低不良资产建立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二)建立一套完备的信贷风险监控制度
应建立一套包括大额贷款报备制度、风险监察名单管理制度和贷款迁徙变动监控等在内的全面信贷风险监控制度。通过对各类授信业务进行持续、审慎、有效地风险监控和贷后检查,全面动态掌握贷款逐笔变动轨迹,落实关口前移和风险预警措施,对正常类贷款的风险苗头就应进行预警风险提示,对关注类贷款则建立须提前退出的“监察名单”,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和监控。通过追踪收集有关授信客户的信息,积极防范集团性、行业性、群发性风险。
(三)通过全方位的分析精心选择客户
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经济周期、所在行业、所在区域、市场格局、银企关系等多角度分析客户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实现对信贷的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客户风险、产品风险等全方位的预警分析,同时提供动态更新的分析数据,对不同经济地区采用不同的信贷政策,从全行一级法人的角度,优化配置全行信贷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引导贷款投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向阳行业,逐步形成各地分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行业和优质企业客户群体。
(四)健全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从长远角度来看银行的发展和效益。激励机制要充分体现信贷控制风险、信贷营销意识、清收工作进度等,调动信贷人员和清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客户经理责任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加大新增贷款质量的考核权重,严格责任追究,对主观原因造成新增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追究和处罚。
(五)强化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环境的组织体系和业务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授信分析、调查、审批等各项业务运行的标准化程序和各项管理规定,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各类案件的防范。要形成独立的、垂直的、专业化的授信评审体系,切实把好授信准入关口。提高银行各级人员防范贷款风险的意识,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随时掌握贷款企业的动态,适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防范潜在信贷风险的发生,促进新增贷款质量提高。
(六)针对不同企业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对恶意套取银行信用、挪用贷款的企业,必须根据借款合同规定立即处置,收回贷款,避免一错再错;对企业经营管理一时存在问题而影响还贷的,信贷人员及主管部门应积极介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督促还贷;对企业出现重大信用恶化现象、危及信贷资产安全的,应采取必要的监控、减持和退出措施,保全资产,化解风险;针对集团客户贷款还要建立连动机制,运用技术识别手段,建立整体贷款项目信用评估档案,实行综合授信制度,及时掌握集团客户经营状况,合理确定集团客户授信额度。
(七)银行要有充足的拨备核销手段
对于信贷的高风险,银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严格执行拨备制度,银行应该按照更高的会计准则,更高会计分类的准则来自主的进行拨备,同时能够有更大的自及时把损失的不良资产核销掉,提高拨备覆盖率,加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主动消化不良资产。
(八)依靠科技支撑,建立信息平台
各商业银行应运用科技手段,建立银行信贷业务及风险资产操作和管理的平台,为事前风险控制和实施风险监控创造条件,使得风险资产管理监控不留空隙或死角。同时应加大银行间的信息沟通,建立征信数据库,数据共享,使得贷款企业信息透明化。
我看好这块创新业务,但不知道监管层的态度如何,就怕监管层叫停,曾经的同业创新业务就遭遇了如此情况。
监管层对兴业同业创新业务的叫停与2013年中的人为金融危机,让兴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调整了一年多才“缓过劲”来,如今兴业另辟蹊径再次创新,重新走向高增长旅途。不过,我对这一块业务的风险点不甚了了,目前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深层次风险还了解不够,也许在随后将出台的2015年年报中可以看见端倪。
营收快速增长
业绩快报显示,兴业银行主营收入1545亿元,同比增长23.70%,这一收入增长率也相当高,可进入上市银行前四名;假如剔除其他银行股权融资影响,差不多名列前茅。更难得的是,总资产增速20.22%与主营收入增速23.70%,是在核心资本充足率并没有下降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兴业银行真正实现了轻资本扩张路径。在2015年的环境下,这个收入增长非常了不起,得益于“应收款项类投资”业务的大幅扩张,得益于市场利率下降。
兴业银行主营收入的高速增长,彻底颠覆了专业人士关于利率市场化、降息周期环境下利差下降、收入下降的观点。
但是很多投资者甚至整个市场,还没有发现兴业银行的优秀之处,所以就导致优秀企业市场估值反而更低的怪象,这也是我个人重仓的主要原因。
业绩快报显示,兴业银行2015年实现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6.62%。由于四季度大幅提高甚至提高到离谱程度的坏账准备计提,导致利润增长大幅低于主营收入增长。
一般来说,由于银行经营的成本收入比呈逐渐下降态势,所以,长期来看,银行净利润增长会超过主营收入增长,2015年是个例外,由于超额的拨备计提导致,所以,2015年相对主营收入的低增长,会在未来的几年内以相对主营收入的高增长来体现这个趋势。
更好玩的是,看空银行股的专业人士,往往强调兴业银行利润增速下降一半的事实,忽略其主营收入的高速增长。其实,2015年主营收入的高速增长,会在未来的年度利润增速上逐渐体现出来。这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道理。
兴业银行2015年每股净利润2.64元,每股净资产15.13元。目前市盈率5.85倍,市净率1.02倍,考虑到未来的成长性,现在的价格绝对低估。
从利息净收入的分季度看,2015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270亿元,二季度281亿元,三季度329亿元,四季度我估计是340亿元,每个季度都环比增长,这就是“应收款项类投资”业务大幅增长的结果。数据分析显示,在存贷利差下降环境下,贷款业务的利息净收入并没有增长,量的增长差不多弥补价的下降,其增长主要来自于“应收款项类投资”业务。
从主营收入的分季度看,2015年一季度342亿元,二季度381亿元,三季度401亿元,四季度421亿元,呈现出逐季高增长态势,季均增长7.20%。
预计2016年很难维持如此高增长,假如能完成3%的季均增长或14%的年增长就算超预期了。
资产质量“财务洗澡”?
现阶段对于银行股投资者来说,更需要关注的是资产质量问题。
相对同行,兴业银行2015年资产质量恶化比较严重,完全颠覆了过去超低不良率的历史形象,尤其是一季度,竟然曝出256亿元的新增关注类贷款,新增关注类占比达1.53%,导致后面三个季度不良贷款大量增加,拨备计提与不良核销也随之大幅提高,侵蚀实现利润,其结果是主营收入大幅增长,利润却微增长的不同步现象。
由于业绩快报披露数据太少,无法具体分析资产质量情况,只能依靠有限的数据大致推测资产质量情况。
从不良贷款看,兴业银行不良率从2015年初的1.10%提高至1.46%,提高0.3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从2015年初的175亿元,增加至年末的263亿元左右,增加88亿元,全年核销约260亿元,意味着全年新增不良贷款约348亿元,主要产生于2015年后三个季度,每个季度平均100亿元的新增不良贷款,其中第三季度新增不良约115亿元。
兴业银行2015年12月17日董事会公告显示,在年初已批准150亿元核销额度的基础上追加110亿元额度,意味着全年将核销260亿元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之比达1.63%,其中,四季度核销117亿元左右,前三季度核销143亿元左右。
兴业银行三季度末不良贷款275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约263亿元,四季度不良贷款减少12亿元,加回四季度核销117亿元,意味着第四季度实际新增不良105亿元,低于第三季度115亿元的新增不良。不良率从三季度末的1.57%,下降至年末的1.46%,下降0.11个百分点。意味着不良贷款爆发势头已有效控制,在一季度大量爆发的关注类贷款也差不多消化完毕。
从关注类贷款看,2015年初289亿元,一季度末关注类473亿元,增加183亿元;二季度关注类471亿元,减少2亿元;三季度关注类427亿元,减少44亿元,意味着关注类贷款爆发势头已遏制。假如不出意外,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将继续减少。如此, 2016年新增不良贷款将大幅减少,拨备计提压力也大幅减轻。
从坏账损失准备计提看,2015年一季度计提56亿元,二季度计提103亿元,三季度计提117亿元,估计四季度达到惊人的176亿元左右,全年拨备计提达452亿元左右,全年信用成本高达2.51%(从发达国家贷款银行历史数据看,长期年信用成本大概在0.6%-1.2%左右)。这是个不可持续的高额信用成本,只要资产质量稳定,未来将不断降低,支撑净利润高速增长。
按上述新增不良与关注类趋势看,我估计兴业银行2016年度会适度降低信用成本,支撑业绩高速增长。假如2016年的拨备计提降低至350亿元或信用成本降至1.9%(在行业中仍然是非常高的信用成本比率,大多数上市银行做不到,国有银行2015年的信用成本平均在0.75%左右),在不考虑主营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增加每股净利润0.41元或15%,再加上主营收入10%的增长,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同比例增长,兴业银行2016年实现净利润就可以完成25%增长,每股净利润达3.30元。因此,兴业银行能否实现增长的不确定性在于2016年的信用成本。
但我预估,兴业银行2016年主营收入将增长12%,实现净利润600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每股净利润3.15元,每股净资产17.75元,市盈率4.9倍,市净率0.87倍。绝对价值低估,值得继续持有。
当然,我的这个预估与专业人士的分析报告大不同,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兴业银行2016年经营业绩只要不倒退就很不错了。如此,还是让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