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8: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报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计报表论文

篇1

1.2指标的名称在内容上,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数据来源是相同的,在形式上二者也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在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的指标名称的设计上,二者的科目名称设计是相通的,除了个别的指标名称之外,两种报表的名称设置基本相同。

1.3审核关系审核关系中也存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同之处,虽然二者在这方面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某些审核关系上,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审核方式与会计公式是一模一样的。在“所有者权益合计”的科目上,二者的计算方法都是资产总计减去负债合计,这一公式是会计恒等式的变形,恒等式的公式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此外,还有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统计财务报表的公式也是从会计报表的关系转变而来的,即使存在某些细节方面的差异,但是其本质都是会计的核算。

2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不同点

前面我们说到,会计的适用范围是比较小的,存在于具体的企业以及经济体当中,统计财务报表的主要服务方向是国家等大数据的分析,这就为二者带来了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报表设计报表设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报表的价值量计量单位的设置、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上。价值量的计量单位的设置中,因为统计与会计服务对象与工作目的的差异,计量单位的设置有很大的区别,具体的体现在,财务会计报表的计量单位通常为“元”,而在统计财务报表中,计量单位是以“千元”为单位的,其原因就是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工作范围,会计报表面对的是小型的经济实体,统计报表则是大范围的数据统计,这造成了报表设计的计量单位不同。在定报报告的期别设置上,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统计财务报表的期别设置主要为几个月,例如1~2月、1~5月等,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企业的会计期间上,要分为年度、半年、季度、月度,并且按照公历的日期来进行确定,在这个财务的年报报告期上,二者是差不多的,关键差别就在上文的月季的报告上。

2.2数据取得的依据在指标数据的取得上,二者有着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根据会计账户的余额填报统计报表,虽然财务统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部分存在“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的指标,其来源也是取自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但是这两项指标并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因为,“货币资金”的指标是包括了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三项指标的合计数,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的指标,所以,这两项要根据单位内部的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来填写。二是要依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在会计科目当中,不存在现成的“本年折旧”的指标,在制作报表时,应该从“累计折旧”当中选取,但是,“累计直接”科目反映的是该单位在成立之后的所有的计折旧数,所以,在“本年折旧”之中的指标是“累计折旧”的本期折旧数额,如果是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的环节,本年折旧应该是累计折旧账户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差,在有报废的环节中,以上的公式不成立。三是统计指标需要分析填报。“实收资本”是会计科目当中的按照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所以,在统计指标中,有些指标例如“法人资本”、“国家资本”、“外商资本”等不能够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应该将它们在性质上进行分类处理,按照国家法律来谨慎的区分,达到通过审核的目的。四是统计指标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会计科目的明细是没有经过详细规定的,在各单位情况不同的实际状态下,各单位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请款对会计科目的明细进行划分,“差旅费”、“税金”、“工会经费”等指标应该从会计科目中摘算。

2.3审核关系的不同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部分和利润及分配部分,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统计财务报表在上面两个部分中的公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应该关注这个差异。例如资产负债部分中,流动资产的合计公式,在利润及分配部分中,利润总额的公式,审核关系是有差别的。

3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工作是一项很复杂但是相当重要的工作,掌握上有一定难度,很多人难以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在进行工作时,区别对于加强工作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3.1加强制度建设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离不开制度的建设,在面对着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的条件下,完善统计报表的制度很重要。如今,每个单位都上报年定统计报表的义务,所以,必须得保证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社会条件是出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很多问题会是企业单位从来没遇见的,所以,单位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保障企业单位持久稳定的发展。

3.2建立信息化系统制度建设不是一日即成的,在企业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信息的流通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会计统计工作的效率与真实性,因此,笔者建议不论是哪一个单位,都应该建设一个信息化平台,及时反馈单位内部遇到的问题,让领导者及时掌握信息作出决策,具体操作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一是建立不同部门的信息反馈专栏,及时反馈基层信息,方便决策;二是建立高效的处理机制,增强效率,在平台上公布需要解答的问题,减少工作重复,利用互联网优势定期增编新内容。此外,还应引进一批相关的技术人才,来维护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系统的良好运行。

3.3财务统计分析财务统计分析,就是要将财务会计指标充分的运用会计知识进行分析,要解决财务分析的准确性问题,就应该解决统计教材的问题,如今的教材专业化太强,很多教材关于日常的统计方法讲述的不是很多,并且大多是照搬统计教材里的课程,建议编写新教材,使分析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3.4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两个报表工作的基础单位,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差异比较大,联系也很强,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们要具备分析辨别的能力,工作人员工作的准确性对统计报表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和单位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加强工作者对二者区别的理解,熟练地掌握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财务统计报表的运用。此外,企业还应该大力培养或者引进人才,不断提升单位自身的处理能力,不断地完善并创新报表的设置与使用,以保障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篇2

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各部门,会计信息都是信息利用者们重要的决策信息之一。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经常所能看到的重要决策依据。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一套新的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新准则的变化,对会计报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理解会计报表?作者从以下二个方面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的会计准则下会计报表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信息易受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影响,也更容易被管理当局人为操纵或控制。会计上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也作为本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但是从法律意义上讲,该固定资产并非是属于本企业所有;从经济业务的实质上看,由于本企业承担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因此会计作为本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经济业务的实质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会计人员判断结果可能存在重大的差异。比如,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即使让专业资产评估师去估价,也很难得到统一的结果;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本身也会出现暴涨和暴跌现象(如2006—2008年)。会计人员可能会根据管理当局的要求来灵活选用估价方法,这样出具的会计报表就会误导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决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外部人员很难知道,至于公允价值是否公允,外部人员更是难以知晓;由此产生的损益是否真实、公允就令人怀疑。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提取是否合理、足额和充分,易受管理当局控制;会计人员可能会根据管理当局的要求来人为调节利润,少提或不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2.经营业绩的波动性增大,投资者应关注近三年利润的平均水平及发展趋势。新准则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上的经营业绩影响很大。比如,新会计准则对原来采用成本法计量的短期投资,现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核算;2006年初上证股价指数1300点左右;2007年10月上证股价指数6000点以上,到2008年9月降到1800点左右,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股票跌幅高达70%,以公允价值计量会更清楚反映资产的真实情况;而以成本法计量就难以反映这样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资产的价值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利润水平会出现更大变化,会因此产生巨额的利润或亏损。这种非主营业务形成的利润或亏损稳定性较差,仅以此来判断企业未来收益状况可靠性较差;投资者应关注最近三年利润的平均水平及发展趋势,尤其应当关注主营业务的盈利水平及未来走势。

3.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额增大,更应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会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能等同于实际的变现金额,使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额增大。有些企业净利润可能很大,但现金流量可能为负数,不得不采用负债或权益融资(如中国石油2007、2008两年分别以股票和债券融资)。而能够用于股利支付的是现金流量,特别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更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更应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会计报表本身的可理解性较差。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更应关注会计报表的附注,并且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更加翔实。认真阅读会计报表附注,将会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以净值列示,我们无法从报表本身读到有关资产的期初、期末账面价值;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等。会计报表附注包括八项内容;其中,报表重要项目说明就有31个小的项目,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我们通过阅读报表重要事项说明,可以知道资产的期初、期末的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等情况;也可以知道营业收入的构成及本期、上期发生额等信息;还可以了解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值损失、营业外收支、非货币换等的详细内容。认真阅读报表及其附注,我们才能更准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二、新准则与统一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

新会计准则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和应付职工薪酬三项内容。(1)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对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选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而统一企业企业会计制度对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且采用直线法摊销,直接冲减“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建筑物则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一般按使用年限法摊销。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如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与统一企业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方法相比,比较相似,均需计提折旧或摊销,但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新增了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计提折旧或摊销方法未发生变化;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与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方法相比,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无须计提折旧或摊销,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其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原来在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中核算的股票和债券投资,新会计准则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三个会计科目核算。新的会计准则保留了长期股权投资,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会计科目均以公允价值进行核算,与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核算差异较大,新的核算方法更能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3)应付职工薪酬是将原计入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内容并入其中,对会计报表影响不大。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发生了变化。原来规定母公司对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新的会计准则要求母公司对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其日常核算及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再调整为权益法。将这种调整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来处理,运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

3.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核算变动较小,主要是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商品流通企业原计入营业费用的运费保险费等进货费用也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固定资产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的,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和待摊方式处理。

4.关于资产减值损失,新准则要求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时进行估计;统一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年终时预计。新准则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则可以转回(存货等的减值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其减值有可能转回)。

5.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强调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具有商业实质的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损益;不具有的则以账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仅对收到补价部分确认损益,不强调商业实质。

6.关于债务重组,新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资产的公允价值部分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按账面价值入账,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下,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获利,成为利润的一大来源(为防止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人为调节利润,证监会制定了一定措施来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

7.关于外币折算,最大的变化就是收到外币投资时以收到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再使用合同汇率,也不使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因此外币投入资本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8.关于会计报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增加了库存股和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将投资类业务分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合并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进应付职工薪酬,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均以净额列示。利润表中对投资收益重新分类,将所有减值汇集成一个项目,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包括少数股东的利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3

1.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管理部门及决策者通过会计报表,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迅速作出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同时,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为制定企业经营计划、企业经营方针等提供准确的依据。

2.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依据政府部门利用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及时掌握各企业单位的经济情况和管理情况,便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企业的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以掌握国家经济总体运行状况,从中发现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节和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由于债权人和部分投资者一般不能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直接获得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因此,债权人和投资者为了进行投资等方面的决策,需要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作出投资、融资等决策。同时,投资者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企业情况,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会计报表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可分为动态会计报表和静态会计报表。动态会计报表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资金耗费和资金回收的报表,如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报表;静态报表是指综合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企业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的报表,从企业资产总额方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面反映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按照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间,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按照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可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二、会计报表的软件设计方法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报表一般都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即整个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采集、计算、打印均由计算机来自动完成。

根据计算机对不同报表的数据采集和报表形成的不同处理方法,会计报表的软件设计方法可分为三类:专用报表的固定化设计、专用报表的通用化设计和通用报表的设计三类。

(一)专用报表的固定化设计早期的会计电算化报表设计一般均采用此种方法。此种方法针对某个企业进行定点开发时,用专用报表的固定化设计。这种方法的设计要点是:针对某个企业报表格式固定不变,报表的数据固定单一,程序中只需将某帐簿文件的期末余额(或期末发生额)读出并输入报表文件中某行即可。其特点是:简单直观,不能通用。

(二)专用报表的通用化设计此种方法的设计要点是:报表格式固定不变,但数据来源有所不同,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定义数据来源和计算公式。其特点是:灵活机动,便于通用。

下面以资产负债表为例,详细介绍一下这种固定报表通用化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

1.数据结构记录号xmlhc1bs1kmh1

1流动资产

2货币资金12101+102

3短期投资21111

4应收票据31112

5应收帐款41113

6减:坏帐准备51114

7应收帐款净额634-5...

32资产总计45320+35+40+41

记录号xm2hc2bs2kmh2

1流动负债:

2短期借款461201

3应付票据471202

4应付帐款481203

5预收帐款491204

6其他应付款501209...

3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90365+85

2.程序设计

***资产负债表自动读帐-ZCFZDZ.PRG

*初始处理

(三)通用报表的设计此种方法的设计要点是:报表格式(表头和表体)自行定义,数据来源也由用户自行定义,即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定义表格的表头栏目,自行定义数据来源和计算公式。其特点是:自行定义,自行设计。

1.通用报表的数据文件组织

(1)报表名称数据库报表名称数据库用于存放定义的报表名称、报表编号、定义的日期,通过该数据库实现会计报表的管理,即增、删、改会计报表。

篇4

(二)合并会计报表相关性不明确当前企业集团中为了防范或分散风险,往往进行跨部门或者跨行业的投资,导致在同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其子公司的业务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在此类型的企业集团中,若其子公司主要为无形资产,则其资产构成与母公司完全相反。因此,若在合并会计报表时仍然采用传统方法,必然会导致合并生成的会计报表无法对企业集团总体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予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并且对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而言,其实际应用价值也大打折扣,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三)合并会计报表无法对母子公司的真实状况予以反映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是由母公司与子公司形成企业集团,而并非母公司或独立的子公司,因此合并会计报表中对于母公司投资子公司的情况,以及投资金额在母公司总体资产中所占比重无法得到准确揭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有诸多会计信息得以披露,但是实际意义较小,缺乏对母子公司具体信息的披露,而会计信息使用者也难以从合并会计报表中获得需要的信息。

(四)简单权益法对横向平衡关系产生的影响权益法有复杂权益法与简单权益法两种。若使用复杂权益法,在合并权益部分时,要将子公司通过经营所得的利润中由母公司获得的部分作为投资收益,并基于母公司账务对子公司分派股利予以调整,进而对子公司投资予以调节。人、同时,还需基于母公司账务调整母公司在购买子公司时,支付的价格与获取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金额的差额。可见,简单权益法对横向平衡关系产生较大影响。

二、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细化合并会计报表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对分部财务报告予以编制。由于企业集团中的母子公司经营种类多样,并且在盈利能力或是机构设置上均存在较大差别,故而在风险防控或是发展速度上均存在差异。因此,可细化合并会计报表内容,对其进行分解以获取母公司相关信息,即对分部财务报表予以编制,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可披露关联方关系及相关交易信息。由于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无法显示内部交易抵消信息,故而可在报表结尾部分添加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信息并予以适当披露,这样可以使管理者了解企业集团对关联方交易的依赖程度,并防范虚假关联方交易。

(二)将合并质量作为合并报表的主要标准在编制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时,需注重实质性控制,并将数量标准作为辅助工具,同时结合企业集团实际状况对两个指标予以使用。对于投资企业,若其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上股份具有投票表决权,则在确认时主要采用数量标准;反之,若其拥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直接与间接控股的股份在50%以下,则在确认时主要使用质量标准。这样一来可防止企业集团在合并会计报表时,混淆质量标准与数量标准,同时确保其明确合并范围且采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

(三)协调会计科目与会计政策由于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所处行业具有差异性,这样会导致其会计政策与会计制度不统一,再加上具有关联关系的母公司与其国外子公司有不一样的会计期间,这就需要子公司结合母公司的会计期间编制个别财务报表。除此之外,由于母公司与子公司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或者会计政策时也具有不一致性,故而其会计处理结果也会相差甚远,必然会加大后期调整的工作量。因此,可对会计科目与会计政策予以协调,从而有效消除由于会计政策存在弹性而导致会计信息差异的现象,同时,可以增强合并会计报表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以及相关性等。

(四)改进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的权益法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其一为购买法,其二为权益结合法。经实践检验,权益法与我国企业集团实际状况更为符合,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使用复杂权益法。母公司在与子公司合并后,要基于其账务对子公司投资账面价值,以及母公司从子公司中获得的净收益或亏损份额予以调整。这一方法相对于简单权益法而言,可对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投资状况与净收益状况予以合理反映,并且在我国企业集团中使用复杂权益法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可有效解决内部交易等问题。

篇5

2.披露信息的滞后性我国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的提出,对于可能会对已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在投资人没有得知的情况下应该及时的将这些信息向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报告,并且将这些信息公布到社会上,确保投资人员能够及时知晓。但是很多上市公司虽然清楚这一条规定,但是在信息披露的时候往往都会存在滞后性的,延误了投资人员知晓这些有用信息的实效,降低了信息的时效性,可能会给投资人员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披露信息存在这一定的虚假性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的时候存在的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存在着严重的虚假性。现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时往往会存在这一定程度的虚假性,有时候会是披露信息有遗漏,有时候是披露的信息存在错误。这样就会造成信息披露的虚假性,而且信息披露的虚假性局外人很难能够及时的发现,这也就造成了许多的投资这都会被这些错误信息进行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对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在公司进行信息的披露时,往往不能够保证完全的中立性,有关人员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往往都会存在这一定的偏向,这也就造成了信息披露存在着一定的虚假性。

4.披露信息不当现在的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把握好信息公开和秘密的分寸,导致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对信息的保护过于严格,造成了很多重要性信息被当成商业机密没有被披露出来,这也就使投资者或者债权人没有得到充分的信息,从而对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经济损失。还有的企业过分的重视信息的公开性,没有对企业中的商业机密做好保密工作,不加节制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也就使公司中的很多商业机密被公布,对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过度的对企业信息进行公布可能会引来法律诉讼,保密信息公布之后的受害者可以对企业进行商业诉讼,将其告上法庭索要赔偿。

5.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缺乏差异性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不同,对信息进行披露的时候侧重点也不同。因此,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往往都不会进行统一的规定,针对不同企业都会有不同的披露重点。比如,小型企业披露信息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债权人、国家税务机关及政府其他部门等,所以对这些企业进行信息披露的时候要具有概括性,没有必要对企业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再就是要具有可靠性,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的时候都要采取某些机制保证披露信息的准确性。

二、完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若干措施分析

1.加大制定准则的力度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有一定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是针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的,对于那些小规模企业以及没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却没有制定相应的企业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对于企业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格式规范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这也就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在我国现有的企业当中,大部分都是那些还没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为了保证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政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准则制定的力度。

2.改进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性现在的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内容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为了更好地实现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性,要将公司的会计估计、主要会计政策以及合并会计报表等多项编制方法进行简化,还要对企业中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进行细致的说明。

3.增加信息量虽然说现在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做出了一定的规定,但是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的时候还是不能做到规范性,而且披露信息的质量也都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不确定因素、风险信息以及前瞻性信息的需求不断的扩大,为了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完善的预测,需要增加财务信息披露中的信息量,以确保投资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4.提高会计师的综合素质现在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对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会计师队伍中高素质的会计师并不多,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对高素质会计师的需求量,公家应该尽可能地改善高素质会计师的待遇,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会计师。

篇6

二、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透明度方面的改进建议

根据文章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透明度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具体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

(一)提高报告灵活性会计报表对信息的反映主要是通过表格来完成的,虽然直观便捷,但使用过程中它也有局限性。然而,会计报表的附注披露更显其灵活性,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它对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披露过程。公司的财务会计在对计量的确定上,往往都是十分严格的,正因如此,才会使得很多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方面息息相关的内容无法在表中得到体现使得人们很容易忽视掉这方面的内容,这就会给信息使用者做出有效的决策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表外附注在对信息披露时,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是便于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看公司经济事项是否是完整的。另外,上市公司对报告的方式应该做一些调整,找到更合适的信息加工方式,把各种要披露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合,才能对信息进行更有效的披露。

(二)加强立法,确保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我国来说,有关于附注信息披露方面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各种相关的规定章程出台得比较迟,从个方面来说,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因此,相关部门就更应该对附注信息的披露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要尽早建立健全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对那些模糊表意不明的条款进行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附注信息的披露有质量的保障。在法律法规完善的前提下,还要加大执行的力度。对那些罔顾相关规定,知法犯法的相关公司或者是人员,要对其采取相应的处罚。此外,证监会要发挥其作用,对信息披露过程以及相关的信息披露人,要对其行为进行合法的规范与约束。加大信息披露的合法度以及有效性,便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同时,对那些违法披露信息的行为也绝不姑息,对制造虚假财务信息和交易信息以及利用信息披露误导市场和投资者等行为的处罚,更要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的可靠性。

(三)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附注披露信用评估制度对上市公司来说,建立报表信息披露的信用评估制度,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时候的有用性。在进行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后,公司相关部门还要注重对其披露的信息的质量有一个公平合理的评定,并对其进行等级的划分。主要是要对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度以及之间的关联性方面的内容进行评定。依据相关规定作为参考,查看公司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否有经过专业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按其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评定。在经相关部门的审核认定后,对公司的评定,无论是属于哪个等级的,都应该对其进行公示,投资者有权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解。对那些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披露信息的公司,应该要在某些方面对其进行限制,才能使社会资源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得到优化配置。

(四)加强重点项目的披露首先在对主要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信息方面的披露应该要更突出,比如说上市公司要对一年以来,在经营活动、利润收入以及成本等方面的数据要有一个合理的统计,对数据进行整合以后要形成显示数据的相应表格;其次,在附注披露重要会计项目方面,对重要项目数字的变动要在附注中做相应的说明;再者,对重大事项的披露,公司报表附注应披露发生在报告期内的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陈述该事项基本进展情况及影响;同时,公司应披露重大合同、担保事项及其履行情况,并详细披露有关合同的主要内容。

篇7

对代编的会计报表附注不确认,也不放在会计报表里一起上报会计主管部门,这就不能做到信息的完全披露。有的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不重视会计报表的附注,习惯只看会计报表的总资产、税后利润、净资产等几个重要数据。也有的主管部门放任对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在布置会计报告编报时,只对会计报表的内容与上报期限进行布置,对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没有明确规定。很多政府的管理部门也只是要求报送企业的会计报表,不强调会计报表的附注。

(二)编制的方法简单,披露的内容不充分

目前,我国很多的企业在会计工作中披露会计信息的基本方式还是会计报表,对于一些企业甚至是唯一的方式。有一些企业甚至连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都没有,即便有内容也简单、粗糙,只是有几项比率分析或者企业的情况介绍,很少包含那些重要表外信息,如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收益与风险信息、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全面收益方面的信息、未来价值趋势预测方面的信息等。附注信息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依赖于信息的完整性。根据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情况,可以看出信息披露还是不够充分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观上的不充分,例如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只对有利的事项披露,对不利的事项基本不披露,这些现象与会计规范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二是客观上的不充分,我们国家财务报表附注的规范是借鉴了很多的国际惯例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在一些方面是不全面的。

二、对我国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问题的改进意见

(一)充分认识到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

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的优化资源配置中显得日益重要,所以更应重视会计报表附注对相关情况的披露。不断完善会计政策,并完善对会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信息的规定,不断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对于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和附注的要求。实际上对编写的会计报表附注,国家法律早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如:所有会计人员都必须依法办事;所有主管部门包括国资管理、财政税务、企业集团、工商行政和行业主管局等也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的依法行政。

(二)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不断扩大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范围

1.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收益与风险信息的披露

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的日益繁杂,衍生金融工具逐渐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剧烈影响。如果不对这种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行披露,很有可能造成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与信贷上的决策错误。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种类很少,对于企业的影响还不算大,但是我们也要及早着手进行研究,以配合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2.披露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具体信息

随着股份公司逐渐成为公司组织形式的主流,股东们的经济利益来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公司的利润,而是更多地来自股份的市场价格差异。这就让股东们都很关心股份的市价。然而一般情况下公司股票的账面值与市场价值往往有很大差异,而且多数情况下是股票的市价比股票的账面价值高,这就给公司的经营者提供了一个通过权益交易方式增加利润的好机会。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的利润增加是建立在原来股东权益被稀释了的基础上的。这种利润的增加方式对公司原股东是否有利,现行会计信息中没有反映出来。它能反映的仅仅是由于利息费用的减少而不断增加的利润,把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情况排除在外了。将这样的信息对外披露了,必然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所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行为进行肯定,从而作出有损于自身经济利益的决定。因此,财务报告必须要进行改进,提供出股东权益的具体稀释信息。

3.重视企业全面收益方面的信息披露

目前会计报表中的收益是建立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经济活动比较简单,币值变化小,所以收益和全面收益的差异小,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用这类收益也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复杂化,市值变化越来越频繁,这种会计收益和企业的全面收益差异慢慢扩大。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传统的会计收益进行决策,就很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全面收益除了包含在利润表中已确认的损益外,还包含未实现的利得或者损失。在我们国家,企业披露的全面收益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因为我国的公司市值变化很大,其次,全面收益可以有效的遏制企业操纵利润或者粉饰业绩。

篇8

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个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报表。

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和其他有关附表。电力施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和起点,为了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判断目前企业财务的状况,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个衡量,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财务分析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财务报表时财务分析的基础,所以正确的理解财务报表就是财务分析的前提,同时,由于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客观存在导致财务分析和评价并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对财务报表进行逐步的详细化,使之可以客观、准确的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真实情况,处理好企业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的账面利润,是公司在损益表中披露的利润。公司的盈利要考虑机会成本在内的经济利润,从另一方面而言,就是自由现金流。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也是衡量企业盈利水平的标准。同时,因为会计利润会根据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所以分析会计利润的质量就是企业一个重要工作。

企业会计净利润是投资者最关心的核心指标,然而向外公布的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净利润在很多方面都会存在着企业真实收益水平的失真性,这些不真实的部分除了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操纵外,更多的就是会计报表的不完整分析,而净利润也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会计利润=总收入一显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一隐性成本=总收入一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电力施工企业的总收入如果超过了全部的经济成本,那么剩余部分归企业所有,而这一剩余被称为利润即纯利。会计利润中,计算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以建立价值管理为核心。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试论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报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9

在集团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理论是基础。那么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信息需求者包括哪些?为合并会计报表的最终理论定位是什么?这些都是合并会计报表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合并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我国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全面的发展,同时,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在业务性质、业务范围、业务规模、结构层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由于规范化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和准则上的滞后性,使得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在实际应用中问题频出,例如: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问题、合并的范围问题等。

一、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合并理论与少数股东

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主要是指会计目标。作为一个具有较强的、严密的逻辑框架的系统,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会计目标,必定会对合并会计报表产生理论指导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影响。反之,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又会充分体现出会计目标的内涵与思想。会计作为一项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它的运行、它的功能的发挥必须服从系统的目标。因此,会计目标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起点。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争端主要集中在谁是合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即:集团企业的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能否成为合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需要我们先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中的观点,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其他经济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在财产资本、知识产权、智力资本等的帮助下,借助契约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可见,并不能简单的认为多数股权的拥有者就一定在公司的控制权配置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不难推断出,合并会计报表不仅为母公司的股东提供财务信息,还为企业集团的少数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提供具有决策意义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合并理论中的具体表现。

(二)合并理论与权益本质的认识

所有者权益是会计报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代表的是企业股东、出资人对既定的经营主体资源、经营收益的要求权。因此,无论是在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中,还是在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研究中,所有者权益的地位尤为重要。这主要是由于所有者权益所代表的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通常又被称为是股东权益。从会计的视角来看,虽然企业的所有者拥有的权利多种多样,但是更侧重于对现金、其他资产的处置权、企业在清算时对剩余资产的分配权、出售或转让时企业产权的权利。目前,对合并会计报表的选择有影响和指导作用的主要有业理论、主体理论。

(三)控制的本质与合并会计报表的选择

任何一种理论的创立都不是凭空而造的,都是经过严密的分析、较强的逻辑关系作为基本依据的。因此,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理论的确定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并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应充分体现出控制这一经济本质。即:集团企业的母公司对自己的子公司的全部资产有权进行支配,有权对子公司的经营决策进行统驭、有权从子公司的财务分配中获得经济利益。由于在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着被控制与控制的关系,使得二者在资产的运用、经营、决策等方面成为了一个经济实体。此时的集团企业已经超越了法律实体的界限成为集团企业会计报表的报告主体,而各分公司、子公司的独立报表并不能完整的、全面的反映出集团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活动等,只有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这也就形成了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可见,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确定是建立在控制的基础上的,也可以理解为:控制权的实质性存在最终导致了合并会计报表

的产生。

(四)企业合并经济实质与合并会计报表理论

企业合并可能会引发会计报告主体的改变,企业合并可以是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企业对多个企业、一个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某项业务的合并,例如:我国的联想集团并购了IBM的PC业务。企业合并后可以保留法人资格、也可以不保留法人资格。企业进行合并主要就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一种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资源的优化与配置。一直以来,世界各国的合并事件风起云涌,而合并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等。因此,合并会计理应为合并的经济实质而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供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出现会计合并操作的不

良行为。

二、现行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对合并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行的准则中,对控制的经济实质提出了更高的、更深层次的要求,彻底剥离了关联交易中对合并会计报表带来的影响,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例如:子公司在当期发生的亏损应当在母公司、少数股东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给少数股东的当期亏损如果已经超过了少数股东在子公司中所有者权益享有的份额,那么其余额的处理方式将不同。即:章程中规定的或者是协议中规定的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并有能力进行弥补的应冲减少数股东在子公司中所有者权益所享有的份额;如果章程中或者协议中并未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的那么应冲减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二)现行准则对会计报表项目中商誉确认的影响

商誉属于一项特殊的无形资产,它的存在与企业不可分割,因此,在实务中不能将商誉和企业的整体进行割裂,而是应该全部进行确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将对上市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公司法中有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不能超过20%,如果放宽对这一规定的限制,那么,商誉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一定增加,但是数据的缺失又无法对这一点做出详细的影响分析。这一影响对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会计理论的产生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最早的合并会计报表产生于1886年的美国科尔顿石油托拉斯公司,但是当时的编制并不完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很多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合并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由于我国合并会计报表还同国际水平存在着差距,因此,这不仅是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冲击和挑战,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严峻考验。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革新,采取积极的措施,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郭红秋.关于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的探讨[J].企业研究,2014,8(16):77-78.

篇10

【关键词】安全会计确认企业计量披露

目前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性质的企业,出现了“经济效益与安全冲突,安全让位”的怪现象,企业领导者对安全抱有很强的侥幸心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采取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的办法。不过在建设科学发展观社会的今天,为保证企业安全投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其中在会计核算方面,国务院曾规定“企业每年在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中提取10%用于改善劳动条件”,“煤炭企业应建立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制度,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但具体操作时,一方面,现行的会计制度在企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资金投入多少没有明确规定,并且其会计核算侧重于费用的核算,缺乏对安全资源,安全成本,安全效益的确认和计量,忽视了与安全相关信息的披露。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安全会计体系来对安全投资进行核算,从而可以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带来积极的作用。

一、安全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安全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新型分支,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连续、系统、全面地对企业的安全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专门会计。具体包括以下特点。

1、安全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

安全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以企业传统会计为基础的。安全会计遵循传统会计的会计处理方法,其并不要求企业在传统会计凭证及账表之外再设一套单独的会计处理程序,也没有必要专门设置安全会计机构。

2、安全会计的基本职能仍然是核算和监督

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安全会计的职能应与传统会计一样。会计的职能是会计所能发挥的作用,一般认为,现代会计具有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其中,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就安全会计来说,核算职能是其首要职能。是指企业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安全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及综合的反映,集中表现为对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行为。监督职能是指利用会计信息,通过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安全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会计监督的标准是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制度和客观经济规律。通过会计监督,可以使国家与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从而有利于国家和企业内部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管理职能是安全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及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与传统会计一样,安全会计的管理职能可具体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的具体职能。

3、安全会计的对象是与安全有关的经济活动

安全会计的对象是安全会计的客体,是指企业与安全有关的经济活动。在界定安全会计核算对象时,要最大限度地揭示企业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

二、安全会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会计原则是指导企业安全会计实务的规范。一般而言,传统会计的原则基本上都应予以继承,但面对许多传统会计所没有接触过的新问题,安全会计必然要有一些自己所特有的会计原则。

1、社会性原则

安全问题不只是单个企业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关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社会性问题。这就要求安全会计从理论到实践,应从社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社会利益而不是只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并以此来评价企业的业绩。

2、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原则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为保证企业安全投入的数量与实施情况,企业应尽可能披露与安全有关的相关会计信息。可是有的企业可能会主动自愿地披露尽可能多的安全会计信息,但也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味的缩减成本尤其是安全成本,尽可能在安全方面少投入或不投入,这使得其不愿甚至抵制对外披露安全信息。对于前者,政府部门应给予鼓励,对于后者则需要教育与惩罚。同时,政府会计部门,安全管理等部门必须对有关安全会计披露的事项做出明确的强制性规定,统一企业披露安全信息的时间、内容、方法和范围,以有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公正的比较与评价。

3、充分揭示原则

充分揭示原则即要求企业将一切有关企业安全履行情况的信息报告给使用者,包括有利情况及不利情况。因为会计信息的作用就是帮助信息使用者了解所有的经营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每多知道一个相关的信息,都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增大投资把握。所以安全会计在提供信息时要力求全面,不能隐瞒任何信息。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国家所需要的发展不是一味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把社会、经济、环境、职业安全卫生、人口、资源等各项指标综合起来评价发展的质量;强调经济发展和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强调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注重国际之间的机会均等;强调建立和推行一种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应当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强调人类应当学会珍惜自己,爱护自然。而职业安全和事故控制涉及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上述各个方面。

三、安全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六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安全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体系的一部分,应该符合会计的会计要素。下面本文将探讨其中安全资产的确认的计量。

1、安全资产的确认

安全资产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安全责任或参加安全活动所形成的、目前拥有或控制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但是将一项资源确认为安全资产,除了需要符合安全资产的定义外,还应同时满足会计准则中资产确认的两个条件: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安全会计中,由于会计计量方法和反映技术的局限性,加之安全活动的复杂性,产生所反映的事实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这种现象不属于偏向,仍可认为其具有可靠性。

2、安全资产的计量

要对资产进行计量,首先要确定计量基础。目前,对于资产的计量基础主要有五种。一是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又称为原始成本,是以使资产达到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实际支出作为资产的价值。二是公允价值法。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根据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三是重置成本法。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等价物金额。四是可实现净值法。是以资产的售价减去销售费用作为资产的价值。安全资产计量时,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应视不同的资产项目而定。对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专门用于安全的资产项目都是存在可交易市场的,因此,可以将取得时的历史成本作为计量的依据。但具体计量方法的运用需根据具体类别而定。

四、安全会计的信息披露

会计信息的提供要经过一定的账务处理程序,即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编制财务报告,对外披露会计信息。与传统会计的处理程序一样,各安全会计要素在确认、计量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借贷关系进入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其次登记进入相关的账户,最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再对外披露。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转换才能完成会计信息的整理、加工、记录、披露,最终向信息使用者报出。鉴于此,可以看出,信息披露是安全会计核算的一个主要程序,企业只有通过信息披露程序才能向信息使用者传递有用的信息。有效的对外披露方式不但会降低企业信息提供者的成本,还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传统会计及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安全会计也属于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因此,本文认为,安全会计的披露主要采用财务报表手段来进行。其一,通过单列项目利用现有的会计报表来披露。这种模式是指对现有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进行调整,即在其中增加新的项目,把与安全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单独揭示,从而满足披露安全信息的需要。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安全资产、安全负债等项目;在损益表中增加安全费用、安全收益等项目等等。其二,编制单独的安全会计报表。编制单独的安全会计报表,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形式,通过编制独立的安全报表来披露企业的安全信息。总之,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安全进行反映和披露,将它不仅有利于企业维护自身形象,严格履行职责,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稳定。

这种方式能够使有关安全信息的披露更加集中、全面、系统,从而能够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安全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安全会计报表包括主表和附表两种,其中主表为安全资产负债表及安全收益表,附表为安全成本分析表。

【参考文献】

[1]李红霞、田水承等: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侯立峰、何学秋:安全投资决策优化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

篇11

余恕莲、毛洪涛撰写的《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的理论结构》一文对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的理论结构进行和归纳,提出了一个划分为四个层次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框架。该理论结构首尾一贯、逻辑严密,其中每一个层次回答和解决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过程中的特定层面的理论问题,考察企业集团经济实体的特定经济关系。现将该理论结构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层次: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企业集团的经济实体。以母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内,从形式上来说,母子公司各自为独立的实体,但从实质上讲,母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处于同一管理控制之下。根据会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反映和传递在共同管理控制下的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转等总括情况,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于特定经济实体而非法律实体的财务信息的需求。集团经济实体的实质处于重要地位,是研究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与出发点,构成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理论结构的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合并方法、创立方式与权益结构。合并会计报表如何编制?母子公司以何种价值纳入同一合并会计报表?对集团权益结构和形成方式及其性质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不同的合并方法。其中包括:

1.收买法(又称购买法)。将母子公司关系看成收买与被收买的关系,一个公司控制另一个公司所形成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认为通过收买,子公司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被取消或合并,置于母公司的控制之下,因而其股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收买法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国际流行方法,世界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合并报表会计实务中所采用的基本上都是收买法。

2.联营法(又称权益结合法)。适用于通过股票交换,两个或多个公司以股权联合所形成的公司集团。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发展上,联营法的使用早于收买法,它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最初所使用的方法。

3.新实体法。把母子公司集团的形成视作新实体的创立。它提出,集团合并会计报表中母子公司资产与负债均以公平价值进入合并会计报表。这种方法在实务中通常只用于符合条件的创立合并,而不用于母子公司独立法定实体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第三层次:非控制性股权——子公司地位。对于联营法与新实体法,是否存在少数股权,对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但收买法下对子公司地位的不同看法,导致不同合并方法。

(1)母公司法。该方法认为,少数股权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但在合并会计报表上,母公司应享权益与少数股权则以不同的价值反映:母公司根据其收买成本,按子公司净资产公平价值将其应享份额纳入合并会计报表,产生的增值与商誉;而少数股权则应按其应享份额的账面价值进入合并会计报表。

(2)实体法。按照实体法的观点,母公司所控制的是子公司的全部价值,因此实体法提出子公司的少数股权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也应以公平价值反映,并可以为少数股东确认商誉。

(3)比例合并法。从传统的“所有权”理论出发,认为合并会计报表主要满足母公司股东的需要。所以比例合并法按收买成本和公平价值,将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的应享份额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而将少数股权完全排斥在合并会计报表之外。

(4)下推法。是指将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下推至子公司的独立会计报表。

第四层次:合并会计报表实务的方法选择。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方法确定之后,并非解决了合并实务中的一切问题。在进一步具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多种方法的选择及其理论依据的明确问题。这就深入到对整个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方法的实际的层面,可以说是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理论结构中的第四个层次。

至此,我们对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的理论结构有了全面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对国内外合并报表的差异作个简单探讨。

二、国内外合并报表存在的差异

按照上述合并报表理论结构的层次来看,国内外合并报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并方法。(第二层次)国内外合并方法的选择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分歧较大的合并方法主要是“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

(1)关于权益结合法(联营法)。权益结合法在美国和英国都得到认可。但在美国要使用权益结合法,必须满足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会计原则委员会1970年的第16号意见书《企业合并》中的12个条件。

(2)关于购买法(收买法)。这种方法在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得到广泛应用。在英国,购买法的应用仅限于合并财务报表;而在美国,购买法既用于合并财务报表,也用于母公司的财务报表。在实务中,各国对购买法的应用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2.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理论。(第三层次)

美国的惯例是以“母公司”概念为基础,并结合运用“购买法”,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使用“权益结合法”。

英国的法律和惯例主要以“母公司”概念为基础。但以“所有权”概念为基础的“购买法”也被视为标准的惯例,而且“实体”概念有时也被使用。

德国和法国分别采用“实体”概念和“所有权”概念;欧洲共同体既采纳了英国的惯例,也保留了德、法的一些做法,在本质上不是统一的,而是,折衷调和。

从我国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第××号——企业合并(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及实务中的操作来看,主要以“母公司”概念为基础,结合运用“购买法”。

了解了国际上合并报表结构及国内外合并报表差异之后,下面来看一看当前国内合并报表理论、实务热点。

三、当前国内合并报表理论、实务研究热点

随着国内的,我国对合并报表理论实务的研究逐渐深入。

1.合并方法。(第二层次)权益结合法(联营法)与购买法之争。

1999年4月21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宣布:全体委员一致投票表决取消权益结合法(联营法)。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成为国内外会计界的讨论热点。我国理论界对此有如下一些看法。

有关专业人士在了权益结合法的利弊后,得出结论:我国要提倡使用权益结合法,但在制定合并会计准则时,既要规定权益结合法的条件,又要比国际惯例中规定的条件有所降低。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选用应保持互斥关系,即一旦企业合并符合权益结合法的规定条件,就只能使用权益结合法,而不能使用购买法;反之,就只能使用购买法。这样,可以减少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第二,权益结合法的应用条件要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在规定权益结合法的具体条件时,应参照国际惯例的较低要求,以降低权益结合法的应用门槛,提高合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第四,要考虑知识经济的。

另有专家在考察了我国已有的10例换股合并案例后,发现10家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权益结合法,权益结合法的使用是一种制度之外的默许行为。这些公司虽然在合并当年并不存在利润操纵的迹象,但权益结合法的使用却避免了利润的下降,并为合并后企业留下了较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在股本结构特殊、证券市场和资产评估市场不够成熟的现行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合并中被并企业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因而尚不具备采用购买法的条件。鉴于权益结合法存在固有的缺点,而购买法又缺乏基本的实施条件,专家认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换股合并可以采用一种基于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的购买法(即不确认合并商誉的购买法),同时对换股合并后被并企业整体性转让、出售行为作出限制。

2.合并理论。(第三层次)母公司、实体、所有权理论的选择之争。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95年颁布《合并财务报表——政策与程序》征求意见稿拟采用实体法之后,其他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纷纷对合并报表的编制观念进行反思。我国关于合并报表的规定也面临着修订和完善。

有关专家持如下观点: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财务会计规范发生了重大变化。投资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以及财政部关于股权购买日确定和计提减值准备等相关规定的贯彻实施,都要求我国重新制定有关合并会计报表方面的规范。如前所述,可供选择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主要包括所有者观、主体观和母公司观。从整体上看,我国当前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更为侧重的是母公司观和所有者观。但我国未来在选择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时,应当以主体观为主。主要理由如下:

①从国际上看,主体观成为合并会计报表主流理论已是大势所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立场尤其明显。

②从我国信息需求的角度看,对合并会计报表产生信息需求的,决不仅仅是母公司的股东,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集团债权人的决策也是相关的。

③从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性质认定看,主体观的立场与我国会计要素的定义相吻合。

④从集团内公司间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看,主体观要求100%抵销,而不是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抵销,有助于抑制企业利用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现象。

篇12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以及解释公告三部分构成。新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会计规定,有助于促进和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步伐。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尽快解决,譬如公允价值应用存在一定风险、利润指标存在调节空间等方面,笔者从新会计准则的要点出发,对新会计准则为财务报表带来的变化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对新会计准则为财务报表所带来的影响加以论述。

1.新会计准则的要点

新会计准则的要点: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取了公允价值。规范了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会计事项。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规范了新的会计业务,将原表外项目纳入表内核算。主要是指将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纳入表内核算。制定了与重要的特殊行业有关部门的准则。主要包括金融保险行业、油气开采行业农业的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2.新会计准则为财务报表带来的变化

2.1库存变化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允许部分存货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规定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只能采用一次或平分摊销法。存货准则的修改,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存货的流转,有利于企业管理层、税务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存货使用和流转情况做出决策,更侧重于反映企业的长期经营情况。存货准则的变化导致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生产周期长、存货多和存货周转率较低的企业在短期内存货金额增加,营业利润增长。

2.2资产变化

金融资产被重新分为四种类型,分别采用公允价值和实际利率法进行后续计量,严格控制其减值转回。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方面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当期财务报表数据,使得企业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利润的变动取决于股票价格的走向。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使得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持有投资在未来出售时也会带来当期收益的提高。

2.3投资性不动产变化

新投资性不动产准则中允许企业按照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计价,反映拥有投资性房地产上市企业的真正价值,体现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使费用减少,各期利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波动,将会反映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直接影响到当期利润。同时也给一些绩差企业带来盈余调整空间,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从而使业绩大增。

2.4上市企业投资股权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产生重大变化,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使原来可以计入“投资收益”的子公司账面损益不能再被确认,母公司只能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进行调整;投资时,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其差额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会调高上市企业的当期利润;在当时市场经济看好情况下,合理的投资给上市企业带来巨额投资收益,大大影响其利润总额。

2.5企业的债务重组变化

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范围仅包括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将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使当期利润增加。

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3.1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但是这种计量方式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是“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3.2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财务报表具有众多的使用者,不同使用者对企业财务报表有不同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企业已经成为公众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都与企业生存有着最为密切的经济联系,他们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收益以及现金流量,因此会计信息满足投资者和企业法人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新会计准则也充分突出了这一点。谨慎原则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谨慎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少计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从新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看,无论在资产减值的确认方面,还是在收入的确认方面,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已经得以广泛应用。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化为侧重实体理论,并更多地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要求对所有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子公司均应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严格的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企业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上市企业利用母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得到很大程度限制。新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要求按照权益法核算,采用账面成本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要求按照购买法核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3.3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算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操纵,经营业绩,提高盈利质量,具体表现为:首先是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是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当期利润;若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则正好相反。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其次,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手段。再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现今国内企业的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而实质上并非是双方都认可的价值,尽管公允价值是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是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是从现今资本市场的现况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