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8: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影视产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影视产业论文

篇1

目前,我国的影视基地大大小小已经有100多个。纵观世界影视基地的发展,无论是美国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还是中国的横莱坞,均凸现了影视基地内在的特点和秉赋优势:

1.专业性明显。建立影视城的目的就是专门为影视剧的拍摄提供相关的优质周到的服务,建立起要素体系(包括影视拍摄基地、影视学院、演员公会和演员经纪、设备租赁等)、策划制作体系(包括剧本创作、栏目运营、动漫制作等)、展示交易体系(影视博览、电影节、院线建设等)、影视后产品开发体系和实验区服务(政策咨询服务、网络通讯服务、娱乐文体服务等)体系等相互合作和联接的产业集群网络系统,为影视剧组的拍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提供场景、道具、住宿、饮食等,既方便剧组拍摄,又提高了基地的服务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同时又增加了基地的收入。

2.规模效应凸现。在影视城的地域范围内,享受减免税、特殊补贴等优惠政策,规模效应日渐凸现。中央电视台所属的涿州影视城占地2197亩,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占地面积也有2000亩,横店影视城占地4963亩。影视文化产业是这些基地的主导产业,2010年,入驻横店影视实验区的企业达到382家,实现营业收入30.17亿元,上交总税费2.19亿元,同比增长48.98%;横店影视城成功晋级5A,接待游客841万人次,同比增长21.88%;横店影视城、明清民居博览城合计旅游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13.13%;横店影视娱乐公司票房收入21881.35万元,同比增长155.63%。

3.类型多样化。我国的影视基地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是从各地兴建各类影视拍摄景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尤其是面临产业的转型升级,影视基地的建设也蓬勃发展,其功能也从以往的单一外景拍摄功能逐渐向多领域、多形式和综合性方向发展,横店影视基地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它实现了由单纯外景拍摄向国家影视试验区的跨越。

4.聚集效应显现。这种聚集效应体现在强大的带动效应、显著的经济效应和良好的协同效应,因为影视基地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源和经济要素特殊聚集配置的过程。影视基地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设施,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聚集进而升级为产业集群,从而形成区域经济独特的聚合力,使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得到优化,辐射力增强,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如,2010年11月成立的中国(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方圆6平方公里,是一家集电影的申报、摄制、发行、交易于一体,人才培训、创新创业体系相融的知名数字电影产业基地。它可以引进影视企业500家,影视专业人才3万人,年影视产业产值达200亿元。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杭州西溪创意产业园,近年来,它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注重影视产业规划,实施精品战略,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浙江电影审查中心都已经成功落户园区,园区影视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建成了以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影视制作、电影审查、电影发行、院线放映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布局,园区已成为国内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名人名企高端集聚区,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影视作品产量领跑全省,已形成年产电影5部、电视剧30部,影视剧1200集的作品制作能力。

5.市场全球扩张。今天,经济全球一体化,文化产业国际化,经营跨国化。只有拥有国际市场,才能做强做大影视产业。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全球化划分为三个版本:一是1.0版本。这个版本阶段,贸易是跨国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二是2.0版本。这个版本阶段,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国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司;三是3.0版本。这个版本阶段,跨国公司将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分配延伸到最具比较竞争优势的国家。浙江影视基地内的企业可以借鉴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模式,先从全省性和全国性的3.0版本开始,然后迈向全球化3.0版本。

6.知识产权开发。我国影视节目经营以播映权出售为主,而国外更看重版权的销售和开发。无论是美国还是日韩都在价值链条的销售、播出,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等环节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价值增值。2001年,日本制作的动画片产值在美国动画片市场上约占43.59亿美元,其中版权收入39.37亿美元,录像、DVD软件的销售收入为4.14亿美元。这就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首先,有效的经营可以充分挖掘影视产品的价值潜力,使产业价值链充分延伸。其次,构建产业价值链并不只有一条路可走。不同产业制度、产业特性下的产业价值链构建也可以存在差异。西方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为影视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更有利于个人创意和产业价值链的增殖。如跨国影视巨头维亚康姆的扩张,就是建立在为内容产品进行严格的版权保护之上。

影视基地产业发展模式

影视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按产业集聚方式不同,可分为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和大型集团式发展模式。

1.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影视产业集群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也同样适合于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经过多年电影业发展,好莱坞逐渐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影视融资环境,集聚了大量与电影有关的生产要素,进而形成一个影视产业集群,好莱坞模式的成功证明了影视产业选择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因此,国内的影视产业发展也自然选择了同样的路径,其成功的典范就是浙江横店模式,这是目前中国最为成功的影视产业发展模式和被普遍模仿的模式。截至2011年上半年,横店已集聚了从事影视拍摄与制作、影视节目展示与交易、设备与服装道具租赁、电影院线与影院经营的企业425家,每年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的电视剧在横店完成,总数达到1300集以上。在这种模式中,高度的产业集聚是基础。好莱坞与中国横店相比较,其发展模式基本相同,即以集聚方式集中各种影视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目标也相同,就是要将其建设成能承载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体系的集聚地,远远不是仅仅建设几个外景拍摄地或摄影棚如此简单。在横店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在经历过以拍摄基地为横店影视实验区的核心基础的过程之后,横店集团的领导者,及时着力于将发展重心转型,在以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和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室内摄影棚,以规模化拍摄基地为优势实现了影视制作成本的大量节约的初期经营目标吸引业内影视制作机构蜂拥而来后,横店集团更被影视人看重的是拥有国内最完整的影视产业链,而且其产业链的各环节环环相扣、高速运转,确保影视公司能够在横店这一基地中顺利完成“拿着创意进来,拿着钱出去”的影视产业流程。同时,横店还坚持以影视文化为品牌来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创新开发的影视旅游产品不断吸引大量的游客,进而又带动了与影视产业高度相关的产业,如会展业等的发展,构建了闻名中外的“横店”模式。横店影视文化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著名品牌,成为国家旅游局首批“AAAA级国家旅游区”之一。完善的产业链是核心。横店影视城在政府的支持下,围绕影视中心全力打造产业链,其内容覆盖多个体系:一是生产体系,即外景基地、大型室内高科技摄影棚等。二是制作体系,成立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制作公司。三是影视交易体系。成立了影视产品交易中心、组建了电影院线等。四是产品开发体系。通过影视文化企业开展与影视有关的产品开发。五是服务体系。如行政审批服务、宾馆餐饮服务等。

2.大型集团式发展模式。大型文化集团,由于集聚了影视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其特征表现逐渐趋向于产业集群,这些大型文化集团的经营范围涉及电影、电视、出版、动漫、报业、网络等多个领域,是影视产业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一些无区位优势,又无政策优势;既无资本优势,又无技术优势的地区,一批具备雄厚实力的大型影视集团的崛起证明了作为实现影视产业发展突破的重要方式,大型影视集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影视集团式发展模式,能够迅速实现影视产品——传播的产业链各环节的平滑转换,有利于形成有效率的产业集聚,极大拓展延伸产业链,避免了影视企业群而不合的弊端。打造增长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产业链,最终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是影视集团式发展模式的一般培育路径。在20世纪90年代初,湖南广电就开始打造龙头媒体集团的影视发展模式的尝试,广电集团为全国第一家成立,电广影视为中国影视上市第一股,通过强化产业链联通与拓展,打通了产业链上下环节,创造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从而降低了整体产业链的经营风险。借助大型影视集团开发的品牌影视剧、电影节等一系列品牌产品和活动,积极地拓展衍生产品,使得盈利手段更加多元化,同时还可带动影视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型娱乐集团拉动型模式,对其他地区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能够迅速打通影视产品——播出的产业链转换,保证产业链顺畅,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其次,大型媒体集团有利于形成有规划、有规模的产业集聚,自然衍生产业链,避免了各地影视、动漫园区企业规模小、各自为政、群而不合的弊端。

篇2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同样,意大利的乡村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旅游很发达,尤其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意大利政府积极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剧场木偶艺术。木偶艺人们根据一些古代诗歌、浪漫传奇或流行的歌剧情节,用精雕细刻的木偶和道具进行即席创作,吸引众多国际游客。这里的商店和地摊到处都可以买到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木偶——它已经成为西西里岛的著名纪念品。政府还计划为青年木偶艺人开办培训机构,举办西西里木偶节,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兴建木偶戏学校等。

2“文化遗产日”打造国家文化品牌

法国的国家集中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保证了国家管理的权威性。作为文化大国,法国是最早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度。这项活动是由法国中央政府主导、各级地方政府执行、社会各方支持的整体工程。活动期间,所有公立博物馆免票,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并给予税收优惠,旨在引导和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20多年来,该活动调动了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热情,群众性的保护活动随之兴起。法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着巴黎凯旋门、卢浮宫等112处“民族古迹”和4万余处“纪念建筑”,此外,未列入保护行列的全国各地40余万处“地方宝藏”均妥善得到相关部门和民间协会、民间人士的有效保护。一些民间组织积极讨论国家文化遗产政策,向议员提出建议。很多民间组织还颁发奖金鼓励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奖励在此领域作出贡献的人士。文化遗产学校、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纷纷建立。

这种特定节日的设定以及所带动起来的社会各方的反应和行动,对法国的历史文化品牌无疑有着巨大的塑造和宣传效益,显示了法国民众的文化品位,对促进法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法国,2006年接待了7800万名外国游客,当年的旅游收入达350亿欧元,继续蝉联“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称号。可以看出,文化遗产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文化生态博物馆

所谓生态博物馆就是把文化遗产原状保存和保护在其所属的社区及环境中,它不是一座封闭的建筑场馆,而是动态、开放的展示社区,被称为“无墙的博物馆”。自然、人文、环境、传统、民俗等无形和有形的遗产在其原生地由发明和使用它们的居民自发保护,使人、物、环境处于固有生活关系中。游客也是在这种环境中观看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可移动实物、传统习俗和民间表演等系列的、完整的文化。这种营建“活的文化”的博物馆由于契合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目前世界上共有300余座生态博物馆。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造乡运动”就类似于这种生态博物馆。当时,由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和城市进程加快,城乡落差加大,人口疏密失衡,对日本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极大冲击。有些学者提出:如何让乡村挖掘富有乡土特色的人文资源,营造一个优美、自然、富有人情味的故乡,以吸引都市人群,于是,“造乡运动”应运而生。“造乡运动”强调内发性,即一村一品,各不雷同,例如福岛县大沼郡的三岛町宣布,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全家都被视为特别町民。他们可以自由出入,让孩子们呼朋引伴在小溪中捕虾,到山上采蘑菇。村里还成立了生活工艺馆,馆内设木工、陶艺、编织、涂装等工房设备。观光客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便可亲手体验器物的制作,并有专人指导,接受咨询。这是一个在城市里的人无法想象也不可能具备的空间。1995年,中国与挪威两国的博物馆学界提出了在贵州六枝特区梭嘎乡苗族地区创族生态博物馆。这支久居深山只有4000余人的苗族,头饰独特,有繁多的婚丧、祭祀礼仪,有别致的音乐、舞蹈和精美刺绣,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遗存。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的民居、神龛、庙宇、戏台、作坊、油坊、剪纸、刺绣等文化遗产均保持完整,婚礼、葬礼和游戏的整套仪式规矩复杂,饮食品种繁多,在政府投入和保护下,已成为北方农耕桃花源和文化遗产抢救示范基地。这种乡土艺术、农业文化是一方水土的产物,生态博物馆就地取材,化陈旧为神奇,在生活中得以创造、使用和传承。可以看出,生态博物馆非常值得在我国进行探索和推广。

4文化遗产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模式,这是因为公园的历史文化主题内涵的不同,而国内外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中国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成功案例,深圳华侨城控股公司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主题公园比较典型。经营者就着眼于历史文化,从中寻找主题经营的灵感。可以说该产业的发展历程无一例外都建立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过程上。1989年开业的“锦绣中华”,以微缩景观为表现手法,再现了中国历史和文明的80处名胜古迹,成为中国旅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91年开业的“民俗文化村”,将24个村寨、56种风情集于一身,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1994年建立的“世界之窗”,荟萃世界文明精髓,一直是珠三角旅游的第一品牌。

主题公园是以游客体验为目的,游客体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既难以量化,又牵涉投入、产出、技术水平、行为习惯、时尚追求等众多因素,因而主题公园是最需要创意的产业形态。对主题公园而言,产业经营模式主要表现为:

(1)娱乐体验结合历史景观。自主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历史文化的选择上,更体现在素材的组织和运用上。“世界之窗”如果没有108个景点和气势恢弘的广场巨幕,就不会有“你给我一天,我给你世界”的展示方式。在对游园设施的组织、运用中渗透着创造者对历史、文化的理解、阐述和演绎,并且注入了一种时尚娱乐元素。脱胎于国外的欢乐谷公园,既有美国的小镇,又有加勒比的港湾,还有香格里拉的生灵,这些差异巨大的文化背景都源于“智慧创造情景”的理念,并借助娱乐设施给予消费者不同文化的娱乐化体验。

(2)广场表演和节日狂欢。源远流长的中华民间文化中升华出“广场演绎”的形式。深圳“世界之窗”斥巨资建设了大型舞台,在“锦绣中华”建立了中华广场,创作“龙凤舞中华”等大型的广场演绎节目,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此相配套的是剧场式的演出和大量的村寨表演。过节是我们民族格外重视的风俗,造节是经营文化的手段。为了塑造独特性,管理经营者提出了月月有节日的口号,使节庆活动成为亮丽的风景,国际啤酒节、狂欢节、泼水节都成为经典的文化品牌。从2002年开始又集中所有的文化品牌创办了唯一的旅游狂欢节,游行队伍与观众一道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形象,使主题公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从以上各国的文化遗产开发模式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第一,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位;第二,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性,决定了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以静止、凝固的方式去保护,在不改变其按内在规律自然演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寻找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及与旅游开发等的良性互动结合;第三,坚持“创意产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不仅体现在对历史文化的选择上,更体现在文化素材的整合运用上,并使之转化为有形的、具体的消费体验方式,与市场和受众接轨,最终实现产业链的完善和规模经济。[论文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飞龙.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59-66.

篇3

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一)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与能力提高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质上是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它是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细碎的土地耕作模式转变为具有适度规模的生产模式,形成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可以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田水利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为确保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就会加强。此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强大,使经营者积累更多的资本;组织的创新还可以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生产,与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相比,经营主体拥有更多的资金保障和人力支持,可以建立与农田水利的战略合作关系,衍生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单位与产业,增强其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

(二)减少了农业经营者与水利单位的交易费用

以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以后,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将细碎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组织的扩张,借助于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变市场交易为组织内的交易,减少了交易费用,避免了农田灌溉利益的纠纷。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还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经营者,在农田灌溉中,经营者可以利用规模效应,建立与供水单位的直接交易渠道,减少政府和其他中介组织的参与,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

(三)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形成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可以实现与农田水利灌溉的对接,有利于选择适合自然特点和农业种植的农田灌溉方式。农业生产经营者如果自建农田水利设施,如建设水井、池塘,则可以通过集中灌溉,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灌溉成本;如果选择使用社会供水系统,如向水库等供水单位购买水,由于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者为了节约用水,会修建和维护灌溉系统的终端沟渠,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流失,而且减少了灌溉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灌溉的经济外部性,这些都将降低农田灌溉成本。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的创新

(一)加快农田水利交易的市场化改造

伴随着市场机制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传统的政府主导下农田水利建设模式也必将发生转变,取而代之的将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需要培育具有市场经营能力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形成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为此,需要将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水库、塘堰和湖泊等设施通过经营改制,利用承包等经营方式,将其培育成为农田水利市场供给方,组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公司,开发适合农田灌溉的交易渠道和平台,并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进行农田灌溉。鉴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形成垄断的条件,而且因为自然环境、农业种植因素,其价格机制极为脆弱,为确保农业生产,需要建立确保粮食安全和体现水资源价值的政府主导型定价机制。而作为水利主管部门,不再从事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责任,只须负责大型水利设施、水网、渠道等设施的建设管理,而且在相对农田灌溉中还可以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制订农田灌溉指导价格,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以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者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利用土地、人力和机械等资源的规模利用优势,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由于经营者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也有意愿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和效率的低下。针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特点,对于水库和大中型湖、塘、堰等设施,可以吸引具有建设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单位参与承包建设;对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的打井引水公司、农田灌溉公司等,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田灌溉服务;为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市场,还可以组建专业的农田灌溉中介组织,建立供水单位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联系,活跃农田灌溉市场,提高灌溉效率。

篇4

基于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原影视文化产业大背景,探讨作为影视产业后备军与生力军的高校影视人才尤其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似成为当务之急。简单来讲,培养高校影视人才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我把它归结为三点:意识、情怀与能力。

 

一、培养具有本土文化意识的彩视人才

 

文化产业毕竟不只是产业,还有文化。影视文化的产业化当然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要有所凭借。我们经常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样道理,愈是本土的,才愈能走向国际,这就要求在发展河南影视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立足河南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开拓创新。

 

通观河南出品的影视剧或是制作的电视栏目,无论是《新少林寺》、《少林寺传奇》系列还是《梨园春》、《知根知底》等,基本都是立足河南本土文化,在民间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与群众基础,因而才能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并走向全国甚至国际,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除河南本土制造的影视产品,他山之石亦可以攻玉,让我们放眼国内外影视业,那些获得较高口碑、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同样离不开其独特的文化土壤——陈晓卿任总导演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不正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美食么?范立欣的《归途列车》、杨凡的《游园惊梦》、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也都是取材于中国独特的传统与当代文化,如城市化、戏曲、功夫等。这些例子也一再说明我们在高校影视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秉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走产业化道路的信念。

 

早在2006年10月,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就正式提出了“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两大跨越’。至此,文化强省战略上升为指导河南未来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首先要办好教育,只有教育办好了,才能培养好“文化强省”所亟需的人才,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并转化深厚的文化资源,进而变资源优势为创意优势。根据“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与之相应,河南高校的影视教育应当在民族化和全球化文化碰撞中、在传统和现代文化对话中,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视野中不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诸如遍布中原城乡的豫剧文化、禹州神蜃镇钧瓷文化、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信阳罗山皮影以及淮阳庙会、马街书会等,这些都可以在理论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中加以强调,使之成为学生创作取材的重点对象,带领或推动他们去深人关注并制作一批优良短片,如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电系学生分别于2013和2014创作的纪录短片《台上,台下》(豫剧)和《泥泥狗》(民俗)、《木刻年华》(木版年画)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二、培养具有社会与人文情怀的彩视人才

 

中原地大物博,中原文化一向兼容并蓄,并具有自身鲜明特点,“河南独有的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开放性、基础性。中原文化被确立为广泛吸收众多民族优秀品质而成的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基于此,河南高校对于影视人才的培养,更应该立足中原、放眼中国与世界,而不应闭门造车、自娱自乐。事实证明,高校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影视人才,也不可能关起门来办教育,把学生一味束缚在象牙塔里,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时刻了解并参与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进而学会关注人、尊重人、理解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与情怀。

 

只有深入社会、感同身受,与作品中的主人公近距离接触,才可以拍摄出满意的作品,如前文所说的纪录片《归途列车》是把镜头聚焦到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反映人的生活与生存现状,张艺谋的最新电影《归来》反映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而张以庆的《幼儿园》则以儿童视角巧妙折射成人世界。即使那些表现年代久远的故事,如康健宁、蒋樾的《京剧》等,也离不开对历史与文化变迁的感悟及对人的境遇的深沉思索。抛开这些由大型制作机构、著名制作人参与的作品不说,就拿近几年在国内各大学生电影节、电视节和影像节上频频获奖的学生作品来说,同样如此,如今年第二十一届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原创作品单元获奖剧情短片《彼岸》、2011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视节学生原创作品单元金奖剧情短片《金兰桂琴》和二等奖《爷爷》等无不是关注相对细致人微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因而赢得了评委会和广大学生的一致赞同。近两年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电系学生拍摄的《漂泊的红领巾》、《波比的心愿》分别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自闭症儿童问题等,都是在关注时代与社会,有着浓厚的人文意识。

 

虽然学生创作整体上尚显稚嫩,但是,在学校影视教育中如果能够不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想必等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一定会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对整个影视文化产业的质量与水准有相应提升,而不是片面追求数字与GDP攀升,这必将有利于影视文化产业生态环境的健康运行。

 

三、培养具有讲故事能力的影视人才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没有感染力就没有影响力,也就不会有市场占有力,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叙事即第一生产力。叙事对于剧情片的重要性自不必讳言,对于纪录片亦同样重要,希拉柯伦伯纳德在《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中谈论如何使故事在纪录片创作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元素时,特意引用了《电影剧本创作的手段》中一个重要观点:“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在观众观影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情感碰撞以及激发观众的参与性。”这样看来,无论是剧情片还是纪录片都是需要叙事的,都需要一个好的叙事,这在电影《归来》中是如此,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同样如此。

 

那么,在学校的影视教育中,我们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讲故事能力,这牵涉到很多方面的素养训练,比如策划、剧作、摄像、导演、表演、录音、剪辑等,需要长期、系统的学习与积累。在具体的作品中,很难说什么样的讲故事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在影视制作的三个不同阶段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前期策划阶段应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而流于概念。学生创作多为短片,长度一般不超过30分钟,在这样的时长内,不适宜放进太多的东西,要避免求全求大,使得作品仅停留于概念层面而难以付诸实施,所以在影视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中,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意识一一无论是剧情片还是纪录片,它的核心就是“一个人、一件事”(当然这个“人”是指主要人物),只有掌握了这个短片创作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实际拍摄阶段要善于用镜头讲故事,而不是过多地借助解说(纪录片)与旁白(剧情片)等声音手段(除去室内访谈与专题节目制作)。这样说并不是重影像轻声音,视听是影视的双翼,缺一不可,但是学生创作往往在影像语言掌握上略显无力,而较多地依赖旁白与解说来补足叙事中的不足。务实地讲,综观各学生类影像节,获奖作品鲜有用旁白与解说的,而更多重视影像与声音的有机配合及客观呈现。解说与旁白的滥用,实际上削弱了影像语言应该发挥的功能,也削弱了声音中音响、音乐的作用,这不利于学生全面深人掌握影视语言。

 

第三,后期制作阶段要通盘考虑,平衡剪辑与导演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经常讲,导演要有剪辑意识,剪辑要有导演意识,意思就是导演和剪辑密不可分,好的剪辑可以为导演加分,坏的剪辑则会破坏导演意图,最后完成作品的整体节奏感、叙事的结构与形式感、甚至作者的风格都离不开剪辑的功劳。因此,在高校影视教育中的日常教学要加强剪辑训练,这是通向作品成功的最后也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四、结语

 

归根结底,影视文化产业要以产业为支柱、以文化为核心,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它的成熟与丰收离不开整体文化产业生态的健康向上,这就需要政、产、学、研四方联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其中,学校对影视人才的系统培养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篇5

当前我国动漫产业的开发营销模式大致遵循着①动画创意阶段、②制作阶段、③交易平台发售动画成品阶段、④影视播映阶段、⑤播映动画片衍生品开发销售阶段的顺序。据调查,目前国内动画制作企业虽已达洋洋数千家之多,然而真正能盈利的只有区区20%左右。剩下的约80%的动画制作企业,通常是到了第③阶段以后,准备进行动漫形象品牌营销的环节才发现由于前期创意、开发阶段未做足功课,最终呈现在荧幕上的卡通动画形象并不像开初所设想的那般光彩照人,也未产生令人兴奋的营销奇迹,而随之开发的衍生产品也常常是乏人问津。如此境况之下,我们应尝试向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借鉴一些经验。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与营销模式

日本动漫产业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与营销链。虽然并非所有搬上荧幕的动画片都是由对应的漫画发展而来,比如《千与千寻》等荧幕动画片就未经历过前期的漫画杂志刊载和出版漫画单行本的阶段。但就大多数而言,动漫的产业化过程均起源于漫画阶段。可以说没有漫画业的积淀发展也就没有日本动画业、游戏业及其衍生品行业的营销繁荣。经过长期市场洗礼,日本各种漫画杂志已近千种,其出版量高居世界第一。以漫画杂志和图书为主,包括广告收入、版权使用费及符号形象使用费在内,日本漫画业在1995年高峰时的市场规模曾达6239亿日元。目前也仍然拥有6000亿日元左右的市场规模。漫画的销售收入占了全部出版物收入的约25%。通过动漫界的积极营销,其作品在海外广受关注,在我国美术馆等展会上也频频露面。具体而言,日本动漫产业的构成链与营销链情况如下:

(一)漫画原作在周刊漫画杂志刊载。为何选周刊漫画杂志而不是半月刊、月刊、季刊呢?这其实是一个营销妙着。即,周刊漫画杂志在每周一至周五与“孩子上学、大人上班”的日常生活节奏相吻合,从而成为日本人爱读的杂志。此外日本漫画周刊还存在独有的漫画排名制度。刊物每周都进行读者调查,对漫画的受欢迎度进行排行。假如某漫画连续三周排行居末尾,便即刻被停止刊载;反之,只要得到读者认同,任何无名的漫画家及其作品都会一夜成名。看似残酷的这种淘汰赛不仅始终保持了刊物的相对高质量,而且也为漫画新人提供了发展空间,使日本漫画界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防止了旧人长期把持漫画界。

(二)在漫画杂志刊载数月后,将热门漫画编印成单行本出版并配以火热的营销宣传,尽量加大发行量。若该热门漫画作品单行本营销较成功,销售收入可成十倍、百倍地增长。如:我们熟知的《蜡笔小新》,出版的单行本7卷一套,初版第一次便印刷了190万套,每套4900日元,其初版的销售收入总计达93.1亿日元。可见,一本周刊漫画作品一旦立住脚,凭借其积累的人气,可带动单行本的出版,单行本的营销成功,又可反过来促进周刊漫画杂志的繁荣。

(三)在漫画杂志刊载一年左右后,策划将作品动画化,进入视影。动画片不仅体现了漫画的故事情节,而且加入了视听欣赏功能,使传播和营销力度得到扩大。一般而言,畅销漫

画书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已深入人心,在社会上已有了不少的粉丝。这时针对这类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与儿童进行营销,往往很快就将这些人变成了相应的影视观众。漫画作品被改编成动画电视连续剧后,长时间在电视台播映,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被更多人在心理上接受。然后,视情况还可改编成电影公映,进一步创造丰厚的票房收入。

(四)好的作品,在动画化的同时,将动漫形象进行营销授权。获得授权的商家会很快生产玩具、饰物、服装等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可涉及各个生活领域,使用者能呈几何级数增加,迅速满足了市场需要,达到了赢利最大化的目的。

上述四个产业与营销链环节中,第一阶段即高质量漫画期刊的创立与高水平原创漫画的发表是最重要的。它确保了好的漫画作品能获得广泛的读者认同。随后而来的出版单行本、改编动画片、授权生产衍生品等等生产和营销手段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作为源头的漫画产业的发展健全与否对于整个动漫产业链与营销链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源远”才能“流长”。反之,若前期的漫画创意阶段平平庸庸、偷工减料,后期即使动用再多的营销手段也是旺然。

二.我国漫画产业及其营销的主要现状

(一)漫画的读者群范围有限。

当前,我国漫画读者群与消费者主要是青少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漫画定义为少儿读物,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所以社会对于漫画产业普遍有一种轻视的观念。加之一些不良的国外漫画充斥国内市场,导致不少家长将漫画视为无聊之物,担心孩子的身心和学习会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多数少年儿童的零花钱受到制约,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漫画上开销过多。漫画产业相应的宣传促销手段也少。这些客观现实决定了中国漫画业产值一直徘徊于低谷。而另一方面,对于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市场上至今极少有针对他们的漫画作品。与此相比,在日本漫画可谓是国民爱好,从几岁的儿童到八十多岁的老人,每个年龄段都有许多漫画爱好者,催生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层出不穷的漫画人才。

(二)本土的核心漫画期刊缺少。

1995年时,曾由和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发起在全国建立5个漫画出版基地、出版15套大型漫画图书、创立5本原创漫画刊物的“5155工程”行动。由此诞生了5本原创漫画刊物,它们包括《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和《卡通先锋》。但由于后续的宣传与营销工作未有效地跟上,使得它们的销量一直未能做大,在许多大中城市的书摊上现在甚至无法觅其踪影。曾经一度拥有一定市场份额,支持本土原创漫画的《北京动漫》,在2006年经过一年多的对外合作、转型也未形成大的气候,终于还是不堪重负倒下了,给了中国漫画期刊市场重重的一击。目前市面上可见到的主要是一些介绍日韩动画类的资讯类动漫杂志,如《动漫贩》、《最动漫》、《动感新势力》等,这类刊物很少有本土原创的内容,而且影响力很小。

(三)原创力强的漫画人才贫乏。

在漫画人才培养方面,尽管国内有些大专院校已经开设了动画专业,近些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了可喜的成绩,但培养的重点仍然主要放在绘画方面与3D技术方面。而关键的动画剧本、漫画故事情节创作人才还相当缺乏。绝大多数动画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只能从事电脑绘图设计方面的工作,或是进入日韩在中国的动画外包公司,从事一些简单的绘图、上色等工作。鲜有原创性、开拓性人才与作品出现。此外,漫画工作者的单打独斗也是不可忽视的现状之一。国内目前原创漫画作品的数量较少、水平有限,无法很好地把握时尚流行元素,内容与角色缺乏想象力,情节老套,漫画形象缺乏创新,多局限于历史、神话、寓言的范畴。有时不经漫画创作阶段和宣传营销过程就直接把未经市场检验的自创作品搬上银幕,并试图急功近利地涉足衍生品市场,结果未能形成大的气候。

三.发展国内漫画产业之拙见

(一)纠正偏见,将我国漫画产业定位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

要纠正长期以来把漫画仅定义为儿童读物的偏见,应将漫画定位为一种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一种可以给各个年龄段读者带来欢笑、幽默、思考、知识、道德的文化载体,它跟电影一样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一种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这是我们需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着重塑造、培养、引导的新型社会观念。这也正好切合了我国当前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要努力将漫画市场发展成为一个广阔的市场,读者群纵向应包含各个年龄阶段,横向应包括各种生活状态与社会背景的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舆论的广泛参与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必要时应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牵头,专业与民间组织积极跟进,形成发展漫画产业的氛围与合力。

(二)着力办好几种重点刊载国产原创漫画的期刊,从中培育、发现精品。

目前国内各种杂志多如牛毛,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应有尽有,但漫画类杂志占比极小。前些年我国一些地区在国家扶植动漫产业的政策驱动下建立起了一些动漫游戏开发基地,多少打下了一些基础。下一步完全可以凭借其资金、政策和区位等优势,不失时机地推出具有特色的漫画周刊或月刊。经过市场洗礼,大浪淘沙,逐渐确立几种影响力较大的漫画期刊,作为发展漫画产业的重要平台。

(三)培养原创力强的各类漫画人才,提高漫画创意水平。

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近期所协调的某电力公司财产损失涉外保险索赔的案例中发现,该公司在财产索赔过程中,缺乏相关保险法律事务应对机制,从程序上和具体应对措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理赔时间延误,财产损失金额增加,难以获得及时和应有的赔偿,并影响正常的电力生产经营。以下就该电力公司涉外保险索赔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该案背景概述

2006年8月中旬某日夜间,我国东部沿海某电力公司一根运行中的位于海底130米深处的35kV海底电缆,因某外国国籍的一艘17万吨货轮走锚而被拖拽断裂,导致由该海底电缆输送电力的区域供电中断,对该区域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该电力公司当日即向当地海事管理部门报案,海事管理部门依法临时扣留了肇事船舶,后经该船舶投保的国外保险公司驻我国机构的赔偿担保后解除扣压。

8月下旬,该电力公司向国外保险公司驻我国的机构提出具体的索赔要求:电缆断裂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金额约人民币500万元,并提供了初步的更换电缆方案。9月中旬,被损电缆残余部分打捞出水,施工人员对断头部位作简单封头后,存放于打捞工程船上。

该保险公司的国内机构对索赔的项目和金额进行了审核,但尚未作出最终理赔回复之前,该电力公司基于地方政府对供电中断区域恢复供电的要求,于2006年9月底,自行修复连接了被损电缆,经简单测试后放入海底。10月1日通电后立即断路。次日,电力公司又将断路的电缆打捞出水,重新修复连接,经测试后再次放入海底,以仅达正常供电负荷30%的能力维持供电。

两次打捞、修复连接电缆和敷设电缆发生的费用约人民币400万元。据此,该电力公司向保险机构追加索赔项目,合计索赔金额增加至约900万元。

二、该案索赔程序和应对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更换费用报价不实。按正常的海底电缆更换修复和敷设施工工序:

海底电缆更换修复总费用=电缆直接材料费+施工工程费+施工间接费+税金-原被损电缆回收的残余价值

其中施工工程费中包含一次对被损电缆的打捞费用和一次新电缆的敷设费用,电缆直接材料费占此次更换修复总费用的绝大部分比率。

该电力公司提出的索赔方案中,电缆直接材料费的价格没有以准确的现行市价为依据,长度上也明显超过实际所需;施工工程费存在明显的重复计算项目;对被损电缆的残余价值亦未作计算和扣除;索赔方案中对电缆供电中断的电量损失计算,在价格和时间上均缺乏合理的依据。

2.海底电缆修复连接违规,损失扩大。对保险事故后发生的施救或修复费用,其合理的前提是使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不致于扩大,且施救费用不能超过减少损失的金额。

电力公司在第一时间提出的索赔方案中,已明确表示被损海底电缆无法修复而必须更换,其合理的费用计算应如上节公式所列。但在9月底,电力公司未预先通知该保险公司的机构的情况下,两次修复连接被损电缆,致使多项费用重复发生和不必要发生。且该电力公司既缺乏海底电缆修复连接必需的专用设备,也不具备修复连接海底电缆的专门技术,电缆连接后又未按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测试。这样导致第一次修复连接后通电断路;第二次也只能以正常负荷30%的低负荷临时运行的后果;更为严重的是,因未能事先告知该保险公司的机构,进行修复连接的必要性难以获得其支持;由此而产生的约400万元费用,也难以获得赔偿。

3.索赔证据不充分且相互矛盾。保险理赔和索赔事项中,事件所发生的损失及为减少损失所发生的必要费用,均应有确切的原始凭证或支持证据,才可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认可。该电力公司对相关的损失和发生的必要费用所提供的证据并不充分。对占修复成本主要部分的更换材料——电缆的报价依据不足,并互相矛盾。在第一个索赔方案中,该电力公司提出:价格应以电缆生产商的投标价为依据;但事发后半年多,该电力公司仍未能给出生产商的确切投标价。在此后提出的追加索赔方案中,对修复连接电缆时所采用的部分同规格电缆,又提供了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市场价格,意味着该电缆可以直接从市场上采购。这显然与第一个索赔方案提出的按投标价定价矛盾,使保险公司方对该电缆的真实价格产生疑问。

对未预先通知保险公司境内机构的情况下,两次修复连接被损电缆的动因,该电力公司表示系迫于地方政府相关方面要求恢复供电的压力而为,但不能提供相关政府管理机构的正式文件支持这一说法。

对通电后电缆以低负荷运行的情况,电力公司最初也没有提供该电缆正常运行时,以往年度同时段的实际负荷资料以供对比,未能形成有说服力的证据链。因此,该索赔案如果协调不成而进入司法程序后,证据不足和互相矛盾,会对提出索赔证据的电力公司方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4.索赔工作人员配备不当且言行不够慎重。协调索赔的过程中发现,尽管该电力公司在索赔工作中配备了较多的人员,但对保险索赔的法律规定、相关的程序和电缆修复施工的技术显得生疏,无法准确回答简单的程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应对乏力。个别人员的不当言行,反而为索赔提供了反面证词。如一位电缆敷设施工的现场负责人随口说,这种电缆寿命大概是10年(该电缆已投入使用4年多时间),此话恰好被境外保险公司国内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听到,提出按10年寿命计算,该电缆的折旧已提取了40%,即其价值在事故发生前已回收了40%。按此说法,被损电缆难以获得足额的赔偿。(同类规格和技术标准的海底电缆,国外的寿命是30年~40年,该公司的会计记录中按20年计提折旧。)

该电力公司委托的律师,对电力生产和运行业务并不了解,并极力主张走司法程序,通过诉讼解决该案。在协调的过程中,未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未能与国内保险公司协调一致。该公司被损海底电缆,是向国内保险公司投了一定保险额的。当海损事故发生后,理应首先向国内保险公司索赔,再由其根据赔偿金额和责任向肇事方投保的国外保险公司索赔;如果从国内保险公司处所获赔偿不足,可同时向肇事方投保公司索赔。但在本案例中,电力公司从一开始就直接向肇事方投保的国外保险公司索赔,使其所投保的国内保险公司置身于事外。尽管在多次协调过程中,该国内保险公司也派员参与,但其始终处于旁观地位,未能以其专业能力为电力公司索赔提供合理且有力的支持。

三、建设企业财产损失索赔应对机制的思考

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财产被损时的索赔需要,企业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应对机制,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以便在财产遭受损失时,提高保险索赔效率,获得足额的经济补偿,并加快索赔进程,避免和减少间接损失。

1.建立财产损失索赔的应对组织。该电力公司应以自身的法律事务人员为主,结合与所发生的损失事项相关的内部技术人员,组成财产索赔的工作机构,必要时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参与。财产损失事项发生后,始终能按合法、合理的正确方向和进程开展索赔工作。

应及时与保险公司及其机构联络沟通,对电力行业承担的社会职能作出充分详细的解释,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电力公司在事项发生后,应积极与政府管理部门、电力大用户及公众媒体进行沟通,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取得谅解和支持,减轻和消除不必要的压力,避免由此而产生的盲目施救行为,以减少额外的损失和过高的费用支付。

工作机构的人员对外的观点和信息披露应事先形成一致,尽可能由指定的专人对外公司的正式态度和意见,避免发表互相矛盾的表态和言论。

在专业技术方面,如果本公司人员不足以胜任时,应从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和设备制造方聘请相关人员,充实索赔机构,提高应对能力。

2.积极搜集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财产损失事项发生后,从向保险公司报案的第一时间起,直至索赔工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注意搜集和提供客观、真实和充分的证据。提供的证据要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体现充分的证明力。

具体的证据包括:财产损失的直接证据:如被损实物的照片、录像;直接目击证人及其证言或录音;损失事项报案时的官方记录和肇事方的陈述记录等。财产损失的间接证据:如媒体的报道;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文件;对电力用户的损失赔偿证据等。被损财产的价值记录:包括财产的购置、建造时的合同和原始凭证;会计帐务处理记录,如原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累计折旧额;被损财产正常运行和使用时的技术参数资料及被损坏后的技术参数资料,以供分析对比。被损财产施救证据:如施救工作的必要性证据;施救过程发生的人员、设备和物料消耗价值证据。(注意:施救费用总和不能大于财产实际价值)被损财产重置成本资料:包括设备招投标合同价格;主要的原材料市场价格;施工工程量预算资料和税收资料;特殊施工设备租赁合同和价格资料等。对被损财产价值索赔标的,要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客观、正确地计算。必要时,可以委托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估价,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客观公正地确定实际损失额。

3.严格遵循财产保险理赔的程序。财产损失事项发生后,电力企业应在第一时间向政府管理部门报案和立案,及时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立案和索赔均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取得书面的确认文件。

除了涉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抢救措施之外,为减少损失或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而采取必要的施救措施时,必须严密设计施救方案,严格论证其可行性,控制其成本费用,并且必须事先取得保险公司及其机构的书面确认。施救方案完成后,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本案例中,如果不是仓促进行被损电缆的连接修复,而是敷设一条小容量电缆作为应急,以满足急需部分的供电负荷,其代价要比修复小得多,可靠性却要高得多,其理由和发生的费用也较易被保险公司接受。而且当被损电缆索赔完成并完全修复后,该小容量电缆还可作为今后检修停电时或用电负荷临时增大时的备用线路。如果被损财产已向国内保险公司投保,则应首先向国内保险公司索赔,借助保险公司的理赔力量,向造成直接损坏的肇事侵权方提出赔偿,这样比电力公司单独直接向肇事侵权方索赔有利得多。

4.以协商方式解决为主加快索赔进程。财产损失事项发生后,要本着合法、有利、有理、有节,通过协商快速解决的原则进行索赔工作。协商过程中,对财产损失证据的严密性要求相对较低,有些事项的细节,通过有效沟通和解释能取得谅解,迅速达成一致意见。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则对证据的严密性要求要强得多,提出证据的工作量会相应增加,时间会拖延。而且,进入司法程序之后,法院一般也是先进行调解,调解协商不成,才进行司法审理,司法程序比单一调解协商要冗长得多。

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当事人的过失或不当行为对另一方造成财产损失的事项可能会经常发生。其索赔和理赔的过程应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这样企业可以避免在这一过程中投入过多的甚至是不必要的精力,缩短索赔进程,提高索赔效率。电力公司在财产损失索赔过程中要积极应对,提供充分、完整的证据,提出合理的索赔标的,并避免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使其财产损失部分顺利得到补偿,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营运,从而保障社会经济运行的电力能源供应。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我国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与商业地产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崭新课题。目前在商业地产领域有“万达订单模式”、商业地产产权式商铺销售运营模式、房地产投资信托等等。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是个系统工程,并从商业地产运营的构成分析入手,结合成功案例和具体实践,从系统角度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商业运营商占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新型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商业地产运营构成研究

商业地产运营环节构成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环节应主要由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等三块构成。在商业地产整体运营中,商业是核心和本质,项目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其商业运营的成败;地产开发是基础和表现,没有主要包括拿地和建设的地产开发,附着其上的商业运营则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和载体;资本运营是线索和目的,商业地产运营的各环节都由资本运营实现耦合,并且任何商业项目都是以良性的资本运营为最终目的。

商业地产运营主体构成

根据运营环节构成,相应的运营主体应包括地产开发商、商业运营商和资本运营商。在商业地产实际运营中,可能出现主体重合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地产开发商同时承当了资本运营商的角色,并且承当了部分商业运营商的工作,这是我国现阶段商业地产运营的一个显著特点。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常用模式

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地产开发商除完成地产开发外,还参与项目选址、商业运营商的选择,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从功能来讲,地产开发是商业地产运营的基础和表现。地产开发是个阶段,而商业地产运营是个长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考虑,地产开发商并不适合整体运营的主导地位。但地产开发商具有资金雄厚、土地储备丰富、拿地、建设和销售流程熟悉的优势,并且由于商业地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认为首先是地产开发,然后才是商业经营。地产开发商占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具有先天优势。

万达模式是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类型的代表,其创新性和优势在于:地产商充分发挥自身领域优势,通过模块化的标准开发可大大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通过耦合大型商业,实现了商业地产运营的内在逻辑流程;在资本运营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住宅的短期销售模式,而是以地产为载体(分零销售、整体销售、整体上市等)实现资本运营。

但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它们分别是: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地产开发具有地产项目本身的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以地产耦合商业,地产占主动对其在整个项目中的利益博弈并无益处,商业运营商可能的变更对地产运营商影响巨大。除通过地产的载体、租金的形式外,资本运营未与商业运营实现耦合。商业运营与地产开发商通过契约方式的耦合,在实现商业的持续经营上(尤其是在商业低迷阶段时)存在一定隐患。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要求作为项目主体的地产开发商同时拥有商业经营、资本运营方面丰富的能力。

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商业运营商除完成商业运营外,还参与地产开发(主要是商业选址、商业设计和商业规划),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商业地产运营的核心是商业运营,无论是地产开发、资产运营,最终的盈利都需要商业运营来体现。商业运营商承担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有以下优势:商业运营商主导项目选址和前期规划,为后期商业运营的成功提供良好基础;商业运营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资产运营可与商业运营耦合,而不仅仅以地产为载体,可拓宽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渠道和手段。

下文以颐高商业地产模式为例,分析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具体情况。

颐高是一家以专业数码连锁业务为基础,IT蓝色房产、IT网络资讯为核心业务,融合IT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IT集团公司。其商业地产具体运营模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地产耦合:颐高早期采用租赁、品牌输出等形式实现商业扩展;近年逐渐采取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进入商业地产运营的前端,直接与地产开发商在资产上进行耦合,占据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表现在:参与并主导商业物业的选址;用资产的形式与开发商形成强耦合;在项目之初即与开发商建立完善的开发商退出机制,获得项目建成后的资产处置权。

资本运营:颐高通过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获得房屋的产权处置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兼顾商业经营和物业资产的资本运营模式。

总结颐高资本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资产介入商业地产开发,建立完善开发商退出机制,完成开发商的资本周期(投入并获得合理回报);通过物业资产的部分销售、物业抵押、经营型贷款或引入信托投资等形式,平衡前期资产投入;部分物业长期持有,通过持续经营获得持续的商业收益,物业增值,满足投资人、信托基金的投资回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运营商占据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该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

充分发挥了商业运营商在商业领域的专业性,通过资产的强耦合关系实现商业运营在整体项目运营的主导地位,进而实现商业地产运营以商业运营为核心;充分发挥了地产开发商在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性;完善的退出机制,保障地产开发商利益的同时,强化商业运营对项目的主导作用;除传统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模式外,还可实现以商业经营为载体的资产运营,使商业地产的运营更具有持续性;颐高商业模式事实上是实现了以商业为核心,以资本为杠杆的商业地产运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对商业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除商业运营的领域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利用资本杠杆把控项目整体运营的能力。

篇8

2“土地共管、统分结合”势在必行

2.1适合当前国情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所谓“土地共管”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农业公司把单个农户分散的土地组织起来统一耕种,取得规模效益,主要特点是:统分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把能够实行机械化作业的生产环节统一起来,以人工耕作为主的环节依旧由农民各户自己负责。这种“统分结合”的模式既稳定了承包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能发挥机械化的优势,符合农村的现实情况。

2.1.1土地租赁、转包、转让、入股有根本区别

土地租赁、土地转包、土地转让,这几种模式的缺点:不能保障农民的权益。在合同期内农民不能要回自己的承包地,而农民一旦又想要回自己的承包地时就容易发生过激行为,影响社会安定。这几种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付给农民租金,土地规模大了就很难运作。土地入股也不适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一旦入股分红还不如农民自己种地时,入股农民就会上访要回自己的土地。

2.1.2土地共管是土地托管的过渡阶段

土地共管是统分结合,土地托管是完全统一。土地共管、统分结合,引导土地集中种植同其他模式相比,农民不失去土地,阻力小,没有风险,推广成本低,社会震荡小,增产增收的幅度更大,更容易被农民接受,也更具有推广价值。

2.2可以实现“九个统一”“七个提高”和“四个降低”

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九个统一”、“七个提高”、“四个降低”,即:实行良种、化肥、耕种、灌溉、防虫、除草、防病、收获、收购等“九个统一”;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机械化效率、效益提高,规模化经营程度提高,科技兴农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水电设施利用率提高等“七个提高”;用工成本降低、农资用量降低、机械化成本降低、水电设施投入降低等“四个降低”。

2.3农业生产需要强有力的经济组织来承担

对农民来说,种地是个人的事,农民不考虑滥用农药和化肥会破坏生态平衡,会造成病虫草害的抗药性上升,会导致耕地质量下降。他只考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对国家来说,需要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尤其是粮食安全尤为突出。国家还需考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保护耕地和水源,维护生态平衡,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率。

2.4农业生产进行统一耕种乃是大势所趋

无组织混乱种植,无法发挥机械化的优势,而且会让农作物的病虫害情更严重。现实情况下,如果不能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在保障农民权益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将单个分散农户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耕种,那么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恢复农业生态平衡等很难实现。

3开展“土地共管、统分结合”的措施建议

3.1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是成功的第一步

农民的“小农思想”让很多有心进行土地集中工作,为国家分忧解难,为农民办好事的企业或部门,心生畏惧。在政府部门和农民之间,迫切需要一些中间组织来组织协调,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

3.2多数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工作力不从心

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引导土地集中工作的开路先锋。国家对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多数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很弱,没有能力能满足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而科研院所最大的优势是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技新成果。大型的农资公司和农产品购销公司最大的优势是优质优价农资供应和优质优价农产品购销。政府可以拨出专项经费支持这些单位和公司与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做好土地共管、引导土地集中这项工作。

3.3采取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的方法,稳步前进

要利用一些物质奖励吸引农民入社。入社后要经常召开社员大会和技术培训会。土地集中、统一耕种的好处要经常讲,逐步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集中,必须让入社农民相信合作社是为他们办好事的。尽快建立统一耕种示范田,及时召开观摩会,扩大影响。只要建立示范田,农民亲身体会到自己种地不如集体种地收益大时,就能迅速推广开来。

篇9

(一)营销中心的内部整体效果

营销中心内部整体效果需达到甚至高于星级酒店大堂标准。在商品房前期咨询阶段,施工多处于基础施工或施工至3-5层楼阶段,此时购房者对比的就是销售中心整体配套设施,配套完善程度说明开发单位实力与专业水准。根据中国房刊网权威统计,85%以上购房者在咨询期间主要对比销售中心整体配套。

(二)营销中心的配套设施

营销中心的配套设施需融入当前时尚主流,如水晶灯具、沙发、地砖、墙面壁纸、三维动态多媒体设施等,软装饰与多媒体组合能更好地显现所售楼盘品质。

(三)营销中心的专业营销团队

营销中心需打造一支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的专业营销团队,通过专业讲解让购房者聆听楼盘的优质所在。

(四)营销中心陈列的工艺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理念也随之改变,精神文化工艺品正好可以满足人们对艺术享受的需求。因此,营销中心陈列的工艺品需具有时代感,蕴含励志、向上的时代追求,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开发企业的精神理念。

(五)多媒体介绍

运用监控系统将施工现场全过程作业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让购房者直观感受建设工程各个重要环节: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建筑节能、电梯等的施工过程。

(六)优秀的园林景观

购房者在选择购置房产时,对小区地理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有时小区的环境因素对购买者的决策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项目楼盘的受欢迎程度。优秀的园林景观可以成为房地产项目的标志,甚至成为一个品牌的形象。营销中心的园林景观在设计施工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园林景观设计只有与周围环境如山势、水景、城市街景及其历史文脉、人文风俗等相协调,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和谐景观。

2.建造材料和绿化植物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取材,尽量使用天然材质,突出当地特有的植物景观,夏有荫、秋有果、冬有花,做到意境深远、野趣天成,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苗木应选择四季常绿的树种,它们适应性强,便于后期管理,可减少维护成本。

3.通过多样性、差异性的景观展示,凸显销售楼盘主题文化内涵,造景移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乔木灌木错落有致,形成回归大自然的田园人文景观。

二、战略合作与质量创优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公开招投标时应以质量创优为前提,在选择总承包单位时应当与优秀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扩大企业资源,与总承包商优势互补。优秀的总承包企业有健全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并且在当地开发项目中有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及同类项目的操作经验,这能在无形中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质量优良做有力宣传。工程质量是总承包企业的第一生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优工程不仅可提高开发企业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成为建设工程质量的保证,实现双赢,提升营销效果。

三、施工工艺与成品配套设施展示

建筑工法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它必须具有先进、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点。房地产企业在销售期间将建筑工法以实物、展板、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可让购房者看到即将购买的房子选用的材料、材料品牌、施工工艺及方法,以及在建筑中功能效应等。其目的是让购房者直观地接触建筑施工中隐蔽工程的内容,明白自己即将购买的房子用了什么材料,经过什么工艺,以及最终成品验收标准是什么。针对当前房地产开发主要以毛坯房为主,工法展示可以考虑如下方面:剪力墙、后砌墙、外墙保温与外墙饰面层、地热采暖(北方地区)、防水、给排水等。成品配套设施展示可考虑如下方面:钢质防火进户门、断桥铝窗、窗式新风系统、家居智能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

四、样板房要求

样板房展示分为精装样板间和毛坯样板间两类。

(一)精装样板间施工要求

1.通过精装系统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室内面积的利用率,合理布局洁具面盆、橱柜、电气插座点位、给排水接驳点等,让购房者实地体验即将购买的房子的整体效果。

2.家居的布局、软装饰工艺品的点缀将精装房再次升华,让购房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家的温馨。

3.家居智能化是以住宅为平台,将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涉及家居生活的技术加以集成,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实现节能环保的居住环境,最终实现远程控制、定时控制、联动控制等。

(二)毛坯房样板间要求

1.概述户型,张贴户型图,公布建筑面积与实际使用面积,标识油烟机、热水器、空调的安装区域。

2.户内顶面墙面地面平整度、垂直度符合建筑验收规范要求,阴角、阳角方正度符合规范要求,标识户内强电箱、弱电箱、电气开关控制、给水阀门位置。

3.张贴隐蔽管线图、无管线区域图。

4.标识结构承重墙体与非承重墙体。

五、打造导向性营销广告

在房地产项目的销售过程中,广告的作用是“巧传真实、借力发力、以一带十”,就是以深具吸引力、说服力、记忆点的广告语,以最震撼人心的方式,把产品与消费者最相关的部分即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巧妙地传达给消费者。“吸引力”来自地段、区域公共服务机构、市政配套设施、学校、交通等,即吃、住、行、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设施。通过广告全新的组合,吸引购房者前来销售服务接待中心咨询,运用上述四条战略来着重展示,激发购房者购买意愿。在当前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只有改变以往单一策略,通过户外广告、社区媒体、互联网、报纸等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展示楼盘与企业,才能更好地立足市场、长期发展。

篇10

信息的特性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在信息不充分、不完备的情况下,特别是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条件下,市场机制配置社会稀缺资源的效率往往不高。在资源配置中要重视信息因素、发挥市场机制、政府干预等影响,提高信息效率。房地产无疑是稀缺的资源,信息作为贯穿于房地产交易全过程的软要素,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国内学者纷纷对当前房地产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做出分析研究,指出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后果,从中央到社会各个阶层,都在为房地产信息透明化做出努力,而学者们的建议策略往往以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市场监管机制为多,即使有研究提出企业应对的策略,也仅仅建议应该重视信息,并没有如何建立对称的信息机制的相关研究。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消除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解决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关键。本文以当前房地产信息传递方式为研究出发点,提出新的房地产信息传递方式的假设;并运用市场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对新的房地产信息传递方式以及在此方式下房地产企业的战略模式选择进行实证研究。

房地产信息传递方式

(一)传统传递方式

在传统的房地产信息传递方式中,消费者只有通过房地产企业了解购买房地产产品所需的一切信息(如图1所示)。

图1中,广告由房地产企业,金融服务则通过房地产企业安排,绝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房地产企业,由信息的最终使用者——消费者接受。房地产企业引导消费者寻找物业、选择物业、办理相关手续、进行有关的金融服务等所有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房地产企业控制着消费者信息接受的内容和层次,最终获得丰厚的利润。在这一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就如同消费者进入房地产交易的引路人和把关者,只有符合要求的信息才能传递给消费者,只有对企业有利的信息才能到达消费者。

(二)新传递方式的假设

在新的房地产信息传递方式中,消费者已经能够了解购买房地产产品所需的一切信息(如图2所示)。

图2中,广告信息、金融服务等各种房地产信息都可以直接到达消费者,绝大多数信息不再只通过房地产企业,消费者与房地产企业处于信息获取的平等地位,并且,消费者还可以与房地产企业进行信息沟通。房地产企业尽管还可以引导消费者寻找物业、选择物业、办理相关手续、进行有关的金融服务等所有过程,但是却不能通过这一过程控制消费者信息接受的内容和层次,最终获得丰厚的利润。房地产企业不再是消费者进入房地产交易的引路人和把关者。

实验设计

实证分析针对新的房地产信息传递方式的假设与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下企业能够做的战略模式选择的假设进行。

(一)实验假设

对新的房地产信息传递方式的假设:

H1:消费者将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

H2:在消费者获取信息的诸多渠道中,存在一个对消费者购房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渠道,即存在决定性的因素。

对房地产企业战略选择的假设:

借鉴波特的战略理论,本文提出房地产企业信息战略选择的假设。

当即设H2成立时,说明存在关键的信息传递渠道,房地产企业将可以凭借关键性的信息渠道,选择信息集中战略,集中将关键渠道的信息提供给消费者,从而打动消费者购房,则本文提出假设H3:

H3:房地产企业将选择信息集中战略。

当即设H2不成立时,说明不存在关键的信息传递渠道,消费者可能将各个渠道来源的信息整合起来进行购房决策,而房地产企业就应选择信息整合战略,将信息整合后提供给消费者,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房决策,则本文提出假设H4:

H4:房地产企业将选择信息整合战略。(二)问卷设计及样本选择

设计衡量消费者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对获取信息的渠道的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采用1-7分的幅度,严格按照量表设计原则。

根据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方——消费者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消费者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消费者的知识结构趋于高学历化;购买力大幅提高;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大量信息;进行抽样调查。实验的样本选择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即将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为代表,选取本科生、研究生为潜在消费群代表。使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潜在消费群体进行调查,样本数量200份。

(三)实验方法

以“消费者认为他掌握可信的信息的能力程度”作为观测的目标,以“设计单位、建筑商、营销中介、金融机构、物业管理、专业律师……”信息传递的渠道作为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根据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强度的大小顺序,逐个加入模型,每加入一个变量都进行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如果检验不通过,则剔除;每剔除一个变量都进行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直至没有变量可以加入和剔除,模型满足精度为止。

数据分析

(一)样本特征分析

问卷205份,回收172份,有效问卷91份,如表1所示。问卷中,关于消费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的回答中对能力增强的回答有66份,占73%,说明消费者对房地产信息传递的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假设H1成立。

(二)实验步骤及数据

使用Eview3.1进行回归分析。

第一步(Mode1):将设计单位(X1)、建筑商(X2)、营销中介(X3)、金融机构(X4)、物业管理(X5)、专业律师(X6)对消费者掌握可信信息的能力(Y)分别进行回归,建立单变量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回归系数(Coefficients)及显著性检验系数(t),如表2所示。

第二步(Mode2):将设计单位(X1)、建筑商(X2)、营销中介(X3)、金融机构(X4)、物业管理(X5)、专业律师(X6)对消费者掌握可信信息的能力(Y)进行多元回归,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回归模型调整的可决系数(AdjustR2)及显著性检验系数(t),见表3。

从表2可以发现:每个信息来源渠道都对消费者产生了影响(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但是并没有一个渠道能够对消费者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不存在绝对大的显著性检验系数),假设H2不成立;由此可以推断,房地产企业不足以凭借某个关键渠道采取信息集中的战略来影响消费者的购房决策,假设H3不成立。

从表3可以发现:对于探索性研究的多元回归模型来说,调整的可决系数处于0.11-1.14都是可以接受的(AdjustR2=0.1336),这就说明了综合各个渠道对消费者购房决策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成立,由此可以判定消费者将综合各个渠道的信息对购房进行决策,企业应采取信息整合战略,尤其是必须整合金融机构的信息(t=2.333相对较大),才能打动消费者,假设H4成立。

结论

综上,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潜在消费者的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获得信息的能力变得增强,信息对称是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在相对更重视金融机构的信息的同时,将综合各种信息进行购房决策,作为房地产企业必须选择信息整合战略,尤其是整合金融机构的信息,将整合信息提供给消费者,方便消费者决策,从而吸引消费者,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11

(一)世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分析

纵观世界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从产业间贸易,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分工的进一步提升和细化,面对市场的消费需求,在产业内贸易,推进了同质和不同质产品发展,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各不相同。对于发达国家,在战后不断升级了产业结构,为世界经中心发展打下了基础,也影响和决定了在产业内贸易中的主导。近年来,在制成品贸易中,据世界银行相关统计,发达国家占有重要地位,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图1所示,国外一些发达国家2012年的年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角色中处于边缘地位,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产业政策,大力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从世界产业内贸易纵向时间序列看,一些工业化国家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都呈现增加态势。

(二)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不断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积极加强了与国外的联系,增强了对外贸易,也增加了产业内贸易发展,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亚洲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为德国、俄国、英国,北美达是美国和加拿大,非洲较少。近年来,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进步,与法国、马来西亚、韩国等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大多是亚洲国家,欧盟、北美较少。在制成品贸易中,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和德国,产业内贸易有一定发展,但未居于主导地位。

(三)产业内贸易动因分析

本文根据研究视角,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收入水平分析产业内贸易动因。

第一,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发展

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都进行国际贸易,这是主要基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不能相互分割,在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都会选择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在国际的国与国或地区之间进行贸易时都会选择自己具有优势或专业化的产品,进行产业之间的贸易。在贸易中,一个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越会提高生产效率,会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在一些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发展行业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或生产规模都有一定市场限制,在更广阔在市场中促进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当然,消费者在市场中对产品的差异化需求会促使产业内贸易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会生产具有差异性产品,获得规模效益。

第二,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

产品差异是制造和销售中基于质量、知名度等所形成的产品的差异性,不仅仅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在产品的售后服务、广告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性,一般具有水平、垂直和技术差异性。水平差异性是同一类产品但一些不同属性会产生组合,产生产业内贸易差异性,不仅是由于消费者对产品差异需求,也是由于不同国家产品消费的差异性。垂直差异是在档次上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性不同,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不同,对不同阶级在市场上会有不同档次的需求,国家之间会产生贸易,发达国家会进口低档次产品,低收入国家会进口一些高档次产品。技术差异是基于技术水平差异而带来的差异性,也由于产品生命周期差异,在产品的创新阶段、产品的成熟阶段、产品成熟化阶段而不同,在产品的创新时期,拥有充足的资金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以产品出口为主;在产品成熟时期,市场上会出现竞争对手,为维持市场,企业需要维持自身的优势,扩大市场优势和范围,保持技术的优势,会不断惊醒对外投资;在产品标准化时期,在产品规范化基础上,在相对优势上不仅是技术优势,更是劳动力优势,企业会不断投资,降低成本,研究开发新的产品,在需求的多样性方面转向差异化需求,形成产业内贸易。

第三,收入水平与产业内贸易。

产品的差异性、不同国家的需求结构多样性、消费者收入水平、购买结构、为产业内贸易创造了可能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者的结构就会越加复杂,反之也亦然,消费者不仅注重了产品的差异性,也会关注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当然,对于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需求结构也很复杂,进而影响了产品的贸易差异性。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关注产品药店相异,高收入国家关注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低收入国家关注产品的价值性,也会影响产业内贸易。因而,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也因收入水平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人群需求偏差性相异,引起产业内发生贸易。

二、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上述文献,根据本文研究内容,本文变量因素选择如下:

第一,GDP,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Havrylyshyn等(1983)认为一国经济发展会对产业内贸易产生影响,实践证明发达工业化等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经过检测都表现较高,非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内贸易指数不高,如美国59.4%,相比泰国为17.3%,本指标用GDP的增长速度表示,预计与产业内贸易呈现正方向关系。

第二,FDI规模,可扩大一个国家的市场份额,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降低成本会利用当地的原料就地生产,进行专业化分工,不断提升了产业内贸易水平,这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种产品不同生命周期生产厂商,就产品的初始阶段和成熟阶段,公司会不断扩大投资水平和规模;一种是以跨国公司额生产网络而增加,伴随生产网络和对外投资,对外投资规模越大,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第三,HTME,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技术进步在对产业内贸易起重要作用。Dixit,A.(1984)认为一国技术水平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品,如美国,本文认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正方面的影响。

第四,TI,贸易均衡,根据Aquino(1978)等相关文献研究,本文假设一国贸易越不均衡,会对产业内贸易的负影响大。

第五,FED,要素禀赋结构,Dixit,A.等(1977)认为如存在不完全竞争等,一些国家如果生产要素禀赋相同,会产生产业内贸易;杜杨(2005)也对此进行了相关分析,以两国资本总量占GDP的比表示,认为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大,产业内贸易指数越低。

根据上述变量和本文研究对象:以t为时间,我国与国家j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用IITjt表示,借鉴樊雅琴(2006)等相关文献,构建模型为:IITjt=α+β1GDPGRjt+β2FDIjt+β3HTMEjt-β4TIjt-β5FEDjt+ηjt其中,α为常数项,βi(i=1,2,3,4,)为回归系数,η为误差项。本文的数据选择为《中国统计年鉴2013》,是与我国贸易额较多的国家,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测算性,根据本文选择视角,本文选择2000年、2007年,2012年数据,根据国际贸易标准进行产业分类,根据需要,本文在SITC第二位数层进行计算,以前二位为一个产业,进行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为了进一步确保研究的精确性,产品介于SITCRev.3中的5-8类之间。根据上述实证结果,得到回归方程为:IITjt=60.120-3.940GDPGRjt+0.007FDIjt+1.130HTMEjt-0.352TIjt-0.801FEDjt+ηjt对上述实证分析可知,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结果显著,拟合度较好,存在自相关的可能性也不大。高技术产品比对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关系,伴随高新技术产品与制成品比的扩大,产业内贸易指数呈上升的发展态势,要素禀赋差异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对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呈现正相关,虽然前者对后者较为模糊;经济发展速度与产业内贸易具有密切关系,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影响,与预期相反,结果表明存在负相关,说明经济发展速度不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也可能在统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偏差,或许当两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的偏差时,需求不一致,虽然发展速度较高,但产业内贸易可能性小。

三、结论与对策

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充分说明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远远没有达到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我国的外贸发展大力促进了产业内贸易,但影响远远不够,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在国际间的贸易发展还较小,也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从我国的高科技发展水平来看,还是低技术、低附加值,当然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结合本文研究,说明高科技水平、资源禀赋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对未来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意义。

第一,我国应该优化制造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大力优化我国制造业结构,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我国要不断摒弃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产品,积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能一味满足于加工组装,要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对外出口结构的调整中,优化出口结构,追赶发达国家。

篇1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知识经济发展内在动力的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逐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日渐完备.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国内应用与保护已无太大问题.但企业对于其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已成为我国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和能否在国外长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境外企业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

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水平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关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空间.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各种手段保护本国知识产权.以求本周知识产权能够得到充分应用与妥善保护

(一)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规则与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由于其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期限性以及可复制性等特征而导致了知识产权境外应用与保护的困难性目前.国际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规则主要体现在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1条、42条及43条所确定的规则之中

TRIPS是一部旨在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而充分的保护.以减少国际贸易阻碍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多边协定。协定所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及成员方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对成员方在境外的知识产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协定中的诸多例外规定导致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打折扣作为国际公约的TRIPS协定.在实践中很少有国家将其直接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依据.而是把对该国有约束力的TRIPS协定转化为国内法.再根据国内法来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虽然对于一国参加的国际公约.一国必须遵守。但一国在将国际公约转化为国内法时.还有很大的变通空间.这就意味着.一国知识产权在境外的应用与保护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另一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这就给一国的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l条、42条及43条中虽然规定了国际贸易买卖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85年通过的《技术转让国际化规则》只是侧重于对转让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对转让技术中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仅第2条第6款规定:‘承认工业产权的保护由国内法授予。]目前.WIPO公约与TRIPS协''''定都没有关于技术转让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这对于那些以技术为支撑的企业的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非常不利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在国际贸易中虽然有有关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规则虽然存在.但这些规则还有不完善之处.这就为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埋下了隐患。

(二)各国企业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现状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初期.企业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制定的知识产权策略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而国家则是通过国家立法和参加知识产权国际公约这两种途径来确保企业知识产权得到应有的应用和妥善的保护这两种途径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初期收到了比较好的保护效果.但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全球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和简单通过国家立法已经很难适应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下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一种能够更全面、更有效的确保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策略便应运而生.即建立知识产权战略体系而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确保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已成为各国的通行做法。

所谓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从战略全局出发,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整体谋划、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知识产权流转、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遏制竞争对手,谋求竞争优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制定主体的不同,又可分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而纷纷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通过制定《拜杜法案》、《技术创新法》、《联邦技术转让法》等法律.具体规定对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措施。此外,美国通过在《综合贸易竞争法》中制定“特殊301条款”.加强了对境外侵犯美国知识产权行为的制裁力度,以保护美国的境外知识产权。一直提倡以技术立国的日本于2002年公布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通过了知识产权基本法,并确立了从知识产权的制造、保护、应用以及人才基础四个方面制定行动计划。确保了本国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韩囤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中规定了要积极加强企业在外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以上各国通过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保障了本国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

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也纷纷通过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如美国IBM公司在新产品发表前.必先彻底调查知识产权情况,特别是对于产品销售国.IBM会派专人对该国他人的有关商标和专利权进行详细调查.以确保本企业知识产权在该国的顺利应用与保护而日本东芝公司为了确保海外企业的专利权.通常会“在工作日志上记述研究人员所做出的发明记述特征和实施案例.并记载和先前技术的差异.附上照片等相关研究资料。最后签上研究人的姓名.携此资料到美国法院公正发明日期,以为解决将来纷争之用。

由此可以看出.各国为了确保本国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可谓是做足了文章。这也说明了各国对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重视

(三)企业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该国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标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以其独有的垄断性和独占性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科学技术。繁荣社会文化.增强竞争力、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性武器:成为激励自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法律制度,成为支撑经济发展、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成为引领社会前进,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占领市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成为培育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而知识产权对于企业来说则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资产构成中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大.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就越强一个企业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及对知识产权的应用程度与保护力度已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而知识产权在境外的应用与保护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境外市场立足、确立竞争优势.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特别是对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已成为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重新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通过完善国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和协调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已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国内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体系.但对于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前.由于技术创新成果被纳入公共领域.所以几乎没有私法意义上的知识产权.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调整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几乎空白.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工作长期停滞。从改革开放后到1985年我国第一部专利法的颁布这段时间.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实行.企业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以商标、专利法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开始建立,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也开始觉醒.一些技术领先的企业开始学习和应用知识产权制度。从1985年到2001年我国加入WTO期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通过司法、行政对知识产权的全方位保护体系逐步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持续增加.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能力日渐提升。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企业真正认识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企业的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意识逐步提高。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不断完善及国家司法、行政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能力逐渐提升.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壶的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制度,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各个方面。此外.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也有所提高.2006年2月,在全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大会上,有80家中央企业参会并签署了《企业适用正版软件倡议》和《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倡议》。展现了我国企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积极姿态

虽然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意识较之以前已有很大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企业而言.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商标在国外被抢注一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2006年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的百年商标在德国被抢注.致使该企业进军欧洲市场的计划被打乱。而“海信”在德国被抢注.最终也是由海信集团支付了大笔的转让费才最终取回了商标权这些商标被抢注事件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境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由于我国境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缺失

(二)我国企业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我国的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制度还存在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对于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1.企业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意识不强虽然我国企业应用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较之以前已有所提高.但企业对于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的主动意识还没有形成。据商务部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明显缺乏境外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境外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数量相当低。¨6(据有关机构统计.中国5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有40%未在美国注册.有50%未在澳大利亚注册.有54%未在加拿大注册,而在欧盟的未注册率则高达76%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企业对商标境外保护意识的薄弱

2.国家有关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立法缺失我国国内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立法比较完备.但关于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立法却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我国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立法是空白的.在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或其他的一些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中.很难找到关于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规定。其误区是以国内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立法代替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完善

随着我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步伐的加快.企业如何通过充分应用知识产权确立竞争优势及对企业知识产权予以妥善保护已成为我国企业能否长久立足海外市场的关键对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仅仅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往往是不够的.企业要想在海外市场取得长足发展.肯定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因此,如何完善我国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体系.笔者认为应通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方面

1.开展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教育.树立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意识。目前.我国有关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立法虽不完善.但这并非我国企业境外知识产权频遭侵犯最重要的原因。除立法不健全外.另一个因素成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境外屡遭侵犯的最重要原因.那就是企业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意识没有形成由于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即便知识产权立法是完善的.知识产权执法机构是完善的,知识产权人才是充足的,我们的知识产权制度也不可能是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就无法发挥应用作用”。相对于立法这种短期就能实现的目标,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意识的形成却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问.因此.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境外知识产权教育,树立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意识

在这方面.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教育办公室.召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对那些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予以重点关照.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服务.以确保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在境外得到充分应用与妥善保护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对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教育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保护意识。

2.借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经验.完善国内知识产权立法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等特点决定了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去应用与保护知识产权任务的艰巨性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来保障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以合理应用和妥善保护.但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因此,仅仅依靠企业的努力将难以达到对其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理想状态。通过对发达国家的观察可以发现.任何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中站稳脚跟都离不开本国境外知识产权立法的支持但我国目前关于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的立法还相当不完善。因此,如何尽快制定合理的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方面的法律已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到应如何完善我国的境外知识产权立法.笔者认为.除了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外.还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经验而美国对于企业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方面的立法应是我国借鉴的主要对象

美国通过《综合贸易竞争法》中制定“特殊301条款”对本国的境外知识产权给予保护美国“特殊30l条款”的主要内容是:美国贸易代表通过以下两个标准.(1)“未能充分而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的外国”.(2)“拒绝了依赖于知识产权的美国人公平而平等的市场准入机会”.来确定未对美国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的“重点外国”.通过关税措施或其他限制进口的措施对该外国的某一经济部门或整个经济实施贸易制裁美国制定“特殊301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美国的知识产权在国外得到有效保护.保障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美国人公平而有效地进人外国市场”。事实上,美国通过这一条款对本国的境外知识产权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美国之所以成为知识产权贸易大国。相信这一条款的作用功不可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在完善有关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法时.可以借鉴美国的这一“301特殊条款”,比如:我国可以在《对外贸易法》或在相关知识产权法律中增加相关条款.规定凡不对我国境外知识产权给予充分而有效保护的国家.我国将对该外国的某一行业采取诸如增加进口关税、实施进口限额、取消贸易优惠待遇等措施.以迫使该外国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给予充分而有效的护

与美国这样的知识产权大国相比.尽管我国的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相对落后.但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的知识产权产业也会迅速发展.美国所遭遇的问题目后我国也会遇到。所以.现在加强境外知识产权立法不失为前瞻之举

(二)企业方面

1.熟悉和掌握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灵活应对境外知识产权侵权活动现行的国际知识产权公约主要有TRIPS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所管辖的公约。即:《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和《罗马公约》等,这些公约共同构成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