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模拟交易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8: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外汇模拟交易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外汇模拟交易实训总结

篇1

1 外汇实训的目的

外汇实训就是通过外汇交易的练习使学生们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而外汇交易本身具有全天24 h连续交易、买卖双向交易、巨大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网络和不同市场交易价格趋同等的特点,这都体现了外汇交易的复杂性。因此外汇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得学生增强国际金融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解读外汇行情、利用分析软件对外汇走势作出合理判断,并顺利实现外汇买卖的即时与委托交易的模拟操作;了解和掌握外汇交易的方法、风险的分析和控制,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且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那么外汇实训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2 外汇软件应用情况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商学院金融系的国际金融学外汇实训课程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讲授部分,主要是对学生以前学过的《国际金融学》课程中的外汇交易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回顾,并对该实验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进行解释说明;第二部分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上机操作部分。该实训所用数据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证券和上市公司的历史及实时行情,自行选择外汇交易系统的八种外汇进行交易。

该实训在商学院金融系量化金融实验室进行,所用软件为国泰安金融实训软件。国泰安金融实训软件是一套高度仿真的、支持模拟投资交易教学和培训的实训软件。为教学研究提供接近市场运作机制模拟投资环境,通过举办各种规模的模拟投资赛事,达到投资理论与实务操作充分结合训练和提升的平台系统。

通过实训讲解每次实训的主要内容,不同实训内容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对即将要进行的实训有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实训内容。在外汇实训的现场指导中设定具体交易环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练习。在教学中阐明外汇交易的活跃时间段,提示学生在这期间可以多关注交易行情,同时对不同的交易货币对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可能的交易风险点以及交易的小技巧。外汇交易相对复杂,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不同的问题,现场指导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另外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在宿舍学习,采用视频会议或邮件联系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对已经做的外汇交易实训进行总结

一个月的实训中教师会定期通过系统公告,公告一些国际市场的新闻,让学生对时事有重点地解读。教师通过对各类财经新闻的筛选,选择比较重要的新闻公告。同时公告中会公布每天的收益率排名,通过公告让大家知道同伴的外汇交易情况,对做的好的同学是表扬,对暂时做的不好的同学是动力。

另外在外汇实训中会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的问题并进行单独指导。因为每个人的操作习惯和风险偏好的不同,在??训过程中能够比较明显地发现不同的问题。因为伦敦、纽约两个市场交易时间的重叠区,是各国银行外汇交易的密集区,因此是每天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最频繁,市场波动最大的时段。所以在非上课时间跟学生进行线上交流,比如短信、微信群等方式沟通也是最及时有效的。通过跟学生的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明显优于原有的理论课堂教学。

3 外汇实训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3.1 课堂实时指导时间有限

作为国际金融课程改革内容,外汇实训是用了3次课的课堂时间进行软件操作的教学及实战。虽然在课后我们也采取了网络沟通交流的教学方式,但是跟面授的效果还是有差别。如果能够更多地进行实地教学应该能够发现在外汇实际交易中的更多的问题。

3.2 外汇交易影响因素复杂

学生基本都是在外汇理论教学后第一次接触实际操作,所以在课堂上各种问题不断。有很多问题是教材里都没有涉及到的,因为交易中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同时影响外汇走势的因素非常多,虽然课堂都讲过,但要在短时间内让所有学生都能根据因素的变化做出判断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生们一边要将外汇交易的理论转化为实践,一边还要加强关注国际时事的变化,注重基本面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3.3 学生操作中心态起伏较大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市场稍微有点起伏,心情就随之波动很大,从而影响其对交易时点的把握。特别是在发现账户中市值发生亏损时就手忙脚乱。有些胆大的才操作没几分钟就爆仓,把所有的初始资金全仓只买一种货币,加之高杠杆的特点,很快就听到懊悔的声音。有些同学过于保守,稍微看到价格跌了就立马平仓,完全不考虑其它因素,经过几次的沟通交流才能够有所改善,心态有所调整。交易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一看同学买了某个外汇大涨也跟风下单,而不认真进行实际分析。

3.4 参与人数不多

该次实训只在本专业小范围进行,同学们相互之间进行竞争,但是参与人数并不多。人数的限制使得竞赛的竞争就没有那么激烈,从而也会影响学生们的交易热情。如果能够在更大范围内竞争应该能使得他们更加重视比赛。

4 外汇实训应用建议

4.1 增加实训课时

为了更好地发现实训中的问题以及学生们的实践状态,在教学课程中增加实训课时是比较合理的方式。通过增加课时延长学生的实践课时能够使得外汇交易比较有延续性。目前的设想使能够将外汇实训环节从国际金融课程中独立出来,使其成为一门两学分的课程。这样1次/周,3 h/次,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能?蚪饩龈?多的不同种类的问题。

4.2 开展从业人员讲座

在该次外汇实训中我们请了一次外汇从业人员开展了一次讲座,他结合自身经验给大家做了精彩的演讲。事后学生的反馈非常好,因为他能够把从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剖析,而有些问题正是学生们实践中遇到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打算多开展类似讲座,找不同机构甚至是个人外汇交易者开展讲座。重点是将讲座按照外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这样由从业人员再次对不同因素对交易的影响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加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他们的实践经验也能更好地阐述外汇交易中不同货币交易地较适合的时间段,并对各种实际风险进行相关提示。

4.3 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

心理因素作为影响投资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训环节中学生们心态焦躁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因此一定实训教师一定要多和学生沟通,通过实际讲解稳定大家的心态,经常强调基本面和技术分析的重要性。投资需要的是理性分析,而不是跟风,通过不断引导使得学生越来越认识到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4.4 扩大外汇比赛范围

篇2

一、实训教学的组成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是介于学校课堂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之间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训实训教学内容一般可包含课内实训、专向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课内实训,一般在理论教学课程当中以实务操作、案例方式的形式进行或设计单一的实践内容进行训练。以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为例,讲到信用工具中票据相关内容,可以和学生一起填制本票、汇票的内容,讲到通货膨胀可以举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针对证券交易、期货期权、保险学等课程设置配套的实训课程;专项实训是面向某一岗位设计完整实训内容。以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为例,模拟整个银行业务,按照模块分别联系,最后集中考核。课程综合实训是综合多门课程的内容开始实训项目,比如金融的股票、外汇、期货三合一模拟操作,将三种投资品种利用一个交易软件进行模拟交易;顶岗实习是学生到企业体验企业具体的岗位要求,金融专业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

二、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实训内容设置上的评价

实训内容一般从能否体现课程技能、理论和联系是否合理、整体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体现连续性、整体性。金融学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都是和专业课匹配的,比如《国际金融》配有外汇交易实训,《期货与期权》配有期货实训等等。所以在内容设置上考核所教内容是否合理,就可以看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以《国际金融》为例,外汇交易在理论上讲授了套汇、套利、远期交易,那么在实训课上就安排利用工商银行系统注册模拟账号进行套汇、套利的模拟交易,给学生介绍银行远期交易的业务流程,展示相关的文件,这种内容安排就是合理的内容设置。而有的教师在实训课上仍然讲授交易计算,这样就和理论的内容重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所谓的理论和实训也没有严格的区分,比如讲期货与期权实务或者证券投资学的课程,就可以把技术分析内容纳入到实训课程当中边讲授边操作,把独立的实训内容融合到理论教学当中,另外有的实训内容流程也可以在理论课上先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将来独立做操作的时候更容易有一些,所以也不能单纯的将二者割裂开,应该根据具体教学需要来考量.

(二)实训讲授过程的评价

实训教学的过程应该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生两方面入手进行考评,教学方面要看教师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文件是否齐全,指导书或任务书是否符合实际要求。上课前应该提前将实验指导书发到学生手里,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如果需要分组讨论要提前拟订学生实验分组名单,教师应该能够认真准备教案和讲稿,明确实验项目教学目标和实验组织方式,对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应有预见和应对措施;对每一个实训环节进行具体示范,说明操作要领,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在学生实训操作前,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考核,考核合格后,再进行独立操作。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师模拟演示、实训方案分析、实训方法指导、关键问题提示、现场问题指导、实训总结。教师应该能够认真指导学生实践,基本技能训练充分,操作示范熟练、正确、明了。与教学过程相对应的学习过程主要有学生理解教师演示、讨论比较实训方案、能够独立的动手操作。以外汇交易实训为例,教师自行准备教学日历、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手册、项目卡片等内容。授课时会给学生演示交易流程,告诉学生外汇买卖过程中如何确定买卖点,如何下单,指导学生将交易记录按正确格式填报。实训过程中,需经常巡回指导学生,发现学生操作错误及时纠正,具体指导、解答学生实训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而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标准则是能否独立进行操作,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设置止盈、止损点,会填制交易记录。

(三)对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

实训效果反馈也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反馈,教师评价学生对实训技能、实训方法的掌握程度、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训态度、对实训项目的兴趣度。学生对实训效果的反馈包括教师讲解是否清晰明白、指导过程,是否到位、实训项目掌握程度自评、受益度自评、兴趣度自评、实训项目好的部分、存在不足需改进的部分。对于企业顶岗实习,效果反馈还包括企业的反馈信息。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专业技能评价、知识水平评价、工作态度评价、工作实绩评价等。以证券投资实训课程为例,教师会通过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交易状况,实习报告书的书写状况来看学生学习状况,利用模拟交易排名、交易频次检验学生主动操作情况。而学生自身通过实训的学习能否独立进行股票操作,能够选择买点、卖点,判断市场的走势,能否具备这些技能成为评价学习是否有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企业顶岗实习则通过企业对学生的鉴定意见,反馈信息,来评判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状况的反馈,主要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两方面进行,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是学生是否认真对待本职工作,有耐心,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工作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是否具备了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较好地沟通协调能力。我们会根据企业单位的反馈来调整具体的实习方式,将来准备将毕业实习拿出一部分学分、课时,放在课程实习里,实行分散化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实训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金融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学生能够利用模拟系统、模拟银行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比如今年指导学生参见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一、背景

从事高职教育近十年以来,本人一直从事金融类课程教学,如主要负责国际商务系国际商务专业《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以及也参与过电子商务专业的《证券与金融》课程的教学(在我院一些专业开设了此课程如证券与金融专业等)。多年教学经历中发现,虽然都属于金融类课程,但是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并不是都是完全可以照搬。在教学实践中曾经也遇到过一些教学中的困惑,但是通过与学生、班主任和专业负责人的沟通,这些问题也得到了克服,提高了教学效果。这些年来也总结了一些关于这类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看法,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二、教学概述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情况介绍

我院国际商务系国际金融课程一般开设在国际商务专业,前期已学过的专业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入门等专业课程,因为国际商务类专业主要是外向型专业,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知识。此外,学习这门课程目的主要也是为了符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岗位的要求,如外贸业务员,因此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都是为了符合国际贸易的需要。所以在一周四节课册教学时间里,我们主要突出三块教学内容:第一块是国际收支,主要突出的教学重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制作和分析,在这块内容内容中主要突出如何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如如何辨别是国际收支平衡和不平衡,以及顺差时运用什么政策调节,逆差时运用什么手段调节等;第二块内容外汇和汇率的内容,如外汇和汇率的定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以及外汇交易风险的防范等,其中外汇交易的风险的防范是重中之重,如期货合同法、期权合同法、BSL、LSI法等运用。本人在教授这些内容过程中,主要运用案例导入法,即引用的国际贸易相关案例与新课内容结合起来,慢慢渐进展开,不是片面的讲述内容。因此与现实比较密切。由于本人除了在教授该门课程外也教授其他的国际贸易类课程,如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实务等,因此非常了解教学内容中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都能运用自如,教学内容安排深受学生的喜爱,很多毕业的学生反馈给我的意见认为,该课程对他们的现在的工作很有帮助。

(二)证券与金融课程教学情况介绍

我院一些专业开设了该门课程。如电子商务专业和证券与金融专业等,本人有幸参与了电子商务专业的证券与金融课程的教学。该课程一周两节课,前期学生已开始接触到了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该专业由于专业需要,主要专业课程都很提倡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也很强,当然在第一次教授该专业学生的时候我,我还疑问为什么该专业要开始该门课程。是专业学习的需要,还仅仅是形式呢?我原以为电子商务学生学习该课程主要是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金融方面的内容,毕竟很多电子商务也是国际形式,因此在选用教材方面选用了一本与国际金融课程教材内容相近的教材,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主要是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实训内容是运用模拟金融软件进行模拟股票交易,为了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金融理论,因此理论课时设计上占多数,主要通过运用案例法来展开教学。我也原以为凭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教学内容将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也将会不错。但是一个月下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反映认为教学内容很好,但是并不知道和专业有何联系。该专业系部领导和班主任将学生的意见反馈给我,希望我咨询一下专业负责人。通过与该专业的所属的教研室主任交流后,才知道通过该门课程不但是要让学生了解金融相关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全面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尽量减少理论部分的课时加大实训部分的内容……,通过沟通后消除了我教学上的疑问,我重新调整了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中加大运用了视频教学方法,该方法直观,吸引力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加大了在实训室的教学时间,使得学生能将老师讲授的的知识很快的付诸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巧妙的进行外汇和股票交易,在把握机会的同时,不但要计算利润,也要更好地规避风险。技能测试我也要求每个学生上交这个学期股票和外汇模拟交易的总结,分析你交易的理由和盈亏的原因。学期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感觉意犹未尽,学习到了很多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但学会遇到困难经常通过QQ,电话等方式与老师取得联系,来获取相关意见,而且同时也学会了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自己做交易时需要的信息,因此很多学生上交的交易总结都写的非常的好,非常的专业,期末考试的成绩也非常的好,使我非常有成就感。

三、教学经验总结

(一)课程教授前深入了解该专业开设该课程的需要

因为我本身就是国际商务系的老师,所以很了解专业开设每门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易犯错,教学效果也很好,容易让学生接受。但是如果跨系授课,或自身不了解很深的专业进行授课,如果不进行前期与专业的负责人联系和沟通,那么就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也很难接受你,好的沟通也有利于授课老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的选用上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如果该系课程由外系老师授课时,应安排一个课程老师和专业负责人的交流时间,最好授课老师能获取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标准,这样能更清晰地把握教学思路。如果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大纲和标准有不科学的地方,也应该及时向专业负责人反映,以便今后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金融课程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篇4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SDR的价值将由人民币和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共同决定,这不仅意味着人民币已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而且预示着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我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稳妥有序地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扩大了金融行业的双向开放。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新的国际金融形势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经济部门需要的是既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又能熟练应用的高素质的国际金融人才。然而,相关专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许多国际金融学的授课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讲授上,学生也普遍认为该课程学习难度大,内容枯燥,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因此,进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性质

国际金融学科研究跨国界的货币金融问题,是一门研究国际货币信用关系和资金借贷规律的学科。该课程系统介绍了不同国家之间如何通过货币媒介进行经济交易。国际金融课程内容与世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20世纪初期,金本位制是国际金融关系的基础,各国货币比价关系由黄金平价决定,国际货币体系是统一而又松散的。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同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系,并产生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促进了各国货币领域的磋商与协作,也形成了各成员国之间有秩序的汇率安排。之后30年间,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十分明显,资本的跨国流动也更加频繁,出现了欧洲货币市场、衍生金融工具等创新性的研究范畴。

20世纪90年代,欧元的诞生成为国际金融史上的创举,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国际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于金融监管的进一步思考。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课程体系已逐步成型,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外汇交易、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形势展现出的新特点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来看,国际金融课程的相关概念、分析模型较为复杂,但又同实际经济问题联系密切,兼具理论研究的抽象性和现实问题的具体性。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学科,初涉本课程的学生会觉得汇率制度、金融风险、国际收支等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熟练掌握汇率标价方法、国际收支核算规则等基本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从授课模式来看,当前很多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国际金融形势日新月异,金融工具创新层出不穷,以及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导致理论和现实相脱节,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实习困难的窘境,相关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实习职位给在校学生,实训基地往往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难以掌握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如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贸易融资业务等)。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国际金融课程不仅应当着力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其他相关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必须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国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侧重点不同

本科阶段的国际金融教材较多,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有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陈雨露主编的《国际金融》(第五版)、刘舒年和温晓芳主编的《国际金融》(第四版)。从内容上来看,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内外部平衡的调节及外汇管理等内容,偏重从国情基础上进行内外均衡及政策分析;陈雨露主编的《国际金融》包括外汇与汇率、外汇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外汇风险管理、跨国公司负债管理等,较为偏重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注重国际金融知识的应用性;刘舒年、温晓芳主编的《国际金融》主要包括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外汇、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信贷、国际金融组织与国际货币体系等内容,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线,注重综合分析和实际操作。可以看出,上述教材在内容上侧重点不同,应当根据国际金融课程专业性质选择适合的教材。

(三)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当前多数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师都具有较高学历,国际经贸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也十分注重相关科研工作,并能研教结合、以研促教,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但国际金融课程的开设目标之一是培养熟练掌握对外经贸业务流程的专业人才,例如在远期外汇业务中,哪些情况需要借助远期外汇来防范汇率波动?如何与银行签订合约来购买或出售远期外汇?远期外汇的交割日期是如何确定的?实际交割的情况有多大比重?在课程讲授之前,任课教师对于上述问题都应熟悉掌握,才能够让学生通过听讲来了解远期外汇业务流程。但实际情况却是多数任课教师的经历都是从校门到校门,仅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在实际工作部门的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们的实际操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国际金融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一)开展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案例导入引出各章节的知识要点,然后进行详细讲解,最后给出典型案例,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加以分析操作,通过案例教学辅以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外汇及汇率时,可引入1997年泰国货币危机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泰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同货币贬值之间的关系;在讲授金融衍生品时,可引入巴林银行事件、美国次贷危机等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衍生金融工具在保值与投机中的作用机制,针对雷曼兄弟破产、次级贷款证券化、信用评级机制、美国对高杠杆率的失察、美国政府的救市方案等展开互动交流;在讲授国际金融市场时,可引入1992年的英镑危机事件,要求学生总结英镑危机的教训,并提出对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看法;在讲授国际金融机构时,可引入墨西哥、泰国在发生收支危机时,IMF向这些国家提供贷款所提出的条件;在讲授最优货币区理论时,可引入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欧元的诞生对欧洲的消费者、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并通过查阅近年来欧元兑美元的表现,分析欧元的走势;在讲授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可组织学生讨论当前人民币是否具备放开资本账户的条件。案例分析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或分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组织交流,将讨论结果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二)增加模拟实训,注重实验教学

国际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突出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训环节,注重实验课程。通过在教学中开设国际结算模拟、外汇交易模拟、公司业务模拟等专门训练,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相比较公司实习而言,这种模拟实训教学成本较低,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体会到国际金融业务的实战氛围,提高学生对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场的领悟能力和对实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应当注重实验教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金融实验室,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用高仿真场景将原本需要在金融市场才能够实现的过程在实验室中模拟再现。安排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实验教学可以更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实时财经资讯、金融市场的国内外历史数据,以及权威专家的分析评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采用与现实同步的实时行情数据,指导学生进行外汇投资、期货交易的实战模拟,可以加深学生对外汇知识的理解,熟悉交易流程,切身体会外汇交易中的风险。

(三)追踪学科前沿,拓宽教学渠道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应当与时俱进,体现出国际金融实践的发展变化。例如,美国次贷危机对现有的金融危机理论、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金融市场等相关章节形成了冲击,暴露出了现有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国际金融实践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完善,因此教学内容也必须进行实时更新。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国际金融教学体系也应体现出经济学的研究进展。例如,引导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学科内容,客观评价衍生金融工具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追踪学科前沿提供了硬件支持,可以动态直观地展示知识体系的内在机理,通过在教学课件中加入实时热点,将教案、习题、案例等制作成网页,同时带领学生登录财经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还应积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经济学者和国际金融实务专家定期讲学,或举办论坛及学术会议等,拓宽教学渠道。

[参考文献]

[1]方英.国际贸易专业《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2010(14):112-113.

[2]贾先文.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2011(19):100-101.

[3]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孔立平.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9(2):122-123.

[5]刘任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4):91-92.

[6]刘士宁,吕惠娟.具有航运特色的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研究———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J].特区经济,2014(11):230-232.

[7]刘舒年,温晓芳.国际金融(第四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8]潘晴,刘立平.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115-116.

篇5

二、选择和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和软件

当前高等院校国际金融教材种类比较丰富,这些教材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是大多数教材中都偏重于对理论的阐述,对实践的指导少之又少。所以学生在学完教材之后,只能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知识要点,对实际操作则完全没有了解。在考试中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考完试之后对国际金融课程则基本没有什么印象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教材的选用上,可以跟随国际金融发展的最新潮流,引进西方一些新颖的教材,或者选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编写的含有国际金融实际操作内容的教材供学生使用。另外,利用模拟实验室,购买相应的学习软件。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通过软件的利用,在实验室中建立模拟银行、模拟证券公司、模拟外汇市场等,将实际国际金融业务仿真模拟在软件中,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

1.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通过教材内容中关键性问题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使学生能从特殊归纳一般,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以及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这是成功的关键。国际金融案例的选取要注意典型性和启发性。案例要和理论实践知识相结合,并且和当前国际金融热点问题相结合。引人入胜的案例,往往能够使学生印象深刻,能够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讲授国际收支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选用中国和其他国家近年国际收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组别,让学生自行找资料,自行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安排不同小组同学代表配合其制作的PPT资料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分析完毕以后可以由其他小组同学提问,由演讲的同学进行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并对小组成绩进行评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决策组织能力等。

2.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国际金融是一门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课程,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讨论引入到学习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辩论和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国际储备这部分基本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中国国际储备问题进行分组辩论。在辩论中正方运用拇指法则、外汇储备/外债比例法等指标,论证我国应减少外汇储备总额;而反方则从我国利率水平、国际交易需求、经济的安全等各方面说明我国应加大外汇储备力度。为了增强学生对金融危机理论的理解,把班级分别划分为几个组别,每个组别分别介绍一个代表性国家的金融危机,比如:一个小组选择阿根廷金融危机,一个小组选择俄罗斯金融危机,一个小组选择东南亚金融危机,一个小组选择美国金融危机等,总结各自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以及治理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学生制作了内容丰富的课件,查阅了相关文献,了解了很多关于金融危机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收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国际金融的教学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到国际金融学科前沿领域和前沿问题。这些问题是课堂教学无法教授给学生的,所以有必要通过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介绍课程最新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邀请国际金融学科领域的专家来做专题讲座,介绍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实际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从业人员来为学生介绍行业背景以及实际业务操作等一些实践经验。

4.利用实验室模拟教学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国际金融业务,而金融实验室的建立就弥补了这一传统教学的缺陷。学校通过建立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实践能力培养。国际金融实验室是为了检验所学国际金融理论与方法而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比如在试验室中模拟外汇交易,让学生查阅各种外汇报价,分析汇率风险。利用教学软件完成外汇实盘交易程序,让学生熟悉外汇的买卖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投机性即期外汇交易试验,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做多还是做空某一货币,学会利用开仓和平仓,并且制定日内交易、趋势交易策略,学会设立止损和进行资金管理。模拟外汇期权和期货交易操作,以及套期保值操作等。通过在实验室中的实际操作活动,原本显得抽象和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和具体起来,增强了学生对外汇交易和国际金融实务的感性认识。

篇6

[DOI]10.13939/ki.zgsc.2016.35.190

“国际金融”是高职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学生们往往缺乏信心和兴趣,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因此,当务之急是应该探索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既能把理论讲透彻,又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1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1.1 综合性强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开设,必须以“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贸易概论”等课程的完成为基础,同时,又是“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学”等后续课程学习的前提。这种承上启下的课程地位决定了该门课程的综合性突出。学好该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本知识,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的核算等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学好高数,否则对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中的内容将很难理解。

1.2 实践性强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宏、微观层面更透彻地认识经济生活、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真正学以致用。如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变动的浮动和频率加大,如何强化外汇风险管理,实现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针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而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并没有缩小这一事实,如何调节国际收支,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等问题,都是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3 时代性强

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事件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2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指导理念

2.1 紧密结合国际金融时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国际金融”主要阐述有关国际收支、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等问题。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进程中以微观部分为教学重点,突出新颖的特点,也就是在阐述基本理论中选择最新的案例和数据来说明加深理解。密切结合国际金融事件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牢固地掌握汇率的决定因素等金融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结合时事和热点问题来授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2.2 紧贴市场动态,加强学生对市场资料收集能力和洞察能力的培养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重点究竟是什么?肯定要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吻合,即要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国际金融市场作为课程重点,金融市场涉及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黄金市场。学生在系统的学完基本知识之后,如何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具体市场行为是关键。为了让学生能较全面地洞察市场,就应该加强学生对金融市场洞察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期初就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准确记录美元、欧元、日元汇率走势图以及上证指数、深圳指数、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的走势图。并通过平时日积月累的市场资料收集和观察,提高自己对国际金融事件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2.3 建立模拟市场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模拟教学就是通过对各种真实金融交易环境的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目前,各大财经类网站都可以进行免费模拟交易,学生只需注册一个账户后,就能够运用真实的市场交易环境和行情,来模拟体验各种金融交易。如在讲授外汇交易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像中国工商银行模拟外汇交易平台等来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这些外汇模拟交易平台提供的货币对于市场行情,与真实市场同步,还有各种各样的外汇新闻、汇评、专业讲座等。

3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具体途径

3.1 理论教学

(1)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授课前,除了根据教材进行授课准备之外,应根据当下经济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和热点现象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模块,启发学生课后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金融市场动态,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教学。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讨论、辩论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帮助进行分析和梳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从而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

(3)案例式教学。“国际金融”课程中有大量复杂、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对学生而言较无吸引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进行创新和突破,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前沿且有代表性的案例,这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地辨别、理解和掌握。

3.2 实践教学

(1)实训室模拟教学。由于“国际金融”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借助金融教学软件模拟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通过模拟交易系统使学生能将掌握的金融操作和市场运作等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模拟系统中进行模拟交易等,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交易流程,在模拟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教学。除了模拟实践教学,到社会单位中参加社会实践也是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任课教师可积极地联系一些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单位,如证券公司、银行、期货交易所等,带领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认识实践,了解实际工作的具体业务流程、操作过程、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及工作单位的实际业务操作模式等。

(3)用人单位专家讲授。“国际金融”课程对实践性的高要求同时需要配备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尽可能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可聘请银行、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从业人员参与到教学中,通过讲座、实践环节指导等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经验,同时自有教师也可以借此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以便于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篇7

(一)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高职阶段,财政金融类、国际贸易类、国际商务类等专业中基本都开设有国际金融课程,以往的教学大多保持通才教育,以课程为基础不加以区分。但是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的要求差别很大,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教学目标也应体现区别,要考虑专业的特色,考虑与专业业务知识的衔接,考虑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特点。财政金融类专业培养的目标主要是金融从业人员,因此对学习的要求更高,达到的理论深度应更深,而国际贸易类和国际商务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并不是专门从事金融行业,而是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应用金融工具和开展金融交易,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利用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国际贸易。

(二)课程内容广泛且抽象,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国际金融主要研究国际间货币关系和金融活动的规律及其实现形式。作为一门学科,国际金融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外汇业务、外汇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等。其中既有经济学理论,又有管理学实践,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微观操作。这些问题具有相当的深度,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前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国际贸易、会计等相关基础,而高职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学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程内容与现实发展和实际业务存在一定脱节

目前市面上针对高职阶段的国际金融教材虽然也进行了诸如项目化设计、工学结合等许多改革,但是在内容选取上基本还是沿用传统的国际金融学科体系,其中有很多??题比较宏观且抽象,与外贸业务和学生生活联系并不密切。比如国际储备管理、远期汇率的计算、复杂的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这些内容虽然是国际金融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对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并不实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反而会加深他们对该课程的抵触心理。此外,国际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国家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比如跨境人民币结算、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等,这些都是传统课程内容中没有但是与学生将来工作密切联系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敏锐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并不断更新和添加新的教学内容。

(四)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仅仅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同样需要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仍需要教师的大量讲授,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有限,课后练习比较难以监控,学生实操的立体化程度不够。因此如何设计合理可行的项目任务,创新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际金融课程改革思路

(一)结合实际,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既然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国际金融课程是帮助其完善知识结构与提升专业技能,辅助其将来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我们就将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从事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金融活动的相关职业技能,熟悉常用国际金融工具、业务特点和运用方法;正确理解和分析国际金融现象,了解国际金融发展新动态和国家政策,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金融意识和理财能力,从而促进提升整体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拓展和个人生活奠定基础。

(二)深入浅出,优化精选课程内容

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首先要深入外经贸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有哪些工作岗位需要具备国际金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要达到什么目标;其次,分析提炼具体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属于国际金融方面的任务作为课程项目的基础;最后从国际金融学科中选取相应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搭配组合,构建国际金融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实际公司业务和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础,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知识体系,设置典型工作项目(任务),如果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是现有教学内容中没有的,要补充进来;反之,如果现有教材和学科中的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无关,在实际业务中不需要,则应考虑适当删除。除了强调实际操作性,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敏感度,宏观思维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样既能够与相关职业岗位对接,也保证了国际金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最终我们将课程内容设置成六大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不同的任务,具体内容如表 1 所示。

1-2:根据近年数据总结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原因,对我国当前国际收支形势和政府相关政策进行讨论。2-1:出口国际收支申报(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项目三:汇率行情的查找、解读、分析与运用1任务一:外汇行情的查找、解读和运用任务二: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走势分析任务三: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为主题的讨论会11-1:查找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并进行解读。

1-2:查找各大商业银行最新人民币外汇牌价,并进行解读。

1-3:查找国际外汇市场主要外汇币种汇率行情,并进行解读。

实训2:不同情境下成交价的选择和折算。2-1:查找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走势图及外汇评述,结合所学对其近期及未来走势进行一定分析。3-1:分小组完成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为主题的论文。

3-2:小组代表发言,同学交流。项目四:外汇业务操作与运用1任务一:结售汇业务办理11-1:人民币远期汇率行情的查找和解读。

1-2:远期结售汇业务办理。实训3:远期结售汇的运用。任务二:套利和掉期交易模拟操作12-1:为企业选择资金运用方案并计算相应的盈亏。任务三:即远期进口报价折算13-1:查询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即远期汇率报价,分析汇率走势。

3-2:根据汇率报价进行进口价格折算,选择较有利的报价,或进行还盘。任务四:即远期出口报价折算14-1:查询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即远期汇率报价,分析汇率走势。4-2:根据汇率报价进行出口报价折算。实训4:出口报价折算。项目五:外汇风险管理1任务一:外汇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任务二:运用金融交易进行外汇风险管理11-1:根据材料分析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都采用了哪些方法。

1-2:分析不同外汇风险管理方法的利弊。2-1:在签订贸易合同之前,对合同涉及的币种、期限、结算方式进行分析,结合汇率走势预测,对可能存在的外汇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

2-2: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各种金融交易设计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项目名称1任务名称1具体内容项目六:国际贸易融资操作1任务一:出口贸易融资操作任务二:进口贸易融资操作任务三:保理业务操作任务四:福费廷业务操作11-1:办理打包放款:具体流程、填写申请书、签订《打包放款合同》。

1-2:办理出口押汇:具体流程、填写押汇申请书、签订《出口押汇合同》。

1-3:办理出口信用保险。2-1:办理进口押汇:具体流程、填写进口押汇申请书、签订进口押汇合同。3-1:办理保理业务:具体流程、填写申请书。4-1:办理福费廷业务:具体流程、填写申请书。(三)教学做一体,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W模式下,各个任务均按照任务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布置工作任务、知识准备、操作示范、项目实施、成果评价、实训练习等步骤展开。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应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是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料,教师在日常备课时就应多积累教学素材,尽量使用视频、图表、图片、真实业务案例等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设置工作情境,通过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设定,使学生具有职业代入感,激发其完成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促使其自主学习。三是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师不再一味地讲授知识点,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表达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四)多元评价,完善考核方式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法,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打分。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重点考查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项目的完成情况。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避免了传统授课中学生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实训项目,可分为个人实训项目和小组实训项目。其中个人实训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主要适合于一些单据、表格的填制、计算等,此类项目的标准比较明确,答案统一,由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打分。小组实训项目则是由多名同学共同完成,涉及环节多,项目成果多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小组实训项目的分数构成采用以下方式:

100%小组项目成绩70%教师评价70%成果评价

30%学生评价

30%组内成员互评

篇8

【关键词】

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业务实训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跨国贸易领域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和深刻,信息化的国际贸易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使电子商务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贸易的走势和发展动向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已十分活跃,为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商务英语方面的综合实训正急需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使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需求。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务英语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

(一)交易准备阶段:涉外网络营销能力

在开展电子信息平台支持下的国际贸易之前,应预先安排交易准备阶段,主要工作目的在于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完成市场开拓。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这一阶段应努力寻求合适的贸易合作方,从而为今后的紧密业务联系提供保证。具体来说,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利用一切可行的渠道对相关企业及产品或服务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做到跟踪式调查了解,对客户、供应方以及竞争对手的各项信息内容进行动态的跟进了解,从而使企业充分掌握目前国际市场的走势和行情,做到有备无患。由于处在电子商务的交易环境下,供求双方均可利用互联网作为技术依托,完成所需信息的和采集,对业务开展所需的各项信息进行互通有无的沟通合作,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产品或服务信息、供求信息等等。因此,对于商务英语人才来说,在交易准备阶段需进行有效的跨国市场营销工作。为了提高这一阶段的营销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应保证具备熟练的网络应用能力,尤其是国外搜索引擎的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应准确查找到所需的客户信息,完成信息的筛选。第二,必须能对阿里巴巴或e-bay等跨国贸易中常用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进行熟练的应用。第三,对于一些需面向国际市场的外贸网站,应做到良好的信息维护,并准确使用英语完成产品信息的和刷新。

(二)交易磋商阶段:在线磋商谈判能力

交易磋商阶段属于贸易往来中的核心阶段,贸易双方将通过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这四个基本环节的循环进行来完成业务合作细节的磋商,主要包括合同标的、价格、合作条件、结算方式、运输方式、保险以及纠纷处理等多个方面。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跨国贸易已无需采用传统的邮寄或传真等信息交换手段来完成业务磋商,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电子邮件或新闻组、实时讨论组(主要指MSN、SKYPE等网络工具)将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更优质的磋商平台。其中,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可缩写为EDI)能够支持报价单、订单或其他商业文件的实时传递。而当磋商双方取得共识之后,电子商务平台可谓贸易双方生成一份电子订单,从而无需签订纸质的贸易合同。在这一技术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就需要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业务谈判能力加以提高。首先,应熟练掌握E-mail等邮件形式的电子平台,从而有效展开与外商之间的询盘、发盘、还盘与接受等业务谈判环节;其次,能能够利用电子数据交换完成订单签订,取得电子文件形式的贸易合同。

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设计

(一)综合实训项目一:交易准备阶段的实训

此阶段的主要实训要求在于使商务英语人才能够熟练掌握以阿里巴巴或e-bay等为电子商务平台的电子商务营销。在这一阶段的实训中,应至少包括以下两个实训项目。

分类实训项目一:利用模拟外贸网站作为实训基地,展开网站设计、内容编辑以及英文产品信息的。与此同时,还应参与英文网络推广文案的创作,并将其在外贸网站上。

分类实训项目二: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收集优势,认真筛选重要的国外客户信息,确定合作对象,并向选定的客户发送本企业的促销外贸函电。

(二)综合实训项目二:交易磋商阶段的实训

此阶段的主要实训要求在于使商务英语人才能够合理使用电子邮件、MSN、SKYPE等信息沟通方式,将其作为商务合作洽谈的平台,并使用英语来完成口头或书面形式的业务磋商和谈判。这一阶段的实训同样包括两大基本项目。

分类实训项目一:使用电子邮件这一信息交流方式完成国际贸易中的询盘、发盘、还盘及接受等一系列环节,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配合使用MSN、SKYPE等在线沟通工具对业务洽谈的细节部分展开讨论,主要是就商品数目、商品规格、价格、支付手段、运输手段、有效日期、保险、索赔方式、仲裁处理方式等多方面内容与外商进行谈判。

分类实训项目二:通过在线洽谈的形式与外商进行商定合同的签订并对其中的具体事项展开执行,与此同时应完成电子发货确认证明的制作。

(三)综合实训项目三:善后处理实训

国际贸易合作中涉及到的善后处理同样需专门展开一定的实训,实训要求在于能够使商务英语人才通过网络交易方式进行核销退税与交易纠纷的妥善解决。

分类实训项目一:通过电子口岸将出口退税、外汇核销及进口付汇核销等事宜办理好。

分类实训项目二:利用模拟航运电子信息平台,对商品运输情况、货损情况进行准确统计,并将统计结果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沟通工具与保险公司及发货方进行协商,解决理赔方面事项。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务英语的综合实训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将在当前及今后的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商务英语人才必须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的业务环境。本文对子商务环境下商务英语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总结,同时也对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设计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篇9

“行动导向教学”是由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职业学校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中所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技术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往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大多采用的是学科体系,在传统教室里,教师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着专业内容的传授,主要侧重在专业理论的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进入21世纪后,中国职教领域开展了与德国的合作,将“行动导向”等教学理念引入国内,加强了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动和实施。学院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确实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化解这些问题,成为日后我院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

本课题组的教师从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金融模拟交易实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2014年12月对进行实训的3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85%的学生赞同推行此教学方法,但是对各个教学环节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如:对于学习任务,85%的学生认为任务布置明确;对于导入问题,70%的学生认为导入问题设计合理;对于信息收集,只有8%的学生赞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但要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同意的只有20%;有75%的学生认为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动手能力,55%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团结协作和语言表达等通用能力,与此同时仍有15%的学生认为通用能力提高不明显,25%的学生没有或基本没有参与小组活动。

由此可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学院金融专业实训课程中实施,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素质问题

实训课程的教师是课程运行的组织者,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此,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水平是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此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教师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态度以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而对金融企业业务操作不熟悉、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欠缺的教师往往设计的项目与专业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在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效果有限。

金融专业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课堂里成长起来的,对行动导向教学法下的课堂掌控还缺乏自信,很难准确把握课堂参与的“度”。如:在学生小组讨论试图解决问题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度参与课堂,直接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对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无疑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而有的教师下达任务后,完全让学生自己解决,使得学生在处理任务时很盲目,任务完成也不理想,这样的放任不管无疑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部分教师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不足,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只注重设计的活动是否能吸引学生,使得部分实训设计的活动往往与实训的内容没有实质性联系,比如实训的内容是“外汇交易的盈亏计算”,设计的项目却是“外汇交易的盈亏排名”。实训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外汇交易中如何计算盈亏,而教学实施的效果却是锻炼了学生表达讲解的能力。这样的活动设计使得课堂从形式上看学生在行动,但结果却不能实现实训目标。

2.学生素质问题

大部分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法,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自己被动听记的课堂形式。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生自己去按照行动方案,寻求答案,于是出现学生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问题。同时,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偏弱,学习主动性也比较差,尤其缺乏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和规划事情的能力。因此,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往往会出现“放羊”的涣散现象。在这样的实训课堂里,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指导不力,就会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较差。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分析教学成功的因素、教学失败的原因,才能不断总结经验,促使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院金融专业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不断成熟。

参考文献

[1]郝一洁.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篇10

一、金融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货币银行》是泉州师范学院金融学院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我院各金融专业会计学、金融工程学等金融类学科作为公共课教授,在我院的课程中举足轻重,涵盖了经济系、会计学、工商管理系等多个专业。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货币银行学多以课堂授课为主,并未开设专业的实验室,对于货币及其货币经济活动的知识的了解,学生也主要来自课本和老师的传授,偶尔会有一些货币币种的实物认知,但了解有限,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本人结核教学实践,结核综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探讨课程内容改革,较好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货币银行学综合实验教学法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辅以恰当的多元实验手段,形成合理的实验环节,以模块化为载体构建“分层次、多模块,必修与选修结核,课内与课外结核”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体现“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科特色,并能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中,我总结了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思考。

二、《货币银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注重理论和说教,对学生技术和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

《货币银行学》内容主要是三大块:货币、银行及金融市场,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与变化。例如:在银行方面,大家一致认为我国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地改革,中国农业银行已经成功改制成为股份制银行,过去的弄讯与诚实信用合作社,现在很大部分改成农村和城市地方性的商业银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分业经营的政策,银行业务仅仅限制在零售业务上,而禁止帮助大企业和银行发行证券、自行买卖证券、买卖外汇或者帮助客户买卖外汇的投资银行业务,这样的银行业务是很不全面的,在国际上也是非常缺乏竞争力的。随着我国金融政策和金融改革由分业经营相混业经营的转变,商业银行也开始向投资银行转型,银行业务就由零售专项批发零售并重。但是,以往的教科书和教学人员并没有随之完成这种转变。

(二)实验教学环境局限于课堂,缺乏对货币实物及交易环境的塑造

货币银行的核心内容是货币供给和需求,更注重行业实训内容、金融工具,例如本票、汇票、支票、股票和货币的交易环节以及由利率的决定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而在现实实验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课堂知识传授,大部分教师的实验教学集中与课堂小实验和理论,往往忽视了这些理论的实践,导致学生只能从叙述当中了解但却从未见过这些实物,更没有实地实践的机会,不知道企业什么时候需要申请汇票,怎么办理汇票结算,中间需要注意什么等等。加之,市场目前针对货币银行学的专业教学的实训室建设多沿用传统金融实训环境,采用传统授课和货币认知,缺乏实训设备、数据资源、运行机制等创新需求,实习基地和金融模拟实验室的资源不足,缺少货币交易环境等配套的专业环境,无法满足专业教学对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际操作与技能的培养因此,实验实训结果并没有有助于课堂教学,理论也不能联系实践使学生无法掌握岗位技能。

(三)实践教学氛围比较沉闷缺乏趣味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课程,其技术型、技能型和趣味性却不浓。教授过程若只以教讲解为中心加部分货币实物教学,并不能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已经对整门课程的了解,在脱离真实金融机构运行环境的条件下,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商业金融机构的真实业务操作,实验显得毫无意义。

三、货币银行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精编实验教材,机动课时,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编制教材

首先,改革传统的刻板教材,以角色带入的方式,通过游戏通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实验课程的编制。融入现代银行、基金、保险、现金业务的流程和特性制定各实验的实验主线,突出实用性,理论的够用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鲜明的主线阐述货币银行学的一般原理、性能、作用和业务延展,加上自由开放的讨论方式,使得晦涩的课程更具有吸引力。目前,泉州师范学院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包括经济系、会计系等不同专业,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实验教材的兴趣、理解程度不一,既有文科又有工科,所以需要对教材进行现代化的编制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培养阶段上获得相应的教育。将货币认知、货币流转等通融知识作为实物教学类教材,可以制成《货币银行学实物通册》,作为教材人手一份;将货币流通环节作为实验知道类丛书进行策划与精编,并制定《货币银行实验室通用手册》,以现实中货币银行学的经济流通过程为主线进行游戏性拆解和编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通关体验,从而在了解货币流程的整个过程个各种形式以及各个环节。

其次,整个课时的设计以综合实训中心为主,按照单元和故事线进行分部,实行“集体授课+兴趣学习”的方式,相应的,实验课程分为固定场地和自由选择两部分。在集体授课环节,以系为单位进行不同实训室的课时设置;在课余和空壳时间,可将实训室对外开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实验。在学院所有担任《货币银行学》里的每个模块―银行、信用与金融市场,教师对每个模块进行讨论及交流,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开学前组织老师共同备课。根据各个老师的专业特长,留用30%自主性教学内容供教师自由发挥。根据我院的具体要求及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编制大环节下的分解教材。

(二)推行实验生活化教学模式,借助以虚拟银行为中心的综合实训基地打造实验环境

为了更好的将进行《货币银行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操作技能,无论从实验课的形式还是软硬件环境都要进行塑造。

1.推行“课训一体化”的生活化实验形式。即在课堂等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课堂等场所,增加实物实验教学的比重,将实验生活化。为了增加授课过程中的趣味性,克服沉闷,将原有的讲授式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增加实物教学,例如:在货币这章的学习中,可以向学生展示贝币、布币、刀币、环币、银元、民国纸币、一至五套人民币等,使学生更加形象地掌握货币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可以较好的实现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了解货币――货币银行的历史由来、演变以及作用和影响。

2.在原有金融实训室的基础上,打造虚拟银行,创造仿真实训环境。并在实训室内设置银行柜台、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等业务模拟教学设施;开通银行仿真工作系统,如:现金结算、外汇、个人网银、企业网银、信用卡等业务实操实验教学;银行个人信贷、公司信贷等业务务实实操实验教学;P2P等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或知识模块实训教学;保险理赔、互联网保险等业务实训教学,虚拟银行配置如下:

(三)推行实地实践+案例教学法

《货币银行学》的课程中有的章节需要学生参与讨论,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创新等热点问题。教师可以在介绍完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之后,布置课后作业,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后查找资料,做成PPT,下次课专门进行展示以及讨论。每个组选一个或两个学生上讲台展示他们的成果,展示完毕后,有其他组的学生对他们的PPT进行提问,问题由这一组的成员回答,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发言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去银行等商业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近距离观察货币流、融通以及保险、理财等现实操作,并与商业机构联合举行答疑等环节,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及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的调查走访,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结算业务主要是掌握银行结算原则、银行结算纪律、银行结算责任和主要结算方式运作等内容。加深学生对银行货币学知识的了解和观察,并对未来所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逐渐进入企业角色。

参考文献

[1]庞景特.谈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0,(9).

[2]杨能生.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J].科学论坛,2007,(6).

[3]李平.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116-02

一、构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专业技能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国际经贸活动的从业人员来说,除了要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其中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内单项业务实训、专业讲座、综合业务实训;校外实习的方式主要有商贸实习、行业见习和毕业实习。

商贸实习和行业见习作为了解专业的一种方法,大多以参观为主,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为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实践能力,几乎所有院校都为该专业学生设置了专业实习,要求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10周左右的顶岗实习。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单位实务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其独立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尤其是对所学专业就业渠道和就业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就业从业人员素养要求有一定的认知。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实际的实习效果与这种专业实习方式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原因如下:第一,一项外贸业务从建立业务关系、合同磋商、合同签订和履行,中间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学生接触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了解业务全套流程;第二,由于外贸业务量大,有时只是备货一项,就要动用公司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历时几个月才能完成,因此,实习内容有时显得片面而单一,时间利用效率低;第三,外贸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双方企业的诸多商业机密、谈判筹码、底价等内容,这些在贸易磋商过程中均不宜被局外人知道,而且在谈判与交往中也需营造特有的气氛,因此,学生列席旁观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实习的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在当前大规模开展到实际部门单位进行实习比较困难的前提下,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学生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实现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技能的目标。模拟主要是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实例、详尽的操作指南、典型的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单据填写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交易过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一些院校的国际经贸专业模拟实验室已采购了“外贸实习平台”等相关软件系统,引导学生利用软件进行外贸业务的全面仿真模拟操作。每个参与外贸实习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共同组成模拟贸易环境。通过这样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他们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的日常工作,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来完成整个进出口业务流程,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教学课程,冲破了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得以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笔者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的2005级和2006级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同学认为,综合性实验加深了他们对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他们可以深刻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些专业课程中的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环节、备货、租船订舱、报检、投保、报关、装船出运、结汇以及出口核销与退税等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国际经贸专业综合性实验的不足之处:第一。由于开设的时间放置较后,相关的课程若开设时间较早,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学生已经淡忘,操作起来略显吃力,重新学习回顾起来又浪费太多的时间,实践进度过慢,学生操作的熟练性不高;第二,因为实验软件的局限性,如过多的帮助功能,评分时仅以邮件数量为依据,而对邮件质量无法监控等,导致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和磋商能力作用不大;第三,综合性实验的模拟性,使得学生的实战能力不强。我们已经得出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单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但进一步验证却发现,学生离开模拟环境后,给学生诸如信用证、交易说明等有关材料让其填写相关单据时,学生又显得有点无所适从。

调查表明,仅仅依靠综合性实验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应增加专项课程内实践,通过每门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开展,一步步打好学生的基本功。作为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的两个部分,各课程内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应该是互补的。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进行的全面模拟操作的局限性,迫使我们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实践环节的开展上来,希望通过不同课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弥补综合性实践教学的不足,再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通过对很多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开设的情况调研,我们构建核心专业课程内实践教学体系如下(以18周教学为例):

1.《国际市场营销》,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及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进入国际市场经营和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组织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锻炼学生寻求商机、分析市场、拓展市场、选择目标客户的能力。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可采用案例教学,并通过营销情景实训、撰写国际市场分析报告和营销计划书等方式完成教学环节。

2.《国际商务谈判》,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外贸函电》,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国际商务英语》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综合应用性课程,其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强调英语在商务环境中的实际应用,重点锻炼学生外贸磋商谈判及业务沟通能力。

目前,这些课程的课内实践可以通过课堂情景模拟进行,主要是模拟真实的商务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口头报告、信函写作、协商对话、现场翻译等形式进行训练。

3.《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本课程主要为培养国际货物运输人服务,主要内容

包括国际货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流程。

在课内实践环节上,可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模拟等方式,以锻炼学生办理货物运输与保险的能力。

4.《商品检验与检疫》,总36课时,课内实践8课时;《海关理论与实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这两门课程是涉及进出口报检和报关的教学环节,具有政策性、技术性、执法性和涉外性的特点。

在教学上可采用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理论课程可开展实施案例教学法;实训课可开展实验模拟,根据教学内容分模块、分情况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参观学习。

5.《国际结算》,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国际银行结算方式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操作程序,是以金融、贸易为基础的多边交叉学科,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和基本操作方面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进行实验模拟,以锻炼学生对货款结算各种方式流程的掌握能力和操作的应用能力。

6.《国际贸易实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该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专业核心专业课,是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实践经验和结合国际通行的贸易惯例与习惯做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型、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针对此课程的教学系统软件和实验软件较多,而且使用已经较为成熟,所以本门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与组织实验模拟。具体做法是:在开展实施案例教学中加强实训,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情景模拟训练,使学生能较熟练地开展外贸业务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办理业务手续,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

篇12

高职高专证券与期货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经纪和投资顾问业务,直接服务于广大投资者。随着我国证券与期货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对所获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对相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宽泛的与投资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更要有将这些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满足证券与期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市场的变化对证券与期货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国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方针,改善实训环境、提高实训质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根据高职高专证券与期货专业特点和实训内容,以互联网和校园网为依托,探索一种途径或者方法,将原先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实训项目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并以该平台为基础,建立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一、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现状与不足

通过调查国内几所高等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我们发现各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软硬件实训实施虽然都较为完善,能开展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业务在内的专业实训项目,但普遍存在实训项目系统性整合不足的问题,使得专业实训实施还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训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实训项目分散,缺乏整合,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方面稍显不足。随着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得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掌握综合职业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目前证券与期货专业的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外汇等实训课程彼此独立,各实训项目之间没有建立相关性链接,这些都不利于发挥实训设施整体性效果,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二,开放式、互动式的实训教学模式还没有建立。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实时性,因为我国证券交易或期货交易都是在某个设定的时间段,不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就无法进行模拟实际交易情景的实训项目。这使得整个专业的实训环境应该是开放式的。此外,投资较大的软件资源并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只能在上实训课时在实训室使用,业余时间无法操作,且缺乏教与学的互动性。

二、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达到目标

按照培养符合证券与期货市场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达到如下目标:

(一)实时性

实时性是证券与期货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我国证券和期货交易所每天只能在规定的交易时间内进行交易,瞬息万变的证券与期货市场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实时处置交易的能力,因此,高质量的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能满足学生的实时交易需求,能采用交易所实时的行情和交易信息,并能进行与专业相关的仿真实训项目。

(二)开放性

对于证券与期货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通过课堂实训还远远不能熟练掌握社会对其所要求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课后自我实践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此要求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该具备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实训的形式是开放的,即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实训平台,进行相关的实训项目操作;实训的内容是开放的,即相关实训项目的要求、步骤、所需资料等都公开,便于学生正确操作。

(三)互动性

证券与期货专业大多数同投资有关的实训项目都是实时完成的,学生要根据金融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能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指导,因此,证券与期货专业的实训环境具备良好的互动手段和互动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综合性

证券与期货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包括股票分析与交易技能、期货分析与交易技能、基金分析与交易技能、债券分析与交易技能等。这些技能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本质上是互相关联的,是属于投资技能的一部分。因此,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该是综合性的,集成式的,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可以实现所有的核心技能实训,并且在各技能之间建立关联性,便于学生举一反三,掌握综合的投资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训效果。

三、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

根据目前各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已有的实训实施,遵循专业实训环境应达到的目标,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可从以下方面来构建。

(一)网络资源的利用

证券与期货专业在进行模拟交易实训或投资分析实训项目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经济数据、浏览相关的财经网站及投资分析网站。因此,实训平台应能整合网络资源,方便学生查阅及教师实训指导,另一方面实训平台应具备将实训相关的重要数据与信息进行后台备份,这样日积月累逐渐会形成适合专业教学且使用方便的庞大数据信息流,有利于提高实训效率。

(二)现有软硬件资源的整合

要想建立一个综合实训平台,必需对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列出本专业开设的实训项目所对应的软硬件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为了节约成本,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设备,如对于实训软件来说,可以通过开发少量的接口软件就可以将原先的软件资源利用起来。

(三)综合实训环境的建立

将证券与期货专业所有的实训项目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包含若干个实训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由若干个具体实训项目组成,并利用校园网,将上述任务集成在一个网络界面上,从而实现单界面下可进入所有实训项目。此外在相关联的实训任务及实训项目之间建立相互链接关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四)开放式环境的建立

上述综合实训环境建立后,将所有具体的实训项目的全套资料和实训流程在网上公布,学生可按流程自行操作。同时,利用互联网,建立开放式的实训环境,学生无论在实训室还是在课余,都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登陆实训平台进行操作。

(五)互动式实训环境的建立

依托校园网和互联网,学生在实训中可随时请求指导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也可利用实训平台随时了解学生实训情况并进行指导,达到教与学互动的目的,教研室也可利用平台掌握各年级学生整体实训情况来改进教学方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六)相关辅助功能的拓展

证券与期货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或者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可利用综合实训平台进行网络培训,另外综合实训平台的部分功能还可以对全校开放,如利用该平台举行校园范围内的证券与期货投资模拟大赛等。

四、总结与展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