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课程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8: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it课程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it课程学习总结

篇1

回首这半年的教师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别是xx教授有关《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的专题讲座,真是心生感慨,让我受益非浅,让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

任何人想发展都离不开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书籍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精神对话。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我经常会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离。“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

篇2

高中数学具有综合性强、知识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是比较大的,仅仅采用“你听我说”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对改善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应用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1 新课程理念含义及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通过设置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原有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型,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实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提出,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使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2 当前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仍然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教材大纲的固定步骤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失去了学习兴趣。

2.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繁多,系统性较强,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从简到难的逐步完成学习,才能打好基础,熟练掌握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是按照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走,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课堂笔记,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没有进行拓展性的训练,学习范围仅仅局限于教材与课堂,所接触、掌握的数学知识面较窄,数学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2.3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

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高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简化学习过程,减少无用、繁琐的学习环节,既能帮助学生节约大量学习时间,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部分学生虽然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但是却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分类,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分不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主次逻辑关系,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对解题技巧掌握不足,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只能通过大量演算找出问题答案,花费的时间较差。

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3.1课前自主预习

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能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并针对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做上标记,在学习时思路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学习目标也会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蚨懒⒆灾鞯耐瓿裳习,通过布置下节课程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使学生在正式教学之前进行提前阅读,并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预习结果发表自身观点,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3.2课堂交流合作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学生在自主预习之后,针对同一个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此时便需要通过课堂交流,交换学生之间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预习完新课程之后,将自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及困惑提出来,与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换意见和看法,并通过讨论进行总结,老师在班内进行巡视指导,最后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内进行共享,最后由老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总结。

3.3课后总结反思

通过课后总结反思,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对于深刻、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同时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在总结反思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拓展性训练,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数学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4 结束语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持续推进背景下,高中数学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交流合作、课后总结反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73-03

本文论述在《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的一种课程教学方法,并对这种课程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思考。这种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形式,是将《公共政策学》每章节的课程内容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再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在讲台上进行《公共政策学》章节内容的总结。本文尝试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介绍,探讨《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及其完善途径。

一、《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大学传统以灌输为主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性人才的要求。知识是由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因此,大学教师们应更多地扮演好大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使大学生不仅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而且能使大学生自觉地发现、总结学习规律,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中挖掘自身的能力。《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先进教学手段调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上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进行国际援研究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在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随后,这种方法在被引入到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并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参与式教学,包括标准的参与式教学与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增加参与式元素两种方式。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互动,这种教学过程通常是:在开始时学习者配对互相介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经常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每节小讲课后,学生要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绘画、编故事、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照教学者要求制订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且形象直观的形式。这种参与式教学法,比较适合《公共政策学》等理论因素较少而更注重实际操作经验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大学教育课程中需有较多的理论学习内容,因此,不便也不必采用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但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加入一些参与式教学元素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活动、基于行动研究的参与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

二、《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活动形式

遗忘是大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如何及时地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教师在每一章节讲解结束后,通常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一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包括课程课件的准备和讲解等。笔者在《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为了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公共政策学》课程每一章节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公共政策学》课程进行之初,在绪论中对《公共政策学》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简介,然后再要求学生根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对某一章节的课程进行总结,每一章节只安排一名学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期末评定成绩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在具体进行时,总结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但由教师把关。《公共政策学》课程每一章节内容授课完成后,学生上讲台以教师身份对本章内容的进行总结。进行总结的学生讲述课程进行情况,可向其他学生提问及要求其他学生上讲台互动等。教师则站在旁边进行观察,对学生总结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遗漏或误解等进行及时更正。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讲演技巧等。

在学生总结活动进行过程中,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大都表现非常积极,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好的回顾。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生动有趣,反映了同龄人的思考和认识模式,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优于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还对《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启发了其他同学甚至教师的思路,促进了学生进行课外自我延伸式学习。在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进行课程总结时,课堂气氛相对于老师主讲时,更为活跃。台上台下的互动比较多,讲者与听者都在这种互动中收获了不少。总之,通过参与式教学形式,确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汲取《公共政策学》课程知识,能够深入认真地思考和总结《公共政策学》课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公共政策学》课程的乐趣。此外,学生在如何面对公众进行演讲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应该说,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中受益最大的群体。对于其他没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而言,由于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总结时体现了同龄人的思维,所举的例子也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也加深和巩固了他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有助于学生从别人的讲演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讲演能力。教师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安排《公共政策学》课程内容和调整讲课方式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

三、《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调查

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的优劣,笔者在课程结束时就学生在经历《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对他们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内容分为客观选择和主观判断两个部分。与《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相关的主要是客观选择部分,从多个不同侧面请学生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进行客观评价,包括教师与学生总结的区别、总的评价、活动中的心理变化等;主观判断主要用于收集学生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但在主观判断中,学生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也谈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从115名学生中回收有效调查表共98份,对其中的客观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得到学生对每个方面问题的选择比例。对于“如何看待老师安排同学在每章结束后进行小结的这种教学方法”,有56.7%的同学选择“很好”。由数据可知,大多数同学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是认可和喜爱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总体上,有57.7%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其次,有73.6%的同学认为如果上台总结,自己的收获会很大;最后,认为这种方法对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不足有帮助的学生比例达88.3%。但结果也表明,这种方式对于上台总结的同学会有更多收获,但对于未作总结的同学来说,收获则不够大。这反映出学生总结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不够,需要经过更多锻炼,也说明在活动形式上还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坐在台下的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收获。从老师和学生讲解的区别来看,大多数学生听讲时的心理状态不受学生和教师身份变换的影响;而听讲状态的改变则因人而异,呈现出均衡分布。

总的来看,这些数据说明上述教学形式值得肯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这在后面的主观判断题中也有体现。在主观判断题中,很多参与总结的同学谈出了自己对总结的看法,一致的意见是总结花时间多,但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自己的心理素质、演讲能力等都大有裨益。因此,也有学生建议应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比如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在实际讲解之前从中选择最好的上台去讲。

四、结语

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效果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成果,特别适合于有成熟思维的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可大力提倡和普及参与式教学法;应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和元素,既可以是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参与式教学元素的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教师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学》课程每章节课程内容的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手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收获更大,在学习方面和个人讲演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本文论述的方法还需要改进和提高,以使《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没有机会总结的学生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得到更多的收获。可以尝试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进行课前试讲,从中择优上台作最后的总结;也可以尝试将学生分组进行总结。同时,还可以让台下学生对台上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点评与打分,使台下学生对于如何讲演能有更多的思考和认识。总之,教师应尽力提高学生参与《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峡壁,李悦宁.大学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11).

[2]郑绍婷.也谈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及组织形式[J].甘肃教育,2011,(5):38-39.

[3]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74-77.

篇4

文章主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来对学讲结合教学模式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作探究,因此文章在本节首先对学讲结合与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结合的可行性作探究,以为文章整体分析设立必要的前提并找出相关的切入点,进而保障文章整体分析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学讲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讲授的结合,这就需要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换以实际的指导来引导学生逐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探究,并结合教师实际的补充和讲授,来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在这种模式下,课程的教学除了保障学生基础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完成外,还能真正的借助课程的教学来提升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课程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具有显著的包容性和拓展性,整个课程的内容除了包含基础文化知识与其他课程的精髓内容外,其与生活的结合还能促使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因此学讲结合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必要而可行。

二、强化学讲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学讲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结合有着显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促使整套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可以强化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文章在本节对学讲结合模式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作探究,以为新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开展提供相关的借鉴。

1.引领学生构建自主化语文课堂,强化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欠缺,且学讲结合教学模式又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真正需求,进而才能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在学讲结合的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尝试以生成教学法来促进学讲结合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的统一,通过课堂中提问、学生自主讲解等模式来发现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动态规划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而以学生学习的情况为导向为班级带来一堂适合自身的语文课程,最终提升语文课的教学效率,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需求获得最渴求的语文知识。

2.强化小组探究与师生对话,以课堂组织方式的创新推进小学语文学讲结合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拓展,即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的强化需要借助课堂小组探究的工作来有效进行。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应当积极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小组的组合,并以小课题任务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答疑者的角色以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探究,提升学生语文分析和总结能力。

以《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文章的教学来讲,教师就可以在课程教学之前让学生准备好学习的道具,即苹果和小刀,而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前为学生布置探究切苹果方法与实际结果这一小课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的实验,并以规范的语言记录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最终会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并感觉到知识探究的惊喜,而其对于整个知识探究过程中有效描述也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学习的总结能力。进而在这种方法下,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好地进行融合,小课题探究促使学讲结合与语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后期课文教学的效率也能够在这一前提下获得显著的提升。

3.师生合作开展课程总结,保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完整性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维持仍然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巩固,而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以及实际的课程要求来进行课程的总结工作,整个总结工作并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高效率开展起来。在学讲结合的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尝试师生合作,即教师与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成果,共同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来对课程学习的知识、课程探究的环节乃至于课堂中同学的表现进行总结,进而强化自己自主学习的印象。而教师在学生总结之后可以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进而保障在学讲结合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使得语文教学效果的巩固更加有效,进而侧面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5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英语;设计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的微课程教学已经在许多地方开始了试点,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对于微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将针对微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总结合理的应用设计策略。

一、微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的微课程指的是使用一种小型的视频文件录制教学视频,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授课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小知识,也可以是一个小现象、小故事或者小练习。学生在这样的微课程中点滴积累,学习知识。在信息化的时代,微的概念被应用在了教学中,产生了微课程这样碎片化的教学方式。

微课程有着具体、小巧和精致的特点。微课程的每一段教学视频都一定是言之有物的,避免空话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一个一个的小知识点又不会让学生感到烦躁。同时,整个视频全部聚焦在一个小知识点上,做到了精讲细讲,内容更有立体感,更有吸引力。

二、微课程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设计策略

1.导入设计

在进行微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程进行课堂的导入。学生在刚刚上课的时候常常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开启一节课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旅游专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一段关于旅游的微课程,向学生展示各种旅游景点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要讲述励志故事,则可以使用名人的成长故事引入课堂的主题。或者是利用微课程在学习开始前将本文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只是以微课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清哪些教学内容是重点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在学习时有所取舍,在重点知识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

2.呈现设计

微课程在进行语法讲授时有尤其显著的作用。由于语法概念比较复杂,要让学生掌握在不同时态下的语法运用规则,仅靠教师口述效率太低。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微课程把语法运用规则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学生接受知识更加容易,也更加有乐趣。在教授词汇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微课程,在单词和单词所指代的具体含义通过图片知识的方式联系起来,方便学生记忆。

3.情景设计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进入一个具体的场景,那么理论知识就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微课程为学生创建一个情景。比如,上口语课,教师可以把口语的具体运用情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状态下口语的用法,这种方式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4.归纳总结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在同一节课上要讲解几个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需要的就是梳理和归纳。现在有了微课程,教师的归纳总结工作就可以使用教学视频来完成。在上课之前,教师把下一节课要讲的知识点归纳起来,支撑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的最后播放。学生就能够及时回忆整节课所讲的内容,建立起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利用微课程视频,教师可以及时将课堂中所讲的重点知识总结出来,并将微课程视频资料上传到校园网站中或者是班级QQ群中以便学生及时下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复习。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块练习,在课上没有及时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微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全面提高,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班级学生得到均衡的发展。

5.学习策略指导

学习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刻苦程度,还取决于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策略。微课程是传授学习策略的最好载体。教师可以把自己总结的学习策略通过教学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出来,并提供学生下载。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按照这样的学习策略来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6.课程拓展

要让学生全面立体地学习知识,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教材内容之外的拓展,而这些拓展往往是课本不能涵盖全面的。微课程可以为教师提供课程拓展的平台,或者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自主动手设计和制作微课程,让微课程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样高度凝练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如,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爱玩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关于最想去旅游的国家这个主题的微课程,并让学生通过英语将微课程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大家,以及想要去这个国家的原因。学生在接到这样的学习任务之后就会借助互联网技术、计算机设备等查找关于自己想去的国家的信息,如国家的气候、风景、地理位置等,然后再通过自己已有的英语基础进行讲述,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提高学生对微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微课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初中英语教师的注意。学生在微课程的帮助下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质量,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文针对微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总结了微课程的实践策略,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04-03

沙盘推演方法,长期以来应用于军事领域,借以分析和研究各种因素的变化对战役进程甚至结果的影响。上世纪60~70年代,沙盘模拟演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国外率先引入高校课堂,开发并推出了“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进入中国大陆的高校教学和企业管理培训两大领域。

在高校教学领域,虽然国内外大多数高校均开设有沙盘模拟课程,且不同程度地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教学质量与效果不尽相同。

大多数高校的沙盘主要以软件(俗称电子沙盘)为主。许多电子沙盘软件是为了宣传普及自身的系列产品,它本身不是为高校教学开发的,对高校教学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存在着诸多缺陷,并不适合高校教学特点。

基于此,很多高校在沙盘实训教学中逐渐以物理沙盘取代电子沙盘,形成了教学中运用物理沙盘,竞赛中使用电子沙盘的格局。但大多数高校的物理沙盘存在着侧重规则的讲解,淡化了理论知识与演练内容的关联;重对抗过程,而轻总结点评;教师和学生团队用于事务性操作时间过多,造成时间、价值、资源各方面的浪费等缺陷,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北京吉利学院沙盘教学研究中心通过近10年来的沙盘教学探索和研究,在吸纳了传统物理沙盘优点的基础上,结合电脑计算系统的强大优势,组织开发了一系列“应用型物理沙盘模拟”课程。其中《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适用的通用综合类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群沙盘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其成功开发为后续结合行业特点、符合本校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专业课沙盘开发奠定基础。

一、课程开发理论模型

沙盘模拟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内在教学规律,其课程开发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北京吉利学院沙盘研发团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模型解决了沙盘课程开发的方法论问题。

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最早由英国剑桥大学雷格・瑞文斯(Reg Revans)教授提出。我国华东理工大学高松教授、汪金爱教授结合瑞文斯等人的经典理论,以及后续学者和实践者对于行动学习的操作性定义,提出了一个行动学习的“五要素模型”(图1)。即行动学习由问题、结构化知识、团队探索、行动和质疑与反思五个要素构成一个循环模型。

其核心内容可做如下解读:问题是行动学习的起点和目标,解决问题就是学习的过程;一定的知识广度和专业度则是行动学习的基础,它在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指引下,适当导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习过程的开展;团队探索是行动学习的重要环节;行动是体验式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教师的组织下、在计划指导下有效率地进行,并不断进行反思;质疑与反思是行动学习的关键,以上四个过程中,都需要积极的质疑与反思,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深度。因此,质疑性见解而非结构化知识成为了行动学习的根本性特征。

北京吉利学院彭于寿教授在长期的沙盘教学、培训、开发实践中,总结行动学习模型在沙盘开发中的指导作用,将行动学习法定义为:一群具有不同技能和经验的人组成团队,在教师的组织下,共同解决某实际问题或执行某实际方案。具有结构化知识的团队成员以有效行动共同探索、并不断地质疑和反思,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收获并强化学习效果。换言之,即工作在同一组织或团队的成员,协同应对重大组织难题,努力扭转困难局面,并将其视为学习过程。

二、课程开发思路

《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在行动学习模型指导下开发,其具体开发思路为:

(一)企业调研,植入“问题”,明确任务目标

任何沙盘模拟课程教学,均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这就是“问题”要素的体现。问题是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是每一个沙盘课程的组织者(或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本课程的开发之初,课程开发团队就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运营管理的流程,并将相关流程进行简化、提炼,把握核心环节,最终确立一般企业运营管理必然面临的问题:构建公司战略、确定经营目标、资源配置、资金链管理、竞争策略等。

由此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为:通过运用现代沙盘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理性决策的意识,通过企业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人财物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切实提升学生在既定的战略基础上,分析环境、洞察市场、把握机会、整合资源、改进绩效、提高效率、优化决策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

1.能根据市场和行业基本情况,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指导公司各项经营决策。

2.能根据公司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开展产品研发和优化生产资源配置。

3.能运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对融资、采购、成本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保证财务安全。

4.能通过环境分析和优劣势分析,制定本公司的市场开拓计划、市场竞争策略,力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5.能正确运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法,保证生产合理正常运行。

(二)问题指导,梳理并导入与沙盘模拟过程对接的知识,形成教学文件

沙盘模拟课程需要运用到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例如《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它涉及到管理学、营销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诸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开发者需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1.侧重于对规则的设计,淡化理论知识与演练内容的关联。

2.侧重于过程对抗,忽视理论总结与点评。

3.侧重于经营成果及数据处理,忽视数据反映的理论逻辑关系。

为此,开发者需在课前对教师和学生做好理论铺垫,制定教学文件指导教学。

首先,制定课程大纲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梳理本课程所需运用的理论知识,汇集本课程所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形成本课程的课程大纲,对授课教师应把握的知识点、讲解和辅导演练规则时知识点的植入、小结时知识点的运用进行指导性规定。

其次,制作教学PPT模板,用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PPT的制作,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发者需根据课程大纲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等相关规定,开展教学设计,制作教学PPT模板,明确教学过程。注意PPT模板规定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需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但在某些教学环节留给教师一定的空间进行灵活调整。

第三,制定学习手册指导学生开展课程学习。将本课程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实现需要了解、掌握、学习的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总结规范,形成一本学习手册,开课前下发给学生,内容包括:学习指南、学习资料、课程考核标准、学结(作业)等。其中学习指南明确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过程组织等内容,学习资料总结课程中所必须的理论知识,课程考核标准具体明确课程具体的考核细则,学结则是对每期演练过程的总结反思。

(三)分组角色扮演,明确团队分工,完成团队探索

《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采用分组角色模拟演练的方法。根据“问题”设定的团队任务结构和特定的组织情景因素,以及团队参与者的知识、能力及其互补性要求等,设置了管理团队角色。

课程要求学生分成6组,每组5-6人,分别承担如下角色:

1.总经理1人,负责团队组织管理、审议企业战略、审核经营预算、审批决策方案等。

2.发展规划经理1人,负责进行战略分析、制定战略目标、设计战略方案、进行战略控制等。

3.财务经理1人,负责制定筹资决策、进行经营预算、管理运营资金、填报财务报表等。

4.生产技术经理1人,负责研发投资决策、购置固定资产、编制生产计划、拟定采购方案等。

5.营销经理1人,负责进行市场调研、制定销售目标、设计营销方案、参与市场竞标等。

如果是6人一组,则可设立副总经理一人,协助总经理处理相关事务。因此,为保证沙盘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人数有一定的限定。

根据各自的岗位角色,要求不同岗位的成员真正理解规则,并深入关注模拟情境中与本岗位相关的任务和工作,从而专注于履行自身职责,以此实现团队内技能互补。明确赋予团队负责人建设团队的责任,通过激发团队意识、个人成就感和团队荣誉感,从发促进团队探索和学习。

(四)科学设计演练过程,确保行动效率

行动学习始终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因此,课程的成功与否,在于演练过程环节清晰、规则明确、衔接有序、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基于此,《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在开发过程中着重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规则设计强调简单化。本课程规则突破了同类课程规则复杂、繁琐的缺陷,设计简单、明了、易懂但能反映企业真实运营状况,在50分钟以内通过自学和教师辅导即可掌握。

2.沙盘模具设计形象化。在以往的课程培训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发者总结以往模具存在的易污损、笨重、携带不便、易混淆等缺陷,自行设计开发了盘面、代币、厂房、产品、原材料、应收账款等模具,设计形象、易辨别和携带。

3.数据处理电子化。在很多传统的物理沙盘中,教师和学生演练过程中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数据计算和处理上,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演练质量不高。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运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大量的数据运算都可通过EXCEL实现,学生只需在相关学习用表中填入简单的数据,其结果无需计算,教师或助教将学生的数据录入电脑,电脑即可计算出相应结果并立即公布,大大节省了课堂的授课时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一步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即可通过在电脑上自行录入数据,简化了教师的工作量。

4.演练过程设计清晰化。在课程的开发中,开发人员着重对演练过程进行设计,并明确各个环节需完成的任务以及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

具体演练环节如图2所示:

(五)强化总结点评,将质疑与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质疑是富有洞察性的问题或提问方式,反思是对个体、团队、组织所提出的问题或解决方案进行批判性思考。质疑与反思是沙盘模拟阶段性和最终总结的重要方法。它贯穿于沙盘模拟的全过程。

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开发团队在课程演练各个环节设计中,注重质疑与反思的运用。如在团队组建中允许学生对岗位职责提出质疑,对团队目标提出反思等。

质疑与反思最重要的环节体现在各个阶段的总结点评环节设计。

课程在每一期演练结束后,要求每组就团队本期的目标设定、战略执行、经营得失及下一步的调整进行总结。同时,个人还需撰写学习报告,就演练内容、本人承担的工作、个人的收获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导下一步的演练。

课程还设计教师点评的环节,教师作为质疑反思的评估者,其点评的深度和力度决定了课堂的成功与精彩之处。因此,对沙盘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课程创新点

与其他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相比,本课程具有如下特色:

(一)建立了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框架

本课题将行动学习模型引入沙盘课程开发,解决了长期以来缺失的沙盘课程开发方法论问题。课程以行动学习五要素模型为基础,在沙盘模拟过程植入行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在梳理并对接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结构化知识基础上,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团队探索,提高学习行动的有效性,并将质疑与反思贯穿于全过程,大大提高沙盘教学质量。

(二)将电子沙盘优势与物理沙盘有机结合,打造应用型物理沙盘

在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利用物理沙盘的优势解决了电子沙盘在团队探索、团队共同提高、直观、具体、参与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利用EXCEL电子表格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设计开发相应电子表格,简化计算程序,提供电子报表,解决了传统物理沙盘在数据计算与分析方面的缺陷,实现电子沙盘与物理沙盘的有效结合。

四、课程实际应用

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通过模拟企业实战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直面市场的精彩与残酷,使学生在演练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在沟通中学习、在错误中学习、在改进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让课堂极具实战色彩,学生参与度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

本课程在北京吉利学院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共对17个专业2000多名学生开设此课程,获得了学生高度评价,课堂满意率在90%以上。同时组织了北京吉利学院企业运营管理沙盘大赛,学生积极报名参赛,有效地实现了课赛结合。

[基金项目:2015年北京民办教育发展促进项目,资助项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教育教学改革)―北京吉利学院经管类专业群沙盘实训教学系统建设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彭于寿.行动学习理论在沙盘模拟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11)

[2] 李守伟.基于行为导向的ERP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教育,2013(7)

[3] 高松,汪金爱.行动学习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 马奎特.行动学习实务操作设计、实施与评估(第二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篇7

2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1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应用的可能性

首先,行动学习法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近几年每个高校的各个学科都在尝试改革,改变以往应试教学中单纯的教课方式,而是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在实践中完成学习目标,而行动学习法就是这种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也是一门强调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其教学过程也在不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行动学习法就是符合这一趋势的重要方法,符合高校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改革的目标.其次,行动学习法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已经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很高的理论水平,更需要有一种反思精神,能够对所有的理论充满批判精神,活学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而行动学习法就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重要学习方法.最后行动学习法符合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特点.市场营销策划作为一门课程,十足强调反思和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后可以活学活用,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认识,学会理论不是目的,提升认知水平才是目标.

2.2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不仅有应用的可能性,还有各种因素促使着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必须需用行动学习法来实现自己的课程目标.第一,传统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弊端.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是一门很强调实践的课程,而传统的教学只是一种理论的传输过程,而这些理论往往都丧失了时效性,不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求,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要求不符,学生也很难在寻找工作时具备很大优势.第二,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具备很大优势.行动学习法是以“用”为主题,市场营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学习的主题,并将“学”和“用”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认识,所以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他必须承担解决各种问题的责任,经过不断反思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一方面,行动学习法还利用了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小组内相互讨论、互相激发、不断反思的过程来提升自己的认识,这种学习方法对提高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效果有着天然优势,所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应该引引用这一学习方法.

3行动学习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应用的途径分析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是教授学生如何做市场营销策划的一门课程,而市场营销策划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并为了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而设计的产品或者服务促销过程,也就是实现个人和组织的交换过程.市场营销策划核心就是打动消费者,让更多地消费者关注、了解、信任企业的产品,所以这门课程在采用行动学习法时注意是通过教学来启发学生如何“做策划”,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详细来说主要步骤包括:

3.1提出问题和限定分组

提出问题和限定分组是前期的步骤,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也是整个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中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和学生对市场营销策划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来提出相关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分组来进行初步限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坚持难度适中的原则,同时还要有多个候选项,从而能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进行选择.限定分组主要是为了学生在自己学习团队中不会出现能力差距过大的现象.

3.2问题选择和团队成立

问题选择和团队成立是行动学习法区别于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地方,因为这一环节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成立一定的团队,并且可以相互讨论来完成目标.在开始阶段,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自由组合成一个团队,由于每个团队关于市场营销策划的问题都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每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然后进行初步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组织和控制,让每个团队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讨论,同时市场营销策划涉及到经济学、法学、文字等多方面的学科,所以各个成员都要尽量在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着团队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3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中期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能够体现学生主动性的一方面.分析问题就是各个小组在选定问题后能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团队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搜集相关自己并且激烈讨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教师也应该参与其中,并且在不干涉各个团队讨论的情况下引导他们的策划思路,能够让他们的策划更加适用于当前市场营销的需要.团队分工是这一环节的重要步骤,因为团队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就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争取达到取长补短的结果,所以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领取一定的任务就显得特别重要.行动学习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还在于,行动学习法的每个成员并不是在完成自己任务后就无事可做,而是参与整个市场营销策划的全过程.解决问题是这一环节的落实步骤,在团队合作中经常是呈现“合作———分歧———讨论———合作”的过程,所以行动学习法中的解决问题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就要求教师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个团队的学习效果,并且要设定各个团队的预约答疑时间,促进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3.4总结和评价

以教师为中心对每个团队的市场营销策划进行点评和总结、以学生为中心对各个团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以各个小组为中心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讨论,这三个部分是行动学习法的后期过程,并且在进行时是交叉开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提升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认知水平等.以教师为中心对每个团队的市场营销策划进行点评和总结应该根据每个团队的水平和具体问题而进行,由于在前期中每个团队都有不同的策划内容,所以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应该根据他们的问题而进行,而不能采用以往那种统一的标准,这样就需要教师提高自己对市场营销策划的认知水平,掌握最前沿的市场营销信息,从而为每个团队的策划内容都能够提供比较适宜的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对各个团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应该坚持批判、反思的原则,这也是落实行动学习法的表现.行动学习法在优越性表现在对理论的知识充满怀疑心理,能够利用自己的实践来反思这些理论的正误,这也是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印象的重要手段.以各个小组为中心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讨论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表现,也是行动学习法的优越性表现,每个团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只学习自己团队的内容,也不是根据自己团队的问题来设计市场营销策划,而是能够进一步对其他小组的问题和策划进行认识,利用自己小组的经验来反思其他小组的结果,在这种反思和对比中提升自己对市场营销策划的认识,达到快乐中学习、对比中进步的最终教学目标.

篇8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小结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程知识的主要学习内容,对于学习过的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小结来复习课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重新找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还遗留的问题并解决,这样也相当于给教师提供了学生一个学习上的反馈。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简要谈谈如何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进行一个有效的课堂小结,从而全面地巩固学生的知识系统。

一、在高中英语的课堂小结中,设置教学悬念

在高中的英语的课堂小结中,教师还可以在不同知识点的承接上有一个过渡性的总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以后,直接对后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对于知识点与知识点缺乏一个过渡与总结。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迷失方向,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角度。而过渡性的课堂总结,给予了学生一定学习上的缓冲时间,让他们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节奏。

例如,教师在教学高一的英语School life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跟学生讲解完课程的单词以后,让学生去阅读课程中的文章,并在文章中将这些生词标记出来。教师可以运用运用教学语言来进行过渡性的总结:先总结该单元中的单词重点,再让学生去文章中找出这些单词,去观察这些单词在文章中的具置以及用法,教师再随机抽取学生来回答不同单词的用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单词的学习最终要服务于文章的阅读与句子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带着目的性来进行学习活动,采取学习行为。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般疑问句的用法时,也可以利用这种过渡性的课堂小结来开展教学活动。又如,教师先教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向学生分析完句子的结构以后,再进行一个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最后将疑问句的基本用法以及基本的回答教给学生。这样知识之间有了过渡与联系,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更强。

二、在高中英语的课堂小结中,实行归纳与总结

在面向整堂课程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小结本身所具有的强归纳性与强总结性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句子的语法难点与重点以后,结合整个课程的内容,进行最终的课堂综合性的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知识总结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来进行课程的知识总结。教师要尽量使用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语言,来进行提问,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的开展。而且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小结,能够让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W生对知识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对于最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高中英语中的介词的基本用法以后,在进行课堂总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一个这样的提问: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中主要学习了介词的用法,有谁能说说介词的基本用法有那些?又有谁能说出老师刚刚提及过的几个重要的介词的用法吗?学生会通过回顾整个课程的知识点,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当A同学的回答不够全面时,教师可以让其他的同学来接着补全,最后,教师再综合所有同学的回答,队整个课程内容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回顾与评价。

三、在高中英语的课堂小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课堂小结除了是对课程知识进行一个总结作用以外,还有帮助教师进行课程内容与知识的拓展的作用。所谓课程知识内容的拓展,指的是教师可以在小结的最后,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英语课外读物,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词汇量与阅读量。这样不仅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丰富他们对于英语学科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外后面的导读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读物,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讲解;或者根据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内容,推荐一些相应的阅读文章,让学生课后去进行翻阅。

另外,教师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式的小结方式,来提升小结过程中的趣味性,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疲劳感。例如,我们可以用竞争式的小结方式,让学生通过抢答课程的知识点来进行小结,哪位学生回答的知识点最多,就能成为该堂课堂小结中的优胜者。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激励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还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记忆能力。

结语

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开展课堂的小结:一个是从当堂的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课堂小结;另一个则是对当堂课程知识内容的一个拓展性的小结;这两个方面的课堂小结都是在英语教学中时常运用到的,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相应的提升。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1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多样性的优势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工作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首先,项目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以课堂中的理论灌输为主要模式,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与项目管理课程特点体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其次,学生对项目管理课程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师生交流沟通匮乏,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而言,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则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具体而言,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符合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的理论,而且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提升项目管理的经验。因此,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而更好地提高项目管理课程的效率。第二,符合社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项目变得更加复杂,人员管理、项目内容管理、资源协调等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对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不同能力得到锻炼,进一步挖掘人才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项目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社会对项目管理人员的需求。

2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总结

2.1案例互动式教学模式

案例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习以外项目管理的案例,借鉴成功案例中的先进经验,然后利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产生互动和交流。案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首先,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选择,案例的经验或者内容需要与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存在较大关联,难度需要适中,学生通过学习相关案例后,可以掌握部分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而且也对学生有较大的启发意义;然后,教师在确定案例后,需要制作案例相关的预习内容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提前预习;其次,教师需要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案例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小组内部的讨论,得出案例的多角度分析结论;最后,教师需要收集不同小组的学习效果,对这些学习效果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巩固项目管理课程的相关知识。

2.2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

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注重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合作,能够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将学生真正放到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等有非常大的优势。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首先,教师需要改变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由课程的主要讲解者变为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划分,使得关联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进行合并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充分了解,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色、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且后续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分析、思考、总结等。

2.3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该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亲自实践某个具体的项目,从而巩固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到参与项目,然后形成总结项目经验,巩固理论知识的良性循环,更好地提高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关的项目情景,然后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的项目实施管理工作。项目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难度需要适中,对学生的某一项项目管理能力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其次,教师为学生布置好项目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项目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上学到的项目管理相关知识;同时,学生需要将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首先尝试利用自身能力进行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可以通过课堂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请教;最后,学生需要对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并且在项目完成后,对学生的总结内容进行展示,允许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成项目的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和分析,指出学生在开展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后续进行针对性地学习。

3结束语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知,目前项目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总结和论述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多样性的优势,然后介绍了项目管理课程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论述了其特点和优势,然后对其实施步骤进行了总结,为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

参考文献

篇10

0引言

“数字通信原理”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理论性很强,同时还强调实践性。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课程内容,而且更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翻转课堂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被称作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所谓翻转,就是将传统课堂“课上教师知识传授+课下学生知识内化”的教学流程颠倒为“课下教师知识传授+课上学生知识内化”。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有如下优势:(1)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3)改变了课堂管理,增强了学习互动;(4)有助于教学相长;(5)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本文以现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强调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互动所形成的教学过程,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教师和学生活动分别为主线,将教师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准备、引导互动+总结评价和教学反思三个环节,学生学习活动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内化和总结反思三个环节。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前面构建的教学模式,以《数字通信原理》课程中“脉冲编码调制”课题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验班学生共40名,分8组,每组5人。

3.1课前

教师:制作学习任务单,采用录频软件Camtasia Studio 7.1录制微视频,将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上传至QQ群进行共享,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策划课堂活动。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的要求,观看微视频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3.2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的学习,并安排小组探究任务。根据各小组的探究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学习环节进行评价,并对整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系统化总结。

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探究合作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思考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堂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内容。

3.3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情况,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完成相应作业。思考自己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并把自己的困惑和教学设计建议反馈给教师。

3.4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采用量化表,总结性评价采用试卷测验方式,学生最终成绩=形成性评价得分*50%+总结性评价得分*50%。

4 探究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采取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两个班学生人数相当,学生基础相当。对两班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测试。测试结果图2、图3。

如图所示,实验班学生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班学生成绩,而且实验班高分成绩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同学进行访谈,访谈结果如下:

大部分同学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协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前自主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合作学习不利于积极性差的同学、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强。建议教师优化合作探究模式,打消学生依赖心理、多进行个性化指导、多增加个人展示的机会。

5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很大的挑战。如何使翻转课堂更好的发挥它的优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提出高效的课堂时间分配方案;(2)创新课堂活动形式;(3)形成更有效、合理的评价体系。

篇11

关键词 策略调控;高中英语;调节

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版)指出,重视学生多样化策略指导,尤其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主动协调的习惯,让学生在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过程中主动修正问题,更利于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而言,将调控学习策略(Regulationofstrategies)运用于英语课堂,让学生在获得更多自主支配权和学习自由权的基础上,主动调节学习思维及方法,形成正确有效的学习语感和思维方法。

一、运用导学案引导计划调控,明确教学要点

计划性是调控策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有序地计划学习,利于他们在主动预习和积极调整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体验。通过导学案来帮助学生预习,能在有效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多给学生提供背景性的预习导学案例,让他们在主动对照预习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思维。在创设过程中,一方面,突出全程预设的指导,通过设计背景性学习素材、课程知识要点呈现、重点内容介绍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例进行灵活自由选择;另一方面,注重整体知识之间的衔接,围绕课程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在阅读感知和整体交流运用中的盲区和误区,引导他们更好地积极参与自我预习和学习的交流活动。

以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计划协调,能使得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及结构体系形成全面印象。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withEnglish》模块三Unit1Theworldofoursenses的“Reading—Fog”阅读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有关人物、时间、情节等方面背景素材,建议学生从相应的提示中,围绕“ThereasonwhyPollytakestheUndergroundtoGreenpark”“Theoldman’saction”等内容,设计相应的导学案,要求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客观总结,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语篇的整体理解感知。

二、以多样化交流丰富学习过程,增强感知体验

学生在英语表达实践中的认知更具有可记忆性和感悟性。通过对计划实施调整,引导学生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有针对性调节地调整。多样化表达交流,能使得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基础上,以语言交际外化的方式展现理解,让学生有更多互学的机会。

多样化的表达交流,能在明确学习重点基础上,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表达任务。在指导表达交流中,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交流话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自由选择和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可深入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针对课程学习内容,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如演讲、故事介绍、辩论、角色模拟等来互动交流,帮助他们增强感知体验,积累丰富语言表达素材,强化交流实践性。

多样化交流,能使得学生对照学习选题进行灵活表达。例如,在模块八Unit4Filmsandfilmevents的“Reading—Importantfilmeventsaroundtheworld”教学中,教师不妨建议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的经典动作或者语言,以此激活学生的认知感悟思维。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就“Myfavouritefilmis……”进行主题演讲,鼓励他们进行口头表达。教师也可建议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方式就“Whyisthefilmimportanttoourlife?”“Whatcanyoulearnfromthefilm?”等话题进行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理解感知。多样化交流能使得学生在主动调整自己的感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控学习过程,丰富语言知识。

三、借助总结性反思调整方法,提高语用技能

总结时学生发现问题和修正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自我总结性反思,能使得学生针对自身学习中问题主动修补完善。调控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在自我总结过程中发现更多有效方法,便于他们适应学科发展需要。

在自我总结反思中,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语言表达技能不同,引导他们针对自身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进行总结,反思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计划、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鼓励他们尝试通过归纳总结的形式来不断调节认知过程,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运用调控策略指导优化教学,更多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理念,便于学生在自我归纳和总结反思的过程中适时调整学习方法,同时能引导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习过程。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差异多样化进行教学调控,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全面、丰富的理解感悟。

参考文献

篇12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与传统课堂的差异较明显,为适应新课程下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应随之调整。唯有这样才能学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改革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很多知识都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符合高中生的综合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的变化更利于学生去理解与消化哪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这对学好数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数学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应用能力等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养成这些素养和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此,我们应清楚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变化,紧跟教师思路,了解教材的变化,这样才能适应新要求、新课堂。

二、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想要学好数学,必须端正学习思想,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会产生内在驱动力,在行动上爱学、回会,为学会数学奠定良好的态度基础。高中阶段的数学逻辑思维较强,光靠记硬背数学公式是行不通的。身边不少同学习惯性的死记数学公式,做课后练习题,虽然有助于数学学习,但是学习起来感觉很累,数学成绩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在我看来,应先培养学习的兴趣,对数学产生喜爱的感觉,才会有心思学数学,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放弃。然后,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障碍,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困难。比如,遇到难题、怪题时,认真研读题目,了解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想,一步一步的完成解题过程。最后,要有积极进取的意志,耐得住寂寞,喜欢动脑,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不找借口不学、不做。

三、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数学,逻辑性更强,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这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指导,更需要自己去总结、去领悟,在不间断的数学题分析与数学知识总结中逐步形成的。一旦掌握了数形结合、平面与立体的比较、等价交换等数学思维,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纵观高中数学题,很多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基本类型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题目有难度。为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类型题及其解题方法,对类型题逐渐形成一种数学思维,哪怕如何变化,只要找准属于哪一种类型题再复杂的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遇到了没有见过的难题,先学会拆分、拼装题目,再寻找适合的解题思路。

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学会数学而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并认真解读教材内容,弄清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增强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其目的就在于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为此,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自主的探索与获取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强化课堂学习效果。此外,课堂习题是巩固与复习新知的一种有效手段,应抓好课堂练习,利用所学内容认真进行习题练习,遇到困难时先结合新旧知识去分析、去解题,自行解决不了情况下再向教师咨询。

五、善于总结与归纳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总结与归纳可以把相对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梳理所学内容,利于学好数学。而且,总结与归纳的过程也是复习与巩固知识的一个过程,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高中数学已成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考中占有极大比重。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面对高考与升学的双重压力,高中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想学好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清楚新课程对自身提出的要求,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同时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数学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生的爱学、会学数学,促进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振国.对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01):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