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8: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九年一贯制学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九年一贯制学校

篇1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校的规模一般很大,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比较困难。但此时正是学生身心不断成长发展的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德育思想,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加强德育管理十分重要。

一、树立现代德育观念,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全面开展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首先就要树立现代德育观念,使得学生的德育管理紧跟时展的步伐,立足于实践,让德育管理工作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做到以德服人、育德育人,让学生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树立现代德育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树立开放性的现代德育观念;二是要树立发展型的现代德育观念。如今已是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思想观念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当中也要改变传统封闭的德育观念,采用新型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学校的生活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因此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学校要结合学生所学习的课本知识以及学生所接触到的网络信息知识,立足于实际生活,以一种开放性的现代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管理,使得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在得到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发展型的现代德育观念,要求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能够从传统的防范性德育管理转变为主动发展型德育管理,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在时代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校管理者也要采用发展型的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学生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品格。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积极发挥学生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理念,促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紧抓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为有效推进德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础,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时候,既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也要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使得德育工作能有效开展。学校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环境的建设;二是学校的规划与设施。为了有效的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在对学校环境的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对学校地理环境的建设,还要注重对学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建设。学校的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方便,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见识更加的广博,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生活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健康愉快的成长,同时如果校园的人文环境较好,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使得学生的认识更加丰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学校的规划和设施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校外在形象的展示,在里面也体现了学校人文关怀、教书育人等宗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模较大,因此在学校规划方面一定要明确各个区域的作用,使得学校的生活区、教学区、娱乐区等能有效的分开,这样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过程中既能有效的学习,又能在课余时间愉快的玩耍。因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较多且年龄分布层次较广,为了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学校也要注重校园设施建设,使得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喜欢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效的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三、丰富德育内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得学生在学校生涯中不仅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还能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以更好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放松。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思想品德》、《国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的教学,不能只抓语、数、外等科目的教学,而是要让所用科目都齐头并进,使得学生在关于思想教育的课程中有效的了解国家法律、道德修养、社会公德等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对现代社会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学校生活中,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关于德育方面的活动,例如让高年级的学生带领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做劳动,有效的培养学生间团结友爱的精神,或是组织学生一起在校园范围内搞一次情节大扫除,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养老院给老人们送爱心,使得学生能够帮助他人,积极播撒善良的种子。总之,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漫长且艰苦的过程中,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不断的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让德育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陈福保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育才学校

参考文献:

篇2

本人在一所“九年一制”学校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对一年级至九年级各年级的班主任工作都有所接触,现就一段时间内,担任“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的体会略做分析。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

“九年一贯制”学校,通常是指该校的小学和初中施行一体化的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级,相继完成小学至初中教育,一般就近入学,实行统一的学校行政、教育、教学管理。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弊.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既存在明显的优势,又有着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不利因素。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但同时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三、我校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有40多个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1800名。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学校设有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教室。办公、教学、生活、运动休闲四大区域布局合理,体现了“校园即家园”的设计理念。

四、各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特点

“九年一贯制学校”相对于独立初中和六年制小学,其最大的特点是班级数多,时间跨度大,初中高年级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更是相差悬殊,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差异,自然造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同年级班主任工作的阶段性的差异性。

根据我多年来,担任学校不同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的经历,现将根据实际情况,将九个年级的学生,选用一年级、六年级和九年级。三个年级的班级管理作为代表,分别进行论述。

(一)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般学生人数较多,一年级学生刚入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多数情况都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在这段时间里,学龄儿童刚脱离幼儿园的学习环境,进入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虽然小学一年级的课业负担相对较少,但相对于以前以游戏为主要载体的学习,他们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因此在学生中会出现较多的焦虑情绪和紧张不安。所以,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过程中,我更多地关注于对他们进行心理安慰。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他们相处,进行有效的陪伴,让孩子们从心理上尽快过度到小学阶段的学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地一半”利用小学一年级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教育,不仅有利于一年级整个学年的学习,更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甚至于受益终身。

能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进行合理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能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的管理和教育,则学生会养成自觉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接下来的小学生活中,他们就会树立良好的自信,如鱼得水,事半功倍。

(二)六年级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按照现行国家教育体制的安排,小学一般为六年制,所以经过六年的学习,在这一年当中,学生会面临小学升初中的转折,良好有效的班主任管理,是关系学生在本阶段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学生不会面临小升初的考试压力,可以顺利进入初中的学习,但对于课业性质的转换,依然是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鉴于以上情况,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六年级的班主任,如何进行初中入学前的心理教育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在这些年的实际教学实践中,在学生升入六年级后,我总是主动和学生经常谈论初中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提前分析初中课程数量多,课业负担重等问题。并引导学生重视学习方法的科学化、高效化的培养。

我校班主任一般进行的是“大循环”责任制,即从低年级一开始,同一个教师就一直担任相关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这种体制正好有利于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长期持续地监测自己的班级管理的时效性。经过多次实践检验,我在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是成功的。主要体现在:进入初中以后,我所带领的班级学生,能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在各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九年级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篇3

具体岗位调整如下:

1.基本情况:本校编制数123人,实有专业技术人员87人(其中高级教师31人,一级教师50人,二级教师6人),工勤人员2人。

2. 岗位设置及聘任:本单位拟设置岗位总量123个,其中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21人,占岗位总量的98.4%;工勤技能岗位设置2人, 占岗位总量的1.6%。

(一)专业技术岗位

高级教师岗位拟设置为30人,实有高级教师31人,聘为高级七级岗位31人;一级教师岗位拟设置为77人,实有一级教师50人(其中1人聘为中级八级岗位,49人聘为中级十级岗位);二级教师岗位拟设置为14人,实有二级教师6人,聘为初级十二级岗位6人。

(二)工勤技能岗位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山区学校学生数量日益锐减,学校办学规模逐年减小,于是便催生了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中顺应形势的一种产物。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

1.与教育资源的共享,降低学校的运作成本

2.中小学合并,办学规模大了,教师多了,人气旺了,教师的合作、交流、研讨在面上更广了

3.教育和培养方案科学、完整、系统

小学教育是塑造型教育,而中学教育一般都是矫正型教育。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会全面考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制订出一套九年一贯的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4.九年一贯可以减少行政人员,减少管理层面,减少机构,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弊端

1.学校管理问题

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单一的小学或中学相比人多、物多、事多,加上中小学的教育规律不同、教师的层次不同,因此,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

2.学生管理问题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的是6~15岁的学生,年龄跨度大,因此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开展学生集体活动,如果联合起来开展,学生知识层次不同、能力水平不一致,如果单独开展又要相互影响。

3.教师考核问题

尽管小学与初中都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不少共同点,但事实上中小学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很难用统一的尺子来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成绩,也很难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量化方案。

三、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几点对策

1.更新管理理念,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校组建之初,确立了“统一领导、分部负责、条块结合、全程管理”的管理原则,提出了中小学“整体联动”的教学管理思路,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施全面、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

2.合理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我们打破中小学界限,推行了择优上岗、按需设岗、以岗定人的用人机制,将业务骨干、教学能手推向一线,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强、自身素质高的小学教师充实到初中数学、语文、体育等学科,从而盘活学校教师资源,使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认真树立“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的理念

要解决好因体制变化造成的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要把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问题放手让教师讨论。如,我校的“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教职工考勤办法”等多个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都通过广大教师充分讨论、收集意见,再提交教代会展开讨论,形成方案。

4.消除教师的本位主义思想,打破中、小学界限,树立整体观念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要想“一以贯之”。全校形成一个互相融合的有机整体,首先就要在思想认识上不断加以协调,使全校所有教职员工对“九年一贯制”这个概念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整体把握。

5.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广大教职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通过党、政、工、团、队开展多种活动,如组织谈话,正面疏导;嘘寒问暖,解决疾苦;搭建平台,展示才华等,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理顺关系,形成合力。

篇5

一、课内导读的阅读习惯培养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及地方电视台公益广告片,都在宣传提倡全民阅读。我们作为九年一贯制的语文教师,深知责任重大。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人的精神全部。如今都知道韩寒、当年明月由阅读带来的丰硕收获,但我更坚信阅读对提高国民素质,民族伟大振兴是不可估量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即教材中的课文,这给了我课内导读的“底本”,有了底本就看我们语文教师怎样引导了,说“我们是学生的引路人”,于是,就应该看我们督促阅读的力度怎样,你的督促检查越勤快,学生的课内阅读就越深入。如果追踪阅读,加上教师持之以恒,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班级的学生阅读兴趣,就变得浓厚,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体现出来。如爱好阅读,爱好写作,最终广泛阅读、深层阅读,从而成为有丰硕成果的创作者了。

二、课外自读的阅读习惯培养

国学大师梁启超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在现代社会,阅读成为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功能。小学生正处于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扫除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自觉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用心引导学生去研读文本,那又怎样超越文本呢?这是我们课外自读习惯培养的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课外自读,小学初中的学生不自觉,不检查督促,课外阅读将成为空话,所以说课外自读的阅读习惯培养,必须由我们语文教师坚持不懈地按步骤检查,这又给我们语文教师无形中增加了教学任务,但你这样想,如果学生一旦养成好习惯,那我们的教学成果就事半功倍了,不仅习惯好了,语文成绩也上来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影响的不是九年,而是一辈子,想到这里我们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语文教师,就感到莫大的安慰。从小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到了课外的《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内涵;从课外阅读《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文本段落的阅读中,使学生对初中课内课文《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当然,课外自读引导得好,那孩子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会更深厚。

三、制定九年制本土阅读目标

在学校,经常有数学、物理老师开玩笑说,我们的学科学生为什么学不好,就是语文没学好,看似玩笑,实际是大实话,真话!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并受到品德的教育。诚然,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制定阅读目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从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国家制定了阅读指导范围。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践行,如一年级学生必读书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外神话传说》、《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选集》等;二年级学生必读书目《科学王国里的故事》、《三毛流浪记》等;三年级学生必读书目《伊索寓言》等。初中推荐书目《论语译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鲁迅作品精选》、《子夜》、《家》、《骆驼祥子》、《围城》、《挪威的森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复活》、《欧也妮・葛朗台》等。分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推荐书目学校会有一定量的藏书,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到图书馆借阅或自行购买。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69-02

1九年一贯制学校科学、物理教材衔接的意义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将在九年内不间断的接受义务阶段教育,如果能在此期间对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进行衔接整合,必然有利于学生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思维的优化。

1.1实践方面,一是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教学方式和内容;二是为初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衔接提供参考。

1.2理论方面,它能够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内容。对初中和小学的素质教育进行通盘考虑,研究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具有重大的价值。

2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科学、物理衔接的方法

2.1学科性质的比较。 从课程性质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可见,小学科学重在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初中物理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2课程理念的比较。 从课程理念看,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注意学科渗透。;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2.3课程目标的比较。 从课程目标看,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物理,其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4内容标准的比较。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如力、机械、声、光、热、电、磁等,它们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将关系到学生升入初中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物理的心理感受。但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在知识的深度上是递进的关系,初中物理一节课的容量明显增加。可见很多物理知识是以小学科学为基础的,小学科学的扎实基础有助于初中物理的学习。教学过程中难易程度把握不当,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2.5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形式更感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注重游戏因素,通过娱乐形式达到学习目标。在科学课中,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活动,在体验中学习。过度到中、高年级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逐渐过度到对学习的内容、对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开始出现叛逆情绪,学习动机开始发生变化,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在学生的学习中,若出现困难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还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其自信心。所以初中物理要思考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95-01

根据2001年教育部2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第14条内容:要规范义务教育学制。“十五”期间,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成都高新区也结合区情开设多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学生人格养成有积极意义。下面,将结合滨河学校的具体例子分析。

滨河学校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根据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瓦龙对儿童不同年龄层次的划分,滨河学校的学生涵盖了儿童发展的客观性时期(5,6岁—11,12岁)和青少年时期(13,14岁后)。这两个时期是儿童形成完善人格,形成独立思想,也是对客观世界从感性到理性的重要时期。

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证明了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在教学上较之单纯的小学或初中是有优势的。但在德育教育上,因为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很多学校在德育管理上存在难度,为了方便管理,仍然是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在分开管理。但这种管理人为的给学生划分了阶段,其实并没有发挥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德育教育上的巨大优势。

根据《甘肃教育》2009年第13期《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中的劣势探析》的分析[1]: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一贯制后,原中小学老师变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师,原中小学领导变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虽然各人的“外在角色”一下子转换了,但是各人的“心理角色”转换却并不那么容易。加上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大都是从原中、小学的领导选拔,因而大家对“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下的教师管理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原先小学的领导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对“中学老师”不熟悉;原先中学的领导则对小学教学不了解,对“小学老师”也不熟悉。这些素质的缺陷,很容易导致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所以,要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就要做到几下几点:

1全局的管理观念

不能单纯的把以前在小学或初中的管理经验生搬硬套。在开展德育活动时,也要全盘的考量,要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参与的大型集体活动中有所收获。例如,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是仪式教育的很好的实现手段。但要让一年级新入学的小朋友和九年级马上就要面临中考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不在典礼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和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就需要我们在内容上找到一个共同点。本学期滨河学校开学典礼的主题就是:好习惯伴我成长。习惯是伴随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话题,对新入学的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开始适应学校生活,是他们的重要任务,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也需要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也是对人终生受益的。所以,这个主题就对1-9年级的所有学生都有所帮助。为了让各阶段的学生们能更好的领悟到习惯对人的重要性,德育处分别安排了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代表和一个九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代表根据自己的学生现状发言,在学生们中间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2分段管理,整合德育内容

2.1全局的观念不意味着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强调“一贯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同年级段之间的差异。六七岁的儿童不同于十五六岁的少年,教育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教师管理应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兼顾其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分段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段的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如:三、三、三制,即一至三年级为一段,四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也可以五、四制,六、三制、二、三、四制等。这种分段管理的好处是很多的。比如,在评价标准上就可以分段评价。我校的文明礼仪班集体在评选时,就是按照一二年级,三四五六年级,七八年九级分别评选的方式进行。

2.2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德育内容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滨河学校开展的青春期教育中,在五六年级中开展的是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为进入青春期做好准备、能够欣然接受女孩儿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等内容。在七八年级中就更是把青春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除了要了解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我们还专门给这个学段女生专门开展了一次《长大未成人》的关于未成年少女自我保护的课程。

3大循环的班级管理模式

缩小到一个班级的管理,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可以有独特的优势。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人物。在学科教学上因为存在小学和初中的差异,所以一般是到了7年级就会换一个初中的学科教师来担任班主任。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可以采取大循环的管理方式,不一定到了7年级就要换老师换班主任,适合的老师完全可以继续教下去。这种大循环可以让班主任在长期的管理中持续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比较长远的教育目标。在滨河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就有部分班级是这种大循环模式。目前的九年级三班的岳老师就是从6年级开始管理这个班级,一直到九年级毕业。因为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发展过程,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优越性在高年级就非常的明显。当然,这种大循环管理模式对教师自身的学科教学水平要求较高。

4结束语

篇8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22―01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一体化的学校。《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有条件实施九年一贯制的地方逐渐增多。目前,在兰州市城市四区的公办学校当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已增至近十所。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有的学校已彰显出了“九年一贯”的办学特色,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比单一的小学或初中所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本文谈谈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促使九年一贯制学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好地实现 “6+3>9”的办学效益,是学校管理者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单一的初中和单一的小学相比,既要考虑到中学的需求,还要顾及小学的特点。诸如内部管理岗位如何设置,管理人员如何安排,如何做到同校又同“法”, 如何解决“不同工却同酬”的问题,如何利用合理的经济杠杆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何统一学校内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聘的标准等问题。

2. 课程管理中的问题。由于中学和小学的学段差异,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实施和评价上相对独立初中和独立小学都比较复杂,特别在做好中小学课程的衔接,彰显出九年课程的“一贯性”上,更为明显。例如课程如何设置,课时如何界定,作息时间如何编排,科任教师如何安排,学校课程如何开发、实施和评价等。

3. 教师管理中的问题。九年一贯制虽然为中小学老师的统一使用创造了条件,但事实上真正实施起来还有很大难度。如教师资格的认定、职称的评定等,导致中小学教师不能统盘使用,因此在工作量考核、绩效工资的发放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轻重、工作难度的大小、教育质量的高低等问题,界定起来难度比较大。

4. 学生管理中的问题。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的学生是一至九年级,年龄上基本是6―15岁左右,跨度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学生在同一所学校要渡过九年的学习生活,教师面孔、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学习伙伴等的熟悉性早已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缺乏新鲜感和活力,这在学校活动的开展上给管理者带来极大的挑战。

5. 评价管理中的问题。尽管小学与初中都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不少共同点。但事实上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上比初中要放得开些,缺少束缚;初中由于受升学率影响较大,学科成绩在考核中的分量相对重些。一贯制学校就很难用统一的尺子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

二、九年一制学校管理的对策

1. 思想观念上彰显“一贯性”。九年一贯制不是简单的小学加初中,更不是“一校两制”,而是将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凸显出来,小学、初中衔接,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整体设计和规划教育。九年一贯制的特点在于‘贯’,要贯通义务教育阶段,让初中和小学衔接成为系统的育人体系。

2. 领导管理上追求“一体化”。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把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及科技、文体活动等统筹规划,系统地制订整个九年的培养目标,按照“统一领导、分部负责、全程管理、分权赋职”的原则,组织分步实施,分段落实,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篇9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06-02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面对的学生纵贯小学和初中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要能更好的解决学生一体化成长的问题,就必须加强教师对1-9年级的适应性和1-9年级教师循环问题的研究。现就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的探索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1通适性的含义

教师的通适性,就是指教师的通用性和适应性。通用性是指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能够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顺利完成1-9年级的教学任务,即教师能够完全胜任各个年段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性是指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能够跳出传统“中、小学教师”的思维定势,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文化和管理。

2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通适性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2.1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存在适应困难。 原有的中、小学教师变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虽然“外在角色”转换了,但是“心理角色”的转换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小学老师”的意见常会有较大的分歧。这往往会造成小学与初中教育“各自为营”的隔离状态,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很难跨越这道“无形的鸿沟”,既不利于学校文化的形成,也不利于一体化教育教学的开展。

2.2提高教师通适性是避免中、小学教育脱节的需要。 部分学校把九个年级划为三个学段,实现了教师在本学段内的小循环。但是这种循环本质上没有脱离小学与初中隔离的囹圄。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主体,只有实现了1-9年拉通聘任才能更好的推进一体化教学,推动学生一体化成长。

2.3教师的通适性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九年一贯制学校把九年义务教育看成一个整体,本质就是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合二为一,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连续、系统、衔接、全面的整体,它能克服小学升到初中时学生的各种不适应。但如果没有教师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九年一贯制学校与传统的中、小学无异,难以实现1+1>2的效果,也就没有其存在的必要。

3滨河学校探索教师通适性的优势

3.1作为一所新建型学校,滨河打破了小初“各自为政”的囹圄。 学校成立之初没有合并或加入任何小学、初中,是一所完全意义上的新学校。这对于学校管理层进行统一的管理、营造统一的文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因此,也不存在小学、初中教师“各自为政”的基础。

3.2滨河学校的教师具备九年通用的基础。 学校所有教师的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还有八名研究生教师。同时,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约30岁,是一支高素质的年轻队伍。现实表明,学历越高越年轻的教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适应性越好,这也在四川师范大学薛敏和申敏的《九年一贯制教师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中得到了印证。

3.3学校对1-9年级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学校成立之初,校长敬仕勇就认识到了一贯制对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优势。一直坚持对1-9年级实行“一体化”的统一管理,避免了小、初分开管理,互不往来。这也为学校教师通适性的提高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4滨河学校提升教师通适性的方法

4.1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提供教师通适性的行政支持力。 一是实行“全程一体”的行政管理模式。“全程一体”就是学校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教育教学、人事管理、考核评价、文化建设等。

二是促进“部门主导,学段自主,条块互动”,取消了小学部与中学部架构,通过德育处和教导处整体拉通1至9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同时设置学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又促进学段与部门的互动。

4.2学段内流动与1-9年级循环相结合,逐步推进教师通盘使用。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规律把1-9年级分为1-2、3-5、6-7、8-9四个学段。教师先在本学段内进行流动任教,教导处、德育处对学段内的教师进行判断,认定其能否进入下一个学段任教。既保证了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又促进了教师的通盘使用。

4.3改革职称聘任,为教师通用提供动力。 一是实现中小学职称对接。滨河学校绝大部分教师都具备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无论是从学历还是从教学能力方面都能胜任1-9年级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中小学职称对接的相关规定。如小学一级与中学二级同等对待;小学高级与中学一级同等对待……通过职称的对接,一方面打破中小学教师的界限,另一方面推动1-9年级的教师流动。

二是实行评聘分开,推动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一方面鼓励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教师,另一方面营造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氛围。

4.4建立相应的教培制度,提高教师通适性。 一是拉通1-9年级学科教研。小学和初中教师可以相互参加教研,共同设计课堂,相互熟悉教材教法,做到教法、学法上的对接,做到教材内容上的整合。同时,每位教师都研究1-9年级的学科教学。7-9年级教师必须研究同学科的小学教材;1-6教师也必须研究同学科的中学教材,特别是针对初中部分的知识体系,如此而形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贯通,方便教师们在教学中进行统筹安排。

二是推进课例研究。各教研组提供学月展示课。1-9年级所有老师都参与到听课评课当中。促进各学段和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5结束语

教师通适性的提高推动了学校的“一体化”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一体化”成长,减少了小升初的不适应性。当然,教师通适性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只要学校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充分开发内部潜能,学校的一体化优势就一定能发挥出来,教育教学质量必将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篇10

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优势

1.具有整合各项资源的优势,增强潜力,放大效益。

新建学校建成之后百业待兴,同时正是因为其新建可以高起点高标准定位功能发展与远景规划,可以做到整合课程资源、人力资源、育人资源等方面的协调一致,产生集聚效应,发挥应有功能。一方面,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通过对校内资源和网络化资源的整合,不仅可以优化课程资源的配置,节省大量经费,而且可以使小学部与中学部在共享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使用率的同时,使校内资源和网络化资源能够得到较快的更新、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科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从而突破九年义务教育的年级界限和学科界限。学校的发展靠教师,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建校至初。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减少人员编制,降低人力资源投入;通过整合人力资源,能够使“人尽其才”的目标更好地实现;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小学部与中学部的人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个最大最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其来自于内部的九年一贯制模式,其保持了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在育人目标、育人资源上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九年一致的“直通车”效应,相对完整完善的外在内在环境资源保证了不断档,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具有磨合学段衔接的优势,自然过渡,有效衔接。

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的过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中“中小衔接”的结合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2]。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设立,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将义务教育的九年看成一个整体、全面安排,顺利地解决了六、七年级的衔接关系,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向高年级顺利过渡。在小学阶段,可以强化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还可以将初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提前渗透到小学教学中,为初中教学做好铺垫。另外,利用九年一贯制的教学资源优势和教师优势,经常性地开展中小学的互动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耳濡目染、身临其境,最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年级组管理上,可以打破年级限制,把小学六年级纳入初中部管理,使学生提前适应初中生活和学习环境[3]。此外,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没有对生活学习环境的陌生感,伴随升入中学之后生理上的快速发育,心理上有一个比较熟悉的外在环境的预期将大大缓解其心理上的不适应感。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根据“三段一体”的特点,系统编制从小学直至中学的学生培养目标、要求及内容,由浅入深地实施一以贯之的系列活动,为学生奠定了思想意识形成和行为习惯转变的基础。关于中小学教学有机衔接,学校有充足的条件研究和实施中小学教育的各种衔接措施,如一至九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贯通始终的教研活动,可以对中小学教材有一个连贯的认识,把中小学的教学研讨全面融为一体,有利于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整合。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统整,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时间跨度上把九年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把握,避免了课程实施的不连续性和不完整性。在课程设置上,从九个年级的大空间整合,便于课程资源的共享。在教学质量上,不仅注重阶段性的教学质量,而且注重整体的教学质量[4]。

3.具有保证均衡发展的优势,降低择校,优化教改。

九年一贯制学校弥补了分散办学的不足,可以集中某个地区的办学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集中资金投入,添置教学设备,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使经费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仅遏制了小升初“择校热”,而且解决了初中部生源不足的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矛盾,为学生减轻了小学升初中的过渡性压力和不适应心理,为家长减轻了后顾之忧。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不言而喻。一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人员指数减少,可以把更多的编制留给教学一线教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和竞争;二是任课教师可以实行优势互补、交叉代课。学校在用人上可以结合学校的需求和教师本身的素质,打破中、小学的界限重新优化配置;三是教学方法可以取长补短。小学教学直观,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初中的课程知识性强,结构严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因此,中小学教师通过互相听课、集体教研,教学方法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当前面临的困境

1.学校开办时间短,办学文化底蕴不足,认同感与归属感有待提升。

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全新的教育教学设施,硬件装备比较齐全,但是作为精神层面的能够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学校办学文化底蕴明显不足,当然这有其先天因素。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首要面对的就是师资队伍、生源结构的挑战,作为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新建的学校,从大局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教育科学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的水到渠成的产物,但是新建学校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的组建有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修养、业务水平、教科研能力与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和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期望尚有差距。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待提升,学校的管理模式、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美。由于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及政策等原因,因此学校发展的自主性不足,教育经费不足。学校用于内部改革、考核激励、改善条件(教育设施虽较完善,但现代化水平不够)与大范围教师培训的经费严重缺乏。

2.教学、学生、教师、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学业评价与考评机制有待改进。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管理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杜永强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模式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5]。主要表现为一贯制学校的校长一般是由中学校长担任,由于自身缺乏对小学教育及其运行规律的了解,致使其工作重心偏向于初中阶段。其次是由于中小学联体办学,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因此客观上给学生宿舍管理和食堂管理带来困难。

在学生管理方面,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的是6到15岁的学生,年龄跨度大,无论是学生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学生管理的任务比单一的小学或者初中要重得多。在教师管理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表现为教师考核制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多样的弹性机制;不同学段之间的教师流动不够畅通;师资结构不均衡,存在部分学科教师缺乏而整体数量超编的现象。

教师资格职称评聘制度不够完善,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课堂教学行为松弛的现象。杜永强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实施九年一贯制后,小学升初中的压力减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学行为松弛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升学压力减轻,部分授课教师放松了对教学质量的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反映了实施“一贯制”后,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不健全,使得教师教学中出现教学行为松弛现象[6]。此外,在学业评价和考评方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灵活化、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评价机制的制度化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三、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方向

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怎样才能更好地站住脚、站稳脚,需要立体研究新形势下九年一贯制学校面临的学校管理、教师评价、学业测评与课程改革等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单纯地把小学与初中合并无助于九年一贯制的顺利发展,用原来小学或者初中的模式管理九年一贯制都不利于九年一贯制的良性运行,也无益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7]。这正是现有九年一贯制所暴露出来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特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1.打造两支队伍,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创新管理。

教育的发展依靠学校,学校的发展依靠教师。作为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之初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素质、观念、态度是学校良好发展的关键要素。实行九年一贯制以后,打破了以往小学六年或者初中三年的管理模式,学校领导需要统筹协调和整体进行学校管理。但是现在九年一贯制的校长主要来自以前的初中,他们对小学教学不甚了解。同时部分来自小学的校长管理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有不适应的过程。而且校长要么沿用以前的小学或初中模式进行管理,要么干脆放手不太管,这都不利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因此建议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素质,以便适应九年一贯制的办学需要。

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设立与定位,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眼当下、兼顾长远,在创办之初根据教育的社会性发展需要,明确目标,内分外合,立体分层;要精细管理,结合实际办出特色,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将来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口碑基础。

要建立和健全教育教学常规制度和行政运行机制。围绕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架构,建立全面目标计划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全员业绩考评体系。三个体系相互衔接与相互联系。不断完善学校“统一领导、部本管理;求同求通、和谐相融”的管理机制。结合九年一贯制的特点,建立中、小学部一体化的管理网络和管理规章。

2.建立既相对分段又连贯一体的九年一贯制管理体制。

从当前的管理模式看,主要还是小学段管理小学,初中段管理初中,二者之间较为松散。下一步需要建立较为紧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制度及其更为有效的运行机制。既然是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吸取先前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学部限制,理清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四大块的心理需求,制定从1-9年级一以贯之的德育体系和教学体系。在办学特色上,“九年一贯制、联体办学”与未联体的中、小学相比,在时间、空间上有更大优势。九年一贯制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基础与传统,主动寻找新的学校的生长点,构建更加开放、融合的学校文化,以及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塑造教育特色,提升办学品位[8]。

3.完善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搭建平台制度立足。

当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对教师评价上主要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但是一至六年级和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知识与能力要求、思维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有明显不同[9]。

九年一贯制学校应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注重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因此,在教师管理和考评机制上需要做好文章。要统筹考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的发展特点,打破原有的相对统一的标准考核评价教师的方式,要从顺应教育内部发展规律的角度、从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自身价值如何更好地实现的角度建立完善制度。因此,建议在有部分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教学的要求及教师的教学任务,对不同学段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4.建立九年一贯制学生成长评价体系,深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九年一贯制要求学生在同一所学校生活和学习九年,利用拓宽的时空,建立一贯制成长评价体系,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品质、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分享优秀学习品质和个性特征,改进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他们各方面的持续、健康与协调发展。同时重视学生和家长在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中的价值,发挥他们在学生成长评价中的作用,强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优势。

不管是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从发展的策略上看,都必须有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更重要的就是将正确的、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这就是“一贯”的另一个涵义。

参考文献:

[1]柳春霞.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学与研究,2001,(10):27.

[2]金庆军,赵海涛.以沈阳市第七十三中学为例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衔接”的实践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89-91.

[3]徐勤波.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1):12-13.

[4]高瑜,杨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6):20-21.

[5][6][7]杜永强,沈海训.九年一贯制学校运行状况及其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2(1):107-110.

篇11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初一学生是由小学部六年级直升上来的,多数学生的情况我很熟悉,有一部分在小学挺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和波动,这让我很苦恼。是我的教学出了问题吗?经过认真思考,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下面谈谈我对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教学内容衔接上的障碍及对策

1、数的概念的扩张。学生在小学只学了非负有理数,而初一引入负数后,数的概念扩充为全体有理数。由于负数的引入出现了绝对对值等概念,数的运算出现了符号法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把有理数的运算与非负有理数的运算统一起来,是教学中必须着力解决的。

对策: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正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2、“数”与“式”的过渡。小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由“数”到“式”的过渡是一个飞跃,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这种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呢?

对策:教学中必须设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目的,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最本质的东西。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式与整数、分式与分数、有理式与有理数、等式与方程、不等式与方程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3、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渡。从思路上讲算术方法和方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小学,学生只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方程,因此数学实际问题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用算术方法来解决,而初中学习了方程的解答,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用方程来解决更为容易,但是由算术方法到方程的过渡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生一时很难转变过来。

对策:让学生感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它们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4倍小3的数是13,求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13+3)÷4;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设所求数为X,只要直译原题,即4X-3=13便可求解。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二、对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

1、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认知与自身的综合素质是进行中小学衔接前提保证。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入了解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才能打好教学这场攻坚战。比较中小学数学的异同,注重相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各学段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合理性。我认为小学高年级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前预设一些学生易懂的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初中教师则应注重与前两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例如,在小学教学解方程时,就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这样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到中学后就不需要再另起炉灶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用代数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2

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自大学毕业便义无反顾地来到边远山村资教。十年如一日,默默为农村孩子的成长筑基,以无私奉献诠释着人民教师的荣光。他就是郧阳区五峰乡安城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彭杨智。

从外乡人到本地通

彭杨智老师来自辽宁省,2010年大学毕业时,他怀着对教育的一腔热忱,毅然报名申请参加资教,被分配至郧阳区五峰乡安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初到学校,不仅学生们很是稀奇,就连老师们也是感到匪夷所思。“离家太远了,估计干不了两年就会坚持不下去了。”

同事们的质疑不仅是因为从辽宁到湖北距离太远,还有更主要的的原因是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学校距离最近的集镇十余公里,没有公交,出行就靠出租摩的或步行。“那时候除了两栋教学楼,老师和学生住的都还是砖瓦房。”最让彭杨智苦恼的是,夏天蚊虫肆虐,身上常常被叮咬的满是疙瘩,晚上不点蚊香根本无法入睡,一学期下来体重减了二十多斤。

条件艰苦还不算什么,对彭杨智来说最难熬的是周末。由于地处山区,学校每半个月放4天假。每到这个时候,彭杨智只能一个人呆在校园里,独处异乡的寂寞和孤独感一遍遍冲刷着他的内心,让这个东北汉子一度产生了退意。但面对山区孩子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彭杨智最终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十年之久。十年来,他主动与学校附近的村民聊天拉家常,努力的适应着当地的生活习惯。彭杨智不仅从一个异乡人逐渐成为村民眼中的本地通,也在这里收获了爱情和家庭。

“孩子王”+“拼命三郎”

刚参加工作时,彭杨智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及语文老师。由于学校地处偏远乡村,班里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需要在学校住宿。四年级的孩子还是第一次住校,很多都不会照顾自己的生活。作为班主任,彭杨智在教学之余又担起了家长职责。孩子们有没有贪玩忘记了吃饭?有没有及时完成课外作业?有没有感冒发烧?有没有及时加减衣物?有没有和同学闹矛盾?甚至孩子们早上有没有洗脸刷牙,晚上有没有洗脚,这些都是他每天要思考关注的问题。班级里有一名走读学生,父亲精神不好,母亲去世,中午回家经常吃不到饭。彭杨智了解到情况后,经常把他接到家里去吃饭,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他,使他逐渐走出生活的阴影,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他常常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山村,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课余时间,他和孩子们一起做老鹰捉小鸡、踢毽子、弹石头子等游戏,师生的欢笑声融在了一起,在学生们的眼中,彭杨智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甚至是家人。班级里的学生对他是无话不谈。在校园里,总能看到孩子们围在他的身旁,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他成了孩子们的朋友,成了学生眼中“孩子王”!

每年开学,彭杨智都要去学生家里家访,了解班级每一名学生的家庭情况。彭杨智的家乡在东北平原,交通发达。可是在这里到处是高山,家访很多时候需要爬山涉水。登山对他来说是一大挑战。已退休老教师张星华清楚的记得,彭杨智第一次跟着自己去家访,跑了一天回到学校,发现他走路一瘸一拐。待脱下鞋子,脚上一个一个大大的水泡让人触目惊心,有的甚至都磨破了流着血水。张老师心疼的埋怨他为什么不早点说明情况,他却说:“您都能坚持,我一个年轻人也能!不能搞特殊。”

提起彭杨智,同事们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纷纷称赞他是学校里的“拼命三郎”。从教十年,他基本上常年住校,很少外出。在学校里,他是第一个起床的人,每天早晨5点多钟学校的起床号响起,他就已经来到寝室督促学生起床晨练。白天,他除上课批改作业外,更多的工作是到教室的窗户外面盯着学生,怕他们上课睡觉开小差。同时,他又是学校睡得最晚的人,每天晚上10点多,他查完每一间寝室,等待学生安然入睡以后,才回到学校的“家”。

付出终有回报。如今彭杨智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多次获得乡级优秀教师的表彰,参加的生物实验说课比赛获得了区二等奖,网上晒课获得了市级表彰,辅导的学生科技创新获得了省级的表彰。

面对家人,只有无言的愧疚

十年的教书生涯,彭杨智无愧于教师的责任和本分。但面对家人,他却满是愧疚和不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