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8: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要准确把握实践的内涵,还要从的文本中来找根据。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1]在这里,马克思批评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理解感性世界的片面性,主张既从人的、主体的方面,又从物的、客体的方面来把握感性世界,强调主体与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一方面主体具有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本质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受客体本质与规律的规定或制约。这不仅是作为实践活动主体即人的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也是客体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客体主体化的表现,这就克服了费尔巴哈只是以“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客体的不足。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改造,马克思认为,一方面主体要受到客体本质与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主体在实践中具有积极能动改造客体的功能。这不仅是主体人的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也是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主体客体化的表现,这就克服了黑格尔神化或“抽象地发展”主体“能动的方面”的缺失。
基于上面的分析,关于实践范畴的内涵可概括为人的自觉自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对对象化扬弃的活动过程[2]。实践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就是主体人能够自觉地把外部对象作为他所需要的对象、作为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来加以改造,根据自己的主观要求和价值目标,使客体由自在之物不断地转化成为我之物。实践是人对对象化扬弃的活动,就是说,人在实践中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它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3]人不仅构造对象世界,也现实地塑造自身,“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了他自身的自然。”[4]总而言之,实践作为人的感性对象性的活动,一方面否定并超越着人和世界的既定状态,另一方面则为人在世界中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可能。通过实践,人与世界形成全面的“为我”关系,人成为“自为”的存在物。可见,实践不仅是人现实地把握世界的方式,还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是人的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
二、厘清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讲这对关系时,可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认识问题上的不同回答入手,导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即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为实践服务,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受实践的检验。可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实践和真理的关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在讲这一对关系时,可先阐明真理是什么,什么样的认识才是真理,说明真理的本质特征及其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突出只有实践才能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当然,人们在实践中也必须遵循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用真理来指导人们更好地实践。这就是实践的真理尺度。
实践和价值的关系。讲述这对关系时,首先要分辨哲学上的价值概念与其他学科所讲的价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概括出哲学上价值概念的内涵及特性。然后分析价值评价的特点和功能,最后引申出实践和价值关系的三层意思:一是实践是价值形成的基础。价值的形成离不开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等基本要素,而这些基本要素无一不是实践造就的。二是实践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才包含有价值,创造价值的源泉只能是社会实践。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单纯的自然物质,只要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其中,也就是说,只要它是不依赖于人类劳动而存在的单纯物质,它就没有价值,因为价值只不过是物化的劳动。”[4]三是实践的价值尺度,即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遵循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价值目标。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须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即按科学规律办事,又符合价值尺度即满足人的需要,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价值的形成和实现是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的,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总之,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而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真理不断的发展。三、全面阐述实践观的理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就是说,主体是为了实现一定认识目的而自觉地、主动地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们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科学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认识就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从而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实践观的方法论意义。首先,实践观使哲学思维方式由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经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转变,这是对一切旧哲学根本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人类思维把握存在的根本方式合规律性发展的伟大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次,实践观将传统哲学的抽象辩证法改造为实践的主客体辩证法,从而最终克服了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原则和旧唯物主义机械决定论原则的局限,建立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决定论的方法,为哲学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再次,实践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自然界和历史之间对立的缺陷,既从历史考察自然,也从自然考察历史,确立了“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的唯物史观,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实践观的现实意义。实践观来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它要求人们不把理论当教条,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这无疑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想成为“四有”新人,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掌握的认识工具,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积极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只有这样,青年大学生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摘要:实践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实践观的教学中要注意三个层次:首先,以实践观的核心范畴即实践为起点,科学把握实践的内涵;其次,要厘清实践观理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最后,要全面阐述实践观的理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实践观;认识;真理;价值;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实验教学在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甚至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1]。实验课独立开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教学环节。自2006年以来,我们对制糖工程方向的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结合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修订教学大纲、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针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将前述的4门主干专业课程的专业实验统一起来,开设专业实验课程———“甘蔗制糖原理与技术实验”,并进行独立设课。实验课时由30学时增加到45学时,课程类别定为必修课,独立考核,设2.5学分,以此突出、强化专业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专业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后,制糖教研室成立课题组,并根据制糖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制糖工程课程教学的特点。按照“巩固基础、综合运用、跟踪前沿”的实验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4],优化整合实验项目和内容,将一些陈旧的、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实验去除或优化,采用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补充、增设部分新的实验项目,特别是综合性、创新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编写、制订专业实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保证独立设课后实验教学的正常化与规范化。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编写该实验课程的教材———《制糖工程实验》。编写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该教材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以及不断改进、完善,于2009年7月正式出版,并获得教师、学生及同行专家的好评。
教学方法的改革
1.实践课教学检查日常化针对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检查不能一味采取突击式检查,应由学校教务处、督导办等部门制定相关检查制度,坚决避免“查一查、动一动,不检查,就随便应付实践教学”的恶劣现象的出现。学校教务处、督导办及各学院相应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实践教学的日常化。注意在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对实践课进行检查、核实,确保相关实践课程按要求全部开出。同时对实践教学条件进行检查、落实,为实践课程的开出提供物质保障。学期初,应对实践课程的相关准备情况,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等再次核实。期中实践课教学检查则应注重教师教学进度的把控及实验、实践报告的批改等。同时,搭建教师观摩、学习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期终则应重点检查老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及课程考核的科学与否,督促教师对本学期实践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从而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
2.实践课教学检查主体的多样化要充分利用学生评教平台,大量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同时推进校领导听课、院长听课、督导听课及同行教师听课活动的开展。多主体地开展实践课程的教学检查工作,促进教师对自身工作的不断总结和改进。在实践课程教学检查过程中,应对同行教师听课高度重视,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观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实践课教学检查的全程化针对实践课的教学检查,从教学大纲制定是否合理、实验设备是否完好、实践课教师数量是否充足开始,止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就业后的适应能力的跟踪调查。坚持对实践课程的全程监控,避免监控、评价的断章取义,做到监控工作的有首有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控结果的科学、合理,从而保证信息搜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为所出现问题进行准确的原因分析奠定基础。
4.实践课程教学检查的内容要全面化、具体化根据检查内容,详细制定相应指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艺术、师德师风等都应包含。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实践课特点,对更具体的内容进行监控,例如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是否符合学院教学计划和课程基本要求、是否有符合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践课程讲义或实践课程指导;是否严格按课表开出实践课程,无私自串课现象;实践课程能否严格按规定的分组数、组人数进行;新开或首开实验是否有试讲、试做记录等。
二、实践课立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采用多级、多层次的立体监控体系建立方式。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校级层面由学校的教务处、督导办统一安排,其检查贯穿实践课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在宏观上把控学校的实践课教学质量情况,监控内容侧重实践课是否正常开展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内容。具体做法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工作人员及学生等座谈,对实践课程的开展进行宏观上的质量把控。
2.学院、部处层面由相应学院及相关管理部门根据本学院实际情况来安排,原则上,院长、相关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等每学期没门实践课至少听课两三次,而且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避免为“完成听课任务”突击式听课。听课后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及时总结听课情况。监控内容侧重于课程进程和教学方法及实践、实践报告的批阅。
3.教研室层面由教研室主任安排,选择专业相近的同行教师互相观摩、学习,为教师的共同进步搭建平台。原则上,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通过这一活动使实践课教师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同时为其他教师进步提供有益参考。此次活动可以计入对实践课教师的年终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监控内容侧重于课程进展、方法改革及课程考核评估。
4.教师层面要端正教学态度,谦虚、好学,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发挥内因的决定作用,积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改正。每一位实践课教师应每学期为所担任的每门实践课制订教学计划,期末做出教学总结。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学院及教研室相关检查活动,坚决避免对检查产生抵触情绪及带着情绪上课等不良现象。教师的自我检查贯穿整个实践课教学,教师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总结等都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存入档案。
5.学生层面可以通过评教系统进行评教,也可以由教务处或者督导办组织,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抽样访谈等,编制《实践课教学质量调查表》由学生填写。监控内容要从学生视角入手,引导学生客观填写,避免“好好老师、好好学生”等评价不公现象出现。学生监控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师德师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二、例子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所引用的实例应该贴近生活,或者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问题。再以商品定义为例,我讲了另一个关于商品的例子,用以加强对商品的理解。我提出问题:“有一人,买一个过期的生日蛋糕。当然,这个人不知道这蛋糕是过期的,要是知道也就不买了。那他是怎么知道这是过期的蛋糕呢?这是吃完了以后的事了,吃完了就拉肚子了。”学生深有同感,此刻也提出了许多类似的问题。然后,我接着说:“这过期的蛋糕到底是不是商品?”有的学生说:“是。因为首先它是人们劳动加工制作出来的是劳动产品。其次,它也用于了交换,符合商品的定义。所以说是劳动产品。”有的学生说:“不是。”但说不出什么理由。这时候,我做总结发言:“它不是商品。从定义表面一看,付出人类劳动了是劳动产品,也用于交换了,它应该是商品。但它却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即不可以吃,即使付出再多的人类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所以说它不是商品。同时,同学们以后再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认真进行选择。”就这样,学生在兴趣当中,把关于商品的这两个知识点就记住了。
三、例子应简单易懂
我们讲事例不应过于复杂,而应该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易懂。例如,哲学常识当中的因果联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先行后续的关系。(2)必须符合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我讲了这样一句话:“俗话说:‘吃饱了不饿。’‘吃’这种现象引起‘不饿’这种现象的产生。在这个事例当中,‘吃’是原因,‘不饿’是结果。”道理很浅显,一听就明白了。又如,讲到链条因果(即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时,我是这样讲的:“吃———饱——不饿。在‘饱———不饿’过程中,‘饱’是原因,‘不饿’是结果。而在‘吃———饱’过程中,‘吃’是原因,而‘饱’则成为了结果了。这中间的‘饱’在这个关系中是原因,在那个关系中是结果,这就是链条因果。”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刺激,也是帮助他们记忆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我曾对学生多次讲过纸币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只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学生做题时还是总出错。于是,我在讲这道题时,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刺激。我讲道:“100元买了一个饭桶,体现了这100元纸币有使用价值,能满足我的需求,但是它并没有价值,因为这个交换实质上是100元所代表的金银和饭桶之间的交换。在这次交换中,100元纸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的本质是价值符号。”此后,有学生反映看到“讨论纸币有没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题”时,就想到了饭桶这个例子,题也就会做了。
四、恰当使用夸张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值得一提得是在授课过程中适度的夸张或者和现实生活差距较大的事例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讲到“通货膨胀”时,涉及纸币贬值,我给学生讲了2009年扎伊尔通货膨胀的例子。以“小朋友抱着十几打的扎伊尔元,每一打都是十几万,去买两袋方便面”总结出通货膨胀的最重要的两个特征: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又如,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从反面来讲。现在美元对人民币1:6.5,如果一元人民币可以换一万美元,那么中国人就有钱了,就富裕了吗?这是错误的,对我国的进口有利了,但不利于出口,且从长远利益来讲,不利于我国扩大内需、生产的扩大、技术的进步,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再如,在高一经济常识中讲到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学生难以理解。他们现在是有很多好东西放在眼前不知道吃哪一个,不能理解怎么温饱还是问题。于是,我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他们讲这些生活的反差。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