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8: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辅导员工作室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职通未来集训营
职通未来集训营将职业选择能力提升分解为四大类集训:职业定位规划集训、就业技能集训、职业素养集训、实战模拟集训。职通未来集训营针对用人单位招聘过程的各主要环节,有的放矢地快速提升求职竞争力和职业适应力,提高获取高端岗位的概率,缩短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适应时间。
1.职业定位规划训练。综合分析自身兴趣、性格、能力以及价值观等心理要素,锁定就业目标城市、行业、企业、职位。
2.就业技能集训。包含简历优化训练、高效网申训练、信息收集训练三个部分。其中,简历优化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常用简历格式,训练简历制作方法,掌握简历语言艺术;高效网申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及时、高效的网申技巧,提高面试成功率;信息收集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地市人力资源部门、其他高校的招聘信息,获悉应届生就业常用的招聘网站。
3.职业素养集训。包含择业心理训练与礼仪养成训练两个部分。其中,择业心理训练帮助学生训练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平衡社会需求与自身需求、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关系,而礼仪养成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求职服装搭配,求职化妆方法,求职仪态展示,求职礼仪养成。
4.实战模拟集训。包含自我介绍训练、即兴演讲训练、结构化面试训练及无领导小组讨论训练四个部分。其中,自我介绍训练主要练习“最经典的自我介绍方法”“卖点、特点、缺点”的阐述技巧;即兴演讲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求职语言规范,训练求职表达艺术,提高面试语言技巧;结构化面试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招聘方式,熟悉招聘流程,模拟各类面试,提供常见面试攻略;无领导小组讨论训练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以评价考生的组织协调、口头表达等能力和自信度、进取心等素质。
二、职来职往工作坊
职来职往工作坊主要开展校、院、社团三级就业指导活动。院级就业活动可针对不同年级开展,比如针对毕业生开展“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求职故事”征文比赛,针对新生开展“我的大学我做主”征文比赛,还有针对全校学生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职业规划案例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和“影动乡村,基层最美”微电影创作大赛等。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三、职场成长咖啡屋
“职场成长咖啡屋”系列活动每次围绕一个特定的行业或领域,通过邀请校友、企业人士到校接受访谈的方式来与现场同学进行交流与互动,为对该行业和领域有求职愿望和一定素养积累的同学提供小范围的深度职业辅导,旨在通过一对一导师辅导、团体互助式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了解自我,成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跨越。职场咖啡屋利用一杯咖啡的时光,送同学们一份经验的同时更送一份享受。
四、职询爱心加油站
假期,对一部分学身而言,是一种远离课业负担的轻松与惬意,但无所事事的光阴中往往也就带有了一丝百无聊赖的失落与遗憾。我系同学并没有把自己的行踪固步于旅游中的山水,没有留恋空调下的电视节目,而是谨记我系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假期这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继续学习,充实丰富自己。为了今后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许多学生都走出校门去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学会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在今年暑假中,我系几乎全部学生都进行了实习,在社会实践中完成了自己的观念与目光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与转换。各大广播电视台都留下了我系同学的身影,在采访、制作、编辑工作中。他们都表现了艺术管理系同学特有的专业技能和良好品行,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肯定与好评。
12名同学参加了艺术中心培训教学工作,策划组织了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用自己的所学汇报了社会。服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也成为同学们的实习阵地,市场策划、传媒等理论知识得到了检验与丰富。市委的宣传部工作、啤酒节的专题采访同学们做来也得心应手。更值得一提得是,同学组织策划了一首献给故乡的歌,带领全市在各地高校的在校生向全市的父老乡亲作了一次高水平的专业汇报;同学除了参加院学生会的“阳光课堂音乐知识社会事件”、电视台的实践以外,还随“青藏铁路采访团”深入中国的西部地区进行了跟踪采访并写下了自己的见闻、感想和收获。
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中,级学生也使满载而归。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培训、英语四级学习、广告公司实习……他们的学习进步也是一拍紧接一拍。同学或参加“艺术培训学校”的培训工作,或自己开辅导班,都投入到了教学实践当中。在旅行社当起了导游。去面对芸芸众相挑战自己的能力与自信。参加了市庆七一文艺汇演并获奖。短短的六十天,同学们在忙忙碌碌中收获颇丰。
为了迎接英语四六级考试,我系近半数以上的同学自觉参加了英语辅导般的学习。也有大量同学参加了计算机培训并考取了证书。
在我系处于重中之重地位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有建树。积极分子上交了入党申请书,作了书面的思想汇报。在全国再次掀起的学习“三个代表”热潮下,我系同学写了《一个大学生眼中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汇报,以大学生的身份与视角阐述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在抗击非典中凝结起来的那股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信念与斗志仍然紧紧包围着我们。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已经形成。这一新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给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带来了更多更新的挑战。而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日常事务管理)、服务(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为一身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就业工作中最基层的环节,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和推动作用
(一)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角色优势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业务定位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辅导咨询(服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辅导员成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学生朝夕相处,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这样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理,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提高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的工作优势
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肩负着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在就业工作中,辅导员具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对调整学生就业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工作优势
顺利就业是学生大学生涯的关键一步,也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敏感话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能有效将学生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就业指导实效性。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制约因素
(一)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较低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通晓就业政策、接受专业培训。但目前辅导员中很多缺乏相关知识,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就业指导培训,在对就业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素质上不能很好胜任就业指导工作。
(二)辅导员就业经验和阅历较浅
现实中,辅导员多凭借自身有限的择业实践进行就业指导,未从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上进行根本性改变,面对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要求。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
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在班级管理、辅导服务、待遇上存在轻视,甚至出现频繁更换辅导员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时效性。
三、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素质
辅导员要对就业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不断学习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咨询学等知识,提升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准确把握、正确分析、科学判断就业趋势、就业政策,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研究,提升工作层次,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工作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变化,不断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以学生为本,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
1。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柱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往往片面追求待遇、期望值居高不下、匆比择业、盲口跟风,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和“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在其思想中逐步模糊淡化。这就迫切要求辅导员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柱,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和长远、困难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择业观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针对学生不同群体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辅导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给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大空间。“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素质,帮助他们不断调试心理,调整目标,使学生理性全面地认识自我,减少择业的盲目性,做到合理而充分地择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高职院校 辅导员工作 思考
目前,随着高职院校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是越来越大,怎样帮助他们化解就业压力,是就业指导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是肩负着就业指导教育的重任,应当顺应教育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建立“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促学生就业”的工作理念,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使学生顺利的完成从大一的适应阶段到大二的专业学习阶段的转变,以及过渡到大三的顶岗实习阶段,能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顺利的踏上工作岗位。
一、学生就业指导点、线、面三方联动结合实际,深入引导
1、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点,就业指导课为抓手,挖掘和发挥每名学生的亮点。每一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开展职业能力训练,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走访企业人士,从思想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目标。
2、以班干、就业委员为线索,做好部分特殊层面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根据不同的专业,树立企业典型代表人物,让学生去领悟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重点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厌学、沉迷网络、心里障碍等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他们做好疏导工作,调整好心态去适应学习、生活及就业。
3、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与每名学生面对面谈心,知晓学生的职业梦想。从学生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入手,引导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必须多耐心,恒心和爱心,做到及时疏导沟通,能将自己融入学生的情境去分析考虑问题,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信任感,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
二、校企合作进班级管理抓重点、想办法、出新招
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围绕高职院校学制是三年,分别制定了每个学期的班级管理计划,结合学校和二级学院每月的工作重点,做好加强学风,班风,舍风建设常规管理工作。
1、设想每个班级就像是一个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员工的努力。学风建设上严格考勤,强化班级考勤制度,强化班长、班级干部以及学生会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并不定期的做好抽查。针对缺勤严重,屡教不改的学生,严厉批评并签订保证协议,专门设置专人专座,班级采取班干部“一带一”的模式,督促管理。让遵守校纪、校规的意识深入到每位同学心中,做到不违规、不逾矩,让学生明白,树立良好的个人责任意识,是为进入真正的社会打基础。
2、设想每个班干部就像是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离不开每个中层干部的努力。在班风建设方辅导员要将学生干部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主张班委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要建立完善的班委干部每月例会制度,考核体系制度。要每周每班定期召开班干部例会,详实的记录会议内容,每月每名班干部要交一份工作小结,辅导员要开总结大会,点评和分析问题。让学生干部明白,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是为职业目标的实现在行动。
3、设想每个班级都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氛围。在抓好课堂、晚自习出勤率的基础上,辅导员把每月的主题班会活动进行量表细化,针对教室和宿舍进行企业文化的渲染,成立以班委负责的监督机制,将责任细化到每个同学、每位班级干部身上。班级订阅专业杂志和企业宣传册,成立专业论坛,寝室以专业特色进行布置,召开专业技能竞赛比拼,英语主题班会,对文化氛围浓厚突出的拍成图片进行宣传,让其它班级学习。让学生明白,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学生就业教育抓源头、分层次、出特色
1、大学一年级,建立“规划早、受益早”的意识,渗透到新生入学的就业教育中。大学生刚刚高考完毕,进入大学学习,这是新的起点,怎样迎接未来的挑战,毕业后要去做什么,都是新生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因此,新生入学的教育是学生进一步成长的重要的一课,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佳时机。辅导员要帮助新生认识新的大学环境,拓宽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对未来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他们顺利度过大学时光,学有所长,成功就业,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大学二年级,树立择业观的意识,贯穿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引导学生要有自己的职业理想,邀请知名企业专家、校友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讲座,告诉学生要勤奋学习,踏踏实实,积累经验和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做好全面的准备。另外一方面,引导学生要有自己的职业路径,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一步一个脚印,在二年级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吸取专业知识的养料,增强综合能力的锻炼。
3、大学三年级,引导学生大胆创业、诚信签约,学习职业相关的求职技能。在经过一年级二年级的职业心理、知识等方面的准备后,三年级的着重点是职业选择,学习求职技巧,引导学生要有明确的职业方向,细化职业目标,直到签订就业协议,选定就业单位。通过就业指导课,传授面试技巧,教会学生成功面试。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给学生讲明白国家的就业政策,创业具备什么条件和基础,以及成功创业的典型。让学生敢于参与社会竞争,直面社会现实,从而顺利就业。
四、学生活动勇于探索,针对时事热点,结合志趣力求创新
以就业指导为基础,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增强工作实效。辅导员可以针对学生的志向,兴趣爱好,进行分类分析和调查,在平时班级活动中采用分组的形式,以团队的形式策划各项比赛,并在组织团队中有意识地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在比赛中体现各队的特色和亮点,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即每组由一、二个性格活泼的学生带动其他几个性格内向的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形成班级的凝聚力,突显团队的意义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学生有一颗爱心,在工作中坚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培养学生就业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使学生明确就业的方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推进,1999年起实施的高校扩招效应开始突显。据统计,2008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560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0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其中独立学院毕业生又占有较高的比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率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展现学校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辅导员作为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的教师,是独立学院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高校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使自己对自己有全面、理性的认识和客观定位;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实现人职相配,充分就业,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根本上说,就业指导,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开展此项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详细地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方针和政策。由于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局限性,辅导员大多缺少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没有机会去获取更多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这势必导致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无法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二)防御型、任务式的被动工作模式制约着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每天充塞大量操作性和事务性的工作,常常兼“学生的保姆、职能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突发事件的消防员”于一身,逐渐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的被动工作模式,这种工作特点让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当前的就业形势,影响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细致的就业指导,只能是提供一般的就业信息服务,造成了辅导员不能有效地利用科学的就业指导知识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更无法形成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三)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显得简单分散,缺乏个性化和创造性
不少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随意性大,缺乏系统的指导,形式和内容简单分散,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就业意向、就业心理,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传授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求职方法、技巧;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三、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优势
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包括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所学专业等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亦师亦友的角色优势
大学期间,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对自己所管理与服务的每一位学生都比较了解,全面掌握学生的详细信息,有利于辅导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综合素质直接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四年当中。由于辅导员与学生交流频繁,使得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缓解心理压力,树立积极且自信的就业心态。
(二)桥梁纽带的地位优势
辅导员的这种桥梁纽带的地位优势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准确详实的学生信息,能够根据岗位要求向用人单位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的推荐工作,同时还可以从用人单位获取与岗位相关的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毕业生,减少投递简历的盲目性,增强就业的针对性。
四、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就业指导知识的培训,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就业指导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信息学、就业政策法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专业性。这就要求就业指导必须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鉴于此,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力量的辅导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系统掌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丰富自身的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二)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理念,综合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全局出发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就业指导。辅导员一定要改变就业指导只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观念,将就业指导工作从新生入学开始抓起,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之中,分阶段、分层次,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量体裁衣,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就业教育与指导活动。
(三)加强就业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宣传和教育的不到位,导致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对就业过程中的过高估计,不利用毕业生顺利就业。所以,辅导员应该精通就业政策并积极引导毕业生认识现行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使他们认识到人才的竞争就是素质和能力的竞争。在就业市场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将更加注意选择的双向性和人才的适用性,从而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更加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辅导员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宣传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就业信息库,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让更多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掌握双方的供求信息,巧妙实现供需对接,避免盲目性。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做好角色转变,树立科学的就业理念,提高就业能力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意识才能指导正确的行动。要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辅导员必须首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正确认知辅导员面临的新任务,肩负的新使命。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指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理想,把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要引导大学生做好角色转变,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此外,辅导员要利用自己在(下转第243页)(上接第241页)就业指导中的角色优势,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分析大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其明确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和正确定位,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从而实现顺利就业的目标。
(五)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发挥心理辅导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辅导员自身必须拥有健康的心态,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位毕业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更重要的是辅导员要掌握就业指导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努力成为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通过开设就业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课程,举办各种就业训练活动或者以班级活动为平台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等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社会生活技能和求职技巧,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心态,对今后的生活抱以乐观、开朗、认真、负责的态度,帮助他们避免急于求成的心理,预防就业受挫。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要不断了解就业政策,不断分析、研究就业形势,不断学习就业指导理论知识,不断总结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经验、教训,做好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让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理想的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星河.求职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武华,周琳.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04-03 收稿日期:2016-05-10
课题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1年校级课题(XYS11Z16)。
作者简介:文 红(1966―),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工作和心理工作的主力军,也就是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2010年湖南省各高校都进行了“心理沟通平台建设”的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10年申报了省级科研项目“心理沟通平台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双元结构’的实践探索”,我作为我校一名专职辅导员,于2011年也申报了校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辅导员工作探悉”,探讨新时期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手段。近几年来我校的教育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当重视,配备心理专干一名,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定期开展了很多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和讲座活动,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动员全体辅导员和班级心育委员大面积跟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心理交流,解决了在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交友不慎、世界观人生观交友观有偏差的学生的认知问题、思想偏差和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化解了由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矛盾,良好地处理了学生突发事件,连续几年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院部。现将我院2013―2014年学年度采取的措施、方法、手段介绍给大家,以期与各位学者、各位从事学生管理事物的领导、同行们商榷。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和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以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包括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少数有行为障碍的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初级目标――化解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发现并科学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扰,保持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心态。
2中级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各高校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内心冲突,消除人际障碍,改善人际关系。
3最高目标――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这一目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吸收和借鉴一些开发心理潜能的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有独立意识、智力充分发展、人格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
(二)高校心理健康的内容
1三个层次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使其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识别心理异常现象,透析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科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2)传授心理调适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及时调节负性心理和情绪,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开发心理潜能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秀人格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自觉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四大领域
(1)学业发展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考试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与辅导。其目标是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以及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帮助大学生克服不利于学业发展的因素,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2)生活适应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养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个性品质。
(3)生涯发展教育。通过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使大学生具备生涯发展意识,客观分析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倾向、职业兴趣,做好升学、择业的心理准备。
(4)生命质量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进而欣赏、热爱并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二、学院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采取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大学辅导员要能自觉地参与我院心理沟通平台的工作;通过培训掌握心理沟通的基本要求,熟练运用有效心理沟通的方式方法,能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总结对学生进行心理沟通行之有效的方法。
(1)辅导员利用院部建立的“心理沟通室”,并充分实现其功能的延伸,通过网络、电话、面谈等形式,与所有学生建立起全方位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从而全面带动班级其他工作的开展。经常性地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把大多数的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争取杜绝严重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发生。
联络班级心育委员、团支书和寝室长,通过朋辈辅导助人、自助,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心理弹性得到增强,使他们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现实困境,从而保证班级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
(2)一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与学生比例是1∶3000~1∶5000,专职人员远远不能直接面对全体学生,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是对学生进行一种专业的“心理咨询”。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心理疾病,只是在学习、交往或者家庭问题上出现一些纠结,需要找人劝解,或者是一种郁闷和负情绪的宣泄,甚至只是需要一种他人的关注和认同,即“心理沟通”。在其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运用“无条件关注”“倾听/关怀”“(让学生)宣泄”“心理支持”“交互式沟通”等方式(见下图),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困扰。
三、2013―2014年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工作措施
1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本学期,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宣传工具、机会以及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常规宣传工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利用新生入学的心理筛查、大学生心理健康月、世界精神卫生日、毕业生的心理测试、评先评优、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大规模的普查机会,开展相关调研,理清班级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关联性,以学校德育学科研究基地作为依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交互结合的工作模式、工作途径和手段,以开放式的问卷方式和面谈,从每个班选拔部分合作意识强、善于学习和为他人服务的大学生参与到前期的调研中。
2提升班级心理沟通人员的知识能力,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向
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向,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矫治为辅。因此我们在重视对全院学生开展发展性辅导工作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一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个体心理咨询和案例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院学生,并使自己在实际和研究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行习惯
良好的心行习惯是学生正常生活、有效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行习惯是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我院在2014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注意给学生加强了心理健康小知识方面的宣传工作,对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一定的作用。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特点,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心理健康不是单方面地从以政治思想道德角度为出发点进行指示与说教,而是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过程、心理机制的帮助与辅导,运用“关注”“倾听”等沟通技术,让学生的情绪和心情得到慰藉,感到被关心、被重视、被理解,并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帮助和指导,达到能主动疏导自己情绪的效果。
5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
如“心理成长咨询室的大力推广”“心理健康调查表、心育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宣传栏”等。
6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因此教育科学学院在2013年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开展次数,覆盖爱情、人际交往、压力释放等方面,让学生们学会一定的心理健康小知识,充分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四、2013年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1心理健康教育在系统、规范、有序中顺利进行
我们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考察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借鉴已有教育资料,举办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2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学生心理咨询室(又称心理沟通成长室)在工作日始终向全院学生免费开放,个体咨询与辅导的案例也随着学生求助意识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学生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能够较好地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及时释放心理压力。
(2)2013年举办第一届“遇见明年的自己”活动,面向全系学生征集一封写给明年的自己的书信,以文字的方式记录自己对明年的期望,从中发掘积极意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努力方向与改进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我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2)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和文化活动来推进我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比如表演心理剧、心理小报、心理小论文、团队心理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3)继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关心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我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了探索:每个班选拔了部分合作意识强、善于学习和为他人服务的大学生参与到前期调研工作中,各个班普及心理沟通的内容;对学生干部,则以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提高朋辈辅导能力为目标,进行不断轮训,注意朋辈沟通、热线电话、网络博客、创办手抄报、宣传画、知识展版、征文、广播稿等多种形式;在全院形成一种重视心理卫生,加强心理问题的防范和介入的良好氛围,广泛发动学生积极投入心理沟通之中。这样,院部学生的管理工作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Political Counselor Job Responsibilities for Handicapped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TANG Hui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Political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er to guide students in areas such as thinking, learning and life responsibilities, especially in the face of the kind of disability categories and more, there are deaf, blind, physically disabled, such as severe or mild disability and more case of students,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different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vary wide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pecial political counselor at the school brought a greater challenge. How will the work be done in an orderly management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while maintaining stability, the paper intends to political counselor to discuss college disability duties.
Key words Disability College; political counselor; duty
1 残疾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残疾大学生能够走进高校,走到今天,在学习和生活上是很独立很坚强的,要充分发挥残疾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做好残疾学生干部的选拔和残疾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残疾学生干部一方面能尽力配合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安排,另一方面密切联系学生,起到连接学生与老师、社会、以及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与辅导员之间直接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团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活动中,充分挖掘学生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创造能力。像元旦文艺演出的舞台制作、现场主持,文体比赛的宣传、部分活动统筹、组织、协调等都经过有效组织动员,宣传海报的制作等,全面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活跃新校区的气氛。
2 服务学生意识
政治辅导员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而服务。从开学报到的服务工作开始,让残疾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平时及时调查反馈学生思想问题;周末开展一些服务学生的活动讲座;生病陪护、疾病预防、防火讲座;以及放假回家帮助残疾学生买票等细节服务,让学生在校园感受到更多的爱与温暖。对于有残疾孩子的家庭来说,如果学校能把孩子培养得能读书识字、生活自理,已是件了不起的事。特殊教育学校不仅要培养残疾孩子自立能力,更注重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作为政治辅导员要树立起“为残疾孩子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让残疾孩子“残而有为,残而有位”。
3 校园活动
让残疾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辅导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地工作,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类活动与讲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篮球友谊赛、羽毛球赛、趣味活动等,增强社会角色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与正常大学生联谊
作者简介:白芳(1980-),女,回族,吉林白城人,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38-02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其有无及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会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由校领导牵头,学生工作、就业指导和教学管理等部门具体实施,学生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一个重要力量,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辅导员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工作,指导大学生早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值得辅导员们深入思考。
一、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意义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其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容易沟通,也是学生们最信赖的人,这些特点使辅导员更容易深入细致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
1.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的特点之一就是独特性,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的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必然要进行不同的生涯规划。辅导员是大学四年里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个体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优势与劣势,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可以实现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要贯穿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例如在大一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认知,大二、大三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大四进行就业、择业指导,这样持续性的细致入微的全程化工作只有辅导员能完成。
3.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从学生个体利益出发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满足自身需要的岗位,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忽视了党和国家整体上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关注祖国需要、关注社会发展,自觉把个人利益同祖国利益、人民利益相结合,树立崇高的职业生涯理想,使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1.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化训练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咨询与辅导实践经验。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还处在起步阶段,极少有辅导员具有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职业资格,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也不多,也少有辅导员接受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培训,甚至部分辅导员对其基本概念和内涵都不甚了解。部分辅导员兼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老师,虽经过一些短期培训,但这些培训一般时间都很短,系统性、专业性程度明显不够,作用有限。辅导员往往是凭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常规管理方法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的需要。
2.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
目前高校的政治辅导员绝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辅导员岗位的,没有其他工作经历,从学校到学校,自身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对很多新兴职业不甚了解,这使得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容易流于形式和空谈,不容易使大学生们信服。
3.日常工作繁杂,精力分散
辅导员工作内容琐碎、繁杂,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法制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务、考务、宿舍、奖贷勤补等工作,要负责学生的纪律安全、组织发展、实习就业等等,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项几乎都要通过辅导员去传达、落实。通常一个辅导员带几百个学生,繁忙的日常工作常常使辅导员疲于应对,沉不下心去深入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这对辅导员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升辅导员的理论修养,加强专业化水平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其辅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一是分期分批选派辅导员参加脱产学习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尽可能掌握乃至精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具备针对个体、团体职业测评的辅导和咨询技能。二是组织辅导员经常性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取长补短,找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三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举办专题研讨会,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中辅导员可以多了解一些行业和职业信息。
辅导员自身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发扬“钉子精神”,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挤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辅导员要广泛涉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出国留学、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加强对就业政策法规的掌握,辅导员还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
2.辅导员要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职责,作为辅导员本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必然也应该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包括自我分析,即要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评估,认识辅导员职业潜力,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为了达到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规划。这将有助于辅导员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其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一个善于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取得一定成效的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更具人格魅力,在工作中更有说服力。
3.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据统计,当前高校60%以上的学生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头绪或仅有初步了解,[4]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认知不够、职业目标模糊,一旦到了职业决策的时候,就会纠结茫然。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培养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大学生们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知己”、“知彼”、“合理决策”、“有效行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任何人都不应也无法包办、代替。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所以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应建立在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兴趣、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工作:
首先,抓住新生入学之初新鲜感强、易于接受新观念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调动他们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使他们懂得今天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排除各种阻力以求得自己最佳的发展。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通过宣传展板、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与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
其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一般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己处在就业指导一线的工作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增强课程实效性。例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相关职业等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使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或成功校友生涯发展的实践经历,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再次,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考力与创新力。开展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内容可包括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现场演讲展示、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应聘等。还可以举办短剧大赛,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情,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再如辅导员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举办职业发展沙龙等。
4.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大学四年从适应、探索到定向、冲刺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实行不同主题的职业指导教育,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年级为适应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去向、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进行自我认知,厘清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个性特质和发展意愿等;引导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基础课程;完成一份四年的生涯规划书,建立个人大学成长档案,时刻鼓励和监督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
二年级为探索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与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职业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和假期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认知环境,对职业目标进行修正,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三年级为定向期: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确,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选职业和相应的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如何有针对性进行充分的准备,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习和兼职了解社会、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以后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做好准备;对学生考研还是就业给予指导;带领大三学生参加招聘会,提前让学生感受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加学习动力、明确努力方向。
四年级为冲刺期:开始进入真正的求职就业阶段,辅导员主动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并将掌握的信息通过短信、e-mail、QQ群等形式及时向每名毕业生;通过讲座和班会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简历制作、社交礼仪、求职面试技巧的讲解与辅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求职技巧方法,为成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掌握毕业生求职(考研)的最新状态,关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和就业帮扶。
5.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需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要求辅导员在进行指导时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辅导员必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才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专业学习等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个性化辅导。辅导员可以使用一些测量工具作为辅助,比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MBTI性格测验、气质类型等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与兴趣倾向,以及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树立专业意识,并针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5]
辅导员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展辅导,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又符合自身个性特征和能力的目标职业,对于这些学生,辅导员在他们制定每学年计划和执行计划时只需要适时辅导。而有一些学生可能长期处于迷茫和犹豫的状态,无法尽快确定自己偏好的目标职业。对这部分学生,辅导员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加强个别辅导。[6]
参考文献:
[1]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13):27-28.
[2]雷五明,赵北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中国青年研究,2006,(9):86-88.
[3]刘鹏.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10(8):253-254.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关系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专门人员,是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谈谈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问题
据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共才145万人,到2008年就达532万人,预计2009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总数将达59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空前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社会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能力优势。然而,从目前就业过程来看,大学生就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就业观念有待改进。就业难既有岗位不足等客观原因,也有就业观念错误等主观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存在挑剔工种、岗位、地域的行为,一味追求沿海等经济发达城市或高层次岗位。有的则乡土意识过于浓厚,不愿离开家乡,还有的学生过份信赖家长,有“等、靠、要”的心理。二是部分大学生缺乏长远眼光,没有进行必要的职业规划,职业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对就业缺乏充分认识,对求职的基本方法和知识没有较好掌握,在真正进行工作岗位选择时就会茫然失措、无从下手。三是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疏于实践锻炼,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和岗位需求。四是心理素质不佳,每个人在求职过程中难免都会碰到一些挫折,有的学生忽视就业过程可能存在的困难,在问题和困境面前,消极抱怨、失去信心,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就业难度。
二、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角色缺位
(一)队伍缺位
大学生就业现状,要求高校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提供人员和队伍保障。但从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明显缺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少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远远超过1,200,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大大超出了工作标准,二是辅导员新老交替缺乏制度保障,老辅导员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单一,新辅导员有热情却缺乏就业理论指导,专兼职结合使得辅导员队伍良莠不齐,而频繁更换辅导员又导致工作缺乏连续性,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三是辅导员队伍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二)职能缺位
对于辅导员工作职能。许多高校没有一个准确定位,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面对大量的操作性和常规性的工作,整日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的被动工作模式,把自己定位为“消防员”、“全职保姆”。其实,辅导员不仅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而且要管理学生的生活、心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一针一线,大到生病住院,无所不相关。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是无所不能的全才,按照科学的规律,一个人同时承担这么多项的工作,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这种工作模式已经超出了其职能范围,也弱化了辅导员就业指导的角色职能,导致他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只能“临阵磨枪”,难以形成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三)知识缺位
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要求辅导员有强烈的责任心,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和长处,而且还对辅导员的知识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辅导员要对教育、经济、管理、心理等多种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较好地把握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等等。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遍比较年轻,工作阅历相对不足,缺乏必要的就业知识、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在指导学生就业时,指导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注重强调学生的考研、考证、提高自身素质等内容,忽视了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引导、职业价值观的确立了国家就业形势分析等重要内容。他们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有的学生不能正确了解自我需求,盲目签约和解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供给”和“需求”相脱节,造成“有业无人就,有人难就业”的尴尬现状。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缺位的主要原因
(一)来自辅导员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而且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许多辅导员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辅导员工作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经历过求职过程,无法体会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艰辛。他们片面地认为就业工作仅仅局限于宣传就业政策、收发就业协议书等简单工作,不能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化的指导,致使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一片茫然。
(二)来自高校内部的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从传统的毕业分配向就业指导转变。有的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变化显然认识不够,没有把就业指导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认为只是学生毕业前几个月的工作,导致高校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大多集中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开展,有的高校频繁更换辅导员,新辅导员对学生了解往往需从头开始,很难形成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这些都导致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不高。
四、当好“四员”。正确找准角色定位
(一)培养健康就业心理,当好“卫生员”
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大学生就业和成才至关重要。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困惑越来越多,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的一大难题,辅导员必须针对这种现状,掌握相应的心理知识,成为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辅导员要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位毕业生,尊重其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对话、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使毕业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矫正失衡心理,消除不良情绪,做好步人职场的心理准备。毕业生在整个求职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由自负导致的自卑。这是由于毕业生制定求职目标时,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当个人目标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落差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焦虑怯懦心理,甚至导致自暴自弃的想法,辅导员应该为这部分毕业生提供比较专业的心理咨询,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完善择业心理,实现成功就业。
(二)建立指导互动机制,当好“联络员”
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是维系学校与学生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就业指导中,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联系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就业指导互动机制。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要根据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安排部署,积极宣传和贯彻毕业生就业方针和政策,进一步确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使毕业生做到“熟悉政策、了解市场、参与竞争、诚信就业”,要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达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招聘信息,使学生能更快了解就业市场信息和更全面、更有钴对性地接受就业指导。另一方面,要及时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反馈学生的需求、动向以及就业方面问题,使他们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分类指导。同时,要对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向校就业指导中心实时反馈,以便总结工作经验,改进自身工作。
(三)进行有效就业指导,当好“指导员”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活动管理的主力军,体育运动亦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射”和“御”就是射箭、骑马、驾战车等体育技能。体育运动对人类身心都有重要的影响,除了体育教师之外,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老师,也有责任履行好自己在大学生体育活动中的职能,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同时,近年来各地城市马拉松活动的兴起,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在内的业余跑者参与。若光凭一腔热情,而得不到合理的引导,那么大学生的热情也难以长久保持,甚至可能出现意外事件。教师在鼓励学生参加马拉松活动的同时,更应教育学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马拉松活动。不适合马拉松活动的学生虽不能跑马拉松,仍应该学习马拉松运动员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品质,以良好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对适合并热爱马拉松活动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科学锻炼,而非一味地“打鸡血”。
本文希望通过对辅导员在大学生参加马拉松活动中引导作用的探析,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帮助大学生以参赛者、志愿者或拉拉队等各种形式参加马拉松,帮助其完成大学阶段自我成长的过程。
二、对马拉松精神的理解
关于马拉松运动的起源,目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在公元前490年的希腊马拉松镇,希腊人赢了与波斯人进行的战争。为迅速把胜利的消息传送到雅典城,一个名叫菲迪皮茨的战士,从马拉松镇一直跑到雅典。当他到达雅典时已精疲力竭,传达了胜利的消息后便去世了。为纪念这位战士,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始便有了马拉松比赛。从这一运动的起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蕴含着爱国主义、坚韧不拔、坚定信仰精神的故事,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十分契合。马拉松精神已超越了运动的本身,内化为对精神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
三、大学生参加马拉松活动的现状
漳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赵俊荣曾就辅导员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做过SPSS差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对体育的行为认知程度较高,表明他们基本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辅导员对体育的行为情感和行为意向虽总体处于中等稍微偏上水平,但仍然存在部分辅导员不喜欢体育活动的情况,不热衷学生体育活动的支持和组织,这也影响了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部分辅导员虽然认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学习成绩同等重要,但是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也只是停留于表面“说教”,很少能身体力行向学生渗透这方面能量。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等马拉松大国相比,我国大学生对马拉松的认知程度还普遍偏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马拉松的距离是多长,对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更是知之甚少。很多大学生甘做网络“寄生虫”,不论娱乐、社交还是学习都过多依赖网络,减少了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刺激,久而久之体质变弱,更抗拒参加像马拉松这样的活动,认为马拉松或其他体育项目都是无聊又累人的事情。笔者随机抽取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100名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对马拉松认知度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7份(如表1所示)。通过调查得知,5.2%的学生非常了解马拉松,80.4%的学生对马拉松有一般性了解,14.4%的学生完全不了解马拉松。问卷结果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马拉松还是有一定了解。
另外,笔者对湖南长沙地区影响力较大的民间跑团之一“辣跑团”中的33名大学生跑者进行了“大学生马拉松跑者情况”问卷调查,如表2和表3所示,@两个表为多项选择。从表2看出,传统媒体仍然是大学生接触和了解马拉松的主要渠道,新媒体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学校和辅导员显然在这一方面没有发挥太多作用。从表3看出,锻炼身体和磨炼意志是大学生参加马拉松活动的主要动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谋而合,从中可以找到将马拉松教育切入辅导员工作的入口。大学生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群体,这一特征如能合理引导,可助学生成长,如走入偏激冲动的歧途,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六大城市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柏林马拉松、伦敦马拉松和东京马拉松的参赛者中,学生都是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每年还有一项影响力广泛且历史悠久的“东京箱根往复大学马拉松接力赛”,简称“箱根驿传”。这项赛事在日本的受关注程度甚至超过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与平地路段的马拉松不同,“箱根驿传”以“残酷”出名:酷寒的天气下在海拔高低差达860米的路段奔跑,几乎所有著名长跑运动员都参加过“箱根驿传”,该赛事成为每个年轻选手的梦想。可喜的是,中国自2015年起也有了“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或许这将成为中国大学生了解和参与马拉松的有效渠道。
四、辅导员合理引导大学生马拉松活动的建议
学生马拉松活动是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辅导员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建构者之一,必然在大学生马拉松活动中起到引导、组织协调和激励等方面作用。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马拉松活动只是一个载体,根本目的是通过促进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养成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到高校都应从根本上跳出只重学业和就业数据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体育活动机会,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很多世界名校都十分注重学生体育方面的发展,例如前文提到的日本的“箱根驿传”。还有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之间的赛艇对抗赛,自1829年创办至今已延续了将近200年。合理的马拉松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学业,而且会促进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体育爱好,比如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万科总经理郁亮和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都热衷长跑或马拉松。
2.合理减轻辅导员日常事务负担
辅导员是学生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凡是和学生有关的事情几乎都和辅导员有关,然而辅导员不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唯一责任人。和学生有关的所有责任都强加在辅导员身上势必使得辅导员思想负担过于沉重,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客观上阻碍了工作方式的创新。合理地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对辅导员工作合理分工,例如,单设心理辅导员、学业辅导员、思想政治辅导员、社团辅导员等,并将学生体育工作纳入辅导员考核内容当中,以鞭策辅导员主动承担起在大学生马拉松或其他体育活动中的引导责任。
五、结语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而日益火爆的城市马拉松赛对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大学生人群极具吸引力,这对辅导员工作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以马拉松活动作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许能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顾启兰,许文婷.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体育活动中人文素养培育的作用[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1):106-108.
[2]王旭晓,周军伟.儒家“六艺”再研究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J]. 美育学刊,2010,1(1):38-44.
[3]季 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赵俊荣,张东军.教师体育态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影响的研究[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2009(4):110-114.
[5]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海 .东京马拉松日本头名竟是大学生 长跑文化深入骨髓[EB/OL].http:///i6256215728060367361/,2016-02-28.
[7]王俊林,金 超.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J]. 中国高校体育(高等教育版),2016(6):10.
[8]苗 宇.试论校园体育文化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相互作用[J]. 运动,2013(10):89-90.
[9]黎明京.赛艇:牛津剑桥的另一种对抗[N].中国体育报,2002-04-0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以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等为对象的工作,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它应该而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诉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为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带来的新的课题,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途径,推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良性发展。
1.当前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把我国推向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舞台,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国际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吸纳与排斥,融合与斗争,渗透与抵御并存。国内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当前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的腐败和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致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严重偏差。
二是网络技术的新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课题。据统计,大学生网民已逾1200万。北京高校5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远超思想政治课课时。据调查,我校附近的网吧经常满员,上网人员大部分是在校学生。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另一方面又使得许多不良信息和错误的价值观念造成一些学生对我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误解,引发了学生的政治信仰危机,影响了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树立。
三是大学生自身面临的压力,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当代世界正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任何人稍不留神,就会落后于汹涌澎湃的信息潮流。大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既要完成学业,又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未来需要,既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信息时代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这必然会带来较大的学业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纵深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就业压力已逐步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近年来,大学生生活费用也明显增加,对于一些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经济压力很大。另外,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自理自律压力不小。诸方面压力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就很容易引发一些激烈冲突和重大负面事件。
2.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握的重点
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目的是使学生接受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具备合格的政治素质、科学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的文化素质。当前,在辅导员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着眼于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就业等方面面临的难题与困惑。成才是国家民族对大学生寄予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了解大学生对成才标准的理解,厘清其中的合理因素与偏差,推动大学生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建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成才目标。同时,还必须对大学生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要帮助大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在对职业的构想与期望中体现崇高的人生理想,舒缓不必要的思想压力与负担。
二是要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这是以人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贯彻,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核心的方法论启示。所谓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进一步强化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对学生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尊重。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加强人文素质,特别是生命意义的教育,并注重人性化的工作方式。注重心理疏导,就是要求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厘清心理问题与思想道德问题的差别;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帮助大学生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是要以创新的形式吸引人,构建和谐校园。辅导员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时机,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与中学相比,大学的课余时间增加,学生自由活动空间增大,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构成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导向及品位对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当前,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服务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过程中,立足于形式的创新是增强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措施。
3.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提倡的观念
辅导员一般要承担专业课教育任务,专业课程中往往蕴含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行思想政治随机教育的天然课堂,因此,辅导员应牢固树立“渗透教育”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天然课堂,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搞好结合、抓好渗透,需要我们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大事和小事、目标和方式的辩证关系。具体而言,我们要把握好三方面的尺度。
一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但不刻意苛求。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懂得什么是对他们好,怎样对他们是不好。因此,辅导员的爱,不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当然,辅导员的严格要求不是一种刻板的规范,更不是一种容不得学生犯任何错的苛求,辅导员的严格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组织纪律的正确引导,体现在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培养创新精神的真诚付出。
二是对学生尊重但不放纵。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他们也渴望得到辅导员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辅导员的肯定和赞许。辅导员若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的思想,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理解和接受辅导员的教育思想,体会到辅导员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获得发展的主动权,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他们自己的未来。这就是理解和尊重,这就是师爱。当然,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是让他们自由地形成和发展他们的人格,而是在辅导员的爱心引导下,使学生自觉地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人格。
三是对学生宽容但不纵容。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辅导员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学生是鲜活而又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学生犯了错,辅导员要怀有宽容的心。该批评的就善意批评;该规劝的就好言相劝;该谅解的就诚心谅解。慈祥的面孔、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使学生接受,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辅导员应以宽容、博大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照亮学生的心灵。宽容,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当然,宽容不是一种无原则的纵容,不是漠视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宽容是要求我们将心比心地包容、化解、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执行者之一,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应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探索开展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任婉玲.浅析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高校教育收费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中的贫困生问题也日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国家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对高校贫困学生进行资金补助的体系,以此来减轻高校贫困生的负担,使其能够正常的接受大学的教育,消解因资金不足带来的后顾之忧。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了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态度,以及依托辅导员的视角,来探讨目前高校进行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工作优化的措施。
[
关键词 ]国家助学金;大学生;态度;资助管理;优化
国家助学金是国家为了补助高校大学生学费的一种资金补助体系,它可以有效的减少大学生的教育经费的负担,解决了大学生的关于学费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国高校的国家助学金布置政策应经得到了全面的实行,这一政策惠及了众多的高校贫困生,帮助了众多的高校贫困生了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虽然这一补助体系目的是为了帮助高校里的贫困大学生能够接受基本的大学教育,减轻其教育经费的负担,但是在这一政策施行的过程中,作为补助主体的大学生对其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因而说明目前这一资金补助体系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的优化创新这一资金补助体系,使其能够更好的实现国家想要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目的。
1国家助学金概述
国家助学金是指国家每年从财政资金中,拨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的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资金支出行为。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加快,使得众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到大学中接受这一高等教学,虽然许多大学生在高校内接受了较多的知识,但是一个尴尬的问题,仍旧阻碍着众多高校大学生的求学之路,即高额的教育经费支出。高校中有着许多出生于寒门的学子,不断增长的高额教育经费严重影响着他们学业的正常完成,基于此,国家制定并施行了国家助学奖、助学金的资金补助政策,这项政策惠及了众多高校的无数贫困学子,使其能够正常完成学业,顺利就业。国家助学金的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高校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于高校家庭困难学子的关心。
2目前大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态度
目前,国家助学金的资金资助政策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内全面的施行开来,但是由于这项政策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部分高校大学生未成熟的价值观念,使得国家在高校内推行这项政策时,反馈到了大学生众多不同的态度。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还不是很成熟,因而他们的价值观念需要高校教师、辅导员不断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正确看待国家的助学金资助行为。
2.1积极态度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大学生,都已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能做到理智的看待合一国家助学金资助行为,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国家施行这一政策初衷,他们认为只有正真符合国家助学金发放条件的学生才能来申请、领取这一份国家助学金。这些大学生在国家助学金的资助之下,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能够顺利的就业,更好的报效祖国。这些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积极的态度,使得国家助学金能够真正的帮助到高校中的家庭困难学子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也促进这一政策的顺利施行。同时,这些对国家助学金持积极态度的高校大学生自身,他们始终关注的是自己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2消极态度
高校中的大部分的学生虽然在进入大学之前,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随着学生自身的刻苦学习,自身阅历的不断增加,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仍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而需要高效教师和辅导员,不断去引导学部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效在推行国家助学金政策时,这一部分学生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他们较为关注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情况,而对贫困生认定的条件进行造假、伪造等行为的产生。正是由于这部分学生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不诚信的申请行为,因而导致了目前的国家助学金补助并未完全发挥出它的资助作用,虽然这一政策惠及了众多的高校大学生,但是这些学生的消极态度,以及不正当的申请为也阻碍着这一补助政策的全面推广施行。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的这两种不同的态度都会影响着这一政策的顺利施行,因而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的态度问题,值得高校进行及时的关注和引导,帮助高校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更好的推行这一惠及万千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的政策。
3辅导员视角下的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工作优化措施
高校进行国家助学金评定和发放工作的负责人是辅导员,因而辅导员是这项政策能够顺利施行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许多高校并未认真宣传国家施行助学金政策初衷;评定机制不健全;部分学生贫困造假等。因而在此将在辅导员的视角下,来探讨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3.1加强对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宣传
目前,许多高校对国家助学金政策并未做到很好的宣传,因而使得许多价值观并不成熟的大学生在此期间,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念,因而高校以及辅导员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及时做好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宣传,让众多高校大学生理解国家推行助学金这一政策真正目的,同时辅导员要在宣传中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更好的实现助学金“助”的目的。
3.2不断推动完善贫困生申请认证流程
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国家助学金发放,以及进行贫困生认证的关键,因而辅导员需要不断推动完善贫困生的申请认证流程。辅导员平时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因而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班级内是否存在真正符合条件的家庭困学生,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一些学生因造假行为进行助学金申请,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贫困生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可以不断推动完善贫困生申请认证的流程,进而更好的实现国家助学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目的。
3.3鼓励高校贫困生形成正确的资助观念
目前,国家的助学金政策已经惠及了众多大学的家庭困难学生,它有效的缓解了这些学生巨额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够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有效的缓解了教育资金的后顾之忧,但在此期间,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了国家的资助,那么就依靠这份资金,也能完成大学的学业,这种想法有违这一政策的真正目的,因而高校辅导员需要再这一过程中,鼓励贫困生形成正确的资助观念,使其明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助”,也就是帮助其减轻资金的压力,而不是完全帮助学生进行教育资金的支出,要鼓励高校的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勤工俭学、兼职等形式,来赚取其余的支出费用,使其形成正确的资助观念[6]。
4结语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家助学金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的不同态度,以及针对目前国家助学金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托高校辅导员的视角,来探讨了进行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管理优化工作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焦义培.新形势下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5):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