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学科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8: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履职学科研究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履职学科研究报告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65-03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该制度的成功施行为牛津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自21世纪初,国内的大学也相继效仿实施该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具体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切实落实教书育人职责,加强对学生学业、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全面工作。该制度是否能在独立学院得以顺利实施,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一、开展导师制的意义

1.导师制完善了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目前的本科教学常常会出现教书与育人分离的现象,专业教师主要负责课堂授课,课后学生和任课老师的交流较少,而导师制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目前独立学院每位辅导员一般负责300至400名学生,由于工作繁杂,辅导员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及时和有效地掌握。面对学生人数多、个性特征明显的情况下,辅导员“面”上的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辅导员与所带学生的专业方向不一定一致,辅导员能在思想和生活上指导学生,但在专业方面就有些爱莫能助,所以导师制能有效弥补辅导员工作的不足。

2.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架构。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扩大,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但大部分学生知识有限、社会经验不足,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学生选课就易避难,导致所学的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3.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导师能在学业上加强引导,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技能。而且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导师制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能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实行导师制的合理时间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导师制的时间点有两种,一种为大一一入学,另一种为大三上学期。笔者认为这两种时间点都不适合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首先,大一学生面临的问题多为大学学习、生活、交际等适应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大一学生所学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基础课,专业课很少,学生对专业知识尚不了解,不利于导师开展工作。而如果大三才实习导师制,学生已经形成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此时再想改变其陋习为时已晚。所以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院实行导师制的最佳时间为大二上学期。到了大二,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环境,并还仍保持学习热情,同时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这时导师可以在专业上给与学生指导,结合学生的兴趣帮助其选择专业方向,为学生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科研习惯。

三、导师指导学生数量

独立学院一般师生比过小,很多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1∶18,如果面向所有学生实行导师制,那每位老师要指导的学生过多,这样会给导师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可能使得导师制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合理的指导数量应该是一个导师指导15名左右学生。北京林业大学田明华等研究也表明学生普遍不希望导师指导太多的学生,过多可能会分散导师的精力,影响对每个学生的辅导。所以独立学院试行导师制可以从每位导师每年级指导3~5名学生开始。

四、实行导师制的方式

因为不是面向所有学生实行导师制,那就必然会涉及导师和学生如何配对的问题。目前有一些高校采取的是自由双向选择的方式,还有一些高校采取的是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依序选择导师,同时允许导师有一定选择权的方式。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等特点,笔者认为可采取“抓两头”的方式,大部分名额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也预留一些名额给不及格学分累计超过一定分数的学生。首先,确定导师的人数及导师可以指导的学生人数,并将导师的信息公开,包括导师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成果。对成绩符合条件并有意愿申请的学生,让他们填写基本情况表,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英语及计算机水平、兴趣爱好等资料,并对导师公开学生信息。然后,让导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导师可向辅导员、班主任或者高年级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对于不及格学分超过一定分数的学生,可以采取辅导员推荐等方式。这样一方面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成绩不好的学生一个提高的机会。导师与学生配对时间可以固定为一年,在学生成绩符合条件及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提倡延续导学关系至毕业。因为在导师制执行过程中会发生学生兴趣转移或者学生不服从导师安排等情况,所以允许学生提出更换导师或者导师提出更换学生。

五、导师的职能定位

对导师的职能定位直接关系导师制实施的效果,而过大过全的职能定位是导师时间、精力上所不能完成的。因为大部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以笔者认为导师制的侧重点在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科研指导为辅。而思想教育方面,笔者认为如果导师做好了以上三方面工作,那么导师会在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无形中将自己治学严谨的态度、思维方式、做事做人的方法渗透到学生头脑中,而且学生也会信任导师,有生活方面的问题也愿意同导师吐露心声,这样的效果比单纯说教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1.专业指导。专业指导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传授学习方法,解答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难问题。(2)介绍专业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楚的认识,了解专业方向。(3)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督促学生按计划执行。(4)指定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资料或学习相关专业软件,要求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或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5)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后导师点评总结。

2.就业指导。让学生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和工作前景,分析当前就业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如有机会,导师可为学生推荐实习机会,并给予实习指导。

3.科研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科技文献和写作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了解学科动态、科研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听学术讲座、参加学科方面的竞赛、参与学校面向学生的科研立项等,提高学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

六、保证导师制实施的措施

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保证导师制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和老师都对导师制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导师制的目的意义所在,这样学生和老师才能很好地投入其中。

2.成立导师委员会,完善导师制相关制度。成立导师委员会有利于解决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或老师如果遇到问题或困难有地方反映申诉。同时导师委员会负责制定各项相关制度,包括培养计划、考核办法、激励措施等方面。这些制度包括导师制实施办法、导师指导记录表、学生培养计划表、导师工作总结、学生学期小结、导师考核档案等有关材料。其中制定合理可行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尤为重要。考核机制要合理可行并且被大部分导师接受。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导师的工作。考核既要考核工作结果也要考核工作过程,并把考核重点放在工作过程上。而且考核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导师自评、学生评价、导师互评及导师委员会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全面、准确、客观。考核可每学期一次,从导师的人格影响、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履职情况、工作效果等方面对导师进行考核。对于指导过程中主动性好、主导性强、指导效果好的导师加大奖励力度,激励导师投入到学生指导中去,并对这些导师在工作量、评奖评优、评聘等级等方面加以倾斜。并对在正式学术刊物上、课题获奖或参加竞赛等获奖的优秀学生在评奖评优、免试研究生推荐、就业推荐等方面给予优先。

3.过程监控,定期开展导师之间的交流会。导师汇报近期指导情况,交流各自的指导方案、所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互相借鉴,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实现在指导学生方面共同提高。

其他高校研究表明,导师制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独立学院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克服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使得导师制的实施得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2]田明华,田琪,宋维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3]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4]周志国,吴平.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