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9: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理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学教育论文

篇1

2加强组织领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为提高我市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现代护理新理念,尽快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与发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会组织举办的活动有:①培训班6期、专题讲座3次,学术报告会5次,参加学习的护理人员有4000多人次,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教授26名,市内专家34名给学员授课,讲授内容包括: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护理品管圈知识,心理护理,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院感染管理,ICU病人护理,急症和危重病人护理,外科管道护理,护理新技术新业务以及各专科特色护理等等,课程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必要时还安排老师进行现场操作示范,让学员理解掌握操作的每个动作和步骤,有些学习班还组织学员到本市三甲医院相应病房实地参观学习,使学员真正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学有所成。此外,每次学习结束后,还让每位学员填写“反馈表”,由学会统一回收后进行信息处理,这是学会发杨优点克服缺点,把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的依据,由于学习效果显著,深受学员欢迎。②2012年为全面了解我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的情况,学会组织20名护理专家对本市19家二级以上(包括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同时给予技术指导服务。2013年学会又组织15名护理专家对本市19家二级以上(包括二级)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并现场给予技术咨询及指导。③护理操作比赛3次,参加比赛现场观摩学习的护理人员约1200人次;内容包括儿科护理、重症监护、临床护理等专科;操作有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氧气筒式氧疗法、电动吸引器吸痰法、光照疗法、早产儿保暖箱的应用、脐部护理、除颤术、简易呼吸器使用、气管内吸痰、搬运病人等等,邀请上级著名专家教授作评委,比赛注重实战,“真人”配合不仅考核了护士的综合技术能力、心理素质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且“以专业化的行为体现专业化”的新理念在全市护理人员的思想上逐步深入,每场比赛都是对我市护理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对提高我市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④健康咨询活动2次,派出医护人员600多人次,免费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5000多份,接受免费健康咨询及医疗服务的群众1000多人次。活动的举办为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咨询,宣传现代健康新理念,培养了“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技能,显示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面貌和丰富的医学知识。⑤护理技能和礼仪表演3次,到现场观赏表演的护理人员约1200人次,本市二级综合医院和市直医院共16个单位参加,表演内容有:护士礼仪风采展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骨折病人救护、溺水病人的急救、婴幼儿抚触、中医救护、狂犬咬伤紧急处理、无偿献血、精神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视力保健等等节目。护士严谨而亮丽、既优雅又大方的风采展示,令观众大开眼界;而迅速准确、既严肃又精彩的救护技能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通过表演体现这些甘于平凡、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们,用挚爱帮助患者与病魔抗争,用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的真谛,充分展示我市护理队伍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职业风范以及精准的救护技术。

3加强与省内外医疗单位的交流和友好往来,拓宽门路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近五年来,我会先后邀请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西卫生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柳铁中心医院等等单位共20多名专家教授前来为全市护理人员讲课,使全市护理人员受益匪浅。此外,护理学会还通过积极宣传发动,组织本市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护士骨干约400人次,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尽力为全市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护理人员了解到最新的护理学科信息,尽快掌握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创新管理模式,培养现代护理新理念,从而提高我市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篇2

二、改进不利于体育教师为专业服务的体制结构

1.体育教师所属部门和体现的缺点。体育教师在总院的体制中,属于公共基础部,有集中管理的优点,但也有实际教学中的缺点,特别是教改上的难点,教师要承担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体育课,故制订的教学计划与传统计划没有本质区别,还是以竞技和球类为主的通用计划,这就不符合高职特点的教学要求,也很难达到体育为专业服务的教改目的。

2.改革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方法。体育教师确定了教学任务后,行政体制还是隶属公共基础部,但教学上的各项工作要下放到各个教学院,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不同教学院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制订与专业关联性强的教学计划,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专业特点而进行教改上的探索、研究和发展。

3.针对不同专业成立不同的体育教学团队。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明确后,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回归担任教学任务的学院,在虚心请教不同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研究和探讨不同专业与体育的关联性,来制订出符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体育教学计划和符合专业实际工作需求的体育训练项目、目标要求。

(1)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的工作性质来设置不同要求的手指功能训练项目。①护生增开手指功能训练项目,侧重点是训练护生手指的轻柔度和精确度。因护士的基本功是“一针见血”。打破教材和大纲的束缚,根据专业需求,增开十字绣、剪纸,练习撕纸等训练项目。其一是每次上课时,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练习。其二是要求学生课后常练习,课前检查,有进步的学生除表扬外,另体育成绩可适当加分。其三是在班主任协同配合下,定期举办此项练习的竞赛,获得名次的学生不仅院系表扬,颁发荣誉证书,还要在院系中或全学院中展览作品,体育成绩还要适当加高分。也就是要通过各项措施,将有益于学生的训练项目落实到位,提高学生认识,使学生明白练习手、眼与脑的协同作用,它对手指精细功能的形成是非常有益,为护生今后熟练并准确打好输液针做好扎实的手指精细功能训练。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也增开锻炼手指功能的项目,但它则注重手指的力度和准确度(柔中带刚)。因给病人推拿和按摩时,主要体现的是刚(力度),否则就达不到医疗效果。所以,增设手指悬空抓沙袋,武术中锻炼手指力度等项目。每次练习后,要用握力器检查学生手指的力度的练习效果,逐渐达到专业要求。

(2)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体能要求来设置不同的耐力训练项目。①护士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工作强度并不很大,但烦琐事较多,来回穿梭,消耗体能较大,所以需要良好的体质和身体素质作为支撑,保持原800米项目,但要求发生改变。现不强求速度,而注重耐力,跑下来要求不气喘吁吁,体态平稳,意识要清晰,自控力要强。故每次练习后,教师要设置一些小项目,来检查学生达标的程度。如师生进行口头交流,观察和考核此状态下学生反应、态度、注意力和意志力等。②针炙推拿专业,要在较长的时间内给一个病人或长时间连续给多个病人进行高消耗体力的按摩和推拿医疗。同时,按摩和推拿手指的力度还需要手臂、腰和腿协调配合。

三、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急需项目放在首要地位进行训练

篇3

2.教育模式下的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主动认知,并且医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学科,更多的科研都是在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根据对实际患者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再发展出新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下,很容易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临场的判断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更多的依赖心理,与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灌输式教学转向探索式学习教学,应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3.护理专业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在进行患者诊断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期的全心照料。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统计,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上,要远远超过其患者的主治医生,因此患者的康复周期的长短除了主治医生的治疗以外,更多的依靠护理人员的心细照顾。对护理学生的的培养不应该只满足与简单的护理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临床的判断能力,与总结能力,并且思维水平和创意能力的提高对前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使其终生受益。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培养中心不仅仅停留于会专业的护理方法,更应该重点要求创造知识、开拓文化,要专门训练和不断开发其创造潜能,让其在岗位上能有更多的创新,对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身为白衣天使应尽的责任。

4.创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当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形成想法和见解时,老师应该用事实来验证是否正确与可行。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创作了一种名为“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其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在实际中实现自己大脑中形成的想法,即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实际情况发生,所以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自我形成反思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时候教师以现有的专业知识,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对学生的方法做出改进,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或思维中出现的错误。灵活机动地解决,力争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护理专业属于临床性较强的一门科学,很多知识都靠“从做中学”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多的开展试验课程,利用实验课大胆要求学生进行创新,鼓励与提倡学生说出自己思维中的新奇想法,从而发现护生的创新行为,给以认同、鼓励。比如,铺床法中,被盖与床头的距离,不同版本教材中说法不一,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睡到病床上试一下,要求保证两肩部不外露,保暖,脚不跖屈,病人感觉舒适,而外观平整,少皱折。又如,臀大肌肌肉注射,有的同学习惯于右手进针,右手推药,与书本上的左手推药有差别,但只要对病人安全,没有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教师都应该给以肯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可以根据以前的经典护理案例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头脑风暴”互相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加以总结,最后得出准确的答案,当有出入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一个思想在一个人的大脑中形成初期是很容易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根的,因此在这时不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纠正,学生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真正工作中很难纠正。

篇4

2致力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工作理念。在高职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除了教授护理专业知识外,还应教会护理专业学生如何对人的思想变化进行识别,教会他们了解一些地区的风俗习惯。基于此,高职教育应增设培训环节,为学生提供多场的专家讲座,激发护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关心他人,了解他人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环境、治疗过程等,促进治疗效率的提高。在高职教学中,还应使护理学生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文化层面,使其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当然,人文素质的培养还包括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解释正确事实的能力。

篇5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病人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PBL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学习外科护理临床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PBL教学能够实现将问题提升为一个新的学习议题的目的,以使学生获得参与议题自主讨论的机会,并能依据同学及老师的协助,获取更好的学习成果及更佳的回馈效果。

(二)PBL的特点

PBL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同时学习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在进行生物医学训练的同时,学生还必须要熟练掌握技能,并鼓励自己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再树立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PBL教学在传授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并不是依据综合信息的提供,而是依据一个更自由、更真实的空间提供出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

在对PBL的众多解释中,梁继权认为PBL是一种反推式学习法(backward learning),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先获得一个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临床问题,接着必须要对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并确认出问题,然后针对所确认的问题提出假设、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找寻及整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解答问题、评估结果等步骤[2]。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及时转用在对临床问题的解决上,还能够训练学生批判的思考能力,是与临床问题的处理最为接近的。在外科护理学中,PBL能够满足护士终生学习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弥补传统学习法中存在的不足。

(三)PBL的应用现状

目前,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主要形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5步教育。这种形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本科、大专以及中专的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另外,根据对相应的文献的分析、报道,还能发现PBL教学模式在个案护理、护理查房、临床护理教学、在职护士培训以及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二、PBL应用于外科护理教学的劣势

(一)耗时较多,只适合部分学生

PBL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并不适合所有的外科护理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不高、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再应用PBL的效果就欠佳。PBL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师生互动,整个教学过程耗时较多,师生需要充分的教学时间去实现。然而,由于外科护理的临床护理人力紧缺,护理的工作量很大,怎样落实PBL教学模式有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二)教学资源要求丰富

参考书籍相对较少、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校园网不够健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PBL教学模式的广泛开展。

(三)护理师资要求水平高

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教学水平以及渊博的综合知识。然而,目前很多的外科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学历也不高,多是中专、大专,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但是缺乏良好的知识系统,在对知识及教学水平的更新上还没有与目前的专、本科教育的要求接轨,因此,目前的外科临床护理师资也制约着PBL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PBL应用于外科护理教学的优势、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双向交流

PBL是属于一种学生作为主体,将问题作为基础,并且在教师的全称指导、把握之下,通过现代如教材、图书馆、多媒体、电脑技术等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形成的护生自学的模式;在教学的课堂之上,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长期学习记忆的形成。而从教学的方面入手,教师与护生的有效解除,充分的了解护生之所想、护生之所趣,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够做到在教学当中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并且逐渐促成教师与护生的双向交流。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能够让护生再一个现实的场景当中,面对实际的临床问题。而PBL教学模式的使用,也能将护理各个学科以及临床知识联系到实际例子当中,教学知识、实际知识的相互渗透,从而有利于以护生以及对病人的护理整体作为中心,培养出学生发散性、聚敛性的思维模式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重视传授学生实用性强的知识

PBL模式的目的很明显,以优秀护生的培养为目标,教导护生在面对不同的病患的时候,能够根据病患各种各样的需求给予病患最优质、最恰当的专业护理;面对危重症患者,要能及时的发现其病情的变化,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及时的、快速的抢救。所以PBL模式是从实用性知识的传授出发,让学生掌握面对各种病患必要的护理知识、相关医学知识以及沟通、医护协作等等人文知识。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PBL小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中最主要的成分,让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当老师讲授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之后,通过护生之间的不断讨论与探索,之后再选出一位护生来逐个发言并演练出小组探讨的成果,然后再由其他的护生以及老师来分析讲解过程。

通过教学师生、护生之间的互动,能够逐渐形成护生的团队学习的精神、有效的培养出协作能力,这对于一个合格的护生是尤为重要的。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够给予患者最优质护理。

(五)能够促进教学绩效的准确评估

篇6

1.1.1强化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

理论课教师同时教授相关临床课程是对课堂和临床学习最好的结合方式。理论教师通过定期的教授临床或实验课程、参与临床进修学习来加强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比如参加医院在职的、普遍的基本技能或者实践等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如临床护理核心课程、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等,能够保证教师掌握临床当前的标准、政策和程序。教师通过对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链接。

1.1.2积累临床教学经验

理论课教师需要阅读临床书籍,观看指定的临床技术视频,能够更好的将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案例研究融合在一起。技能教科书通过提供具体步骤、应用实例和循证实践来说明理论概念。例如:当教授病人出院的相关内容时,技能教科书通常包含了出院计划、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等。同样,理论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课堂讲稿、课程材料和当前研究的文献来支持帮助临床教师。这样能保证临床教师收集与当前理论相对应的适合病情的护理经验和计划。

1.1.3掌握课堂授课技术,融入游戏和艺术理念

对理论教师来说课堂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手段。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应用观众响应技术如互动课堂反应系统(iclicker),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益处。教师可以选择或设立问题,促进复杂概念的合成和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发展先进的推理能力。使用这种技术,教师可以立即澄清错误的理解,增强学生理解力。描述理论概念可以用视频和照片,例如:术后护理的授课中,放映一个关于病人自控镇痛设备的简短视频可以提供概念性知识、临床技能和床旁技术之间的相关联系。另一个课堂策略是使用电子病例系统来突出实践相关的特定主题,如记录评估数据,分析生命迹象的趋势,或检查医嘱用药等。

1.1.4虚拟仿真教学,引发学生反思和反馈Burns

发现理论授课中应用仿真模拟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能力。理论教师进行模拟教学呈现课堂和临床之间连接。同样,模拟教学的经验教训可以反馈回课堂,包括模拟设计,实施和汇报会议。反思和反馈对学生理解能力是重要的,虽然理论课程内容紧凑,可能会限制学生反思的时间,教师可以应用网站的剪辑视频帮助学生思考全面的护理干预过程。教师应该与临床教师共享相关的网站,在与学生的临床讨论中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反馈。

1.1.5编排临床故事引入课堂,设立虚拟问题和情景

邀请临床教师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临床故事与经验教学,或通过电子通信,使学生能够在多种经验和观点中有所收获。在教室里使用案例研究也能提供现实问题来促进批判性思维和临床推理能力。让学生完成一个场景或在线案例研究可以让学生把课堂的概念运用到实践中。临床教师分享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将学生的思路引入临床情景中。

1.2临床教师的策略

1.2.1加强理论教学指导

临床教师必须不断的努力,在复杂混乱的环境下,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时尽量多给以机会并平衡学生的多重学习需求。尽管许多临床教师都是投身于教学的医院护士,他们可能还没有对转变成教育者角色做好准备,需要理解怎样将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理论课程相结合。应该给他们理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请他们来听课,亲自了解主要的教学理念,观察一节课是如何进行的,并领悟学生的课堂管理。

1.2.2开展临床会议和讨论

临床教师,尤其是新角色或兼职教师,经常需要参加备课前、后的临床会议。这些临床会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话题和反思性学习的机会,来促进理论概念与实践的连接。

1.3课程协调员的重要性

1.3.1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

安排学校实训部一个教师作为学校和临床教师的协调员,协调员首要任务是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兼职教师刚开始接触教学,需要了解与护理教育相关信息,如教学程序、考试安排,教育技术。协调员为新任职的临床教师提供课程标准,包括评估工具和课程资源,如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在线视频等。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是新任职临床教师掌握教学技术和适应教师角色的有效途径。使用整合的网络共享资源,包括临床表格、任务、模拟材料、护理计划,讨论等,确保临床教师和学生有同等机会获得资源。由于网络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协调员负责承担这些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

1.3.2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协调员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另外,协调员负责提交实验室使用申请、设备/仪器申请。同时,协调员与其他实训工作人员一起协助新任职教师进行角色的适应和定位,对其进行虚拟仿真教学和给予任务报告指导。

1.3.3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

协调员需要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理论教师与临床教师组成)。每学期会议开始,协调员需要将新入职临床教师和有经验的导师相匹配,对临床课程设置提供建议与指导。临床会议前后预留一些时间进行头脑风暴讨论,鼓励临床教师带来新的想法和素材。会议结束时,分享学生课程评估的结果(理论和实践),并决定对该课程进行维护还是修订。整个学期,协调员负责与临床教师随时保持联系,确保解决特定问题。

篇7

2.严谨规划中职护理教育实施仿真教学的流程

从以上分析的切入点入手,应当尊重教学规律,体现“精、广、准”三个字。精,就是在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案例准备精致典型,能够充分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际相贴近,内容不模糊、数据准确无误;仿真情境设置要精细,不是一间训练室,放置训练假人让护生操作,应该按照医学病房要求建造和装修,有标准病房有标准病房、护理站、治疗室、重症监护室等;分组训练要精心,培养团队意识,达到头脑风暴的效果,在护生分组与指导教师配合上,应当注重性格互补、行为统一等要求。广,就是让学生在仿真实训中能够形成提高批判性思维,一个仿真实训的项目要突出相关理论、实践内容的衍生,在设置案例、提供器具时,要把在理论教学中的交叉点、混淆点提供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认识-理解-发现-批判-掌握。准,体现教学、学习的评价流程、评价反馈中,开展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双向考察评价,制订科学合理的“综合能力考核评价表”,包括教学环节中的课堂气氛、知识面覆盖等,学习环节中的与病患沟通能力、学习兴趣、团队意识、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指标都应量化,有相应的心理行为佐证,并记录备案,体现形成性。

篇8

护理专业平行班级两个班分别采取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考试成绩结果如下,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班61人,满意度为70%,学期考试平均成绩为72.5分;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班59人,满意度为95%,学期考试平均成绩为88.4分。

2结果与分析

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不论在问卷调查满意度上还是学生学期考试成绩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显示案例教学法在提高人际沟通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上具有积极的意义。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选择不同案例

案例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授课教师设计教学案例时应遵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先设计简单的典型的案例,在学生掌握、熟悉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案例内容可适当增加难度,从而既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2.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典型案例

案例选择与设计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案例提出的各个问题之间要注意联系性和可行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案例的选择应注意内容要典型具有启发性,应当简洁具有针对性。首先,教师要领悟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的案例内容要具体,切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其次,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整门课程中所需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的原则,并设置相应问题供讨论,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2.3加强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分析案例、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的执行者,教师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解答并适当点评,帮助学生总结、梳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篇9

1、计算机是一个双向媒体,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还能接收学生输入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诱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可以从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中知道结果,并能获得鼓励和帮助。因此,计算机应当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输出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2、教学过程应该是多维互动,而不是简单的人机互动,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因此,我们应当意识到计算机是且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不能包办代替。复杂的、需要讨论交流的、需要体会理解的内容,很大一部分依靠学生之间的互相反馈,或师生之间的反馈。计算机可以提示学法、可以反馈一些字词的音、形、义以及简单的答题要点,以及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讨论室等功能.

3、作为计算机,它在人机交互式的语文课中不是点缀,也不是单纯的演示工具,它的作用综合体现在:演示工具(课文内容和相关提示)、交流工具(讨论室)、提供资源情景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相关图片、电视片段、和相关文字的录入),信息加工工具(网站式的超级链接)、协作工具(讨论室的设置)、辅导工具(习题的精心设计和计算机的反馈功能)。这样,人机交互式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既不脱离语文课的基本原型,又能真正节省时间、增大效益,真正体现人机交互式教学的优势。

4、课堂的组织形式不再是单纯的传统线性结构,而是线中有网、网中有线,而且模仿学生最感兴趣的“勇敢者闯关”游戏方式组织课堂,每一环节由动脑筋爷爷加分,最后课堂所得全部由动脑筋爷爷统分,增大了课堂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语文人机交互式教学的程序板块:

示意图:

预习

练句

朗读

课文范例

看图

学文

文文

总结、统分

阅览室

三、语文人机交互式教学的程序板块分析:

“字”板块:

1、字的教学目标。

2、字的音、形、义。

3、互动的、可练习、可校对、可反馈。

4、最好有写字板功能。

5、音——有耳麦。

6、形——形近字的比较

7、义——组词、解释、(有解释条目,可供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选择。)

“词板块”:

1、“词”的教学目标。

2、理解。

3、运用。(有相应的说话和造句题型。)

4、可用本机反馈。

“练句”板块:

1、“句”的教学目标

2、读:有重点句。

3、想:有体会提示。

4、练:有相关检测室,可反馈,有延伸拓展。可给教师机订正。

5、有相应图片、声音、动画或电视片段。

“学文”板块:

1、有相关句段。

2、有相关学法提示。

3、有相关检测室。能反馈。

“看图”板块:

1、“看图”的教学目标。

2、有走马灯式flash,可任意浏览及按课文顺序浏览。

3、有相应的观察方法提示。

“朗读”板块:

1、朗读目标。

2、重点段的范读。

3、各种音乐,可供学生选择配乐读。

“总结”板块:

1、总的教学目标。

2、动脑筋爷爷统分。

3、自我评价。

篇10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幸存下来的人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老师来到学校,他就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他在信中这样说:“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高中或大学的人们枪杀并焚烧。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的请求是:请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度教育但却像文杰曼那样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学校教育不能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而是将知识化为修养,这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严谨的科学观和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是对人性的全面陶冶和发掘,对生命意义的揭示,因此学校教育需要与人文精神结合,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

人文这个概念,有“人的(人本的、人道的等)+文化、文明的”意思,其特点恰恰在于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人的需求和保障、人的情感和意志等价值性内容,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特点在于是从一定人的立场出发,一切为了现实的、具体的人。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即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祥和等社会目标的一个支撑点,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老师应站在教育的前沿,顺应时展,以实际行动促进学校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以此寻求最佳的结合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人文素质教育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文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人才是有层次、有类别的,每个人的才能及其所获得的成就自然存在差异,社会需要各种类别,各个层次的人才,一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那他就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学校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则重视不够,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创造潜能,主动地改造环境与社会,从而使环境、社会与人处在一种充满创造的良性互动的适应状态。让因材施教成为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前提之一,要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就必须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等客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只要老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的,人文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适应与创造的一致性,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了“人文精神”教育的行列,有的学校正在计划或已经推行了具有导向性的人格教育课程,因此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人文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

篇11

1概述

人才是国家IT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IT企业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摘要:一边是IT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摘要: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练习;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IT技术的发展;高校教材对实际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没有做到统一,各个学校和各个老师仍然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如何实现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是本文探索的主要内容。

1.1目前IT学历教育的目前状况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切换身份。其中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知识的把握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造成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结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已经具备了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其次,IT学历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新问题。比如,大学教学体系不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存在和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大学学历教育周期长,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无论三年还是四年时间对于IT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规律是每18个月就有一次新的变革,软件行业的变革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现象摘要:大学四年学到的某些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为了找到工作,必须重新学习当前市场最新的技术。有报道称,到国内某知名IT培训机构来培训的学员中,70%是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了三四年计算机,却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IT学历教育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主导思想的,并不是以就业率作为第一指导方向,而是更侧重于大众化、基础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周济同时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把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历教育的这个主导思想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出现摘要:假如大学毕业生没有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有针对性进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那么就难免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目前状况。

1.2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9岁的杨先生在深圳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告诉我们摘要:招聘人才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说学历完全没有用,但是在IT行业,能力远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IT业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行业,“我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训,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上面这个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但却折射出了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新问题。学历教育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需要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去实践、钻研和领悟。现在的普遍情况是摘要: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无法得到好的引导,很难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时,知识体系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很难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就很难受到招聘企业方的青睐。这是造成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怪现象”,而且给已经在职的公司职员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解决这个新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新问题要从解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新问题开始着手。

2IT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分析

目前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中探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分别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和65.10%。这样的大学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为主。这些大学的教育内容相对来说偏重理论化教育,重在培养探究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从事科学探究的比例不到1%,事实上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学历教育的目标和国内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标,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从应用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能力。其实,95%以上的人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摘要:就是要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去解决新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也就是说,IT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生,学生目标非常一致摘要: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满足的工作。所以学习的劲头比较足,目标明确。

3职业教育的特征和优势

IT职业教育能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其实和其本身紧跟市场,面向就业等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3.1课程体系版本更新紧跟市场需求

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一般每两年就能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统一的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员把握相关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功能。这使得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讲更加实用。

3.2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强调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综合以上,企业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学历高的人才。IT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疑比IT学历教育更好地迎合了这一点。

3.3教育方法符合IT学习习惯

IT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学习的习惯,其可以说基本颠覆了传统的IT学历教育的方法。大学学历教育中,IT相关专业的上机和实验的时间远少于理论课程,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理论相对清楚,但是不会动手使用。和之对比,IT职业教育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平行布置,一般先理论后上机,能够及时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还有专门的上机实验课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4周期一般比较短

IT职业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较短,从几个月到一年多,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周期短而学员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IT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气氛相对紧张,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也强化了技能。这种短期IT技能强化培训也正符合了IT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也保证了学员学到的技能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

4解决方法

4.1调整IT学历教育的导向

IT学历教育可效仿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并及时修改教学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的自利,使得学院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的体系结构,拟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具专业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受招聘企业方青睐的大学毕业生。

4.2调整IT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上机实验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大学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考试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作为学生对该门课程把握情况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考试导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弄清书本上讲的知识点,就等于把握了这门课程”的想法。老师在教学上也势必会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了实践环节。所以,学校可以在加大对上机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实际编程经验。

4.3改善IT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目前状况

面对市场的争夺,学历教育并不是没有熟悉到自身存在的这一新问题。和企业合作,让学生参和技术探究就是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在北京大学,和北大方正技术探究院的合作实验室就为信息学院在读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操作平台。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说道摘要:“这里和外面的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参和各种项目开发和技术探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拥有这样良好的条件,究竟寻找一位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资源匮乏的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本科生。所以,寻找和高校合作的合适企业,改善实验室环境都成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途径。

4.4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做到教学内容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4.5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应用熟练?”这些新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往返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篇12

我国预防医学教育源自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以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监测技术,能在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等监测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虽然高校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材在不断修改,但仍侧重于五大卫生内容,而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逐渐减少,慢性病、身心疾病等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卫生问题。在预防医学教育中,有关人类行为科学方面的知识缺乏;随着预防医学任务的分化,有关卫生管理、经济、法律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

1.2教学方法陈旧,学生主动参与少

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传统灌输式方式,缺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及师生交流。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低下。虽然近年来也强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汲取知识,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创造性也必然受到影响。

1.3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动手能力差

传统的预防医学教育也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主观上重视不够,有的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缺乏,以及大学不断扩招导致实验实习开出率不足、满足率不高,针对医疗护理实践的训练不足,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因而,实践性内容逐渐减少,学术性和理论性内容不断增加,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使得动手能力差。

2预防医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

2.1创建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观,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例如,在讲授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时,有学生就质疑为什么要以无效假设为中心进行检验(即作为原假设),相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本质差别作为备择假设?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不轻易否定的命题作为原假设。如临床比较甲、乙两种护理措施效果时,不能轻易说甲好或乙好,总是先假设甲、乙效果一样无差别(原假设),再作进一步研究(备择假设是否成立)。

2.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课堂教学体系

(1)引入预防医学发展史内容。

教师应在授课内容中增加一些经典史料,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进程及产生的巨大效益,增强学科兴趣,扩展科学思维,这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意识。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中学课程对环境及生态平衡已有较为详细的讲授,故对空气以及土壤环境的组成、人和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传染病防治、医源性疾病防治章节中大量内容已在临床护理和基础护理中讲授,故可略讲。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大量新型建筑、装饰材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室内空气污染等内容。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同内容选择的方法不一样,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只有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掘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让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利用学习、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和学生讨论生活与生产环境、食品安全与健康等问题。对于教材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讲解,可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模式,通过回顾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在教师的启发下,指出现行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微量凯氏定氮法)的缺陷,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改进检测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对于教材中的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内容,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内部规律,比较不同统计方法的原理、应用条件及结果分析,消除学生学习时的畏难情绪;对于教材中环境污染、食物中毒等内容,则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各抒己见来集思广益、互相启迪,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开拓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开发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课后自学;介绍一些预防医学方面的网站辅助学生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并提供相关知识的查询(如食物营养成分表、各种统计用表、卫生标准等);指导学生自行制作课件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和主动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

2.3设计相关实验、实习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科研能力

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护理学和预防医学理论知识,为此,应针对专业特点设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实习。例如,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糖尿病食谱的制定、常用护理科研方法的应用等。在实验实习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设计—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让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问题(如国内某品牌茶油苯并芘污染事件),自己设计方案,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何防止食品污染)。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2.4改革考核形式,正确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年来预防医学课程考试沿袭单一闭卷笔试模式。我们在注重考核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考核方法进行了必要改革。

(1)开卷考试:着重考查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学生可查阅具体参考资料,促使学生自学。

(2)案例分析报告:考查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预防医学问题,运用卫生学和统计学相关知识来解决。

(3)护理论文:可以体现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另外,对学生学科成绩的评定也作出相应调整,即理论和实践的比例为60∶40,理论考核采取闭卷答题(占60%),实践技能考核为开卷考试,包括案例分析报告(占20%)和护理论文(占20%),共占40%。这样,既增加了应用能力考核,又能发挥学生潜能,避免了传统考核形式弊端,深受学生欢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