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9: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压力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九成学生有压力
调查显示,汕大91.9%的学生感到有压力存在,其中24%的人感到压力较大,2.3%的人觉得压力难以承受。提及压力对生活的影响,近20%的大学生认为压力带来负面影响,短期内办事效率低;14.6%的人认为在压力的作用下生活变得不受自己控制。
汕大心理咨询中心的金艳老师说:“大学生存在各种压力是正常的。”但总体看来,汕大学生压力适中。
前途问题最感压力
调查显示,汕大学生感到压力的最大来源是自己的前途问题,占34.8%,其次是经济压力(占27.1%)及学业压力(占26.1%)。而人际关系,家庭,恋爱,个人形象与外界舆论造成的压力影响则比较小。83.3%的人认为压力最大的时期为期末临近考试时。
华南师范大学对广州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一般大学生(广州)最大的压力源是“自我认知”和“竞争”,而非“学习”、“就业”这些实际问题。这与我校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不同。
八成人积极面对压力
80.6%的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会寻找各种方法来降低影响。近60%的人认为压力能转化成动力。金老师说:“一个学校有这么大比例的学生寻找各种方法降低压力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但仍有8.1%的人选择被动应对,期望压力自动减少;9%的人会选择逃避。
当身边的人因压力而闷闷不乐时,62%的人会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他(她)缓解压力。25.3%的人的情绪会受到影响。
运动最解压
当压力已经无法回避的时候,如何有效地排解呢?据调查结果显示,汕大学生采用的解压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以运动减压的占22.9%,听歌占17.8%,睡觉占9.3%,并且还有人选择写日记,购物,独处等方法。
“这些缓压方法只能使你在一段时间内压力得到缓解。”金老师说。她认为缓解压力更重要的是标本兼治。压力来源可能有多个,要在众多压力源中寻找主要的,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临近考试时最主要的是考试压力。
自杀――潜在危机
1现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一项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主办,以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6所学校的120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这项调查结果显示:17%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关系、就业压力、人格缺陷以及感情方面是存在广泛的四大心理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约23%的大学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自闭或没有原则的交际;在学习就业方面,约有30%的大学生心理承受压力大,具体表现为:繁重的考试压力,严峻的就业现实,家庭社会的压力;在人格缺陷方面,约有14%的大学生有抑郁症状,12%的大学生有明显敌对心理,17%的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症;在感情方面,约有35%的大学生存在问题,更有很多由情感引发的自杀等悲剧。
现代大学生犯罪率逐步增加,大学生自杀惨剧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都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期,很多矛盾冲突都会出现,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寻找平衡点,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问题。
2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外部环境
总的来说,分为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第一,世界经济不景气,各种经济危机频频发生,我国的许多行业也受到影响,用人单位缩减招工人数,而且加上大学生实践等能力弱,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录用比率,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以及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个体在择业就业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部分易产生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素质问题。第二,从学校内部来说,我国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教育都以文化课为主体,对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很重视。在大学里,有很多学校把外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学生是否毕业,是否能取得学士学位证的必要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2.2个人心理素质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社会负责,对任何事情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乐观,健康地看待事物。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往往是犯罪事件的导火索。第二,心理承受能力差。学校生活相对于社会来说,人际关系不复杂,同学,师生之间都友好团结,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很少受到磨难,这些优越的环境让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点风雨都经受不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不具备正确处理问题的心态,久而久之,则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第三,心理调节能力弱。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后,会产生诸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现实与书本的矛盾等等,这种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调节不好,就会产生意识上的焦虑,对现实的不信任感。
3缓解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3.1优化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优化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第一,加强传媒的正面导向作用,比如近段时间对“雷锋叔叔”的讨论,对普通人民劳动美的宣扬等等,都是对大众有利的舆论导向,而近年来文化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经济效益,在报道中扭曲事实,蓄意炒作,散播低俗丑陋的文化,这些社会文化,会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负作用,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在社会文化的散播上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第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不应该被抛弃,而应大力发扬,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道德建设,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
3.2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
第一,加强生命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大学教育更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生命以及生活的本质,引导学生体会自身的价值,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优异的世界观去应对各种问题,解决各种矛盾。第二,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重视心理课,教会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适应技巧,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第三,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第四,开设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平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3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第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以文化充实自身的时候,也要思考生命的价值,要有自己清晰的生活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消极情绪的产生,与人缺乏生活目标有很大关系。确立正确的生活观,明确社会责任感,实现成才目标。第二,增加人际交往能力。乐于交往,勤于交流,克服孤独感。
第三,培养广泛兴趣。第四,体验苦难,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以及缺陷,理智分辨社会各种现象,参加挫折教育,提升抗压抗挫折能力。
4结语
机遇和挑战是把双刃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学生更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综合性高素质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也相信,在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大学生群体会日益壮大,为社会负担起更多的责任,为祖国作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节;应对方式
1 大连工业大学大学概况
1.1 基本情况与发展历程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学校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设有14个学院(部),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被评为A﹢级专业,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领先行列。
1.2 在校大学生状况与构成
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研究生1500余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近400人。在校普通本科生中,各年级学生数大致相同,约为2,500人,男女生比例接近1:2。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年龄层在19至24岁之间。
在校的普通本科生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来自东北,其他地区学生数相对平均。工学类专业14个,普通本科在校生5,630人;理学类专业10个,普通本科在校生3,695人;艺术学类专业2个,普通本科在校生420人;管理学类专业3个,普通本科在校生304人;经济学类专业2个,普通本科在校生210人,比例近似为28:18: 2:1.5:1。
2 调查背景、内容及方法
2.1 调查的背景与动因
当下,源于生活、工作、人际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作为当代大学生主体的 “90后”,思想开放、张扬个性,有着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压力时,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呈现多元化,个别学生容易出现偏激、极端的做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当务之急是搞清大学生的压力来源,探求排解压力的方法,改善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水平,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本项调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2.2 调查方法与对像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样本涵盖大连工业大学六大学科门类,并随机抽取。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2份,回收率为88%。问卷调查于2012年10月开展,历时一个月。数据整理、录入时间为2012年11月。
2.3 调查问卷内容
《大学生压力调查量表》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基本情况统计量表、压力源调查量表、压力反应调查量表以及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
2.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量表
该量表主要统计被调查者的自然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学科门类、生源地、是否为学生干部或在学生社团任职、月平均生活费、自认为承受压力的程度等七个方面。
2.3.2 压力源调查量表
压力源,即造成人们产生紧张情绪的压力来源。本调查采用张磊、殷恒婵、吴晓路编制的5因素压力源结构模型量表。该量表采用Likert 4点记分法,包含5个维度,43个题项,分别为人际关系、学业、经济、前途发展、个人日常生活压力等。该量表RMSEA=0.052,X2/Df=2.72,CFI=0.96,具备了科学的结构效度。
2.3.3 压力反应调查量表
殷恒婵、卢敏、苑文燕、陈雁飞等编制的简化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是本文的压力反应调查量表的主要用具。该问卷采用Likert 4点记分法,包含生理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等四个维度,共计21个项目。该问卷一致性信度(Alpha系数)=0.8716,CFI=0.97,RMSEA=0.052,X2/Df=4.09,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结构效度。
2.3.4 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
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采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采用Likert4点记分法,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两个维度,共计20个问卷项目。量表重测信度为0.8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这些都论证了该问卷的可信度。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442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基本特征情况如下:
男生200人,比例为46%;女生242人,比例为54%。大一160人,比例为36%,大二148人,比例为33%,大三122人,比例为28%,大四12人,比例为2%(大四学生毕业实习,抽取比例较少)。工学类问卷142份,比例为32%,艺术类问卷126份,比例为29%,理学类问卷76份,比例为17%,管理类问卷48份,所占比例为11%,文学类问卷50份,比例为11%。城镇样本人数320名,比例为72%。学生干部274人,比例为60%。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800元左右346人,比例为82%。
根据统计,58人认为压力很大,比例为13%,136人认为压力较大,比例为31%,206人认为压力一般,比例为46%。从结果中看,虽然接近90%的样本认为存在压力,但压力承受基本处在可控范围内。
3.2 压力源
通过对调查数据压力反应度的众数筛选可见,在43个压力事件中,有42个事件调查样本所选答案的众数代表为:“没有压力”或“压力较轻”,比例超过65%。仅“毕业找工作很难”答案众数为“压力中等”,比例为36%。43个压力事件中被调查样本感觉压力较大的8项,其中,前途发展方面压力4项,学业方面压力3项,个人日常生活压力1项。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压力源,不难发现前途发展和学业压力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步入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并实现较好的人生发展,前途压力排在首位是有理可循的。大学生在应对学业过程和日常生活时,产生学业压力、个人日常生活压力也不足为怪。由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经济方面的压力、人际交往方面压力相对较小。
4 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前途压力和学业压力方面,且学生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绝大多数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应对。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要行之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教育、学生本人、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缺一不可。
4.1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参照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近年来兴起的“员工援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4.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构成
新生入学,便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追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
学校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专兼职的辅导队伍体系,提高辅导人员自身素质,针对于不同大学生群体使用不同方式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使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正确意识,了解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4.2 疏通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首要压力
针对于当下社会就业大环境,学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匹配社会需求,避免盲目培养导致的与社会用人相脱节情况。通过课程改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学校应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并积极建立与相应社会单位之间的联系,避免“闭门造车”,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4.3 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消除压力影响
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使他们明白压力的产生是正常的,要积极地、正确的加以对待。当遇到使自己压抑或焦虑的事件时,要建立自信,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同时通过合理安排课余文化生活,以排解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压力。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学生自我调节,通过采用转移或淡化不良情绪、通过适当方式释放压力、自我安慰、等方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我调适,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最终克服困难。
4.4 其它保障措施
国家以及社会大环境方面,应继续加大现行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同时加强社会舆论管理,树立真确社会舆论,避免因社会原因导致加大大学生心理压力。
最后,家庭也要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不应过多的给予学生压力,对大学生的教育要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家长更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家庭层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岚清,2003:《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斯蒂芬·P·罗宾斯,2005:《组织行为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收入与幸福感成正比
针对此次调查,喻志强说,调查发现,收入与幸福感成一定正比。他表示,从调查结果看,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三分组低收入群体幸福感较低,而收入在4000-4500元和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最高,其中4500元以上收入的幸福感得分为86.54分。
收入与幸福感成正比
多重因素影响幸福感
记者注意到,此次调查中,影响成都市民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收入水平、生活压力、物价、个人意愿是否得到满足等多方面。多达32.9%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工资收入不满意,41.3%的市民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自己的工资水平不高。同时,生活压力大也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知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有近五成的市民感觉当前的生活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