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9: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档案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档案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1620
国内刊号:11-1226/G2
邮发代号:82-81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利用信息
档案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信息的利用,其功能之一保存的目的也是更好的利用信息。档案学可以为文件的凭证作用,情报的价值,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档案保管基地,电子文件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的社会功能的信息利用提供直接的帮助。档案学本身以保存信息为立业之本,以利用信息为目的,充分发挥档案学的学科意义,更好的服务社会,促进社会人文的发展进步。
档案学有研究主体的任务
(一)规范学术精神。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一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表象抓住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力戒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文字游戏和空洞说教。即使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脱离档案工作实际,因为任何一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应用目的。更何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本来就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将其非常清楚地区分开来。研究档案史、评价历史上的档案工作现象、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理论,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科学方法,彼此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二)规范文风文德。档案学理论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被档案实际工作者所接受,才能发挥其对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档案学研究者应努力培养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不盲从、不迷信、不附和、不武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并大力提倡运用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档案工作现状,揭示档案工作规律,预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切忌人云亦云,因循守旧,故弄玄虚,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档案学研究者还应加强文德修养,自尊、自信、自强、自律,淡泊名利,谦虚好学,不抄袭剽窃,不,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规范档案术语概念。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对现有的档案术语概念进行审查清理,在词形、语义、专指性、配套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剔除那些内涵模糊、外延过大、语义陈旧、专业化程度较低的所谓术语概念,重新建立一套符合档案专业特色的、符合档案学发展需要的术语概念,使档案学者们在统一的术语概念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二、健全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研究档案学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档案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因此,适应社会和档案学发展需要,改革档案科研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与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档案工作改革的精神相一致,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各级档案科研机构和档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档案学发展战略,确立档案科研布局,协调各档案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全国性档案学优秀成果的鉴定、转让、评奖工作。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会条块分割的分布状态,使之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成为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的非官方机构,并注重促进学术民主。
与此同时,要逐步改变目前的档案学研究方式,重建档案科研系统结构,实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优化配置档案科研资源。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微观主体是以档案学研究者为最小单位的,档案学研究者的创新性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物质载体,其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主要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档案科研人才的素质。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宏观主体是以国家为最大规模的,国家的档案学发展战略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核心力量,档案学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国家的档案科研政策是否正确。而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必须建立档案科研共同体,即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档案科研小组(课题组)或档案科研开发群体。通过档案科研共同体,将不同部门、行业、地区的档案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将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研究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资源,取长补短,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科研课题,并可避免或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档案科研共同体的大量出现是实现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基础和基本任务。
另外,要研究档案学学科发展政策,制定档案学发展战略。档案学发展政策研究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总体上对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发展,才能使其同档案工作实践相适应、相协调:二是针对档案学的具体领域或具体方面的发展,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该领域或该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研究各类档案学研究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研究经费的划拨政策,档案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政策等。档案学的发展战略是档案学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蓝图,是对档案学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规定和谋划。它以长远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当前的行动方案,要求既要重视对事关档案学发展大局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的研究,又要注意档案学理论的整体发展。制定档案学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结合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规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要与我国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总体规划相适应。
三、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近20多年来,我国档案学术评论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杂志都先后刊发了篇数不等的述评文章,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这自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学术评论所受到的重视与应受到的重视,还有不小的差距;档案学术评论所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档案学术评论还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研究水平还比较后,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学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当前我们应下大力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对档案学术评论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档案学理论研究者要正确认识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而明确开展档案学术评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以重视。中国档案学会及地方各级档案学会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列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包括档案学术评论在内的专题座谈会和学术讨论会。档案学会会员及其他档案工作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积极撰写档学术评论文章,藉此交流经验,逐步完善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第二,开辟档案学术评论园地。目前我国既没有档案学术评论刊物,也没有哪一种档案杂志设置档案学术评论专栏,这显然不利于档案学术评论活动的开展。从长远来看,创办一种以档案学术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各级各类档案杂志应开辟学术评论专栏,增加理论研究的比重,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是不无益处的。第三,建立档案学术评论队伍。这支队伍应以档案专业教师为主体,因为这部分研究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大都对档案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理论造诣相对较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档案实际工作者也要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参与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和现象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档案专业学生是档案研究的后备军,应重点加以培养。各档案专业教学点应在课程设置时安排档案学术评论的教学内容。攻读档案学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更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专业主干课来学习、研究。
四、努力改善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泛指档案学研究系统之外的与档案学研究系统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一切要素和条件,主要有:向档案学研究系统给予政策支持的政策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入科研人才的教育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划拨科研经费的经济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提供有用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送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实践环境,接受与检验档案学理论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以及普及与推广档案学研究成果的中介机制等。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以后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档案意识逐步增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已为不少人所接受。但是,不利于档案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例如,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科研经费一直缺乏稳定的来源,许多带有规律性的档案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研究,努力提高档案学的学科地位。不仅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而且要宣传档案学及其知识体系,使大家明白建立与完善档案学研究系统、优化其外部环境既是档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需要;档案学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也需要档案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档案服务;档案学只有与经济、科技、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档案学的理解、重视与支持。各级档案学会要积极鼓励、动员广大会员参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以扩大档案学的社会影响。档案学研究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不断深化档案学研究内容,努力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使档案学在现代科学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不能够蕴涵不应该”——档案学学科体系
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是在档案学的发展中逐渐完善起来的,根据档案工作的不同方面、种类、角度,档案学从一门学科发展为以档案学为中心的一个学科群体。自档案学诞生以来,其学科体系始终围绕着档案与社会、档案与利用的关系这两个基本问题而设定。吴宝康先生最早用描述性的语言概括了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档案学是由若干科学课目共同组成的,因此档案学实际上就是这些科学课目的总称。这些科目是: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文书学、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档案文件公布学。”[3](p88)随着档案活动的开展,档案学不可避免地向其它学科涉足,一些新的科目如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文献鉴辨学、知识管理、档案计算机管理等等逐渐形成。由此,许多学者对档案学学科体系开始了重新设定,出现了“二分法”:理论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三分法”: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和档案管理技术;[7](p82)“四分法”:理论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叙述档案学和辅助档案学,[8]还有些学者提出了“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学者们对档案学科体系的不同划分,成为一些人质疑档案学独立学科地位的理由,即它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暧昧,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范畴和话语体系。从理论上讲,一切对档案工作有利的研究都应纳入档案学研究的范畴,也正因此,档案学者们对档案学科体系有着诸多的划分。我们应该看到,每一种学科体系的设定和划分都是一个历史阶段人们对档案工作和现象认识的产物,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必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历史阶段性,意味着它必须始终面对来自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持续挑战。现论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要涉足其它学科领域审视档案学问题,随着人们认识的改进,档案学体系的设定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档案学科不断成熟完善的一种标志。德国档案学者赫尔曼.鲁姆叔特尔认为,档案学与其它学科研究领域虽然交叉重叠,但是,档案学的独立性与协同性并不是一对矛盾,来自其他学科的挑战,正是档案学发展的加速器。[9](p213)事实上,并不独档案学科存在“借用”现象,其它临近学科图书馆学、情报学、历史学、信息学都存在这一现象,这并未对这些学科的独立学科地位构成致命动摇。因此,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吸收相关学科的成果。当前的症结集中体现在“不成熟的心理、理论和实践条件,很难使跨学科研究在档案学术研究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反而使部分学术成果有悖于跨学科的价值取向。”[10]概而言之,档案学学科体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寻求到一个终极确定的答案,实属困难,正因如此,档案学学科体系不能支撑整个档案学独立的大厦,我们不能妄把档案学独立学科地位的支点归为档案学学科体系。档案学要想赢得尊严,就必须更加关注现实的档案实践问题,回到最真实的档案学之境来。
“应该蕴涵能够”——档案学学科功能
综上,档案学独立学科地位的支点既不取决于档案学学科属性,也不取决于档案学学科体系。那么能够标明档案学独立学科地位的支点究竟是什么?什么才能够支撑起档案学独立学科地位的大厦?换言之,档案学不能被其它学科所替代的决定性要素是什么?笔者认为这个决定性要素即是档案学无可替代的学科功能。笔者从“应该蕴涵能够”得出的结论并非是否定档案学学科性质及学科体系的重要性,这些基本概念和问题正是档案学学科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石,笔者此文之意在于凸显档案学科不可被替代的立足点正是档案学学科功能。“‘功能’即指事物的效用和价值,对一定的主体来说,功能是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应有意义和基本论据所在。因此,对功能、效用、价值的关注,是人们作为主体关注一定客体的着眼点。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即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的功效和可能起的作用。”[11](p26)那么,档案学的学科功能有哪些?这些功能对社会和人是否有用?对社会档案需求的满足程度如何?笔者认为档案学在档案活动中承担两种学科功能,一是解决人类档案利用难题,二是指导档案实践,二者是档案学必须存在的生命根基。第一,档案学的直接功能:解决人类档案利用难题。档案是人们在日常事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记录,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信息情报价值。面对大量纷繁复杂的档案,如何满足人类的档案利用难题?档案学作为解决人类档案利用的必修课程,其最直接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向档案工作者传承档案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其蕴含的档案文化理念。指导人们解决档案利用难题,档案教学改革也必须能够体现出档案学的这一直接功能。在信息知识社会的今天,档案工作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档案工作者的不可替代性正是有赖于档案学解决人类档案利用学科功能的有效发挥。然而反观现实,我们不能忽视档案学在解决人类档案利用的过程中似乎陷入了瓶颈,档案学帮助人们解决档案利用的学科功能并未真正发挥效用,多次档案教学改革成果也不明显。档案学在教学实践中价值弱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重理论轻实践,操作知识过少,部分理论滞后或超前于档案实践,尤其是一些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并未给档案学直接学科功能的发挥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档案学直接功能的实现。第二,档案学的间接功能:指导档案实践。社会对档案学的歧视以及很多档案人不自信的很大原因在于档案学面对档案实践应用的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大大弱化了。也就是说,档案学危机的终极根源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冲突。档案学不能对档案实践有效指导,人们就有充分理由对其提出质疑。我们必须注意到,档案学者深思熟虑的理论成果多被实践者束之高阁,而实践者面对工作中的难题依旧束手无策。“理论脱离实践”成为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完全脱离实践的档案理论不仅很难保证其正确性、科学性,也不具备任何实际价值,由此形成的理论只能是经院派理论,没有实现的土壤,因此,档案理论必须源于实践。可以说,创建档案学理论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真正目的在于为档案实践服务。虽然档案理论必须源于实践、指导实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档案理论可以直接用于实践。指导档案实践的功能,更多的是以“间接”的方式实现的。也就是说,并非是直接的、具体的档案学理论才能指导实践,恰恰是概括性和普遍性的档案学理论更能指导实践。从各学科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学科理论并不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提供一种思维意识和观点,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正确的观念。至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理论的能力所及。具体到档案学来说,它不可能仅以档案实践中的具体情境为研究对象,因为适用于指导某种档案情境下的理论,必然会脱离另外情境及其它档案实践者的需要,这也违背了理论所固有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本质。过于具体的档案学理论构建“往往偏重于档案实践,从而失去了主体意识和学科自身的特点,失去了档案学的学术尊严”[12]。档案学的教学改革不能过于强调操作技能实践,不利于档案学独立学科地位的形成。当下,我们的档案学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很大原因不在于理论性过强,过于抽象,而恰恰在于它的理论性过差,概括性不强,不能真正发挥深化认识,指导档案实践的功能,从而动摇了档案学的学科地位。
本文作者:张江珊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1、档案学可以调剂到情报学、图书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专业;
2、一般来说调剂专业要求和报考专业的专业代码前四位相同,档案学专业代码为120502。即可以调剂到1205开头的专业代码的所有专业;
3、各个学校的调剂要求存在差异,所有具体可以调剂到哪些专业需要咨询拟调剂学校研招办,也可以去拟调剂学校官网查看往年的调剂专业和要求。
(来源:文章屋网 )
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方面。他对于我们确定档案学的研究取向,及时修正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些不利于学科整体建设发展的倾向,具有积极意义。从国内外的档案学历史和当今档案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档案学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一、综合性和社会性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科学的发展过程存在着分化与综合两种趋势,就现代科学的发展特点而言,综合化的趋势处于主导地位。在信息社会中,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常常面临着许多综合性的问题,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不同视角进行探索。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学科间互相渗透和协调发展的需要,由此便会出现各学科彼此间原有的界限的突破,导致学科的综合发展取向。这种学科的发展取向,反映在实践方面主要由两种具体的情况:一种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系界限的各门学科的综合,这也是学科综合化发展的主流。
从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总体来看,它的社会科学属性要比自然科学属性强,因此,档案学的综合性是偏重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这是因为社会围绕综合性问题研究而形成的学科,是由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而这些作用、渗透、结合的各方又不是绝对均衡的,会呈现出主次和程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也使得这些学科的属性呈现出一定的偏重性。体现一定的学科倾向,或者是偏重于自然科学,或者是偏重于社会科学,完全“中性”的学科是不存在的。
二、实践性和理论性
一般来说,实践经验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的可能。只有实现才能提供认识所必须的信息,同时也只有实践才能使人们获得并不断发展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即思维能力)。理性认识要以客观实践为依据,或者说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理性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档案学理论也只能发端于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对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档案学的建设和发展如若脱离了档案工作实践,其理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由于档案学不是纯粹的思辨性学科,而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它同思辨性很强的学科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它具有突出的社会实践品格。也就是说,研究档案学不仅是为了认识规律,探求事物和对象的本质,更是为了指导档案工作实践,而且后者更显重要。
强调档案工作实践的重要性,并不是意味着档案学理论相对于实践就完全是被动的。因为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没有科学的档案学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档案工作实践。没有科学的档案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常常是盲目的。但是,档案学理论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只根据局部的、片面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提出所谓的新理论、新观点。科学合理的档案学理论应该是建立在广泛的实践经验或者说普遍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三、技术性和实用性
档案学研究的许多内容具有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档案学一方面具有科学认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很明显的职业技能性特征。最初的档案学教育就是从职业技能训练中发展而来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在职业技能教育的促进和推动下,档案学日趋复杂和成熟。因为,要胜任档案工作就必须掌握一系列技能,如档案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保管、传递借阅、参考咨询等各种专门的技能,必须研究用户服务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组织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四、开放性和包容性
一、建立档案学术规范。学术规范问题的核心是学风问题,而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科的生死存亡。总的来说,档案界的学风是比较好的,大多数档案学者都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勤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并自觉抵制学术腐败,这是我国档案学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然而,当前档案学研究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学风,如抄袭剽窃、自我吹嘘、互相吹捧、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们不能像对一般商品那样对档案学术研究设计出一套可以量化的、方便操作的标准,但在科学精神、文风文德、术语概念、学术评论等方面为档案学者制定出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规范学术精神。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一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表象抓住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力戒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文字游戏和空洞说教。即使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脱离档案工作实际,因为任何一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应用目的。更何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本来就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将其非常清楚地区分开来。研究档案史、评价历史上的档案工作现象、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理论,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科学方法,彼此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二)规范文风文德。档案学理论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被档案实际工作者所接受,才能发挥其对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档案学研究者应努力培养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不盲从、不迷信、不附和、不武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并大力提倡运用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档案工作现状,揭示档案工作规律,预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切忌人云亦云,因循守旧,故弄玄虚,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档案学研究者还应加强文德修养,自尊、自信、自强、自律,淡泊名利,谦虚好学,不抄袭剽窃,不,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规范档案术语概念。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对现有的档案术语概念进行审查清理,在词形、语义、专指性、配套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剔除那些内涵模糊、外延过大、语义陈旧、专业化程度较低的所谓术语概念,重新建立一套符合档案专业特色的、符合档案学发展需要的术语概念,使档案学者们在统一的术语概念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二、健全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研究档案学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档案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因此,适应社会和档案学发展需要,改革档案科研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与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档案工作改革的精神相一致,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各级档案科研机构和档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档案学发展战略,确立档案科研布局,协调各档案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全国性档案学优秀成果的鉴定、转让、评奖工作。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会条块分割的分布状态,使之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成为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的非官方机构,并注重促进学术民主。
与此同时,要逐步改变目前的档案学研究方式,重建档案科研系统结构,实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优化配置档案科研资源。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微观主体是以档案学研究者为最小单位的,档案学研究者的创新性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物质载体,其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主要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档案科研人才的素质。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宏观主体是以国家为最大规模的,国家的档案学发展战略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核心力量,档案学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国家的档案科研政策是否正确。而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必须建立档案科研共同体,即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档案科研小组(课题组)或档案科研开发群体。通过档案科研共同体,将不同部门、行业、地区的档案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将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研究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资源,取长补短,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科研课题,并可避免或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档案科研共同体的大量出现是实现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基础和基本任务。
另外,要研究档案学学科发展政策,制定档案学发展战略。档案学发展政策研究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总体上对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发展,才能使其同档案工作实践相适应、相协调:二是针对档案学的具体领域或具体方面的发展,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该领域或该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研究各类档案学研究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研究经费的划拨政策,档案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政策等。档案学的发展战略是档案学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蓝图,是对档案学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规定和谋划。它以长远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当前的行动方案,要求既要重视对事关档案学发展大局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的研究,又要注意档案学理论的整体发展。制定档案学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结合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规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要与我国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总体规划相适应。三、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近20多年来,我国档案学术评论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杂志都先后刊发了篇数不等的述评文章,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这自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学术评论所受到的重视与应受到的重视,还有不小的差距;档案学术评论所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档案学术评论还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研究水平还比较后,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学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当前我们应下大力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对档案学术评论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档案学理论研究者要正确认识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而明确开展档案学术评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以重视。中国档案学会及地方各级档案学会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列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包括档案学术评论在内的专题座谈会和学术讨论会。档案学会会员及其他档案工作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积极撰写档案学术评论文章,藉此交流经验,逐步完善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第二,开辟档案学术评论园地。目前我国既没有档案学术评论刊物,也没有哪一种档案杂志设置档案学术评论专栏,这显然不利于档案学术评论活动的开展。从长远来看,创办一种以档案学术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各级各类档案杂志应开辟学术评论专栏,增加理论研究的比重,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是不无益处的。第三,建立档案学术评论队伍。这支队伍应以档案专业教师为主体,因为这部分研究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大都对档案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理论造诣相对较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档案实际工作者也要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参与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和现象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档案专业学生是档案研究的后备军,应重点加以培养。各档案专业教学点应在课程设置时安排档案学术评论的教学内容。攻读档案学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更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专业主干课来学习、研究。
四、努力改善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泛指档案学研究系统之外的与档案学研究系统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一切要素和条件,主要有:向档案学研究系统给予政策支持的政策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入科研人才的教育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划拨科研经费的经济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提供有用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送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实践环境,接受与检验档案学理论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以及普及与推广档案学研究成果的中介机制等。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以后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档案意识逐步增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已为不少人所接受。但是,不利于档案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例如,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科研经费一直缺乏稳定的来源,许多带有规律性的档案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研究,努力提高档案学的学科地位。不仅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而且要宣传档案学及其知识体系,使大家明白建立与完善档案学研究系统、优化其外部环境既是档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需要;档案学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也需要档案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档案服务;档案学只有与经济、科技、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档案学的理解、重视与支持。各级档案学会要积极鼓励、动员广大会员参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以扩大档案学的社会影响。档案学研究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不断深化档案学研究内容,努力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使档案学在现代科学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对档案学人的研究首推胡鸿杰教授,他是最早关注档案学人并将其作为一个元命题进行过专题研究的学者,“是中国档案学人及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主体特征’,决定了中国档案学的基本理念和模式。一部档案学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档案学人的成长史和生活史。因此,对档案学人的研究就势必成为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档案学人是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脊梁,在档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一)档案学人
对“档案学人”这一命题,目前学术界尚无严谨的概念界定,学者们只是约定俗成地将档案学理论研究者泛泛称为“档案学人”。胡鸿杰教授认为,档案学人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并将其大致划分为“启蒙者”、“开拓者”、“继承者”三代。[2]
目前,较为流行的划分是将学人分为“草根派”和“学院派”,这种划分方法没有十分科学的依据,充其量是一种形象比喻,但是却以其超凡的亲和力为档案领域甚至是其他领域广为接受。大致说来,草根派主要是一线档案工作者之中既有实践感悟又有一定理论素养、对学术研究感兴趣且实际从事过学术研究的人,学院派主要是指高校档案专业的教师及部分接受过系统的理论训练并热衷于档案学术研究的学生。草根派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学院派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理论素养。
档案学研究的主体主要来自三个群体:高校的档案专业教师、档案专业的学生和一线档案工作者,但是其中真正对档案学术研究有所贡献的毕竟是一部分人。
笔者认为,既然档案学人的主体特征决定着中国档案学的基本理念和模式,那么他们就应该且只能是对档案学术研究有着真正贡献的人,因此,笔者尝试将其概念界定如下:档案学人是对档案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具有专业责任感,实际从事档案学术研究且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贡献的档案学科学共同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从事研究工作的持久动力;责任就是力量,更是保证学术研究科学健康的航标。只有同时具备浓厚兴趣和专业责任感的学者才能始终关注档案学理论发展的前沿,才能持续不断地开展理论研究,而只有这样的学者才是真正对档案学有所贡献的人。
(二)专业责任
“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3]。档案学人之于档案专业,“分内的事”当然就是档案学理论研究了。
“档案学理论研究可分为两部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是从横向、宏观的角度,揭示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学科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原则、规律,并对历史事实和实践经验进行抽象的概括和升华,为档案学其他分支学科,为档案工作实践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而“档案学应用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主要是为档案馆和档案事业建设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持与指导。因此,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的根本取向在于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尊重档案工作实践的客观发展情况及其实际需要,着力于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所出现的较具体的各种理论和认识问题。”[4]
对档案学人来说,档案学术研究不仅仅是词典上解释的做分内应该做的事。它更是一种付出,一丝包容,一份执着。真正能够称之为档案学人的人只是一少部分人,因为这部分人都具有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热爱档案学,对档案学术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而言,从事档案学术研究已经超脱了低级趣味的束缚,而成为一种自觉。
由于“中国档案学人及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主体特征’”的不同,不同来源的档案学人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草根派主要关注的是档案应用理论研究,学院派主要关注的是档案基础理论研究。但是作为承担着档案专业发展重任的档案学人来说,仅仅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一门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而言,档案学人这一群体实在是太小了。据统计,“2010年各高校档案学专业教师总数为314人”,而“2010年全国4所高校共招收档案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5人。”档案工作人员之中可称之为档案学人的数量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但是可以通过一组对比数据管窥其全貌,“档案学科31名核心作者(高产作者)中29人来自高校,仅有2人来自档案实践部门。”更为严重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实行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型,推行公务员制度,相当大一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转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再评审专业技术职称。于是,档案实践部门工作人员研究档案学的动力大为降低,研究力量日益萎缩。”[5]如此小的学人群体,必须要有一种视专业发展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除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有所建树外,还必须要有大爱无疆的胸怀,着力培养热爱档案专业、立志于档案学术研究的后备力量。
二、什么是档案学人的专业责任
(一)学术研究之责任
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叶恭绰1921年在开学演讲中说:“尝以为诸君修学当以三事为准衡:第一,研究学术,当以学术本身为前提,不受外力支配以达于学术独立境界。第二,人类生存世界贵有贡献,必能尽力致用方不负一生岁月。第三,学术独立斯不难应用,学术愈精,应用愈广,试申言之。”[6]笔者以为,以这三条准则考量当今档案学人的学术研究之责任尤为精当。
1.独立性。档案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对行政力量的依附。中国档案学发端于“行政效率运动”,而研究的对象和基础——档案实践工作自古以来就是政府的附庸,而至今依然依赖于行政力量而存在。也就是说中国档案学的学术研究与行政力量有一种近乎天然的联系。二是减少功利因素的影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档案学界不可避免地也遭受了不良社会风气的污染——急功近利地争抢各种科研课题却敷衍了事,剽窃抄袭屡见不鲜……说到底都是一颗功利心在作祟。三是摆脱去档案化的倾向。目前,档案领域去档案化的倾向非常严重,学术成果中大量充斥着挂靠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解说档案问题的现象,更有甚者,许多档案学学者、博士研究生染指图书、情报甚至是计算机科学等其他领域,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对档案学本身的问题却不闻不顾,尤其对档案学元问题鲜有人研究。
保持档案学学术研究之独立性对档案学人来说是一种两难的抉择,一方面档案学对行政力量的依赖关系无法在短时间内打破,要求档案学人完全摆脱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去搞学术研究也不太现实,更为困难的是,由于档案学发展历史较短,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有时不得不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另一方面,要想促进档案学的发展,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是其首要条件。因此,对于档案学人来讲,如何尽自己的努力摆脱枷锁,独立地研究学术是一项长期的命题。
2.有用性。所谓学以致用,任何学术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发挥出它的价值,就是一堆废品。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档案学理论研究其最基本、最大的价值就是为档案工作实践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着力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所出现的较具体的各种理论和认识问题。因此,对于档案学人来讲,你的研究成果要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理论性,要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或者二者兼有,否则就如同种了庄稼却不能打粮食一般,费时费力。
3.精深度。对于学术成果而言,越是精益求精的成果其作用就越大。要达到精深的高度,首要任务是资料的储备,档案学术研究尤甚。实证主义方法应该是档案学术研究必须遵循的科学方法,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才能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践,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才能对档案工作实践有理论指导意义。
(二)学科发展之责任
2007年9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07]4号),公布了自2006年12月以来进行的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增补和一级学科认定等三个阶段工作的结果。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获得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继续巩固了该学科在国内的优势地位。藉此,该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档案学专业随即跨上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7]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档案学业已获得了社会的公认,其学科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而与此相应地是,支撑其发展的科学共同体——档案学人的数量极为有限,增长率很低。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当今,档案学研究领域去档案化现象极为普遍,作为未来中流砥柱的档案学博士研究生们其博士论文选题与档案学渐去渐远。
档案学的发展需要档案学人共同努力。首先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既然档案学的边缘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档案学人就没有必要为此杞人忧天,但是决不可放任自流。造成档案学边缘化趋势的因素很多,有一些甚至是无法克服的。但是边缘化不等于消亡。其次是要回归本位。本位是什么?对档案学术研究来说,本位就是档案学本身,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8],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只能是一种借鉴,决不能喧宾夺主。再次是要培养一批批有志于档案学术研究的生力军,为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储备力量。
三、强调档案学人专业责任的意义
(一)克服两种心态
“研究主体的心态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科本身的学术状态及其价值的实现”,造成目前中国档案学“资源优势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出现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研究主体的盲目心态。这种盲目心态主要表现在‘盲目的自信’和‘盲目的自卑’两个方面。”[9]
笔者以为,这两种心态主要是档案学研究主体在面对档案专业地位发生变化时的两种极端反映。档案学植根的档案工作实践自古以来就是在政府的庇护下发展的,而中国档案学说到底不过是“行政效率运动”这一政治运动的产物。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学及其档案部门不得不从政府的翅膀下走出来以应对政治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对于已经习惯于躲在政府权力庇护下并已产生严重依赖心理的档案学和档案部门来说一时难以适应。不太敏感的人由于对这种变化感受不强烈,依然生活在政府行政力的阴影里而过分乐观,而较为敏感的人在面对社会的冲击、尤其是档案学边缘化趋势不断加剧的现实时过分悲观,由此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心态。
责任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态度,是一种发奋图强的干劲,更是一种永不消失的精神。时代的发展带给我们专业的不仅仅有挑战,还有机遇。只有视专业发展为己任的档案学人,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档案学专业发展的事态和学科所处的地位,也才能不断关注档案学发展的前沿并进行理性地思考和研究。
(二)化解两种倾向
当今档案界有两种倾向对档案学的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种是挂靠倾向,一种是追风倾向。挂靠倾向前文已有叙述,在此不再赘述。追风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方向的趋同。时代的发展也为档案专业的研究领域带来了许多清新的空气,如电子文件,家庭档案等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后来者充其量称之为模仿。对于学术研究而言,盲目地跟风无助于学术。近年来,中国档案学术界出现了一种令人欣喜的事态——久违的理性化,集中表现为对民生档案等内容的关注。但是,很快这种理性化的苗头就被淹没在盲目跟风的大潮中。其昙花一现的乏力,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专业责任感。责任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坚守,更是学人从事学术研究的根基,根基不稳只能如墙头芦苇随风倒。
四、强化档案学人专业责任感的措施
(一)将草根派引入档案专业的教育队伍
草根派档案学人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具备着一种对本职工作异乎寻常的责任感。精神力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传染并在受体身上发扬光大。将草根派引入档案专业的教育队伍,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鲜活的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熏陶,逐步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责任,甚至是对档案专业的热爱。
目前,我国开设档案学专业教育的高校普遍缺乏师资力量,尤其是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与此同时,许多开设文秘专业的高校对档案教育也有着强烈的需求,许多高校从学校档案馆甚至是校外档案局(馆)聘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作者承担一些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通过此项途径走进专业教育的草根派也大有人在。笔者认为,在聘请草根派档案学人做兼职教师方面,步子可以再大一些,甚至可以和学校档案馆乃至校外档案局(馆)联合培养学生,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档案局(馆)校政合作培养档案人才的模式就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10]。
(二)坚守自己的责任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对档案学人来讲尤为重要,尤其是对档案专业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前者是档案专业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后者是主要储备力量,均是档案学术资源和权利的主要占有者。档案专业教师,尤其是教授、副教授们,他们不仅占有丰富的学术资源,而且还把握着关乎档案学发展的命脉——招生的权利。在博士研究生招生的过程中,这一权利体现地更为明显。档案学博士的招生规模非常小,每年也就15人左右,这是档案学术研究十分珍贵的储备力量。因此,将那些热爱档案专业,有志于档案学术研究的人招收进博士生队伍并加以认真负责地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相应地,对于已经占据这一地位的学生来讲,视专业发展为己任,为将来真正从事档案学术研究储备知识,就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发展积累资本,而是专业发展赋予的重大责任。档案专业需要的是有责任心的博士研究生,而不是敷衍了事只为混文凭的人,因为它没有资本,承担不起这种资源的浪费。
(三)重振学术正气
学术正气是学术研究责任感的凝聚和体现。目前,档案学领域迫切需要重整学术正气,尤其是诚心诚挚、客观科学地进行学术讨论的正气。笔者一直坚信,诚挚客观的学术讨论不仅是一种对学术研究负责任的态度,更会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档案界已经许久没有这种讨论的氛围了。由于档案学研究领域的圈子很小,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大家都抱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生怕说错话得罪了他人,殊不知这种气氛是不利于档案学术研究的。争论出真知,有争论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促进学术的进步,如果大家都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档案学术研究只能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
“事越辨越清,理越辩越明”。学术争论不仅仅是观点的商榷,思维、模式、方法都可以成为争论的对象。争论的阵地也不必局限于专业期刊,目前我国几个重要的档案专业论坛都可以成为战场,而且在论坛上争论更加自由,也更加快捷。
参考文献:
[1]胡鸿杰.论档案学人[J].档案学通讯,2002(2):4-9.
[2]胡鸿杰.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0:13.
[3]夏征农.辞海(第6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4]朱玉媛.关于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范畴的认识[J].档案学研究,2008(5):9-11.
[5]徐拥军,张斌.中国大陆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研究[C].2011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2011-07-22.
[6]叶恭绰.不受外界之利诱而后读书真乐[N].光明日报,2011-09-23.
[7]颜海.档案学专业发展历程机遇与基点——基于“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背景[J].档案学通讯,2008(5):61-64.
[8]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3.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拓新,认真研究和探索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子、新途径,积极配合档案局充分发挥档案学会的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做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开展“新仓经验”这一珍贵历史档案资料征集工作。针对我市档案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深入开展基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努力实现档案工作价值,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二、拓宽学习视野,搭建交流平台
1.强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组织会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以开阔广大会员的视野,促进档案人员学术水平、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围绕“档案工作与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组织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2.强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县市区档案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借鉴和汲取他们先进工作经验和开展活动的方法,促进学会工作。
3.强纵向联系。加强与上级档案学会、市科协、市社会组织促进会等部门的工作交流和联系,及时取得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不断提升学会工作水平。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参加省档案学会、市档案学会、市科协组织的外出学习交流活动,拓宽工作思路。
三、加强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1.积极参加市科协组织的“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活动,把档案科普融入到社会科普活动中,宣传普及档案知识。
2.以“档案馆日开放日”、《档案法》宣传月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档案知识。举办好以“走进历史,走近档案”为主题的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开展百姓参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学术讲座、演示查档流程、开展民生档案远程查档体验、“我心中的档案馆”绘画比赛等等,全方位地介绍档案馆,提升档案工作重要性的知晓率。
3.以创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契机,发挥好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学院校区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配合市档案局组织好“魅力”展等展览的参观、学生们的实践活动,扩大档案工作影响面,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4.以档案专业技术提升为平台,推进档案专业队伍的建设。组织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和市档案局、学会举办的新文书档案员、岗位证书、更新知识等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会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做好档案职称资格考试工作,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努力推进学会的专业化建设进程,使档案队伍知识化、专业化。
5.以档案专刊的举办、网络信息的传播为平台,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宣传。办好《档案》期刊,及时做好档案网站内容的更新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强学术交流、科技咨询、继续教育等,及时、快速、有效地传播、宣传档案信息和知识。
四、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学会服务功能
将网页归档纳入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范畴,可以有效防止社会记忆的缺失正如冯惠玲所言,当今时代档案资源建设最大的机遇和挑战是数字档案资源的崛起,它在档案资源观中增添了重要的新视角和新元素在茫茫数字海洋中,如何识别认知具有档案特质的文件信息,如何判断电子文件档案的效力和价值,如何搭建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的关系都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明晰除原始记录性外,网页还具有凭证价值。北京理工大学计算中心老师陈寿福推出珊瑚虫版腾讯公司起诉陈寿福侵权并最终胜诉此事件被当时各门户网站的科技类频道和各主流类网站持续追踪报道并引发网民热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腾讯官方网站是否此前曾对该软件提供了下载服务从而客观上认可了陈的行为,这是网民同情陈的主要原因本文无意评价审判结果,但要说明的一个现象是,网民利用美国的,国内文献译作互联网档案馆,下文详述)网站的查询功能,还原了相关页面中的证据,支持了陈的律师提出的腾讯官方网站的科技频道曾经提供了珊瑚虫相关的产品下载说法杨丽娟在广州市中院以名誉受损为由,状告大嘴宋祖德在其博客中辱骂和诽谤杨氏母女最终因涉案博文被删,杨无法举证宋发表的侮辱杨的3篇文章出处,终审杨丽娟败诉通过以上案例,笔者认为,归档后的网页不仅承载着社会记忆,还保存着无数历史证据,这些网页的凭证价值体现出明显的档案属性。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与半衰期与归档方式
网页的易逝性是网页归档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有关报告显示,网络信息的平均寿命为38天,博客只有44天,而新闻网页的寿命少至30小时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高速增长及其快速老化涉及数字遗产的保存和社会记忆的延续等诸多问题学界一般借用半衰期的概念来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规律情报学和图书馆学方向的学者较早采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对网络信息老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段宇锋指出,衡量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状况应该从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生命周期和被利用情况两个方面考虑以静态半衰期’动态半衰期和生存期作为衡量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生命周期的指标,以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和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作为衡量网络信息资源被利用情况的指标在实证研究方面,马费成等将网络信息的生命周期定义为网络信息从产生到失去效用价值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整个过程,以不同类型网站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的网络信息的周期态势进行误差记录和分析,揭示了网络信息成长成熟衰退鞠菲通过对新浪新闻的抽样调查,统计网络新闻信息在后每小时评论量的增长并分析网络信息价值的衰减,得出了单一网站内部网络信息的老化符合负指数变化的规律的结论。基于档案学的视角,简称wa)称网页归档%似乎能更准确地描述出这项工作的本质和特点此前图书情报类文献一般基于其学科特点将这种行为称作或译作网络信息(资源)存档或保存资源采集(或收割)网页采集等等,一般涉及采集方式’采集频率和采集软件及其需要遵循的规范等内容在采集方式方面,付光宇根据国外项目的开展方式并结合实例将网络资源的集策略总结为4类:全采集’选择性采集和联合采集等等。
三、互联网档案概念的提出
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尤其是对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加特长、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培养标准来进行,合理调整实验课程的内容、结构、处理好课程与教学组织形式之间的联系。
(一)改革现行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的文科实验室实行的是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实验室基本上都是学科设置的,学科在哪个院,实验室就划归哪个院,我们档案专业实验室也不例外。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造成人员和设备配置单薄、资金使用分散、实验室建设重复、设备技术落后,有些实验室承担的实验课任务往往每年只使用一学期,造成资金浪费,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共享。在教学上,实验室从属于教研室,实验教学内容从属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考试也是从事于理论教学考试,因此实验室的活动能力很弱,缺乏活力,实验内容和形式单一,验证性实验多,综合设计性实验少,而且系统性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修改实验教学大纲,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重组和增补,科学地分配学时数,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实验教材建设,组织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讲义,为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准备提供基本材料。实验题目的设置要求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科学地融合在一起,根据条件和可能,设计一些新的实验,保留下来的一些传统实验题目也要注入新科技的内涵。
(二)增强实验题目的类型和数量
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每门课程总学时数大幅度压缩,相对加大了实验课的比例,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给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培养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留有较充裕的时间。由于实验设备经费投入较少,造成档案保护、缩微摄影、办公自动化等课程同一实验题目设备只有一件,而实验课时数又少,如果全班同学同时做一个实验题目,多数人只能当观众,大家动手的机会太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增加实验题目的类型和数量,可以同时开设多项实验题目,充分挖掘设备的利用率。
(三)改革现行实验教学方法
由于档案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较差,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拘泥于实验讲义和教师的传授状况,实验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在实验开始前,实验教师一般要进行详细讲解,甚至操作示范,实验中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只是按照教师示范进行简单的模仿操作。这样做似乎有其道理,但是,如果所有实验都这样的话,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就永远不会得到提高。因此,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知识应用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跨出原有教材的框架,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付诸于实践。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实验项目的了解和掌握。
(四)严格要求学生端正实验态度
由于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实验之前既不做准备,实验过程也不认真,虽然对实验结果感到新奇,但却不知道怎么回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学生理论和实验基础差的原因,同时也与管理者和教师的要求有关。为了使实验效果得到提高,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1.实验前做好预习。实验前要求学生详细阅读实验教材,对实验内容的情况教师随时抽查,没有预习的学生不准参加实验。通过预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结合实验内容和步骤从理论上明确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原因,提高实验效率。2.实验过程中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很多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不认真,不能认真对待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对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观察,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3.正确观察、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从中发现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达到实验目的。
二、拓宽实验教学途径
(一)开放实验教学。
开放实验教学就是一种由学生自主地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实验教学形式。更高级别的开放实验教学,应该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案,对于档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样做会有一定的难度,实验管理也有一定的难度。开放实验教学初期,具有共性的实验室,实验费用较少的实验题目,要对所有学生开放。档案专业的所有实验题目基本上没有什么材料消耗,费用较低,完全可以对学生开放,甚至对全校学生开放。
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了专业的知名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大力拥护。对教师和管理者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开放的实验题目要精心设计,增加实验项目的宣传,避免学生选择题目的盲目性。开放实验教学的初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实验室人员工作量会大幅度增加,实验经费和维修费会相应增加,实验管理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应该与管理部门进行协调解决。
(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社会实践
面对就业出现的新问题,为了使学生参加工作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实现学校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可以让学生到所学专业相近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寻求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实践。学生通过校外不同单位、不同模式的教学实践,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都会得到明显提高。我院档案专业自从建立专业之初,就在省内机关档案室、企业档案信息中心、学校档案馆、等十几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每个班的学生毕业前都有二次实习实践机会,每次到基地实习一至两个月时间,而且选择实习单位工作最忙的三至四月份。利用这一实践教学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真实的从业环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适应。
(三)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并存
我校已经实现网上办公,而且很多课程还实现了网上教学。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各种教学信息组合在一起,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开展实验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和优势。学生中有很多计算机软件高手,完全可以设计出与实际条件完全相同的计算机仿真平台,进行虚拟实验,达到甚至超过实际实验效果。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可以拓宽实验操作的途径。
虚拟实验易于接受和理解,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增强许多传统方法所不能完成的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验教学时间内,也可以在正常教学时间外进行实验,增大了实验教学的信息量,拓展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全方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理论档案学是从整体上把握档案学各门分支学科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在应用档案学基础上进行高层次的理论概括,揭示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和档案学自身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档案工作实践和国家档案事业建设提供一般性理论依据。
应用档案学是档案事业管理、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档案工作应用技术研究的总称。所属学科有: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统计学、档案目录学、档案保护技术学、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档案缩微复制技术等。
应用档案学的特点:一是实践性强,它所阐明的理论、制度、原则与方法,直接应用于档案事业管理实践和档案业务工作实践,具体原则和方法在学科知识中占很大比重。二是技术性强,它研究现代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解决档案保护技术现代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复制缩微化、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等问题。
当代档案管理和国家档案事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因此要求档案学也必须进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理论档案学是应用档案学的高层次理论概括,对应用档案学起直到作用;应用档案学的研究成果或提出的问题将推动理论档案学的发展。两者相互协调,同步发展,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整体水平。
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或者说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这是由档案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档案工作是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档案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即研究档案、档案工作运动规律及其与人们社会实践关系的学科,因此属于社会科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