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9: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业技术推广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力的途径
2.1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环境
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需要专业性人才,生活环境的艰苦会使得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不愿意从事农业推广工作,从而导致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一些工作人员虽然能够坚守岗位做本职工作,但是工作积极性很难提高,有些甚至失去工作的热情,工作效率也很难提升。为了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效率,就应该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办公条件,不但要对其工作环境进行改善,还需要改进工作设备,实现技术推广人员办公自动化,对工作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主动工作的意识。
2.2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养
加强推广人员对技术工作的学习是提升推广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推广人员对农业发展新技术的掌握。一些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入户的机会增加科技人员下乡的次数,从而让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应该提拔一些专业技术骨干,让他们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领导和带头作用,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推广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技术人员,这样就可以使得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2.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建设
只有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建设,才能有效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在机制建设中,一是应创新管理体制。各个地方应该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在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管理。此外,还要根据农业推广服务机构的意见对推广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和调配,为农业推广人员提供一定的业务经费,解决推广工作中出现的经济困难;二是应该提高农业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技术推广的各个地区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推广服务,对于一些乡(镇)和区域性的农业推广机构和组织的公益性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三是应落实推广机构人员的编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遵循高效、精干、合理的原则选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此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以及具体的地理情况进行科学预算,有效落实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情况。
农业技术推广评价中使用的指标体系,是指衡量农业推广项目实施或者完成的优劣或者效益的大小,实施方案和决策目标是否合适等的重要尺度。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很关键的是评价指标的选取。由于农业技术具有活动的多样性和目标的多元性的特点,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容易,为了使指标的选取符合评价的要求,在选取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实效性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体现绩效评价的目的,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战略紧密联系,体现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和基本规律,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2.科学性原则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评价的具体对象和目的,正确处理推广的质和量之间的关系,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从多方面对农业技术推广绩效作出全面、客观和系统的评价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3.适应性原则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根据推广体系、组织机构、农技员或者农户不同的行为特点来分别设置指标进行评价,而不能一概而论[8]。
4.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一般来说,农业技术推广绩效的评价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的。评价时既要反映推广绩效的全貌,使指标全面又科学,又要防止指标过于繁杂。因此,在设置指标时应做到概念清晰,数据来源便于采集,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从经济、科技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来选取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的模型。
1.经济、科技效益指标
(1)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农产品及副产品总量,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
(2)粮食单位产量
粮食单产是粮食总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之比,是农业生产效益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越高,表明土地质量较好,土地利用集约度较高,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越高。
(3)人均粮食占有量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相对较低,因此,人均粮食占有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新技术的采用和实施后人均粮食产量占有的状况。
(4)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衡量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农民在进行农业和其他副业生产活动获得的收入,其高低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影响[9]。
(5)农村用电量
农村用电量指一个年度内,扣除在农村中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基建单位的用电量之后的农村生产上和生活上的全年用电,反映一定时期该地区应用农业技术的程度。
(6)农用机械总动力
农用机械总动力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农业技术水平。
2.社会效益指标
(1)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开支,是反映和研究农民家庭实际生活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2)农村就业人员数
农村就业人员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该指标越高,说明农村发展态势越好。
(3)农民人均耕地面积
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指人均占有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面积,包括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菜地等,是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反映了居民居住水平和基本生活质量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居民的生活质量越高,可持续发展态势越好。
3.生态效益指标
(1)地质灾害发生次数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等。该指标是反向指标,其值越大,表明可持续发展态势越差。
(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侵蚀粮田,破坏农业生产资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反映了该地区在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越大,生态效益越大[5]。
二、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评价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12《中国统计年鉴》,本文选取了31个省市的2011年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见表1。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SPSS系统软件作为分析工具,选择主成分方法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是研究如何通过原来变量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原来变量绝大多数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通常把生成的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且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从而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就可以只考虑几个主成分而不损失太多信息,使问题得到简化,提高分析效率[10]。主成分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1)若原始数据存在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或者单位不同,要进行同趋化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使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2)计算样本相关矩阵R,求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3)根据特征根计算结果,确定主成分量的个数。为了确保原有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被新的主成分所提取,主成分个数的选取要求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越大,表明该主成分综合信息的能力越强。(4)综合各主成分构造评价模型及分析综合评价结果[11]。
(二)分析过程及结果
在表1的各项评价指标中,存在着正向指标和反向指标。正向指标值越大,所反映的农业技术推广效果越好,逆向指标则相反。其中,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是反向指标。为了使各个指标都具有正向化的性质,在进行实证分析时,先要对数据进行同趋化处理。另外,由于数据单位不同,因此还要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数据通过同趋化处理后,接下来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和主成分分析,确定综合解释因子,表2为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表2可以看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3.68%,基本保留了原来指标的信息,这样将原来的12个指标转化为4个新指标,4个指标与原来的指标存在着线性关系。SPSS软件得出主成分系数矩阵如表3。由表3,可知第一主成分主要是粮食单位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农村用电量、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农民人均家庭住房面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这7个指标的综合反映,贡献率为34.349%。第二主成分主要是农业总产值、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村就业人员数3个指标的综合反映,方差贡献率为27.188%。第三主成分主要是农民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的反映,方差贡献率为9.245%。第四主成分主要是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反映,方差贡献率为8.535%。接下来,SPSS给出各主成分得分。
1.1政府主导是农技推广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世界上由政府主导的农业体系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各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至今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多体系。随着各国科技的发展,政府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各国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和人员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现在全世界有超过200多个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五十几万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说明目前世界的农业推广体系已基本完成,并成为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1.2对比于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
世界的农业推广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有很多教育机构参与,有的是国家级的科研,有的是私人企业为谋利而进行推广,技术的差别也是五花八门。
2世界农业推广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1政府主导,在各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是政府主导的。
因为政府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国的农业科研机构都是由政府出资或者建立的,人员也是由政府培养的;二是各国的政府机构直接指导基层农民组织国家的农业机构,加强技术交流,做到科技运用于农业。
2.2现实证明政府科技资源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在社会中,政府是科技资源最多的组织,只有政府和科研机构相互合作,才能更好的推广农业技术。各国成功的推广体系总是把政府推广和科技资源有力的结合起来,有的是合作,有的是政府帮助推广。从各个方面看,政府的科技资源都是非常重要的。
2.3各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与政府的投入是分不开的。
主要表现在政府的支持,地方组织的建立,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我国政府的投入主要是中央、地方共同承担经费。
3建设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办法
由于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也在不断的进步,所以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人员是非常多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科技化形势并不理想,所以要对现有的农业机制进行改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建议用两步走的策略。
3.1在农业推广体系不断发展
的过程中要确定我国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在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相对的引入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现在农业的状况相结合,建立我国特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且形成农业多元化的发展。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技推广主体的必要性。
3.1.1在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农业科技被研发出来,但是实际运用率及其低下,只有实际的30%,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罕见的,造成了科技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要大力进行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做到由上至下的科技转化。还要加强科技培训人员的培养,做到有人做事、有科技可以用的地步,使国家的资源不至于浪费,农业多元化的发展。
3.1.2有利于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我国的农业科技的发展中,科技运用比较低,但是如果用科研,教育机构作为农业推广的主体,可以很好的将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样可以叫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的缩短技术运用的周期,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农业科技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充分发挥涉农组织在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
3.2.1在现行的农业组织的基础上,要不断的加强涉农组织对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由于中央不能直接插手农民生产,所以,在农业发展中和农民紧密相连的涉农组织对农民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农业科技的推广过程中,要不断的发挥涉农组织的作用,多做农业培训,发放农业科技资料,由小细节影响农民,做到农业发展的多方参与,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做到农业不仅仅是农民,也是农业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的盛世。
3.2.2积极引导和扶持涉农组织的健康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农组织也会带有一定的经济色彩,这些最接近农业的组织能够很好的反应农业的问题。国家应给与优惠的发展政策,积极的引导其发展,加强科研组织和教育机构与涉农组织的合作,做到涉农组织有利健康的发展,也可以很好的促进我国多元化农业科技的转化,做到相辅相成。
1.2农村基础建设薄弱,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污染环境比较严重。其主要表现在:四川地区大部分地方处在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导致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致使农民对新型现代农业技术知识的匮乏,阻碍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在这些贫困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牛耕作业普遍;同时,农村污染较为严重,如许多农户没有用上卫生厕所;农村卫生院设施条件普遍较差。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四川地区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
1.3农民综合素质较低由于历史原因,四川地区的文盲和半文盲基本上集中在农村,这些人接受科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很差,综合素质发展进程比全国水平落后好几年。近几年四川地区的农民虽然人均纯收入有所提高,但其收入水平比城镇居民相差甚远。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有限财力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致使经济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农民综合素质低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是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障碍。
1.4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观念落后由于历史原因、近似封闭的生活环境、习俗文化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农民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些保留着封闭生活传统和方式的农民对现代科学农业技术的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四川地区由于农村大量身强体壮和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外出打工,而留守人员大都是文盲、半文盲以及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孩子,这些人知识缺乏,种田不科学。这些低素质的人群成为影响新型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原因,农民思想保守,观念封闭导致这些人排斥新型的、先进的、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和信息。
1.5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三农”投入严重不足对于四川地区而言,发展新型现代农业技术的最大障碍是各级党政府的领导同志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不到位。四川地区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负增长,政府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提供配套设施等方面工作进展速度远远跟不上新农村发展的速度。政府还在补充、修改和完善农业政策和规章制度等方面投入进展缓慢。虽然每年都有少量的资金投入,但相对农村的需求来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在偏远的农村则尤为突出。政府在“三农”政策中投入力度的不足间接的制约了四川地区在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在水稻插秧育秧技术的推广中,尤其是机械化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其技术要求较高。许多农民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愿意使用机械插秧技术。而机械插秧是水稻种植技术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这种插秧模式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的播种面积较大,其标准化的要求较高。想要实现机械插秧,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求:首先,想要使用机械插秧,需要一块标准的水稻插秧地,水稻的秧苗需要均匀的分布。第二,水稻的秧苗需要健壮,并且无虫害,满足水稻高产的要求。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户家庭均采用家庭劳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农户更加偏好传统的插秧技术,机械化的插秧技术成本较高,对于收人低下的农户家庭并不是一个良好的选择,这就导致机械插秧技术不能够在水稻插秧技术推广中得到良好的运用。
1.2机械插秧的技术限制
在插秧的过程中,也可能受到降雨量的影响,在秧苗的插秧季节无法提供其需要的水量,就导致秧苗不能正常插秧;等到降水足够之后,秧苗又生长壮大,而机械并不能够采用大秧苗进行插秧,这样插秧机就成为了摆设。
1.3稻田中的水利灌溉设施落后
在大多数的稻田中,用于供水排水的系统比较落后,农田中不能够做到自如的供水和排水,使得农田中的水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就为插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无法控制好水的深浅,使得水稻插秧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1.4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较慢。受到农民文化水平的限制,多数人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插秧模式,且没有办法去创新和改进现有条件下的插秧模式,改良水稻的种植环境,这就在客观上阻碍了水稻插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落实。
2解决水稻插秧基础难以推广的有效措施
2.1加快土地流转的推进进程
要将土地集中在比较优秀的种粮大户中去。过去,为了提高我国粮食的生产率,国家推行了,将土地落实到每家每户,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产劳作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而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日益增大的农业需求,这种家庭式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只有将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中,对土地进行集中的管制,才能够有利于水稻插秧技术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进一步推进。
2.2改良供水及排水系统
想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政府就要设立专项中的资金,对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使农田实现有效的灌溉和排水。推广的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需要,对农田实行随时灌溉随时排水,为水稻的种植和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满足农户对插秧的要求,进一步推广机械插秧技术。
2.3加强水稻插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
想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就要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还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就提高了,农民配合推广的积极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水稻插秧技术也将会得到更好的推广。推广人员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插秧技术的培训,尤其是机械插秧技术,让农民群众主动的改造水稻的种植环境,为机械化的水稻插秧提供良好的条件。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把新型的农业技术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农业从业人员。使得新型的农业技术得以在实际的生产中实践和应用,在验证农业技术的同时也能进一步的提升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有:①试验、②示范、③培训、④指导、⑤咨询服务等。农业技术推广是为了把新的农业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以往的农业推广体系中,往往是以政府建立相关的部门为主导,并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但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并不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除了政府的主导之外,还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作用。才能够使得农业技术能够在农业的不同领域、不同对象和不同层次间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三)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具有灵活多变的风格。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都不一样。大体上的农业推广模式都具有分异性、多向性、阶段性和趋同性的特点。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传统农业的改革刻不容缓。传统农业想要获得现代化的改革和进步,就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所以农业技术的推广就非常的重要。虽然,多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一直在改革和调整,但是仍然不能与市场经济的体系合理的融合和适应。其主要的原因是:①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②没有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的队伍、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不灵活、④推广的内容和手段还有待加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主要的原因有:
1、耕地面积的减少:由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农业的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于是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劳动成本提高:由于农业生产的效率太低,往往依赖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动力,但是由于农业产业的劳动回报率并不高,导致了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并不高;
3、农产品的品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环境的污染,以及农业技术的不完善,就容易导致农产品的品质降低。所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才能有效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农产品的品质。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
1、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制: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层次和多元化。农业技术的推广也应该满足这一需求,就必须对以往的体制进行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2、更新推广理念:①以农民为本,推广农业技术就是满足农民的需求;②提升农业技术的服务范围,农业技术推广不只是把新的技术引入农业的生产中,而是要结合生活、生产、生态。促进服务的多元化和高效化。
3、建立政策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有效的财政补助的体系,以及吸引民间的投资和激励机制等,对新技术进行更深入的推广,起到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
4、建立更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分类和甄选,强化公益的定位,把财政权利和人事权利都上收,并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按规章办事。
5、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建立起激励和淘汰的体系。
6、健全保障体系: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导致了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工作中的障碍,只有建立起健全的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有效的实施和开展。
7、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改变传统的推广模式,放弃以技术为核心的推广,而是以农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为核心,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只有结合实际的生产情况,才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引导教育机构的农业推广服务
我国农业技术的成果在国际上并不低,但是造成农业产业的发展缓慢的原因就是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十分不理想。所以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也必须更多的组织的支持。在高校中引入农业技术的推广教育,对培养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人才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只有结合教育与推广,才能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贡献。
(三)支持农业技术创办企业
在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对于许多新型的,农业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技术,可以支持其创办企业。只有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得到明显的收益的时候,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才能更有效的开展。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问题,他们普遍并没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在科技、管理以及技术人员方面的人才都比较欠缺,这就直接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问题却很难解决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1.2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知识接受力低
实施农业推广的主要地区基本都在农村,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但人口数量反而很多,这就造成了人多资源少的情况。由于农民本身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缺乏,对很多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不了解,接受的速度缓慢,就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困难。
1.3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不到位,项目上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应该贯穿在整个农业生产当中,是一个长期不间断型的工作。对于这样的工作,应该给予项目和工作人员一定的资金支持和补助,物质上的保障才能决定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效率。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过程当中,资金的支持很难到位。比如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多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在的月工资还不足2000元,生活上难以保障,工作的开展就必然会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所以,如果重视农业生产,想要让农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给予工作人员和技术设备等在资金方面的保障。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严重不足,推广的技术手段落后
新的农业技术的推广,要在试验、示范以及推广这3个方面都付诸行动,这些行动的最基本支持就是资金的支持。事实上,推广的经费非常短缺,在科研、教育、推广成果以及技术人员的工资等方面都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2.2管理体制不健全,方法不灵,机制不活
现有的管理体制是中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导的、从中央到乡镇的5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种体系使得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协调,各部门都不能够认真负责。在推广方法上依旧采用“技术加行政”的方法,导致了推广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缺乏有效地监督。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坚持统筹规划,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效益
农业技术推广既包括了大范围内的整体性,也包括了小范围内的区域性,而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整体性。农业技术是一个整体,它包括了农业机械、种植、水利、土壤等多方面的内容,想要使推广工作获得整体的效益,就要把这些零碎的技术统筹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预期效果。
3.2搞好宣传,广造舆论,培养农民的推广主体意识
推广自然离不开宣传,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对新知识的传播,包括新的农业技术、新的农业机械等,要善于运用网络、电视等大众可以经常接触的媒体,把农业推广的相关信息传播给每一个人,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可知性,提高其在社会当中的影响。
3.3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既然资金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要在资金上满足其要求,加大推广经费的投入,优化基础设施、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最基本的保障。
3.4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当中,人的作用不能够忽视,因此,应该多引进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同时要对老技术人员加强培训和学习,让他们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更新他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从微观上来讲农业技术的创新是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相互转化,将新农业技术演变成一种手段为促进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农村的经济提供帮助,其包含内容大致是对农业新技术进行研究、获得与掌握、实现新技术的传播渗透于转让、改进创新农业的市场开发与售后服务等;从宏观上来讲农业技术的创新是农业企业和一系列公共机构组成的网络或者系统,且这些机构能够互相联系和影响从而为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扩散提供整合与协调。
1.2创新特点
由于工业技术受到了大多数的农业技术和不同层次的环境保护与农业技术、资源利用与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秘密、公共产品特性等与之密切相关的影响和制约,农业技术的创新特点大致有较多的技术、创新过程较为复杂、不确定的技术创新、农业技术的创新子系统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性等。
2农业技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策略方针
2.1基本策略方针
对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传承是实现农业技术从传统向现代进行转变的基本策略,这是因为农业的科技和技术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依据不尽相同的自然条件以及存在差异的社会文化进行继承和创造,农业技术包含当地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且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显著。在继承传统农业技术进行现代化农业技术转变的过程中,不可盲目模仿要联系实际国情和地方特点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实现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融合从而使未来的农业技术发展保持稳定。
2.2关键策略方针
对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改造是实现农业技术从传统向现代进行转变的关键策略,这是因为长期积累投入并未使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发生改变,即便生产率较低只要技术的状态保持不变的话,假以时日就可以实现传统农业的专项平衡及恢复等。而农业科技发展从技术结构的优化过程来看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并逐一介绍:(1)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相关的手工劳动主要是依靠现有自然资源进行,是以手工产品或者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的阶段。(2)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发挥,进军更广更深的自然资源从而形成了以生产加工商品为主的技术密集型阶段。(3)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都达到很高的阶段,农业的现代化已经实现且智力和知识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以生产高新商品为主的知识密集型阶段。
2.3根本策略方针
对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提升是实现农业技术从传统向现代进行转变的根本策略,这是因为改造传统农业技术的目标和方向就是现代农业技术,根据世界农业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农业的生产必须实现从满足目标消费追求的数量向商业生产利润的最大化进行转化。
2强化藤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2.1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
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乡镇农业推广机构为公共服务机构,这解决了长期以来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定性不明确的问题。我县各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于2013年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独立出来,重新定岗、定编,为了增强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和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必需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的公益性职责主要有: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培训服务等。除了这些公益性职责以外,还必需全面提高各种服务职能,以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2.2技术推广方式灵活多样
完善配套服务,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技术推广也要改革创新,寻求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实际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之路,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能。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转变生产服务理念,改革单一的以政府导向为主的指令性推广方式,逐步向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质的服务方式、帮扶性质的推广服务方式以及科技示范等方式转变,推广方式要灵活多样,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转变服务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服务方式,逐步向综合服务方式发展,产前要做好项目筛选、产中要做好技术指导、产后要做好销售服务,完善配套服务,使农民真正能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得到实惠。三是要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以村组示范为基础,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专群结合、功能配套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能。
国外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与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推广网络也逐渐形成,但是目前这些推广网络仅局限于县级以上国家兴办的推广机构,面向基层推广网络建设还不完善,上下链接仍然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县、镇、乡3级推广网络共建平台。基层推广经费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也限制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然而,基层推广网络的建设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宣传科技知识、落实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各种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的重要媒介。
1.2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需求产生错位
当前基层技术推广存在另一个问题是科研成果很难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农民需要的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技术,但是科研单位出的成果都是高精端的技术,这说明缺乏实际的调研,导致研究成果出现错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很难被推广开来。例如,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农民需要的不仅是高产,还需要好的品质等指标,因此,科研应该在实际生产经营寻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所获得的成果便可以很好的进行转化。
1.3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我国事业单位条例中规定推广经费由政府财政划拨,但是目前很多地区重视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的投入比例非常低,到基层乡镇农业部门经费就更少,这样即使想搞一些推广活因为没有经费来源也是力不从心。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甚至有些贫困地区还不能保证按月发放工资,工作条件较差,缺乏基本的基础性设施和设备,这也影响了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了基层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4基层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基层推广队伍不稳定,机构不合理,素质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学历较低,缺乏专业人员。在目前基层农业推广的队伍里,无学历或者中专学历较多,大学本科毕业的人员很少,这就造成了人员结构不合理。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身还是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很严的工作,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无法从事好推广、示范、试验等工作。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化,基层主要推广人员都是从事植保、农学栽培与育种等推广工作,而从事经济作物、园艺、蔬菜技术推广人员较少,导致了经济作物发展缓慢。缺乏知识更新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对一些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不了解,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要。基层优秀推广人员很少,受福利待遇、办公条件、生活环境等原因,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都不愿意到基层进行工作。
1.5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下
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最终群体是农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直接决定推广效率和好坏,而我国大部分农村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从事农业生产基本都是50多岁的中年人,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对科技成果的认识也不到位,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1.6推广理念和手段落后
目前,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老观念、旧方法还是普遍存在的,缺乏对新的现代化理念创新。例如,制定推广的项目和研究成果基本脱离实际,导致农民参与性不高。有些地方推广方式靠着行政手段强加执行,真正通过试验和示范让农民满意的新技术并不多,这就造成了推广部门和农民越来越远,缺乏有效的监督双向机制。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思路
2.1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地方政府应该给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更多的支持,加大对技术经费的投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要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为主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服务体系。要明确各自职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只承担公益职能,做技术性工作,行政职能应该由政府农业部门行使,这样可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
2.2要加快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效益
成立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很好的方式。通过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把一些散户的土地或水产养殖区集中到养殖大户手中进行规模化经营。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益,必须接受一些农业实用新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例如,乐业县雅长乡党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生态网箱养鱼技术,建立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网箱养殖户数达408户,建成网箱养殖7380箱,库湾养殖面积超过133hm2,投放鱼苗达900多万尾,水产品年产量达7000t以上,农民从水产养殖中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
2.3要建立产学研模式,保证科研和生产联结
从事农业的大学及科研单位应该加强市场调研,研究成果要和实际相挂钩,这样才能保证成果快速有效的被推广。要了解农民在生产中碰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技术来解决,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农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及农户互利合作制度,促使科技人员与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不仅能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还能提高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益。
2.4要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
要有计划、定期对在职农业推广人员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培训工作,这样可以促进知识更新、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引进农业院校各农业类专业的人才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让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保证推广队伍更加充满活力,效率更高。培养复合型推广人才,在培养大田作物技术推广人才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类的复合型推广人才。在懂得粮食作物推广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掌握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这样才能适应于未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中。
2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推广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目前,很多地方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单位,推广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很多推广工作由基层市场服务的人员完成。由于这些人员的农机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完善,对产品的认识也不是十分的清晰,因此推广时往往遇到很多的阻碍。这些推广人员不够专业,推广时很难向人们说清这些先进机械的功能,增加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难度。除此之外,推广经费不足也会对推广带来难题,如果经费不足,那么推广的技术以及方法就会变得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机械新工具就没有办法及时推广,久而久之,农业机械推广的工作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2.2农业机械的更新速度慢、利用率低。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忽视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相比之下,他们更加重视生产前期和中期的机械化。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农民使用的农业机械都是落后的、技术含量不高的设备,不仅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同时还会造成大量旧机闲置的情况。这些设备一旦不能进行有效的使用,那么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就会随之变慢,甚至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度。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强化农机化技术培训。首先,需要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以及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其次,针对农民进行有关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知识的普及,让他们认识到现代农机技术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这样一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就可以打下扎实的基础。3.2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现阶段,大部分农民的思想仍然处于比较怀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就相对较弱,而且接受起来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2]。针对这样的问题,们可以采取现场示范、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农民更加直观地对现代农业机械的功能以及操作进行感受。另外在布点试验示范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试验示范计划,需要对土壤条件、作物生长等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做到这一点,农民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当他们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其对于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兴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进度。3.3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时,需要根据农民群众的自身需求更新知识,只有不断加强农村的科技普及,农民才能真切明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3]的重要性,从而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先进的农机产品和技术进行运用,这样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服务,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4结束语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仍然是农业生产。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也变得更加迅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功地为现代农业生产带来了帮助。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阻碍。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变得更为广泛,现代农业生产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进行发展。
作者:施卫卫 于闻多 单位:1.南通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 2.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