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的古诗词范文

时间:2023-03-06 15:59: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爱国的古诗词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于爱国的古诗词

篇1

作者:岳飞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关于爱国的古代朗诵诗词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关于爱国的古代朗诵诗词三:过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篇2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古诗词

虽然中华文化传承几千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优良的精神,但如今初中学生受到流行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甚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想要学习和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韵味,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在古诗词教学中,从而在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1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智慧等总体表征,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了历史上多种不同的文化内容,具有凝聚性和兼容性的特征,而且其注重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价值,以期起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学习中华民族文学作品和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如今我国主张素质教育,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具有鲜明的育人功能。在初中语文古诗词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诗词内容基本都体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杜甫、辛弃疾等著名诗人都在诗中描写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关怀,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除了爱国主义精神外,学生还可以学习古诗词及诗人中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如诗人陶渊明仕途坎坷,但它所写的诗词却悠然自得,体现了陶渊明乐观的精神。另外很多诗词中都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宣扬,目前学生对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甚少,而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境,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2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和年龄的原因,其价值观、道德观还极容易受到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人们最基本的情怀,语文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从众多古诗词中精心选出的优秀作品,很多诗词都表现了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如诸葛亮在《出师表》描写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崇高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另外杜甫、文天祥、陆游等诗人均纷纷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爱民之情,语文教师加强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及诗人的伟大情怀。另外初中语文古诗词还提倡崇高的价值取向,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如孟子提出“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重视正义的思想和精神,并斥责了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群体,同时告诫学生要明确义和利,不要因利而失去本心。

3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3.1扩大学生古诗词学习范围:

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在中考制度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仍然会受到考试内容的影响,对于考试内容之外的知识讲解比较少。而一般语文考试中,很少涉及到古代文化相关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较少。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古诗词中对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介绍,如作者的名、字、号、籍贯等。语文教师在教学《公输》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公输是字,班是名,而公输班之所以又叫鲁班,则是指“鲁国的班”。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解或组织学生自行了解古文中的宗法礼俗、音乐、年龄称谓等古代文化常识。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通过古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引导出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如教师在教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时,可以向学生传统“仁政”治国思想,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治国策略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3.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兴趣:

由于很多古诗词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古诗词产生兴趣,也就无法了解中古诗词中蕴含的中华传统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兴趣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学习兴趣。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出师表》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三国演义》联系在一起。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电视、电影、小说及英雄人物比较感兴趣,而《三国演义》的电视、电影作品较多,教师可以从电视、电影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另外《三国演义》中包含诸葛亮、关羽、吕布等人物,而诸葛亮作为《出师表》的作者,教师可以从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描写文字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兴趣,继而对《出师表》产生兴趣。另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蕴含的意境和智慧,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古诗词产生兴趣。《出师表》体现了诸葛亮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学生在理解诸葛亮的情怀后,会被诸葛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从而投入更对的精力了解相关知识。

3.3把握古诗词精髓,加强情感体验:

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及诗人的精神,还需要学生通过品味古诗词中的古典韵味,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气息。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语调、语速、节奏、重音等朗读方式,体会和品味古诗词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渔家傲•秋思》时,需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将词中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表现出来。每一首诗词都有中心思想,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需要向学生讲解作者在诗词中融入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可以体验到诗词和作者的情绪,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李清照的词《武陵春》时,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整篇词的忧愁之情,此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李清照如何借助景色表达自己的忧愁之情,从而使学生在体会到诗词情感的同时,了解李清照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4加强游戏、竞赛等教学形式的应用:

初中学生古代知识储存薄弱是导致学生缺乏对古代文化常识了解较少的主要原因,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中国古典读物的任务,如《诗经》、《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另外语文教师还应当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促使学生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另外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接龙、古代文化常识竞赛、对联比赛、经典名言默写等,从而起到巩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思想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徜徉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海洋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教师可以通过策划成语故事接龙的游戏,让学生比较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在成语故事接龙过程中,不仅需要及时回答出正确的成语,还需要讲出该成语的涵义及典故由来,从而使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并加强对相关传统文化的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因此如何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语文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语文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古诗词教学联系在一起,通过扩大学生古诗词学习范围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等方式,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庞宪文 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中学

参考文献

[1]谢小惠.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58-160.

[2]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3]唐舒敏.品味古典诗词意蕴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从传统文化视野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育功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47-49.

[4]马丽丽.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10:138-139.

篇3

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从《诗经》开始历朝历代文化中,诗歌都承载着统治愿望、百姓疾苦,认知诗歌就是认知古往今来华夏儿女的价值诉求,学习诗歌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关键所在。诚如先生所言,中国虽然没有宗教,但承载着百姓心声的诗歌就是我国人民的信仰,所以在诗歌华丽璀璨的国度,我们应该注重诗教,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阶段必须逐步培养学生鉴赏、释义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汉语文化基础能力。所以,笔者针对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讨论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价值分析

1.培养高中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落实,外来文化、语言对于高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现阶段高中生对日韩文化的追逐,对欧美文化的沉迷,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的要领,更是汉语言运用的典范,在学习中让学生感知、认识古诗词能够使其充分理解中华文化内涵,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逐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进而提高爱国主义情怀。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占有重要地位,古诗词承载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于汉语言文化的研究、认知与运用,更是对汉文化的无限热爱。然而,现阶段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认为古诗词学习索然无味,最终丧失对古诗词的兴趣。通过有效改革古诗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汉语言文字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3.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赵志伟先生指出: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如今高中学生甚至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古诗词的学习就是读懂一首诗,然后根据高考的需要做大量习题,最终强化记忆标准答案,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所以,转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是内容、形式、艺术三者的结合体,充分感知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因此,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的开展是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1.有效定位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不能以单纯地考出理想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而是应该将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回归诗歌的审美本性,营造诗歌意境,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理解、鉴赏、评价、感知古诗词的魅力。

2.有效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置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所以若想实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置,颠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例如,在《长恨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该诗的创作背景与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内容设置中省去关于白居易的介绍,直奔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恨主题,引导学生利用多重视角探析诗歌的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和人性对诗歌进行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3.有效教学方法实施

第一,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利用蒙太奇教学法,如在学商隐《锦瑟》一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相思、缠绵悱恻的理解与认知,动态性、立体化的理解诗歌中体现的情思与温情;第二,从画家的角度将诗画联合的绘画法在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如在《天净沙・秋思》这一小令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勾勒出夕阳西下的秋天景象,在作画的过程中将思乡之情体现在画中。

综上所述,全面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保证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提升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是适应青少年审美情趣变化、促使学生有效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教育相关部门以及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全面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蓝本,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鉴赏、释义、评价古诗词,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1、有助于增强学生能力

一些言简意赅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读后往往能给人以启发,使人振奋。写作时适当运用古诗词名句,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全诗的主旨。诗人从自然景物变化联想到人生,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及时努力。古诗词中这样的诗句很多,平时注重积累,有助于我们能力的提升。名句最具有表现力,大量背诵名句并运用,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与说话能力。

2、有助于领悟语言魅力

古诗词诵读作品中蕴含着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顶真、对偶等。深入研读还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运用“借喻”的诗词,如“谁言寸草心”、“欲把西湖比西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等,这样的比喻恰到好处,既能刻画人物形象,抒发内心情感,又能加深理解。所以掌握古诗词中的修辞知识,不仅能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悟语言魅力。

3、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

很多经典的古诗词都有着深远的意蕴,高超的技巧,还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给人以启迪。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诗句说的是非常通俗的道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实践证明,富有哲理性的诗句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有助于进行思想教育

古诗词学习中,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内容与艺术手法,还要把握作品主题。历史上一些可歌可泣的爱国诗人和将领,当国难当头时,他们勇于献身,同时也通过诗词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当我们诵读“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时,会被陆游深深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当我们诵读“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时,会被民族英雄岳飞报仇雪耻的意志所震撼。经常诵读这些诗句,有助于振奋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从而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

5、有助于引导学生做人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学习古诗词就是要学习作者的优良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学习《石壕吏》诗作时,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习杜甫敢于揭示社会黑暗的胆识,学习杜甫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也即是说要学习杜甫高尚的人格,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把学习与现实联系起来,才能使学习产生真正的效果。

二、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措施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非常重要,诵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营造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制定学期教学目标时,要把古诗词诵读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制定出具体目标:如一周两首古诗词,一学期四十首。古诗词诵读教学中采用集体备课、学进度、安排集体讨论等方法,把一学期的古诗词诵读纳入到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内容中。教师备课中,对古诗词诵读教学,应注重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重难点,落实课堂诵读与课后自读的措施。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古诗词诵读课件,在课堂诵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诵读的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二步教学法,以读为本,围绕通读课文、精读积累展开教学。通读课文环节是第一步,教师要先通读古诗词,讲解生字词、诗词创作背景等知识后,让学生跟读、齐读。学生诵读时要求整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古诗词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先通读古诗词,了解古诗词内容,以便快速融入课堂。精读积累环节是第二步,精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读、细读。同时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诵读,读出情感,读出感悟。精读时要抓住古诗词中的精彩词句反复诵读,只有熟练诵读,才能掌握古诗词丰富的内容、精妙的技巧,从而通过日积月累,把古诗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运用二步教学法,还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优等生,可以把古诗词诵读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对后进生,应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如古诗词默写是一个难点,应多在后进生上下功夫,正确其能达到熟练、准确默写。

3、注重背诵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诵读外,要把背诵作为教学重点。初中生求知欲强,学生在通读、细读后,必须要求学生背诵,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古诗词教学中,读和背都是非常重要的,读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品味语言的意境美、情感美。背就是引导学生自觉背诵,一般来说古诗词背诵需要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背诵环境,如布置背诵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池塘、花丛边背诵,培养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感觉,从而营造浓厚的古诗词学习之风,陶冶学生身心。

4、开设诗词讲座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古诗词鉴赏能力,但古诗词鉴赏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教师可以开设古诗词鉴赏选修讲座,介绍古诗词的鉴赏知识,如介绍人伦情怀,关于友情的《送元二使安西》,关于恋情的《长恨歌》,关于亲情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介绍生命意识;介绍价值追求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现场诵读、配乐,很多学生会不自觉的跟着教师诵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聆听经典诵读作品,引导学生自然的入情、入境,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这样的诵读令人陶醉,富有美感,能达到较好的诵读效果。

篇5

(一)选文方面的优点

题材、范围、体裁的广泛。其中选编设计了多种题材。写景、乡愁、人生哲理、咏物、爱国诗歌、时令节气、情感等多方面。比如《静夜思》代表乡愁,《题西林壁》揭示人生哲理,《赠汪伦》歌颂友情,等等,不甚枚举。这些古诗的选取,有的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志趣;有的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开启他们的思考;有的培养学生对珍贵的情感的重视,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文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心智进行了很好的教育,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选择的范围比较广泛。人教版选择了从先秦到清代的古诗词。除了两汉时期没有,其他时期都有内容。在以唐宋两代为主的基础上,还兼顾到其他时期的古诗的选编。比如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先秦诗歌《采薇》、清代的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给学生展现不同时代的诗词,增加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习的兴趣。

体裁广泛。古诗文的选择上主要是七绝和五绝,这些内容的安排,能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易于记忆和背诵。除此之外,还加入了词和古体诗等体裁,既注重了选文的典范性也注重了体裁的完备性。

(二)选文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古诗词文中既有五绝也有七绝,前者学习教容易,后者有一定难度。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重在对其兴趣的激发,才能提升教学成绩。因此,由五绝到七绝的安排体现了由易到难,难度适中的原则。特别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特点。

二、编排方面的优点

1.在古诗词的编排上,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首先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五绝,在五绝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再进行七绝的教学,随着年龄的上升以及经验的积累再学习词和古体诗等,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的发展规律。同时,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配以精美的插画,让小学生能通过画面直观地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斑斓的图画中得到激发,让他们的思维也随着画面放飞。

2.每个教学单元教学目标与古诗词的主题相符合,如小学三年级的上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是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体会到诗人描绘的景致,也在思想上受到了熏陶,陶冶了情操。

3.为学生创造了不同的练习模式,注释的详细。为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置了很多的练习模块。“读读背背”、“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展示台”等,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而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古诗词注释这一块,也进行了详细的注解,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选文方面的建议

1.题材比例方面有待均衡。比如,小学阶段的关于亲情的诗歌仅占古诗词总量的百分之三点二,友情的诗歌只有6篇,爱情诗歌则没有。人教版小学阶段主要是描写景致以及游记的古诗词。如果增加亲情、友情的比例,将对学生的情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选择关于爱情的诗歌,比如《迢迢牵牛星》放在6年级的学习课程中,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心智成熟一些,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的价值观。

2.教材的选文范围适当地扩大。虽然现有的教材范围有一定的广泛性,但是还是遗漏了一些精华的古诗词。诗经、楚辞等有其独特的魅力,由于较长,可以采取节选的方式,主要是感受其中的手法和现实主义精神。

3.各类题材有待均衡。在人教版中,七绝占总体的比例约百分之五十九,而五绝是百分之十四,这样的安排,明显就提升了学习的难度,所以应该更加均衡比例。另外,曲和词的选择都较少。这样对学生对词、古体诗和曲的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不能形成整体的把握,不能了解其全面的艺术内涵。因此,要加大曲和词以及古体诗的数量,从而使整个的比例均衡。

四、编排方面的建议

1.加强编排形式的多样性。人教版主要是将古诗词作为单篇的课文来进行编排,而引用古诗词的课文就很少。仅仅只有《给诗加腰》、《诗中的秋》两篇。如果能增加古诗词的引用,就会给学生学习古诗词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环境。

此外,在编排上还应该注重古诗词作为单元单独进行编排的方式。可以将古诗《望洞庭》词《清平乐?村居》、曲《天净沙?秋思》、诗经《采薇》等描写风景的古诗词放在同一单元。这样就加强了诗歌的学习。

篇6

目前,国内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古诗词都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贴近五千年的优秀诗词文化?如何让学生在体味诗词韵味的同时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何让小学生与古诗词更贴近,从而实现我国古诗词文化的薪火传承?如何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让小学生更加热爱我国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应该综合考虑的问题。下面主要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古诗词教学中,虽然一些老师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掌握,但是对古诗词教学目标的总体把握不够。在古诗词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难以找到一个切点引导学生更好地贴近传统文化,且对古诗词课堂教学的驾驭度不够。在古诗词课堂上,一些老师并未充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情,而且对于学习中的古诗词的隐性文化并未充分挖掘。

2.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曲解古诗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强调学生充分吸收中华文化,提高整体文化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要秉承新课标教育思想,设置合理高效的古诗词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成果和学生发展的统一。小学古诗词的教育目标就是使小学生贴近古诗词文化,养成主动吸收优秀文化的良好习惯,在理解古诗词内涵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古诗词文化的薪火相传。但是在小学古诗词实践教学中,教师仍以单一的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学生熟读背诵古诗文即可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不科学的,对古诗文文化的传承极不公平,一方面教学目标与古诗词学习并未有效结合,小学生虽然熟读背诵了古诗文,但是并未真正体会到古诗词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学生机械式地背诵古诗文,根本无法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益。

2.2把古诗教学等同于诗意解释。

现阶段的小学生古诗文教学,存在把古诗教学和诗意解释等同的问题,并未充分认识到古诗文的学习对学生身心修养所起的作用。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领着学生读读背背,或者抽查古诗文背诵情况,在课堂上对诗词进行诗意上的简单讲解,对于所蕴含的隐性文化并未充分发掘。如教学《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解释:所有的山川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没有人的踪迹,然而却有一位老翁坐在孤零零的小船上,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飘着大雪的寒冷江面上孤独垂钓。如果只是单纯解释表面意思,就失去了这首诗简练淡雅和感情诚挚的味道。

2.3在小学古诗的教学中并未真正“走进”古诗。

古诗文教学通常采用一读、二释、三情感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同样普及运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我国清代学者做过有关古诗词教学的论述,比如方东树说:“夫论诗之教,以兴、观、群、怨未用。言中有物,故闻之足感,味子弥旨,传之愈久而常新。”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古诗学习的兴趣不高,认为其只是机械式地背诵和记忆,而且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小,造成小学古诗词教学一直在打战,并未真正让学生走进古诗词文化,并未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许多老师都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唯一事业,投入了热情和精力,转变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进行古诗的动态互动学习,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传统优秀文化。

3.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对策分析

3.1在古诗词教学中突出文化性。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背诵和记忆古诗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要突出古诗词教学的文化性,多发掘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引导学生进行诗词赏析和诗词讨论,避免学生因机械式的背诵对古诗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如对于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学习,老师可以挖掘此诗中的隐性文化感染学生,比如这首诗是歌颂了高尚的品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概,告诉学生这种品质和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从不缺少高尚品格的诗人,不缺少宁折不弯的诗人,引导小学生主要学习作者高尚的品格,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样不仅突出了古诗词教学的文化性,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格,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3.2进行预设,保证小学古诗文教学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价值还未完全形成的阶段,古诗词教学要精心预设,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古诗词教学内容,把学生的现有水平同古诗词教学内容连接。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老师要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写作动机和作者的遭遇都有所了解,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预设教学。辛弃疾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屋剥莲蓬。让学生展开讨论:辛弃疾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首诗词的?你觉得辛弃疾想表达什么意思?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查找资料。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讲述辛弃疾作为南宋祖国爱国诗人写下这首诗词的缘由,让学生了解到词中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农村温馨生活的向往,更包含满腔悲愤和炽热的爱国情感。通过内容预设,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3小学古诗词教学不要拘泥于形式。

小学生是朝气活泼的,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带动学生的学习。李白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富有情感的想象和恣意的情感抒发,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老师不能采用单一的手段教学,要将诗词中饱含的无限想象力与小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诗词的天空中展翅飞翔。比如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老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说说通过这两首诗大脑映射出的图像。基于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赏析诗词美,营造闻之有声、视之有相和呼之欲出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4.结语

从国内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古诗词都有选取,而且古诗词在教材中的所占比重较大,这体现了我国教育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古诗文中,唐朝和宋朝古诗文的所占比重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唐朝与宋朝故事较为通俗易懂,或大气磅礴,或简单直白,朗朗上口并记忆深刻。小学古诗词具有深刻内涵,读起来脍炙人口,是小学生必学内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由此可知,小学古诗词教学至关重要。

篇7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就阅读提出了读诗歌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要求。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古诗词,而在小学课文中选取的古诗词只是古诗词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如何在教学中将课内的古诗词向课外延伸,增加学生的古诗词积淀,并使其从中理解、体会到古诗词的美,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进行课外古诗的阅读赏析。

一、景物延伸,内化美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对于古诗词中描写的美丽景物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因此,笔者首先从学生较为喜欢的美景入手,除了欣赏教材上描写的景物外,还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同类古诗词。比如说:在学《春日》时,诗中写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说:春天总是让人陶醉。黄澄澄的迎春花、粉红色的桃花、紫红色的紫荆、淡白色的梨花、鲜红的海棠花、开满山野的杜鹃花等,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笔者又给学生补充了唐朝杜审言的诗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意思是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这些都是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诗词中,品味到了古人描写春景语言的凝练与优美,受到了美的熏陶。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笔者还让学生将自己从所有古诗中看到的春色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深化了理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二、作者延伸,开阔视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多是著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中,有浪漫主义、诗风豪放、不拘一格的李白,有现实主义、诗风严谨、忧国忧民的杜甫,还有爱国主义、情感内敛的陆游以及边塞诗人王昌龄……因此,笔者抓住作者这一素材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了解诗人的兴趣。学过王昌龄的《出塞》之后,又给学生补充了《从军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一位边塞诗人对边塞官兵的感情以及对于战争的思考和忧虑;在学了李白的《静夜思》之后,补充了《古朗月行》《月下独酌》《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名篇,学生在朗诵、赏析的过程中,感受到李白豪放、浪漫、放荡不羁的诗风;学习了陆游的《示儿》,引入了《剑门道中遇微雨》、《枕上做》……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跃然于心。学生对诗人的诗风有了了解,也就非常好奇地想进一步了解诗人,激发了学生赏析古诗的兴趣。

三、内容延伸,深化理解

中国的古诗词很多内容都是相似的,如: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对统治阶级残暴、贪婪的抨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离家思乡的愁绪等。我们在进行课外古诗词赏析探索的时候,将教材中的此类内容延伸到课外,将当时相同的时代背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打通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轻松地化解了难题,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比如说,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后,学生又赏析了杜甫的《登高》、王维的《使至塞上》、王之涣的《凉州词》等,美好的景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品读延伸,感受诗情

“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文课堂将失去活力”,因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为载体,以“读―思―悟―读”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感悟,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深刻地领悟诗意,并促使其语文素养(朗读水平、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五、激发延伸,迸发创造力

新课标把“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感想”作为写作目标的第一要求。“兴趣、想象、感想”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有鲜明个性、有自的学习主体来定位的。在古诗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也值得一试。

篇8

一、题材内容的中国化

后,中国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变化:清朝的没落、民国政府的建立;西学的长驱直入、中外文化思潮和文学艺术观念空前冲撞、汇合,这一切丰富了艺术歌曲的题材内容,使它们既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如对白话新体诗的选用;又承继着传统文学艺术的血脉,如以古诗词谱曲;同时更有大量反映时政生活的内容,显示出独有的中国特色。

1.古诗词及白话新体诗的运用

艺术歌曲精巧、清丽、高雅的美学特征要求歌词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因此,中国古诗词和白话新体诗自然成为作曲家们的首选。分析中国早期的艺术歌曲作品可以发现,很多作曲家都喜欢为古诗词谱曲,古诗词所具有的韵律美和高雅气质为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的源泉,为歌曲创作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古诗词中,作曲家又特别偏爱一些反映爱国主义思想和描写离别思念的题材,这种偏好与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外来的侵略、军阀的混战、政府的无能使作曲家们内心十分苦闷,他们既不满于动荡黑暗的时局,但又无力扭转乾坤,因此通过古诗词来借古喻今,宣泄情感,表达他们的愤懑、痛苦、伤感心情。如林声翕《满江红》(宋·岳飞词)、谭小麟《正气歌》(宋·文天祥词)等表达了爱国忧思;青主《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应尚能《我侬词》(元·管道升词)等描写了离愁感伤;此外,也有如黄自《花非花》(唐·白居易词)、陈田鹤《枫桥夜泊》(唐·张继诗)一类的意境刻画作品,表达了作曲家们对理想之境的向往。

在为古诗词谱曲之外,选取白话新体诗入曲也是当时的一种趋势。“五四”引发的诗界革命使得白话新体诗蓬勃兴起,新诗在音韵上走出了传统的格律韵式,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同时,新诗普遍反映了“五四”所带来的乐观向上、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想,极具时代气息。因此,众多作曲家都积极选取新诗谱曲以表达自身对个性解放、民主思想以及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如赵元任《也是微云》(词)、《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黄自《玫瑰三愿》(龙七词)、《春思曲》(韦翰章词)等。这些清雅优美的歌词与抒情诗意的音乐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浸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2.现实生活的反映

中国20世纪早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爱国运动风起云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歌曲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这类题材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爱国题材。面对政府的昏庸无能,众多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示了深切的担忧,如萧友梅《问》《南飞之雁语》、应尚能《吊吴淞》等。他们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责问、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表达了鲜明的爱国思想,发人深思。同时,针对外来侵略,作曲家们号召民众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土,如萧友梅《“五四”纪念爱国歌》、黄自《热血歌》《抗敌歌》等。这些作品篇幅短小、气势雄壮、通俗易唱、令人振奋。二为反映黑暗社会和人民痛苦生活的题材。如赵元任《卖布谣》、聂耳《铁蹄下的歌女》、张寒晖《松花江上》、陆华柏《故乡》等。这些作品直接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困苦生活,对他们的处境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无论是对古诗词、白话新体诗的运用,还是对现实生活的刻画,20世纪早期的中国艺术歌曲都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民众的呼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二、作曲手法的民族化

尽管20世纪早期不少作曲家都曾经留学欧美,系统掌握了西洋的作曲技法,但在创作艺术歌曲的过程中他们都自觉地进行了民族风格的探索,将中国的传统音调、民族五声调式与西洋作曲技法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新的创作风格。

1.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

要使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吸取民族民间音调的精华,将其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赵元任是早期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我国第一批具有时代特点、民族风格和较高技巧水平的艺术歌曲,其歌曲创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中国派”音乐语言的探索和实践。在创作中他常将民族民间音调加以发展变化,以增加歌曲的民族性,如《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对京剧西皮原板过门进行加工,使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句贯穿全曲,同时以调性变化对比的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了民间音乐中的“合尾”原则,既强调了“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一主题句,使人印象深刻,又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再如《卖布谣》里传统五声音阶的运用,以及模仿无锡方言语调的旋律,再加上颇具口语特征的五拍子节奏,使整首歌曲民族韵味十分突出。同时,赵元任还经常将我国民歌、戏曲、曲艺中常见的滑音、花音、句中加腔和句尾拖腔等润腔手法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去(如《上山》中的滑音、《织布》中的花音等),以突出作品的民族色彩。此外,作为语言大师,赵元任尤为注意汉语言的声调特点,将其与音乐写作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采用戏曲道白中仄高平低的办法来谱曲调,风格幽雅精美”。

赵元任之后,更多的作曲家对民族民间音调进行了广泛的采用,如张肖虎的《声声慢》中用富于民族风格的吟诵式的歌调,抒发了对灾难家园的感伤和怀念;青主《大江东去》里运用了我国昆曲的吟唱调和江南丝竹的尾腔;贺绿汀《嘉陵江上》以汉语语调为基础写成的朗诵调;任光《渔光曲》中对江南民歌曲调的采用;张寒晖《松花江上》的旋律是以民间“哭坟调”音调为基础加工而成等等。

2.中国风格的写作手法

除运用民族民间音调外,作曲家们更在西洋作曲手法上大胆创新,使其更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如黄自《花非花》,原诗为四句。一般情况下欧洲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应为创作的首选,但黄自却采用了由两个大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拉长的乐句使情绪的表达更为完整、舒展,与古诗词悠长、连绵的情调十分吻合;同时,简单的节奏节拍、四度模进的句法、起伏不大的旋法以及中性的调式形态更使《花非花》具有了较为浓厚的古曲风味,对原诗的情感及韵味把握得十分准确,把中国古诗词言简意赅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20世纪早期的作曲家们积极探索具有我国民族特性的艺术歌曲的创作模式和规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他们逐渐抛弃了对欧洲音乐创作方式的单纯模仿,从而把民族的审美习惯与西洋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和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艺术歌曲产生至今已有80多年,在其发展过程中,早期的歌曲创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西洋作曲技法在中国广为传播,更在民族特色与西洋作曲技法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世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现实的借鉴。尤其是早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风格更值得当今作曲家借鉴、采纳。

参考文献:

[1]胡天虹.20世纪20—30年代的艺术歌曲.交响,2001,2

[2]余虹.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交响,2004,4

篇9

文言诗词的复习对学生来讲是极为费功夫的,上百首古诗词集中在短短的时间里要做到熟记、默写无误,并对诗词的意境加以揣摩品位,虽说学生不是初学,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初三学生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话:“诗词我决定放弃,因为背诵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在试卷中却占不了几分,得不偿失,不如抽出时间来复习占分大、多的内容有利于中考……”相信这种心理在毕业班的学生中还是有代表性的,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诗词量大、分值低的特点。但如果在备考中有这种心理,中考注定失败。因为这类题目只要熟记,会用,其实难度不大。虽是几分,但如果很顺利地拿下,则会对后面阅读、作文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我复习的相当好,题目不难。反之如果这种题目考试时都抓耳挠腮,无把握,肯定影响答题情绪。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心理上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要考试范围内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弃,何况这种极易得分的题目。

2.了解题型的特点,把握考试动向,做到备考有的放矢

中考语文试题关于诗词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默写,其常见题型有:一.直接默写.试题提供上句或下句,由考生填写需默写的部分。二.理解性默写。试题提供有关情境或提示课文相关内容。由考生填写需默写的内容。三.诗词鉴赏类题目。这是对前两种题型的进一步发挥。是对学生欣赏古诗词能力的考查。可以说,这三种较为常见的题型正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积累、运用并初步鉴赏)的体现。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值得注意的是能力型题目有逐渐扩大趋势。

另外,要求背诵、考查的都是诗词中的精华。尤其是其中的名句,甚至超越了作者本人,超越了时空限制。成为人们共同的思想财富。这些句子,备考中要格外重视。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想有新的突破,可从以下两点做起。

1.要端正复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阶段,了解考试动向,掌握技巧对提高复习效果很重要,但同时也要端正复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有积极认真的态度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态度决定一切”,在紧张的毕业复习阶段,我们拥有积极认真的复习态度、心理上不要有丝毫放松,同学们对复习的态度就是对中考、对自己前途的态度。

同时,能养成的复习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生。从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全国各地对中考诗词默写类题型的分析上来看,这类题目难度不大,考的只是识记及简单的运用能力。但从近年来中考评卷情况来看,实际得分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填空题评分要求严格,大多数省市规定:有错别字、漏字、颠倒字句现象或写不出、留有空格,该题不得分。这就是因为同学们在复习中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所致。大部分诗词以前都学过。有的学生一看很简单、面熟,简单一背就过去了。孰不知真到考场上,一拿起笔来背的、写的就面目全非了。如果在备考过程中能对自己可能写错、混淆的字动手写一写。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无论评分要求如何严格,考场上也就不再犯难了。如果复习过程中偷懒,是要付出代价的。中考可不要儿戏。

当然,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勤动手,如要答好鉴赏类题目,平时复习中勤于思考、动脑的习惯不容忽视……若要有一好的结果,每生的具体情况不同,那因人而异,但好的态度、好的习惯将终生受益。

2.明确诗词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提高自己欣赏水平,审美情趣才是最终目标。

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对诗词目标的要求是这样的:“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诗词积累的终极目标在于学生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的提高。学生也更应清楚地认识到,今天背诵的诗词并非仅仅应付考试,更多的是它们将影响我们的一生一世。在中华诗词学会据新大纲编写的《古诗词名篇》一书序言中有李锐老师用自己亲历的这样一段话:

“关于自幼受诗词教育的影响,可以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在回忆20年代童年生活的诗作中,有这样一首七绝:

心灵小小慕英雄,四曲悲歌赞古风;

苏武牧羊易水别,木兰织布满江红。

《苏武牧羊》《易水别》《木兰辞》《满江红》都是谱了曲的古诗词,小学时音乐老师教唱的,至今还背得。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对孩子的心灵影响至深。我的一生,从古诗词包括鲁迅的诗词中吸收的营养很多,也可以说,影响了自己的做人处世。”

篇10

1.死记硬背忽视古诗词的内涵。

应试教育下的古诗词教学变得功利性,学生与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中古诗词通常以默写、翻译古诗词等形式出现,为求高分学生通常死记硬背诗词强化记忆力。一再死记硬背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古诗词对学生道德情操的熏陶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相对较低。

在教学中,老师为追求进度通常忽视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古诗词教学中,过于重视诗词讲解,很少给予学生感悟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学生对古诗词良好的鉴赏能力对学生理解古诗词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欠缺良好的朗读能力。

对古诗词进行反复、高效的朗读,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感悟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在古诗词学习中,良好的朗读能力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氛围中,把握古诗词的内涵。目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诵程度不够,同时缺乏良好的朗读技巧。因此,初中生对古诗词的朗诵效率普遍不高。

二、初中语文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1.联系作者时代背景,感知诗人写作意图。

诗人的作品大多是对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的客观反映,因此,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对诗人作品的理解。在古诗词学习中,要注意对学生感知诗人写作意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对诗人的生活朝代、社会风气及生平等信息进行分析,猜测诗人的创作意图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创作背景为王勃送友人远去四川做官,因此王勃应表达的是临行惜别的情感;但是联系到王勃个人具有远大的抱负及爱国情怀,因此他的作品不应对朋友远去履职而恋恋不舍,而是从大局出发,劝朋友不应离别,好好为官报效朝廷。通过对作者生活的时代、生平经历及性格等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及寓意的理解。

2.展开合理想象,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

古诗词具有简明意赅、抽象的显著特点,趋向于感性认识,对于初中生而言较难掌握。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对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尤为重要。如李煜的《相见欢》寥寥三十多个字是道不尽的忧愁与烦恼,意蕴深远。该作品描述的是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叹惋。该作品的上片将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意象“西楼”、“梧桐”、“深院”营造了清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独自被幽禁在一个深不可见,只有片片飘零的梧桐叶的凄冷场景,感悟意境。下片转为直接抒情,抒发其离愁别绪,诗人的愁绪“剪不断、理还乱”,内心苦闷。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想象能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采用联系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在古诗词的海洋中不缺乏相似的题材、意象及表现手法等,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容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印象。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与王维的《使至塞上》,两首都有“归雁”这一意象。但是在这两首诗中,雁的应用却有不同的表现意义。前者写客居异乡的旅客游子领略了秀美景色之后引起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写戍卫边疆的将士的孤寂却有守卫边疆的坚定信念。“归雁”通常具有以雁传情,具有思念、思乡、盼归的意思,闺怨诗中通常用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思想,盼其早日归来之意;而羁旅诗中则有以雁传书,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想。通过联系比较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分析能力,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4.反复诵读,体会诗词韵味。

古诗词是中国文字、语言文化的精髓,通过对诗词进行反复诵读有助于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韵味。古诗词语言具有凝练、简洁的特点,诵读的次数不够较难发现词语之间蕴含的丰富内容。因此,需要经过反复的诵读才能感受到诗词的深远意义。除此之外,在古诗词的诵读中对诗词的断句能力尤为重要,准确断句、停顿能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如吴均的《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一句,良好的诵读方式是在“鸟”与“向檐上”后各停一下,增加语言的层次感,充分体现动静相结合,展示出一幅趣味盎然的飞鸟图。此外,在朗读过程中要饱含真情实感,增强古诗词的朗读效果。进行合理、反复诵读能增强学生对诗词语言的感悟能力,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5.加强积累,促进能力的提高。

篇1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56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人文课程,它承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学习语文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诗词,寥寥数语,朗朗上口,意味深远,回味无穷。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可以说,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古诗词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其简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具有神奇的力量,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为深切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学习古诗文,在增强语言积累的同时,也提高了鉴赏和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在学习、积累、感悟、运用的^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说,古诗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都大有裨益。本文结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学生的实际和需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教学主体围绕教学客体而开展的,离开任何一方的参与都是不成功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对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方方面面加以强调和强化。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学生这个最大的动态实际,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找到更好的契合点。所以,在古诗词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实际和需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要更好的发挥出古诗词教学的优势,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加强古诗词教学内容研究,提高古诗词教学成效,开展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只有在古诗词教学内容研究上下一番工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古诗词内容认真地加以选择和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资源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建构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一些基本状况。比如,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学习需求等。尤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层次,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层次的学生,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古诗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入。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要求的变化和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多选择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思想情感比较贴近的内容,加以深入挖掘和运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文学艺术的古诗词同样也不例外,好的古诗词作品都是植根于生活并从某一个或多个侧面出发,结合作者自身的感悟和积累,运用一些技巧而成。反过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就能够更设身处地的去感同身受,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力透纸背,体会到更深刻、更深层、更内在的东西,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也是极为有益的。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在生活中进行文化积累,在课堂中要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挖掘更多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悟到古诗词的意义。比如,关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等,这些既是古人所推崇的,也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深入学,不仅要信手拈来,还要入脑入心。

其次,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追求“少而精”,既是新课改的一个要求,也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思路和策略。“少而精”,则要求我们在选择上要注重典型性和代表性,选择那些富有时代特色,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的。同时,对古诗词的研究和学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尤其是要注重比较,想象、联想和总结。

篇12

1.诵读吟唱来感受诗歌

诗歌属于一种语言的艺术,古代诗词有很多都是能够进行配乐演唱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时抓住古诗词的音乐性,让学生在诗歌的诵读吟唱过程中形成审美心境。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这样说,音乐能够将节奏和乐调的力量注入到心灵的最深处。所以古诗词的教学我常常采取吟唱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基础水平来科学地选择教学策略。我曾经尝试过很多优秀的古诗词教学手段,比如说诵读法、故事导读,这些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因此我在教《望岳》这首诗的过程中就选择了吟唱的手段,先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诗,再引导学生进行吟唱,要求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情境,之后我选择了一首情感相似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演唱。学生不但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够较快的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活泼的、个性的、不断创新的过程。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科学地创设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我在教学中常常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开展诸如配乐朗诵、配乐讲解等活动。例如我在讲《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过程中,首先我要求学生从整首诗中找出诗人所描绘到的所有景物,如孤山寺、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之后我再要求学生拿出一张纸,通过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这些景物,最后评选出画得最好的学生。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能够较快的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去,更容易理解这首诗感知春天万物复苏、燕舞莺歌的诗意。

3.培养学生的鉴赏兴趣

我们只有给学生设计出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同时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内容中去,进入到诗人的心中,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引导学生鉴赏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竹里馆》这首名诗时,我向学生这样讲道:王维在诗中仅仅用“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二十个字就把一幅明月高照,一人独自弹琴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诗人独自一人在寂静优美的竹林中抚琴,月光如此的清凉,当一阵清风吹过竹林时,大家是否能够听到悠扬而动人的琴声。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很快进入了诗中描绘的意境,很容易的就掌握了诗人所表达出的情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