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0: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户外运动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年来后勤保障团队为每一次活动提供了高效一流的服务,金银滩200多人同时就餐,大通滑雪场178人同时就餐,在云南、四川、甘肃、内蒙、海南都留下了青海户外人对于本土美食的传播与经典诠释,让我们有信心去组织、接待更大型的户外活动、赛事。
最重要的是大家对于我们团队的支持,信任,理解和帮助。那么多快乐的日子和大家一起渡过,每个人都是活动的参与者,不分彼此,每一次活动都像一个大家庭般的和谐共处,三亚户外领队小杨说:你们的玩法超前、状态顶级、彼此关系就像一家人。
这也是我们力争追求了的效果,户外,是一种运动,但我们想要做的是让户外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释放压抑的沉重,解开包裹着的隔阂,调和忽视了的亲情。
明年,我们会继续秉承快乐户外的理念组织大家去山野林间享受美好周末时光,策划中长线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寻找合作伙伴走出国门,体验异国风情品赏资本主义的腐败日子。
1、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1.1、应对危机的主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户外运动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户外运动引起的人员伤亡事件也不断发生,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考验着参与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也考验着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还存在一定缺陷,关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更是不完善,从而导致户外运动发生突发事件后,无据可依,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制定、完善,能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指导,使其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要选择。
1.2、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对于危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处理和防范本身是一个量变对质变的过程,对于危机的应对,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本次危机,更是为了提高下次危机的防范能力。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能使得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更加系统、规范的处理,并对每次突发事件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实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的转变。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引起人员不幸身亡,其主要原因是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危机处理能力,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应对缺乏规范指导,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有制定完善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才能全面提高危机处理能力,降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引起的损失。
2、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2.1、户外运动危机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户外运动危机意识普遍比较低,我国的户外运动虽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兴起在最近几年内,到时人们对户外运动的认知仍停留在最初的阶段,忽略了自然变化对户外运动的影响,对于户外运动危机观念更是少的可怜。另外对于户外运动的参与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必要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而户外运动的俱乐部,也大多以盈利为目的,过于注重户外运动活动组织,忽视了户外运动危机,从而增加了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率。
2.2、户外运动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对于户外运动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其本身是建立在户外运动突发事件上,在我国户外运动属于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管理,并没有针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制定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这就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后,缺失专业的指导。同时,在发生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后,并不能派遣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及人员救援,这就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理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
2.3、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机制不科学
目前,我国的户外运动管理的相关制度仅仅是针对户外运动俱乐部、教练技术人员、出入境户外运动等制定的,并没有系统性的制定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而关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也是参照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和群体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确定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理,从而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置缺乏规范,影响了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2.4、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措施不专业
对于户外运动,其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对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时,不仅需要救援人员有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救援技巧,还需要有科学的救援设施、通畅的信息交流等,这样才能保证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高效开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体系并不专业,很多时候需要户外运动参与者自主救援,或者依靠当地的民警进行救援,其救援知识、水平较低,救援设备落后,从而对户外运动应急救援造成一定影响。
3、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
3.1、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原则
在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就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因此,在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突发事件,必须做到快速响应,有效组织,因此,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必须快速响应,反应迅速,从而降低损失。(3)专业处置原则,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往往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处置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时,必须由专业的队伍进行,实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专业化处置,以此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3.2、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
对于突发事件,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累积在一起,在特定的诱导因素下爆发的,因此,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好措施就是将这些因素或者诱导因素消除。为全面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并加强危机教育,提高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与者的危机意识,并制定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全面、准确的应急管理信息,避免因信息不通畅,造成损失。
3.3、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构建
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导,快速控制危机,处理危机。其次,要及时公开突发事件的最新动态信息,在网络时代下,信息传递十分迅速,只有公开突发事件的最新信息,才能避免谣言的产生,为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民众支持。再者要,鼓励非盈利机构积极参与事故救援,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实现灾害共同治理、共同化解。
3.4、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善后修复及评估机制的构建
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临时性,不同地区的救援要求有所差异,因此,要注重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善后修复,首先要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以此提高各个区域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救援能力;其次要明确危机事件处置后的工作目标,立足长远,总将事件,加强预防,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正常工作。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估机制,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并不断总结,全面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1.引言
户外活动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性质的体育活动项目群。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法国著名科学家德・索修尔为探索高山植物资源而进行的登阿尔卑斯山顶峰的活动。早期的户外运动其实是一种生存手段,科考、采药、狩猎、战争等活动无一不是人类为了生存或发展而被迫进行的活动。二战后,随着战争的远离和经济的发展,户外活动开始走出军事和求生范畴,成为人类休闲旅游和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户外运动作为理想的体育休闲手段,正以一种更加自由、随意的运动方式,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2.浙江省户外运动现状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呈梯级下降。西南部为平均海拔800米的山区,1500米以上的山峰也大都集中在此,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本省最高峰。全省70%为山地,地貌形态为中山丘陵,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诸多中山位于西部和南部。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全省年平均气温15℃-18℃,森林覆盖率达59.4%。
优越的地形、良好的气候为浙江的户外运动创造了独有的环境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参加户外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户外运动成为热门话题。浙江省现有上百家不同特色的户外运动网站,其中不少是十分专业的,这些网站一直在组织不定期的户外运动,而且每期参加的人数都十分可观,那些以休闲旅游为主题的户外运动更是每期爆满。可见,户外运动已经在浙江得到广泛开展,为此户外运动指南地图在浙江省已具备一定的市场。
3.户外运动指南地图的技术支持
在户外运动3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地图一直是参与者必备的辅助工具,国外的户外运动指南地图随着地图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专用地图被广泛应用。这些地图,基本上都是在标准地形图的基础上加绘专题要素而成,具有一览性、可量测性、直观性等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主要特性,属于比较正规的户外运动指南地图,在户外发挥了较好的行动指南作用。国内很少见到专门的户外运动指南地图,加之大比例尺地形图属于保密地图,户外运动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地图,只能寻找一些写景画、线路示意图、简易地图或小比例尺地图代替。户外运动者还经常自制简易的出行指南图,大多在复印的地图上做些简单的标注后形成。
但这些指南地图,均存在以下缺点:
1、具有野外导向的地物太少,大多没有表示最实用的地形,地图内容及表示方法不够规范。
2、详细程度不够,地图比例尺与实际应用不协调,大多为示意图,只能用于概略的行动指南。
3、这些图都无法用于手持GPS。
4、缺乏户外运动指南地图应有的精度,遇到户外运动者在外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指挥中心很难进行准确定位。近年来,我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多种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库已经建成,目前测绘与GIS技术手段比较先进,开发多种使用方式的浙江省户外运动指南系列地图的时机已经成熟,从而满足我省快速发展的户外运动对专题地图的需求。经过多年的测绘信息化建设,我省已积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源。通过在应用中不断对电子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与维护,使其拥有了比较好的现势性,更为快速编制各类指南地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不同比例尺电子地图上地理要素的详细程度差异很大,在编制户外运动指南图时,应选用合适比例尺数据源来编制不同用途的指南图。
4.户外运动指南地图的编制现状
近年来我院为了满足全省群众丰富的户外运动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根据户外从事的运动项目和户外运动涵盖的范围, 已相继推出了浙江省户外运动地图的多个不同系列,如《浙江省自驾车指南图》、《浙江省古道探秘指南图》、《自行车运动指南图――环千岛湖》、《浙江摄影采风指南图》、《浙江省古道探秘指南图――仙霞古道》。随着欢迎程度的增加,我院又继而开发了地、县级户外运动系列地图,如《金华采风摄影指南图》、《金华农家乐指南图》、《金华自驾游指南图》、《金华骑游指南图》、此外还编制出版了《京杭运河休闲指南图――杭州段》,还有类似赏花品茶及探访农家乐等户外休闲地图。
5.编制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1-0056-04
一切科学都是由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而概念又是构成人类思维的“逻辑细胞”,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如果概念不明确,就很容易把一些相邻的事物或现象混淆,而无法掌握科学的实质,无法运用科学的规律指导实践。本文拟在总结与反思国内外学者有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揭示”户外运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国内对“户外运动”概念的阐述
1)从运动项目角度的阐述。
从运动项目的角度来界定“户外运动”概念的主要可分为两类:第1类认为“户外运动”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活动,持有此观点的有王莉等[1]、陶宇平[2]、夏征农[3]和董立[4]等;第2类认为户外运动是指在自然场地进行的一组集体运动项目群,此观点主要来源于中国登山协会在申请户外运动成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时对户外运动所下的定义,持有此观点的有孙班军[5]和董范等[6]6。
第1类的定义将户外运动仅局限在自然条件下开展的,实际上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会逐渐引入到室内的模拟自然环境当中进行,违背了下定义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第2类的定义将“户外运动”概念扩大化,使任何在自然场地开展的集体运动项目都可称之为户外运动,也违背了下定义的规则。
2)从教育角度的阐述。
户外运动逐渐进入学校体育课程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对户外运动的重视,纷纷从教育的角度来界定“户外运动”的概念。操学诚和祖[7]和李正贤[8]等认为,户外运动是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以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所需的素质为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户外运动的教育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教育活动。但仅把户外运动看作一种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户外运动还是一种休闲游憩活动。
3)从休闲游憩角度的阐述。
受国内学术界掀起的休闲游憩研究热潮的影响,部分学者也开始从休闲游憩的角度对户外运动的概念进行研究。如齐震[9]认为:“户外运动是指人在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休闲项目。”此定义将户外运动看作是一种娱乐休闲项目,认识到了户外运动是一种休闲游憩活动,但也忽视了户外运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
综合来看,目前对“户外运动”概念的语言形式较为统一,基本上都用词组“户外运动”来表示。但还存在违背下定义的规则和认识片面等不足。针对“户外运动”概念界定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户外运动”词语与其实践发展的矛盾性。不变的“户外运动”词语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户外运动实践间的矛盾是准确界定“户外运动”概念的主要羁绊。因为户外运动实践从作为“体育活动”发展到“教育活动”和“娱乐休闲项目”,体现了户外运动涵义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但都一直用的是“户外运动”这一不变的词语。第二,户外运动理论基础的薄弱。目前,学术界对户外运动的研究对象、性质、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等问题还未达成共识,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户外运动”概念的界定。第三,由于户外运动本身的复杂性及注重的角度不同,使得“户外运动”概念的界定具有多重观点[10],从而造成人们对“户外运动”概念的不同理解。
2 国外对“户外运动”概念的阐述
1)从运动项目角度的阐述。
户外运动是指在户外开展的体育运动[11]。英国素有“户外运动之乡”的美称[12]。苏格兰已在户外运动领域内产生了众多的世界级运动员,并且在自行车、马术、汽车拉力赛、定向运动、滑雪、射箭、皮划艇、帆船、公开水域游泳、登山和滑水等运动项目中获得了世界冠军和诸多奖牌;大量的户外运动参与者,不是为了获得杰出的成就或在比赛中获得成功,而纯粹是为了和友人们在清新的空气中欣赏美景[13]。国外对户外运动的理解较为宽泛,泛指任何在户外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
2)从教育角度的阐述。
国外从教育的角度对户外运动相关概念的研究颇多且较为深刻,但并没有笼统用“户外运动”这一词语来表示户外运动之教育,而是用“户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这一词语来表示。并且在实践上,国外也将在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开展的户外运动称之为户外教育。而和户外教育概念容易混淆的概念还有冒险教育、主题式冒险和户外冒险教育等。
户外教育最为经典和被引用最多的定义就是Donaldson·G·E 和 Donaldson ·L·E[14]于1958年提出的“户外教育就是在户外的教育,有关户外的教育,以及为户外而教育。”这个概念告诉我们户外教育的学习地点、教授主题和教学目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在理解时会感觉到此概念无所不包。而Ken Gilbertson等[15]5认为:户外教育是一种在户外环境中开展的,强调多感官直接的体验,并综合与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个人环境的接触来实现教和学的方法。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Katherine Joy Pinch[16]6和Arthur Owen Sanderson[17]等。从以上定义可知,户外教育是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教育活动,并且强调受教育者通过与自然环境的直接接触来实现教育。
冒险教育是指在类似荒野的环境或自然环境中实施的并以身体技能发展而促进人际交流或在户外冒险活动中提高身体技能的一种教育[15]8。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Dennis Eaton[18]、Priest Simon[19]和Chris Hodgson、Matt Berry[20]等人。可以看出,冒险教育强调的是通过冒险性的活动来实现教育目的。户外冒险教育是在自然、半人工或荒野环境当中开展的冒险教育[16]7。
主题式冒险是以活动为基础,以体验教育为框架,将原本在野外才能进行的冒险活动,经过主题化的设计,将攀岩、漂流、登山、露营等活动简化或改良成可在学校或一般场地进行的活动课程,只需简单的教具,或甚至不用任何器材都可操作。而且由原来只强调体能活动的取向,转而以培养个人成长与团队共同学习的取向[21]。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户外教育、冒险教育、主题式冒险和户外冒险教育间的联系及区别。根据冒险性可将户外教育划分为冒险教育和其它教育活动;根据开展的场地不同又可将冒险教育划分为主题式冒险和户外冒险教育等。
3)从休闲游憩角度的阐述。
从休闲游憩的角度对户外运动进行界定的概念有“户外游憩”、“冒险游憩”和“户外探索”等。
户外游憩是指在自由时间内自愿参加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且突出人与自然环境有互动关系的游憩活动。持有类似观点的有Sessoms[22]、Driver和Brown[23],Ibrahim和Cordes[24],Moore和Driver[25]及Ryan Plummer[26]等。冒险游憩通常是指非机械性的、与自然环境有互动联系的、包含一定风险和危险因素、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受参与者和自然环境影响的一系列户外游憩活动[27]。户外探索是在户外环境中依靠人力(非机械动力)开展的非消耗性游憩活动[28]。持有类似观点的有Ford[29]和Simon等[30]。
可以看出,户外游憩除了强调在自然环境中开展外,更加强调的是参与者与大自然间的互动关系。所以任何发生在室外的与大自然(自然环境)有互动关系的游憩活动均属于户外游憩的范畴。因此说户外游憩的范畴最大,而冒险游憩和户外探索都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冒险游憩和户外探索两者间互有交叉但并不等同,而是并列的关系。冒险游憩侧重于含有风险或危险因素的游憩活动,而户外探索侧重于依靠人力开展的游憩活动。
3 “户外运动”概念的厘定
3.1 “户外运动”概念的界定
户外运动的范畴很广,涉及到体育、教育和休闲游憩等领域,因此将“体育活动”、“教育活动”、“游憩”和“娱乐休闲项目”等作为户外运动的邻近属概念显得过于偏窄。户外运动不仅能以集体形式开展,也能以个人形式开展,所以将“集体运动项目群”作为户外运动概念邻近属概念也不确切。本文认为与户外运动最为贴切的邻近属概念应该是“人体活动”,即由人的四肢和躯干等肌肉群收缩所调控的身体活动,以此可以把户外摄影和野外观赏等带有微量手动操作的活动排除在外。
通过对国内外户外运动相关概念的分析和研究得知,户外运动主要是在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并且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另外,户外运动是一种人类创造的文化活动,不是以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的体力劳动,要和生产劳动区分开来。所以户外运动概念的种差就有3个,其一是“以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场地”,其二是“与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有互动关系”,其三是“非生产性”。从这3大种差出发,就能把户外运动这种人的身体活动与其它的人体活动区分开来。将“户外运动”概念的临近属概念和种差整合起来,于是可定义如下:“户外运动是以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场地,并与其有互动关系的非生产性人体活动”。
3.2 “户外运动”概念外延的划分
划分是由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标准组成。划分后的母项和子项属于属种关系,子项必须具有母项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划分时也必须遵守下列的划分规则:(1)划分后子项的外延和母项的外延必须相等,否则会犯“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2)划分后的子项之间必须互相排斥,否则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3)每次划分都必须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否则会犯“划分标准不统一”的逻辑错误。
目前国内关于户外运动分类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董范等[6]8将户外运动分为空中项目、陆地项目、自然水域项目和综合项目;另一是孟刚等[31]将户外运动划分为水上户外运动、空中户外运动和陆地户外运动。董范等人的分类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因为以户外越野挑战赛为代表的“综合项目”开展的场地不仅需要空中,还需要陆地和自然水域,所以就出现了“综合项目”中包含空中项目、陆地项目和自然水域项目的问题;孟刚等人的分类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因为将以野外拓展和户外越野挑战赛为代表的综合型户外运动项目排除在外,与现实情况不符。现在就出现了以活动场地为划分标准的划分方法不能够解决所有户外运动项目的归属问题,所以本文认为以活动场地为划分标准的划分方法不适于当前户外运动的分类。
以人们从事户外运动的目的作为划分标准较为稳妥。人们从事户外运动也都有着鲜明的目的性,为了休闲游憩,或是为获得教育,根据各自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户外运动项目或活动方式。因此,按照以“从事户外运动的目的”为划分标准是有根据和有必要的。再用一种统合的思维方式将上文从不同角度描述“户外运动”概念外延的语词整合起来,可将“户外运动”概念的外延分别命名为户外游憩、户外教育和户外竞技运动等:(1)户外游憩是个体在闲暇时间内通过自愿参与而实现休闲娱乐、调节身心和发展兴趣爱好等目的的户外运动。(2)户外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实现增强体质、传授在户外进行休闲游憩和身体锻炼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能力等目的的户外运动。(3)户外竞技运动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户外运动。
另外,在区分某项运动项目是否是户外运动时,不仅要看运动项目的本身,还要看从事此项运动项目的目的。因为运动项目本身并不是划分的依据,并且还存在不同的划分标准下,即便是同一运动项目也可以有不同分类。以“冲浪”为例,并不能简单将“冲浪”划为“极限体育”或者“户外运动”,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若参与冲浪主要是为了挑战人体的极限能力,那么可将之归为“极限运动”;若参与冲浪是为了休闲娱乐,可将之归为“户外运动”。
参考文献:
[1] 王莉,何世权,张慧峰,等. 对北京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159-1161.
[2] 陶宇平. 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教程[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
[3] 夏征农. 大辞海·体育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23.
[4] 董立. 大学生户外运动[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
[5] 孙班军. 山地户外运动[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2.
[6] 董范,国伟,董利. 户外运动学[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7] 操学诚,祖. 户外运动与青少年全面发展[J]. 中国青年研究,2006(6):25-27.
[8] 李正贤. 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0):98-100.
[9] 齐震. 休闲视角下的户外运动[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2):44-46.
[10] 孙永生. 户外运动[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1.
[11] Princeton University. outdoor sport[EB/OL]. http:///outdoor+sport,2011-06-11.
[12] Deborah A Wuest,Charles A Bucher. Founda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exercise science,and sport[M]. 14th ed. Boston: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3:184.
[13] The National Agency for Sport. Outdoor There:a sportscotland policy statement on sport and physical recreation in the outdoors[M]. Edinburgh:Sports Communication Group Ltd.,2008:13.
[14] Donaldson G E,Donaldson L E. Outdoor education: a definition[J]. Journal of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1958,29(17):17-63.
[15] Ken Gilbertson. Outdoor educ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6.
[16] Katherine Joy Pinch. The nature and operation of the gender system in an australian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 for adolescents[D].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2005.
[17] Arthur Owen Sanderson. Bridges and barriers to offering outdoor education to grade 4-7 students in schools[D]. Vancouver: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2005:15.
[18] Dennis Eaton.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learning in outdoor education[D]. 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1998:11.
[19] Priest S. The semantics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G]//J C Miles,S Priest. Adventure programming. State College,PA:Venture,1999:111-114.
[20] Chris Hodgson,Matt Berry. Adventure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M]. New York:Routledge,2011:1.
[21] Prouty D. Project adventure:a brief history [G]//Miles J,Priest S. Adventure education. 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 Inc,1990:93-101.
[22] Sessoms H D. Leisure services[M]. 6th ed. NJ:Prentice Hall,1975:237.
[23] Driver B L,Brown P J. Contributions of behavioral scientists to recre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G]//Human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New York:Plenum Publishing,1983:309.
[24] Ibrahim H,Cordes K A. Outdoor recreation[M]. Boston: WCB McGraw-Hill,1993:13.
[25] Moore R L,Driver B L. Introduction to outdoor recreation [M]. PA:Venture Publishing Inc,2005:11-12.
[26] Ryan Plummer. Outdoor recreation:an introduction[M]. London: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9:18.
[27] Alan Ewert. A review of adventure recreation: concepts,history,trends and issues[G]//An outdoor renaissan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outdoor recreation. 4th.North Carolina:Mississippi university,1990:63-64.
[28] Dick Prouty. Adventure education:theory and applications[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7:23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art in the universities in Hangzhou as an example, the University of outdoor sports, outdoor sports teachers from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students' demand for basic facilities of outdoor sports univer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outdoor dynamic transport.
Keywords college outdoor sports; teaching concep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afety system
0概述
户外运动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运动项目,我国的高校中发展迅速,大学生通过户外运动活动的参与与训练,能够从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拓展到心理素质、团队建设、协作能力及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等多个维度,兼具趣味性、教育性、实用性为一体地进行训练和提升。为了分析户外运动在高校中实施的基本现状和可能存在原因,通过对杭州几所高校进行调查,对其开展户外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入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而为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针对杭州部分高校户外运动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地抽选了杭州的几所高校的师生,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等在校的若干名学生以及高校体育教师,在针对学生户外运动参与情况、高校户外运动基本设施对运动的基本需求、高校户外运动的师资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出其相关因素。
针对高校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基本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在杭高校学生户外运动参与情况(n=332)
由表1中可知,近70%的学生对于户外运动有积极参与的情况,而参加途径主要包括了高校开设户外运动专项课程,高校户外运动俱乐部或社团,或者参校、学院、班级等组织的以户外运动为内容的活动等,这些户外途径都为高校大学生的户外运动提供了便利,这也说明了高校在大学生户外运动发展方面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校在校内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开展户外运动社团活动或者组织其他形式的户外运动活动时,都需要一定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在针对高校开设的户外运动专项课程的相关基础设施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在杭高校户外运动设施满足学生需求程度(n=332)
由表2的结果可知,完全不满足和不太满足占据了50%以上,一般则占据了近30%,根据学生的反馈可知高校在针对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在调查过程中与相关的教师进行讨论也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因为资金和资源限制,在户外运动专用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建设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其中针对高校老师的基本情况进行抽查,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参加过与户外运动相关的专业进修的教师有8位,其余2位则未参加过相关的专业进修。户外运动项目课程相对其他运动课程而言,要求其任课教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以及丰富的户外运动知识与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对于户外运动师资力量建设也非常重要。
2 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策略
2.1 更新观念,完善政策
相关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对于户外运动的观念和认识,决定了其对户外运动的态度;领导对于户外运动的重视与支持,是高校户外运动获得较好发展的重要前提。相关部门可以从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专项经费使用、运动场地设施与装备配置等多个方面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同时,学校领导了解户外运动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与功能,探索户外运动与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共同发展的途径,尝试将户外运动作为学校特色融入校园文化,落实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同时在学校层面为发展户外运动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相关部门可以从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专项经费使用、运动场地设施与装备配置等多个方面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应该使学校领导了解户外运动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与功能,探索户外运动与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共同发展的途径,尝试将户外运动作为学校特色融入校园文化,落实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同时在学校层面为发展户外运动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
2.2 加强人才培养和师资团队建设
通过设立户外运动专业,或者在休闲体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下设立户外运动专项方向,培养户外运动方面的专用师资及其他专业人才,满足高校对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高校现有的户外运动师资,高校应该加强与户外运动协会或其他户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组织校内的户外运动专项教师培训,邀请户外技术水平较高的户外专业人员到校进行专门指导,重点提高教师在户外活动操作组织、专项运动技术技能与应急情况处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同时,高校应鼓励与支持本校教师参加户外运动协会、体育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户外运动单项教练员培训、户外指导员培训,有条件的可以考虑支持教参加国外举办的户外运动培相关培训活动。
2.3 拓展户外运动渠道
在发展户外运动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加强与校外社会机构、组织的联系,获取外部资源。加强与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协会的联系,争取通过户外运动的基地立项或重点发展项目设立的形式,获取场地、经费和政策支持;加强与户外运动专项协会、俱乐部和培训结构的联系与合作,在师资培训、户外运动知识普及、赛事组织等方面获得户外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帮助;与企业等社会组织进行合作,获取资金或装备设施的赞助;增加与媒体的联系与交流,在户外运动知识普及、赛事活动宣传报道方面争取媒体的支持。
在户外运动的开展与组织形式方面,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设置上受到场地设施、装备、师资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而高校户外运动社团、俱乐部和业余运动队在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赛事或其他活动时,时间上更为灵活,场地和师资上也不太容易受到学校现实情况的限制,还可通过获取校外赞助和支持,实现自身的良好运作和多方共赢。
2.4 完善设备与场地建设
经费不足、场地设施和技术装备缺乏是制约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如校园自然环境、学校经费、学科发展重点等因素,有选择性地确定一项或多项户外运动项目,同时给予相配套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对于已确立个别户外运动重点项目并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校,可以申请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省体育局、省体育总会、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对户外运动基地建设或户外运动项目发展所进行的立项,从学校外部获取相关政策、土地、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此外,高校应加强与校外社会组织、企业和其他机构的联系,争取通过赞助、冠名等形式,获取户外运动发展所需的经费;已具有丰富户外运动资源并且开展时间较长的高校,应尝试突破学校对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装备等资源进行专管的单一化模式,探索专业体育经营公司承包或租赁、学校与社区体育组织共同管理 等多种管理模式,实现多方共赢,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产生更广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5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高校应努力从各方面规范户外运动的活动操作程序,建立与完善户外运动的安全保障体系。针对户外运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应该做好对领队和教练的资格审查,确保其具备专业户外指导的资质与能力;同时,使参与者进行基本的户外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前了解活动的操作流程和应急方案。针对户外运动的场地设施和装备,应确保配备符合专业标准的技术装备,做好场地设施与设备的检查、维护与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户外运动活动中,教师或领队应提前制定详尽的活动计划,对活动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并到相关部门处对活动进行备案与审批;为活动涉及户外运动项目制定安全操作程序书,并且在外出活动前按安全操作流程对参与者进行培训,充分了解参与者的户外活动技能水平;通过体检等形式对参与者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充分了解,为所有参与活动的人提前购买户外运动人身意外保险;预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意外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救援预案。
3 总结
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体系完善等方面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当然,制约因素远h不止如此,希望大家不遗余力将高校户外运动推向新。
L芎贾菔?015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16C006),课题名称:在杭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户外运动一词源于欧美,其运动形式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同时其相关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户外运动以其新奇、刺激、多样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追捧。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户外运动也已经悄然成了时髦的体育休闲活动。可以看出,户外运动在我国,尤其在在青少年当中有着极大的魅力和发展潜力,从而使户外运动融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成为了可能,而这种崭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必将给高校体育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户外运动的概述
户外运动是区别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一种时尚体育休闲运动。就户外而言其不仅仅是简单的走出家门的简单户外活动,户外运动中的户外应是对应城市环境而言,所以户外运动运动是在大自然,原生态环境下进行的体育休闲健身活动。户外运动是一个相对较为宽泛的概念,所以就决定了户外运动的外延十分广泛。据粗略统计户外运动所涉及的小项近200余种。但根据参与人群的数量和参与户外运动者的喜好来看,一般我们将户外运动分为类,分别是:徒步运动、山地运动、山地自行车运动、滑雪运动、汽摩运动、水上运动、洞穴运动、帆船运动(近海)。
随着社会的发展,户外运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运动项目,而这些新的运动元素充实了户外运动自身的体系,有利的促进了户外运动的发展。
二、户外运动在国内外高校的开展的情况
1.国外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状况。俄罗斯体育大学本科主要课程中将《旅游体育及教法》(户外运动相关课程)列为考查科目;英国伯明翰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运动与娱乐研究专业包括《野外娱乐》课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克兰特分院在培养师资的专业理论课程中设置了《户外活动教育》;日本鹿屋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为专业公共课程。
在国外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中也开设了旅游体育的相关内容。如在英国体育教学内容具体类别和项目中包括《野外活动》――郊游、划艇、登山、越野定向、攀岩和帆船等;美国纽约州中学教学内容开设《户外运动》课程。
2.国内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状况。2002年7月18日至23日,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北林业大学三所高校的60名大学生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他们经历了负重登山、冒雨行进、野外宿营、穿越沼泽、沿河漂流等种种考验,从此拉开了“十五”国家级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开展野外生活生存训练的实验研究》的序幕,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林业大学作为首批实验学校。于此同时,我国部分高校也开设了与户外运动相关的专业。从此,户外运动正式出现在了高校内,很多大学的大学生都自发成立了户外运动社团或俱乐部。户外运动以新奇,刺激,具有多样性和挑战性的特点深受广大高校学生追捧。
三、户外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
1.户外运动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户外运动的形式较其他传统体育运动相比更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同时户外运动的健身性极强,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和改善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户外运动能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温调节都显著的功效,并且其提高和改善水平优于一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2.户外运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户外运动一般为群体性项目,在野外环境下,群体常常要面对相对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充分的让每个个体体会到“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团队意识。同时在野外环境下,生活资料相对缺乏,参与者必须解决生活的相关问题,这就培养了团队及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户外运动对参与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全面彻底的。
3.户外运动对大学生的多方位教育功效。户外运动中所有的教育形式都是利用综合手段来体现的。在自然条件下,虽然没有规定教育任务,但是这种自然的教育过程在旅游体育中随处可见背负行囊行进、翻越障碍――体能教育;大自然的美丽――审美教育;宿营与做饭、完成宿营中的不同工作――劳动教育;行军中队员之间互相帮助、纪律与责任――道德品质教育;认识自己国家的自然财富、历史文化古迹――爱国主义教育。
4.户外运动的开展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有机补充。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所引起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也是如此。由于连年大幅度扩招,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紧张已经是不争的实施。这其中以体育场和体育器材的短缺尤为突出。而户外运动不仅能够解决上述所出现的教学问题,而且户外运动的引入也必将给高校体育课程带来一种新的模式和思路。将原有的相对封闭的传统体育教学引入到大自然中,突破了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有原来的单向教学转变成在大自然中的双向互动,最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5.户外运动的引入有利于其在高校的良性发展。我国高校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基本处于自发或半自发状态,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没有科学的引导和帮助。近年来,大学生参见相关户外运动伤亡的事故频发,极大的阻碍了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户外运动相关课程在高校的开设可以使大学生系统的学习户外知识和户外技能,增强大学生户外运动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从而使户外运动在高校中健康的发展。
四、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对策和建议
户外运动从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但是,国情不同我们应经过试验、应用、总结,最终形成符合中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户外运动学科体系。
1.以终身体育为理念,建立健康第一、求知创新的教学思想。
2.将户外运动作为选修课在体育、地质、林业、医学、公安、军事等院校等一些与户外活动相关的学校中开设。作为试点院校来验证课程形式、知识结构、组织方式等,形成规范、科学、合理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3.鼓励建立高校户外运动社团。以户外运动为共同爱好,发动学生资助建立户外运动社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有利于户外运动在高校的迅速普及。同时,对户外运动社团加强监管杜绝危险事件发生
4.经常开展户外运动相关的交流、游戏、竞赛活动,扩大旅游体育的影响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5.重视宣传,包括户外生存知识、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精神、户外运动社团的组织与管理、户外医学常识、环境保护知识等。
6.应多与户外运动以及户外运动产业发达的国家进行交流合作,不断用最新的理念、技术和组织方式来引导我们刚刚起步的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Ю.Н.Федотов, И.Е.Востоков.Спортивно-оздоровительный туризм.―М.:Советский спорт,2002.C7.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原则,需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高校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学校要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1]。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将田径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等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占主干课程的7学分,126学时,并将轮滑、登山,攀岩、露营等户外运动课程作为术科的选修课程[2]。《纲要》和《方案》的出台,为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户外运动的概念及种类
户外运动,是一项在野外或自然场地进行,与大自然亲密结合的集体项目群,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等特点。
户外运动的种类繁多,包括攀岩、速降、野营、野外定向、定向越野、轮滑、溯溪、探险、徒步、登山、潜水、冲浪等项目。
2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必要性
2.1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参与到全民健身行列中来。种类繁多的健身项目吸引着人们走出办公室,走进运动场,走向户外进行锻炼。从欧美传入中国的户外运动项目,因其功效突出,能磨练参与者的意志、品质,有效提高参与者的团队意识、野外生存和运动能力,而备受青睐。
素质教育强调一切教育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选择课程类型的权利。所以,开展与社会相适应,发展前景巨大,符合学生需求的户外运动必修和选修课程,是顺应素质教育的时代需求,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也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完成高校体育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之一[3],同时对户外运动新兴项目的普及起推动作用。
2.2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有利于实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
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符合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户外运动过程中,参与者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运动,能提高人体的身体机能,锻炼敏捷的思维和运动技巧,提高户外运动和生存能力。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当遇到天气或地形突变,个人不能完成时,需要学生保持冷静,拥有良好心态,开动大脑,相互交流,大家共同努力,想办法渡过难关。这些都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领域、心理健康领域以及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体现。因此,户外运动的开展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的特点,对实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各种精神品质
户外运动是在野外进行的群体性活动,或是高山、水域、沙漠、山崖等场地中进行,需要参与者共同努力完成。因大自然瞬息万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突如其来的灾害、野兽入侵等不可预测的情况,使得户外运动的开展充满了挑战性和刺激性。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有活力的群里,这个群体的特点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对运动形式新颖的户外运动,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在运动过程中,面对危险的地形,突发的状况,需要学生相互交流、帮助,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展户外运动,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拼搏向上,勇于挑战的精神起促进作用。
2.4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户外运动的项目繁多,有的项目聚有惊险性、刺激性的特点,如攀岩、速降、探险、冲浪等。有的项目以有氧锻炼,中、低强为主,如轮滑、徒步、露营等。可供选择的户外运动项目类型繁多,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学校的各项资源,开展与之适应的项目课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的目的。使学生的身心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进行户外运动时,教师结合各种环境、情形进行分析讲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严谨的做事风格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克服自然困难,超越自我。所以,户外运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
3 我校开展户外运动的优势
3.1 自然环境优势
我校地处AAAAA级旅游风景区,背靠都江堰青城后山,紧邻寿溪湖、三江生态旅游区。学校依山傍水而建,校内外自然环境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开展户外运动项目,包括攀岩、速降、野营、野外定向、定向越野、轮滑、溯溪、探险、徒步、登山等众多项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我校户外运动的顺利开展铺设了道路[4]。
3.2 人文、硬件设施优势
我校体育系有教师43人,从职称来看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助教8人,外聘专任教师6人;从学历来看包括研究生21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研究生10人,本科11人;从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来看,包括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康复方向教师8人,体育教学与训练方向教师27人,休闲体育教学与训练方向教师8人,其中从事休闲专项教学的教师有 8人,师资结构合理,能为户外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持。我校体育系开设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体育保健专业,其中开设了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急救学、体育保健学及康复学等基础课程,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生理结构,掌握一定急救、保健知识,是每位学生上好户外运动课程的有力保障。同时,我校拥有标准田径场、高尔夫训练场、轮滑训练场,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训练场多个,及现代化多功能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完善,能满足正常教学和课外锻炼需求。这些人文和硬件的有利条件,都为户外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4 我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建议
在体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校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展了个别的户外运动课程,比如户外拓展和轮滑运动,学生对这些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性极高,教学效果明显。同时,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与之相关的职业,比如俱乐部户外运动、拓展运动教练,轮滑教练或自己开办培训班等。
通过对专家、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我校的实际条件和优势,笔者建议我校能增开三门户外运动课程。第一是田径与户外运动选修课,有效将田径运动的运动方式、特点和功效,与户外运动中的徒步、登山、露营、定向越野和野外生存项目进行结合,教会学生有效进行科学的锻炼,面对野外环境,能够独立的运动和生存,并具备保护和指导他人进行锻炼的能力。第二是攀岩与速降选修课,我校应增修岩壁等设备,效仿休闲体育开展较好的学校,跟上社会的发展热潮,将开展火热的攀岩和速降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掌握攀岩和速降的运动技能,具备保护和指导他人进行锻炼的能力。第三是户外急救学必修课程。将户外运动与急救学相结合,根据户外运动的项目特点,让学生了解该项目易出现的危险,掌握保护、帮助和急救的理论知识,拥有实际操作能力,降低安全事故风险的发生,让学生学会自救及帮助他人。这门课程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所有的运动都要学会保护自己,充满挑战和刺激的户外运动更需要参与者掌握相关的保护与急救知识,这门课程的开展,也是户外运动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笔者建议开展这些课程的原因,除了体现素质教育及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开展新兴、时髦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我校可以与发展成熟的俱乐部和培训中心联络,让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的选择,促进学生就业率的增长。
5 结语
国家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是户外运动得以兴起的保障。它的开展不仅是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我校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软、硬件设施,在开展户外运动的客观条件上占据极大的优势,学校应该整合、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开展户外运动,让学生、老师和学校能够在户外运动中受益,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校的就业率和推动新兴项目顺利开展的多重效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A].200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5-02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体育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现在高校学生的需求,因此,教育部开始重新探究体育教育的重点,不停地摸索与总结之后,似乎已经发现了高校体育的重点。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校指导纲要》,重新确立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即自由、开放、科学。这种新的要求决定了新的高校体育课程不能再像传统的体育课程一样固定、死板,而应该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饱含高的热情去参与体育活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开展体育课程才能满足指导纲要的需求呢?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充分发掘他们身体的潜能呢?笔者觉得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开设户外运动体育课程,它是体育发展的产物,只有开设户外运动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
一、传统体育课程缺乏什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体育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传统的体育课程只是锻炼学生的体魄,但是对学生的心理方面却没有任何的帮助。但是现代体育精神的理念已经不只是体魄强壮,而应当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体育精神。传统的体育课堂场地固定,不存在新意,不能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实践证明,真正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就是新异、刺激,如果缺乏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被激发,学生自然也不会具备体育精神。由此可见,高校要想取得实质的发展就离不开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摒弃传统的体育课程,重新寻找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体育课程。
二、为什么户外运动的设置可以满足当前体育课程的要求
1.充分符合当前体育教育以及学生的要求
户外运动的别名也就是大学生野外生存活动训练,它与传统的体育课程不同,传统的体育课程将学生束缚在学校内,学生只能在操场上打篮球、跑步、做游戏等,但是户外运动课程让学生脱离了学校,让他们可以运用体育知识完成户外活动的实践。相较于校园体育课来说,户外体育课更加有趣、更加生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更积极。这种新兴的体育课真正实现了提高学生多项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国家进一步实现体育的深化改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民主化与个性化的思想开始流行,从那时开始,人们的教育观已经变为“以人为本”,但是这么多年来高校设置的体育课程并没有真正实现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户外运动的开展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体育知识的运用,增强他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除此之外,统计数据也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喜欢户外运动。
2.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产物
高校一直被戏称为一个“小社会”,因为在学校内部有着一个循环的系统,学生在内部学习、生活、交流、运动,从表面上来看,学校确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个“社会”还是与真正的社会有区别,因为它主要呈现的是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却很少反映真正社会的内容,社会的多样与复杂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体育课程必将会与真正的社会相挂钩,户外运动应运而生,它让学生可以进入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学习到真正关于社会的知识。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必将给高校体育带来极大的变动,以往几十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高校体育课程虽然已经开设,但这些仍然只是传统的、校内的竞技体育项目,并没有真正实现脱离学校、走入社会的目标。户外运动像骑行、野外生存、跑酷、攀岩等都不再局限在学校内部,而是向社会、向大自然进发,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自我挑战,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信心,让学生更适应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
3.高校户外运动的开展可以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
最新的体育指导纲要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项基础的体育技能,并将其运用到体育实践中,这一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与实践能力。除此之外,纲要还指出体育课程应当拥有一定的计划,与课外、校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的融入社会,让学生可以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自身的体育能力。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产物,一旦高校开展推动实施户外课程,那么必将推动体育课程的发展,高校体育课程更快速地完成改革,紧跟时代的潮流。
三、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实际措施
户外运动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体育技能并提高他们自身的自信,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访问,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高校学生对野外生存、攀岩、负重、行军等户外活动非常感兴趣,根据他们的信息反馈,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施户外运用课程。
1.结合学生地兴趣爱好开设户外运动课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户外运动感兴趣,那么他们必然会积极地参与进去,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如果开设学生不敢兴趣的户外运动课程,那么对学生来说,不管在哪里学习都是无趣的,他们也不会认真地参与进去,如果强制学生参与他们不感兴趣的课程,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2.结合户外运动教授学生体育技能
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户外运动之后,我们可以结合户外运动教授学生体育技能,因为学生对户外运动感兴趣,所以他们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得到提升,学生自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的对体育感兴趣。比如说高校开设攀岩这一户外运动,那么在学生上课之前,高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攀岩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攀岩应当准备什么、应当注意什么。只有进行充分地准备,攀岩这一户外运动才能及时有效地实施。如果没有及时的准备好,学生自然会不自信,因为他们不了解,所以学生会害怕。
3.鼓励学生多参与相似的户外运动
开展校园户外运动之后,高校可以多鼓励学生参与相似的户外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的精髓,鼓励他们多参与类似的户外运动,增加学生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好奇与求知欲望。比如说高校开设了户外骑行这一运动,那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参与野营、定向等户外运动,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时间,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体育的精髓,了解并继承体育精神。
4.高校要积极宣传户外运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户外运动,高校应当在学校设置户外运动宣传栏,向学生宣传与户外运动有关的知识,设计调查问卷考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做好宣传,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户外运动,当学生对户外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参与并组织户外运动的机会变得更多,高校户外运动自然就可以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为了能够适应新的教育要求,高校有必要开展户外运动,通过开展户外运动来推进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为了促进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高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户外运动,主动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户外运动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旅游企业都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安全需求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二大需求,当地政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了解各种非传统威胁存在的可能性,高效全面的预警信息;当地消防部门要具有能够及时快速解决各种的能力;旅游企业要针对自身体制不全面做好遇见防范工作等。
社会各层积极开展户外运动安全知识教育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体增加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且进行阶段性联系,增加自我保护方法,增加危机应对能力。例如:野外生存技能、攀岩、溯溪等等。
关注户外运动者的心理素质训练,做好各种危机评估户外运动者心理素质训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在面对户外运动危机时能否做到临危不乱,理智科学的做好处理危机的各种决策,排除不利因素将危机降至最低。
风险回避风险回避即断绝风险的来源。当每种特定运动风险损失相当高,需要的技术要求超出自己所能控制范围的时候要做到风险回避,也许会失去某种特别的快乐体验,但是在应对风险中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彻底的方法。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一种预防或减少风险损失的对策,就是对关键风险因素注意提出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低的风险成本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户外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并非都来自单一的一个方向,往往有着这样那样错综复杂的原因,因此户外运动者要具有排除关键风险的理智,做到风险控制。以尽可能低的风险成本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低损失。在上文案例一中,阳朔热气球驾驶员就没有做到风险控制,以至于在外界强烈的压力下,跳下热气球求生,造成游客的牺牲。
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户外运动主体将运动风险损失留给自己承担。分为主动的风险自留和被动的风险自留。户外运动者在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处理方式进行比较,权衡之后自愿承担损失,这往往需要参与者具有周密计划、充分准备、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MMarketMScan市场扫描4.3.4、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试图将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避免损失的一种方法。户外运动中要把较大的风险源转移出去,交给经验丰富、技术先进的俱乐部承担,购买各种人身意外保险。
建立常态性危机处理部门常态性危机处理机构设置目的在于能够快速直接的做出反应,积极采取救援,并且对危机进行及时控制。在危机结束时期,查缺补漏逐步完善户外运动市场,重塑形象,2012年尧山缆车事故以后,桂林市政府协消防队在市区、王府景区进行为期多天的消防安全演练,就是消除不良社会影响重塑旅游形象。
鼓励民间成立有偿救助机构目前桂林针对户外运动的救助机构主要有政府层面的消防队和民间自发救援。相比较户外运动发展较好的国家,我们也应该鼓励民间成立有偿的救助机构。一方面是对目前户外救助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增加了救援的积极性,把户外运动的损失降到最低。
增加对信息、媒体的掌控能力增加媒体对于户外运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力度,做到良好的危机预防。在危机发生时期,支持媒体进行真实快速的报道,防止流言蔓延,增加不必要的恐慌。政府通过媒体等传播渠道监控危机发生的进程。在危机化解之后通过媒体制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户外运动者对客源地的信心。同时对原有的管理漏洞进行长期跟踪报道和监督。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户外运动面临的危机管理保驾护航政策法规所独具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危机管理做到规范能够保证户外运动市场,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增加职业道德操守。
[关键词]户外自行车 实施意义 教学体系
一、实施意义
传统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多以体育课程达标为目的,忽略了体育课程的其他功能,户外自行车运动训练课程的设置不仅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当前人才多方面能力培养具有重大实施意义。
1.扩充知识结构。在户外自行车运动训练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此课程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学习了各种自然地理知识。包括涉猎自我保护和自救方法,大大扩充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最终通过将各种知识组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
2.增强身体素质。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在参加户外自行车运动训练的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在“苦心智,劳筋骨”的锻炼过程中使自身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五个方面都明显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能更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提高心理素质。户外自行车运动训练在实践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户外自行车拓展训练的艰苦条件会锻炼大学生独立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培养他们达到目标的自信心并树立起健康乐观的心态,并通过成功的户外实践体验肯定自我,相信自我,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
4.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户外自行车运动的开展包括采集信息、分析实践可行性、设计方案等环节都要求集体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发挥互补互助的团队精神,从而使团队发挥最大效率。在户外,需要团队之间彼此帮助,互相扶持,同甘苦共患难,真正地感受到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培养实现自我价值能力。由于户外自行车运动是一个以学生为主角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个性,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得到全方位锻炼的同时,在实现自我效能的同时,因为团体,因为合作,因为动力,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奋力工作,使自身的价值在团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具体教学体系构建
本教学体系的构建,着重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以及通过对衡水本科教学体系、高校师生的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进一步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重点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户外自行车运动教学前期准备。对教学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符合户外运动课程特点;完善户外运动课的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教学进度、内容、任务、组织方法做出具体的安排等。
2.具体教学方式及相关内容。在学时设置方面,采用理论课12学时、实践课22学时、教学考核2学时,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
首先,理论课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着重讲授户外自行车运动概论、骑行安全、骑行技能技巧、户外医学、饮食卫生、危险因素、自救求救等基本知识;对整体理论教学形成科学框架,循序渐进,为下一步的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实践课则注重学生户外骑行技术、技能及生存技术、技能的培养,通过现有条件,由个别到普遍,递进式发展。以衡水为例,作为2012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厚重文化与硬件设施——“衡水湖”,其多次举办环衡水湖自行车比赛,成为不可多得的场地训练所,同时为户外自行车运动课程开展的实践类部分,提供创造了有力的现实性条件。
最后,关于教学考核部分,包括理论考核、骑行操作考核、户外骑行综合评定。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20% ,考核内容包括所有学过的户外骑行知识;骑行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40% ,考核内容包括所学过的骑行技能技巧,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40%,教师应根据同学在户外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三、结论与建议
全国各个体育院校都已不同程度地设置了各具特点的户外运动类课程,社会性、科学性、可行性和超越性是课程设置的一致追求,课程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符合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户外运动类课程。本项目在业内固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关于衡水现实的实践条件,通过对“骑行运动”这种传统运动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将其更加合理巧妙的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当中。基于此,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对于构建当前高校的合理教育教学模式、完善科学的人才教学培养体系及促进衡水特色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创新意义与应用价值。户外自行车教学课程的开展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学岷.体育院校户外运动类课程发展要素的新视域———课程核心与教学要素的选取与确定.体育科学研究,2012 年 5
[2]马广卫,余曦.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探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
本次邀请赛分为自行车交替赛和公路跑、越野跑,每队只借助两辆山地自行车,在公路、土路、沙石路面环境中进行跑步、自行车或徒步活动,每队队员要克服野外环境阻碍,选手可以骑、跑、走。26日进行的是自行车交替赛和公路跑,共计50公里的赛程。自行车交替赛和公路跑从大山包中海子出发,经过集镇后,环绕跳墩河顺时针方向行进,途经水倒流、遇着树、大流窝、小海子、海尾巴、尖嘴屋基等景点,回到集镇,再到田坝乡的杨家坡、大崖洞、仙人田等地回到起点站中海子。这次参赛的队员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18岁。
经过七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共有29支队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50公里比赛。哥仑步户外队以4小时10分19秒的成绩率先完成赛段。年轻并有经验的贵州哥仑步户外队无论是越野奔跑,还是结绳、神箭、百米定向场,他们都是第一个到达目的地并完成任务的队伍,处处显示着他们的雄厚实力。
平均海拔3000米,风景独特
在路上户外用品店门面不大,店内面积也不大,但圈内的朋友几乎是无人不晓。一走进去,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到帐篷、睡袋,小到头灯、背包挂钩,以及冲锋衣裤、徒步鞋、蒸气炉具、背包……所有你能想象得出及想象不出的远足用具基本齐全。
“在路上”的老板网名叫骆驼,十年前他用了3万元开了这家店。做到现在已经成了本市 “驴友”出行买装备首选的户外店。他说,当年之所以选择这一行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对户外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另外就是考虑到它是朝阳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现在,虽然行业前景依然广阔,但要想入行,光凭爱好和几万元银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户外用品店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行业规模,因此,进入这个行业也会有一个最低成本,低于这个底限,基本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了。
“户外用品不同于快餐和服装行业那样,区域性很强,一般都是以自己周边的人群为主要消费对象。”骆驼老板说:“户外用品属于价格较高的耐用品,如果某一家店的货品特别全、品质特别好或者特别有特色,那么会吸引户外活动爱好者专门从城市的另一端赶赴过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户外用品店不宜在一个城市做很多家连锁。”
据骆驼老板介绍,喜欢玩,是这个行业老板的共性。老板本身是“驴子”,才容易和“驴子”沟通,才知道什么品种是“驴子”们最需要的,进货才能紧跟市场热点,才能有效推销。比如背囊,同样体积的不同品牌价格差别成倍,流行的新款背囊,布料防水透气性能较旧款有极大提高,特别是背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负重舒适。如果你没有野营实践,就很难介绍得透彻和准确。没当过“驴子”就说不出“驴话”。其次,干这行要有懂得销售、经营方面的人才帮衬。最好每隔一两个月就举办一些促销活动,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货品销售的重点,例如夏季主推速干衣、太阳镜,冬季重点介绍防寒服等。另外,要根据淡旺季的变化调整营销策略。一般每年4月、5月、9月以及过年前后是户外用品店销售最旺的时候,而3月、10月由于过节以及黄金周后遗症,户外用品销售冷清,成为一年中最淡的季节,其余的月份生意基本属于平稳。
请个专业的采购人员也很重要。因为户外用品店的进货渠道比较杂,有的产品是从国外进口的,有的是从各种商那里订购的,还有的是从工厂里加工开发的……一千多种商品可能会有 一百多种进货渠道,因此,需要采购人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鉴别产品品质的火眼金睛。
“现如今要是开家中等规模的户外店,大约需要30万左右的资金,其中 20% 是房租、水电的费用, 20% 为员工工资,另外 50% 左右作为货品的引进资金,其余的部分用作周转。”骆驼老板跟记者说。
谈到自己近十年的经营之道,骆驼总结了几点:
1.抓住新“驴子”最关键。
户外运动是一项花钱的爱好。一个“驴子”出行购置的“行头”,一般档次要好几千元,高档的要几万元。因此,网罗到新“驴子”最重要。而且只要价格合理,有了第一次,今后更新换代,多数还是你的客。
开设户外运动俱乐部,是网罗“驴子”的有效办法。骆驼说目前在路上户外俱乐部有会员几百人。由他亲自设计野营线路,定期不定期拉起队伍,参加者除了收取一定组织费用,所有的行头都包下了,两头赚。俱乐部会员每人一年收费几十元,凭会员证购买用品优惠若干。此外,骆驼还经常上户外运动网站聊天交友,他说这也是网罗“驴子”的好办法。
2.“专业服务”赢来回头客”。
“在路上”户外店里的运动用品可以说是本市比较齐全的店家之一。货架上,不同款式的登山鞋和衣服、爬山用的铲子和小刀等等一应俱全。其中既有上千元的国外著名品牌商生产的产品,也有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的用品,既有高端的产品,也有经济实用型的,适合各种层次的户外爱好者选购。
“有些人认为,户外运动用品齐全和专业,才能够更具竞争力。其实,成功的户外用品店服务宗旨是不向顾客推销最昂贵商品,而是向他们推荐最适合的产品和最热门的户外运动路线。” 在店里,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了不少展示各地风情的旅游书籍。如果顾客要去云南丽江自助游,营业员就会告诉顾客到了丽江在哪里下榻,需要带什么药品,并帮助查询当地的天气状况等等。
目前开户外店究竟胜算几何?对于这个问题,骆驼说:“开户外用品店当老板很容易,但要赚大钱很难。野营活动多是高收入白领的游戏,但毕竟不能天天出发,只在节假日才进行。购置一次行头,一般可以用上两三年。而这些用品,非‘驴子’又不会来买,因此业务相对稳定,要赚大钱不容易。有的老板想赚快钱,缺乏持久经营细水长流的理念,进入的期望值很高,遇到低潮就坚持不下去;有的老板不全力投入,做得不够专业,对产品不精通,遭到‘驴子’们的抛弃;还有的老板只顾玩,荒废了生意。这些都是入行者需要考虑到的经营风险。”
如何开家户外用品店
1.好的店因为经营品牌,虽然表面看上去价格较高,但品牌有其自己的价值,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各种宣传推广活动来支持零售商,所以逐渐形成自己固定的客户群,生意越来越好;差的店,不断在淘各种外贸货,总想着又便宜又好的货驴友当然会喜欢买,但货源不稳定、售后服务没有、宣传推广支持没有,且驴友对价格敏感度较高,总喜欢在网上查各种价格,所以很难做好生意。从这几年做得好的店来看,品牌化经营以绝对优势胜出淘货卖驴友。
2.好的店,重视发展,融资、开新店、开大店,形成店大欺店的局面;差的店,保守经营,不愿发展。好店,更重视的是自己公司的发展,而不是个人在这个店里占了多少的份额,只要这个店能发展好,就是最重要的。差店,即使遇到机会,也不愿自己的店分一份给别人,哪怕只是慢慢的做着,只要能有赚钱就好。
3.好的店,重视培训、服务、态度,以此吸引客户;差的店,喜欢用打折来吸引驴友。如北京的三夫户外用品店一向坚守品牌商规定的价格,虽然众多小店在周围打折,甚至有些比较大的店也在狂打折,但三夫坚持以优质的售中、售后服务,良好的态度和培训出的专业店员来争取顾客,从而逐渐摆脱了与其它打折店在价格上的冲突。反观,总喜欢打折的店,不是转让给别人就是被其他人收购,难道只是个巧合吗?
开家户外用品店的经营策略
开家户外用品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店铺位置。既然是做零售,就得遵守零售游戏的规则,店铺位置在零售行业中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店面位置,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店的发展和生存。因为目前中国户外市场还并不庞大,所以如何选择一个位置相对好但价格又不是很贵的店面,是店主首要考虑的问题。
2.定位与品牌。首先定位自己的客户群,这样才能有目标的选择自己将要经营的品牌。选择品牌时,更多的要考虑这个品牌是否适合自己的客户群,是否能卖得好,是否能快速滚动,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和市场支持。而不是先要去考虑这个品牌给我几折,它的价格是否便宜等。如果不适合自己的客户群,卖不出去,就算给你一折又有何用?很多店主与品牌商洽谈时总是先问折扣和价格,却不先了解品牌的经营理念及品牌定位的客户群,这是一个错误。
3.店面展示。户外店其实也是一个零售店,从销售展示的角度来讲,建议店主可以多向商场来学习,商场经过很久摸索后总结出来的展示方式,是最有效的。另外还可以多学习体育运动品牌的展示方式,相对来讲比较接近户外。服装的出样、背包的悬挂、鞋子的摆放、小件商品的陈列等,好与不好会直接影响销售额。(打个小比方,鞋子的摆放最好是展示左脚鞋,外帮向外。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习惯用右手,当他拿鞋时很自然的就从鞋的后跟处拿起来看,如果放右脚鞋,他就只好先拿鞋头再使用左手转过鞋来仔细观察,这样就不是最方便。)
4.培训。建议户外店每个新员工都至少要接受7天的岗前培训(4天的产品知识培训,1天实习、2天户外活动培训),并且其后每个店员都会不定期的接受品牌商的培训。因为培训,才有专业的销售人员,才可以在打折店中抢来客户。
5.服务。这里指的服务包括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只有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才能让顾客心甘情愿的掏银子。认真服务好一个顾客,远比马马虎虎服务十个顾客会带来更多的销售业绩(尽管有很多业绩并非短时间内会体现出来,但只要坚持,就会有成效)。
6.细节。中国现在的户外店,多是一些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很多店主本身就是“驴友”出身。但随着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一行当中,在今后没有产品差异化的时候,谁的细节做得出色谁就能赢得市场。细节,有时其实很容易,就看你是否能想得到。在店里摆台饮水机任由顾客方便的自取、每一件产品被顾客拿取后都及时的按规定摆回原位、选购产品的一些介绍贴士、顾客进门时的一个热情招呼……以及一个精致的小吊牌,这些都并不需要花多少钱,但却能给顾客以亲切感,从而赢得顾客的心。
目前经营户外用品店,可供选择的方式很多,可以做单店零售,可以做连锁经营,可以批零兼营,也可以做网络邮购。
作为一般的投资者选择,如果资金比较充裕,可以大批量拿到不亚于加盟总部的低价进货,那么可以考虑单独进货开店,如果投资较小,可以考虑选择加盟方式开店。但是无论哪种方式,专业性的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从装修到产品陈列、品牌引进、导购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等都要有专业的考虑,这是一个完整户外用品的销售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