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之星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0: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技能之星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技能之星事迹材料

篇1

,初等教育系小学教育14405班的学生。该生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在平时的生活中具有奉献精神。思想健康,品德高尚,作风正派,在精神层面有突出表现。

身为长师的学子,同学感到无限的骄傲与自豪!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他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作为学生,他坚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在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妥善处理好了学习和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多次积极参加学校和系部的活动,锻炼和提高了个人在各方面的能力,并不断努力地在争取做到全面发展。

尤其是在工作方面,同学在班级担任班长一职,组织了多次班级课内外活动,并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班级系列活动。身为班干部,他一直本着锻炼自己,服务同学的宗旨,为班级的工作尽心尽力,在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以身作则,并做到有错就改,接受和采纳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他始终认为,工作虽是辛苦的,但是在工作中得到多数同学的支持和认可,更是快乐的。

同学在大一第一学期被聘任为长师院团委组织部干事,全面负责协助学院办好学生组织工作,担任院团委组织部干事期间,在首届“长师校园好声音”系列活动和“阳光体育·秋季运动会”系列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并在团委素质扩展和“六个一”培养计划等活动中获“优胜奖”。自从进入院团委组织部并成为其中一员以来,他已经从这个优秀组织里学到了许多东西,逐步的使自己完善,特别是每次部长非常信任的把工作交给我去完成时,他更加觉得应该做到出色地完成!当然,并不只是因为老师们对他的信任,更多的是他坚定的相信既然进入了团委就应该去好好的表现自己,尽量让自己的才华得到体现,好好把握住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同学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明显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他能有申请系部“全能之星”的资格,要特别感谢学校老师在专业方面的深入指导以及同学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今后他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有更大的提高、更好的表现。

篇2

[中图分类号] R4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61-02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学科,与保健、预防、临床并称四大医学学科。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是对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模式主要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性研究。

1 构建“三横两纵”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本院以康复基础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临床医学为三条横线,以传统康复医学、现代康复医学为两条纵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技术为要点,建立起“三横两纵”的课程建设和技能训练模式[1]。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包括康复评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2]。依据核心课程搭建本专业的课程结构,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接近1∶1。教学内容涵盖了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等应掌握的内容。

2 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应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强化职业能力,改革培养模式[3]。强化康复治疗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病种及其特点,制订出一套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技能紧缺型、应用型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计划。同时,本院根据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制定完善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理论及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增设了神经康复和肌肉骨骼康复课程,加强学生对康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3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见习、实习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4]。本院推行“实训-见习-实习”一贯式教学模式,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利用教学模拟医院实行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即“院校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专业技术实习、实训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性阶段,因此本校为学生选择有康复科二级甲等以上资质的医院作为实习单位,为学生的综合实习、职业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带教教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及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整合当地各医院的医疗优势,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全面的实践[5]。

4 培养“学历”与“职业资格”双证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与国外康复专业人员相比,我国康复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配备有中国传统康复医疗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康复治疗;二是提倡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士)。学生主要学习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疗技能,掌握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训练,在校期间取得“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书,成为康复领域的技能性复合型人才。

5 毕业考核模式与康复治疗师考试模式接轨

为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特色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结合专业资格考试——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内容,考核紧紧围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方法以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6]。在课程设置中康复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临床医学概要、临床康复学、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等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符合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顺利地通过康复治疗师资格考核,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符合社会需求。

6 构建“可持续性”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起“教学-实习-就业”式的产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网络和毕业后培训,延伸学生教育时限,进行毕业后技术技能培训,实现一次入学,终生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

7 小结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8月转发了原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7]。高职高专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周期短,可以较快填补我国康复治疗人员的空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康复医学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既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又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8]。因此,结合当前社会对康复技术技能型人材的需求,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研究特色突出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并把这些理念渗透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实训中,建立完善的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从事康复医疗服务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毅,于景龙.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36):175-176.

[2] 蓝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2005,23(15):109-110.

[3] 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观察,2010,12(36):171.

[4] 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5] 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9(22):98-99.

[6] 尹宪明,吕俊峰,蔡小红,等.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1036-1037.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03-02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四大板块之一,是针对病、伤、残患者,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促进其身心功能康复并重返社会的学科。康复医学临床需要的补充是在中医学校设置关于康复治疗的专业,宗旨是服务社会,主线为临床方面的应用,以为临床能力本位,以就业率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满意度为评价标准等。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一、构建“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康复治疗技术高端技能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本校以“培养面向临床康复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以“能力本位培养”和“素质本位培养”相结合为培养目标,以“政、行、院、校”全面深度合作为平台,探索“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贯彻“三结合、三定向”即专业建设坚持校院结合、工学结合、理实结合,专业教学坚持以社会需求、行业需求、岗位需求为方向,完善“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项目导向、三环节循环”的教学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临床康复治疗工作需求相一致、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面向康复行业,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康复治疗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世界卫生组织ICF理论,参照WCPT、WFOT规定的教育标准,结合对该专业就业领域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康复治疗职业技能和康复服务能力,有涵养,有优秀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学成后可以在各个医疗单位、康复保健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护理等工作的高端高端技能型康复专门人才。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学制为:全日制四年。人才培养规格既明确了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素质,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2.关于“职业化三级递进”。“职业化三级递进”模式具有如下特点:遵循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更能将理论联系实践。职业素质、道德和技能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对行业的认知来实现知识的转变,将中医院校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1)对职业的认知阶段。从学生的思想教育沟通能力进行教育。通过多临床实践,多参考职业环境来进行职业体验,让学生们多认知,多了解。从而认知清楚康复工作的流程,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明确工作方向。(2)职业认同是第二级阶段。规范医疗行业的行为与培养康复技术的主要场所是医院的治疗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指导学生深入职业,合理规划职业蓝图。在此阶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医学涵养,提高康复技能,为第三阶段大打下良好基础。(3)职业熟练是第三级阶段。开展为期10个月的“校院双主体指导管理”的准岗实习教育,依据要求负责监管实习的部门做出评价考核,让学生在此阶段中职业的意识、道德以及能力等都可以达到用人单位对职业的要求,为学生在社会中站稳脚跟提供坚实基础。

二、倡导“以项目为导向,坚持三环节循环”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所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康复临床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反复强化,在“教中学、学中悟、悟中做”,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目标,达到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境的真实性、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学基地的开放性等特点。

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要在工作过程基础上,改革培养模式,强化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要制订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特色能力的高等技能技术应用型、紧缺型康复治疗人才的一套培养计划,需要与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病种及其特点相结合,重点培养康复治疗职业能力。同样的,本院依据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康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制定了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并完善了技术专业理论。

三、彰显中医院校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

中医学既讲究整体的协调,同时又兼顾个体的差异,从推拿、针灸、传统保健、气功和药膳等治疗方式都体现了其优势和特色。因此在培养中医药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同时必须要根据中医院校发挥自身的优势,整合现代康复医学和传统康复医学的教学资源,培养出的康复治疗师不仅要深谙古今康复理论,能将太极、导引和气功等运动方式融入到现代康复疗法中,清楚熏洗疗法、推拿和针灸等专业技能,熟练地掌握康复治疗手段,取百家之长,提高康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的能力。

四、引入新型临床见习制度

学校安排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完成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后,在进入大三之前暑假期间进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见习,并形成规范制度,着重培养学生深入了解康复内涵,熟悉医院运作模式,掌握常见病康复治疗技能,从而在今后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

五、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持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教学、实习以及就业一体化产学结合的模式。宗旨是服务社会,原则是提高就业率,在毕业之后参加继续教育如高级研修班等培训,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延伸学生教育时限,倡导紧跟时代,立足社会,将终生学习立为目标,提高工作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六、结语

国务院办公厅在2002年8月转发了由原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以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六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康复医学临床需要的补充是在中医学校设置关于康复治疗的专业,设置为本科四年制度,以尽快填补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空缺,得到迅速发展。康复治疗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学生不仅要通宵理论知识,还要学以致用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所以,根据现实中在康复技术方面急需高端技术人才的情况,我们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创造出突出特点的培养人才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力和提高就业能力。同时,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计划以及教学的实践中也要渗透进这些理念。所以,必须建立关于康复治疗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康复医疗方面的高端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毅,于景龙.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36):175-176.

[2]蓝巍.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2005,23(15):109-110.

[3]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观察,2010,12(36):171.

篇4

中图分类号:TQ172文献标识码:A

摩擦材料是一种应用于制动和转动机械上的复合材料,本文以摩擦材料目前存在的稳定性能和环保角度为出发点,提出将椰纤维加入到制动摩擦材料中,即环境友好型摩擦材料,环境友好型摩擦材料是添加对环境无污染,可再生天然植物纤维的复合材料[1-4],本文采用天然环保可再生的椰纤维作为增强纤维,结合试验与理论研究分析椰纤维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1试验材料及方法

1.1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椰纤维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约占77%~99%,通过提取加工后纤维含量较高,椰纤维力学性能良好,摩擦磨损特性较稳定。提取加工后的椰纤维会呈现出淡黄色,直径大约在250μm左右,图1是在试验所用椰纤维照片。

图1椰纤维照片

为了使椰纤维的综合性能最好,先将椰子表壳晒干后用机械方法捶打使椰纤维初步散开,然后将散开的椰纤维浸没在2wt%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4~5h,然后中和酸,用清水反复冲洗,将椰纤维梳理成条,晒干后,在烘干机内烘干备用[5]。

椰纤维的结构如图2,椰纤维中空,呈圆形,具有细胞聚集螺旋结构。实验中采用未加捻椰纤维和加捻椰纤维2种纤维为增强纤维,其他的原材料之间的配方比例不变。椰纤维含量分别为质量分数的3%,6%和9%。加捻纤维采用纤维编织机编制。将试样编号Y1、Y2、Y3、Y4、Y5、Y6、Y7(分别为无椰纤维试样、含3%未加捻椰纤维试样、含6%未加捻椰纤维试样、含9%未加捻椰纤维试样、含3%加捻椰纤维试样、含6%加捻椰纤维试样、含9%加捻椰纤维试样)。

图2椰纤维结构

1.2试样制备

1.2.1摩擦材料的制备

将粘结剂,椰纤维和摩擦性能调节剂混合,热压成型,热处理固化,然后机械剪切成所需试样。

混料按照配方称取各种原料,置于混料机中,设定转速为576r/min,桶体转速120r/min。搅拌3min后,暂停1min,共3次的间歇搅拌法。

1.2.2压制、热处理及机加工

称取70g混合均匀的原料,在160℃,50MPa压力下保压30s后放气,此过程反复进行3次,从第4次热压开始,在设定的保压时间内进行保压保温。得到尺寸为55mm×55mm×8mm的方块形试样。热压后为了保证树脂充分固化,试样需经过热处理。处理工艺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试验研究数据具有可对比性,所有试样应采用同组配料,试样加工处理过程一致及试样大小要相同。

图3摩擦材料热处理过程图

1.3摩擦磨损试验

根据GB5763-2008中第4类盘式制动器用衬片规定的摩擦性能测试方法进行摩擦磨损试验,采用吉林省旺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JF150D型定速摩擦性能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中的试样的大小为25mm×25mm×6mm,加压为0.98MPa。圆盘的转速为7.6m/s。升温过程,从100~350℃,测试试样每个温度点(100℃、150℃、200℃、250℃、300℃、350℃)的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率,每个温度点的转数为5000r;降温过程,从300℃降温至100℃,每个温度点(300℃、250℃、200℃、150℃、100℃)摩擦圆盘转数为1500r,测量每个温度点试样的摩擦系数。

2结果与分析

2.1温度对椰纤维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2.1.1摩擦因数

不同含量椰纤维试样在不同温度(升温和降温)下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摩擦因数的变化与温度变化成非线性关系,Y3、Y4、Y6、Y7摩擦材料摩擦因数比Y1、Y2、Y5摩擦材料略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摩擦因数先下降后升高,当温度到达350℃时摩擦因数最低,这是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树脂出现热衰退现象,椰纤维碳化,树脂基体和其他填料的结合松散,有颗粒脱落到摩擦表面,导致摩擦系数的降低。随着温度继续升高,颗粒被磨成粉末添加到摩擦表面,形成摩擦膜,因此摩擦因数升高。后半段为恢复过程摩擦因数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除Y6试块的摩擦因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Y1、Y2、Y5试样的摩擦因数变化巨大,但当温度下降到100℃时Y3、Y4、Y6、Y7椰纤维增强摩擦材料摩擦因摩擦因数远高于Y1、Y2、Y5摩擦材料,说明含有一定含量的椰纤维对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有一定影响。其中Y6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与其他6个摩擦材料相比较为平缓。

图4摩擦因数随温度变化曲线

2.1.2体积磨损率

图5为椰纤维增强摩擦材料的磨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椰纤维增强摩擦材料的磨损率大体上呈现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当温度到达350℃时磨损率达到最高(除Y4、Y5试样),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酚醛树脂出现热衰退效应并且椰纤维碳化,致使材料基体内部有颗粒脱落,使得摩擦表面粗糙度增加,使得摩擦表面粘着磨损和微切削磨损严重导致磨损率增大。随着摩擦过程的继续,温度继续升高磨屑研磨殆尽并且填充到摩擦表面的孔隙中,使得摩擦表面粗糙度下降,并形成新的摩擦膜,且新形成摩擦膜主要由脱落的碳化生物纤维粉末组成,更耐高温,因此随着温度继续升高磨损率减缓或下降。无椰纤维摩擦材料的磨损率与添加椰纤维摩擦材料相比变化较大,也更不平稳,其中Y6摩擦材料的磨损率与其他6个摩擦材料相比较为平缓。

图5磨损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2.2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具有优良性能的摩擦材料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摩擦因数和较低的磨损率,因此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椰纤维增强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5,6]。

2.2.1对于摩擦稳定性能的评价

摩擦材料升温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为μf,降温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为μr,μf与μr差值的绝对值越小越好。将μf-μr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更好的比较。定义Qi为摩擦系数权重,代表着摩擦系数离较好摩擦系数值的远近程度。取各个温度下的模糊综合评价平均值。按照得到的平均值Δμ来断定摩擦系数稳定性能。摩擦稳定性评价值通过公式(1)和(2)所得。得出Δμ值越大,试样的摩擦稳定性越好,反之说明性能较差。

2.2.2对于耐磨性能的评价

在不同温度下各试样应采用统一标准进行对比,令V来表示各配方试样的磨损率。即各温度下磨损率与国家标准GB5763-2008允许各个温度下最大磨损率值之比的和的平均值来表示,见公式为式(3)。其中V值越小,则该配方的摩擦磨损性能越好。最后,将V进行归一化处理,当V为最小值Vmin时,V等于1;当V为最大值Vmax时,V等于0当V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时,V值则处于[0,1]之间。计算公式为式(4)。

Δμ=∑5i=1Qi×(μf-μrmax-μf-μri)(μf-μrmax-μf-μrmin)+Q6n(1)

Q=1.00,μ∈[0.35,0.45]

0.75,μ∈[0.30,0.35)∪(0.45,0.50]

0.50,μ∈[0.25,0.30)∪(0.50,0.55]

0.25,μ∈[0.20,0.25)∪(0.55,0.60]

0.00,μ∈[0.00,0.20)∪(0.6,X](2)

V=∑6j=1(V(T)/S(T))n(3)

V=1-V-VminVmax-Vmin(4)

式中,Δμ为试样的摩擦稳定性;V为试样的磨损率;Qi为试样在某温度下μf与μr对应的权重,Qi按式(2)计算得出;i为100℃、150℃、200℃、250℃和300℃;Q6为350℃时μf的权重;n为温度数量6;V(T)代表当温度为T时的磨损率;S(T)代表国家标准GB5763-2008所规定温度T时试样的最大磨损率。为了对椰纤维摩擦材料配方的摩擦性能(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进行综合评价。设F为评价各配方的综合摩擦性能指标,1为试样整体摩擦性能,0.7为试样摩擦系数的影响因数(因为摩擦系数为摩擦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0.3为试样磨损率的影响因数。按式(5)计算综合摩擦磨损性能评价值F。F值越大摩擦磨损性能越好。

F=0.7μ+0.3V(5)

2.3椰纤维增强摩擦材料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由以上公式计算得到椰纤维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评价如下所示:表1试验计算结果表

无Y1Y2Y3Y4Y5Y6μ0.770.570.660.740.540.790.74V00.8710.870.870.840.93F0.5390.660.7620.7790.6390.8050.797

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见,加捻椰纤维(含量6%)增强摩擦材料(即配方Y6)的摩擦磨损性能较好。

3结论

3.1通过对椰纤维增强摩擦材料升温降温过程中摩擦因数的变化分析,说明加入一定椰纤维对于摩擦因数有影响并能提高摩擦因数的稳定性。

3.2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Y1到Y7,最终得到结论Y6号配方综合摩擦磨损性能最好,说明Y6号有较好的摩擦因数稳定性及恢复性,较低的磨损率,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噪声及膨胀现象。

参考文献

[1]蔡黎明,员荣平,王慧,等.生物质在制动摩擦材料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2011(12):1268-1270.

[2]Dinghan Xiang,Chuanjin Gu.A study 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of PTFE filled with ultra-fine kaolin particulates[J].Materials Letters,2006,60:689-692.

[3]Satapathy BK,Bijwe posite friction materials based on organic fibers:Sensitivity of friction and wear to operating variables[J].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2006,37(10):1557-15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