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0: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行为规范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大学生纪律规范与行为道德方面存在的矛盾。在学生的纪律与道德方面的矛盾,主要反映在学生的生活方面。例如: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十八岁入学,二十二岁毕业。根据我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谈恋爱是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的,甚至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增加,到了大三、大四的学生甚至可以步入法定的结婚年龄。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讲,大学生恋爱的行为并不受我国法律的约束。如果期间发生了类似于性关系的行为,也只是道德方面的问题。然而,学校设立的纪律规范,就是为了约束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恋爱发生性关系甚至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在校方看来,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必须要根据学校的纪律规范给予惩戒。但是,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学生的行为只要是双方无条件的共同意愿,就不涉及到法律问题,反而是学校的干涉行为,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犯。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之间便存在了矛盾与冲突。
2.大学生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在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间存在的矛盾,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学生的学业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发生违法行为,按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该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刑法,应当给予相应的法律处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违法行为,按照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来看,学校应该在法律处分的基础上追加学校的纪律处分,以儆效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在接受了法律处分后,便可规避学校的处分,不仅影响了学校纪律对学生的约束力,还使得法律的形象受到了影响。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相互关系
1.以法律规范为依据。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到了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因此,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要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免出现法律行为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混淆,任何行为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违背法律规范的要求。
2.以道德规范为基础。道德规范是在道德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行为规范,主要对人们的信念、习惯等行为进行约束,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其道德行为规范必须要符合我国公民所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而法律规范则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与道德规范相比,法律规范更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思想上的引导以及舆论环境的影响来实现规范的效果。由此看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以纪律规范为保障。高校设立纪律规范的目的在于建立稳定的校园秩序,约束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应该享有合法公民的一切法律权利与义务,既不能有特殊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合法的权利。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的制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体现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纪律规范的建立,为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1.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必须具备充分的合法性。在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大学生相关行为规范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该行为规范必须要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建立,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于规范中存在的侵权条例要及时进行更正与修改。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除了法律上的相关处分以外,学校应对违法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并将公安机关及学校的处罚结果计入学生的档案之中,以免出现学校处分与法律责任的相互矛盾。
2.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必须具有正当性。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要确保其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要确保行为规范符合实际的要求。以相关法律条文为指导,确定规范的基本内容,以诚信教育作为突破口,确定基本机制,不能使用行政的权利去扼杀学生的道德潜力。
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在制定行为规范的同时,要突出学术规范的重要作用,坚决抵制伪学术的行为,实现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真正价值。
四.总结
2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作出创新
2.1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可以分为管理方法的创新和管理技术的创新两个方面。在管理方法的创新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做到人性化、规范化以及差异化。人性化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功利工作应当体现出多层面、个体化、强调双向互动与交流的指导方式,不仅要重视通过直接的教育管理来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同时要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来实现隐形教育。规范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利用学校内部的制度规章以及学校外部的法律和道德来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对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差异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以学生资质与条件的差异对学生开展分类别、分层管理;在教育管理技术的创新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使用现代化教育管理技术来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对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以及应用来推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成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包括学生后勤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综合素质评测系统等。
2.2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中,不仅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同时要强化学生管理干部的参与,从而体现出学生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要认识到辅导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对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辅导员队伍应当从人员的聘用、使用和辞退三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在聘用中,有必要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包括学历要求、从业资质要求、基本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等。其中基本素质要求应当体现出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职院校有必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学习意识,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以及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肯定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同时对学生干部所具有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强化,让学生干部发挥出模范作用。另外,干部选拔制度以及干部培训制度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通过树立教师监督制度和学生监督制度来对学生干部行为以及工作作为做出评价,从而推动学生干部在参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1、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的基本保障,也是他们将来融入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帮助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摆脱心理困扰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生入学教育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中学的应试教育与高考的压力,进入高校后压力过度释放,学习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心理不适应或心理障碍。高校辅导员在组织和开展学生工作的同时,要尽力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作为重中之重,科学地去组织和实施,做到有针对性地及时疏导和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渠道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还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组织和协助所在学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又需要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实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既要有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又要有课堂知识,还需要与科普宣传等活动相结合。
2、人身安全教育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学新生们刚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的呵护,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他们涉世未深,但对学校周围和外界环境又充满好奇,急于去了解和探索。但是,在新的环境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疏于防范就会发生安全问题。对于安全问题,“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必须进行人身安全教育。新生安全教育,无论对于学生的个人人身财产安全,还是对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身安全教育中,辅导员要树立“说了不听也要说”的观念,不能因为学生不愿意听或者态度冷淡而放弃说服教育,而是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说教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比如针对校园防火教育,邀请消防队的官兵现身说法,以具体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道德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0)》的精神和要求,在未来十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有更大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父母的孝顺;二是与他人的相处。“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新生们步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们也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通过道德教育,使大学新生更能体恤父母的艰辛,从而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并由此而勇于承担家庭以及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孝顺是其履行其他各项公民道德的基础,也是做人之本。另外,大学生进入大学需要面临人际交往的改变。与中学时期不同,在大学期间学生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方式和交往需求都变得更加成人化、多样化、复杂化。比如宿舍成员的相处关系问题,大学宿舍一般是8人间、6人间或4人间,宿舍成员也是随机安排,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同宿舍成员在性格、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宿舍成员在大学四年期间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朝夕相处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纠纷。通过德育教育,教育新生以宽容友爱之心与宿舍其他成员和睦相处,相互之间建立起团结互助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自我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这样才能保证新生们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并形成深厚的同窗之情。待到毕业时,不仅收获知识的文凭,而且收获同学的友情。高校辅导员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新生开展道德教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专业学习教育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为本,但不只是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大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大学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的场所,更要为学生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新生们选择自己在大学中的专业时,往往因志愿填报和调剂等原因,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甚至不太满意。这些会导致学生们对大学所学的专业存在情绪问题,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他们今后在大学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在新生入学期间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所学的专业,产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巩固专业思想。专业学习教育首先要进行知校爱校教育,只有了解了所在大学的校史校情,才能以学校为荣,信任学校能够将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另外,要对所学专业有初步的了解,比如需要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工作前景等,这对新生们激发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也有很大的作用。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邀请专业系主任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介绍,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座谈,介绍学习经验和方法。工科专业还可以邀请企业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作讲座,安排走进企业看一看等活动,让新生切实了解专业的实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当然,作为已经完成学业的辅导员,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可以针对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通过专业学习教育,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专业思想,而且有助于新生养成勤奋的学习态度、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
5、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成长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职责。作为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需要对新生进行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为今后的四年管理打好基础。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行为规范文明,是成为合格的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校纪校规则是大学生在校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制度保障。新生步入大学殿堂伊始,乃是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们刚从中学时代的家长和老师监管之下,进入大学校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很多方面需要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就制度而言,各高校都制定了关于大学生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的校纪校规。对新生开展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教育,一般做法是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使新生们尽快掌握和了解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纪律、评奖评优、宿舍管理、违纪处理等等。通过学习《学生手册》可以帮助学生们明确学校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熟悉相关的校纪校规。规章制度的学习与熟知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辅导员应着重引导新生崇尚文明,认识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强化自律意识,产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和行为评价能力,从而形成自觉、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自觉地以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从根本上预防某些突发事件的产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Education of Behavior Cultivation
of Lower Grade College Students
ZHENG Shuyue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urrently mental statu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positive in general. However, the situation is far from optimistic. The figure of unnatural death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keep rising, which has coming to be a prominent problem to the mental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to enhance education of behavior cultiv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lower grade stu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ild a healthy behavior habits and moral character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is the key to the solution to the puzzle.
Key words lower grade college students; behavior cultivation; education
作为90后的低年级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新构建的关键时期,往往会遇到迷茫困惑、目标精神匮乏、自律缺失、心理亚健康、自理能力差等问题,能否成功实现自我蜕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总结思考,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实施行为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健体魄等。
1 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特殊性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在校大学生一般都是“90后”,他们伴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成长,新媒体和信息化带来了多元思潮冲击,再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除了学习,其他事情都由家长代办,没能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没有形成“不需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家长和老师的管教,很多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上网成瘾、厌学逃学、打架斗殴、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日常行为失范现象也随处可见,比如不讲卫生,随地吐痰;在图书馆、自习室大声喧哗;在食堂进餐不排队;上下课在教室门口拥挤,不懂先出后进原则,在楼道或路上行走,不懂遵守靠右走原则;师生狭路相逢时,不懂尊敬师长,让老师先行等等。此外,大学生中还常出现同学关系紧张、心理问题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诚信意识、不懂勤俭节约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校的育人效果,所以对大学生加强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性格尚未形成,易于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很强,此时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行为养成教育实质就是综合多种教育方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行为养成教育开始,从学生的仪表仪容,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抓起,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最终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低年级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应该由社会、家庭和高校共同完成,所以,目前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发挥育人功能的效果有限,主要归因有:
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多种利益矛盾凸显,多元思潮冲击着大学校园,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浪潮中,原有的道德体系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社会道德素质教育缺失,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削弱了学校行为养成教育的效果。
二是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升学成为衡量学校和学生的唯一标尺,学校和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放在第一,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导致当代大学生依赖性强、忍耐力差,缺乏独立处理矛盾的能力。此外,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家长以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就放松了管教。家长主动和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一点联系,这种家长教育缺失的情况,对于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非常不利。
三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新的课题。手机、电脑的在大学生中覆盖率高,新媒体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娱乐手段,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自制力较差,辨别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不强,产生了形形的问题:沉迷于网游而不能自拔,休闲娱乐占据大部分时间,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专业知识。
四是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机制并不完善。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辅导员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其他环节也要不断改进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岗位上的教师,要切实在日常行为中起到表率作用,将育人思想渗透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构建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的全方位教育网络,切实做到关心、爱护、培育每一个学生。
3 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的对策
学校应根据低年级大学生尤其是新生的特点,以行为养成教育为突破口,系统地开展正确行为指导和良好习惯训练,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的培养,才能为学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1 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低年级大学生受到中学教育思维定势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学校首先要提供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让大学生行有所依,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样做,行为规范是养成教育的前提。通常来讲,学校一般都有系统完善的学生行为准则,新生入学后,要组织宣传、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住宿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通过网络、班会、答卷、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掌握这些行为规范,使其对各种制度、规范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遵守践行。
3.2 长期坚持反复实践
好习惯的形成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的学习宣传上,必须付诸实践,长期坚持,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行为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辅导员必须有耐心和信心,不厌其烦,通过长期反复的讲解、实践,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长期坚持或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学生克服很多困难,意志薄弱者可能临阵偷懒、逃脱、敷衍。比如晨跑制度,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毅力和体魄,但部分学生会因为贪睡而导致出勤率不高。所以,辅导员一定要严格要求,坚持让大学生在长期刻苦训练中,培养坚定的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注意研究和创新,因时因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索出好的教育方法。
3.3 严格监督检查机制
大学生自制性、自觉性、自律能力差,要让他们克服惰性,养成好的习惯,往往需要外力约束和监督,要建立经常化的规章制度,来强化大学生好习惯养成。比如,建立寝室卫生和安全检查考评制度、课堂出勤抽查制度、班风考风检查评比制度等,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必要处分。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能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道德感,规范其行为,鞭策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激励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为了将行为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也需要对教育过程、教育效果进行监督检查,以此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3.4 强化思想教育作保障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促成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因此,外在的行为养成教育必须与内在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金枚.新时期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缺失现状及加强途径[J].价值工程,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