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1 18:19: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青年人才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面对油价持续低迷给石油企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严峻考验,如何成功应对新常态下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充分挖掘青年科技人才的潜质帮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是石油企业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也日益成为油企各项重点工作之一。
一、岗位工作交流的必要性
国有石油企业的发展在于科技创新,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石油企业未来的兴衰成败。作为石油企业科技人才聚集大本营的科研院所,同时也是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智囊团,要务之一就是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够强的青年科技人才,为企业提高生存力和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各大石油企业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呈现出明显的“两高一少”特点:学历层次高、青年比例高、工作经验少。以某油企科研院所为例,截至2015年底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5,35岁及以下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3,工作5年及以内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近一半。经过长期跟踪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多次调研分析发现,这支年轻的高学历队伍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就劣势而言:一是普遍处于较低级别的工作岗位,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二是专业深度和广度不够,知识面较窄,跨专业科研能力弱,独立解决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三是多数直接来自于高等院校,与生产一线接触少,现场工作经验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四是国际化素养欠缺,语言能力、国际化思维和视野有待加强。
这些劣势都是制约青年科技人员成才的现实障碍。石油行业本身又是集勘探、开发、钻采、工程、石油炼制、经济评价、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于一身的综合学科。各种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上中下游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石油产业链和技术链。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势必要求青年科技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还应了解与本专业上下相关的专业。
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石油企业必须对青年科技人员进行“再教育”,除了必要的专业类培训以外,岗位工作交流作为培养手段之一,因效果显著其重要作用日益凸出。
二、岗位工作交流的实践探索
1.建立多元化的交流模式
油企科研院所应结合业务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工作交流模式。比如按专业可分为相同或相关专业的岗位工作交流;按地点可分为本单位内部和去外部单位的工作交流;按人员层级可分为新员工的现场实习和成品人才的回炉再造。无论何种交流模式,都需要紧跟石油公司的发展战略,科学设计、用心组织、有的放矢地开展。
(1)相同专业交流
相同专业交流是指青年科技人员到具有相同专业岗位的其他部门科室或者单位开展工作交流。比如:负责国内勘探与海外勘探的综合地质工程师交流换岗,可以获得不同研究区域和地质条件下的项目经历;从事海上平台前期研究和基本设计的工艺工程师到负责新技术研发的深水工程部门开展工作交流,可以学习深水领域工程设计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相关专业交流
相关专业交流是指青年科技人员到与本专业上下游相关专业岗位的其他部门科室或者单位开展工作交流。比如环境专业与工艺专业、钻井专业与采油专业、储量规划与经济评价专业之间的岗位工作交流,可以使青年科技人员在不同工作岗位中得到实践和锻炼,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和科研思维,有利于后续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生产现场交流
石油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不同于石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他们的研究应以油田效益为导向,必须与生产现场的实际需求结合并快速应用于生产,解决生产难题。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能总是低着头闷在办公室里搞科研。
可安排青年科技人员奔赴本石油企业的生产现场开展工作交流。比如去分公司的油气田,参加生产方案编制,参与现场作业与调研,接触在办公室里无法涉及的平台现场施工、调试等环节,从而了解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内容,提高对第一手资料的鉴别与运用能力,熟悉现场技术控制流程和各项技术细节。
(4)海外公司交流
应对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满足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可选拔外语水平较好、专业基础扎实的青年科技人员到集团内部的海外公司开展工作交流。采取定期交流、换项目组交流等方式,让青年科技人员在与外方人员的共事合作中,熟悉国际行业的规范和操作惯例,提高国际合作和沟通能力。
2.岗位工作交流的组织实施
(1)确定交流人员、地点、比例和周期
做好交流人员选拔、地点筛选、比例和周期确定,是保证岗位工作交流对青年科技人员培养效果的基础。
应结合公司现状,明确交流人员的专业划分、工作年限及专业水平等,制定具体的选拔标准,确保真正有需求的青年技术人员到真正能学知识、长经验的单位开展工作交流。确定合适的交流人员比例,在保证本单位各项目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每年选派适量的青年科技人员在本单位内部或者外部参加不同模式的岗位工作交流。
关于交流周期,可以半年至一年不等,最好在3个月以上,要避免时间太短员工无法在新的环境中适应并独立地做出业绩。交流周期可结合实际项目的运行期限,保证交流人员可参与从开工设计到结题验收的全流程。
(2)交流计划制定和实施
应充分结合交流人员原部门业务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与接收单位提前沟通,明确交流人员参与的具体项目和工作安排,制定出合理可行的交流工作计划。并在交流单位设置指导老师与原部门共同培养。导师一般挑选作风严谨、学术水平高、科研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导师需要对交流人员的日常工作予以切实指导。
工作交流实际开展后,即使是在科研院所内部的岗位工作交流,原则上也必须调换科室和工位,以保证交流人员真正融入到接收部门的工作中去。
(3)考核、激励措施相结合
交流实施过程中可采取考核、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督促交流人员认真完成计划中制定的工作和学习内容。
交流期间,交流人员需要提交周月报,定期对交流工作总结回顾。交流结束时,交流人员需向交流单位、原单位提交整个交流过程的工作总结考核表,交流单位出具考核意见,作为原单位对交流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回原单位后,交流人员还要做好汇报工作,分享交流期间的收获和感悟,让更多的青年科技人员从中受益。
对于交流人员中潜质较大、业绩优良者,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鉴于他们在专业知识和现场工作经验方面的优势,可以安排其在更富有挑战性的岗位上历练,比如在项目中优先担任专业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促使其把交流期间学到的经验和优良做法运用到科研院所的项目运行中。总之通过各种途径,政策上予以倾斜培养交流人员并给予更多的晋升、发展机会。
3.岗位工作交流效果初探
(1)搭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平台
岗位工作交流可以促进交流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大幅度提高,增强沟通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员通过岗位工作交流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甚至担任新员工的青年导师,在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中继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2)构筑T型复合科技人才高效培养机制
T的横表示广博的知识面,通过在相同或相关专业的工作交流,拓宽知识面,开阔工作思路,使这一横延的更长。T的竖表示专业的深度,通过到石油系统内生产单位或者海外公司开展工作交流,积累现场工作经验,使这一竖钻得更深。
对于油企科研院所而言,拥有一批集广博知识面、较深本专业知识和生产现场工作经验三者于一身的T型复合科技人才是保质保量完成各类科研生产任务的重要前提。
(3)促进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海外工作交流可以为油企科研院所培养海外科研人才,使他们具有国际化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满足石油企业海外技术支持任务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另外,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着海外项目点多面广、员工来源多元化等特点。选派人员前去交流,相当于在国内公司和海外公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双方员工可以全面了解彼此的业务情况,体会国内技术支持单位和海外公司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增进相互理解,减少因沟通不力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
三、岗位工作交流实践思考
为了保证青年科技人员的工作交流效果,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应构建一套有效且长效的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体系。岗位工作交流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建立健全交流机制,加强组织管理
岗位工作交流应该整体筹划、规范程序,做到年度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年底有考核,使之处于有目标的管理和有组织的运行之中。
出台管理办法。科研院所应出台岗位工作交流管理办法,落实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和交流单位的责任分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岗位工作交流的模式、选拔标准、考核管理、考勤管理、出差管理、假期管理等详细规定,做到工作交流制度化、规范化。
完善配套体系。因岗位工作交流涉及到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因此要与员工的培训开发、绩效考核、选拔晋升、薪酬福利等紧密结合起来。对过程开展跟踪监控,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岗位交流的谈话、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制度,及时全面了解交流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
2.构建环境保障机制,增强人文关怀
岗位工作交流开展时,既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要根据每个员工的能力、特点、个性和兴趣统筹安排。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人性化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要充分考虑交流地区、部门的变化给交流人员带来工作、学习、生活上的不便。注意在交流前、中、后三个节点做好深入细致的组织安排。应充分保障交流人员的差旅费用,支持交流人员开展与科研生产相关的出差、调研等工作。在租房、假期等方面制定相应补贴政策,免去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原单位可以不定期赴交流单位开展考察回访,一方面督促交流人员高效务实地完成交流计划,及时解决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关注员工安全,使交流人员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总之,单位应采取多种举措增强人文关怀,为岗位工作交流的顺利开展提供温润的环境和土壤,引导员工到海外一线、艰苦地区轮岗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
对于油企科研院所而言,岗位工作交流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工作交流模式,使青年科技人员获得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中实践锻炼的机会,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拓宽相关专业知识面和工作思路,积累现场工作经验,提高国际化业务水平,快速成长为石油企业所需要的青年科技人才。油企科研院所在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工作交流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考核、激励、保障等管理制度和配套体系的建设,从而充分保证交流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静.推进油田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内江科技,2014,35(9)
[2]冯会.石油石化行业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80-84
1、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员组织建设。
2、进一步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一是鼓励团员加强学习,爱岗奉献,狠抓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二是进一步优化支部领导班子结构,将优秀青年选拔到团的岗位上来;三是切实做好基层团干部培养工作,力争组织团干部每季度开一次例会,安排布置工作、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学习政策法规等;四是实施好推优入党发展工程,真正使共青团“推优”工作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
3、进一步加强团的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共青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团的工作更趋规范化,科学化,推动团的工作更好运转。
4、进一步加强团的阵地建设。督促指导各(总)支部加强团的阵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乡团建示范点的建设。
二、创新活动载体,力求在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1、引导广大青年团员积极投身到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当中,充分发扬“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志愿精神,展现我乡青年团员的精神风貌,为建设美丽做出新贡献。
2、进一步深化青年文化活动。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以“五、四”、“七、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好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青年活力。
三、创新培养模式,力求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社区建立好青年人才库,广泛培训人才;二是健全机制举荐人才,表彰优秀青年,举荐优秀青年入党;三是发挥优势凝聚人才;四是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轻微违法行为和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台帐,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自护能力。
四、创新工作方法,力求在开展团员青年品牌活动方面取得新突破
1、深化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活动,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拓宽筹资渠道,壮大助学规模,动员更多社会团体及热心人士参与到爱心助学活动中来。
二、以医疗工作为中心,抓好共青团品牌活动
1、深入开展志愿者行动,形成品牌工程
医院团支部将在已有的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在全院青年职工中广泛招募志愿者作为会员,志愿者服务队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服务规范、表彰奖励办法,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争做闪光的宣医青年,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方面继续深化志愿服务行动,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志愿服务进医院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制度,丰富服务形式,深化服务内容,形成服务品牌。
2、加强“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和管理,提升品牌效应。
医院团支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级青年文明号的建设,通过系统学习、实践观摩,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更好地带领各青年文明号集体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全院的青年集体向着 “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的工作目标而努力,不断提升青年文明号的品牌效应,提高团组织在服务医院发展建设大局中的贡献率。
三、以夯实基础管理为目标,抓好共青团组织建设
1、加强团支部建设。
2、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院团委要在年初完成好各个团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上半年要针对团干部开展分层级、分类别教育培训,对老团干部,以提高政治素质、动员能力、群众工作本领为重点,围绕党的重要理论和决策进行专题学习,针对青年热点和青年工作中的难点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对新任职团干部,以加强从事共青团工作必需的知识培训为重点,提高敬业精神和履行职责的能力。通过各种培训,教育广大团干部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做到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敢于直面困难,勇于在创新中求得突破;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入团员一线、关心团员的工作和生活,健全服务团员的制度,充分发挥团干部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真正把青年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网络信息建设
院团委要在团委博客和短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信息网络建设,建立bbs青年论坛,利用网上舆论宣传引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沟通交流平台,为团员提供专业技术和休闲娱乐信息,每位团委委员轮流管理,发掘有能力的团员协助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广大团员青年畅所欲言,交流工作,推广经验的有效载体,使团的工作更丰富,更有特色。
4、做好“推优入党、推优荐才”的“双推工作”。
院团委要完善青年推优机制,积极营造鼓励团员青年想做事、能做事、做好事的良好氛围。院团委要担负起为医院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青年人才的职责,要深入到每一个团支部、团小组,积极开展推荐优秀青年入党、推荐青年人才入选的双“推优”工作,为党的组织和医院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积极构架青年成长成才的通道,形成青年人才信息库,及时发现在工作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年人才,为想干、能干、干好的团员青年提供机会,为医院可持续性发展贡献力量。
四、以服务青年为根本,抓好共青团文化建设。
1、与工会联合,组织新入院团员青年联欢活动,让每一个加入宣医的青年都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增强对宣医的热爱。
2、继续以支部为单位,为每位团员送上生日的温馨祝福。
3、在元旦、春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时,为团员提供休闲娱乐等庆祝活动,丰富青年人的业余生活,培育团员青年积极健康的个人修养。
4、继续为离团青年举办简单仪式,鼓励离团青年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加强与各级团组织的联系,拓展视野,为我院团员多渠道争取发展机会。
一、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顺应了高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愿望。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现代服务业类高职院校,毕业学生90%以上担当着企业员工角色,随着学院骨干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建设,使学生具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精神和能力以适应企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受到学院重视。作为校区第二课堂的组织者,花源校区团工委应转变角色,搭建平台,满足青年作为员工角色对自身岗位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
2.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是高职团组织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校区团组织存在组织管理水平和团队优势不明显,团组织在新形势下的先进性、影响力和凝聚力存在弱化;学生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注程度缺乏,以自我为中心凭自身经验或认识工作,对自身所做工作缺乏调研和思考。搭建企业文化色彩的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通过构建共青团工作的新体制机制,让青年会学、会思、会做,达到引领青年、激励青年的目的。
3.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是青年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花源校区所在位置,距离成都主城区有一定距离,该区域缺乏学生实践锻炼的企业或行业。而花源校区作为以企业管理、房地营销、旅游、酒店等专业为办学特色的校区,青年学子对深入体验或融入企业管理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具有迫切愿望。
(二)可行性
1.组织机构健全。校区团工委作为团委派出机构,组织机构健全,部门分为行政办公、人力资源、宣传策划、营销外联、活动实施等类;组织成员覆盖面广,涉及到工商管理、房地产、旅游、商务英语等专业。青年学子对校区团组织具信任感,校区团组织已对青年团员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导向、激励和保证作用。凭借组织的优势,校区团工委在青年的企业仿真工作平台搭建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力的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2.工作经验积淀。近年来, 团工委在探索中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课余和假期为主要领域, 以实践为基本途径, 以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校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格局。通过橱窗、广播、报纸、网络、视频、展板等宣传阵地,将企业、行业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要求向同学宣传。通过成员岗前培训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开展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培养职业修养和涵养。
3.可用资源丰富。校区团组织联合新津共青团及各知名企业、行业的资源,组织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和服务青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如组织同学参与成都地铁、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志愿者服务,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建立了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深入调研企业行业,制定符合企业和行业运行标准的工作模式,定能为青年的成长和成才提供广阔舞台。
二、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遵循原则
(一)项目化运作:将工作分为文化定位、人力资源、办公服务、新闻宣传、学生会管理、志愿服务、社团管理、高雅文化等八个项目,按照项目运作要求进行项目工作的调研、立项、筹备、实施、评估、完成、交流。
(二)无界化合作:资源、人员、信息、分工的无界限,重视合作意识培养和工作激励考核,拒绝扯皮现象,避免空白区域,引领奉献、互助、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工作区域全覆盖,调集能用资源完成工作目标。
(三)市场化选择: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将项目下放,通过参与、协办、承办、主办的形式,设置项目扶持基金,让分院、社团、班级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从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通过科学调研,按青年需求开展工作,办好满意度高的校园活动,淘汰满意度低的校园活动。
(四)企业化仿真:平台的搭建必须从文化、工作习惯、工作思维上融入企业运作方式。遵守基本规范,如团队成员着装统一、微笑服务、文明用语、办事规范等,坚持专业规范如营销策划技能、领导管理技能、新闻采访技能等。
三、共青团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实践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花源校区团工委作为院团委派出机构,在院党委、校区党工委、学院团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中心,尊重企业人才标准,全面搭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为青年人力资本的提升和校园魅力组织的创建积累了经验。
(一)定位团队职责和文化,从宏观层面推进组织建设。
将组织工作价值定位为三方面,院团委延伸至校区相应工作的执行、反馈者,校区青年职业能力训练平台搭建者,校区青年工作的规划和执行者。科学培育团队文化,形成了1335工作文化,即:1个围绕:围绕学院党委、校区党工委、团委工作重心开展工作;3个功能:引领、统筹、协调;3个有效:有效联系、凝聚、服务;5个严讲:讲奉献、团结、作风、大局、执行。规范团队文化视觉识别系统,让文化看得见;细化团队文化培训,让文化领会得到;制定团队文化案例,让文化接工作地气。
(二)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为开展企业化运作搭建平台。
1.招聘阶段:制定工作岗位职责,公布招聘要求和招聘人数,根据考核录取标准对成员进行面试,择优录取成员,并进行公示。
2.试用阶段:成员加入组织后,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后对成员进行考核,考核者,与成员签订录用协议,根据协议约定的权利、义务等开展工作。
3.成长阶段:做好成员两年的成长规划,成员成长分为十个阶段,分别为:⑴招聘―⑵培训―⑶考核―⑷正式成员―⑸系统学习、培训、实践―⑹骨干选拔培养―⑺工作实践历练―⑻聘为组织干部―⑼领导成员执行工作―⑽任期结束,颁发聘书,其中的⑴―⑺阶段为普通岗位角色,⑻―⑽阶段为组织干部角色。
4.岗位培训:打造学习型组织,开展知识学习,培育优秀员工精神。开展管理能力课程培训。培训管理能力课程学生讲师,开设共青团办公秘书办公能力大全,组织建设与人力资源规划,学生组织外联工作技能培训,网络媒体的经营策略,人际维护、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职业礼仪,语言表达,信息处理,播音与普通话技巧等课程。
开展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指定中层领导艺术、培训师技能修炼类书籍作为主席团成员实践指导研修教材;将行政经理的管理手册类书籍作为办公室成员的实践指导研修教材;将人力经理管理手册类书籍作为组织部成员实践指导研修教材;将共青团活动策划组织类书籍作为策划、文体活动部门人员的实践指导研修教材;将营销与策划类书籍作为外联部人员实践指导研修教材;将新闻编辑、采访、摄影等书籍作为广播站、电视台、记者团部门人员的实践指导研修教材。通过学习+岗位时间,打造全周期学习型组织。
5.考核激励:制定部门和成员量化考评办法。部门考核分为出勤、常规、活动、无界化合作四部分,分别占据一定分值。出勤包括会议、工作、活动等系列出勤;常规包括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活动情况是指部门完成承办活动的质量;无界化合作是指部门配合整个组织或其它部门完成相关工作的情况。成员考核分为综合素质、工作表现、日常工作、附加分值。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情况、文明行为、会议出勤、值勤情况;工作表现包括任务完成、岗位责任;日常工作包括工作计划、总结、记录等资料;附加分值由个人无界化合作分值即个人配合整个组织、其他组织或他人完成相关工作的情况。
制定成员评奖推优实施办法。规定评推范围、条件、要求、推荐方式、产生办法、评选流程等。根据部门或成员一段时间内的量化考评结果,按照实施办法开展成员的激励表彰工作。
(三)配套企业化办公和信息化沟通,提升工作品质。
1.办公文化企业化:办公室环境优化、会议管理、物资管理、文件资料管理、费用控制、安全管理、公文文书、文化建设等。
2.沟通交流信息化:顺应全球大数据时代,通过青年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走进青年心灵,规范和引领青年行动,进一步推动组织文化建设。
四、共青团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成果成效
(一)推动了青年人力资本提升的体系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明确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整合资源全面实践青年人力资本的提升计划,形成了一套适合于高职共青团青年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体系;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引领青年融入形象气质佳、综合能力强、行业技术专的职业经理人文化,提升了青年学子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升了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对部门来讲,工作成果数据化,越来越科学、专业的调研报告成为工作了重要参考,为向下级组织和广大青年提供科学、准确服务奠定了基础。把青年作为值得信赖的企业同事来用,让学生干部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青年学生工作心态积极健康,工作态度真诚、认真、细心,工作过程中着装统一、微笑服务、文明用语、办事规范,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树立了组织良好形象。
(三)有效地满足了青年需求。仿真平台将服务形式分为有形和无形服务,即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服务。有型服务即团组织创新性开展的高雅文化活动,团工委创新性开展了校园达人秀、我是大歌星、青年龙门阵、社团欢乐斗、温情港湾、关爱亲情屋等品牌活动;无形的服务,即团组织为分团委、班级、支部、个人等提供的需求,团工委推出了社团扶持计划、品牌活动扶持计划、物资物品的共享平台、竞赛活动的智力支持、通用能力管理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德斯勒,曾湘泉.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人力资源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