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1: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镇规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乡镇规划

篇1

长期发展靠稳定,长期稳定靠发展。目前,恶劣的治安状况已严重影响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威胁了全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乱世必施重典。针对目前的治安状况,我们必须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矛盾纠纷化解。要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排化解责任机制,落实综治“村为主”格局,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及时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要把经常性排查、阶段性排查和专项性排查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继续落实重大不稳定因素党政领导包案制度,强化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二是强化治安专项整治。要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最大限度地压减刑事发案和较大治安事故。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配合整治组强化严打整治,重拳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抢劫偷盗、阻工闹事、敲诈勒索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和威胁企业生存的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的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犯罪分子得到法律的严惩,使广大群众受到教育。促进社会治安环境的根本好转。三是强化综治基础建设。要扎实推进“创平安家庭、构和谐社会”活动,并以创平安家庭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平安高亭、平安企业、平安村组、平安学校等基层平安个建活动,要充分发挥村级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作用,促进治安管理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健全以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基本框架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奖惩激励机制。

(二)狠抓安全整治,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篇2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乡规划概况

(一)城乡规划的含义

城乡规划指对在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等,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属性。具体包括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科学的城乡规划不但能加快城市化进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而且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城乡规划的重要性

乡镇建设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和部署,该类型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城乡建设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城乡规划不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而且以它战略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公共政策属性的特点,为协调我国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快统筹乡镇区域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工作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排名在世界上不断上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包括规划中指标选用、建设标准的确定、分期建设目标的拟定,均宜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符合国情是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各地自然、区域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城乡规划不能简单地采用统一的模式,必须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和综合性,及战略性的工作,涉及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与社会生活等不同领域。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需要根据现代化建设整体的要求,立足于当前,面向未来发展,统筹兼顾并进行综合的布局。同时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近期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进行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的关系。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即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乡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城乡规划与城乡综合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据的。没有城乡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为实施城乡规划提供物质基础。

目前,城镇建设的规划仍然受困于很多不良政策口号的困局中,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与政府的号召,很多区域都在搞城镇建设,但是大多数的城镇建设规划,都只停留在喊口号,简单做规划或者城镇范围之内扯横幅的层面上,还有些区域则只是拆几栋违章的建筑或建几条商业街等表面功夫上,城镇建设的规划根本得不到有效地贯彻实施。这说明当地政府对其建设规划不重视,同时城镇建设的规划面临着资金难和技术难,以及落实难等困境,很难能够落实到位。另外,城镇建设的规划缺乏前瞻性与科学性,所以,规划要先于建设,要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进行城镇建设。但是,当前各城镇在其制定规划时,较随意,没能够考虑到城镇规划科学性与城镇发展的长远目标,造成了很多问题的规划都处于“空白”状态,如规划没能充分的考虑城镇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老城更新模式的研究不够,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缺乏动态追踪,造成了城镇建设中的程序违法、布局不合理等,严重制约了城镇的建设发展。

三、 乡镇建设中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完善

(一)在完善城乡规划体制体系方面,要构建发展战略研究,指导人口、用地、产业发展模式,然后进一步确定城镇的规模、用地空间布局、公服设施和市政设施的技术路径。而乡镇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衔接起来。同时,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应该通过公共政策分区的思路覆盖行政全域,以提高城乡规划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合法性。

(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在多部门协作与多规衔接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现阶段的信息技术以及空间管理、分析技术,为建立规划的信息动态共享平台,保证城乡的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提供了可能。动态共享平台能对不同的功能区进行科学的管理,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供应计划进行结合,更好的推动城市建设。在城乡统筹规划方面要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将建设的重点和城市以及城镇的规划与土地利用的规划进行结合,注重公众参与,吸收公众意见,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加强乡镇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的措施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统筹乡镇建设城乡规划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在进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时,应该切实以科学发观为指导思想。首先,要求规划编制工作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注重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给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其次,规划编制过程要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和合理布局的理念,积极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以及农村的协调发展,注重、重点地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从单纯地注重城市建设与发展转向到更好地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最后,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当地环境和生态保护,严格控制乡镇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坚决杜绝以往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一条承载能力强的集约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镇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健全的规划编制机制和体系。虽然我国城乡规划编制机制和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仍然需要建立完善健全的规划编制机制和体系,这就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城乡规划编制项目资金,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建立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和机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城乡规划覆盖面,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规划编制滞后的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推进我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另外,我国各级政府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并科学制定城乡规划编制的相关标准和准则。

(三)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各新型乡镇注重把握国家和省的政策向,运用新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打破城乡分割、重城轻乡的传统规划格局,适度扩大了新型乡镇发展规模和空间,坚持园区发展规划与镇区规划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新型乡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为把新型乡镇规划建设成为产业发达、民生殷实,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管理民主、文明和谐,区域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乡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在规划系统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结合规划工作实际,坚持以提高思想认识为主线,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探索和总结推进规划工作科学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要进一步优化整合内部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加速内部运行,缩短审批时限,做到政策不截留,差错不发生,时间不耽搁,提高工作效率。

(四)城镇规划建设,需要把环境保护放在乡镇建设的首位,规划中要体现出“保护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要严格的贯彻其环保精神,任何凌驾于环境之上的规划都要坚决予以取缔,环境保护是千秋大业,是绝不容忽视的头等大事,要保证城镇规划建设不损害环境。此外,必须树立牢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财富和珍贵名片,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要保留历史建筑和文化建筑,绝不能随意拆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规划建设,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与合作,各级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时,需要树立起全局意识,调动整个城乡规划编制部门、设计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建立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互动机制,并建立健全以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从而加快乡镇建设的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转变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农村传统面貌为根本,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结合石家庄市装备制造基地发展规划,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统筹推进新民居建设和产业新城建设,积极探索新民居建设的新模式、土地收储的新方法。全镇16个行政村计划合并成3个居民点,合并后规划占地面积为7000亩,可节约土地7538亩(如果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可为我镇乃至全县经济发展提供较大空间),具体规划如下:

村居民点,由镇村、庄、屯、屯、屯、屯、营、及镇庄等9个村联建。这9个村现有总人口15626人,总户数3585户。联建居民点总占地2800亩,其中社区占地650亩,配套基础设施占地2150亩,9个村村庄原占地5076.5亩,实现联建后,可节省土地2276.5亩。

村居民点,由村、庄、、营和庄5个村联建。这5个村现有总人口14647人,总户数3106户。联建点总占地2600亩,其中社区占地600亩,配套基础设施占地2000亩。5个村庄原占地面积5059.2亩,实现联建后可节省土地2459.2亩。

营居民点,由营、营和市3个村联建。这3个村现有总人口8904人,总户数2150户。联建居民点占地1600亩,其中社区占地370亩,配套基础设施占地1230亩。3个村原村庄占地4402.4亩,实现联建后可节省土地2802.4亩。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抓项目落地。充分发挥镇政府主体作用,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思路,创新引资方式,坚持引资和选资相结合,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环境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近阶段主要是协助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管委会,搞好石环辅道、环城水系、石环公路两侧绿化、石煤机南路、建华大街、建设大街、裕华热电二期、南车集团、广本汽车园、安瑞科、三友能源、新阳光能源及铜许线等三条高压线迁建等13项工程建设。同时,积极谋划跑办,创造条件,确保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包装工程、河北警察学院及裕华热电南物流园区等项目尽快落地建设。通过大项目建设,力争使全镇财政收入在十二五末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二是抓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全镇共有企业519家,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全镇新民居建设和市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企业需要重新搬迁安置。这个问题若处理不好,全镇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不但会给镇域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到镇村的和谐和稳定,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镇的重点工作之一。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继续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在不影响市、县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寻求在装备制造基地内规划出一块土地,建立镇企业孵化园,对我镇的现有企业进行妥善安置。一方面,鼓励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同合作,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而治理无效的生产企业。

三是做大做强专业村。目前,我镇受市区辐射,依托装备制造基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特种养殖以及仓储物流等主导产业。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于底铸造、东营帆布、庄制鞋、村针织和市特养和仓储物流等6个专业村。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引导专业村强化品牌意识,建立行业协会,建设“公司+基地+农户”的体制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加强专业村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使专业村走上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轨道。

四是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和商贸服务业。随着石环公路及其辅路的全面开通,镇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越发凸显,我镇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现有市仓储物流专业村的基础上,在石环公路、体育大街、308国道两侧,下大力量发展仓储物流和商贸服务业,引进重点项目,建设配送中心、转运中心,加快发展酒店、餐饮等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在镇域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稳定工作,着力创建平安和谐新农村。

一是毫不松懈的抓好综治维稳工作。作为创建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县的重点乡镇,我们将继续全面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加强技防建设和群防群治工作,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等。

二是毫不松懈的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继续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企业生产许可制度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加大投入和专职队伍建设力度,配备专用设备和车辆,探索实行网格式管理模式,加大检查调度频次和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三是毫不松懈的抓好稳定工作。扎实推行“四站式”机制,坚持领导接待日、包案等制度,形成接访下放长效机制,真正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切实将不稳定因素控制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加大民生投入,真正让每一名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等,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和个体老板的转变,实现增收致富。

二是结合新民居建设,通过建设商业门脸、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探索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三是加大教育卫生事业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确保优秀教师引得进、留得住,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按照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标准和装备标准,加强镇卫生院和16个村卫生室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就近、优质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

四是关心困难群众疾苦。切实关心被征地农民、下岗失业职工、住房拆迁户以及低保户、特困户等困难群众生活,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完成“十二五”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篇4

2、围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保障法等,组织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

3、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妇女典型,全年挖掘优秀妇女或优秀妇女典型5个以上。

4、“三·八”妇女节期间,举办系列纪念活动。

二、组织工作

1、强化和完善妇联组织??代训,进行培训。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

三、妇女就业发展工作

1、大规模地组织妇女参加引导性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230人。

2、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积极寻找企业、家政等用工岗位,切实帮助失地妇女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3、结合“惠民行动”开展贫困母亲扶贫助困活动,结对帮扶贫困母亲5名,并建立档案。

4、每季度汇总全镇女性人力资源的情况。

5、联合镇劳动保障所等部门抓好“女性就业援助”活动。

6、开展农业新技术,劳动就业技能等知识培训。

7、广泛宣传农村致富女标兵、女能手,让其带动周围妇女共同致富。

四、维权工作

1、围绕“三·八”节、“11·25”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日、“12·1”国际艾滋病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进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以村委为重点继续开展“不让进我家”活动。

2、认真做好“平安家庭”的创建工作,使农村家庭创建率达30%。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推动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全年超级上访不超过1件,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即时处理。

五、儿童工作

1、积极配合区妇联开展“春蕾计划”贫困儿童登记工作,并建立资料库,切实帮助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2、积极配合区妇联开展的爱心结对帮扶活动。

3、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普查工作,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和社会化服务。

4、继续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积极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和示范基地。

篇5

我县辖23个乡镇,其中19个乡镇设有文化站,但除归阳镇文化站有一幢所有权归镇政府,使用权归文化站的文化中心外,其它18个乡镇都蜗居于乡镇政府办公楼的一两间房里办公,有的甚至连一间工作房都没有,基本处于四无状态,即无图书室,无影剧院,无娱乐场所,无办公场所,文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工程”建设目标:

1、建设目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县各个乡镇均有一处3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上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2、主要任务。“工程”任务主要是18个独立设置的乡镇文化站,共规划建设5400平方米,其中文化站办公室360平方米,图书室720平方米,阅览室720平方米,小型影剧院180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1800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入432万元。

3、进度安排。“工程”建设分四年进行安排,20__年完成一个项目,计划投资24万元,占总投资的5.5;20__年完成5个项目,计划投资120万元,占总投资的27.7;20__年完成5个项目,计划投资120万元,占总投资的27.7;20__年完成7个项目,计划投资168万元,占总投资的39.1,每年安排的项目力争做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抓紧工程进度,尽快发挥资金投入使用效益。

三、项目规划制定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总数和密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订建设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

2、直辖市发展,推进均衡,在规划中做到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选址科学,便于参与。

四、建设规模

按有关要求,每个乡镇文化站的建设用地均应在300平方米以上,建设内容严格限定为公益文化站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小型影剧院等房舍建设。

资金安排

“工程”建设资金为每个乡镇中央专项资金16万元,自筹资金8万元。

(1)中央专项资金安排情况:20__—20__年,国家发改委计划安排我县中央专项资金共298万元,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文化站主体建筑的土建,原则上每个项目文化站中央专项投资16万元。

(2)自筹资金用于其它配套设备,投资应不低于8万元。

(3)项目文化站资金安排情况(见附件)

五、工程建设预期效益

进一步改善农村薄弱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我县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预计到20__年,全县乡镇均有一处文化活动中心。

六、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与领导。成立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联系文化副主任、文化局长、发改局长、文化局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由文化局分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工程”资金管理措施。“工程”资金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中央专项资金只能用于限定内容的土建工程,不得用于偿还过去或已有设备的欠帐,项目文化站根据项目建设实际进度,申请拨付资金,经县文化、发改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上级要求付工程进度款,但不得将工程直接下拨到乡镇或文化站。建立文化站建设工程专项金拨付时限制度和使用效益考评制度,对资金拨付超过规定时限,影响工程实施进度或管理不严造成挤占、挪用、截留资金的,将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

3、“工程”土建管理措施。由文化站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牵头组织项目设计、招投标、土建施工、委托监理、质量检查、竣工验收等。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公开议标等方式,确定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承担单位。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筑设计和建设要本着“牢固、实用、够用、方便”的原则,能够基本满足本乡镇文化生活的需求。新建文化站使用寿命必须在50年以上。

“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均预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的基础上,从支持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角度适当预以减收基免收;鼓励

企业以提供免费服务的形式,通过非营利和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工程”进行捐赠。文化部门要主动联合发改、财政、建设、工商等部门,积极落实这一规定,扩大“工程”投资的效益。4、监督检查机制。文化部门和项目文化站要认真维护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坚决反对和防止随意变更项目文化站、变更建设内容和大幅度增减建设规模的现象发生。对不依据批准规划实施“工程”,影响文化站建设工作目标实现以及造成国家投资浪费等问题的,将严厉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附:祁东县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计划表

XX县文化局XX县发展和改革局

篇6

2深化完善重组公司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深化完善社有企业改革。1全面完成莫干山食业有限公司深化改革工作;2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司经营管理、重大问题决策和劳动用工、分配、工作岗位责任制等制度,使重组公司真正建立起“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行机制。

(二)加快经营方式转换。

1.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德清农贸城。推进新市装璜建材市场、新市摩托车市场、民间收藏品市场建设。

2.推进连锁超市的发展。重点发展以德清供销银河超市为龙头的连锁超市业。使连锁超市、放心店工程真正办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争取通过明后二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遍及全县乡镇村、居民社区的供销社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

3.提升市场超市业经营总量。积极引进采用依托大企业、大集团。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市场连锁超市业经营总量。

(三)全力搞好为农服务。

1.搞好农资供应服务。重点做好农资贮备供应。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工作。

2.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发挥现有5家专业合作社作用的同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取得新进展。

3.推进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建设。结合小康示范村建设。

(四)继续做好稳定工作。

篇7

二、布局调整规划

乡镇的发展,教育要起主导作用,长期以来我镇教育致力于学校布局调整,逐步优化办学条件,在布局调整上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撤并*小学到*小学、*小学、*小学撤并到*小学。第二步撤并*小学,学生合到*小学,撤并*小学,学生并到*小学。这两步已经实施。第三步撤并*小学,到*小学,*小学只保留1---4年级的教学点,都集中到*小学,到时全镇保留*中学、*小学、*小学、*小学教学点。

三、改造规划

根据省“校安办”要求,我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三年中小学安全工程规划:

*中学,学生约900人左右,教职工67人,学校所辖全镇28个行政村3.8万人。现有教学楼一栋,为C级危房,总面积为5136平方米,计划在2012年暑期内进行抗震加固;实验楼一栋面积为920平方米经鉴定为D级危房,计划在2010年暑期原地拆除新建;旧学生宿舍一栋为D级危房建筑面积202平方米,由于现在学生宿舍面积小不能满足大量住读生的需求,本学期学校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将校门口一栋民房租下用于学生住宿,就是这样还有想在学校住宿的学生没有安排,为此计划在2010年将旧学生宿舍拆除新建1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化技术教学楼一栋,经鉴定为D级危房,建筑面积为590平方米,计划在2010年暑期新建改造为综合楼面积改为800平方米;女生宿舍一栋,为C级危房,建筑面积350平方米,计划在2012年暑期加固。

*小学,学生约1200人(合并后的学生数)、教师45人。学校所辖20个行政村和镇机关约2.5万人口。该校有食堂一栋,为D级危房,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计划在2011年暑期拆除重建;有学生宿舍一栋,为D级危房建筑面积154平方米,计划在2010年暑期拆除新建一栋面积1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有教学楼一栋,为D级危房,建筑面积为2910平方米,计划在2011年暑期拆除重建。厕所一座,面积为243平方米。2012年拆除新建。

*小学,学生约350人,教师15人,学校所辖9个行政村约1.1万人口,该校有厕所一座,为D级危房,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计划在2010年暑期拆除新建一座120平方米的冲水式厕所;有食堂一栋,为D级危房建筑面积为260平方米,计划在2010年暑期拆除新建一栋面积为3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有两栋学生宿舍,为D级危房,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计划在2011年拆除新建一栋面积为320平方米的平房;有2栋教学楼其中教学楼1为D级危房,建筑面积为364平方米,计划在2010年暑期拆除新建。

*小学,学生约200人、教师8人学校所辖6个行政村约0.7万人口。该校有平房现为学生宿舍,为D级危房。计划在2011年拆除新建6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该校有教学楼一栋,为C级危房,建筑面积994平方米,计划在2010年暑期进行抗震加固;有厕所一座为C级危房,计划2011进行抗震加固。

上述4所学校,是根据我镇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的情况,合理安排且必须保留的4所学校。但各校的校舍条件均有差异,所以我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年重点改、重建项目其它项目附带其中,按年度规划如下:

第一期(2009—2010年):*小学学生宿舍楼,*小学厕所、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学楼2,*中学实验楼拆除重建。*小学教学楼1,*小学教学楼等进行抗震加固。

篇8

前言

农村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的大体社会背景,需要高度重视农业领域发展现状,旨在更好更优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证农村生活环境的优良特质,使得人口素质得到综合提升,就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大农村各项设施建设力度与改革力度。与此同时,乡镇建设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和乡镇自身的发展。因此,针对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乡镇合理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乡镇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城区,数量多、分布广,是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和城乡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当前高速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自乡镇,其居住于乡镇,这也即是说乡镇规划与建设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乡镇规划建设的效果和成绩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并引申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深化乡镇规划的建设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必须在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来展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乡镇规划的发展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要求必须系统化、规范化的提高规划和管理的水平,并根据各地的乡镇发展实情做出具体的乡镇建设的规划。在当前经济建设的环境下,尤其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乡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对城乡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推进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乡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意识滞后

新农村人民建设意识增强至关重要,因为其是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基础与先决条件,现下新农村乡镇规划环节内,部分农村大众群体并未深入了解乡镇规划内涵,无法认识到乡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及关键点所在,其本体思想意识较为淡薄。此类问题对规划建设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仍沿用传统方法,其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对于建设规划的宣传力度也严重不足,大部分群众并没有认识到乡镇规划建设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现有工作体系中存在的不完善部分。在群众主观思想中仍然认为建设规划任务是政府部门的任务,个人不需要参与,其监管权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缺乏群众的积极参与政府在开展建设任务时积极性不足,项目建成后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后期运营维护投人的资金明显不足。

2.2管理力度不足

因为新农村乡镇规划建设必要性内容和新农村乡镇规划重要性内容均未了解透彻,所以乡镇规划思想意识与观念等便相对薄弱,加之乡镇规划经费欠缺要素介入,具体乡镇规划管理阶段,组织管理机构与部门设立数量较少,有的农村乡镇内部根本就不存在规划组织部门一说。虽然部分乡镇已经进行了规划方案设计与整改,但因为实施主体不存在使得现有规划失去原有效用,实际操作环节阶段,不能彰显乡镇规划效用。

2.3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普遍存在整体落后问题,乡镇通讯设施和乡镇电力设施以及乡镇道路设施等均未进行标准化完善与整改,基础性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比较混乱,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滥用、挪用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正常的运作,导致城镇形成“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四不像”局面。

3、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新农村人民建设意识增强至关重要,因为其是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基础与先决条件,现下新农村乡镇规划环节内,部分农村大众群体并未深入了解乡镇规划内涵,无法认识到乡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及关键点所在。若想合理集中群众力量,务必要加大新农村乡镇规划宣传力度,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理解,才能让乡镇规划工作走得更高更远,此环节内,作为政府,要逐步加强乡镇规划宣传力度,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从不同形式宣传活动中去了解乡镇规划的真正含义。通过讲座活动组织以及宣传单发放以及知识问答活动组织等进行规划工作的深度认知,以至有效提升农民群众对新农村乡镇规划工作的共识。从思想根源上进行农民群众乡镇规划参与积极性提升,在此基础上为新农村乡镇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有力促进新农村乡镇规划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2 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乡镇的科学合理布局

通过对乡镇的整体建设的设计与规划安排,来对乡镇现有的发展问题、短期发展的目标设计以及未来乡镇发展的蓝图的科学发展的整合管理。在现代化乡镇规划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和保障乡镇建设有更好的发展目标和前景,必须根据各乡镇所存在的客观条件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并按照规划要求和秩序来进行规范建设发展,并严格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乡镇制定的规划控制指标来执行,并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其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做到乡镇规划建设中,结构、规模以及功能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从而促进最终乡镇在功能使用中能发挥经济、美观且实用为一体的作用建设效果。要认真落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视群众的意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乡镇百姓平等而和谐的参与到乡镇规划建设中来。

与此同时,为了体现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还可通过实施监督体制来实现公众在这个规划中的参与权,并建立具有公平、平等、公开的方式例如公众听证、规划方案公式以及规划意见箱来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将规划方案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向公众公开,接受监督。这样的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建设的过程,才能体现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并真正从公众的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并建立监督机制管理和监督规划乡镇的专家主观性利益的主导,使编制的规划成果真正体现公众的意见和利益。

3.3 加大管理力度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因为其是整体新农村乡镇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并能够进行规划工作效果指标准确恒定。在基础性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需要给予大力人力支持,随之成立正规规划部门,履行相关协调职能,使得规划要素融入各个环节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物质资源统一规划与科学调度,注重管理细节,加强管理人员群体培训力度。上岗要求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手中规划安排工作务必认真完成,除此之外也应参与到实际规划设计工作之中,不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新农村乡镇规划的深度认知,从而有效提升基本管理效果,负责对基层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进行规划工作宣传,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去告之群众乡镇规划知识,以此种方式来促进新农村乡镇规划工作的正常合理开展。

4、结语

乡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根据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优势资源,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乡镇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乡镇的思路,正确分析和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对乡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二)推进城镇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按照“优布局、拉框架、强功能”的要求,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和美家园”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优化镇村居住环境。一是拉大集镇框架。把城镇化作为发展的战略着力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完成村组的土地征用工作,编制该地块的初步概念设计,切实做好汽车站周边控制性详规。启动派出所、广播电视站等单位的建设,新安北街48米大道和新华路34米道路完成招投标,并启动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美家园建设,加快勾里村、下舍村集镇式农房集聚和舍西村集聚点建设,推进人口向集镇和中心村集聚。以巩固“三星级”城镇创建为基础,按照要求,以创建“四星级”城镇、迎接“市级卫生城镇”复评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集镇“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强化城管功能,坚持长效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大力清理乱摆摊点、乱停乱放、出店经营等违规行为,切实改善集镇面貌,努力保持整洁、卫生、和谐的城镇环境。二是加快推进“和美家园”建设。巩固勾里村、下舍村“和美家园”创建成果,积极实施舍西村“和美家园”创建工作,力争再创“精品村”。继续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对舍东村、百富兜村实施村庄整治全覆盖、争创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整体推进。以“兴绿色水乡”为目标,积极创建省、市级森林城镇,下大力抓好集镇街道、镇村主要干道、塘河沿岸等绿化工作,推进大绿化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改路、改水、改厕和治污工作,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三是实施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杨禹公路二期工程建设,实施勾里桥、刘王桥等县、乡公路桥梁和铁点桥、扎米桥等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启动西庙桥村、百富兜村联网工程建设。按时做好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前期政策处理工作,并积极协助做好武新线航道桥梁接坡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对三级管网内的老化管、水泥管进行改造,确保群众饮水质量与安全。启动天然气管线铺装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三)围绕农业特色,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园区化、集聚化。认真贯彻落实《县新安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是推进“一区四园”建设。按照全县农业工作“两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要求,以“打造一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四个省级精品园区”为农业工作的主抓手,重点推进下舍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县煌茂牌日本鳖渔业精品园、县启航冬枣精品园、县特种水产苗种繁育特色渔业精品园及建福水产特色渔业精品园等的建设,进一步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打响新安特色农业品牌。二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农田整治、村落整治等途径,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将分散居住的农户集聚,提高公共服务的共享率,使农民在一样的土地上过着不一样的更好生活。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河道清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鱼塘改造、外荡水域珍珠养殖污染治理、海防林建设等工作,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结合土地流转机制的健全完善,加大新农村集聚、“和美家园”创建的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空间,为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保障。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农业产业化鼓励政策,促进种养殖大户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及时、足额发放强农惠农补贴,严格执行粮食收购价和粮食补贴政策,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率。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创业技能、种养技术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农村劳动力岗位对接活动,推动农民就业创业。狠抓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加大农业新机具普及力度。

(四)注重民生改善,激活发展动力,实现和谐化。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生改善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和谐新安。一是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新安”建设,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推进“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和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二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继续实施并完成勾里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和下舍中心幼儿园建设,积极争创省级示范成校。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强化一票否决和主要领导亲自抓的意识,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欢乐”系列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认真做好镇、村体育设施建设达标工作,争创体育强镇。积极开展市级卫生镇复评,省、市、县三级文明村、县级文明单位创评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面,继续改善医疗条件,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秉承盛世修志传统,启动《新安镇志》的修编。重视和抓好老龄、统战、人武、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促进社会事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三是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参保率。深入实施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保险工作,确保即征即保。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等政策,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民生实事项目:

一是深入推进供水一体化及三级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所有供水主干管网建设,完成或超额完成本年度主干管网至村及农户的三级管网改造计划任务。

二是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240元提高到380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60%,参保比率达到95%以上,人均受益率进一步扩大。

三是深化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新安至武康的直达班车,实现学生接送车“专车专营”,切实保障群众出行方便,学生上下学安全。

四是实施下舍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努力解决下舍农贸市场“旧、破、脏”等问题,按照二星级农贸市场标准实施改造。

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以来,各地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都应当紧紧抓住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契机,践行“两规合一”机制,从有效破解当前土地紧性约束问题。

由于原来的土地利用规划、乡镇村庄分布规划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区别,因此导致“两规”衔接难、执行难;同时,农村居住点相对比较分散,而且农民建房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尤其是土地利用呈现出粗放性特点,现已成为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桎梏。

1、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土地流转和利用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乡镇规划过程中依然存在中而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两规分离导致乡镇用地供需脱节

从理论上来讲,城市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均属于实施规划管理范畴,其中乡镇规划建设的重点集中中在镇区的规划与布局;而对周围村庄的规划建设,则仅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重点中心村、中心村以及基层村结构管理。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以耕地、基本农田保护为主导观念,在分配指标上强调的是城乡规划建设并重,不同类型的村庄规划指标统一。在分开编制条件下,经常会出现土规有指标不顾及空间问题,而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有空间却不顾指标等现象,由此造成了乡镇、乡村以及指标联系非常的松散,而且乡镇用地指标出现了严重紧缺现象,以致于空心村现象非常普遍,供需严重脱节,这在很多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配过程中,均有明证,结果是实际需求指标仅为分配指标半数。在项目建设推动下,对挂钩村庄进行增减、旧村改造以及新项目选址依靠企业自觉,在该种情况下土地流转只是局限在个别的村庄,而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1.2 一套班子、两张图,管理难度非常的大

实践中可以看到,城乡规划、土地流转利用的统计分配与标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规划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土地流转实际可操作性差。一般而言,城规中所确定的用地自下而上叠加偏大;然土规主要是对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其所强调的是自上而下式的细化和分解。由此可见,两规划的分配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两规指标统计出入非常的大。由于城规、土规划分不同,因此土地流转用地空间很难保持一致。比如,靠近乡镇建成区域的公路两侧绿地建设过程中,在规划过程中纳入乡镇建设用地管理范畴。然而,土规中却无法实现,即便是数据上相同,空间边界上也无法做到统一。基于上述两规上的差异,“两规合一”管理制度下的乡镇用地管理过程中,城规、土规不相符现象非常的普遍。

2、土地流转“两规合一”背景下的乡镇规划策略

基于以上对传统的土地流转规划中的两规问题、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两规合一的背景下,要想做好乡镇规划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全面实现乡镇土地流转的全域规划

城规、土规的全域规划,实际上是以乡镇土地流转为技术支撑的,其中土规实现了全覆盖,而城规中只对乡镇建设用地给出了明确指标,在落实到村时只明确了相应的布点,空间落实难。城规与土规之间的对接,只是数据信息上的衔接而已,城规对土地空间的不落实,造成了两规之间的衔接没有基准底图,而且城规因缺乏土地利用数据而对拆村并点没有话语权,同时这也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城规缺位的主要成因。由此可见,对乡镇规划进行全域覆盖,可在两规合一基础上实现乡镇土地的有效流转;在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乡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乡镇、村庄发展规模和结构类型,将信息及时反馈到乡级土规管理部门,然后结合土规要求,确定乡镇、村庄的建设用地规模;在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及时补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并且落实好土规指标、确定村庄建设规模和扩展边界,并在此基础上划定村庄用地布局,从而实现乡镇规划数据、空间图纸之间的一致性。总之,只有实现乡镇总体规划建设的全覆盖,才能确保在土地流转利用的一盘棋,才能真正的做到乡镇土地规划建设用地数据与布局之间的完全一致性和无缝衔接。

2.2土规与城规之间的优化结合

在土地规划建设过程中,其所需的流转土地指标是从市、区到县乡逐级分解的,对于到乡的指标再进行拆分,然后分配到镇区、村庄。在村庄用地规划过程中,因其关系到国家规定的耕地保护硬指标,所以土规重点在乡村。较之于金字塔顶的乡镇而言,乡村土规中有明确的量约束,就像是一个蛋糕,大小以及确定了,置于怎样拆分和分配,土规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城规却对此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利用城规可以实现对蛋糕的合理分配。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因过于重视对终极发展蓝图的追求,以致于对近期指导意义不大。土规指标的刚性特点,可促使城规的规划和布局,从而满足近期乡镇发展要求,使规划执行力增大,二者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增强其可控性,而且还具有了可调节性。实践证明,只有将重“乡”与重“城”的两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乡镇规划建设的科学合理性。

2.3关于土地流转的“两规合一”的反思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规划理想与制度。在乡镇规划过程中,实现了两规的全域化规划,其中土规中的用地分配更为合理,而城规也实现了全域化规划。从理论上来讲,当前的形势下已趋于理想化状态。然而,从“两规合一”以后的乡镇发展现状来看,虽然规划中充分征求了意见,但拆村的出发点仍是村庄建设节约用地,并以此来发展地方产业。在该种情况下建立的复垦型村庄,图纸上虽然已经不存在,但实践中距真正的实施相差甚远。对于那些发展机遇比较好的村庄而言,可以在建设区迅速开建,复垦村并未及时变成基本耕地,加之增减挂钩未跟上,以致于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增减挂钩项目一旦立项,就可以流转;将拆旧村与流转指标落地项目挂钩,这一次才能实现拆旧村、建新村以及增加耕地和乡镇开发用地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节约用地。

其次,进一步明晰两规对接层次。土规可直接指导用地审批,但是在乡镇用地上只能大致给出一点指导意见,不能指导乡镇建设用地性质审批。近年来,乡镇规划管理部门多次因扩建学校、市政道路建设以及新增沿街商业圈而要求城规更新和修改,对土地规划审批进行指导。在不断的解释过程中,凸显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城规、土规之间的对接出现了偏差。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明晰量规的对接层次,不能简单地将总规来批地,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应当坚持城乡规划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优化土地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净增流量,抓住“两规合一”的契机,努力破解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紧性约束”,以此来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53-01

前言

乡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是当前我国认真贯彻落实城乡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之一,城镇规划发展和建设工作是大力推进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目标,实现对建设和发展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从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我国的小康社会。

1 进行乡镇规划设计的原则性要求

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对乡镇的整体建设的设计与规划安排,来对乡镇现有的发展问题、短期发展的目标设计以及未来乡镇发展的蓝图的科学发展的整合管理。并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来落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乡镇规划建设的进程和要求来与我国当前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进行协调和融合。在建设规划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合理利用,同时做到退耕还林,保护现有的耕地,并注重对乡镇生态环境的建设作出必要的改善,同时通过对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另外在当前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基础上,要敢于创新,积极推广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来促进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1.2 因地制宜原则

当前,我国的乡镇规划建设中,存在一种发展建设的普遍性现象,也即是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具有相似性。因此在进行乡镇设计规划时,要注意因地制宜,落实根据本乡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包括自然条件、资源储备、人文等综合制定出符合本乡镇的规划设计目标,然后再按照科学的调控功能的作用,来做好对乡镇环境合理布局,构建符合人类生存居住的环境,并具有属于当地的特色和优势,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来发挥乡镇区域优势,引入发展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乡镇产业,从而促进乡镇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2 乡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对策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乡镇规划设计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起点的规划标准,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好乡镇设计规划编制工作。乡镇规划编制应该加强对资源、经济和社会等要素的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和居民点布局,而且还应该与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生态环境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促进乡镇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合理确定用地规模。通过合理规划,优化乡镇经济结构和乡镇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构建新农村。

2.2 明确报批,确保规划实施

乡镇基层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应该充分履行自身职责,乡镇政府应该切实加强辖区的设计规划管理工作。对于乡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应该根据具体的意见书和开工许可证进行具体的工作。对于《选址意见书》,应该通过建设单位向乡镇建设管理机构申领申请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然后由村委会签署意见,通过相关机构和人民政府的审核后,上报县建设部门,根据具体的乡镇设计和规划要求进行审查,确保《选址意见书》符合要求,然后批准发放。乡镇建设单位在获得《选址意见书》后,应该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当地政府批准后,获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对于涉及土地征用的建设项目,应该依法报请有关部门办理农用地征用手续。乡镇建设单位和个人在获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后,应该向建设管理机构领取“开工许可证申请表”,如实填写后签署具体的意见,然后经过相关政府的审核,报县区建设部门依法审批,再核发《开工许可证》,土地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测量放线后才可以开工。

2.3 明确监管,确保规划建设质量

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的要求,乡镇居民的个人建房(二层一下),应该首先获得《开工许可证》,然后由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对于县级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应该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对于乡镇居民自建的住房,(二层及二层以上或投资30万元以上或300m2以上),必须严格执行法律程序要求,然后再进行建设,根据国家的规定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建筑工程管理机构应该负责乡镇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乡镇建设管理机构也应该协助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乡镇设计规划方面的法律宣传工作,努力提高乡镇设计规划意识,使乡镇居民服从规划管理,对于违法建筑工程,应该加强监督查处力度。另外,乡镇还应该加强建设、土地和交通等管理部门工作的衔接,对于违法工程应该及时制止,切实维护乡镇设计规划的严肃性,为乡镇建设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工作。

2.4 提高乡镇规划管理水平

(1)加强对于乡镇设计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依法行政水平,对于乡镇设计规划管理人员,要严格实行上岗证制度;组织专业的建设规划管理人员进行编制工作,并且促使其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促进乡镇设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乡镇干部也应该加强培训,对其普及乡镇设计规划基础知识,为乡镇规划编制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招商引资,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严格把关乡镇设计规划质量,乡镇设计规划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严格实行《城乡规划法》,以乡镇设计规划为重要依据,严格把关规划许可,使乡镇设计规划能够更好的实施。乡镇设计规划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对规划情况的监督工作,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2.5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5.1 发挥中心镇的示范带头作用

对于中心镇,应该加强设计规划,对其他镇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以中心镇的建设作为示范作用,带动小城镇的设计规划和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为人口、产业、文化和市场高度集中地经济社会发展平台,使其成为非农业提供重要载体,发挥其带头作用。另外,还应该大力发展乡镇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交工能力,尽快发展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加快构建农业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新机制。对此,应该加大招商力度,立足资源和实际,大力培育乡镇特色产业,支持乡镇民营经济。除此以外,还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型流通业。

2.5.2 促进城乡统筹示范点建设

对乡镇进行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加快城乡统筹示范点建设,为新型乡镇建设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完成示范点道路交通干道和耕作便道的硬化、油化,推动乡镇饮水项目建设力度。另外,还应该努力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篮球馆、图书馆、文体活动室以及农资超市等等厂最后,还应该坚持突出特色、规模和效益,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强特色种植产业。

3 结语

加强对乡镇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是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真正确保乡镇规划建设的最终经济适用性的科学合理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全面而有力的乡镇规划设计和管理体系的建设,才能确保我国乡镇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篇12

关键字 概念 背景分析 因地制宜 经济 社会 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 A

为适应重庆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加强和规范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活动,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镇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交通布局及村镇基础设施以及其它各项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等。 建制镇和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建乡镇的性质定位和发展方向,人口和建设用地发展规模,居住、工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等。

一、重庆市乡镇环境概况及社会定位与作用

1.1含义

乡镇,我们直观理解,就是乡村和镇。也可以理解为比较小的市镇,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泛指较小的市镇。乡镇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也是城市乡村这两大组织形式以点为主在空间分布上的过度地域。是县级以下农村区域里,以经济、交通、教育、医疗等为中心的区域。有独立完善的行政、司法、卫生、教育等部门,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1.2社会定位与作用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基础环节,承担着管理辖区内乡村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职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乡镇政权处在国家行政管理的前沿阵地,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与广大农民群众直接面对,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在农村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桥头堡。当前,乡镇政权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乡镇改造与规划的必要性

全市幅员总面积822.69万公顷,而农村占地面地达到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几。要加速农村现代化,乡镇的的发展在我国城镇加速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乡镇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由于乡镇是乡村城市的过渡地带,这种过度地带的特殊性,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村,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城市社区管理和政策上往往就出现了盲区,因此成为了一些社会问题比较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棘手问题之一。乡镇作为农村和城市两种社会形态结合的地方,也是城市规划,生态景观最特殊也是最薄弱的区域,只有在这种城乡结合的乡镇,实现了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和谐。正由乡镇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觉定了对乡镇的综合环境整治与规划。

三、重庆区域乡镇的背景现状与考察

3.1区域背景和政治条件

重庆地处我国西南区域,紧邻四川盆地东部,是丘陵山地的集中区域,由于山地的地形制约,平地较少,再加上河流水系分割,乡镇规模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城镇空间体系呈现出小城镇的优势局面。从目前看来,首先重庆地区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小气候丰富多变、交通条件落后、文化经济落后。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其次重庆市区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以及民族文化;最后,重庆是一个工业化城市,是中央直属直辖市,在政治和经济上,对乡镇区域改造与建设有更快捷的实施条件。加上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并以重庆市区域为改革规划试点,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为乡镇建设和新农村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和建设条件。这为重庆地区乡镇综合环境和城市建设提供了优质可行的条件。

3.2重庆乡镇发展现状

重庆乡镇地域环境复杂,各种文化景观多样、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封闭、建设条件艰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长江中下游以及沿海相比,重庆地区乡镇的建设和发展人还有很大的差距,景观现在重庆地区乡镇发展较快,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各个地区乡镇的发展不平衡,分布也不合理,受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重庆比较适应乡镇发展的是渝西地区,应为地势较平,交通等条件较方便,乡镇分布也比东部密集。

2、乡镇的规划滞后,文化内涵体现不充分,地域特色逐渐消失。

3、乡镇的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发展落后,某些乡镇公共基础设施极度落后。产业特色不明显

4、乡镇生态环境薄弱,地形复杂,建设难度大,交通困难,观念保守,经济落后。

四、重庆地区乡镇规划设计策略

4.1、规划与改造设计原则

1、生态为主的原则

重庆的地形复杂,人为活动和自然条件相互制约,因此在规划改造中必须遵从自然,在自然环境的制约中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在渝东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比较敏感,人为建设活动易引起上体滑坡、冲沟和泥石流,给乡镇安全带来威胁,笔者认为在对区域性规划中首先是生态安全。比如在选地和利用,道路交通系统、居住、工业的整体布局,基础设施的布置和防灾等各个方面。

2、遵循地域气候条件的原则

气候环境对乡镇的规划改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前文已分析出重庆地域环境的复杂,生态环境敏感,地形与气候也是有必要的联系,在规划中,要遵循生态的重要条件也必须考虑气候的因素。首先,在规划改造中,既要考虑通风效果,又要考虑夏季湿热多雨,要根据场地地域综合要素来选择布局方式。再次,结合重庆自然地形、气候等特点进行群体优化组合,创作环境与建筑一体的空间环境。

3、以人为本原则

重庆乡镇因地形的限制,很多内部交通还是以步行为主,完善乡村到集镇的公路交通,注重对人的关怀,体现场所精神,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建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1、文化传承与文化多样性原则

重庆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且地域文化形式多样性,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浓郁,根据不同文化地域,打造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而体现出重庆的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在这种文化历史和民族文化背景下,从我们的环境建设上得以充分体现,有利于文化的总结、传承、发扬。

4.2、合理定位

重庆地域的每个乡镇的自然资源和发展优势都不相同,因此,在确定发展性质时,首先要对其地形、气候、交通、人口、经济及现用地等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特点和要素确定乡镇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目标等。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出、示范带动的原则建设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乡镇,促进乡镇从数量向质量转变,逐步向综合服务型、农业服务型、旅游服务型三种类型转变。

4.3、道路交通的统筹

基于前文对重庆地区地形分析,重庆地貌特征明显,山地较多,地势起伏较大,对道路的组织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地质方面,地表也多为泥岩和页岩,在各种外部因素的诱发下,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环境灾害,影响道路的布局设置。因受诸多条件影响,道路交通规划应依山就势,体现山地特点,多呈自由格局。

结语

总结全文,得出以下认识:

论文秉承文化论和系统论的观点对重庆区域乡镇的规划改造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讨论,强调地域文化发展的动态性、相对性特征,再现地域生活场性的有效价值,塑造有归属感和富于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的基本途径。

论文在基于地域性规划与改革的概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地域规划原则、地域的文化体现、合理定位、地域性景观的构建及公共设施和场所精神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第一,规划改造要与文化紧密结合,建立文化特色,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发扬。

第二,与现代经济同步,现代经济等发展要求确立规划改造迫切实施的必要性。通过现代化和生态技术的运用,首先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第三,在规划设计与改造中,要回归自然,与生态结合,合理的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使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第四,创造富有地域特色,充满场所感的空间,环境要与当地居民相融合,乡镇的规划改造根本上就是维护社会关系,和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的尊重。

参考文献

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6

王纪武著,赵万民主编,人居环境地域论【M】――以重庆、武汉、南京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赵珂,王晓文,川渝山地小城市传统形态【J】, 重庆大学建筑学报,2004/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