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1: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术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美术学习计划

篇1

8:30——9:00吃早饭

9:00——10:30练琴

10:30——11:00课间休息

11:00——12:00暑假作业

12:10——12:40看书

12:40——1:25百家讲坛

3:00——4:00练毛笔字

4:10——4:50练钢笔字

篇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全国已经有大量教师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对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整合进行了研究,并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五年级美术《美丽的纹样》一课,我尝试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教学,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及应用都得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绘画能力,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多样化信息,激发学习热情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直观性是它典型的特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学好美术的精神动力。而多媒体技术正是以其形、光、声、色等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把教学素材逼真、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充满了儿童情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视觉愉悦的体验和感受中快速有效地接收

知识。

课伊始,根据小学生兴趣容易激发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欣赏,将生活中的纹样引入课堂。我设计了“同学们,老师搜集到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说一说你的感受”的教学环节,以欣赏生活中的纹样导入,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通过视觉盛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受丰富的纹样和艳丽的色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活美,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使学生感兴趣,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主题知识网站,促进自主学习

主题知识网站以主题资源网站的形式,为主题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它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支架,包括为学生提供选择需要自主学习的问题,提出引导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提供思维的板块以及学结的框架等。它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文字清晰易懂、画面生动美观、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图案世界”主题知识网站。站内有资源库、基础知识、欣赏、相关美术链接网站等。内容包括:玩一玩――观察比较纹样的不同;考一考――适合纹样的特点;找一找――适合纹样的骨架变化;我发现――了解适合纹样的装饰规律;我学会――掌握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合作研究式学习,由“学会”变成“会学”,主题知识网站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真正意义上的“支架”,保证了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画图软件,培养设计意识

运用计算机进行课内美术的交互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计算机具有强大、灵活的功能,它有图像处理软件,能够随时更换画面,使画面的处理效果丰富多样、极具魅力。计算机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合纹样的绘制步骤运用的是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要求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也很讲究,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学生往往不喜欢进行这类设计。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完成作业就极为轻松。计算机通过画布选定和工具箱中的选取图形工具,可随时灵活处理画面构图,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软件中的复制、旋转、粘贴等画图功能,把手绘中非常烦琐的工序达到简单化、快捷化,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轻松松地漫点鼠标便能妙笔生花。从屏幕上的颜料盒中获取不同的色彩系列,就能让学生欣赏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美。创意能即想即改,所想即所得,不需纸张、彩笔的更换,无需学习工具的更新换代,这也是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网络平台,实现交流提升

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出来以后,作品的展示就成了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全面地展示所有学生的美术作品,对学生作品进行很好的对比、讲解。网络展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需求。利用电子文档、电子画册、博客、“BBS”、论坛等形式进行,将学生的作业置于个人、小组、班级、学校甚至社会中实施评价,使评价拥有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在评价中,师生平等交流,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共享学习美术的

快乐。

课上我要求每位学生登陆同学的博客,欣赏完作业后,以评论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见解,可以是对作业的评价,也可以是向作者提出的修改建议,甚至还可以对某位同学的评价进行“再评

篇3

1.1 巧用网络资源,扩大信息容量,提高审美素质

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教学挂图的展示或幻灯片的放映,讲解欣赏内容,难以面对全体学生一一作答,不能创造开放的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地得到体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美的形象性特点,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网络资源为此创造了契机,它具有广泛易取的信息量,学生拥有自由的学习空间。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上网查找世界各地的美术网站中的相关资料,或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的数据根据教学意图,制作成课件、网页,就可以或教师讲解作品内涵,或学生自主地欣赏经典名画,了解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这样,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1.2 展示动态变化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量为一体,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各种媒体,表现许多传统教学技术不能表现的事物和现象,如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等。多媒体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在解决那些教师难以表达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问题上,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工艺与设计课的教学中,有关工艺制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复杂、严谨,技法的要点、难点较多,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演示一个完整制作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二方连续”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是口头讲授,稍作演示,演示时不可能全面,这样的教学,学生不能掌握技法上的难点。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图案制作的完整程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进行放映,从绘图、拷贝、涂色到色彩转换,都非常方便、快捷,整个过程展示清晰明了又独特,学生边看放映边学习,印象深刻,教学难点轻松解决。

1.3 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

在传统教学中,工艺美术设计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等环节实现。其中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讲解,给出图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在一堂课上能让学生领会和做练习的机会很少,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即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显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有了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以后,就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当教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学得快些,也可以学得慢些;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教师询问,或通过多媒体网络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完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Word来做练习,练习完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探求知识、培养智能,均有积极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培养想象能力,对培养创造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2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1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历来是美术教育的难点。把艺术作品不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在大脑中形成反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利用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是形成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很容易地将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并方便地展示给学生,突破美术欣赏能力培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如欣赏“农民画”时,如果只看课本中的小幅图片,学生会因为对作品内容及产生背景缺乏一定的认识,而印象不深,难以产生共鸣,影响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电脑课件可以将画投影到大屏幕上,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通过鼠标指针,指点画中细节,欣赏农民画的内容、构图、造型、色彩的特点,同时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等,这时学生就能自觉地进入某种情境,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从而自觉地从农民画中感受质朴、清新的美和粗放、纯真、灿烂的艺术特色。这样学生原先模糊的、朦胧的审美感受就会变得清晰,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2.2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促进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及动手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供教师备课、上课及学生收集、查阅资料及自主学习使用。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以其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储存光盘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过程智能化的特点,为美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创作活动、个性化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空间。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信息素养,而且提高了收集、选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 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教师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3.2 不能夸大现代媒体的作用,以此取代传统媒体

篇4

一、应有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1、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现美术作品只能是通过课本、杂志、名家作品,资源有限,能给学生展现的东西也受到限制。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网络资源的互通、共享性,为美术教师教学和资源的检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例如《中国瓷器》一课,在马未都先生没有在《百家讲坛》讲《瓷器收藏》之前,我基本是从造型和纹样的角度出发去完成这课,但马先生精彩的讲解,让我感觉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我从网络上搜集了上千张各时期瓷器的代表作品做成课件,在授课时通过精彩的文字配合图片的讲述,把学生们带入了瓷器的世界,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学习兴趣。

2、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美术课程中,很多绘画和绘制过程都是非常缓慢的,如果单凭老师示范整个过程是不可能的,但是,多媒体的出现,可以使老师在提前拍摄好授课内容,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这样,在节省了讲课时间的同时,更便于同学们观看。

3、为教学互动提供了可能

经过几年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切实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辅助手段。教师可以通过互制作视频、图片等形象的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与老师进行沟通,有效的价加强了师生间信息的沟通与反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能够提供所有教师所要展现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活动现场和故事情节等教学情境,这样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多媒体声文并茂的展现形式能有效感染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它的绘画和制作的步骤、技能和技巧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性练习。教师在“单色版画”和“多色版画”的教学中,往往用录像和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一段版画的制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制作方法。

2、利用信息平台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有效结合,才能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美术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学生制作“电子壁报”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后的黑板报,总结出本班板报的优缺点,然后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络上几个优秀的电子壁报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然后讨论出其制作的优点,最后总结归纳出“什么样的壁报才是优秀的壁报”。接着我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开始制作壁报,壁报上要体现本小组的组名、口号及壁报主题,小组内分工明确,有负责网上搜集资料的,有负责动手制作的,有负责选取组名口号的,从而快速制作出每组的电子壁。最后,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交流各小组的作品。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成功构建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课堂上,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艺术情趣,教师只能通过视觉形式来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而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艺术相通的,

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扩大了欣赏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通过师生共同点评作品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反馈是必须重视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的平台点评学生的作品,检验教学成果,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接观察、分析他人作品,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提升。初中美术课之所以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在于其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点滴渗透多媒体技术,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发挥到最大,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美术思维。

篇5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0936-02

1 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新世纪知识、信息更新传递迅猛。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地位,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一代新人已成为每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党和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常规教学模式,应该改变观念,学习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丰富教学,从而达到新世纪教育的目标。所以,笔者就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阐述一些观点,希望能够给同行提供一些参考的价值。

2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兴起于80年代末期,到目前发展越来越成熟,它是计算机领域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它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通信等多项技术于一体,采用计算机的数字记录和传输传送方式,对各种媒体进行处理,具有广泛的用途,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乐、音效等数字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整体中,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多种交互手段,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播讲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3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机遇 多媒体技术有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并且是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的;

第二,多种技术的系统集成性,基本上可以说是包含了当今计算机领域内最新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第三,处理过程的交互性,即实现 复合媒体处理的双向性。

正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上三个特性,所以就增加了可操作性和内容更新取舍的灵活性,特别是它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丰富灵活的动态图形功能,更是教学过程中所特别需要的,这同时也使得多媒体技术有了充分发挥其特长的场所。这种结合使得多媒体技术和课程教学两者相得益彰,能得到珠联璧合的效果,从而使传统的教学产生质的变化。

4 多媒体教学优点

目前,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充分运用传统与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实物展示台、投影仪乃至多媒体计算机等引进课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用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串起整堂课,信息技术的形象化、直观化、信息化丰富了课堂内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心神愉悦兴奋,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加教学密度,丰富教学过程,创设适宜情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使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素质教育。

4.1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图表,声音,动、静态同像集成在一起,构成教学软件,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

在教学中,许多课程的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函数图象的判断时,同学对图象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曲线或图表,例如,可以使曲线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函数图象中几个变量X与对应值Y所得到的图表自动缓缓移入的方法,让同学能够体会到自变量X与Y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函数图象的特征的掌握

4.2 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以媒传知,以媒生情,不但具有高度的反馈性,而且能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呈现感性材料,对于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统一,想象未知和验证已知的发散思维训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具有独特的效果,从而可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但在多媒体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充分、操作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优化多媒体教学,使之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在多媒体教学的交互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这样必然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良好条件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自主性更足。

此外,多媒体输入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便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4.3 因材施教,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学生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各展其长,使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紧密联系而形成多种媒体组合的教学系统,以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高效率学习,更科学、更快捷的掌握文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并且,多媒体超文本结构的使用,克服了传统的线性结构的缺陷,使得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容易根据教学的实际效果时教材进行动态的组织和修改,使学生可以完全摆脱课程表的限制,按自己的实际能力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学习进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4.4 CAI和数据库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多媒体著作工具可以有效地控制多媒体的使用。使高质量多媒体CAI软件的制作变得相对简单,从而使CAI软件的编制者从复杂的程序中解放出来,而致力于进行多媒体教材脚本的创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软件的水平。

同时,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提高了辅助教学综合利用多媒体信息的水平;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互相交流,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同时拥有几乎无限的信息来源接口,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上述的诸多优点,因此,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辅助教学中来,可以推动整个教学体系的变革。当然,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要代替传统的教室和教师。它是一种使学生对自己更为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一乐趣将会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那么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实践呢?

5.1 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和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多媒体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必须有现代的教育观念,诸如开放的教育观念、多样化的教育观念、民主化的教育观念、创造性的教育观念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学校教育信息环境将逐步完善,教育资源将更加丰富。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转变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信息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教师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以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根据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运用网络,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广泛收集各种与之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素材(文本、图片、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模型等),并根据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以及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能力。

5.2 投影教学的利用

投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体,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习者观察投影画面中传递的教学信息,最大限度地理解画面内容并指导学生思考画面的内涵。在放映过程中,为避免信息量过大,导致刺激过多,强度过大,引起学习者的疲劳,以致影响有效学习,教师有必要灵活机动,运用多种投影教学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5.2.1 图片讲授法

在投影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画面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特征,寻找规律,加深理解。这种方法机动灵活,画面放映时间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加以调控,与激光教鞭在画面中配合指点,可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与教师同步,为讲清特征、规律服务。

5.2.2 增减教学法

在投影教学过程中,运用复合法以递增或递减的形式,按教学要求逐步显示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理解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5.2.3 遮盖教学法

在投影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片教学时,把暂时不需感知的内容遮盖起来,然后按教学的需要依次呈现,以突出认知的主体和重点,使学生在清晰的教学思路中认识和掌握知识。

5.2.4 创设情景法

在投影教学过程中,放映投影片时,同时播放解说词,背景音乐和效果声,让学生闻其声,见其人,如身临其境,使学生的认识和感受更加深刻,在符合教学内容的特设环境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启发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5.3 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所具有的特殊功能用于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计算机及技术传递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计算机配有声霸卡、视霸卡、DVD-ROM 和相关的外部设备及相关的应用软件平台,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它可以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集成处理,使信息更为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例如,在外语教学中,从听、说、读、写、练等多方面同时刺激学习者大脑神经,能唤起学习者大脑皮层多个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降低激活缺限,多通道输入教学信息。而且计算机作为一种使用工具和学习资源,所具有的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增加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延长知识信息在神经中枢中的保留时间。人机交互使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因此,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可以在自然轻松的教学状态下提高记忆和学习成效。

6 结束语

篇6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仅对激趣的作用与方法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激趣的作用

1.1 激趣是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前提。教育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激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催化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西•孛洛维契克曾说:“只要有兴趣,好分数自然会来到。”小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只能通过绘画,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喜爱画画。但由于很多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有“难熬”之感。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激趣,即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应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在讲《我爱国旗》一课时,我走进课堂一言不发,打开录音机,播放国歌。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学生不由自主随着雄壮的乐曲唱了起来。然后,我指着课室中悬挂的国旗问学生:“国旗上的五星和红色各代表什么?”学生很快就答上来。接着,我又问学生:“当我们听到奏国歌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各抒已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这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

3.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在教《怎么画鸡》一课时,我提出让学生“考老师”,请学生随意说出一种形状,只要老师动几笔,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鸡来。学生被“考老师”所激励,产生了极大兴趣,都想以自己的绝招来难倒老师。于是,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各种形状,但都被我一一添上了鸡的眼、嘴、冠、尾、翅、腿、爪,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个个积极投入,学会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作画的方法。

4.教具演示,激发兴趣

教具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可大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对称式纹样设计》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已剪好的剪纸,在未打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抢猜,很快就有同学猜对。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接着,利用这一剪纸,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学生因为在猜中注意到图案的形状,所以很快就把对称的规律总结出来。这种教具的运用,就起到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活跃了气氛,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得到实施。

5.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讲《怎样画动物》时,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四个组为四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队的其中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一种不同的动物,看哪队画的动物数量多,相貌像的为第一,获第一的这个队可得到一颗金星。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获金星,于是学得生动,也记得牢固,并培养了他们的自觉学习的习惯。

6.进行讨论,激发兴趣

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萌芽了解决此问题的欲望。在讲《家具模型设计》时,我要求学生自由合成4人一组,完成一套家具模型。先让各组讨论所做家具的种类、数量及款式。学生一下子讨论开去了,课堂气氛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之间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然后组内讨论得出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给了学生有互相交流的机会。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7

高中化学相比中学化学来说,其研究的对象更为广阔,从实际生活中常用的高分子物质到原子、电子等微观物质;其原理也更加深奥,难以理解;实验也对比中学更为复杂,仅两种物质就可能发生多步化学反应,即便实验也不容易观察得到明显现象.像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老师讲实验课时基本靠知识灌输的方式.即使实验也是验证书上的基本内容而已,而探究式实验更是屈指可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思维.仅通过书本阐述或老师示范,容易导致学生的实验操作方法步骤也是参差不齐,自然达不到高效率的学习过程.

一、多媒体试验教学的优势

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中后,特别是在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可以用多媒体清楚地演示实验过程,既避免了危险的发生,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1].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多媒体的支持,实验不再变得枯燥,能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的动力,给压力较大的高中学子们带来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随着网络的普及,给教学资源广泛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可供大量资源学生选择,也为老师授课提供了便利,同时教师之间还可以进行试验教学方法思路的探讨和改进.所以说,在化学实验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克服普通实验教学当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即使多媒体技术教学优点不胜枚举,在应用于实际教学时,多媒体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几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在实际教学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技术分析

1.实验教学中摄像和放像技术的应用

所谓摄影和放像技术就是采用摄像、剪切、文字加工、声音加工等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将实验的全部过程流畅简洁地展示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摄像和放像技术运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时间,还可以让其真实地有重点地重现整个实验过程,甚至可以对每一个细节加以反复观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2].高中化学课本当中有非常多重要的化学实验,每一个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准备、进行和总结,但其实很多时间都可以省略掉.比如说钠常温状态下的缓慢氧化过程,和氧气反应,最终生成白色的氧化钠.而在加热后会与空气进行剧烈反应,如图1,从刚开始的白色逐渐到燃烧时的金黄色,再到最后的黑色,都一目了然.一个生成氧化钠,另一个生成过氧化钠.老师就可以通过制作一个视频加以剪裁,来展示这个过程.既可以保全实验的真实性,又节约了学生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效率.

2.实验教学投影技术的运用

传统的实验课上,老师通常会在讲台上向学生演示如何操作仪器,并观察实验现象.但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多数人看不明白,学生学习效率极易受到座位的影响.而投影技术的运用就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投影技术主要是将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尤其是一些很细小的、不易观察的现象.比如说铜锌原电池实验,锌较铜活泼,故在铜电极端会有氢气产生,会看到冒气泡的反应现象,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放大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到底哪一端产生气体的,反应是否剧烈.例如,气体收集方式有多种,利用一个简单的分类方式,这样简洁明了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方便了解记忆.而研究表明视频影像等方式传播知识较文字而言更容易记住,对实验的现象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另一方面看,投影技术还给了学生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不仅仅可以俯视、侧视,甚至是各种能反映现象的视野,同时还保障了观察者的安全.所以,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合理的运用投影技术于教学当中,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3.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演示实验能将一些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现代多媒体演示实验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当中,运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3].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可以通过投影技术放大,但也有很多实验时针对微观粒子而展开的,我们不可能通过放大去示演这个过程.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能够化微观为宏观,来重现实验过程.举个例子来说,水电解的过程.水电解后形成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但它又存在着复杂的化学平衡.此时如果仅仅靠文字及化学平衡方程式来讲解水电解过程,效果可能不理想.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建构一个个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模型,用小动画形式演示出它们的分离方式,结合方式,自然就会清晰很多.其中,还有不少一部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污染性.如实验室制氯气,众所周知,浓盐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氯气又是有剧毒的气体,易发散.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又能了解实验过程,采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一个动画演示该实验,会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是该实验的反应式和反应装置,产生的氯气是怎样通过一次次过滤收集的,都展清楚地展现在眼前.另外,一些受到空间、时间、经济条件限制的实验,或者在单元重点总结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达到教学目的.综上所述,本文就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运用为出发点,详细地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一些适用于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为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多媒体技术虽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会为教学增益不少,但前提是需要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跟进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选择更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邵园园.高中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浅析[J].中国新通信,2015(4):58.

篇8

引言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深入展开,我们课题组不仅在高职化学课堂上进行了提高实效性的研究工作,也针对教学对象,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讨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1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巧妙地创设导入的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讲述“CO2性质”前,将意大利峡谷之谜、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对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知识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计算机能使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同步控制。又如:《原子的结构》一节,为了使学生掌握原子核的构成,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质量关系、电荷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做成动画利用多媒体将微观世界扩大展示,逐步建立空间立体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变抽象为实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

2、实现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结合

2.1课件制作要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内容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而变得简单化、有趣化,更易于学生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溶解”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学中我们为该部分内容专门设计动画,使相应内容由教学难点变成了学生的兴奋点。但在教学中,也不能刻意追求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教师应把一个个知识点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任务或问题,结合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2.2多媒体教学与化学实验相结合

多媒体可以把一些难于演示的实验展现给学生。比如活泼金属与稀酸的整个反应过程速度很快,若只采用课堂演示实验,只有坐在前几排的学生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其他学生就无法对其描述。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实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一些有毒、危害的实验。多媒体教学与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机结合将极大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3多媒体授课与黑板教学的有机结合

目前,中学大多还没有完全采用多媒体授课,所以传统的黑板模式教学还仍然存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可见多媒体课堂教学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代替,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的教学对象,如果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黑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就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都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3、值得关注的几点思考

3.1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人的感受在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时将会出现一种适应,过多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的视听产生适应性。因而不能一味追求计算机、电视、录像等手段,而忽视教师讲授、板书等常规、传统的教学手段。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

3.2削弱实验教学

化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这也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论述。我认为不可削弱实验教学,只可锦上添花。

3.3忽弱学生的承受力

多媒体教学的大容量、快速度、高密度,有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目不暇接、来不及做笔记,这就会出现课堂上很热闹课后没着落的尴尬局面。我认为多媒体教学的课前、课后辅助工作更要加强,比如课前印预习题或重点知识给学生,让学生有备而来;课后注意对学生进行督促检查。

3.4盲目滥用多媒体优劣不分

课件的优劣不分;课型的优劣不分;学生层次的优劣不分等等,有时会弄巧成拙。我认为要用心去准备和选择,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有时仅仅是一张小小的PowerPoint制作,就要花去我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完成,用到它时学生的反应就相当的好,那它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付出和效果是成正比的!

4、总结

总之,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作用取决于它的应用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需要教师去把它们与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的揉和,在教与应用、动手与实践中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促进化学手段的更新和最优化,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一)突出重难点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要将课本重难点重点突出,借助多媒体这种教学工具,以教师传授为基础,让学生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课堂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对于课本中难以通过语言描述表达的重难点,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利用声音、图片等具体模型,将其更加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不能丢失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解仍然很重要。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后,教师还是需要对重难点进行讲解。

(二)课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践时,教师在设计和安排教学方案时,要注重课件的交互性,教师要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一些板书等编织在教学设计中。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不能一味的点击鼠标进行下一步,这样便会失去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最终意义和目的。课堂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也无法全程集中注意力,仍然无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要注重于学生的互动交流,仍然需要进行实验教学。

二、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多媒体的应用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激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驱动力,任何课堂教学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在化学教学课堂要使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多媒体具有声画结合、图表展示、情景模拟等功能,教师可以随时播放一些现代化工生成过程和化工产品的视频资料,还可以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用具体的模具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这些功能都增加课堂的活跃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引导学生建立对化学课堂的长久兴趣。如在讲解教材中“硝酸的性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玻尔获诺贝尔奖章的动人事迹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新的知识点,教师讲解完后,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二)扩大教学信息量,强化教学知识

目前互联网信息含量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时的网络知识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省时、省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开展知识总结和巩固训练时,可以课前将内容写在多媒体课件上,这样节省了实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交流和记忆,加强了训练密度,提高课堂效率。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力量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课后视频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利用网络知识,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在课后帮助学生强化教学知识。

(三)强化课前研究,优化化学教学实验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进行理论教学,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在实验前进行模拟实验演示,如教材中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将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如果利用投影仪,可以将实验投影在方型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学生可以通过投影仪清楚的看到一系列的反应,从而达到实验效果。

篇10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若是对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降低教学的质量,严重的甚至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改进,以不断地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满足学生化学学习的需要。

1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现实价值

1.1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主观性

应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能够调节教课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化学历史背景,而且还可以播放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融入实验气氛当中,让学生能够对化学充满学习的好奇心;化学实验比较实际,可操作性强,这些都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爱上高中化学教学。而且,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当中语言表达不清楚的缺陷,能够让学生真正听懂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技术

化学实验当中包含很多项目,每项实验都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由教师示范,很多学生不能在示范过程中快速掌握动作要领,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则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动作印象,而且多媒体还能够进行反复播放,让学生能够根据多媒体的视频和图片来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这样能够通过多媒体资料来反复进行掌握和练习,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验方法,减少常识性错误,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化学实验方法。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对化学实验进行分解,让化学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再结合教师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在大脑当中形成完整的实验印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方法技术。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的主导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师完成化学教学的工具,教师在课堂当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学生占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然而现在很多化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过多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上课,课上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备课、上课和课后任务都是靠多媒体来完成,而忽视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使得高中化学教学的主导变成了多媒体,这就违背了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多媒体的初衷,影响了化学的教学质量。

2.2多媒体硬件设备配备不齐全,有待提高

多媒体硬件设备是辅助完成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多媒体硬件不完善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目前大家对于多媒体教学仍然停留在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层面认识上,像数码相机、投影仪及数据存储媒介等这些硬件可能都被忽视而没有配备完全,这导致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大打折扣,不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由于很多的高校缺乏资金问题,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投入不足,这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我们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其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同之处,学校及政府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其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

2.3教师教学能力需要提高

目前很多高中的化学老师年龄普遍偏大,他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不够深入,不能够自如地应用日常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这些年长的老师一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对于化学教学有着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但是由于他们对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导致他们没法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呈现,这也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有效措施

3.1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学教学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化学教学服务,因此对于多媒体的定位我们一定要把握准确,坚定多媒体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定位,不要将多媒体当成教学追求的目的,它其实是一种手段,为的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并不冲突,我们要有效地将二者进行结合,融会贯通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既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又发挥传统教学的严谨性,让学生在互动高校的教学平台上更快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3.2改善教学环境,发挥课后反馈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环境明亮度的要求较低,但是不明亮的学习环境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这可以通过区分教室照明区域的方式进行解决,采用变换照明灯具,让学生处于明亮的学习环境中,从而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出现上课瞌睡等问题。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反馈情况,经常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适应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以便更有效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提高反馈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自由地进行发言,老师通过平台为学生进行解答,通过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地提问,老师也可以及时地解答,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3加强模拟比较练习,充分发挥模拟比较的作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比较学习,让学生按照多媒体视频当中的知识来进行练习,对于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可以跟着视频进行多次练习,还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横向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模拟比较学习当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以便为之后的日常练习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4结语

多媒体教学已日渐成为当代教学的主要手段,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能够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化学老师必须要正视多媒体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改进问题,使其更加贴近教学的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益处,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真正地达到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的预期目标。

作者:詹龙昌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苗瑞雪.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李宇琼.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篇11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高校的实验课程改革中,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并且加强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高校的实验教学课程增加了一定的互动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协作式的学习交流,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有着很大的帮助。

1.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弱。在传统的实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面对面进行交流。这种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交流和技能的培养,而且可促使学生和老师进行更加顺畅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情感交流是依靠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的,可以使师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而目前的多媒体实验教学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相应的感情交流。大家都只关注如何进行多媒体的操作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这种实验方式不能使师生之间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老师也无法直接从学生那里得到一定的反馈信息。

(2)先进的教学设备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先进教学思想。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以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现代的教学理论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情况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使教学工作流程大大简化了,但是在教学思想方面没有一个有效的支撑,一些老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2.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注意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技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有一定的谨慎性,注意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一是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使用。这主要是避免高校之间的跟风行为,只有将多媒体技术与自身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达到最大化。二是要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进行一定的限制。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过多虚拟化的教学手段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电子教学课件的设计,使多媒体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发挥创造力的优秀工具。

(2)使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师生之间面对面地交流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真实的教学环境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实验过程,而且具有一定的模拟特性,比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更具有精确性。两种教学方式都各有长处,只有将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才能使实验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3)优化素质,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是在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的主要人员,也是实验课程的决定性力量。面对多元化信息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努力提高自身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不断适应教学活动的发展需要。广大高校教师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素质,提高应用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中的一种尝试。虽然它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产生了一定的革新作用,但是自身的发展仍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开发。相信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就能找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最佳整合方式。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251-01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更好的服务课堂教学:创设最佳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显然值得我们去深思。笔者经过多年亲身实践,现归纳出以下几点与同仁一起探讨: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更广泛的要求,其中创设数学情境,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信息技术融图、文、声、动画于一体,能为教学创设生动、有趣、形象和逼真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多媒体首先播放学校门通状况的一段DV,这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学生看到自己校门口的画面时,非常兴奋,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我们的校门口。”“那你们通过这段DV,了解到什么信息?”教师紧接着问。这时教室沸腾了,学生个个争着回答。有汽车,有自行车,有摩托车,有卡车,有男司机,有女司机……。这是,教师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你们知道通过学校门口哪种车多吗?”教室顿时安静下来了。带着问题,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呈现出多种统计方法。通过生动的、富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体味到学习的极大乐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远程指导,打破时空界限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题:“一个直立的圆柱体,底面周长15.7厘米,高6厘米,如果沿着直径纵切成两个半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学生想了许久,最后通过QQ向我求助。我看了以后,没有直接向该生讲解,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做了一个课件。课件通过动态的切割过程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而长方形的宽和长分别是圆柱体的直径和高,从而解决难题。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利用网络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建立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形象再现,呈现知识过程

数学是一门再发现,再创造的学科,它总是需要从大量实例中发现问题,进而总结规律,然后再实践,再创造……。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使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知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使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角的画法”这一课时,教师利用了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然后电脑演示画角步骤。由于是电脑来画,手段变化,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表象,然后教师再演示,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知识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显示,发展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如果借助多媒体将静止的插图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把事物的发展过程展现出来,这样既可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为清晰,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这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电脑显示客车和货车两地的位置,让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两车相遇。客车行的路程用红色线段表示,货车行的路程用蓝色线段表示,然后抓住电脑所具有的声、形、色、光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让学生达到一个思维的高度,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理解数量关系。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从繁琐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不仅突破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时空限制,学生在学习时生情激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