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1: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个人思想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淑贞是我高中的舍友,她在江门那边也是和我同一个专业,前一段时间,大方旅行社去她们学校招兼职导游了,她面试过了,而且已经去了两次培训。值得一提的是,她以前的性格跟我很像,可是,她在这一年里面变了,她跟我说,做导游一定要放得开。她还跟我说她变了很多,做人做事都放开了。我就立即想到了自己,我却没有变。她还说,不需要理会别人的闲言闲语,只要做好自己觉得应该做的就好了,而且要懂得制造气氛,还要脸皮厚点。发现她们学校给了很多她们上台表演演讲之类的机会。我为她能够做到兼职导游而兴奋,这真的很好,估计暑假会过得很有意义,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整个人也就不一样了。等到考导游证面试的时候,就根本不会是什么难题了。她鼓励我,并告诉了我很多东西,还说,等到时机来了,就一定会如你所愿。
工作总结是为了通过对上一年的总结来指导下一年的工作,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村官年终个人工作思想总结,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工作总结写作带来方便。
我是xxx村主任助理,今年9月初我被分配到该村,开始了我难忘的村官生涯,转眼已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两个多月里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磨练成了熟悉村里事务的主任助手,回顾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有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也有自己的辛苦努力。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每天坚持阅读各类报刊杂志,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学习和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材料和文件精神。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信念,坚定自己服务农村、建设农村、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在组织纪律方面,我认真执行和严格遵守吕梁市、离石区关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管理办法和大学生村官有关的管理规定,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认真、踏实、尽职尽责的做好各项工作。
在工作方面,两个多月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村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认真地做好乡、村交待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信任,不愧对农民的重托。
本人自上任以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深入学习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思想上、言论上和行动上能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努力做到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相一致,多做调查研究,遇到矛盾、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积极订阅XX年度的党报党刊。
二、工作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级各部门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基础调查、找到工作切入点,通过查阅资料,走访镇村干部、群众等多种形式,详细地了解了村情、民情等基本情况。特别是发现我村有30余户“空巢老人户”,人口40人。经村委会批准我积极承担起照顾空巢老人的任务。
(二)、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工作的结合点,看到我村活动室的硬件设施过硬,却存在没有充分发挥好为党员干部赴服务人民群众的问题。kt250.com来到村后,我主动担任农村党员电教和现代远程教育的操作员。特别是在10月28日向群众宣讲党的xx届三种全会时,我运用多媒体向群众讲解,使政治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趣,得到群众的称赞。
(三)、调整好心态、做好常规工作,岗位职责是村委会主任助理,但无论份内份外的事情我都积极去做,来此时间不长,我协助支部书记整理党建资料、处理民事纠纷一起,村主任处理公路占地的测量、帮助村会计完成退耕还林资料、年报资料等整理工作,还走访农户30多户,联系到产业大户和贫困户各一户。
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外部灌输多,对大学生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激发还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者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充分肯定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优化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1.构建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教育模式符合党对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新时期教育事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改革阶段,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性事业,必须要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全面贯彻人才培养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就大学生而言,优化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立足于学生个体的教育需求,为其搭建广阔的思想政治学习平台。
2.构建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也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与社会相结合,把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意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创新是时展的主要趋势,坚持创新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3.构建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行业发展均有推动作用,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特殊性,对其实施个性化教育方案具有指导作用。高校积极构建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符合大学生个人思想意识的发展需求。只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深入性地挖掘大学生个人潜能,使其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实现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价值,不断地提升个人思想内涵。
4.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大学生个体特点。当前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的身心发展状态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基础和参考,他们的身心发展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想要独立却又很依赖。学生进入大学后,摆脱了家长的管制和约束,但他们在处理学习及生活事务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缺陷,到了大学面对各种难题时缺少可依赖的对象,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二是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想走捷径,却造成了更多的失败。三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改革期与转型期,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缺乏正确的思考,又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四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强,思想活跃,善于创新却缺少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社会相互脱节,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无法正常贯穿于学习与生活中。若不及时进行思想方面的疏导,大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将面临更大的阻碍。
二、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本质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概述性的研究,教育人员从大范围角度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学习平台,并且统一性地安排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这种模式往往导致大学生接触到的知识点相对局限,一些与社会密切相关的政治内容无法掌握,不利于大学生思想与社会发展相互接轨,约束了大学生自由权利的灵活运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其本质内涵的表现,具体包括:
1.坚定目标。在高校范围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为指导,才能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价值作用。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大学生主体性思政教育目标可以推动大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激发大学生内在潜能,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
2.实现价值。人生价值观提出,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思政教育工作中,需引导大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发展价值、行为价值。走上工作岗位是专业生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行业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这为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许多平台。
3.整合策略。根据大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促进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如教师定期与大学生展开交流活动,掌握学生个人思想的变化动态,通过采取针对性地教育指导其行为举止;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遇到各种难题时的应对能力。
三、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现途径
1.改变观念,树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围着教师转。但是,实践证明这种观念和做法已经过时。主体性教育思想应该是发展学生作为自主的、能动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性――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以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强按牛头硬灌输的做法,要根据实际制造情景,让学生自我思索、自我判断、自我总结。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他们创造的经验。这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改变观念,转变思想和工作方式,以新的面貌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2.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将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参与者。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肯定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核心是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为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条件和提供舞台。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主要实行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教育和提供服务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主体发展的思想要求和现实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进行双向认知,要民主平等地进行交流,通过环境的感染以及切实解决实际困难等方法,唤醒、激活与弘扬大学生个体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使他们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对自己对社会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体。
4.利用社会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宣传和社会服务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具有立体、生动、形象等特点,是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社会实践中,学校要从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建立健全配套机制和提高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三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舞台和方向,突出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时效性。
5.强化学生科技才能的培养。注重科学技术水平的培养是激发大学生创造意识的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的平台。从制度上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教师要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指导教师要带动学生创新科技队伍,重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科技活动,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全面带动大学生个人政治意识的提升。
时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平台,也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会,应借助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努力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敖敖.我们怎样培养面向二十世纪的人才[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2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13 [本刊网址]http:∥
如何客观准确的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创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有助于快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助于稳步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思想、品质的培养,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等内化为大学生个人思想意识,从而使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效性”,就是指实际达到的效果。本文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被定义为: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整体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比,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程度。
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人或事物的价值进行评判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内涵是:遵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分析和反馈,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的过程。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短期目标是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向和现状。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收集和采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明确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远期目标是最终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思想、品质的培养,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等内化为大学生个人思想意识和品质,使其价值选择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性,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与导向性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意义。一方面要坚持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准确性,使评价系统能真实的反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指引作用,促进被评对象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的成长与发展规律,要能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和每个因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不仅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而定性分析是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标准性比较差,只能对事物进行原则性、概括性、趋向性的评价,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3.全面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全面的看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全局中提炼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出更加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包含的事物和人也是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它。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多个要素构成。可将评价体系分解为要素有效性、过程有效性、结果有效性3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面分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32个,具体阐述如下。
(一)要素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
“队伍建设”包含的三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员配备、结构与素质、培养与管理。指标具体要求学生工作的队伍建设规划要齐全、配备的师生比例合理,要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学习与科研情况效果要好;对辅导员和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管理要做到制度化,考核要规范。
“基础设施”包含的三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办公条件、基地建设、网络建设和环境营造。指标具体要求专职思政工作人员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所需的基本办公设备;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基地建设规范合理;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管理规范;思政氛围的渲染营造等。
(二)过程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组织领导、规章制度、学科建设和工作运行等4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
组织领导的重视程度是保障学生工作指导思想是否贯彻与落实的重要前提。指标包括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具体要求党委统一领导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拥有学校一院系一班级一体化思政教育的工作网络;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规章制度是反映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规章制度要健全。指标有:思政工作制度、计划与总结和协调与保障。学生工作制度齐全并执行有力;学生工作计划和总结齐全、工作例会正常;在危机干预及危机事件处理上,应急方案齐全、措施得当有力。协调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的上层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学科建设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指标包括:学科科研、课程建设和学科管理与建设。大学生思政工作要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力量,能够申请到较高级别的辅导员专项和人文社科项目;学生工作队伍要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要有专人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管理,有制度、有规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主要包括:思政理论课、党团组织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资助工作、实践教育和维稳工作等。思政理论课要求课程设置、学时、学分等符合国家规定;党团组织建设健全,有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就业指导指标包括就业工作指导与培训、就业课程建设等;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包括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必修,有配套的心理咨询的资源,辅导员从事相关心理咨询与教育工作,思政人员有一定的危机干预的水平;资助工作主要包括学生贷款,困难生指导与帮扶等;实践教育要求有平台、有基地,能够切实加强大学生动手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安全稳定是第一位,要求维稳工作有制度、有规范、有成效。
(三)结果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效果,主要体现为认可度、学生素质、学生就业等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
认可度主要包括学生的认可度、学校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等。学生的认可度评价指标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对辅导员的评价、对学生工作的评价等。学校的认可度评价指标包括学校校风、学校学风等评价。社会认可度评价指标包括家长反馈、用人单位反馈和舆论报道等。
学生素质主要包括个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个人政治素质是指学生的三观教育和价值取向;道德素质是指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法治素质是指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心理素质是指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水平,没有重大心理疾病。
学生就业主要包括学生就业率、单位用人反馈、学校声誉等。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
一、礼仪教育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必然联系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中外礼仪、求职礼仪和网络礼仪等。
人际交往能力指人们在人际沟通时,妥善处理组织内外以及周围环境各种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个人在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交往,就不能不讲礼仪。因为礼仪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和剂。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之外,还能帮助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更好的表达尊重和友好,增进了解与信任。在交际中,周到的礼仪能够使交际各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所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反之,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粗鲁无礼,容易使人产生否定情感,从而阻塞人际沟通的心理通道。
因此,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点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教育,让学生在提高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更懂得运用形象管理技巧,以及得体的言谈举止和适宜的处事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赢得赞许。“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告诉我们礼仪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本必备的条件。
二、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渴望获得情感交流和个性肯定,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交往能力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自卑、多疑、敏感、嫉妒等情绪体验,进而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受挫,产生交往障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礼仪教育中所涉及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校园礼仪等内容的学习,能够普及礼仪基本常识和交往技巧,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自信心和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充满朝气、志向远大的大学生在做好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需要接触和了解社会,更渴望参与社交活动。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们如何做到知礼、守礼,如何运用合适的交际礼仪提高自身吸引力等问题,通常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如:服饰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名片礼仪等,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习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内容,是调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当下,高校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常常忽视基本礼仪素养教育,容易产生大学生礼仪知识匮乏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礼仪形式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三、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强化积极交际心理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存在着文化习俗、心理和社会地位等障碍,其中,心理障碍是人际交往能力较缺乏的大学生的“坎儿”,刚刚进入高校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存在自卑、自傲、嫉妒、猜忌、羞怯等心理体验。在这些心理体验中,自卑最为突出。而笔者对于所在地市几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中发现,大学生内心自卑的主要来源是对自身形象的不满意。
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自卑心理的疏导,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从仪容、仪表、仪态等方面,首先让学生悦纳自我;其次,让学生了解自我形象的优劣势和学习形象管理的技巧;第三,让学生常常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行;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鼓励和赞扬。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大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完善自我形象,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变得自信、谦虚、从容,不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多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大学生个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礼仪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从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剖析“第一印象”给交往对象带来的效应,让学生在项目化的实践活动中领略到礼仪“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知识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力量,引导学生用好塑造良好印象的重要工具——社交礼仪,促进学生在不同场景进行个人形象塑造,不断获得交际的成功。
(三)动态细微处夯实培训,引导打造自身魅力
微笑是特殊的情绪语言,它是人际交往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的面部表情。它不但表现着人际交往中友善、诚信、谦恭等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自信、涵养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健康心理。社交人员的形象展示离不开微笑的运用。例如,微笑让北京奥运会的礼仪小姐成为中国的“名片”。因此笔者在礼仪教学中将微笑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从口眼结合;笑与情、气质的结合;笑与语言结合;笑与仪表、仪态结合4个方面训练,以笑助姿,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不断展现青年大学生友善、谦恭的人生价值观和青春魅力。
(四)重点锤炼敬语运用,交谈礼仪促学生人际交往
交谈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人说话交谈的水平,对塑造自身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今大学生对交谈礼仪基本知识掌握欠缺、运用匮乏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说、如何听的规范不甚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对如何正确的说(普通话练习等)、如何清晰地说(包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握潜在的语义和逻辑等)、如何礼貌的说(如何善于倾听、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等)、如何幽默地说(幽默艺术学习等),都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和练习,收效很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1美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1.1专业课远强于文化基础课
我们不必惊讶可以发现,许多高校的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要远远强于他们的文化基础课。的确,美术专业学生们每天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用于美术基本功的稳扎稳打,还需要创新,发展技艺。美术专业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出生在艺术世家,小时候到长大一直都接受艺术的熏陶。这类美术学生是真的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要大大超过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他们难免会轻视并只愿意分配很少时间用于文化课的学习。另一种是从高中时期转入艺术专业。考生的目的是通过美术专业的考试加分而使自己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这样的学生本来文化课和专业课就都相对较差。
1.2个性化强、感性大于理性
艺术表达需要情感丰富、细腻,需要张扬个性、思维跳跃而活泼。美术专业的学生相对要感性大于理性,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相对没有那么多硬性要求,没有绝对精确又严谨的公式、法则。所以,相应的,美术专业的学生往往非常具有个性,追求自我价值,不愿受束缚和管制。如果高校辅导员只是简单地想要让她们干什么或者告诉她们不能干什么,很难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甚者,部分美术专业的学生会过早接触社会,辨识能力不够,会沾染上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因此形成带有畸形的审美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主要表现在缺乏集体荣誉感、抗拒劳动,好高骛远。
2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1示范作用和榜样导向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府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工作人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要自觉主动积极做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和管理都要注意方式方法,高校辅导员要重点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导向作用。通俗直白地讲,就是要以德服人,强硬地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想要掌控学生是坚决不可取的,特别是对于个人思想活跃的美术专业的学生们只会适得其反,必须让学生们心悦诚服。
2.2吸引感化作用和激励作用
美术专业考生的考试中,对文化课成绩和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要求相对不高,从而忽略了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很低。高等学校的辅导员们代表了党委的骨干力量,从事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组者、实施者又是以身作则者。现如今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思想的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把控好美术专业学生的情感追求,重点发挥自己的吸引感化作用和激励作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辅导员建设起专业实践拓展基地并开办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益活动。取得的可观效果是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改善了部分学生存在的自闭等心理缺陷,以实践教训让学生们意识到要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来实现理想,最终对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正能量的、有价值的贡献。
3辅导员在美术专业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可以改善的点
3.1现存的主要问题
美术专业的辅导员一直都面临着几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经验总结完善问题,因为高校辅导员任务琐碎、工作繁忙,能够用来总结完善经验的时间很少,即辅导员如何将零散的感性经验凝练提升为普遍意义的指导理论再总结并生成经验性认识;二是个体局限问题,即很多辅导对象是美术专业学生的辅导员自己并非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对艺术只限于零散的、局部的、个人化的狭隘认知。不夸张地讲和学生正常沟通上都会存在障碍,很难取得学生的喜爱; 三是因材施教问题,一个辅导员面对的学生群体数量往往在一百人左右,很难每个人都照顾周到。优质教育必须因材施教,辅导员对每位学生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程度,然而又很难做到不过犹不及。
3.2改善的意见和建议
综合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针对上文提到的现存的三大主要弊病,辅导员要在这项工程中扮演好伯乐教师、知心朋友、家人自由转换的重要角色。针对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特点,辅导员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育人为根本,培养出思想政合格的优秀美术专业人才。一方面,辅导员要心中相信“其身正,不令而从”,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影响美术专业大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美术专业学生个性强,针对美术专业开展工作的高校辅导员们要注意在生活细节上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用共同语言与学生们交流,真正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还要注重教育理论联系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结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的品行在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有必要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准确了解美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因材施教,更好地综合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种手段来解决现存的一系列实践教育工作中的弊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38-01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大学生身上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90后”的学生进入大学时代。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外界的信息进一步的冲击学校,增加了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作为一个高校班主任,必须要紧跟时代的脉搏、及时的调整工作思路,从各个方位、多个角度入手,这样才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班级的学风管理
大学的学习和以往的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受电视以及传媒的影响,在进入大学后,学生都不自觉的有了一种放松的心态、一种“游戏”的心态。认为只要稍加努力,成绩及格不成问题。很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从而进一步的造成考试成绩差,不及格,严重的会导致留级、自动退学。这是导致学生留级、退学的最重要原因。
良好的的氛围能够影响并带动学生,是学生能否长期保持良好学风的关键。在班委会上,对班级的学习工作进行布置。一年级课程为公共课为主、专业课为辅。班级的学生中有普高生、职高生,职高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专业课基础较好,普高生则恰恰相反。对于这种情况则需要大家相互帮助。多去班级的早晚自习走走,学生与班主任的接触不断增多便于开展工作,也有助于学生从初始阶段便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班级的文化建设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即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但同时也疏远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班级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彼此生活方式不同,有着很多芥蒂与隔阂。首先的工作就是要在短时间内让同学们消除陌生感,迅速的团结起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个整体。开展工作当中最重要的则是班委队伍的建设。
班级的建设依靠着班委们的传达和实施。班委要选拔好,要放手让他们去开展工作。班长和团支书的作用非常关键,他们是班级和团支部的主要负责人。其他的各个班委则需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严格要求班委,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及时帮助学生干部进行经验教训总结,从而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培养能力,发挥他们的潜能。在各项活动当中,要求班委发挥前锋带头的作用,带领大家参加。
班会当中,鼓励学生发言,加强沟通,促进学生的快速了解。中间穿插一些的才艺展示及团体游戏,展示每个人才华的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轻松的氛围,带来了玩笑,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班级开展室外或室内的集体活动,在班级活动中让大家感受到大学生亲如一家的情感,缔结良好的友谊。
对于班级里的贫困生的照顾与关注也是必须的、侧重的。根据相关信息、细节观察、查询,与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根据国家、学校的相关政策,为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的申请;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勤工俭学工作岗位,取得一定的经济报酬以改善生活的困窘,同时消除了自卑感、提高了实践能力。要及时的把握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消除他们的茫然与恐惧,给他们新环境的新希望。
三、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学生们正处于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阶段,网络资讯发展的非常迅速,充斥这大量的不良信息,拜金主义、享乐思想横行,给学生一个巨大的冲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须因人而异,大学生面对着竞争激烈的社会,有着很多的困惑。当代大学生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去实现目标”和“如何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学习、生活、恋爱等过程中烦恼,人生面临的困境如何解决,班主任可以通过小班会(部分同学参与)或个人一对一谈心等形式及时的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个人思想上的困惑,解除学生自我成长的主要障碍。
要不断加强班级团学组织的建设,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强班级团学组织建设应注重思想建设,首先解决好“入脑”问题,另外要提高团学干部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深化服务理念,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要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保持思想观念和行动的一致性。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有责任心,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把学生放在首位。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在重视班级的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探索管理的新模式,适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的要求,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迅猛发展,高职学生人数已占大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而高职教育模式专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园人文环境本身还比较薄弱。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生,它们的礼仪修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是达成这些目标的重要教育途径。
一、有效转变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能只是教给人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更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1]。实行良好的礼仪教育,是达成这些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礼仪教育是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身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强烈需求。礼仪教育有利于帮助高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有利于促进高职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心理抗压力与承受力;有利于强化高职生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职院校面对现状必须适时“变”,在磨砺学生“技”的同时,必须为其修身养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深化礼仪教育教学,着力提升高职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技能人才”。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共同承担起来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礼仪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使礼仪教育从体现高职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出发,真正纳入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让学生真正“学礼、懂礼、守礼、用礼”。
二、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礼仪修养
(一)深层次领悟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人们认为“教师是文明礼仪的化身”。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提高教育摆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教师与其职业特殊性,它比任何一个职业要求都高,教师的思想、语言、举止、服饰、形象、情绪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着教育的成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的教育,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一种道德境界的教育。
(二)分阶段实施教师礼仪素质培训
培训是高职院开展教师礼仪教育最集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操作时可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专题培训和行为实践训练。具体可分为:学习培训阶段、教育实践阶段、自我总结阶段和成果检验与展示阶段。实事求是地制订礼仪教育规划是开展礼仪的基础,把教师礼仪培训纳入教师岗前培训这是首要任务。培训内容应从教师个人形象礼仪到人际交往互动礼仪,从无声礼仪到有声礼仪,从校园礼仪到校外不同场合的礼仪。强化主要教育阵地――课堂的礼仪学习,课堂礼仪学习训练可以先从最基本的仪容仪表强调,然后是仪态、语言依次展开,力求以此为基点逐渐扩大至办公室礼仪、校园交往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的学习。
三、全面完善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
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内容,应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突出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特性,选择合适的内容,编写专门的校本教材。所谓基础性在于礼仪教育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道德性,注重学生个人基本礼仪常识。专业性也就是在课程设计与内容编写中要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强调与职业相关的特定礼仪规范。礼仪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礼仪知识与专业礼仪知识两部分。基础礼仪知识由传统礼仪、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知识等内容组成。专业礼仪知识部分则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组成若干课程模块,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商务秘书专业后部分内容可由办公室礼仪、商务活动礼仪、文书礼仪等知识组成。铁路客运专业则可专门结合铁路旅客运输行业特点,设计售检票处服务礼仪、候车室服务礼仪、站台服务礼仪与车厢服务礼仪等多个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礼仪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礼仪的道德内涵,要求礼仪教育必须注重理论讲授。如果礼仪教育仅仅是注重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训练,而不注意礼仪深刻内涵的挖掘,这样的礼仪教育是不完整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灵活运用规范,还要让学生从内心理解,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礼仪规范。如讲授男士和女士叠放手势时,在生活中一般男士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而女士是左手放在右手上面。在正式场合,女士可把右手置于左手上面,便于指引和持物。学生除了了解这些,还应让学生明白从人体经脉养生的角度,这是最适合男女的叠放手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牢牢记住,并好好践行。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礼仪规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以后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课堂教学要倡导“教学做合一”,通过形象感知、师生共同示范、学生正确模仿、情景互动模拟等方法,让学生领悟礼仪文化精神,掌握礼仪正确规范。各类的实践环节要精心设计,不能空谈,要多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设计具体内容。
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90-02
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高校思政课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如何用开放、创新的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构建开放型课堂,不断提高思政课课堂的教学实效进行探讨。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
1.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枯燥无味的既有认识。为了了解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看法,笔者在2012年10月,对40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被问到“当你得知大学要上思政课时,你怎么想”时,超过95%的大学新生表示“这是一门很枯燥无味的课程,没有什么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大学新生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思想认识,源于中学阶段的思想道德课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考试的压力下,学生尚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暂时忽略或回避自身对填鸭式教育方式的抵制情绪。但当他们进入大学后,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一方面自发地对应试教育下的思政课教学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的思政课课堂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据笔者的调查,大学新生普遍认为,中学阶段的灌输教育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大学的思政课课堂应该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应该更加多样,教学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可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新生对思政课枯燥无味的既有认识,才能够取得思政课教育的实效,而要做到这一点,高校思政课教师就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构建新型课堂。
2.应对思政课教学任务繁重学时有限等困境。除了让课堂变得更加新颖和生动,高校思政课课堂的改革和创新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可见,破解当前制约高校思政课课堂的诸多困境,急需在课堂的构建上另辟蹊径,对传统课堂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自主学习,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交流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寻求契合“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的教学平台。当前“90后”在校大学生是在网络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熟悉各类网络信息传播媒介,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而与即时、便捷的信息传播网络相比,传统的思政课课堂相对封闭,课堂涉猎的社会信息往往较为陈旧和滞后,这种现状一方面会弱化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也使思政课课堂教学失去时效性。因此,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实现思政课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无缝链接,构建契合“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
二、开放型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如上所述,高校思政课传统课堂已不能有效应对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改革传统课堂,构建开放型课堂,才能使高校思政课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并取得教学实效。本文所提到的开放型课堂,是指依托现代网络信息传播平台,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空间限制,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外,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效互动,课堂教学与网络交流同步。具体来讲,高校思政课开放型课堂的特征主要有:
1.树立“开放教学”的理念。高校思政课开放型课堂紧贴时展、社会环境和大学生群体思想现状,秉承“开放教学”的理念,直面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选用最新的时事热点、新闻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运用的方法论加以剖析,构建一个内容紧贴时代、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课堂。
2.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开放型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开放型课堂更加注重互动教学,通过开展话题讨论、意见投票、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互动体验,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事事教育人、时时教育人,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激烈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中得到新的思想启发,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3.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开放型课堂要突破制约传统课堂的诸多因素,还需要借助现达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将微博等日益兴盛的大众化媒介引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让网络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衔接,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新型课堂。
三、构建开放型课堂——基于微博平台的互动教学实践
1.收集微博热点事件,建立教学资源库。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获取、分享以及反馈平台。微博上每天都会涌现很多事件,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一些事件,由于受到大量网民的关注、评论和转发,遂在某一时间段内迅速升温,成为众人瞩目的热点事件。笔者通过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这些热点事件多聚集当今社会的一些民生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认识分歧,集中体现了活在当下的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复杂多样的思想状况。“90后”大学生作为依赖网络的一代,他们也高度关注微博热点事件,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微博热点事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用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理清各种错误的思想认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2.微博话题讨论点评,实现微博与课堂相链接。在思政课课堂上,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能够闪现更多的思想光芒,从而达到交流思想,教育引导的目的。传统课堂由于受教学时间长度的限制,在教师在提出相关话题后,无法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归纳,长此以往,首先导致学生懒于思考、疲于应付教师的提问,其次导致教师也逐渐失去互动提问学生的动力和念头。另外,相关话题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思想教育的效果自然无从显现。最终只会导致课堂互动越来越少,重新回归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课堂。为了破解这一困境,笔者开通了教学微博,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关注和参与微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还通过微博播放一些简短的音、视频来辅助教学,及时让学生从消极、被动、疲惫的课堂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表现出较好的参与兴致和听课热情,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笔者调查发现,超过98%的学生表示通过微博开展思政课教学新颖、有趣、易于接受,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微博辅助教学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调节课堂气氛,让他们更喜欢这门课。
3.强化师生课外互动交流,实现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课要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关键在于能否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思政课作为个人思想武器的重要作用。传统课堂每次时长约80~90分钟,除了教师必要的理论讲授时间外,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十分有限,而且交流的话题多集中于理论和知识层面,较少关注和涉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利用教学微博对授课对象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会安排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解答,对于个别生活态度较为消极、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较为偏激的个例,笔者就通过微博评论回复、发送私信、QQ聊天等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其次,笔者也鼓励学生随时随地通过微博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这一做法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不仅踊跃参与微博话题讨论,还经常通过微博平台向教师提出问题,期待教师进行解答。笔者也及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回应,为他们解疑释惑。通过强化师生的课外互动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传统课堂,将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4.扩大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同龄人教育同龄人。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的成熟期,大学生个体之间思想相对独立,但又不可避免地互相产生影响。传统课堂中,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由于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开展得较少,效果也并不明显。将微博引入课堂教学后,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教学微博上就同一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不仅意识到自身看法的不足,同时也了解了身边同龄人的不同看法,从而拓宽了自身的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达到让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目的。
5.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突出情感分享与教育。依托微博中的微盘等共享平台,笔者将与思政课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文学名作、哲理故事、励志视频等上传至微博平台,供学生自行进行下载学习。另外,笔者也鼓励学生上传值得向同学推荐的美文佳作、励志电影等资源,并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写读后感、举行名人自传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情感体验与他人分享。通过分享感悟,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6.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扩大思政课课堂的感染力。笔者认为,微博既是一个教学的平台,也是一个宣传思政课课堂的平台。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涌现的感人画面或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教学内容,笔者都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在教学微博上进行,既让授课对象重温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内容,又能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有效扩大思政课课堂影响力和感染力。
时代在发展,只有用更加开放的思维对高校思政课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诸多挑战,让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成为充满生机活力、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参考文献:
[1]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2]汤宗礼.微博在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1,(15).
加强后续诚信教育践行机制
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强化后续诚信教育践行机制,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把诚信教育的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诚信教育在完成之后,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后续诚信践行如何,直接关系到诚信教育最终的成果。任何一个诚信主题的完成,都要求我们的相关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加以总结和贯彻,将教育的成果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到学生的行为中来。同时,诚信后续教育也同样应将个别教育、针对性教育纳入其中,对部分诚信品德建设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提供积极主动的帮助,为他们更好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为其践行诚信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校@诚信文化激励机制的创建和维护也尤为重要。在校园文化宣传的过程中。要强化对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的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在内的多种形式,让校园成为诚信的天空。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为诚信教育提供有效的补充,以校园诚信文化为基础,不断的向广大大学生群体渗透诚信意识、诚信理念。
将诚信内容和贯彻形式纳入制度体系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尚未脱离学生的身份。却即将面对社会生活。而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网络生活、校园生活、经济生活都是需要每天面对的,如果能够用诚信的制度加以明确,显然可以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持。当前高校诚信制度的建设,并没有涉及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经济生活,而现有的诚信道德体系在以上几个领域的缺失,让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举步维艰,诚信的外在保障严重不足。因此,校园诚信制度的覆盖范围应加以进一步的拓展,将日常经济生活等纳入其中,为我国大学生在各种生活中的诚信观念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必须认识到,完善的诚信制度不仅要求有足够的覆盖面,而且在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方面也同样要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一般来说。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及经济手段都是贯彻和落实诚信制度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阶段的诚信制度落实上,国内很多高校主要是依靠传统的行政手段完成的,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使我国大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对于高校诚信校园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同样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上述认知,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将多种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大学生诚信制度的措施确定下来,并配合完善的激励措施来加以强化,从而为大学在德育建设方面的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
认真贯彻学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内容,“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重视诚信制度建立的个体道德自觉
首先,诚信制度建立必须以个体的道德自觉为基础。客观上来说,个体的道德在形成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为依托。并且其最终效果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但是我们也同样要认识到,道德自觉的个体交往是我们树立良好的诚信环境的重要基础,我们在诚信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也同样也要遵守这样的客观规律。因此,无论在制度建设上做出何种积极的努力,都不能忽视大学生个体诚信意识的建设工作,这种个体的诚信道德自觉,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和健全诚信制度体系应有的题中之意,必须对其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消除当前大学生所普遍存在的诚信恐惧心理、功利心理。功利心对于个人思想的影响,往往远大于制度所产生的威慑力。而如果仅从功利性思维对个人诚信的价值加以平息,那么最终非但不会为我国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建立提供足够的支持,反而会由于产生心理上的压抑而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制度的作用不能依赖于大学生的诚信恐惧心理,不然最终的效果必然和最初的设想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必须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方法。打消大学生的恐惧心理和功利心理,这是我们保证大学生诚信制度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的基础。
营造学校诚信氛围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40-01
1 江南大学北美学院开展学生活动的背景
江南大学北美学院是一所以中外合作办学为特色的新形势教育团体,学生可在国内享受到与美国高等院校性质相同的高等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办学经验,无论是师资力量、办学能力都在实践中获得提升。学院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从国外引进并改良出一套符合培养学院师生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办学模式。即通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流程,充分利用在校学生课余时间并开展一系列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习+练习+实践+反思学习”的指导思想,开展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主题活动。以辅导员老师为纽带,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活动,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2 江南大学北美学院学生群体特征
学生活动作为高校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突出的就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不同特征的学生群体,需要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活动以此考察或尝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开展学生工作前,如果不能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学生工作的成果将会犹如一个标准车间所生成出的批量产品一样,统一规格毫无特色。为此,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学生群体的特征。江南大学北美学院学生的特征,在此进行汇总。
(1)从学习基础上看,学院超过85%以上的新生高考成绩相对落后,都在当地本三分数线左右,有的甚至低于本三分数线很多;
(2)从学生家庭环境来看,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生活习惯于普通高校学生反差较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人们往往认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会给青年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从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学生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是因为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同样能够为他们带来普通学生难以接触到的新奇事物;
(3)从实践能力来看,学院有近40%的学生个人潜质较高。从学生的个人信息及入学表现来看,很多学生拥有绘画、音乐、表演等一技之长。同时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较好的团队凝结力或积极向上的表现欲望。这都为开展学生活动打下了扎实的人员基础;
(4)从学习能力上看,虽然大部分新生存在高考不理想等因情况,但在实际的大学学习过程中却得到了提升。这与教师引导、班级氛围、个人思想进步离不开联系。学生有潜力提高学习成绩。
在了解学生群体的特征以后,根据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北美学院学生工作者们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或按照学生特性划分为若干个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活动,以此达到个人能力、班级凝聚力的锻炼培养。并且将学生活动作为项目进行阶段延伸,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打造一流中外合作模范院校。
3 江南大学北美学院现阶段学生活动开展情况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江南大学北美学院(原江南大学莱姆顿学院)以“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为契机,首先在学院党员及积极分子学生群众开展一系列旨在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政治修养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工作,学院在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一系列“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以学生党员为核心,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制定并开展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党员重复发挥团队核心作用,并形成高低年级搭配组合在积极分子考察培养、学习互助、宿舍文化改善乃至毕业班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活动形式有学习互助小组、宿舍文化综合评比、邀请企业开展招聘座谈会等形式,通过新形势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接纳积极的校园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素质或个人修养方面中的任何一面或多或少获得进步。
4 对未来开展学生活动的构想
江南大学北美学院开展学生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并培养创新型学生工作队伍,以此全面提升北美学院的综合办学能力,提高办学质量。展望未来,对江南大学北美学院未来学生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4.1 完善相关政策的制定
截止现阶段学生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根据学院未来学生工作计划制定相关的政策性规定。目的在于将学生活动开展正规化,制定工作模版及工作流案例,将效果最佳的学生活动作为学院传统进行传承。同时,学生活动政策规范化将有助于学院管理者对学生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并给予学生尽可能充裕的施展空间。制定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让学院管理者在学生活动活动中扮演组织顾问、执行监督的角色,将学生活动的舞台交予学生充分发挥的同时,由学生管理者作为监督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控、指导,纠正错误、给予建议并预防潜在的风险因素。
4.2 活动形式的创新
通过近两年学生活动开展的经验,我们认为:学生活动的开展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在于明确目标!为了完成目标就必须要尝试不同的手段,对年轻的学生群体来说创新是最能够吸引他们参与活动的法宝。只要他们自己的想法被实施,不论成功与否都是宝贵的经验。创新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往往在成果展示上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次,因为鼓励活动形式上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3 学生及管理团队的建设
有了正规的政策解释、足够的创意脚本和人力,如何将学生活动有效开展呢?这时,我们需要一支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团队。这个团队包括学生、管理两个团队。学生团队顾名思义是以“精英学生”为主的队伍,我们对“精英学生”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性格、表现、组织沟通能力、策划能力、个人特长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非简单的学习成绩优异或学生党员。管理团队的构成则已辅导员老师或学生干部组成,管理团队的职责是对学生活动指导思想或目标的把控,确保学生活动开展的宗旨始终正确。同时,在活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管理团队作为学生执行团队的顾问、监督者,在必要的时刻将利用自身经验及专业特长给予活动执行者必要的帮助指导,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作为活动项目的监督者,管理团队有必要对潜在问题进行风险控制,减少意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