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挂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06 01:02: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副校长挂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副校长挂职总结

篇1

按照局党组的安排,这次挂任职是不脱产的,仍需履行在市劳动保障局的职务、职责。其挂任职的主要职责是深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参与管理、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协助学校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由于两边工和都需兼顾,工用压力大,事情多。但一年多以来,我积极投身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了学校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不断深入。并在解放思想活动中,解放自己,正视挂职工作,科学、合理地挤出时间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挂任副校长的作用,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这两年取得的优异成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深入实际化解问题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是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师生的思想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并及时解决,才能有效的促进学校发展。在挂任职期间,我常利用其既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科室领导,又是学校的挂任副校长的特殊身份深入到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到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缺乏信心、个别教职工工作纪律松散、学生宿舍部分消防器材超过有效期等第一手资料,及时地反馈到校领导班子会上加以研究,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为一些具体问题的妥善解决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三、发挥优势让虚职实挂

挂职其间,我充分发挥其在政府机关工作多年,熟悉政策,人际关系好的优势,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为学校的办学能力建设争取经费牵线搭桥、出谋划策,让虚职实挂,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协助学校为概算投资600万元的学校实训综合楼及设备购置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财政补助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落实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使项目纳入20**年中央补助广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落实了中央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经费,并于20**年12月顺利开工建

二是努力帮助学校向有关部门争取,使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列为自治区技工学校重点专业能力建设项目之一,获得了自治区财政100万元专项经费,使在建的实训车间有了经费保障,并得以及时添置实训设备。

篇2

履职周庄初中副校长一年来,负责教务工作。现就履职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希望给予批评、帮助和指导。

坚持理论学习

我工作闲余,自觉研读《中小学校长》、《人民教育》等杂志,中国教育报中的“基础教育”专刊、“校长”专刊。学习学校管理中必备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中校长成长理论认为:校长的成长任职起点晚成长周期长。这就说明,要努力适应校长岗位,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山东清怡中学学习了杜朗口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独创“自主探究、展示反馈”的245教学模式,办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个模式告诉我们,在学习先进的理念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我认为加大办学理念的学习与研讨是提升一个学校动力的有力武器。

积极参加课改培训

去年开始,县局加大了对校干、教师的课改新理念培训。一般都放在节假日、周末。我们认真组织老师参加了每一期的培训,不错过一个提高老师理念的机遇,仔细做好培训记录,会后认真研读吸收。经历了数次“头脑风暴”,深悟县局的“三为主”高效课堂提出的契机。在教育改革的阵痛期,在教育改革向内转,在教育改革练内功时期,我县能够审时夺势,快步加入“名校共同体”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本学年,整理听报告笔记两本8000多字,听教改传经课12节。另外,引领我校教职工积极参加县局的所有培训、听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培养了多名骨干老师。

实施推进新课改

不进行课改,教育没有出路。高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很好地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教学形式。我校自县局发出动员令后。积极行动起来。率先在数学科实施以导学稿为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内涵、以三维目标为目的,以发展学生主动学习为方向的高效课堂建设。现在各科老师都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三为主”高效课堂的建设中。我们的目标是把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述职报告 )我们认为,模仿不是课改,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学习杜朗口、兖州一中、昌乐二中,还是宁达中学、东庐中学,只能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它的理论支撑,不能照抄照搬。我校今后会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推广有本校特色的高效课堂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公开课”、“听课”常态化

我校实施“公开课”、“听课”常态化是配合“三为主”高效课堂的强力措施。所谓的常态化的每位老师每周都要上一节公开课,不论有没有老师去听课,都按公开课的方式去准备,教研组长是各组“公开课常态化”的第一责任人。实施以来,各组都能尽职尽责起到召集、督促作用,各位老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邀请老师给予指导、帮助。事实证明,“公开课常态化”能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在我校老师大都不把上公开课看成是一种负担,他们已把“公开课”看成了一种“常态”。今后,我们会总结“公开课、听课”常态化中存的问题,继续完善、实施这一方案。

珍惜学习机会

3月22日,组织上推荐我参加“十一·五初中校长任职资格班第二期”培训。离开了繁忙的课改一线,使我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思考、梳理教学管理理论。近3个月来,我认真聆听了多位老师的理论课,参加了6次学校管理的大讨论,阅读了5本专业书籍,做了4本近20000多字的听课笔记,参观市区学校3所,并听所在学校校长的有关教学管理的报告3场,完成了已结业学科的作业。有幸结识了一批三县和市区的校长,与他们学习、交流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充实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我的收获是:校长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放到教师和学生身上,要不断强化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的管理,要做到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站在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的前沿,要做到真正的有利于教师的发展,要指导学校教育教学不断前进。

协助张敬民校长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考务工作,培训学习回来,积极主动参加学校所有的考务工作。

2、在张校长外出东庐挂职期间,主持学校工作一月。

3、教师安置房的质检、协调工作。

4、校委会安排的其它工作。

今后努力方向:

1、推进“三为主”高效课堂不放松,全面实施以导学稿为抓手的高效课堂建设。

2、真诚热心服务于老师、学生,为教育教学服务。

篇3

根据区教育局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小学与中心小学城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两次到对口学校走访,了解对口学校现状;两校领导多次碰头,商讨、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城乡结对 师生相互得益

为避免结对帮扶活动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我们注意结合帮扶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通过多次走访和交流,我们确定了与之合作交流的工作思路:从需要入手,从问题入手,从自身优势入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合作共赢。

提供岗位帮扶。通过两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得知wt中心小学在校干的培养与发展上急需得到提高,而我校在教师人员方面比较紧张,校干配备也缺乏人手。在此情况下,经过两校协商,wt中心小学派出于春建副校长到我校挂职锻炼,我校也将教学管理方面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秩序、班主任管理等工作安排由于春建校长负责。在一学期的交流中,于校长将yy小学当作自己学校,将学校的工作当作本职工作,认认真真,恪尽职守,获得了学校老师好评。同时,作为一名挂职锻炼教师,他也对我校的管理的方方面面有了充分了解,对其学校今后的管理有了很好的借鉴。

篇4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本人由组织安排到鞍山市第二中学挂职任副校长。虽然这半年时光短暂,但对我个人来说收获颇多,意义非凡,对个人今后的工作影响深远。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领导同事,给予我新的收获、思考和积淀。在挂职锻炼期间,我严格按照预期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认真工作,边干边思考、总结。挂职期间,主要完成和参与的工作有听课(公开课、随机听课、试卷分析课等)、集备、教研组试卷讲评与分析、例会等。同时,还积极参与其他校园活动。整个过程中,都认真听、研、评、讲,积极配合,总结经验,与两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探索改革,思考策略。

一、深入基础教育实践的心得

(一)收获新知,开拓思维

在挂职时期,时刻感悟到只有深入基础教学,才能真实地发现问题,才能把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固化思维才能开拓思维,收获新知。在二中的教学中,突出的教学类型就是试卷分析,做得非常到位、精确,这就是他们优于其他校的地方。试卷分析、讲评不是个别老师的个人行为,而是集体分析讨论的精华,详尽彻底,全面深刻,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做全面指导,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传播,凸显个人优势、经验和长处。

这一点,应该对我们的大学教学有所启发。大学教学中的考核,结课考试完毕之后只有试卷分析,没有讲评.且没有对学生面授的试卷分析和讲评。学生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不知道得分的缘由,而学生其实非常想知道关于试卷的情况,尤其是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这对下一阶段科目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可以尝试开设师生间关于考试问答的平台和空间,传递关于考试的正确答案,试卷上出现的答题问题等,在公开公平的背景下共同成长,不仅学生学习了,进步了,教师也可以凭此了解学生的答题思维,在“复错”的模式下,师生互相了解,共同纠错,共同进步。

(二)提高了专业研究水平、思考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人对挂职期间的听课做了整体规划。分阶段地有计划地去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授课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行政级别的老师的课,以便学习不同的任课态度、情绪、风格等,并与自己的教改研究相结合,收获详细全面的经验。实践获知,二中的课程分解非常细致,授课细腻认真,师生都争分夺秒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知识的巩固性训练做得非常强化深刻,精益求精。教师在新授课上的风格差异不大,但在试卷分析、习题课等其他课型上的差别则较为明显。当然于此也体现了老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别。本人从他们的课堂上也学到了很多,边听边思考,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三)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尤其是对本专业工作有了新的想法和启示

二中的听评课非常之多,且非常细致。尤其是听完之后的集体讨论和评价,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剖析问题,不做表面浮夸蒙蔽,共同的目标就是“成绩”,相互间在反复锤炼中水平自然提升,不单打独斗,这种实干精神、协作精神可敬可慕。多轮听评课之后主推的精x优质课成为全校的公开课、观摩课,不做重复性资源浪费,可以尝试调整同行听评课的方式。而这一点对我们大学教育应有所启发。大学的同行听评课可以尝试利用平台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如精品课、优质课等可以通过平台,大家自觉自行选择、学习、感悟、参研,这样做可以更灵活、有效。

(四)完善了自己,收获了友情

在挂职期间,二中的各级领导都对本人非常关怀、体贴,考虑周详,还配备了独立办公室。每个分管年级的副校长不仅提供授课信息、教研活动信息,还介绍了一些授课老师的情况。课下一起探讨两校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一点非常可贵,不仅便于工作的展开,还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本人在整个挂职期间。谨慎行事,在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尽量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意见。由此我意识到,在理论上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们在各自的领域上都有很大的建树和成绩,但在实践中,彼此之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相互间的探讨和切磋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实际教学问题对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会有很大的启示。

二、对本专业教学教育的启示和建议

(1)二中的语文教学体系非常全面、细致,课程类型划分得也很细致,分为新授、教研、习题、试卷分析等,因此知识分解细化,课程结构合理紧凑,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好。考试训练反复深刻,是突出的优势,但过多的重复性练习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有些课堂模式较固定,有僵化的局限,如在讲《论语》不同章节的内容时都采用同一模式教学。其实可以尝试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变换授课模式,以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要考虑这样的情况,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分组式讨论、竞赛式教学等只在公开课或内容特殊的课堂上进行,不能每节课都进行。新授课的模式在集体备课中形成,较为固定,可变可发挥的空间不大。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这些应对我们正在转型的大学教学教育有所启示。结合初中教学教育特点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和实践培训,以“优质的成手”亮相、入职。本科教学单位可以尝试开设这类“量身定制”型课堂。尝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加大实训强度,在实践实训的过程中,全方面打造“优质的成手”。

(2)对于一流的基础校的学生来说,语文教材过于简单,可以有很多剩余时间补充课外知识,突显教学优于其他校之处。但个别班级只求熟练掌握,不求深入拓展。精准训练很到位、深入,进入复习较早,复习的频率高,重复性很强,稳、准、精、达,这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但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这部分占据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多于新授课。而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单纯性追求成绩,有可能延误学生的知识结构建设。初中阶段是非常好的时机。既不同于高中阶段承担紧张的高考任务,也不同于小学阶段接触知识的有限性,在探索欲的激发下,身心轻松的状态更有利于扩展知识的摄入。在现实调查中发现,基础教育中的“二课堂”的开展程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深度不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阶段扩大知识涉人范围。也可以真正使第二课堂活跃起来。这对于我们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教育研究前景上有一定的启示,也可以以此拓宽研究领域。尝试高等院校和本地基础教育学校合作研究,共同探索拓展知识的方式和空间,尤其是第二课堂的深入方式。

篇5

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对加强新疆大学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为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新疆大学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由党委(校长)办公室行政管辖,专人负责的对口支援办公室。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做到了对口支援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校党委把“加强和改进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新精神、新安排、新部署,研究解决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各单位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开发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紧紧抓住对口支援这一有利契机,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我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情况

(一)西安交通大学

2004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对我校的支援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在一年内四次访问我校,磋商对口支援工作。2005年5月,我校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西安交通大学讨论对口支援工作,双方在干部挂职交流、研究生培养、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

1. 学科建设

两校的领导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加强我校的学科建设是对口支援工作最好的切入点。在2006年全国第十批博硕士点申报工作中,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校长郑南宁多次来新疆大学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派遣挂职干部专门负责博士点申报事宜。

2006年在全国第十批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新增7博士点,其中工科博士点4个,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密切相关。通过新增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和西安交大的专家的力量,加强了我校工科的学术团队建设,提高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

2. 干部挂职交流

2006年3月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陆续派出4名干部来我校挂职,分别任我校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这些挂职干部不畏艰苦、勤勉敬业,特别是在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挂职任副院长的尚春阳教授,主动向组织申请继续在新疆大学工作半年,以帮助机械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较快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度与力度,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亲自将王小力同志送到新疆大学,担任新疆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帮助新疆大学加强工科建设。与此同时,我校也派出2名干部赴西安交通大学分别挂职图书馆副馆长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3.师资培养工作

200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聘任我校15名教授为其博士生导师,并从2006年春季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招收博士生。

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接收了我校经管、信息和电气专业4名推免研究生,毕业后作为我校的师资。同年11月,为加强新疆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向国家学位办积极申请了30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专门为我校相关专业教师单独组织考试。与此同时,我校15名被西安交通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的教师也开始进行2006年的博士生招生工作。2006年春季,我校兼职导师共招收博士生13人(13人均为我校在职教师,其中物理学专业2人,机械工程专业2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7人,电气工程专业2人);2006年秋季,西安交通大学招收我校8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单独考试方式招收我校12名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4.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

2005年11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揭牌仪式在新疆大学隆重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等领导同志和新疆大学师生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与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签订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建设方案》。研究生分院的建立,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大学研究生教育,争取正式成立新疆大学研究生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教师讲学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谢友柏院士、卢秉恒教授、王兆安教授等学科带头人来我校开展学科建设研讨和学科前沿讲座。2004年7月~2005年7月,选派李旭祥教授到我校相关院系讲授环境工程设计及过程控制、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学院刘仁江教授系统的给本科生讲授了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并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王兆安教授、电气工程学院索南教授等曾先后来院讲学和指导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学院于2006年3月至7月委派博士生导师彭济根教授来学院担任挂职副院长,为师生举办学术报告,并讲授本科生课程和负责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使学院的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收益颇多。同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宗本教授也前来讲学,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6.图书馆信息建设和网络教育建设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已向我校图书馆免费提供自建数据库:《钱学森特色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题录)》、《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联合书目信息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2004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向我校赠送了1200个品种、6000余册、价值11万元的图书资料;同时,还为我校专门培训了两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上述工作,对进一步推动我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网络教育建设。西安交通大学赠送给我校价值八万元的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帮助我校建立了一个校内地面卫星接收站。

7.实验室建设

2004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王建华书记亲自带队,赠送给我校价值25万元的实验设备,用于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业系统测量和驱动与控制实验室建设。

(二)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支援学科为法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和数学。

1.干部挂职交流

武汉大学法学院皮勇博士到我校法学院担任副院长,为我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2.交流与合作

2006年6至7月,武汉大学法学院书记莫洪宪、院长曾令良来学院就对口支援建设以及学科发展进行指导,同时就援疆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与教师们进行了交流,并赠送给学院5000余元的专业书刊。

在“数学学科战略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武汉大学数学学科有关专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这两个协议更加完善。此外,武汉大学还为数学学院复制了近1000册最新外文期刊和图书。

3.师资培养

我校建工学院测绘系系主任阿里甫、易学锋于2006年年底前往武汉大学签定了对口支援协议。该校于2007起,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我校特殊政策。

武汉大学法学院2007年接受我校法学院两名青年教师进修,1名博士进入其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2007年9月将接受法学院2名本科生和2名硕士生前往武汉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在数学学科人才培养上,武汉大学将于9月接受我校一名教师去武汉大学进修。

4.教学指导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允平教授、副院长谈顺涛教授一年来为电气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和博士点申报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学院两次派人去武汉大学进行短期调研、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法学方面,2006年12月,武汉大学法学院选派了法律史学柳正权教授来学院讲学、指导,并对法律史硕士点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三)大连理工大学

2006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派出赵宗昌教授(博士生导师)到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担任副院长,具体落实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并协助学院开展学科建设等工作。

1.师资培养

基于我校实际情况,赵宗昌副院长主动和大连理工大学联系,争取适当减免培养费,并为考生联系博士生导师,去年10月已经有4名考生参加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其中三名教师被该校录取。

2.学科建设

大连理工大学利用自身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协助新疆大学申请“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博士点。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指导和帮助下,在2006年全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这两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均获得了批准。

3.教学与学术交流

2006年下半年,赵宗昌副院长为学院30多名研究生讲授了“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课程。同时,为学院全体师生举办了专题报告,学生对讲座普遍反映良好。

4.实验室工作

2007年,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准在新疆大学建立“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赵宗昌副院长作为技术专家之一参加了重点实验室”立项论证工作,并为该重点实验室提出了许多可行性意见。

5.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充分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技术优势,结合新疆太阳能特点,赵宗昌副院长整合两校的学科力量,主持开展了“太阳能空调关健技术研究和示范化装置”项目,并同新疆一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开发经费20万元),目前经费已经到位,设计研发工作开展顺利。

(四)与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工作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对西部地区高校实行政策倾斜的有关规定,我校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东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对口支援联系。2006年3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接受我校孙素荣副教授作为访问学者,时间一年。今年3月,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已有1位教师考取北京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北京大学积极协助学院申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加强了两校在该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与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建立了两校学生实习基地,并无偿提供本科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国内外专家的讲座光盘以及各类教材等。我校选派三位教师先后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进修。2007年,我校二级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获得批准,同济大学将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给予支持。2006年10月,同济大学派遣2名博士到我校建筑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2007年3月,同济大学城规学院规划系主任赵民教授及3名博士研究生来我校建筑工程学院授课。

北京外国语学院著名学者王福祥被我校外国语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他对我校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的申报给予了大力帮助;并提供了该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帮助我校对现有的英、俄语本科专业进行学科调整。每学期派2-3具名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研究生来我校任教。2007年招收我校俄语专业博士委培研究生1名。同时,委派教师与我校教师联合申报了校级课题,并派教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讲座。清华大学先后接受我校3位教师和2名研究生调研和短期学习。2006年暑期,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教授、电机系的梅生伟教授先后来我校电气工程学院进行讲学和业务指导。

东华大学帮助和促进我校艺术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合作领域涉及纺织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等。

2007年4月,我校塔西甫拉提副校长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就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进行接洽。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招收我校1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口支援工作,西安交通大学等有关内地高校不论是在具体工作方面,还是在办学思路、教学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我校的进一步发展都予以了支持和帮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 对口支援中,我校一些院系由于承担的费用过大,成本过高,对口支援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2. 现有支援高校在学科上还不能充分满足我校多学科发展的需要,希望增设援疆学科数量,以促进这些学院在重点学科上的突破和发展。

3. 对口支援双方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更深入地推进支援和合作。

三、今后的工作计划

通过一年的援疆学科建设工作,我校已与上述11所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支援合作关系。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大促进了我校相关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了教学与科研水平,为我校培养了一批教学和管理人才。今年4月,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贾殿赠、人事处处长李永晟等一行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及合作研究等方面与对口支援学校达成共识。

(一)继续狠抓落实援建工作,把援建工作纳入到我校“十一五”规划中,作为本校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开展人事制度改革等相应配套措施,调动各学院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援建工作实施效果作为校各学院领导业绩考评的重要指标。

(二)计划今年8月与各支援高校举办一次“对口支援工作年度例会”,检查、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就下一阶段主要工作进行协商部署。

(三)积极保持与各支援高校的密切联系,就援建事宜进行沟通接洽,根据我校和支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目标、有重点的对口支援协议。双方进行深入具体的合作,落实协议中的各项意向,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一年来,优秀干部来我校挂职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水平,使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管理得到一定改进。我校将在管理工作水平和推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加强与各支援高校的合作,计划下一年度相应增加到支援高校的干部挂职人数。

篇6

说起改革的妙方,李继军苦笑着说:“我们的‘教改’是‘挤’出来的”。由于巩义市第三初级中学(简称:巩义三初)的“多彩课程”建设需要教室,学校的条件十分有限,所以李校长带领领导班子搬出了自己的办公室。而这只是巩义三初教改之路的一个缩影,但它更表明了巩义三初人将“教改”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思想转变,让“教改”走进三初

2013年10月,巩义市政府和巩义市教体局组织该市中小学校长到北京挂职培训,李继军校长就是其中一员。来到这里,“优秀的办学条件、丰富多彩的课程、生动活泼的课堂、幸福的教师、快乐的学生……”,不断冲击着他的脑海。李校长用近4万字的日记和《挂职京华东城,寻找追梦之路》的培训总结,记下了这里的一切。一个月的挂职培训,不仅让他认识到教改的必要,更把他拉进了“如何教改”的思索中。

就在李校长踟躇迷茫的时候,又一个喜讯传来。11月29日,市教体局安排李继军校长到河南师范大学参加河南省中小学校长国培班培训。在国培期间,白鑫刚书记还利用课余做了《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报告。河师大培训让李校长确立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让李校长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12月,李继军校长带着两次“北上”的收获,和校领导班子反复研讨,最终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改理念、“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学习”的教改目标、“多彩课程+生本课堂+和谐校园+绿色评价=魅力三初”的教改思路。至此,巩义三初的教改之路正式拉开了序幕。

课程改革,让“教改”深入课堂

巩义三初的改革蓝图,让人充满向往。课程是教学的内容,决定着学生“学什么”,不仅是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的核心。所以,巩义三初把课程改革放到了学校教改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三级课程体系”中,巩义三初却是“一穷二白”,随之课程重设、教师观念、学习时间等一系列问题又扑面而来。教师们要方法,家长们要成效,在这条“教改”之路上如何“下脚”,巩义三初陷入了困惑。

李继军校长带领校领导班子身先士卒,从学生健康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经过多方研讨论证,校支部书记王会鲜的心理健康课、政教主任常欣雷的生命安全课、教学副校长王新建的励志人生课、他和苏主任的传统文化课正式和学生见面了。巩义三初的“多彩课程”已悄然开始。

2014年8月,巩义三初经过一个假期的酝酿,经过和师生交流,经过对教师资源的调研,重新调整了课程设置。校本必修课由生命安全课、心理健康课和书法课承担,校本选修课由篮球、毽球、乒乓球、声器乐、素描、阅读写作等组成。巩义三初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必修课和校本选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三级课程体系就此形成。

如果说课程是决定学生“学什么”,课堂就是决定学生“怎样学”。巩义三初在“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引领下,以“道德课堂”、“高效课堂”为基础,通过校本培训、头脑风暴、“三初论坛”、教育博客、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推动“生本课堂”建设,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如今,“多彩课程”、“生本课堂”在巩义三初已初现雏形,并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也有更多的老师投身于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中去。

营造环境,让“教改”延伸校园

当晨光洒向大地,巩义三初的大门口,总有一个微笑等着您,总是那个身影最后走进学校。日复一日,李校长把他每天的第一个微笑送给了他的每一个师生。他以身作则,把“以人为本”的教改理念延伸到学校的每一处细节。

班级每周一星的评选,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让更多的孩子有被认可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耀眼的明星,在发现中巩义三初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开展“我身边的最美教师”、“夸夸我的好同事”为主题的论坛,逐步扩展并传承和谐文化,巩义三初的教师达到了同事关系和谐。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让家长成为学校工作的支持者、管理者,巩义三初实现家校和谐。如今,巩义三初的校园气象焕然一新,“和谐校园”在学校已冉冉升起。

篇7

“培训学习让我有了更多思考,可以说这是我从教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参加完在武南铁二小结队帮扶培训活动,徐睿成老师满怀喜悦地说道。他认为,近年来,虽然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主要还依靠学校订阅的几本教育教学杂志和图书室中陈旧的理论书籍,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

为保障和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全面提升核心区教师综合素质,凉州区教育局出台了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师对流办法,拉开了对流、结队帮扶和影子培训的大幕。

按照要求,凉州区各结队帮扶学校结合学校和学区实际情况,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 “学习西湖经验,提升教育质量”及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记者在南关小学学习西湖教育经验结队帮扶人员安排表上看到,当时有一位农村小学校长和两位教导主任挂职学习,有三位教师接受影子培训。刘国智是松树乡莲花山小学校长,他说:“南关小学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学校不管做什么事都有条不紊,领导班子亲和力强,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像我们乡下学校,随意性大。”

记者了解到,凉州区南关小学负责和平、松树、永丰三个学区教师的结队帮扶和影子培训任务,帮扶活动于2012年10月全面启动。结队帮扶、影子培训内容涉及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教学管理、教师评价机制、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班级管理、养成教育等方方面面。活动形式以管理人员挂职培训、教师结对帮扶和送教下乡为主。

“活动开展后,和平、松树、永丰三个学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计划地到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挂职学习,积极参与我校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他们能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借鉴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对实际管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凉州区南关小学桑坚德校长说。

被帮扶的凉州区和平、松树、永丰三个学区,每周各选派1名教师到南关小学学习锻炼,进行“影子培训”,实地学习并感受南关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常规科研、班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并在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加强指导培训,促使选派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凉州区南关小学根据和平、松树、永丰三个学区的需求,每月安排各学科优秀教师,到其中一个学区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示范交流和评课活动,带动被帮扶学区教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负责结队帮扶工作的张福永副校长说:“10月,我校两名骨干教师吴晓玲和芦小亮在和平镇大众小学进行了送教下乡活动,两人就二年级语文和五年级数学进行了示范课教学,然后说课,这一活动给和平镇中小学教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反响很好。”

和平镇新五小学曹菊玲老师即将结束在南关小学的影子培训,她对记者说:“影子培训和送教下乡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让我们感受了城区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可以带动我们更好地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凉州区利用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选派30名在教科研等方面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质量标兵到农村学校支教,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帮助农村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凉州区还从城区中小学选派5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每年两次到核心区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专题报告、示范教学、说课评课、交流互动等形式开展活动,帮助核心区农村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凉州区城区学校定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围绕学校常规管理、常规教学、常规教研、班队管理、学校特色、阳光体育等活动,开展常态化的全面开放活动,让前来学习的农村学校教师自由地学习和感受城区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真切感受先进教育理念给课堂带来的变化。

这样的活动,让受训教师受益匪浅。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文化的学校管理、有声有色的教研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无不深深地触动参训教师的心灵,其影响远远胜过形式简单的其他培训。

影子培训:聚焦教师专业成长

凉州区教育局把核心区教师对流、结对帮扶和推广西湖教育经验的影子培训紧密结合,当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凉州区和平街小学王泽才校长说。

凉州区和平街小学安排的指导教师和结对帮扶的老师共同学习、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在和平街小学,记者看到最多的情形是,师徒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商讨如何进行备课、上课以及批改作业。

和平街小学要求教师在写教案之前,必须先熟悉教材内容,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法,帮扶教师和受训教师一起阅读有关参考资料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和学生作业设计,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编写教案。帮扶过程中,师徒同上一节课,课后,他们坐到一起认真总结教学得失,为下一节有效课堂做铺垫、打基础。对于作业设计和批阅,和平街小学做到凡是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有布置必须有检查和批改,有错误的订正后教师再补批。

除了在教学常规上的相互交流外,在教学管理上也能相互配合、互相学习。课前的实验准备、问题的探究、学生习题的精选、相关资料的收集等,都能密切配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齐心协力,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努力。

和平街小学充分利用良好的育人环境,带领受训教师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周文平副校长说:“如升旗仪式,三操活动,中心教研组的听课、评课活动等,参训教师全程参与,亲身感受我校的教学经验,以及‘西湖教育’在我校所迸发出的活力。”

结队帮扶活动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城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凉州区和平街小学韩春花教师是甘肃省骨干教师,谈到帮扶活动时说:“我虽然是辅导老师,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促进了我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更多地来自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这样的感受需要对比,更需要强化。结队帮扶、影子培训无疑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提供了最好平台。

融合发展:见证教育幸福

凉州区武南铁二小承担了清源、东河、韩佐和吴家井四个学区的结对培训任务,武南铁二小根据学校实际安排这四个学区的领导和教师就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少先队活动等方面进行观摩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学校浓厚的办学氛围和高效的管理方式。

“面对兄弟学校间的观摩、交流与学习,如何将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先进办学经验展示给各位挂职领导和老师,从而有效提升结对帮扶学校的教育质量,丰富办学内涵,是摆在我校面前的首要问题。”武南铁二小唐兴爱校长说。

为了使培训活动扎实有效,武南铁二小明确职责,成立了帮扶联络组,联络组由各学区站长组成,专门负责安排人员培训工作。根据被帮扶学区选派教学人员的具体工作,安排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具体落实,并负责挂职学习人员的安排和接待,结合工作实际,与挂职人员就学校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后勤服务、德育工作、团队活动等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

武南铁二小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六个班风正、学风浓、养成教育扎实的班级为帮扶结队班级,根据被帮扶学区选派的挂职班主任的具体情况,承担结对帮扶的班主任通过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早读、课间操、纪律、卫生、路队、班干部培养、学生成长记录、班会课、阳光体育活动等各方面的工作,与挂职班主任交流学习,展示学校班级管理的经验与方法,学习他人好的做法。

学校确定了各学科、各年级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承担教学。要求承担任务的老师和相关交流老师从常态下的教学入手,从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和交流教师一起相互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加深对新课标和教材的认识与理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帮扶活动中,武南铁二小举办了“学习新课标,构建有效课堂”优质课展示活动,通过授课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认真组织,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现在前来学习的教师面前。

篇8

山东省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

李宝峰

2015年9月,经过省教育厅的层层选拔,我很幸运的被选调到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开始了一年的挂职培训。省厅的高屋建瓴,县局、郭立新校长的全力支持和挂职单位马林校长、孙晓东书记的理解和信任,令我心存感激,同时也深感这次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倍加珍惜,一年来,在实验初中,我以副校长和校长助理的身份全程参与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兢兢业业,全心投入,收获满满。2016年9月,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回到了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并担任教研副校长,主管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宣传工作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工作。两年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和赞誉,但又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全力以赴,致力精品

(一)主持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创建,发挥名师效能

马林校长是齐鲁名校长,全国初中教育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青岛市政府教育督学。从2015年9月我来到青岛实验初中,便全程参与了工作室的所有活动,工作室包括青岛市7所中小学的校长和副校长,工作室主要任务有8项,包括定期组织活动、系统理论学习、强化实践锻炼、承担改革任务、提炼教育思想、辐射作用、宣传引领和创新突破。

回来以后,借鉴青岛实验初中的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带领教研室构建了高标准的名师活动工作室,提出了工作室

“5+X”活动模式,实施“青蓝计划”;走进课堂,听课、议课、赛课,组织教学研讨和中考研究……。两年以来,在学校名师的带动下,涌现出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教师队伍,去年全校共有9名教参加德州市优质课评选,其中去年一等奖6人,二等奖3人,今年又有8名教师经过层层选拔,将参加德州市的优质课比赛。我校的王丽丽老师和刘阳老师,成为德州市名师工程培养人。

(二)明确青年教师培养主题,形成培养模式,提升培养内涵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岛实验初中历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引入他们的思路,我校2017年,启动“广雅论坛”,开启了论坛培养新模式,开展了自省征文赛、我与青春同行诵读会、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粉笔字比赛、多媒体技术培训、手机微课培训等活动,今年,已经召开了青年教师恳谈会,三名青年教师开展了以学生情绪调动、高效课堂构建和班级民主管理为主题的经验推介。同时,已经高标准构建了所有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在此基础上,我校明确了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工程的主题、模式和活动形式。

我们打造的主题是:广雅二中、幸福成长

我们工作的模式是:1158培养模式,即:

牢记一个目标:以青年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

用好一个载体:广雅论坛

抓好五项内容:思想意识、教学能力、基本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反思与总结(品、课、思、功、术)

用好八种途径: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集体教研、公开课展示、读书会、对抗赛、反思会与名师评选

2017年,我们开展了5个1+活动。即:一师一优课活动、

一月一推介活动、

一人一本书活动、一师一设计活动、一师一总结活动和梯级青年教师评优活动。2018年,我们又规划了

“11241”培养活动.即:继续落实一师一优课活动、

创新沿用一月一推介活动、定期开展一季一总结活动、有序开展四项能力提升活动、跟踪反馈两月一投稿活动。

有效提升了我校青年教师工作竞争力和工作热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主抓课题研究,主持课题经验交流

在青岛实验初中我参与了学校“快乐教育”的课题研究,积极承担课题研究的分工,积累课题研究的资料,通过实践、探讨、总结、反思加强对快乐教育的体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回来以来,我强调课题研究工作立位清晰,坚持课题研究不能离开教学实践,从问题和亮点入手的理念,以“真”字为本,选出“真”课题,开展“真”研究,切实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且,规范了选题与可行性分析、形成研究方案、规范课题申报和立项、过程监督课题研究、名家引领课题总结,课题研究的五个基本步骤,严格流程,一丝不苟,确保实效。对于结题的课题,我们都编辑成册,总结经验教训,以备将来。同时,对于研究中出现的好的方法和措施,通过我们的“广雅论坛”一月一推介活动,及时进行推广和应用,使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现实意义,也更有生命力。目前,我校已形成省市县三级课题并立,集体个人互补的课题研究格局;形成了人人争课题,处处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事事讲研究,时时求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主导高效课堂研究,挖掘快乐教学的内涵、找寻轻负高效的方法和模式

快乐教育和轻负高效是青岛实验初中教育教学的两座金杯,青岛人都有“玩在实验,学在实验”的口碑,为了探寻青岛实验初中教育教学辉煌的足迹,两个学期,我参加了20多次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系统整理了集体备课的“五步集备法”。回来后,我并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去年2016年,11月份,我写的论文《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究》被发表在《宁津教研通讯》上。此外,深入课堂听评课有120多节,找老师座谈有30次之多,经过反思,并和学校主管教学的沈校长多次沟通,确定了我校“教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效课堂构建模式,在各教研组内开展,磨课活动聚焦常态课堂,群策群力,互相帮助,力求共同进步。磨课的基本步骤是:初备课—教研组集体研讨—复备课—课堂观察—教研组集体共商—主备人写出反思。在期中考试后,将开展第二轮“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同时,教导处和教研室进行学科分工,将全程跟踪这些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做好记录、监督、指导工作。

(五)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宣传层次。

一所学校的创办,发展,不仅仅是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否形成经久不衰的文化底蕴,能否固化凝聚人心的价值取向,才是一个学校持续前行、实现腾飞的关键。上学期,经过反复讨论,集众人智慧,我们确定了学校文化主题为:上善教育。明确了向上向善的核心理念。二中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蒸蒸日上的神态和青云直上的状态,自强不息、立志高远、不断进取、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更为饱满。

学校新闻宣传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界了解学校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对外推介的重要平台。回来以后,我分管了学校的宣传工作,在我的带领下,我校构建了自己的微信公共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做到了校园板报、橱窗、LED屏幕、校园广播站、投稿等多元整合,并明确了宣传考核办法。学校的宣传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六)全程参与义务教育均衡评估验收,做好校长助手。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和美丽校园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负责学校的所有档案、文化建设、宣传工作和微机室。信任就是动力,分管就是责任,一回回和武校长的沟通,一次次对县局迎验精神的领悟,一遍遍对迎验标准的校对,我更明白了迎验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历史担当。正所谓行成于思,业精于勤,在迎验过程中,没敢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没敢有半点的拖沓和推诿。2017年11月,我校作为全县的代表单位,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验收,我也荣获全县先进个人称号。

一、明确问题,查找思路

(一)教师的工作热情不足,幸福指数有待提升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努力稳定整个教师队伍。

我校将坚持在教师例会时间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文章。通过学习,进一步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2.开展职业幸福培训,提升职业幸福指数。

我校曾经开展过职业幸福培训,但我们感觉这方面的资料不足,期待有相关专家的指引,同时,我们计划和县教育局密切合作,聘请李宝胜主任为我们的职业引领专家。切实开展活动,提升职业认知。

(二)班级民主管理有待加强

1.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明确教师定位,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亲近学生;教师不要轻视学生,不要藐视学生,更不能歧视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在处理问题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嘲笑,挖苦学生,在全班几十个学生面前,你保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学生们全都懂得,他们从内心里也会尊敬你。

2.组建团结的班委会。

我已经召开了民主管理的经验推介会,其中有很多值得学习推广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发挥班干部的能动作用了。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更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时,班主任要教给班干部们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讲原则,也要兼顾情理,要多提醒,多表扬多肯定,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保护每一个同学的自尊心!

3.群策群力,制定班规。

如果是硬性的班规,孩子们肯定有不服气的思想,我们要依靠学生制定自己的班规,规矩是自己定的,执行起来的难度就不大了。更容易形成班风优良,学风浓厚,人人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4.分工到人,明确责任。

我们提倡在班级管理中给孩子充分的平台,充分信任他们,即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又能真正实现全员管理。

5.构建文化,环境育人。

班级文化的构建,有利于对孩子们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有深刻的认识,我去过的青岛市所有中学的对班级文化的创建都非常重视,而且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学校目前班级文化的构建做的还很不够,只有个别班级有不是很系统的文化构建,本学期,我们将从班级文化的构建入手,充实文化构建,做到文化育人,氛围育人。

(三)个人教育理论有待提升

随着各种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的深入,自己越来越感觉到教育理论的不足。

三、用心学习,弥补短板

1.制定计划,读书提升。

教师要做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四有”

教师,就必须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丰富学识,我将积极响应县局的号召,一方面在学校开展了

“悦读幸福”

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成立了三人一组的读书联盟,做出连续两个学期的规划和设想。同时,给自己提出“6有”要求,做到有认识、有计划(看什么样的书)、有时间、有笔记、有总结、有回顾。鼓励教师并自我监督,做到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境界,丰富自我。

2.从家校合作入手,进一步打造满意学校。

(1)健全完善组织,制订章程,举办家长讲堂。

本学期,我们已经开展了一次由家长主讲的家长讲堂,家长同志亲入课堂,体会教师的艰辛,加深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同时,又开拓了课程资源,这种思路和做法收获很大,以后,我们将继续开展以习惯养成、亲子共读、技能培养为主题的家长讲坛培训活动。

(2)开展家访活动“知民情”。

家访是我校的优良传统,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诉求,本学期,我们要求学校教师充分利用双休日深入学生家中,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在家的具体表现,并和家长详细沟通孩子们的在校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及气质类型施以不同的教育策略。

(3)注重网络沟通,搭建微信和校讯通双平台“求民安”。

我校已经构建了学校的微信公共平台,每个班都建立了由班主任老师牵头的微信群,学校还为所有老师和学生建立了校讯通互动平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规范了三平台的使用,一方面加强对学校工作的宣传,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双方把孩子们在家,在校的情况及时沟通,让我们和家长的联系更密切,互信更提升。

(4)实施扬长计划“孚民望”。

篇9

徐南平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担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苏州市挂职副市长,是我们国家某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前不久在安庆市召开的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他讲了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7岁时,他因为某些原因要离开班级。当时,班主任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紧紧地抱住他,并说真舍不得他离开。当时,他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感动了。第二个故事:四年级的时候,他因为调皮而一度成为全班最差的学生,父母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老师比他还着急,一次一次地家访,告诉他的父母:“这个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一定要让他读书。他一定会变好,他不是差生。”在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下,父母让他回到课堂继续学习。第三个故事:初一的时候,有一天,在课堂上,他津津有味地看着《三国演义》。那个时代,得到一本《三国演义》是非常难的。他正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发现了,随即把书收走了。他当时非常着急,生怕老师把书撕掉,因为那是借来的。结果,上完课以后,老师说:“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最精彩的篇章。”老师讲了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徐南平说,那简直就是他一生听到的最好听的故事。下课后,老师把书还给了他,并且说了一句:“读书很好,但不要上课的时候看,否则的话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第四个故事:高三的时候,他们每天晚上都学习到12点钟,而老师一直陪伴着他们。最后,徐南平先生总结了四句话:教育是一种关爱,教育是一种激励,教育是一种宽容,教育是一种付出。他的讲话非常简短,但还是激起了热烈的掌声。

是的,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心中总是有教育的故事,不管他后来从事什么职业,身上总是会有老师的影子――那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教育就是一种责任,没有责任就搞不好教育。我们老师至少需要有三种责任:一种责任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我们职业的本质属性;第二种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孩子送到你班上来,就是把一家的希望交给了你,托付给你,这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社会责任;还有国家的责任,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才,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靠我们去造就。所以教师必须认清自己肩上的重大使命,具有博大的教育情怀,能够对教育对象进行关注和审视,能对教育的常规进行批判和反思,更能对教育的未来和发展倾注真挚的爱。

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是加强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始终需要责任意识的推动。实践证明,一个受到良好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识的教师,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既能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用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新世纪中学,山东邹平,256209】

篇10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2-0082-03

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那么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实施后有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对此,笔者对江阴市亲历交流轮岗的50位校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走访了部分交流学校的校长和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的领导,收集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和翔实的素材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梳理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一、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现状

1.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已普遍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各地都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比如,江阴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工作的意见》(苏教人〔2012〕19号)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行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2012、2013年交流的专任教师达1128人次,比例大致为11%;轮岗交流的正副校长总数达45人次,比例大致为9.1%。

2.校长教师交流的实际效果一般。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这是“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预设目标,但从实际效果看:只有约15%的受访人员认为效果较好;60%以上的人员认为交流轮岗效果一般;更有10%的交流学校的校长认为交流效果较差,认为有些城区学校“淘汰”下来的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去后,虽然能解决农村学校部分紧缺学科的师资,但他们的工作绩效难以让人满意,对接受学校所能获取的效益不大,甚至起到负面影响,对学校管理还可能会带来诸多的麻烦。

3.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是标不是本。尽管校长教师交流是以“抬高底部”促进均衡为总体思路的,但在访谈时不少校长教师却认为:校长教师交流是标不是本。他们认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仅靠校长教师交流是不够的,多元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才是合理的。更有部分交流对象比较“偏激”的认为:削“尖”补“底”,貌似对“底”很公平,但对“尖”又何尝公平?我们又要削多少“尖”,才能补起“底”?即使“底”补起来了,难道这就是人们要的所谓教育公平――低位均衡?所以校长教师交流更应该“关注交流的成效问题,更应关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影响教师轮岗交流的因素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一件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并非易事。目前,要将校长教师交流常态化、制度化,还存在不少阻力和制约因素。

1.政策价值的认同问题影响校长教师的交流。校长教师交流政策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校长教师个人主动性和专业才能的有效发挥。但当前对交流轮岗制度的舆论氛围偏向于交流的强制性,大多是把参与高一级职称的评审和职务提升等功利性目标作为制约手段,来推动教师交流。由于对此项政策的价值和积极意义的认同不足,教师和派出学校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导致选拔交流教师的标准不高,专业能力突出、敬业精神强、影响力大的教育教学名师很多学校一般不会主动纳入派出交流对象之中,但这些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名师恰恰是农村学校最需要的,仅是为完成交流指标任务,这对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目标达成度而言可能会大打折扣的。

2.交通、生活等后顾之忧影响校长教师的交流。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交通、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成为被交流校长教师的后顾之忧。以江阴这个县级市为例,区域范围较大,东西距离近70公里,南北距离近30多公里,这一地域特征对于较大范围的教师交流在客观上形成一定制约。绝大部分教师的居住地距原学校相对较近,交流后交通不便、上下班路途时间变长、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照顾不到家庭及费用支出增加等成为交流校长教师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因此,江阴市目前教师交流的广度还不够,主要局限在镇域内交流,跨乡镇、跨区域的交流由于体制等原因,很难有效地开展。

3.办学条件生源状况等影响校长教师的交流。由于城乡办学条件、生源状况的差别较大,尤其是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文化氛围也各不相同,有的差异甚至还比较大,实践中有部分教师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交流学校的生源及工作环境,等到适应,轮岗期限又将至,教学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所以,“无论是从薄弱校到优质校,还是从城区校到农村校,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学校的校园文化、管理方式,成为摆在很多交流校长教师面前的‘拦路虎’”。特别是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校长或骨干教师,在交流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通过自身努力很难带好一所学校或一门学科的建设时,就会觉得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失去工作热情和信心。

4.配套保障措施不到位影响校长教师的交流。在与亲历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访谈中了解到,被交流的教师从服从安排去交流学校工作到逐步产生对交流轮岗的抵触情绪,其重要的因素在于交流轮岗的配套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城区教师到农村校工作后,生活保障落实不到位,尤其是乘公交或自己开车上班,每个月的交通支出很大,在现有绩效工资发放政策的限度下,无形中冲抵了工资收入,降低了生活水平。也有受访者反映,交流派出时原单位承诺的优惠条件落不到实处,如评优评先两头不着落;原是学校中层的,回去后别说提拔,可能原先的位置都没有了,成了其他同行的笑柄,令他们对自身发展的前途担忧;教师派出交流后,派出学校从此对你不闻不问,你如同一个路人!失去“娘家人”的关怀与支持,你这个“外嫁媳妇”还有什么颜面可存?你会感觉如何?因此,教师交流派出学校和接受学校是否关注配套保障措施和交流教师的管理等实际问题,是影响教师交流的重要因素。难怪有些被交流的教师呼吁:要明确交流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领导安排任务时的相关谈话要留有笔录,签字为准。

三、推进教师轮岗交流的建议

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当然,要达到省定的15%教师流动比例标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只有制定好相关的政策、机制和措施才能保证校长教师流动的常态化、制度化。

1.着力进行价值引领是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前提条件。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应在充分调动校长教师积极性的前提下进行,否则会得不偿失。为此我们在政策设计和工作组织上,应着力进行价值引领。作为一名校长或教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自己的管理或教学岗位上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有了价值感才能具备崇高的职业感,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实现专业发展的强烈愿望。

价值引领首先要帮助校长教师明晰交流的目的意义。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次要宣传和展示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典型事例,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让交流的校长教师从中获取专业自信和成长的快乐;还必须加强流动校长教师的培养,以缩短他们交流后对新坏境的适应期,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区域文化较好的对接和融合。一旦校长教师自主自愿流动的积极性被调动,就有可能使得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顺利的推行。比如,江阴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通过几年的价值引领和扎实的工作,使得这项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势头:2012年骨干(市级教学新秀以上)教师交流138人,占全市1320名骨干教师的10.5%,正副校长交流11人,占全市240名正副校长的4.9%;2013年骨干教师交流181人,占全市1559名骨干教师的10.5%,正副校长交流34人,占全市257名正副校长的13.2%。

2.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关键措施。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的关键因素。可试行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

一是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是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各地可因地制宜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的任期或聘期年限,设定交流的期限和交流的对象以及按照教师总数划定交流的比例。访谈中了解到目前教师比较认同的交流期限为1~3年,交流教师恳切希望教育行政部们要明确交流期间教师的人事关系。今后可逐步试行将教师从“单位人”变为“系统人”或“区域人”,以推进校长教师的交流。

二是尝试学区管理改革。各地可以以乡镇或一定的行政区域设定学区,试行学区管理,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的新举措。学区的设定有利于实行区域内设施、设备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共享;可以建构教育共同体,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三是创新学校办学模式。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还可以通过创新办学模式,比如创建教育联盟或教育共同体、实行集团化办学、捆绑式办学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并带动校长教师的自然流动。江阴市还将根据地域特点,继续做好中心校和非中心校 (完小、办班点)教师的交流,鼓励优秀教师前往任教或任职,帮扶非中心校的发展。

四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的同时,更要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调动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建立校长教师交流的长效机制。在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基础上,要明确交流校长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系数,给予流动到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以适当的补贴。妥善处理好交流校长教师合理的利益诉求,调动和保护好交流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江阴市教育局还拟定相关政策,对交流校长教师在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对职称晋级、学术荣誉的评定等定出具体的加分细则。

3.着力建构信息平台是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辅助手段。校长教师交流难就难在城区教师派到农村难,难在大部分校长教师对原有学校有较强的归宿感,存在不愿交流的情绪。对此,教育主管部门要畅通信息交流平台,了解交流校长教师的个人关切,加大人文关怀。加强流出学校、流入学校和交流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慰藉,尽量减少对派出人员生活、工作、心理上的干扰。教育工作是良心活,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的合理流动方能取得实效。

另外像江苏苏南经济发达、现代化程度高的地区,“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还可以通过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把远程教育作为校长教师交流的辅助手段”。可以构建信息化平台,利用远程视频系统、电视网络、名师课堂、疑难解答等手段加强远程资源的辐射,推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样也可以减少校长教师因刚流所造成的压力,任职交流、挂职学习、结对指导等柔流不失也是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常态化、制度化的辅助形式。

当然,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从艰难起步到有一定成效,从行政强制推动到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必然要经历“探索――总结――反思――提高”的推进过程。相信各地在政策、制度层面的设计上一定会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校长教师交流办法,以取得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的实效!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16-02

我校是一所地处县城腹地的重庆市“领雁工程”示范小学,也是原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近年来,在市、县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重庆市教委、开县县委、开县教委以文件的形式,让我校先后与三所农村小学结成帮扶、共建学校。去年,我校又作为县教委联片研训基地校、组长学校,与四所农村学校联片组成“开县小学第五片区”进行联片研训,并担任示范校的任务。其间,我们以推进城乡学校师资、管理、质量等软实力的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城区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认真进行城乡校际研训工作的实践性探索。我校牵头的校际“1+X”研训,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促进了我校和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成立“1+X”校际研训组织

校际研训,需要组织保障。经商议,组建了以我校校长为组长,农村小学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实施小组,由我校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农村学校分管副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研究活动工作计划,指导活动开展,总结活动经验,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参与学校组成的班子成员,虽然都很优秀,但如果不发挥优点、特长,不善于相互取长补短,能力势必变相倒退。我校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倡导班子成员积极、创造性地完成校际研训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各校物力、人力资源,在帮助、提高各校教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每期,我校班子成员以支教、挂职、驻校、讲座、专题指导、走教、参与管理或研究、结对等形式,到参与校际研训的农村学校指导、实践、学习,帮助打造农村学校特色、办学理念、优势,促进了自身发展,使自身的优势、特色和本校优势、特色更加明显。

我们还成立了校际研训学科教研组、校际研训德育组、校际研训科研组,由各校中层干部、市县骨干教师为组长或成员,具体负责实施,开展经常性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交流、探讨。

二、形成“1+X”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

为使校际研训工作能更深入、更持久、更有效,研究、创设一种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为此,我们建立了五种“1+X”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共同体学校以行政、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不同层面在一定条件下开展面对面或网络的主题交流研讨活动,经验共享,思路互补,资源共用。

一是组建以特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县名师、县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我校聘请的市县专家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这种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形成了教师与专家之间相互沟通协作、相互影响的关系。专家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对教师的观念和行动给予专业支持,同时也从教育实践中获取理论研究的素材和案例;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和研究。

二是组建以项目合作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这种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利用区域课程开发,共同进行专题研究。例如,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师职业心理与专业发展等。共同体学校共同参与,合作研究,,学他人之长,避自己之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改革。

三是组建校际教师研修学习共同体。它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学校专题研究,基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改进计划,基于校际协作,以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的问题为课题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注重专业引领,坚持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进行有效的教师群体学习。

四是组建以城区榜样示范学校带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载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我校根据重庆市“领雁工程”示范校的要求,着力在各方面做出榜样。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注重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培训,帮助教师形成教学、研究与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促使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教育理念、学校规划、课程教学、群体教研制度建设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形成有效机制和运作模式。

五是组建网络平台教师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师的共同学习搭建平台,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保证机会平等,缩小地域差异,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更便利地支持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个体进行持续的学习反馈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这些“1+X”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打破了学校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优秀管理理念及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三、构建“1+X”校际研训模式

篇12

非常高兴能站在这里演讲,今天。竞选招生办科员的职位。此时此刻,衷心感谢教育局机关领导及招生办的同事们对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竞争招生办科员的优势有:

一、本人热爱本职工作。有“敢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工作态度和精神。从教18年来,经历了乡镇中学、区属学校的工作,并在领导干部城乡交流中再次走进乡镇学校,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立足于本职,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为老师教学服务的思想,兢兢业业的干好本职工作,并以自己理想的成绩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汇报,本人先后被评为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区优秀教师等。

二、本人熟悉招生办工作。先后在学校教务处、工会、专业部、挂职副校长等不同职位工作,工作中亲身经历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及自学考试的中工作,并多次在其中负主要责任,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独当一面的管理能力。

三、本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本人对于新课程改革等相关教育理念学习深入,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具体负责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并获得区信息化先进集体称号,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独到研究,能较好的服务于招生办的各项工作,招生、考试的各个工作环节,能不断创新提高电子信息化程度。

四、本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始终奉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工作作风,与领导与同事和睦相处,热心服务集体、服务他人,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工作成绩也因此而较为出色。本人曾连续六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竞选招生办科员这一岗位。基于上述优势。

这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认可,如果竞选成功。觉得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信任。为了履行好这一职责,将努力做到

一、学习、学习。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努力做到讲政治、懂政策、精业务、尽责任、守纪律。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招生办实组织各类招生考试的协调部门,对于招生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必须要烂熟于心,同时,招生办又是一个服务机构,必须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对基层的招生考试工作有一定的指导。

二、勤政、勤政。把勤政作为工作之本。要力争做到脑勤,把思考与实践相结合,多反思自我多总结工作中的得与失,让反思成为习惯,使得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腿勤,心为考试系,腿为考生跑,多深入基层了解考生迫切需要的东西,多与他交流,听取他建议,并把好的建议运用到招生考试中,做到宣传到位、指导到位、服务到位,热情为每一个考生服务;耳勤,广泛听取老师、考生的意见,真心实意地为学校、为考生排忧解难,能办的事立即就办,不能办的事解释清楚;手勤,多一点工作的反思,再多干实干之余,多多拿出时间记录自己的反思与心得,做一个善于反思、善于学习的科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