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1: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研究生个人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上海龙之梦丽晶大酒店的餐厅分为大堂酒廊、美食角(TONGS)、意大利餐厅(AMICI)、全日制西餐厅(O2ON2)、中餐厅、雪茄吧(CO2)组成。每个餐厅都是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各自拥有餐厅的经理、收银、服务员、领班等。虽然各个部分的经营方向是不竟相同的,但是每个部分的管理基本还是大同小异,存在着许多相同、相通的地方的。
2.酒店行业人员个人能力的现状
酒店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外资进入中国酒店业。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饭店业将进一步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而奥运会的开幕与世界博览会的开幕,更是给了我们商机和挑战。无数的高星级酒店在城市间拔地而起的同时,酒店从业人员的能力是否也达到了高星级?恐怕答案并不会让人满意。随着酒店数量的爆炸性的增长,饭店的从业人员的能力却跟不上酒店的发展速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个应该是酒店管理人员的心头大患。唯一的途径就是对酒店从业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3.酒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训中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在一些酒店的培训工作中存在着令人困惑的问题,那就是酒店搞了很多培训,但结果还是员工士气低落、服务质量差、员工流动率高、客房对酒店不满意。而从这些问题中又会引发一系列的连带的问题,让酒店的管理人员无所适从。增加内容
4.服务人员个人能力提升培训
要想使培训达到改善饭店经营活动状况、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目的,必须注意几个方面问题:首先,研究客人的需求。其次,要致力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再次,培训要切实把握培训对象的成人性特点。总之,只有对酒店培训工作不断总结、改进,才能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4.1研究客人的需求
研究客人,其实质就是研究客人的需求.饭店企业只有既了解客人的共同需求,又掌握不同客人的特殊需求;既了解客人的现实需求,又努力把握客人需求的变化趋势,不断发掘客人的潜在需求,真正做到把客人的需求作为饭店经营活动出发,把满足客人的要求,提高客人的满意程度做为饭店经营活动的宗旨,这样才能使客人流连忘返,乐于消费,使饭店企业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饭店的各项功能和各种服务适应市场的潮流,才能使饭店的各项服务项目推陈出新、服务水平精益求精,推动我国整个饭店业的服务水准的提高,从而为饭店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而针对客人的需求,饭店也必须因地制宜的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包括了两个重要的方面:亲情化、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化服务。给顾客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这是饭店的取胜之道,也是它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而特色化、品牌化的服务是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4.2要致力于建立学习型组织
核心竞争力是蕴藏于员工、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的一种“软件”资源,它有鲜明的时间性,饭店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如果不注意更新、提炼、再培育、再维护,起辛苦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争夺战中丧失,正所谓“守业要比创业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的进行学习。为此,必须在饭店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不断地更新管理思想,使酒店的员工跟上世界饭店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环境愈加变化的情况下,寻求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就是在企业内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且提出了系统思维、超越自我、改善心志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团队学习等工具。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饭店要赢得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培训的功能,致力于把饭店建成学习型企业。通过不断地学习、改进和提高,使整个饭店形成一种学习意愿,一种学习文化,充满活力和保持繁荣兴旺。
4.3培训切实把握培训对象的特点
饭店的培训实质上是一种成人教育,不同于学校对学生的普通教育。学校教育的知识传授是传递性、全面性、系统性的,而对饭店员工的知识培训则是按速成性、需要性、阶段性原则进行。培训内容要有鲜明的职业性,强调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基本上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对知识的培训不一定面面俱到,也不能漫无边际,而要与岗位、职位、工作相关所需知识紧密结合,尽可能地确保所培训内容能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强调实用性,从而使员工学到他们真正想要学的东西。培训者自身要通过搜集、查阅资讯资源等途径,在专业知识、培训技巧等方面进行经常性的学习,使自身水平不断提高,以致力于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鼓励员工充分交流和参与。在培训方式上,应更多地采用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5.服
以上,可以说是整个个人能力培养途径的大的思路,那么怎样通过落实这些大的思路于日常的工作中来提高服务人员的能力呢?众所周知,一家好的饭店之所以好并不是因为它的硬件设施有多好,而是其给予客人家外之家的感觉让客人满意。而饭店的服务人员正是落实饭店宗旨的排头兵及整个饭店体系的基础。换句话说,衡量一个好的饭店的标准取决与其服务人员的好与坏。而服务的技巧,在此时就显的格外重要了。而服务的技巧,又包括了“看”的技巧、“笑”的技巧、“说”的技巧。
5.1“看”的技巧
观察顾客要目光敏锐、行动迅速。就拿喝茶这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说,要观察到:哪个顾客喜欢喝绿茶、哪个顾客喜欢喝红茶、哪个顾客只喝白开水,或者哪个顾客喝得快、哪个顾客喝得慢等等。观察顾客可以从以下这些角度进行:年龄、服饰、语言、身体语言、行为、态度等。观察顾客时要表情轻松,不要扭扭捏捏或紧张不安。
而当遇到不同类型的顾客,服务人员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方法。面对烦躁的顾客时,要有耐心,温和地与他交谈。面对有依赖性的顾客时要态度温和,富于同情心。为他们着想,提些有益的建议,但别施加太大的压力。对产品不满意的顾客:他们持怀疑的态度,对他们要坦率,有理貌,保持自控能力面对想试一试心理的顾客时要有坚韧毅力,提供周到的服务,并能显示专业水准。面对常识性顾客时用友好的态度回报。要不停地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顾客,我会需要什么?
饭店里有个口诀:“生客看大三角、熟客看倒三角、不生不熟看小三角。”就是说与不熟悉的顾客打招呼时,眼睛要看他面部的大三角。即以肩为底线、头顶为顶点的大三角形。与较熟悉的顾客打招呼时,眼睛要看着他面部的小三角:即以下巴为底线、额头为顶点的小三角形。与很熟悉的顾客打招呼时,眼睛要看着他面部的倒三角形。这个,就是目光接触的诀窍。而在你“看”顾客的时候,要揣摩顾客的心理。顾客究竟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顾客为什么希望得到这样的服务?这是服务人员在观察顾客时要不断提醒自己的两个问题。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使顾客不愿意将自己的期望说出来,而是通过隐含的语言、身体动作等表情。心理学家做过的实验表明,人们视线相互接触的时间,通常占交往时间的30%~60%。如果超过60%,表示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可能大于交谈的话题;低于30%,表明对对方本人或话题没有兴趣。视线接触的时间,除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在1~2秒钟内,而美国人习惯在1秒钟内。
5.2“笑的技巧
要会“笑”。在倡导“微笑服务”的今天,微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人有七情六欲,一个人不太可能每天都有好的心情,工作或生活的烦心事常常会“偷”走我们的微笑,但是我们必须自己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别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微笑有许多的作用:1.微笑可以感染客户。客户花钱消费的时候,可不想看到你愁眉苦脸的样子。当客户怒气冲天的来投诉的时候,你这样只会火上加油。相反,如果你真诚地对客户微笑,你就可能感染他,使他调整态度,或者使他感到愉悦。2.微笑激发热情。微笑传递这样的信息:“见到你我很高兴,我愿意为你服务。”所以,微笑可以激发你的服务热情,使你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
微笑可以增加创造力。
当你微笑着的时候,你就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有助于思维活跃,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客户的问题。相反,如果你的神经紧紧绷着,只会越来越紧张,创造力就会被扼杀。并且微笑要与眼神和身体语言结合,这样才会相得益彰,给客户以最佳印象的。
5.3“说”的技巧
“客人更在乎你怎么说,而不是你说什么”。这是在饭店里很流行的一句话。单调而平淡的语气是在对客户说:“我很烦,对你所说全有兴趣”。缓慢而低沉的语气传递这样的信息:“我的心情不好,自呆会儿”。嗓门高高的强调语气是在说:“我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硬的、嗓门很高的语气是说:“我很生气,不想听任何事情”。高高的嗓音伴随着拖长的语调表达“我不相信所听到的一切。”由此可见,不同的语气说出来的话传达给客人的信息是不同的。所以一个是否“会说话”也是是否有能力的体现。
说话的技巧要注意四个方面:一、做个出色的演员。有人形容服务的过程是一个演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服务人员、顾客都参与其中。演出效果的好坏与所有的人都有关系。但担任主要角色的是一线服务人员。所以,一线服务人员要做一个出色的演员,要能比竞争对手更能取悦顾客的心。二、要考虑顾客的记忆储存。根据统计学研究,顾客最多只能同时吸收六个概念。所以,你在说明特点的时候,要注意控制特点的数量,不能太多。否则,说了等于没说,甚至会引起顾客的反感。三、太激进的危机。太过热心可能令顾客反感。例如多嘴、激动、爱出风头等等。四、在说明时出现意外。如果出现意外,要马上修正我们的错误并道歉。如果是客户的错误,要示出“不在乎”的微笑,并尽可能挽回顾客的面子。对于客人的隐私,比如年龄、婚姻、收入、经历、信仰、身体等更是不能询问。“说“能让好坏事,也能让坏好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就取决与服务人员怎样来利用它了。
6.总结
培养饭店服务人员的个人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而庞大,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这并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要靠饭店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但是,只要以坚持不懈的精神贯穿于整个系统,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我国饭店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会有很大的提高。
致谢
在实习期间,作为一名餐饮部的实习生,刚走出校门踏上实习岗位,空白的经历使我在遇到许多问题时显得无措,我的指导老师陈晓磊,在工作时耐心细致的指导我,使我对龙之梦丽晶的餐饮体系有了详细具体的了解,实习期间使我感受颇深地就是餐厅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也是我写作论文的动机,为了更深刻地了解酒店员工培训对现代企业的作用和地位,我对龙之梦丽晶的培训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了一系列的准备,完成了这篇论文,同时也深刻地了解了员工素质对现代企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洋、企业指导老师陈晓磊给我的帮助,才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论文!
参考文献
[1]《培训经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培训经理全书》海天出版社
[3]《人员培训•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4]《员工激励—引爆员工潜力的32条策略》九州出版社
2.研究现状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浪潮,扭转了1985年由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体现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应试导向。《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语言基础课程,而且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近几年教学研究范式也由工具论逐渐走向本体论,更倾向于将教学作为一种文化实体进行研究。教学研究不再是为了寻找某些本质、规律,并为这些本质、规律做出证明,而是要真正面对教学现象,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课程有机组成部分中重要的人文课程,如何架构基于人文性的教学改革理论框架,如何回归其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些必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近十年以来,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大量涌现,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4年(《教学要求(试行)》颁布)至2012的期刊进行搜索,主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章共有6858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就有547篇。这些论著大都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价等方面展开探讨,其中理论研究和教学法研究所占文献总量比重最大,如夏纪梅(2006)著的《现代外语课堂设计理论与实践》、束定芳和华维芬(2009)主编的《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1949-2009)》等。这说明大学英语界已经普遍关注到理论研究和教学法流派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导的重大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都是借鉴西方的二语习得理论,从人文性文化视角来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还比较少。从1995年以来,这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教学、语言和文化的探讨,陈彩霞(2010)的《强化教师修养,提升业务水平――从〈课程要求〉看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文探讨了教师人文修养的培养,范琳、刘振前(2005)的《从情感纬度上优化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实验研究――运用心理匹配策略和发掘情感策略》一文提出了教材中文化内涵的挖掘策略,冬梅(2010)的《英语教学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强调了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这些研究总体上数量不多,且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说明该研究在理论方面尚处于利用和借鉴阶段,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正在摸索将人文性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将其转化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方法。而针对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改革中人文性的研究就更无人提及。
3.研究意义
我国东西部之间在经济、技术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悬殊甚大,学生生源不同,学生语言基础差距明显;很多云南地方高校都是师范性院校,承担着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同时又面临着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强本申硕的发展目标。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解决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将“人文性”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何培养、巩固、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如何合理设计网络教学模式,消除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对英语课业和教师的情感屏障;如何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人文价值,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发掘潜在的人文教育资源,通过适时把握教学的细微环节渗透人文思想、体现人文关怀,有效地实施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如何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标准,最终体现《教学要求》中倡导的人文性原则,推动素质教育,展现人文精神,这些对于云南地方高校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6月,曲靖师范学院通过云南省教育厅审核,被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改革示范点”,也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进入改革示范点的地方高校。该校率先全面展开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估体系到第二课堂都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及时探讨、总结该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同级别的地方院校提供宝贵的借鉴。
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从上世纪开始,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对科技理性文化进行解构,由此,人文主义文化逐渐代替技术理性文化的权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当前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课程,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工具理性是其学科建立的根基,但其自身必须有明确的文化取向。但是目前我国学者多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而对人文取向的研究较为薄弱,本研究可以深层次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支撑,尤其是进一步研究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问题。
4.研究内容
(1)如何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人文价值。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建构的维度有多种,但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基于人文性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构建,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2)如何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发掘潜在的人文教育资源。传统班级授课制基本上都是按照一个步调、运用一种教材、执行统一课程进行学习的;基于人文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要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等特点,主张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人为本,弹性安排教学内容的进度和课程设置,并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以供学生选择。
(3)如何适时把握教学的细微环节,渗透人文思想。提升教师个人人文修养,展现人格特质;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复杂的人文感悟和思辨逻辑推理;积极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建立以学生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4)如何科学设计自主学习,彰显人文关怀。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分阶段、分层次地设计自主学习的教学计划和任务,研究自主学习与学生语言水平,特别是听力和口语技巧,交流技巧,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库建设。
(5)如何有效实施评估手段,展现人文精神。评估方式如果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就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挫伤和遏制了教师对英语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要体现评估过程的动态性、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内容的全面化及评估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强化评估的公平性。
(6)如何积极丰富第二课堂,营造人文氛围。如何多渠道、多形式地丰富学生的英语第二课堂,并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如何以英语为抓手,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如何主动关心教师心理,体现人文情怀。教师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的和谐,但在教学改革形势下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空前的:学分制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压力,高校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压力,网络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压力,教师内心想要提升个人素质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工作量之间矛盾的压力等,如何帮助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样是大学英语教改中人文性探讨的范畴。
5.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遵循这样的技术路线:查阅文献和对现实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批判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人文性倾向证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性的科学性建构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
因此,本研究从文献梳理开始进行,切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通过文献研究与现状考察,梳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性倾向的科学性。通过课堂教学观察、课堂进行实录、行动研究等手段深入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还要进一步完善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性渗透的问题。最后,研究成果进行终结,提出下一步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后续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是基于前人已有的研究积淀,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采用综合的方法体系,才可能得到较好的答案。
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拟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文献法主要是指搜集资料、整理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梳理和分析文献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找到本课题的立足点,形成研究的基本观点。调查法主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问卷和座谈,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和数据,以确定事实间的联系或关系。行动研究法是针对教学实际活动,不断提出改革的意见或方案。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对曲靖师范学院这个典型对象的具体研究,来了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某些共性特征。
6.结语
本研究拟从剖析人文性的思想内涵入手,归纳社会主导文化价值理路演进的基本要求,阐明教学人文性范式的转换,从而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人文性价值诉求,然后分阶段展开调研并及时提出阶段性改革调整,使大学英语教改的人文性价值诉求更好地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自主学习的设计和评价体系的健全等各主要教学环节中。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展具备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杜瑞清.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付克.中国外语教育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3]刘述先.文化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4]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5]朱希祥.当代文化的哲学阐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7]土福祥等编.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胡文仲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9]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夏纪梅.现代外语课堂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1]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4]Cohen,A.D,Language Learning[M].Boston:Heinle & Heinle Publisher,1990.
[15]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二、(一)选题不合适,缺乏创新性
良好的选题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有些硕士研究生没有认真对待学术论文选题,在开题报告前没有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急于开题,匆忙拟定论文题目。选题不到位,科学研究就难以开展。有些论文题目没有实用性,学术价值不高,失去了研究意义;有些论文题目选题范围过宽或过窄,论文内容空泛,无法深人研究;有的论文无法体现学术论文前沿性,缺乏创新。
(二)基拙知识不够扎实
有些硕士研究生在校三年期间,心思没有全部用在学业卜,放低自身要求,对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缺乏深人了解,写学位论文时,常常陷人“无米下炊”的困境。这样如何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另外,有些硕士研究生是跨专业考研,理论基础不足,而没有及时补足,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难以提局。
(三)学术行为不端,存在抄袭和拼凑等问题
有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因为选题不恰当、专业知识不牢固、平时缺少论文撰写训练等原因,在撰写学位论文时,临时抱佛脚,变相或直接抄袭他人论文。
二、影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
国外有学者通过对研究生学习经历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6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导师、能力发展、研究氛围、研究的基础设施、论文评审、对自身任务的明确程度。国内有学者认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科研条件、所属的学科水平、导师科研指导能力等都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可总结为3个方面:研究生自身因素、导师的因素、科研环境因素。
(一)研究生自身因素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从根本卜影响了学位论文质量。部分学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位论文只是走形式,随便写写,参加答辩就能获得硕士文凭。因此,对专注科研不以为然,学习态度不认真,等到临近答辩才匆忙拼凑,草草了事,学位论文的实践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一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忙于各种兼职,无心专注科研。还有些研究生不愿意付出艰辛劳动,在研究过程中偷工减料,减少调查数据,缩小研究范围,甚至伪造实验数据。而有些研究生论文写作技能训练不足,不懂检索,不会构思论文,语言I乏,使学位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导师因素
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应该是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师角色定位、自身素质和对学术论文指导都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有力保障。
首先是导师的角色定位。在学术卜,导师首先应该是硕士研究生的指导者和评论者;在生活中,导师应该充当研究生的支持者和朋友,与研究生充分交流,对研究生形成良N}指导,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影响。
其次是导师自身的素质。导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影响颇大。高素质的导师往往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指导研究生进行论文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硕士研究生是否可以创作出高水平且有实用价值的论文。 最后是导师的学术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然而,由于近年来多数高校导师的增长数量跟不卜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从而出现“一师多生”的现象。同时,有些导师忙于自己的行政公务或者科研工作,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投人精力不足,指导较少,阻碍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科研环境因素
科研环境是影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位论文撰写的过程是硕士研究生在批判吸收现有知识的基础卜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充足的图书期刊资料、必要的实验设备以及必需的经费投人等条件。充足的能反映当代科技前沿的图书期刊资料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的重要保障;必要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是硕士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否则,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根本是不可能的。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很难一个人完成。如果有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科研团队,成员间可以相互交流,这将为学位论文的进一步创新提供思路,从而产生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同时,也可以就某一热点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一起讨论,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使硕士研究生融人更广泛和更深刻的研究中。
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加强招生环节管理,提高研究生个人素质
招生环节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关,优秀的研究生生源是高质量学位论文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招生卜,高校要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出发点,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原则,根据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计划,严格监管招生计划的实施,突出科研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品德的考察,提高硕士研究生录取质量。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1.严格导师遴选。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和前提保障。高校应建v.灵活的导师遴选制度,打破职称限制,突出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唯才是举,鼓励优秀青年导师脱颖而出,建v.一支能卜能下、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导师队伍。作为硕士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和把握学术前沿信息,在专业领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教学和学科的发展优势建v.学术研究特色,具备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只有这样,导师才能有效地指导硕士研究生,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2.坚持导师负责制。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导师必须对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负责任,要切实将导师负责制落到实处。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导师要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等各个方面,不断激励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学术敏感性,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对导师的考核。对导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仅为导师的晋升、奖惩提供了基本依据,还能提升导师队伍的水平,调动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导师为培养高质量的科研接班人贡献力量。因此,要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评价,对导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奖惩。
(三)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现有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大多只有4个质量控制节点: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然而,仅有这4个质量控制节点还不足以提高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应对现有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高校应在原有的体系基础卜,进行改革创新,增加4个质量控制节点,形成新的拥有8个质量控制节点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以提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1.论文选题。合适的题目对学术论文的顺利撰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组织硕士研究生按学科或者研究方向分组进行集体开题报告论证会,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开题报告的规范形式进行汇报,开题报告会的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论文的选题要严格把关,题目应该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还应具备一定的研究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导师要客观切实地为开题报告内容提出修改建议,保障学位论文顺利开题。
2.工作月报。为了激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硕士研究生应该每个月对自己的科研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导师提交《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工作月报》,主要说明自己这一个月的工作情况,比如完成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遇到了什么问题,接下来怎么做,等等。对于工作月报,学校应进行电子管理,录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管理系统,记录每次提交月报的日期和时间以及缺交名单。这可作为论文答辩的一个准人条件。
3.中期检查。论文中期检查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可以使学校和导师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硕士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避免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走弯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会对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起到一定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4.工作评审。由导师根据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态度、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等表现以及科研成果给出量化成绩,填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工作鉴定表》,导师在鉴定表卜签署意见,鉴定成绩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将没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权利。
5.论文格式审核。在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论文的形式和格式。虽然论文格式不能直接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但也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高校可以制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参考模板》等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学位论文、文章摘要的格式以及论文的字数等要求。学校应在论文提交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进行严格审查,不合格的不予提交。
6.论文评阅。为了增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首先要建v.论文盲审制度。可以借鉴有些高校对学位论文的双盲评审制度,即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隐去导师及硕士研究生名字,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从已拟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选2-3名审评专家来评阅。评审人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只要评审专家认为该论文不能通过评审,硕士研究生就必须推迟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后给出评阅意见,硕士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加强了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督,因此,要加大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的比例。
7.答辩辅导。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通过盲审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学校应组织相应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集体答辩辅导,让硕士研究生在模拟答辩过程中了解答辩中该注意的问题,提前适应答辩环境,克服紧张心理。同时,在模拟答辩中,导师可以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修改意见。硕士研究生根据此建议完善自己的学位论文,为正式答辩做好充足准备。
8.论文答辩。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必须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论文答辩一般由校内导师、校外专家、企业外聘导师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起审核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各评委教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提问,并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评议和审阅。硕士研究生则根据评委教师的意见对学位论最后的修改,确保论文质量。
关键词:
中美;工科博士生;培养模式;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93;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05605
作为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教育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因此,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5月,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标志着创新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模式的全面启动。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成功范例,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又是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借2015-2016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访学之机,进行了实地调研。辛辛那提大学在2015年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列200名[1],同济大学排名374名[2]。据2014年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报道,辛辛那提大学还位列最具发展前景和创新精神大学第三位。文章将从招生质量、培养过程、心理调节与职业规划三方面对中美高校博士生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基于美国高等院校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经验的改进建议,包括充分保障科研生活、改进招生模式、推动课程论文双轮驱动、提供人才培养创新环境与文化建设、建立导师组服务博士生个性化需求、注重心理调节与职业规划等(图1)。确
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总体培养思路,以“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为导向,推动博士研究生参与科技项目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抓住质量核心不动摇,进一步推进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为中国高水平创新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奠定基石。
一、依托全球人才流动环境,吸引并筛选优秀生源
(一)充分保障科研生活
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校早已经认识到高水平人才的竞争迫在眉睫,采用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来美国学习和研究。据调查,在美国,博士可以看作工作岗位,博士生一般都能获得2~3万/年的奖学金,是中国博士补助的7~10倍。中国读博通常会面临生活窘迫的境遇,在辛苦搞科研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赚取部分生活费这一现实问题,导致中国高校很难招
到优秀的博士生。相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博士生最大的生源国。因而,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优质的生源。毫无疑问,合理提高博士生待遇,缩小美国与中国博士生待遇差距,是解决博士生生源质量的关键。待遇提高,解决了博士的后顾之忧,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发挥,进而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去。
(二)改进招生模式
美国博士生招生强调对能力的考察,比起学习成绩,高校更关注学生读博的初衷、科研能力与研究潜质等[3]。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申请者需要参加全美统一考试(GRE),提交大学正式成绩单、学士学位证、英语成绩单(雅思或托福)。除此以外,很多学校要求提交个人早期的研究经历与教授推荐信。如辛辛那提大学需要申请者提供个人陈述证明、个人简历、三封教授的推荐信、个人论文和作品集。这些材料都有助于导师初步了解申请者的研究经历和学术成果,有利于导师对申请者科研能力作出正确评判,筛选出真正对科研感兴趣并具有学术潜力的学生。
而中国博士生招生采用笔试加口试的方式,其中笔试成绩所占比例较重,而笔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外语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复试时也会要求考生提交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自我评价等,但是由于缺少较统一的考核标准,加之人为主观因素等,往往无法客^全面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现有的招生模式极易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为此,急需进一步调整目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制度,弱化笔试分数的比重,强调本人申请、导师推荐、前期成果、研究计划、入学资格考试、面试等主方位考察相结合的择优录取方式。
二、优化博士生培养过程,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一)增强课程学习,推动课程论文双轮驱动
笔者搜集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航空航天系博士生课程设置计划表,并进行了分类与综合。表1列出了辛辛那提大学航空航天系博士生2015年的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名称及要求。课程要求博士生修满90学分,每门课一般为3学分。课程包括主修课、院系选修课、数学课、博士研究和研讨会。课程学习时间为2~3年。主修课18学分,数学课6学分,占课程学分总数的38%。由此可见,美国博士生教育非常重视基础理论。院系选修课要求在系内有选择地进行,强调学科交叉与连续性。博士研究58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64%,是博士生的核心任务之一。而中国博士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低,课程学习时间短,比较看重。如同济大学航空航天系博士生培养方案(表2)要求学生应修满15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非学位课4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课程学习0.5~1年。
在制定博士生培养方案时,应该增加基础课程的学习,增加课程学习时间,增设交叉学科,并建立专业化体系,推动课程和论文的双轮驱动。
(二)提供人才培养创新环境与文化建设
美国博士生培养方案将研讨会单独列入课程设置,凸显其重要性。首先任课教师列出几个有针对性的主题,然后学生自主选择,在课后查找相关文献和规范,做好主题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讲。汇报结束,其他学生针对该主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提出疑问,由演讲学生解答。在研讨全程中,任课教师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分。显然,这种方式改变了“灌溉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参与式教学[4]活动。博士生作为研讨课的主讲人,针对所选的主题,独立思考、层层剖析、综合归纳。此过程完整模拟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博士生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博士生的创新思维。
中国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应该增加研讨课等开放教学,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分析,实现参与式教学,及时评估学生科研能力基本情况。此外,建议学校定期举办座谈、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感受学术自由的氛围。
(三)建立导师组,服务博士生个性化需求
中国博士生培养一般每名博士生配一位导师,而每位导师通常要指导10多位学生。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导致每名博士生得到的指导较少,不能及时就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美国博士生培养采用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名博士生都能得到专家们的充分指导,有效激发创新潜能。研究生指导委员会通常由导师按照博士生的课题方向聘请3~5位其他实验室的教师组成,导师任主席。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对博士生的学习和科研成果负责,包括课题方向的选择、综合考试、论文开题以及最后的论文答辩等。因而,美国博士生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能够得到指导委员会教师的充分指导和交流。
中国高校应该在坚持“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以学科带头人或者具有科研实力的学者为核心建立导师合作机制。此举能进一步整合组内的优质科研资源,促进科研研讨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在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同时,外引内扶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推进合作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拓宽教师国际视野的需要,引进国外优质师资,有计划地选聘优秀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及海外学成的青年学者,培养并储备一批年轻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骨干。同时,通过与美、英、法、加、日等国际名校互派教师,参加国外科研团队的研究和组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创新水平,力争形成一支创新意识强、梯队结构合理、科研水平高的一流导师合作组,提升导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水平。
将“以博士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理工科博士生的个性发展、自我设计、创新思想的发展创造环境。按照博士生人才培养要求和博士生的个人特点,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充分激发每一位博士生的创新潜能。
三、加强博士生自身心理调节,明确以学术为导向的职业愿景
在与美国博士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中美两国博士生选择科研工作的初衷区别很大。美国研究生选择读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科研工作很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博士生是硕士毕业后参加工作两三年后的再读生,他们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对于某个专业领域的认识还有欠缺,有求知的激情,最终选择继续学习。他们往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明确的研究目标。相对而言,中国学生选择读博,很多是因为好工作难找,想逃避就业压力。而很多直博生则是因为本科成绩好,得到了保研的机会,才选择了攻读博士学位。事实上,他们对于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不了解,也谈不上兴趣浓厚。
有关读博的初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校的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还不清晰,不能很好地调节自身的心理。这是本科生、硕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严重缺陷。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应加强自我认识,明确自身的强项和弱项,探索自己是否适合研究型工作,初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在硕士生教育阶段,学生应利用学校国际合作平台,争取去国外一流大学交流的机会,如同济大学的中德、中法、中意等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指定专业合作项目及双边合作支持项目、国际会议等。去国外一流大学交流的经历往往能够开拓视野,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深度挖掘自己的内心,明确个人职业愿景,不盲目攻读博士学位。而对于已经步入博士生阶段的学生,也应该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访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学校短期访学及国际会议等。博士生参加国外访学,能近距离接触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激发。同时,国外单纯的研究环境,能让博士生去掉内心的浮躁,明确以W术为导向的职业愿景,静下心来好好搞科研。
四、结语
基于“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思路,以“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为导向,经过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对比研究,基于博士生的角度,围绕招生质量、培养过程、心理调节与职业规划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
(1)合理提高博士生待遇,缩小美国与中国博士生待遇的差距,只有日常生活、科研条件得到充分保障,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进而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事业中。同时,急需进一步调整中国目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制度,弱化笔试分数的比重,突出强调本人申请、导师推荐、前期成果、研究计划、入学资格考试、面试等全方位考察相结合的择优录取方式。
(2)在制定博士生培养方案时,应该增加基础课程的学习,增加课程学习的时间,增设交叉学科,并建立专业化体系,推动课程和论文的双轮驱动。同时,增加研讨课等开放式教学模式,调动博士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另外,定期举办座谈会、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为人才培养提供创新环境与文化氛围。
(3)在坚持“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以学科带头人或者具有科研实力的学者为核心,建立导师合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组内的优质科研资源,促进科研研讨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在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同时,外引内扶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将“以博士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充分激发博士生的创新潜能。
(4)鼓励博士生积极参与国际访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学校短期访学及国际会议等。国外浓厚的学术氛围,能让博士生消除内心的浮躁,加强自身心理调节,明确以学术为导向的职业愿景,静下心来好好搞科研。同时,近距离接触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激发。
以上系列改革,有利于构建基于国际化的博士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坚信,在基于国际化的博士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保障下,中国一流大学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引领中国博士生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参考文献:
[1]辛辛那提大学[EB/OL]. [2016-5-24]. http:///link?url=bP86n11IUsm7ox AvBkQgbg9oqIRkD 26NAn0YDa5Epmiro 2v4UQlz 344urRiMKOdxk 8CwhCsJiXuQPjFS 4OcgYq#3.
[2]同济大学图书馆. USNews 2015全球高校排名同济在中国位列第18[EB/OL]. [2016-5-24] http:///ia/?p=436.
[3]王力虎, 袁竹书. 中美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之比较[J].现代大学教育, 2004(3): 80-81.
[4]黄雨, 包扬娟, 赵宪忠, 杨坪. 推进地质工程专业改革 加快卓越工程人才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 2015(1): 24-27.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