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时间:2022-11-22 15:08: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校精准扶贫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校精准扶贫总结

篇1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我校认真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其他中层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精准扶贫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整理档案和网上系统的操作,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积极行动,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

今学期,我校认真对转入学生和一年级新生进行摸底,同时与上级对接,确保信息准确,无漏报、多报现象,最终确定了61名建档立卡学生,其中:其中已脱贫44人,未脱贫17人。我校61名建档立卡学生中本县区户籍有57人,外县户籍有4人。

三、精心策划,落实了各项制度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根据《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及《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实施方案》和《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计划》所有教师每人结对帮扶一名贫困生,校委会成员及班主任重点帮扶建档立卡学生,并能动态管理,同时学校又制定了《控辍保学方案》,并与每位班主任签订了责任书,确保无辍学现象。

四、紧密安排,落实各项帮扶制度和计划

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上级有关帮扶制度和计划,同时宣读了我校的相关要求和实施计划,对建档立卡学生实行“一帮一”帮扶,每位教师都能积极行动,认真落实。首先各位教师确定了自己的帮扶对象,并能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和孩子的学习情况,经常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绝不能使其成绩下滑掉队,同时多方合力对其引导,让他们用健康的心态去树立理想,迎接未来。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测试成绩,这些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而且较以前更加乐观向上。

五、统筹安排,认真落实了资助政策

认真学习上级资助政策,利用电子屏和宣传栏大力宣传相关政策,班主任通过微信群为家长解读,每位家长明确了享受的资助,知道了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

同时,学校也认真落实了资助政策,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为学生及时发放了书本和校服,另外,根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落实了建档立卡学生的“营养餐”,由于我校没有灶,我校安排专人与就近早餐店联系,解决了这些学生的生活问题,所有资助资金都足额、及时发放到位,无错发、漏发、缓发和不发现象。

篇2

石漠化集中连片区都是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紧缺、生产条件恶劣、农牧业收入极低的地区(以下简称“连片区”),是贵州世居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也是全国典型的特困区。长期以来,观念陈旧、经济滞后、教育落后使该区成为全国扶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央高度重视的对象,教育扶贫是“连片区”整体扶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扶贫、减贫成效的巩固。该区要在“十三五”期间完全实现脱贫,彻底阻断返贫,教育是基础,发展是核心,扶贫是关健。

近年来,面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中返贫现象不断、乡村学生扮演率居高不下和在校学生贫困救助、教育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不足等突出问题,政学界逐步认识到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寻找新教育扶贫的机制与模式,需要在实践―总结―再实践中不断走向深化、走出新路,最终彻底实现教育扶贫、脱贫。有学者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探索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步骤、措施。”[1];有学者主张“借鉴国外教育扶贫的理论与实践,强调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主张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另一方面应从惠民的视角探讨其有效机制”[2];有学者强调了“高校教育扶贫的作用,认为教育扶贫应该以大学自身特色和优势为基础”[3]。

基于在该“连片区”深度调研中突出的教育扶贫效益、教育扶贫的体制、机制实际效用如何等问题,及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的历程、经验、问题、挑战、对策等的调研,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教育扶贫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的理论性观点,有利于创造性地形成一种更好的教育扶贫模式,进而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的现有系统及内部运行结构及其影响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内部问题、矛盾等的解决途径,寻求现有精准教育扶贫制度和转换扶贫思路与模式等策略。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及现实中的特殊情况等,精准教育扶贫可以从融入贫困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教育改善等方面着手。

一、精准教育扶贫问题研究

教育扶贫已实施多年,成效显著,同时问题也突出,而精准教育扶贫则要走出固有模式,避免重复、老套与无效模式。首先应该在该“连片区”深度调研中要突出研究多年来教育扶贫效益所取得的可喜成就和可借签的经验、多年来教育扶贫效益到底在何处、真正受益人群有多少、分布情况如何、是否真正达到脱贫效果、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等相关方面。同时总结与深度分析教育扶贫的体制、机制出现的问题,进而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的现有系统及内部运行结构及其影响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寻求内部问题、矛盾等的解决途径,从而寻求现有精准教育扶贫制度的可行性,完善和转换扶贫思路与模式。唯有在对先前教育扶贫中出现的问题深度总结与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明确精准教育扶贫的对象和应该采取何种模式最为有效,最有针对性。同时可在借鉴国外精准教育扶贫经验的基础上,遵循该“连片区”现有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造性的解决精准教育扶贫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精准教育扶贫对象

精准教育扶贫扶持对象到底如何选取?选择谁?首要工作是确认精准教育扶贫对象“有没有贫困”“想不想脱贫”“会不会脱贫”“如何脱贫”。“连片区”地域上并不是很广,精准扶贫对象首先要通过当地政府,在村委的大力宣传与配合下,采取自愿报名和实地摸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最终的扶持对象需要在当地有关部门大力协调与配合下,通过调查、走访、访谈、观察等形式才能清楚地了解与核实真正需要扶贫的对象,从而最终确定,以避免走先前所范“扶贫对象不清,根底不明,针对性不强”等低效之路。精准教育扶贫对象确立后,接踵而至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具体包换哪些教育形式),让其通过教育真正能达到脱贫、阻断返贫,走上自富、自强之路。

三、精准教育扶贫模式

自古“扶?先扶智”。高等学校可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适度举办“农业产业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中小学幼儿园后备干部、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职业技术培训班、返乡农民工培训班”等,为推动“连片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时机相对成熟时,可实施“领头羊”计划,从精准扶贫户子女中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输送到省级示范性中学及省级高等院校免费就读。同时当地高等院校与“连片区”紧密合作,每年安排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队开展教育支教、社会调研等活动。

产业扶贫要扶在“点子”上。积极与省和当地相关行业领导、专家联合组成扶贫调研组、扶持组,实施积极走访,实地调研林木经果林、畜禽养殖及乡村旅游等发展情况,为“连片区”地区经济发展(林木经果林、畜禽养殖及乡村旅游等)产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性的意见。高校走“校农合作”之路,通过采购主食、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用性生活品的形式,使该“连片区”农副产业逐渐成规模发展,互惠互利,或帮或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户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可降低高校学生食堂成本,惠及广大师生。在此基础上,学校应与“连片区”当地相关部门协商,双方可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确保“校农合作”长效发展,帮助贫困户增收、促进产业发展。

四、精准教育扶贫出路

篇3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重大使命,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关心贫困学生,组织动员广大师生支持教育扶贫工作,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师生参与、齐心协力;突出重点、节俭务实;精准帮扶、力求实效。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扶贫集中宣传活动。办公室、团委牵头,以“10.17,我们在行动”为行动口号,利用学校网页、广播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宣传国家脱贫攻坚和教育扶贫的方针政策、学校精准扶贫的措施和工作成就,对扶贫日活动期间学校扶贫重要活动进行报道。

(二)开展国情专题教育活动。团委、学生处牵头,通过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使学生关心贫困地区,关心贫困人群的发展,了解国家和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学校扶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的核心品格,激励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支持扶贫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开展全校教职工捐款活动。各部门,尤其是工会要积极宣传并倡导全校师生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捐款活动。活动中的捐款必须严格坚持自愿原则,所有捐款均用于扶贫工作。

(四)开展扶贫项目对接活动。学校加强对驻定远县大陈村扶贫干部的指导,加强与定点帮扶的凤阳县罗刘村、乌罗村的密切联系,持续跟进各项扶贫活动的推进,发力精准扶贫。

四、组织保障

篇4

一、改薄强师,乡村学校一所不差。

为了让农村的贫困学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X市把乡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

近两年,X市投入“改薄”资金X万元。到X年底,该市X个省级贫困村的小学(教学点)全部建成合格学校,均达到“X条底线”要求,提前完成合格学校创建目标。X年X月,该市启动“教育一体化项目”建设,拟投资X.X亿元,将全市X所学校(幼儿园)纳入“四改三化”建设计划;投入X万元建设X所农村学校、X套教师周转宿舍,改善乡村教师住宿条件;统筹中央资金近X万元,用于大市中学、上架中学等X余所乡村学校的公租房建设以及围墙、道路、给排水、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现代化的美丽校园和教学设施,让学生更加专注自己的学习,不仅让“农村娃们”大开眼界,也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见识更大的世界”的种子,这是X市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此外,为缩小城乡学校管理与质量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X市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校校结对帮扶”活动,安排城区X所优质学校与X个省级贫困村小学“联谊结对”,分别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条件改善、教研教改、校园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整体提升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成就一流的教育。一是抓补充,优结构。X市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补充新教师,X年共补充教师X名,新进教师优先安排到乡村薄弱学校和贫困村学校任教,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

二是提待遇,激活力。

在表彰奖励、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指标优先向乡村教师倾斜。出台《X市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根据偏远程度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开展“感动X十佳教师”、“最可爱乡村教师”、“师德标兵”、“四有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励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书育人、建功立业。

三是抓培训,提素质。

X年,该市教师(含校长)参加国家级和X省级项目培训共X人次(国培、省培计划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培训者月培训X人次;小学“送培到校、送教下乡”培训X人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共X人;普通话培训X人;普通话培训师培训X人;学分补休培训X人;合同聘用教师岗前培训X人;新特岗教师岗前培训X人;市本级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X人),通过培训,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二、精准资助,结对帮扶一个不漏。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能不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能否精准识贫、精准资助。X市把保障每一个适龄学生“有学上”作为教育扶贫的目标,把精准摸底、精准识贫作为精准资助的前提。该市为每个贫困学生安排一名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促进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

每年春、秋季学期,该市近万名教职工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一走访摸底,宣讲扶贫政策,摸清学生底子,告知受助情况,落实控辍措施,从生活、精神上、学习上给予关心和帮助。每名教师都有一本《帮扶手册》,学生就读学校、学段、家庭住址、帮扶教师、联系方式等清清楚楚,各学段的资助项目、资助标准、受助情况告知等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有帮扶资金、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也能轻松找到责任人。

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识别无错误、资助无遗漏,X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主研发一套Excel数据录入模板,即“学生信息匹配宏”。通过“信息匹配宏”,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园)学生信息与市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同时进行匹配,全市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更加准确,从根本上确保了“识贫”的精准性、“扶贫”的全面性。

此外,该市认真落实“学籍属地”资助政策,利用学籍管理平台,对本市在省内外县和外省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入学情况和享受资助情况,统计汇总后分别向学籍地资助部门发出公函,协调学籍地落实资助政策。对经核实未在学籍地享受资助的学生,将其纳入本市名册,同等享受资助政策。同时,对外地在X市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该市同等对待,确保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无遗漏。

靶向精准,扶贫效率才会高。在彻底摸清底子后,该市通过整合各类资助项目确保贫困学生受益,让教育扶贫政策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在求学路上掉队。据统计,X年发放国家政策资助资金X.X万元,资助学生X.X万人次,其中市本级落实“补天窗”项目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

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共计金额X.X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X人,发放贷款金额X.X万元。此外,该市积极动员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资助学,X年发放助学金X.X万元,资助贫困学生X名。该市教育系统师生积极参与开展“助残日”、“X·X助学日”和“慈善一日捐”活动,X年共捐赠善款X.X万元,进一步扩大了贫困学生的资助面、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强力控辍,上学路上一个不少。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这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辍学,X市多措并举,狠抓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控辍保学体系,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为主体,积极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确保一个不少。

二是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力度。

篇5

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水利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下发了《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方案》,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责任意识,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水利建设技术帮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等8大定点扶贫工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篇6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政策宣讲、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坚持以上率下、联系实际学,真正把学习当做工作开展的第一道工序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2.指导工作落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坚持不懈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加强动态监测管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采取差异化帮扶措施,努力降低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影响,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确保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全面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3.完成剩余人口脱贫。聚焦613户1645名剩余人口脱贫,摸清底数,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低保兜底保障,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4.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切实防松劲、防懈怠。持续强化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库动态管理,全面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和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精准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切实做到精力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

5.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进一步巩固60个贫困村出列成果,确保87135名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对前期摸底的1373名脱贫监测户和3184名边缘户,及时提供精细帮扶,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非贫困村和边缘户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努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积极开展肺炎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作用,开展宣传引导、生产指导、帮扶督导和民意疏导工作,摸清底数,分类开展精准帮扶,解决好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生产发展和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复产复工等问题,切实将疫情对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三、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

7.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围绕实现“三保障”、落实“三精准”、抓好“三落实”,重点围绕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全面排查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6月底之前切实整改到位。

8.开展“动态清零”工作。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应补尽补”。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常态化机制,实行“应改尽改”。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和建后管养。3月底前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再排查工作,建立问题台账,全力补缺补差。6月底前,全面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新增问题。

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9.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目标,继续对8个深度贫困村在政策、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

10.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对剩余贫困人口较多的5个乡镇及贫困发生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倍以上的14个村进行挂牌督战,督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帮助解决问题。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扶贫小额信贷清收等重点工作挂牌督战,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研判形势,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

五、精准落实帮扶举措

11.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继续深化“四带一自”“三有一网”扶贫模式,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结合疫情防治工作,推动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带贫机制。大力解决产业扶贫中出现的滞销等各类影响稳定脱贫的问题。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确保村集体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在扣除土地租金、运维费用等必要支出后80%用于贫困人口,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继续实施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

12.持续推进就业扶贫。继续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程,降低疫情对贫困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巩固就业扶贫成果。加强扶贫车间建设,提升带贫能力,给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优先使用贫困家庭劳动力,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稳定就业。开发并规范管理扶贫公益性岗位。

13.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对贫困群众因疫情影响的春季生产和后期恢复生产资金需求,做到“能贷尽贷”,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贫困户的还款期限。加大“户贷企用”清收力度,做好实时跟踪监测,继续执行提醒、通报、预警、约谈、司法到期回收等机制,确保完成3.66亿元到期贷款回收任务,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防范。

14.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带动、就业扶持、“两基”提升、社区融入“四大工程”,增强搬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

15.扎实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协调相关部门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折股量化和收益分配向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倾斜。指导乡镇、村结合实际,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带动贫困户增收。

16.深入实施消费扶贫。以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试点先行县为契机,以消费扶贫为抓手,以拓展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进高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八进”行动,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多措并举解决好产业扶贫中的“卖难”问题。积极争取各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公民个人等参与消费扶贫。

六、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17.扎实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30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计划任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剩余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不落一人”。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电网“卡脖子”问题。重点做好水电供区电网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光纤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夯实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18.扎实补齐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基层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19.扎实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加快推进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以“五清一改”和“四净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启动实施2020年度省市中心村规划建设,继续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创建。

七、提升脱贫攻坚管理水平

20.持续深化综合问题整改。继续推行“清单管理、专班督战、四季攻势、闭环调度”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反馈的各类问题整改,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坚持全面排查、一体整改、一体推进,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21.继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安排,及时开展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清洗工作。强化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数据比对与分析。开展数据摸排,提高数据质量,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做好贫困监测和建档立卡两套数据的衔接。

22.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充分运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全面掌握资金安排、拨付、支付进度。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压实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绩效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积极配合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23.强化扶贫项目规范管理。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基础”,加大对产业就业补贴、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扶贫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全面落实扶贫项目运维管护机制,完善扶贫资产登记制度,突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持续发挥扶贫功效。

24.扎实开展普查试点和全面普查工作。积极开展全省脱贫攻坚普查试点工作,对先行试点的3个乡镇6个村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为完善省普查方案提出建议。认真细致做好全市普查工作,摸清贫困现状,精准掌握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全面普查。

八、加大精准帮扶工作力度

25.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力度。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防疫期间,帮扶责任人要适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扶,因村因户因人制定并落实好“一村一计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扎实做好县域结对帮扶,进一步加强与贵池区和桐城市对接合作,推动结对帮扶各项措施落地生根。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继续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作用,推动需求对接,助力脱贫攻坚。

九、强化脱贫攻坚总结宣传

26.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工作。分类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工作总结。县级重点总结以脱贫攻坚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来的巨大变化、历史成就、经验启示等。乡镇重点总结具有特殊性、典型性的做法、成效和经验等。村级重点总结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治理能力、内生动力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和经验启示等。做好2014年以来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启动“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弘扬正能量,讲好故事,展现我市良好形象,表彰一批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组织参加“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

十、进一步强化攻坚责任

27.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坚持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全面排查问题和挂牌督战相结合,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村(社区)、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各级干部的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篇7

二、主要做法

2016年我市制定了《教育扶贫教师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设置的教育精准扶贫教师培训项目有送培到县、送培到校、跟岗实践、班主任培训、关爱教师培训、乡村教师专题讲座、各类专项比赛、成果展示等,明确了以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为主题,倡导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送培到校”培训工作,因培训对象不同,培训时间、培训方式、专家团队都有所不同。做好2016年教育精准扶贫“送培到校”教师培训项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抓训前调研

专家团队在培训举办前1个月,进驻学校。通过进校听课、师生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乡村学校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摸底,分析诊断农村学校教育现状,找准切入点,量身设计培训课程,聚焦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典型问题。

2. 抓课程建设

根据培训目标要求,本次的培训课程以师德宣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高效课堂的打造、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优秀课例示范等为主要内容授课。结合送培学校提出的培训需求,“送培到校”培训内容以语文、数学学科知识为主,其他各个学科兼顾有展示案例,以扩大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参见《送培到校课程安排表》)

3. 抓模式创新

我市乡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村小教学点留不住教师,造成师资短缺,乡村教师常身兼数职,大多以包班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年教师职业倦怠严重等现象。为此开展“送培到校”教师培训工作将有助于缓解“工学矛盾”,深入一线学校的送培工作,能唤醒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培训实效。

针对工作实际,确定送培时间为6天。首先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定参考培训课程,各承办院校和送培学校再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要求送培组长必须全程驻守学校,专家们团队6天全进校。其次组长要求周日到校,专家进校后根据送培需要,先观摩该教师上示范课,再具体指导该教师上课。经过4天打磨研课后,该教师要在星期五展示一节反馈课。专家团队注意全程参与乡村学校的学科教研组活动,参与集体备课,以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采取“课前说课、课堂观察、课后反思,同伴交流,专家点评”等方式开展研训活动。

4. 抓质量监管

(1)加强培训全程监管。在实施过程中,我市教育局参与整个工作,承担了策划、组织、管理、培训的工作任务,掌握着培训的全过程,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同时对承办院校加强监管,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立分级负责分级管理模式。各承办院校按照分级管理模式各司其职。如项目承办院校牵头落实培训方案、修订培训课程、聘请培训专家,制定问卷调查表,并与送培校一起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活动了解送培校基本情况等。送培学校注意调整好本校课表,让教师安心参训,积极参与研训活动。当地教师进修学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参训教师、送培专家食宿以及接送等工作。

(3)做好训后跟踪,确保培训实效。鉴于送培到校培训项目培训时间为6天,我们提出培训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4天内本校指定的2名乡村教师需上反馈课,专家观课后再进行研讨交流。培训工作结束后还需做训后问卷测评,撰写工作总结等。

三、主要经验及体会

为确保教育精准扶贫“送培到校”培工作顺利实施,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加强领导,确保经费投入

我市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我市教育局局长任组长亲自抓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实施,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具体抓落实,并建立市、县、承办校、送培校四级管理模式,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同时设立专项培训经费,确保送培到校顺利实施。

2. 着力健全学分管理制度

《国家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教师五年一周期必须修满360学分,我们抓住这个契机,严格落实学分审核登记制度,绝不送1分。湖南省从2011年开始实行学分审核登记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先后于2012年、2013年、2014年陆续下发了三个有关教师学分审核登记的文件,每年度工作会上都作为重要工作来部署,规范了教师获得学分的途径,有效促进教师培训工作良性发展。送培到校培训有效解决了乡村教师的外出参培机会少获得学分难的问题,教师参训积极性空前高涨。

3. 强化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将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列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年度考核工作范围,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审、教师定期注册挂钩,确保了工作的推动力。

4. 充分发挥三个培训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培训管理团队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充分发挥送培团队的专业引领作用。我市送培团队由培训管理团队和送培专家团队组成,送培管理团队由市县教育局、项目承办单位、送培校三家组成。我市教师培训中心具体抓落实,建立教育扶贫QQ群,随时在线答疑解惑,对各校的方案随时跟进检查,确保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科学实施。送培专家团队由省、市、县三级名师骨干组成。为保障培训质量,送培专家组成要求本地和本校名师不超过60%,外地专家不少于40%,避免“萝卜煮萝卜”现象。三是充分发挥省市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的榜样示范作用。2016年的“送培到校”培训工作由省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共同承办。省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校的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将本校优秀名师、市级以上优秀名师引入乡村学校,一方面发挥了省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校的榜样辐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扩大了乡村教师的视野,搭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为下一步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跟岗实践搭建了桥梁,打下了基础。

2016年的11月至12月,我市全面实施了教育精准扶贫“送培到校”工作。全体送培专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分成4组下驻各校。他们白天进校上课,晚上也在备课研课、帮扶指导教师上课。

篇8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14

0 引言

根据江陵县2014年摸底调查数据,江陵县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有30个,贫困户12957户,贫困人口4502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3.31%。近年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方案,但是扶贫工作的成效却不大,全县扶贫也大体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然而,精准扶贫之根本在于产业扶贫,要凭空的在每个贫困村建立一到两个产业,来满足扶贫需要极其困难。

笔者所在团队暑期进入江陵县实地调研当地农村淘宝发展思路,江陵县农村淘宝项目于2016年3月开始投资组建,其发展速度之迅猛,在湖北省县级农村淘宝发展速度上名列前茅,如此则引人思索:为什么不把农村淘宝当作本县自身产业,利用其“村村通”的特点,建立农村淘宝推动该县精准扶贫的纽带呢?下文将结合江陵县农村淘宝发展特点和江陵县扶贫现状,探讨两者合作关系。

1 江陵县农村淘宝的特点

1.1 新产业新思路

农村淘宝对于江陵县是一个新产业,该县农村淘宝刚起步,其经营基本处于“引进来”阶段,这种单纯的引进短期看无疑会积压狭小的农村市场,但是其潜在的价值创造是巨大的:当江陵县县域实体店进入淘宝成为卖家时,便为其打开更大的市场;当农村淘宝的销售渠道完善时,当地特色产业便会兴起,甚至原本的贫困村会转变为极具经济效益的“淘宝村”。

1.2 完善强大的物流

江陵县农村淘宝已经建成自身完备的物流体系,配合菜鸟,物流网覆盖本县每一个村落,并且免费为村民送货上门,带货到县级物流中心。

1.3 政府配合力度大

从目前状况看,政府对农村淘宝的扶持力度时极大的,江陵县政府预设每年出资150万奖励淘宝从业人员,免费提供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的安置场所,并组建行政小组引导农村淘宝发展。

1.4 在农村的覆盖面积广

江陵县共99个村,淘宝服务站的数量达到54个,据江陵经济与信息化部门统计报告所得,这54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已经完全覆盖该县农村地区。

2 江陵县扶贫现状

(1)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江陵县贫困问题,该县县委书记带头,组织专门扶贫小组开展扶贫,对贫困村,帮扶机构科学制定村庄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各项公共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兴村。在政务上,建立扶贫投入县级整合平台,每年整合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重点分配到贫困村、贫困户最需要使用的地方。县政府每年预算不低于300万财政资金用到扶贫工作。

(2)进入啃硬骨头阶段。随着全国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时期,江陵县自身的扶贫也面临如此境地,如今扶贫工作基本面临必须从根源解决问题的阶段,在政府大力投入的同时,扶贫所得到的成效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3)现今,江陵县有13.31%的农业人口处于贫困,在这些贫困人口当中有50%属于因病致贫,贫困人口分布大致呈小聚集、大分散的格局。

3 江陵县农村淘宝对精准扶贫的辅助途径

3.1 淘宝本身的就业机会

农村淘宝本身便是一个产业,虽然自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它却是价值实现的平台,全县五十四个农村淘宝服务中心,每个服务中心需要一到两个店长,和三到五个“村帮”,工作难易要求不同,这几百个就业岗位对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便是一个极佳的就业机会,而且农村淘宝还处于发展初期,可能会出现当地独具特色的“淘宝村”,未来创造的就业岗位必定增加一定数量。

3.2 淘宝众筹

现今淘宝app上已经出现众筹项目,并且为发起众筹的人带来了帮助,但是在农村淘宝上,并没有开发众筹这一项目,这却并不代表有困难的农民不能发起众筹,虽然当地互联网普及率低,但是农村淘宝服务站工作人员却能很好的利用淘宝,为有困难者发起淘宝众筹,去一定程度的解决困难农民的燃眉之急。如今的农村淘宝市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打开,农民对农村淘宝的了解也才刚开始,等到市场成熟之后,属于农村的淘宝众筹将会应运而生

3.3 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的对点扶贫

江陵县政府已经规划每年投入150万元去鼓励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的发展,在这过程中,便可适当的加大服务站的社会责任:给予服务站一定的资金,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定期在农村淘宝上购买生活必需品。如果能合理处理,这样的效果必定优于政府工作人员节假日走访贫困户,送温暖送关怀,不仅如此,这更是农村淘宝服务中心打好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

3.4 淘宝医疗

江陵县12957户贫困户中,有50%是因病致贫,在政府处理农民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的同时,专业有效的医疗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江陵县农村淘宝预计本年内将正式启动“淘宝医疗”项目,与省内知名医院如同济医院等合作,每周组织专业医师在淘宝站与到站的农民视频,诊断病情,传播医疗常识。在“淘宝医疗”的帮助下,农民因病致贫现状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是江陵县精准扶贫项目实现的一大助力。

3.5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今江陵县农村淘宝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营活动绝大部分是农民在农村淘宝上购买商品,对于本县的特有资源没有涉及。江陵县自身特色包括双菜籽油和副锡红米等,外加上普通农作产品。面对农村淘宝打开的庞大市场,当地政府应该加快特色产业建设的引导,推动特色农产品集约化生产、加工,扶持出经营特色产品的龙头企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无疑为扶贫工作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4 总结

(1)政府应该改变发展思路。正确对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切行为都是错的”经济改革思想,因地制宜,总结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引导、干预方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彻底摆脱农村贫困状况。

(2)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农村淘宝对精准扶贫的辅助基础在于农村淘宝的良性发展,农村淘宝服务人员需要有正确的市场价值观念和相对的科学知识,因此,江陵县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大农村淘宝宣传和政策倾斜,吸引有才能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另一方面与江陵职业技术学校加大合作力度,鼓励学校开始淘宝课程,完善该县农村淘宝发展的人才储备体系。

(3)增强行政队伍建设。江陵县农村淘宝和精准扶贫的结合,必定需要强大的行政力量干预,当地政府要加强行政队伍建设,统筹农村淘宝和精准扶贫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篇9

县 “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 “四个一工作法”和市委胡吉宏书记到海雀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林泉之窗》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海雀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林泉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篇10

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教育系统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宣传任务、宣传内容和宣讲人,定期开展脱贫攻坚理论宣讲工作,深入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工作的精神引领作用,宣传县脱贫攻坚行业扶贫政策、惠民政策,宣讲教育行业扶贫政策,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内容丰富,宣传重点突出

(一)面向百姓,主题宣讲

教育局系统20名宣讲志愿者深入8个乡镇20个村开展以精神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活动。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精神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言语表达,用接地气、抵人心的方式为群众阐述党和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部署、奋斗目标和美好前景,鼓舞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召开会议,集中宣讲

一是召开家长会,集中学习学生资助政策。各校召开家长会,由学校讲师团成员对贫困学生家长宣讲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上级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教育行业扶贫政策。通过宣讲,使学生家长更加明确学生资助(学前资助、义务教育学生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和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等政策的资助对象和资助标准。

二是召开贫困户会议,集中学习扶贫脱贫政策。教育局派驻村和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贫困户到村委集中学习,学习我县脱贫攻坚行业扶贫政策、惠民政策、产业扶贫政策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帮助贫困户学好政策,用好政策。

(三)走访入户,面对面宣讲

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进村、到户、入心”,教育局领导、驻村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帮扶责任人走进贫困户家中开展面对面宣讲。各帮扶责任人紧紧围绕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开展“草根式”宣讲,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面对面的为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讲雨露计划、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学生资助等,帮助贫困户摸清2019年产业发展计划,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党的扶贫政策再一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四)制作标语,扩大宣传

教育系统各部门、学校制作悬挂条幅或利用电子屏宣传扶贫标语,加大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人心,营造出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创新举措,注重宣传实效

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帮扶责任人、志愿者和各校讲师团成员作为宣传主力,率先学习、认真解读政策,切实读懂政策要求,让自己成为“政策通”“活字典”,面向群众重点解读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省定“7+16+12”贫困对象退出标准等,宣传我县脱贫攻坚任务部署、工作思路和出台的特色政策措施,并为贫困户细致解读学生资助、易地扶贫搬迁、小额贷款、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具体扶贫政策。

篇11

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宣传工作并制定制订详细计划,把五月定为资助政策宣传月。各学校在招生考试、新生入学等重要时间节点 ,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地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随新生入学通知书、家长通知书一起发放资助政策及申请指南等资助宣传明白页。利用公开告示栏、电子显示屏等形式进行宣传。印制《致高中、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分别发放到每一个初中毕业生和每一个高中毕业生手中,人手一份宣传资助政策。统一印制了《教育扶贫精准资助明白卡》,入村入户发放到全县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之际,我县教育局、中小学要继续掀起了宣传教育资助政策的,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贫困学生知晓受助权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继续加大规范档案管理力度。一是规范整理档案资料。教育局坚持从局自身档案规范做起,要求各中小学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整理。做到资料完备、简洁明白、索引准确、查阅方便。二是完善档案资料内容。做到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存放有序、利用便捷。三是强化档案数据核对。对档案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全面检查核对,补充完善,全面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篇12

一、总体目标

根据《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印发〈全省脱贫攻坚2017年冬季行动方案〉的通知》(x脱贫发〔2017〕x号)文件精神,市教育局紧紧围绕 “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提出的实现“贫困人口、贫困县乡、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退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按照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确保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二、行动重点

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聚焦脱贫退出标准,全力以赴做好七方面重点工作。

(一)按照贫困县退出办法和对教育考核指标、全省追赶超越季度点评要求,各区县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测和督导检查,建立完善控辍保学台账,建立“一对一”帮扶联系责任制,落实控辍保学“七长”制责任,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不漏一人。(责任部门:基教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二)加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条件改善项目继续向贫困县学校倾斜,统筹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和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责任部门:计财科、成职教、各区县教科体局)

(三)加强对学生资助经费的监督检查,全程跟踪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享受资助情况,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应享尽享”。(责任部门:监察室、计财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四)以“幸福成长 爱满教育”——帮扶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系列活动为抓手,着眼教育脱贫工作常态化和工作实效性,持续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圆满完成教育脱贫一批目标任务。(责任部门:人事科、德育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五)继续加大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力度。要求各区县通过进校、进村、进户走访,印发学生资助政策及流程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师生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用最大的力量和最强的举措宣传政策、宣传工作,最大化提高政策知晓率,做到家喻户晓。(责任部门:市教育脱贫办、各区县教科体局)

(六)全面做好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区县协调衔接工作,落实各项帮扶协议,确保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区县全方位的开展。(责任部门:市教育脱贫办、各有关区县教科体局)

(七)积极开展盐铜教育协作帮扶工作,开展“双十百千”活动(即开展10所学校结对共建、10名优秀青年校长到盐城挂职学习;100名骨干教师培训、100名志愿者到xx支教;1000名建档立卡户子女读书资助、1000万教育扶贫资金投入)。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得到更多资助。(责任部门:人事科、计财科、德育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事事有人管、有人干,要有明确具体的帮扶任务、目标和责任,确保活动有序、有力、有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