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1: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

篇1

(一)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效率以及审计的结果,一个拥有着良好素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能够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高效的审计,快速地发现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其存在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审计人员的素质主要表现在对审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上面、工程审计项目的经验积累上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上面,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审计人员才能够在进行工程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完成审计目标。而一个素质不高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其审计知识掌握的情况比较单一,不能够在立项、概算编制依据合同招标等方面综合整理现有的材料并且进行相应的审计,或者是在审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漏洞,审计效率不高。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是直接导致审计的效率不高,难以实现审计的目标。

(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存在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决定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结果,绩效审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等都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通过我们对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资料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其资料来源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于被审计方。这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审计资料来源于被审计方,因而资料的可靠性不高,极易产生审计结果与项目实际状况不符的现象。其次,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资料不健全。在很多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过程中,由于被审计方不配合提供相关真实审计资料、审计资料真实性核查较为困难以及审计资料的提取难度较高等,所以很多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可靠性资料较为缺乏,导致绩效审计行为难以正常进行,难以对被审计单位形成有效的监督。

(三)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

缺乏健全和科学的审计制度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直接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无法实现。首先,审计工作的非常态化。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应该是针对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只针对一些明显出现问题的工程建设项目,对一些没有发现有问题的工程建设项目或者是有隐患的工程建设项目不能够进行常态化审计,导致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绩效不高,并且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缺乏。缺乏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导致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的、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标准,这使得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不能够与社会的实际发展相适应,当然也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的策略

(一)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结果,也关系着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率,关系着我国能否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就必须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理论专业素质。审计理论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理论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基础的理论专业素质,使其在审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解决策略。其次,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不高也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存在的重大问题,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不会随机应变,影响审计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能力进行培训,提升其对审计过程的把控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提升审计效果。

(二)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资料的可靠性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绩效审计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的来源,提升绩效审计资料的可靠性,使得审计活动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提升。首先,建立审计资料上报制度。通过对审计项目的资料进行定期报告,审计部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审计资料的可靠性,同时能够形成对项目的实时监督,有效提升审计的效率。其次,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审计资料进行调查。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对上报的审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对不全面的资料责令其进行补充等,能够有效地提升审计资料的质量,提高审计资料的全面性,最终促进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行为在准确和全面的资料上实现正常开展。

(三)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

篇2

关键词: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发展对策

Key words: project;performance audit;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076-01

0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我国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规模日益扩大,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各个阶段决策失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是对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和结果的经济性(Economy)、效益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进行监督、评价和鉴定。因此,加强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完善资投资管理体制,改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经济效益。

1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理论发展分析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对工程项目管理和投资效益进行全面的审计。在对工程项目管理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还要关注风险管理和项目治理,建立风险评估模式。进行互动式、连续式的监控,强调风险确认与风险管理。除进行传统的三大控制外,还需进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工程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审计除包括传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外,还应当包括环境效益的评价。在投资决策、工程建设以及项目运营中充分考虑对环境、人类生存的影响,最终实现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2我国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基础薄弱由于我国多数工程施工单位法律意识薄弱、财务管理不善等问题,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违法违纪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牵扯了审计机关的力量。而且我国绩效审计起步晚,审计的法律依据配套性不足,较多的关注微观层面的审计,对经济、环境审计评价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国家审计机关对非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较少,并且现阶段事后审计多,事前和事中审计较少。

2.2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范围不全面现行的绩效审计一般针对工程项目建设中部分内容或者暴露出问题的部分进行被动审计,并且在绩效审计时缺乏第一手资料数据。另外,由于环境评价数据收集难度大,大多数工程项目对环境效益的审计不够全面,反映环境影响的指标结构单一,不能真实体现出工程项目对环境效益的影响。

2.3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在工程项目中全面开展绩效审计,首要是解决法律依据问题。审计准则的建立和完善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审计理论水平和审计实践能力。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定,是审计人员专业行为的指南和规范。为了解决绩效审计工作中如何科学化、标准化、高效率、低风险地开展审计的问题,必须制定绩效审计准则。

2.4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财政部曾在1995年过一套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是该指标体系主要针对评价企业绩效而定,没有考虑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指标,对于政府机关和非赢利组织的绩效评价缺少可参照的指标体系。

2.5 审计人员结构单一,专业素质存在不足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胜任财务收支审计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宽的知识结构、较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而我国目前的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生态环境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开展针对绩效的综合性审计过程中,绩效审计质量无法得到全面保证。

3完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对策研究

3.1 适当扩大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范围对各种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必审制度,在审计过程中不仅关注项目建设单位,还要对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单位进行一定的关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加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全过程绩效跟踪审计,事前审计的重点是对工程项目的准备和规范的实际情况监督;事中审计的重点是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审计,重点是对于工程设计的变更、造价进行审计监督。事后审计则侧重于竣工决算的审计和对所审计的建设项目进行项目评价。

3.2 完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法律依据和评价指标法律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要积极推动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法律体系的完善,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工程投资项目关联性很强,牵扯到银行、环境保护、国家的产业政策、整体的行业前景等诸多方面。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在经济评价中注重经济财务指标对工程盈利能力的反映,在社会与环境评价中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内部控制规范施行效果的评价,突出社会与环境评价的重要性,强度审计工作中多方法的运用。

3.3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工程项目审计人员应具备工程和财务等各个方面的专业性较强的复合性知识,要在立项、概算编制、合同招投标、施工决算等程序上抓住每个关键环节所必备的资料,从理论、实际操作和管理流程以及文件法规上全面了解、把握必须具备的知识,从而有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并开展工程项目投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3.4 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公示通报制度,扩大绩效审计成果的作用。通过公示把绩效审计过程中取得的一些好经验予以推广,好做法及时传播。利用绩效审计成果,唤起民众参政议政,对滥用权力的起到监督作用,对违法违纪的起到震慑作用,对做出贡献的起到表彰作用,以充分显示绩效审计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参考文献:

[1]董萍,郑卫锋.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2007,(3).

篇3

2 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价值

2.1 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绩效

高校建设项目工程金额都比较大,与传统的零星维修项目无法相比。虽然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但是全过程跟踪审计为项目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全过程跟踪审计付出成本,跟踪审计在参与的过程中同时也关注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本身,每个建设项目至少使用几十年,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使用及维护管理,其意义也远超过核减金额本身。

2.2 弥补传统审计的缺陷

传统的工程审计基本局限于工程结算造价审计,通常是在建设工程项目已经交付使用后进行,这只是一种静态的事后审计,无法对基建项目的造价进行动态的把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建设程序或合同事项无法及时纠正。全过程跟踪审计从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进行动态的和持续性的审计监督。参与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与投资项目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履职履约情况等方面。弥补了传统审计关注工程结算造价审计的缺陷,也改变了传统审计事后静态审计的局面,能动态地、事前及事中全面地参与建设工程项目。

2.3 规范工程项目的管理降低风险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高校没有有效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当工程竣工后才发现工程漏洞问题就已经过了最佳的审计时期,即使发现工程建设中一些不合理的资金浪费现象,因没有及时介入,结算审计也无法挽救。跟踪审计目的是为了在于控制和节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工程建设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纠正,提高建设项目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风险,维护高校整体利益。

3 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及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涵盖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竣工验收3个阶段,前期工作阶段包括立项审批、勘察设计、项目报建、工程招标。在这个阶段主要关注工程招标环节,关注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设置是否合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单位进行招标控制价的复核,但是现实情况中,做标单位和监标单位经常出现互相复制的情况,可能出现监标单位没有进行实质上测算,直接使用标底的数据来应付高校。这时如有跟踪审计介入对监标的结果再抽查核对,能发现的问题并指出要求他们纠正,可从源头上控制错误的发生。

建设实施阶段包括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工期控制、变更控制、资金管理。建设实施阶段是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参与最多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做好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是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关键时期。合同管理环节分为合同起草、合同签订及合同执行三阶段。合同起草阶段跟踪审计需关注签订合同依据是否充分,合同条款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备,以及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与现行的法律或规章制度有冲突的地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关注合同签订的程序是否合法,签订是否及时。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是否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执行,有无存在着背离原合同实质性内容进行签订补充协议的情况。在质量控制环节中对工程质量跟踪检查,关注施工、监理单位履行对应职责的情况,现场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督促整改。安全管理环节,听取施工单位关于安全管理环节的情况通报,可联合基建部门对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工期控制环节中需要关注是否按期完工情况,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会因各种原因出现延期,就会涉及办理工期签证,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醒基建部门做好工期索赔的证据积累和保存。

4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面临的难题

(1)目前我国在全过程跟踪审计方面尚未出台相应的法规,仅是在宏观政策层面上给出一些指导,对在实施过程中对应依据的标准、操作程序、具体事项上的处理缺乏相关的规定,没有相应的操作管理办法。对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定位的不明确,跟踪审计在插手到具体的项目管理中易出现审计越位问题。

(2)现有的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之间不匹配不对称,工程专业审计人员在数量和素质上都严重不足。开展跟踪审计对人员的专业要求极高,需要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技术且懂审计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在目前的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中极其缺乏。

(3)由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介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会出现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竭力把风险和责任推给跟踪审计方,只要涉及关于造价的问题基本推给跟踪审计来定,从而推脱自己的责任。角色的错位,本来应该起到监督把关的作用,就没有办法实现了。

(4)如何处理好审计监督与常规管理的关系,做到重点有限干预而不是随意无限参与,如何做好审计的独立性站位问题也是摆在跟踪审计面前的难题。

5 全过程跟踪审计面临难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和完善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明确跟踪审计地位和职责,划清与其他部门的权利界限,使跟踪审计在工作的过程中各司其职,不得越位。制定科学合理确实可行的工作流程,能在项目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紧密地配合下顺利开展全过程跟踪的审计工作。

(2)解决跟踪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有两种方式供高校参考,一是委托中介机构执行,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委托单位的监察审计部门对委托业务实施管理和监督。二是从社会审计组织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临时聘用审计人员或工程、法律等方面专家,编入审计机关审计组,优化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配置,提高整体素质,抓好现有在职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使其能不断学习工程最新的知识。

(3)对跟踪审计工作及时进行审计总结,与其他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成员沟通交流互相学习经验,结合工程项目特点调整审计方案。涉及关键环节、关键工序、隐蔽工程或重要签证项目的,审计人员必须现场进行审核记录,以保证结算资料的真实性。隐蔽工程是审计的难点,易产生争议,专业审计成员采用写审计日志的方式来记录。这种参与现场的审计不是替代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而是加强对他们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监督。

篇4

教育部29号文指出,对“大中型建设工程应实施全过程审计;也可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内部情况,对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部分阶段或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实际上,各高校基本都从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不同的介入点开始审计。有的从工程量清单编制审核介入,有的从施工单位招标开始介入,有的从工程施工开始介入,不一而足。从投资估算开始介入,对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内容进行全过程审计的高校极少。

(二)审计范围不同

教育部29号文指出,“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勘察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对建设工程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控制和评价。”这为全过程审计指明了大概的范围和内容。曹慧明(2009)认为全过程审计的内容主要有11个方面:(1)工程审批程序审计;(2)设计审计,包括初步设计审计、施工图设计审计和设计变更审计;(3)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4)工程招标投标审计,包括招标文件和招标程序审计;(5)工程合同审计,包括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的审核把关和合同执行审计;(6)拆迁审计;(7)内部控制制度审计;(8)工程物资采购审计;(9)隐蔽工程审计;(10)额外工程审计;(11)工程进度审计,即定期对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由于审计介入点不同和具体审计方案不同,各高校的全过程审计基本都没有完全涵盖以上内容,换言之,审计范围是不同的。[1]

(三)审计深度不同

所谓审计深度,是指对审计事项的审计细致程度。比如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有的高校是全过程审计方和建设主管方委托的清单编制单位背靠背编制清单,然后将两份清单进行比对,在此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有的高校没有安排全过程审计方编制工程量清单,只是直接对建设主管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两者效果必然不同。再如,对工程变更联系单的审计,是对所有工程变更联系单都进行审计,还是只选择金额比较大的进行审计,金额大小的划分界限是多少,这种审计深度问题贯穿于全过程审计的整个过程,对审计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四)审计方不同目前,高校工程审计专业人才紧缺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很多高校都是委托社会上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以下简称“事务所”)进行全过程审计。代表学校进行委托全过程审计业务的部门一般是高校内审部门(审计处)。而有的高校是建设主管部门(一般是基建处)既代表学校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同时又代表学校委托事务所对所管理的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审计。还有的高校的情况是,建设主管部门委托一家事务所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咨询,内部审计部门委托一家事务所进行全过程审计。另外,各高校与事务所所签的审计合同不同,导致学校及代表学校委托审计业务的部门与事务所的合同关系具体内容不同,即甲乙方权责界定不同,这些对全过程审计工作的开展及审计质量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五)审计方与建设管理部门权责范围不同教育部29号文对全过程审计的定位为“监督、控制和评价”。这一点在理论上鲜有争议。但在全过程审计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审计越位、错位、缺位现象表明,对这一审计定位的把握是一个难点。有些项目中,审计方在每一个工程管理环节都需要签字认可,没有审计负责人签字同意,工程量确认无效;没有审计负责人签字同意,不能进行工程变更;没有审计负责人签字同意,不能支付工程款。还有一些项目中,审计方只是针对同一建设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结算审计,将原本要在建设工程全部竣工后一次性做的结算审计分批提前做掉而已。这两种情况的截然不同反映出不同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审计中,审计方与建设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是不尽相同的。前者存在明显的越位、错位现象,而后者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全过程审计。

二、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问题是内部原因的外在表现。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实践中遇到和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的。

(一)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处于探索期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审计工作开始重视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199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管理质量的通知》(〔1999〕16号)中,“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的要求首次被提出。2001年审计署的《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首次用到“全过程”的提法。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指出,在开展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结合本组织内部审计资源和实际情况,既可以进行项目全过程审计,也可以进行项目部分环节的专项审计。首次用到“全过程审计”的提法。2007年教育部29号文是教育系统首次的关于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政策性文件,也是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工作蓬勃发展的直接动因。由此可见,全过程审计,尤其是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在我国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方式,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处于探索期,因此,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发展和完善。这就意味着,一方面,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不成熟性是其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自然特征,并在实践中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审计工作者,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的合理发展路径,并积极去完善它。目前,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不成熟性表现在:(1)没有成熟的套路。目前没有一种大致的成熟的套路可以参考或者复制,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不一,效果殊异。(2)相关制度不够细致完善。比如,关于全过程审计的理论研究认为应从工程立项开始介入审计,但在实践中,这一点很难做到。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是重要原因之一。(3)相关文本没有规范性的范本。比如全过程审计委托合同应该是对全过程审计职责范围的契约界定,但没有像《施工合同范本》(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详细准确)这样的文本可供参考,各高校的全过程审计委托合同内容不同,格式不一,这与各自对全过程审计相关概念的理解不同及具体做法不同有关,以致不同高校间的做法大相径庭。

(二)高校内部审计有效性有待提高

教育部29号文指出,“各部门、各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应实施全过程审计”,“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由此可见,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属于内部审计的范畴。相应地,全过程审计有效性属于内部审计有效性的范畴。内部审计有效性是内部审计建设和运行要达到的最低目标,陈武朝(2010)认为,内部审计有效性关注点包括独立性、胜任能力、任务和职责三个方面。[2]其中独立性是首要关注点,包括内部审计是否独立于其所审计的活动之外;内部审计的重大事项由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而非管理层决定;内部审计部门有《内部审计章程》。高校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一般由学校领导担任负责人,由学校基建部门为主组成日常管理部门,学校审计部门作为与基建部门同级的内部机构,在面对同级部门和上级领导时很难做到真正独立,这种情况在全过程审计不规范、不完善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另外,高校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参差不齐,全过程审计相关各方对审计任务和职责的共识度较低,这些因素一起对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做到参与而不干预、监督而不越位、控制而不管理、评价而不决策,是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难点。

(三)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及事务所水平存在差异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工程审计人员少、任务重的现象仍很普遍,因此,大部分高校的全过程审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借助于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开展全过程审计,同时,高校内审部门对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的全过程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这种情况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事务所相关审计工作人员的胜任能力,以及双方职责关系的合同约定(即任务和职责)对全过程审计的有效性和审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存在差异自不必说,事务所对高校内部管理及全过程审计工作的理解和经验的差异、事务所派出的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结构和水平的差异、高校与事务所的委托合同内容的差异共同构成了审计队伍整体水平的巨大差别,相应地,全过程审计的有效性和质量也大相径庭。

三、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改进对策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处于探索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高校管理层、高校内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等层面进行统筹应对,在实践中将其发展完善。

(一)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层面

制度化、规范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的完善来保障。目前我国与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有关的法规和制度文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比如《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等;一种是地方性的制度文件,比如《浙江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的通知》。对于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来说,这些是必需的,但还不够。全国性的法规和制度文件侧重于宏观界定和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微观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审计介入点、审计深度等问题;地方性制度文件在区域针对性上虽然较强,但仍然不够全面,比如《浙江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的通知》中没有明确的关于全过程审计的收费标准,实践中多参考“施工阶段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的收费标准,如果全过程审计与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有别,实践中又该如何把握参照尺度呢?因此,出台相应的法规和制度文件,厘清概念,规范操作,对于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厘清全过程审计相关概念,准确界定全过程审计的起点、终点、范围、要点等,明确审计方的职责,并形成规范性的法规或制度文件。这是做好全过程审计工作的基础。其次,提供相关文本的参考范本,提高全过程审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全过程审计协审单位招标文件参考范本,学校与协审单位合同范本,全过程审计小组技术人员标准组成等。这些是全过程审计规范化的必由之路。最后,完善全过程审计的相关辅制度,比如全过程审计协审费用计算等。这是使全过程审计工作规范有序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内部加强审计沟通与协调——高校层面

任何一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都离不开高效的沟通,全过程审计工作也不例外。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工作涉及到学校审计部门(审计处)、协审单位(事务所)、学校基建管理部门(基建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部门多,业务交往复杂,即使各方对于彼此的职责范围和分工的理解准确充分,相互间需要沟通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实际情况是,相关各方对于全过程审计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较大的差异和误解,这为原本就复杂的沟通增添了难度。尤其是作为同一学校内部平级部门的基建处和审计处,分别在项目建设和全过程审计中履行重要职责,负有主要责任,既需密切协作,又存固有矛盾,两者的关系对项目建设和全过程审计都影响巨大,因此,学校管理层,因其行政管理层级较高,既关注项目建设和全过程审计目标实现,又在具体事务上处于全过程审计工作之外,在加强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的基础上,强化对全过程审计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各方优化沟通,团结协作,对于全过程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对协审事务所的遴选和管理——高校内审部门层面

目前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大多委托于事务所,在学校审计部门领导下,由学校内审人员和事务所派出人员组成审计工作组开展工作。学校审计部门侧重于管理和监督,事务所侧重于具体业务。一旦协审的事务所确定,全过程审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务所的工作成效,因此,对协审事务所的遴选和管理是高校内审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优质的招标文件是协审事务所遴选工作的关键。无论是招标产品还是服务,招标文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采购工作的成效。在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具体的全过程审计工作大部分依据来源于招标文件和委托合同,这更凸显了招标文件的重要性。招标文件中一般包括招标需求、评标办法和评分标准、合同主要条款,这些是对拟确定的协审事务所的要求、产生办法的描述,是对全过程审计委托关系双方职责的初步界定,也是对通过招标确定的事务所工作开展的指导和约束。因此,必须仔细推敲,准确表述,通过招标文件将全过程审计工作的理念予以体现,通过招标选择实力较强的事务所承担全过程审计协审工作。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协审事务所一般由学校内审部门委托,两者共同负责全过程审计工作,事务所侧重于技术和事务,内审部门侧重于监督和管理,确保双方充分履行合同责任。通过监督和管理,内审部门一方面在与学校及相关部门沟通时承担部分工作,分担压力,确保事务所在工作过程中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通过实时参与,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全过程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篇5

由于编制原因,未设置单独股室,暂由质量负责消防设计审查备案工作,质量安全中心负责消防验收工作,实际工作人数4人。

二、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

严格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落实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共安排1人,分1批次参加由省厅组织的消防审查验收专项培训。

三、业务受理情况。

篇6

1.抓牢工程项目事中控制审计

扎实搞好工程事中审计是做好工程造价及质量控制的关键。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审计主要是审计相关职能部门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隐蔽工程现场核查,设计变更,合同履行,设备、材料价格情况的审计。一是审计相关职能部门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审计、财务等单位的制度、人员组成是否健全,责任分工是否明确,是否做到紧密配合、互通信息、沟通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加强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实现施工过程的全方位监督。首先对施工单位实施经济措施的审计。审计建设单位财务人员是否严格按照合同付款条款规定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明确投资目标和付款方式;施工单位是否每月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向建设单位上报由监理审签和建设单位认可的工程各个子项进度报表;审核工程进度月报表是否真实合规、付款比例是否同合同相关条款及工程进度相符。其次对施工单位实施技术措施的审计。审查开工前建设单位是否组织了图纸会审,图纸会审是开工前关键的程序和内容,关系到今后施工图纸是否有效可行,施工质量是否保证,工程造价是否合理。二是审计隐蔽工程现场核查情况。现场核查主要核查隐蔽工程的真实性、准确性,审计隐蔽工程的所有文字、图纸资料是否相对应、准确、完整。审计人员参与基础工程的验槽收方、抽查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钢筋配置、砂浆的强度等,特别是项目平基土石方工程的方格网图的测量工作或对已完成的方格网图进行的抽查复核,基础工程验槽收方,核实工程量、土石方开挖工程土石方成分比例和外运距离的确认的准确性、真实性。三是审计设计变更情况。审计甲方代表和监理的工作责任心是否到位,对施工阶段的每一分部、分项工程是否亲临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场签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设计变更是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设计变更是否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工程造价是否降到最低。设计变更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擅自扩大规模和提高标准的,变更手续是否完备、变更的内容与实际变更作业内容数量是否相符,设计变更价格是否合理。四是审计合同履行情况。主要审查合同是否按规定的条款执行,有无更改合同的行为,有无违背合同肢解工程非法转包的情况,因安全施工、不可抗力、工程分包转包、技术工艺、文物或不可预见因素等事件对合同履行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带来的合同变更情况,合同价款变更的合理、合规、合法性。五是审计设备、材料价格。设备、材料是否经过验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相关用材的单项采购是否按规定办理,未计价材料、设备的价格是否经过建设方认质认价、签证认可,认可的价格是否合理,材料差价和按实结算费用是否真实合理,有无依据,建材变更是否按规定审批并办理签证。

2.抓好工程项目事后审计

工程项目事后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保证。工程项目事后审计主要体现在竣工决算审计方面,搞好竣工结算审计,着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审计“工期、质量、投资”三大控制目标。审查工程项目的工期、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及招标文件或合同的约定、是否按施工图施工、有无未完工程或偷工减料及现象、施工过程中是否有效控制施工费用、是否通过验收后交付使用。二是对工程量的真实准确性进行审计,把好工程量计算关。根据竣工图纸及其它相关资料以及现场情况,对工程量的准确性进行严格核实,确保工程量的真实准确。三是对工程决算书的编制合规性进行审计。竣工决算套用定额各专业的适用范围及使用界限划分是否适用或清楚,套取定额编号计价有无低工程高套定额子目,或已综合的价格却又分成几个子目重复计算,计取费用。四是对取费标准进行审计,严把定额取费关。重点审计结算中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套用的各项费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与建筑结构、施工方法、施工条件、机械选用的型号和台数相符,有无偷工减料、高估冒算、虚假冒领。五是对建筑材料用量及差价进行审计。工程项目施工中所用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与工程结算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否相符,是否达到施工图纸的要求,有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六是对隐蔽工程记录和变更签证单的审计。签证单内容与施工内容是否相符,隐蔽工程记录是否齐全、真实,是否与原始图像资料相符。总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对工程项目质量及造价控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既要讲原则,按法律、法规办事,又要实事求是,做到既合法又合理。加强工程项目审计,除做到以上几点外,还要主动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为基建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刘志强

篇7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国家工程项目日渐增多,工程建设后期的决算审计工作也越发重要。对于工程决算审计的认识,我们应该先从审计的概念出发,认清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范围。针对实际中对工程决算审计方面知识的不断加强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出具体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对其进行防范。根据对工程决算审计内容的不断分析和认知,总结其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采取新的思路,对工程决算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考察,审核,最终实现工程决算审计要求的目的。

一、工程决算审计范围

工程决算审计主要是针对有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包括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均要经过财务决算审计和造价审计。对于有一定规模并且涉及相关人员较多的非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则需要进行工程造价审计。企业自用建设项目的建造是否进行审计由企业自行决定。

工程决算审计虽然对工程建设起着重要的监督制约作用,但实际工作仍难免有所纰漏,致使问题工程有机可乘。在工程审计工作中,要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正确、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当前工程决算审计面对的问题与造成的危害

当前工程决算审计面对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不法施工企业谎报、误报施工各环节的情况、资料,增加工程造价,从而捞取差额,中饱私囊,满足一己私利。

首先,施工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表现为施工方上交的施工图纸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另外隐蔽工程大量存在,不法施工企业送审决算中常常无审批设计变更等资料,施工企业则趁机弄虚作假,加大了对隐蔽工程审计工作的难度。再者,现场签证证明大量缺失,不法施工企业利用建设方对工程现场的宽松管理在材料价格、零工等方面运用高划、多计、补签等手段骗取虚假签证。其次,作假工程取费、定额套用。再次,反复计算工程量,甚至凭空增加。最后,谎报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多计材料用量或者夸大材料单价同样能够大幅度增加工程造价。

综合上述几方面的情况,不法施工企业都是以骗取高于实际情况的工程造价为制造差值的手段。工程决算审计所面对的问题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危害。

首先,不法施工企业谎报、误报工程决算,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国家投资基础工程建设,便利人民大众生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着眼点。不法施工方从工程建设过程中骗取国家公共财产,严重损害人民利益、损害国家政府服务于民的执政能力,阻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其次,不法施工企业谎报、误报工程决算,威胁人民生命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对工程决算弄虚作假,直接导致工程项目的质量隐患。因此,杜绝工程决算造假,真实的工程造价有赖于全社会思想觉悟水平的提高。但思想的教育与提高是漫长而隐性式的,切忌只争朝夕,当前存在的工程决算造假又亟待解决,那么工程决算审计就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工程决算审计的作用

工程决算审计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项目信息从而发现并纠正工程结算不实等行为为直接目标,包括工程的预算有无超支、有无资金隐匿情况、有无私分投资结余等。以矫正社会不良风气、保证国家资金有效利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终目的。以我国经济文明、精神文明的深度的打造,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根本追求。

审计工作在建筑工程中的落实、应用毋庸置疑的享有同样地位与重视,并对建筑工程乃至人民利益、国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的决算审计要从以下内容着眼:审核工程合同、工程资料,审计工程取费和工程量、材料用量材料单价,审查定额套用。

审计部门通过对建筑工程合同的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和项目信息等起到监督作用。通过审计结果,对违反法律法规非法工程给予行政处罚甚至司法处理,工程决算审计对工程造价造假有着致命性的杀伤力。因此,工程决算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尤为首要。

四、高效工程决算审计,遏制工程造价造假

首先,审查决算资料是否完整。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建设和施工等单位应提供如下几种资料: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设备清单和投资概算;工程预算(承包商的报价单)和结算书;同级财政审批的各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和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各年度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调整计划;各种相关合同和协议书;已办理竣工验收的单项工程的相关竣工验收资料;施工图、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以及施工记录;建设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以及出、入库的相关资料;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的会计资料;财产盘点移交清单和工程项目交点清单;其他的相关资料等。

其次,审查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和说明书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真实。审计各项建设投资支出是否真实、合规;审计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否真实、合规;审计概算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对实际完成投资总额的真实合规性的审计、概算总投资的审计、投入实际金额的审计、实际投资完成额比较的审计以及对分析超支或节余的原因的审计;审计交付使用资产是否真实、完整。主要包括对是否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审计、交接手续是否齐全的审计、应交使用资产是不是真实完整的审计等;审计结余资金及基建收入。主要看对结余资金的管理是否规范;库存物资的管理是否规范,数量、质量存不存在问题,库存材料的价格是否真实;往来款项、债务债权是否清晰,是否存在转移挪用问题,债务债权的清理是否及时;基建收入是否及时清算,来源是否得到核实,收入分配存不存在问题。最后,审计尾工工程。主要包括对未完工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以及对预留投资金额的真实性的。

针对工程决算审计中的问题,逐一分析,各个击破。采用核对法仔细、全面的研究、阅读审查工程资料;采用测量法,进入建筑现场,比照施工图纸,实地测量有关数据。运用询问法询问参与项目建设的负责人、管理员或者相关人员,审查现场签证证明要注意考核其项目和内容清楚与否,确认证明的日期、数量、规格等准确与否。

应用核对法,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严格核对工程类型,审核提交的工程类型、施工企业资质与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要求是否相同,确保工程造价准确。细化审计工程量。审计工程量,首先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项目要先将该项目细化、分类,由具备不同专业知识的审计员审计。其次对于复杂的项目,以投资比例大的为重点,有效率的完成审计工作。最后注意区分混淆性强的项目。要深入市场,审计工程材料审核材料的用量是否按定额规定的材料量,注意防止损耗重复计取。

在工程决算审计工作别注意以上几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有目的性的采取措施必将事半功倍。然而,高效的工作方法还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参与。

五、工程决算审计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与注意事项

工程决算审计工作以会计师,审计师,造价师等为主要执行人员。审计工作从业人员以维护社会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为职责,起着促进社会公平,推进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等重大作用。

由此可见,加强审计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尤为重要。首先,职业道德素质:以客观公正为核心的工程审计工作,其职业道德素质首先表现在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勤勉尽责、廉洁奉公的职业操守。其次,业务素质:第一,预决算审编能力,是审计员的基本业务素质,是审计执行人员保证审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必要技能。第二、完备的法制知识、崇高的政治素养,审计工作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为最终依据而进行的,必要的法制知识是审计人员不可或缺的业务素质之一,另外由于法制的政治意义,还要求了审计员的政治素养。第三,沟通协调能力,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无论在任何性质的工作中都其重要意义,作为建设方与施工方中间的协调者、中间人,良好的沟通能力必不可少。最后,拓展素质:工程审计工作要求审计员的建筑相关知识,了解施工技术、熟悉建材市场、洞悉建筑领域发展方向等。

工程决算审计别要注意的事项:一是通过对工程招投标的标底进行审查。工程招投标中标底存在高估估冒的现象,可以通过审计查找出来。二是重视对零星配套工程的审计。某些施工单位利用这项工程在总造价中所占份额较少,不被重视的特点,乘机套取工程价款。因此审计人员应该深入工程现场,对照工程决算书中的工程量,对实际工程进行测量、核对。三是审计工程经济签证的问题。工程经济签证一般发生在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深入工程现场,随时确认工程经济签证的过程,进行事前、事中的审计,保证工程经济签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在审计工程结算时,将施工图和招投标中标标底与工程经济签证逐项进行核对。四是审查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应该按照各专业规定的计算工程量的规则,依照工程竣工图和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核对,避免出现多算、冒算、重算和错算的现象,保证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五是审核材料单价,严格控制材料费用。目前市场供应的材料在产地、质量和规格型号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审计人员应该根据施工图中指定的材料品种、规格和型号,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展开市场调查,掌握材料在市场中的最新动态,加大审计力度。六是审查取费标准是否合理。目前大部分建设单位在没有采用工程量报价单的情况下运用竞标的方式,招标采取费率招标。将施工单位承诺的让利金额直接写入工程承包合同,目的是降低工程造价。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工程的取费标准及其类别,保证取费标准的合理性,控制好工程造价。七是审查签证单的真实性。在工程造价审计中,对于施工图中的内容要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对签证上的变更内容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核实,这样能更准确的确定工程量。隐蔽工程的签证,应标示出被隐藏的部分、工作量等情况;图纸之外的现场签证,应核定签证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工程量等,避免出现随意虚增签证的相关费用。

总之,基建投资审计作为国家开展审计工作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领域,使得作为基建投资审计中较为关键的基建工程决算审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采取和采取怎样的行之有效的的技术方法,对于提高基建投资审计工作的质量、目标和效率则变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善举.工程决算审计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J].山东计,2000.

篇8

1.委托审计制度不够健全。高校建设工程委托审计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在实践中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地委托审计操作流程和相应配套规范,委托审计单位的审计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高校内部委托审计制度不够完整,导致社会审计机构仅完成造价审核,未对审计工程进行总结评价,委托单位没有相应条款对社会机构进行规范管理。

2.审计力量不能满足高校工程审计实际需要。由于投资的不断加大,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工程审计人员配备较少,建设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程审计又是一项专业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广泛的专业素质,也使得工程审计人员与工作业务量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

为了保障高校工程项目建设委托审计质量、提高工程投资效率、控制工程造价、保护学校权益,通过借助于社会中介力量来满足日益增多的审计任务,规范委托中介机构对高校系统工程项目从事审计业务的活动,加强高校建设工程委托审计质量的控制管理是关键。

一、建立社会审计单位备选库

加强高校建设工程委托审计质量控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结合工程项目审计的特点,根据供应商管理理论,建立了社会审计单位备选库。

(一)社会审计单位入库选择标准

由供应商选择、评价及管理理论可知,要对于社会审计单位进行选择,首先要确定标准。我方采取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最终确定了以下12项标准,作为社会审计单位可以进入备选库的资质要求。具体标准如下。

1.具有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且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具有建设部颁发的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按2006年建设部第149号令)。

3.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4.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近3年内没有被建设部、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等相关部门因执业质量问题予以行政处罚或禁入的记录,并在承担企业有关审计工作中没有出现重大审计质量问题和不良记录。

5.近3年内至少独立完成过1个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工业建筑或公共建筑项目的审计。

6.实际执业的注册造价工程师不得少于10人。不包括分所(公司)、关联关系的所(或分公司)以及挂靠关系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所有注册造价工程师必须在同一注册地且在本单位注册,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立即取消其资格。

7.有能力从事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各专业至少有一名注册造价工程师。

8.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近3年均处于盈利状态。

9.必须从招标机构获得招标文件并登记备案。

10.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1.拟投入的项目负责人应取得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执业单位为本公司。

(二)社会审计单位入库确定方式

1.初步审核

初步审核是指对于社会审计单位进行资格审查,主要是确定该单位是否具有审计单位所需要的正规手续,是否办理相关证件,获得国家相关单位的承认。通过资格审查的单位为符合初步审核条件的单位,列入待考察单位名单。

2.资质考察

资质考察是指根据社会审计单位入库资质要求对于社会审计单位进行资质考察。入库资质要求有12项内容,资质考察则要逐项对于该单位进行考察。若该单位通过资质考察,则可以进入社会审计单位备选库。

社会审计单位的资质表现越好,其在备选库中的位置越靠前。并且根据其资质表现,对于这些单位可以进行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审计单位分类

二、委托社会审计单位质量控制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节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一)PDCA循环方法

在社会审计单位审计资格的考核中,尽管考核的目标不再是平常意义上的产品,仍可以通过应用传统质量管理的一些方法,如PDCA循环等来进行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图1 PDCA循环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1.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 (action) 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二)PDCA循环理论应用

根据质量控制理论,对于社会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可以采取PDCA循环法,如图2所示。

图2 PDCA循环

1.PLAN:需要对于社会审计单位的工作做出安排和计划。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就要对于该单位的工作确定基本的判断指标。本课题中以精简为原则,经过专家讨论,选取我们最看重的指标作为对于社会审计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指标。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审计单位质量控制指标

2.DO:让社会审计单位开始工作,并将工作质量的衡量指标提供给该审计单位,提醒其按照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提高在质量控制指标上的表现。在审计工作进行期间,我方要定期与审计单位沟通,确定其审计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并就有关问题及时对其进行提醒,并随时准备为其提供其所需要的数据和相关服务。

3.CHECK:社会审计单位完成审计工作后,我们要对其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具体采取打分的方式,对社会审计单位的表现进行加权平均。指标权重经过相关人员研究讨论之后,确定其相同,均为20%。分数采取百分制,最终取最后得分为该单位的得分。在评价完之后要就评价结果与社会审计单位及时沟通,告知其失分的地方在哪,如何改进才有利于更好地合作。

篇9

1.1 工程管理审计的定义

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即工程管理审计是既要对工程业务活动进行审计,还要对该工程的管理活动提出建议和评价。

1.2 工程审计的发展

工程审计之初,只是对工程造价的确认。随着人们对工程审计的深入了解,单纯的造价确认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造价确认就逐步延伸为对整个工程各阶段的审计,就此形成了全过程跟踪审计。随着工程人员对审计理念的进一步理解,只对工程各阶段的业务活动进行审计还远远不够,还应对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由此产生工程管理审计。整个工程审计的发展历程简要概括为:造价确认――全过程跟踪审计――工程管理审计。

1.3 工程管理审计的关键内容

对工程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和工程各阶段事项进行审计。对制度建设的审计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审计(梳理各归口管理部门职责、工程管理流程等)。重要事项审计主要体现在过程把关,如造价审核、招标阶段审计、工程款付款审计等。

1.3.1 内部控制审计是定期对建设工程归口管理情况、人员的职责和岗位的设置情况以及工程项目的各个步骤中的实行情况等业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落实整改。

1.3.2 造价审核,其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工程项目中的各个步骤进行造价分析和确定。通过对投资的估算、招标控制价、工程变更价、竣工结算的审计来确定。

1.3.3 招标阶段审计是指的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和项目合同进行全面审计;审计的内容主要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文件和合同的审计。

1.3.4工程款付款审计是依照合同和项目进展情况对建设工程用款拨付进行审计。

2 工程管理审计的特点

2.1 全面性

管理审计模式下,进行审计的部门要通过工程立项,工程施工和后期验收、结算等一系列的方式来监督此工程项目的进行,确定其真实性和效益;确保此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期间的操作规范。审计部门的职责就是对工程项目的监管,以及对造价的分析和控制,这也是其主要的工作范畴。但是,审计部门并不等于替代了工程管理部门,两方各有其工作性质,工作范畴不同。

2.2 工程管理部门的审计要求

审计部门的工作就是监管工程项目的进行,在其管理审计方式下通过的一套管理模式;对工程项目的进行提出意见和评价。在这种模式下要针对工程项目来进行不能脱离其监督对象,明确其目的。

3 高校工程管理审计的难点

3.1 内部专业人员不匹配

现今的各高校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数量远不及高校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量。事多人少,工程的各环节有时不能面面俱到,力不从心;其中以负责财务和会计方面的人员尤为奇缺,此外还有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稀少,学法律、合同管理的专业人士就几乎没有,面对较为专业的工程管理往往难以应对。

3.2 工程管理部门配合的问题

就高校而言,内部审计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均为学校职能部门,级别一样,内部审计部门对工程管理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所以事实上,工程管理部门处于不受审计监督的状态,一旦实行管理审计模式,可能会引起工程管理部门的反对。

4 工程管理审计在高校基建项目各阶段的规范化建设程序

4.1 项目决策阶段审计

4.1.1 项目建议书内容规划

项目建议书内容方面的审计主要是:此项目进行的依据和进行的条件,并进行初级步骤的规划和建议,进行资金预估,步骤的设想以及最终效益的总结。

4.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计

对可研报告的审计,要对全部的项目进行审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映,查看符合规定的理论依据。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各种项目数据的合理性提出意见,全面分析此工程项目的各种效益,包括经济的和社会的,了解清楚各工程?目的程序步骤,真实客观的做出建议。

4.2 设计阶段审计

4.2.1 初设及设计概算审计

审查设计单位资质合规性,审查初设批准程序是否到位,设计概算是否合理。

4.2.2 施工图设计及设计预算审计

进一步审查确认设计方案,审查确认设计深度,为后续发包提供依据及建议,审查设计图纸的质量,以减少后续的变更与索赔,审查设计预算的编制(量、价及费用问题,依据问题,技术经济指标评价)。

4.3 招投标阶段审计

4.3.1 招投标过程中各项造价文件资料的评审

主要对招标控制价、工程量清单的合理性、正确性进行评审。

4.3.2 招投标过程中合同文件的审计

主要是对合同形式是否符合本工程的特点、规模、合同内容(尤其是造价相应条款的完备性)、风险分担的公平性、合理性、严密性、是否依法签订等进行评审。审查合同的核心内容、主要条款是否齐全:包括合同主体、标的的数量、价格、质量标准、安全、进度、结算、变更和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和方式、保修、违约责任和争议的处理方法等。审查是否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是否实行归口管理,合同的拟订与审核是否岗位分离,是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签署合同。

4.4 施工阶段审计

此阶段审计的重点工作是处理合同履行中的各种变更问题和索赔问题。高校应严格控制项目变更部分,防止“低中标高结算”现象的发生。确需变更的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变更,严防先施工后审批的现象发生。

4.5 工程结算阶段审计

此阶段的审计方式较为成熟,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是否按合同约定完成相关内容。督促工程管理部门催促施工单位及时编制工程结算资料,并对结算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计部门是否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审计,是否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结算审计工作。

4.6 财务决算阶段审计

篇10

(二)项目报送审计结算资料不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结算送审资料的规范、齐全,是审计结果准确的前提。一般来说,送审资料的完整、规范是公正、公平审计的保证,是得出客观真实、可信结论的重要依据。在递交送审资料前,高校不重视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结算审计资料的初审,初审把关不严,也不认真查看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经济资料的手续是否齐全,签字盖章是否完整,工程结算书编制依据是否正确,编制内容是否规范。就容易将不规范的资料委托结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给施工单位提供了造假的机会,产生了审计风险,造成高校的经济损失。

(三)委托审计过程中监控不力由于社会中介机构良莠不齐,审计人员素质各不相同,在审计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在审计中受利益驱使,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与被审单位人员串通,泄露与被审计项目有关秘密,严重违犯职业道德,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2)对争议较大的地方(损害学校利益),不经学校代表现场认定,私自决定。(3)在审计过程中,得不到高校的有力支持,对有争议的地方,也不出面组织相关人员协商解决,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4)有些高校的个别管理人员,受利益驱使,与被审计单位串通,不坚持审计原则,在审计中向中介机构强加自己的主观意志,造成审计结果的偏差,产生经济风险。

(四)审计质量不高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建设项目的结算审计,为高校核减了不少的建设资金,避免了一定的经济风险,对造价控制有积极的作用。但通过审计,有时并不能完全挤干所有的“水份”。经学校内审部门或二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复核,仍然可以核减部分造价。另外,在结算报告中,对部分矛盾突出的问题不能明确给出自己的审核意见,将矛盾推给高校,产生了审计漏洞。

二、加强委托审计管理的措施

(一)优选社会中介机构,实行合同管理工程项目委托审计,一般可分三种:一是招标委托审计。学校制定相应的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公开招标信息,通过对投标单位报价、资质、业绩、信誉等评审,择优选择中介机构。二是议标委托审计。学校邀请几家实力强的中介机构参与投标,通过对中介机构的报价、资质、业绩、内控制度、选派的注册造价师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信誉度考察、审核,综合优选确定。三是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下派中介机构委托审计。上级主管部门通过考察、招标等方式确定一批综合素质高和社会信誉度好的中介机构,学校从中选择。实践证明,好的中介机构、优秀的注册造价工程师对控制工程造价,减少投资,提高审计效益非常重要。目前,在委托审计时,最好选择与学校有过合作的优秀中介机构,双方的基本情况都彼此熟悉,易于管理。

在优选中介机构后,高校应与其签订有关基本建设审核的《约定书》,明确责权,实行合同管理。在合同中对审计的质量、进度、成果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明确的约定,避免发生审计纠纷,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做好送审前的资料收集与初审工作审计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1)收集建设项目前期资料:立项批复、招标文件和答疑、工程量清单、图纸和会审纪要、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补充合同等。(2)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料:设计变更通知单、变更签证单、普探资料、基槽验收记录、材料认价单、设备采购合同、分包合同等。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的所有变更、签证资料要齐全并保证连续性,不可缺项,所有变更、签证要求均为原始资料(或在报送资料时查看原件,保留复印件)。对事后补办的签证,一般不予认可,凡确属漏报的资料,必须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学校基建负责人签字盖章并经学校内审机构负责人同意,方可认定。审计工作正式开始15天后所补报的资料一律不予认可,视为对高校的让利。(3)收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工程竣工验收表,工程竣工备案表,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五方责任主体的竣工验收意见文件,验收会议纪要等。(4)对报送结(决)算书的具体要求:报送的结(决)算书一般为合同价部分加变更、签证部分,切勿混淆在一起。送审结(决)算书和结算资料的内容应学校基建和内审部门逐一把关,严格审核,签字到位,保证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5)对虚报、乱报、瞒报、工程量重复计算。虚假经济签证、虚假材料认价和虚假合同等容易出现的问题,应作为学校内部初审的控制重点,若出现,应立即予以剔除。(6)通过书面承诺的形式,要求施工单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报送工程结算书和结算资料,写出书面承诺,控制审核造价。

篇11

    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间要构建融洽的气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本身就存在固有矛盾。审计人员抱着对学校和被审计对象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被审计对象,希望得到被审计对象的支持和配合、与被审计对象保持和谐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审计工作开展;但是,在被审计对象的眼里,审计人员是来找问题的,是来“求疵”的,因而,很容易产生防御、甚至敌对心理。而这种心理的隔阂常常困扰审计人员,使其无法拥有愉快的心情、很难在和谐的工作氛围里工作。

    2审计角色之“困”

    目前,各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工程审计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能定位不同,工作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的工程审计只是开展了建设项目的结算审计工作,其他环节没有涉及;有的学校的工程审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直接参与建设过程管理,甚至主导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比如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审计处参与招标文件和合同起草、设计变更由审计处签批、材料价格由审计处定价、现场施工签证由审计处签批、工程进度款由审计处签批等,审计参与了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不知工程审计该并入基建处,还是基建处该并入审计处。如此审计,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保证,审计人员也面临巨大压力,也给审计工作植入了潜在风险。因而审计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履行的职责不明确。

    3审计无奈之“困”

    根据有关规定,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即对已完成和正在执行的任务进行监察,对未实施而应该实施的工作进行督促。拿工程审计工作来说,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察是工程审计应尽的义务,对工程建设管理中应实施的环节未实施而提出建议并督促执行,也是工程审计应尽的义务。根据教育部200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的意见”,将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划分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这5个阶段中,绝大多数高校实施了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进行投资估算审计和设计概算审计的高校不多,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有些工作没到位,审计部门自然无法介入,甚至包括有些关键环节,管理部门没有到位,审计也无力可施。面对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审计部门究竟该何去何从,面对工程材料价格签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若建设主管部门没有得力的管理措施,工程审计将无所事从。

    4委托审计之“困”

    全国的“211高校”中,审计部门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数量大于5个人的单位极少,但各高校工程审计任务繁重,因此,需要聘请社会中介审计机构(以下简称“事务所”)来完成工程项目审计[8]。这样,审计部门与事务所就存在契约关系,很自然,事务所就应该为学校的利益而展开工作,当然,学校应向事务所支付报酬。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利益的不完全一致以及内部与外部各种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学校和事务所之间的契约缺乏完备性,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这种契约关系在实际履行过程中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包括队伍选择和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所蕴含的风险。再者,学校与事务所是所谓的合作伙伴关系,审计部门和事务所是共同合作来完成一个又一个工程项目的审计,可以被称为合作伙伴。既然是合作伙伴,首先有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当然,这是在理想状态下,为了多一些审减额,审计部门可以多为学校节约建设资金,事务所可以从审减额中多得到审计费,因此,有共同的目标,即加大审计力度,争取更多审减额。审计部门争取多审减额是为了维护学校利益,事务所多审减的目的是多获得审计费。如果有其他方面的来源让事务所获取的利益大于审减额给其带来的利益时,或者,当事务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一个审减额并不大的问题时,事务所未必会坚决地为审减额而努力争取,那就只能称为所谓的合作伙伴关系了。因此,审计部门如何处理好与事务所的关系,如何在充分信任的同时加大对事务所的监管力度,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解决途径

    高校工程审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思想、制度、行动等方面全面着手才可能解决。

    1思想观念方面

    (1)找准定位。《审计法》第5条“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作为学校的审计部门,其定位应该是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即审计部门独立行使法定权力,不受其他部门和和个人干涉;审计部门行使的是审计监督权,而不是管理或处理权。工程审计必须严格遵循这一定位。2003年出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明确提出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监督和评价”。从这一职能定位可知,在高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审计充当“监察者”、“督促者”的角色。从审计部门内部来讲,应主要行使管理职能,让内部人员从繁杂、琐碎的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做好对事务所的监管工作,以免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高校工程审计管理的核心。(2)改进思维方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方式。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审计部门和工程审计人员要有战略思维,努力从促进学校发展的高度谋划工程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高校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好“免疫系统”功能;要有辩证思维,善于透过现象辨本质,透过微观见宏观,透过苗头看趋势,实事求是地做出分析和判断;要有开放思维,善于兼收并蓄、换位思考、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各方面有益经验,认真分析采纳各方面合理意见,努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有创新思维,善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和提炼意见,敢于突破旧意识的束缚和桎梏,在继承中发展、巩固中提高。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及时引进先进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3)充分履职并把握工作尺度。审计部门应牢牢把握好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这5个关口,尤其是这5个关口所包含的一些关键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应参与或干预管理,不能替代管理部门履行管理职能,而应扮演好“监察者”、“督促者”的角色,可以针对工程管理制度建设及项目操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2制度机制方面

    (1)完善制度。为加强高校工程审计工作,规范工作内容和流程,提高审计效率,提升人员素质,审计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需要规范工程审计工作职责、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审计质量评价标准、审计效率考核标准、审计建议落实督查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事务所监管制度等。另外,在现行体制格局下,审计部门是高校行政序列中的一个部门,作为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监督者,并不比其他被监督者具有更多的道德优越感和更强的免疫力,工程审计人员也并非生活在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真空里,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问题,工程审计人员同样可能出现。所以,审计部门和工程审计人员自身也必须受到严格的审计监督,需要建立内部工程审计外部监督制度。只有完善了制度,工程审计工作才会朝着更加规范、有序、深入的方向发展。(2)建立机制。为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工程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一是交流沟通机制。为促进审计部门内部开展充分的工程审计业务交流,应建立内部交流机制;为促进同行间的相互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学习的机会,应建立工程审计同行交流机制;要营造和谐的审计氛围,需要与其他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部门间的例行沟通和项目实施中的日常沟通。二是考核激励机制。为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事务所的监管,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应在有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三是竞争淘汰机制。首先应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优选工程审计队伍,审计过程中通过完备的监管制度以控制审计质量和效率,并通过有标准的考核形成相应的淘汰机制。(3)和谐审计。塑造阳光心态,促进审计和谐。工程审计人员应该凡事大局着眼,小处着手;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用阳光的心态做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明确目标追求,牢记使命和责任;要改进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辩证思考,学会用发展的、历史的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不钻牛角尖;正确认识冲突,主动交流沟通化解冲突;要学会自我调节,注重内外兼修。(4)风险控制。由于社会、经济、法律等外部原因和工程审计人员素质、技术手段、审计对象的复杂性等内部原因,给工程审计工作植入了一定的风险。要控制工程审计风险,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审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主动加强对高校内各单位内部控制的督导;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建立现代化内部管理体系。

    3行动实施方面

篇12

一、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发展过程

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实践历经多年发展,从工程竣工结算开始,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进行内控基础性评价,进一步发展到目前要求建立投资评审制度、审计全覆盖。

(一)推广全过程审计

2007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后,高校审计部门更多采用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模式,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勘察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

这一阶段,高校审计由竣工结算审计推广到工程各阶段,不再仅仅拘泥于竣工结算审计。全过程审计模式成为高校工程审计部门的标配,审计人员开始在事前、事中参与工程审计业务。

(二)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第46-53条专门描述建设项目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文件要求项目单位健全项目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015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在加强建设工程审计方面,提出“以促进控制工程造价、规范工程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为重点,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审计”。

2016年,《关于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部属高校等单位开展了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其中包括了建设工程领域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

在这一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开始对建设工程内部控制进行检查、评价。内控评价要求对业务内容高度熟悉,离不开工程审计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建设工程内部控制评价初步打破了工程审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的界限。

(三)推动建设工程投资评审制度建立

2016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要求各部属高校建立投资评审制度,实行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全覆盖。

这一制度实质是学校投资决策机制,由学校成立决策机构投资评审小组,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对建设标准、投资计划、设计概算等进行评审,是确立审计标准的过程。实行投资评审制度,可以明确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的造价控制目标,形成造价管控硬性约束。

二、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内容分类

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按照审计维度和审计内容,对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划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工程业务内控审计、工程业务事项审计、工程财务内控审计、工程财务事项审计(如表1所示)。

内部控制审计是管“机制”的,事项审计是管“具体”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工程管理审计业务的内容。机制主要是确定“谁、应该做什么、是否做到位”,针对的是部门管理;事项主要是某一项工程的某个环节是否遵守相应的规定,针对的是具体的事项。缺少内控,审计缺少抓手和骨架;内控达标后会大量节约事项审计的工作量。

在实践中,工程审计人员主要从事业务和财务事项审计工作。工程造价审计,指工程业务重要事项审计中对造价的审计。工程招标审计,指工程业务管理重要事项审计中招标阶段对造价的审计和经济文书的审计,包括控制价、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工程付款审计,指财务管理重要事项审计中依据合同对不同阶段应付款项适当性、准确性的审计。造价、招标、付款等审计,均依赖建设工程内部控制的建立。

三、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重点

(一)工程业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是否对工程业务进行归口管理,是否建立投资评审等投资约束和控制机制,是否对使用方功能需求进行管理,是否制定并执行工程建设相关制度规范等。

(二)工程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建设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付款审核、复核机制,是否按照要求履行了审核职责。

(三)工程业务事项审计和工程财务事项重点

不同审计阶段,业务审计和事项审计均可以分为造价审计和文书审计两类,具体如表2所示。

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经历了审计单项重要事项(竣工结算)、审计多项重要事项(全过程审计)、审计内控与审计重要事项并重的发展。

四、高校建设工程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工程业务内部控制存在不足

1.缺少实质性投资控制机制

以往规模以上建设项目均需要上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等。教育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重要的造价控制目标。尽管存在控制目耍还是存在部分工程造价突破设计概算、大量出现洽商变更的现象。投资控制未在工程开展前期发挥作用。

2.工程建设未归口管理

目前不少高校新建工程、修缮工程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各部门建设管理制度不同、人员职责分工不同。建设工程是复杂的管理事项,需要专业人员分工配合,提升管理效率。管理职责分散不利于集中人力,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3.工程建设各阶段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

第一,立项阶段未明确条件,部分工程未确定使用部门已经立项。在此条件下,工程管理部门无法确定建筑特殊的功能需求,是按照理科实验楼建设还是按照文科科研楼建设,是建设化学、生物类“湿”实验室,还是数学、理论物理类只需要用电条件的实验室。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改动,造成造价失控,严重浪费人财物。

第二,设计阶段未进行限额设计,也未建立各类建筑通用的建设标准,可能导致部分项目过于豪华或过于简要,均不符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

第三,招投标阶段未建立招标控制价管理制度。部分高校建设工程招标委托市场招标公司进行,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施工合同文本均由招标公司安排。招标控制价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进行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如果未能落实管理部门对招标控制价的审核责任,招标价格形成风险敞口,中标价可能远远偏离市场价。

第四,竣工阶段未落实结算管理审核责任。工程竣工结算由原合同部分和洽商变更部分组成,部分高校未建立洽商变更的审批制度,洽商变更金额较高。工程结算直接由施工方报送,工程管理部门未对结算进行实质审核,导致工程结算价格虚高,大幅增加造价失控风险。

(二)工程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不足

建设管理部门未建立财务付款管控机制,内部未确定付款审核、复核流程,未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财务部门未建立工程款项支付的审核、复核、付款流程,相当于只履行了出纳“核票”职责,未履行财务审核职责。

(三)工程业务事项审计未突出重点

造价控制是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据统计,在工程立项阶段对造价的影响超过80%,设计阶段对造价的影响超过70%。施工前基本决定了该项目造价的大半。

在工程审计业务中,部分高校未能在投资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参与,未要求工程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进行限额设计和功能需求管理,对设计概算、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合同等重要环节缺少管控。施工阶段后紧跟管理部门,采用旁站式的审计方式,事无巨细,未突出重要环节、重要文件,削弱了审计效果。

(四)工程财务事项审计未覆盖

财务付款审计是重要的审计方式,通过审计可以确认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否落实审核责任,是否按照合同和相应进度付款。能否付款的审核权限,能够增强审计管理效果,也是检验投资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

五、高校建设工程审计策略

(一)建立工程审计宏观管理概念

建设工程管理为复杂事项,需要建立一套机制,防止工程建设运行漏洞出现,否则审计部门将成为“第二基建工程部”,耗用大量精力用于核量核价,也容易出现管理越位风险。

抓宏观管理,就是抓机制,审计人员要做审计应做的事项,在最能产生效果的阶段做事,做产生效益最大的事项。例如,促进和规范投资评审制度建设,在项目立项阶段形成切实的造价控制标准,形成实质性控制目标,用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概算,进而控制施工图预算,最终控制结算价格。这一做法能强化工程造价管控,在立项阶段推动投资评审效果明显,就是审计应推动建立的事项。

抓宏观管理,要做好建设工程内部控制审计,一方面促进业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一方面促进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审计应落实各部门的管理责任,让应做事的部门做好自己的管理事项。建立建设工程归口管理制度,对不同资金来源、不同性质的建设工程统一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机构,避免资源浪费;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防止工程新建、修缮等缺少管理依据;捋顺建设功能审核制度,防止未确定使用功能就进行设计或出现豪华装修;招标要建立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合同等审核制度,防止价格失控;对洽商变更、工程结算应明确工程管理部门造价审核责任;财务管理部门应落实管理责任,审核付款是否符合合同和进度要求,落实好“两支笔会签”制度。

(二)突出审计重点,进行过程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管理过程中,审计嵌入重要事项管理,嵌入关键节点,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立项、设计阶段投入更多审计力量。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大额洽商变更、竣工结算为重要造价审核事项;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橹匾文书审核事项;建设工程付款为财务管理重要审核事项。

过程管理可以将造价审计由事后审计延伸到事前预防,从减少损失延伸到防止损失事项出现。通过对重要造价文件和经济文书的审计,将审计机制嵌入整体管理流程中,强化了造价管理的效果,减少了审计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