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1: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强师德教育活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待师德问题,个人的认识非常重要。日本的时川大三说,由工作产生的疲劳,能使人在休息时感到愉快,而由怠情产生的疲劳,只能使人在休息时感到烦躁和悔恨。我接着阐述,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反过来,不同的心理反应(也可以说是心态)会对工作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育,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熏陶,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即经常说老师教书育人,其实应该为育人教书更合适。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伟大的人格,健康的心灵,榜样的行为,永远是烛照人类光明史的巨大财富。仔细想一想,我们自己童年的老师,能记起的教师是什么样的老师?记起来的细节是人格行为?还是单纯的施教行为?就是某些施教行为,之所以能记住,又是因为什么?
教师在工作中不可能没有烦恼,但烦恼只是一种心理体验,一种情绪。烦恼皆由心生,心静下来了,烦恼也就消失了,自身道德修养也就逐步提高了。静以修身,动以养情。平静指心灵的平静,不是说不面对困难和辛劳,而是即使在纷乱之中,心中仍然淡定。工作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活中,平平淡淡,不抽烟,不酗酒。工作之余写写自己的人生感悟,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处理好工作与人生的关系。
首先要做一个独立思考,有自己见解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学习,只有储备了足够的知识,掌握了充分的论证,才有可能有自己的思想。别人说的是什么你都不懂,谈何理解、贯彻、实践、批判。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要把追求真理的信念内化为自觉行动。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经过华丽包装的似是而非的言论有鉴别力,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命令;对虚假浮夸自欺欺人的行动有抵制力,不人云亦云,不言不由衷。
党的十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强国的治国方针。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小学生首先要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目前看,中小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程度远远低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学校法制教育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针的重要场所,必须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而综合实践活动恰恰把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融为一体,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素质。结合吉林省实际,几年来,各地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基地校),在承担课程改革重任的同时,还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历史重任。在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接受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教育。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素质教育基地校发挥综合实践基地作用,强化法治教育在整个活动中的作用,开设了法治课堂,聘请了长春市朝阳区检察院丁书达检察官定期讲解法律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青少年普法讲座;基地还设立模拟法庭,由学生亲自设计、参与,把法庭引入校园,让法律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达到了普法的目的。
在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要接受法制教育,养成良好的遵法、守法的习惯,摒弃不良陋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法制教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克服课堂上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把法制教育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愉快参与活动,自主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知晓法律就是共同遵守的原则、法律就在身边、法律能保护我们,从而让法律在学生内心深深扎根。
二、法制教育的形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法制教育不同于与课堂上的德育课教育教学,也不同于常识课中的法律知识,而是有实践、有理论,还能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践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特点。如,禁毒教育作为法制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值得各地效仿。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禁毒教育观看宣传片,由缉毒警察讲解,观看实物,学生发表禁毒声明,看似和学校课堂上的法制教育课程没有太大区别,实际上取得的效果不同。由于整个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主,将动手、动脑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成了禁毒活动的主角,学生近距离查看,然后分成小组,查阅资料,了解的特性、危害,然后再总结写报告,交流感想。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对的危害,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从思想上做到禁毒的目的。
各地综合实践活动也围绕法治教育进行了,积极开展活动。如临江市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小学生到临江市监狱参观,走进社会,用生动事例宣传法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通过学习《消防法》中“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等条款,很好地保护了青少年生命安全。
三、设置法制教育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
法律不同于其他课程,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特殊性。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要结合这些法律法规单独编写校本教材,根据课改要求将法律知识课从德育课和常识课中分出来,列入小学课程计划,使之逐步成为必修课程,并加以完善。切入点是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入手,编写法律课校本课程,寓教于乐、寓法于活动中,让学生从小学思想品德活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法、懂法、守法。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一、深化落实文件精神,教育深入人心。
及时宣传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认真执行文件要求,以“学习+自查+反思+领悟”形式,让每一位教师去按规对照、去自我反思,入人心,触神经,有所感,有所悟。
二、强化师德监督机制,常提醒保清醒。
到位的宣传教育重要,但学校层面上的必要提醒、监督也很重要。现实生活中,总有个别老师偶尔要打打“擦边球”,总以为那样无关紧要。这就需要学校对这些老师予以时常的“旁敲侧击”,或以“聊家常”的方式进行善意的提醒,切实做到监督时时,教育分分。
三、签订承诺强化规矩,齐心净化师德。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英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伍德说过音乐的功能在于“改进德行”,这四个字高度的概括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净化心灵”、“浸润心灵”促使成长中的一代人形成坚定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感。就幼师音乐课程而言主要围绕着视唱乐理、声乐、欣赏等专业进行,很少重视音乐的德育功能,试通过音乐课外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师的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1让幼师有选择的参加音乐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者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有选择地参加一项艺术活动。音乐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助于确定学生的爱好,使学生能积极参加,引起他们兴趣和共鸣。开展如唱歌、舞蹈、器乐、音乐剧欣赏、影视音乐赏析、音乐创作等各种活动小组。利用现代网络发展更新优势,为幼师提供更好的、更新的音乐作品。例如网络视频有很多有教育意义的音乐剧如《守株待兔》、《美丽的家园》等,节目本身富有童趣具有教育意义并与专业融为一体,幼师能够通过课外学习排演这些音乐剧为德育在幼师中的渗透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以外仍然能在精神和身心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德育能充实幼师的课余生活。
2组织幼师参加合唱队、器乐队等团体演出
合唱既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与表达能力更能影响他们的情感与想象。在音乐课堂上由于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合唱的艺术内涵。如《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在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声乐教材中节选了其中两首,即中级曲目《黄水谣》、高级曲目《黄河怨》,因其不具备情感的铺垫和感情的连接使合唱作品缺乏深刻的艺术表达效果。通过音乐课外活动开展合唱队,利用课余时间排演或接触这样一部具有深刻爱国意义的合唱作品,突破时间和课程上的局限,带给学生完整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能深入完整地接触合唱这动人的艺术,达到情感的共鸣。
3积极开展有意义的专题音乐会和音乐专题比赛
通过开展有意义的专题音乐会从视觉听觉多种感官冲击学生的情感思维,丰富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师在无形中竖立良好的品德。如开展类似于“同在一片蓝天下”专题音乐会,从关爱同学入手倡导和弘扬中华优良传统美德,在浩瀚无垠的音乐作品中通过主题音乐会的形式,选择集中体现晚会主题的歌曲,例如《同一首歌》《朋友》《同桌的你》《友谊地久天长》等,同时穿插与晚会主题相呼应的舞蹈、器乐演奏等优秀音乐作品,体验同窗友情,团结友爱的品德。
学校在艺术教育中可结合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音乐专题比赛选用健康、向上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举办“迎国庆”歌咏比赛可选用《歌唱祖国》《游击队歌》《我的祖国》等大家熟悉又容易上口的红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爱国之情。通过比赛这种形式既可以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责任感。既满足了幼师表演的欲望,又增强了她们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4丰富幼师的课外专题音乐欣赏
随着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物质条件日益丰富,课堂中音乐欣赏题材,难以跟上幼师精神需求的步伐。而影视音乐、流行音乐、大型音乐会以其贴近生活,表演及形象性强加上传媒效应,因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如果合理运用同样可以完善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如电影作品《国歌》主要围绕聂耳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有着很好的德育意义的歌曲。而在流行音乐和大型的有影响力的音乐会中不乏有好的音乐欣赏作品,例如充满关爱的《祝你平安》《感恩的心》《你好吗》等,弘扬爱国题材的《我的中国心》《红旗飘飘》《龙的传人》等,更有大型的音乐会如宋祖英的《魅力中国》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接收音乐带来的健康心声,有利于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