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2: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临床医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临床医学

篇1

2调整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以前均以传统的教学方法(LBL)为主,调整后根据不同科目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外科学在“LBL”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教学法。CBS方法不仅强调理论知识,而且更强调结合临床病例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2]。PBL代替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封闭教学模式,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挥出最大潜能[3]。部分涉及执业助理医师资质技能考试、操作性强的内容,如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应当改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此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而且节省了上课学时,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心肺腹部听诊部分内容则直接利用现代化仿真模拟听诊系统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水平。为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水平,本课程教学应当增加24学时的医院临床实践见习课。

3调整教学资料

本院《临床医学概论》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组成,校内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限于本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及师资的差距大,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讲稿、课件、教学重难点,最后形成“六统一”的教学光盘以便资源共享,并在2012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班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每周四下午课题研究组进行集体备课交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得到快速提高,其对《临床医学概论》教师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4实施效果

我院目前所开设的非临床医学专业有口腔医学、口腔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为普通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两个层次。基于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学大纲、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案、统一讲稿、统一课件和学重难点的“六个统一”,缩小了因学生层次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而形成的教学效果的差距,有利于顺利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和教学互评三级教学评价。高职院校应围绕“三贴近”教学理念,在本课程建设的“六个统一”的基础上,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快速提高教学效能。其有利于本门课程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缩小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差距;有利于内科学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临床医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总之,高职院校通过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探讨,使其更加适应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4]。

篇2

急性甲状腺炎24例临床分析 胡新艳,郑云会

外伤性前房出血62例临床分析 余曼丽

成功溶栓减少急性心梗Q-T离散度 孙鸿彬,卢鹏亮,邢淑慧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治疗手部创伤 罗文福,张先安

改良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裘月红,凤,游燕

老年人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39例临床分析 吴朝英,张莉

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治 杨则安,陈孝实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4例临床分析 欧阳取平,黄艳阳

急性脑卒中后发热82例临床分析 吴怡华

维持性血透患者闭式腹水回输72例次 朱永坚,盛双林,华琴英

小儿恙虫病肺部损害26例临床分析 方静,刘晟,杨晓红

肺心病并发低渗血症19例临床分析 黄爱梅

糖尿病并发医源性低血糖17例报告 周凤燕,梁柯

甲状腺激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王宏,何晓红,郝齐志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5例临床分析 汤景平

后牙干髓术后并发症的再处理 肖燕,张艳,蔡何平

抢救危重极低出生体重儿10例成功体会 韦冬英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李英杰,于伟,张民

肺心病合并高血压病80例临床分析 林娜

支气管哮喘116例发病诱因分析 熊华春

急性脑卒中并急性心肌梗塞25例临床分析 吕平

胎膜早破200例产科原因分析 殷贵芳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36例分析 卢朝德

戴可摘义齿或全口义齿出现不适反应的耳穴治疗 侯惠军

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150例分析 田春霞

急性感染性中毒性脑病21例临床分析 杨吉昌,程维龙

糖尿病补镁的临床意义 何泉

591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分析 陈琦,杨险峰,周菊玲,张书峰,王贵宪,黄岩,杨启政

安阳市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检测状况分析 武秋林

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疗效观察 罗文纪,刘兴贵,桑桂珍,史军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60例临床分析 杨芳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36例治疗分析 李淦,刘玉强,赵华,郭伟鹏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42例治疗体会 张彤旭

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正畸治疗28例分析 范慧青,谢素娟

急诊和住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的对比研究 冯丽霞

两种心包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评价 刘成加,霍纲娣,童步高,葛均波

妊娠子宫破裂22例治疗体会 孔广华

胃癌根治术中胆总管损伤6例分析 陈峰,赵学钧,陈昌生,吴昊

慢性前列腺炎致功能障碍96例治疗体会 李新立,常艳华,武宝通,宋贯杰,卢燕民

新生儿破伤风52例治疗体会 刘九月

胆囊结石伴病毒性肝炎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58例治疗体会 陈

60例老年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体会 孙含蓄

布-加氏综合征的治疗体会(附114例报告) 高鹰,冯自成,王学庆

咳嗽变异型哮喘76例临床分析 唐玲

中晚期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30例分析 王建中,冯小娟,温芝芸

面中部复合性骨折26例治疗体会 林君,刘静

68例常见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李雪莉,王西京,张敏

多发性骨折的早期治疗 陈卫华

绝经后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诊治体会 何英姿

自体肋软骨鼻腔粘骨膜下充填治疗萎缩性鼻炎 段青,董梅

CO中毒致心肌损伤62例分析 董法娥,顾显水,顾云

食管异物并发症的处理 蒋以亭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何晓红

健康教育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李晓改

甘露醇应用过程中低颅压综合征 罗登立,杨西安

羟基脲与干扰素联用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赵锋,李明景

胃复安在纤维喉镜检查中镇吐作用疗效观察 谷占河

缬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沈国强,周文君

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刘海华,李爱静,杨万勇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吴勇,胡方晴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阿斯匹林治疗急性心梗非早期疗效观察 刘光勇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 刘继英

胺碘酮抢救心脏骤停30例疗效观察 张自正

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石新木,杨海燕,沈伟忠

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 刘亚琼,余静,何晓芸

篇3

前言

在已经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医学飞速发展,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健康长寿,同时也更期待一个逐步消灭各种疾病的美好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作为与病患直接接触的现代临床医学已成为探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缓解病痛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综合体系。

1.临床医学发展史

1.1临床医学理论发展进程

要想深刻理解临床医学的现状,首先需要大致了解临床医学的近展史。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临床医学相关的巨大变革是生物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重要成果。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显著标志则形成于19世纪后期,此时建立了一批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学科,如细胞病理学、遗传基因学、实验生理学等。

1.2临床医学技术发展进程

(1)外科技术突飞猛进

而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在20世纪初攻克了几种困扰外科手术的难关后,外科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同时带动了临床医学的飞速进步。在20世纪后期,外科因感染、失血等问题的解决取得了质的飞跃。其中标志性事件有,1944年,美国的布雷洛克和托马斯经过多年的准备和研究,对一个已经生命垂危的“蓝婴”女孩成功实施了心脏外科手术。1960年,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移植业已成型,技术日趋成熟。1954年全球第一例肾器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启了器官移植的全新时代。

(2)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建立

20世纪中叶以后,细胞生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科的建立,使人们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和疾病本身,这极大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为如肿瘤、遗传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3基因工程的建立与应用

(1)基因工程的建立

上世纪另一重要里程碑就是基因工程的确立和发展。为新药物、新疗法和新技术的诞生铺就了一条全新的道路。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了破译人类遗传信息。

(2)基因工程的应用

80年代基因工程就开始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英国伦敦大学的医学哲学博士阿密特等人研究发现基因治疗对B型血友病有一定效果效。

2.临床医学现状

2.1与各门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临床医学技术发展与医学与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20世纪,人们想到医院时首先想到的是各种各样先进精密的医学器械,繁杂的检验,而不是过去的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和针剂药品。近几十年来临床医学开始应用的X射线、二维超声、血管动脉造影、CT扫描、磁共振(MRI)、核医学显像、内镜技术等,使诊断结果的各项标准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临床诊断变得越来越精确、标准、动态。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的进步,微创外科使得许多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

2.2药物学迅猛发展

同时,药物学的迅猛发展也成为临床治疗进步的中流砥柱。在此我们必须一提的是祖国的精萃—中药学。在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对青蒿素研究40余年如一日,,终于迎来了巨大的成功。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进入21世纪,基因组学、生物学及纳米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中药研究中,辉煌指日可待。中医药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医学的独特之处,而中国医药学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搭上世界科技这艘大船,运用现代科学的一切先进手段进行研究和发展,使祖国的这块瑰宝放射出更加绚烂的光彩,造福于人类。

3.关于临床医学的深入思考

3.1清晰临床医学的最终意义

临床医学的终极意义在于治病救人,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临床医学面临的问题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3.2临床医学现在面临的问题

(1)主要疾病的变化

在20世纪中后期,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各种慢性病、职业病逐渐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虽然慢性病与职业病的防治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人类对这类疾病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明确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了生物学因素外,还与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活动、环境污染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目前已进入慢性病、生活方式病、现代文明病或各种职业病时代。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医学界晰的定位与思考。

(2)医学技术进展缓慢

医学技术进展相当缓慢,医生与学者凭借有限的药物,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竭尽全力解决病。

(3)人群对医学产生不现实的依赖性

在21世纪,这种局面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医学掌握了控制疾病的武器,而且对操纵生命的密码有了最基本的认知。现代医学在为增强人类健康交付越来越多的好处的同时,许多棘手的问题也随之而至。人们陷入了一种人类万能的不切实际幻想中:医院万能,医生万能。先进的技术、高效的药物,克隆技术,移植技术等等,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没有什么疾病是无法治愈的错觉。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很多所谓的治疗只是延缓死亡的过程。单就治疗而言,这一过程对病患本身而言也许只是痛苦的延长,对病患家庭和社会而言则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做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质疑与批评。

3.3在质疑中前行

努力寻找高精尖技术与药物与适宜的技术与药物之间的平衡点;了解病患心理倾向与治疗疾病之间的矛盾,是现代临床医学与社会需要共同面对并联手解决的问题。

4.结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发展必然伴随着怀疑,发展要在质疑中成长,在批评中寻找方向。上个世纪医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前路依然渺茫,医学何去何从始终是盘桓在我们心头的难题。本文希望通过指出医学的困境,拨开迷雾,共同探讨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阐述临床医学的目的所在,不忘初心。

参考文献:

[1]陈抗生.香港中医药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中医药,2007(03).

篇4

我国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为五年制,第一至三年级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四、五年级学习临床专业课,只有三年级见习和四、五年级实习才有机会接触病人,接触临床时间少,对临床病种、多发病和典型病例接触少,导致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不扎实,这是基础知识与临床教学内容严重脱节的表现。针对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存在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相分隔的的弊端,2012年5月7日,教育部、卫生部以教高〔2012〕6号印发《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要改革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基层见习,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现全国多数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均已开展临床学生的“早临床”实践活动。“早临床”即早期接触临床。临床医学生“早临床”是一种区别于高年级医学生毕业前期在医院进行的实习或见习活动,它主要对象是中低年级医学生,是一种具有医学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针对西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学生、教师、川渝地区多家三级医院临床执业医师进行的分类调查问卷及问卷结果统计分析,以研究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早临床”活动的情况。

一、西南医科大学“早临床”的实施现状

西南医科大学自2012年起在四川较早实施针对临床医学生的“早临床”活动,其临床专业活动覆盖率达100%。活动要求临床专业学生暑期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为期两周的临床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大一能够基本了解卫生机构运行框架;大二能够深入科室学习观摩并进行简单地医疗服务;大三能够独立从事如问诊、查体等常规的医疗活动。通过对各年级临床学生的调查,有超过90%的学生认可“早临床”活动的必要性,这也体现了该活动在学生中的响应程度较高。但是由于“早临床”活动在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的时间均较短,缺少实施经验,西南医科大学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早临床”活动推广力度不够。通过对还未参与“早临床”活动的大一临床学生的问卷显示,有79%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该活动的具体形式及目的。而针对另一部分对“早临床”活动有所了解的大一学生的问卷显示,其中64%的学生是通过已经有过“早临床”实践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了解“早临床”活动。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针对学生“早临床”活动的安排时,学校没有举办过专门的讲座或发放过专门的学习手册告知学生“早临床”活动的形式及其目的。许多辅导员对于“早临床”活动重视程度也不够。同时,通过对西南医科大学教师的调查显示,仅有30%的教师能够经常在教学工作中提及“早临床”活动。

(二)“早临床”活动开展时间过早。西南医科大学针对临床学生大一学年的课程设置是以与临床联系较少的基础课程为主。通过对学校教师的问卷显示,62%的老师认为,临床大一学年学习的主要是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实际联系较小,到临床见习意义不大,且可能妨碍临床工作。同时通过对已参加过“早临床”活动的大二、大三学生的问卷显示,67.8%的学生认为大一学年暑期进行的“早临床”实践对自身帮助不大,主要是由于医学理论知识薄弱,对很多疾病认识不到位。

(三)对学生进行“早临床”活动的意义理解不充分。通过对已有“早临床”实践经历的学生的问卷显示,有50%的学生所到的医院并没有系统的安排“早临床”活动的流程,存在随意安排科室,随意指派带教老师的现象。甚至有10%的学生进行“早临床”活动的医院出现了针对见习学生收费的情况。平均有48%的学生在“早临床”活动期间,其带教老师很少讲解临床知识,多是安排跑腿送文件的工作,这种情况在大一学年暑期参加“早临床”实践活动的学生中比例达67%。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临床工作的忙碌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是由于“早临床”活动近年才开展,其活动的安排显得尤为不完善。

二、提升“早临床”实施效果的建议

(一)应加强关于“早临床”的宣传和部署。学校应定期举办关于“早临床”活动的专题讲座,尤其是针对大一临床学生,要系统全面的讲解,同时应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早临床”活动的学习指导手册以及实践医院“早临床”活动实施细则。号召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补充与“早临床”活动相关的内容。从大一开始就让学生树立起积极到临床多看、多动手的观念,而并不是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明确实践医院及带习医生的职责,使“早临床”活动真正达到实施目的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可将“早临床”活动推后到大二学年暑期开展。学校可以通过提前临床相关课程的学习帮助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但始终大一学生所能接纳的东西不多,自身理论知识有限。同时学校针对大一学年临床学生“早临床”实践活动的要求主要是了解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框架,而当今医疗资源不足、医患关系紧张,安排过多的大一临床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早临床”活动,有可能妨碍临床工作。了解医疗机构运行框架的要求完全可以与大二学年的“早临床”活动的要求相合并。

(三)应加强与医院的沟通。学校在针对学生暑期进行“早临床”活动的问题上,应该多与医院沟通,提高医院合作的积极性。而且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在医院“早临床”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学校还可以采取多到医院检查,制定学生“早临床”考核标准等措施督促“早临床”活动的顺利实施。我国现行的临床医学生教育是“回顾性”学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单纯地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转移,而“早临床”教育是“前瞻性”学习,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基础知识,主动解决问题。相比于学校开设的一些理论课程,“早临床”活动这种实际的进入临床工作环境的方式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对临床学生将来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也更加有益处,更能体现教育“知,情,意,行”的理念,对于临床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在我们针对临床一线执业医师的问卷调查中也显示,超过60%的临床执业医师认为自己带教的临床学生在结束“早临床”实践活动时在其责任感、学习兴趣、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都有提高。“教学相长”的意义也在“早临床”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一些非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真正带教学生的机会并不多,这种“早临床”活动使得一部分基层医院的医生有机会带教学生,这使得他们在给学生讲解临床知识、演示临床操作的同时,既提升自己的临床理论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其严谨的医疗作风。

总之,“早临床”活动这一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举措是我国现行体制下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此次问卷调查中超过70%的临床学生表示“早临床”实践活动提高了他们对医学的兴趣,提升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对于增强其人际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帮助。“早临床”活动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其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实习或独立承担医疗工作储备必要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同时,能够让学生尽早地对医生这个职业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早临床”的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在今后,也必将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5

    1.我国检验医学的概述与现状

    我国检验医学始于上世界头20年中后期,1924年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吴宪教授主持的生物化学系开始讲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内容,并展开一系列的工作,我国检验医学由此发展起来。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医学与国际医学界交流的加强,我国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检验医学发展成熟并赶上世界领先检验医学技术。我国当前检验医学的诊断技术还将面临着许多挑战,检验诊断技术虽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但检验设备和管理方面还有待改善。尤其是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还没有完全实现交流与合作。我国检验医学当前还存在绝大部分检验设备还依赖进口,自主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的缺陷,出现我国医疗设备基础产业相对薄弱等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管理技术和医学创新得不到很好的重视。

    2.我国临床医学的概述与现状

    近50多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临床医学发展迅速,随着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临床医学日臻成熟。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有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我国临床医学在医疗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为我国和世界作出不少贡献。但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的医疗设备大部分还靠引进国外医疗设备,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我国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还不够加强,这方面还有待完善管理措施和加强两者的交流与合作。

    二、如何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医院里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准确、可靠和及时的检验报告,从而给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诊断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及时的诊断。如果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报告是不准确的或检验数据不够全面,这将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正常的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检验质量关,相关检验科领导对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此外,检验医生还要加强临床医疗知识方面的研究,并认真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资历高的临床医师的交流与沟通应更加予以重视[2]。在检验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实践创新的检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检验工作水平,提高检测技术,达到全方位地给临床医学提供更可靠,更准确,更全面的检验报告,从而提高现代医学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检验医学检验人员队伍和检验设备的管理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加强各检验科室人员的管理,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全程监管和控制,医院要建立健全相关检验监管制度和责任制度,加强对检验队伍的建设管理。同时,检验设备要长期保养好,经常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做到检验设备无检验失误,达到极高的准确率,从而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度。

篇6

虽说离开家上学也有3年多了,但初到,心情激动的同时还是有着些许忐忑与担忧,担心自己能否很好地融入新的环境,能否顺利度过自己的实习生活。但从下火车的那一刻起,海淀医院医教科马向涛主任和黄彦老师细致周到的安排与关怀让我很快打消了疑虑。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轻松愉快的工作心态,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还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初来乍到的我上了生动的第一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海淀医院未来一年的实习生活充满了信心。

篇7

我国医学院校的大多数实验课程是按照苏联的模式,以专业学科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的,这种实验课程设置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自成体系,相互脱节:不同专业的实验课程自成体系,相互封闭,造成相互脱节,资源浪费;相近专业的实验内容重复开设,造成实验耗材的浪费;相近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互不交流,重复配置,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由于没有长远规划,实验教学搞小生产,小作坊,小而全,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一方面是临床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老化过时,其结果是造成教学内容设置更不合理。

(二)医学实验课程内容简单重复

长期以来,实验课的目的只是对理论课的验证,这样对实验课的要求很低,只是简单的重复,实验课内容模式单一,缺乏综合性实验,缺乏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医学实验课程对科学素质培养重视不够,我国的医学教育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对科研引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能力训练有明确要求。但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对科研训练要求较低,课程数量少,学时比例低。

(三)医学实验课程内容相互脱节

由于医学各专业分工细、口径窄,附属于各专业课的实验课程就显得零乱,各自为政,主要问题表现为相互脱节和重复设置。例如,组胚学安排在第二学期,病理学安排在第四学期,使得相互需要支撑的学科脱节。最简单的显微镜使用方法,在生物、组胚、病理、病原和检验等不同专业的实验课中都要重复;动物实验方法在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和外科等不同的专业中也要重复。这样一来既不能使医学实验课自成体系,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与理论课内容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的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临床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医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课程内容和实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改革的思路

1.转变教育思想,引入国际标准,深化医学实验课程改革

通过更新教学观念,从教育思想上建立起“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建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总体设计,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2.建立新的比较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打破学科界限,探索和实践新的课程设置模式。我们将功能性相近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按器官系统为核心设计实验课程体系,由传统单一的课程体系向多样化模块课程体系转变,改变我国医学实验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的现状。

3.完善和优化新的医学实验课程内容

打破学科界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探索和实践新的课程设置模式,将功能性相近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器官系统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逐步完成基础医学课程综合化,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最终,构建以系统模块为中心的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二)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1.有机整合医学主干学科,交叉融合相关学科,建立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将实验课程内容从原有理论课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验课;将过去分属不同学科、但内容有较强内在联系的课程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实验课程。把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12门学科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我们将实验动物学、实验技术学和统计学等的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到实验设计中,改善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形成具有基础联系临床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科课程的融合。

2.以系统器官设置模式为主线,建立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在目前医学教育总体模式不变的条件下,实行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课程设置模式,制定和实施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组织学和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各个学科的课程,按照系统和器官为主线的模式,安排与相互衔接,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联系临床的实验教学体系。

3.以培养卓越医师为核心,优化实验课程内容结构

以培养卓越医师为核心,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完善医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开展创新实验的基本方法,探索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在课程管理上,进行实验教学项目菜单化、教学内容层次化和选课项目自主化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4.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实验教学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设计,通过选题、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统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论文的撰写等实践过程,完成科学实验设计,使学生对科学实验设计融会贯通,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时,建设与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师队伍。

三、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成果

(一)建立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从2008年3月开始,研究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根据学科性质及条件成熟程度,将实验课程内容从原有理论课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验课;将过去分属不同学科、但内容有较强内在联系的课程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实验课程。2010年3月,初步建立了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具体的成果内容是:

(1)把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理论和实验课程进行重组融合,形成医学形态学和医学形态实验学两门课程。

(2)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和实验课程进行重组融合,形成生理与病理生理学,医学机能实验学两门课程。(3)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融合,形成生化和分子生物实验学;把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课程融合,形成医学生物实验学。

(3)把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实验课程融合,形成免疫和微生物实验学。因此,新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将实践特征强和实验内容多的理论课携实验课的模式改变为实验课主导的模式,改变传统模式中实验课程对理论课程的依附性质,代之以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兼容相关理论内容的教学组织模式。

(二)修订培养方案,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根据新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要求,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1)医学形态学,医学形态实验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生理与病理生理学,医学机能实验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3)生化和分子生物实验学,医学生物实验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4)免疫和微生物实验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把握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的教学大纲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以培养实际动手的能力;通过基础结合临床,以培养临床思维的能力;通过教学结合科研,以培养科学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优化实验课程内容结构

在建立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实验课程内容的结构,实验内容体系包括:

(1)实验基础理论教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知识。

(2)基础性实验教学。教学目的着重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实验报告规范写作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综合性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设计性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和应用医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5)创新探索型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和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接触学科前沿。

(四)建设与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体系

实验课程教材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是将知识建构和创新能力培养观念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平台,教材的创新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具体的成果内容是编写了:(1)医学形态实验学;(2)医学机能实验学;(3)生化和分子生物实验学;(4)医学生物实验学。因此,编写与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在教材编写中继承并发展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建立基础医学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教材体系。

篇8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季节变化分析 卢燕,袁志敏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观察 齐磊,俞雅铭,余学英,叶章文

可折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2例观察 何芳,刘勇,曾本书,HE Fang,LIU Yong,ZENG Ben-shu

肺心病酷似心肌梗死1例 付子君,付心怡

Kaneda器械在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 李政,阳运康,余飞,刘正刚,黄祚瑶,陈行灿

甘草炮制方法的改进 曹廉

浅谈泌尿系结石的保守治疗 义理荣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骨化性肌炎的治疗体会 官启泰

脐血流S/D值与脐带缠绕胎儿预后 狄敏

对不同程度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的处理 任树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98例痰菌培养分析 万明

小儿支原体肺炎50例临床分析 苟鹏

198例臀坐式外伤X线平片分析 赵明,刘跃程,张锦军,ZHAO Ming,LIU Yue-cheng,ZHANG Jin-jun

X线与B超对75例输尿管结石诊断的对比 罗成静

不同时间口服造影剂在胰腺CT扫描诊断中的对比 袁蓉

论柯琴的学术成就 林阳,李宇

中医治疗胆管蛔虫症26例体会 胡廷云

胃康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林勇,汤季红

小切口联合胆管镜探查胆总管的手术配合 刘学英

经尿道切除前列腺手术的护理体会 苏斌

医用离子水冲洗膀胱在前列腺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卢晓丽,侯艾东

无痛分娩术的观察与护理 刘静,谢光荣

复发性巨大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 李茂华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术中护理 李文华

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护理措施 莫及莲

小儿急性有机氟农药中毒7例的护理 徐慧蓉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张顺芬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28例肾病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陈鸿艳

脑血管意外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邓丽娜

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的临床观察 代义春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树立"大经济"观念 王琼

浅谈计算机管理在药品库房中的应用 杨成静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进展 舒敏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体外释放度的研究进展 刘忠庆,许小红,彭静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3例的CT诊断 袁德清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李俊华,郭平

心理卫生 鲁亚蓉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魏咏兰

合理输血 李执如

宫外孕合并宫内孕1例 张笑梅,丰芸

B超诊断大肠癌的体会 胡华彬

重度妊高征并发腹水3例临床分析 柳怡,颜焰,LIU Yi,YAN Yan

伽玛刀治疗巨块型转移性肝癌1例 黄春,佘万芳,孙守岐

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难点及对策 余瑶

浅议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 李荣蓉

28例重症脑血管意外的抢救护理 李慧

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 杨馨梅

精密过滤输液器用于静脉输液的临床观察 余应红,鲁晖,朱平

高位截瘫病人的夜间护理体会 谢利亚

如何作好一次性医用物品的管理 李建蓉

护生临床带教的体会 梁正蓉

中药提取物在治疗脑梗死研究方面的进展 孟繁烨,杨粤峰,陈曦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消化道溃疡的发病机理 张华

要加强信息工作 杨青

信息报送中的问题及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之管见 薛雪,贺敏,谢银方,石宏驿

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的体会 万兵,刘莉,宋杏馥

报送信息是基层单位的重要职责 钟传羽

对县卫生局做好信息工作的思考 于星强,唐普晋

抓好信息工作的点滴体会 勾承锐

浅议信息工作在领导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冯光成

加强信息工作推动医院改革 何芦强,王鹭丽

做好信息工作,服务卫生事业 佘芳

信息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叶果

抓好信息工作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冯伟

办公室如何做好信息的管理工作 曾晓英

处理负面信息五原则 袁克敏

368例新生儿使用抗生素情况 任树华

房颤时出现室性逸搏1例 李逢川

急性脑硬膜外血肿准确开瓣技巧初探 李元斌,周华龙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TURP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 胡凯谦

难治性胸腔积液经皮胸膜活检74例分析 熊光华,余玲

筋膜间室综合征早期筋膜切开减压22例临床观察 衡代忠

1134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陈良

急诊内镜在58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 吴伟民

篇9

病历的誊写要体现以下几个部分:

1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籍贯,住所等等.

2主诉情况.即患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的情况.

3患者的现病史.患者提供的有关自己的现在患病情况.

4患者的既往史.患者或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以前患病的情况.特别注意要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脑外伤,还要特别考虑患者是否有酒精依赖.

5患者个人史.包含有顺产与否,父母性格,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烟酒史,婚姻恋爱史,家族史等等

6精神科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知觉障碍检查,思维活动障碍检查,注意力障碍检查,记忆力障碍检查,智力活动障碍检查,有无自制力检查,情绪情感活动障碍检查,意志行为活动障碍检查等等.

7量表测评,b超检验报告,x光检验报告等等.

据王老师介绍,全部报告要在72小时内全部写完,其中任何一项没有完成,都要打回去从做,不能给患者确诊.

这部分的病历誊写要求介绍,只占全部实习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大概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但是我感觉它对我们医师来讲格外重要.它是医师确诊的主体思路,换句话说就是你医师的思路落实到哪一步,才能给眼前的个案定性的问题.病历的严谨与否能体现一个医院,一个医师医术水平的高低.也严重关系到确诊的准确性,直接涉及患者的就诊与治疗,干系重大.

在以往的教科书上,只是简单谈到要了解求助者的一般情况,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家庭支持系统结构,要辅助量表测评.但是.书本上的介绍没有王的介绍全面.王在课堂上明确强调以下几点.

1要凸现既往史.特别要注意排除器质性脑病对神经症的影响.比如肺性脑病,肝性脑病还有腮腺炎.另外不要忘记考虑酒药依赖.

2在个人史部分.(首先老师的层次划分就十分细致,比书本上的周到.另外老师特别强调)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活部分问得要细,几乎是只要患者有挫折就要问为什么.在家族史里,要问父母两系三代内成员近亲婚配情况.

3精神检查部分要充分重视检查患者自制力有无.

还有就是病历报告上面有b超检验报告,x光检验报告.

以上几点是教科书上没有的部分或者没有强调的部分,而那些部分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按照老师介绍的病历誊写思路,给人以严肃,认真,科学,严谨的感觉.体现了人本的科学精神,值得患者信任的负责任态度.

在王教授结合病历请来患者进行临床教学时,病历中所记述的各点基本全面覆盖了患者的情况,甚至比患者知道的还要多(因为有患者父母的补充在病历里)这一点明显让患者感到吃惊.

据患者陈述,“在入院的时间内,感到病情有所控制,是……吃对了药了……”

这就是让我感触颇深的小小的”病历报告”.

自己对能够体现”责任”的亮点格外关注.”病历报告”有感,就是这么体验出来的,如果没有那种情绪的铺垫,我很可能就写第一堂实习课上那个患者给我的印象了,那个印象绝对鲜活.两个月后的今天我还能想象得出五十多岁的他向我们敬少先队礼的样子.可是那个教学例子不能充分体现那种不愿意漏一滴水的严谨.我总觉得,只有这种严谨,才能暗暗的渗透出科学对人的负责.这种负责,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魅力.

通过实习,我感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个人形象。这个问题似乎从来都没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过,不过,相信很多局外人,包括医学生印象中的医生都应该是如江口洋介般玉树临风的——虽然,实际情况可能让你大跌眼镜。跨进病房那一天起,你就成了一个准医生了。尽管医生在中国的地位并不高,尽管整个病房谁都想支使你,但是,咱不能自己把自己给看扁了,更何况,没有病人会一开始就充分信任一个胡子拉碴、白大衣皱巴巴的医生,也没有mm会在第一眼就倾心于你这“批着白大衣的狼”的。

所以,请注意你的形象,从头到脚,从外到里,干净整齐,清爽精神。最最关键的,就是那一袭白衣。俺当年极其羡慕医生的衣服又挺刮又够白,每星期还能换两次。可是我无论是拿奥妙、汰渍还是白猫,洗出来的始终都差强人意。因为,医院里是统一送出去洗过浆过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白大褂混入其中呢?我们试过自己拿笔在白大衣上写个号码,(记住要用不褪色的笔)成功过几次,

不过后来也懒了。男生们更是常常数星期也不洗一次。

篇10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教授讲的”结合临床量表治疗强迫症患者”。在那次课中,我第一次全面接触到了如何誊写患者病历。

病历的誊写要体现以下几个部分:

1.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籍贯,住所等等。

2.主诉情况。即患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的情况。

3.患者的现病史。患者提供的有关自己的现在患病情况。

4.患者的既往史。患者或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以前患病的情况。特别注意要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脑外伤,还要特别考虑患者是否有酒精依赖。

5.患者个人史。包含有顺产与否,父母性格,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烟酒史,婚姻恋爱史,家族史等等。

6.精神科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知觉障碍检查,思维活动障碍检查,注意力障碍检查,记忆力障碍检查,智力活动障碍检查,有无自制力检查,情绪情感活动障碍检查,意志行为活动障碍检查等等。

7.量表测评。B超检验报告,X光检验报告等等。

据王健老师介绍,全部报告要在72小时内全部写完,其中任何一项没有完成,都要打回去从做,不能给患者确诊。

这部分的病历誊写要求介绍,只占全部实习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大概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但是我感觉它对我们医师来讲格外重要。它是医师确诊的主体思路,换句话说就是你医师的思路落实到哪一步,才能给眼前的个案定性的问题。病历的严谨与否能体现一个医院,一个医师医术水平的高低。也严重关系到确诊的准确性,直接涉及患者的就诊与治疗,干系重大。

在以往的教科书上,只是简单谈到要了解求助者的一般情况,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家庭支持系统结构,要辅助量表测评。但是,书本上的介绍没有王教授的介绍全面。王教授在课堂上明确强调以下几点。

1.要凸现既往史,特别要注意排除器质性脑病对神经症的影响.比如肺性脑病,肝性脑病还有腮腺炎。另外不要忘记考虑酒药依赖。

2.在个人史部分,(首先老师的层次划分就十分细致,比书本上的周到。另外老师特别强调)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活部分问得要细,几乎是只要患者有挫折就要问为什么。在家族史里,要问父母两系三代内成员近亲婚配情况。

3.精神检查部分要充分重视检查患者自制力有无。

还有就是病历报告上面有B超检验报告,X光检验报告。

以上几点是教科书上没有的部分或者没有强调的部分,而那些部分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按照老师介绍的病历誊写思路,给人以严肃,认真,科学,严谨的感觉。体现了人本的科学精神,值得患者信任的负责任态度。

在王教授结合病历请来患者进行临床教学时,病历中所记述的各点基本全面覆盖了患者的情况,甚至比患者知道的还要多(因为有患者父母的补充在病历里)这一点明显让患者感到吃惊。

据患者陈述,“在入院的时间内,感到病情有所控制,是……吃对了药了……”

这就是让我感触颇深的小小的”病历报告”。

自己对能够体现”责任”的亮点格外关注。”病历报告”有感,就是这么体验出来的,如果没有那种情绪的铺垫,我很可能就写第一堂实习课上那个患者给我的印象了,那个印象绝对鲜活。两个月后的今天我还能想象得出五十多岁的他向我们敬少先队礼的样子。可是那个教学例子不能充分体现那种不愿意漏一滴水的严谨。我总觉得,只有这种严谨,才能暗暗的渗透出科学对人的负责。这种负责,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魅力。

通过实习,我感觉作为一名医务工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个人形象。这个问题似乎从来都没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过,不过,相信很多局外人,包括医学生印象中的医生都应该是如江口洋介般玉树临风的——虽然,实际情况可能让你大跌眼镜。跨进病房那一天起,你就成了一个准医生了。尽管医生在中国的地位并不高,尽管整个病房谁都想支使你,但是,咱不能自己把自己给看扁了,更何况,没有病人会一开始就充分信任一个胡子拉碴、白大衣皱巴巴的医生,也没有MM会在第一眼就倾心于你这“批着白大衣的狼”的。

所以,请注意你的形象,从头到脚,从外到里,干净整齐,清爽精神。最最关键的,就是那一袭白衣。俺当年极其羡慕医生的衣服又挺刮又够白,每星期还能换两次。可是我无论是拿奥妙、汰渍还是白猫,洗出来的始终都差强人意。因为,医院里是统一送出去洗过浆过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白大褂混入其中呢?我们试过自己拿笔在白大衣上写个号码,(记住要用不褪色的笔)成功过几次,

不过后来也懒了。男生们更是常常数星期也不洗一次。

第二,请不要迟到。这是个通病,有很多人都是踩着点冲进病房的,不论是实习的,本院的,还是进修的。在心内科实习的时候,施教授曾经要求实习同学7点进病房,住院医生7点半到,主治8点到,(至于教授吗——随便你爱几点到)

不过几天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现在虽不要求早到,但底线是不要迟到。当然,现在根本也没有带教会管你,有很多带教也是迟到的楷模。但是,提倡向外科医生学习,养成早起的好习惯,把该量的血压量好,向床位上的病人都问候一下“昨晚睡得好吗?早饭吃的什么?”,有时还可以帮带教把早饭买好。这样,带教会很欣赏很感激你决定中午请你喝珍珠奶茶,病人也都会把你当成床位医生而把你的带教晾在一边的(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在实习中发生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三,口袋里的东西。白大衣口袋里首先要放个小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东西,有希奇古怪的医嘱、综合症、药名和用法,有今天要请的会诊要开的化验单要写的阶段小结,还有各种各样的电话、QQ号码、电邮和MSN。这是你实习的见证,那上面写满了你的快乐、伤心、钦佩和怀疑。(我至今都舍不得扔)记得不要拿医院里的纸张记东西,不好看,容易丢,更重要的是,被一些老教授看到了要狠狠K一顿的,比如外科的老张教授。其次有听诊器和钢笔。再次多半有手机,建议查房的时候放到震动或者关机。否则教授查房查得正起劲的时候被你的铃声打断了思路,那还了得!轻则瞪你一眼重则叫高年给你打不及格重实习!口袋里最好再装一只固体胶水,这样可以避免popo在骨科的不幸遭遇。病房里确实是经常找不到胶水的。第四,如果可能的话(我强调的是如果可能,因为这属于小概率事件),在进一个科前先把相关的书本内容复习一下。事实证明要这么做是相当相当困难的!但是,还是有人做得到的。在实习的时候,一个小组的同学也可以经常交流一下大 。

家的心得体会,这不失为一个偷懒的好办法。因为一个组里一般总有个把强人的。记得在呼吸科的时候,俺们那绝顶聪明的组长就总结了一个关于咯血病人的临时医嘱的口诀。“咯血待查原因多,收治入院查清楚。三大常规血尿粪,B超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黏度。结核抗体PPD,胸部CT加增强。纤支镜再加活检,实在不行开胸查。”(具体字句记不清了,比这个还精彩)组长还教我们用画图的办法学习那复杂的心电图。所以,再次体现了分组的重要性。一直心存感激能和组长共处了一年,尽管期间经常招人误会。

临床实习的几个月来,我接触了许多党员,他们之中有教授、有住院医生、有护士,他们职务虽不一样,但对工作的执着和热诚,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却是一样的且持之以恒的。与他们相比,我们相差甚远。我们对工作远没他们那么执着和热诚,那么精益求精。我们刚去实习的两个月兴致高昂,什么事都抢着干,每天去得早走得晚,渐渐地,有些同学就坚持不住,开始迟到了。而我,虽然从不迟到,但也不像以前去那么早,工作热情也没以前高了。想着刚去实习那会儿,只要听说哪个病人有异常体征,不管那病人是不是我管床或是不是我病区的,我都会去看,去摸,去听。可现在,除了我管床的病人外,其他的病人我都不怎么关心了。是自己都知道,不用看了吗?应该不是。往往是自己以为知道了,其实还不知道。医学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同样一种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的表现往往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多接触病人,多思考,多总结。在与病人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可以获得对疾病诊断极有帮助的临床资料。在这方面,我还做得不够,今后我应与病人多接触,对工作保持激情。

我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自信。我对于自己的能力总是怀疑,不敢主动争取承担某项任务,一般只是认真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这使得我做事很被动,失去了许多提高锻炼的机会。在现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不善于推销自己的人常常会失掉许多很好的机会,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实习阶段,有许多动手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争取,因此今后我应更加自信,更加主动。

实习已经好多天了,对医院和科室的整个运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一边学习基本的临床操作,比如胸穿,换药,拆线等,一边向师兄师姐学习疾病的治疗和常用药物的使用。以前的诊断学和内科学是基础,不过和临床还是有些脱节。比如抗生素的使用,书本和实践真的差别非常大,而且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习惯和经验,在没有确切的病原学证据之前,都是经验用药的。药物最基本的药理机制都在大三的药理课上学过的,不过因为一直没有自己用过药所以以前花了很多时间背记的东西,现在几乎都还给老师了。不过,我想,如果经常用,应该很容易记住。呵呵,反正我对自己喋喋不休的提问从来不会觉得惭愧,师兄师姐也非常乐意给我解答。这就是实习生的优势——倚小卖小。带组的老师很忙,平时不是那么容易随时请教。这个时候,和师兄师姐搞好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帮忙加班多写个病历,晚一点回去也不要紧,反正年轻嘛,多跑跑腿就当时锻炼身体了。他们除了在临床的技能上面指导我,还教会我很多他们自己在实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篇11

采用目的取样法,选取于2012年9月入我校学习的40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0名,女性270名,年龄:(16±21)岁,平均年龄:(19.2±3.4)岁,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名,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影像专业学生100名,检验专业学生100名。

1.2评价方法

选取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及评判性思维作为评价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实施效果指标。评判性思维包括70个条目,7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1~6分评分法,1分表示非常赞同,6分表示非常不赞同,每个维度得分:10~60分。制定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前后分别测量其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及评判性思维的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成绩及评判性思维均系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比较干预前后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2质量评估体系干预前后医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

2.3质量评估体系干预前后医学生评判性思维的比较。

篇12

    二、如何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医院里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准确、可靠和及时的检验报告,从而给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诊断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及时的诊断。如果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报告是不准确的或检验数据不够全面,这将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正常的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检验质量关,相关检验科领导对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此外,检验医生还要加强临床医疗知识方面的研究,并认真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资历高的临床医师的交流与沟通应更加予以重视。在检验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实践创新的检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检验工作水平,提高检测技术,达到全方位地给临床医学提供更可靠,更准确,更全面的检验报告,从而提高现代医学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检验医学检验人员队伍和检验设备的管理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加强各检验科室人员的管理,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全程监管和控制,医院要建立健全相关检验监管制度和责任制度,加强对检验队伍的建设管理。同时,检验设备要长期保养好,经常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做到检验设备无检验失误,达到极高的准确率,从而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度。

    2.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友情链接